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2024-05-21

《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共13篇)

篇1:《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23、卡罗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引导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理解、互相关爱。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你享受了哪些爱?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有一个小朋友卡罗纳在也无法享受母爱,因为他的母亲去世了。今天我们学习《卡罗纳》看看大家是怎样做的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师生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课文,勾出使你受感动的地方,在旁边写出感

想。

3、分小组交流。

三、交流阅读中的收获

1、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

2、读4-8段,找出大家知道卡罗纳母亲去世见到卡罗纳的言行举止,在旁边写出感想。

3、分小组交流大家的表现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5、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再读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五、读读“资料袋”并推荐《爱的教育》此书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爱。板书:

23、卡罗纳

老师

同学

家长

爱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会爱!第二课时: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

新车 坐车、停车 承诺

保罗的哥哥 保罗、保罗 小男孩、小男孩 弟弟 坐车、观光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 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各有什么难忘?

5、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6、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拓展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板书:

24、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小男孩

一辆新车

惊讶

不是获得而是给予

又借了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六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2、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4、感受人间真情,倡导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重、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同时锻炼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过程: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

第四课时

语文园地六习作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3、在全班交流。

4、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

5、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

7、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誊抄。第五、六课时:

阅 读 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阅读主题——助人为乐、好人好事文章。

二、明确读书要求。

1、读书姿势:坐姿、端书姿势要正确。

2、默读,并把有感悟的词、句、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把感悟写在旁边。

3、不能长篇大论地读,要细读,字数跟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读一些,能力弱的可以少读一些,更具我班的实际情况每次阅读课读400到1000字左右。(在探索中)

4、师生自主阅读时间是30分钟。

三、读书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补充、评价。

2、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3、教师小结。

四、写好读书笔记。

1、写字姿势要正确。

2、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概括精炼、摘抄丰富。

3、感悟深刻。第七课时:

语文园地六 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3、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我的发现

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日积月累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2、齐读──指名读

二、“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2、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成语故事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

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杏林春满”“誉满杏林” 满:充满。“杏林”—词是中医界常用的词汇,医家每每以“杏林中人”自居。原指杏林春意盎然。现在用来赞扬医术高明。)

篇2:《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接触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这些

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回忆一下,他们都是谁?(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汤姆.索亚、鲁滨孙)2,教师指名反馈。课件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鲁滨孙、汤姆.索亚)

3,教师: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4、你还读了哪些外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的哪些人物给你的印

象最深?(让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推荐读书目录)

5、你觉得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同座位的交

流)

(不熟悉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对外国民族文化知之甚

少;时空跨度大,内容上感到生疏;作品太长,需要较多的阅读时间)

6、有哪些克服阅读困难的好方法?

课件出示:(阅读方法)

课件出示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品中的人物思

想感情,关心人物命运

(2)查阅资料,了(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己的阅

读经验,交流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

(3)集体反馈,教师归纳。

课件出示:

1、快读阅读要默读,抓关键词、关键句、重点段。

2、先粗略快速阅读,或查阅作品的简介,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选择感兴趣的作品阅读。

3、规定阅读时限,见缝插针式的阅读。

4、可以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5、阅读中可以在书上作一些批注,或做好读书摘记和笔记。

6、小结: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中的名句。

2、指名读,分组读。

3、大家读一读

4、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的这八句都是出自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出示作家的名字,读一读)

5、教师:这八个作家各是哪个国家的,获奖作品是什么?你熟悉那

一位作家或哪部作品?

6、自读他们作品中的名句,并理解含义。(学生交流)

7、交流:你读懂了哪一句,或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

8、背诵并抄录这些文字大师智慧的话语

三、趣味语文

1、自读三个趣味语文故事,思考;短文中讲述了哪三位作家的故事?

