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优秀精选

2024-06-18

人生优秀精选(精选8篇)

篇1:人生优秀精选

人生的本质,就是想得到和怕失去

人生如戏,戏说人生。人生如梦,梦见人生。人生如戏,在这场戏里,我们扮演着什么角色?生,旦,净,末,丑。你是哪一个?人生如梦,夜半惊醒时,我们得到什么感悟?佛曰:人生如处荆棘丛中,心不动,则身不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品尝到世间诸般痛苦。面对风花雪月,才子佳人,谁能不动心?面对黄金白银,荣华富贵,谁能把持得住?人有七情六欲,月有阴晴圆缺,便上演这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红楼梦。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红楼梦。幕起,春意盎然,人头攒动。幕落,花褪残红,人去楼空。

世人看人生,不过是盲人摸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俗世凡尘里,又有几人能大彻大悟。我们不断地握手,却又不得不经常放手。未得到的想得到,得到了的怕失去。我们不停地想得到,却又不得不在怕失去里煎熬。

初生的婴儿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一有风吹草动,便双手乱抓,哇哇大哭。因为他们怕,怕什么啊,怕父母不见了。稍大,便认得东西,能吃能玩的东西,统统都想抓住。贪心的,两手抓满了,还做出想要的神态。我儿在一岁左右,便认得钱,看见100的,更是两眼发光,紧抓不放。给他五毛的,丢得比大人还潇洒。儿子大哭时,我便拿出100圆哄他,他两手抓住钱,顿时破啼为笑。双眼闪着泪花,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要是手上的东西,钱,被抢去,那就会哭天抢地,不得了。如此,屡试不爽。如有多个子女,那便天天上演争风吃醋的悲喜剧。都想的得到父母,得到每个亲朋好友的爱。都贪心地说: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

青少年时,更是想得到,怕失去。求学时,说:人生就是竞争,人生就是拼搏。恋爱时,说:“你是我的,我是你的”。工作时,说:人生就是战场。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废寝忘食,闻鸡起舞,夜以继日都是此时的形容词。为什么,就是想得到。并美其名曰:为了理想,为了爱,追求幸福。失去时,淡定的,痛痛就过去了。执着的,患得患失,一辈子不得安宁。

中年时,想得到的东西多了。中年的人,是最累最苦的。俗话说:牛鞍巴到肩膀上。就像是正在耕地的牛,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此时,上有老,下有少。老的少的,好大一家子,张口就问你要吃。疯狂赚钱吧!怕失去,此时也是最厉害的。首先,是老死,父母双亲,岳父岳母,都垂垂老矣,说不定哪一天就去了。其次,是夭亡。中年丧子,是怎样一个愁字了得!再次,是丧偶。另一半撒手一去,天便蹋了半边。其中的金钱得失,亦是关乎人命。钱,是救命钱,老人的医药费啊。钱,是生命钱。一日三餐啊。钱,是儿女的前程啊。读书,就业,结婚,买房……哪一样不需要钱。

老年时,最想得到的东西,是健康。最怕的,就是死。为了健康,病重乱投医,那卖假药的江湖骗子,见了老人,睡觉都笑出声。通常,小孩子最喜欢的事,就是过年。而我家外婆,每到快过年时,就开始叹气了,舅舅舅妈,姨父姨妈,父母常常笑她,有时也骂一两句。现在,该轮到他们叹气了。

纵观人的一生,想得到和怕失去,贯穿始终。它们是万花筒中的三棱镜,是万花筒的心。旋转时,万花筒产生了五光十色的幻像。我们处在其中,时而欢乐,时而悲伤,时而幸福,时而痛苦。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无所不有,而每人又不尽相同。这就是人生。

我们看人生,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痴人说梦。谁又能看个清楚,说个明白!因为我们就在其中,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谁是旁观者呢,也许就是佛吧。我们看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看太阳,太阳不过是个大圆盘。看星星,星星像眼睛。而真的月呢,只圆不缺。真的太阳呢,大得不敢想象。真的星星,更是神奇得不可思议。我们所见的万物无不如是。

我们即是,井底蛙,苹果虫,宇宙间的一个小细菌。观宇宙,看人生,就是盲人摸象,瞎子点灯。我们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说到底,是个彻头彻尾的幻象。你说呢?

几番思念几多情,几多爱恨几多忧

几番思念,几多红尘,人生是迷,往事如风,

醉意人生,岁月迷离,情仇爱恨,何必去忧,

红尘陌陌,人生一季,几许欢乐,几许惆怅,

人生是迷,恩恩怨怨,几多是非,几多欢喜,

几许人生,几许愁绵,几许爱恋,几许尘缘,

茫茫人生,淡淡红尘,岁月无情,流年有爱,

几番思念几多情,几多爱恨几多忧, 红尘陌陌,人生一季,几许欢乐,几许惆怅,人生之行爱悠远,人生之路情漫漫,人活在世界上,往往在想,自己以后的生活,未来自己的人生,就算日子过的很好,生活条件不错,总会感觉哪里不对,家人的一切,子女的未来,学习的好坏,爱人是否对自己忠诚,以后的以后,感慨很多,担心不少。谁都想好上加好,谁都想万事如意,事事顺心,儿女孝顺。父母健康,事业有成。人生路上,你的快乐,幸福的脚印取决你自己,你的忧愁,你的仇恨,悲愤是沉重的忧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个,一串串,一件件不同的烦恼,你的人生之路才值得细细回味,你的人生之路才能够永远铭记。一步步地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脚踏实地地走,你会发现人生活得非常得充实,活得非常地漂亮,感觉;心依然体贴入微,感情;情依旧细水长流,生活;不算太美也不差,人生;不求富贵也和美。

