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在中国

2024-06-17

爱的教育在中国(精选14篇)

篇1:爱的教育在中国

浙江椒江市有个青年农民叫陈江辉,才30出头年纪,就已经有了发明史了。他15岁那年,因为家里穷,父母有病,只好中途退学,回乡劳动。在一般人看来,他这一辈子也就是种田了。可他想,种田也要种出个名堂。自己从小脑子灵,为什么不能搞一些发明创造,为乡亲们解决些实际困难呢?

于是,他每天白天劳动,晚上看书学习,琢磨搞些小发明。一开始,难免失败。有一次因为买材料欠了债还不上,被人家送到公安局,当作“诈骗犯”进了收容所。可他不灰心,又去杭州向专家求教,没钱买书就借书读,自学了高中和部分大学的课程。

几年后,他终于做出了成绩,发明了暗码保险锁、医用红外线感应控制器等许多物件。尤其是农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首批生产就被抢购一空。他发明的“陈氏气管炎根治药”等,经中外专家鉴定,获得了国家专利。截止到1992年,他发明近百项,有16项获得国家正式发明权,被评为浙江十大杰出青年之一。一个农村穷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成了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发明家了。

篇2:爱的教育在中国

我国过去没有化学工业,连火柴、肥皂、碱这些东西都不会造。爱国青年范旭东看到这情景,十分焦急。他在日本留学,看到日本靠工业发达起来,还欺负中国。他就决心创办自己国家的民族工业。19,他在天津塘沽建起了永利制碱厂,这是我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工厂。有个英国人瞧不起中国,对他说:“你办厂的勇气令人佩服,可惜早了点,中国现在这个落后样子,办碱厂至少应推迟30年。”范旭东反驳说:“正因为落后,所以我恨不得早办30年。现在奋起直追也不算晚!”

办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真不少,首先是缺乏技术。范旭东就亲自动手,把书房当成实验室,办公桌当实验桌,白天做实验,晚上当床。别人劝他别难为自己,他说:“为了不让外国人卡我们的脖子,我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工厂办起来!”

几年以来,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成功了,在一次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碱,有了自己的化学工业。这对增强国力有着很大的意义。

篇3:爱的教育在中国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感教学,教育,策略

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爱的教育”的重要性

爱的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文教育, 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的以情动请的教育, 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 同时是一种用教育者的人性唤起受教育者人性的一种教育。通过爱的教育, 可以在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埋下爱的种子, 随着受教育者的长大而生根发芽, 最终使受教育者在生活中更好地爱人、爱事以及爱物。富有爱心不仅是教育的前提, 同时又是教育的结果。对事物抱有仁爱之心, 本来就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德。只是由于物质社会的发展, 这种情愫在中初中的教育中渐渐被忽视, 直到现在的缺失。现在的中学生中, 基本上超过九成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由于长辈的溺爱, 导致他们只知道索取和接受, 而不知道爱是相互的, 要互相付出的。而学校教育, 因为升学压力等各方面原因, 虽然已经实行素质教育但仍然存在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情况, 忽视了爱心教育。教育, 已经成为影响人一生的必要阶段, 并且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时期, 而在这个阶段实施情感教育, 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而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学生就会成为对自己、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爱心教育, 只要方法得当, 一定会收到实效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爱心教育, 也是有方法可循的。

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没有明确英语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效率比较低, 不注重情感教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 英语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过于追求营造课堂气氛, 在英语课堂上对一些话题的铺垫和延伸过于繁多, 因而出现了英语课堂教学中主次不分、本末倒置的混乱现象,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心理教育不足, 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英语课堂不需要实施情感教育, 从而造成英语课堂教育中没有“人情味”

(2) 英语教学情感教学缺乏针对性。在新课程背景下,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期备课缺乏针对性。前期的备课形式不够科学, 造成在课堂实施情感教育时, 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甚至是照抄现成的教学方案, 没有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备课, 因此教学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爱的教育”实施策略

1、关心学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在对学生展开爱心教育时, 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育。以教材为主要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什么是爱, 才能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首先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教与学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对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分组分担。也就是说, 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 我们教师可以当学生在下面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刻英语解所学内容, 成为学习的主人, 并对教学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疑惑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和解决, 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赖以进行的基础[2]。”因此,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促进课堂效率的显著提高。

2. 实施情感教育, 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够落到实处关键在老师能够很好地鼓励学生, 使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初中时期,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尤其是那些特别有上进心的学生,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够给予自己更多的信任和鼓励。这种信任和鼓励能够增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 英语教师要认真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 对他们进行鼓励, 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提高, 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英语, 那么教师如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比如, 在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 学在答不上来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提示, 鼓励学生在努力地想一想, 或者是把问题的难度稍微降低一点点, 这样学生有可能回答出来, 这样不但不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反而会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帮助。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灵感, 能够带给学生愉悦的心情[2]。当学生给出的答案并不完整时, 教师也要加以表扬和鼓励。比如, 你可以告诉学生说:“you are very clever!”、“You are excellent”、或者“Great”等, 老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位好的英语老师总是能够利用自己语言的魅力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鼓励学生也可以通过批改学生的英语作业的形式, 把老师要说的鼓励性语言以书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比如老师可以写“If you are more careful, you are sure to become an excellent student”, 为了鼓励学生把字写好, 老师可以在作业上批注“If you insist on practicing handwriting for a time, your handwriting can be improved a lot”。采用教师鼓励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3、扩展空间, 鼓励学生实践“爱”

对学生开展爱心教育, 首先要让他们学会感恩, 只有抱着一颗感恩的心, 学生在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中才能更好地感受别人的爱, 并懂得如何去爱别人。比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施展爱的空间。比如, 在Thanksgiving Day,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父母煮一顿饭, 洗一次脚等。并把这些事件的感受通过采用英文笔记的形式记载下来, 这样, 学生们才会更加能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教师的爱心教育确实必不可少, 但目的是要学生自己能够付诸实践, 所以, 在开展爱心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要鼓励他们去实践“love”。

四、总结

感人心者, 莫过于情。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既感人又达到了育人的目标。素质教育倡导的当前, 教师一定要站在爱的至高角度和学生成长的高度上, 教师要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渗透到整个教学中, 与教书育人进行有效地结合, 用最真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 将情感的作用植入学生的内心, 促进双方情感的进一步交流, 从学生能够学会自爱和爱人, 而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冀艳利.初中英语课堂上落实情感教育目标状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 (英语) , 2007:12-14.

