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案

2024-06-12

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案(共8篇)

篇1: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案

商城镇中心卫生院职业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预防、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维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康中国,以安全发展为根本,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 , 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和“分类管理, 依法治理”的工作原则,按照“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依法监督”的基本要求,积极开展前期预防和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强化职业病防治监督执法工作力度,努力控制群体性职业病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分工、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2.坚持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

3.坚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掌握我镇职业危害现状,建立健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体系、职业卫生监督体系和保障机制,完善职业卫生服务和职业卫生监督网络建设,从而使辖区职业卫生服务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总体目标。

三、工作职责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院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院各相关部门必须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各相关部门职责如下:

1.办公室: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制订医院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工作计划。负责制订医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2.临床科室:实行手诊负责制,负责疑似职业病或确诊职业病报告,填写职业病报告卡。

3.放射科:负责组织放射人员职业性健康检查,职业病管理与报告。

4.公共卫生科:负责建立健全医院职业卫生档案和职工健康监护档案。组织医院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管理工作。收集临床医生上报的疑似或确诊职业病报告卡,审核报告卡并网络报告。负责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工作。负责全镇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卫生监督协管人员对辖区用人单位进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发现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违法行为及时上报上级监督部门。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

逐步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卫生院为骨干,各村卫生室为前哨的基层网络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充实镇、村两级卫生监督协管队伍建设,完善基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网络。

1.卫生院:对全镇职业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村卫生室进行业务指导,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

2.村卫生室: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工作,发放宣传资料,收集和报告辖区内职业病防治信息等。

(二)加强职业卫生情况调查

掌握辖区内有无企业,企业的种类、分布和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分析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建立辖区内企业和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劳务工的基本情况档案,为指导辖区职业卫生工作、制定职业卫生服务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具体调查内容为:企业名称、经济类型、行业分类;主要产品及主要原辅材料的理化特性、产量、年消耗量、主要生产工艺过程;企业职工人数、生产工人数、生产工人组成(正式工、合同工、农民工、季节工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人数、职业病发病情况;职业卫生组织管理、既往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情况,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配置使用情况等。

(三)加强从业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

针对不同企业类别,要求用人单位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一人一档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督促用人单位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告知劳动者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四)职业卫生健康教育

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职业卫生知识,在公共场所的科普宣传栏举办职业卫生科普专栏,适时进行针对性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劳动者自觉增强职业危害防护意识。

定期组织所辖区域的企业领导及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定期展出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宣传栏;印制和发放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宣传资料;定期开展企业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五)完善职业卫生监督体系 1.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对已投产的企业,按照职业病危害轻微、一般和严重进行分类管理。重点监控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企业,尤其是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中小企业、家庭作坊。

2.依法监管,加大检查力度。加大辖区内涉及职业卫生的单位巡查力度,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企业,在教育改正的同时,要督促其限期整改,同时向上报监督部门上报。

五、实施时间

2018年1月1日起实施。自2018年起,每年12月31日汇总,收集资料,查漏补缺。

六、工作要求

(一)全院各部门、村卫生室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落实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各相关单位要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完成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任务,并做好协调工作,督促辖区内用人单位做好劳动者职业健康体检,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

(二)相关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舆论宣传,将宣传工作深入到企业、村组等,切实提高用人单位法制意识,自觉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对拒不接受监督或者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履行职责的用人单位请求上级予以处罚。

(三)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职业病时,必须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将事故信息报告相关部门,卫生、安监等部门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及时报告镇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并依照各自职责开展事故救援和调查。

篇2: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

1、根据我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积极开展职业卫生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及职业中毒的发生。

2、自觉接受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对我单位的监督检查,对监督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改正。

3、定期联系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

4、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单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工作。

5、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检查,保证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转,并定期维修。

7、定期发放有效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劳动者在上岗时配戴。

8、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

XXXXX有限公司

篇3:职业病防治工作现状浅析

1 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1 职业危害因素企业分布

目前, 全市厂矿企业产业结构以印染、纺织、酿造、建材、重金属、电子、化工、制药为主, 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铅、汞、苯及其化合物、二甲基甲酰胺、噪声、高温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经过近几年的监督检查, 已基本掌握全市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2 413家,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55 490;有1 903家单位在卫生部门的督促下陆续申报了职业病危害项目, 申报率78.9%, 估计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单位未申报, 主要是一些面料加工、印染、纺织等作坊式个私、民营企业, 且部分申报的单位因工艺改革或对申报工作不理解等原因, 申报项目未及时变更或项目不全 (隐瞒) , 使卫生行政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职业病危害动态, 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日常监管。

