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

2024-06-24

《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共11篇)

篇1:《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安排了三项训练,包括辨别声母、识字写字、积累词语、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等。教材的编写寓知识于娱乐、发现之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绕口令、读儿歌,背诵古诗。

2.了解两种写字规则,培养识字、识词能力。

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指导学生把“能说会道”的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新课,提出学习要求

二、指导学习,落实训练内容

(一)读绕口令。

1.告诉学生:绕口令实际就是一种语言游戏。你们喜欢玩这种游戏吗?

2.学生自由练习读,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

3.再练习读,先慢读,再快速读。

4.同桌互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5.全班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二)有趣的汉字。

1.朗读,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比较“万—方”“土—王”“果—棵”“羊—样”,并试口头组词。

3.这里有两种记字方法,第一种加一笔成另一个字,第二种是加偏旁成另一个字。你还知道哪些字加一笔就成为另一个字的?哪些字加偏旁成为另一个字的?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并写一写。

(加一笔如:米—来、人—大、日—白等)

(加偏旁如:云—会、十—叶、月—明、人—闪等)

4.做游戏:用卡片写上基本字,让大家加一笔或加偏旁,猜一猜是什么字。

(三)指导写字。

1.复习: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两种笔顺规则?(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先横后竖?哪些字要先撇后捺?

2.这节课再学习两种笔顺规则,它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请同学们看看田字格里的字,体会一下这些字的写法。

3.按照笔顺规则在田字格里写字。

4.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字的笔顺是从上到下写的?(如:二、云、鱼、当、兴、六……)哪些是从左到右写的?(如:棵、松、叶……)让学生说一说,再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新课

二、识字学词,积累词语

1.读一读,你从课本出现的几个词语发现了什么?(每个词语分别含有“冬”或“东”;还发现两个字的读音相同。)

2.“冬”和“东”还可以组成什么词?先同桌说说,再把你会写的写下来。如:冬至、冬菇、冬青、冬麦、冬装……东北、城东、房东、东半球……

3.你们还可以用学过的生字扩词吗?试一试,小组交流一下。

三、读背歌谣,快乐游戏

1.自读歌谣,把字音读准确。

2.小组互读,比比谁读得好。

3.边读边想:

(1)这首儿歌介绍了哪几种动物?

(2)你还从歌谣里发现了什么?

4.配上动作,做游戏读,看看谁读得有意思。

5.指导读好“大、小、多、少”四个字,体会一下意思有什么不同。

6.同学间互相帮助,把这首儿歌背下来。

四、总结收获,课外延伸

1.说说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

2.把古诗或歌谣读给别的小朋友听。

第三课时

这次语文口语交际是孩子喜爱和感兴趣的话题,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通过多种形式的对话,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向别人介绍清楚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是怎样玩的。

2.通过语言的表达,使学生能自然大方、有礼貌地与别人交往。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是:

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怎样玩的。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到玩具城去逛逛呢?(播放动画,一辆小车载着许多小朋友驶向玩具城,这时可让学生站起来,一边随着轻快的音乐,一边做出开车的动作,将学生带入到玩具的情趣中去。玩具城到了,让学生观看各种各样的玩具。)

师:这些玩具可有趣了,现在你最想干什么?

生:我想买很多玩具。

生:我想到玩具城去玩玩具。

生:我想知道这些玩具是怎样玩的……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玩一玩我们最喜欢的玩具。(读题。)

二、引导方法

1.引导学生掌握介绍玩具的方法。

教师一边出示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一边说,你们都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来了,老师最喜欢的玩具就是“不倒翁”。应该怎样介绍它呢?

2.根据学生提议屏幕出示:名称、外形、怎样玩。

三、互相介绍

1.四人小组互相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要求在介绍过程中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自己最喜欢的玩具。

2.指名在全班介绍自己的玩具。

四、情境交际

1.播放动画,让各种玩具介绍自己,创设交际的情境。

2.你想知道你的朋友最喜欢玩什么玩具吗?是怎样玩的?扮演小记者去采访。(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懂得与别人交往,要热情大方,有礼貌,学会与别人交往。)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积极地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向大家介绍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与别人打交道,就要大胆、有礼貌地交际,将来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篇2:《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语海畅游(读轻声词、认识汉字、积累词语、熟记成语)、读一读、我的采集本(学歇后语)、语文大课堂等。通过这些练习,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说话能力。

【设计理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趣中学、乐中学,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词的方法。

2.学生学会自己积累词语,以丰富词汇。

3.引导学生多看书报、勤积累。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汉字和丰富学生的词语。

难点:指导办小小手抄报。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词语卡片。

3.旧报纸。

4.人民币。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读一读和我的采集本。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百花园五”去寻宝。

二、读一读,看谁读得好(“语海畅游”第一题)

你们看,这些词真有趣!

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3.读后你有什么发现?读好这些轻声词,你有什么好方法?

4.小组比赛读。

5.你还知道哪些词是读轻声的?

三、汉字真有趣(“语海畅游”第二题)

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到什么?

1.拿出人民币,认识“元、角、分”。

2.学生抽拿人民币,学习“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等字。

3.比赛读。

4.小组内抽读。

四、选字组词语(“语海畅游”第三题)

我们的汉语非常有趣。有些字有几种不同的读音,有些字的字形不同,读音却是相同的。你们看,这些字是怎样的?

1.出示“沙、纱”,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 )布、泥( )”学生选字填空。

3.学生练习其余几组。

4.教师评讲。

5.你还知道哪些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五、熟记成语(“语海畅游”第四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1.教师讲《画龙点睛》的故事,解释什么是成语。

2.出课文中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3.你还知道什么成语?

六、读一读

1.齐读题目。

2.教师范读,问: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由读,注意把词语读准。

4.再读短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发现。

5.小组交流。

6.学生汇报。

7.教师指导读。

七、我的采集本

你们看,小明多好学啊!邻居王爷爷说话很风趣,他就把王爷爷用的一些词语记在采集本里。你们想知道他记了些什么吗?

1.指名读课文中的歇后语。

2.你还知道有哪些歇后语?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八、教师总结

九、布置作业

采集歇后语和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文大课堂

一、激发引入

1.同学们,你们平常喜欢看什么?

2.出示题目《办小小手抄报》,齐读。

二、新授

1.出示各种报纸,让学生观察报纸上有什么内容。

2.报纸有趣吗?你们喜欢吗?想不想也办一份报纸?

