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300字

2024-06-17

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300字(精选6篇)

篇1: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300字

剪纸艺术来自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却能剪出一幅构思奇妙的艺术作品,虽然表面上平平常常,但从剪纸中,却能看出一些寓意。鱼虫鸟兽、花草树木、小桥流水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色彩缤纷、形象生动的剪纸让我喜爱极了!

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妈妈就准备了一把小剪刀,小小的剪刀像我手中的魔术棒,指哪打哪,几分钟就变换出各式各样的美丽的图案,人家都夸我心灵手巧,其实这都是从小练出来的。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窗纸,我的剪纸更能代表自己的心意,于是,我们家的门窗玻璃上花花绿绿地贴满我的小杰作,漂亮极了,谁来都会情不自禁地夸奖一通,这已成为我家的惯例。从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自豪,和满满的成就与喜悦。

篇2: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300字

我拿出窗花集,和奶奶一起挑了一个最好看的窗花,是两条鱼,旁边一个“福”字的窗花。我对奶奶说:“这是什么意思?”奶奶对我说:“这是连年有余,代表幸福吉祥。”我说:“我们来做吧!”奶奶说:“好”。

奶奶只看了几眼,“咔嚓、咔嚓”几下就剪好了,不愧是剪窗花高手啊!而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才小心翼翼剪了一刀。没事,我就大胆的剪了起来。剪好了以后,我展开,像条鱼,越看越不像,像个“福”字,倒像一个弯弯曲曲的“国”字,总之,就是什么也不像。我还是剪不好,我想放弃了。奶奶说:“我们一起剪吧!”我说:“好吧。”在奶奶的帮助下,我终于剪好了,我把剪好的窗花贴到窗户上。

篇3:传统文化三年级作文300字

以往, 我在教学本单元时大多停留在感受民风、民俗的层面上, 总感觉意犹未尽, 也为此听过其他老师的课, 并请教了更多的同行, 但都没能获得什么新突破。而今, 再次教学这一单元, 我多方面收集资料, 深入钻研文本, 突然顿悟:源远流长的民风民俗只是表象, 斑斓多彩的节日文化才是我们民族的根, 这才真正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精髓!

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传统节日蕴涵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 是凝聚一个民族感情和行动的文化核心点, 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信仰、理想、价值观, 是我们民族之根。许多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传统文化的凝结, 都有着特定的思想内涵。例如, 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忧国爱民等优良品德。然而, 长期以来, 传统节日文化所具备的教育功能却常常被忽视或忽略了。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突出其人文性。“人文”是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从现代意义上讲, “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 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 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成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 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人文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当前,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我曾看过一则报道:一名韩国留学生曾经到上海, 想看看传统的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样子, 结果却大失所望, 他发觉中国的端午节气氛甚至比不上韩国国内。有人说韩国“端午祭”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端午节没有申报太遗憾了, 这不也能说明我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漠视吗?上海某中学对1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 问题是“你能说出几个中国传统节日”。以答对三题为及格的话, 几乎80%的学生都处在及格线以下。去年, 在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县”的活动中, 在我展示的一节省级优质课《端午日》上, 当我引导学生说说知道的我国传统节日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多数学生表示过洋节是时髦, 传统节日没气氛。不可否认, 在90后的新生代意识里, 我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之根在漂泊, 我想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经济的转型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的输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大众传媒的兴起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挤压等。但是, 学校教育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冷落更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以说, 在“韩流”“日流”“欧美流”正严重冲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况下, 语文教学中重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对青少年重新树起民族文化的旗帜,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肩负起将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呢?

