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退休干部先进事迹

2024-06-18

审计局退休干部先进事迹(精选6篇)

篇1:审计局退休干部先进事迹

审计局退休干部先进事迹

王子业,1936年出生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的一个农民家庭,在十几岁时就离开了家乡和亲人来恩施求学。1956年,他就读于原恩施财校,毕业后投身于鹤峰的经济建设,曾参加鹤峰许多厂矿、企业的筹建和生产经营,1988年调入县审计局任副局长至1997年退休。在审计局工作期间,他兢兢业业,业务熟悉,精益求精,大

胆工作,铁面无私。1994年,他被省审计厅、人事厅授予全州唯一的全省“十佳”模范工作者称号。他还多次被战线党委、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人称“铁面”局长,审计监督的包青天。退休后至今,他被县审计局继续聘用从事审计复核和日常审计工作,依然在鹤峰审计事业中默默地奉献,不遗余力地工作。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是因为他对审计事业的无比热爱,对党对人民的高度负责。对退休干部而言,每天锻炼身体,开展娱乐活动或做一点合法的生意,这是司空见惯的。可王子业在退休时,却拒绝了几个单位高薪聘请他当财务顾问的要求,接受了本单位的聘请,继续从事审计工作。这一干就是八年。他八年如一日,以实际行动和扎实的工作证明了他退休不褪色,继续在为鹤峰的审计事业发挥余热。他的先进事迹在全州审计系统广为流传,在今年的“三观”教育活动中,州审计局请他到州局为全局职工现身说法,号召全局职工向他学习。

勤奋好学的钻研精神。

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在聘用后的审计工作中,他严格要求,刻苦学习从不间断。他深知作为一名审计人员不熟悉政策法规就无法开展工作,查问题就没有依据,处理问题就没有标准。他从不倚老卖老,从不满足,而是长期坚持自学,新颁布的审计规范他学了又学,相关的法律法规他总是看了又看。俗话说:“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由于经常坚持学习,他的记忆力超人,近70岁的人比一般中年人记忆力还好,同事们打心眼里佩服他。由于他长期坚持学习,掌握了从事审计的真本领,是大家公认的审计权威。在退休后担任审计业务复核工作中,他严把审计业务工作的质量关。有时为了弄清一个问题他总是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非要把问题弄清楚不可,事实求是的提出复核意见。

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

审计这个职业就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纠正错的,需要有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王子业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审计人员。为了对县委、县政府负责,他总是乐于接受县委、县政府领导交办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上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审深审透确保审计质量,及时为领导提供可靠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服好务。担任县水泥厂改制审计任务时,面对时间跨度大,工作量大的困难,他连续奋战两个多月,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任务,查出该厂几年来经营亏损187万元,欠税、漏税60多万元的问题。为水泥厂的改制提供了财务状况,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作用,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1999年,他担任某电力企业建设投资审计的主审,为了高质量地完成省审计厅的授权项目,他多次深入该电站建设工地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并找到了施工单位及其负责人调查了解情况,证实有关施工单位虚列工程量、收受回扣、私设小金库问题。为了查清事实,调查取证,他前往重庆、浙江等地历时半个月。经过艰苦的努力,需要证实的问题终于水落石出,被审计单位不得不承认违纪事实,接受审计处理。该项目在全省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在全州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常言道:年龄不饶人。2001年的一天,他住进了医院,病情一有好转,他就坚持半天住院治疗,半天上班,就在住院期间他还用电话督办审计中的未尽事宜。多年来,他在参与项目审计的同时,认真开展审计复核工作。仅近三年来,共复核50多个审计项目,出具审计复核意见书50多份,提出复核意见30多条。县审计局开展的审计项目没有出现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他为树立良好的审计执法形象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一身正气的职业精神

无论过去在职,还是近些年被聘用继续从事审计工作,他始终保持着依法办事不徇私情,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凭他过硬的业务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审计。他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揭露问题,确保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不受侵害。对查出的违法违纪行为定性准确,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适当,确保审计工作高质量;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刚直不阿、直言不讳,敢于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对于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他疾恶如仇,只要发现线索他就抓住不放,非要查个水落石出,查实了的坚决依法处理,毫不留情。2002年,他在对某学校和某公司的审计中发展个别财务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弄虚作假变相贪污,他义正词严让其如实交待问题,依法收回数千元。对审计决定的落实,他总是穷追不舍。对不落实审计决定者,通过做工作,讲道理,促使其自觉履行;对