3.分几个人一小组,商量手抄报上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内容怎样安排,小组分好工。

4.小组汇报。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手抄报的内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继续学习语文大课堂。

一、学生动手办手抄报

篇3:语文课堂导入应百花齐放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入,作用,原则,方法

为了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内容的学习, 教师在正式进入讲课之前要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组织工作, 这种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语文课应该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伊始扣住学生的心弦。课堂导入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时间并不多, 但却是一堂课的“头阵”, 是顺利步入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 成功的导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 它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对课堂活动的良好展开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

在教学实践中, 课堂导入体现的是一种创造、一种理念, 它的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一、古诗词引用导入型

古诗词是语文学习中的一块瑰宝, 它沉淀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蕴含了民族精神, 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工具, 运用古诗词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还可以复习已学过的诗词。例如, 导入《绿》。师:我国古代有很多吟咏春的佳句, 特别是王安石的更脍炙人口, 那是……生: (异口同声) 春风又绿江南岸。 (板书:春风又绿江南岸) 师:说来也巧, 王安石的这句诗, 正好包含了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所写的两篇散文的篇名, 同学们能否找出来?生:一篇是《春》, 一篇是《绿》。 (擦掉其余五个字, 剩下“春”、“绿”两个字) 师:《春》, 在初中时已学过;《绿》, 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新课。 (与学生一起回顾《春》的内容) 而《绿》写的并不是春天的绿, 是秋季的绿, 潭水的绿。 (擦去“春”, 只剩下课题“绿”, 很醒目) [1]

这堂新课的导入颇有新意, 使得原本并不十分出彩的诗词导入有了新的光芒, 一句诗, 引出了同一作者的两篇散文, 从而带出新的课题, 是出乎学生意料的,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重提《春》, 并由此自然地导入《绿》, 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手法, “温故而知新”, 同时, 以诗引文, 创设了一种艺术的欣赏氛围, 对学习语句优美、意境醇美的散文极有帮助。

二、设置疑问型

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可见,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线, 在课堂初始的时候, 采用质疑的方法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进入兴奋、活跃的状态。如于漪老师执教《孔乙己》一课的导语设计: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 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 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 最喜欢《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是怎样的艺术形象呢?过去有人说,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是有道理的。那么, 孔乙己的悲剧是什么样的悲剧呢?悲剧, 往往会令人潸然泪下, 然而, 读了孔乙己的悲剧, 眼泪往往向肚里流, 心里有隐隐作痛之感, 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还是来读一读这篇小说吧, 读过以后, 我们会得到正确的解答。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设疑相当于“卖关子”,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教学服务, 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课时, 可不露声色地假装疑惑, 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优越感, 积极地为老师排忧解难,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谈论、探究中掌握知识。

三、巧妙释题型

文章的标题往往是文章的凝练, 一般具有耐人寻味的深刻含义, 导入新课时若能从解释文章的标题着手, 这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如何解释文题关键是一个“巧”字, 巧妙的释题能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瞬间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应花一定的时间来理解、分析文题, 找到能够为教学所用的有利部分, 主要以矛盾、疑惑为主。例如, 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 可以这样设计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的是一篇朱自清的散文, (板书:荷塘月色) 请大家把这个题目齐读两遍, 在读的同时思考这是个什么短语。生:偏正短语, “月色”是中心语, “荷塘”是修饰语, 用来修饰月色的。师:分析得很有道理, 大家是不是都同意这种说法啊?生:我不同意, 我觉得是一个并列短语。师:为什么这么说呢?生:因为我看了文章, 作者既写了荷塘, 也写了月色, 是两个部分, 不是修饰关系。师:同学们有了不同的看法, 这是件好事, 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再仔细地阅读这篇文章, 你支持哪种观点, 或者你还有不同的看法, 就从文中找出证据来。

这样导入的好处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思维空间, 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不要局限于一种思维方式, 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 并且以这种方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主动投入新课的学习。

四、导演摄影式

先看韩军老师执教的古诗《登高》的课堂实录片段[2]:

师:同学们愿意听电影故事吗?生:愿意!师:不过, 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 而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听着, 心情会很沉重。我还给大家提个要求, 因为是电影故事, 请大家边听边在脑海中把这个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 我相信大家都是杰出的“电影摄影师”, 一定能够把画面在大脑中构想得场景逼真, 而且每人都能身临其境。能够做到吗?生:能!师:我开始讲述。 (语调低沉, 语速缓慢) 一千两百多年前, 一个秋天, 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 长江边, 大风凛冽地吹, 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 江水滚滚翻腾, 急剧地向前冲。凄冷的风中, 有几只孤鸟在盘桓, 远处还传来几声猿的哀鸣———这时, 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 他衣衫褴褛, 老眼浑浊, 蓬头垢面, 步履蹒跚。重阳节, 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是, 这位老人, 一生坎坷, 似乎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此时, 国家处于战乱之中, 他远离家乡, 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面对万里江天, 面对孤独的飞鸟, 面对衰败的枯树, 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师:深情朗诵《登高》。

韩军老师在教学一开始时, 向学生讲述一个他虚拟的关于杜甫登高的故事, 要求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将故事幻化成电影画面, 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以一段动情的讲述先声夺人, 抓住学生的情感世界, 吸引学生的注意, 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产生角色的同化意识。这则导入的成功之处在于, 将诗歌的内容转化成电影故事是一种创新, 体现出教师对教材文本内容与意义的加工与重构, 同时, 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使学生主动地贴近作者, 贴近文本。

五、悬念启发型

在课堂开始的几分钟内, 教师利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中, 来看看《26个字母的联想》的教学实录:师: (板书“ABCDE……”26个英文字母) 众生 (惊疑) :语文课怎么讲英语啊?师:请看字母A, 它好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火箭正以腾飞的雄姿向奥妙无穷的太空进军!再看字母B, 我们就会联想到这样的人生哲理:从同一起点到同一终点, 有的人走了直达的捷径, 有的人却走了弯了又弯的路……同学们, 你们能否按这样的思路给每一个字母写一句话呢?生 (极有兴趣) :能!师:好!今天我们是作想象作文———6个字母的联想。 (板书) 在语文课堂上书写英文字母能够吸引绝大多数学生的眼球, 使他们产生无限的疑惑与好奇, 由于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因此会高度集中注意力, 教师就达到了导入的一部分效果;接下来, 在学生的疑惑中缓缓揭开面纱, 举出两个例子, 既是一个提示, 又是一种启示, 运用这两个例子来引导、启示学生进行联想, 正式进入教学。这样的导入方式不失为一种创新的尝试。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不胜枚举,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只要能服务于语文课堂, 为教学所用, 都可以大胆尝试, 勇于采纳。当然, 这是有前提的, 前提即钱威在《语文教学艺术导论》中提出的关于导语的作用与目的:“它 (导语) 的作用只有一个, 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它的目的也只有一个, 即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观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铁皮鼓.语文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王三阳.做幸福的老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4]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5]汪兆龙.一句诗导入[A]//《课堂教学艺术》精选本[C].2000.

