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七子之歌》教案

2024-06-21

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七子之歌》教案(共10篇)

篇1: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七子之歌》教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苏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1)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同学唱的:感情直露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十一、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作业设计: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篇2: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七子之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会演唱《七子之歌》学会相关的乐理知识。理解《七子之歌》中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时间

2时

三、教学过程

第1节

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导入:以轻声的《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2、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有什么关系?

3、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着名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4、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澜着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与处理

、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门》。

2、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歌曲的第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3、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旋律线的进行。如:上行中的大跳3,下行中的3216。节奏中的休止符。速度、力度变化。演唱状态。

4、如歌的朗诵歌词。

、演唱歌曲;和伴奏带。

三、听赏《1997天地人》序曲、教师导语:闻一多先生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了爱祖国、爱人民的主题。如今,爱的内容更宽泛,意义更深远。一个正直的公民,不仅要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且要爱世界、爱人类、爱地球。

2、听赏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

第2节

一、欣赏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音画同步:在音乐声中出示作品的标题和香港的夜景图像,提示同学去想象音乐的意境。

2、简介作品:交响曲《1997天地人》是中国旅美作曲家谭盾创作的,1997年7月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首演。全曲共分天、地、人三个乐章,庄严壮丽的古代编钟声;天使般纯洁的童声;大提琴低缓的吟唱;交响乐队热情的合奏;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作品淋漓酣畅的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庄严时刻,亿万炎黄子孙的豪迈心情,同时表达了中华儿女经历了百年沧桑对祖**亲的深深祝福。

二、复听作品、将交响曲《1997天地人》序曲当中编钟、童声合唱、大提琴独奏及乐队合奏出现的顺序在图中标示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普天同庆的场面。

2、乐曲的高潮处由弱渐强,多次出现下列节奏型:XXXXX0,请同学随音乐的力度变化击这一节奏型。

三、播放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出示歌单,请同学随录音一起演唱。

四、分析《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曲目相同

不同

东方之珠音乐创作手法曲式结构、风格音乐与高潮处理法歌词表达方式表达的情感

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都采用切分节奏及三拍长音。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了大跳音程和弱起拍的表现手法。抒情、细腻而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体结构。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的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含蓄、富有诗意表达炎黄子孙对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鼓浪屿之波A:由高到底,连续四组“递音”下行。B:音程大跳,加强歌曲的动力,形成歌曲的新鲜感。倾诉、直白思念台湾亲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渴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

五、教师演唱

一首自己谱曲的歌曲《消失的爱》,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一位生活在台湾,孤独、病残、年逾古稀的台湾老人,歌词表现了老人对年轻时代在大陆的一位姑娘的思念之情:台湾和大陆千古一脉,是祖**亲的一个孩子,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现在,台湾与大陆尚处于隔离状态,海峡两岸的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盼望亲人早日团聚!

感受:

这节是《七子之歌》的第一时,作者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文背景的资料,实际就是让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在悠扬、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音乐声中,开始了这堂的学习。

《七子之歌》是作者192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两首,另外五首首分别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子”指的是中国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九龙、广州湾和旅顺大连这七个地方。这七个地方如同祖**亲的七个孩子被侵略者掠去,他们曾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当中。本篇文生字词较多,预习显得尤为重要。诗歌内容时代久远,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闻一多的生平,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挖掘的内涵。

在了解“七子”含义时,我展示了几组母子情深的图片,用来调动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去理解一个离开母亲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中悟境,读中悟情,使文中的事和物活化,这样的朗读才会“有声有色”,这样的朗读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生生流动着的感情。

篇3:八年级音乐上册七子之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聆听《七子之歌——澳门》和《东方之珠》,并能够简单哼唱两首歌曲。

2、与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协同教学,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背景。

3、在歌曲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突出本单元 “ 祖国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七子之歌—澳门》中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两首歌曲均选自新版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东方之珠》由台湾著名作曲家罗大佑写于1991年,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七子之歌--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全曲分为三部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同学们知道,在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时间点是值得我们铭记的。从近现代来说,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教师提出问题:1997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 香港回归祖国。

(2)问题: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为何有回归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香港的历史: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教师展示PPT进行讲解)

