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

2024-07-04

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通用10篇)

篇1: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

少年王勃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读题。出示词语,复习: 南昌 都督 宴会 邀请 文章 凝望 野鸭 披着 灿烂 孤鹜 《滕王阁序》 指名分排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王勃写下了《滕王阁序》,有一句诗特别有名,你知道哪一句吗?师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名读。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课文中有一小节讲了这句诗的意思,找一找。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读得很好,声音读得大声些,让所有的老师同学都听得到。(出示第三自然段)再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师:声音已经比他响亮了,还有更响亮的吗? 生再读。

师:老师想问这句话中哪句解释了“落霞与孤鹜齐飞”。

生: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师:另一句呢?

生: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师:古人说,读书要读到准备无误并深刻理解。请同学自由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生自由地读文)师: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都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鹜”这个字怎么解释。写在田字格里。生:野鸭的意思。师:“孤”字如何解释。生:一只。师:“共”呢、生:一起。

师:就看这个画面,看着这句话,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什么意思。生: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师:“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 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师:再加大难度,两句是什么意思?

生: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听着大家读书,老师也想读一读,一想看着大屏幕,我们去领略一下王勃看到的景色。(师配乐配画读)生:我看着许多人在划船。生:见到了滕王阁。生:云在天上飘荡。生:看到了景色的倒影。

师:我也边读边想,我想天之高远,我想水之广阔。一只野鸭在天上飞来飞去。我就这样读这样想。你们也来试试,美美地读一读。看谁读得好,最好能背下来。生读。

师:谁自告奋勇地读一读,背一背。生:我背。放音乐,生读。师:还有谁愿意吗? 再指名背。

师:王勃看到这些景色,是怎么做的,划一划。生边默读边划。

生交流。“让我来试试吧!”

师:王勃说这句话时是什么样的感觉。生:自信。

师:仅仅是这句话自信吗?还有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生:胸有成竹。(师板书)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师板书)师:看到这里,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叫“才”什么? 生:才华横溢。

师:还有才思敏捷。记住这两个词。指名读。师:他旁边还有一个关键人物,他是怎么说的,他怎么做的? 生读。(出示“奇才!真是奇才!” 师:“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生:拍桌子叫好。师:哪个词是“桌子” 生:案。

师:“忍不住”换个词。生:情不自禁。生:迫不及待。师:都督是什么心情。生:吃惊。

师:把都督的语言动作配上练一练。在下面练一练。生自主练习。指名交流。

师:你是否也认为他是奇才。大家都认为他是奇才。仅仅是在这里看出他是奇才呢?要求同学默读全文。生默读思考。

师:文章处处可以发现,你是不是个善于发现的读者。生:“听说他很有才华„„” 师:都督见过他吗? 生:没有。

师:却已经听说过了,可见很有名。生:客人不敢答应,只有王勃答应。师:文中有一句话。

生: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师:大家想想还有谁? 生:文人墨客。师:如果说不上来? 生:很难为情。师:还有吗?

师:你知道当时他多大吗? 生:二十七岁。师:还有一个传说,说他当时十四岁。师: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篇2: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

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少年王勃在腾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腾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四段。

3、体会赣江“水色一天,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江上的“水色一天,霞鹜齐飞”的壮观,感受少年王勃的文思敏捷和才华横溢。

难点:理解《腾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教学策略:

让学生观察图,使学生身临其境有所感悟;联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咀嚼,体会意境。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情激趣。

1、同学们,你们学过王勃的诗吗?能背给大家听吗?他的诗写得怎么样?

2、读课题,今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写《腾王阁序》的。

二、导知明标。

三、导学获知。

1、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标出自然段。

3、指导学生观察图,弄清图意。

4、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同桌读生字,讨论识字方法。

6、师生交流识字方法,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7、齐读,指名读生字。

8、指导学生读通课文。

9、齐读课文。

10、指导学生描写和书写生字。

四、检测评价。

1、指名认读生字。

2、齐读课文,说说诗句是描写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我们继续学习。

二、导知明标。

三、导学获知。

1、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2、小组讨论探究:王勃写《腾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是什么?

3、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① 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② 示范读第二段,思考:当都督要客人写庆贺文章时,客人们的表现是什么?

③ 小组读第三段,讨论:当客人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 b、观察图,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美景?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d、王勃看到什么美景?

④ 齐读第四段。思考:哪些词句表现王勃的文思敏捷?哪里看到诗写得好?

联系第四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

⑤ 指名读第五段,这段讲了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练习背诵。

6、总结全文。

四、检测评价。

1、指名背诵

三、四段。

篇3: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

(一生背《清明》)

师:真棒, 背出了诗的节奏, 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来?

(一生背《咏华山》)

师:我们很早以前就认识了两位7岁的小诗人, 一位是7岁的寇准, 我们一起背背。

(生齐背《咏华山》)

师:还有一位7岁的小诗人, 他叫骆宾王。 (引背《咏鹅》)

师:听你们背得这么好, 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背一背, 想不想听?

生:想。

师:披绣闼, 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生鼓掌)

师:其实, 不是我背得好, 而是一位少年写得好。 (板书:少年)

二、简介人物, 初识“奇才”

师: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少年, (课件出示王勃画像) 他的名字叫王勃。拿出你的手, 跟着老师一起写写他的名字。 (在“少年”后板书:王勃) 三横王, 生机勃勃的勃。 (生跟着书空) 一起读。

(生齐读课题)

师:王勃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 从小就饱读诗书, 少年时他就已经才名远扬了。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师:王勃写下的千古传诵的佳作是《滕王阁序》。滕王阁是江西南昌赣江边的一座楼。《滕王阁序》就是为滕王阁而写的文章, 正因为王勃的这篇文章才使这座楼名扬四海。谁能把它的题目读好?

