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

2024-06-24

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精选6篇)

篇1: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

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

摘要:共享经济,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通过回顾共享经济产生的背景以及其迅速发展的过程,我们可感受到第三方网络平台的急剧发展以及大量闲置资源正在被有效地配置。从政治经济学产权理论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形成的原因、现状与特征,进而研究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发现问题,最终为解决问题提出决策建议以及得到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共享经济;资源配置;产权理论;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0-02

一、共享经济的背景及发展

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在论文中提出,作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使用权时代》一书中也曾对“共享经济”这一产权分离的经济模式做出预言。目前随着Uber、Airbnb等一系列实物共享平台的出现,所有权地位逐渐降低,使用权地位逐渐凸显,加上快速发展的第三方平台和大量闲置资源,共享开始从纯粹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共享经济”。

二、共享经济的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

产权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方面,因随着生产力发展,所有制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产权在其四权间具体职能配置方式不同,而产权理论所研究的对象正是四权主体之间关系,因此下文将运用政治经济学产权理论视角对共享经济各方面进行分析。

(一)共享经济产生的原因分析

催生“共享经济”的原因有很多种,但是在众多的产生原因中也是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的,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移动智能设备发展浪潮。一方面,移动设备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大量的出租车司机、专车司机开始拥有智能手机终端,接入滴滴、Uber等平台,在平台上合理规划自己时间资源所有权中的处分权;另一方面,移动端技术几乎满足了消费者随时的需求,并且可以匹配最有效的服务。通过共享经济平台十分高效对资源进行配置,尤其是对一些原来因供给渠道窄、信息不对称而闲置的大量资源,达到了资源配置的效用最大化,最大化满足资源所有者的收益权。

第二,产能过剩。在某段时间里总供给相对超出总需求,就形成了产能过剩,但共享经济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汽车中空闲的座位和汽车的闲置时间并没有利用起来,生成了过剩产能,但通过共享汽车这些闲置资源都能被有效的利用起来,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问题也会减少,同时开车的人还可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因此,过剩产能促进共享经济这一循环模式的产生。

第三,经济危机的出现。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失业率在2009年达到9.3,人均GDP增速达到-3%,而共享经济形成一种使用权从所有权中分离的商业模式,在这种交易模式下资源所有者仍拥有其他三权,只是将使用权转移给消费者,消费者只需对资源使用权付费即可,因此可获得更廉价的服务。

(二)共享经济现状与特征分析

1.共享经济现状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共享经济”虽然正式发展的时间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却势如破竹,推广十分迅速。

首先,共享经济规模持续增加,在中国,2016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就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者总人数达到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人左右,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其次,由于共享经济仅使用权转移,其覆盖行业范围也不断拓展,由价格较高的固定资产向价值较低的非固定资产扩展、由有形产品向无形资源扩展,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共享经济从汽车、房屋等高价值固定资产向衣服、床位、工具等低价值产品领域延伸,从实物到非实物形态的无形资源,如经验、技能、数据、时间等。目前,共享经济产权分离的发展带来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和消费升级,为消费者带来了差异化的、品质化的、层次化的消费内容。

2.共享经济特征

共享经济是在新时代中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创新,具有闲置与共享两大特征:

第一,共享经济启用大量闲置资源,并有效配置。共享经济本身并不创造资源,其利用的资源原本就存在,只不过被忽视、闲置在一旁没有得到使用而已,而共享经济正是将这大量闲置资源聚集起来,并分配给需要它的人,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其利用率,将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并以此获得回报。例如美国Airbnb,房主将闲置空房间租给需要它的人,通过共享剩余的房间资源和社交获益。共享经济释放闲置资源,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共享经济催生新的产权观,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产权分离作为共享经济产生的基础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私人物品的产权通常是不可分离的,即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等都归物品所有者拥有,但是共享经济却做出了创新,物品所有者让渡出物品的使用权给消费者,而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仍然归所有者拥有。例车辆所有者本来拥有对车辆的整个产权,但共享经济通过第三方共享平台将私家车的使用权让渡给消费者,从而充分调动社会车辆的运营潜力,为民众提供差异化的中高端服务并使车辆所有者获取一定利益。通俗地说,你的物品还是你的物品,你拥有它的所有权,你只是在你不需要它的时候把它的使用权交给了别人,而你从中获利。

总之,共享经济是不同于传统商业模式的创新型模式:以公共信息平台为载体,以获取一定报酬为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所有权与使用权暂时分离的商业模式,从而形成“个人对个人(P2P)”交易市场,最终让之前大量闲置资源得到最优化的有效配置。

(三)共享经济产生的影响:优势及问题分析

1.优势分析

第一,共享经济通过产权变革,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体验并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产生“消费者剩余”。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购买商品的主要目的通常是为了“使用”。对于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而言,如果仅仅是为了使用,显然不一定非要拥有所有权。所有权所涵盖的权利要大于使用权,因此通常而言,为“购买所有权”所要付出的成本通常要大于为“购买使用权”所付出的成本。共享经济就是通过变革产权,将商品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只需支付少量“使用权”的费用就可以达到本身的目的,从而产生“消费者剩余”,并且可以获得特殊的体验。

第二,共享经济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共享经济运用“闲置资源,闲置时间”模式降低其生产要素机会成本。例车辆所有者暂时不用或是不想用的车辆就属于闲置资源,共享经济致力于将这些闲置的车辆信息汇总到信息平台,其他需要使用车辆的消费者通过平台了解到这些闲置资源的状况选择可使用的车辆,从而实现车辆的使用价值,闲置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另外全球资源是有限并减少的,共享经济高效配置资源符合可持续性发展战略,顺应时代发展方向。

2.问题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性,共享经济也是如此,虽然带来了很多正面积极影响,但也存在着问题尚未解决。

第一,缺乏社会信用体系。显而易见,共享经济是建立在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缺乏信用是其最重要的问题。Airbna在创立之处就因为有房客将房主家大量物品盗窃而引发其平台的信任危机。而在中国也有类似事件,北京市民曾在共享单车“摩拜单车”上发现假冒的二维码,若消费者扫此二维码进行款骑车,那么钱就会自动进入骗子的账户。这不是摩拜单车第一次遇到问题,按照摩拜广州给出的损毁率数据,每一万辆摩拜单车即有1000辆遭到人为破坏,其中包括涂鸦二维码,破坏锁芯以及直接偷车。为了防止这类信任危机事件,只靠摩拜的积分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将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用社会道德力量进行约束。

第二,法律与市场监管有待跟进。共享经济通过互联网技术与公众积极参与将资源供需方连接,这其中必定会涉及用户的大量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被平台大量收集后如何利用、去向以及安全等问题是实际存在的,这需要建立新的法律体系来监管,毕竟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对于每个人是重要密切的。如若依据现有法律,多数共享经济模式均有“违法”嫌疑,面临随时都可能被叫停的灭顶之灾。在线短租行业在国内仍处于灰色地带,监管层对C2C的短租模式在税收、安全、人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均无明确答案,共享经济的发展对现有的政策、制度、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质量、标准化问题,还未形成规模。消费者在体验共享经济时常会体会到:滴滴打车有司机不认路,Airbnb房主的设施与服务不周到等,这些均体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共享经济下产品质量未达标;还有,社区租赁类平台上的物品多数是非标准化,这使得用户有很大概率借不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物品,另外由于出租人认为平台没有太大的利益可图,社区租赁平台的规模十分有限,因此这类租赁平台无法形成规模化经济。