1.2 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

企业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 第一责任人, 职业病防治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而且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稳定。而大部分用人单位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 一些企业还未将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组织制度、管理不健全,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健康体检、危害因素检测、防护措施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2007年仅有513家用人单位组织24 248名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 体检率50.9%;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118人。

1.3 卫生部门职业卫生工作技术力量薄弱

全市从事职业卫生监督人员仅22名 (其中有部份人员为兼职) , 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人员23名, 检验23名, 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33人。自2002年《职业病防治法》实施来, 除市本级、和2个县 (区) 有财政给予部份专项经费外, 其他县 (市) 无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 在现场检测仪器的配备上仅限于大气采样、声级计、CO、CO2等, 现场检测能力限制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目前, 有3家单位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 9家单位取得职业健康体检资质, 2家单位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

1.4 宣传培训不到位

为增强用人单位负责人的法律、责任意识,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按行业或分片每年不定期地举办《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班。但用人单位对培训工作不予重视, 参加培训人数明显偏低, 如市直, 今年5月份以工业区为单位通知238家单位的法人或负责人参加培训, 只有73家单位派员参加了培训, 到会率仅31%, 且大部分单位主管负责人未参加。用人单位不参加卫生部门的培训, 也不能按规定要求组织劳动者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 使劳动者对所从事的岗位职业病危害情况不清楚,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不能很好的配合单位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1.5 防护措施不落实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企业事故隐患越来越多, 如正已烷、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等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大量产生;另外,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开发区新型化工、制药企业崛起, 品种繁多的有毒化学物潜在危害劳动者健康;家庭作坊式个体企业日益增加, 如面料加工、皮革加工业等行业, 存在着生产环境简陋, 有毒无毒工序同处一室, 工作场所面积陕小, 操作人员密集等问题, 生产过程中无有效职业病防护措施, 劳动者在如此环境下长期工作, 势必存在较大的潜在健康危害因素, 增加职业病的发病概率。因此, 在作业场所设置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能减少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但由于用人单位工作重心是抓生产, 创造经济效益, 职业病防治法律意识又淡薄, 尤其是小规模企业, 租用标准厂房, 在职业病防护措施上除了几台电扇、换气扇外, 未设置能降低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除尘等有效防护设施, 劳动者不使用或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品的现象较为普遍, 使职业病防治工作留于形式。

1.6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检测不主动

及时了解、掌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 (强) 度, 早期发现职业病危害, 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是职业病二级预防中的关键环节。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 (强) 度检测是用人单位自身职业病防治管理义务之一, 而目前能自觉开展检测的单位不到10%, 在卫生监督机构的督促下, 开展检测也不是很主动。2007年在卫生监督机构的督促下有159家用人单位委托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了检测评价, 127家单位开展了日常检测或监督监测, 10家单位进行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

1.7 部门职责不到位、配合欠佳

职业病防治工作应是以卫生部门牵头的多部门职能, 市政府在《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后, 虽已及时召开各职能部门协调会议, 形成专题会议纪要, 明确各部门职责任务和要求, 但大多数部门仍认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是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在向用人单位部署、布置、落实宣传《职业病防治法》, 督促落实企事业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缺乏主动性, 使卫生行政部门在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过程中困难重重, 尤其是民营、个私企业, 由于宣贯工作不到位, 企业负责人对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很不重视, 导致企业的门难进, 脸难看, 工作难开展。一些部门、区域以招商引资难为理由, 对“为企业服务为主线, 优化投资软环境”的片面理解, 误解了督查是另一种的服务形式, 不欢迎对所辖区域企业进行督查, 使一些经济开发区的《职业病防治法》得不到应有的贯彻实施。 2003年年初市本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审核已被列入政府审批项目, 但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及卫生审核等工作难以很好的实施, 而各个开发区又是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 不能有效地从源头上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这势必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2 建议

2.1 要进一步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

建议各级政府成立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 加强组织协调工作, 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列入政府和部门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 列入年度考核, 促使各职能部门, 尤其是当地政府部门, 充分履行职责, 督促企业真正把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2.2 加强宣传, 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主体的用人单位, 职业病防治工作法律、责任意识淡薄, 未将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到日常议事日程, 因此, 各责任部门、新闻单位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 尤其是对一些典型事例、典型案件进行系列、深入的报道, 有助于营造职业病防治良好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负责人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 并督促用人单位做好对劳动者的培训工作, 使用人单位熟悉了解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履行起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 增强法律、规范和责任意识。

