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2024-06-03

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共18篇)

篇1: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为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深入发展,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六枝特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网络诚信,消费无忧”,采取四举措积极筹备“3·15”消费维权系列活动。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分局负责人为组员的“3·15”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相关股室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每周召开一次部门协调会,就活动具体流程及活动当天会场布置、展板摆放、横幅悬挂及秩序维护等做出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共同筹划好“3·15”系列活动,确保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效果。

开展“大练兵”,激发消费维权活力。一是采取集中培训为主,自学为辅的方式,以局机关各部门、各分局为单位集中开展法律法规、业务技能等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大力宣传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加强部门执法协作,针对重点领域、热点商品,切实开展联合整治,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三是拟定“3·15”消费维权日开展文艺汇演,积极排练小品“电梯夹人”、小品“依法维权”等节目,进一步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氛围,增强消费维权意识,做好新常态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持续推动消费环境又好又快发展。

明确“以案释法”,传递维权为民正能量。将日常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消费常识、业务公告等通过QQ群、“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平台、特区门户网、“六枝报”、“六枝电视台”等媒介同步展开,宣传消费维权知识和技能,引导绿色消费。如2月8日在特区门户网发布的“春季食品安全消费”,就对如何正确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养成良好饮食卫生习惯做了详细讲解,有效地预防了各类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传递六枝特区消费维权动态,弘扬维权为民正能量。

强化宣传力度,夯实舆论基础。各分局于活动期间分别在辖区内开展“3·15”主题系列活动,在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检查、扶贫攻坚、春耕打假工作之余,积极推进送法下乡、消费教育进学校课堂进村庄,努力筹备好《新消法》“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与此同时,通过“新消法”、“打击防范传销”知识讲座,在全区主要路口、街道等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栏、广告牌,发放宣传资料等进行宣传,进一步营造人人关注“3·15”,人人参与“3·15”的.浓厚活动氛围。 截至目前,开展消费维权知识讲座20余次,设置宣传栏、广告牌5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回答咨询1000人次。

篇2: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按照活动日程安排,各县(市)区消协将分别在主要商圈及人口密集区举行宣传咨询活动,宣传新《消法》知识和消费维权技巧,并现场受理消费者投诉及咨询。活动将一直持续至3月18日。

3月14日上午,我市将举办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会暨年主题启动仪式。晚8时,将举办电视直播晚会,发布度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并启动“美丽省会·诚信商家”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围绕“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的年主题,除了大型现场宣传咨询服务活动之外,我市还将开展消费维权五进活动。组织市消费维权律师团成员、市消费维权专家团成员、市消费维权志愿者、“3·15消费维权宣传流动车”进城镇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景区,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维权意识淡漠的特点,开展消费维权宣传咨询活动。

篇3: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一、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特点是消费者和供应商不见面,消费者通过一些渠道(如电子邮件、电子广告等)了解商品信息,通过网络远距离订货,通过银行或是电子银行进行结算,商品由配送机构送货上门。电子商务的这些特点,使得作为弱者的消费者一方,在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上存在如下问题:

1. 网上买卖双方地位不平的问题

在网上购物中,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经营者根据自己的利益预先设定好的格式合同。合同的条款往往是经营者利用其优越的经济地位制定的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消费者的霸王条款。在这些条款中,通常都包括了诸如免责条款、失权条款、法院管辖权条款等,其实质是将合同上的风险、费用的负担等尽可能地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为了麻痹消费者,经营者往往将这些条款设计成文字小、信息多,并将其放在网页上很不起眼的地方,这样很容易被消费者忽略。即使有些细心的消费者注意到了,也无力改变。因为这些条款没有给消费者讨价还价的余地,消费者只有选择“同意”按钮后才能继续下一步。当消费者点击同意后,如果在交易后产生了纠纷,商家就会以此来对抗消费者的投诉,使消费者处于很不利的地位。

2. 消费者的知情权难以保障的问题

知情权是消费者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重要权利。我国《消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不同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式说明书、售后服务,或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然而上网购物时,消费者获取信息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不像传统购物时能看到摸到真实立体的商品,并向售货员详细打听有关商品的基本情况。此时消费者只能从网上提供的能从中获取有关商品的部分信息,因此,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消费者一般对商品信息的了解都是不足的。

