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建设汇报

2024-05-24

小学课程建设汇报(精选8篇)

篇1:小学课程建设汇报

构建“1 + 2”课程体系 践行科学育人观

——春城小学“课程建设与学生发展”汇报材料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提供丰富多样并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课程,是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培养特色的核心任务。

春城小学的课程设置严格遵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彰显出课程呈多元化发展,与新课程标准一致的特点。

目前,春城小学正在努力构建和实施“1+2”课程体系,通过构建富有“春城”特色的课程体系,力求真正践行新的课改精神,真正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真正还原教育的本质。

“1”——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基础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基础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主阵地。

国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而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则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春城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将国家、省、市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近年来,学校开设了《三生教育》、《滇池保护》等地方 课程,此外,借助我校作为“国际生态学校”、“云南省绿色学校”的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

“2”——拓展课程和开放课程

一、开发拓展型课程,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拓展型课程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春城小学开发拓展课程的原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组织实施拓展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坚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拓展课程体系。

(一)走入图书课,走进新课程

从2003年3月起,我校在四年级做试点,开设校本课程——“图书课”,并正式列入课表,每周一节,由江航燕和田梅两位老师自编教材,组织教学。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使“图书课”成为深受同学喜爱的独具特色的课程。2010年,在五年级也开设了图书课,与“三生教育”紧密结合,把书本知识切实渗透到实际生活当中,教人、育人又养人。这又是一次新的探索。

围绕“技能、兴趣、习惯”的目标,课程分为“图书及图书馆基础知识、利用图书馆技能、阅读卫生、阅读指导及信息教育”等五个部分,重点培养学生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以人为本,以心育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春城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以下特点:

1、起步早,制度和保障到位,心理健康教育人本化。

2、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化。

3、以活动为主线,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化。

4、以“三生教育”为契机,学生心理辅导实践化。

5、以科研为抓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化。

(三)开发“体育舞蹈”校本课程,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体育舞蹈教育对学生智力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它可有效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及想象力的发展,从而产生无穷的创造力。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愉快情绪体验中接受新的知识,体育舞蹈正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因此,在体育舞蹈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近年来,我校体育舞蹈教学成效显著,获奖颇丰——舞蹈《游春》获新加坡CSTD国际青少年舞蹈比赛金奖、第三届国际青少年艺术盛典全国总决赛金奖;舞蹈《阳光下的雪莲花》获首届云南省青少年“三生教育”才艺展示活动金奖、五华区第二十届学生艺术节舞蹈金奖;舞蹈《快乐踢踏》获第二十一届学生艺术节舞蹈金奖;团体操《快乐拍手操》获五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自编团体操小学组一等奖;团体操《中国功夫》获五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自编团体操小学组一等奖;团体操《征鼓少年》获五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自编团体操小学组一等奖。

(四)以体育传统项目为依托,为学生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春城小学是昆明市五华区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和武术传统项目学校,我校目前有体育专职教师6名,学校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努力提高学生各项运动技术和健康水平,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学校篮球、足球、软式排球、乒乓球和武术特色运动。

春城小学足球队伍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多次在省市以及国家级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曾代表云南省,以及昆明市多次出省比赛,并为昆明市各年龄段的足球队输送了大批苗子。我校短式网球网点从2001年10月开始组队,以“尚德、拼搏、友爱、卓越”为队训,曾获得全国少年网球选拔赛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到台湾访问比赛。乒乓球队积极参加省、市、区的比赛并在各项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为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乒乓球苗子,受到上级部门的高度评价。学校武术队则连续十年获昆明市少儿武术比赛团体第一名。

二、探索开放型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这个日趋开放的时代,教育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开放性生存智慧”作为重要目标。“开放”是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放”是让我们的教育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为此,春城小学在保证实施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前提下,对“开放型课程”做了一些探索。

(一)打造“春城”特色校园文化,以文化育人。(隐性课程)

1、发掘环境文化,润物细无声

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属于隐性校本课程的范畴。“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是学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春城小学充分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以学校科研楼为例:一楼是少先队大墙论坛,根据少先队主题活动常常更换论坛主题,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勇于表达;二楼教走廊上悬挂的是学生的优秀作品,;三楼德育走廊则从生态德育、社会德育、人际德育、个人德育四个方面诠释着学校的“大德育观”;四楼图书资料中心张贴学生自己设计的好书推荐;五楼是中华文化走廊。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健康的、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之中,心灵自然荡涤,思想必然升华。

2、回归传统文化,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校以每天一小课(早读,午读10分钟时间),每周一大课(每周一节正课40分钟时间)的形式进行“诵读经典”。学校要求1、2年级的学生读《弟子规》;

3、4年级的学生读《三字经》;

5、6年级的学生读《大学》。《唐诗》《宋词》贯穿整个小学阶段。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和聆听,让学生热读经典,感悟经典,激发全校师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乃至国外优秀文化的热爱。