香港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侵占了香港岛。1860年和1898年,分两次强占了九龙半岛。为收复香港,我国政府同英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于1984年12月19日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正是因为香港的美丽、繁华,再加上对于祖国统一的美好期望,一首描写香港的歌曲《东方之珠》就出现了,也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首先去学习的歌曲。

2、新课讲授

(1)1984年年底,中国和英国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这个事件对香港很多市民来说不亚于1979年的台湾。由此开始,香港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移民风潮。《东方之珠》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1991年,台湾著名作曲家创作了这首他的代表《东方之珠》并由本人首唱。

(2)教师介绍罗大佑。罗大佑,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祖籍广东省梅县,是台湾地区的创作歌手、音乐人,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代表作品:《童年》、《明天会更好》、《鹿港小镇》等等。

3、聆听《东方之珠》。

(1)师: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根据情感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及人们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

(2)师:通过刚才的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3)跟随音乐,小声哼唱。

这首歌曲倾吐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并且后来由很多明星歌手都翻唱过,成为了中国华语乐坛一首经典的作品。

4、其实在中国,除了香港以外,还有一个地方跟香港一样,也曾经被侵略者占领,后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澳门。同学们知道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么? 1999年12月20日。

(1)教师讲解歌曲创作背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时,澳门回家也进入了倒计时。当时,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澳门岁月》。作曲家李海鹰谱写了这首主题曲。并且由一位年仅7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琳用她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充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了《七子之歌——澳门》。那歌声不仅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同时感动着全世界华人的心,自此,这首歌曲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那一年,去欣赏聆听这首动人的歌曲。(2)欣赏歌曲。

(3)歌曲欣赏完了,相信同学们都能从歌词中体会到澳门同胞对祖**亲的迫切思念和眷恋之情。

(4)问题: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澳门的历史?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

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

到了20世纪初,中国诞生了这样一位爱国诗人(教师结合PPT介绍闻一多)。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独居异乡,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回国后,看到中国饱受凌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七子之歌》的爱国思乡之作。组诗供油管七首。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PPT展示讲解)5、2009年,澳门回归10周年之际,曾今演唱过这首歌曲的澳门小女孩容韵琳再次演唱了这首经典,接下来,同学们跟随她的声音轻声哼唱。

五、总结

篇4: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七子之歌》教案

初中音乐教师资格面试《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教师范唱,学生练唱及比赛,培养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创造力及团队合作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准确并有感情的演唱该歌曲,并能够为歌曲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重点:

准确并有感情地演唱该歌曲。

教学难点:

空拍的正确演唱及为歌曲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运用奥尔夫节奏练习法,通过四个节拍的练习进行组织教学。(这种组织教学的方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快速进行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情境导入环节

上课之初,教师播放展示大陆、港澳台的视频及图片,然后,学生谈感受。教师通过视频的赏析引入课题《七子之歌》。

三、新授环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职业培训教育网 010-82333888(24小时)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 代码:DL)

(一)教师自弹自唱阶段

教师自弹自唱该歌曲,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进行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予以总结。

(二)学生练唱阶段

教师唱一句,学生练一句,进行逐句练唱。在练唱过程中,注意学生在演唱中存在困难。如歌曲中空拍的正确演唱。针对这个难点,教师通过节奏朗读法解决。

四、巩固环节

在学生学唱完之后,教师视学生人数进行分组。各小组之间进行分句比赛,巩固学生对歌曲演唱的掌握程度。

五、编创环节

在学生能够准确、连贯并有感情的演唱完该歌曲后,教师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简单的舞蹈动作。各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汇报,教师针对学生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

六、教师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请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学知识与收获,引导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立志报效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篇5:七子之歌教案

1、我能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我能把握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重点:了解澳门、香港的历史,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诗意,通过朗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教学流程

一、听歌激趣,介绍作者。

1、听歌。师: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澳门岁月》,其中的那首朴素感人的主题曲就是《七子之歌。澳门》。其实这首歌是80多年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一首诗。

2、课件出示图片。师: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生介绍。师:那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七子之歌》呢?(幻灯片3)

3、指名简介《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互相补充。师:这样,身在异国他乡的闻一多怀着强烈的愤怒,怀着对祖国的思念写下了《七子之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教师板书:七子之歌,生齐读。)

