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管理

2024-06-13

易经管理(精选8篇)

篇1:易经管理

浅谈《易经》与管理

《易经》的起源与中华民族同样古老,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易经》是一本哲学书,也是一本能够用来预测的哲学书。易字由日月所组成,又有变化的意思,故易经也可说是一本关于变化的哲学经典。

《易经》中有三易原则: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原则对管理有着积极的指导和应用意义。?变易:运动变化就是变易。变易的法则是自然法则、社会法则,也是企业管理的法则。不易:变化不息的宇宙和社会,乃至人的生命运动,在变化中各自遵循一定的规律性,动中有静,变中有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这些相对不变的规律性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这就是不易的法则。管理也是如此,要从纷繁的变易中找出不易的规律和原则。简易:由于熟悉和掌握了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就能进一步探索出驾驭这些规律的智慧和要领,运用时能得心应手。这就是简易法则。

一、变易是管理的应有之义。

管理组织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在对组织的管理过程中,要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当管理要素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和组织目的四者任何之一发生变化时,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发生变化,这就是变易原理。

变易之“易”为“变化之义”。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管理也不例外,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有效性总是与特定的管理对象和环境条件相联系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方法,也没有永远最优的管理方法。宽松的管理不一定比严格的好;专业化未必比多元化好;分权未必比集权好;在此企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业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在此部门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门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在此时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来的时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同一企业同一部门同一时期在此国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国同样不一定最有效。任何优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总是相应于特定的组织和特定的环境中,当组织和环境发生变化时,管理方法也应相应地做出改变。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该从实际出发,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灵活地选用管理方式,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实现组织的目标,使组织不断向前发展。在通常的组织管理中,组织目的通常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都以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作为管理的目的,但组织环境、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因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首先,管理客体是动态系统,管理客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体,是由人、物以及环境等基本因素组成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系统,管理客体是决定管理方法的关键。对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的行业、不同部门、不同的人员都应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如工业管理与商业管理不同,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在同一企业内对管理人员和车间工人不同,对行政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某一方法在同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管理的手段也不同。同样,管理者不同,对相同的管理对象,管理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样的方式,不同的管理者去执行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组织环境也是影响管理的重要要素之一。组织制定具体的政策、规章、条例来处理日常事务。以固定的结构,明确规定的等级和给每个组织成员规定出具体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的这种机构章程都是仅适应组织所处的环境的,一旦组织环境发生大的变化,这种形式则必然行不通,如市场经济建立之后,许多国有组织由于没有随之变革,纷纷倒闭破产,相应于管理要素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管理行为的手段和方式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地改变,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找出能够适应管理要素一切变化的固定的管理行为和职能,组织必须建立一个更有适应性的动态管理系统。变易原理从整体上说明管理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反映出了管理的整体性质。变易原理要求每个管理者,从思想上明确管理对象、环境都在发展、变化,因而管理不能一成不变。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收集信息,及时进行调节,保持充分弹性,不断进行创新,以适应客观事物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二、不易是管理的本质所在。

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管理行为,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时期管理行为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行为,但管理行为仍是可以把握和预测的,这是由管理的本质所决定的。管理的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行为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围绕着追求效率的,追求效率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唯一目的,管理的这一不易性反映出了管理的另一个原理――不易原理。不易原理反映了管理的根本属性问题,是对管理本质的认识。

任何企业的管理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效益,而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在管理实践活动中,必须增强效率意识。每一项决策,每一项管理措施,都必须考虑它的结果,它所带来的效率。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效率上,并自始至终抓住提高效率这个中心,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提高效率展开的,科学地、高效地安排、调度和处理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以期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本世纪,管理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管理的理论之多之复杂,在科学理论中是少有的,在管理学派中就有如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等大小10多门学派,管理方法中有任务管理法、系统管理法、参与管理、例外管理法、走动管理、目标管理等,有关管理的组织理论有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组织行为学等,还有许多是其他管理学家早已得出来的,而管理学家加一个新的名词后又创新出来的。其实,当我们回顾过去的管理理论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管理学派是管理学家在不同环境下的实践,所有的管理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效率,只是方法有所不同。而方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管理学家当时所处的环境与考虑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就每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管理理论而言,无一不是极大地提高了当时的生产率,为当时的企业和社会获取了更多的效益。

就组织而言,在影响管理行为的四个要素中,组织环境、管理客体、管理主体都是随着组织的不同而不同,这三个要素的变化导致管理行为的变化,但另一个要素组织目的无论在任何组织中都是相同的,即组织目的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维护组织所有者的利益的,正是组织目的的不变,在任何组织中,管理目的也是不变的,即追求效率是管理的灵魂,它既是管理所追求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管理成败的最终标准,它还是管理的手段。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率,为了把管理工作搞得更好,更富有成效,必须把一切工作转到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三、简易是管理的科学方法。

变易原理和不易原理说明,管理行为随着管理要素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但管理行为无论如何变化,但管理行为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条件,要根据管理要素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但无论管理行为和方式如何不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管理行为实质都是追求效率,管理者都应当抓住管理的本质即追求效率不变,这就是简易原理的含义。“简易”意指“简单易行”。掌握简易原理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径和手段。现代社会管理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追求简易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才能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运用自如。这样,领导者就可从事务堆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重要事项的管理。

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力求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关键问题,着重从整体中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追求事物整体的效率,而不要拘泥于具体的管理方法。用一个成语解释比较贴切,那就是“法无定法,万法归宗”。在管理中,我们不可能事先设计好静态的管理职能、方法和过程,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管理的目的追求效率不放,随时进行调节和反馈控制,最终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其实,最卓越的管理应是最简单的管理。对一个卓越的管理者来说,他的管理水平体现在了解最基本的管理原理。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认为管理很简单,卓越的管理者都有一个基本的管理观点,他们在处理管理工作时都是按这个基本观点来判断,始终专注于这一点。世界第一流的管理专家都是采用简明的方法。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说它简单,你只要记住下面的法则就够了,那就是:第一条法则:不许失败。第二条法则:永远记住第一条。如果你能将这三种理念植根于你的思想框架中,你就不可能不在股票市场上理性地操作。本·格雷厄姆在《精明投资者》一书的最后一章道出了投资中最重要的四个字:“保证安全”。我认为即使一百年之后,这些理念也是投资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人们依靠过去的经验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的管理,管理的各种职能内容越来越广泛、组织的行为方式更加多样化、管理的方法技术日益复杂,这一切,最后又归结为对管理人员要求的复杂化。因此,许多新的管理职能被人们“创新”出来。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