(二)开展“春城”特色少先队活动,以活动育人。

春城小学的少先队活动以胡锦涛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寄语要求和全国第五次少代会精神为指导,探索少先队建设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活动品牌,使我校的少年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快乐成长,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童心向党,快乐六一(庆祝建党90周年少先队大队主题活动)2011年6月1日上午,春城小学的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快乐儿童节。时任省委副书记李纪恒,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等领导来到春城校园,看望、慰问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庆祝孩子们的节日,一起分享他们的欢乐和喜悦。

活动当天,春城小学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李纪恒、仇和,团省委、省教育厅等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杨皕等市领导与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参加“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过队日、升队旗、唱队歌,共同欢庆“六一”国际儿童节,高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用最美的诗篇、最嘹亮的歌声,歌唱对党的无限热爱,祝福祖国繁荣富强。

在欢快热烈的入队仪式上,又一批朝气蓬勃的少年儿童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李纪恒、仇和等领导和孩子们一起重温入队誓词,向他们赠送书籍,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祝愿他们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李纪恒说,希望孩子们“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努力争当‘四好少年’。”要求老师们“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辛勤耕耘。”

2、红领巾胸前飘 队风队纪展风貌

为建设优良班风班貌,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创设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春城小学围绕“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少先队仪式教育”,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对全体少先队员进行了全面的队风队貌训练活动。

活动除了讲述少先队的知识和礼仪,重温少先队的纪律要求外,还详细阐述了敬队礼的标准姿势、少先队大队活动的标准程序等。在 一遍遍的操练和纠正中,队员们把队风纪律融入了日常生活,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目前,“礼仪铸师表 文明伴我行”已经成为春城小学师生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校园里到处洋溢着文明整洁、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

3、“学比赶超”争先锋 培育典型树榜样

作为昆明市“创先争优”示范点,春城小学按照省、市、区委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要求,集中力量,创新方法,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少先队创先争优工作。

我校以建党90周年及建队61周年为契机,积极开展了“红领巾心向党,四好少年我争当”主题教育。在全体少先队员中倡议做到“四带头”:一是带头树立远大理想,二是带头勤奋学习,三是带头团结友爱,四是带头参加体育锻炼,并以此为标准,由各中队推选出了一大批优秀少先队员,为队员们树立了“学比赶超”的榜样。

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而牵动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课程改革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我们深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彰显科学育人观的“1 + 2”课程体系在春城小学一定能够“创课程建设新亮点,筑素质教育大舞台”!

篇2:小学课程建设汇报

为加强学校的育人课程建设,我校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解放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活动为载体,通过对课程的自主设计,创造一种生动的课程,从而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主要做法:

一、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

为搞好“五个一”活动,我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校委会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以教导处为主,以各班班主任为班级组织者,通过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格言比赛、体育项目比赛、文艺展演、社区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把“五个一”工程搞得有声有色,并及时总结经验。以学年为单位,每个学生一人一个小手册,每次活动都记录在案,做到了每次活动都有据可查,条例规范。

二、千名家长进校园

建立了名家档案,制定计划及方案,每年有3名以上名家走进校园,并保持经常性活动。活动方案、记录、图片等相关材料进行了整理归档。

为了让学生懂法守法,我校特别邀请了法律专家多次来校举办法制报告,并聘请镇派出所的领导为学校法制校长,学生的法制意识空前加强。为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教育,我校去年特地聘请了家庭教育专家为全体学生家长上了一堂内容丰富的学生教育课,使广大学生家长受益匪浅。

三、传统节日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各种传统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民族风俗,它们承载着不同点民族文化,可以说每个传统节日都记载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因此,在各种传统节日教育中,我们每一个节日都搞一次形式不一的活动,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道德底蕴,精心组织实施,以确保每个节日都能使学生受到教育。

例如:春节,老师先是写出方案,从内容、要求、做法、安全等都要写出详

细的活动方案,且对学生进行讲解,而学生从春节的来历、意义、做法、收获、体会等都要有详细的材料。开学后,各班以黑板报、手抄报、班会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总结和交流。学校也对此进行评价、交流,对一些好的做法、事迹进行表扬。相关资料要进行归类、整理、存档等。

清明节,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节日。学校结合“五个一”工程,要求学生确立一个心中的英雄,了解英雄事迹,学习英雄事迹,写出心得体会。另外,教育学生进行踏青、放风筝等活动,接触大自然,感悟大自然。

“五一”节是国际劳动节,该节日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此,我们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做出详细部署。要求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到农田、到工厂、到社区去参观、学习并亲自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以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在家里每生都要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劳动,以体验父母之辛劳。活动要有记录、有体会、有相关活动照片等,到校后,进行各种总结、讨论、举行演讲等一系列活动。从而把该节过得丰富多彩,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四、社区共建工程

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村委等定点服务社区进行形式不一的服务活动,关注公益活动,帮助弱势群体,藉此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的社会责任感,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五、做好“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

1.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参照“需特别关注学生成长记录表”和 “八类需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统计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2.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一人一策,逐一落实成长导师。学生成长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相关材料要整理归档。