二、了解背景,点燃激情。

1、解题。师:看题目,“七子”是指?生答: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师:哦,是把这七块失地比作成了祖国的七个孩子。19世纪,由于清朝政府的软弱,祖国的版图一再被瓜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幻灯片4)

2、看地图。(幻灯片4)

3、师:一块块宝地相继被帝国列强强行掠夺,使他们离开了祖国温暖的怀抱,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那这些与祖**亲失散的孩子,他们的心情怎样呢?生答。(幻灯片5)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轻声读读这两首诗。

三、把握基调,初读质疑。

1、试读把握感情。(自由轻声读。)(幻灯片5)

2、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我”,“母亲”?(幻灯片5)下面我们就来深入诗歌来体会其中的情感。

四、指导朗读,学会感悟。

1、大声朗读《澳门》,思考:澳门离开了祖国怀抱这首诗表达了他什么感情?(幻灯片6)1

(板书:澳门)

2、用横线画出你认为应该重点读的词语或句子,并试着读一读。(相机板书:梦寐不忘)

3、个别展示朗读。

4、师小结:“澳门”离开祖国已经三百年了,它梦寐不忘自己的祖国,那同样被占领的香港又如何呢?

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

1、小组对读《香港》,并选出你们组读的最好的。(幻灯片7)(板书:香港)小组交流:(1)、你认为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香港》?(在相关词句旁做批注)(2)、你认为哪些词语应该重点读?(用“——”画出来)

2、全班批注交流。(相机板书:哭泣号啕)

3、朗读展示。(一组集体展示《澳门》,个别展示《香港》)

4、教师小结:香港、澳门等地离开祖国,就好像失去母亲多年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帝国的铁蹄之下,他们多么渴望回归祖**亲的怀抱呀!

六、配乐朗读,品味情感。

1、下面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请你们大声地、深情地朗读这两首诗,看谁读得投入有感情。(幻灯片8 放音乐)你们读得太投入了。我们来观察这两首诗,你会发现?(幻灯片9)

七、比较阅读,感悟主题。(幻灯片9)

1、观察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两首诗都表达了澳门和香港的什么感情?(板书:渴望回归)

师:其他的五个孩子同样也渴望回到祖**亲的怀抱,下面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五首诗。

八、拓展阅读,升华情感。(幻灯片10)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五首诗。

2、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这正是与母亲失散多年的孩子们共同的心声。(板书:我要回来)九、七子回归,洗刷耻辱。(幻灯片11)

1、一声声的呼唤,日日夜夜的欺盼,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怀抱。(播放香港回归的影像资料。)

2、看完以后,你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骄傲„„)是啊,祖国繁荣富强了,他们投进了祖**亲温暖的怀抱,再也不会遭受侵略者的摧残了。

十、拓展思维,改写诗歌。(幻灯片12)

1、那请我们设想,假如闻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场,他的心情会怎样?

2、香港、澳门已经回归。台湾与大陆最终也将实现统一,那这几首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就请同学们试着改写《澳门》。

3、生改写诗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展示。指名同学朗读改写的诗。评议。

篇6: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深化学生对祖**亲其内涵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对《七子之歌--澳门》旋律等进行整体分析。

3、知识与技能: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及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对作品旋律、节奏的把握以及感情上的处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用具:

电子白板、电子琴课件

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澳门》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之一,《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全曲分为三部分:1,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对祖**亲的迫切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导入:

一、通过地理、历史知识的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师:简单介绍澳门情况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它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你们知道吗?因为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二、欣赏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听后的感受(可以就速度、风格特点、思想感情等各方面讲)。歌曲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

这首歌速度不快,适合用中速来演唱,演唱时要富有感情,后段的音调比前段高。抒发澳门人民对祖**亲的赤子之心,回归之情。这便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一种心声,我们演唱时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曲子。请同学们把书打开。

三、学习歌曲:

1、老师自弹自唱做示范:

2、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带领学生学唱歌曲:(1)歌唱状态:

要求:轻声,但有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声音集中。注意:音准,休止符,速度、力度的变化。(2)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1):跟钢琴慢速试唱(老师发现学生试唱过程中出错的地方)师:仔细看曲谱,找出旋律相同的地方。生: 2):难点:老师唱,学生模仿。