[2]张素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3) :98-99.

[3]金陵.情感教学模式在中考学年英语课堂的建构和应用[J].林区教学, 2012 (9) :89-90.

[4]梁伟华.初中英语情感教学法的探究[J].教育界, 2012 (16) :45-47.

篇4:中国需要爱的教育

高高的额头、宽大的耳轮、近视镜片的后面闪出的那种穿透百年的光,莫名地叫我生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金钱不等于资源

2005年11月25日下午,银湖沙龙迎来了创办了中国生态保护领域中最有影响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梁从诫先生。

梁先生在讲座开始的时候给大家放了一段录像,由方晶老师先向大家作了一个介绍。这是一个美国著名的歌星,因为他广播爱心而被联合国聘为爱心大使。录像是他为儿童举办的一场演唱会,整个的演出现场如同一个超大的城市幼儿园,或者一个城市所有的幼儿园在这里聚会。歌手大约是一个西班牙裔的中年男子,他和他的小乐队将一支一支充满爱心的歌曲,在与孩子们交流互动问答中轻松地流淌出来,而每当一曲终了,他目光中的清澈、深远如同宗教题材的画作。儿童在父母的呵护下就像是参加一个节日聚会一般。高潮起处,临座的孩子们将小手挽起随歌曲的节律舞动身体,场面感人。

原来,这一段录像录自十六年前的美国。当梁先生满心欢喜地带着录像带在那年春夏之际回国,在家里放给方晶老师的时候,远处的广场上传来了枪声。我猜想十六年来这录像带中的欢乐曾经多少次地刺痛着梁先生的心,而今天他在讲述这录像来历时仍不能平静。

“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这是一个不大好讲的题目,特别是我们处在一个以骟动人们的物欲来拉动内需的时代、特别是我们处在一个以挣钱为基本目的的城市。果然,座中已经有朋友们提出:“简单是脆弱的”,提出如何将环保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的问题。

我想,梁先生这一次的回答至少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就是金钱与资源是两回事。他认为不会因为我们忽然有了很多的钱,国家的资源条件就改善了。他引用温家宝总理的说法,叫做“乘法”和“除法”:从人口说,一个人消费一点、浪费一点,乘上十三亿就不得了。而从资源来说,不论有多少森林草原耕地,只要除了十三个亿就没多少。因此有多少钱也改变不了中国人均资源缺乏的局面。你占有的多了,别人就没有了。所以生态的背后是社会问题,是人和人的关系。梁先生感慨地说:“很多人有着很多的财富,或者拥有很高的学历,可是他心里有别人吗?”所以,中国需要爱的教育。

梁先生家是收集洗过衣服的水来冲马桶的。他曾想在自己的邻居中推广这个做法。没有想到,一位当工人的高邻听了这个做法后说:“这点钱我出得起。”梁先生摇摇头说,这哪是钱的问题呢?是呀,我在北京的老母亲,也是这样用水的,她也并不是因为缺这点钱。我还有一位企业家的朋友,在洗脸池中放了一个塑料盆,将洗过脸的水收集起来冲马桶。他将用光的牙膏用擀面杖擀一遍,又可以再多用三次。所以,节水不是为了节钱,能节水也不是因为缺钱。我们缺的还是爱的教育。

哪里的文化关心公共事务?

晚餐的时候,我对同样操着纯正的北京口音的方晶老师说,深圳的文化,父本是移民文化,母本是岭南文化。这两种文化都具有开拓创新的优势,但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不关心公共事务。“中国哪个省份的文化是关心公共事务的呢?”梁先生转过脸来问我。我感觉到的是梁任公转过脸来问我。在上一个世纪之交的时候,从公车上书到百日维新,留给史书的是轰烈烈,但是当时的京城、当时的中国,可能更多的人们是在一如既往地过着平日的生活。五十年代在政治高压下心中充满恐惧的人们,眼见着梁陈方案在国家最高领导的意旨下显得那么不识时务的时候,只能萎琐地作壁上观。“中国哪个阶层的文化是有关心公共事务的传统呢?”这一句是从我心中发出的,是戴着近视镜、上身微微地前倾的梁思成先生在问我了。

恐惧感。这个一针见血的词是好友鲍兄传江的。讲座的第二天,我在东门老街古玩市场一隅的“一得堂”忙不迭地向他转述前一个晚上梁先生的问题时,传江向我讲了一句话。原来在一片红海洋的背后是对于被边缘化、被划为异类、被打倒再踏上千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的恐惧!

但是传江有他不同的判断。“印刷术和照像术是一个时代妖魔化的祸手”。老子西出的函谷关,军阀混战的时候也没人敢于毁坏。谁占了这个地方谁会出军费来修茸。可是大跃进的时候拆了,用城砖砌高炉,根本耐不了铁水的高温。那些决策者们还不都一个个的光荣离休!