些许人生空对月,情恨爱愁醉人生,人生是迷,对对错错,恩恩怨怨,几多是非。今生,红尘相遇,一种缘分,今生,珍惜与你相遇的时光,今生,红尘滚滚,我心纯纯,山盟海誓,此情永远。爱过了化成相思,醉过了倾心无悔,也不求来生如何,唯愿今生此情不负流年。柔情几许,浪漫几段,今生无悔与你相遇相知,如果真有来生,不愿再思无边,念无涯。前世的约定今生把爱延续,是缘分让你走进我的生命中,多少情在心灵深处缱绻,多少爱在尘世间铭刻,你我的相遇,似乎也是命中注定。希望在生命的下一个轮回里还能再一次遇到你。今生,与你红尘相见,更愿一生相随,再不愿放开彼此的手。红尘邂逅,缘来是你,红尘相惜,原来是你,今生在红尘中有你,照亮我心足矣,唯愿我们珍惜相遇,珍惜相遇的缘分,让相思飘荡,让爱情徜徉。岁月不愁爱恨晚,人生几忧情更长,空虑爱恨几多忧,唯愿一生无须愁。

快乐总是心坦荡,想的在多也迷茫,茫茫人生,淡淡红尘,时光岁月,经年有爱,爱的最好表现是珍惜眼前,情的最真表达是陪伴无限,用心感受,誓言不是情的永远,以心相守,承若不是爱的永远,因为有了茫茫人海,相遇才显得那么意外,因为有了若若真情,感情才会无可取代的例外。最真的爱,总是坦诚相待,最好的伴,总是一直都在,爱情的美是什么,是疲惫时的停靠,是无助时的依靠,是伤心时的投靠,更是一份踏实的可靠,其实真正的幸福,莫过于拿心给你的在乎,拿生命给你的陪同,还有一双无论风雨,都和你十指相扣的手,待风景看透,心想梦恨几许欢,情长爱短谁都想,谁是你的邂逅,你是谁的偶然,是谁与你错过,你又与谁擦肩,谁在眼前陪你,你欲与谁永远,人生乐于不乐,用心感受,感情爱于不爱,情在心间。红尘如梦,感情不要太完美,相互理解多包容,爱人不要太苛刻,多多理解爱就真。

人生有得不会远,生活失去何必争,得得失失,哭哭笑笑,几人疲惫,几度惆怅, 走过的是人生,看过的是云烟,尝过的是苦辣,回味的是甘甜,经历的是沧桑,成就的是尊严。人生心情,有欢喜,还有忧郁,人生之路,有甜美,也有汗水,生活给予你的,有精彩,更多是平淡。人无完人,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生活无常,无须抱怨心中的苦痛。我们只是凡间的平常人,每一天,哪怕再迷茫,也要让自己微笑,凡事看淡些,珍惜自己,不沉沦,生活还要继续。手酸了,可将手里的东西放下,心累了,请把心里的事放下,用简单快乐之心,笑迎人生,任凭风雨飘摇。任凭岁月变迁,不变的是自己的心,平和的心,珍爱的心,热情的心,向上的心,永远年轻的心。人生这条路,说难也很难,说易也简单,风雨人生,是艰难,风云世界,是患难,命里有的何须求,命里没有何强求,或许,这就是生存,这就是命运,这就是人生。

兜兜转转爱恨间,几人快乐几人欢。感情总是这样,明明很在乎,却口是心非地装着无所谓;明明很看重,却言不由衷说不需要谁懂。人生是场缘,聚散总会有,擦肩的是最客,携手的是情,不来不往的没缘分,珍惜人生梦一场。别怨,情深意浓缘分簿;别恨,快乐时少烦恼多。无怨无悔才是人生最美。路有短有长,事有喜有伤,味有涩有凉。走过千山万水,还是小家最美,经过姹紫嫣红,还是淡然长久,越过繁华喧闹,还是平淡最好,唯有经历,才能懂得。人生是自己的,你是唯一的掌舵人,舍什么,不可以舍快乐。输什么,不可以输微笑。世界很大,风景很多,生命很短,快乐着,微笑着,走好自己的路守一处温润,怀一季明媚,与生命婉约。温一壶岁月的过往,品一份相遇的淡雅,耕一笔深情,以心为墨,倾一世温柔,醉了尘缘,携一份最真的安暖,有家就有爱,爱你的人就是家,相知相念情永远,相守相伴爱更长。

静静期待,默默守望,人生无常,世事难料。谁是你的仰望,谁又对你卑微,你把谁当游戏,谁又把你当真。在乎你的人不是因为你是谁,更在乎,在你面前可以是谁。对你好的心不是因为你有多好,更让你懂,对你的好并非刻意讨好。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个空间,它像一本书,章章节节,珍藏着一些人,一些事,它像一首歌,冬去春来,吟唱着几多伤感,几多美好,它又像一片海,潮来潮往,诉说着些许思念,些许情怀。也许,别人永远走不进来,自己也永远走不出去,也许,无人懂得,自己也不一定真正懂得。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结,也许永远解不开,苦涩的滋味只有自己懂得,也许永远无法释怀,因为责任,因为善良,因为某种理由,只能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人生最遥远的距离,是人与人之间,无法相通的心灵,最难逾越的,是心灵与心灵之间,无法交融的鸿沟。岁月红尘何忧虑,开心随意才有度。

人生没有花常开,有甜有苦有无奈,人生路不好走,该低头时要低头,该让步时需让步。只有受得住委屈,才成得了大器。只有经得住考验,才赢得了尊严。繁华三千,看淡即是云烟;烦恼无数,想开就是晴天。人生无想,空就乐,岁月无情,爱当歌,做人如水,无形无味,遇圆则圆,逢方则方,人生在世,愁难免,苦难减,不快总是难免的,不顺也是不可避免的。幸也好,不幸也罢,都是曾经,全是过去,才会轻松,才是精明。放下诸多事,心中自然安;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超然洒脱,豁达心安;宽容既是福,度大心自安;常怀感恩情,心中自安乐;看透释然,自在心安;随缘而行,随遇而安。生活可以复杂,也可以很简单,简单就真实,平淡就淡然。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几番思念几多情,几多爱恨几多忧。