(四)共享经济决策分析

针对以上分析共享经济存有的问题,接下来提出决策建议。

首先,需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信任是共享经济重要支撑。我们需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比如可效仿美国Airbnb以用户的实名制社交账号facebook评定信誉度,中国可利用芝麻信用分这一较普及大众的信用评价指标进行信用评价,从而提升信用体系。

其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市场监管。共享经济共享各类闲置资源,包括一些货币资源,其安全性保障对于共享经济尤为重要,因此完善其法律与市场监管刻不容缓。例如,在一些资金借贷平台要对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借贷利率等做出明确规定,逐步落实监管政策,将风险限制在一个理性区间里,为资金所有者保驾护航。因此需相应的法律体系在纳税、产权及用户财产安全方面的支撑,即通过法律与市场的严格监管,将一些不合格的参与者淘汰出局,及时发现并清除?L险,让这一行业往规范化发展。

最后,加强第三方平台的系统化,规范化。在共享汽车平台,可设置硬性规定,只有通过当地路线熟悉度考察后的私家车司机方能进入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并不仅仅拥有一辆私家车就能随意申请进入第三方平台为客户提供服务;另外,在共享房屋平台上也需要对进入平台的房屋环境和屋主服务做出一些限制性条件等等。

三、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资源始终是有限的,在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形成人均资源匮乏的局面,共享经济为我国打开了“资源共享,产权分离”的经济发展新思路:由于中国人缺乏信任基础,C2C模式存在明显弊端,未来中国共享经济可以从C2C+B2C混合模式开始发展,并在这过程中构建良好信用体系,最终达到C2C程度;其次我国未来一定要重视无形资源的充分利用,比如大量的闲置时间与知识,都是有使用价值的。

参考文献:

[1]闫德利.共享经济的内涵、特征与发展情况[J].中国信息化,2016(6):91-92.[2]马强.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瓶颈及对策[J].改革创新,2016(10):21-24.[3]刘倩.共享经济的经济学意义及其应用探讨[J].经济论坛,2016(9):150-152.[4]高原.共享经济的现状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趋势[J].经济管理者,2015(35):232.[5]汪明珠,尹昊智.共享经济的现状、模式及成因[J].世界电信,2016(3):35-39.[6]周礼艳.020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4):1-2.[7]张力.共享经济:特征、规制困境与出路[J].财经法学,2016(5):41-46.[8]陈微波.共享经济背景下劳动关系模式的发展演变――基于人力资本特征变化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6(9):35-39.[9]张?Z.共享经济―创业新途径[J].企业管理,2016(12):46-47.[10]杨慧玲.马克思的产权理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50-53.[11]何凡,杨立升.论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形态、过程及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8(4):45-48.作者简介:甘俐俐(1997-),女,汉族,安徽池州人,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篇2: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综述 1.1 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背景概述 1.1.1 共享经济得到社会广泛认可(1)共享经济简介

(2)共享经济发展历程及现状(3)共享经济类型占比情况

(4)共享经济全面渗透交通出行领域 1.1.2 共享单车发展历程与模式革新(1)共享单车发展历程

(2)公共自行车租赁发展情况(3)公共自行车租赁推动政策(4)公共自行车租赁区域分布(5)公共自行车租赁运营情况(6)公共自行车租赁竞争格局(7)公共自行车租赁发展痛点(8)共享单车应运而生

1.1.3 共享单车行业产业链分析(1)共享单车产业链介绍(2)产业链上游市场分析(3)产业链下游需求分析

1.2 共享单车与其他共享出行的对比 1.2.1 共享单车与共享私家车的对比(1)共享私家车发展现状

(2)共享单车对共享私家车的优势 1.2.2 共享单车与共享巴士的对比(1)共享巴士发展现状

(2)共享单车对共享巴士的优势 1.3 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3.1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行业相关标准(2)行业发展规划

1.3.2 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中国经济发展情况(2)中国居民收入水平

(3)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3.3 行业社会环境分析(1)中国人口环境分析(2)居民出行方式变化(3)健康低碳生活方式

(4)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4 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第2章: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2.1.1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历程 2.1.2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特点 2.1.3 中国共享单车投放进程分析 2.2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2.2.1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数据汇总 2.2.2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规模(1)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共享单车市场规模

2.2.3 中国共享单车APP活跃度分析 2.2.4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渗透率分析 2.2.5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区域分布 2.3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投资回报分析 2.3.1 共享单车运营成本分析 2.3.2 共享单车收费标准分析 2.3.3 共享单车盈利水平分析 2.3.4 共享单车投资回报分析

2.4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痛点分析 2.4.1 共享单车运营商存在的痛点(1)运营商存在的痛点分析(2)运营商存在的痛点解决方案 2.4.2 共享单车用户存在的痛点(1)用户存在的痛点分析(2)用户存在的痛点解决方案 2.4.3 共享单车监管存在的痛点(1)监管存在的痛点分析(2)监管存在的痛点解决方案

2.5 中国共享单车市场需求调研分析 2.5.1 共享单车目标顾客特征 2.5.2 选择共享单车主要缘由 2.5.3 共享单车偏好选择调研 2.5.4 共享单车品牌偏好调研 2.5.5 共享单车出行时长调研 2.5.6 共享单车使用频率调研 2.5.7 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调研 2.5.8 共享单车满意度调研

2.6 共享单车给自行车行业带来的机遇 2.6.1 国内自行车行业发展较为低迷 2.6.2 共享单车使自行车焕发第二春 2.6.3 共享单车促自行车升级转型 2.6.4 自行车企业进入共享单车领域(1)自行车企业进入共享单车的优势(2)自行车企业投资共享单车的现状(3)自行车企业进入共享单车的前景 2.6.5 主要受益自行车企业分析(1)中路股份(2)信隆健康(3)上海凤凰(4)深中华A(5)金通科技(6)绿畅科技(7)常州永安

第3章: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竞争及融资分析 3.1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竞争分析

3.1.1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竞争层次分析 3.1.2 中国共享单车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3.1.3 不同区域共享单车竞争格局分析 3.1.4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1)行业现有竞争者分析(2)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3)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4)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5)行业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6)行业竞争情况总结

3.2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竞争对比

3.2.1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开通城市”对比 3.2.2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单车数量”对比 3.2.3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硬件设备”对比 3.2.4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用户定位”对比 3.2.5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收费标准”对比 3.2.6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用户数量”对比 3.2.7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日订单量”对比 3.2.8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活跃用户”对比 3.2.9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运营难度”对比