(一生读)

师:你看他的停顿停得多好。你读。

(一生读)

师:《滕王阁序》一共有800多字, 老师背的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这篇文章里面最有名的一句是“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课件出示)

师:谁能把它的节奏读出来?

(生练读)

三、初读课文, 感知“奇才”

师:关于这个《滕王阁序》还有一个故事呢, 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

生:想。

师:打开书, 自己轻轻地读读课文。听清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并且想一想课文里边的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读课文)

师: (课件出示词语:探望、宴会、姓阎的都督) 看看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能读准吗?

(生1读词语)

师:前鼻音读得真准。谁再来?

(生2读词语)

师:“都”是个多音字, “督”是轻声, 读得真准。再请一个同学。

(生3读词语)

师:都督是怎样的人啊?猜猜看。

生:是当时的一个官。

师:是的, 在唐朝的时候, 地方上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 就叫——— (生:都督。)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就是一位都督。来, 把这个词读好。

生 (齐读) :姓阎的都督。

师:“督”字是上下结构, 怎样才能把它写得好看呢? (出示田字格) 上面要写得宽一点, 下面要写得窄一点。看老师写。

(师边讲解边范写“督”)

师: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两个。

(生练写字)

师: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 我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愿意来读?其他同学要听仔细, 想想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生轮流读课文)

师:不多字, 不少字, 真好, 真认真, 字正腔圆。掌声谢谢他们。

师:少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1:少年王勃是个风华正茂的人。

生2:少年王勃是个才思敏捷的人。

生3:少年王勃是个有才气的人。

师:用课文中姓阎的都督的话来说, 就是———

生:奇才。

师: (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一个奇才夸不够哇。

生:奇才!真是奇才!

师:“奇才”就是指有着杰出才能的人。

四、品词析句, 感悟“奇才”

师:少年王勃“奇”在哪儿?课文中又是怎样写出来的?自己再静静地读读课文, 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 想一想。开始。

(生默读课文)

1.正面描写, 直面“奇才”。

师:谁愿意来交流交流,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个奇才, 课文是怎样写出来的?

生:我从“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看出他很有才华, 如果他没有事先想好的话, 不会胸有成竹的。

师:你找到了一个关键词。什么叫“胸有成竹”?

生:自己很有把握。

师: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词语是有感情的, 谁能读好这个词?

生:胸有成竹。

师:多有信心啊, 读。生 (齐) :胸有成竹。

师:还找到什么词语感受到了?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这儿有两个“如”, 什么意思?

生:像、好像。

师:你看, 他写文章的思路就像———

生:泉水涌出来。

师:他的笔一直不停地在写, 都快———

生:飞起来了。

师:真是———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再快一点儿。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一口气写了800多个字, 真是才思敏捷。谁再读?

生: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谁还有? (指名读)

生:我从“让我来试试吧”看出来的。

师:“让我来试试吧!”听, 自信当中还有点儿谦虚呢。

师:我们从王勃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中感受到他是一个———

生:奇才。

对比描写, 反衬“奇才”。

师:还从哪儿感受到了?

生:我是从“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的文章……谁也不敢答应”看出来的。

师:为什么?

生:都督请来的客人都是一些年纪已经很大的、有才气的人, 他们都写不出来, 而小小年纪的王勃却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师:说得多有道理啊!明明是写少年王勃, 为什么要写这些客人?

生:因为写这些客人更能反映出王勃很有才气。

师:课文正是通过写客人的表现和王勃形成鲜明的对比, 更衬托出王勃才华出众, 真是个———

生:奇才。

3.侧面描写, 烘托“奇才”。

师:真会找句子, 还有吗?继续交流。

生: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师:说说你的体会吧。

生:我是从“竟忍不住”中的“竟”体会到的。

师:“竟”是什么意思?

生:意思就是出乎预料, 没想到。

师:都督想不到什么呀?

生:一个少年, 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写得这么好。

师:奇才出少年, 他还想不到什么?

生:他在南昌的时候就知道王勃很有才气, 现在王勃参加了这个宴会, 都督想不到王勃真的这么有才气。

师:是啊, 百闻不如一见, 真是名不虚传。还有吗?还会想不到什么?

生:他想不到王勃小小年纪竟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其他那些年纪大的、很有才气的人都不敢写。

师:是呀, 据说这位都督在宴请之前已经让他的女婿准备了一篇文章, 初闻王勃要试试时, 他心里可是很不屑一顾的。都督请到的都应该是怎样的人?

生:才华横溢的人。

师:是的, 可他们都不敢说, 王勃却胸有成竹地说———

生:让我来试试吧。

师:真是出类拔萃。

师:还从哪儿能感受到?

生:“拍案叫绝”, 要不是他很欣赏王勃的才气的话, 他不会拍案叫绝的。

师:说得真好, 你知道“案”是什么意思吗?

生:桌子。

师:你看, “绝”, 老师这儿有四种意思, 你选哪一种? (课件出示义项)

生:独一无二的, 没人能赶上的。

师:是啊, 是最好的。都督拍着桌子是在为王勃———

生:叫好。

师:谁来为王勃叫好?

(生练读)

师:两个感叹号, 语气多强烈呀!

(生练读)

师: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生练读)

师:此时, 都督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1:惊讶。

生2:震撼。

生3:激动、佩服。

师:谁拍着桌子为王勃叫叫好?可以加上动作。

(生表演读)

师:让我们一齐为他叫好。

(生集体表演读)

师:你们是从都督的动作、语言中感受到, 王勃是个———

生:奇才。

4.赏析名句, 领略“奇才”。

师:王勃写下的这个句子 (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 为什么能让都督拍案叫绝呢?请大家自己再读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找找相关的内容, 先试着读懂这个句子的意思。

(生自读)

师:有谁读懂了?你读懂了哪些意思?