2、指名回答。(雨过、王尔德、马克吐温)

3、教师:马克吐温,我们在了解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时,已经有所了解。谁能借助搜集到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雨果和王尔德?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具有永久的魅力。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

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评论家、美学家。1871~1874年在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和牛津的麦达伦学院学习,涉猎柏拉图诸家著作,并受到黑格尔派哲学、达尔文进化论和先拉菲尔派绘画影响,成为罗斯特美学观点的信徒、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王尔德出版过童话(包括《快乐王子》《夜莺》等)、短篇小说(包括《坎特维尔城堡的鬼》《人面狮身的女人》等)、诗集、小说《格雷的画像》和若干评论。而他还有另一项伟大的成就:戏剧。他的名剧如《不可儿戏》《温夫

人的扇子》等,都是改变传统戏剧观念的社会讽刺喜剧。

4、教师:请同学再读短文,想一想这三位作家留给你们的印象。

5、指名反馈。(学生自由说一说)

雨果:聪明、幽默,与出版商有默契。

王尔德: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

马克吐温:幽默。

四、课堂总结

篇3:《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 , 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目标, 并把它纳入语文课程体系之中, 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 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 是教育改革使然。众所周知, 长期以来, 我们的语文教学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 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 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在呼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 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可以说, 综合性学习进入到我们的视野, 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是一种必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这就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所在。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 重在学习过程, 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较好地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等等。

所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教育的必然走向, 我们的教育若能使我们的学生拥有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从而促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最终让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可谓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含义

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至今教育界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统一界定。从教育研究来看, 孙菊霞于2007年的统计显示:“2000年以来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论文已增至749篇之多, 和‘语文’相关的有699篇, 占93.3%, 非语文的只有50篇。”[1]这一数据足以证明,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 而不是其他学科的活动。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 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3]郭根福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 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 它以问题为中心, 以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3]显然, 这些主张均严格界定综合性学习姓“语”。有学者还将是否把握这一点, 视作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成败的关键, 旗帜鲜明地指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能否把握语文的课程特征, 有效地进行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综合性学习成败的关键”[4]。

与此相对,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不应单一地从学科角度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 认为将语文综合性学习仅局限于语文学科, 是一种浅层次的认识和简单化的理解。熊梅认为:“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 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 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 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 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 以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强调从外在的内容形式转化为内在实际的结果, 实现从内容到形式、从手段到结果的统一。”[5]孙菊霞认为:“人们将眼光单纯局限于学科层面, 以学科视野去理解跨学科领域, 简单地将作为课程形态出现的‘综合性学习’与作为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学习’画上了等号。”[1]

笔者以为, 上述两种观点似乎泾渭分明, 但落脚点其实是一致的, 即都关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最终价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都认为语文学科是很难从生活中截然剥离出来, 这就决定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科的模糊性。不管我们的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 采取哪些方式, 其落脚点都应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正如《标准》指出的那样,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提高学习效率, 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

探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 要植根于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特性的正确理解。杨世碧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分为“学科综合型”“观察实验型”“专题活动型”“课题研究型”四大类。[6]黄笑南则分别以“课文”“生活”为触发点, 又派生出“教材内容质疑式”“课文内容拓展式”“主题归类探究式”以及“生活趣闻专题探究类”“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类”“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类”等类型。[7]其分类虽说立足于初中、小学不同的学段, 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

在杨世碧的“学科综合型”中, 又分两种类型, 一种是“语文学科目标体系的综合”, 另一种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无论哪一种都是以语文教材为基础。这和黄笑南主张的第一大类型相似。他们都强调《标准》的主张:“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如学习了《中国石拱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可联系美术教材中的《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和科学教材中的《桥》, 设计题为“桥”的学习活动。对此, 可拟定以下活动程序: (1) “知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有关“桥”的资料, 了解古今中外著名的桥梁和相关的力学知识; (2) “画桥”: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桥的图纸; (3) “造桥”:按照设计图纸, 用胶泥或其他材料造一个自己喜欢的桥模型; (4) “颂桥”:写一篇关于赞美桥的文章。