3.2.10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日均使用时长”对比 3.2.11 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损毁率”对比 3.2.12 寻找2017年共享单车的行业龙头 3.3 中国共享单车行业融资分析 3.3.1 中国共享单车融资次数统计 3.3.2 中国共享单车融资金额统计 3.3.3 中国共享单车融资主体分析(1)共享单车融资主体构成(2)各融资主体核心资源分析 3.3.4 中国共享单车融资方式分析 3.3.5 中国共享单车主要融资事件 3.3.6 中国共享单车融资趋势分析 3.4 中国共享单车运营策略分析 3.4.1 中国共享单车运营策略现状 3.4.2 中国共享单车产品内容运营现状 3.4.3 中国共享单车社交媒体运营现状 3.4.4 中国共享单车UI/UE设计现状

第4章: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盈利模式探索 4.1 共享单车横空出世_千亿市场有待挖掘.pdf 4.1.1 共享单车行业盈利模式概述(1)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现状分析(2)共享单车盈利存在的问题(3)共享单车盈利模式趋势分析

4.1.2 共享单车行业广告盈利模式分析(1)共享单车行业广告盈利模式发展现状(2)共享单车企业在广告盈利模式的尝试(3)共享单车行业广告盈利模式盈利点探索(4)共享单车行业广告盈利模式前景分析 4.1.3 共享单车行业大数据服务盈利模式分析(1)共享单车行业大数据服务盈利模式发展现状(2)共享单车企业在大数据服务盈利模式的尝试(3)共享单车行业大数据服务盈利模式盈利点探索(4)共享单车行业大数据服务盈利模式前景分析 4.1.4 共享单车行业金融服务盈利模式分析(1)共享单车行业金融服务盈利模式发展现状(2)共享单车企业在金融服务盈利模式的尝试(3)共享单车行业金融服务盈利模式盈利点探索(4)共享单车行业金融服务盈利模式前景分析 4.1.5 共享单车行业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分析(1)共享单车行业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发展现状(2)共享单车企业在增值服务盈利模式的尝试(3)共享单车行业增值服务盈利模式盈利点探索(4)共享单车行业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前景分析 第5章:重点区域共享单车需求潜力分析 5.1 上海市共享单车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5.1.1 上海市共享单车发展环境(1)上海市人口规模结构(2)上海市交通出行方式

(3)上海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 5.1.2 上海市共享单车规模统计(1)上海市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上海市共享单车市场规模(3)上海市共享单车投放量 5.1.3 上海市共享单车消费调查 5.1.4 上海市共享单车竞争分析 5.1.5 上海市共享单车市场潜力(1)上海市共享单车有利因素分析(2)上海市共享单车需求潜力分析 5.2 北京市共享单车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5.2.1 北京市共享单车发展环境(1)北京市人口规模结构(2)北京市交通出行方式

(3)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 5.2.2 北京市共享单车规模统计(1)北京市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北京市共享单车市场规模(3)北京市共享单车投放量 5.2.3 北京市共享单车消费调查 5.2.4 北京市共享单车竞争分析 5.2.5 北京市共享单车市场潜力(1)北京市共享单车有利因素分析(2)北京市共享单车需求潜力分析 5.3 广州市共享单车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5.3.1 广州市共享单车发展环境(1)广州市人口规模结构(2)广州市交通出行方式

(3)广州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 5.3.2 广州市共享单车规模统计(1)广州市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广州市共享单车市场规模(3)广州市共享单车投放量 5.3.3 广州市共享单车消费调查 5.3.4 广州市共享单车竞争分析 5.3.5 广州市共享单车市场潜力(1)广州市共享单车有利因素分析(2)广州市共享单车需求潜力分析 5.4 深圳市共享单车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5.4.1 深圳市共享单车发展环境(1)深圳市人口规模结构(2)深圳市交通出行方式

(3)深圳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 5.4.2 深圳市共享单车规模统计(1)深圳市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深圳市共享单车市场规模(3)深圳市共享单车投放量 5.4.3 深圳市共享单车消费调查 5.4.4 深圳市共享单车竞争分析 5.4.5 深圳市共享单车市场潜力(1)深圳市共享单车有利因素分析(2)深圳市共享单车需求潜力分析 5.5 杭州市共享单车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5.5.1 杭州市共享单车发展环境(1)杭州市人口规模结构(2)杭州市交通出行方式

(3)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 5.5.2 杭州市共享单车规模统计(1)杭州市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杭州市共享单车市场规模(3)杭州市共享单车投放量 5.5.3 杭州市共享单车消费调查 5.5.4 杭州市共享单车竞争分析 5.5.5 杭州市共享单车市场潜力(1)杭州市共享单车有利因素分析(2)杭州市共享单车需求潜力分析 5.6 成都市共享单车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5.6.1 成都市共享单车发展环境(1)成都市人口规模结构(2)成都市交通出行方式

(3)成都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 5.6.2 成都市共享单车规模统计(1)成都市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成都市共享单车市场规模(3)成都市共享单车投放量 5.6.3 成都市共享单车消费调查 5.6.4 成都市共享单车竞争分析 5.6.5 成都市共享单车市场潜力(1)成都市共享单车有利因素分析(2)成都市共享单车需求潜力分析 5.7 南京市共享单车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5.7.1 南京市共享单车发展环境(1)南京市人口规模结构(2)南京市交通出行方式

(3)南京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 5.7.2 南京市共享单车规模统计(1)南京市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南京市共享单车市场规模(3)南京市共享单车投放量 5.7.3 南京市共享单车消费调查 5.7.4 南京市共享单车竞争分析 5.7.5 南京市共享单车市场潜力(1)南京市共享单车有利因素分析(2)南京市共享单车需求潜力分析 5.8 天津市共享单车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5.8.1 天津市共享单车发展环境(1)天津市人口规模结构(2)天津市交通出行方式

(3)天津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 5.8.2 天津市共享单车规模统计(1)天津市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天津市共享单车市场规模(3)天津市共享单车投放量 5.8.3 天津市共享单车消费调查 5.8.4 天津市共享单车竞争分析 5.8.5 天津市共享单车市场潜力(1)天津市共享单车有利因素分析(2)天津市共享单车需求潜力分析

第6章:中国共享单车领先企业案例分析 6.1 共享单车行业企业发展总况 6.2 国内共享单车领先企业案例分析 6.2.1 摩拜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2 ofo共享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3 小鸣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4 优拜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5 小蓝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6 哈罗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7 一步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8 骑呗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9 由你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10 悠悠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11 永安行(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12 Funbike(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13 CCbike(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14 快兔出行(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15 奇奇出行(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16 小鹿单车(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17 海淀智享(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6.2.18 DDBIKE(1)发展简介(2)创始人及背景(3)运营城市(4)单车数量(5)硬件设备(6)用户定位(7)收费标准(8)用户数量(9)日订单量(10)融资情况(11)运营难度(12)APP下载量(13)损毁情况(14)优劣势分析

第7章: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前景预测与投资建议 7.1 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 7.1.1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1)共享单车用户数量预测(2)共享单车市场潜力分析(3)共享单车市场容量预测(4)共享单车投资收益预测 7.1.2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1)行业监管趋势预测(2)行业竞争趋势预测(3)行业运营趋势预测(4)行业产品趋势预测

