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2024-06-27

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精选7篇)

篇1: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欧盟食品政策;欧盟食品安全局情况;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的官方管理和检验;欧盟转基因食品(GMO)问题。通过考察对欧盟食品安全及其法规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一、欧盟食品政策的演化

20世纪60年代为确保食品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通,制定了食品政策。1985年欧盟委员会发表“食品通讯”,也叫作“微型白皮书”。共同体食品法规的制定以下4点为基础:①对公众健康的保护;②公众对信息的需要;③实现公平交易;④必需的政府管理。

1997年4月,委员会发表了关于欧盟食品法规一般原则的“绿皮书”。基本目标:①确保为公众健康、安全和消费者提供较高水平的保护;②确保货物在内部市场自由流通;③确保法规以科学证据和风险评估为基础;④确保欧洲产业的竞争力并增强它的出口能力;⑤让企业、生产者和供应商承担食品安全的责任,推行以有效的官方控制为基础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⑥确保法规的连续性、合理性、一致性、简明化、易理解以及与有关利益方充分协商。

欧盟委员会规定,欧盟的食品安全政策应该建立在以下基本原则之上:①采用一个贯穿整个食物链的综合的、完整的方法;②清楚表述食物链中有关各方(饲料生产者、农场、食品经营者、成员国、委员会和消费者)的角色;③饲料、食品及其成分是可追溯的;④食品政策具有连续性、有效性和动态性;⑤采用风险分析方法(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⑥提供具有最高的独立性、完善性和透明度的科学建议;⑦在风险管理中坚持预防性原则。

二、欧洲食品安全局

欧洲食物安全局(EFSA)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风险分析中的风险评估。此外,它还在风险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

设科技委员会和8个工作小组是EFSA风险评估工作的核心。科技委员会由8个科技小组的主席和6名独立的科技专家组成分别是:①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加工辅助剂和其他与食物有关的物品工作组;②动物饲料添加剂和产品工作组;③转基因生物工作组;④植物健康、植保产品及其残留物工作组;⑤饮食卫生用品、营养和过敏工作组;⑥生物危害工作组;⑦食物链污染问题工作组;⑧动物健康和福利工作组。

三、食品安全法规的执行

(一)直接执行:共同体食品法规的监督

共同体的食品法规既可以由成员国执行,也可以由共同体执行。成员国的执行被称作“间接执行”,共同体的执行称作“直接执行”。在食品法规领域,食品产业受成员国有关机构的监管,但这些机构同时受共同体的管理。

1997年,食品和兽医办公室(FVO)在爱尔兰建立,它隶属于DGXXⅣ(负责消费者政策和消费者健康保护),为委员会监管农业源性食物和食品。FVO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共同体在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方面的法规得到执行和实施;FVO的主要活动是对成员国和第三国进行监督,并将监督结果以及结论和建议写入监督报告。

2002年,FVO在爱尔兰的格兰其开设了网站,并在网站上公布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对哪些国家实施了多少次监管。

(二)间接执行:转换

“转换”是指以国家法律或行政方式表达共同体指令的过程。

四、欧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日前,欧盟委员会对食品安全卫生制度进行改革,对原17项法令进行合并、简化和协调统一,力求制定一项统一的、透明的安全卫生规则。新的安全卫生规则将适用于从农场到餐桌的所有食品以及所有的食品经营者,同时还将建立执法机构加强监管。新政策的核心是在建立食品安全战略目标的同时,给商家以选择采取何种安全措施的自由,而不是给他们制定过多的繁文缛节。新规则有以下几改进:一是引入了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二是确立了食品生产经营商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这一原则加大了生产经营者的安全卫生责任。生产经营商主要依靠自我核查机制及对有害物的现代监控技术来确保食品中安全卫生。有害物关键点控制(简称HACCP)体系的实施对于所有非主要食品经营者来说成为强制性义务。

五、欧盟的转基因食品管理 1.有关转基因生物体和食品的指令

在2002年10月17日以前,转基因生物体的实验释放和进入市场主要是由欧共体授权的,相关指令为90/220/EEC 和2001/18/EC,在01/18/EC指令中,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对转基因体的准备释放又有了规定。

2.欧盟转基因食品管理机构:欧盟食品安全局

欧盟食品安全局的首要职责是,要保证欧盟各成员国之间以及欧盟与第三国之间有贸易往来的食品和饲料的安全。3.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方法

根据(EC)258/97法规,欧盟对新的食品和新的食品添加剂实行审定和可回溯制度,包括产品的成分及构成,或来源于GMO的成分有多少。该法实际上不但要求以GMOs为原材料的产品加贴标识,无论加工食品还是非加工食品,如果其含有GMOs都必须加贴同样标签。欧盟对有关GMO和GM食品评估和审批的法规是十分清晰的,各成员国和欧盟的职责却是相互分离的。为了改进这种相互分离的状况,欧盟提议对GMO、GM食品和饲料进行科学评估和审批。这意味着从事相关经营的人,在使用GMO以及将其使用在饲料或食品上不需要分别进行审批,但是对此GMO及其可能的有关使用要进行一个风险评估和一次审批,这种审批将确保GMO的安全使用。

六、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借鉴意义

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加快食品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完善管理机构设置,是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第二,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加强认证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第四,加强食品安全设施体系建设。

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需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让全社会都认识到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共同推进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

篇2: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职能、机构设置及运行情况。两国的做法对工商机关有效开展食品市场监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情况

(一)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和机构设置

英国食品安全监管由中央(联邦)政府、地方主管当局以及多个组织共同承担。在中央一级,由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负责,地方各郡、区设立相应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为强化监管,1997年英国政府成立了食品标准局,该局于2000年正式开始运作。食品标准局是不隶属于任何政府部门的独立监督机构,负责食品安全总体事务及制定各种标准,实行卫生大臣负责制,每年向国会提交报告。西班牙的食品安全监管事务由农业和卫生部门共同负责。农业部门主要负责活体动物的卫生检疫;卫生部门主要对肉类生产加工及进入流通领域的食品进行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实行分级管理制,具体工作主要由地区政府主管部门负责。

(二)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法律责任

英国和西班牙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由国际条约和国内法两部分构成。国际条约包括全球性条约(如wto有关协定)和区域性条约(如《罗马条约》等欧盟条约),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调整该国与其他国家或与国际组织间的食品安全法律关系,是一国对外进行食品贸易,开展合作交流的依据。国内法由基本法律和专门规定组成,基本法律的法律地位、效力高,是整个法律体系的基础,如1984年《食品法》,1990年《食品安全法》和1999年《食品标准法》等;专门规定数量众多,调整对象广泛,是基本法律的必要补充,如1995年《甜品规定》、1996年的《食品标签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形成了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调整对象涵盖所有食品类别,调整范围囊括从农田到餐桌整条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完善的法律体系为两国制定监管政策、检测标准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严密的法律支撑。

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英国、西班牙等欧盟国家都对违法主体规定了严厉的法律制裁。责任主体违法,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还要根据违法程度和具体情况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制裁。英国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制裁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1、一般违法行为根据具体情节处以5千英镑的罚款或3个月以内的监禁。

2、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食品或提供食品致人健康损害的,处以最高2万英镑的罚款或6个月监禁。

3、违法情节和造成后果十分严重的,对违法者最高处以无上限罚款或两年监禁。由于法律责任规定明确、衔接紧密、处罚严厉,对违法者产生强大的震慑作用。

(三)以食品质量检测为手段,注重监督检查

英国、西班牙法律授权其监管机关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场所进行检查,并规定检查人员有权检查、复制和扣押有关记录,取样分析。两国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为监督检查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持。遍布全国的权威检测机构和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可以对种类繁多的食品进行各种专业检测化验。这些检测机构和实验室主要为政府服务,经费由地方政府提供,不接受私人委托。除了权威的官方检测机构,西班牙还有一些私人检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得到授权,其检测结果也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通过建立机制和完善制度提高对市场的控制力是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特征,其中比较突出的是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

