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24-05-10

象山县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选11篇)

篇1:象山县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象山县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县委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设立象山县节能专项资金。为加强节能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节能专项资金由县财政安排,主要用于推进全县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工业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

第三条 节能专项资金由县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节能办”)、县经信局和县财政局负责管理。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择优引导、扶持重点、注重效果、绩效评价”的管理原则。第四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节能改造项目;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

(四)重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与开发项目;

(五)清洁生产、工业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六)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七)能源审计、能效检测、能效对标管理、节能诊断、绿色照明产品推广、培训交流、考察学习等节能专项工作;

(八)其他节能推进工作。第五条 扶持政策

(一)节能改造项目

对列入重点节能改造项目计划的节能改造项目,按项目技术设备实际投资额的10%补助,单个企业(单位)的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对针织染整行业节能项目(包括淘汰落后产能项目),按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12%的补助,最高补助额不超过60万元。工业企业设备技术投资额在20万元以上,非工业企业设备技术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且节能效果达到20%以上。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县内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项目年节能量为依据,按30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进行补助。其中:节能服务公司(县内)补助150元/吨标准煤,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企业(单位)补助150元/吨标准煤。单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当年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单个节能服务公司的当年合计最高补助额不超过100万元。工业企业项目年节能量在100吨标准煤以上,非工业企业项目年节能量在50吨标准煤以上。

(三)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

节能重点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高效节能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较为突出,经评审,分档次给予10万元、8万元、6万元的补助。

(四)清洁生产、工业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对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通过验收后给予每家5万元的补助。

对符合节能改造项目条件的清洁生产中高费项目,按项目年节能量150元/吨标准煤补助,单个企业(单位)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

工业循环经济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按项目实际投资额8%补助,最高补助额不超过30万元。

获得市级及以上环保模范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奖励5万元。

(五)节能目标责任制考核

对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级重点涉能部门,根据《象山县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予以奖励。

(六)企业自愿开展能源审计、能效检测、电平衡测试、水平衡测试、节能诊断等技术专项的,按照《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七)其他节能项目

对绿色照明等节能产品推广给予财政补助。

对列入渔船风力发电改造计划的,按实际设备投资额的50%给予补助。对低效高耗锅炉实施淘汰更新改造,按相关文件执行。安排40万元对新农村节能项目和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给予补助。

第六条 县节能办每年初下达全县节能改造项目计划,并实行跟踪管理。项目实施完成、稳定运行并产生实际节能效果后,企业(单位)可向县经信局提出申请补助。第七条 申报条件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核算规范,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二)企业重视节能工作,能源计量、能耗统计和节能管理等能源管理制度完善,按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三)企业完成上一节能目标任务;

(四)企业节能工作措施有力,投入力度大,实施的项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五)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开展节能达标争先承诺活动。第八条 项目申报主要资料:

(一)宁波市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附件一);

(二)宁波市节能改造等项目投资明细表(附件二);

(三)项目竣工总结资料。包括企业概况、计划、完成情况、效益评估等;

(四)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或相关节能效果证明资料;

(五)有关设备技术投资额的发票和支付凭证的复印件;

(六)企业(单位)节能达标争先承诺书;

(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同时需提供:宁波市合同能源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申请表(附件三);节能服务公司与企业签订的服务合同等;

(八)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九条 项目申报每年分二期进行,分别为5月15日和10月15日前,一式四份由所属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报县经济和信息化局。

上一结转的项目,未享受奖励(补助)政策的,可在本申报。

第十条 对全额使用财政资金或政府性投资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不予奖励。同一企业的同一性质项目不得重复享受同级同类财政奖励或补助政策。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县节能办、县经信局和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2年起执行,原象节能办〔2010〕2号文件同时废止。

篇2:象山县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加快推进我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根据《湖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电子商务进农村专项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我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由县财政局会同县商务局管理。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分别履行以下管理职责:

(一)县商务局负责提出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范围;提出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初步建议书;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提出资金使用计划;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监管;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和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进行会计核算;会同县财政局对资金的使用绩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县财政局负责审核专项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根据县领导的审批意见及时拨付资金;对资金的使用及绩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专项资金管理遵循预(决)算公开、管理规范、注重实效的原则,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适时向社会公开,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

第二章 资金支持范围

第五条支持县域运营服务中心建设。

(一)通山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及运营。包括服务中心硬件、软件设备投入;服务中心网站建设及服务中心运营等。

(二)通山县电子商务公共推广平台体系建设。包括农村淘宝通山县级服务中心建设;淘宝特色中国通山馆申报及推广;京东商城通山县级服务中心建设;京东特产中国通山馆申报及推广;电信汉货平台通山馆上线推广;阿里旅行旗舰店(网购网销)建设;“耕聚地”社区支持农业项目平台(PATCH1.0版)开发等。

(三)农村产品品牌化、标准化、服务化体系建设。包括公共冷链仓储加工设备采购;农产品公共品牌设计、培育、推广;农特产品宣传微电影拍摄等。

第六条支持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包括仓储中心装修、硬件采购; 物流快件管理系统开发等。

第七条支持乡镇综合服务站建设。包括乡镇综合服务站(12个);“一店双铺”电商示范街建设等。

第八条 支持村级服务点建设。包括建立村级服务站(160个);对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补贴;电商扶贫等; 第九条支持电商业务培训。包括培训招募;“百店千人”培训(分初级、中级、高级、专业班);参加县外培训学习;县域电商论坛等。