7.2 共享单车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7.2.1 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7.2.2 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7.2.3 行业经营模式分析 7.2.4 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7.3 共享单车行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7.3.1 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7.3.2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7.3.3 行业运营策略建议 7.3.4 行业营销策略建议 7.3.5 行业商业模式建议

图表目录图表1:共享经济的运作模式 图表2:国内目前各共享经济类型占比 图表3:共享经济全面渗透交通出行领域 图表4:共享单车发展历程

图表5:1986-2016年不同交通工具分担率的变化情况(单位:%)图表6: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 图表7:全国主要城市公共自行车数量一览 图表8:杭州公共自行车数量

图表9:杭州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数量

图表10:传统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痛点分析 图表11:共享单车与政府公共自行车对比 图表12:共享单车产业链介绍

图表13:上游市场对共享单车的影响分析 图表14:下游需求对共享单车的影响分析 图表15:共享私家车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16:最新的网约车政策对私家车共享限制明显 图表17:共享单车对共享私家车的优势 图表18:共享巴士发展现状分析 图表19:共享单车对共享巴士的优势

图表20:截至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相关标准 图表21:截至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发展规划

图表22:2006-2016年中国GDP增长趋势图(单位:%)

图表23:2006-2016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增长情况(单位:元,%)图表24:经济环境对共享单车的影响分析

图表25:2006-2016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增长情况(单位:亿人,‰)图表26:2006-2016年中国居民出行方式变化(单位:%)图表27:社会环境对共享单车的影响分析

图表28: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机遇与威胁分析 图表29: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历程

图表30: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图表31:2015-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投放进程分析

图表32:2015-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数据汇总(单位:万人,亿元,次,%)图表33:2015-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数量增长情况(单位:万人)图表34:2015-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统计(单位:亿元)

图表35:2016-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APP活跃度统计(单位:DAU,WAU)图表36: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渗透率分析(单位:%)图表37: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区域分布情况 图表38:共享单车成本(单位:元)

图表39:共享单车收费标准(单位:元/小时)图表40:共享单车盈利水平分析(单位:元)图表41:共享单车投资回报分析(单位:年)图表42:中国共享单车发展历程分析 图表43:中国共享单车发展特点分析

图表44:中国共享单车运营商存在的痛点及解决方案 图表45:中国共享单车用户存在的痛点及解决方案 图表46:中国共享单车监管存在的痛点及解决方案 图表47:共享单车目标顾客特征调研 图表48:选择共享单车主要缘由调研 图表49:共享单车品牌偏好选择调研 图表50:共享单车出行时长调研 图表51:共享单车使用频率调研 图表52:共享单车质量调研

图表53:国内自行车行业发展较为低迷 图表54:共享单车给自行车行业带来的机遇 图表55:自行车企业进入共享单车的优势 图表56:有望进入共享单车的自行车企业汇总 图表57: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竞争层次分析

图表58: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单位:%)图表59:2016年不同区域共共享单车市场竞争格局(单位:%)图表60: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现有竞争情况

图表61:我国共享单车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分析 图表62:我国共享单车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图表63: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对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图表64:我国共享单车行业对下游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图表65:我国共享单车行业五力分析结论 图表66:主要共享单车企业“开通城市”对比 图表67:主要共享单车企业“单车数量”对比 图表68:主要共享单车企业“硬件设备”对比 图表69:主要共享单车企业“目标定位”对比 图表70: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收费标准”对比 图表71:主要共享单车企业“用户数量”对比 图表72: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日订单量”对比 图表73: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活跃用户”对比 图表74:主要共享单车企业“运营难度”对比 图表75: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日均使用时长”对比 图表76:主要共享单车企业“损毁率”对比

图表77:前瞻预计将成为2017年共享单车行业龙头的企业 图表78:2015-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融资次数(单位:起)图表79:2015-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融资金额(单位:亿元)图表80:共享单车融资主体构成 图表81:各融资主体核心资源分析 图表82:中国共享单车融资方式分析

图表83:2015-2017年中国共享单车主要融资事件汇总 图表84:未来我国共享单车融资趋势分析 图表85:中国共享单车盈利模式现状 图表86:中国共享单车盈利模式趋势分析

图表87:截至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广告盈利模式发展现状 图表88: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在广告盈利模式的尝试 图表89:广告盈利模式盈利点的探索 图表90:未来广告盈利模式的发展潜力

图表91:截至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大数据服务盈利模式发展现状 图表92: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在大数据服务盈利模式的尝试 图表93:大数据服务盈利模式盈利点的探索 图表94:未来大数据服务盈利模式的发展潜力

图表95:截至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金融服务盈利模式发展现状 图表96: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在金融服务盈利模式的尝试 图表97:金融服务盈利模式盈利点的探索 图表98:未来金融服务盈利模式的发展潜力

图表99:截至2016年共享单车行业增值服务盈利模式发展现状 图表100: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在增值服务盈利模式的尝试 图表101:增值服务盈利模式盈利点的探索 图表102:未来增值服务盈利模式的发展潜力

图表103:2016年上海市人口总量及规模统计(单位:万人,%)图表104:2006-2016年上海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单位:元,%)图表105:2016年上海市私人自行车发展情况(单位:辆)图表106:2016年上海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单位:辆)

图表107:2016年上海市共享单车规模统计(单位:万人,万元)图表108:开通上海市共享单车的品牌及运营情况(单位:辆,万辆)图表109:2017-2022年上海市共享单车市场潜力测算(单位:亿元)图表110:2016年北京市人口总量及规模统计(单位:万人,%)图表111:2006-2016年北京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单位:元,%)图表112:2016年北京市私人自行车发展情况(单位:辆)图表113:2016年北京市公共自行车发展情况(单位:辆)

篇3:教学信息共享问题的经济模型分析

关键词:教学信息,信息共享,知识产权,经济模型,博弈论

一、教师个人教学信息共享的收益函数分析

我们假设P=f (a) -g (b) 为教师个人信息共享的净回报函数, 这里a为得到的有效共享信息的量, f (a) 为其收益函数, 而b为付出的有效共享信息的量, g (b) 为其支出函数, 那么P就是因共享信息传递和交换而得到的净回报函数。

这里提一个概念———有效共享信息或共享信息有效性, 即共享的教学信息中具有一定贡献价值能够提高社会效益的部分。实际上, 有些共享信息是有效信息, 而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是无用的伪信息, 当两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时, 通过模型我们可以知道, 前者的P明显是负的, 因为 (a) f (a) , 即不劳而获。这里区分出了两类教师:一是有付出无所得, 或所得小于付出的;二是有所得无付出, 或付出甚微的, 他们共同构成了教学信息共享的最基本的单元, 即参与教学信息共享的个人。

通过个人净回报函数的分析, 我们得到了两类教师, 或者更进一步可以说获得了教师个人在共享教学信息上的两种行为选择:一是共享有效信息;二是共享无效信息或伪信息。正式因为这两类行为的存在, 才使得当前教学信息共享的范围小、层次低、效益差。