3. 消费者购货后,退货难的问题

我国《消法》第23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消费者的约定,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约定履行,不得无故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然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要向经营者退换货或索赔,首先需要商务网站提供经营者的详细信息资料,但商务网站常常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提供经营者的详细信息资料,消费者对此毫无办法。有关这些消费者退换货的权利遇到的许多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很难简单地适用原有的法律法规来解决。

二、加强电子商务活动中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几点对策

1. 完善立法保护

目前,我国对网络涉及的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框架已基本确立,但需要提升法律保护的力度,并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中国在互联网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与自律公约有四十余个,但是这些规定对于网络合法权益的保护还远远不够,无法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

2. 建立行业自律和消费者自律组织

相对现实交易而言,电子商务具有难以用行政手段控制的特点,因而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同时也要加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行业自律。经营者要向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设计交易规则,自觉平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一旦出现由于商品自身原因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的情况,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时予以调换或者无条件退货。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作为我国消费者的自律组织,在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应及时调整思路,转变观念,切实保护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3. 增强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弱,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作为消费者,要多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在进行电子商务时,消费者要注意识别网站合法的备案标识,认真识别网上经营者的合法身份,明确交易对象,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及时索要并认真保管购物凭证,以免日后出现纠纷时无证可依的情况。

总之,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也日渐突出,我国应该吸取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手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使得中国的消费者在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郭卫华.网络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8-52.

篇4: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一是合理制订宣传方案,成立了“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宣传工作的副行长任组长,办公室、业务拓展部、电子银行部、人力资源部、合规风险部等部门为成员,具体由办公室负责,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局面。二是精心制作宣传资料。各部门按照活动要求第一时间组织、安排工作人员,准备齐全各种宣传资料,在短时间内,制订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读本》、《人民币知识》、《防范金融风险》、《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知识》、《ETC公路电子收费业务》和《祁阳农商银行宣传册》等金融知识折页资料。

周密部署,有序开展。鉴于许多中老年客户对各种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不太警觉,同时又对各种产品的概念模糊,所以在具体介绍宣传内容时,该行员工着重介绍了宣传折页里的内容外,还提醒客户仔细阅读、平时多注意了解相关知识,采取集中宣传与网点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一是集中宣传。针对人员集中的地方在白竹湖广场设立了户外“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台“进行设点宣传,二是各网点在办公室发放放宣传折页,各网点还准备了宣传海报,LED全天候进行宣传。三是在社区和县城沿江路“宣传一条街”与《法制湖南》栏目共同宣传如何防范非法集资等多方面的宣传资料。

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通过向过往群众进行现场知识辅导,解答客户疑问,接受客户投诉和建议。个别顾客拿出自己收到的不明诈骗短信询问,该行员工立即提示客户坚决不能相信,不能转账到所谓“安全帐户”,提示之余更为其准备宣传资料以供学习了解,并提示客户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多了解多多防范,向广大群众客户宣传现代金融知识,普及金融产品、服务、法律,运用生动的案例,讲解等形式加强居民反电信诈骗等犯罪的警惕性。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解、精美有益的宣传单页发放都让客户在活动现场深深感受到了该行工作人员的服务热情,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经过一天的活动宣传,该行共向客户发放《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读本》《金融风险防范》、《银行卡》以及反假币、防诈骗等宣传资料共计1.2万余份、接待客户人次超3000人次,并且将生活必备的金融知识、金融技能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消费者,全面展现了该行竭诚为客户服务的形象,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篇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简报

又到一年“3•15”,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和宣传效果,山丹县工商质监局、食药局、烟草局等多家职能部门及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在县城龙首广场开展了“新消费 我做主”为主题的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宣传咨询活动,现场讲解法律法规知识,接受群众咨询,解答消费热点、难点问题,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

在假冒伪劣商品警示展区,执法人员以典型维权案例为依托,采取现场讲解、实物对比的方法,现场为群众讲授识假辨假知识;在红盾护农保春耕区,工商质监干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化肥等农资商品时,一定要认真看清农资经营主体,对许可证件和执照不全、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等违法行为要予以举报,工商质监局在核实后将坚决予以打击;在现场申诉举报区,设立了消费纠纷投诉受理台,现场接受群众关于消费、服务行业等方面消费申、投诉。在名优产品展示区,各参展企业也围绕积极宣传推介企业产品,提供咨询服务、售后服务、维权服务,切实增强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该县还在万和广场、陈户镇、花寨村等地设立了多个宣传点,现场接待群众投诉与咨询,解答消费疑难,宣传产品质量辨假识假方法、特种设备安全常识等内容。当天,活动现场共接待群众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理投诉3起。