第三章 预算管理

第十条县商务局根据本办法确定的支持范围提出资金预算安排计划书,经县财政局审核后报县分管领导审批。审批后的预算方案应在通山政务网等媒介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分别报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备案并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县商务局对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支出,必须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严格依法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第十二条 项目启动后,县商务局可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提出资金预拨申请书(需附相关材料),由县财政局提出审核意见报县分管领导审批后拨付。第十三条 县财政局要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有关规定,加强专项资金支付管理,确保专项资金及时、有效、安全支付。

第十四条 县商务局要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档案,对项目评审、建设、资金使用等各环节的档案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做到资料详实、手续齐备、程序合规,按时做好省商务厅、省财政厅项目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县商务局应当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审计、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县财政局会同县商务局按职责分工加强对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开展绩效评价,评价重点是预算执行进度、项目建设实施情况、项目社会及经济效益,并按时向省商务厅、省财政厅报送绩效评价报告。

第十七条 县商务局应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监管,对发现的问题要落实责任,督促及时整改到位。凡发生虚报、骗取、挪用专项资金等违法行为的,一经查实,严格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篇3:象山县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砚山县适宜栽桑养蚕面积大, 范围较广, 部份地区农户自古就有种桑养蚕的习惯, 但由于种养面积小, 没有形成规模生产。该县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在八嘎建蚕场养蚕, 当时以榨蚕为主, 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桑蚕。尽管历史上的栽桑养蚕没有发展起来, 但它为砚山的蚕桑生产提供偿试, 并积累了一定经验, 起到了试验示范作用, 为桑蚕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前几年“砚山县天丰蚕丝绸贸易有限公司”、“砚山芳源茧丝贸易有限公司”在砚山县稼依镇、稼依农场、者腊乡、蚌峨乡发展种植桑树10 000余亩, 桑树长势良好。虽受过严重干旱的影响, 但全县还是每年养蚕2 500多张, 产鲜茧100吨, 平均每公斤单价30.99元, 年总产值达300多万元, 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综合分析砚山县气候、土壤、劳力等资源情况, 砚山县有发展蚕桑产业的潜力和机遇, 发展条件基本成熟, 完全能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为充分利用蚕桑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加快砚山县蚕桑产业的发展, 砚山县被列为2012年省级蚕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县之一, 下达专项补助资金100万元。

篇4:枣阳市设立绿色建筑节能专项资金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示范引路、强制推进、政策激励、目标考核”的工作机制要求,枣阳市绿色农房建设主要是推行“三改二建”工程,即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建以利用太阳能为主体的新型农房。同时,推广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省柴节煤灶等节能技术。

枣阳市绿色建筑节能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绿色农房建设。为了用好这笔资金,枣阳市政府要求建设、规划、农业等部门负责完成农村绿色农房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农村住宅绿色建筑和改造推广技术指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 ;市建设局、财政局负责绿色建筑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申报以及地方财政扶持工作;发改局、规划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依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及发展绿色建筑的要求,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全市绿色建筑发展。

同时,将绿色农房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镇(办、区),将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

(湖北省枣阳市财政局赵介友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

篇5: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07〕371号),湖南省财政厅、湖南省经委《关于印发〈湖南省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08〕23号)以及《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节约能源工作若干意见》(长政发〔2006〕30号)、长沙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66期)精神,为加强对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节能资金,是指市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用于奖励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其它节能补助的资金。

第三条 节能资金支持方式以奖励为主,具体支持方式根据项目特点确定。其中,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采取奖励方式,奖励金额与实际节能量挂钩;其它项目采取财政补助方式。

第四条 节能量核定采取用能单位报告,第三方审核,政府确认的方式。用能单位提交改造前用能状况、节能措施、节能量及计量检测方法,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第三方机构对出具的节能量审计报告负责。

市能源办会同市经委、市财政局按照有关规定公布节能量审核机构名单。市能源办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管。

第五条 申报节能资金的项目,应先参加长沙市节能项目备选申报,列入备选库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项目方能参加评审。

第六条 节能资金奖励及补助实行公开、透明的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

第二章 节能资金的使用范围、条件与标准

第七条 节能资金的使用范围、支持方式与标准。

(一)支持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包括中央空调节能技改、电机系统节能技改、绿色照明系统技改(含市政路灯节电改造)、政府机构节能、建筑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的重大项目和示范项目。经相关部门检测验收,节能项目根据节能量按100元/吨标准煤奖励;

(二)支持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经相关部门鉴定验收,推广应用达3家以上且效果显著的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支持参加“百家企业(机关)节能工程”活动单位的节能改造项目。经相关部门检测验收,且节能率达15%以上,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项目,根据节能量按100元/吨标准煤奖励;

(四)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的节能项目;

(五)支持创建长沙市节能示范典型的单位和项目;

(六)支持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

(七)支持推广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重点示范项目。经相关部门鉴定验收,给予一次性补助;

(八)支持制定和完善节能技术和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并有突出的创造性贡献的单位和项目;

(九)支持节能评估体系建设、节能宣传、节能知识培训、节能学术研讨、节能考察与对外交流、节能展览等,资金补助额度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审定;

(十)支持能源利用监测(监察)单位能力建设和基础建设。对有资质的能源利用监测机构开展对重点用能单位的监测和绩效评估所发生的费用,给予一次性补助;

(十一)其它需支持的项目。

第三章 节能资金的报批与管理

第八条 申报条件。

(一)申报单位条件:

1、申请单位必须是在市本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经销商以及依法成立的研发机构和相关单位;

2、内部管理规范,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及内部管理制度,财务会计信用状况良好,诚信纳税;

3、外商投资企业须已建成投产,且已按税法规定开始缴纳企业所得税;

4、申报监测经费的单位,是经节能主管部门委托,有相应监测资格,并能保质、保量完成能源利用监测任务的监测机构;

5、用能单位和节能项目的能源消耗检测用计量器具配备必须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167-2006。