杨世碧提出的“专题活动型”, 也就是黄笑南所说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类”。这种类型的核心在于关注生活, 将生活中的活动专题化, 再以专题为纽带, 把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社会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并围绕专题观察生活, 认识生活, 创造生活, 从中获得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如“走向生活, 我来当家”活动, 可开展“拟定倡议书、拟定当家计划、小当家技能展示会、知识竞赛、作文展评”[7]等一系列活动。又如秋天来临, 可设计题为“正是柚熟飘香时”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写柚, 组织学生到沙田柚种植地区观察, 描述沙田柚 (写短文) ;画柚, 为沙田柚写广告词, 作广告画 (广告策划, 上街展示) ;访柚, 采访种植户, 了解沙田柚的生长周期及经济效益 (口语交际, 写采访稿) ;看柚, 实地察看种植沙田柚的环境及土壤, 访问科委, 提出改良沙田柚的建议 (调查访问, 小组汇报) ;致信, 为了沙田柚更香甜写一封《致沙田柚种植户的公开信》 (应用文) 。”[7]这些设计, 既要有内容的综合, 又要有能力的综合, 活动步骤要层层递进, 环环紧扣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说、读、写综合运用,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杨世碧提出的“观察实验型”“课题研究型”与黄笑南提出的“探究类”“调查类”异曲同工, 都讲求“以现代社会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保护、社会福利、健康问题等) 为基础, 超越学科的框架”[6]来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如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学生近视情况调查、学生看电视情况调查、交通拥挤情况调查等活动。[8]其核心就是关注社会热点, 活动过程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笔者以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类型设置应有助于引导学生参与生活, 关注生活, 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在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活动应该怎样开展呢?杨世碧认为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 应注重“探究、过程、方法”[6];刘云生则提出“活化、自主、过程”[9]原则;朱群英认为应该“有明确目标、分工, 并辅以正确的评价”[8]。综合各方观点, 笔者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可以从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 重探究, 重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问题意识。教学的关键在于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现实生活并加以调查研究, 寻找出隐藏于内的因果关系,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6]。只有这样, 知识不再是单薄虚拟的, 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各种语言材料在实践中会显得越来越丰满, 综合性学习的运用意识以及“学”和“用”之间的联系、反应会越来越强。

(二) 重过程, 重参与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 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 主要指向过程。[7]也就是说, 教学是通过一个个项目来展开的, 它侧重在过程中形成语文素养, 而不是通过获取最后的结论来把握语文知识。[9]因此,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关键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过程中来,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开展情况, 并关注自己的收获, 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 重方法, 重体验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将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所以,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方法”的学习引导。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中, 学生掌握的方法主要在于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课内外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等。具体地讲,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当中, 让学生学会制订学习活动计划和方案, 要指导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写总结报告。[8]也就是说,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点拨、示例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

笔者以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学要注重“探究·运用”“过程·参与”“方法·体验”, 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实践, 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方法, 从而真正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五、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语文综合性学习自提出以来, 传统狭隘的语文教学观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 制约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开展与深入。

有教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仅仅局限于单一的作文训练。人教版教材中,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合一, 教师们就误以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例如, 在组织实施“我爱我家”这一综合性学习单元时, 把课文中设置的“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三个情境看成是为作文而设置的活动主题, 把这一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完全“上”成了“作文活动课”。笔者以为, 综合性学习固然和写作、口语交际密不可分, 但是操作时首先应该参与到综合性学习活动中, 而口语交际乃至后面的写作训练都应由活动而触发。这其实也是教材板块组合三合一的目的之一, 因为这样既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又可以让学生在后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 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

也有的教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当做课文中的选文放在课堂按部就班地进行, 完全背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 是对“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突破, 是对知识授受教学模式的挑战。笔者以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绝不能变成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 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地开展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 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 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教师要转变观念, 拓宽视野, 培养识别、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 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关注、组织加工、优化整合身边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

还有的教师开展活动时直奔目标而去, 既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目标不确定性、丰富性和生成性, 又忽视目标的展开性和表现性。笔者以为, 语文综合性学习急需适当的评价、激励手段。如开展“探索月球奥秘”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 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要学生探寻出多少有关月球的奥秘, 也无意于让学生来解开月球之谜, 而是要让学生在“月球文化”的“潮汐”里接受一次冲浪, 培养探求自然奥秘的兴趣与基本的科学方法, 并在唐诗宋词的“月亮”里想象、漫游……所以, 在指导这一活动时, 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在“投向”“对话”“结交”的具体活动过程中的投入、体验和表现, 调度、引导学生以心灵贴近自然, 并在与自然相融、相知、相交的过程中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和遐思……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和言说方式、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受, 但这正是要达成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目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这一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引导、激发、激励, 而不是仅在活动结束后来评价优劣高低。

参考文献

[1]孙菊霞.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1) .