人生无形的财富更珍贵

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追求物质财富,却忽略了这些无形的财富。得到物质财物,只能让我们的生活相对好一点,却并不能让你的人生富有,只有得到这些无形的财富,我们的人生才会圆满、富有、高贵。

一、惭愧

惭愧就是做错了事情以后,自感愧疚。惭愧就是我们的羞耻之心,也就是《孟子》中的羞恶之心。孟子认为“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是义的开始。

惭愧和羞恶之心,是我们反省内求的动力,也是我们改正错误的动力。假如一个人没有羞恶之心,不知道惭愧,做了错事、坏事也不知道反省,那就可能一错再错,跌入罪恶的深渊。

二、感恩

有的人每天只希望别人给他,这就表示自己贫穷,如果心存感恩,只想给人,就表示自己富有。

中国文化强调孝,孝首先就是要懂得感恩父母,懂得感恩父母的人自然而然地有孝敬父母的行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古人感恩父母,避免损伤自己。而如果没有感恩父母之心,只做一些表面文章,是不能算作孝的。

三、柔韧

《道德经》上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无论是草木还是人,活着的时候都是柔软的、柔韧的;而死了以后,就变得僵硬了。

老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柔韧,要懂得柔弱之道。老子说,人老了以后,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弱胜过坚硬,做人必须柔韧而有张力。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能屈能伸。

四、惜福

人生多少都有一些福德因缘,要好好爱惜,不能糟蹋;如同银行的存款,不要乱花,日用钱财,不能乱用。现在人都懂得存款、储蓄,不也是生财之道吗?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几多人懂得珍惜生活?古人有谓:‘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行业之可贵。凡一切幸福之事,均过去方知。’幸福之事过后方知,除了徒增悔恨与追忆外,于事何补?我们何不珍惜现在,果能一念知足,约束个人无止境的欲望,当下娑婆即是乐土。

五、助成

《论语》中说,“君子成人之美。”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别人能伸出援助之手;推己及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就更愿意助力。

乐于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当然,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别人也一定乐于帮助他。所以,助成别人,看似帮助别人,实际上也是自己的修行,也是在成就自我。

六、智慧

智慧不是财富,但却胜过任何实在的财富。智慧是别人偷不去的财富,有智慧的人不看一时之财,不看个人之财,有智慧的人才会大公无私(yiQIg.cOm)。

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取舍、进退;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古人说:“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择就交,话休不思就说,事休不算就做。”人生的过程就是抉择的过程。从吃穿住行到择偶、择业、择友、择师……人生无时无刻不面临抉择。人生踏出脚步大小不是最重要,方向最重要。而脚步要踏对,必然要有智慧来做对人生的抉择。

七、结缘

结缘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赞美别人的一句好话,可能收获比一句好话多出千百万倍;不经意帮人做一件好事,所受的回报也许难以计数。广结善缘必有善报。

明太祖朱元璋某日微服出巡至一古庙,口渴之际,一农夫见状奉上一杯茶,皇帝感激,遂赐农夫为县令。当地一书生闻知,心中极为不平,便于古庙作一联:“十年寒窗下,不如一杯茶。”第二年年,朱元璋重游此庙,见到此联,提笔回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运气是很重要的。我们做人做事,都要广结善缘。广结善缘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篇2:人生优秀精选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历史节点上,要想跟上新时代的发展脚步,必须深刻体会“飞”的丰富内涵,奋力拼搏作为,书写新时代的幸福篇章。

恪守“笨鸟先飞”的勤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与时代的要求相比还不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较突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仍没有改变。笨鸟须先飞,勤奋可补拙。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必须拿出闻鸡起舞的拼劲和卧薪尝胆的韧性,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担责、认真履职、扎实尽责,提前谋划各项工作,抢夺发展先机。

秉承“飞蛾扑火”的无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让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进行到底。罗曼罗兰在《米开朗基罗传》中写道,“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处于改革开放攻坚期的中国也是如此,即便前路艰险却依然坚信前途光明,抱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就算烈火焚身,为了远大理想和目标,也要像飞蛾那般勇往无前、迎接挑战。

永葆“一飞冲天”的豪情。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新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成大事者必先立大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必须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牢抓住这个工作重心,着眼长远发展,不计较一时得失,保持“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的豪情壮志,精心谋划改革发展大计。新时代的追梦人当扬起青春的风帆,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纵使“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但只要咬紧牙关、厚积薄发,一定可以突破自我,迎来美丽的蝶变。