食品追溯制度是为了实现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过程的有效控制,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而实施的对食品质量的全程监控制度。如发现食品存在问题,监管人员可以通过电脑记录很快查到食品的来源。对于农产品,不仅可以查出源于哪家农场,甚至连使用的农药剂量都有据可查。在此基础上,英国还开发应用了“食品危害报警系统”、“食物中毒通知系统”、“化验所汇报系统”和“流行病学通信及咨询网络系统”等,通过信息的汇总、综合和分析,使食品追溯机制反应迅速、功能强大、跟踪管理到位。疯牛病出现后,西班牙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动物源食品的跟踪监管力度,围绕牲畜的养殖、屠宰、加工等建立了一套严格的识别和追踪机制。农场的每头牲畜自出生起便钉上识别牌,将信息录入电脑,建立档案。牲畜在屠宰时,要调查原档案,并进行严格检疫。食品公司、超级市场所售的各种肉类均有产地证明。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均能迅速追溯其来

源。

食品召回制度适用于那些违反国家或行业食品安全标准、被证实存在或可能存在相当风险的问题食品。根据该制度的规定,当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食品危害警报系统便开始运作。由地方主管部门调查并确定可能受事故影响的范围、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通知公众并紧急收回已流通的食品,同时将有关资料送交国家卫生部,以便考虑在全国层面

上采取适当的统筹工作,以尽早控制事态,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在2005年2月的“苏丹红”事件中,英国食品标准局紧急责令全国各大超市和商店下架召回359种被怀疑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该事件是目前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食品召回行动。

二、启示与借鉴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府各部门的重视。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的任务十分艰巨,英国、西班牙食品安全监管的经验在很多方面值得借鉴。

(一)探索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建立规范合理的食品市场秩序,必须注重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食品市场环境。一是加强事前防范和源头治理力度,严把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严格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二是加强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将食品质量监管作为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对食品质量从准入、交易和退市进行全程监管,对食品有计划地组织质量监测,严把食品质量关。三是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食品入市检查验收和验证验票、质量查验、食品分类管理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确保市场监管到位。四是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监管体系等方式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积极开发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系统软件,搭建信息平台,并与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行政执法管理等工作相衔接。五是积极引导开展企业、行业自律,提倡诚信经营。

(二)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为食品市场监管提供系统的法律支撑

要在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监管方面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平衡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严格食品安全法律责任,加大食品经营违法行为付出的成本。一是建议尽早出台《食品安全法》,以其为核心,形成统一协调、相互衔接的法律、法规、规章体系。二是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科学的清理,杜绝政出多门现象,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都纳入到法制管理的轨道中来。三是加大食品违法行为的成本,严格法律责任。四是建议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技术和标准化的立法,以解决当前标准欠缺、交叉混乱等问题,为食品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进一步落实各部门职能,推动部门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环环相扣监管格局的完善

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目前我国对食品市场实行“环节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农业、质检、工商、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等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对食品市场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这种模式理清了过去各部门职能不清、权限不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多个部门的执法合力。但与英国、西班牙监管部门相对集中的体制相比,这种体制容易引起监管资源分散、职能权限衔接环节过多等弊端,建议在现有监管体制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各部门职责,严格职能法定化原则,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各个环节食品安全。

(四)强化检测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监管

英国、西班牙两国行政与检测一体化的模式有效保证了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检测机构在食品质量监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鉴于目前我国工商部门在监管中遇到的问题,如检测费用过高、程序繁琐、期限过长、检测机构的独立性有待加强等,建议:一是完善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的行政法规,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明确工商部门组织食品质量检测的程序、检测机构的义务等内容,完善委托检测的经费保障制度。二是推进检测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使检测机构真正成为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的社会中介机构。加强检测机构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保障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三是明确检测结果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以警示相关责任人,提醒消费者,保障食品消费安全。四是尽快明确工商机关对食品快速检测的法律效力。

(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确保食品安全

篇3: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2016年3月7日, 欧盟发布委员会实施条例 (EU) 2016/324, 修订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条例 (EU) No1333/2008食品添加剂法规附件2A部分和E部分的有关内容。

在附件2A部分表格1中增加“13EU609/2013提到的婴幼儿食品, 包括特殊医学用途的婴幼儿食品”类别。E部分中食品类别由“所有食品允许的食品添加剂”修改为“所有食品允许的食品添加剂, 但不包括特供以外的婴幼儿食品”;同时规定二氧化碳等11种添加剂在婴幼儿食品中的使用标准。

篇4: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欧盟;食品产业;动态GTAP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5)02-0097-06

随着食品安全风险通过国际贸易方式的跨地区扩散,欧盟提高了入境食品安全标准,并实施了更加严格的质检监控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提高了我国食品企业的出口门槛,成为影响我国对欧盟食品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水平较低,食品安全风险较大,这会对其自身高附加值食品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其他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是作为提高本国食品安全的催化剂,还是作为技术贸易壁垒存在,可能由于不同产品、标准、企业及国别而存在差异。通过完善国内的食品法案不仅能够提升食品贸易竞争力,还能够提高国内食品安全水平。目前国内研究主要关注国外食品标准动态变化以及各国食品安全标准差异,如欧盟、美国、日本及中国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其制品标准中存在的差异。有学者运用计量统计方法分析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研究发现,如果贸易国越是属于农业型国家、GDP越大,则该国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可能性会越大。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存在着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价格,降低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和出口量迫在眉睫。

从现有对食品安全标准与食品产业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多数研究的是关于发达国家食品技术标准影响的定性分析,近期有学者用实证方法来研究食品安全标准的影响,但缺少对影响效果的事前动态分析。本文将利用动态GTAP模型,比较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各类情景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影响,模拟2007至2025年的中国食品产业出口及产出变化趋势,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与依据。

一、欧盟食品安全标准及影响

欧盟食品安全体系涉及食品安全法规与食品安全标准两个方面。在食品立法方面,1997年的《食品安全绿皮书》初步形成了欧盟食品安全管理思想,2000年的《食品安全白皮书》明确了欧盟食品安全的重要改革计划,2002年欧盟制定了《Regulation(EC)No.178/2002》法规,两年后欧盟又公布了四个补充法规,第852/2004号、853/2004号、854/2004号、882/2004号法规。食品安全标准方面,欧盟食品安全标准包括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和欧共体成员国标准两个层次,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欧洲食品标准包括CEN/TC 174、CEN/TC 194、CEN/TC 275、CEN/TC 302、CEN/TC 307、CEN/TC 327等。欧盟食品安全标准可分为食品技术标准和食品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主要是指对食品包装、标签、微生物指标、贮藏等方面的规定,管理标准主要是对食品安全管理职责、程序、方法等方面的相关规定。

近年来,中国对欧盟食品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根据GTAP贸易数据(1995-2009),我国食品出口欧盟贸易额从1995年的6.79亿美元提高到2009年的13.63亿美元,蔬菜、水果、坚果、肉制品与植物油籽及制品所占出口比重较高。根据2009年统计,图l反映了欧盟地区的食品进口结构,欧盟内部食品贸易占主要比重,欧盟从中国进口食品不到欧盟总进口额的0.6%。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通过贸易方式跨国和跨地区扩散,欧盟通过提高入境食品安全标准与更加严格的质检监控措施,防范外来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从技术标准上限制了我国食品的出口,使得一些在我国已经达到合格标准的食品无法通过检验而丧失出口机会,从而使我国食品失去了贸易竞争优势,对我国食品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鉴于此,我国食品企业为了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需对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进行质量控制,并支付较高的注册认证等费用。此外,国外食品安全标准经常发生变化,因此我国食品出口企业需要更改工艺流程、更新设备仪器、培训员工等,以适应不断更新的食品安全标准。据统计,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通报中国出口食品882次,水产品、花生、蔬菜水果、肉制品扣留和通报较多。通报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残留超标、微生物超标、添加剂滥用、重金属超标、转基因食品及抗生素滥用等。

二、模型与情景设定

(一)模型设定

GTAP-Dyn模型是由美国普渡大学全球贸易分析中心开发的动态递归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可用于贸易政策的动态模拟分析。该模型主要采用跨国资本流动、资本积累以及投资适应性预期等理论假设。选择该模型主要有以下原因:(1)运用GTAP-Dyn可进行事前分析,模拟政策在未来可能引发的经济效应,并可考虑不同政策同时实施的全面效果;(2)作为多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该政策对其他产业造成的溢出效应,能够比较不同产业部门的影响程度,避免政策制定中仅考虑单个部门的局限性;(3)与比较静态模型相比,GTAP-Dyn中需要构建基准情景,并且要考虑各种要素的累积效应,可以提供一个较好的长期分析。