3.各学校要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成立相应组织,对本校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学校要定期研究分析各年级、各班级特别关注学生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并将组织构成、工作安排、会议记录、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图片等资料整理归档。

六、文体科技活动

我校每学年都举办一次以体育项目比赛、文艺汇演、科技作品为主的艺术节活动,既活跃了学校的文化生活,由增强了凝聚力,师生工作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体育节:为了深入贯彻素质教育,张扬学生个性,我校曾开展过韵律操、广播体操表演赛;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比赛;跳绳、踢毽子、拔河、乒乓球、篮球比赛等群众性体育项目。

文化科技节: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古代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我校曾举办过书法绘画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春联背诵比赛、科普知识宣传和竞赛、科技类创造比赛、家庭才艺展示赛、每周一歌比赛、课前一支歌、校园集体舞汇报演出、庆“教师节”文艺演出、“迎新年”文艺汇演和书画展等科技文化活动。种种活动的开展是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检阅,同时也丰富了学校文化生活,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

七、社团建设

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我校成立了月牙等社团组织,有明确的《章程》,社团各项工作(活动)制度;社团组织机构、社团人员名册;社团指导教师和校外辅导员名册、社团指导计划(指导教师撰写);社团重要活动记录(方案)、照片、新闻报道稿;社团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活动小结、总结、活动图片;社团工作会议、选举活动记录;学校对社团的评价意见等。能够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定期开展活动,活动有独创性,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社团聘请固定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校外有关人士担任辅导员;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定期为社团活动提供指导,经常性的参加社团活动。

各类社团使文化学习与学生特长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八、积极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

1.确保每学期4课时的“家长课程”落到实处,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如:(1)①每次开课的课程表(附表一);②授课记录表(附表二)③教研组织成员名单④教研活动详细记录,包括活动内容、参加人、主持人、活动地点、活动日

期和时间、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⑤家长签到表、考勤表⑥教案和案例分析(分年级集体备课的,相同教案可只选取一份归档,要注明使用人和使用年级;案例分析要结合实际,具有代表性)。(2)图片和影像资料详实、有代表性,能够反映领导重视程度、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家长参与的热情、开课的秩序、规模、特点、课堂气氛、家长学习态度、课后交流、作业收集、档案管理等情况。(3)为每一位家长建立了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家长听课记录、家长作业、作业批阅、学习后亲子关系改善情况、对家长学习态度的评价等。2.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与辅导,并将相关材料整理归档。

3.根据情况确定2名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对有需要家庭进行跟踪辅导,并将辅导纪录、反思等材料整理归档。

九、心理健康教育

1.设立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咨询室档案、有课程表等详细资料。

2.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员培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2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做好相关记录。

3.配备1名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并对学生和教师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做好相关记录。

4.聘请心理专家搞好讲座,疏导学生心理问题。

十、生活教育

我校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积极探索以学生生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模式,重点从日常生活教育、道德生活教育,学习生活教育、公民生活教育、健康生活教育、劳动生活教育、闲暇生活教育、职业生活教育等八个领域进行研究、探索和实施。制定各主题活动实施办法和评价机制,采取多途径、多方法进行相关主题活动,并对活动情况、效果,作出具体记录或情况调查。

1.开展生活教育金点子案例评选、生活教育中的共性问题征集、以“我讲我的生活教育故事”为主题的征文等活动。

2.观察跟踪记录,进行阶段活动检测与反馈,总结阶段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经验。

3.举办校内外生活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4、.研究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论文和总结形式形成阶段性成果,积累材料,着重探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

5.定期对生活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及时跟上指导,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

6.每年3月份对“生活教育示范学校”和“生活教育最有价值的活动项目”、生活教育优秀指导教师等进行初评,10月份进行总评,年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表彰。

十一、倡导“朝阳读书”,为构建活动课程体系丰富内涵

我们发起并实施了旨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读书习惯,丰富学生阅历,健全学生人格”的朝阳读书计划,引导学生大量读书,开拓自主发展空间。学校普遍配备了推荐图书。改革图书资源管理制度,让图书走出藏书室,进入阅览室和教室,走到学生身边。开展“大师走进朝阳读书”活动,请著名作家、知名学者与学生零距离交流。开展各种读书交流、展示和评选活动,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和积极性。评选“优秀藏书之家”、“优秀家庭小书库”、“亲子朝阳读书才艺表演”等,把朝阳读书活动推向社会、推向家庭。目前,小学生人均可读图书已达5册,班级图书角达到人均10册以上。调整语文教学课时,有2课时以上时间用于学生自由阅读。小学一、二年级生均年课外阅读量达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高于20万字,五、六年级达200万字,有的高达千万字。学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有的读书笔记达到十万字。学生在读书中不断地感悟人生,体验生活,全面成长。家长也在读书中提高着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