硬抗不履行决定者,善于运用法律的武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尊严,维护审计执法的严肃性。例如在对某公司审计中发现该公司设立金库,在铁的事实面前,该公司的一位负责人不积极落实审计决定,还给审计人员发难。他依法采取措施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依法收缴10多万元。该审计项目在全省被评为优秀审计项目二等奖,在全州被评

为优秀项目一等奖。

在近几年开展的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他严格按照中办、国办(1999)20号和湖北省委鄂发(2001)2号文的规定,不畏权势,不畏冷漠,不畏嘲讽,认真按规范审计取证,调查核实,划清责任,大胆地提出处理、处罚意见,对审计中发现的不规范、不廉政行为的原始凭证,从不轻易放过,敢于一针见血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的评价干部。

有句歌词这样写道:最美不过夕阳红。王子业的公仆情怀,就像夕阳余晖,映照进人们的心里。

篇2:审计局退休干部先进事迹

——记**县**乡退休干部** **同志,中共党员,原任**乡政府副乡长,现任**乡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兼乡关工委副主任。近年来,他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乡24名退休老干部与时俱进,退而不休,发挥了一个老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乡的老干部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年3月,原老干部支部书记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继续留任,经老干部党员们选举,经乡党委研究决定由**同志担任老干部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在他的建议下,**乡成立了老干部工作领导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抓组工的副书记和**同志任副组长,其他成员分别由分管办公室的副乡长、组织干事及财政所长担任,重点研究处理老干部的重大问题。设立了老干部工作办公室及老干部活动室,配备了老干部学习活动的有关报刊杂志及象棋、扑克、麻将、乒乓球等活动器材。由**同志制定了学习制度,例会制度,活动制度。

**同志有爱学习的好习惯。除乡政府给他订的报刊杂志外,他还自费订了《大河报》、《半月谈》,当天的报刊都要看一遍,以便了解国家大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除搞好自身的学习外,他根据老干部们居住分散,路途较远,平时很难见面,交流思想不足的问题,向乡党委建议每季度召开例会一次,具体例会时间按领导组研究决定,由**同志进行通知。每次例会,邀请书记、乡长参加,带领大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老干部,通报县、乡目前开展的中心工作。听取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老干部们在每次例会都是畅所欲言,给乡党委、政府提建设、出主意、献良策。例会的召开,使老干部们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了社会形势,老干部之间又交流了思想,深化了感情。

**年5月份,有位退休干部因药费报销问题与乡领导发生争执,其多次到其他退休干部家中串联,想联名到市、县信访部门上访,李明志同志闻讯后,及时找这位老同志谈话,多次做深入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打消了他上访的念头。为杜绝这类问题,**同志积极地建议乡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老干部的医疗费问题。乡领导非常重视这一建议,及时进行开会研究,决定让**负责办理此项工作。**同志先后到县医保中心、县人民医院取经,并参考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出了《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实施细则》,经老干部工作领导组研究通过后,以**乡政府文件形式打印下发,及时召开老干部会议,会上除宣读了实施细则外,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老干部们对此细则的制定非常满意,认为基本解决了他们多年来的看病之忧。

篇3:审计局退休干部先进事迹

堆锦俗称“堆花”, 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山西古上党地区 (今长治市) 所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 距今已有1300年的悠久历史。早在1915年, 上党堆锦《春夏秋冬》工艺品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建国初期上党堆锦曾被作为国礼馈赠来访的朝鲜和前苏联代表团。从上世纪70年代起, 由于种种原因, 上党堆锦这一珍贵的艺苑奇葩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堪称中华一绝的上党堆锦在延续了千年之后, 面临将要灭绝的危险。