一、思想上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认识

节日文化的重要性, 主要是它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绝大部分节日中, 都留有大量神话故事、文人作品、民间谚语, 如人祖传说、屈原故事、节日诗词等。节日文化还包含着绘画艺术, 民间在过春节、立春、清明、冬至时, 留下许多鞭春牛、游春、九九寒消图画等。在上元、中元、下元的三元节中, 祭祖时多绘有祖先神像, 这都是民间绘画的形式之一。节日文化中饮食文化也很丰富, 如春节的饺子、年糕, 元宵节的汤圆, 端午节的粽子, 中秋节的月饼, 重阳节的菊花酒, 腊八节的腊八粥等等, 都是中国最著名的饮食, 至今仍是广大城乡居民的饮食佳品。节日期间所进行的文化娱乐活动, 诸如踩高跷、扭秧歌、划龙舟等, 这对活跃城乡文化生活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许多文艺形式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新文艺的土壤。

二、课堂上强化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语文课本涉及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各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作品还有很多, 上这些课文时教师可以穿插进行相关的节日文化和民风民俗教育。由于它的知识性、趣味性,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学内容, 更能培养学生对节日文化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所了解的节日文化, 交流各自不同的认识, 辩论中西文化的冲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相关的节日文化汇编成讲义, 课后分发给学生阅读, 增加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感性认识。我教学本单元时, 就汇编了“端午节文化”“春节文化”“中秋节文化”等讲义。如“端午节文化”, 包括端午节的来历、传说、习俗、歌谣、诗词、图画、少数民族过端午、海外华人过端午等多项内容。我还穿插播放了2006年春节期间央视十套播放的系列节目《我们的节日》的视频。学生读后、观后反应相当强烈, 拓展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真正实现了用教材而不是仅仅教教材。

三、组织“节日文化”系列活动

在校园内, 教师可以通过讲座、演讲、报告、知识竞赛、主题班会、征文、手抄报等形式, 把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给学生, 用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燃起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内在情感。例如, 我们在学习本单元时, 就利用课外时间分两次对全年级的学生做了“节日诗词”的专题讲座。学完本单元后, 就要求学生办一期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手抄报。同学们各显其能, 涌现了一批内容充实、形式新颖、色彩缤纷的好作品。我们从中挑选了部分优秀作品在学校画廊中展出, 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赞誉。

此外, 由于传统节日文化本身产于民间生活, 因此对孩子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培养更要延伸到课外去。因为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比课本的讲授更有生命力和趣味性。教师可利用每个传统节日进行节日文化教育, 让学生真正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和文化内涵, 如清明节扫墓等一系列活动, 表达了对祖先或逝者的怀念, 回顾和重温了家庭之源、民族之根。

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 是我们的根。我们在感受民俗风情的同时, 必须重视传承节日文化, 让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开阔历史与文化的视野, 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 生成情感道德的需求, 获得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一个没有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悲的, 一个丧失自己文明的民族是可怕的, 只有使自己的文明不断进步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让我们留住我们的根!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初中专项课题《初中语文新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的研究》 (编号:E-c/2009/052) 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要:民俗风情、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培养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 是我们民族的根。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内容, 包含诸多传统节日文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 让青少年热爱祖国传统节日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篇4: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

三年级的同学,刚刚接触作文,他们觉得无话可写,或记流水帐。这个时候,能否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这对他们的一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对三年级作文如何起步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书面表达语言

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及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让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句,多读、多背名段、名篇,培养学生表达的语感,久而久之,就可以解决学生语言苍白干瘪的问题。

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实践的平台

作文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作文应来源于生活,同时,作文又是生活的反映,更是生活的提炼和延伸。学生写作文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生活经验,即无话可写。那么,要想作文写得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就应让学生参与活动,深入生活,亲身体验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从而捕捉到生活中最真实的写作素材,积累素材,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我上三年级作文课时设计的一个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想当发明家吗?

生:想。

师:会制作模型吗?