生:“鹜”指的是野鸭。

师:“孤鹜”指什么呢?

生:指一只野鸭。

师:你读懂了一个词, 不错。还读懂什么了?

生:我把“落霞与孤鹜齐飞”全都读懂了。

师:那你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什么意思。

生:前面都是余晖, 一只野鸭正在慢慢地飞行着。

师:是啊, 你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吗?

(生读相关句子)

师:你读懂了一行诗, 了不起!还有谁读懂了?

生:我读懂了“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别着急, 就用书上的句子把你读懂的说出来。

(生读相关句子)

师:王勃写的这句诗, 正是他在窗前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咱们对应着读读, 我读诗, 你们找意思, 行不行?

师:落霞与孤鹜齐飞。

生: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 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秋水共长天一色。

生:远处, 天连着水, 水连着天, 水天一色。

师:想不想去看看秋天的景象?

生:想。

(课件出示秋天景象, 师描述。)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生读)

师:那是多么深远辽阔的天空呀, 一只野鸭缓缓地飞翔。读得再慢一点, 女生们一起来。

(女生读)

师:多么祥和宁静的画面, 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让我们一起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生配乐读)

师:这正是———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王勃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名句呢?你们有没有注意到, 这两段中, 有两处写到了王勃的“看”, 发现了吗?

生1:凝望。

生2:边看边想。

师: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两处“看”啊, 可有讲究了。凝望是怎样地看?

生1:目不转睛地看。

师:用了一个成语。

生2:专注地看。

生3:全神贯注地看。

生4:一心一意地看。

师:他不仅在专心致志地看, 一边看还一边———

生:想。

师:你说他在想什么呢?

生:他在想我要把这美景写下来。

师:你和王勃心灵相通。还在想什么?

生:他在想如何用诗句把这样的美景写出来。

师:对呀, 王勃满腹诗书, 现在有用武之地了呀。

师:你看, 就这样, 用词、情感、表达方式一气呵成, 一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诞生了。 (出示课件: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生齐读)

师:仅仅用了14个字, 王勃就把这迷人的秋景展现了出来, 字字读来皆味道。

师:看, 天水相连, 浑然一体!读———

(生齐读诗句)

师:看, 野鸭缓飞, 云霞轻飘!读———

(生齐读诗句)

师:水天一色, 霞鹜齐飞, 一静一动, 真是美妙绝伦。再读———

(生齐读诗句)

师:阎都督听到这句时, 心潮澎湃, 竟忍不住拍案叫绝———

生:奇才!真是奇才!

师:在座的宾客自叹不如, 纷纷跟着拍案叫绝———

生:奇才!真是奇才!

师:这句名句代代相传, 今天我们读到它, 怎能不为王勃拍案叫绝———

生:奇才!真是奇才!

师: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有条理地写了王勃创作的过程, 先写他观赏美景, 再写他边看边想, 写下佳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个过程, 想不出的地方你可以看看书。

(生配乐背诵)

师:后来啊, 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 成了千古传诵的佳作。

五、拓展积累, 深化“奇才”

师:孩子们, 读了这个故事, 你能不能用个成语来夸夸少年王勃?

(出示:少年王勃)

生1:少年王勃出类拔萃。

生2:少年王勃风华正茂。

生3:少年王勃才华出众。

师:老师课前也积累了一些形容人有才华的成语, 一起来读读。一边读一边记在心里, 看谁记得多。 (课件出示: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才华出众)

(生齐读)

师:成语是有感情的, 读出来。 (课件出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出类拔萃、文采风流、妙笔生花、博学多才)

(生齐读)

师:今天, 咱们认识了一位奇才———

生:少年王勃。

师:了解了他的一篇名文———

生:《滕王阁序》。

师:记住了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生: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王勃笔下的名句还有呢, 比如“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下节课, 我们再来走近王勃, 慢慢品味。少年王勃是个奇才, 我看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有才。今天我们还学到了许多表示看的词语, 记得吗?

生1:凝望。

生2:边想边看。

师: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

生:仰望。

师:对呀, 这是从下往上看。

生:眺望。

师:往远处看。还有吗?

生:俯瞰。

师:从上往下看。

师:远远地看, 我还可以说成———

生:遥望。

(课件出示表示看的词语)

师:会不会用呢?能用上这些词说句话吗?选择一句, 可以说说感受, 也可以展开想象。

(课件出示:当凝望______, 我______。

当仰望______, 我______。

当遥望______, 我______。)

(生选择练习, 师巡视。)

师:交流一下。

生:当凝望山腰间的云雾时, 我感觉自己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如梦如幻。

生:当仰望拉萨的天空时, 我久久不忍移开自己的视线。

师:能联系学过的课文, 学以致用。

生:当遥望庐山瀑布时,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篇4: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

1. 唐朝是诗的繁荣时代,你们背过哪些唐诗呢?刚才听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古诗,老师也很想背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师背诗)

【设计意图】背诵古诗,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诵读古诗文的兴趣。然后再用富有感染力的教师引诵,拨动学生学习动力之琴弦,引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 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板书:王勃)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显现出惊人的写作天赋,曾写过一篇千古传诵的美文,那就是《滕téng王阁gé序xù》(投影出示后)请大家举起小手,跟着老师将“序”写一遍,注意,广字头的下面是“给予”的“予”,不是“矛盾”的“矛”。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齐读三遍。