篇3:人生优秀精选

其实,对于新教师而言,专业成长是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站稳脚跟的必要条件,因此他们有较强的内驱动力,有激情;更何况,外在条件上也有着校内外的“师傅们”在带教,所以他们会去学习、会努力、会上进。对于那些尚未达到优秀的教师而言,除了主观上希望向优秀靠拢,客观上还有评职称等“门槛”要跨,所以专业成长同样是重要的任务。恰恰是那些已经比较优秀的教师,通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实现了第一次的专业成长,该有的已经都有了,荣誉、职称、学术地位,不知道接下来努力的方向在哪里,这时候很容易步入职业倦怠期,甚至进入人生倦怠期。因此,激发优秀教师的人生热情,应该是实现其第二次专业成长的关键!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们首先要有追求梦想的热情。我曾赴宁波海伦钢琴公司考察,海伦钢琴虽然只有短短10年历史,但已经在质量和品牌上走在中国前列!记得那天董事长陈海伦先生说起自己的创业历程,一句话概括:我们宁波人最勤劳!确实,他如今身价数亿,可谓事业成功人士,但每天早上依然是7点半准时到公司上班,从不懈怠。因为,他有一个梦想,就是依附在“中国梦”下的“海伦梦”,即:把海伦钢琴打造成世界顶尖的钢琴,把海伦公司打造成百年公司!我的教育同仁们,你们的人生梦想在哪里?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们还要有研究的热情。有一次去某区公干,我搭乘了浦东新区美术教研员瞿老师的车,上车后就得到了瞿老师的新书赠予,由这本书又聊到他即将出版的另一部书稿——关于签名软笔速写的教材。非常巧,原始稿件正好在车上,我翻阅了一下,确实别具一格。非常佩服瞿老师进取不懈的精神。如他这样,已经是上海市美术特级教师、上海市美术名师基地的主持人了,依然在自身专业发展道路上不停滞、反而更加精进的名师,真的不多。说起写作与研究,我说,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在这个世界上留存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长。而瞿老师也给我讲了他为何依然这么努力的动因:世界上每个人不论身份高低,最后会留下的最多只有三样东西:一个盒子、一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意义最大的当然是最后一项!为什么不在自己的生命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呢?!是啊,在这个世界,我们到底能留下些什么?当所有的悲欢都将化为灰烬,被埋在岁月里,没有风,没有浪,那么拿什么证明我们曾经来过这个世界?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们还要有精研专业的热情。参加上海市德育实训基地学习时,每每诧异于导师赵其坤老师给我们展示评析自己的绘画新作,有的国画作品气势磅礴、开幅甚大,一看便知道,完成这样的作品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像赵老师这样,身兼行政领导、教育专家、画家三重身份于一身者,日常工作之繁忙、事务之繁杂可想而知,但他对于绘画专业,依然保持着虔诚与热情。他说,每天回家都会在画室里画上几笔,不画几下人就感觉不舒服。看着他在给我们欣赏自己的绘画作品时,那脸上洋溢着的得意,分明就是父母向人介绍自己孩子优秀时的幸福!对自己的专业始终保持一颗精研的“初心”,这让我们不会迷失自己“本真”的方向。

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们更要有传播公益的热情。2013年9月份开学前,我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教学勇气更新活动”,并作为志愿者为本次活动全程服务了三天。这次活动由生命化教育“优培计划”发起者张文质先生、《教学勇气》一书的译者北京师范大学吴国珍博士、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王丽琴博士等人联合发起,活动秉持公益、增能、多元、持续等原则。公益,指所有活动不收取会务费,专家课金,学员的基本费用采取AA制。活动通过叙事分享、艺术熏陶、游学对话等形式,凝聚教师心灵旅程共同体的力量,促成优秀教师相互增能,从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心灵体验中汲取能量,焕发勇气。活动中,我遇到和结识了许多新老朋友,其中一位年近七旬的雷祯孝教授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中国“人才学”的首倡者和中小学电影课程的推动者,因为历史原因失去了公职,没有退休保障,但他仍旧执着于自己的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长着一张卡通脸。卡通意味着什么?健康,乐观,自信,向上。他参加本次活动,不要说讲课金,就连住宿费用都是自掏腰包。“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雷教授的话让我深深铭刻在心。来自南通的陈春老师活动结束后,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样写道:“张文质先生站起来,面向大家作最终的小结,才一说话,却发现他的泪淌下来了,有点哽咽。他对一切怀着美好的期待,他对这个世界看得比谁都清楚,再加上拥有善良而柔软的心,怎能不流泪呢?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结束的时刻终究到来。王丽琴老师率领此次活动的沪上志愿者团队跟大家作别,大家都热烈鼓掌,向他们表示感谢,真是不容易啊。每一个志愿者,都饱含着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们见证了大上海人的公民品质和人文素养!”

当前,教育界一直强调教师需要专业发展与成长,并推出了一系列的鼓励与支持措施,但始终无法解决教师专业成长的持续动力问题。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真正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动力?我想,拥有热情就是第一要素吧!

篇4:为了幸福而优秀的人生

我把中学时代称作人生中一个发现的时代。发现了什么?因为求知欲的觉醒,发现了一个书的世界。因为性的觉醒,发现了一个异性的世界。因为自我意识的觉醒,发现了自我,也发现了死亡。總之,所发现的是人生画面上最重要的几笔,质言之,可以说是发现了人生。……

灯光下,读着这智慧诚恳的话语,一种力量长驱直入心底,唤醒我久远的青春记忆。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把文章读给班上的学生听。这些即将步入高三的年轻人,以从未有过的安静而专注的眼神告诉我,有一条通透的思想溪流也正徐徐地灌注到他们心灵。

我为学生们读的这篇文章叫《发现的时代》,选自《周国平论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在书中,周国平以哲学家的眼光审视教育,站得高,洞彻得深邃而透彻。作者谈儿童教育,谈经典阅读,谈父母责任,谈语文教学,谈生命尊严,谈人文教育……他善于拨开弥漫在教育表象上的诸多迷瘴,揭示出当今教育迷失的关键问题在于严重违背常识,提出教育的本质应该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为每个人创造幸福而优秀的人生。

在周国平看来,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与学校教育中最应该让学生获取的营养是合二为一的。人生价值的根本在于幸福和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并且,人生之幸福与优秀,“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周国平心里的“优秀”与“幸福”,不是成绩优异、职业风光的代名词,不是各种名与利的堆积和炫耀,而是指向一个人的内在生活——精神——是否健全。

为此,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可以说是周国平整个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该书每个章节的主线。