(3)处理完容易错的地方,再完整视唱整首曲子。

四、介绍词曲作家及作品相关知识

师:为了我们更好的了解《七子之歌—澳门》这首作品,我请一位同学读下第五页右下角的一段文字。

生:歌词选自我国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七子”是指历史上曾被帝国主义列强侵略而丧失领土主权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大连旅顺。原诗共7首《每首诗最后都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句,以抒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师:这首诗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他看到祖国满目疮痍,无比悲痛,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这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李海鹰先生把它谱写成《澳门岁月》的主题曲,这便是我们刚才学唱的--《七子之歌—澳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首作品。

五、讨论、处理作品(结合本单元的实践与创造)

1、思考:歌曲按旋律走向分几个部分,讨论如何更好地表现作品。

(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

(2)歌曲的第一乐段(1-9小节)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在中音区迂回盘旋,对祖**亲倾诉着缠绵的思念之情。

(3)歌曲的第二段(11小节以后)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向高音区发展,强烈而坚定地表达了迫切回归的心情。

结构音区情感

中音区缠绵的思念之情 二段体

高音区迫切的回归之意

2、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力度、速度、音色变化),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亲怀抱的迫切心情。(实践与创造)

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六、老师弹电子琴,学生动情唱。

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注:可分A、B组或男、女组分别唱,两组对比,各评优劣。

或找同学领唱,分声部合唱。

七、欣赏歌曲《我的中国心》

在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为几亿中国电视观众演唱了《我的中国心》,歌声一下子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祖国同胞的强烈共鸣。写爱国歌曲很容易流于概念化和喊口号,但曲作者很聪明地运用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这样具有象征性的中华名胜来传达爱国之情,整首歌是以海外游子直抒胸臆的语气切入,把一个壮阔的题材写得自然而然,从而征服了所有人。

八、小结

篇7:音乐教案-《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

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感描绘的意境?

3、议论: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爱国心声。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4、师:《1997·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那么,请大爱与我一起再欣赏两首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

二、比较欣赏

1、拖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导讨论:听过这两首歌曲吗?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能简要地谈谈吗?(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3、歌曲比较:

(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

(2)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

(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4)归纳:

曲目

相同

不同

音乐创作手法

曲式结构、风格

音乐与高潮处理手法

歌词表达方式

表达的情感

东方之珠

前部分情绪平静、旋律流畅;后部分为音乐的高潮,都用弱起拍的表现手法。

抒情、深沉的歌曲;都是二段体歌曲。

A、三连音的应用;

B、连续上行几个乐音应用,形成乐段色彩的变化。

含蓄、富有诗意。

表达炎黄子孙对祖国的爱恋之情。

《七子之歌》

A、上行、下行音乐短语的应用;B、音程大跳,形成力度变化来构成音乐高潮。

通俗、口语化。

表达游子渴望回归祖**亲怀抱的强烈愿望。

三、歌曲演唱处理

师:根据前面的歌曲分析与探讨,加深我们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音乐要素的作品情感表达中作用的认识。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

2、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3、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四、总结

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本节课教学设计理念

依据著名教育家苏截姆林斯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重点”的理论,将本课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上,通过创设利于学生参与体验、探索、实践的条件,引导学生在欣赏、表达、比较、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深化艺术感受与审美体验,获得听觉经验与能力。

根据“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它虽任何 教育功能,但其功能是潜在的,必须通过音乐自身特有魅力对人的情感、心灵作用方能奏效”的特点,认真挖掘《七子之歌》、《东方之珠》等歌曲内涵,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朗读歌词、比较演唱风格,感情音乐内涵过程中,激发学生民族意识,强化爱国观念。

篇8:《七子之歌——澳门》教案1

1、知道“七子”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创作背景,词曲作家的基本情况,以及歌曲的基本结构。

3、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重点:

1、规范学生歌唱的声音,让学生知道如何来发出美妙的声音。

2、学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特别是要处理好两个声部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几张图片,请你们来猜一下,这是哪个城市?(点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浏览图片)

生:这是香港;这是上海;这是澳门。

师:我来公布正确答案,这些图片所展示的是澳门的城市风貌。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澳门的历史吗?