2001年, 担任长治市二轻局技术科科长的涂必成光荣退休了。不甘碌碌无为的老涂觉得,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退休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他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抢救挖掘堆锦这一艺术瑰宝, 绝不能让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我们这一辈消失。出于对保护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的高度责任感, 涂必成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上党堆锦的恢复、传承、研究、开发和创新工作。然而, 要抢救、恢复上党堆锦工艺谈何容易?当时面临的困难是一无资金, 二无场地, 三缺人才。为筹集资金他跑遍了所有能跑的关系, 能借的人都借了。但人们对老涂的做法不太理解, 许多同学朋友有钱也不敢借。老涂只好把自己的退休金和住房公积金全贴进去, 退休后三年多没有交过家里一分钱, 所有的钱都用在了搞研究创作上。没有场地只能租赁, 为了省钱, 就租赁了一栋楼房顶的加层, 夏天汗流浃背, 冬天寒冷难耐。为了解决人才问题, 他与市特殊教育学校签订协议, 为学校开设了上党堆锦艺术技能课, 自己定期亲自讲课, 一方面使残疾青年学到了实用的技术, 为日后就业提供了机遇, 同时又解决了制作堆锦工艺的人才缺乏问题。现在, 在老涂的弟子中, 就有聋哑人6名, 肢残人1名。

通过不懈的努力, 困难被一个个征服。上党堆锦流传千年, 但虫蛀和褪色问题, 令人头疼, 这个问题不解决, 就不能使这一艺术品永久保存。于是老涂走访有关专家、访问互联网, 调配方、改变添充物、充分利用天然原料。经过上百次试验, 费尽苦心, 终于解决了这一关键性难题。从此, 人们再也不用为上党堆锦艺术收藏中的虫蛀和退色问题而担心了。在工艺制作上, 老涂也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 采用现代手法现代材料与传统工艺相结合, 并把西方油画题材融入堆锦制作中, 使西方油画变为丝质软体浮雕, 更具立体感, 彻底改变了过去堆锦呆板单调的旧貌。使所塑的人物栩栩如生, 珍禽异兽活灵活现, 琼花仙草逼真诱人, 把整个上党堆锦工艺的档次和风格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就这样, 他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无怨无悔, 执著追求, 终于迎来了自己的艺术创作高峰。由于他对抢救、保护、挖掘、创新祖国文化遗产的突出贡献, 2007年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堆锦) 称号;2008年上党堆锦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上党堆锦在上海世博会进行了现场制作, 赢得了中外游客的格外注目。2008年以来, 涂必成创作的堆锦画多次获国家、行业等相关部门的殊荣, 其中他精心创作的《巍巍太行》、《毛主席在庐山》、《国色春晖》等作品2011年分别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和银奖。2011年4月3日, 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冯骥才挥毫题写了“上党堆锦艺术”条幅。5月, 他创作的51件堆锦艺术品空运赴台北市进行展示, 使台湾同胞一饱眼福。2012年1月, 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授予上党堆锦系列产品为“优秀文化产品”称号。

篇4:审计局退休干部先进事迹

在该院党委的领导下,离休党支部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医院改革发展,结合医院实际建言献策,在“主讲”教育活动中提出了几十条改进工作的重要意见和建议,被医院采纳和逐步进行了落实。

在去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离休党支部积极响应该院党委的号召,集体向党委递交了决心书,表示随时听从医院的调遣参战,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医院原党委书记、离休党员孟昭伟积极向医院提出了5条应对自然、消除疾病的措施,其中生石灰消毒液和病人呕吐物的建议被医院采纳,收到子实效。

离休支部的大多数同志,曾经担任过党政领导职务,医院的发展壮大是他们毕生的目标和追求,虽然已不在工作岗位,但都时刻关心着医院,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建设等方面,经常建言献策。离休党员李运康同志用几个月的时间,主持编写并公开出版了《综合性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职责》一书,为医院制度建设作出了贡献。

篇5:退休老干部先进事迹

———记原永兴傣族乡纪委书记张志银

在永仁县永兴乡的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个满头白发右腿残疾的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沧桑;走过了坎坷的道路;他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过奉献;他为家乡的发展挥洒过汗水……如今,他退休在家了。有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也有了岁月留下的磨痕;更有工作带来的劳累。他应当休息了;他只应该享乐了;他应该靠墙根晒太阳了。似乎更应该有人为他服务;为他排忧解难;为他创造更悠闲、更舒适、更温暖的生活……然而,事情却正好相反,他不仅没有心安理得的去享受悠闲的生活,却每天都在为本地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忙碌着。他的名字叫张志银,一个慈祥而不平凡的老人。

张志银,男,汉族,云南省永仁县永兴乡人,1935年6月生,196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3月参加工作,退休老干部,退休前为永兴乡纪委书记。

一、扎根基层,为祖国发展洒尽青春

1958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迈着坚实的步伐义无反顾的来到了铁道兵8501部队十七中队,凭借他满腹的才学投入到了统计员岗位当中去,从此,中国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建设基层就多出了一位兢兢业业、踏实干事、不求名利、不计得失的好同