“但是”,向以收藏和研读清末民初故纸堆为一大爱好的传江说,“难道旧时乡村基层的自治,祠堂中死了一棵树应当如何处置都要大家公议、提出解决方案并且大家签字的方式,不是对于公共事务的关心么?”传江认为,中国本来最有文化力量与资本主义抗衡的:一碗饭可以串三家,一棵树遮盖了半个村,那样的详和令世界羡慕。

不关心公共事务,照传江的说法并非中国人的传统,“这锅汤被煮坏”,是晚近的事情。

我们又当如何呢?我眼前是一双近视镜片后面的执着的目光。梁先生讲了“自然之友”一系列的艰难曲折之后说,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最后的一个问题是一位记者提出的,他说从生态角度看中国没有希望了,地球也没有希望了。我终于忘记自己的主持人身份,站起来有感而发:一百年前中国“没有希望”了,梁先生的祖父却做着一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事,以至亡命海外。五十年前中国的文化传统的保护也没有希望了,梁先生的父亲也在执着地奔走呼号。今天,中国处在生态危机的边缘,梁先生可以辞去公职创办一个纯民间的NGO“自然之友”。

晚餐席间,我从梁先生那里证实了一件事,就是梁先生因辞去公职创办“自然之友”,失去了本应享受的福利待遇,比如公费医疗。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不是梁家人一个传统?

新会,五邑地区的中心。如果说珠三角是一个大户人家,香港是这个大院落的前庭,东莞是这个大户人家的耕地,顺德是这个大户人家的花园,那么新会是这个大户人家的私塾。你想不到在一个新会地区,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和共和国两院的院士共有三十多位。这其中梁家就有三位。在新会的梁家故居,村前大树如冠,树下的小河中孩子们在戏水,傍晚时分的小鸟天堂,滩涂上此起彼伏的是跳跳鱼,林间深处鹭鹚的栖息地,传出宛如妇产医院中产房中众多婴儿的哭啼。

以这个地方为中心南下不足三十公里的地方,还出了孙中山和康有为。

一个泱泱大国,在她苦难深重的时候一定会有殉道者挺身而出。梁先生在重庆时期曾问过母亲,真到国破家亡时将如何安排子女时,林先生回答得很简单:“真到那时,也就顾不得你们了。”

偶然的一次,看到网上一篇文章说,是梁任公最先发明了“中华民族”这个词的。我真不知道他一生中为了他所如此称谓的这个族群,有过多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心痛!

简单的生活可以是快乐的

上午,当我和老唐商量如何接待梁先生的时候,宋平便激动地说,自己有一本心爱的书籍,《图说中国建筑史》,那是梁思成先生著、梁从诫先生译的。他说希望请梁先生题字。

梁先生问宋平,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写作这本书的么?“当时,是在抗战期间。四川宜宾一个小镇叫李庄。全镇没有一家医院。住的地方没有电,晚上,我和我的姐姐是在菜油灯下做作业,西南联大的教室是用土坯盖起的房子。当时费正清来看望父母,说思成徽因怎么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工作!”

梁先生专注而平静。整个讲座过程他没有慷慨激昂,但是当我对他说了一句悄悄话之后他面露会心的微笑,并说:“好!”那时我正指着他面对的一盆鲜花悄声对他耳语:您看这盆花,放在这里明天就变成了垃圾,好不好在您讲座之后将它们分送今天前来的朋友们呢?

篇5:爱的教育在中国

几年前,我的父亲在都灵当老师时,给拘留所的犯人上了整整一冬天的课,在他们中间,有一个七十八号犯人。他比别人都勤奋,学习很用功。他当时还是个小伙子,留着黑油油的胡子。他并不是心怀恶意的人,只是很不幸。他怀着满腔怒火拿起刨子向长期虐待他的主人扔去,刨子正好砸在主人头上,主人受了重伤,他因此被判多年徒刑。之后,他废寝忘食地学习,越学习越明白事理,也越加悔恨自己的罪过。

有一天,他伤心地告诉老师,他明天上午就要离开都灵转到威尼斯监狱去服刑了。跟老师告别时,他谦虚而激动地和老师握手,说完谢谢!谢谢!就走开了,打那以后,老师再没见过他。

六年过去了。

我一点儿也想不起来那个不幸的人了。老师继续说,真想不到前天上午那个七十八号‘犯人’来找我,还送了我一个小礼物是一个墨水瓶,它好像是钉子尖一点一滴刻成的,真不知他花费了多少心血啊!瓶子盖上雕刻的图案是:一支钢笔放在作业本上。旁边刻着:献给我的老师,留作六年的纪念,七十八号。下面用小字刻着:学习和希望。

看完这个故事,我情不自禁潸然泪下,他虽然是一个囚犯,却懂得感恩曾经教过他并改变他一生的老师,并且接受现实,努力学习,尝试着用知识改变自己的未来,这不禁让我懂得并学会了以下三点:

一、接受现实并且努力改变现实到最好。

二、幻想是无用的,踏踏实实用勤奋的双手创造新未来。

篇6:爱的教育在中国

这部小说处处洋溢着“爱”,散发着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十分的伟大。《爱的教育》写的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个学年内所记的日记,该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完成的心血。每一处的语句处处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人读起来如同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爱的教育》一书中每一个小故事都讲述了一种不同的爱,其中《寻母记》更使我感动,一个才11岁的孩子就孤身一人从热那亚出发去美洲,这需要鼓起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到了那里,母亲却随着房主到了其它的地方。也许结果不是好的,没有人知道他究竟付出了多少?书中还提到了一些感人肺腑的事:二年级学生洛佩蒂为了救个站在当街的一年级学生,挡在车子前面救出了他,自己却因此轧断了一条腿。同学们,老师们都称赞他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

一个小男孩因为受到他人的羞辱,而气愤地将墨水瓶丢向侮辱他的同学,不想却丢在了刚走进教室的先生身上。先生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并帮小男孩解决问题,对啊,老师应该把犯错的孩子给予谅解,加以和善的教育。

篇7:爱的教育在中国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亚米契斯。这本书是作者多年创作心血的结晶,它是一部无可争议的爱的教科书,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爱国、善良、勇敢、宽大、无私、博爱……它所包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趣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