篇4:《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

关键词:学习资源开发利用语文能力

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确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就是师生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过程。从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因此语文教师不仅仅就是教好书,还应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应努力提高课程开发技能,努力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我校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的号召,确立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研究》这一课题,要求语文教师充分开发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铺路垫石。本人就此次课题,并结合近几年教学实践,谈谈创造性地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来进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尝试。

一、让语文学习资源之花绽放在语文学习园地

课外学习资源是课内资源的引申和发展,与课堂教学资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殊途同归。既然课外学习资源如此重要,我们就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1、拓宽课外学习情境,让课堂更精彩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这一理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把握时代脉搏,关注我们的生活及生存环境,大胆放眼课外,充分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抓住一切时机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当地的文化资源,领略本地域的人文优势,熟悉当地的桑梓沿革、风土人情,这些都是我们进行语文学习的最好资源、情境。如我们常州向来就享有龙城的美誉,这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淳朴。我们从大的方面进行了开发,让学生从访东坡公园、荆川公园、淹城遗址、天宁古寺等方面来了解常州的名人名家、名胜古迹,悠久的历史文化;又从小处着手让学生了解江南的饮食文化、特产文化,如常州的萝卜干、寸金糖、大麻糕、横山桥的百叶以及各种风味小吃,以此为基点来探究吴地的饮食文化,看江南人的灵秀。我校虽是乡村中学,但地处市郊之界,于是我们充分挖掘乡村中学所在地的资源,如横林余巷有冯仲云故居、横山有名山古刹及一些人文景观等。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去开发家乡的民俗,开发家乡的风物特产,家乡的美景等资源,如我校就开展了《我爱家乡》、《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大力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总之,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开展语文学习的大乐园,只要我们教师能用一双敏锐的眼睛,用一颗智慧善感的心灵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学习资源。

2、延伸课内学习情境,让课堂更实效

简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它既有绚丽迷人的自然美,又有深刻感人的社会美,还有含义隽永的艺术美,纵观这次课改新教材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每册书都设有六个主题,这六个主题既关注了社会人生,又关注了自然科学,选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个载体,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华,延伸课内情境,开发课内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学习,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记得我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我先是引入课外学习资源,播放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曲《父亲》,创设情境,再整合网络资源,制作媒体课件,播放“车站为子买橘”的感人场景,让学生沉浸在父子情深的境界中,最后再开发学生资源一联系自身诉亲情,写封信谢亲恩。这一节课中“爱”的主题在学生们的心中激荡,他们的脑海里翻涌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心田里跳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此时延伸课内情境可谓水到渠成了。于是我让学生结合本单元“爱”的主题,继续深入开发学习资源一联系当时热播的电视剧《亲情树》及当今社会亲情缺失的现象,引导学生以“爱”为专题开展语文学习,学生们自由组合分工,有的回家拿来照片,并为照片命名《瞧这一家子》,有的给父母写信表达感激之情,还让父母为自己写一段话,有的同学写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怀,有的为父母做一件事……,一时间班内形成一股浓浓的合作、交流、探究、感恩的氛围,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很容易产生创意,他们纷纷为自己的成果命题,如《亲情树》、《爱的奉献》、《让世界充满爱》。一个个感人题目,一篇篇感人的文章,一张张精美的小报,都是学生人格的彰显。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资源、这样的情境满眼皆是,关键是我们教师要用心去挖掘。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新课标就明显指出语文教师的素质决定语文课程资源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此我想说,语文不缺乏资源,只是缺乏开启资源的钥匙,我想我们教师就是这把开发课程资源的特殊的钥匙

有人说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但愿我们语文教师在生活中别忘了语文学习资源,在课堂上别忘了运用教材的种种开放性设计。创造性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和课堂学习资源,用我们丰富的知识,细腻的情感去开拓语文课内外的学习园地,让语文学习园地永远花开不败,越开越艳。

二、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学习资源的营养液中得以提升

通过几年新课程的学习,我校已开发并积累了大量的课内外学习资源,并对各年级的语文学习资源进行了整合,以便各年级在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逐渐完善课程资源。以便教师创造性的利用学习资源。以下就节选本人利用学习资源的实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

1、完整的知识框架在“专题学习”资源中构建

“专题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具体实践,

他打通了听说读写的渠道,实现了学科间以及课内外的沟通,它在各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与能力的桥梁,实现了真正的大语文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我从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中的各种设计,沟通课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最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教材中每册均有两个专题,这是一种创新设计,这种专题学习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文化与科学结合的美妙。在教学《狼》专题中,我利用我校的多媒体网络资源。带领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全面科学地了解狼的生活习性、生态地位利用现有的光盘资源,播放了狼的生活片断,了解狼的残酷生存环境,从狼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中,看到了生态的狼利用教材资源,从毕淑敏、蒲松龄的“狼”中,看到了文学的狼,最后让学生整合这些资源,开展了有关“狼”的辩论会,各种教学资源不仅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学生的创造性也大大的提高。又如教学《荷》这个专题。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资源与学校的硬件资源,并下载了中央10套有关《荷》的一个专题节目,将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将教学重点放在“读荷、议荷”这两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在研究性的比较阅读中了解到荷的实用价值、精神价值,然后在此基础上我又适时地为学生播放有关“荷”的专题片,从视觉、听觉方面强化学生对荷的精神价值的领悟;紧接着我又结合学生网上所得,开展“议荷”环节,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荷的名称、各部分的特点、价值等方面形成一个全面而又完整的认识。在全面认识荷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对荷的各个部分进行思考,然后引发并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进行文学创作,这样可以避开千人一面的只歌颂荷花的情景,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景观,于是在“写荷”的过程中,有人赞荷花、荷叶;也有人赞莲蓬的苦心、雪藕的纯洁;甚至还有人赞荷梗的中通外直、盈举美丽,更有人赞荷梗的刺,说它以自己的刺使清纯的荷花免遭“亵玩”的悲剧;其中还有些同学另辟蹊径,用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荷的功用。称它是净化水质的卫士、营养博士等,在这个专题学习中,学生不再是只停留在对荷花文学的单方面的理解上了,还从生物、环境等方面挖掘到了荷的精神价值和功用价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教师自身的资源去挖掘学生的内在资源。实现学生的内在素养的积累与提高。