根据我国食品主要类别,将GTAP8数据库中的57个产品部门划分为以下10个大类:稻米及制品、小麦制品、渔业及水产品、蔬菜水果坚果、植物油籽及制品、制糖作物及制品、肉制品、生乳及乳制品、饮料及烟草制品、其他制成品和服务。根据我国食品贸易中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将134个区域划分为如下9个区域: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欧盟、东南亚、南亚、东亚其他国家以及世界其他区域。

nlc202309032124

(二)模拟方案

为反映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对食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文采用AMS作为冲击变量。在GTAP模型中AMS用于度量非关税政策所造成的价格扭曲。设商品i从r区域出口到s区域的国内有效价格为PMS’(i,r,s),表达式如下:

PMS’(i,r,s)=PMS(i,r,s)/AMS(i,r,s)

(1)

其中,AMS为技术系数,AMS增加导致由r区域出口到s区域的商品i的有效价格降低,这表示非关税壁垒程度削减;AMS降低导致有效价格上升,表明非关税壁垒程度增加。在引入有效价格PMS’之后,为保持数据平衡,还需要引入由r区域出口到s区域的商品i的有效数量QXS’(i,r,s):

QXS’(i,r,s)=QXS(i,r,s)xAMS(i.r,8)

(2)

在本文中,可通过对AMS指标施加负向冲击,模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对其他国家的作用,从而分析该政策变量所造成的影响。动态模拟主要有基线模拟、改变闭合条件基线模拟与政策模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线模拟。闭合条件设定各国实际GDP为外生变量,根据预测和估计数据,设定实际GDP、人口、熟练劳动力、非熟练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外生变量的冲击程度,将2007年基期数据动态递推至2025年,在闭合中通过设定技术内生,可得出2007至2025年的各国技术变化率,为进一步模拟准备数据。

第二阶段,采用不同的闭合条件,重新进行基线模拟。通常,设置实际GDP内生与技术变化率外生。根据CEPⅡ的人口、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的预测数据,将一般均衡数据由2012年动态递推到2025年,得出国外食品安全标准维持不变情形下的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变化趋势,用于在政策分析中作为比较的基线。

第三阶段,政策模拟。预测各国在不同时期提升食品安全标准幅度。通过对AMS指标施加负向冲击,模拟国外提升食品安全标准情景下的我国食品出口贸易历年变化趋势。将该结果与基线情景比较,得出国外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食品出口的动态影响效应。

由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自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监控力度较高。假设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对发达国家的食品贸易负面扭曲程度较轻,而对中国、东南亚及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负面扭曲冲击较重。模拟情景如下:情景1,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导致出口至欧盟的食品有效价格提高,反映食品产业为适应更高标准所投入的更多成本,但设定该扭曲程度对不同国家存在差异,对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的食品贸易负面扭曲为-1%,而对我国及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负面扭曲冲击为-5%。情景2,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对发达国家食品贸易负面扭曲为-1%,而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扭曲冲击为-10%,情景2对发展中国家更为不利。情景3,欧盟针对肉制品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对不同国家的负面扭曲程度与情景2一致。情景4,欧盟针对果蔬类食品提高入境技术标准,对不同国家的冲击程度如情景2。

三、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GTAP-Dyn模型,模拟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情景,利用Gragg算法,选取外生变量,设定外生变量冲击的幅度与时期。由于模型方程采用线性化处理,模拟结果部分将以变化率表示,即各种模拟情景中各变量相对预测基线的变化幅度和趋势。

(一)我国食品出口与产出变化

由情景1、情景2分析可得,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情景中,我国食品出口量出现下降,以肉制品、生乳及乳制品、植物油籽及制品出口数量下降尤为明显。情景1中,我国肉制品出口量下降-2.72%,生乳及乳制品下降-2.7%,植物油籽及制品下降-1.38%。欧盟对发展中国家进口食品的负面扭曲程度提高,如情景2所示,对我国食品出口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到2025年,欧盟提高技术标准的负向冲击将进一步减弱,如在施加冲击的2010年我国肉制品总出口量下降-5.48%,到2025年降低至-3.44%。

由情景3可知,欧盟针对肉制品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导致我国肉制品总出口量降低5.63%,而随着中欧经济贸易发展,该冲击将到2015年减弱至3.53%。情景4表明,欧盟的果蔬类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将导致我国果蔬类总出口量降低1.05%,该冲击将在2025年降低至0.24%。在欧盟提高技术标准后,我国出口至欧盟的肉类和果蔬类产品减少,调整期内我国出口可能转移至其它技术标准相对较低的地区。

从中可得出结论:(1)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对我国主要食品部门产出造成了负向冲击,其中以植物油籽及制品所受冲击最大,在2010年,植物油籽及制品产出减少0.12%,生乳及乳制品产出降幅也较大。(2)欧盟提高技术标准所造成的负向效应逐年减少。(3)我国食品产出影响幅度小于食品出口变化,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国食品出口占总产出的比例较低,另一方面国际市场出口受阻转而向国内市场供给。

(二)贸易转移效应

在情景2中,我国出口至欧盟的贸易额大幅降低,但我国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地区的食品贸易额有所增加。以肉制品为例,2025年我国出口欧盟的肉制品相对于基线情景降低41.86%,出口至日本的增加0.18%,出口至澳大利亚的增加0.42%,出口至东南亚的增加0.07%。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我国出口可能转移至其它技术标准相对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这反映了我国食品出口过程中的贸易转移效应。

从欧盟的进口贸易方面看,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对不同国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由于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身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控体系建设完善,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所产生的负面扭曲程度较低,而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以及食品安全监控水平通常低于发达国家,提高技术标准对我国及东南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负面扭曲较大。如表4所示,欧盟从中国、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食品进口量降低,而欧盟内部的食品贸易额上升,欧盟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食品进口增加。以肉制品为例,欧盟从中国、东南亚、南亚等区域进口额降低了42%,但从欧盟内部贸易增加了2.54%,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出口到欧盟的食品量不降反增。这体现了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所产生的国际贸易转移效应,即食品进口来源地从食品安全标准较低的国家地区转向技术标准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四、结论

运用动态GTAP-Dyn模型对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的4种情景进行模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与启示。第一,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提高了我国食品产业生产与出口成本,对我国食品出口造成了不利影响,其中,肉制品、生乳及乳制品、植物油籽及制品出口量降低尤其明显。一方面因为我国食品出口占总产出的比例较低,另一方面因为国际市场出口受阻转而向国内市场供给,所以导致我国主要食品部门产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小于出口所受的影响。第二,欧盟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增加了所有出口国的出口成本,美、日、澳等发达国家自身食品安全标准通常高于发展中国家,欧盟将更多地从这些技术标准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进口食品。

我国食品出口企业应重视各国提高食品安全标准,密切关注国外食品安全法规动态,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缩小与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之间的差距。应加强食品质量控制标准体系的引进和研究。针对我国食品标准制定存在的部门多、交叉、重复等问题,政府应加强各项食品标准法规的简化和修订工作,减少和避免食品安全标准过多以及不一致的问题。

篇5: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编者按:2005年10月3日至10月23日,省局组织了“赴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参观考察团”,该团一行9人,在外停留21天,与美国政府相关单位就食品质量安全法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及食品加工业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以下是该团团员,楚雄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黄昆同志写的一篇考察报告。

省局组织人事处:

2005年10月3日至23日,在省局党组和州局党组的关怀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云南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代表团”赴美国参观考察。在美国期间,我们参观了著名的二战遗址珍珠港,观看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纪录片;世贸大厦遗址、联合国总部、白宫、国会大厦、太空博物馆、林肯纪念堂、杰佛逊纪念堂、奥斯卡领奖中心、好莱坞明星大道等地方。美国加州大学教授(Amin)给我们讲解了美国国情,美中协会组织我们考察访问了美国旧金山著名食品加工厂(SugarBowlBakerv’s),现场参观了生产工艺及管理过程;考察访问了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检查局,并对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等进行了座谈。通过这次的参观考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深刻的理解了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的深刻意义。读千日书,不如行万里路。

一、所见所闻

在美国参观期间,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有时整天坐飞机在天上飞,有时又坐车整天在高速路上跑,天天早出晚归;有的时候刚下飞机还没住下,就开始安排参观;对我们坐惯了办公室的人来说,感受到了快节奏生活的压力。语言障碍,生活习俗不同,给参观考察带来了一些困难,我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考察机会,尽管每天非常累,回旅馆很晚,我还是每天坚持记日记,尽量把当天看到的东西记下来,准备回来再看些资料慢慢消化。