这本书采用日记的形式,以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安利柯的眼光和口吻,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故事中有善良的卡隆、品学兼优的德罗西、坚忍勤奋的斯代地、可爱懂事的波列科西……他们送给了安利柯最真挚的友谊,最美好的回忆。还有慈爱的父母、令人尊敬的老师,他们给予了安利柯最无私的疼爱,教会他宽容与理解。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的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阳光雨露,无论你是尊贵或是卑微;无论你生活在逆境或顺境,只要你心中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的,你的生活中便有一处处动人的风景。让我们每个人学会感恩吧!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明白了要用一颗至纯至善的、宽容真诚的心,感受丰富精彩的世界,要拥有一份崇高纯真的友谊,与朋友互帮互助,才能跨步向前。

篇8: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

一、爱的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进行爱的教育的起点和基点,同时加上家庭教育的连续性,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不可忽视,更不能间断,须具有长期甚至终身性。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反之则亦然。但是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是缺乏爱的教育。下面是某一学生的一篇日记——《父母那些事儿》

父母的事,我最记得的就是打!

做作业慢了,打!吃饭慢了,打!晚点睡觉,打!不和朋友玩, 打!考诚(备注:这是学生的错别字,正确应是“考试”)没考好, 打!休息太久了,打!因为什么事和朋友吵了起来,打!听写没听好(家里,学校里没听好),打!

被打的时候,要是敢防守,那就中大奖了——打得更狂,有时打肚子,有时打脸(说好的不打脸呢?),有时打屁股,还有时打大腿。打完后你要是敢休息不做父母说的事,又中大奖了——再打一遍……

哎!不说了,说多都是泪啊!

从以上这篇日记就可以看出现在在一些家庭教育中父母爱的缺失,以至于老师在评语中调侃地写出:“深表同情!你是铁打的! 你爸妈是打铁的!”这样的语句。

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让孩子成长痛苦不堪,学习上是学困生, 品行上是后进生,有时作业多次未交且谎话连篇,让任课老师们非常心痛和万分失望。

又如:

星期三语文早读课上,孩子没有来上学,也没有接到家长的电话,我于十点半联系上了孩子的妈妈,说:“是某孩子的妈妈吗? 今天孩子没有来上学,孩子发生什么事了。”孩子妈妈说:“哦! 是周老师,孩子昨天晚上又跑了,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我们正在找呢?……”我说,“好的,赶快找找吧!记得找到孩子好好地说, 问清楚原因,不要直接就给孩子一顿打!”挂了电话,我心里焦急万分,心想,“孩子是怎么了,怎么又没有回家呢?是不是我对他的关心不够,是不是这几天和同学发生矛盾了,是不是……”下午两点,我到了学校直接进了班上,一眼就看到早上没来上学的孩子, 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松了口气,便和孩子交谈:你来上学了?孩子, 早上怎么没来上学?爸爸、妈妈不让我来上学,让我去拾垃圾瓶子。你在哪里拾的,拾到没有。我拾了一大口袋,在马路边和垃圾桶里拾的。你昨晚去哪里了,为什么没有回家,怎么不告诉你的父母。我回了,刚开始我不敢回家——我怕被打,爸爸妈妈说放学回家晚了就要打我。你真的回家了吗?今天早上我给你妈妈打电话、你妈妈说你昨晚没回家,她正在找你。老师,我真的回家了,开始我蹲在家门口的地里,感到爸爸妈妈睡觉了,我才偷偷地回家,在一楼睡觉,后来爸爸从楼上下来看到我,把我打一顿,今天早上就让我去拾垃圾瓶子。经和孩子爸爸联系,证实了孩子所说,昨晚回家了,也被打了,今天早上也被叫去拾垃圾瓶子。这样看来、显然是孩子妈妈在说谎话……

常说:“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可是在实际中还不免存在让人难以接受的心痛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有必要加强进行爱的教育。

二、加强爱的教育的策略

(一)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爱

“口语交际课”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语文课型,主要任务是通过口语交往实践训练,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言语交际,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学生的对白言语和独白言语,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以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等。那么口语交际教学中爱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教师应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并保持学生饱满的热情。

(2) 教学中做到人人参与,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要关注不发表意见的学生。

(3)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说话、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三分之二。

(4)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想办法,让学生有机会, 形式多样地参与课堂。如:独语、小组讨论、模拟成人角色的活动等。

(5)学生参与的品质。注意保持学生的健康个性,敢于质疑问难, 敢于发表见解,善于倾听、愿意表达。

(6) 学生参与的效果。学生训练要落实,老师指导要得法,学生学得高兴、学有所获。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爱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流露出对学生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这种爱和希望要在讲评中多鼓励表扬,才能得以体现。当学生受到鼓舞表扬时,思想感情的琴弦被拨动,作文的情感被激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差生,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和进步,如一个词语用得好,一个句子写得生动,写了与众不同的内容,错别字减少了等都应给予肯定, 多鼓励表扬,同时对学生作文中的毛病不仅不能指责,而且要以亲切的态度,温暖的话语跟学生一起讨论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 怎样改正。这样学生就视教师为知己,学生的情感得以交流,从而触发作文的热情。

三、结语

爱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不仅要在口语交际和作文等方面上下功夫,更要在其他教学环节上不断渗透爱的希望,营造爱的氛围。

摘要:爱的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永恒主题,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家庭教育是进行爱的教育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条件。但是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是缺乏爱的教育。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有必要加强进行爱的教育。本文从论述爱的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提出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爱的教育的策略。

篇9:爱的教育在中国

【关键词】素质教育 《爱的教育》 师生关系 学生的全面发展 启示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爱的教育》,以主人公——小学生安利柯为主角的日记体小说的方式,书写了9个月学校生活与家庭社会的情态。不同于当下较普遍的中国教育的单调沉闷,安利柯接受的教育“洋溢着亲子之情,师生之情,朋友之情,充满天真,挚爱,感动,温暖的感觉”。