(二)申报项目条件:

1、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自我发展能力;

2、符合国家相关能源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且符合本办法第二章的相关规定;

3、申报节能资金的技改工程类项目还应具备:(1)具有较为完善的能源统计、计量与管理制度;(2)节能量在1万吨标煤以下,500吨标煤以上(对年节能量在1万吨标煤以上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国家财政奖励资金)。

第九条 申报程序。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项目,按属地化申报原则,由项目实施单位按隶属关系向市能源办、市财政局申报,每年申报二次。

(一)由申报单位按市能源办每年下达的《长沙市×年节能专项资金申报安排意见》的要求填写《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申报表》;

(二)申报单位备齐下列资料报送市能源办(按申报项目内容选择):

1、企业营业执照

2、能源审计报告、监测(检测)报告(由政府授权的具备能源审计资质的机构出具)、权威机构的评价报告

3、重点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部门的批复或备案文件

4、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鉴定和产品鉴定报告

5、专题项目的申请报告及有关部门的批复或备案文件

6、近两年内项目技术获得市级以上有关部门奖励的证书或国家专利证书

7、需要提供的其它材料

(三)各区县(市)及园区辖区申请节能资金的项目单位由区县(市)工业经济局及财政局、园区管委会初审并提出初审推荐意见后报市能源办,市能源办对申报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登记受理。

第十条 节能资金的审核批准。

市能源办对申报单位提交的申报材料统一进行审查,组织市聘能源专家进行论证评审,经评审符合节能资金支持条件的单位,由市能源办签署意见后报市经委和市财政局联合会审,并呈主管市领导审批,审批后的项目进行媒体公示。市经委、市财政局和市能源办根据正式项目单联合下达资金计划。

第四章 节能资金的拨付与财务处理 第十一条 节能资金的拨付与财务处理。

(一)根据下达的资金计划,市财政局按规定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其中市属及以上单位项目资金由市财政实行集中支付,区县(市)所属单位项目专项资金通过财政部门逐级下拨,并由同级财政部门实行集中支付;

(二)项目单位收到节能资金后,在财务上作资本公积处理。

第五章 节能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二条 建立节能资金绩效评价制度。

市能源办对节能资金扶持项目加强管理,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资金使用绩效进行检查、评估,每形成节能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报告,报市经委和市财政局备案。

各区县(市)财政局、工业经济局及园区管委会要加强对节能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跟踪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节能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和延迟拨付。每年一季度对上一获得市节能专项资金补贴(奖励)的本地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书面报送市能源办。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两年内暂停申报资格:

(一)申报材料严重弄虚作假的(含同一项目变相重复申报);

(二)已享受节能资金的项目单位需连续申报但其主要经济指标(销售收入、上缴税金等)下降的;

(三)不按要求报送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与使用绩效、会计报表等相关材料的;

(四)不按要求向能源主管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能源管理、设备、岗位备案情况的。

第十四条 中介机构在项目审计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查实后三年内不予受理该中介机构提交的项目审计报告,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相应责任:

(一)审计报告或监测(评估)报告反映不全面、不真实,有严重遗漏,经提出后仍未改进的;

(二)为企业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致使节能资金分配违反本办法的;

(三)抽查中发现有重大审计质量问题的;

(四)其它严重违反审计规定的。

第十五条 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7号),对弄虚作假骗取节能资金的单位,除予以通报批评外,同时追回资金,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同时在三年内取消该单位申报节能资金的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能源办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长沙市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篇6: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决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8号)的要求,支持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确保万元GDP综合能耗等主要节能减排指标的实现,根据财政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税收政策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企业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减排机制。

第三条 省经委、省发展改革委是节能降耗的项目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节能主管部门),省财政厅是节能降耗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的资金管理部门。节能资金由省财政厅与节能主管部门共同管理。

第二章 各部门管理职责

第四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节能资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1.确定节能资金总预算;

2.确定节能资金预算安排的原则和重点;

3.参与节能项目和节能奖励的评审、确定;

4.审核并按预算管理程序下达资金预算;

5.监督检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五条 节能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主要负责节能项目的监督管理,其中: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第一、三产业、建筑业和社会节能项目的监督管理,省经委主要负责工业节能项目的监督管理。

具体职责如下:

1.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主要节能降耗任务科学制订节能降耗规划和分、分行业、分市节能计划,制定节能降耗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建设标准、技术规范、工程进度、节能降耗目标等具体要求,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2.根据节能降耗规划和计划并结合预算,会同省财政厅发布节能降耗项目投资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审查。

3.按照预算管理程序向省财政厅提出预算建议。

4.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并落实到相关市和企、事业单位,对落实节能降耗指标任务负总责。

5.会同省财政厅加强监督检查和项目绩效考评。

第三章 节能资金来源及使用方式

第六条 省级节能资金的来源:一是省财政预算安排,二是省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安排。市、县人民政府也要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用于节能降耗工作。

第七条 省级节能资金主要采用贴息、补助、拨款、以奖代补等四种支持方式。

贴息额度按企业节能降耗项目贷款规模的一年或二年期利率核定。补助额度按企业节能降耗项目投资的3%—10%核定。拨款项目主要适用节能表彰奖励、社会公共节能、建筑节能、监测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推广、节能示范工程、节能表彰奖励等方面的支出,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工作经费补助和节能减排工作成绩突出的班子成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奖励。以奖代补适用于承担较大节能量项目的企业。

第四章 节能资金支持的范围及条件

第八条 省级节能资金支持的范围:

(一)工业节能

1.节能重点工程。包括:改革采煤方法,提高煤炭生产资源回收率;电力生产、输配与热力改造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电力拖动系统改造;新型墙材节能工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