2.3 改善职业病执法环境, 加强卫生监督执法

由于部门之间配合不力或“优化投资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使一些用人单位无视《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 不切实履行法定的职业病防治责任, 不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使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卫生监督执法受到投资环境、企业评行风的制约, 使监督执法难度增大。因此, 要从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 充分认识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客观理解监督执法与指导服务的关系, 部门之间互通信息, 使卫生部门能提早介入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为用人单位依法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服务。

2.4 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职业卫生监督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且涉及面广, 工作任务重。因此, 要充实职业卫生监督人员力量,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 形成一支业务精、肯干事、拉得出、打得响的职业卫生监督队伍, 使职业卫生监督工作上一新台阶。同时, 职业病防治工作离不开职业卫生专业技术和专业队伍的支撑, 通过培养、引进等形式, 努力形成以职业病防治机构和队伍为核心, 各行业、各系统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和队伍为主导, 社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为补充的职业卫生服务网络新模式。但目前, 由于经费和专业人员的紧缺, 使卫生监督和技术服务的开展受到制约, 如职业健康体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检测、监督指导覆盖率、频次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职业卫生监督、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经费的投入。

2.5 完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审批制度

篇4: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

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有:大多数用人单位对职业卫生工作不重视,未制定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规划,没有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本单位的管理,领导的责任和管理职能不到位;很多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和管理职能没有落实,没有开展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很多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未履行告知义务,使职工对所从事工作产生的职业危害知之甚少,缺乏自我防护意识,不能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和防护设施;大部分用人单位对职业病防治的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教育力度不够;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经费不足,只重视岗前体检和离岗体检,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组织不力,职业总体健康检查率偏低,职业病诊断漏诊现象突出;地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技术水平不高,职业危害监管机构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日常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部分地方职业卫生监管监察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健康专业知识和监管监察技能,监督、监测、管理和执法手段落后,信息渠道不畅通等。

那么,如何加强当前职业病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造成的危害?笔者认为,用人单位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用人单位要把职业病危害防治列入工作重点。用人单位要成立以单位法人代表或主要生产经营负责人为核心的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不断调整和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机制,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职责制度。按照抓生产必须抓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原则,紧紧围绕职工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作业场所危害控制,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把职工安全健康状况工作列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定期汇总通报职业危害防治开展的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实质问题。

其次,用人单位要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根据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用人单位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思想,建立与安全生产相适应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要设立职工安全健康状况调查专职人员,规范和加强各个不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对职工劳保用品佩戴情况实行动态检查,同时进一步规范职工的操作和作业行为,严明劳动纪律,超前预防各类职业危害事故、事件的发生,有效控制各种生产性的职业危害,切实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三,用人单位要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普查和职业病诊断。要加大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力度和密度,扩大职业病体检范围,切实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职业病诊断漏诊的问题,确保一旦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受到职业病危害的职工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和合理的补助。及时申报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依法为劳动者建立職业健康监护档案,及时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及意外伤害保险,对初患职业病的职工,要及时进行工伤认定和提供医疗救治,把职业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第四,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管理协作。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融行政性特点和业务性特点于一体,既需要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管,又需要业务单位的技术服务。为此,各级政府要将职业健康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同时部署、同步推进,纳入各级部门、各级领导的业绩考核范围,落实责任制,着力解决当前职业危害监管机构不健全,力量不足,日常监管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第五,各级政府要理顺监督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明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职业卫生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理顺各部门在执法监管、技术服务、日常监督检查上的关系,成立相应的职业卫生监督监管机构,改变以前职业健康监督检查雷声大、雨点小,检查只停留在听汇报、看材料或到事先准备好的示范点“考察”的情况。对规模不同的用人单位,技术服务和监测可以分类实行。比如,在大型企业集团和有条件的中小型企业,应设置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职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不具备条件的中小型企业可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负责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总之,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是企业等用人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一定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篇5: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领导小组

我矿成立以法人(矿长)任组长,副矿长和总工任副组长,安全科、通防队、劳资科、工会、职工医务室及各工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我矿职业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调度室,具体负责我矿职业卫生工作的日常管理、组织、指导和协调等工作,我矿劳资科、通防队、医务室等部门做好配合。

我矿劳资科按有关规定负责组织职工职业危害培训、健康查体、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劳动合同签订时职业危害告知等工作。