活动育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1)上级文件精神落实不到位,有走形式的倾向。(2)文化课学习与各种活动课程存在着争课时的矛盾。(3)个别学生家长思想上存在误区,活动难开展。(4)各育人课程不能有机地融合,(5)活动育人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资短缺,资金不足,经验不足。课程开发中需要的器材、用品、用具明显不足,资金缺口很大,自筹资金很难。

(6)如何健全、完善以体验活动为导向的育人机制? 建议: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领导重视,从上到下思想一致,狠抓落实。(3)加大监督力度,增大考核分值。

(4)以体验活动为导向的育人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做法,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体验活动有区别,同一学科之中的不同章节也有区别,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设计成一个个的体验活动,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我校现在只是在部分学科中搞试点,计划将其纳入考核量化中,其中最大的困惑是安全问题,其次涉及到资金问题,建议拿出专项资金,专业教师,全力支持课程建设。

活动育人课程建设汇报材料

篇3:小学课程建设汇报

一、课程体验建构

国家课程方面, 探索了与体验教育整合的特色化实施, 如:语文学科的“读写结合课”, 数学学科的“交流让位课”, 英语学科的“情境体验课”, 科学学科的“玩中乐知课”等。

地方课程方面, 则是依托国家课程进行了整合化实施, 如语文与传统文化整合的“阅读积累课”, 品德与环境教育整合的“游戏活动课”, 综合实践与海洋教育整合的“探究实践课”。

校本课程方面, 分为必修、选修和活动三类课程。下面我将重点和大家分享的是“田园躬耕、田园美术”这两门全员必修校本课程。为什么确定这两门课程?我们首先从目标定位入手。

国家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 在“做”“考察”“探究”“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体验和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凸显这一课程理念, 围绕学校体验教育特色, 我们开发了“田园躬耕”校本课程, 制订了以下课程目标:

依托“田园体验基地”, 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 强调学生“勤行·乐知”, 即主动参与, 在“做”“考察”“探究”“体验”等一系列田园体验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感受生活, 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依据课程总目标, 我们从知识、体验和情感三个维度制订了年级序列目标和梯次内容:

同样, 我们梳理美术的国家课标, 重点突出体验目标要求:

“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 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整合已有的基地原材料资源, 凸显国家课程标准与特色教育的融合, 开发了“田园美术”, 提出课程目标:

依托“田园体验基地”的作物资源, 将美术与田园体验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的田园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依据总目标, 梳理出年级序列目标和梯次内容:

这样, 围绕着“勤行·乐知”体验教育培养目标, 我们构建了包含“田园躬耕、田园美术”两门校本课程的“田园体验”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开发年级的课程教材内容, 每年都因实施情况、时事变迁等会随时调整。如此整体规划, 循序渐进, 教师实施起来有迹可循, 有章可依, 学生学习探究时既全面掌握, 又避免了重复。

二、精品化实施

(一) 明确实施策略

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美术课与“田园体验”校本课程整合实施, 构建了“双轮驱动, 有序推进”的实施策略。双轮分别指“田园躬耕”和“田园美术”两门校本课程。其中, “田园躬耕”课程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侧重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性体验, 不仅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更是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来强化校本课程实效, 促进体验教育特色建设。

田园美术课程则是将田园的玉米皮、小麦秆等一些作物资源融进美术学科, 形成学科与特色的整合化实施, 从而实现国家课程与田园体验的有机整合。

除美术学科之外, 还有其他国家课程与田园体验的有机整合。例如《买卖节》:与语文学科整合, 编写买卖小剧本、买卖日记;与数学学科整合, 进行前期市场调查、成本核算;买卖后的利润结算……这样, 田园体验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 不但让学科学习不再枯燥, 也让田园体验充满了生命的灵动。

(二) 提炼课堂模式

在课程推进落实的过程中, 为有效提升任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及对田园体验课的组织驾驭能力, 我们坚持领导先行, 以分管领导为主要组织者, 定期开展教师的各类培训:主题培训, 研究学法, 真诚探讨;集体备课, 智慧碰撞, 减负增效;小课题研究, 凸显特色, 推广成果;课堂达标, 以赛代训, 以评促讲。正是以上多举措的有效培训, 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田园体验课程队伍, 逐渐掌握了田园体验课的授课思路。

在课堂研究方面, 我们发现, 实施田园课面临两大困难:一是课时的困难, 不仅需要活动前指导, 还需要到基地种植、测量, 回班级总结、制表, 一两节课是不够用的;二是师资困难, 大多为兼职教师, 分散上课, 单兵作战, 容易因困难、烦躁而难以确保课程质量。反复论证后, 我校在四年级试点, 推出“田园体验周”的思路———将国家规定灵活运用的每周两节的综合实践课程集中在一周内使用, 学校统筹安排, 每个班级轮流进行, 一周内, 该班级只上综合实践课程, 由3 位教师共同担任。在活动方式上, 采取“走班制”, 就是教师根据自己所长, 确定1~2 个重点活动主题, 精心备课, 给本年级的学生轮流上课;“上大课”, 就是选择适合集中开课的课题, 或把孩子一块组织到校外实践活动, 或在阶梯教室集中活动, 或请家长来校集中办讲座。这样安排, 不仅使教师能够集中精力推进教学, 而且使学生更便于开展外出调查。