[2]郑国民, 冯伟光, 沈帼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J].语文建设, 2002 (4) .

[3]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3) .

[4]邹立群, 朱艳林.语文, 请守住自己的阵地——综合性学习应强调语文学科素养的综合性[J].人民教育, 2005 (3~4) .

[5]熊梅.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6]杨世碧.综合性学习的类型及教学策略[J].语文建设, 2004 (10) .

[7]黄笑南.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类型与操作评价[J].小学教学参考 (语文) , 2005 (10) .

[8]朱群英.综合性学习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 (综合天地) , 2009 (1) .

篇4:《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关键词:语文学习;协调发展;语文实践活动;实践能力;拓展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踐活动研究》(JCJYC16181047)研究成果

G623.2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当今,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化时代,这就要求人们学会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于是,“综合性学习”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索、尝试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挖掘教材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结合学校生活开展多种形式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学校教育的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完善学生的道德价值目标。

(一)如六年级上期的综合性学习“祖国在我心中”,在单元内容回顾时,让每个学生积累背诵有关爱国的词语,爱国名言、格言警句,赞美英雄的古诗词等。在说词、背句、播放录音的过程中,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挥,兴趣盎然。同学们还结成了对子赛,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竞争意识强,合作精神好,活动效果佳。

(二)为了让同学们明白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增强民族责任感,提高同学们的爱国意识,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我班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每位学生以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责任感和做时代接班人为主要内容,展示了祖国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成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同学们激昂的文字、饱满的精神、飞扬的神采一次次感染了大家。

(三)再如五年级的口语交际课,介绍家乡的美丽景色,品德和社会课上有调查家乡环境污染情况的活动,美术课上有以“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颜料画,于是,我引导学生把几课教材的内容整合起来开展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了绘画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既加强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加强实践过程指导,促进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我们以“祖国建设新成就”为主题,组织学生设计手抄报和黑板报。首先教师牵引着学生走好第一步,师生合作办好第一份手抄报和黑板报。接着提出要求,慢慢放手让学生办好第二份报刊,碰到疑难问题随时予以帮助。最后可完全放手,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大胆探索自行设计编辑。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不仅能给自己的报刊起一个与众不同、富于想象力的刊名,而且善于博采众长,每期栏目名称千变万化,内容越发新颖别致。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被充分激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得到了空前的升华。

二、融入家庭生活,开展多姿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育要走出课堂,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这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语文学习耳濡目染。因此,应特别挖掘语文与家庭关系方面的内容,以丰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一)五年级上期综合性学习“我爱阅读”,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亲情作业:和家长共同读一本好书,让学生给家长讲精彩语段,共同谈读后感受,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在三年级下期综合实践活动“人间真情”学习中,教师让学生尽自己所能为妈妈亲自做一件小事,表达爱对妈妈的谢意,然后记下为妈妈做事的真实感想,与妈妈做一次心灵的交流。这样的亲情作业,不仅培养了孩子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习惯,而且在引领孩子为家长服务的过程中,懂得了感恩,体会到爱与付出的快乐、幸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它始终贯穿着语文学习与实践,体现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我们应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联系社会生活,开展纷呈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开展语文学习,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赢得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一)鼓励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和事件,发现问题学写建议书;指导学生进行调查访问,学会整理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汇报、答记者问,开新闻发布会等。

(二)再如五年级上期“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调查用字的混乱现象,让学生分小组搜集广告、门牌、标牌等使用汉字的情况,拍照录像,把学生推入“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各自根据已学知识编订《勘误表》,汇总、分类,最后交有关部门。这样,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增长了知识与能力。

(三)另外,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了语文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课堂又要超越课堂,结合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我们应继续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Z]。

篇5:《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课前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篇6:《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

