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快乐走进中学体育课堂

2024-06-11

如何让快乐走进中学体育课堂(精选8篇)

篇1:如何让快乐走进中学体育课堂

如何让快乐走进中学体育课堂

朱君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方法传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形式单调、枯燥,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的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想、大胆突破,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创造适合本校的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蛙跳”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像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拓运动技能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地。

在“障碍接力”中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故事情境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即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真正体现快乐体育的趣味性。

二、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易产生兴趣,思想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拘束,克服困难的意志弱,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的形式单调,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差异分号层次,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如在“投垒球”教学中,将学生请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男女各四个小组,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上等生成绩优秀的严格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中等生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投掷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有效的促进和调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三、运用多种手段快乐教学

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通常学生对慢跑、徒手操产生厌烦,如果采用音乐下来完成动作,效果就不一样,学生的兴趣会增加,教师注意教材安排的新颖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的快乐。

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和帮助,有效的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改变单一的课间操,作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让班主任也参与课间操,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兴趣很高,提高了课间的锻炼效果。开放课外体育活动,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参与性,娱乐性、合作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制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可指导和组织,让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不仅身心得到锻炼,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姿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虑到学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等情况,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从而达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通过实践,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有明显地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把“放羊式”的教学变成快乐体育,让学生在吃苦耐劳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篇2:如何让快乐走进中学体育课堂

玩,是学生的天性,只有产生兴趣引发快乐,让学生去学,去体验,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成功、快乐。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方法传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形式单调、枯燥,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的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想、大胆突破,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创造适合本校的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蛙跳”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像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拓运动技能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地。

在“障碍接力”中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故事情境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即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真正体现快乐体育的趣味性。

二、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易产生兴趣,思想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拘束,克服困难的意志弱,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的形式单调,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差异分号层次,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如在“投垒球”教学中,将学生请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男女各四个小组,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上等生成绩优秀的严格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中等生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投掷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有效的促进和调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三、运用多种手段快乐教学

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通常学生对慢跑、徒手操产生厌烦,如果采用音乐下来完成动作,效果就不一样,学生的兴趣会增加,教师注意教材安排的新颖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的快乐。

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和帮助,有效的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改变单一的课间操,作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让班主任也参与课间操,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兴趣很高,提高了课间的锻炼效果。开放课外体育活动,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参与性,娱乐性、合作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制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可指导和组织,让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不仅身心得到锻炼,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姿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虑到学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等情况,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从而达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篇3:如何让快乐走进中学体育课堂

一、做实验创设形象情境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科学离不开实验, 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 学生可以看到或亲自感受到自然现象的演化或自然事物的形成过程, 并对此会有深刻的印象, 有时还会激起学生创造性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 巧妙地安排新颖有趣的实验, 通过学生动手、动脑, 创设寓教于乐的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动力, 主动探索。例如, 在教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时, 我做了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 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收到了最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教学《变色花》时, 简便易行的喷洒紫甘蓝水使抹上白醋的花瓣变红, 使抹上碱水叶子变绿的实验, 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们引进了科学的大观园。通过实验教学,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获得知识和技能,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搬课堂至大自然, 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我们不能只重视给学生传授书本的知识, 还要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因此, 我们的科学教学除了让学生在教室里感受到科学课堂的快乐以外, 还要把科学课堂搬到大自然, 给学生一个特殊的快乐课堂, 让学生能到自然中进行亲身的体验活动, 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通过把科学课堂搬到大自然, 学生能在一个特殊的快乐课堂中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快乐课堂, 学生能感受到科学课堂与其他课堂的不同之处, 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快乐课堂, 学生能从中学到更实在的知识, 最终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科学课堂的快乐。