篇6: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活动一:浦东新区消保委、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将于3月15日10:00—14:30,在上海红星美凯龙金桥商场(金藏路158号)举办“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宣传咨询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浦东人民法院、浦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浦东新区酒类专卖管理局、烟草专卖浦东新区分局、浦东邮政局、浦东新区卫计委监督所、浦东新区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站、浦东新区城市交通运输管理署等部门,以及浦东新区旅游业协会、浦东新区房地产业协会、浦东新区成人教育协会等行业组织。各部门与单位将在活动现场展示图板、发放资料、接待咨询、受理消费者投诉与举报。

活动二:今年3·15期间,浦东新区消保委进一步拓展3·15活动形式和内容,于3月11日—17日组织部分商业企业举办以“品质消费、快乐生活”为主题的消费体验周活动,希望通过经营者和消费者互动的消费体验,督促经营者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觉自律,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从而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促进浦东经济发展。

上海红星美凯龙家居艺术设计博览有限公司(金桥商场)、沃尔玛华东百货有限公司(山姆会员店)、上海易家丽家居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浦东分公司、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上海市浦东商场股份有限公司(世博昌里店、川沙现代店、惠南南汇店、奉贤南桥店、世博成山店)等企业积极响应此次活动,届时将推出多项体验项目。

篇7:第35个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交通银行青岛分行“锦娟劳模理财工作室”是以交通银行青岛分行香港东路支行为依托,以青岛市劳动模范、高级沃德理财师李锦娟为核心,以支行一线高水平理财师为支持团队,集服务、创新、财富、共赢于一体的新型金融理财工作室。

3月1日,“锦娟劳模理财工作室”走进崂山区中韩街道泰都社区开展了“金融社区公益行”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泰都社区公益宣传站也正式授牌成立。

借助这个平台,通过分享身边真实案例,为居民详细讲解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常见手段以及如何防范金融诈骗、识别非法集资陷阱等热点问题,推广绿色金融,传播金融知识。除此之外,工作室还就如何安全使用银行卡进行了详细讲解,帮助社区居民了解平常用卡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相关风险。

3月5日上午,“锦娟劳模理财工作室”赶赴青岛科技大学践行雷锋精神,开展了“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志愿者们向同学介绍了校园借贷、理性消费、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和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识。

整场讲座深入浅出的将当下贷款骗局、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和交易安全等问题向同学们做了讲解,同学们也就一些周围发生的金融现象、贷款购房、大学生信用卡办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

篇8: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说到消费者权益, 是这样的来龙去脉。

早在1960年, 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 (简称IOCU) 成立, 并确定了消费者基本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获得教育权、结社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

1962年3月15日, 美国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国会发表了《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特别咨文》, 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四项权利”, 即:有权获得安全保障;有权获得正确资料;有权自由决定选择;有权提出消费意见。

这4项权利, 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消费者组织所公认。

1985年4月9日, 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保护消费者准则》。内容包括:

(1) 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不受危害;

(2) 促进和保护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3) 使消费者取得充足信息, 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愿望和需要作出选择;

(4) 消费者教育;

(5) 提供有效的消费者赔偿办法;

(6) 有组织消费者及其他有关的团体或组织的自由, 而这种组织对于影响到他们的决策过程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在我国, 1994年1月1日起施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其中, 规定消费者权益主要是:安全权、了解权、选择权、索赔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等。通过明确立法, 使消费者权益不仅是一种公共约定和共认的规范, 还得到了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护。

上述总结归纳的消费者各方面权益, 条款尽管有详有略、间有差异, 但是不难看出, 最基本的还是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

不言而喻, 这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安全权。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权利第1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 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联合国的《保护消费者准则》中, 也确认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安全对消费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一项权益。该准则要求各国政府采取适当政策, 确保制造商生产的商品在指定用途或通常可以预见到的用途方面安全可靠。

这权那权, 安全第一!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 还谈什么其他。知情权首先是知道产品的安全性能, 确认安全风险。选择权首先是选择安全可靠。至于公平交易权、索赔权、监督权等等, 那都是后来派生的。

作为母亲, 我期盼孩子们不再领受那么多垃圾食品的诱惑, 不再担心被污染的玩具、奶瓶;作为主妇, 我切望灶台上不再有那么些迟疑、忧虑, 米袋子、菜篮子真的能让人相信“无公害”。