本文关键词:易经 管理

篇2:易经管理

摘要

易经,汉文化的精粹,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它用抽象的阴阳八卦的符号逻辑来说明、范畴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以及变化的规律。是汉文化哲学范畴的研究内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易经是汉文化的根。财务管理,社会学科研究内容,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活动的管理。两者看似无联系和共同点,但作为财务人,作为中国人,汉文化的传承者和学习者。研究两者的联系,总结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应用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学习中正是形成本文的主要目的,同时,易经的博大精深,能够有些许的理解已经受益匪浅。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对易经与财务管理进行研究:

一、易经基本概念及发展

二、财务管理基本原则及易经思维方式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三、结束语

关键词:易经 易经思维 财务管理

一、易经基本概念及发展

《易 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可企业管理是近代和现代的问题;他们之间有何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我们的祖先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验写照。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周易》认识不清,常把《周易》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来,甚至视为禁区,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政 策的实施,《周易》研究逐渐兴起。1984年全国第一次周易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促进了周易研究的发展。

一)易的理解

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从表面去看,易经的易字就是简单容易,易简、简易的意思。“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从更深一层看,易是变动、变化,即变易。变易者易气之运行,爻位的变动,宇宙人生的现象,皆随时变化改易。但从宇宙的永恒层面看,易经的易,就是永远不改变的。从自然科学的研究结果也可以印证,不论是从量子力说中的测不准原理,从微观的角度反映了运动和变易的永恒性,还是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反映了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性。

简易、不易、变易,这三义也正好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更是中国管理哲学的核心。而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分支和主要内容,对易经的研究和应用,我认为很有必要。

二)易经与财务管理的共性

1、简易

简单管理是管理发展的方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普及化,是“简易”的路径。只有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管理的规律,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化”。而《易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模型,可供借鉴。

2、不易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产生、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构成基本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企业经营周期的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其各自的经营特点和财务管理的相应政策都是相对不变的。

3、变易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就是变易,“变易”是易经研究的主要内容,《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彖传”、“象传”、“文言”等,核心思想讲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财务活动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四个环节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始终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体,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三)易经的应用

易经的三义的思维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易经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被介绍到西方并作为变化的哲学被广泛的运用于现实生活。

二、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易经思维方式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财务管理原则也称理财原则,是指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处财务管理务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体现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行为规范,是对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财务管理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现金收支平衡原则,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原则,管理原则和委托代理关系原则。一)系统性原则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原则,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优化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财务管理必须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不是为财务而财务;各财务管理子系统必须围绕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不能“各自为政”;实行分权管理的企业,各部门的利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

(2)结构优化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 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比例)优化。

(3)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处于财务管理环境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 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境界。二)现金收支平衡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发生,是因营业收入与营业支出产生的,同时又受企业筹资与投资活动的影响。获取收入以发生支出为前提,投资以融资为前提,负债本息的偿还支付及红利分配要求企业经营获利或获得新的资金来源。

三)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原则

在 财务管理过程中,要获取收益,总得付出成本,同时面临风险,因此成本、收益、风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同时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体要求如下:(1)成本、收益权衡在财务管理中,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筹资管理中,要进行筹资成本与筹资收益的权衡;在长期投资管理中,要进行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的权衡;在运营资金管理中,收益难以量化,但应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应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最小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各种财务关系。

(2)收益、风险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一个对等关系,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在整个财务管理中,收益与风险权衡的问题无处不在。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互矛盾的,为追求 较大利益,往往要冒较大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会减弱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如果收益过小也会增加企业未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的原则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 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将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3)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能割裂成本、收益权衡与收益、风险权衡,而应该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用以指导各项财务决策与计划。权衡即优化,决策的过程即优化的过程。财务管理中,各种方案的优选、整体(总量)优化、结构优化等,都体现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的综合权衡。四)管理原则 在全面协调、统一的前提下,按照管理物资与管理资金相结合、使用资金与管理资金相结合、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相结合的要求,实行各级、各部门共同承担责任的财务管理,以调动全体员工管理的积极性,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务求有效。

五)委托代理关系原则

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包括顾客与 公司、债权人与股东、股东与经理以及经理与雇员等多种关系。企业和这些关系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居于委托代理关系。这种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需要通过“合约”来协调。

财务管理的5个基本原则,就我的理解和研究可以归纳为系统思维、变化思维和简单思维三个方面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学习和提高,同时这也是易经所体现的最基本三义。

1、系统思维:

即不论是从财务从属于经营管理总体,还是现金收支平衡,即或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只有保持一动态平衡和三方面的均衡才维持企业这个主体的持续生存和基业长青。

2、发展思维:

动态平衡的本身也提示了变化性和发展性。而管理与委托代理关系两项也势必随经营管理的主体与对象的变化而随时更新;同时生产经营日新月异,市场情况变化多端,经济关系错综复杂,不能局限和固执于旧有的思维模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而应该以发展的思维方式来运用于日常的财务经营管理活动中;

同时,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经营的研究,它的发展趋势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同步。从现阶段及结合西方财务管理的学习,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

(1)财务从单一价值目标向多层次目标转变,从而形成了财务的价值目标、社会责任目标和人文目标的共存状态。

(2)财务从为实物经营服务向独立经营转变,从而形成了财务经营和商品经营共存的状态。

(3)财务从财务部门向多主体转变,从而形成了政府财务、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员工财务共存状态。