我矿通防队负责职业危害日常检测,负责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要求委托有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价等工作,加强“一通三防”设备、设施管理,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职业危害防治技术、工艺。

我矿医务室配合劳资科部搞好职工健康检查工作,积极参加职业病事故救治工作,并负责建立健全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二)目的及目标

1、目的:规范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控制、减少或杜绝职业危害因素,为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2、目标:

(1)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完好率为96%;

(2)员工个体防护用品正确配戴率为98%;

(3)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职业健康查体率为100%;

(4)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员工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率为100%;

(5)20**年无新增职业病人。

(三)时间安排

20**年1月1日----20**年12月31日。

(四)具体措施及保障条件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实施职业卫生目标化管理

为保障我矿职业卫生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成立由法人(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安全科、劳资科、通防队、医务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卫生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职业卫生工作。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日常开展。实行目标化管理,将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专业、各单位,并把职业病防治工作作为对单位领导人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职业卫生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对各部门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考核。

2、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各项制度。

按照《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第十条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各级责任制和各项职业危害防治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

3、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工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权益。 按照国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实上报本单位的人数、工资总额、缴费情况以及财务会计账册等有关情况,按时缴纳工伤社会保险金,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工伤社会保险工作,使在职业活动中所发生的工伤、职业病以及因此而死亡,造成职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职工或其家属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和服务的社会保障,保证职工或其家属的基本生活,为职工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等。

4、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难;

(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

6、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的内容,建立或完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措施: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及检测评价(定期检测、评价必须由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制度;

(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财产保护对策、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

7、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使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严格按规范管理,使其制度化(依据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8、职业病报告制度。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三条及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报告办法》的规定,报告制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职工医务室接诊的急性职业病均应在12~24小时之内向患者所

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②凡有死亡或同时发生三名以上急性职业中毒以及发生一名职业性炭疽,企业及其职工医务室应当立即电话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卫生监督机构。

(2)非急性职业病报告:

①企业及其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没有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综合医务室在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患者时,均应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②对发现或怀疑为职业病的非急性职业病或急性职业病紧急救治后的患者应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及时转诊到取得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明确诊断,并按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③对确认的非急性职业病患者如尘肺慢性职业病和其他慢性职业病,应及时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程序逐级上报。各级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树立法制观念,不得虚报、漏报、拒报、迟报、伪报和篡改。

9、职业病危害公告告知和工作场所危害警示及报警装置。

(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2)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对可能发生急性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10、加大投入,改进工艺,积极开展危害因素治理。

(1)粉尘治理。一是用好各类防尘设施,采煤工作面放煤点每隔五米安装洒水降尘装置,溜子道、材料道均安装风流净化水幕,掘进工作面放炮时,开启放炮喷雾,迎头后安装净化水幕,皮带机巷及溜子道点均安装降尘喷头,并保持完好、使用正常。二是采掘工作面采用煤层注水、湿式打眼、水封爆破等。三是加强个人防护,戴防尘口罩等。四是定期冲刷巷道。

(2)噪声防治。一是控制噪声源,选用低噪声设备或改革工艺过程、采取减振、隔振等措施,提高机器设备的装配质量、减少部件之间的摩擦和撞击,以降低噪声。二是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吸声、隔声、消声材料和装置,阻断

和屏蔽噪声的传播,三是加强个体防护,在作业现场噪声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正确合理地佩戴防噪声护具。

(3)有毒有害气体的控制。一是改善劳动环境,加强井下通风排毒措施,使作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二是加强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教育,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比如爆破后待炮烟吹散后方可进入作业。三是设置警示标识,在井下通风不良地点或不通风的巷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四是加强有毒有害气体检测。

11、落实经费投入,确保各项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篇6: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业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卫生监督办法》、《建筑设计预防性卫生监督办法》、《职业病诊断管理办法》、《职业病报告制度》和实施细则等文件精神以及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关于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结合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制订职业卫生三年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结合本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本厂劳动卫生职业病管理,建立健全劳动卫生职业病管理的标准体系,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病管理水平;强化对企业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制教育和宣传,切实把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落实到实处,积极配合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做好职业卫生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日常工作实行闭环管理,及时消除职业卫生监督工作中隐患,决不留死角,从而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做好每年接触有危害因素职工健康检查和各类职工健康普检工作,职工就业前体检率达到100%;在岗职工体检率达到100%;离岗前职工体检率达到100%;各种职业禁忌症调离率达到100%,并建立健全职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2、在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充实,有危害因素作业场所工作环境检测率达10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警示标志覆盖率达到100%,在主要生产车间的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