保护消费者权益, 靠什么?说到这儿, 标准的问题引出来了。

围绕着产品的一切标准, 质量安全的标准才是第一位的标准, 是重点, 是核心, 是要害。这些标准, 国外称为“技术法规”, 我国叫做“强制性标准”。两个名称, 我以为还是前者更贴切, 更严肃。人要遵守法律, 产品要恪守标准, 一个道理。

从保护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 涉及安全的“强制性标准”, 它的制定、发布、实施、监督以及修订, 都是标准化工作的重中之重。相比之下, 庞杂繁复、叠屋架构、标新立异、争议纷纭的好些所谓“推荐性”标准, 虽说浩如烟海, 多如牛毛, 但也不可喧宾夺主, 应该在标准的殿堂后排就坐才是。

产品质量监督, 它实质不过是“标准”的实施监督, 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实施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 “质量技术监督”也就是“标准技术监督”。

监督的文章要做大, 基础是标准的文章要做好。试想, 没有标准, 监督依据何在?没有科学的标准, 监督的功效何论?不熟悉标准, 监督的资格何有?近些年, 我们的某些产品、商品的监管部门, 一头扎在“监督”热锅里, 似乎冷落了“标准”, 吃的亏还不多吗?教训还不深吗?

全面保护消费者权益, 当然要在消费者的“安全权”的前提下, 研究“知情权”、“选择权”。

知情权, 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包括: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 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分、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知情权涉及标准, 如产品质量标准、包装标准、使用说明标准及商品标签标准等等。

选择权是指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包括: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 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 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这一项消费者“挑挑拣拣”的权利, 十分个性化, 也涉及标准化吗?当然, 而且它还会涉及更广泛的标准, 引出标准化更深刻的价值。因为满足消费者这一条, 除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安全、环保、节能、反欺诈等领域) 的统一性, 还必须留给“企业标准”广阔的施展空间, 使市场商品丰富多彩, 百花齐放。企业标准正是产品展现特点、优点、卖点的关键。标准化的历史早已证明, 生产实践从来都是标准化事业前进的最活跃的先行者。

我们多么向往繁荣、放心的消费环境, 向往消费者与市场、标准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和谐共赢的局面。

这是我, 一个标准化工作者, 今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想到的话。

篇9: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活动当日虽下着小雨,却浇不熄大竹农信人火热的惠衣热情。宣传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以双拱信用社门前空地为宣传场所,向往来信用社办理业务的民众发放了《金融消费维权知识手册》、《征信业管理条例》等相关材料。发放期间,宣传人员详细介绍了消费维权知识、信贷知识等,对民众提出的问题答疑解惑,同时还对大竹农信社各项金融产品做了逐一介绍。整个宣传过程有条不紊,与现场民众互动良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普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据统计,活动当天共发放知识手册150余份,发放DM传单300余份,接受现场咨询90余人。

此次下乡宣传是配合整个“消费权益保护宣传周”的一次小行动,但小行动却蕴含着大竹农信人参与构建诚信和谐金融的诚挚愿望,是践行金融机构消费权益保护职责的生动体现。通过宣传,有效填补了乡镇居民尤其是农民群众对“金融消费权益”意识的空白,切实提高了他们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确保了大竹县金融交易环境向和谐、公正、公平推进。

篇10: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13日上午9点,参加“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活动的单位刚一摆好桌子,就围过来了许多市民。

“除了向市民普及有关消费的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让市民学会辨别真假。接受投诉咨询。”东昌府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介绍。

“这些酒都是假的吗?看着跟真的没啥区别?”“东阿阿胶药店和超市里都有卖的,到底在哪里买比较好,怎么辨别真假?”在此次活动的咨询台前,很多市民提问不断。“市民选购东阿阿胶产品时,可从外包装和价格上先有一个直观鉴别。如正品阿胶包装上“阿胶”二字有明显凹凸感,假阿胶则无凹凸感,并有错字、漏字等,防伪电话几乎都打不通或提示输入错误等。”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现场认真回答群众问题。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也组织专业人员设立咨询台、放置宣传展板、发放《中国国门时报(3·15专刊)》和进口商品鉴别技巧知识手册、山东检验检疫系统2016年十大执法案例、网购进口商品维权明白纸等方式,面向广大消费者开展消费者权益宣传咨询活动。