生:会。

师:好,同学们可以回去找你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亲戚朋友帮忙,发明一种在你的生活中你觉得最需要的东西。实在发明不出来,就制作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模型。下星期一把你们的小发明或小制作带来展览,我们开个评比会,你们把小发明、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外形、特点、用途等介绍出来,然后评出最好的给予颁奖。

生:好!(同学们积极响应着)

星期一作文课时,同学们的桌子上都摆着亲手制作的东西。

师:同学们都制作了自己的东西,想好怎样介绍了吗?要让大家认识它,并使大家认为它是最好的。

生:想好了!(学生很自信的样子,个个都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尽可能详细地把小发明、小制作介绍给大家。有些同学怕讲不完整甚至用笔把制作过程及功能写出来念给大家听。)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得真好,特别是用笔写出来的同学介绍得更清楚、更完整。那同学们愿不愿意把小发明、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功能及外表写在作文本上整理成一篇文章呢?(题目自拟。)

生:好。(同学们都认真地写起来。)

三、习作过程的指导

首先,习作方法的指导。重点指导习作的细节描写、句段关系、详略安排等,让学生在处理中逐步学会谋篇布局、整体规划习作。其次,指导学生定下习作的基调。要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及时矫正学生表现出的颓废思想。再次,习作语言的指导。小学生的作文应体现出儿童语言的特点,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应鼓励他们多用定语、状语,多用形容词,多用适当的修辞方法,把句子写准确、生动、优美。

四、相互交流,合理评价

我倡导学生间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有习作前的口头交流,还有作文定稿前后的交流。在学生口头作文和作文完成后,教师还要组织进行习作评价。学生自评互评、自改互改、师生共同评价修改等方式我都经常使用。比如这次作文定稿后,我先批阅,然后选出好、中、差三类作文各三篇读给学生听,由学生评、批、改。再在屏幕上展示一篇,由学生修改,学生受益无穷。

这次作文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不仅有话可写了,而且写得非常详细、具体。因为这节作文课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实践的平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过程,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为作文打好实践的基础,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克服了作文课学生无话可写、提起作文就头疼的现象,而且在习作过程中给予了学生正确引导。

从此,我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亲眼见到的人、物和景,像这节课一样,用自己的话具体地介绍出来写在日记本上。这样,学生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感,畅所欲言,很乐意写,激发了写作兴趣,不但为以后的习作积累了素材,还不知不觉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习作的指导是一项持久、连续又艰巨的工作,教师只要在教学工作中时时注意、事事留心,多花心思,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刚刚起步习作,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书面语言,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体验生活,品味生活,激发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上下功夫,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篇5: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若能在平平的字句中加入诗句,运用修辞,那如平寂水面般的文章会如泡沫般,丰满,富有活力。泡沫,在阳光照射下,散出七彩的光芒,如一滴点睛之水,融入文章,让那干涸的文章,重获新生。

文章,如一位智者的内心独白,那其中的字句好似脑回路班般,引领着你,象那文章更深处迈进。在思绪与思绪的`碰撞间,使文章更加精彩。如雨过天晴,天空中便会出现那美轮美奂七彩桥,走进作者心中。

历史已是过去,而现在的我们正在叙写未来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步伐愈加急促,生活愈加无味。时常是那一个个飘荡的曲线,提醒我们,秋天来了。那空中飘舞的落叶,是否会让你停下匆忙的脚步,对往日生活进行回首。那段已变暗黄的回忆录,比如文章,需要“风雨”进行修饰蚀。虽已变暗黄,但依旧区可以牵动你的心弦。

篇6: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300字

爷爷告诉我,歌仔戏,是由台湾传到厦门来的。而后,就在闽南一带流传开来。歌仔戏,也被厦门人称作“芗剧”。而内容也十分的丰富。“歌仔戏”与京剧一样,分有许多角色,有小旦、老旦,有小生、老生,丑角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角色就是“小旦”了。看到她在戏台上,踏着有节奏的莲花步,舞着长长的袖子,演到伤人心的地方,景十分入戏的流下了眼泪。

“歌仔戏”为什么有个“歌”字呢?那是因为在戏中,演员们常以歌词代替语言,唱歌的腔调,也随着戏剧的变化,时而欢快,时而凄婉。为他们伴奏的乐器,有二胡、木笛、古琴、擂鼓、大叉等一些民族乐器。

上一篇: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心得下一篇:2022年樟树村志愿服务站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