(4)财务从着眼于企业内部转向企业外部,从而形成了利用自身资源的财务与利用外部资源的财务共存状态。

(5)财务从立足于现在转向立足于未来,从而形成了执行性、操作性财务向决策性、战略性财务的转变。

(6)财务从着重于资金管理向着重于人的管理转变,从而形成了人、物、钱相结合的机制性财务状态。

(7)财务(融资、投资)从着重于资金运动过程向着重于风险发现、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转变,从而实现收益与风险均衡。

易经的精粹,天人合一的平衡之道,简易、不易、变易的基本内容。财务管理的模块化、与时俱进,时刻发展的特点。正是用易经的发展思维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

3、简单思维: 基本原则的把握是对财务活动复杂性的总结,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原则即可规避重大和主要风险;因为企业经营的复杂性不可能规避所有经营活动的风险,因此简单思维可以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集中、关注主要矛盾和问题。力求简化基础工作,所谓大道至简的原则。

三、结束语

美国股王巴菲特在阐述他的投资原则时说:在我看来,投资的决定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简单、传统、容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广度和深度都大大地扩大和加深,管理活动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矛盾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组织内部、组织与个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出现各种交织、渗透、转化的复杂关系,管理活动内容日益复杂化,需要设立越来越多的专门机构来进行协调。

而随着管理的越来越复杂,如何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方向,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财务管理又如何提高,很简单,就是掌握正确的管理原理,运用正确的管理方法。易经的简单思维、系统思维和发展思维给我们指引了方向和提供了方法。

参考论文及书目

1、《财务发展的基本趋势》谢志华著《商业会计》2005年第4期;

2、《易经哲理与现代财务》张经宽《会计之友》2005年第2期;

篇3:基于易经的中国商业伦理与管理

1 易经的基本哲学思想

易经所构筑的哲学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宏观的这些体系, 既包括了宇宙与人的关系, 也包括了宇宙与世间万物的关系, 而且从微观角度也可以阐述基本的处世思想和各种事物的原则。在易经出现以后, 经过几千年以来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形成了系统性的哲学体系, 但是其主要的基本哲学思想被完整的传承了下来。从另一角度说, 易经是对于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一次集合, 看似是玄谈的卦象讲解, 其实则包含着众多哲学思想。例如易经说“大道五十, 天衍四十九”, 认为大部分事物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 但是这种规律也并不绝对, 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变数, 规律可以视为四十九, 变数可以视为一。从这一角度来看, 易经中的这一思想事实上在今天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便如在商业领域, 这便反映出了基本的发展规律和偶然性事件的形式。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会遵循一定发展规律的, 这一规律通过西方大量的研究也得到了证实, 如应用较为广泛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但是事实上对于企业个体来说, 也并不是完全遵守这一规律, 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偶然性事件。

2 易经在新时期的内涵衍变

易经本身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都是较为复杂的, 经过长时间的筛选和完善, 也剔除了一部分不合理的内容, 正如传统文化继承中的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哲学理论上也更加具有时代特征。进入新时期以后,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 易经的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再一次受到重视, 卦象演变下既有着数学理论知识, 也有着哲学理论体系, 便如卦象解释。其中的一些哲学思想已经得到了现代社会的普遍认同, 如“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事实上, 新时期易经的内涵衍变也更加多元化, 同一的哲学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 这也是易经的重要魅力所在。同时, 易经作为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 不断被儒家学者阐释和丰富, 形成了具有鲜明儒家特色的易经哲学体系。如“仁义礼智信”等基本的儒家思想要求, 可以说在任何时期都不会过时, 包括在现代社会, 依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3 易经在中国商业伦理与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商业伦理和管理本身也涉及到了众多哲学思想, 我国商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 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发展的, 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商业伦理哲学思想, 而西方的一些相关哲学思想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事实上, 从西方商业伦理和管理的哲学思想来看, 也是进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衍变时期, 在《国富论》出现以后, 才逐渐形成了基本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相关理论观点, 可以说《国富论》是西方资本主义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在此之后, 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 关于商业伦理的相关哲学思想也在不断丰富, 一些全新的概念如“双赢”、“合作”、“整合”等观点开始得到认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 并不缺乏哲学体系, 以易经为代表的哲学体系, 如何在现代商业领域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也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事实上, 在我国的商业哲学体系中, 儒学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甚至也产生了“儒商”这一分类, 易经作为重要的儒学经典, 其在商业伦理与管理中的应用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4 易经在中国商业伦理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4.1 以“礼”明确商业秩序规则

在易经中, 礼是行为的基本准则, 一切行为都应当是“合乎礼”的, 那么在商业伦理与管理的应用中, 什么是礼呢?礼事实上就是各种商业行为的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业秩序。在商业领域行为规范中, 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法律规范, 一种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虽然效力更高, 但是所包含的范围却十分有限, 商业领域中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合法的, 因而法律规范也就无法起到相应的作用。而礼则是对法律规范的一种有效补充, 无论是一家企业, 还是一个行业, 都应当有着其自身的行为规范和秩序, 包括基本的道德素质、职业道德、行为标准等等。也就是说, 在制定商业秩序规则中, 应当以礼为基本导向, 选择易经中的精髓部分, 制定合乎现代社会文化需求、合乎基本道德准则、合乎商业长远发展利益的秩序规则。例如在行业规范中, 行业成员是否严格遵守相关的行业规范, 很难对其进行监督, 而且即使出现了部分企业违反行业规范的行为, 也难以从法律角度制裁, 以礼为基础制定行业规范准则, 关键便在于要提高行业成员的自觉性。

4.2 不断创造与进取的指导精神

企业的发展是持久性的, 一旦企业出现了发展迟钝或者时候, 必将必将被淘汰, 因而无论是中小企业, 还是大型企业, 无论出于何种发展阶段, 都应当具有不断创造和进取的精神。易经中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出于不断变化之中的, 君子应当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不断开拓进取, 完善自己。这种精神在商业伦理与管理中, 是十分宝贵的指导精神。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也是不断变化的, 那么如何保持企业的发展活力, 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呢?创造力和进取精神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创造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创造力的企业难以获得发展机遇, 进取精神则是企业的灵魂。从众多的企业发展经验来看, 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发展环境, 企业出于何种发展阶段, 都不能丧失进取精神。易经中的这一思想可以说是与企业发展规律相符合的, 以不断创造与进取作为指导精神, 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