◆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

◆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

◆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在作业本上抄写。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

◆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

◆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

◆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

篇7:《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将本组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外阅读习惯,做好从内阅读向外阅读的延伸。

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复习

.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感受一下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文也是描写动物的,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文的内容和写法。(学生浏览本组文)

4.本组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时日积月累

一、日积月累

引入: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外书屋

.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篇8:《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趣味语文

篇9:《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出自】:《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含辛茹苦:【解释】: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任劳任怨:【解释】: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出自】: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艰苦卓绝:【解释】: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出自】:《宋史·邵雍传》:“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席者数年。”

百折不挠:【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自】: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千里迢迢:【解释】:迢迢:遥远。形容路途遥远。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辞亲别弟到山阳,千里迢迢客梦长。岂为友朋轻骨肉,只因信义迫中肠。”

肝胆相照:【解释】: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宋·赵令畸《侯鲭录》:“同心相亲,照心照胆寿千春。”

风雨无阻:【解释】: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二:“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坚贞不屈:【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自】:《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赤胆忠心:【解释】: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出自】: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全心全意:【解释】: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示例】: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鞠躬尽瘁:【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自】: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扶危济困:【解释】: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赴汤蹈火:【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冲锋陷阵:【解释】: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阵地。形容作战勇猛。

篇10:《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19、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课文。(1)检查字音。

学生自认生字,相互交流。从读音上看:瞰、弩、颔、髻、铠五个字的音容易发错。同学们要看准拼音,多读几遍,尤其是“nǔ”的鼻音要读好。多音字“乘”的不同读法,可以借助字典看看在什么情况下该读哪种音。(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再次阅读课文

(一)阅读提示。

画出描写兵马俑神态和气势的句子?重点读一读,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回答,讨论。

三、精读选段

1、第二自然段

具体描绘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从哪些语句说明兵马俑的确“规模宏大”的呢?

①数据中体会规模宏大。你可以勾画出有关数据读一读,体会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②单举开掘的一号坑里兵马俑的数量进一步说明规模宏大。

③兵马俑的阵容巨大和气势恢弘、制作工艺精湛,体会到规模宏大。

2、文章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呢?

学生勾画书中具体描写的样子及神态的词语,体会到个性特点

将军佣 身材魁梧 头戴军冠 身披铠甲 手握宝剑 昂首挺胸,站在前列神态自若 久经沙场 肩负重任 沉毅多谋武士俑 体格健壮 穿着装扮……目光炯炯…… 威武凝重 刚烈豪爽

骑兵佣 上身着短甲……左手持弓箭…… 勇猛善战坚毅顽强

马 佣 形体健壮 肌肉丰满……跃跃欲试 神气活现 斗志昂扬

3、第三至第九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板书:

19、秦始皇陵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五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重、难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3、我们为什么要申报这些风景名胜等为世界遗产?这些世界遗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中国世界遗产的现今状况如何?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第三、四课时:

语文园地五习作 教学目标:

1、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2、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教学过程:

写导游词:

一、导入。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审题。

2、明确要求。

(1)首先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2)这一处世界遗产最有特色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著名风光、著名景点?这个景点有什么美丽的、动人的传说?

三、教师总结要求。

本次习作是把课文中的语言和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写导游词要根据游人的需要确定重点,选取最有特色或最有价值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还应根据口语交际讨论的成果,游览的注意事项,向旅游者提出“当文明游客”的机会。

四、学生按要求习作。

五、讲评。

六、模拟讲解。

七、誊抄。第五、六课时:

阅 读 课

一、创设情境,导入阅读主题——描写建筑文章。

二、明确读书要求。

1、读书姿势:坐姿、端书姿势要正确。

2、默读,并把有感悟的词、句、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标记,把感悟写在旁边。

3、不能长篇大论地读,要细读,字数跟学生实际情况而定。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读一些,能力弱的可以少读一些,更具我班的实际情况每次阅读课读400到1000字左右。(在探索中)

4、师生自主阅读时间是30分钟。

三、读书交流品读感悟。

1、交流心得,同时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补充、评价。

2、背自己喜欢的句段。

3、教师小结。

四、写好读书笔记。

1、写字姿势要正确。

2、字迹工整、页面干净、概括精炼、摘抄丰富。

3、感悟深刻。

第七课时:

语文园地五 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背诵积累景点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中华诗词魅力。重、难点:感受中华诗词魅力。教学准备:

搜集各景点有名的诗词和楹联等资料。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生自由读例句,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

2、分角色读小林域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发现。

3、分析比较:自己的发现和小林小东的发现有什么不同?