4. (板书:少年)“少”在这儿读“shào”,这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呢?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少年王勃”这个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5. 齐读读题。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少年王勃有什么了解?你想到哪些有关的词语来赞美王勃呢?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对诗人及写作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解文题,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并且将生字词的教学分散到具体的语境中,避免字词教学的机械性。

6. 少年王勃是怎样写成《腾王阁序》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王勃。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出示初读要求:

A. 自读课文,你能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吗?

少年王勃去()父亲,路经()时受到姓()的()的邀yāo请,参加庆祝滕王阁装修一新的()。那天,王勃()着窗外美景,创作了一篇庆贺()。都督()“(,)”时,赞不绝口。

B. 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2. 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设计意图】读通是读懂的前提,让学生借助课后注音,以及初读要求进行有目的地阅读,以学生自己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学生的感性体验,初读入情入境。

3. 读后交流:少年王勃去(探tàn望)父亲,路经(南昌chāng)时受到姓(阎 yán)的(都dū督dū)的邀yāo请,参加庆祝滕王阁装修一新的(宴yàn会)。那天,王勃(凝níng望)着窗外美景,创作了一篇庆贺(文章zhāng)。都督(读dú到)“(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赞不绝口。

4. 去掉生字的拼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A. 指名读,齐读

探望南昌都督宴会 读到

滕王阁序 姓阎 邀请 凝望

B. 联系课文与填空,说一说对词语的理解。

5. 全班自由交流: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交流,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 诗文对照,赏析美景

1.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

A. 自读课文,画出相应的句子。

B. 全班交流,出示句子: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yā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 自由读句子,注意把句子读正确。

② 指读,认识生字词“鹜”即“野鸭”。

③ 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C. 这么美的景色,王勃用短短的14个字就描绘出来了,(指诗句,多媒体播放课文秋景图,想想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齐读。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则千古名句,怎样才能读出它的节奏来?

A. 同桌互读,读对了,夸夸他;读错了,帮帮他,并请他再读读。

B. 指名读,标上停顿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齐读。

【设计意图】凸显“整合”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会品词析句,品味语言精妙。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背诵及默写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最终做到熟读成诵。

四、 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1. 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王勃的什么事?(下转第40页)

(上接第46页)

2. 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谁)在 (什么地方)参加宴会时,都督请人写庆贺文章,在座的客人

,(谁)文思如泉,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

【设计意图】开头的“自读课文,你能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吗?”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随课文理解生字词,而此处填空的目的则是训练学生的阅读之后的概括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埋下伏笔。

3. 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五、 自由质疑,拓展阅读

1. 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呢?

(预设:阎都督邀请去参加宴会客人都不敢答应写庆贺文章,为什么呢?阎都督夸王勃是“奇才”,奇在何处呢?)

2. 小结:王勃小小年纪,就名声在外,居然被阎都督邀请去参加宴会,不过,这也只是听说而已,王勃是否真是那么有才气呢?你们还有这些问题没有搞懂,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有关王勃的故事,再联系课文思考。我们下堂课接着学。

【设计意图】学习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适当引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并引导学生思考,进而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

3. 布置作业: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搜集像王勃一样才思敏捷的人物的故事。

篇5: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

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第三课时

一、背诵三、四段。

二、练习。

1、抄写词语。

篇6:三年级少年王勃的教学设计

1、(出示ppt图片)同学们,这是哪里?(滕王阁)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你们对滕王阁有哪些了解?

指生交流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历史、规模、周围美景等。

2、这座楼阁有着悠久的历史,多次被摧毁后重建,因为一个少年的而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篇就是《滕王阁序》,少年就是王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王勃写《滕王阁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指生读词,开火车读。交流字形

督:上面的叔没有钩

昌:两日同形,中横不靠右

理解“探”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2、学生描红。

3、浏览课文,概括大意。提示:事件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

重阳节那天,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三、赏析佳句。

1、《滕王阁序》洋洋洒洒近千言,有一句最为经典,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来。

2、PPT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范读,指生读。相机指导停顿。

3、古诗文是凝练的艺术,仅仅十四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这是怎样的美景啊?出示美图。课文中也用了优美的句子描绘这幅画面,请同学们找一找。指生读

4、同桌合作:一人读诗句,一人读课文中写景的句子。然后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全班交流

师相机引导: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落”换成“晚”好吗?

相机总结板书:有景有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5、《滕王阁序》的精彩之处远不止这些,全文717个字,其中脍炙人口的成语有21个,比如:(ppt出示),全文可谓是字字珠玑,堪称完美。而当时写出这样一篇美文的王勃年仅14岁,听到这里,你想对王勃说什么?

指生答。

文中用了一个词来赞美王勃,那就是——“奇才”

四、评析“奇才”

1、王勃被称为“奇才”,那么课文中是如何体现王勃的奇才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结合成语的意思说说体会。

生小组合作学习

2、学生交流。

(1)自荐写文。

相机讲解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补充胸有成竹的出处,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的故事。

(2)都督赞赏。

理解拍案叫绝,让学生做做动作。

(3)宾客反应。

引导:都督要求大家写庆贺时,其他宾客什么反应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结合当时情况让学生理解当场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写的不好会出丑,而王勃非常自信的当场写,可看出他才高八斗,是一位奇才。点出通过侧面描写宾客的反应衬托出王勃的奇才。

3、用一些词语赞美王勃。

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才华出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五、拓展

篇7: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难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板贴用的词句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人物故事,齐读课题)

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

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

二、复习课文,精读指导

一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腾王阁序》—成为名文)

二分清主次,指导读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

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气)

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怎么读?(指名读)

2、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

3、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怎样写成《腾王序阁》的)

①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

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②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有才华)

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引导读懂这些词意

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

③师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④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

⑤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读来告诉大家?