二、教师间教学信息共享的博弈模型分析

我们假设有两个教师分别为甲和乙, 他们在共享信息的时候分别有两种行为选择, 即共享有效信息或无效信息, 而共享无效信息也就等同于共享有效信息为零。为了简化问题, 我们假设当教师共享有效信息时付出成本为-1, 当其共享无效信息时付出成本为0, 而当教师得到有效信息则收益为1, 当其得到无效信息则收益为0, 据此建立教师间教学信息共享的静态博弈模型 (见表1) 。

这个博弈模型的均衡结果是甲和乙同时选择共享无效信息, 此时两者的净回报均为0。这就说明在教学信息共享过程中只要存在无效信息就难免出现综合效益低下的情况, 这既是教师参与信息共享的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的原因, 也是制约教育信息共享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教学信息共享参与度及规模模型分析

随着参与信息共享的人数进一步获得提高, 有效的教学信息共享就会带来一定规模的社会效益。假设教学信息参与度是指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在整个信息量中所占的比例, 那么, 若全部共享信息是有效信息, 即无效信息在全部信息中的比例为0时, 社会效益最大;若有效信息在全部信息中的比例为0, 即全部信息为无效信息时, 社会效益最小。简化有效和无效比例曲线为直线, 得到一个教学信息共享参与度模型 (见图1) 。

由图1我们可以看到, 有效信息比例曲线是一个增函数, 而无效信息比例曲线是一个减函数, 那么, 如何实现现阶段教育领域的信息共享能够最大化其对社会的贡献效益, 就是真正值得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学校的领导及教师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了。

四、清除教学信息共享障碍的对策

第一, 加强对有效信息的监督和甄别能力。有效信息是创造性劳动后的成果, 而无效信息则是没有任何贡献的伪信息, 反而加大了信息甄别的成本, 是教学信息共享过程中必须予以剔除的部分。这就需要政府教育部门和有条件的学校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有效信息进行监督和筛选, 确保共享信息的有效性。

第二, 加大对有效信息的奖赏力度。有效信息是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上的创新成果, 是一种无形资产, 是具有知识产权的, 应当获得相应的鼓励和奖励, 促使教师有足够的动力拿出创新成果来共享。这就需要各级部门加大对教学创新成果的奖励投入, 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和总结, 而且各级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时, 也应当将有效信息作为重要指标之一, 以此提高教师共享有效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 提高有效信息比例, 标记无效信息。有效信息的共享, 可以促使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而且能够加速创新成果向社会效益的转化, 这是教学信息共享的最终目标。而对待无效信息应当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标记, 以免低水平重复性的无效共享, 最大程度地减低无效信息带来的成本。

参考文献

[1]、徐金超.集体备课中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J].教学与管理, 2007 (10) .

[2]、张连分.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 (4) .

[3]、彭拥新.浅谈校园网教学资源平台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3) .

篇4: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

关键词:群决策系统;知识管理;知识共享;机制

1.引言

在企业群决策系统中的各项决策要素,决策主体在群决策制定过程和知识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决策主体作为群决策的参与者和制定者是企业知识资源的载体,在知识的创造、共享以及群决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是企业科学群决策制定的保障与支持。因此,企业群决策系统的高效运行首先要求企业对自身知识资源的载体—智力资源进行科学的认识和评判,准确地找出在知识创造、知识利用以及群决策参与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智力资源,从而为群决策的进一步制定、选择和执行打下基础。

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群决策系统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可以对企业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从而能尽可能地激发智力资源的群体思维活动,促进组织层面的知识共享与利用,实现企业智力资源的智力涌现,使企业智力资源发挥自身的作用,为企业群决策的制定提供创新思维,提高群决策的准确性以及群决策系统的运行绩效。

2.企业群决策的知识共享机制内涵

知识共享贯穿于个体之间交流知识机构并形成新的知识的整个过程中[1]。Huber认为个体间的交流尤其是理解尊重可以扩展到组织结构内的单位中[2]。学者周敏则指出,知识共享在于企业参与市场、认识市场的过程,而且他们对于获得利润深信不疑[3]。企业在群决策的过程中,决策主体作为隐性知识的重要载体,通过相互间不断地交流获取有关决策任务的信息和知识,使得决策群的新知识得以创造并逐渐积累,不断积累的新知识为决策主体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维。知识共享的范围和效果影响着企业群决策的效率与准确性。

机制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企业群决策知识共享机制是指在企业群决策过程中实现知识共享的途径和内在方式,既指一个过程,也是方法和手段。企业群决策过程中的有效知识共享,需要相关因素共同存在、交互作用[4]。企业群决策过程伴随着决策主体间的交流互动,为使所有决策主体的偏好尽快达成一致,完成决策任务,即对决策主体提出了知识共享的要求,也为决策主体的知识共享提供了平台。在此过程中,知识共享的主体可能是个体,也可能是决策群或企业;知识共享的客体既包括文本化的显性知识,也包括难以用正式语言传达的隐性知识。

3.企业群决策过程知识共享的可能途径

知识共享是企业群决策的基础,是决策群达成最佳决策的基础保证。知识传递以本决策群为出发点向外围扩展,构建了不同层次的知识共享途径,包括决策群内部知识共享、与关联决策群知识共享(包含上级、本级、下级)、与企业知识平台的知识共享、与企业外部的知识共享。共享一般情况下是相互的,因为共享实质上是价值的互换,因此共享一定存在利益的诉求,决策群的价值诉求即是最优决策的达成。

以决策群为始点,企业关键的知识共享途径如图1所示,图1中a、b、c、d等代表了企业中来自A、B、C、D等分属不同的功能部门的决策主体,例如a可以是代表来自研发A的决策主体,b可以代表来自市场B的决策主体等。企业的群决策既可能是同一功能部门的群决策,也可能是跨功能部门的群决策,后者的决策更为复杂。

图1 群决策的知识共享途径

4.企业群决策的知识共享机制构建

在构建知识共享机制时,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其相关性制定好具体对策,协调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走向合理,从而加快企业的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机制的效率获得提高,企业才能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进而提高其员工的素质水平,实现良性竞争的循环。

(1)建立知识管理部门

首先,企业应该由原先的以由矩阵组织结构为主转变为自由松散型为主的有机网络结构。这种有机网络结构比较注重民主管理,不仅可以保证信息的流通性和信息的及时有效,而且还加强了团队个体的创新知识能力,保障其组织性。其次,在新的结构模式下,企业便于营造相对合理温馨的氛围,员工进行知识共享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效的更新创新成果并投入市场。最后,还要建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并设置知识主管(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知识主管部门管理知识的制定规则、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和知识库的相关设施等。而知识主管近年来逐渐在企业内部兴起的新兴职位,一般由行政官员担任,并专门负责企业内部知识管理。

(2)营造良好的企业知识共享氛围

企业除建立相关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外,还应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企业知识共享氛围:第一,应统一其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相同的价值观和理想是激励员工交流的一项有效措施;其次,营造信任、合作的整体氛围,实现环境共享。要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并做到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由于开放式的环境很有作用,可以对员工进行培训,减少员工对知识共享的抵制情绪,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大眼界。在知识共享中,信任十分重要。企业必须创造一个轻松、开放、灵活的运转空间,使员工更加有效的解决问题、增加知识储存量;最后,加强心智模式训练,在团队学习加强思考能力。当个体心智模式对知识共享进行反抗时,员工就要考虑这种心智模式是否可行并进行相关调整如团队学习。员工通过学习在增加知识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原来错误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学习水平。企业员工就可以从整体出发去进行系统思维,避免自我的狭小圈子思维,进一步加强知识交流,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endprint