通过一轮轮资源开发与整合,我校的专题学习资源已经逐渐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也更加完整,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2、丰富的精神境界在“名著阅读”资源中提升

荣格说:“任何文化都积淀为一种人格。”教育以文化为资源。必然也包含着一种人格上的陶冶。精神上的洗礼,展现给学生的是人格的力量。我们的名著就积淀着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也积淀着深沉的文化资源,那里面渗透着社会历史、民俗风情、百变人生等包罗万象的知识,教师应该利用“名著阅读”资源,为学生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心灵的完善提供丰富的营养,对学生的人格的塑造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要利用新教材中“名著推荐阅读”的设计,打破课堂上只读单篇文章的惯例,把读整本书的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整本书籍,藉此学生不仅可以扩大学习资源,增多语文积累,还可以初步培养阅读能力,逐步掌握读整本书的钥匙,这种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身。我在教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除了事先让学生通读全书和精彩片段并让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讲故事之外,还指导学生深挖学习资源,运用圈点勾画、精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书中《我最喜欢的人》,之后我还组织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开展读书讨论会,让大家一起交流、探讨书中疑难,这样不仅可以把阅读落到实处,还可以扩大加深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度,同时也使学生获得人格的提升一保尔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代青年人。

有位专家曾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你跪着看他。”过去,我们教育者喜欢用俯视的眼光看学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正在悄然改变,意识到要用“平视的眼光”来与学生交流。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这种“平视”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学生的发现与创造常常令人惊叹不已。《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面对篇幅长,方言俚语又多、语言又诘屈骜牙的情况,在新教材整体感知的第一天,我就引导学生关注“名著推荐阅读”,让学生人手一本,拥有文本资源,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通读全篇。抓住自己喜欢的片段写心得,深挖教材利用好资源,在正式学习时,我又组织学生精读精彩片段并播放精彩情节给学生看,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读书心得,写读书报告,结果学生写出了一些很有创意的文章。如《水浒英雄是真英雄吗?》、《我眼中的宋江》、《“真英雄”之我见》、读《水浒传》有感、《为“女人的悲哀”鸣不平》等,其中有一位同学整合了网上评价与自己的心得,写了一篇《宋江。悲剧》的文章,在文中他列举了大量的事实来说明了宋江的悲剧,他想忠君,结果做了“贼寇”,不忠{想孝父,结果又因做贼寇,无机会孝父,不孝;为招安,为得到朝廷赏识,不惜牺牲众兄弟性命,不仁;为忠君,不惜毒死兄弟李逵,不义,因此。他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人物,之后我还指导他进一步认识宋江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时代,引导他将文章上升到“环境与人”的高度,从而达到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交流、探讨并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后还建议大家把文章与书一起保存好,留待几后品尝。为我们下一次的教学开发了学习资源,同时有效地利用了这些阅读资源。我想,以此来引导学生如何来正确作文、做学问、做人,从而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能明辨是非,做一个真正大写的“人”,这种阅读方式,将会成为他们日后学习能力的一部分,这种阅读积累,也将成为他们精神世界的一笔十厚的财富,这种阅读,才是真正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的阅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教学实践中才刚刚起步,我们要探索研究的东两还很多。在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扰,诸如学生知识积累的资源开发、教师自身知识积累资源的开发。这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有些阶层太过关注应试教育效应,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对一些资源的开发,阻碍实在是太大了,而另一方而是我们要进行语文学习的教学资源实在是太少了,对因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而影响考试成绩的担心实在是太多了,兼于以上各种因素的困扰,我一直希望在实践中获得一些更有效的开发利用语文学习教学资源探索的可行性论证,以期能大力推进语文学习。做到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促进学生应试能力的增长。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浅薄体验,希望能与一些也致力于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的同仁进行交流,诚恳地盼望各位大家批评指正,以期让这朵新课改的奇葩在语文教学的百花园中开的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笛卡尔《方法论》布鲁姆《掌握学习》

荣格《荣格心里哲学》马斯蒂纳《唯一者及所有物》

篇5:《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

2、学生学会自己积累词语、丰富词语。

3、引导学生多看书报、勤积累。

教学重、难点认识汉字和丰富学生的词语。

难点:指导办小小手抄报。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6)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百花园去寻宝。

二、读一读,看谁读得好。

1、课件出示词语、自由读。

2、指名读。

3、读后你有什么发现?读好这些轻声词。你有什么好方法?

4、小组比赛读。

5、你还知道哪些词是读轻声的?

三、汉字真有趣。你们买过东西。

1、认识“元角分”。

2、学习“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3、比赛读。

4、小组内抽读。

四、选字组词语。

1、出示“沙、纱”指名读,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布、泥”学生选字填空。

3、学生练习下几组。

4、老师评讲。

5、你还知道哪些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五、熟记成语。

1、老师讲《画龙点睛》的故事。

2、出示课文中的成语,学生自由读。

3、你还认识什么成语。

一、读一读。

1、齐读题目。

2、教师范读,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自由读,注意把词语读准。

4、再读短文,边读边画出自己的发现。

5、小组交流。

6、学生汇报。

7、教师指导读。

七、我的采集本

1、指名读课文中的歇后语。

2、你还知道有哪些歇后语?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八、教师小结。

九、布置作业。

收集歇后语和成语。

第二课时

(学习第七题)

一、激发引入。

1、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什么?

2、出示题目《办小小手抄报》

二、新授。

1、出示各种报纸,让学生观察报纸上有什么内容。

2、报纸有趣吗?你们喜欢吗?

3、分几个人一小组,商量手抄报上写些什么,画些什么,内容怎样安排,小组分好工。

4、小组汇报。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收集手抄报的内容。

第三课时

办小小手抄报

一、学生动手办手抄报。

篇6:《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

《语文百花园五》的作文教案

习作:二十年后再相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想象兴趣。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太阳教学资源网 res.kingsunsoft.com

---专注教育,服务教师---

1、二十后,我们相聚在一起,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变了,物也变了。咱们学校,咱们社区,咱们的城市,„„可能变成什么样了呢?放飞你想像的翅膀,任你的思绪飞扬,把你的想像给同桌说说吧!

2、你打算重点写哪几个人,他们的样子、职业、谈吐等都发生了什么的变化?可用今昔对比的办法,重点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同时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一定要合理。再在两人小小组之间交流评议。

小结:同学们说得这么投入,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来,把刚才给同座说的内容说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吧!