(一)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搞得非常认真

美国是世界经济头号强国,具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世界上最多的一个移民国家。每天都有数以万计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人,因为不同的理由涌入美国。美国对外来各色人种包容性强,经济上的优势以及低失业率是美国吸引移民的主要原因,而大批高素质的移民又成为美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民富国强,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爱国主义,而且潜移默化。

在著名的二战遗址珍珠港,美国政府花巨资在被日本炸沉的“亚历山号”军舰水面上建起了纪念碑,免费让游人坐船参观,并可以观看到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的真实录像纪录片,听到“亚历山号”被炸沉的声音。许多美国老兵自愿到此地为游人签名、合影,激发游人对战争的憎恨,热爱和平。据说每天到这里参观的数以万计人中,日本人不敢到此参观,怕被激怒的人揍。

在华盛顿杰佛逊纪念堂,我们看到一批批小学生蹲爬在纪念堂地板上,认真抄写托马斯.杰佛逊1776年受命起草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是一篇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斗檄文,以人生平等,政府应该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这一观点出发,宣言历数了英国殖民政府在北美所实现的罪恶统治,指出其所作所为与保护人民的权利背道而驰。组织小学生就地抄写这篇爱国文章,其教育意义深刻。

在著名的迪斯尼公园,构思巧妙的“昨天”、“今天”、“明天”,独具匠心,使参观的人回顾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感受到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同时,更领会到明天高科技的飞跃,信息、宇宙空间、生物科技对人类生产技术的挑战。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注重抓生产源头

“为什么要让食品发生事故呢?”这是我们在与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检查局座谈时,我们提出若发生食品质量问题如何处理时,对方的反问。

在美国旧金山,我们考察参观了著名的食品工厂(SugarBowlBakery),该厂生产的食品面包供旧金山地区80%的旅馆、酒店使用,在我国珠海也有分厂,年产值近8000万美元,机械化使用程度较高。我们从该厂的工艺过程、设备管理、出厂检验、包装等过程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给我们最大的感觉就是严格生产、严格管理、严格控制。“请不要走进开动的设备,以防你会受到伤害”。“请不要带手表,以防手表掉入食物中,造成危害”。严密的消毒,严密的预防措施,不管从原料的采购到使用,以及计量检测、特种设备管理、产品包装及检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着作用,任何管理都是为了生产合格产品,没有空洞的宣传。

美国的食品安全由六个部门来进行监管,卫生部门的监管设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局;农业部门监管主要负责畜、禽、蛋食品监管,设食品公共安全调查局、食品安全检查局、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查局;以及单独设立的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和我们座谈的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检查局,是专管畜、禽、蛋食品安全检查的部门,该部门有两个职能:

1、保护消费者利益和平衡工厂利益;

2、强制执行法律规定。监督检查不收检验费,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监督检查人员实行区域划片监控,随时明察暗访深入饲养场和宰杀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责令限期整改,如果发现食品有质量问题,工厂将负责将食品收回消除危害。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检查局对检验人员规定非常严格,检验人员只要到被检查部门喝过一杯咖啡,将会被清除出调查检验队伍,因为将会被怀疑有不公正。当我们问其若在当地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如何处理时,固执的美国官员连答:“No”,认为是不可能的,有法律规定,不能让它发生。因为每个细节,包括喂养、宰杀都监管了,是不会发生,也不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美国官员监管到位,忠于职守。

(三)中国产品在美国超市到处可见

在国内,我一直听说中国的产品上不了美国的超市。而我们在美国从西到东,从南到北,凡进美国超市时,都有我们国家的产品,尤其纺织品和玩具。连美国的景点“自由女神”雕塑像、“珍珠港”,“尼加拉大瀑布”等小纪念品,都写着中国制造。我们在购买小纪念品时,都注意看是不是国产货,以免“出口转内销”。最有趣的是,10月19日,在我们考察访问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检查局结束时,该局送给我们考察人员的每人一块小蛋糕(小玩具)也是中国产品,局长幽默的说:“中国产品占据了美国很大市场,我们生活都在使用中国产品。送你们的这块蛋糕也是中国生产的”。翻译人员讲完后我们认真一看,逼真的小蛋糕上写着(USDA)美国联邦食品安全检查局的缩写及网址,下面显目的标着“Mideinchina”,使我们由衷的感到骄傲。在美国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中国商品的广告或文字宣传,但中国制造的很多商品已经进入了美国中档,甚至高档市场,如服装、运动鞋、电脑硬件、彩电、电冰箱等。

二、收获、启示

美国是一个美丽、富饶,最适合人居住的国家,树木葱葱,环境优良。到处是汽车,到处是高速公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公共场所人们自觉排队,行人过马路车辆主动礼让。美国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极其富有和强大。由于社会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我们的思维不自觉地被自己的社会存在所局限,被自己的文化传统所限制,就像人类的思维无法摆脱人类自身存在的局限一样,很难真正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历史传统和民族性格习惯所带来的差异。当我们走出国门走出自己的社会,见到另一个不同的社会时,有可能领悟自己某些方面的局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我们抓好食品安全监管是大有益处的。

启示一: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个结论我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以及宣传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时都不是什么新内容。在考察美国食品生产企业,感觉这个朴实的道理在美国生产企业已深深的扎根,为了生产合格产品,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在各工序都严格贯彻执行。“该说的已经说到,说到的已经做到”。政府宏观监管比起生产企业自己监管不是那么有力。企业质量管理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已完全形成了自我生存发展需要的必然措施。由此联想到我们的部分企业对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执行的差距,“该说的已经说到,说到的没有做到”。产品质量管理不注重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而过分强调产品质量出厂检验,方法上实际还推行着发达国家工业生产四十年代的“检验方法”阶段,既使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也没有认真施行,名不符实。带来的后果,检验产品质量不稳定。管理方法的滞后,必然导致质量差距。

启示二:要在全社会普及质量意识。产品质量,代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形象。在美国市场上是难以见到假冒伪劣商品的,尤其药品和食品,几乎没有假冒。在我们和美国食品工厂和联邦政府监管部门接触时,感觉质量意识比较强,消费者对商品比较信任,企业法人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不好,企业会失去信誉关门,还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政府官员认为不能让不合格产品形成后流入市场,在生产过程中就要严格监控。我们现在的差距是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商品不信任。从源头抓质量,我们应该引导企业从生产过程全面注重质量管理,牢固树立以质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对屡教不改的,要发挥新闻曝光的作用,引导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使不合格产品失去市场。在全社会普及质量意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注重在实效上下功夫。

启示三:监管部门真正成为企业信任的伙伴。当我们对美国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你们政府部门如何来进行监管时,管理人员很自然的回答,“他们会常来,他们也会为我们生产、设备提一些意见,我们修改完善后他们又来检查,对我们生产是有益处的”。问其处罚过没有,回答“不可能。他们很懂,很公正”。美国的食品生产企业也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由联邦政府计划部门来颁发,小型的食品加工企业会挂靠大企业来生产,生产企业与监管部门关系很融洽,都知道法律的约束规定。也使我想到,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长期跟企业打交道,许多同志不懂企业管理,有时到企业检查时常说外行话,摆出一付执法检查的架势,与企业成了猫鼠关系。要从源头抓质量,我们的人也要学会企业管理。

启示四:牢固树立诚信意识。美国人非常重视的一种个人品质就是诚实。美国是一个高度守信的国家,任何一个人在任何社会交往中,可以做错事,但不能不诚实。在美国,汽车加油、停车凭信用卡消费,没有专人守候;住旅馆你走时不会有服务员来检查清点房间后才准你走,旅馆房间门的刷卡你喜欢可以带走作纪念;在商店购买东西不会有人怀疑你使用假币,进超市我们背着包也不会有人盯梢,有时选到了东西为付费还到处找服务员。由此,我感觉我们国家现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倡导诚实守信何等的重要。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若不注重诚信建设,人与人之间缺少相互信任,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和谐就会成为空话。我们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教育家庭,教育子女,诚实守信,推动整个社会诚实守信。