据了解,今年3·15活动的主题是“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电子商务渗透率最高的国家,电子商务零售市场规模全球排名第一,网络消费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消费中的新形态、新模式。另一方面,网络购物相对于实体店购物,消费者在知情权、求偿权、公平交易权、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网络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亟待加强。

篇11: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合众金服合众金服是航美传媒控股,航美传媒是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对于每一位使用合众金服平台的消费者,合众金服都有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的义务。为保障每一笔投资的安全,合众金服与多个国家级技术、数据机构建立战略同盟,打造多方位的安全体系。

合众金服平台上的所有资金交易由联动优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提供第三方支付托管与结算服务;用户需先在联动优势开立独立账户,该账户用于资金托管使用,平台无法擅自动用客户的资金。真正确保每位用户资金安全。且合众金服对资金实现全过程监管。

做理财不仅需要平台的安全保障,也需要对理财有长期或短期的规划,若是自己对理财的`规划不是很明确,合众金服可以在理财上给到消费者一个明确的方向,让无论是理财小白还是高手的消费者都能有明确的方向。

现注册合众金服不仅可获得8399元体验金,还可参与抽奖,抽10万体验金,100%中奖,人人有份。不仅如此,合众金服在315之后推出新活动,累计投资金额评比:活动期间内大于三个圆的产品切投资额不少于两万元即可纳入评比名单,投资不少于6个月产品资金翻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合众金服为所有有资金需求的借款者和有闲散资金的投资者搭建了诚信、规范、专业、透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篇12: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去年9月,央视正式推出了“国家品牌计划”,京东与另外十几家民族品牌一同入选。此次315京东国品日,吸引了华为、蓝月亮、格力、海尔等十余家入选“国家品牌计划”的企业共同参与。

为保证参与国品日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京东推出“360度质量保障体系”。此外针对自身平台上销售的“国家品牌”,京东还宣布在营销推广层面给予系列扶持,帮助品牌方重建与消费者的.关系,实现品牌价值链的升级改造。

篇13: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原因

20世纪50年代以来, 随着生产社会化的飞速发展, 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消费者权益被侵害问题, 已不再是偶发、个别的消费者个人问题, 而日益发展成为众多消费者经常被侵害之社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科学技术的专业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商品日益高度科技化、多样化、复杂化。一般消费者因缺乏专业的技术与知识, 往往不但无法从商品本身辨别出商品之优劣及价格之高低, 更难判断商品之性能及潜在危险。消费者消费中的一切信息均有赖于经营者提供。这些均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商品时往往处于交易上之不利地位。

第二, 经营规模的扩大化。由于产业合理化、效率化之要求, 以及生产设备自动化的结果, 现代企业多采用批量生产的方式生产商品。同时, 又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人都是消费者, 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者越来越有能力从事各种消费。这样, 在经营规模扩大化、消费增加的情形下, 一旦发生侵害事件, 被害的消费者不仅人数众多, 而且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消费者权益侵害问题影响深远且触及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 消费者团体意识的淡薄化。现代社会, 经营者常常通过结成商会或同业公会, 形成利益团体, 从而在立法或政府决策中通过团体发挥一定的影响力。然而虽存在消费者协会这样的自律性组织, 但在损害事件发生后, 消费者多为零散的社会个体成员, 很少通过消费者团体或消费者集体进行共同的维权。同时, 即使消费者进行个人维权诉讼, 由于其在经济力、事件、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的不足, 显然更无法与在上述诸方面均具有优势的经营者相抗衡。

第四, 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企业经营者常借契约自由原则之名, 实施搭售、限制商品价格、垄断性定价等垄断行为, 从而在实质上剥夺了消费者意识决定及选择的自由。同时, 消费者又因无法证明经营者的主观过错, 难以在诉讼中实现损害赔偿权利。另外, 由于现行诉讼程序非常繁杂而且漫长, 以及消费者被害事件常具有人数众多、金额不大等特点, 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及程序在该类案件中甚为不便, 消费者难以利用该项救济制度与经济力及诉讼能力强大的垄断行为实施者相抗衡。消费者通过司法制度寻求权益救济的少之又少。

反垄断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反垄断法对消费者的保护是一种本源意义上的保护, 是通过维护竞争机制而维护消费者的福祉。反垄断法不仅把消费者保护作为基本的价值目的, 而且为其权益实现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使消费者保护真正落到实处。例如1997年10月微软案中, 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托马斯·P·杰克逊法官在该案判决中指出:“微软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使美国消费者失去选择产品的机会。”