审视我们的教育现实,弊端丛生,功利主义尘土漫天飞扬,锐不可当。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导致大量贫困家庭子女失去受教育机会、教育目标和过程急功近利以及由此带来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这三方面是当今教育的主要病象。尤其后两方面,相辅相成,长驱直入,使一代代学子饱受荼毒,也制造不少家庭的悲剧。今天,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首先是盯着名校,所谓名校,现在几乎已蜕变为“升学率高”的出名学校。学生进了名校后,又一路过关斩将,奋力挤进各种“实验班”、“火箭班”、“奥赛班”,以便将来“杀”进北大清华。家长自然全力配合作战,学校更是倾尽全校之人力,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万千宠幸集一身”的说法运用到这地方,真是再恰当不过。这也难怪,因为学生的成败,往往决定一所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甚至某种角度也决定校长的乌纱帽。如此背景下,教师为了生存和名誉,当然义无反顾或无可奈何地集体加入到分数的追逐中。“不管白猫黑猫,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论被许多教师奉为“教育圭臬”。当所有的声音都朝着唯一的方向呼喊时,当求学的目标被窄化为“一切为了升学”的时候,人们可曾关注和思考过: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欢乐剩下几许?他们心灵的发育是否健全?游离在“尖子生”之外的为数众多的普通学生的苦乐又如何呢?每一年,都有不少挣扎在分数阴影里的学生,不堪重重压力,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样的悲剧发生太多,以至于如今似乎再也难以唤起人们的深切同情和深刻反思。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当下社会的一大“奇观”。

功利主义教育的危害性还进一步掏空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真正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而不是打赢一次战役、一场战争。教育需要长期的浸润与熏陶,由此滋养出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既丰富又饱满的情感和思想。

当务之急是改变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标准

周国平在书中引用了古罗马教育家、随笔家西塞罗的名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然而,我们的全部教育似乎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处心积虑“塑造”学生,即便以阉割他们的天性为代价,也在所不惜,只要他们能考上名校,将来能谋到好职业,一切“手段”皆可使用。一句话,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诱使和迫使学生钻入现实的“模子”里,把人赤裸裸当成了手段。

改变此畸形的教育现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更多的人对现实有个清醒的认识,需要庞大体制的逐步完善,需要全社会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而当务之急则是改变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标准。

在杜威“教育即生长,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观点的基础上,周国平提出,与社会的尺度相比,教育还应该有一个更重要的尺度——人性的尺度或人生的尺度,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是受教育者的天性和能力是否获得健康生长,教育应该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周国平说:“非常简单,就是看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幸福而有意义。用生长的眼光看,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价值,每个阶段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实现。”而不是“把学生时代仅仅看作人生的一个准备阶段……以未来的名义无情地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和青春。”(《人文精神与教育》)

基于此认识,不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首先必须顺应和守护孩子的天性。所谓天性,在词典中,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包括同情心、好奇心、创造欲、渴望游戏、思考和感受的能力以及占有欲、依赖性、孤独感等。孩子的天性,是孩子之所以为孩子的自然本性,作为成人,应当加以善待,尤其对孩子的童心与好奇心。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内心充满对陌生世界的探索精神,要鼓励培养孩子大胆提出问题,有了“对提问权利的坚持、对真理的热爱和永不枯竭的求知欲”,孩子就能够成长为“拥有内在的富有和尊严的真正的人”。对于天性的重要性,周国平认为:“一个孩子如果他的素质足够好,那么,只要你不去压制他的天性,不管他上不上名校,他将来都一定会有出息的。”(《何必名校》)周国平的这一番话,其实不过常识而已,却颇值得所有只看到眼前考试成败的人们思考。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孩子往往被迫沦为家庭和学校的工具,过早地被赋予太多的“使命感”,他们柔嫩的双肩承受着过重的担子。试看今日城里的孩子,哪个不是从幼儿园开始,就纷纷涌入各类学习班,并被大人美其名曰“赢在起跑线上”?进入小学、中学,则狂热追求“名校”;直到考大学,更是视重点大学为“终极理想”。他们最灿烂的儿童和少年时光遭到从未有过的严重剥夺和利用,大脑灌满各种僵死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人生,与孩子活泼好玩等天性无缘,甚至只能摧残人性、制造恶果,即使他们将来进入名牌大学,他们的人生就一定能幸福吗?在周国平看来,现在的孩子既幸福又不幸,他坦诚地说:“现在我自己有了孩子,在她到了上学的年龄以后,我想我不会太看重她能否进入

名校,我要努力做到的是,不管她上怎样的学校,务必让她有一个幸福自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保护她的天性不被今日的教育体制损害。”(《何必名校》)

当然,人的天性有积极一面,亦有消极一面。破坏欲、嫉妒心、贪婪、懒惰等天性,必须在教育的过程中加以删减,以期把人性引向善良、丰富、高贵的层面。

阅读经典——为生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在改善人的天性的过程中,书籍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周国平论教育》一书里,作者用大量篇幅向读者娓娓诉说自己阅读的愉悦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征服。在《阅读经典与素质教育》文中,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之一,因为“教育的功能和使命正在于为生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而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创造这种优良文化环境的过程,经典著作是培养孩子德智美三方面的极好教材。然而,面对当前应试教育如火如荼的场景,周国平忧心感叹道:中小学本是培养对读书的爱好的关键时期,而现在的中小学教育却以升学率为唯一追求目标,为此不惜将超负荷的功课加于学生,剥夺其课外阅读的时间,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现在和将来对读书的爱好。为此,他在《人文精神与教育》演讲中,鼓励大学生说:“作为一个学生,你无法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但是如果你足够优秀,你就完全不必跟着这个体制走,你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对它的独立性。在我看来,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是自学。我很赞成一句话:学习就是学会学习。”而阅读经典,无疑是最理想的自我教育、自我改善的方式。

在这一点上,周国平和苏霍姆林斯基有巨大的相似性。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和心灵,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因此,必须教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苏霍姆林斯基:《“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可以说,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与保持学生的天性是一脉相承的,它们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守護人性”,把人性导向真善美的境地。