在美国,由于“9.11”恐怖事件的发生,到处防范严密。我们进机场候机室和参观大型社会参所,都必须脱外衣、鞋子、皮带进行严格检查,到处草木皆兵。在美国参观考察期间,我和团里的同志们一道,遵守了出国纪律。每当我们公务活动参观座谈结束时,我们都给对方赠送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2005年食品质量监管赴美代表团”致谢小旗帜,对方非常珍惜,我趁此机会给对方每个官员赠送一个彝族小荷包,并告知这是我们彝族姑娘亲手刺绣的吉祥物,戴上会健康幸福,他们惊喜地拿出自己的相机,戴上彝族荷包,手拿我们赠送的小旗与我们合影留念。

篇6:赴欧盟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为了解欧盟植物检疫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法规建设,学习检疫隔离温室的设计、建造及使用管理经验,3月10至23日,结合中英农业科技交流项目,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农经司、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种植业管理司、规划设计研究院、全国农技中心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考察团赴英国、荷兰及法国对欧盟植物检疫工作进行了考察。在欧期间,考察团拜访了英国环境、食品及农村事务部,考察了英国农业部中央科学研究院、苏格兰作物研究院、国际园艺中心及其检疫隔离设施,参观了荷兰温室公司、法国瑞奇公司等温室制造企业,获取了大量相关信息,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简报如下(检疫隔离温室技术报告附后)。

一、欧盟检疫基本情况

农业在欧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并服务农产品贸易,欧盟十分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植物检疫体系。

(一)有效的管理模式

欧盟是一个由15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经济政治联合体,奉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包括检疫政策,这种特殊的环境产生了特殊而有效的检疫管理模式。

在欧盟层面,欧盟理事会负责植物检疫基本法规的制定及重大检疫问题的最终决策,欧盟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包括制定实施细则、提出经费预算、协助成员国开展检疫检验、核查疫情发生及处理情况、与非欧盟国家签订检疫协定并组织农产品进口预检等。为加强协调,欧盟成立有植物检疫专门委员会,参与检疫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重大检疫决策,先由专门委员会讨论评议,取得一致后,组织实施,否则须提交欧盟理事会做最终决定。

在成员国层面,通过将欧盟检疫法规本国化执行统一的检疫政策。根据欧盟植物检疫法的要求,各成员国均设立或指定了一个中央职能部门即国家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植物检疫事务的协调,并统一管理本国的植物检疫工作。尽管各国的国家植物检疫机构名称不尽相同,有植物检疫局、植物保护局、质量政策局等,但无一例外均隶属于农业(农渔食品、农林)部,并通过在各地设立下属机构垂直管理全国植物检疫工作,既无内外检之分,也无农林业之别。

(二)完善的政策法规

长期以来,欧盟十分重视检疫法制建设,形成了完备的法规体系。依法检疫是欧盟植物检疫工作的显著特征。

一是体系完备。欧盟检疫法规体系由基本“法”、行政法规和双(多)边协议三个层次构成。针对全局性检疫问题,制定严格意义上的基本“法”,其核心是植物检疫法,也包括马铃薯癌肿病、胞囊线虫等10多项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控制法令。为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基本“法”明确要求欧盟委员会制定具体办法和程序,包括委员会令、决定及建议等110项,既有行政法规,又有技术标准。欧盟委员会还与各国签定了相当数量的双边、多边协议。

二是制修及时。欧盟检疫立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根据检疫工作变化情况,不断修订行政法规,并对基本“法”做必要修改,从而保证法律法规尽可能符合实际需要。以植物检疫法为例,1977年颁布,其后23年内进行了大大小小39次修改,2000年又归纳历次修改,制定颁布了新的植物检疫法。

三是要求极严。欧盟检疫法规是成员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成员国有权通过本国立法确定高于欧盟的具体要求。如为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英国对健康种苗传带某些病虫的允许量比欧盟低、发现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后的禁种年限也长于欧盟。发生马铃薯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地块,欧盟分别禁种马铃薯5年和10年,英国则要求禁种6年和12年。

(三)科学的检疫做法

在农产品检疫方面,欧盟做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一方面,根据疫情发生分布,将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列入名录进行检疫,确保符合既定的检疫要求;另一方面,根据欧盟委员会的建议,欧盟理事会经常对名录进行修订补充。

欧盟检疫名录分6大类,包括《禁止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禁止随特定植物或植物产品传入传播的有害生物名录》、《禁止进境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满足特定条件方可进境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进境前必须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需采取特殊检疫措施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录》等,涉及有害生物、植物、植物产品及栽培介质等多达351种(类)。部分名录还根据有害生物在欧盟有无发生、植物(植物产品)是否源于欧盟、对象物关系整个欧盟还是特定保护区等,进行了细化分类,操作性极强。

欧盟各国围绕《进境前必须进行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相关物名录》开展农产品检疫工作。一是对名录中源于欧盟的对象物实施检疫。各成员国植物检疫机构委派植物检疫人员进行产地检疫,每年或每茬不少于1次,必要时作室内检验。对农产品加工、储存场所、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也要进行认真的检验,确保输往其他成员国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植物卫生条件;二是对名录中来自非欧盟的对象物实施检验。进口农产品不管最终销往哪个成员国,原则上要在进入欧盟的第一个成员国口岸进行检疫,核发植物检疫证书(即统一的植物护照)后,才能在欧盟境内流通,以确保输入欧盟的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植物卫生条件。

为确保各项检疫要求落到实处,欧盟还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对作物生产者和进口商进行注册登记,相关信息要伴随其生产或经营的农产品流通,力求每一批农产品都可以回溯到它的源头;二是根据需要实施市场检疫,带有植物检疫证书的农产品跨成员国边境流动时无需检疫,但在市场流通时要接受必要的核查;三是对进入保护区的农产品提出特殊要求,符合要求才能进入保护区;四是欧盟委员会可组织成员国对进口农产品实施原产地预检。

(四)严格的疫情处理

欧盟要求,成员国发现新的有害生物,无论是否列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只要是首次发现,都要立刻报告欧盟委员会,并通知有关成员国采取紧急调查和处理措施。必要时欧盟委员会植物检疫专门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调查,论证成员国采取紧急措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予以认可或提出处理要求,采取包括染疫植物(植物产品)销毁、栽培介质及包装材料处理、生产工具、包装储存场所及运输工具消毒等处理措施。一旦确定疫情随某一批农产品传入,欧盟委员会将对其流通过程进行回溯,并通知相关成员国,采取必要的调查处理措施,加强对该类农产品的检疫检验。

(五)可靠的经费保障

鉴于植物检疫的公益性和重要性,欧盟委员会适时提出增列检疫项目,列入财政预算。根据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主要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购建检疫仪器设备。适应建立内部统一市场需要,欧盟十分重视检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检疫检验所需仪器和疫情处理设备。在经费分配上优先考虑进口农产品集散地、与非成员国交界的边境地区,特别是对处于农产品进出口通道位置的成员国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力度最高可达实际支出的50%。二是补助植物疫情处理。成员国一旦发生疫情,威胁欧盟整体或局部,可向欧盟申请疫情处理经费补助,用于保证检疫措施的落实和弥补检疫处理的直接经济损失,支持力度可达50%。如进一步处理关系整个欧盟的安全,还可追加部分经费。

二、欧盟检疫隔离设施

由于种苗传带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最大,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引进种苗的隔离检疫工作,将其作为防止疫情传入的最重要措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隔离检疫设施,并对国外引种隔离检疫作出严格规定,配备专门人员,实施隔离检疫。

(一)明确的法律规定

欧盟对种苗进口十分慎重,明确任何作物都不允许大规模生产性引种。生产试验和为科研、育种目的少量引进禁止进境植物必须接受严格的隔离检疫检验。如马铃薯种薯一个品种最多只能引进5块,种薯入境后必须直接运到植物检疫隔离场,进行种植和整个生长期检疫,证明不带检疫性有害生物后进行组织培养,只有健康的一代组培苗才能提供给引种单位使用。

(二)先进的隔离设施

为严防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欧盟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建设、装备检疫隔离场[见图1、2、3]。以英国为例,农业部在约克建有2000m2的大型检疫隔离设施,专门进行进口种苗隔离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其中检疫隔离温室耗资300万英镑,选用高质量材料保证温室的密封性,通过调节进出气流实现正负压差,用水采用封闭循环,温度、光照、湿度均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隔离检疫操作程序严格,人员进出严格管理,隔离检疫废弃物如实验材料、栽培介质等均要经过高温消毒或焚化处理,确保隔离效果。