2.重点企业节能。包括:煤炭、冶金、化工、焦化、电力、建材等六大高耗能重点行业和“双百”家重点用能企业。

3.节能技术研发与推广、高效节能新产品推广与应用、节能示范试点工程项目等。

(二)社会节能

1.节能型交通工具和农业机械推广。

凡是改造天然气、煤层气和M85以上的甲醇汽车,政策出台当年改造的每辆补助2000元,以后改造的每辆补助1000元;用于公交、城际客运的天然气、煤层气和M85以上的甲醇汽车,政策出台当年改造的每辆补助10000元,以后改造的每辆补助5000元。

2.党政机关和社会公共、商业和民用节能。

(三)建筑节能。

1.省级行政机关和全额预算事业单位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2.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

3.省级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贷款贴息。

4.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监管能力建设。

(四)节能、监测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管理能力建设。

(五)对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绩的市、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奖励。对企业的奖励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即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主管部门下达的节能指标给予企业奖励,按照企业节能量大小制定奖励标准,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对已经享受政府节能资金支持的企业,原则上不再享受此项奖励。

第九条 申请省级节能资金支持的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政府发布的节能项目投资指南要求。

2.项目申请单位编制的资金申请文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需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银行已承诺贷款。

4.企业自筹资金落实证明。

5.环保部门批复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书(报告),因节能改造减少污染排放的项目除外。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

第五章 项目的申请及确定

第十条 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告、申报机制。节能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将确定的节能项目投资指南及申报要求通过网站、媒体等向社会公告,便于企业及时了解有关情况。

第十一条 凡符合申报指南要求的项目单位,均可提出资金使用申请,按以下程序申报:县、市所属项目由项目单位向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提出申请,经同级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节能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省级项目单位可以直接向省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提出申请。

对以政府为主导、强制性推广执行的示范项目,由省节能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直接下达投资计划。

第十二条 省节能主管部门应根据节能项目投资指南,建立滚动项目库。

第十三条 建立科学论证评审机制。节能主管部门对进入项目库并获得初审通过的项目提交评审小组进行专家论证和终审。评审小组由节能主管部门和省财政厅有关人员及咨询专家组成。

第十四条 对获得终审通过的项目,由省财政厅与节能主管部门联合下达资金计划文件。

第十五条 因客观原因需对项目进行调整或撤消,须严格按上述程序重新评审后下达执行。

第六章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 节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省属项目,由省财政直接将资金拨付项目单位;对市属项目单位,由省财政通过划转各市预算指标,由各市财政拨付。对省管县项目单位,由省财政直接下达各有关县。

第十七条 节能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会同节能主管部门负责节能专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项目企业(单位)应当接受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同级财政部门和节能主管部门反馈资金使用情况。

第十八条 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省节能主管部门应于每年9月底前将下一节能项目预算报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按要求编列部门预算。

第七章 项目的实施及监管

第十九条 对列入资金计划的项目,由节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与项目企业签定《山西省节能项目目标责任书》,确保项目按计划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使用省节能资金的项目承担企业实行法人代表责任制。企业必须按照项目责任书规定的内容、技术指标、资金来源及用途等按期完成项目,确保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第二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向省节能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由省节能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或者委托项目所在地的市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组织验收。验收时,企业应附有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资金使用情况报告。

第二十一条 各市节能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实施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按要求将项目进展情况

及时上报省相关节能主管部门。

第二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项目单位,三年内不得申请节能资金项目,同时依照《财政违法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涉及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八章 附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晋政发〔2006〕38号),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实现我省节能减排目标,根据财政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补偿资金”)是指由省财政筹集安排,专项用于我省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经济补偿和对拒不按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的强制拆除费、场地平整费、植被恢复费等的补助,建立退出机制,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第三条 专项补偿资金由省财政厅与省经委按照各自职责共同管理。省经委是淘汰落后产能的项目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项目主管部门”)。省财政厅是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管理部门。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淘汰落后的责任主体,负责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项目主管部门下

达的淘汰任务。

第二章 部门管理职责

第五条 省财政厅主要负责专项补偿资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1.确定专项补偿资金总预算。

2.参与专项补偿资金补偿额度的确定。

3.审核并按预算管理程序下达专项补偿资金预算。

4.监督检查专项补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六条 项目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淘汰落后产能的项目监督管理。具体职责如下:

1.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科学制订淘汰落后产能规划和分、分行业、分市淘汰落后产能计划,细化到具体企业,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企业。

2.督促市、县(市、区)和企业按时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实地验收合格后,提出具体补偿意见,报省

财政厅。

3.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并落实到相关市和企业,对落实预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

负总责。

4.会同省财政厅加强监督检查和项目绩效考评。

第三章 专项补偿资金来源、使用方式及用途

第七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的来源:

1.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

2.电源建设基金。

3.省财政预算。

市、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补偿,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

制。

第八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主要采用补助、以奖代补两种支持方式。

第九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对拆除企业落后生产设备的投资补偿;如果企业享受此专项补偿,则应对落后设备进行拆除并平整场地、恢复地貌;如果企业不按期拆除的,专项补偿资金则变为地方政府对落后生产设备的强制拆除

费用。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拒不按期淘汰的企业组织强行拆除的费用等。

3.场地平整费、地貌恢复费等。

第四章 专项补偿资金支持的范围、原则和条件

第十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明确“十一五”期间电力、炼铁、炼钢、焦炭、水泥、电石、铁合金等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

第十一条 省级专项补偿资金补偿的原则:

1.对经合法批准、手续完备的企业和项目,根据目前国家产业政策规定需要淘汰的,视情况给予必要的补偿。

2.建立淘汰落后产能的鼓励机制,坚持早淘汰多支持的原则。对于提前一年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在确定支持额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0%作为奖励;提前两年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在确定支持额度的基础上,再增加20%作为奖励。对于没有按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不予安排补偿资金,并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强制拆除。