其实,作为教师,阅读更必须成为自己坚定的生存方式,“读那些永恒的书,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灵魂高贵的人。唯其如此,站立在讲台上的教师,才有底气和资格,也才有魅力去影响学生、引领学生,迈向通往经典阅读的美好道路。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各自的言说和言说方式。但是,作为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善于将大家熟视无睹或者麻木不仁的教育问题,安置于哲学的大背景中来审察透视,摈弃某些教育专家宏大艰深的术语堆砌。文风平实、澄澈,不炫弄写作技巧,却时时把人引入迷人的思想幽深处,具有独特的魅力。其文字间特有的高贵、素朴、真诚之美,更令人有说不出的亲切感。阅读这些文字,我仿佛与作者促膝相对,一壶茶、一壶酒,在一个悠长的夏日午后,听他聊教育、聊人生,感受着一位智慧长者对教育的忧思与呼唤,也分享着他智慧人生的幸福与欢欣。

篇5:优秀作文精选:人生何处不风华

有什么能困囿住一颗自由的心?不被过往羁縻,不为色相耽溺,不让有形囚禁了无形。走过的地方,见过的人,回首皆成风景。每一个脚印都开成了一朵花,每一段旅程都绘成了山水卷轴上的淡雅线条。迢递千里,方寸心上。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孔子困于陈、蔡两国,藜羹不糁,七日不火食。当众人都萌生退意之时,颜回却以理驳斥,坚守着一个传道者的自我修养。以至于连先生也感叹:“使尔多财,吾为尔宰。”沦陷在困顿泥淖之中,颜回也依然不改其潇洒磊落。真名士,自风流。

哪怕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也能襟怀坦荡,笑傲荒墟。在君子面前,处处都是风华。

昔日临邛富贾有一女,姿丽且才艳,倾倒众生。名流瞻慕,求亲者络绎不绝。宴席上才俊如云,而她却单单相中了角落里一个抚琴的穷书生。两人隔帘传情,以琴作书,连夜就带着细软私奔成都。逃离出来后,虽然要直面穷困的人生新局,但是夫妻俩琴瑟相和,在废墟上重构了一幅美丽的图景。“文君当炉,相如涤器”,成就一段佳话,让多少人心向往之。没有锦衣玉食,但有良人相守;没有奴仆成群,但有山水相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一颗自由的心,可以把接踵而来的一切不幸都过滤成美好。居庙堂之高,能不为云波诡谲所恼;处江湖之远,能垂钓濠梁自得其乐。喧嚣繁杂之中,鲍肆市井之里,荒郊野外之间,不管多么潦倒,多么艰难,都能找到快乐的理由。清醒地拒绝违心的盛邀,永远忠诚于自己的内心。

对于那濠梁下的鱼儿来说,往来翕忽,倏尔远逝,在参差藻荇间自在地穿行,那就是它的快乐。嘲笑“吾将曳尾于涂中”的人,又怎会懂得“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一双草鞋、一根藜杖,一蓑烟雨,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园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一壶浊酒、一夜风雨、一个知己,谈笑古今多少事,酒酣梦来书为枕。人生何处不风华。

总有路可走,总有你可以抵达的地方。携一颗了无拘囿的心,行走在十丈软红之中。衣袂飘然,无所留恋。

篇6:人生优秀精选

在人生这座极高的山上,有的人不愿意攀登,只因为太累了;又有一部分人,他们攀登到了半山腰时却放弃了;还有的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巨大的努力,可就在将要到达顶峰时,他们放弃了,因为他们自以为是地认为还有许多路要走,而自己却不愿再多付出一点点。现在,只剩下很少一部分人了,他们始终如一地坚持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攀登着,最终他们攀登到了自己人生中的那座山峰,他们成功了,可是却因为骄傲自满,最终从那高高的山峰上掉了下来。最终,只剩下极少数人,他们也拼尽全力爬到顶峰,他们一心一意,即使失败也从未想过要放弃,成功之后,他们又戒骄戒躁,还是不断地攀登,提升自我,于是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人生也变得更加有意义。

第一、二、三种人,他们的人生最终空虚、无意义,第四种人,他们每登高一步就沾沾自喜,最终一定会走下坡路;最后一种人,他们心如止水,一心向上,才得以成功。

首先,我们来看看身边的例子吧。总有一些人,每天怨天尤人,说:“如果我当初好好学习的话也一定能像某某一样有个好工作,也不至于……”他们总是抱怨,可是抱怨之后就又归于现状。他们只知道抱怨,却不知道提高自身修养,是一点也不愿付出的人,他们的人生注定是空虚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古今中外的名人吧。爱迪生,人尽皆知的大发明家。他为了发明电灯,尝试了上万次,失败了上万次,但是他从未放弃,他努力地钻研,最终成功了,但他仍不停止脚步,依然向上。莫言,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的童年很悲惨,可他坚持了下来,后来坚持写自己的作品,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举成名,但是他依旧保持着谦逊的品质。

最后,我们再看看现代的明星。同样是名人,都经历了不少磨难,可是在成名之后,又有多少人依旧谦虚、不骄傲呢?

可见,攀登永无止境。当我们攀登到自己预定的顶峰时,我们不能就此停住脚步,骄傲自满。请记住:停止就是退步,骄傲就是沦陷。我们要不断地攀登,不断提升自我,我们要谦逊,要戒骄戒躁。

篇7:精选人生演讲稿:理想与人生

这是一篇精选人生演讲稿,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人生不再是一杯烈酒,不再是无聊和苦涩,不再是每日的嬉笑碌碌无为,而是阿拉伯数字在贫困地区的跳跃和延伸,是烈日下的长途跋涉和追求,具体内容请查看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你们好!