(三)完善的配套措施

为满足隔离检疫的高技术要求,英国农业部植物检疫隔离设施包括与之配套的综合性实验室,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检疫部,下设昆虫、细菌、真菌、病毒及杂草等专业技术组,有60多位专家,年运行经费200万英镑。综合实验室装备先进,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pCR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可开展pCR、血清学检测、核酸杂交等检验检测工作。英国苏格兰作物研究院、国际园艺中心等很多研究机构也建立了高水准的检疫隔离温室,这些机构从事危险性有害生物或转基因研究时,都要求在隔离温室中进行。

三、欧盟检疫借鉴及我们的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欧盟一些合理的检疫做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根据欧盟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们建议农业部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一)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欧盟植物检疫工作之所以能成功开展,与其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各成员国合理的机构设置密不可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国经验也证明,农业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是做好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市场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植物与植物产品调运量大面广,农业植物检疫任务繁重,1998年原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划出后,国务院仍赋予农业部检疫立法、疫情发布、政府间协定签署等职能,加强了农业部主管植物检疫的职能。我国加入WTO后,植物检疫作为保护国内农业安全和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出口唯一可以经常运用、符合国际惯例和WTO规则的合理合法手段,将发挥非关税技术壁垒的重要调节作用,提升农业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作用。为此,建议农业部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充实检疫力量,做好应对WTO的各项工作。

(二)加快植物检疫隔离场建设

植物检疫隔离场是美、欧等发达国家有效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抵挡国外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检疫能力和水平的综合体现。近年来,为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依托国家植保工程,农业部先后启动建设国家植物检疫隔离场(北京)和成都、广州区域植物检疫隔离场,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按照项目进度安排,年底即可竣工。目前问题主要是检疫隔离场管理模式和运行经费未落实。根据欧盟经验,植物检疫隔离场属纯公益性质,管理相对独立,技术力量雄厚,财政经费充足。为此,建议农业部将植物检疫隔离场的运行管理摆上议事日程,一方面解决检疫隔离场的管理及人员编制;另一方面解决检疫隔离场的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确保隔离场运行经费,以充分发挥其有效防止疫情传入和检疫技术壁垒的作用。

(三)保障检疫事业经费

与欧盟充足的检疫经费相比,我国一直没有固定的检疫事业经费,导致疫情普查、封锁控制等工作难以落实,基本数据和基础信息不全,检疫决策和对外谈判科学依据不足。植物检疫是国家需要、公益事业,我国加入WTO后,疫情调查监测、风险分析、官方控制、非疫生产点非疫生产地建设、应急措施研究和对外谈判等,许多基础工作急需开展。为此,建议农业部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将植物检疫事业经费纳入国家农业事业经费财政预算。

(四)加快植物检疫立法进程

欧盟完备的法律体系对检疫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与之相比较,我国《植物检疫条例》虽然1983年已经制定,1992年又修订发布,但近些年国内外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方面缺乏法律依据,有些做法与国际并不接轨。为此,建议农业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法》纳入立法规划、组织立法调研并起草法律文本。

篇7: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考察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设领域开始实行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已逐步建立起了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工程师、注册规划师、注册建造师等执业资格注册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和我国进入WTO后过渡期,我国的建筑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执业注册人员的国际互认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为此,我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派出了以赵春山主任为团长的7人考察团,专程对英国和欧盟的有关协会进行了访问,考察了解英国及欧洲有关职业工程师的执业注册制度发展情况,以作为我国规范发展建筑业执业注册制度的参考,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执业资格注册制度,加快与国际接轨提供借鉴。

一、英国的建筑业执业注册制度情况

(一)概况

英国中央政府主管工程建设的主管部门是英国环境、交通及区域部(DETR--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Transport and Regions)。该部于1997年6月由英国原环境部与交通部合并而成,下设一系列局(或司)、政府办公室、代理机构(Agency)、非部属公共机构等,其建设局(Directorate of Construction)负责建筑业的管理。建设局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建设活动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建筑生产方法和提高建筑生产活动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为了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建设局还负责制定培训计划。

英国政府对建筑业的许多微观管理是由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组织实施的,有“小政府、大协会”之称。这些行业协会一般都具有相当规模的组织机构,稳定可观的经济收入,有些行业协会组织规模比政府主管部门还要庞大,在建筑业微观事务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形式的行业协会是建设管理各行业之中各种企业主的利益集团,代表着企业的各种利益,积极参与政治和城市建设管理的决策过程,努力谋求同政党和其他社会团体开展对话,在城市建设管理事务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英国的各种建筑业专业化组织(学会)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民间的社团法人,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在经济上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依靠向会员收取会费及提供咨询服务的收入来维持开支,他们的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广泛吸收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入会。英国的一些学会常制定并出版一些合同条件,如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出版的“新工程合同”(NEC)。

英国政府不负责人员的资质管理,而由各种协会、学会负责进行人员资质评定。英国的建筑师执业注册制度发展较早,其建筑业协会和学会的发展较为完善,对世界各国协会组织模式的影响也最大。英国建筑业领域内的许多学会如建筑师学会、土木工程师学会、结构工程师学会、特许建造学会和特许测量师学会等,均在世界范围内发展会员,这些协会、学会负责对从事建筑活动人员资质进行评定,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英国国界。

英国法规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是“法”(Acts),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由议会审批。第二个层次是规则(Regulation),在规则层次上还有不同的分类。第三个层次是标准和规范。与建筑有关的部分现行法有:

l 建筑法1984(Building Act 1984)

l 房屋法1996(The Housing Act 1996)

l 建造法1998(Construction Act 1998)

(二)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

在英国建筑行业有七个被授予皇家特许的学会,他们是:英国皇家测量师学会、土木工程师学会、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学会、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结构工程师学会、建筑设备工程师学会和英国皇家规划师学会。在英国的许许多多的学会、协会中,只有这七家被冠以“皇家”的称号,而若被授予“皇家”的特许,就意味着它在该行业中是最高等级的学会或协会,受到英国政府的重视。这些学会涉及到房地产、造价工程、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结构工程、建筑设计、规划等不同的专业领域,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对建筑业进行管理,还制定本行业各种规范,参与政府制定建筑业的有关行业法规。

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前身为1908年成立的混凝土研究所,1909年组成有限公司,1922年更名为结构工程师学会,其专业范围也随着扩展而涵盖了各种结构的建筑。1934年3月,它受封获得英国皇家特许地位。自1937年在南非成立第一个英国以外的分部以来,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在100多个国家都有其会员的学会,不仅在香港有相当一批会员,在太平洋地区、加拿大、印度、南非、美国都有相当数量的会员。

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由会员组成的理事会领导,理事会设设七个委员会,包括:执行委员会、专业行为委员会、会员资格委员会、工程实践委员会、交流策略委员会、任命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负责根据社会的需要促进学会的发展,为会员提供服务。学会的三项主要职能:一是作为学术机构,通过会议、技术报告、图书馆和杂志“结构工程师”交流信息。二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为专业结构工程师制定标准,并加以执行:(1)资格考试;(2)制定行为准则;(3)制定“专业进修”的政策。三是结合“专业进修”项目,依靠图书馆和学会举办的各种课程为会员提供服务。另外,学会还提供6小时的“非正式会员”级别的考试。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是结构工程方面的专业团体,它以拥有高专业能力的会员而被国际上承认。它通过资格考试、行为准则以及专业持续发展的政策来建立和维持结构工程师的专业标准。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现有会员约22,000人,遍及100多个国家,其中50% 为特许结构工程师会员。其会员一般需要通过学会考试而获得特许结构工程师会员资格,也有极少部分会员由于长期从事建筑业方面的研究工作或通过获得特别会员资格而直接成为特许结构工程师。参加资格考试的前提是满足学历要求、满足初始职业发展要求、通过专业面试,经过严格选择并通过资格考试后被授予特许资格(如MIStructE,FIStructE等),学会为他们提供继续教育与发展的机会。

要成为一名皇家特许结构工程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进行必要的面试和考试。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本身长达7个小时,内容是实际的结构工程设计。结构工程师主要应关心建筑和工程结构的安全、效益、美观,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考虑建筑自重、荷载、火灾、地震、爆炸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仅保证安全,也考虑效益和便于施工,做到既环保,又感觉美观舒适。考试点在英国有30个左右,同时在世界各地还有40个左右。通常每次考试有40%的人得以通过而获得特许结构工程师资格。