(3)改善知识共享手段

实施知识共享,应该着重在利用高科技的同时,改善基础设施。这些高新科技包括数据仓库、文件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我们可以对其隐藏的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利用网络、地图等新型检索工具途径实现协同工作(CSCW),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首先,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知识网。企业机构内部稳定的知识流动可以提高员工与他人交流知识的水平。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知识协同系统,通过数据库或知识平台的方式在网络应用所学到的具体成果,加强对知识的传递和整合。对这些知识或专利数据库的完善可以避免员工的“重复研究”。同时网络知识平台上的交流可以帮助员工进行具体知识的编码,促进知识的整理,从而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此外,内部知识网络还可以避免内部员工在当面接触时产生的各种沟通不便如等级观念、价值观念等。

其次,建立企业知识库。知识库具有独特性,它除了储存知识目录外,也储存知识相关产生原因及与之相关的事件等。建立企业知识库能可以进一步整合相关知识及信息,加强内部沟通和实现资源共享。由于这个知识库涉及很多方面也需要个组织部门的大力配合。因此,各组织部门、机构都应该及时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数据以备不时之需。同时管理者也要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

最后,建立知识社区。知识社区是指员工自发建立的知识共享团体。由于竞争可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利用,加强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非正式的知识社区去解决相关问题,知识社区在营造企业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知识个体经验交流会、茶话会、年会、周末沙龙、各种会谈等。并且制度化对于知识社区来说也很重要,它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此外还可建立知识个体档案,及时记录更新相关创新、共享等知识及信息,并及时反馈,加强知识奖惩机制的建设。

(4)建立交互式记忆系统

以相互记忆为前提的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行为就是交互记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TMS)[5]。交互记忆系统可以整合利用单个团队成员的知识,扩展其他人的知识领域范围。由于个人的记忆存在有限性和不稳定性,个体可以向他人在自身不足方面寻求帮助。交互记忆系统可以加深成员间的依赖程度,从而实现各领域相关信息资源的分工、储存、使用,形成稳定的整体系统。并且其中每个个体都具有专项技能。从事其擅长领域加深对彼此的理解,进一步实现团队合作,保证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基于群决策的交互记忆系统就可以理解通过团队成员之间个体记忆的整合,成员间相互的沟通以及团队和部门之间的记忆整合为组织层面的决策制定提供整合后的决策信息和知识资源。相对应来讲,处于团队层面的交互记忆系统主要由团队成员相互作用联系的“外援记忆”构成,他们通过相互交流沟通连接每个个体的记忆系统,接着进行编码、储存和检索整合具体的知识,过程如下:第一,团队个体先储存信息编码保证之后检索,即进行分类整理;第二,进行信息储存,可以通过大脑记忆或者通过外界帮助来储存;最后再检索知识,团队成员可以由相关位置找到所需知识或信息。所以,检索的过程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子过程:当团队中成员甲需要某项知识或信息时,成员乙就会去检索相关信息帮助成员甲。在团队各成员之间进行知识或信息的交互记忆过程中,随着双方的经验交流以及与自身知识的有效整合实现新思维的拓展,激发成员的创新意识,这些新思维和新知识将为企业群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

在一个理想的创新区域中,企业既应该注重发展当地的知识基础和企业间的创新联系,同时也应注重与区域内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同的网络联系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同时开展交互式学习提供了辅助支持,外部知识的获取以及交互式学习模式的构建将把企业交互记忆系统拓展到企业合作网络层面,进一步扩大企业知识资源的获取范围,从而为群决策的制定提供更为丰富和知识资源。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联系、与科技服务机构的联系构成了企业创新过程中交互式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Nonaka.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4):96-104.

[2] Huber G.P. 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unexplored issues and suggested stud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2):1103-1121.

[3] 周敏,跨组织知识共享网络的特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8):36-39.

[4] 李长玲,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2):17-22.

[5] Lewis,K. Measuring transitive memory systems in the field: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4),587-604.endprint

(3)改善知识共享手段

实施知识共享,应该着重在利用高科技的同时,改善基础设施。这些高新科技包括数据仓库、文件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我们可以对其隐藏的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利用网络、地图等新型检索工具途径实现协同工作(CSCW),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首先,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知识网。企业机构内部稳定的知识流动可以提高员工与他人交流知识的水平。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知识协同系统,通过数据库或知识平台的方式在网络应用所学到的具体成果,加强对知识的传递和整合。对这些知识或专利数据库的完善可以避免员工的“重复研究”。同时网络知识平台上的交流可以帮助员工进行具体知识的编码,促进知识的整理,从而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此外,内部知识网络还可以避免内部员工在当面接触时产生的各种沟通不便如等级观念、价值观念等。

其次,建立企业知识库。知识库具有独特性,它除了储存知识目录外,也储存知识相关产生原因及与之相关的事件等。建立企业知识库能可以进一步整合相关知识及信息,加强内部沟通和实现资源共享。由于这个知识库涉及很多方面也需要个组织部门的大力配合。因此,各组织部门、机构都应该及时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数据以备不时之需。同时管理者也要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

最后,建立知识社区。知识社区是指员工自发建立的知识共享团体。由于竞争可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利用,加强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非正式的知识社区去解决相关问题,知识社区在营造企业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知识个体经验交流会、茶话会、年会、周末沙龙、各种会谈等。并且制度化对于知识社区来说也很重要,它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此外还可建立知识个体档案,及时记录更新相关创新、共享等知识及信息,并及时反馈,加强知识奖惩机制的建设。

(4)建立交互式记忆系统

以相互记忆为前提的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行为就是交互记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TMS)[5]。交互记忆系统可以整合利用单个团队成员的知识,扩展其他人的知识领域范围。由于个人的记忆存在有限性和不稳定性,个体可以向他人在自身不足方面寻求帮助。交互记忆系统可以加深成员间的依赖程度,从而实现各领域相关信息资源的分工、储存、使用,形成稳定的整体系统。并且其中每个个体都具有专项技能。从事其擅长领域加深对彼此的理解,进一步实现团队合作,保证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基于群决策的交互记忆系统就可以理解通过团队成员之间个体记忆的整合,成员间相互的沟通以及团队和部门之间的记忆整合为组织层面的决策制定提供整合后的决策信息和知识资源。相对应来讲,处于团队层面的交互记忆系统主要由团队成员相互作用联系的“外援记忆”构成,他们通过相互交流沟通连接每个个体的记忆系统,接着进行编码、储存和检索整合具体的知识,过程如下:第一,团队个体先储存信息编码保证之后检索,即进行分类整理;第二,进行信息储存,可以通过大脑记忆或者通过外界帮助来储存;最后再检索知识,团队成员可以由相关位置找到所需知识或信息。所以,检索的过程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子过程:当团队中成员甲需要某项知识或信息时,成员乙就会去检索相关信息帮助成员甲。在团队各成员之间进行知识或信息的交互记忆过程中,随着双方的经验交流以及与自身知识的有效整合实现新思维的拓展,激发成员的创新意识,这些新思维和新知识将为企业群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

在一个理想的创新区域中,企业既应该注重发展当地的知识基础和企业间的创新联系,同时也应注重与区域内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同的网络联系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同时开展交互式学习提供了辅助支持,外部知识的获取以及交互式学习模式的构建将把企业交互记忆系统拓展到企业合作网络层面,进一步扩大企业知识资源的获取范围,从而为群决策的制定提供更为丰富和知识资源。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联系、与科技服务机构的联系构成了企业创新过程中交互式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Nonaka.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4):96-104.