3.淘汰落后产能补偿的时间从“十一五"起始年份2006年算起。

4.属以下情况的,不予补偿:(1)企业未对主要生产设备进行毁废处理而改作他用的;(2)企业在规定期限内未对应淘汰的生产设备进行毁废处理的;(3)“关小上大”项目;(4)违法违规建设项目;(5)环保审批手续不全的项目和企业;(6)国家产业政策发布后明令不准建设而违规审批建设的项目。

第十二条 申请省级专项补偿资金应符合以下条件:

1.属于国家产业政策明确规定应予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

2.企业具有合法的审批、注册手续;落后生产能力所属建设项目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符合有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企业生产经营正常,需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生产正常。

3.属于2006年1月1日后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主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对设备进行毁废处理的。

4.属于2007年后企业按照省经委钢铁等六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要求,按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并对设备进行毁废处理的。

5.属于电力、炼铁、炼钢、焦炭、水泥、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自愿淘汰尚未列入国家淘汰范围的设备并对其进行毁废处理的。

第五章 专项补偿资金的具体补偿标准

第十三条 省级确定的补偿标准和强制拆除费用是根据全省平均水平综合测算的,因各市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具体补偿额度不足部分由各市配套资金弥补。

第十四条 分行业参照补偿标准(含拆除费用)如下:

(一)钢铁工业

1.凡淘汰100立方米(含)以下炼铁高炉及15吨(含)以下转炉,不予补偿。

2.凡淘汰落后生产装置投产在5年以上的,100-200立方米(含)每座补偿180万元,200-300立方米(含)每座补偿300万元,20吨(含)以下转炉每座补偿50万元。

3.淘汰落后生产装置投产在5年内的,100-200立方米(含)每座补偿280万元,200-300立方米(含)每座补偿350万元,20吨(含)以下转炉每座补偿100万元。

(二)水泥行业

1.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予补偿。

2.直径<3米的机立窑:列入2007年淘汰名单中,2007年9月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助30万元,2007年9月份以后拆除的不补偿,但在2007年规划淘汰名单之外主动淘汰的予以补偿,每台补偿30万元。2008年上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25万元,下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20万元。2009年上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8万元,下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4万元。2010年上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2万元,下半年拆除的,每台窑补偿8万元。

3.直径≥3米的机立窑:2008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50万元,2009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40万元,2010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30万元。

4.干法中空窑:直径3米以上的,2007年9月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00万元;2008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90万元,2009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80万元;2010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70万元。直径3米以下的,2007年9月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80万元;2008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70万元;2009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60万元;2010年底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50万元。

5.湿法窑:2008年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200万元;2009年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80万元;2010年底以前拆除的每台窑补偿160万元。

(三)电力行业

1.对国家五大发电集团列入关停的机组,不予补偿。

2.对省内地方国有和职工集资建设的关停小火电机组,每关停1万千瓦机组补偿200万元。

(四)焦炭行业

1.按照吨焦产能补偿30元的标准予以补偿。其中未投产的,按其完成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计算补助金额。

2.2004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实施专项清理整顿后又擅自违规建设的焦化项目,不予补偿。

(五)电石、铁合金行业

1.淘汰3200千伏安(含)以下铁合金电炉不予补偿(特殊品种铁合金电炉除外);淘汰5000千伏安以下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不予补偿。

2.3200千伏安(含)以下特殊品种铁合金电炉补偿100万元/ 台。

3.3200-6300千伏安(含)以下矿热炉补偿160万元/ 台。

4.6300-9000千伏安(含)以下矿热炉补偿260万元/ 台。

5.9000-12500千伏安(不含)以下矿热炉补偿360万元/ 台。

6.12500千伏安以上矿热炉补偿500万元/ 台。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违规违法建设项目和未按期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进行强制拆除的费用参照标准:

1.钢铁行业 拆除确认标准为:一是淘汰高炉、转炉的炉体全部拆除;二是风机、烧结、烟囱等设备设施相应拆除;三是对生产场地进行平整。拆除费用为:50立方米以下高炉拆除费用在4.5~5万,50-100立方米拆除费用在7.5~8万,100-200立方米拆除费用在13~15万,200-300立方米拆除费用在20万左右。

2.电力行业 对国有和职工集资建设的关停小火电机组,按国家有关规定就地报废,不得转供电或解列运行,不得易地建设。拆除费用按20万元左右/ 万千瓦(根据装置大小、拆除难易适当调整)的标准安排。

3.水泥行业 拆除确认标准为:生产设施全部拆除,并对生产场地进行平整。拆除费用按5万元/ 座(机立窑)、10万元/ 座(回转窑)、4000元/ 台(磨)的标准安排。

4.焦化行业 拆除确认标准为:生产设施全部拆除,并对生产场地进行平整。每个项目补助县(市、区)政府拆除费30万元。

5.电石、铁合金行业 拆除电石、铁合金矿热炉,炉体要全部切割拆除并毁废,相应设施要全部拆离。每台拆除费用为10万元。

第六章 专项补偿资金的申请及确定

第十六条 县级补偿项目由各县(市、区)经委、财政于每季末第三周内汇总上报市项目主管部门、市财政,各市项目主管部门、财政审核汇总全市情况后于每季末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上报省项目主管部门、省财政厅。

第十七条 省财政每年根据省项目主管部门下达各市任务量,一次性预拨补偿资金的70%,并在省项目主管部门核实、确认各市补偿额度后予以结清。

第十八条 对由于淘汰落后产能影响财政收入20%以上的县(市、区),省财政将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补助,由各市财政局汇总后于次年2月前报省财政厅。