会员等级: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中有六个主要的会员级别----学生会员、毕业生会员、准会员、会员、正式会员、特别会员。每个层次都综合其教育、行业经验、和专业资格等着不同的要求。另外还有第七个等级----志愿者,这个等级是为吸引其他专业申请人而制定的。

(1)学生会员资格:学生会员资格是对那些17岁以上在读结构工程的学生开放。通常,这个级别的人要通过专业学位,或者是土木结构工程领域认证的课程中的一个更高的学位,这也是作为会员和准会员的一个资格。学生会员及通过五年以上全日制课程的人士不需要缴纳入会费或年费。那些通过非全日制课程的人士须交纳部分的费用,相同的,对居住在较低收入国家的学生,也将减免部分会费,并且这个费用根据所在国的不同而不同。一些正在通过这种途径成为准会员的学生会员申请者(依据他们的专业资历),学生会员一直保留这个称号直到他们通过那个级别的考试而成为准会员。

(2)毕业生会员资格:毕业生资格对那些21岁以上并且达到符合学会要求的人士开放。学生会员在获得一个合格的学位或同等学历后可以提出申请向毕业生会员资格转变。非学生会员的毕业生申请毕业生会员的须直接通过测评。根据个人的学位和职业经历,符合继续教育课时的要求,可以使候选者进一步向会员资格迈进。

(3)准会员资格:要成为一个准会员,必须提供一个已认证的三年的学历(或同等学历)或者一个更高的学历和满足初级专业发展的主要指标要求而进行的实践。申请成为准会员要经过三项考核:第一项是申请者最低年龄23岁,第二项是申请者必须参加一个专业的测试,包括被一个资深会员面试。第三项是申请者还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l 通过考试成为准会员;

l 出版已经经过评估和被接受的研究成果;

l 如果他们的年龄是35岁或35岁以上,他们还将接受一个口试。

作为一个学会的准会员,将被允许在英国工程师委员会的工程师联盟去注册。(4)会员资格:要具备受特许的会员资格,成为一个受特许的结构工程师,申请者必须有一个经过认证的4年的工程硕士学位(或者等同的学历)或者一个3年工程学士学历及进一步的学习和满足初级专业发展主要指标的要求而进行的实践。准会员可以参加特许会员的资格考试,并且不小于35岁,在不断提升的职务中有至少15年的工作经验并且他们的能力是可以和同时代的受特许会员的能力相媲美。一名准会员有两条成为会员的特殊途径:

l 通过了欧洲工程师考试的指令

l 通过学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注册结构工程师委员会的协定认可的。

成为会员后,将享受一定的受特许的权力,并且可以作为会员在英国工程师委员会注册。

(5)副会员:副会员级别并不同于准会员,副会员是短期的会员层次,通常在10年以内。申请者必须拥有高级结构工程师资格,且属于居住地所在国的国家级工程师组织。他们必须至少是35岁并且是定居在欧盟以外。十年后,通常一个正式会员参加特许会员资格考试或者直接成为特别会员。

(6)特别会员资格:从会员到特别会员资格的转变,申请者必须提供从获得会员资格到现在至少5年的相应的工作经验证明,而这些经验必须是从他亲自负责从事设计,施工,或者参与重要的结构工程项目而获得的。申请者必须至少35岁,担任重要的职务,并且有能力证明一段时期内在其专业有显著的发展经历。

申请直接进入特别会员通常是通过邀请的形式。作为一个限定,申请者必须至少达到45岁并且拥有受特许会员的资格。此外,申请者个人必须在结构工程科学领域有着卓著的贡献或者在其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使他在他的实践中有着重大的进展。申请者还必须要在结构工程专业领域里担任一个重要的职务,然后在委员会的建议下和学会的提名下,就可以直接进入并成为特别会员。

(7)志愿者:志愿者这一级别的建立是为了在其他相关专业吸引候选人(例如建筑学和材料学科),他们对结构工程感兴趣,并且参加或者希望加入结构工程师,但是他们不符合进入学会成为任何一级会员,而且这些人不能以会员中的任何一级称号命名。这些志愿者通常只能被邀请加入学会,但是他们可以直接申请成为志愿者。

所有会员在申请成为会员之时,都要在一份申明上签名,申明他们遵守皇家特许证(Royal Charter)、章程(By-Laws)及行为准则(Rules of Conduct)的规定。由于经过政府的“特许”,经过授权,因而许多条款带有强制性,这也说明学会的影响力,通过与政府对话管理这一专业事物包括会员的活动,已经深深根植于英国社会之中。

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每月出版两期“结构工程师”专业杂志,并维持一个高水准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中心,组织安排一些技术会议、课程和其它活动。学会与英国标准化协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与其它建筑工程学会一起考核大学学位并实施和发展适当的职业资格认可。除此以外,有关政府部门及公共社团都定期向学会做有关的专业咨询。

考察团在英国专程安排了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的会谈,会见了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秘书长及其他工作人员,了解学会的基本情况,重点就中、英双方结构工程师的工作以及开展英国特许结构工程师与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的互认工作交换了意见,英国方面特别介绍了在中国大陆境内发展会员的情况以及苏格兰地区新启动的注册特许工程师制度。

(一)合作协议的续签问题

全国注册工程师管理委员会(结构)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于97年9月签署了《关于结构工程师执业能力考试资格互相承认协议》,协议自1998年1月1日生效至2003年结束,双方共进行了5次补充测试,中方共有114人通过补充测试取得结构工程学会会员资格,英方共有82人通过补充测试取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资格,并颁发证书。协议结束后,双方对该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签订第二个五年期协议计划,以促进双方友好关系的发展、提高结构工程师专业水平和国际化地位。

本次会谈基于双方多年友好合作的基础,认真分析《互认协议》存在的问题,寻求双方对这些问题的共识,在今后的合作中做出改进。目前双方存在的问题有:

(1)国籍问题。由于结构工程学会是国际性组织,其会员遍及许多国家,在申报补充测试时,一部分会员是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因此会出现“一边”对“多边”的情况,特别是香港与内地实施CEPA协议后,有可能出现对香港一个地区的结构工程师与内地注册结构工程师有两种资格互认方式和标准。

(2)补充测试的语言问题。英方使用的是英语,中方使用的是中英文双语。虽然,看似双方在语言使用方面不对等,但考虑到每次参加测试的考生中都有华人,客观上没能让更多的非华裔人员参加互认,因此在测试语言上增加了英文。(3)对互认形式的改进。我们建议改进原先单独专业测试的方法,提出对申请人进行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知识的培训内容。

(4)我国的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制度与英国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提出对已取得注册师资格的外籍人员在允许注册前要接受继续教育,以维持他们已取得的资格。

针对上述四方面的问题,我们在会谈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征得主管部门的同意,会谈中充分向英方表明了态度,得到了对方的理解。最后,双方就此合作协议草案的原则与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决定会后分别将有关情况向管理部门汇报,以利于尽快达成一致意见,便于在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访华时签订新的合作协议。

(二)苏格兰的注册特许工程师制度

会谈中,学会秘书长还向考察团介绍了苏格兰的注册特许工程师制度。自2005年5月1日起,英国苏格兰地区开始按照2003苏格兰建筑法《Building(Scotland)Act 2003》的规定对建筑许可实行新的2004标准《Building(Procedure)(Scotland)Regulations 2004》,相关的执行机构为苏格兰建筑标准局(The Scottish Building Standards Agency--SBSA)。在新的标准下,特许工程师可以申请成为注册特许工程师,执行结构工程师注册的机构为由苏格兰建筑标准局指定的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和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联合组建的结构工程师注册有限公司(Structural Engineers Registration Ltd)。结构工程师注册有限公司制订了设计证书计划(建筑结构)(Scheme for Certification of Design(Building Structures)),在此计划下,申请、注册过程可以在网上完成,注册的有效期现为五年。为了与其相应的角色相适应,注册特许工程师应从他们的雇主那里得到应有的支持,以提供注册设计服务,这种雇主应满足条件成为一个注册的组织,因为所有的注册设计证书须由注册工程师和注册组织的注册协调人双方签署,签署后才能申请建筑许可证。对个人来说,注册的条件是取得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或英国土木工程师特许工程师资格五年以上。对组织来说,注册的条件是雇有一名以上注册特许工程师,如此组织有多个分支公司或机构,这些分支公司或机构须单独申请。维持注册设计(建筑结构)证书的条件是:

(1)每年向结构工程师注册有限公司提交一份表格,描述其本继续教育情况。

(2)每季度向结构工程师注册有限公司提交一份证书使用记录的复印件。(3)满足常规检查的要求。

(4)对组织来说,每年向结构工程师注册有限公司提供专业保险范围能覆盖证书设计范围的证明。

(5)个人如更改雇主或雇主更改名称,应通知结构工程师注册有限公司。个人如希望维持注册资格以在设计证书上签署,其新雇主须在结构工程师注册有限公司注册。

(6)及时支付年费。

(7)遵守结构工程师注册有限公司及苏格兰建筑标准局的行为规范。

自新的规定执行以来,已经有98位个人、78个组织完成了注册(数字来自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虽然未经注册签署的设计仍然可能获得建筑许可,但预期获得许可的时间显著加长。目前英国正在考虑在二年内将这种新的规定应用于英格兰及威尔士。

二、欧盟的建筑业执业注册制度

(一)欧洲工程师协会简介 FEANI是欧洲工程师协会的英文简称。FEANI是被欧洲委员会正式承认的欧洲工程师专业性学术组织,也是世界工程联合组织(WFEO)的一个会员单位。FEANI还通过与许多其他组织合作,来处理工程学、技术问题和工程教育的问题。它还具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欧洲议会授权的咨询的地位。考察团专程到位于比利时的FEANI总部,与进行了会谈。FEANI的会刊还专门报道了考察团访问的消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建立起了包括FEANI在内的几个国际技术协会。1949年6月340个工程师齐聚在德国的康自坦茨湖召开了一次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工程师在现在社会扮演的角色”。在这次活动中参与者采纳一项规定,就是成立一个国际性组织(临时仅限于欧洲国家)共同从事已经开始的事业,目的是加强工程师在技术领域的联系,发挥工程师在国内和国际经济和社会的作用,推动欧洲社会繁荣平等的发展。这次运动的结果是1951年在卢森堡由七个欧洲国家(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德国、法国、意大利、卢森堡)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联盟,不久后协会有了其他国家的加入,并且在1956年6月这个组织的名字改为FEANI。

FEANI在每个国家只有一个工程实体来代表国家会员,或者通过国家的工程学会代表“FEANI国家委员会”。每一个国家会员都在FEANI的全体会员大会上有一个席位。如果在一个国家里有不止一个的有代表性的组织,将选出一个国家委员会代表作为该国在FEANI的国家会员。到目前为止,FEANI已经有了26个欧洲国家会员并带来总数超过80个国家的工程师协会,这些协会在他们的国家都被作为有代表国家水平的专业工程师协会。通过这些国家协会,FEANI声称在欧洲拥有大约2百万的专业工程师。

FEANI每年举行一次国家会员的全体会员大会,这是FEANI的最高决策团体。会员大会的职责是:批准通过FEANI的综合政策;批准通过上一的财务报告和下一的财务预算;批准建立与FEANI利益有关的协作组织,发展和保持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联系;选举执行委员会作为FEANI日常事务的管理机构。

FEANI的执行委员会贯彻FEANI在全体会员大会上的决策并且负责协会的管理工作。执行委员会由理事长,副理事长、财务总监和6个会员(九个成员中有一个必须是比利时国籍)和两个FEANI专门委员会的主席(继续专业发展委员会CPDC和欧洲监督委员会EMC)组成。每三年任命一次,相同的职位每次都要进行更新。执行委员会每年召开5次会议,并为举行全体会员大会作关于管理、财政和协会各项工作的报告准备。

(二)欧洲工程师头衔

欧洲工程师头衔由FEANI设计并颁发,代表欧洲职业工程师统一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由于FEANI各成员国中的工程师处于不同的地理区域进行工作,各国的资格标准不一致,对于那些希望在国外工作的工程师,需要建立一个相互承认的资格标准,提供有一个证明他们能力的证书。同时,为保障预期雇主的利益,需要提供个体工程师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在欧盟范围内相对统一的标准来鼓励持续提高工程师的质量,因此,欧洲工程师的头衔日益得到重视。

欧洲工程师头衔只对FEANI的国家会员中的工程协会的个体会员开放。欧洲工程师被列在FEANI的记录册上,这个数据库由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执行委员会秘书处来维护。目前大约28000个欧洲工程师被列在这个记录册里。在给欧洲议会的欧洲工程师委任的陈述中,FEANI的注册和欧洲工程师头衔是公认的欧盟证书并作为有价值的工具在会员国家中得到重视。

欧洲工程师头衔的评价是被FEANI根据工程师显现出来的能力来判定的,达到评价标准并通过后,欧洲工程师将收到一份证书。工程师的资格被分为不同的两个种类,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受过审核的工程师教育,其次是其专业能力即要赢得有效的工程专业经验。工程师教育的结构组成:(1)最少三年的成功完成的一个学科或课程的工程学教育并得到一个正式的学位,这个学位要在一个大学或者是FEANI承认的与大学同一水平的教育体中得到。(2)至少两年的有效的专业经验。(3)如果教育和经验不满7年的要求,为平衡七年的规定应该用教育,经验,或培训来弥补,这需要通过工程学院的核准或者通过初步的工程学专业经验来弥补。

工程教育:一项工程教育必须提供工程理论或原理的完备知识,该专业一般是基于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科学与方法。专业工程师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1)需要在研究、发展、设计、产品、建筑、装置、维护、工程学销售和市场等工程学科学领域的经验;(2)管理或技术导向的经验;(3)金融、经济、法律法令方面的工程任务经验,或是解决工程或环境问题的经验。

本次考察团访问得到了该机构的重视和欢迎,该机构负责人向来宾介绍欧洲工程师体系,职业资格认可以及欧洲国家对职业管理的情况,特别是对欧洲不同国家管理体制不同,如何建立新的相互认可机制和共同平台进行了介绍。考察团就中国建立注册工程师制度、标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中国注册结构工程师与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特许会员进行资格互认的情况向对方做了介绍,并回答了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最后,双方都希望进一步开展两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对我们启示

我国的建筑业从业人员执业注册制度建立较晚,发展历程较短,与英国和欧盟相比,在管理和运作上都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进程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相当的差距,同时还受我国政府对建筑业的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规定、管理方式、管理标准注册制度也与英国及欧盟不同,导致我国的建筑业执业资格注册制度有自身的特征。

为适应我国建筑市场面临全面开放的形势,加快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日本和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建筑业从业人员的资格互认工作,是规范我国国内建筑市场、加快我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步伐、提升我国建筑业国际竞争力的突出问题。通过此次访问,我们认为当前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对WTO、CEPA的主要成员国,如美国、日本和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建筑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体系和相关规范的研究工作,了解其市场竞争规则,为方便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指导服务。

2、加强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开展与WTO、CEPA的主要成员国之间的工程教育培训的交流和合作,为我国建筑业从业人员学习国外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提供平台,同时也为外国的建筑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学习了解中国建筑市场规则、中国的技术标准规范提供帮助。

3、加强对国外专业人员注册管理的研究,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注册制度。无论是英国启动的特许结构工程师注册,还是以欧洲工程师头衔为特征的欧洲各国工程师的资格与能力的认证和注册管理工作,都说明对专业人员的注册管理已成为愈加普遍的发展趋势。

4、从欧洲考察情况看,注册标准主要放在专业教育、工程经验和职业培训三个方面上,开展这些方面的交流合作与研究,不但能够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注册标准,也是我们对外开展标准互认工作的基础。

5、根据我国的国情,还是要坚持资格标准互认与注册执业的市场准入区别对待,分阶段、有计划的实施,作为我们同国外专业组织开展合作交流与签订资格互认协议的前提。

考察团成员: 赵春山 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副主任

万斌 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处长

王果英 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助理调研员

胡文钧 上海市建设工程资质和资格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牛晚如 辽宁省建设厅执业资格注册中心主任

汪浩 鞍山市建委勘察设计处副处长

柴玮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科长

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赴英德考察团

上一篇:辅导员理论宣讲稿子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