生: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进入澳门。1557年,通过贿赂守澳中国官员,得以在澳门定居。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其侵略地盘,于1851年、1864年又先后侵占了凼仔岛和路环岛。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收复澳门,我国政府与葡萄牙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1987年4月13日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了对澳门所行使的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事先布置学生查

师:你回答的很好。今天我们了解的澳门的历史,我们很庆幸她已经回到的祖**亲的怀抱,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这份快乐与激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作品。(点出主题)

(二)、了解歌曲《七子之歌—澳门》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和歌曲的基本结构。师: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生: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歌谱的由来,接下来就让我们重点来了解一下这首歌曲的歌词、词作者、以及它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一起来看大屏幕,让他们通过屏幕来找寻答案)生:《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为首的一章。

生: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922年7月,闻一多先生赴美留学。因不堪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毅然于1925年5月回国。而“五卅惨案”就在他归国后数日发生。英、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闻一多先生更是义愤填膺。他痛感中国人不仅在国外被人歧视,就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也要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欺凌。于是,感慨万千地写下了一系列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即是其中之一部。

生:我来介绍词作者闻一多先生,闻一多(1899—1946)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诗人、学者。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自幼便树立了坚定的爱国思想。1922年留学美国。归国后曾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3年投身于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的斗争。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师:你们回答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

(三)、学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先请同学们来完整听一下这首歌曲,听的同时可以轻声跟唱歌词,熟悉歌曲旋律。(学生听歌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应该大体知道了这首歌曲的结构了,下面我来请同学说说看。

生:我觉得《七子之歌—澳门》这首歌曲可以分成两段: 第一乐段(第1~9小节)的旋律比较平稳。

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且第一乐句的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加上强力度的处理要求,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这个地方是出选择题来让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师:演唱《七子之歌——澳门》时,应把表现歌曲的情感置于核心的地位。为此,要注意两个乐段的力度对比,注意歌词中的逻辑重音。

篇9: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七子之歌》教案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老师。我积极的调动学生演唱的积极性,我亲自示范演唱了这首歌曲,学生感触很深,因此很积极的学唱,很快就能完整的演唱歌曲了,而且能够背着演唱,而且对歌曲情感分析得很透彻,同时在演唱的时候把握得很准确

另外在歌曲情感处理上,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七子”含义,把祖国比喻成母亲用此来调动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真正的去理解一个[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离开母亲的孩子的心情。不由的产生与当时澳门民众一样的悲愤之情,一样的伤心之情,唱歌之前找同学用感情的朗读歌词,是同学们了解熟悉歌词便于演唱,这样的演唱起来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歌曲感情。

篇10:河南教师招聘初中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七子之歌》教案

教案:歌曲《七子之歌-澳门》87中:张洪军

第 1  周 课    题: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课    型:唱歌课           课    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用歌声表达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聆听、范唱的方法,适当地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闻一多先生的简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演唱方法,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演唱时歌曲情绪的把握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光盘  电子琴 教学前分析:《七子之歌》这首歌曲是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的曲子。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同学们都会唱这首歌。在这节课上着重注意歌曲的情感的.表现(可以向同学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相关的情况),然后学生可以设计演唱的方式,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过程: 导言:师生介绍,老师讲解本学期的要求 观看一段录像《七子之歌》,你看后的感想?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复听全曲 歌曲介绍:《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为七章。(澳门;香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作品分析:,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情而诚挚的音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了曲子,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谁都不会忘记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专题篇《澳门岁月》片中一位年仅7岁的小姑娘,用她那充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着《七子之歌----澳门》。那歌声打动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牵动着正直善良人的心。根据你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你能否给它分段落? 第一乐段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做着真诚的倾诉。 第二乐段好象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它进一步是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乐段的力度和速度一样吗?) 电子琴伴奏,学生演唱演唱是注意情感。 深情而诚挚(注意力度、速度) 5.小小展示台 同学们已经完全学会了这首歌曲,现在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创编 (老师给以适当的鼓励) 课后反思:

 

上一篇:试析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性思考下一篇:我的读书生活小学五年级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