三、让学生搜集材料, 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提前布置学习内容, 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小学科学与语、数、英不同, 小学科学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在学习六年级 (下册) 第一课《我在成长》时, 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自己成长的证据材料。如自己不同年龄的照片等, 教师帮他们做成PPT, 上课时让学生研究自己从小到大的外貌变化, 学习起来兴趣会更浓, 课堂效果会更好。所以, 教师要发挥集体力量, 让学生自己学会搜集材料和素材, 能促进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家校协作, 完善实验材料, 促进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在准备某些科学实验材料的时候, 不妨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特色和优势, 把准备实验材料的工作交给学生, 再由学生邀请家长帮忙。例如, 在教学六年级 (上) 第6课《生活中的真菌》时, 提到食用真菌———银耳、灵芝、香菇、竹荪、金针菇, 但是这些真菌学校实验室都没有, 怎么办呢?借助学生力量, 效果很好。所以, 我们平时要懂得借助外界力量, 发挥集体力量, 有效地完善实验材料。

四、创设游戏情境,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 它能全面发展儿童的体力、智力、交际能力和情感, 因而广泛适用于各科教学。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游戏是由愉快促动的, 它是满足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 设计各种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以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 产生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不但能增长学生的知识, 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他们观察、记忆、注意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游戏活动一般有比赛、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 在教六年级上册《太阳系大家族》一课时, 通过九个同学一组做模拟太阳系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 加深了对太阳及八大行星位置的理解和掌握。在学中玩, 玩中学, 学得有劲, 玩得开心, 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篇4:如何让快乐走进小学体育课堂

如何 快乐 小学 体育 课堂

玩,是学生的天性,只有产生兴趣引发快乐,让学生去学,去体验,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成功、快乐。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方法传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形式单调、枯燥,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的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想、大胆突破,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创造适合本校的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蛙跳”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像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拓运动技能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地。

在“障碍接力”中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故事情境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即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真正体现快乐体育的趣味性。

二、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易产生兴趣,思想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拘束,克服困难的意志弱,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的形式单调,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差异分号层次,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如在“投垒球”教学中,将学生请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男女各四个小组,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上等生成绩优秀的严格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中等生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投掷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有效的促进和调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三、运用多种手段快乐教学

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通常学生对慢跑、徒手操产生厌烦,如果采用音乐下来完成动作,效果就不一样,学生的兴趣会增加,教师注意教材安排的新颖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的快乐。

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和帮助,有效的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改变单一的课间操,作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让班主任也参与课间操,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兴趣很高,提高了课间的锻炼效果。开放课外体育活动,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参与性,娱乐性、合作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制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可指导和组织,让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不仅身心得到锻炼,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单一内容评价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做到评价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意识、情绪姿态、合作精神、意志品质等因素,考虑到学生生长发育个体差异等情况,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进行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有教师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从而提高课堂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体育常识,运动素质、技能技巧、出勤表现、身体素质等项目对学生进行评价。将百分制改用优、良、及格和待及格,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从而达到全面地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结束语

篇5:让快乐走进英语课堂

镇原县城关中学

焦秀琴

教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也一直把这句广告词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要想作到更好,就必需对过去的工作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

(一)对英语教学的重新认识

1、学习外语与情意的关系。外语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掌握外语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激励情意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外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学习外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组成一个整体。

2、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的关系。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英语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知识,更是为了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获得。例如,在学习了“天气预报”这一课后,我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由对话外,还找来多期China Daily。

(二)教学理念的反思

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观念没有更新,新教材、新课程都只能是空谈,无 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对生动活泼的课程内容进行肢解,使其成为不胜其烦的“知识点”的堆砌,把“Reading”当成讲解知识点的例子。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在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读”、“勤教”,不以人为本,“应试第一,分数至上”,把学生基本上看成是挣分的机器,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几乎没有开发,英语教学过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三)我的感受