中国正欲改变却还未改变的应试教育或许正如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的译者序言中说到的:“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地,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而《爱的教育》 基于教育上的情爱,描写了一个个丰满的教育故事,其中蕴含丰富的教育理念,对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一对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校文化和教育质量。在《爱的教育》中教育上的情爱主要体现在师生的情感关系上。情感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因情感交流而形成一种心理关系,就是师生间的情感关系。这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师,生素质的关系。师生交往时的情感,智慧碰撞,会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从而更有利于培养个性鲜明的独立学生主体。例如:配巴尼先生面对学生的调皮,并没有苛责体罚,而是宽容饶恕了这个学生,继而用真心与班上的学生交流:“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并说“我没有一个家属,你们就是我的家属”。而那调皮的学生也请求道:“先生,饶了我这次”,师长们的包容与宽恕让学生体悟到真正富有情爱的教育,还有安利柯二年级时的先生“先生不会忘记自己所教过的学生”而安利柯也评价道:“她一向母亲样地爱待我”;代尔卡谛先生抱慰方才骂过的小孩”还会因为学生忘了自己或没有向自己问好而感到难过。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些先生在把心灵先给孩子的同时也得到了孩子们的回报。中国不乏这样一心为孩子奉献的教师,例如感动中国的张丽莉老师,但我们也看到中国也不乏“范跑跑”这样的老师。甚至当今“教师猥亵学生”事件屡出不穷,师生关系畸形化发展。中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但教师素质低下必然会拉慢素质教育推行进程。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思想道德水平高的教师。

同时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开拓新的教学方式,主动去调整改变传统的单一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师生关系模式,适应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新身份,鼓励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便是主动性,全体性,全面性。《爱的教育》虽然很强调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强调学生要尊师敬长,但先生们并不是以压制学生来实现这种伦理关系而是通过教师的情与爱让每一个孩童得到了富有浓浓人情味的教育以及让学生行动和参与活动,“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其持续的内化,塑成了学生果敢、勇毅,正直的品格,从而实现了家庭、学校、学生的和谐发展”。并且先生们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明显,例如:先生在介绍格拉勃利亚的小孩时,不是让小孩自我介绍一下就结束了的,而是介绍了格拉勃利亚的名人,风景来引起学生对这个“离了故乡”的小孩的尊重,更由此进一步地引起学生们维护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热情。安利柯班上不仅有绅士的儿子,还有石匠,铁匠的儿子,先生们对他们都平等对待,赏罚仅依据学生的表现,对劳动者的儿子奖赏也引起了学生对劳动者的敬意,对劳动的敬意,这必然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而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能更好地施展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如卡隆正直勇敢,斯带地勤奋好学,卡洛裴经商才能突出,“经常搞些小玩意”等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教师,学校允许这些不同,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创新型,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特色人才。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更要平等对待,而不可弃之不顾。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内个别指导等方式来引他上进。

《爱的教育》中有“每月例话”这个环节,有学生誊抄故事,这些故事主题非常多样有爱国主题,有亲情主题,有友情主题等。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当于我们的班会,不过“每月例话”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时刻,而中国现在的班会则是处理班级事务,形式主要还是老师讲,学生听。我们可以借鉴“每月例话”这个形式和内容,列出专门的时间让学生接受精神熏陶,像升国旗那样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将外在的美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素质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转变自己的教育观,不要将自己置于神坛上而要将自己放入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促进学生。发现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发展他的个性和创造性。这个转变过程虽然艰难还需要教师付出大量心血,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不过教师是培养更高素质,更全面发展的人才,解决“钱学森之问”的一线人员,桃李满天下时,学生“报之以琼琚”之时,教师必会得到极大的安慰吧。

除了教师,学生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学生作为有意识地个体,对教学活动也起着一定的影响。要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这里的优秀学生不仅仅是指成绩优秀,还包括运动能力优秀,劳动能力优秀等方面,研究表明,人们极易受同龄人的影响,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这种影响主要是好的影响。可以采取“小助手”形式,发挥同龄人的示范作用。小助手可以是班长的形式,也可以将将优秀的学生列为小助手,以表示出他们的特别,驱使其他学生观察他们列为优秀的原因,从而使其他学生“见贤思齐”。如《爱的教育》中的卡隆,书中虽没有明确指出卡隆是班长,但他的行为确实是在起着这样一个作用:在学生们不尊敬助教师时,卡隆“忽然站起来””堂堂的立着”“他从最坏的人起,一一用眼去盯”,不久,课堂便肃静起来。助教师“用了对兄弟说话时的那种充满了情爱的声气说:‘卡隆,谢谢你”。但教师在设置小助手时要公正公平,保持一定的敏感性,经常观察,注意其他同学的心理感受,与其他同学进行谈话,沟通,并及时开导有嫉妒心或其他不良情绪的同学,向他们就解释清楚原因,并鼓励他们向优秀同学学习,争当小助手。或与其父母或监护人取得联系等。《爱的教育》中华梯尼嫉妒代洛西每次都得第一,校长先生开导他说:“华梯尼!不要饲着嫉妒的蛇!这蛇是吃你的头脑,坏你的心胸的”。学生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班级中,共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自觉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爱的教育》中,学生的家长们相互认识,关系融洽,学生之间总体上也是一派和气,卡隆甚至还是耐利的保护者。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爱的教育》给我们的启示远多于我上面提到的,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要借鉴别人的优秀经验,将其与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由典型推广到普遍。

【参考文献】

[1]《爱的教育》(意)亚米契斯著,夏丏尊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6

[1]谢冬平. 《爱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及启示[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04:80-81+118.