正是以上系列的得力措施, 我们探索出了比较有效的田园躬耕课程模式:

四种活动模式分别衍生对应三种课型。

引领活动———突出“引”, 即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掌握方法, 设计方案, 合理分工。

实践活动———凸显“做”, 在田园辅导员的带领下, 学生到基地挂牌认领, 种植护理, 收获买卖, 在做中学。

交流活动———重在“思”, 在学生实践之后, 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体验过程, 总结知识方法, 交流彼此感受。

展示活动——关注“新”, 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整个田园课程中的收获、感受通过静态或动态的方式进行展示, 形式新, 内容实。

为了使田园体验课程向家庭、社会延伸, 我们还引入“微课”, 建立“田园体验微课资源库”。里面的内容涉及研究方法类和种植指导类两大类。每一节微课, 我们都会结合学生的实际体验, 精确选点来定主题。例如, 在进行育苗类作物的定植之后, 学生发现有的苗长得不壮, 提出了疑问。于是我们录制了《作物长势管理》这样的微课。 (现场播放) 微课资源库的建立, 使学生不仅可以借助观看微课学到的方法指导后续的体验活动, 而且可以不拘时间自行上网, 下载, 与父母一起走进田园, 学习各类研究、种植等方法。

同样, 在田园美术课程方面, 我们也探索出了三种课型:

(三) 检验体验教育成效

教师实施课程能力的提升, 最终检验的落脚点在学生身上。

1.学生五节, 促活动课程化

结合节气及作物生长的规律, 我们开设“田园五节”, 让学生回归田园, 爱上田园, 并把五节的活动纳入田园体验课程中来管理。

2.特色评价, 促管理常态化

学期末, 我校对各班的体验课程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评出课程实施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若干, 并作为评选年度良好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的指标之一。

根据课程是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最基本尺度, 尝试构建了以体验币为载体的三级“体验”评价。每月, 学校给课程教师、家长发放体验币, 所有的课程主体都参与评价, 所有的过程都纳入评价。“体验节”上, 学生用积攒的“体验币”换购“商品”, 体验成功。

三、思考展望

目前“田园躬耕”和“田园美术”这两门课程已经趋于完善, 但这只是课程建设一个点上的工作, 如何强化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力度, 将体验教育特色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 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我们将继续围绕“勤行·乐知”的育人目标, 深入进行三级课程整合实施的研究与探索, 为孩子们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跑道, 任他们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篇4:小学课程建设汇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70-01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汇报展示,这一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又是学生经过课前预习后检验其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小组内、小组与小组、生与生、生与师进行交流的恰当时机;更是课堂生成、质疑问难,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思想的交锋,个性理解、与个性展示、教师点拨的有机融合。

一、巧妙布置 汇报要精

在听了不少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学生小组汇报时从课文的题目到课文的结尾,一个小组把整篇课文的汇报权承包了,其他小组有的坐而倾听;有的小组成员插一两话也被否定了;有的小组成员提出质疑也被囫囵吞枣的匆匆搪塞;可见,这样的汇报或者说语文课学生学之甚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更是一句空话,起不到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基于此,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布局谋篇一定要巧妙布置和分工,力求组组都有汇报的机会或人人或代表,力求达到生生有表达或感悟,要求汇报的内容符合实际,短小而精悍,切记面面俱到。

二、汇报展示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教学,我认为,是在读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遣词造句学习作者的布局谋篇。所以学生在汇报展示时一定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1.汇报时不能光汇报课文内容。

学习一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以文为例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内容只是个例子。所以学生汇报时要以例子为依据做到三谈:

(1)谈写法如:虚实写法、前后照应、总分、先上后下、时间空间、游览等。

(2)谈修辞如: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如比喻说出:把什么比做什么,这样比的好处,我的感受是……。

(3)谈以句为例与文章进行对话的感悟和想象……。

2.光谈内容,就内容谈感受一文不值。

听课时常见的汇报是就内容谈感受。如此格式:这段写了……我觉得……像这样的汇报我觉得不值钱,提升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语文的价值。我以《一夜的工作》一段话为例谈有价值的汇报: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教师: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那个词语最让你动心?