4.3 以人文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

在现代企业伦理和管理中, 人的价值被得到重视, 企业的所有表象竞争力, 如市场渠道、技术优势、创新能力、生产能力等等, 在本质上都可以归为人的作用, 也就是人才。企业竞争, 因而也就成为了人才竞争, 只有拥有人才、留住人才, 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易经中的很多哲学观点都认为, 人的作用是无限大的, 人是一切行为产生的根源, 用现代思想综合阐述这些观点便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于企业而言, 小到具体业务的开展执行, 大到企业文化的建设, 都离不开人文主义精神。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商业领域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被磨灭, 企业中的各种组织不仅不重视人文主义精神, 反而为了提高效率刻意压制人文主义精神, 甚至通过机器标准化的生产来消除员工个体差异性[3]。进入现代社会以后, 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受到重视, 人权思想在企业中得到了体系, 以人文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要组成部分。

5 不断变化寻求合作与妥协的艺术

我国传统文化和儒学文化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哲学思想, 便是中庸思想, 这种中庸思想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从一个人的修身养性到一个国家的治理, 都可以看到中庸思想的背影。在商业领域, 中庸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便是寻求合作与妥协。有人认为, 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竞争的过程, 与竞争对手产科直面的竞争从而占有市场份额, 这种思想一度成为商业伦理与管理中的主流思想。然而在上世纪末期以来, 越多越多人开始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在市场竞争策略方面也出现了更多的新理论, 如合作竞争理论等等, 通过寻求合作避免直面竞争, 降低企业的竞争成本。合作理论在当前逐渐得到了认同, 很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甚至寻求与竞争对手的合作, 或者与其他企业达成合作伙伴关系, 实现了双赢。而妥协作为易经文化中的一个精髓, 在现代商业领域中依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所谓妥协并不是指完全失去自己原则, 而是在保证原则和根本利益的基础上, 牺牲部分利益以换取更大利益。

结束语

易经作为中国传统儒家经典, 在商业伦理与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商业发展的不断成熟,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商业人士开始认同易经的哲学思想, 甚至一些国外企业也将其中的部分思想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在商业伦理与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较广, 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选择其中的精髓思想, 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 更好的将易经思想融入企业文化之中。同时, 也应当树立正确的现代商业伦理与管理观念。

参考文献

[1]伍华佳.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J].社会科学, 2012, 03:50-57.

[2]吴红梅.美国商业伦理教育的困境及其对中国商学院的启示[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2, 06:71-75+100.

篇4:从《易经》中看学生管理

一名好教师的成就,来自于自己所带的学生成长优秀,一群好学生的培养,离不开班主任的高超管理理念。所以,好的管理思路,不仅会对一群学生影响深远,而且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闲暇时偶翻曾仕强教授写的《易经的奥秘》,对管理学生略有感悟,特记下与众君共飨。

《易经》最讲究太极的阴阳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后人推演总结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世间万物都是阴阳双合的结合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中国人看问题也总会双方兼顾。在学生管理中,更应该注意刚柔并济,阴阳结合,什么问题都应该统筹考虑。男教师不能一味板起脸来强硬到底,女教师也不能一味和蔼可亲地柔和始终。特别是针对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多听一听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俯下身去感受他们心灵深处的声音。然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风格的管理方法,效果应该不会太差。班级管理,“柔”和“刚”都必不可少:该“刚”则“刚”,因为教师必须维护校纪班规的尊严;该“柔”则“柔”,因为教育需要教师去感化心灵,触动灵魂,以境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张弛有度,方能在繁杂的管理工作中理顺关系,让每个学生的心灵、思想都能确定合适的位置,方能让整个班集体一团和气。

课堂是教师管理学生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活动、管理思路都会通过上课的形式体现出来。很多教师,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会发现其实最难控制的就是课堂。学生那么多,谁在干什么,脑子里在想些什么,除了老天爷,就只有学生自己知道。所以,往往自己在课堂上扯破喉咙强调无数遍的东西,经过测验一看,什么都没记住,该错还是错。针对这样的问题,《易经》告诉人们做事应圆通的道理。

中国人行事喜欢周全,总会沿着圆形轨道前进。一则笑话很能说明这样的一个道理:一老外苦学汉语数载,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出师了,考试时碰到了这样的一道题目:请说出文中“意思”的含义。小周去送礼,对处长说:“处长,这是我的小意思。”处长道:“这是什么意思?”小周说:“没别的意思,就是意思意思。”处长道:“你这人真有意思。”小周:“就是看您的意思。”处长:“那我就不好意思了。”老外看后,泪流满面,交了白卷,打道回府,再也不学汉语了。

当然里面牵扯到的实际内容不能仿效,只是想说明一点,如果语文课堂对学生而言没有吸引力,何不动用教师聪明的脑筋拐个弯,让学生自己去找教师要教给他们的知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师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最好的方法及途径。兴趣没有了,学生学得也就没劲。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比如,要想推荐给学生几篇课外读物,不妨当着学生的面跟其他教师大笑特笑里面的有趣情节,过几天再调查,几乎全班的人都读过了。换个方式,人的处境也许就海阔天空了。