四、全班汇报,相机指导

1、找三组同学说,教师及时点拨,让学生的意思表达更完整,更清楚!

2、请同学评议,评议的角度,(1)想象是否合理

(2)是否表达了师生间,同学间,二十年之后再次相见后之间浓浓的情。

五、师生赛写,初拟草稿

同学们的想像果然丰富多采。二十年后的世界十分精彩!你们的创造和劳动会使咱们祖国更美好!多想乘坐时空快车去二十年后的世界看看呀!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去吗?好,拿起笔,把你想到的二十年的情景写下来吧!老师跟你们一起写,看我们谁写得又快又好!

篇7:《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

语文百花园五一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即“语海畅游”(引导学生自学汉字;照样子组词语)、”积少成多”(通过读读背背和我的采集本来练习朗读,进行语言积累)、“阅读平台’(通过阅读平台训练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汇款)、“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重视综合知识的整和与运用,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

教学目标.通过杳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观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能说会道”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笔l ;生辉”训练观察思考和一15 而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3 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和“积少成多”。

一尝试“自学汉字”

1.说说平时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是用什么方法去认识它的。

2.自由读“自学汉字”部分,看看“门票”上的字你有哪些不认识。把它画出来,然后查字典学会它,看准学会得最快。

3.你查字典学会了哪些字?同桌互相交流。

4.自由读一遍这张门票上的内容,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5.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这位同学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二练习“照样子组词语”

1.先说一说“劝、招、终”这三个字可以组些什么词。

2.自己练习词语接龙,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组词语。

如:劝:(劝说)——(说明)——(明白)——(白雪)

(劝解)——(解决)——(决心)——(心中)

(劝阻)一一(限止)——(止痛)——(痛快)

3.四人小组合作,看看哪一小组想出的词语最多。

4.指名说。

5.自由读一读这四组词语。

三指导“读读背背”

1.自由读,遇到不会读的字请同学或字典朋友帮忙,然后再多读几次。

2.同桌合作,认真听对方读,互相纠正错音。

3.指名读,检查、正音。

4.自由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每人读一遍,其他同学做小老师认真听,然后评一评谁读得好,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6.指名读。

7.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由读,注意停顿,有感情地读一读。

8.齐读,然后试着背一背。

四交流“我的采集本”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错音。

3.指名读,想想这段话讲了什么内容。

4.拿出你的采集本,四人小组互相交换,欣赏欣赏别人采集的好词佳句名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和“能说会逆”。

一走进“阅读平台”

1.自由读短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相听读短文,纠正对方的错音。

4.再读短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小组合作读短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

6.指名检查读,评读。

7.听老师范读短文,想: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8.默读短文,想想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里美滋滋的”。

9.你喜欢短文的小作者吗?为什么?

10.你也做一回小作者,向失学的同学献爱心,把你的零用钱汇给他们,你会填写汇款单吗?先用铅笔在书中的汇款单上练习填一填。

11.同桌互相看看对方填得怎么样,大家讨论讨论应该怎样填。

12.老师评点。

二学习“能说会道”

1.自由读引导语。

2.默读。你明白了这道题的要求吗?

3.想一想你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事。对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

4.四人小组先练习说一说。要求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听的同学要听明白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或让讲述人讲得再具体一些;也可以对大家都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讨论;还可以评议一下讲述人的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声音是否洪亮,说话是否流利等。

5.指名说。评一评讲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1.读内容,明确写话要求。

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想一想画中的爸爸和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先自己准备一下,再指名说说。

3.仔细观察每幅图,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正在干什么。

4.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幅图的内容。

5.面向全班交流,互相评议。

篇8:百花齐放的语文课堂导语设计

一、热情奔放、奋发向上型导语

春天生机勃勃, 带给人希望;春天万物苏醒, 使人置身于绿的湖波, 花的海洋……同学们, 当你脱下厚重的冬装, 换上靓丽春装的时候;当冰雪融化、春雨密密的时候;当你放飞心爱的风筝的时候, 你是否注意到了大自然中美妙的变化?你是否感受到了人们喜悦的情怀?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就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妙逼真的春之图, 让我们展开这幅图画, 去感受那具体的形象, 体会作者的咏春情怀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 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 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 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 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 从而沟通彼此的心, 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 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型导语

同学们, 你们能背诵出描绘春色的诗句吗?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 (同学背诵:“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 (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 (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每当春回大地时, 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 它们容量有限, 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 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 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细读课文, 领略大好春光, 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中学生比较钟爱诗歌, 用诗句导入课文, 即创造了课堂讲读的意境, 又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对课堂气氛的渲染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同时也帮助学生回忆春天时的美好感受, 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还能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导语自然流畅, 既引导学生复习了旧知识, 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 激发了学生知新之趣,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引用名言、激发爱美情怀型导语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 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 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 然而, 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综合。一提到春, 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轻拂、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 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 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描绘春天, 歌颂春天。朱自清先生的《春》就写了许多美丽的景物--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 正值如诗年华, 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 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 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 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奇闻轶事、引人入胜型导语

作者朱自清, 他有4个值得自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 (1) 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 (2) 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 (3) 伟大领袖毛泽东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 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4) 他的散文清新秀丽, 他一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散文就达6篇--《背影》、《春》、《荷塘月色》、《绿》、《匆匆》、《威尼斯》。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散文《春》, 看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春”的美景的。

由于特定的年龄和心理阶段, 初中生活泼好动, 思维敏捷, 对课堂外的事物尤其是文艺知识充满好奇和求知欲。一个语文老师如能合理利用课本外的相关知识或奇闻轶事来导入新课, 一定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他们产生认知期待, 从而使课堂教学“渐入佳境”。

从上述种种开头的艺术可以看出:艺术的开头, 一般须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第一、要较深刻地理解教材;要掌握一般的教育原理和教学原理;要懂得教育心理学、信息论等有关的基础理论;要有尽可能广泛的社会知识。这是设计好的开头的前提。第二、要明确开头的目的性。因为任何艺术, 它只是一种手段, 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选用。因此, 不管教者设计怎样的开头, 又怎样的变化万千, 它必须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以最有效地达到该教材的教学要求为目的。否则, 或流于形式, 或故弄玄虚, 势必误入歧途。

好的导语, 如磁铁, 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 上课伊始石破天惊, 先声夺人, 整节课也因此高崖泻水, 汹涌澎湃, 让学生一听倾心。综