[2] Huber G.P. 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unexplored issues and suggested stud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2):1103-1121.

[3] 周敏,跨组织知识共享网络的特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8):36-39.

[4] 李长玲,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2):17-22.

[5] Lewis,K. Measuring transitive memory systems in the field: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4),587-604.endprint

(3)改善知识共享手段

实施知识共享,应该着重在利用高科技的同时,改善基础设施。这些高新科技包括数据仓库、文件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我们可以对其隐藏的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利用网络、地图等新型检索工具途径实现协同工作(CSCW),实现知识资源的共享。

首先,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知识网。企业机构内部稳定的知识流动可以提高员工与他人交流知识的水平。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知识协同系统,通过数据库或知识平台的方式在网络应用所学到的具体成果,加强对知识的传递和整合。对这些知识或专利数据库的完善可以避免员工的“重复研究”。同时网络知识平台上的交流可以帮助员工进行具体知识的编码,促进知识的整理,从而在整合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此外,内部知识网络还可以避免内部员工在当面接触时产生的各种沟通不便如等级观念、价值观念等。

其次,建立企业知识库。知识库具有独特性,它除了储存知识目录外,也储存知识相关产生原因及与之相关的事件等。建立企业知识库能可以进一步整合相关知识及信息,加强内部沟通和实现资源共享。由于这个知识库涉及很多方面也需要个组织部门的大力配合。因此,各组织部门、机构都应该及时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数据以备不时之需。同时管理者也要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

最后,建立知识社区。知识社区是指员工自发建立的知识共享团体。由于竞争可能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程度,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利用,加强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非正式的知识社区去解决相关问题,知识社区在营造企业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知识个体经验交流会、茶话会、年会、周末沙龙、各种会谈等。并且制度化对于知识社区来说也很重要,它需要相对宽松的环境。此外还可建立知识个体档案,及时记录更新相关创新、共享等知识及信息,并及时反馈,加强知识奖惩机制的建设。

(4)建立交互式记忆系统

以相互记忆为前提的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行为就是交互记忆系统(Transactive memory system, TMS)[5]。交互记忆系统可以整合利用单个团队成员的知识,扩展其他人的知识领域范围。由于个人的记忆存在有限性和不稳定性,个体可以向他人在自身不足方面寻求帮助。交互记忆系统可以加深成员间的依赖程度,从而实现各领域相关信息资源的分工、储存、使用,形成稳定的整体系统。并且其中每个个体都具有专项技能。从事其擅长领域加深对彼此的理解,进一步实现团队合作,保证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基于群决策的交互记忆系统就可以理解通过团队成员之间个体记忆的整合,成员间相互的沟通以及团队和部门之间的记忆整合为组织层面的决策制定提供整合后的决策信息和知识资源。相对应来讲,处于团队层面的交互记忆系统主要由团队成员相互作用联系的“外援记忆”构成,他们通过相互交流沟通连接每个个体的记忆系统,接着进行编码、储存和检索整合具体的知识,过程如下:第一,团队个体先储存信息编码保证之后检索,即进行分类整理;第二,进行信息储存,可以通过大脑记忆或者通过外界帮助来储存;最后再检索知识,团队成员可以由相关位置找到所需知识或信息。所以,检索的过程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子过程:当团队中成员甲需要某项知识或信息时,成员乙就会去检索相关信息帮助成员甲。在团队各成员之间进行知识或信息的交互记忆过程中,随着双方的经验交流以及与自身知识的有效整合实现新思维的拓展,激发成员的创新意识,这些新思维和新知识将为企业群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依据。

在一个理想的创新区域中,企业既应该注重发展当地的知识基础和企业间的创新联系,同时也应注重与区域内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同的网络联系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同时开展交互式学习提供了辅助支持,外部知识的获取以及交互式学习模式的构建将把企业交互记忆系统拓展到企业合作网络层面,进一步扩大企业知识资源的获取范围,从而为群决策的制定提供更为丰富和知识资源。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联系、与科技服务机构的联系构成了企业创新过程中交互式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Nonaka.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1,(4):96-104.

[2] Huber G.P. 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unexplored issues and suggested studies[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1(12):1103-1121.

[3] 周敏,跨组织知识共享网络的特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7(8):36-39.

[4] 李长玲,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2):17-22.

篇5: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

一、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市中心城区距省会贵阳市144公里、距重庆市239公里。国土面积30762平方公里,辖14个县(市、区),总人口765.5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0万人,为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黔北粮仓”之称,是全国四大优质烟区、全国七大毛竹产区之一。已探明矿产60多种,其中锰、硫铁矿、硅石、镍、钼钡为优势矿产,储量居全省或全国前列。煤炭资源总贮藏量在260亿吨以上,已探明储量66亿吨。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06.82万千瓦,可开发量428万千瓦。2008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655.73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总收入102.67亿元,增长1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27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5元,增长4.1%;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增长8.2%。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产业投资大,工业经济发展快。近年来,该市积极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循环经济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结构战略性优化升级,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在该市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产业投资额连续3年保持在20%以上增长速度,2008年产业投资达到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工业投资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33.6%。2008年,该市在遭受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金融危机蔓延的双重影响下,完成了第二产业增加值31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规模工业企业达4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1.5亿元,增长21.5%,形成了以能源、烟酒、化工、冶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要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已经成为贵州省的一个重要工业基地。而且随着今年务正道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构皮滩水电站、绥阳重化工生态工业基地、桐梓电厂、80万吨/年氧化铝、桐梓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黔北竹浆林纸一体化等10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以及34个投资额在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的在建、续建产业重点工程项目的相继开工或即将建成投产,遵义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将明显增强,遵义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得到明显提高。

二是旅游资源丰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标准,全国旅游资源分8个主类、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该市旅游资源涵盖了8个主类(100%)、21个亚类(67.7%)、52个基本类型(34.2%),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历史景观遗址 3处,国家级古墓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处,还有多个省级旅游景区。该市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共有6大项目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近年来,随着该市旅游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业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得到迅猛发展,08年旅游综合收入81.5亿元,增长48.1%。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5.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近年来,该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连续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据资料显示,该市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141.1亿元,2008年其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315.96亿元,比上年净增56.16亿元,是历史上净增数额最多的年份,比2004年增长了2.24倍。特别是国家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后,该市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进一步加大了资金争取力度,截止今年5月,该市共争取到三批次新增中央投资共9.89亿元。目前该市正在实施遵义机场改扩建、黔渝快速铁路、茅台高速公路、习水至新站等5条二级公路、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城区污水管道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该市基础设施条件。而且该市习水经正安、务川至德江高速公路、遵义至绥阳高速公路、绕城高速公路、余庆高速公路等也都进入了省高速公路规划网,也即将开工建设。