《易经》六十四卦,每一个卦象都分为六爻,譬如人生的六个阶段,一言以蔽之:“初难知,上易知;二多誉,五多功;三多凶,四多惧。”初始努力阶段,做一切都会感到很困难,经过努力之后,成功到达第二阶段,这时会有很多人向你恭维赞誉,说明你小有成就。但是往往在第三阶段的时候,有人向你赞誉就会有人对你进行攻击,这时多灾多难,所以第四阶段容易畏首畏尾。成功度过之后,第五阶段就会功成名就,功劳多半在你。但是稍有不慎,在第六阶段,又会跌入失败的深渊。特别像泰卦和否卦,由泰入否易,因为泰卦紧接着就是否卦,但是由否入泰则需八八六十四道坎才能“否极泰来”。做教师的最怕发生一些突发性的意外事件,一旦牵扯到一些相关的纠纷便如万丝缠身,怎么也摆脱不了。其实,有些时候,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日常动态,对异常情况及时了解,详实地调查获悉,才能处突泰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所以,对于一名班主任来说,一段时间的平静有时候并不是表面上的那么欣欣向荣。只有定时对班内的情况进行彻底了解,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纵观现在的各种班集体管理理念,不外乎就是“人管”和“制约”。只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合理地发挥人的积极主动作用和制度的引导约束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得到纵横的立体发展。

篇5:《易经》管理智慧与经营心法

《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领导、计划、预测、决策、组织、平衡、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关注的问题。下面,谭小芳老师联系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的业务,易经对于企业管理的启发有七点,概括起来是说,就是易经管理智慧的七宗“最”――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市场调研

相当于《易》的乾卦。这是笔者在一线市场实践中经常提到的,必须要有一定的量,才可能产生有效性,古人说过:海深而鱼龙生,山高而神仙至。大量的水形成海洋,里面才可能有这鱼那虾的小东东,才有干货,你本身就一毫升的水,还想海豚出现在里头,可能吗?所以大树法则要求市场操作者一定要有市场容量的研究和把握,市场容量的研究为确定市场份额提供了目标数据支持,然后才能确定本企业的市场销售目标和行销策略!

二、战略管理

国学中,易经是最神秘最玄的哲学,连三十六计都是在易经基础上演绎的结果。易经的很多思想跟战略管理存在逻辑的一致性。易经被世人视为占卜算卦的迷信,但是“卜”本身就是“择”的意思,古代“卜”就是日月影,古代用标杆测日月影,测量那个日影就是测字,记录下来就是卦。而测日月影的目的是为了“择”。是为了选择合适的时机、位置和天气来考虑农事。这跟战略管理的本质是一致的:战略是根据企业环境来做“选择”。与易经也是根据环境来判断如何选择“农事”的时机和位置等。它们都是选择的学问,这就是两者的相同本质。

乾卦分为六爻,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不同阶段意味不同的游戏规则和选择手段以至于不同的结果。同样,战略也是讲究时机的。在初九阶段,需要“潜龙勿用”,时机不成熟不可以冒然行动,要坚忍和坚定信念,盲目修炼内力,将“龙气潜藏于渊,将龙德隐形于内”。很多人在时机不成熟时候自己创办企业,或者企业在时机不成熟时候贸然实施新的战略往往导致失败。马云在推出淘宝网之前,连自己公司的人都还不知道公司在开拓该业务,所有的新战略实施人员都被关闭在一个隐蔽的房子偷偷试验该战略业务,因为它面临最大的竞争对手易贝易趣很可能将之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领导力

高阶主管不像基层员工那样,一切遵守规定就好;也不像中层主管,依据上级旨意而适时应变。高阶主管必须能预测未来、主动求变。就“变易性”而言,高阶主管求新、求变的比例最大。对于变化的道理以及变化的掌握,需要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钻研易道、实施易经管理,成为高阶主管必具的素养。古人说:“不学易,不足以为将相”,今日的高阶主管,其地位与将相十分相当;若是不明易理,不行易道,如何因应未来快速的变化?如何使个人与组织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谭小芳老师在国内首家提出领导力提升要和易经学习结合起来,因为掌握易道,才可以提升领导力,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为我们的管理理念以“易经”为根基,对“变化”的掌握,最为拿手。视变易为简易,又能够在变易中掌握不易的道理,当然有专打飞靶的功力。换句话说,世界情势愈稳定,企业环境愈没有变化,中国人愈没有什么作为。世界情势愈变动,企业环境愈变化,中国人就愈显得精神奋发,表现出真功夫。乍看起来,中国人最擅长“混水摸鱼”;其实不然,我们最有本领“随机应变”。只要用心随机应变,绝不存心投机取巧,中国人必然能够成功!

管理者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如果一直困惑不解,怎么能够合理地因应?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表现良好,也不过是误打误撞式的“乱打乱中”,内心并不能安。谭小芳老师认为,明白大易的道理,管理者可以掌握变易必循的轨道和必守的限度,预测未来的变化,寻求合乎情境的合理措施――这才是心中有数的“随机应变”,心自然安。

四、客户信用管理

强化客户信用管理,做好老客户维护和新客户开拓工作。信用管理就是中孚卦,给小猪小鱼都要讲信用,这就是第61卦的启示。笔者认识一个公司老板,说其老乡借钱,借款十万元,说好半年还,结果一年没还。之后其老乡就失去了该广告公司老板的信任,主要是没有遵守诚信还款。企业在老客户维护和新客户开拓过程中,要注意构建信用系统,建立量化的信用衡量指标。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比如老客户是否做到每个月见一次面,新客户是否做到每个月开拓几家,要有数量,答应的事情是否按时办到或事先沟通说明变化,等等。

五、团队沟通

俗话所说“否极泰来”,泛指坏运已经过去,迎来了好运;实际上应该是消除了阻塞的因素,加强了沟通;“否”转为“泰”。在企业管理上,领导与职工之间、上层与下层之间,要建立沟通的机制,不但在信息上互相沟通,而且在感情上互相融合,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否泰原理就是“沟通--融合”的原理。实施这一原理,才能使企业上下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

六、和谐管理

根据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是息息相通的;天道即是人道,任何人或其群体都是一个小宇宙,因而都可以抽象出相应的八卦宇宙结构模型。建立模型的目的,在于考察其各对称依存的因素是否阴阳平衡;如果发现某方面阴阳不平衡,阴盛阳衰或阴衰阳盛,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和,使阴阳恢复平衡,使整体和谐发展,生生不息。