第十九条 补偿额度的核实、确认。由省项目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行业协会及专家,对各市项目主管部门报送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及企业相关材料进行核实,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标准进行补偿。

第七章 专项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条 专项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省属项目,由省财政直接将资金拨付项目单位;对市属项目单位,由省财政通过划转各市预算指标,由各市财政拨付;对省管县项目单位,由省财政直接下达各有关县。

第二十一条 专项补偿资金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专项补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项目企业(单位)应当接受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同级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反馈资金使用情况。

第八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市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每季度向省项目主管部门报送一次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完成情况;省项目主管部门对各地淘汰落后产能情况进行抽查,对未能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或虚报淘汰产能任务的企业要进行通报,追回专项补偿资金,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各市财政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专项补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财政厅负责对各地专项补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违规使用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九章 附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篇7:湖北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07]5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十一五”节能行动计划的通知》(鄂政发[2008]13号)的要求,省财政设立“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为加强节能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资金,是指省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节能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资金分配与节能量挂钩,对项目建成后完成节能量目标的项目承担企业给予奖励,促进形成稳定的节能工程能力。

第四条 节能量是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直接产生的,可核查、可报告、可证实减少的能源消耗量,其核定采取企业报告,第三方审核,政府确认的方式。企业提交改造前用能状况、节能措施、节能量及计量检测方法,由省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经认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审核,第三方机构对出具的节能量审计报告负责。

第五条 节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坚持公开透明、定向使用、科学监管的原则,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对国家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过的同一节能项目,节能资金不重复安排。

第二章 奖励对象和方式

第六条 节能资金奖励的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是指《湖北省“十一五”节能行动计划》(鄂政发[2008]13号)中确定的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和绿色照明等项目。

第七条 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的奖励金额,按项目实际节能量与规定的奖励标准确定。

第三章 奖励标准

第八条 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根据节能量,即每节 约一吨标准煤奖励50元的标准确定节能资金的分配额。

第九条 对于不易直接核定节能量的项目,通过组织专家审查、计算后核定节能量,按照第八条所列标准进行奖励。

第四章 节能资金的申报条件和程序

第十条 申请节能资金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全省节能专项规划的要求,对单纯通过扩大生产能力、产品结构调整而取得节能效果的项目不予奖励。

第十一条 申请资金奖励的项目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一)属于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

(二)实施后年可实现节能量在3000吨标准煤以上;

(三)项目承担企业必须具有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第十二条 节能资金申报程序

(一)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由项目所在企业提出节能奖励资金申请报告(详见附件

1、附件2),经法人代表签字后,报所在地发展改革委和财政局。

(二)各市、州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局对企业的节能资金申请报告进行严格初审汇总后,报省发展改革委和省财政厅。

第五章 节能资金的审核与确定

第十三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对各地上报的财政奖励资金申请报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节能量进行审核(审核原则和办法见附件3),需要时可对部分项目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四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根据奖励标准和奖励资金总量,按照节能量联合下达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实施计划;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奖励资金,并下达项目资金预算计划。

第十五条 项目竣工后,省财政厅根据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的节能量审核报告。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和财政预算管理级次,将奖励资金及时拨付到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由所在地财政部门拨付到项目承担企业或单位。

第六章 奖励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节能资金必须用于本办法第六条所规定的节能技术改造、节能技术推广项目支出以及对节能量审核支出。

第十七条 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各市(州)、县(市)财政局会同发展改革部门,对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或重点监督检查,督促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技术推广项目实施,确保节能资金专款专用,保证项目按时完工并实现节能目标。

第十八条 实行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各项目承担单位要在每年年底前向所在地财政局和发展改革委报告本单位节能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并上报省财政厅和省发展改革委。

第十九条 奖励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违反规定的,除将省财政奖励资金全额收缴省财政外,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

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七章 节能量审核管理

第二十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确定节能量审核机构。

第二十一条 省发展改革委对节能量审核机构的审核工作进行监管。对节能量审核报告严重失真的审核机构取消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委托节能量审核机构对项目实际节能量进行审核,由节能量审核机构出具审核报告并承担责任,审核经费根据工作量核定(付费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十三条 项目单位对上报材料真实性负责。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的单位,由省财政厅扣回奖励资金,并由省发展改革委责令地方发展改革部门督促进行整改,同时将项目单位名单在社会上进行曝光,被曝光企业在五年内不得申报节能资金支持项目。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篇8: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指南

根据《通知》, 2013年度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的项目共涵盖六个领域。

一是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其中包括公路及沿线设施、桥梁、隧道、运输站场节能照明技术应用,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中的应用和温拌沥青技术和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

二是道路运输装备领域。其中包括天然气车辆在道路运输中的应用、绿色汽车维修技术应用、机动车驾驶培训模拟装置应用。

三是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其中包括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在港航领域的应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集装箱码头R T G“油改电”技术应用、港口机械节能技术应用。

四是水路运输装备领域。其中包括营运船舶和施工船舶节能减排改造技术应用和天然气船舶在内河运输中的应用。

五是交通运输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领域。其中包括营运车辆和港口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应用、治理公路运输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预检系统应用、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公众出行和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

六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包括交通运输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主题性、区域性和能力建设试点项目,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项目,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据了解, 专项资金原则上采取以奖代补方式, 主要对象是开展节能减排项目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 重点为交通运输部“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参与企业。

申请单位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管理规范;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能源管理机制健全;具有较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考核管理体系;无知识产权纠纷, 并具有完整的项目审批实施手续, 且在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完成交 (竣) 工验收;申请单位还必须从未获得过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补助和未享受过中央其它财政节能减排资金支持。