3、职工个人防护用品发放率达到100%,使用率达到95%;

4、利用厂报、电视、宣传栏、各种学习讲座等活动,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培训活动,通过不定期的测评及相关问卷调查分析,职工的相关权利与义务等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95%;

5、逐步改善工作环境条件及劳动强度,建立良好的人文环境,降低职工劳动紧张度和减轻压力及厌倦情绪,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合理安排工作,安排合理的营养膳食,注重工作期间的休息效果以减缓疲劳;

6、作业场所轻伤发生率控制在0.2%,职业病发病率为0,急性中毒发生率为0,不发生重大人身和设备安全事故。

7、认真做好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治和报告工作。

三、干预措施

㈠ 规章制度实行过程中进行效果评估

在企业通过ISO1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 某某厂企业管理标准》,由卫生所、技安科牵头组织企业有关管理部门对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目的是检验规章制度的可行性,是否合理进行综合评定,厂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具体为:

1、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2、急性职业病事故预防和处理制度

3、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4、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5、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7、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

8、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维修保养制度

9、职业卫生个人防护用品发放与使用管理制度

10、职业病防治管理奖惩制度

㈡ 宣传教育培训和具体实施部门及进度

1、配合区卫监所对本厂有关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问卷调查;

2、结合《职业病防治法》,利用多媒体、《闸电通讯》、《安全双周报》、宣传栏、映像资料等宣传工具广泛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定期抽查学习各班组学习情况,结合第三季度班组规范化管理规定进行考核;

3、每年开展“安全职业卫生保健知识”竞赛活动;

4、组织职工触电、创伤急救和消防化救知识培训;

5、定期对接触有毒有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和考试;

6、开展职工参与职业卫生工作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对职工参与职业卫生工作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7、结合开展职工职业安全卫生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分批举办职工职业卫生、健康促进、营养膳食及医学知识等知识学习讲座,职工参与率每年递增5%;

8、对在岗职工进行岗位职业安全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自防、互防技能,对接触有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书面告知其危害内容、后果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必要的防护措施和待遇,职工签订率要达到100%;

9、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和比赛,职工参与程度达到80%以上;

㈢ 职工健康体检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工作

1、卫生所负责落实接触危害因素人员体检工作,并建立全员职业健康档案和特殊作用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做到每人一份档案,并将体检结果告知职工本人,职工知晓率要达到100%,同时对职工体检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时写出分析报告;

2、卫生所负责完善企业职业卫生档案建立、完善工作;

3、生技科环保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各种危害因素的监测工作,负责分析与评价日常监测结果。

4、生技科环保专职人员负责每年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检测部门来厂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及时公告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的结果,并负责将每年各种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报告归档。

㈣ 加强日常管理,改善作业环境,落实职业防护措施

1、生技科、卫生所、技安科和保卫科等职能科室负责有危害作业场所、岗位警示标识的设置工作;

2、技安科、生计科负责35KV母线室购置安装的SF6气体泄漏报警、回收装置并对日常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3、为了加强化学事故急救处理,在2号化水站酸碱区加设喷淋装置;

4、对在外进行三产工作的职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由技安科和卫生所负责安全职业卫生教育;

5、定期对生产车间工人作业环境面貌进行整改,使生产环境、工人休息室等场所环境整洁、舒适;

6、做好绿化工作,增强企业绿肺功能;

7、加强对食堂食品卫生及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做好从业人员健康证()的验收工作。

急性职业病事故预防和处理制度

1预防措施

1.1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标准和规定。

1.2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

1.3卫生宣传普及防毒知识。车间内建立安全员和卫生员,并开展防毒培训,增加急性中毒时的自救、互救知识。

2职业卫生措施 2.1加强个人防护。

2.2做好就业前、在岗时、离岗前的职业卫生健康检查。

2.3定期对有毒有害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在危险岗位贴警求标志。3现场处理措施

3.1控制事故源,阻止毒物扩散,并迅速通知医务人员到现场。3.2吸入中毒:迅速将患者搬离中毒场所至空气新鲜处,保持患者安静,并立即松解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畅通,并注意保暖。

3.3经皮肤中毒:将患者移离中毒场所,脱去污染衣服,用清水洗净皮肤。如眼睛沾染酸碱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并送眼科处理。