按照易经的哲理,不论大宇宙、小宇宙,都应该是对称和谐的;否则,就要及时以调和。如果调和不了,这个小宇宙就只好消亡了。现在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小宇宙,画出它的八卦结构图。先从内部结构到外部环境,从物质条件到精神因素进行整体观察,找出四对具有关键作用的对称依存的因素,参照先天八卦的类比内涵排定位置,就是一个易经管理模型。

《易经》认为:阴阳二气相反相成,相得益彰,阴阳的相依并存变通和合的关系,也是其他等价的观念如刚柔、动静、虚实、有无、上下、表里、新旧、损益、寒热、升降等的模型。由于阴阳关系的普遍性、多重性和互相转化性,任何整体事物或事件,均可析为重重叠叠、层层蕴含的对称依存关系。透过这种思维方式和模型,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变化的契机,真正掌握管理之道。

七、以人为本

篇6:易经与管理艺术读后感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书籍,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论语》、《老子》等,《易经》也是其中的一部,它对我们现代,尤其是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易经与管理艺术》主要讲的是《易经》在企业现实经营中的应用,根据对《易经》中各个卦象的的理解,阐释它与现实中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当一名优秀的管理者的关系。读完这本书,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当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是需要很多素质的。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之一,每个企业要想发展起来,必须重视人才。“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尤其企业在创业初期,要广泛招纳贤才,凝聚企业的实力。美国已故钢铁巨头卡耐基非常注重组建一个强的经营管理班子,他死后的墓志铭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善于使用 比自己更能干的人来为 他服务的人”,由此可见他的成功离不开人才。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者广纳贤才,注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良将的培养。除此之外,管理者与员工要同心同德善于倾听员工和基层的意见,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员工都把这个企业当成是自己的家一样来呵护,这样就可以调动听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奋斗的意识,促进团队意识的形成,进而促进

企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者还要注重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作为“无形的手”,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调节作用,为此,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的时候,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实施全方位的经营战略。要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生产有企业特色的产品,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占据一个小市场的大份额也是成功之路。审势、度势、据势是争胜之要素,企业在业绩辉煌时,要有进取精神,杜绝日渐增长的歪风邪气;企业在受挫时,要学会战略收缩,保存实力,要有冲破困难必胜的决心。就像美国的可口可乐,用了十五年的时间和数百万美元,终于打入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并且在这个市场上盈利,这都是因为制定了正确的战略。

在公共关系方面,企业在竞争中要采取正当的竞争手段,树立威信,建立广泛的关系网,多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联盟,并适时地兼并不景气的企业,以扩大企业的规模。对待客户要挖掘与客户的共同兴趣和利益。经营要有灵活性,预见性和适应性,有时候业务的扩大、开分公司等是破产的前兆,不可以盲目的乐观,例如日本的“宝屋”,盲目的扩大业务,结果因为公关方面的问题,处理与供应商的关系不当,导致了企业的危机。这就要求企业经营正确处理公共关系。

企业最终的发展如何,最关键的就在管理者,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以上几点是否可以实行。作为企业管理者,自身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社会、对国家、对员工以及对自己都要有责任心。一个企业家的追求,会决定这个企业的最终走向以及成败。管理者要以德服人,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宽容的对待下属,制定适宜的奖惩措施;还要淡泊明志,不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有进取精神,不满足现状,这样才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发展。

篇7:《易经》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智慧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的特点是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谁也不能阻挡。君子要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永不松懈。

〔开悟〕日本的 经营之神 松下幸之助曾言:职场即道场。是的,我们在职场中的每一天都要修炼 自我,尤其是要修炼自己身上的正气和眼光。正气就是自立自强,奋发有为,永不松懈的积极人生 态度;而眼光则要求我们凡事不能光看自身的益处,还要有超越这一代看下一代的智慧。如修炼我们自身的正气,受益的不仅仅是我们自身的 职业发展,更主要的是你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化和修为,改变下一代的成长基因,毕竟一个天天沉湎于游戏或牌桌中的父(母)亲,通常不会有一个良好习惯的下一代。职场中,如果不为自身修炼,也要为下一代的改变而修炼。

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气势厚实温顺,君子应效法大地以深厚的德行来包容万物。

〔开悟〕人要立世首先要有德,无德之人纵有满腹才情也必是庸常之辈。人在职场中的德,我认为最基本的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无论你在哪一个 单位,既然享受了单位给你的机会、工资和 奖金,那就得时常扪心自问:我的所作所为对得起这一份的机会和 收入吗?做人做事,任何时候都不要丢了自己的良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断累积深厚德行而纵情江湖。

三、同声以相应,同气以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

〔译文〕同样的声调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息能相互吸引。水往低洼的地方流,火往干燥的地方烧,云随龙而出,风从虎而现,说明天下万物都是亲附同类的。

〔开悟〕一家 企业的发展,必定离不开一帮志同道合的 团队,所谓讲志不同则道不合。所以要凝聚团队,首先一定要找到一群有共同志向和 共同价值观的人,特别是企业的中 高层管理团队。企业要如何发展, 需要有什么样的共同价值观,这不仅是刚 创业的企业要清楚,发展中的企业同样也要清楚。只有清楚了这些并以此为 标准去挑选和 组合成员,最终才能形成有向心力的团队,进而共赢天下。

四、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译文〕劳苦功高而又谦逊的君子,得到百姓的敬服。

〔开悟〕劳苦功高而不趾高气扬、骄扬跋扈,说明此人有一种生存的大智慧,任何时候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而让自己心态平和。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有自身的 能力,但同时也离不开平台和别人的帮助。如果只看到自身的能力,而忽略了平台和别人的作用,人就容易忘乎所以。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怎么能再次赢得人心? 真君子是那种功高盖主而还能保持谦谦之风的人,这种人必定能得众人拥戴而成就一番事业。