志。

张志银同志195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铁道兵8501部队、永兴信用社、永兴区委会、麻栗树水库、永仁县革命委员会、永定镇、永兴乡等地工作,最后于1993年在永兴乡纪委书记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他把一生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党,贡献给了国家,如今安静慈祥的老人,当初却是雷厉风行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

积极认真,不畏艰险的英雄

1958年3月,刚参加工作的张志银任铁道兵8501部队十七中队统计员,虽为一名统计员,但是他不拘于本职工作,积极上工地搬水泥,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友们都说:“想不到这么一个文绉绉的年轻人干起劳力活来也是这么厉害,这么不要命。”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3次受到昆明军区“先进(劳动)工作者”嘉奖,1次被昆明市团委表彰为“优秀团干部”。同时他的优秀也感染了同志们,铁路文工团的姑娘黄安升不顾家里的反对和在仁和镇优越的家庭条件,义无反顾的嫁到了贫穷落后的永兴。

投身金融,严谨的作风感染了领导

1962年9月,张志银离开了部队来到永兴信用社,在部队工作严谨、踏实、认真的风格被保留了下来,深得信用社领导的喜爱。一次,要上报一组重要信贷综合汇总数据,经过全部工作人员仔细审核,觉得没有错误,可以上报了,但是他还是

不放心,又瞒着领导在晚上点着油灯加班加点对数据重新进行审核,结果真的发现了一处错误,为集体避免了错误。严谨认真的他在1963年被永仁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信贷工作者”。

清廉一生,勤俭为国家节约

在1972年至1982年在永兴工作的十年间,由于办公条件艰苦,政府没有车子,每次到县城开会或者向县委报送材料都要从永兴步行到县城。40岁的张志银总是主动请缨,步行送材料出永仁,而且为了节省政府开支,除了开会到下午的情况,只要所办事情结束的早,他都会赶回永兴,而不在政府招待所住宿。有一次他在赶回永兴的途中,行至永兴乡立溪冬村天就已经黑了,而且遇到大雪,饥寒交迫的他幸得老洪茂村民遇到并带回家中吃饭烤火休息才得以脱险,不然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直至1992年11月,时任纪委书记的张志银获县委批准于1993年退休,45年间,张志银从未多拿国家一分钱、占国家一次便宜,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二、腿残志坚,退休体残不忘奉献力量

在张志银退休回家后,他并没有安享清闲,一家人在他的带动下都积极加入到党的事业当中去。现在,他的大儿子是村民小组长,妻子是党小组长,小儿子是优秀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他站在最前沿,为了地方发展既当宣讲员、又做宣传员。在这方面张老的座右铭是:“既找准位置、进入角色、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又发挥余热、主动作为。”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主动带头,经常要求两个儿子和妻子放下家中的农活,带头为地方建设奉献力量。

腿疾截肢,晴天霹雳没有击倒坚强老人

2003年,张志银老人的右脚出现了疼痛状况,经多方检查确诊为动脉血管阻塞,最后导致坏死。2004年4月,他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做了截肢手术。从此,那支陪伴了他69年的腿,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腿永远的离开了他。坐在轮椅上的张志银老人没有气馁,他说:“我的腿虽然没了,但是我的人还在,只要党需要我,我还会义无反顾的顶上去。”

改善交通,为农民群众修路搭桥

2005年,罗汉松小组还没有通公路,张志银老人觉得这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随后他和妻子商量挖路的事情,妻子听后也很支持,连同大儿子召开村民会议。在会上,许多村民还对此事不予理解,说:“我家又没有车,要路干什么?”张志银老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他们讲有公路以后的好处,最后终于做通了这部分村民的工作,大家都积极投入到了公路开挖工作中去,当然,主力军还是他的家人。经过几个月的施工,公路修通了,村民们享受到了实惠,许多村民还买了摩托车,可以骑回到自家院里。

在2009年以前,从大公路到罗汉松都要趟水过永兴河,旱季还不怎么样,但是一到雨季,特别是涨水的时候即不方便过河又有非常大的安全隐患,小孩子上学放学必须要有家长接送。

张志银老人对这些隐患和不便深有体会,他积极到相关部门反映,四处筹措资金,终于在2009年筹到2万元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好了石拱桥,结束了罗汉松趟水过河的历史。