《通知》指出, 申请单位需按规定将申请材料上报。需要注意的是, 2013年交通运输部选定天然气车辆在道路运输中的应用、集装箱码头R T G“油改电”技术应用、营运船舶和施工船舶节能改造技术应用三个领域开展第三方机构审核。申请单位需从交通运输部已公布的第三方审核机构名单中选择委托第三方审核机构对项目规定的内容进行审核。

篇9:竹山县加强扶贫资金管理

严格资金拨付。该县严格执行《湖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先验收审核,后报账拨款。拨付资金一律凭立项批准文件、扶贫和财政部门项目竣工验收报告、项目施工发票等报账资料,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直接拨付到项目单位,确保专款专用。

强化督办检查。该县围绕“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加强跟踪督办检查。各乡镇、村是项目实施主体,负责扶贫规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县扶贫办坚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专班,进行督办检查,严格检查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督办检查结果作为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

坚持审计监察。该县按照项目资金的走向,深入到村到户到点延伸审计。同时,通过审计客观反映项目的使用和效益情况,提出改进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意见和建议。

开展绩效评价。该县对已完成的扶贫项目, 每年12月底前,由县扶贫、财政等部门根据年初分片负责情况,对规划项目实施的质量、效果及扶贫效益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形成年度扶贫绩效评估报告,作为上级考核验收、审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实行奖惩激励。该县按照“保基本,办示范,奖先进,拉差距”的原则,实行“大干大扶持、小干小扶持、不干不扶持”的办法,彻底打破扶贫资金平均分配格局。根据项目实施效果,实行奖优罚劣,合理确定资金扶持额度,对项目实施效果明显、有特色、且能起到示范作用的乡镇、村实行重奖重扶;对项目实施效果不明显,基本完成任务的,资金投入保持平均扶持水平;对项目实施效果差,没有完成当年项目建设任务的,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扣减扶持资金。

(湖北省竹山县财政局 王元彬、董智勇供稿)

责任编辑:欣闻

篇10:象山县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搞好我省工业节能工作,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7〕8号)以及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加强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川府发〔2007〕31号)的有关规定,为了规范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有效地发挥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是指由省财政安排的用于推动我省工业节能工作的专项资金。

第二章 资金使用原则和重点

第三条 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使用,以最大限度发挥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引导、推动作用,解决我省工业节能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为目标,遵循公开透明、保障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

第四条 工业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和使用方向:

(一)重点工业节能项目。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完成节能目标所实施的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支撑项目和示范项目,省、市节能监察和技术服务体系能力建设项目,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能源合同管理示范项目等给予补助。

(二)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对制定、发布鼓励发展工业节能技术工艺目录和限制和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技术工艺目录,开展节能产品认定并定期发布《四川省节能产品目录》等给予支持,对举办推介会等多种形式的高效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机制推广给予支持。

(三)节能宣传和培训。对以工业节能为重点,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进行集中宣传、开展系列专题采访和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节能宣传给予支持。对各地政府节能工作负责人、重点用能企业的负责人、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能源管理、能源统计、能源计量及节能基本知识等培训给予支持。

(四)信息和服务。对节能监测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建设和维护、能源消耗动态监测分析及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和维护给予支持。对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察和监测、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检测和节能诊断、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制定等技术服务等给予支持。对提高依法节能管理能力,制定节能政策、法规、标准、规划等相关工作给予支持。

(五)表彰和奖励。以省政府的名义对有关基层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在节能工作中表现突出、节能目标任务完成好、成绩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六)其它与工业节能相关的支出。

第三章 资金申报与下达

第五条 申请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项目补助的申报单位必须在四川省境内注册,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企业管理规范,有健全的财务核算与管理体系;

(三)项目内容符合“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有关要求,实施后具有突出的节能降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效益。

第六条 凡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规定的项目,地方企业向同级经委和财政局提交资金申请报告和有关附件材料,同级经委会同财政局联合审核后,汇总逐级上报省经委和省财政厅(扩权试点县(市)直接上报,同时抄送所在地市经委、财政局);省属企业直接报送省经委和省财政厅。

第七条 申请单位需提交的有关材料。

1、《四川省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申请表》;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环评批复文件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5、省财政厅和省经委要求提供的其它材料。

第八条 省经委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审查,并根据专家出具的审查意见、资金到位和项目实施情况,提出资金支持的项目和补助金额计划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根据预算资金安排情况进行审核后,与省经委联合行文下达资金计划。

第九条 省财政厅根据正式下达的资金计划,按预算资金拨付程序及时办理拨付资金的手续。相关财政部门根据项目或工作进度情况,及时拨付资金。

第四章 资金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条 各地经委对项目的真实性、资金落实情况、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负责并进行管理和监督;会同财政局严格审查企业上报的项目申报材料,保证项目和有关附件的真实性。督促企业按计划进行项目建设,保证竣工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在建项目按计划完成投资,新开工项目按计划如期开工建设。

各地经委和财政局审查后上报的有关材料如存在弄虚作假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 各地财政部门负责对企业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进行监督,严防资金流失和挪用。

第十二条 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经委要会同财政局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项目建设进度、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到位、使用情况,及时纠正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及资金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重大问题需及时上报省经委和财政厅。

第十三条 项目申报企业必须保证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资金计划下达企业后,企业不能按计划实施或建设内容、投资方案有重大调整的项目,应按原申报程序逐级上报省经委和省财政厅,经审批后按批复意见执行。凡弄虚作假、隐瞒不报的,停止受理企业项目申报,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凡使用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企业,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写出完工报告,向同级经委专题报告项目实施情况、效果和工业节能专项资金使用的自查情况,并出具相关资料和凭证,地方企业的情况由各市、州经委审核汇总后报省经委。