反垄断法对消费者的保护还体现在法律责任的设置上。垄断破坏市场竞争, 不仅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 而且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还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消费者有时候很难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 而且, 权利的主张和实现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消费者力单势薄, 再加上风险因素的考虑, 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对权利的实现望而却步。当全体受到损害的消费者中只有部分索赔并受到补偿时, 就会导致垄断行为者的违法成本下降。为了惩罚违反垄断法的行为, 有效保护其他竞争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就必须广泛动员消费者行使权利, 加重违法者的违法成本负担, 对垄断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例如美国的《谢尔曼法》、《克莱顿法》均规定了“绝对三倍损害赔偿”:即不论损害大小, 一律给予其损害额的三倍赔偿及诉讼费和合理的律师费。此外, 德国等一些国家还在实际损害赔偿制度之外通过加设“判决前利息” (prejudgment interest) 制度, 间接性达到对垄断行为者进行惩罚的作用。这样,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反垄断法中的确立, 不但有效地鼓励消费者积极地进行诉讼, 使得受损害的权益得以及时救济, 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垄断行为得以有效抑制, 社会公益得以维护。

此外, 各国反垄断法的相关具体制度设置也能够很好地证明消费者福祉是反垄断法的重要价值目标。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保护

和反垄断法一样,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相伴生的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它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己任, 对于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最终实现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 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该法的核心目标。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以下简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 消费者被赋予了九项具体的权利, 即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索赔权、结社权、获知权、受尊重权和监督权等。这些权利初步形成了消费者权利体系。并且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 还拟增加消费者的“隐私权”及“反悔权”等的相关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使消费者权益在法律上有了更为切实的保障。

此外,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通过鼓励创设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消费者协会的方式, 通过社会力量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891年, “纽约消费者协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成立;1960年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成立。1984年9月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作为中国第一个消费者组织率先成立, 1984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成立, 并被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接纳为正式会员。之后, 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了消费者协会, 消费者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两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中的异同与适用

(一) 两法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目标一致

第一, 两部法律立法目的相一致。我国《反垄断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方面是相辅相成, 各有特色的。从整体上来说, 反垄断法是从规制经营者的角度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通过规制市场秩序, 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经济氛围。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更多地赋予消费者一些具体的权利和救济措施。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 反垄断法和消费者法有着相当的一致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消费者利益维护作为首要目标, 而《反垄断法》将其规定在“保护市场公平竞争,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价值目标之后。

第二, 两部法律都采取了私法保护和公法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式。其中, 在公法保护方面, 《反垄断法》第46、47、48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 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 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一定额度的罚款”。《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条规定“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国家采取措施, 保障消费者依法行使权利,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第6条规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鼓励、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做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 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第50条规定了经营者追究行政责任的适用情形和责任方式。

在私法方面, 《反垄断法》第50条规定:“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 给他人造成损失的, 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0条规定了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第43条—第47条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三包商品、邮购商品、欺诈行为等特殊情形的民事责任方式。

由此可见, 两部法律都采取了私法保护和公法保护相结合的保护方式, 两部法律中才既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范, 也包括了大量的公法规范。

(二) 两法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差异

在调整方法上的差异, 二者有着很大的不同。《反垄断法》主要是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规范, 禁止经营者的垄断行为, 从而规范市场秩序。反垄断法重在调整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关系, 同时给与竞争结果的决定者——消费者以保护。反垄断法的首要目的在于对自由、开放性竞争秩序的维护。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侧重于对消费者权利的全面保护, 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其具体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安全保障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和获得赔偿权等等, 并赋予消费者赔偿请求权, 直接对消费者进行保护。

保护方法上, 两法虽然都采取了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相结合的方法, 但是, 对于竞争秩序的干预和维护, 国家有关机构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负担主要职责;而消费者权利的实现和保障, 则更多地通过消费者协会等群众组织的监督以及司法救济来实现。在责任的承担方面, 反垄断法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处分经营者, 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则更多地使用民事责任, 以民事责任为主行政责任为辅。

(三) 在因垄断行为引起的消费者权益纠纷中两种法律的适用

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往往联系紧密, 由此, 也使得《反垄断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对消费者因垄断行为的保护中产生了极其密切的联系。《反垄断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对消费者垄断行为权益纠纷予以保护。