篇10:爱的教育在中国

整部书,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一些朴素平淡的语句。里面的每个小主人公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卖炭人的儿子、父亲的老师等等。他们在我心中激起了一阵阵感情。

卡罗纳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有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他看见二年级里有一个小孩因为掉了钱,不能买笔记本,站在街上读,他就把钱给那小孩。他也是个孝顺的孩子,每到他母亲的生日时,费了3天功夫,写了一封有8页长的信,纸的四周还画了许多装饰的花纹送给母亲当作生日礼物!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台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书中那些人物仿佛站在我面前,时时刻刻感动着我。而在同学之间,我也曾经会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吵架,现在回想起来,真不应该。

篇11:爱的教育在中国

讲比赛有感

一个男孩,一本书,一簿日记,这就是亚米契斯的著作——《爱的教育》,它告诉我们,爱就在我们身边,分分秒秒,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爱的教育”演讲比赛,一个个参赛者的演讲引起了阵阵的掌声,台上在演说爱,台下在感受爱,我们都沐浴在爱的海洋中,感受爱,分分秒秒,无处不在。

当一位同学在演讲时,他提到了一篇日记《船难》,我也曾读过这篇,当时我的感受是语句优美,描写生动,对我的内心并没有什么触动,但当我听到这位同学深情的演讲,用心诠释着爱的含义,才让我感到我的感受是多么的肤浅、片面,我随着演讲者的思路,用心重新感受,才发现中隐含的爱,那种爱是无私的,在生命受到危险时,不顾自身的安危,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种爱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感动。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无私的爱,虽不能关系到生死,但也会令人感动。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放下自己的事,毫无怨言地去帮助同学,这不是无私的爱吗?当班级有任务时,我们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完成任务,这不是无私的爱吗?当我们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是无私的爱吗?

哦!我现在明白了,爱绝不只是一个冰冷的四方字,它虽没有固定的含意,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行动去证明,爱,忿忿秒秒,无处不在。

篇12:爱的教育在中国

2013年1月6日

让爱的种子在教育中成长

成功的教育不是理性的说教、空洞的讲解和严厉的训斥,而是和风细雨式的教育

班主任既是班级的管理者,也是班中每位学生的心理导师。爱心是一个班主任管好班级的基础,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信任你。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以育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并贯穿教育活动的始终。

在管理一个班级时,若我们把学生当作一种材料加以塑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那么学生就被置于我们的对立面,被动地接受各种教育措施。这样不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个人认为:只有尊重学生,给予学生的关爱,才能教育学生。没有了尊重和爱,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我们应该学会消除权威意识,把自己和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蹲下来跟学生说话。我们应当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和爱的艺术,才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做学生的朋友,当学生与我们达到心灵相通,产生强烈共鸣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教育最成功的时候。

在我担任九(1)班的班主任时,班中就有这么“复杂”的情况:有的同学属单亲家庭的;有的同学属“留守一族”的,有小部分后进生不思上进、思想消极。针对这些情况,我清楚无论哪类的学生,都需要用爱心去关怀。为此,我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一)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更像父母一样与她谈心,从学习上,生

活上多一些关心和爱护。要与家长多联系,共同寻求让孩子感到家的温暖,生活的愉快和树立学习信心和良好措施。班中的韩金燕同学就是这么一个女孩: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并多愁善感。我是在家长会与她母亲联系才知道她几年前就失去了父亲,父亲的去世对她打击不小,从此性格就如此。知道这种情况,我在家长会后及时找她真诚的谈话,告诉她:老师非常关心她的生活、健康和学习,我们全班同学也是如此。并跟她说知识的重要性。就这样通过几次的交谈,金燕同学慢慢地变了,上课专心了,脸上的笑容灿烂了。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可见爱心是抚慰心灵创伤的灵药。

(二)对于“留守一族”的孩子,更需要时时刻刻奉献出自己的爱。记得刚开学,班中的苏子琴和陈浩怡同学经常迟到。经了解,这两位同学的父母都外出工作,放学后都是自己做家务,有时甚至赶不了吃饭就匆匆赶回教室。并且她们的个性孤僻,与其他人不合群,独来独往。我与他们谈话时,肯定了她们很强的独立性,也委婉指出了她们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联系家庭力量,让他们能定期地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如今,这两个孩子虽偶尔还迟到,但她们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了,人也变得很乐观,让我感到欣喜的是她们有心事也敢向我倾诉了。这些的变化,我相信这都是爱的感化。

(三)对于班中的后进生,他们大部分内心很自卑,感觉哪方面都不如别人。所以都有自暴自弃的意愿。这些学生我们需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用爱心燃起他们的希望。作为班主任的我,首先是了解后进生心理上的矛盾,而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这些学生。他们虽然缺点

多,但他们也同样希望受到尊重和表扬。如班中的龙宇明同学,开学时纪律懒散,成绩不够理想,思想较消极。我用两周时间观察他,发现他很喜欢绘画。为此,在学校班级黑板报比赛中,我重用了他,让他完成了这次任务,他开始很犹豫,怕完成不了。在我多次的鼓励下,终于迈出这一步。结果能出色的完成。我在班会上及时地表扬了他。从这开始,他学习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成绩慢慢提升。其实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带有色眼镜去歧视后进生,不能一味指责他们,应用循循善诱的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去教育、感化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戒备心理。

篇13:爱的教育在中国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爱的教育,和谐校园

一、开展“爱的教育”的现实意义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高校,作为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的大型多功能组织,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它要求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为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都要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彻始终,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讲,学校管理就是人的管理,坚持育人为本,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任务。高校如何在教育中、在管理服务上“关注心灵”、“洞启人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学校全员投入爱心,需要教育者付出师爱。只有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校才能培养并拥有“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在竞争中学校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求知欲强,渴望成才,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但他们又多为独生子女,成长于百般呵护中,尤其是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他们埋头于书本,习惯成为家庭的保护重心,往往只知受爱,不知施爱,不懂如何去爱,情爱教育被忽视。同时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也使部分学生容易在认识和行动上产生偏颇。目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思想、行为,这就要求人们予以高度的重视,要求人们投入满腔的热情引导他们,对他们奉献真诚而无私的爱。