(指名读远处的……飘荡……)

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

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贴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

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

⑥小结引出诗句:

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

出示并齐读诗句(板贴: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相机板书)

⑧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

读好奇才!真是奇才!两感叹号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

三、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

四、师生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准备背诵(教师引读课文3,4自然段)。

五、练习:背诵3,4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含义。

2、会背诵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都督 南昌 宴会 探望 凝望 余晖

飞翔 孤鹜 千古传诵 读书 《滕王阁序》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奇才)

2、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奇才,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提醒学生默读的要求)

三、相机精读全文:

1、学习第一节:

重点体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这句话,说明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略讲)

2、学习第二节:

重点体会“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A、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这样的一个场合,都督会请些什么样的人?

B、这么多有才学的人为什么都不敢答应呢?这说明了什么?

3、学习第三、四节:

A、这两小节中哪些词可以看出王勃的才思敏捷?(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胸有成竹、拍案叫绝)

B、同学们找得很准确。我们先来看看,王勃胸有成竹的写出了千古的传诵《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最为出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该句)谁愿意读一读?

C、你知道这句诗的意思么?文章有一节描述的就是这句诗的景色,谁能找出来读一读?(出示第三节)

D、你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描写的什么样的景色?

你能找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什么意思的句子么?

E、大家来看:“鹜”字比较冷僻,平时用比较少,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什么字?(鸟)谁能在这个句子里找到“鹜”字相对应的意思?那“孤”、“与”呢?又都是什么意思?

F、同学们都了解了这句诗的含义,那该如何读好这段景色描写呢?(师范读,教读书方法,边读边想,生个别读,注意情感)

G、然后再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注意断句和节奏)

H、不知道大家留心观察了没有,文中第三节和第四节中分别有一句带感叹号的句子,谁能找到?你知道这两个句子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又该怎么读好它呢?

出示这两句:

“让我来试试吧!

“奇才!真是奇才!”

四、全文总结、诵读佳句

通过刚才同学的动手动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少年奇才——王勃!在这篇课文中有些段落和词汇是非常优美和生动,让我们从课文的三四节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当堂背诵!

五、完成作业:

1、摘抄佳段第三第四节

三年级语文《少年王勃》教学设计3

一、导入:

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少年王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精读全文,中心话题:王勃是什么样的人?

谁能说说王勃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有才气”或者“奇才”)

〖预设一】:“有才气”或者“奇才”,这可能是很多学生的认为。

〖预设二】:也许,学生还会读出:他是个孝顺的人,是个谦虚的人,勇敢的人,是善于观察和肯思考的人……

相机教学,精读全文。

1、围绕“很有才气”精读课文:

⑴其实全文处处都能体现出王勃是一个有才气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仔细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一个奇才?

⑵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写王勃很有才气的句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⑶交流以上问题,相机精读全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很有才气?

①“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王勃是山西人,听说,可见名气很远,王勃的才气早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了)

②“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为什么大家不敢答应?说话训练:此时在座的客人会想些什么?(都督邀请的可都是一些名士呀。)

别人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时候,王勃在干什么?“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凝望----认真地观察,换成看可以吗?只是在看在观察吗?---边看边想,在思考,认真观察并认真思考,这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我们同学们写作文也要这样。)

我想请同学们把这段话再用心读一读,边读边体会一下写好一篇文章的过程。

【媒体出示:“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

③“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文思如泉----才华横溢,笔走如飞----写作速度非常快,就像事先写好背出来的一样。

是事先准备好的吗?(路过南昌、探望父亲)

④“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拍案叫绝”的意思。

插叙:原本这位都督的女婿,也是一位学士,事先准备了一篇文章,打算在这次宴会上展示一下的,让别人写也只是客套话,这么短的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确实很难,哪想,少年王勃不但写成了,还写得特别好,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王勃让都督从很生气到很欣赏,的确靠的自己的才气。

②文章写法的指导:虽然这段话没有直接去写王勃多么有才气,但是作者通过写都督的表现却也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王勃的才华横溢。这样的写法就叫做侧面描写。

⑤“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千古传诵”的意思。

⑥引导补充:课题“少年”---王勃当时只有14岁。

小结:课文中许多地方反映了王勃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奇在年少,奇在写的.速度快,奇在勇敢,奇在博学多才。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体会诗句描写的美景

1、滕王阁自古就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更是因奇才少年王勃写下一篇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

而享有盛誉,其中,有一诗句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知道是哪一句吗?

【媒体出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学生齐读。

2、你们怎么结合课文来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呢?谁来说一说。

生:(课文第三小节就是诗句的意思,让该生读)

【媒体出示:“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教学要点:

①“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就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意思。

②野鸭----孤鹜

突出:一只

“齐飞”----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们真不简单!多么迷人的江上秋景,让我们和王勃一起来欣赏,谁能把这迷人的秋景读出来吗?

指名读,赛读与评点,学生齐读。

教师带读:“远处,-------。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灿烂的云霞在天边-------------”

激励:口中读出感觉,眼前读出画面,心中读出情感,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

4、多美的景色呀,我们一起来吟诵诗句。学生齐读。

5、此时此刻,欣赏着这迷人的秋景,吟诵着千古佳句,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6、知道老师最想做什么吗?这么美的情景,难道不想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之中吗?所以,老师最想做的是,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把他背下来。

四、小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相机拓展,引导课外探究。

①古今中外,像王勃这样的少年奇才,历史上还有很多,你知道那些?