4、再读句子,体会:文中句子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句子更加具体形象。)

5、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使句子更加形象具体的呢?

6、用熟知的事物来作比照,使人很容易想象出文中描绘的事物的具体形象。

7、找一找:在已学的课文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试着自己写一写。

二、日积月累

1、生自读对联。

2、指名学生读对联,师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读好对联。

3、交流自己对这几幅对联的理解,之后,教师展示对联所描绘的相应的风景名胜的图片。

4、熟读背诵。

三、宽带网

1、明确要求

指名读,说说本次资料收集的范围。

2、交流展示(1)方法展示

你是用什么方法收集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怎样克服困难的?(随时摘抄、剪贴、复印;查阅资料;访问亲朋好友;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2)资料展示

展示收集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收集过程。

3、教师建议

篇11:《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比如,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 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3)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

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

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篇12:《回顾·拓展六》教学设计四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对待自己的态度,并用讲故事的方法使父母懂得正确的教育方式。

2.在交流的过程中,练习口语交际的能力。

3.在习作中,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4.在习作中,尝试使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方法。

5.学会评改自己和同学的习作。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读故事、谈看法

1.自己出声朗读父母的爱中三则小故事。

2.指名读第一则小故事。

3.小组内交流。

4.班级交流。

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5.指名读第二则小故事。

6.小组内交流。

7.班级交流。

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8.指名读第三则小故事。

9.小组内交流。

10.班级交流

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

11.交流对这三则故事的整体的看法。

说自己、明事理

1.同位之间讲自己的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事情。

2.指名在班上讲。

熟记故事、讲给父母

1.读熟这三则小故事

2.先讲给同位听。

3.回家讲给父母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敞开心扉、吐露真情

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们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们的时候呢?敞开你的心扉和同学们说一说你心中的困惑吧!

1.同位之间交流最想给父母说的话题。可从下面选择。

通过具体的事,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

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要求:所说要真实,语言表达要清楚;举的事例要完整。

2.整理自己和同学交流时的发言,列成提纲。

3.阅读《回顾?拓展六》中交流平台,细细体会文章写作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习作成文,题目自拟

第三课时(习作评改)

教师总结,指导批改

1.总结此次习作的共性问题和修改意见。

2.指导批改。

要求:出声朗读你要批改的文章,标出错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看文章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真实;

看是否运用了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

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下感受与作者交流;

在文章最后写出总的看法以及修改意见。

放给学生,互评互改

根据老师的要求和指导同学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佳作品读,集体评价

同学推荐(或自荐)一两篇习作,在班上朗读,请大家一起评论。

整理评语,修改习作

认真思考同学给出的评语和修改建议,把习作重新抄写一份。

第四课时

抄写词语盘点

抄写109页的词语盘点,点拨学生学会运用。

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查资料、交流,学习112页日积月累

2.老师适当讲解。

3.学生背诵、抄写。

兄弟敦和和睦,朋友笃信诚:敦:忠厚;笃:忠实。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意思是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填写蓑有的父母,不敢对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澹泊:通淡泊,情景寡欲。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指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交流课外书屋

1.让学生自己看图,弄清漫画大意。

2.同学之间交流产生兴趣后,因势利导,让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方式找来《父与子》或类似的作品读一读。

漫画作品《父与子》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被书迷住了,妈妈儿子只得让儿子去叫爸爸。

篇13:《回顾拓展四综合性学习》六年级语文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⑴ 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⑵ 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⑶ 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⑷ 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⑴ 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⑵ 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3、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4、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组围绕“中国古典名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与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根据罗贯中著的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根据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吴承恩著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字,正确读写34个词语,读记19个词语。