所谓爱的教育就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权利,开阔和加深人们对人(物)的爱的广度和深度,成为一个心中有爱的人的教育。爱的教育不是灌输,更不能靠说教,爱的教育靠的是渗透,是感受,是传递,是传播,似雨润禾苗。

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载体,为全面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推进的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者必须敏感地把握新时代变化中不断邮现的新问题,研究共青团工作的情况,不断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开创新局面。

为此,近年来,绍兴文理学院音乐学院团总支开展了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创新实践活动。

二、“爱的教育”在我院的实践

“爱的教育”主题活动,以和谐校园“诚信友爱”特征要求为切入点,立足专业科学特色,坚持团性修养与艺德培养相结合、服务师生与锻炼自身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榜样示范与创造和谐相结合,通过爱的教育、爱的传承、爱的行动、爱的演绎,培育爱的情怀,传承爱的精神,践行爱的承诺,传递爱的力量,真正实现提高青年学生素质,发挥保垒作用,促进校园和谐。

(一)以爱的教育培育爱的情怀———爱的领悟者。

一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新时期艺德标准大讨论。结合理论学习,团总支组织青年学生在全系开展了“新时期艺德标准大讨论”。在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热心公益”、“富有爱心”是新时期艺德标准的应有之意。通过讨论,广大青年学生表示,要进一步按照“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的要求,积极实践,自觉提高艺德修养,做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二是接受校园爱心文化熏陶,增强传承校园爱心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以“修德求真”为校训,长期的办学精神的灌输,陶冶了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乐于奉献、助人为乐在学校蔚然成风,毕业生的品行有口皆碑,爱心文化通过多年的传承和凝练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几年来,团总支通过宣传展出、与先进人物座谈等活动,让青年学生自觉接受爱心文化的熏陶,并进一步提升传承校园爱心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实行目标管理,把爱心实践列为青年学生考核内容。为加强青年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学校明确规定把参加公益实践、爱心活动等作为青年学生履行青年学生义务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要求青年学生一年内必须参加5次及以上公益演出、爱心服务、结对帮困等活动。对不热心公益事业和不支持、不参与、不完成总支交办的任务的,将给予教育,情节严重的将作出暂缓发展或延长预备期和取消预备青年学生资格的处理。

(二)以音乐旋律诠释爱的真谛———爱的宣传者。

一是用旋律传递“绿叶对根的情意”,坚持举办“爱心承诺”义演。同学一届届地毕业,我们团总支的成员每年也在发生着变化,但是我们总是保持着一项传统,那就是举办“爱心承诺”义演,用旋律传递“绿叶对根的情意”。十一年来,这项传统已不仅仅是一项任务,而已成为我们广大青年学生的一种信念,相信通过我们的演出,可以使更多的同学树立爱的理念,弘扬爱的精神,倡导爱的文化,践行爱的承诺,懂得爱的回报,营校爱的校园,让“爱心承诺”永远在校园接力传递,也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校园闪光。二是坚持用歌声在校园传递社会文明,用旋律激发和演绎“真、善、美”。在团总支的倡议下,成立“八荣八耻正气歌”教唱小分队,与绍兴电视台合作组织合唱团自行录制教唱歌曲,通过广播,深入班级,在同学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2008年奥运年,积极配合校团委组织“文理学子喜迎奥运”主题晚会,通过活动有效增强了广大同学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后,学生于第一时间就纷纷倾囊捐款,有的学生跑到城市广场排队等候献血,有的学生得知5月20日在城市广场要举办抗震救灾慈善文艺晚会,马上报名参加,还有许多学生都要求捐衣捐被。三是成立“阳光使者”协会,让爱心行动常规化,更具亲和力。“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协会高扬党的旗帜,以“爱的旋律,让爱的旋律像阳光一样温暖人间”为宗旨,紧跟时代主旋律,通过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爱弱势群体的发展,把爱心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使我们的爱心行动进一步常规化,更具亲和力,也可以吸纳更多富有爱心的同学参加到爱心行动行列中来。

(三)以爱心行动践行团的宗旨———爱的践行者。

一是以诚信接力“爱心承诺”。2007年学院爱心承诺”活动有了新的亮点,56位毕业生在承诺活动一结束,就当场践诺,共计1.78万元。爱心承诺是没强制力的契约,光承诺不践诺,爱心承诺就会变成一张“空头支票”。我们的青年毕业生以实际行动现场兑现了承诺,在校园、在毕业生内心撒下诚信的种子,用行动造就爱心接力的传统和文化,用行动营造关爱弱者、奉献爱心的和谐氛围。二是设立总支“爱心小基金”。为了资助困难,营造“施爱、被爱”的和谐人际关系,我们总支设立了“爱心小基金”,经费主要来源是:奖学金获得者自愿捐助的部分奖金、青年学生特殊费和同学集体外出演出获得的部分报酬。主要用途:一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临时帮助;二是用于开展爱心结对,组织爱心活动。三是开展关爱“空巢”老教师家庭行动。总支“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协会发起并开展了关爱“空巢”老教师家庭行动,通过志愿服务,利用休息时间走访老教师,与他们交流,为他们送去欢歌笑语,并力所能及地解决其生活中的不便。

(四)以公益活动演绎爱的文化———爱的开拓者。

一是高扬时代主题,参加社会爱心助残行动。长期坚持联系康复中心、聋哑学校为智障、聋哑儿童送去爱心。学校连续两届组织青年学生赴浙江理工大学参加第二、三届浙江省大学生手语爱心汇演,用行动和精彩演出表达对残疾人的关爱,对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的肯定和赞美。二是热心社会公共事业,参与社区公益演出。如2006年承办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社区”主题歌会,为市民教唱《八荣八耻正气歌》后;2008年在校园开展“传唱爱心歌曲,传承社会爱心”主题爱心歌曲教唱活动的基础上,深入社区教唱,在教唱过程中受到了社区领导和广大小朋友的欢迎,获得了社会好评。三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弘扬社会公益精神。总支组织了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的青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弘扬公益精神为切入点,到学校组织音乐、舞蹈培训,直接教授学生;到社区爱心义演,发动居民为民工子弟爱心捐赠;组织“大手牵小手”活动,把民工学校的学生代表迎进学院,带孩子参观校园,让他们感受大学气氛,更是传达了社会的关怀。