第十五条 省经委组织或委托市(州)、扩权试点县(市)经委、财政局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的主要内容是:资金是否按规定使用,节能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第十六条 工业节能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

由截留和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工业节能专项资金的地方、企业、有关人员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十七条 各地经委、财政部门和用款单位应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规范管理程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经委负责解释。

篇11:象山县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2011年2月18日

关于印发《安徽省全社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1〕106号

各有关市、县(区)财政局:

现将《安徽省全社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安徽省财政厅 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安徽省全社会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安徽省节约能源条例》等有关法律和规定,省级财政设立全社会节能专项资金(以下简称“节能资金”),为规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引导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全社会节能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资金,是指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用于促进全社会节能及相关工作,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三条 节能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公正、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实效、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四条 节能项目支持的范围重点是国家和省节能专项规划中确定的类别,节能项目的资金主要采用项目补助或贴息的方式,每个项目只能选择一种支持方式。项目申报单位应具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

第五条 节能资金安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节能技术政策和安徽省节能工作重点,确定当年节能资金重点支持的方向、范围和支持方式。

第二章 节能资金使用范围和申报条件

第六条 节能资金使用范围:

(一)工业节能。主要用于支持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好的节约能源项目,重点支持燃煤锅炉和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电机系统改造等节能工程中的示范项目等。

(二)公共机构和建筑节能。支持政府机关既有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监管能力建设等。支持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开展节能示范改造和绿色照明工程示范等。支持大型商场、超市、饭店开展节能示范工程。支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低能耗建筑等示范工程。

(三)交通运输和农业节能。支持交通运输领域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交通工具,节能型交通工具的推广;交通设施节能改造示范等(购买并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辆﹐按照国家、省有关鼓励政策执行)。支持农业机械节油节电和农业节能示范工程。

(四)节能服务业。支持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代表的节能服务业发展,重点支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示范项目。支持节能统计体系、节能监测信息平台和第三方监测机构建设。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委托第三方节能量审核机构开展节能量审核工作。

(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

(六)节能技术、产品推广。支持高效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应用,重点扶持高效节能锅炉窑炉、变压器、电机变频调速、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装置、绿色高效照明及半导体照明等装备、产品以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化示范。

(七)节能管理基础能力建设。支持“节能宣传周”等重大节能宣传活动;开展节能监测、节能管理与技术、节能监察执法培训。支持节能政策法规研究制定、重大节能项目前期咨询论证,节能专项规划编制等。

(八)节能国际合作。支持节能科技交流、人才培养、试点示范等国际合作,引进先进的节能模式和机制;鼓励开展清洁发展机制等节能项目和融资国际合作。

(九)省政府确定的其他节能工作。

第七条 申报节能资金的项目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项目主体明确;

(二)申报的项目应符合国家节约能源资源等相关政策的要求,在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项目示范和带动作用明显,在行业领域或某一地区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四)项目承担单位具备项目实施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较强,并富有节能创新意识;

(五)项目资金基本落实,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真实、完整。

第三章 节能资金的管理

第八条 省财政厅负责节能资金的预算管理,与省发改委共同下达预算计划,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参与项目审核和验收等工作。

第九条 省发改委负责组织申报节能资金项目的审核,提出项目资金计划,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检查、验收和项目实施完成后的绩效评价。

第十条 各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及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各市节能专项资金的组织申报并进行初审,对所申报项目的实施进行调度和管理,受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组织所申报项目的验收等相关工作。

第四章 节能资金的申报、审核和下达

第十一条 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节能项目,由申报单位向属地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供以下相关附件申报材料,并按下列顺序装订成册,一式三份:

(一)企业基本情况表;

(二)项目基本情况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经济效益包括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和创汇等;社会效益包括节能量等);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非企业单位);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实施方案;

(五)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

(六)用地证明(仅对需新增用地的项目,利用本单位原有土地仅需说明即可);

(七)项目资金落实的凭证(申请节能资金补助或奖励的,应提供已落实或投入项目自有资金的有效凭证的复印件;申请节能资金贷款贴息的,应提供项目贷款合同和已发生的银行贷款凭证及结息单的复印件);

(八)其他需要提供的资料。

第十二条 项目申报程序为:

(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于每年年初联合下发申报通知,明确申报重点和相关要求;

(二)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发展改革部门按照文件要求联合组织申报,并负责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查;

(三)省属单位经主管部门初审后,可直接向省财政厅、省发改委报申报。

第十三条 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对项目及材料进行审核、论证或实地核查,确定支持的备选项目。

第十四条 对通过审核的备选项目,经公示后,省发改委会同省财政厅联合下达资金计划。

省属单位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市、县属单位由省财政厅将节能资金支出预算指标下达到市财政部门,市、县财政部门根据预算规定及时将节能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五条 同一项目当年省财政其他专项资金已作补助的不再重复安排。

第五章 节能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应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已实施完成的项目组织验收和进行绩效评价。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并自觉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审计和监督。项目建成经试运行后,项目实施单位应按原申报程序及时向省发改委申请竣工验收。

第十八条 省有关部门、各市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门应在每年3月底前分别向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报告本部门、本地区上节能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

第十九条 节能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其用途必须与批准的项目口径一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或撤销时,需按原申报程序报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对因故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需说明原因,节能专项资金由省财政收回。

第二十条 对节能资金使用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骗取节能资金,截留、挪用、挤占节能资金等行为,除将节能资金全额收缴省财政外,暂停所在地下一申请省节能专项资金资格,取消项目单位继续申请项目补助的资格,并依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由省财政厅和省发改委负责解释。

上一篇:借款合同上诉状范文下一篇:应用文写作学习计划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