很荣幸今天我能参加这个“理想与人生”的演讲会。我是一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职工,工作在山旮旯里,没有城市人坚实深邃的眼光,没有企业家们搏击商海的稳重与沉着,更没有周五周六的轻松与潇洒。整天只是打水扫扫地,看看过期已久的报纸,迎接寥寥无几的顾客,做共和国的诚实本分、勤劳守纪、忠于职守的公民。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远离华灯初上、物欲横流的诱惑,远离商海红尘的尔虞我诈,远离满腹的雄心壮志。

于无声处抽空下下乡,看看谁家的苞谷先破土而出,问问谁家的收入最多,数数山旮旯的茅草屋还有多少间,瞅瞅谁家的孩子没有上学。吸一下乡间新鲜的空气,喝一口清凉爽口的山泉水,真乃其乐无穷。

在山旮旯里工作,寂寞和孤独难免,这里没有电灯,没有电视、录像、卡拉ok之类的东西。于是,在没有电灯,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夜晚,燃起流泪的红蜡烛,做个苦乐书痴,在书里看城市灯如昼,物价暴涨,看红尘人海川流不息,看人生梦醒

时分犹闻边陲急章,狼烟四起,看贫穷与富贵,看落魄才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在书里书外,学些雕虫小技,随意涂描春夏秋冬。看古诗词名句知道“应是绿肥红瘦”之妙,细听窗前雨打芭蕉一声紧、一声慢的乡村音乐。

工作在远离城市远离文化群体的山旮旯里,难免会在孤苦和寂寞中自问:人生是什么?平凡的工作,平凡的生活,平淡的人生。肯定没有哲思般的回答,只能在生活中隐约领悟,它是一部无法破译的书!它以其奇特的一面将一些人吹得熠熠生辉,而将另一些人吹得黯然失色。而我,愿做第一种人!那样,在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人生不再是一杯烈酒,不再是无聊和苦涩,不再是每日的嬉笑碌碌无为,而是阿拉伯数字在贫困地区的跳跃和延伸,是烈日下的长途跋涉和追求,是偶尔从铅字中发现自己姓名的喜悦,是一种难以体会的成功和尝遍所有失败的痛苦。

山旮旯里的岁月,是人生一面简朴的屏障,它忠实于山旮旯生活的记录;山旮旯的风景,是一面独特的屏风,一个季节更换一次。每天看门前枝条发芽、茁壮、衰败,在一阵紧一阵慢的脚步声中,寻找自己,追逐自己。我愿意被摆在乡村最穷困的位置上,每天被手握镰刀锄头的农民围住,从他们焦急的眼神中,解答他们人生的难题,破译他们深邃的内心世界。我知道,山旮旯里的人生就是真实,就是默默无闻,就是袖舞也嫌天地窄的写照。

我深知,是山村的穷困,将我们牢牢留住的,我们要夜以继日地咀嚼山村多年的贫困风味,我们要将它吃透,然后推向新的起点;是村民淳朴的民风将我们牢牢留住的,是他们的真诚需要和渴望,将我们牢牢留住的,是村民的喜悦和丰收将我们留住的,是村民不屈不挠的精神留住了我们。留下,就是山旮旯的人;工作,就是山旮旯的人生!白天没有城市的喧闹,夜晚没有轻歌曼舞、灯红酒绿。

山旮旯里的人生,没有jq壮志之文,只是些平淡无味的文字组合;没有惊天动地之举,只是从繁琐细小的工作中理出一天的思路来;没有哀婉动听的故事,只是与村民们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没有惊险的飞跃,只是年年岁岁、朝朝暮暮与山旮旯厮守在一起。山旮旯里的人生是好是坏,对我们并不重要,山旮旯里的人生,是我们与社会,社会与时代,我们与同龄人的折射!是一代又一代老中青的真实写照。

我们是在一种冷静与思索的过程中走进山旮旯的,是在贫穷与落后、愚昧与无知的需要中走进山旮旯的,是在奉献与索取的选择下走进山旮旯的,是在前进与后退的选择里走进山旮旯的,是在忽视与淡漠中走进山旮旯的,是在后悔与幸福的交织下走进山旮旯的。

是我们把青春留给了穷困的乡村,是乡村的岁月培育了我们,是我们在山旮旯的剧场中义演,是我们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因为山旮旯里的人民送给我们一个大大的“!”。

感谢生活,尤其要感谢在山旮旯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

谢谢大家!

篇8:人生优秀精选

一、在平凡中如彩霞绽放

1971年, 一个喜讯传回四川德阳的贫困山区——三年前从这里参军的农村青年刘义权, 因表现出色被提拔为军官, 还被调到二炮司令部机关。也就是这一年, 刘义权开始接触档案工作, 从对档案懵懂不解, 到珍若生命。回首当年, 已然鬓发斑白的刘义权微笑着说:“我也没想过, 这一干就是38年。”这38载光阴, 正是我军档案资源体系建立和形成的重要时期。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 我军还没有自己专门的保管机构, 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档案资源体系。许多珍贵史料在战火中流失。不少历史档案收集上来以后, 成捆成堆地码放在洞库, 没有进行基本的整理和分类。很多历史档案随着岁月的久远而腐烂, 失去价值。刘义权的任务, 就是把这些散落在各个单位的珍贵军事档案, 收集上来, 归入解放军档案馆统一保管。这是我党我军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征集红十三军档案资料, 他曾在南方的雨季里苦等了七天。红十三军是一支土地革命时期在闽浙地区活动的红军部队, 后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下失败。因为存在时间不足一年, 红十三军留下的史料十分珍贵。为了征集高山辅战役中牺牲烈士的名册, 刘义权多次奔走于河南、安徽两地。他说, 将士们付出的是生命, 我们要记下他们的姓名。为了征集秦岭山区国共合作的珍贵档案, 刘义权冒着十二指肠溃疡发作的危险, 冒雨徒步前行十多公里。他说, 要透彻研究我军的历史, 不能仅仅丰富我军档案, 还需要多方面资料辅助、比较。

刘义权的脚步遍及全国25个省区市、300多个县市, 对散落在各类机关单位、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以及民间的军队历史档案进行了重点征集, 取得了大量珍贵史料。据统计, 刘义权收集的各类档案共83万件, 涵盖了我军建设与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 涉及党领导武装斗争和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其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之高难以估量。