三、在我院开展“爱的教育”活动的主要成效

(一)凝聚了学生,发挥了作用。

通过主题创新活动,总支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院内各班班风良好,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全院上下形成了“团结、勤奋、向上、有序”的良好氛围,学科竞赛获奖率、专业考级率、第二专业辅修率、上课出勤等在学校排名前列。学生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全院有98%以上的学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二)锤炼了思想,提高了艺德。

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了青年学生的修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他们服务同学、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成长,全院党员比率达到15%。同时,通过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艺德修养,为其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奠定了基础,懂得了艺术来自实践、艺术必须为大众服务深刻道理,尤其是通过实践弘扬了公益精神,倡导了公益文化,塑造公益形象。

(三)加强了实践,促进了学业。

共组织参与各类公益演出20多场,表演节目300多个。一次次演出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艺术实践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学习。一年中,全院共有43名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其中青年学生33人,占获奖总数的76%,入党积极分子7人,占总数的16.3%,两者合计占总数的92.3%。

(四)树立了榜样,赢得了认可。

青年学生的爱心实践为青年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参与公益事业、创造和谐社会树立了榜样。这种做法和精神赢得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其中2008年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省级先进,实践论文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参与爱心助残行动、结对民工子弟学校、爱心歌曲教唱等多项具休活动,被有关新闻媒体相继报道。

(五)服务了师生,营造了和谐。

青年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关注社会、校园弱势群体,用爱的歌声给他们带去了欢乐和笑声,用爱的行动传递了社会温暖,用爱的精神推进了校园和谐。在我院团员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示范和感召下,全院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学院被评为2007学年“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六)积累了经验,形成了机制。

创新实践活动为加强总支建设、强化青年学生教育管理积累了经验。一是通过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符合专业特点、加强青年学生先进性教育的有效途径,即以开展公益活动提升青年学生修养。二是使团总支进一步明确了学生青年学生发展的要求,并将其制度化,形成了学生青年学生发展的有效机制。

四、对进一步深化“爱的教育”活动的思考

开展大学生“爱的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同学培养爱心,建立普遍认同的道德体系,还有利于共青团工作富有实效性,为和谐校园建设作出应有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爱的教育”活动。

(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要进一步深化“爱的教育”活动,我们需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工作、指导行动。团组织要善于从全局的高度、整体的高度来推进“爱的教育”活动。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团员青年生力军作用,要以“爱的教育”活动为载体,来加强青年自身心态的调适和能力素质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青年的潜能,使青年的各种能力得到全面而合理的发挥,实现青年的自身和谐,并以此来激发广大青年投身和谐校园建设。

(二)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高校共青团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使“爱的教育”活动制度化、规范化。若有条件的话,可把大学生参加“爱的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范围,并对其成员尤其是学生入党、入党积极分子规定服务时数,计入综合测评,与评优、评先挂钩。另外,要更新观念,探索社会化运行机制。高校共青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资源,为“爱的教育”活动创造条件,如通过企业赞助、社会募集等形式,动员有钱、有爱心的社会阶层和经济效益较好的社会实体出资,保证“爱的教育”活动有稳定、充足的经费来源,减少对学校的财政依赖。

(三)要启发和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爱的教育”活动之中。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实现,必须会将作用于大学生身上的由教育要求引发的外部压力转化为大学生主动转变的内在动力,这种转化,不能仅仅依靠灌输,还必须依靠大学生的主动参与。高校共青团只有依靠启发大学生的内在动力,才能触及大学生更深层的心理层面,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意念和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爱的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就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正平, 熊志庆.缺失与弥补:论青少年爱的教育.黑龙江史志, 2008, (02) :88-89.

[2]程路.重申爱的教育.当代教育科学, 2007, (03-4) :22-25.

[3]王韧农.高等院校软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浅析大学生的爱的教育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2) :66-69.

[4]郗杰英.和谐社会建设与共青团工作创新.中国青年研究, 2008, (02) :35-37.

篇14: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健康成长

职业学校在实施爱的教育中要重视人格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学困生”,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形成了“失败者”“多余人”的心态,加之大部分来自单亲、离异或留守家庭,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家长的教育与约束,导致了他们没有安全感,少有爱心,狭隘、妒忌、暴躁、依赖、偏执、攻击性、自尊心极强等不良的性格倾向,面对学生的人格缺陷,人格教育是重中之重。

首先,用爱的眼光去欣赏学生,挖掘学生闪光点。通过赏识教育,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尊重,学生愿意和老师亲近,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就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每一次的肯定,都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对自我完善由外力推动转为内在需求。

其次,要真心了解、关心学生,让爱伴其成长。要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就要深入关心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交友情况等。通过倾听并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找到学生问题症结,才能做到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爱育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培育。

二、爱的教育是一种规则教育

曾经有人说,“老师就像一个园丁,不仅仅是给树木浇水、施肥,还要砍去树木上那些旁逸斜出的树杈,这样才能保证树木长得高大粗壮,成为栋梁”。爱不是一味地迁就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应该把爱融入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中,帮助学生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内化规则。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考虑到承受能力和自尊。严是为了使之对规则产生敬畏感,防微杜渐,从源头上加强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和认同。反过来,不断出现的良好的道德行为,又进一步促进和强化了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

上一篇:活动策划专员求职信下一篇:呼啦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