3.4休克病人在采取一定急救措施的同时送医院抢救。

3.5参与抢救人员注意自身防护,疏散人员,设置隔离带。用排毒设备通风。

4报告制度

发生一般职业中毒,在6小时内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发生重大或物大事故需在2小时内向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发生慢性职业病需在接到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认后5日内上报。

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体现“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保证我厂建设项目的设计符合卫生要求,控制生产过程产生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以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更好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发生,制定以下制度。

1、在我厂新建、改扩建、续建等建设项目的设计时,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止有害因素对工作场所的污染,对于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消除的有害因素,也应采取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使设计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2、建设项目的设计时,厂主管部门应委托有资质认证的评价机构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评价,当需要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和配置卫生辅助设施时,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使之符合卫生要求。

3、对一般职业危害场所建设项目要求:

⑴ 立项时要对可能产生的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分布、浓度等卫生标准规定的项目全面地做出预评价;

⑵ 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一般职业危害预评价的内容; ⑶ 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控制效果的评价。

⑷ 建设项目竣工后要将项目中有关职业卫生防护要求的内容报送有关卫生监督机构审查。

4、对主要职业危害场所建设项目要求:

除要做到上述一般职业危害场所建设项目的四项要求外,还须做好主要职业危害场所防护设施竣工后的验收工作。

5、本制度由卫生科负责解释。

职业卫生培训制度

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更好地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职业病发生,制定以下制度。

1、卫生科会同技安科、人教科一起对职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职工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指导职工正确使用预防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防护用品。

2、定期对职工进行触电急救知识的培训,掌握相关的医疗卫生常识,增加自我保护意识。

3、对接触化学物品的人员进行化救知识的培训,包括化救物品的放置及使用。

4、结合本企业特点,开展健康促进教育活动,请有关专家上门授课及开展咨询活动,使职工人人知晓预防,控制疾病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5、对参加培训职工,在培训结束时,对所学培训内容应进行考核,其成绩归档备案。

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职业健康的管理水平。

1、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配备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医生,负责本企业日常的职业健康及职业病防治工作。

2、建立、健全接触有毒有害职业人员档案,积累各种动态资料,定期分析研究,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负责和参加上级卫生部门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职工的就业前(上岗)和定期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症者,通知有关部门及时调离岗位,并妥善安置,出现职业中毒者及时组织抢救,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区主管部门。

4、企业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人员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5、对接触有毒有害职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后的结果,告知本人并签名(或部门负责人签名转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制度

1、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卫生所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2、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厂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厂职工公布。

3、所测定的有毒、有害因素,工作场所及测定日期,由卫生所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有关规定的要求确定。(高温测试每年一次,噪声每年一次,化学毒物每年一次,电焊尘每年一次,金属试验每年一次)

4、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并由其出据检测结果和评价报告。

5、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结果评价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 危险物品仓库管理

1.1 易燃、易爆危险仓库区域严禁烟火入内。出入处应有“仓库重地,严禁烟火”明显防火安全标志,危险物品仓库内严禁无关人员入内。

1.2 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凡属易爆、剧毒的危险品,必须做到“双人保管、双人领用、双把锁、双本账、双人使用”使用后剩余物品应立即返库。使用部门禁止存放保管。

1.3 危险品保管员,应根据危险物品的性能、特点、分类、分层,对性能互相有抵触的物品要分开贮藏,并有明显标志,不可混放,防止错发,开启危险品包装容器的工具,要用铜质,不能用铁质工具,防止引发火花造成意外事故。1.4危险品仓库一切电气设施(如开关、闸刀、照明灯、电动机等)均应为防爆型,并应定期检查电器设备及照明开关线路防爆性能良好与否,发现损坏应及时修理,防止破裂闪烙而引起火情,仓库内不准乱拉乱接临时线路和灯头,房屋不能漏雨,通风良好,并装有通风设备。

1.5在装卸物品时应轻装、轻放,特别是装卸易碎、易爆危险品,对液化气、乙炔不可冲撞、曝晒,接近热源,混装,磨擦等防火引起爆炸和火情事故。1.6保管人员必须提高警惕,下班时应仔细检查,关好门窗,切断电源,节日休假要有专人值班巡逻。

1.7严格遵守上级对夏季危险物品运输、装卸,储存,发放通知规定。1.8对化学危险物品保管员,危险品车辆驾驶员,押车员,应经劳动、公安部门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定期复训,并严格遵守各自的岗位守则。剧毒物品管理制度

2.1 药品室是化学专业的组成部分由化学试验班负责,药品的库存、保管、清点、增添、领发。管理上受化学专业及上级有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督促,认真做到账、卡、物一致。