学生:我觉得总理生活非常简朴。我从“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这段话中看出来的。这段话中,最让我动心的词语是“极其简单”因为堂堂一国的总理室内应该有:沙发了、空调了、名人字画了、雕梁画栋了、稀世珍宝什么的。而在总理的办公室只有“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真是太简朴了,不可思议了。

3.学生的汇报要抓住重点

(1)抓文章题眼。如:在《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抓住“飞”和“夺”学生围绕这两个字可将文章汇报的好;

(2)抓文章词眼。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抓住“纹丝不动”一词;《再见了亲人》一文抓住“雪中送炭”一词,文章学习迎刃而解。

(3)抓文章句眼。如:《一夜工作》中可抓住这两句话: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划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

(4)抓住“段眼”和“篇眼”。

4.学生上板写有价值的板书

(1)能表现文章主题的词、句、段。不写文章内容的概括。

(2)画画加批注。

(3)反映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板书。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之旋律、夏之色彩、秋之收获、冬之情趣;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 心焦急;望灵车 心悲痛;送灵车 心相随;

再如《长相思》

人在征途

心系故园(碎)

只有写这些内容才是语文学科的特点。

三、小组成员的汇报要得体

1.汇报的标准

学生在汇报时往往会出现癖习:小动作、结巴、挠头、声音小、无语、脸红等,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注重培养汇报时的好习惯。应达到:汇报如身临其境(到板前)、声音洪亮、侃侃而谈,态度坚决,先听我说等品质。

2.汇报的形式

因为是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数的内容是通过小组集体研究的结果,所以在汇報是应该是:我们小组通过读,觉得“xxxx”词或句很重要,我先读读这句话,然后谈体会。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感受不离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就是找准词的重要性(哪个词排1号或2号3号4号……)

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点拨要态度坚决、富有诗意、有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风范、忌讳用大白话、口头语(这个、那个、嗯、磕磕巴巴、平翘舌不分、蔫了吧唧、语言要规范)

篇5:小学创新课程实施汇报

课程背景

诸城市林家村镇小学地处鲁东农村,西接密州古城,东临青岛海湾,自然环境优良,社会资源丰富。多年来,学校一贯坚持素质教育,贯彻新课程理念,整合家校社优质资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人人乐于指导,学生个个勇于创新。

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针对我校实际,我校创新教育课程的实施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有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要特征,主要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整合家校社优势资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了累累硕果。实施措施

一、加强组织建设保障体系

学校成立了创新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了创新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及创新教育考评细则,加大了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先后投资八十余万元建成了2个微机教室、1个科学探究室、1个科学实验室、1个3D打印室以及多个器乐教室、书法教室、剪纸活动室、泥塑教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室,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场所保障;专门组建了创新教育研究团队,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创新教育专题培训及研讨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研究探索创新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为学校创新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科学规划课程实施策略

学校把创新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建设的必要内容,将课程扎实地、有效地落实于实践。基于对创新教育课程建设目标和学校校情的考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探索有效推进课程实施的策略。

1、渗透创新教育理念,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继续开展创新教育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整合教材,拓宽新教育课程资源。

教材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要善于分析不同地区教材的优势,有效整合不同教材,拓宽课程资源,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校以语、数、英三个学科为突破口,开展教材整合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中凸显教师的个性实施。

3、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新教育综合发展。

树立“综合发展教育观”,让教师学会跳出学科来教学,促进学生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受到新教育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整合课外教育资源、能够变单科教学内容为新教育教学内容、能够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内容融合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三、依托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创新教育校本课程

1、探索特色创新拓展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技课是学校特色拓展课程,每个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科学教育,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一批科技专职教师,探索科技教育的途径与策略。开发校本教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围绕环境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知识产权教育、气象知识、能源知识、小创造小发明、七巧板、创新大赛活动项目等,进行分年龄整合知识板块,编写科技教育系列教材。

2、拓宽探究型活动渠道,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进一步将探究型课程与学校科技教育有效整合。通过节能减排系列、小发明系列、环保主题教育系列等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究意识、社会小主人责任意识,体验与人合作、共同研究的愉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完善创新教育课程建设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现学生学习价值的指向标。完善课程设置、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是课程评价的目的。从师生的发展出发,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制定林家村小学《校本课程评价量表》,对开设的校本课程的目标达成度、教材的编写质量、办学理念的体现、学生对课程实施的满意度等方面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有效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推进一批优质课程的发展。

创新点以及取得成效

1、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读书节、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人文阅读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发校园阅读、传统文化、实验探究等创新课程,先后开发了《书香励志教育》《翰墨书香润年华》、《生活实验》、《剪纸》等校本课程。

2、依托举办科技节、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意识,鼓励学生利用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课下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每年定期组织选拔出一批优秀制作发明类作品,并在科技节上展示交流,不仅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开阔了眼界,使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不再陌生,增强了科学意识。

3、举行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果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校以3D打印、科技探究两门创客教育课程为突破点,带动电脑绘画制作、实验社团课程、器乐、书法、剪纸等社团课程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了学校的一个发展特色。我们鼓励学生用图画、泥陶、布头、冰条棒、木材、铁罐、塑料瓶、铝型材等器材制作出自己的创客作品、科学幻想画作品以及优秀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等。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市实验大赛展示活动,我校参加了实验个人赛、团体赛及创新实验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分别获得诸城市个人赛、创新赛二等奖。