心系经济,为地方发展浇注心血

当交通问题解决后,张志银老人又把目光转向了经济发展上来。罗汉松缺水,而且土地地块小,当全乡都在轰轰烈烈的发展烤烟经济的时候,罗汉松只能种点传统农作物。张志银老人急了,全乡人民都要走上富裕安康的道路了我们还在过着贫困的生活那该怎么办?最后,他经过多方了解和向农技人员咨询,发现以罗汉松现在的条件适合发展蚕桑,在他耐心细致的劝导之后,罗汉松于2010年底已经发展蚕桑10余亩,相信在先行者的带动下,罗汉松的经济一定能上个新台阶。

篇6:退休老干部党员先进事迹

人生短短数十寒暑。怎样看待人生?曹操讲“人生苦短,对酒当歌”。苏东坡有句话“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在时间、空间两大纬度中都是非常渺小的。怎样将刹那化为永恒?雷锋有句话说的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种意识就是雷锋精神,它是可以永远流传并作用于物质躯体的永恒动力。而作为共产党员,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把“三个代表”作为自己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使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和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退而不休,才能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我们高密市就有一位这样的共产党员,他叫嵇旭春,今年69岁,是高密市呼家庄镇的一名老党员。1958年参加工作以后,他一直从事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在职期间,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多次荣获“山东省优秀辅导员”、“高密县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1996年从镇教委退休以后,一直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余热。在镇上,他担任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老年体协主任等职务,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积极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为他们争取一些政治权益和生活待遇,主动替伤残退休老职工和残退伍军人领取补助金10多年。他还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并积极参政议政,在自己熟知的领域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古稀之年仍坚持学习,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以及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始终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在他家里,有一幅字挂在最醒目的位置,“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关心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在为人师表时,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如今的他已是桃李满天下。在离开了教育岗位之后,他也没有忘记教育后代热爱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9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日子,他怀着激动的心情买了国旗、旗杆、国歌CD以及一套音响设备,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和家人以及村里的孩子们举行了神圣的升国旗仪式。从此以后,每逢重大节日,他都要带领这些孩子们举行升旗仪式。孩子们在他的教导下看到了自己祖国的伟大,懂得了长大以后要为建设祖国奉献力量的那份民族自豪感。他的行为受到了全镇人民的尊敬,“家庭升国旗”在呼家庄这方热土地上已经传为美谈。他热爱体育运动。在年轻的时候就是镇一中教师队伍里的篮球主力。60、70年代的篮球场上时常有他矫健的身影。退休以后,他又喜爱上了门球,并且不甘寂寞,在村里组织了门球学习班,召集其他退休老干部一起学习,接着他成立了镇老干部门球队,经常开展门球比赛活动。在球队训练有素,技术成熟以后,他又作为领队到市里参加比赛,多次获得全市前6名的好成绩。由于他们努力,1997年呼家庄镇获得老年体育先进乡镇美誉。为了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生活,促进老年人健康长寿,他自己出资300多元,于今年4月5日举办了“第一届农村老年人五福寿棋”比赛,吸引了8个村的30多名老年人参加。“能为农村的老年人服务,为他们排除寂寞,我很有成就感”,看到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他乐呵呵地说,“这样的活动很好,在农村搞很有意义,可惜就是太少。我准备在今年的‘老人节’举办第二届,我呼吁社会上都来关心我们农村的老年人,这真的是很有必要„„”他还热心为群众做好事,带领老干部们发挥余热。去年夏天,当他看到下雨时村里上学必经之路泥泞不堪,孩子们时有摔倒路边的情况时,他非常着急,自己掏钱买来了拳石,垫好了这一段路,并发动老干部组成了义务护路队和巡逻小组,护送孩子们上学,这一举动受到了村民的尊敬和赞扬。村里没有路灯,他又掏出200多元,在村里大街上竖起了10米高的大灯。于是,晚上在街上乘凉聊天的村民多了起来,欢声笑语响彻夜空。荣誉逐渐多了起来,“高密市老年体育先进工作者”、“高密市模范老人”等称号接踵而至。他没有计较荣誉的多少,仍然一如既往的做他喜欢做的事。他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嵇旭春,一个永远也闲不住的人,一个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的人,一个与时俱进,永葆先进的人,一个永远受人尊敬的人,真的希望他永远快乐,夕阳无限好。

上一篇:企业后勤人员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青蛙现象”与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