2、结束语:

王勃在写这篇名文的时候非常年轻,所以课文的题目叫《少年王勃》。老师相信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一定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师也衷心希望我们班能出现像少年王勃那样有才华的人才。

五、作业:

篇8: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

《少年王勃》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 显示了王勃少年时期便表现出的非凡才华。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课时, 在生字教学后, 选择三四自然段进行突破, 这两个自然段既描绘了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秀美景象, 又让人感受到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是课文的重点。

[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段落, 通过理解词句、图文对照、朗读想象等方法, 体会诗句蕴含的优美意境, 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秋景和王勃的才华横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读绿色通道里5个字, 认识多音字“少”“都”, 会用生字组词。

3.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景象, 初步感悟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 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

[教学过程]

1.介绍滕王阁, 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 在我国江西赣江边上, 有一座名楼, 它是———滕王阁。

(指名读, 读准“滕”的后鼻音)

师:滕王阁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曾多次被毁多次进行整修。有一个人为它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字《滕王阁序》, 这个人就是少年王勃。

(生读课题, 师板书)

2.初读课文, 检查生字词

师:请大家翻开语文课本, 自由读课文, 注意把字音读准, 句子读通顺,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学生自读课文)

师: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字音读准了没有, 这里有几个带生字的句子, 你能读好吗?

(学生自己先练习读, 教师指名读)

师:生字在句子中, 你们读准确了, 非常好, 如果生字单独出示, 你们会读吗?

(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学生开火车读)

师:相信去了拼音也难不倒你们。

(学生齐读生字)

师:生字不仅要会读, 还要会用, 你会给哪个生字组词?可以是课文内的, 也可以是课文外的。

(学生组词)

师:生字要会读会用, 我们要来学写三个容易错的生字“督、宴、序”,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这三个字, 描一描。

(师提醒写字姿势, 评价学生表现)

3.再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字写好了, 我们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指名读, 师提示:谁在哪里干什么)

师:谁愿意来说说王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有才、会写文章、年少有为……

4.读语句, 体会王勃才华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 在文中找出最直接表现王勃有才华的句子, 画下来。

(学生汇报, 师相机出示:王勃边看边想, 突然回转身来, 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师:这句话中哪几个成语能表现王勃非凡的才气?

(师相机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师:理解意思后读好成语, 把刚刚理解的成语带到句子中, 读好句子。

师: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地写成了什么?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什么是“千古传诵”?

生:好文章在长远的年代中被口口相传, 大家都在诵读。

师:想看看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吗?

(师出示《滕王阁序》)

师:一千多年来很多书法大家都因为喜欢这一作品而书写它, 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书法作品。

师:王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写出了如此长、且被人传诵千年的文章, 你怎么看?

生:王勃想得快、写得好, 果然才思敏捷、名不虚传, 特别是文章中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师:同学们能从佳句中找到哪些景物?

生: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师:课文中有段话具体描写了这句话中的美景, 快速把它找出来。

(师出示:远处, 天连着水, 水连着天, 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 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师:江上秋景如此迷人, 老师也想通过朗读来感受一番 (配乐读第三自然段秋景) 。

(学生读佳句: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地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多美的画面, 多传神的佳句, 读到这里, 不光阎都督, 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对王勃的才华感到佩服, 都会发出赞叹———“奇才, 真是奇才!”

5.课堂总结, 拓展巩固

师:学到这里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夸夸王勃?用你想到的成语说一说。

师 (出示) :今天, 我们认识 () 的少年王勃, 他 () 地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 真是 () 。

[教学反思]

篇9: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

3、图文对照,通过对画面的欣赏、文字的感悟,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诗文对照,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设计理念:

文包诗是一种新的课型,学习时,必须将诗和文紧密联系以帮助理解。本课教学,直接从名句导入,然后找出具体描绘诗意的句子,接着诗文对照,通过看图、想像等方法,引领学生在这两个不同的文本世界里自由穿行,让他们在与文本、与同伴、与老师的对话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进而将之揉进自己的阅读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教学流程:

一、读话导入

1、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

板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看!这就是我送给大家的礼物,谁来读一读?(标拼音)

想一想,该怎样读才正确?

标上停顿号,自由读,齐读。

2、导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我在练字时写得最多的;也是我闭目休息时,脑子中常幻想的意境。今天,我把它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3、质疑:收到这份礼物,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作记号。

2、小组内交流,解决一些问题。

3、集体交流:

滕王阁(看图)

探望 宴会 才气 邀请 庆贺 重阳节 都督

凝望 千古传诵

4、小组学习,分节轮读课文。

三、理解诗句

1、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这诗句意思的句子。

2、出示句子:

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自由读句子,注意把句子读正确。

②指读。

③再读句子,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④先说说你仿佛看到的情景,再带着你的想象来读句子。

(放眼望去,蓝的天,蓝的水,连在了一起,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水了。)

(我感受到了,在你的心中澎湃着一股激情,你真想亲眼见一见这美景,是吧!请你再读一读,让我们再好好地欣赏一下。)

⑤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烟波好淼,一碧千里,多么美的景色,怎么看也看不够。轻轻地读,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间,细细地去回味。)

⑥这么美的景色,想看吗?静下心来,好好地欣赏一下。

(放课件)

⑦这眼前所看到的景色,与你刚才想象的一样吗?带着新的感受,我们再来用心地读一读。

⑧师生共读。

四、用“奇才”带读第四小节

1、导入: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忍不住拍案叫绝 “奇才!真是奇才!”