《将相和》的学习重难点是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把握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草船借箭》的学习重难点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理解第二自然段周瑜请诸葛亮到军中商议军事的段落内容。《景阳冈》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过程,体会武松的英雄性格。《猴王出世》的阅读重难点是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理解古代白话文的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由于总在中高段教学,这几篇课文我已教过多次。纵观这组课文的特点,纵观这四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我萌生了大胆的想法:重新整合四篇课文内容,首先让学生按照共同点进行横向联系的概括,整体把握整组课文。然后再根据四篇课文各自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纵向阅读,解决疑难问题。最后再综合、归类、对比、拓展,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识、了解和掌握,以完成单元教学目标。

为了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我尝试着下面的教学实践──

一、扫清阅读障碍

字词类学习以本组的“词语盘点”为导向,要求学生自学到位。属于生字新词的则按照一贯的字词预习方法提醒学生分析到位,课堂上随堂检查。

二、横向联系阅读概括

我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学习思路的表格:

课题 作者 出自名著 主要人物 事件 人物评价 《将相和》

《草船借箭》

《景阳冈》

《猴王出世》

让学生根据这个表格的提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填空,从而整体把握四篇课文的内容。

三、纵向联系解决重难点

学生在横向学习时,已把每篇课文中人物所做的事情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了。

在纵向学习这一步里,我分别从横向联系的学习思路中抽出“事件”和“人物评价”这两个重要的导学内容,带领学生深入到四篇课文的重难点中。在解决“事件”这个环节中,主要探讨的是四篇课文中人物所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将相和》一课,联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各自的前因后果,理清全文“和──不和──和”的线索,再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草船借箭》一课,从课题上入手设疑:谁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结果如何?对应品读相关的课文内容。在解决“人物评价”这个环节时,考虑到学生有了前面整体把握的基础,也已经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因此要求学生引用文中句子来对人物进行评价。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互相评议,互相补充。

四、综合小结学习成果

此环节重在再次明确课文思路和课文内容,强调对比人物的特点及每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五、拓展表演阶段

为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我结合《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提示,请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名著,再讲讲这几本名著的人物故事。结合《回顾〃拓展五》的“日积月累”,我不但要学生熟读教材上六条反映《三国演义》的歇后语,还让学生再搜集《三国演义》等其它几本古典名著的歇后语,办一份兼顾四篇课文及古典名著为内容的《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小报。结合《回顾〃拓展五》的“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我布置学生自由组合,以演课本剧、说书、讲故事等形式来进行这四篇课文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活动。在排演的过程中,我不断提醒学生脑子里要有人物,有故事,要牢记每个人物的特点。

六、评价学习阶段

评价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习惯及学习成果。评价的方式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我也参与评价,但仅是个人意见,尊重全体学生的评价结果。

在每个学习阶段中,面对学生随时出现的难题,我必须及时疏导解决。如对《将相和》“将”──廉颇的认识与评价;对《草船借箭》中周瑜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的险恶用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景阳冈》写武松打虎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去写武松喝酒的内容;还有《景阳冈》《猴王出世》里一些古代白话文词语的意思等等。强调学生根据课文的学习目的来理解课文,学懂课文,包括在综合实践学习阶段对学生表演人物角色的要求,都强调重在表现所演人物的特点,结合前面进行的“人物评价”环节学习,看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故事中的人物。

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这组课文的教学尝试,考验了我对教材宏观与微观的驾驭能力。每一组课文都有一个主题,在备课中怎样紧紧围绕单元中心点去展开教学思路,去做教学预设,这是一个整体目标性的问题。而在具体的每篇课文里怎样有所侧重,体现个性,对这些个性点怎样精心预设,怎样区别学生的实际水平等等,都给我带来了挑战性。这次教学实践毕竟是第一次,细想下来也有一些硬伤,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方面还留有遗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反思,进一步调整。

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把教材知识和它涉及的学习领域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我们的责任。

【单元教材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 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单元重点】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教学措施】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课时安排】

上一篇:家长会发言顺序下一篇:车间车管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