篇9:《语文读本》——阅读的后花园

《高中语文读本》是高中生课外阅读的基本保证。《课程考试说明》中阐释高中语文读本的目的和意义是“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个性,并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培养语文能力”。它是为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达到教学大纲要求而编写的,是建立在教本基础上进行选择性,个性化阅读的文本。

《高中语文读本》是教本知识迁移和延伸的范本,从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借鉴和指南。几乎教本中的每一文本,都能在《语文读本》中找到接触面和延伸点。《读本》宛然构建了一座阅读的后花园,芬芳葳蕤,书香四溢,其内容之丰富,文体之多样,视野之开阔,成为教本的有力映照,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趣味性。教本是读本的参照,读本由教本生发,又返回到教本。“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读本力求学生以教本为例子和凭借,举一反三,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这套读本共五册,每册有四个专题,每个专题以文类的不同和专题学习的特点组成,其中最后一个专题为研究性学习的专题,以拓展选修课程的空间。有效地阅读和利用读本,将会引领学生在阅读的长河里向更深处漫溯。

读本与教本二者交相辉映,浑然天成。阅读的枝繁叶茂,将贯穿高中三年,一并丰盈青春的时光。

二、读本的运用

教本要精读,读本可以略读;教本是共性的,读本则更有助于主体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一)延展性阅读

阅读那些与教本内容相关的文本,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读本打开了一片丰饶的园地,提供了一道延展的视野。这种延展可以是文本内容的,也可以是情感的,题旨的,文化的。延展是为了参照比较,是为了深化。譬如学习教本中屈原的《离骚》,了解到屈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为进一步了解他的世系,和楚国的血肉关系,感受他炽热的爱国热情,我们选择专题“诗经与楚辞”中的“浪漫逸响”联系阅读,编者选择了四篇文章来配合教本拓展阅读:《离骚(节选)》、《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可以把阅读的视角由炽烈的情感延伸到诗人的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完善诗人的形象,从而较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来。

又如学习教本中的《十八岁和其他》,可以借助“小说”专题中“象征与荒诞”的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进行延展性阅读。教本中“月是故乡明”专题可以借鉴读本中“散文”专题的“生活的底色”。通过延展性阅读,增强文化意识,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二)知识性阅读

作家韩少功说:语文是一种慢功。这里的慢功有一种基本含义:语文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知识性阅读,包括语言、文学、读写听说方法、思维方法诸方面,有助于学生充实语文知识、增强读写听说能力。有如林语堂先生所说,读书能让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入选读本的阅读文本相对知识含量高,学生可以从高一开始,建个积累本,编排语文知识档案,积累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譬如专题“中外诗选”后面的资料卡片,《什么是诗》《走路和跳舞——散文和诗》两篇节选文章就强化了诗歌的文体知识,区别了散文与诗歌。

借助各册读本进行一个微观的中外名著、语言与运用、读书与写作知识的梳理与整合,建立自己相应的知识模块。譬如可以结合读本的“生活与体验”练习,开展系统的语言的规范、简明、连贯、得体,句子的衔接连贯,修辞格的理解与运用等语言运用知识积累和实践,为夯实高考做基础的准备。

可以利用读本必修三中的“诸子百家”专题,制作表格:儒家著作《孟子·公孙丑》、墨家著作《墨子·兼爱》、法家著作《韩非子·奸劫弑臣》等。列出诸子各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基本观点、写作方面的主要特征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三)鉴赏性阅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阅读鉴赏生动典雅的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丰富底蕴、增进文学素养。可以呼唤良知,提高情商,涵养心灵。

文学是人学,她的永恒魅力在于展现了一个个丰富的人性世界。如读本必修一中“小说”专题,阅读完《界河》,每个人内心都会有很大的震动,虽然没有明确深广的环境背景,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但作品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普遍而真实的心理。“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对和平自由的向往”这人性中最真挚的感情可以超越战争,超越国别,把纯粹的人联结在一起。然而率先上岸但不忍“扣动扳机”的“他”死了,遵守战争游戏规则的对岸的“他”却活了下来。这又揭示了现实世界中严格的“秩序”。“理解与分析”中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哪一种结尾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的思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维度,加强了深度,呼唤着人本意识的回归。

可以充分借助读本,接触影视文学剧本。在读本必修四中特编排了《城南旧事》的小说,电影文学剧本,《肖申克的救赎》的导演工作台本和影评,让同学们了解电影从剧本到拍摄的一些过程,体会电影文学综合性的特点,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电影,不但从文学角度欣赏剧本及电影,还了解画面语言和蒙太奇等艺术手法。

还可以以札记的模式为蓝本,开展全文总评,阅读问题设计,阅读专题等形式深入鉴赏。

(四)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以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亲身的阅读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研究文本的基本方法,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指向一种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诉求是一致的。

读本的最后一个专题为开展研究性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背景。笔者在教授《祝福》分析作品中的“我”时就借助读本后“鲁迅”专题的知识探究,综合“鲁迅眼中的故乡”、“他者鲁迅”、“异域看鲁迅”和“思想者鲁迅”等阅读模块,开展了“重读鲁迅”、“鲁迅看祥林嫂的死”、“鲁迅眼中的柳妈”等为主题的研究性阅读,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将教本中的《虞美人》、《蝶恋花》(晏殊)与读本的专题“人间词话”中篇章融会,进行以“人生三境界”为主题的研究性阅读。

(五)当下阅读

读本的阅读模块及其文本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份及时、鲜活、丰厚的养料,使主体阅读活动进入“当下”的情境,成就当下的阅读。可以选择一些读本文本直接进入当下的课堂,与相应的教本阅读文本“亲密接触”,延展、生发、比较。可以在高一、二阶段每两周安排一次集中的读本模块阅读课,教师指导进行文本重点解读讨论——阅读札记。在教本一个单元阅读教学完毕后,要求学生课外进行读本阅读,集中生成读书笔记上交,并适时以读后感、专题写作、研究性学习、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进行阅读层次的提升。

当下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积极进入文本,不断地产生情感共鸣、意识碰撞的过程,是无形中在寻找情节、生成故事,而又在判断差异的流程。在不断的阅读中,知人论世,对文学与人生、现实与历史会有一个不断总结与整合的过程。吸收之,运用之,会更加顺利地到达写作的那一重彼岸。

篇10:《语文百花园五》教案设计

本次百花园有五个栏目。“语海畅游”中有两项内容:一项是“词语真有趣”,介绍词语中两个字前后位置变了,词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另一项是“读一读,想一想”,是“说”字后面标点符号的使用。“积少成多”是背诵一首古诗《别董大》。“阅读平台”是阅读短文《尝试》。“能说会道”是学习劝说别人。