2.2药品室管理人员应相对稳定,不准随意调换,管理人员一半时间参加生产工作,一半时间负责药品管理。

2.3药品室门钥匙应由药品室管理人员和班长严加保管,无关人员不准开启药品室,凡发现无关人员开启药品房,作违反保卫纪律处理。

2.4剧毒药品另列清册,进货、储存、保管、领用、消耗由管理人员、班长和领用人三方核对,填写统一领料单,统一领料单一式二份,一份管理人员留存,一份送交部门备案。

2.5使用剧毒品结束后,必须经过稀释,并在班长监护下处理。

2.6 剧毒药品的管理坚持“五双”制度(双人保管、双本账、双把锁、双人领发、双人使用),一待发现剧毒药品缺少,应及时向部门和保卫科报告。2.7药品室应经常保持整洁、明亮,室内严禁吸烟,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室内,药品室只准放置与药品有关化学器皿和零件。

2.8每逢国定假日前三天管理人员应集中时间对常用药品清点校对,对剧毒药品进行检查,并作好保卫措施。液氨管理制度

3.1加氨操作工必须经过特殊工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3.2加氨操作工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防范措施;

3.3操作工必须了解氨的性状,毒性作用,中毒症状,掌握防治要点; 3.4操作工必须站在上风位置作业,如感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工作,离开现场;

3.5氨瓶必须妥善安置,严禁暴晒,安置氨瓶的场地必须通风,道路保持畅通;

3.6氨瓶的阀门必须装上防护帽,以防碰撞损坏,引起泄漏; 3.7加氨现场必须备有化救防护、抢险用品和水源;

3.8加氨系统进行停役检修时,必须先把系统冲洗干净后,方可开始检修。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维修保养制度

1、各车间、部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所使用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应由使用部门专人负责设施的维护保养,并作好相应的台帐。

2、职工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3、认真执行防护设施、设备检修的有关规定,精心维护所属设备,定期进行自检自查,确保设备正常安全运行。

篇7: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

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

一、目的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确保广大职工的身体健康及合法权益,促进大昌公司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201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为职业病防治的各项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目标

大昌公司将对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落实上级主管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2012年大昌公司将集中防止尘肺性和噪声性耳聋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并能在尘肺性和噪声耳聋职业病事故发生后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减轻职业病造成的损害。2012年大昌公司职业病防治如下:

1、提高粉尘、噪声职业危害作业点达标率;

2、基本杜绝尘肺性职业病;

3、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控制在0人以下;

4、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5、定期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耳塞等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明确各级领导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和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开展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评价、控制活动,使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走上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体职工职业病防治的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卫生宣教活动,充分利宣传栏、标语、班前班后会宣传教育,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采选两大车间的主任、班段长人员和接触有害因素人员3个层面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体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感,以及做好职防工作的使命感。制定和落实各单位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

(三)结合大昌公司的实际情况,安全科人员每日不定期下采选两大车间,对生产现场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穿戴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穿戴不合格的职工就行现场教育,要求车间即时进行整顿。

(三)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确定2012年4月为职业健康体检时间(包括在岗、离岗职工、合同工等),联系承德市第五医院进行职业卫生体检,建立和完善各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管理。最大限度的将职业病危害控制在源头。

(五)大昌公司安全科做好岗位常规粉尘、噪声监测,预计2012年3月聘请承德市关部门对生产工作现场作一次监测,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及时发现职业危害,防控职业病危害因素。

(六)不断完善生产粉尘、噪声点的设施和加强职业病隐患的整改工作。针对破碎车间粉尘较大、球磨车间噪声高的特点进行逐步改造降低职业危害。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阶段

工作目标:掌握公司职业危害因素的门类、分布和分析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建立健全企业的基本情况档案,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单位:由安全科牵头,带领各科室和生产单位负责人对全公司的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

工作内容:了解公司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企业职工人数、生产工人数、生产工人人员组成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人数、职业病发病情况、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既往开展职业卫生工作情况(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配置使用基本情况等。

(二)宣传教育

工作目标:进一步扩大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面,切实提高广大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法》的知晓率和自我法律保护意识,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职业卫生氛围。

责任单位:安全科

工作内容: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职业病防治法》,充分利用宣传栏、墙报、标语等各种宣传载体和方式进行宣传,使《职业病防治法》

普及到每个员工;督促各车间严格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履行控制职业危害的义务,保障职工“人人享有职业卫生与安全的合法权益”。