五、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

〔译文〕天与火在一起象征团结,君子因此要分析各种人的是非善恶,辨别事物的差别同异。

篇8:易经与音乐

关键词:阴阳五行,五音,音律

易经被称为六经之首, 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它的经文虽为占莁之辞, 但内含丰富的天人化生之道。了解易经, 可以探知中华文明的流变, 并以它博大的思想体系指导人生。它笼罩百家, 涵古盖今, 包裹天地, 对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 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数, 以逮方外之炉火, 皆可援《易》以为说”。从中国古代乐论的角度看, 受《周易》影响最深。音乐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 都不同程度地抒发和体现了本域的思想与文化特色。中国古代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东方文化的雍和大气、从容散淡, 或隐或现、或刚或柔地流动在乐声、乐符、乐曲的旷达或悠远中。谈中国的古代音乐, 易经的作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作为中华民族大道之源的易学文化对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催发和形成具有灵魂和导向意义。

中国音乐讲究的“五声相和, 律吕相谐, 阴阳相错, 平和试听”都是由易经贯穿始终的, “五声相和”是指“宫、商、角、徵、羽”的合理搭配, 依附于五行的有机结合; “律吕相谐”是指“六律、六吕”的和谐呼应, “阴阳相错”是指高、低、强、弱的音律变化, 仍然是易经中阴阳的存和消长; “平和是从”是指音乐的和美悠扬、意境宜人、是易经中和谐平衡, 天人合一的思想。易经的阴阳配以五行, 五行为: “木、火、土、金、水”。若把一年四季配以“五行”则视为五季了; 五行配五季为: 木配春、火配夏、土配长夏、金配秋、水配冬。五行之间的关系是: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我们不难看出五行配五季是顺季节之气而生。“五音”同样也配五行, 角配木、徵配火、宫配土、商配金、羽配水。当演奏时, 他们不是五行之序而传的, 顺逆两者相辅相成、错综变化, 衍生出不同的曲牌、曲调。“易经”中的五行《尚书·洪范篇》曰: “一曰木, 二曰火, 三曰土, 四曰金, 五曰水”, “水涧下, 火炎上, 木曲直, 金从革, 土爱稼穑”。因此五音在使用中, 金音多意境箫杀; 火音多意境躁动; 水音多意境曲柔; 木音多意境生发; 土音多意境平和”。五行表现的不同, 决定了五音的起伏顿挫, 意境各异。“易经”中的“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与音响学的基本理论相关联。十二音律则借鉴六十四卦中的十二辟卦即: “乾卦、媾卦、偱卦、否卦、观卦、剥卦、坤卦、复卦、泰卦、大壮卦、怪卦。”古乐中“板眼”和“拍子”的强弱观念, 则源于“易经”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系辞》上曰“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这里两仪指阴和阳, 并把阴和阳对应与“无”和“有”, 与现代计算技术中二进位制的两个数码“0”和“1”相对应。八卦源于二进位制, 二进位的个数也只能有8个数码; 逢八进一, 正好组成八个卦, 这个“八”就是流传和遍及全国的传统乐《八板》曲牌。《八板》的二进位制算数法则是吸取和借鉴八卦的合理内核。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 而八板也随八卦演变成六十四卦, 所以说中国古代音乐是源于易经的。

中国古代音乐起源的很早, 当人类开始有意识的劳动时, 音乐便有了产生的可能。人天生有一副好嗓子, 他们在不断的敲击和呼喊中慢慢体会到一种和谐的节奏。音乐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 也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得到发展。在上古时期, 生活条件恶劣, 人类战胜自然的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在共同的劳动中克服困难, 音乐舞蹈成为他们劳动的组织者和鼓动者, 达到提高生产力的目的。《吕氏春秋·古乐篇》就记载了不少这样的传说。“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 多风而阳气蓄积, 万物散解, 果实不成。故土做五弦琴, 以采阴气, 以定群生”。只要阴阳二气不阻碍, 能够流通畅行, 那么万物才能生长, 人民的生活才能富裕; 反过来, 阴阳失序, 阴气沉滞, 阳气散越, 就会引起自然界的变易, 造成灾害。音乐是人类文化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悦耳的音乐使人愉悦, 赋予人的生命力量, 纯洁心灵。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认为音乐的产生原本于宇宙的客观规律。《吕氏春秋》中记载: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 始于度量, 本于太一”。现代音乐理论认为声乐是由气息的运用和控制而产生声音的艺术, 人体是乐器, 也遵循阴阳对立平衡的原理, 阴力下坠而产生声音上亢之功效。天籁, 地籁, 人籁合而为一, 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可见, 音乐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从《周易》与古筝艺术进一步地探讨研究。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乐器, 是我国国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钢琴”。古筝流传至今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虽然悠悠千古沧桑变幻, 但它至今仍是祖国音乐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引人注目的鲜花。古筝以其古朴典雅的音韵风格, 丰富多彩的弹奏技巧, 浓郁而清纯的声情效果, 使国内外广大音乐爱好者为它陶醉、倾倒。许多人并不知道, 古人所发明的古筝无不从《易经》中卦相所寓的阴阳哲理。古筝外形是一个庞大的弧形共鸣箱, 面板为拱弧形, 底板为平面。符合《易经》中的“天圆地方”, “大道方圆”的朴素理念。古筝分为高中低三级音阶, 分别象征着天、地、人三才。古筝的弹奏方法和技巧上, 采用了《易经》中阴阳对立, 阴阳平衡的原理, 更加丰富其艺术感染力和表现技巧。古筝仅有五声音阶—“1、2、3、5、6”。即“宫、商、角、徵、羽”, 没有“4、7”, 仅在“6、3”弦上通过按音求得, 其五声音阶与《易经》中的五行生成有密切相关。中国音律主要也是采用五声音阶, 即宫、商、角、徵、羽; 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又称律吕或律吕。关于五声和律吕的产生、演算及其相互关系都贯穿着《周易》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实, 五声、六律、都是音乐领域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音乐现象。《汉书·律历志》这样解释五声: “商之为言章也, 物成熟可章度也; 角, 触也, 物触地而出戴芒角也;宫, 中也, 居中央, 畅四方, 唱始施生, 为四声纲也; 徵, 祉也, 物盛大而繁祉也; 羽, 宇也, 物聚藏宇复之也”。由此可知, 五声可与水、火、木、金、土这五行相对应。但并非所有的音乐都是以宫作为音阶的起点的, 也有以商、或角、或羽、作为起点, 依次类推, 分别有不同主音的调式。《管子·地员篇》中有一段描写五声的文字, 也就是以徵音作为起点的: “凡听徵, 如负觉而骇; 凡听羽, 如马鸣在野; 凡听宫, 如牛鸣卯中; 凡听商, 如离群羊; 凡听角, 如雉登木以鸣, 音疾以清”。