“笔下生辉”要求写你遇到困难时别人怎样帮助你,或别人遇到困难时你怎样帮助别人的一件事。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交流为主线,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学习语文,积累语言,发展和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词语中字的前后位置变了,意思也会发生变化;了解对话中“说”字的位置不同,它后面的标点符号也不同。

2.背诵古诗《别董大》。

3.通过阅读短文,明白布鲁斯为什么尝试了第七次战斗,树立永不言败的信心。

4.学会写一件自己帮助别人或别人帮助自己的事,并能把自己最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明白布鲁斯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原因,并树立永不言败的信心。

2.把自己最感动的内容写具体、清楚。

【教具准备】

《别董大》的朗诵录音带。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流程】

主备 案个性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去畅游语文百花园五。

二、学习第一题

(一)到语海中畅游。

1.出示“词语真有趣”栏目中的`词语。

(1)自由读这些词语,看看每组词语有什么特点,想想每组里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

①你发现每组里的两个词有什么特点?

(词语的两个字前后位置变了;两个词的意思不同。)

②指名说说每组里两个词语的意思。

(4)这些词语真有趣!你还能说出具有这样特点的词语吗?

(到来——来到、水池——池水、文盲——盲文、晴天——天晴……)

2.出示“读一读,想一想”栏目中的句子。

(1)读一读这三句话,看看句子中“说”字的位置,再看看“说”字后面的标点符号有什么不同。

(2)指名回答。

(3)小结规律:

①揭示语“某某说”在前边,“说”字后面用冒号,表示引出引文。

②揭示语“某某说”在引文后面,“说”字后面用句号。

③揭示语“某某说”在引文中间,“说”字后面用逗号。

三、学会“积少成多”

1.学生自主朗诵古诗《别董大》。

2.老师简单讲清“曛”字的字义和诗的写作背景。

3.学生再自主读诗。

4.放音乐,学生读诗。

四、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别董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阅读平台、能说会道。

一、复习引入

检查背诵《别董大》。

二、学习“阅读平台”

1.这节课,我们先到“阅读平台”来体验。板书题目。“尝试”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短文,多读几次,并想想短文写谁尝试做什么事。

3.指名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4.再默读短文,看看能从短文中读懂些什么,然后指名回答。

5.思考并讨论:布鲁斯是从什么事情中受到鼓舞,并最终打败侵略者的?从布鲁斯最后获得胜利这件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三、学会“能说会道”

1.阅读“能说会道”的内容,并想想从中可以知道些什么。

(说话内容是劝说,说话要有礼貌,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讲究方法,要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别人。)

2.除了课本所说的,还可以有哪些劝说的话题?

3.自选话题,想一想该怎样劝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演一演。

4.全班交流:指名演一演,再评一评他们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5.小结。

劝说别人重在“劝”字,要以理服人。我们平常见到一些不良行为应该主动劝说,维护社会公德,做一个守公德、讲文明的好公民。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

一、谈话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从众多别人帮助你或你帮助别人的事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写下来。

二、明确要求

打开课本,读读“笔下生辉”的内容,想想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然后说说。

三、选择事例

1.在平时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别人是怎么帮助你的?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又是怎样伸出援助之手的?

2.从这些事中选择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想想这件事情的经过。

四、交流材料

1.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选择的事,要把最受感动的部分说清楚、说具体,其他同学可以发问或补充、修改。

2.指名在全班说,集体评议好在哪里,并修改。

五、自主习作

1.独立撰写习作。

2.请同桌同学读一读。

六、课后作业

再把习作写完整。

第四课时

(习作点评课)

一、自斟自酌

自读习作,根据习作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看看是否完整;是否把最受感动的部分写清楚、具体;是否有错别字、病句等。并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画出来。

二、精品共赏

1.小组内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读出来共赏,说说好在哪里。

2.每小组选出一篇写得很有特点的习作,全班欣赏。

3.推选一篇优秀的习作,读出来,集体评议好在哪里。

三、锦上添花

1.集体修改一篇同学的习作。

2.再自改习作。

篇11:《语文百花园五》语文教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时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的能力。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重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难点:展开想象,编写童话。课时巧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上时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教学过程:

一、教学“温故知新”。

(一)语言与标点。

过渡: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引用了别人说的话。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行文中引用别人说的话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1.课件出示例句。

2.学生根据教材第25页插图上三位同学的话进行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明确:提示语在前面,提示语后用冒号;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提示语在后面,提示语后用句号;双方连续对话时,可以不加提示语,但是要各成一个自然段。

3.学生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题。(1)读句子,根据意思,找出提示语。

(2)按照总结出的根据提示语的不同位置加标点的方法,加上标点符号。(3)集体反馈,全班订正。

(二)拓展与交流。

/ 6

1.出示教材第26页“拓展与交流”部分的内容。引导分角色朗读宁宁和丫丫的对话。

2.思考:两位同学的对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归纳:

(1)阅读童话有哪些方法,总结出自己阅读前面课文的方法。

(2)“根据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的表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的阅读方法。

(3)“先找出主人公,再看看围绕他讲了哪些事,然后总结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

3.讨论: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还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分组讨论,班内交流。教师归纳:

(1)抓住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2)标记小标题,理清课文的脉络;(3)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平台。

1.要求学生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蚂蚁和蜘蛛》,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2.汇报交流。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蚂蚁认为蜘蛛不劳动就能获得很多食物,想跟蜘蛛学本领。通过观察蜘蛛夜里辛勤地织网,明白了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

(2)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明确:告诉我们只有不间断地努力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蚂蚁明白了只有辛勤地工作,才能获得成果,想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四)积少成多。1.了解歇后语。

教师介绍: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或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2.积累歇后语。

(1)引导学生说说教材中歇后语的意思。重点指导:

/ 6

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鸭子只能游泳不能上架,要它上架就是强人所难。)

老鼠钻烟囱——直来直去。(烟囱是直直的,所以直来直去。)(2)分组背诵歇后语,比一比谁背得最快。(3)指名说说自己积累的歇后语,教师相机补充。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二、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温故知新”,我们学会了在描写人物语言时,使用不同的标点;总结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并阅读了一篇童话故事,还积累了很多歇后语。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选择一个童话,讲给大家听。

2.培养学生复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

1.导语:童话以离奇的故事、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让我们遐想,给我们启迪,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好伙伴。同学们在课内课外已经读了不少童话,那么就让我们召开一次童话故事会,彼此交流分享吧!