五、工作要求

(一)各车间、科室务必要站在广大职工职业健康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落实人员,保证各车间、部门实施方案贯彻落实。

(二)安全科、采选两大车间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进行舆论宣传,将宣传工作深入各科室、生产一线,切实提高职工的法制意识,自觉履行职业病防治义务,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对拒不接受监督或者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履行职责的科室、车间坚决予以查处并考核。

(三)强化建设项目监督,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公司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按规定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并报职业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根据我公司的实际,凡涉及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防护设施设计必须报职业病防治主管部门进行职业卫生审查。未经审核、审查同意,或经审核、审查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及相关要求的,针对项目进行整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公司应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

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由依法取得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四)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公司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职业病时,必须在组织抢救的同时,将事故信息报告卫生和安监部门。建立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工作情况通报制度,互报职业病事故、事故隐患举报、职业病工伤保险、职业卫生评价及监测和监督检查等工作信息。

(五)加强安全防护巡检制度。对关键设备应随时巡检,如安全保护装置、保险装置是否灵敏、可靠,传动运转部位有无异常情况。对设备进行逐一排查、分类筛查,连接部位是否紧固可靠,按时进行设备维修台帐、设备维护保养记录、检修记录、巡检记录等,严格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保养。

承德天宝矿业集团大昌矿业有限公司

篇8:职业病防治工作方案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农业,指人类种植作物或养殖牲畜的生产活动,包括耕耘土地、种植和收获庄稼、饲养畜禽等[2]。农民就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执行者。

我国传统意义上农民实际上代表着一种身份或社会等级,而不是像工人、教师、医生一样的社会职业分工,其作为农民的身份具有世袭性、强制性和不可选择性。而职业农民则具有自主选择性,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人员自我选择的结果。传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几乎没有什么约束,完全靠经验进行;职业农民在经营素质、科技知识、管理经验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制约性[3]。职业农民是农业市场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4]。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也是农业内部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5,6]。综合相关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必须从事农业方面的生产和经营;二是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能够取得社会平均收益;三是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而存在,并获得广泛的社会尊重[7]。

2 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职业卫生问题

传统意义上认为,农民是一种“健康的职业”,远离工业污染,事实上农业生产与各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相关研究认为,农业生产中存在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中毒和肿瘤、伤害等多种健康危害。农民当中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肺炎、农药中毒、接触性皮炎等疾病多发。农民暴露于有害生物如致病菌等病原微生物、有害节肢动物的风险也较高。由于长期室外露天作业,农民受到紫外线、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也较大,容易发生皮肤病、皮肤癌、黑色素瘤、中暑、冻伤等[8]。谷物粉尘中还有含有游离二氧化硅,会导致尘肺[9]。农民在谷仓、地窖等许多场所劳动还存在密闭空间作业[10,11,12]。

3 目前农村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

我国目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关注重点仍然是采矿业、建筑业和工业企业等,农村仍然是薄弱环节。目前针对农民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仍然集中在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而不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农民,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职业卫生监管基本处于真空状态。现行职业病目录中,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疾病种类仍然偏少,例如:其中的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只有炭疽、森林脑炎、布鲁氏菌病、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莱姆病5 种。现行的工伤保险也没有覆盖农业生产领域。

4 讨论和建议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农业合作社、农场等规模化生产单位的不断涌现,受这些生产单位雇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事实上已经具备了“工人”属性,他们和农业合作社、农场等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同工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都属于雇佣劳动关系。他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各种健康危害因素的影响而罹患的疾病,也应当纳入职业病的范畴。据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国际金融公司[8,13,14]等国际组织研究的成果,以及其他国家的做法,逐步将农民、农业生产,以及农业合作社、农场等规模化生产单位纳入职业病防治法的监管范围。

第二,组织相关研究机构,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特别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暴露于各种健康危害因素的时间、频次、暴露方式等特点,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及其他国际机构和国家的研究成果[15],制定针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职业卫生标准,包括职业接触限值、防护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等。

第三,参照国际职业病目录,对现有的职业病目录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增加与农业生产关系较为密切的病种[16]。

第四,在基层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中开展必要的职业病知识培训,以便为农民提供简便易得的职业卫生服务。

第五,将工伤保险的保障范围扩大到农业生产,更好地保障广大职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摘要: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必将进一步壮大,给职业病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该文拟对新型职业农民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新形势做一初步探讨。

上一篇:国家安全总结下一篇:小学数学四步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