2、什么叫拍案叫绝?(动作演示)

3、谁来当一回都督,夸一夸王勃。

4、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奇才?为什么称他是奇才?默读第四小节,找出有关词语说一说。

5、出示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6、齐读第四小节。

7、这几天大家陆续收集了一些有关王勃的资料,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五、小结

王勃少年时就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的一生较为短暂,只活了28年,但他所著的诗文,却永远流传下来,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绝唱。

现在,你应该明白老师为什么把它为礼物送给大家了吧!

六、作业

认真写下这句话,把它当作礼物送给你的朋友。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滕王阁序》。

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奇才 笔走如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教学过程:

(一)、读词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王勃的第一课时。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文中的词语。(多媒体出示词语)

野鸭、云霞、缓缓地、轻轻地

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王勃到远方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被一位姓阎的都督邀请去参加宴会,地点在哪里?(滕王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领略江景之美。

1、(出示滕王阁图)同学们,这就是滕王阁,它是南方三大名楼之首。王勃站在滕王阁上,向远处望去,会看到怎样的景色。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2、请自由读这段话读一读。边读边想像,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1)交流:“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①指读

②这种情景在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里也欣赏过?(点击读相关句子)

③想看水天一色的画面吗?(点击:出示江上风景)

指导朗读,读出秋的壮美。

(2)交流:“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① 指导读好“缓缓地飞翔,轻轻地飘荡”

② 指导朗读这句话,读出秋的宁静,秋的深远。

(三)学习第二、第四自然段,感受王勃之奇。

1、少年王勃可真有本领,能用一句诗就把这些美景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想读读吗?(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指导读准诗句。

(2)这句诗写得非常精练,每一个字都表示一定的意思。请同学们联系刚才两句话,再好好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可以是一个字的理解,也可以是一句诗的理解。

2、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读这句诗,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学生再次感情朗读王勃写的诗句)

(1)指读 (2)男女分读

3、王勃写得这句诗多棒呀!难怪都督听到这句诗时,忍不住拍案叫绝,他叫了些什么?(出示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

4、文中第四自然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用“~~~”找找有关句子读一读。

(1)交流:(多媒体出示)

“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王勃边看边想,他怎样看?用上文中的一个词,(凝望)

这句话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出王勃的奇?(加点: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A、“胸有成竹”看出王勃怎么样?谁来读一读?(指导读好词:胸有成竹)

B、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吧!”

这句话除了体现了王勃有把握、有信心之外,你还读懂了什么?

C、师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却不自高自大,很有修养。王勃小小年纪,虚心好学,才高八斗。所以他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这就是(生齐说:“文思如泉” )

指导读词:文思如泉

D、正因为他文思如泉,所以写起来很快,一气呵成,这就是(生齐说“笔走如飞” )

指导读词:笔走如飞

③谁能读出王勃这种奇特的才能?

指读“王勃边看边想……一会儿就写成了。”

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带着崇佩之情再次把这两句话读一读。(齐读)

(2)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而都督邀请的其他客人听说要写一篇庆贺文章时,是怎么表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其他客人是怎么表现的?指读。

多媒体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谁也不敢答应。

②当都督听说王勃很有才气,就邀请他来参加,可见这些客人会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有才气的)

③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可以看出什么?(写文章有一定难度)

④这临时的庆贺文章难倒了一大批的文人墨客,作者写他们是为了什么?(这么一对比,更加突出了王勃才华横溢,更加突出了他是个奇才。) 难怪那位都督……“奇才,真是奇才!”你能当一回都督,用动作、语言把它表演出来吗?指名读都督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当回都督。

⑤在座的其他客人读到王勃写的这句诗时会有怎样的反应?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客人,你会怎么做?怎么说?提供句式与成语进行练说。

(4)让我们拿起书,再来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再次欣赏一下王勃奇特的才能。

(四)总结全文,积累运用。

1、少年王勃的才能让所有人惊叹,所有人佩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来齐诵这千古名句(出示诗句)。

2、这句话是王勃写的《滕王阁序》中较精彩的一句,《滕王阁序》艺术成就较高,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难怪都督要拍案叫绝,齐读板书:奇才!真是奇才!

3、王勃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其中有一首诗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里有一句诗很有名,(多媒体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①齐读

②这句话什么意思?指说。

③点击出示句意,齐读。

④这句诗可以用在什么时候?

⑤当你们与朋友分别时,就可以用上这句诗。(齐读诗句)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自古英雄出少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少年奇才。比如:神童骆宾王,巧称大象的曹冲,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课后找一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胸有成竹

9、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奇才!真是奇才!”

笔走如飞

篇10:三年级少年王勃教学教案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少年王勃苏教版(2014)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古人叫王勃,大家看一看王勃的精彩话语是怎么写出来的,看看这个故事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教师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读课题] 精彩之因共寻求

师:请同学们自已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这个精彩。[同学们开始自由读《少年王勃》] [一遍阅读完之后,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有的学生边举手边说自己找到了] 生:[齐]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师:你是怎么知道这就是王勃写得精彩语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同学们仍然自由阅读] 生: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

师:能不能以“拍案叫绝”的方式读一读这句话?请同学们先练一练,再读读。

[许多学生读到“拍案叫绝”时真的拍了自己的桌子,并竖起大拇指说“奇才!真是奇才!”] 师:“奇才!真是奇才!”这里有两个感叹号,请大家读出感叹来。[生继续练读着] 师:你知道当时是怎么记载这一事实的吗?[出示一段文字]我以

xiaoxue.xuekeedu.com

评书之方式读讲此文。

675 年秋,王勃前往交趾[交趾即现在的越南(古称交趾国)]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成滕王阁,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重阳节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请,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

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在座的宾客作《滕王阁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只是路过南昌不知道此事,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小辈,没有推辞,写起序来。