5、积极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包括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活动报告、活动日记、活动记录、调查表、调查报告、实物标本、摄影作品、手抄报等。其中,在诸城市“金盛元”杯首届小学生剪纸作品大赛中,我校共有12名师生获奖,荣获优秀组织奖。

篇6:小学行风建设汇报材料

重环境 抓内涵 创品牌

提升行风建设

一、重投入,改善师生工作学习质量

我校以环境改善为抓手,以硬件投入为主导,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质量。近年来,学校利用有限资金,先后投入几十万元,改建了学校警务室、校门、会议室、教师宿舍,添置了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了校园文化、更换了教师办公桌椅、并对教学楼墙面进行了出新、校园整体进行绿化等等。应该说,现在我校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学生心情舒畅,学习上进。

二、重培养,提升内涵发展质量

依托活动这一有效载体,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质量。我校充分利用读书活动开展“书香校园”建设,获得了教育部关工委“全国五好小公民读书活动一等奖”、“全国读书活动示范校”荣誉称号;开展体育特色建设,传承“领先、协作、奉献、拼搏”的体育精神,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获得了“镇江市体育传统学校”、“丹阳市首届阳光体育示范校”;建立了青年教师梯队培养机制,以基本功竞赛、演讲、教研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全国、省市课题研究,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素质。近年来有两百多篇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在报刊上发表及在全国和省市竞赛中获奖。十几位教师获得了镇江市和丹阳市“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力课堂竞赛”等活动的一、二等奖。一批青年教师

脱颖而出,先后获得了“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优秀班主任”、“镇江市师德标兵”等。强化学科互动机制,提升教学质量,在近几年的丹阳市教学调研中,教学质量稳中求升,位居全市农村学校上游。

三、创品牌,丰富学校办学形象

建立品牌建设工作小组,塑造学校办学新形象。2009年获得“镇江绿色学校”、2010年获得“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小学”、2011年获得“镇江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今年我们将力创“江苏省园林学校”,从环境、办学、德育三方面提升了学校的品牌形象。

四、抓行风,强化“两支队伍建设”

篇7:鹿城小学平安建设工作汇报

强化学校安全管理 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蒲城中心校鹿城小学的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恳请各位领导对我校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鹿城小学的前身是荆坡小学,二零一一年五月县委县政府为振兴教育合理调配资源,选址新建并更名为鹿城小学,学校工程项目是县委、县政府实施“教育振兴”战略,实现跨越发展的一项惠民工程。学校占地51333平方米(合77亩),建筑面积21838平方米,总投资3800万元,由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设计,建筑均为框架结构,抗震设计9级,校区分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四部分,学校有三幢教学楼,综合办公楼、辅助教学楼、学生公寓、餐厅,综合田径场、篮球场,楼内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科学仪器室、数学仪器室、图书阅览室、电子琴室、档案室、校医室以及乒乓球室、舞蹈室、手工室、绘画室、会议室、241座的多功能报告厅等专用活动室配备齐全,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在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设施设备均达到了标准化和现代化,于2012年10月底投入使用。

学校现有小学在岗正式教师63人,20个教学班,977名学生。一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建设“平安校园”的工作力度,坚持“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强化建设、注重时效”的思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宗旨,以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为重点,以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为突破口,扎实开展 “平安校园”的工作活动,推动学校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组织建设,为“平安校园”的建设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王反秀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张建军任副组长,全体教职工为成员的“平安校园”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平安校园”工作活动的领导。

2、进一步理顺学校方方面面的关系,建立“平安校园”工作活动的层级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治安、防火、调解、帮教、法制教育、学困生转化、环境整治等小组,加强整体系统的协调控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3、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分工不分家,上下一盘棋,确保“平安校园”工作活动的有序发展。

4、把“平安校园”工作活动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育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验收、一同总结表彰,使“平安校园”工作活动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二、抓制度建设,为建设“平安校园”工作活动提供有

力的制度保证。

1、先后制订了“平安校园”工作活动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对“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和精心部署。

2、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法制教育制度》、《值日领导工作制度》、《预防学生伤害事故暂行规定》、《安全保卫制度》、《学困生帮教制度》、《校委会议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一票否决制度》、《重大外出活动审批》等几十余项安全制度,以严格的制度要求人,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

3、结合“精神文明”工作,教育学生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相关的文明礼仪制度,每年“六一”期间,对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进行表彰奖励,每天都对师生常规礼仪进行检查,并纳入对班级、对师生的考核之中。

4、分别制定和完善小学生“安全管理十不准”要求,严格督察,严肃纪律,确保“平安校园”工作活动的规范化发展。

5、把综治工作细化,责任到人,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各教师、班级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对确定的指标任务和标准实行量化管理,加强检查考核奖励。对综治工作落实不好的根据情况处罚,做到奖罚分明。由于建立了较强的制约机制,全校上、下都能自觉地承担起“平安校园”的建设责任。

三、抓阵地建设,为“平安校园”建设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氛围。

1、加强安全管理,各功能室、教室安装了防盗门,全

校配备了55个探头的电子防盗监控设施,加强“平安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2、充分发挥学校“小喇叭广播站”的作用,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