我国古代的“五音”为: 宫、商、角、徵、羽五音, 用简谱来表述的话对应于“1、2、3、5、6”, 唐代开始则以“合、四、乙、尺、工”来表示, 乐人称之为“工尺谱”。《孟子》里就说: “不以六律, 不能正五音”, 意思是说, 必须依靠含有基本调性 ( 如今天的C调D调) 的乐器才能对五音进行定调。可见, “五音”一词在我国春秋期间就已出现了, 按曾仕强教授的说法, 孔子也正在那时候给《易经》正了名, “五音”与《易经》扯上关系是很顺其自然的, 因为《易经》的“顺其自然”就是“合适”, 就是美。熟悉音乐的人都知道, 今天的音符是“七音”, 用我国古代音律来表述的话就是: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即简谱里的“1、2、3、4、5、6、7”。《史记》里说“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歌, 为变徵之声”, 《后汉书》里也说: “黄钟为宫……应钟为变宫”, 实际上, 我国的音律组成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只是直到宋元时期“流行歌曲”发达的年代, 音乐家们才将它们正式定义为“七音”, 即“五声加二变” ( 见宋代郑樵《七音略》) 。那么, 它们又是如何与《易经》、“阴阳”发生关系的呢? 首先说“宫”。宫为五音之首, 统率其他音符, 所以西方就以“C”音来定义“宫”, 钢琴里的“中间键”就是这个“宫”, 即“中间C”;对应地, “C - D - E - F - G - A - B”就是“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宫音雄壮, 《国语》说: “大宫, 音之主也”, 《礼记》说: “宫为君, 商为臣”, 其中的“主次、君臣”关系就是典型的“阳和阴”关系。今天的进行曲都以C大调为基调, 为什么? 就是因为雄壮, 阳气。比如我国的国歌“1355 6 - 531 555 3 - 1”, 以宫音起始, 以“宫角徵 ( 135 ) ”为主音, 整个乐曲就充满阳刚气息, 因为《易经》告诉我们: “阳是单数, 阴是双数”, “1、3、5”就是单数了。《易经》还告诉我们: 阴阳相互依存, 没有绝对的阴和阳。所以, 即便是我们雄壮的国歌里, 也要有少量的“商、羽 ( 2、6) ”音, 这才让国歌带上点悲壮的气氛, “雄壮”与“悲壮”同样是阴阳互补的关系。前面说到了“悲壮”, 近似的音乐形态还有“凄凉、凄美”, 这三个词汇就是五音里的“商、变徵、羽 ( 2、4、6) ”。古人就有“商音悲壮, 羽音凄美”之说, 其中尤以“变徵”最为伤感。前面提及《史记》里的“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歌, 为变徵之声”, 最后引致的就是“士皆垂泪涕泣”。今日的音乐理论里, 就以“大调”和“小调”对音乐的雄壮、明亮或抒情、凄美进行定调, 其中“大凋”就以“1、3、5”为主音或起始音, “小调”则多以“6”即羽音起始, 以“2、4、6”为主音。比如《小草》《龙的传人》等均是典型的小调歌曲, 其中的“1、3、5”阳音就成为了辅助。用《易经》的理论说, “宫、角、徵、变宫”就是阳, “商、变徵、羽”就是阴; “大调”就是阳, “小调”就是阴。事实上不可能有纯粹“阳”音的乐曲, 也没有纯粹的“阴”音组成的乐曲, 为什么, 就是“不合乎自然”, 听起来也就不悦耳, “自然”一直就是《易经》强调的核心。优美的乐曲都是由“阴阳相辅”的音符组成的。不但乐曲由“阴阳”音符组成, 在需要的时候, 还经常会“大调小调”转换。

《易经》里没有“绝对”, 所以, “宫、角、徵、变宫”并非一直为“阳”, “商、变徵、羽”也并非一直是“阴”。比如“宫”音, 当你以它为起始音的时候它就是“Do”, 但当你以“商”音起始的时候, “商”也就是“Do”了 ( 阴转阳) , 只是调性提高了一点, 以此类推, 每个“七音”都可以是“Do”, 用今天的乐理来解释就形成了“C调、D调…B调”等调性, 调性即我国古代所说的“律”。这里的音律互换, 就是《易经》中的“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阴可以是阳, 阳亦可以是阴”。

古五音代中国音乐宫、商、角、徵、羽五音, 对人类精神身心具有深远的影响, 并把五音归属于五行, 对此有描述: “夫闻宫音者, 使人溢舒而广大;闻商音者, 使人方正而好义; 闻角音者, 使人恤隐而爱人; 闻徵音者, 使人乐善而好施; 闻羽音者, 使人整齐而好礼”。可见音乐对于身心的和谐、行为的节奏、具有至深的影响。音乐是一种旋律, 一种语言, 一种心境, 是欢乐、悲伤、忧郁、幽默、愤怒等情绪以声音形式的体现, 音乐的魅力可以抵达人的心灵, 拨动人的神经, 让人在流动、玄想的体验中浇注心灵的药方, 音乐以独特的形式反应了宇宙的本质。

《易经》是一本千古奇书, 它的广涵深的意蕴, 有如宏博的宝藏, 丰富的乐理文思, 皆能从中找到深刻的渊源。它追寻到先民审美意趣的积淀, 从而对音乐的形成发展, 产生极大的影响, 为推动人类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港口物流复习题下一篇:公司企业创先争优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