在军队档案系统中, 大家公认刘义权做档案收集工作时间最长、收集整理的档案最多、作出的贡献最大。而刘义权, 却对这个庞大的数字一无所知。他习惯于眺望未完成的整理, 未进行的征集, 却很少回头看看自己的成绩。这个习惯于沉默的档案工作者, 也习惯于把自己放得很低。奉献者的足迹不会被忘记。从事档案工作30余年, 刘义权曾先后九次受到嘉奖、一次荣立三等功, 并获得解放军档案馆专业最高奖——“兰台奖”特等奖。

二、在岁月中如甘泉润人

同事们都说, 老刘厚道、温和、好脾气。同事们还说, 老刘拧、倔、“死心眼”。平时随和敦厚的刘义权, 在档案工作中却总是不留情面爱较真儿。“档案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 不认真怎么能行?”提起档案, 总是面带笑容的老刘会变得很严肃。档案馆的领导和同事早就“领教”过老刘的拧劲儿。

1986年, 原存放于后方档案库的大批档案调运北京。承办这项工作的领导和同事出于卫生和美观的考虑, 用地毯将档案库和办公区装饰一新。大家正为改善了工作环境而高兴, 刘义权却起了急。一连几天, 他都跑过去找到领导提意见:“档案库放地毯不仅容易吸湿受潮, 还会滋生有害微生物和小虫子, 对档案保管不利。”老刘的“火眼金睛”向来值得信赖, 馆里专门为此召开办公会研究, 商讨后认为刘义权的意见合理。为了保障档案的储存安全, 馆里赶紧撤掉了刚刚铺上的地毯。“档案的安全重于一切。”老刘这样说。

立档单位的同事对刘义权的到来总是“又爱有恨”:老刘从不肯“高抬贵手”放过一丁点儿的漏洞, 但有他带着专项整改, 单位的档案工作总能变得井井有条。1996年, 解放军档案馆接收一大批立档单位的移交档案, 刘义权带领接收小组负责档案的检查验收。由于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 一些单位希望刘义权“通融通融”。可在刘义权心里, 档案整理和接收是确保档案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 如果档案不规范, 项目著录不全, 接收进馆后就有可能成为死档案, 因此坚决不能降低标准。在刘义权的严格把关下, 许多单位的档案被“挡”在门外。没多久, 这个铁面无私的“看门人”就跑到各个单位指导整理和编目。他曾连续十几天“奉献”下班后的时间, 帮助一个立档单位修改完成了3个年度数千条档案目录, 给他们立起了“活样板”。直到今日, 这个单位还沿用着刘义权的编目方法整理档案, 并成为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多年的“拦”与“教”让刘义权深深感受到:要做好档案收集工作, 必须从制度上探索加强我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有效办法。为此, 他刻苦钻研档案理论和法规制度, 主笔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接收文书档案细则》, 内容涵盖档案接收工作各个方面, 共有15个方面的标准和7个附件、13个附表, 于1994年以总参办公厅名义下发。这是我军第一个系统规范军队文书档案移交、接收工作的法规性文件, 对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在岗位上如丝弦撼人

2006年, 中美军事档案合作启动, 刚刚退休的刘义权重返岗位, 分工负责从中国人民志愿军等档案中查寻相关线索。年过半百的刘义权, 一头扎在数十万件的志愿军档案中, 扎在手抄件、油印件、打印件等五花八门的材料中, 扎在密密麻麻、小如蝇头甚至洇染成团的繁体字中一份份、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地辨认、查找、整理。

刘义权说, 他搜寻的, 是历史, 更是曾经鲜活的生命;他肩负的, 是档案工作者的职责, 更是身为中国人的人道主义关怀与爱心。于是, 刘义权躬身查找资料的身影, 如同雕塑一样, 长久地刻在档案馆二楼的办公室里。一翻就是几个小时, 一坐就是半天。强烈的使命感让他忘记了身体的劳累, 也忽视了癌变的信号。大便常常带血, 疼得直冒虚汗, 当刘义权最终拗不过同事和家人的劝告前往医院检查时, 得到的却是惊天噩耗:直肠癌晚期。瞬间的眩晕与震惊过后, 刘义权表现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冷静。他把病情告知领导, 并要求继续完成工作。“事关大局, 我不能半途而废。”刘义权回来了。他依旧和往常一样, 戴着花镜, 举着放大镜;他依旧和往常一样, 一坐就是半天, 像雕像;他依旧和往常一样, 仔细、谨慎, 较真儿。可是, 他又和从前不一样。

一向好脾气的他为了工作的事情冲着爱人直嚷嚷:你要是不希望我倒下, 就让我上班!一直不爱求人的他小声央求馆里的同事:求你了, 再调几份档案给我做吧。从来不说心里有多急的他开始念叨:还有不到9000份, 我着急, 我不甘心。9000, 是刘义权负责查找的数万件档案中尚未鉴定完的数目。这项未竟的工作, 至今依然是他时时的牵挂、未了的心愿。而他与同事一同查找出的涉美档案信息, 已经为推动中美两军务实性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军事档案交流, 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人权的理解与尊重, 对人道主义关怀的真诚与支持。

因而, 当正在参观解放军档案馆的美国国防部战俘与失踪人员工作代表团得知有这样一位老军人, 身患绝症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查找美军失踪人员线索而工作时, 他们被感动, 也被震撼。代表团成员送上了两枚纪念章, 以及真诚、热情、经久不息的掌声, 表达对这位勇士的尊敬、鼓励和感激。“我代表被俘失踪人员的亲属感谢您, 对所有美国人民来说, 您是一位英雄, 您用最珍贵的时间来为我们进行查找工作, 我们将一直为您祈祷。”代表团成员美军太平洋总部联合查找战俘与失踪人员司令部司令多娜·克里斯普海军少将说。而刘义权, 依旧是内敛地低头微笑。

上一篇:信息检索报告下一篇: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班会 (一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