阎都督很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小吏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意思是:南昌原为旧时的郡,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谁人不会”。吏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意思是天空正值翼星、轸星分开,地域紧接衡州、江州两处],阎公道“此故事也”[只不过是一些旧事,大家都知道的事]。吏三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意思是三江为衣襟五湖做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东瓯],阎公 “沉吟不语”。吏又报“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阎公“喜”,说:“此子视我为知音”。吏再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阎都督听罢“以手拍几”,说:“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当垂不朽!”满座宾客尽皆失色。阎公更衣复出,携王勃之手,盛酒满觚,王勃酣醉。阎公大喜,说:“帝子之阁,有子之文,风流千古,使吾等今日雅会,亦得闻于后世。从

xiaoxue.xuekeedu.com

此洪都风月,江山无价,皆子之力也。吾当厚赏千金。”

[学生听完我所讲述的内容后,一定会对王勃写作过程中阎都督的变化记忆最深。因为这一忘记深刻的变化,衬托出王勃的这句话写的真绝。] 师:“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到底好在哪里呢?请大家继续读这篇课文,看看能否先用课文的话解释这两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生再读课文] 生: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的飘荡„„”我觉得这段文字不仅解释了“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这些语句中,也可以看出王勃这两句写的的确真美。

师:你知道什么是“落霞”与“孤鹜”? 生:“落霞”就是“落日的余晖与灿烂的云霞”。生:“孤鹜”是一只野鸭。

师:不用查字词典,联系上文的方式就把这两个词的意思搞懂了。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生: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的飘荡;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

师:你把课文中的描写顺序这么一变说出意思,是一个好方法。生:我站在滕王阁上看到了晚霞,晚霞照着一只野鸭,一只野鸭

xiaoxue.xuekeedu.com

在缓缓地飞着;我看到了远处的天,江上的水,晚霞照在江水上,天与水是一样的颜色,美极了!

师:你把王勃转变成自己来说“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太好了!我们一起自由说着,把自己都变成王勃,说一说。

[生齐说] 师:这么平常的晚霞、一只野鸭、天空、江水,大家都能看到,被王勃写下来,王勃因此还被称为奇才,而一千多年来,至今人们还喜欢它,这是不是太奇怪了?

生:不奇怪。高老师,你给我们讲李白的诗时,说过“真诗不死”,我觉得王勃写的是真的东西,当然不奇怪。

[同学们听到这里,一齐鼓掌] 师:你太棒了!居然把我以前讲的李白墓碑上的“真诗不死”用到这儿,说王勃写的是真实的景色。我真的没有想到,看来把真实的东西写下来,人们才会一代接着一代地喜欢。

生:我觉得能用十四个字把那么多的美景真实地写下来了,只有奇才才能做到。

[我与学生一起鼓掌] 师:你说得太妙了!14个字虽然少,但把一个非常美的场景记录下来。[出示课文插图]14个字,把这幅生命力极强,动态的画面,写出来了,真神奇呀!

生:高老师,我与爸爸一起看过百家讲坛,是一位老爷爷讲的红楼梦,知道了“红”字的意思。古人特别喜欢红色,红色代表吉祥,xiaoxue.xuekeedu.com

说是七彩之首。从这14个字可以看到最多的颜色是“红”,滕王阁修好了,大家都高兴,红色多美呀!

师:[听完这个孩子的回答,我真的呆了!同学们都“呀!”的一声!][我与同学们的掌声再次响起]谢谢你!谢谢你把我与全体同学带到红色之中,你真的棒极了,我在上课之前读了好多资料,看了很多人赏析这句话,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认识。你太有才了!你也是奇才!

师:这一千多年来,不同的人读到这14个字就像同学们一样有着许多想法,有人想到野鸭是有生命的,落日、天、水是无生命的,一只有生命的野鸭在那里飞着,它会飞向哪呢?还有人想到这只孤独的野鸭是王勃在写自己吗?„„建议同学们在网上或者图书馆查找,很多很多答案聚在一起,你们一定会感慨地说——

生:王勃真是奇才!

师:下面我想给同学们讲一个传说故事。这个传说是这样的—— 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就离开南昌,继续前行去看父亲,结果渡海时溺水而死。后来就有了一个故事。因为他年轻就死了,心有不甘,所以死了以后,滕王阁每天晚上闹鬼,这个鬼就是王勃。这个鬼一出来就念诗、念文章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个年轻的读书人听到王勃还在滕王阁那里闹鬼,很不高兴,很不服气,就到滕王阁去,说晚上一定要好好羞羞他。果然到了半夜王勃来了,那个灵魂念起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个读书人说:“王勃啊,你变鬼了就去吧,不要在这里念那个臭文章了!”那个鬼就一声不响,等着读书人往下面讲,结果这位读书人却

xiaoxue.xuekeedu.com

不讲话了。

于是王勃又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书人说:“叫你不要念,你还念个不停!这个文章根本写得不好,你知道吗?多两个字!太肥了!”王勃停了下来,读书人接着说:“落霞孤鹜齐飞,当中这个‘与’字多余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就不必用这个‘共’字了!你这种文章还在这里念!”读书人讲到这里,王勃从此没有了声音„„

滕王阁从此再也不闹鬼了![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师:这个读书人说“与”与“共”是多余的,我们反复读一读下面两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同学们反复练读] 师:你们觉得两句到底哪一句更美? 生:[齐]还是王勃写得好!

生:有了“与”和“共”字,可以在边读边想中,看到那个非常美丽的场景。少了这两个字,感觉有点不一样了。

上一篇:浅谈新时期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探析及建议下一篇:支部工作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