第一, 优先适用反垄断法的原则。在消费者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权益保护问题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基本法、一般法, 《反垄断法》作为“特别法”。因此, 在涉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垄断案件时, 应当优先适用《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 依据《反垄断法》对消费者因垄断行为而产生的权利进行救济。

第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补充适用原则。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垄断行为, 如果反垄断法没有相关规定, 则通过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条款或一般原则来补充反垄断法的适用不足。

第三, 当两法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在适用上存在竞合关系时, 应当赋予消费者以选择权, 以对消费者有利为原则, 根据消费者的选择追究经营者的相应法律责任。

反垄断法对消费者的保护是一种本源意义上的保护, 是通过维护竞争机制而维护消费者的福祉。

篇14: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活动内容。该社成立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室,由风险合规部负责,各部室之间相互协调配合。此次活动以“权利、责任、风险”为活动口号,加强对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的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的意识。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金融常识、金融风险防范、打击非法集资、特殊客户群体服务、维权知识、金燕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农信社特色金融服务产品等。

加强员工培训,深化宣传教育。组织全县农信社员工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南》,同时开展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存贷款专题业务培训。在宣传方面,利用45个营业网点LED显示屏滚动播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标语,张贴宣传海报,专门抽调员工利用上下班时间开展宣传活动,在城区信用社设立5个宣传台,布置10块展板,安排20名讲解员,走商户、进超市扩大宣传范围,每个乡镇信用社设立1个宣传台,抽调客户经理走村串户,深入村委、学校宣传,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彩页12.1万份,接待消费者3.2万人次。

加强督导管理,保证宣传效果。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宣传和投诉处理纳入绩效考核,监察室、人力资源部、规范办联合监督管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活动宣传的扎实开展,促进了金融知识的普及,营造了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加强了公众金融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获得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好评,拓宽了农信社业务品种的营销渠道,带动了储蓄增长,截至3月底,该社各项存款余额94.72亿元,较上年底是上升9.08亿元。

篇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3月1日,四平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座谈会在市工商局召开。会议总结了全市执法维权工作,安排部署主要工作。

会议指出,20,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消费维权作为重要使命,围绕“新消费 我做主”年主题,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为主线,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配套法规,强化流通领域商品监管,加快推进12315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消费权益社会共治等,种种举措使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得到了极大的遏制。全市共受理消费者各类信息3334件,其中咨询2696件,投诉 476件,举报162件,为消费者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16.53万元。

会议要求,20,要紧紧围绕“网络诚信、消费无忧”年主题,引导社会舆论关注网络消费热点问题,推动网络经济诚信建设;广泛宣传贯彻新《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定,发布网络消费预警,提高电商企业依法履责意识,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网络市场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要加强对网络交易商品和服务社会监督,结合相关节日、“双11”等重要时间节点,针对网络维权难点领域,持续开展消费体察、服务评议、调查点评、比较试验、披露曝光等活动,督促网络经营行业和经营者加强自律;创新投诉受理方式,大力探索网络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等领域的消费纠纷快速解决机制,通过搭建和畅通电话、微信、互联网等渠道,方便消费者投诉与咨询,提升消费维权效能;大力开展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整治,净化农资市场、网络市场消费环境,打击合同欺诈和广告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流通领域重要商品质量监管,营造和谐消费环境和氛围。

篇16: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据悉,青神是今年全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纪念活动轮回演出的第一站,此次活动主题为“网络诚信 消费无忧”。活动现场,各部门向广大群众发放了消费维权资料1000余份,展示消费维权成果和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10余种,提供消费维权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参会企业对本企业的商品及服务向消费者进行了展示,并提供咨询服务。

现场还准备了精彩的文艺演出,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主题鲜明的快板,将消费维权知识烙进广大消费者心中。消费维权有奖知识抢答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篇17: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简报

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高度重视此次宣传活动,成了了以分行王庆副行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招商银行南京分行“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方案》,要求各部门加强活动领导力度,明确活动牵头部门和协助部门,以部门联动的方式,自上而下推动,保证宣传活动有序开展。

做好厅堂布置,营造宣传氛围

招商银行南京分行辖内各网点紧密围绕“权利·责任·风险”的宣传主题,以“学习金融知识 知晓风险责任 共建和谐金融“为宣传口号,通过门楣电子显示屏循环播放“20‘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活动 权利·责任·风险 学习金融知识,知晓风险责任,共建和谐金融”宣传标语,在厅堂内设立了公众教育专区,张贴“增强个人防范意识 谨防通讯网络诈骗”、“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标语”等宣传海报,摆放“‘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手册“、“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指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篇(一)——从12月开始,银行开户你必须知道的事》等宣传折页;通过厅堂液晶电视滚动播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视频;在柜面电子签名板为办理转账业务的客户播放防范通讯网络诈骗提示,营造普及金融知识的良好氛围。