2.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活动建议”,学生阅读。3.学生讨论,谈感受。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以前讲故事的不足之处。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整理,如:没有中心,不生动、没有趣味,条理不够清晰……

(2)指名回答:读了这些要求,你受到哪些启发?

学生交流,教师明确:讲故事要讲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讲得生动有趣,并且点明故事的主题。还要学会倾听。

(3)总结:讲故事也是一门学问,可以体现大家的理解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希望大家都能说得精彩。

二、交流与演讲。1.组织活动。

(1)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评价。(2)班内讲故事:小组推选代表讲故事,其他学生交流评价。

/ 6

(3)教师出示评价标准:情节是否完整,故事中的角色和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否清楚;吐字要清晰,语句要通顺、不重复,动作和表情要使用恰当;评议时意见要准确,并能使用例子加以说明。

2.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评选“故事大王”,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很成功,同学们踊跃上台表演,并且也讲得很精彩。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童话故事的认识,学会讲故事的基本方法。课后同学们给父母讲一讲你听到的故事,并再多阅读一些童话故事,为下节课的习作做准备。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挑选本单元童话中的三个人物,展开想象,重新编写一个童话。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人物。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带我们走进了童话的世界,我们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经历了很多新奇而又有趣的事情,认识了许多聪明可爱的人物,懂得了许多有用的道理。现在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认识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1.学生回忆,讨论本单元人物。(1)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图片。

(2)学生讨论人物的特点。(教师相机板书)小麻雀:天真幼稚、充满好奇心、不听劝告。麻雀妈妈:溺爱孩子,有伟大的母爱。大拇指汤姆:善良。乌鸦:默默奉献、不求名利。喜鹊:追名逐利、善于奉承。鸟王孔雀:乐于听奉承、没有主见。国王:善良。补锅匠:朴实。

锡兵:勇敢、坚定、善良、责任心强。纸做的姑娘:坚定。没头脑:丢三落四。不高兴:爱唱反调。

2.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人物及原因。

3.导入,这些人物各有特点,如果他们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大家挑选三个人物,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二、明确目标。

/ 6

1.出示教材第30页“习作讨论平台”,指名读要求,小组讨论注意要点。2.教师明确:挑选本单元课文中的三个人物(不是同一课出现的),展开想象,重新编一个童话;童话要生动、有趣。

三、拓展思路,讨论写法。1.课件出示讨论提纲。

(1)先确定故事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以及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想象一下,他们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情,结果又怎样?

(2)你打算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道理?(3)为了把想象的故事写清楚,应该怎样列一个简单的提纲?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提示提纲的写法:(1)确定作文题目。(2)写出中心思想。(3)写出段落安排。

四、范文引路,明确写法。1.课件出示习作范文。“没头脑”的“春天”

冬天过去,春天来了。小鸟在枝头唱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花儿换上了艳丽的衣服,小草偷偷地探出了脑袋。原本白茫茫的大地也换上了美丽的新衣……

国王颁布消息:如果谁能把春天带来给我,我就重赏!

第一天,坚定的锡兵利用自己的一条腿,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国王面前。他对国王说:“陛下,您看,我带来了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可美了!我想春天一定在里面!”国王摇摇头说:“你的不怕艰难、尽职尽责的精神,我会嘉奖你的。你带的花儿虽然美丽,但离开了花丛就失去了美感,真正的春天一定在花丛里。”锡兵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一只喜鹊飞来了。她衔来了一根长满绿叶的树枝,她对国王说:“伟大的陛下,我知道您是最英明的。您看,树枝上长满了绿叶。我想,春天一定在这里。”国王失望地摇摇头说:“虽然这根树枝长满了绿叶,可是它怎么也比不上茂密的森林,所以真正的春天一定在森林里。”喜鹊失望地飞走了。

转眼间,又过了一个月,春天即将结束,还没有人发现春天在哪里,没有人能给国王带来春天。国王整天呆在王宫里,唉声叹气。

“没头脑”听说了这个消息后,马上赶到王宫,拍着胸脯对国王说:“陛下,您放心,我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送给您最美丽的春天!”

他们相约第二天上午在郊区外的一个小山坡上见面,那个地方离“没头脑”家远着呢。

第二天,国王准时到了小山坡,可没见到“没头脑”,国王便径直往“没头脑”家赶去。

/ 6

国王走在路上,看到了许多美丽的风景,不由地发出感叹:“春天真美啊!” 来到“没头脑”家,国王问他:“你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你怎么不去赴约,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没头脑”不慌不忙地说:“陛下,我的老毛病早就改掉啦,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任务,已经让您看到了最美的春天。”国王恍然大悟,立即重赏了“没头脑”。

国王回到王宫,马上告知天下:“春天无处不在!但需要自己去发现,去感受!句段赏析:

(1)优美的景物描写,把人们带入春天的美景中,引人入胜。

(2)“勇敢、尽职尽责”符合锡兵的性格特点,与课文《坚定的锡兵》相呼应,显得更加具有逻辑性。

(3)画线部分表现出喜鹊“善于奉承”的性格特点。与课文《金奖章》相呼应。(4)“没头脑”同国王的对话与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契合得很紧密。

(5)结尾点题,言简意赅。

总评:这篇作文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进行合理想象,巧妙地把几个童话人物联系在一起,在描写中遵循原文人物的性格特点,显得更具有逻辑性和艺术性。文章的景物描写优美生动,如诗如画。小作者在结尾处点明主题,照应开头,使文章更加完美。

2.学生讨论范文特点。(1)想象独特巧妙。

(2)巧妙地将童话人物联系在一起,描写中遵循原文人物的性格特点,显得更具有逻辑性和艺术性。

(3)语言生动,能够通过描写优美的景物烘托主题。中心明确。

五、完成初稿,指导修改。

1.学生自主学习,写出提纲。(提示:提纲要遵循前面所讲的格式。)2.小组讨论,交流、修改提纲。3.学生依据提纲,完成初稿。4.指导自改习作,教师出示提示。

(1)检查文章中有没有用错的标点、错别字和病句。(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3)想象是否独特巧妙,情节是否切合原文。

(4)能否给人以启示,是否在文中点题或留有思考的余地。5.按要求四人一组互批互改。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挑选本单元童话中的三个人物,展开想象,重新编写一个童话,发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优秀的童话,吸取其中的营养,争取更大的进步。

上一篇:家装监理验收流程下一篇:公开课《美丽的小路》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