3、利用文字、图片、宣传画等资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4、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为我校配备四名专职保安,并通过培训在开学时正式上岗。

篇8:小学课程建设汇报

课程教学汇报要体现该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目标、内容等核心教学体系。汇报的课程教学应做到主题明确, 思路清晰, 定位恰当, 内容与形式不限。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可以一个学年开展一次, 课程汇报的时间为一节课。每次课程汇报与研讨活动分为听课与评课两部分。系里的每位老师都要参与教学汇报与研讨。汇报与研讨的形式是把上课时的重点要点做成简单的PPT向学生灌输与强调一次, 然后是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讲解, 再由老师引导全班学生参与讲评作业。最后是参加听课的老师们谈各自的听课感受, 并向汇报课程的那位老师提出好的教学建议。

本人也参加了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活动, 现在把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人进行汇报的是《创意思维》一课。我在这门课的最后一天进行的课程教学汇报。提前跟学生们说了一下, 以便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首先, 我将《创意思维》这门课的章节与每个章节的要点梳理了一遍, 做成了一个PPT, 带着学生把这门课总结与回顾一次, 大概用了15分钟的时间, 因为汇报主要是看教学效果的, 教学效果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体现。第二部分就是评讲学生的作业。本人是鼓励学生自己讲作业的, 班里有些活跃积极的学生十分愿意对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作业。其他的同学我也尽量先让他们讲解自己的作业。当同学讲完了自己的作业后, 我会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分析评价那位同学的作业, 这个过程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正体现在这个时候。学生们有时也会提出非常好的建议, 帮我解决问题, 使我茅塞顿开, 做到名副其实的教学相长。现代社会需要活跃并有建设性的人才, 让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是对他们的一种锻炼, 对于他们的表述能力与心里素质都是种锻炼。走向社会的他们将要与别人合作、沟通, 现在就试着让他们大胆的向别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建议与指正, 对于他们日后走入工作岗位是种非常好的准备。

再说参加我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的各位老师们。这些同事们在教室里听我的课程汇报, 他们边听边记录下我授课的内容, 也思考着他们各自的感受与建议。下课后, 我和所有参加的老师聚在一起, 听取同事们对我授课的建议。同事们非常负责任的为我提出不足, 他们会找出我的缺点使我进步。他们建议的范围很广阔, 有课程内容方面的, 有作业布置方面的。具体来讲, 关于课程内容方面就是纠正我授课时一些表述不准确的地方, 告知我哪些内容还可以再扩展知识面。作业方面告诉我如何更好去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是系主任对我的教学进行评价。主任是经验丰富的教授, 有十几年的教学经验, 因此他的建议是非常宝贵的, 可以使我在以后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在整个研讨的过程中, 大家有商有量, 所有的老师都能有收获。通过这样的课程研讨, 可以解决平时许多没有被解决的教学问题, 还能萌发出一些很好的教学建议。艺术设计教育正在寻求转型发展的突破, 许多困惑、许多课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破解。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理性的思考和总结审视对于我们的突破太为重要。

通过教学汇报与研讨, 可以使同事更加的了解我, 我也能学习到其他同事的很多技能。总的来说这是自己教学能力的一次展示与提高, 感觉很值得。这样的教学研讨与汇报可以一年举行一次, 也不易太频繁, 因为每个老师有自己的工作任务, 不能影响教师们的正常授课时间;另外每次教学汇报与研讨都会给学生造成无形的压力, 大学生应该要给予他们自由创造的空间, 而不是频繁的配合老师们进行讲演。一学期一次汇报活动的话学生们会产生疲倦, 因为班级不多, 每位教师都要汇报, 难免一个班一学期要被听课两次甚至以上, 这样的话学生上课时会莫名的紧张, 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极易把这种教学促进活动演变为作秀。

课程教学汇报的形式是非常多样的。设计展也可算作一种教学汇报。艺术设计生的毕业设计展, 就是一次课程教学汇报。毕业设计是种综合, 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他们把学习几年的成果展示出来, 从中也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 教育水平也在不断的改进与提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所需的专业型技术人才, 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性与经济性非常强的专业, 是为社会提供广告与设计人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教育也成了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由于专业的灵活性、学科的交叉性, 技术的依托性, 艺术设计专业能够在很广阔的范围内找机会, 找灵感去提升教学水平, 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还有很多形式比如企业与高校密切联系;企业资助大学搞科研;大学参加企业科研等等。当然, 西方的设计教育模式也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有所促进, 我们还需要更广的国际视野和交流。眼界改变世界, 体验改变未来。中国的设计教育还在成长时期, 希望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之路越走越好, 越来越开阔。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球化市场, 设计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为了提升教学水平, 各种形式的教学实验活动纷纷涌现。课程教学汇报与研讨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是种“理论与实践”“教学与教研”“教与学”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

上一篇:大学毕业典礼的主持稿下一篇:党内制度建设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