强化员工培训,开展线上宣教

为有效落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切实保护《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规定的金融消费者拥有的八项法定权利,招商银行南京分行再次将《指导意见》下发全行学习,同时举办声誉风险及舆情管理工作培训,邀请南京消费者协会曹炜副秘书长为全行服务管理人员解读《实施办法》。

篇1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

一、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于消费者权利范围的界定过于狭隘。

目前我国通行的《消法》赋予了消费者九项基本权利, 包括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有关知识权、监督权以及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的权利。这样, 消费者一旦遇到使自身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 就能够依靠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但近几年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 给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反映到最基本的消费活动中, 则主要是营销手段的变化。尤其是随着网络经济的出现, 消费活动就更加趋向复杂化。因此, 《消法》中规定的九项权利已越来越无法满足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现实需要。

2. 消费者的维权难以实现。

根据《消法》第34条规定, 可知消费者要想实现维权, 共有五种途径可供选择:和解、调解、申诉、仲裁及起诉。但在实际维权活动中, 依靠这五种途径有时并不能取得理想的维权效果, 甚至无法有效实施。这与合理的纠纷解决体系的缺失有着必然的联系, 《消法》并未对消费者的诉讼权利进行明确规定, 因此一旦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就无法顺利进入有效的纠纷解决流程。

3. 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尚不明确。

虽然《消法》中的条例对商家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做了相应的惩罚规定, 但框架较为模糊, 缺乏具体化的可操作性, 无法对惩罚内容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定。例如, 对欺诈行为的定义问题, 就始终存在争议。站在公法的角度来看, 只要发生了商家刻意欺诈消费者的现象, 就应属于惩罚性规定的管理范围之内。即使这一行为并未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真正意义上的侵害, 但其行为本质却构成了对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管理秩序的严重破坏;站在私法的角度看, 则必须在满足以下因素的条件下才能断定为欺诈行为:商家的欺诈行为、欺诈属刻意而为之、消费者受到商家欺诈行为的误导以及消费者在误导下做出错误的判断。从中可以得知, 在知假买假的场合下, 商家即使有欺诈的意图和行为, 但消费者并未因商家的欺诈而购买商品并造成损失, 因而不适用于惩罚性赔偿制度。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完善研究

1. 明确并拓宽消费者的权利范围。

在网络经济渐趋活跃的今天, 新型的经营和交易模式已成为消费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使得传统《消法》对消费者权利的规定显现出了一定局限性, 因而应当在九项基本权利的基础上, 另外增加反悔权及隐私权。

(1) 反悔权。反悔权指的是在合同签订之后, 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 消费者可在合同签订后的一定期限内反悔, 并对合同予以撤销。

(2) 隐私权。隐私权是现代社会公民的最基本权利之一。然而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 有些不法商家为谋取利益, 在未经消费者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公开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使其正常生活受到干扰。为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安全, 应将隐私权在《消法》中加以重新定位。

2. 完善惩罚性赔偿的制度。

为了使消法中的惩罚性规定更加完善, 可以具体参照《食品安全法》, 只要进入流通领域的产品不达食品安全标准, 即可构成违法行为。《消法》在对惩罚性条例的适用范围进行规定时, 也应做到清晰明确, 适当扩大惩罚性条例的适用对象, 将故意实施欺诈行为的商家包括进惩罚范围内。

3. 质量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

商品安全及质量保证是市场交易的关键, 同时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但在实际消费活动中, 受到外在因素的限制, 消费者往往难以举证, 与经营者相比, 显然处于不利的弱势地位。因此, 还应当在《消法》中规定更加严格的归责原则, 从而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目前实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研究分析, 指出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性, 以及在经济发展背景变化的情况下对《消法》加以完善的意义。本文对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详实的探讨和整理, 指出现行《消法》的不足之处, 并针对这些问题, 进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完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岩.消费维权三十年——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几点建议[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4, 10 (03) :178-179.

[2]董瑞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不足及其完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5 (05) :125-126.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下一篇:三国演义读书笔记每一回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