二、发展面临的问题

全面分析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其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经济总量小,人均差距大。这既是遵义过去存在的问题,也是今天仍然面临的矛盾。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尽管达65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2亿,人均生产总值8600多元,但无论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即使与省会贵阳比,其生产总值不及贵阳的81%,财政收入不及贵阳50%,而人均值只有贵阳市的37%和全国水平的38.7%。

2、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低。2007年遵义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1%、43.9%和34.0%。由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工业经济中“两高一资”产品比重大,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制约企业和地区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的提高。

3、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平均水平悬殊。以北部务川、正安、道真3县为例,2007年其国土面积占全市27%,人口18.4%,但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7%左右,人均生产总值2800多元,仅为全市平均水平的38%,比两城区低18517元,比中部遵、绥、桐三县低3150元,比西部仁、赤、习三县低5748元。北部三县不论从经济总量、人均水平,都与全市有较大的差距。

4、城镇化水平低,农民人均收入少。2007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仅为33%,全市生活和劳动在农村的人口仍有67%以上,低于省会贵阳市的47%,低于全国45.7%的水平。广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大多数农民只能依靠传统种养植业维持生计,农民收入水平低,与城市的差距还在不断拉大,2005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5:1,2008年差距扩大到3.8: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5元),农村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8.7%和41.4%,城乡差距更加扩大。

5、富余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遵义是人口大市,2008年年末户籍总人口为744.02万人。农业人口数 628.57,非农业人口数 115.45。其中18—35岁 219.09,占总人口29.4,35-60岁242.96 占总人口的32.7。两项合计占总人口的62%以上。不论是总人口还是农业人口和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在贵州都首屈一指,由于第三产业不发达,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市待业人员都高居贵州省首位,劳动就业压力非常突出。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用工

需求下降,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流,造成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6、生产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遵义无论工业或者是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水平普遍都比较落后。特别是农业生产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耕作技术和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不仅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而且劳动生产率低。加上许多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观念落后,大量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

除此之外,在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商品房销售、环境污染、移民搬迁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这一切都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加了难度。

三、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必须立足遵义市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构建特色经济产业集群。遵义既是自然资源宝库,又是矿产资源富集地。丰富的资源为遵义发展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遵义市委和政府提出的,集中力量建成以构皮滩电站为代表的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以铝钛为代表的有色金属基地、以20万吨竹浆林纸一体化为代表的化工基地、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基地、以江南航天集团为代表的机电制造业基地和以忠庄药业园区为代表的药业基地等“六大基地”建设是符合遵义实际的重大战略决策,它对形成产业配套完善,技术领先、质量一流的富有遵义特色的产业集群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以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旅游业既是无烟工业,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遵义是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地区,具有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当前必须围绕打造“转折之城、会议之都”的目标,紧紧抓住2009年全省旅发大会和中国(遵义)茶博会、酒博会等系列活动在遵义举行的契机,加快高星级酒店、会展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建设遵义会议会址景区、赤水风景名胜区、海龙屯保护与开发等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力争把遵义建成旅游产品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服务设施配套,人民热情好客,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集革命传统教育,娱乐休闲度假,品尝山水园林景观融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3、以打造“六大”环境为目标,塑造全新遵义形象。丰富的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固然是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和八方游客的必要条件,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条件。能够真正吸引投资者和游客的因素还必须包括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诚信友好的人文环境。过去遵义在这些方面重视不够,失掉了许多发展机会。总结经验教训,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六大”环境的工作任务。这就是:“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认真落实好这些目标,不仅能全面改善遵义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而且能塑造全新的遵义形象,极大提升遵义知名度,对招商引资和发展旅游业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4、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要以“一建双创”为载体,开发建设新区,实施旧城

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推进强县强镇建设,抓好以县城、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率;通过加大城市交通疏解、供水、电网、污水处理和学校、社区卫生、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通过加快城乡市场规划建设,加大工业集聚区、物流园区、金融街及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园区配套建设,搭建城市经济发展平台,积极推动金融保险、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

5、加强地区间合作交流,推动共同发展。遵义地处通江达海要冲,川渝南下两广咽喉,北距重庆308公里,南下贵阳153公里,有黔渝高速,川黔铁路和国道210,326纵横全境,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主动与四川、重庆和省内贵阳、毕节、铜仁和安顺等省市开展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遵义的物资和商品,通江达海,扬帆远航。

6、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基本条件。当前要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积极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切实做好劳动技能和就业培训工作,大力帮助困难家庭实现就业,继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活动。要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推动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和民选村居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提高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要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和加快保障性廉租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继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提高城乡低保户补助和五保户供养水平。

7、加强区域协调,继续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实施非均衡推进战略,是符合今天遵义发展实际的有效措施。要按照“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的思路,强化分工协作,形成产业联动、优势互补、区域合作。既要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区别对待,促进四大区域各展所长;又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按照明确的目标和发展重点,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推动,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加大对工农业生产、重点项目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着力解决煤电油运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化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遵义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只有全面认识遵义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遵义实际的对策,才能推动遵义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1.《遵义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篇6: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决策分析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 现状 新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新疆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经济增长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但还存在着问题。为了促进新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新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

(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提高

根据《20新疆统计年鉴》测算,新疆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经济的波动而波动,但总体上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所占比重是上升的。技术进步是促进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1996年,新疆经济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63251万元,2008年为338358万元,是1996年的5.35倍。1996年新疆三种专利申请数为713件,批准数为362件;2008申请数为2412件,批准数为1493件,是1996年的4.12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有显著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要素生产率有明显提高

首先考察资本的使用率。新疆固定资本平均增长速度为19.05%,1993年达到最高值46.12%,然后开始回落。近年来,固定资本增长速度又有所提高,2008年达到22.11%,但固定资本平均贡献率是12.31%。根据新疆统计数据,1985-2008年,资本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9.05%。这表明。改革开放以后,新疆的资本生产率总体上呈上升状态。近几年,这种状况有明显好转,但新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投资的效果却呈下降趋势。1986-19,新疆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8.46%,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为20.11%。2000-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1%,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上升为17.41%。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9.97亿元,比年上升18%。

其次,劳动生产率速度提高较慢。新疆的劳动生产率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差距,并且劳动人数增长较慢。据测算,1985-2008年,劳动人数平均增长速度提高1.79%。1985年劳动人数增长速度为1.57%,2008年为2.07%,与1985年相比增加了05%。劳动人数增长速度快的年份,经济增长率也较高,这说明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新疆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素质也有显著提高。

(三)产业结构有明显改善

上一篇:小学读《游子吟》有感500字作文下一篇:同学间互帮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