在初中教学方面,我“遭遇”了新课程改革,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倡导全人教学,强调课程教学要促 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而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高中英语新课程则更强调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差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总会说“Very good”,如果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It doesn’t matter.”这样他们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了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而对优生,我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2.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沟通,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 英语学习的效果,适得其反让他们厌恶学习英语。因此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高一英语必修一的第一单元是“Friendship”,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Warming-up中的问题,并设置了“Describe one of your best friends”、“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have”、“ Make a list of qualities a good friend should not have”等多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锻炼了学生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也在无形中发展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3.培养学生探究性课堂学习的能力。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先预习,找出语言点;课后整理总结笔记,并发现重难点。比如在教授“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我就先让学生看课后的例句,并自己发现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不同点,总结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至关紧要。在开学一周后我就让学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给我的教学提意见,下课后我也经常深入学生中询问他们的听课效果,学习情况,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篇6:让快乐教学走进小学美术课堂

东安县白牙市镇一小 唐亚琴

快乐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思考,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快乐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通过教师的快乐教学,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专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学习兴趣,日久天长,学生就会逐渐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这种教学艺术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我在领会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围绕快乐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措施和运用,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一、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融合“美”与“乐”的艺术教育课程,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小学生天真、纯朴,不受观念的束缚,能够无拘无束地想象,能让思维插上自由的翅膀飞向广阔的艺术天空。因此,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崇尚个性和允许失败、独立思考和大胆创造,鼓励表现自我和张扬个性的快乐教学氛围,让孩子们置身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1、课堂巧布置。室内教学,课桌摆放往往整齐规范,学生之间由于课桌这道天然的屏障,使得他们被自觉限制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里,阻碍了同学间思想交流、学习资源共享。教师可尝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时可设计成半圆形;有时不用课桌,学生坐成小组围坐式等等形式不拘一格,完全打破课堂座位的常规摆法。这样做,改善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封闭的关系,增加了学习间的信息交流量,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互相团结的协作精神。同时,教师可把学生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布置在教室内,设计美工作品展,把教室布置成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殿堂。学生置身其中,会满足其自豪感,激发其再创作欲望。

2、课外更广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融入大自然,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使他们愿意创造、乐于创造。我县名胜古迹众多,风光秀美。在教学《家乡古建筑》时,我带领学生实地参观游览了新吴公塔、广利桥,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家乡古建筑的独特,热爱家乡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纷纷认真地设计草稿,兴趣异常浓厚,教学效果甚佳。此外,课余时间还可带领学生踏入快乐的美术世界,积极开展校内外美术活动,带着学生去装点学校的板报、橱窗,让他们的创作设计得到赞赏,让他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美术活动的快乐。

3、话语暖人心。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和颜悦色,话语轻柔,以真诚信任的态度巡视辅导,给学生愉快的暗示,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会激发其爱老师、爱美术的相应情绪。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就会始终保持良好的愉快心理状态,师生情感默契,共同创造出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展现快乐的教学主题

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是学生美术活动表现和表达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快乐美术活动融入主题,使他们本来就具有的大胆、新异思维被最大限度的激活,情之所至他们会信手涂绘,用稚嫩的点、线、面、色来表达目之所及、心之所想,抒发心中的快乐感受。

1、贴近生活,表现所见。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你的家 我的家》时,我让学生课前细致观察自家、同学家及周边建筑特点,基于自己所见,画出自己喜欢的建筑风格,学生都乐于用画笔表现出喜爱的楼房、瓦房、城堡„„优秀作业异彩纷呈。

利用学生身边美的内容本身蕴藏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以愉悦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上《花样》一课时,我展示了事先准备的民族服饰花样、背包花边作品,让学生仔细观赏,然后让他们找一找身边的花样,说说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由此学生对花样的了解更为直观,理解更加深刻。学生喜爱这些花样,都跃跃欲试,快乐地设计了一件件新颖的作品。

2、因课制宜,表达所想。美术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涉及到人类、动物、植物、交通工具、自然景观,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绘画课上,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在《春天的色彩》中,要求学生用色彩的结合来表现春天,但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单纯的以色彩作画的形式很难理解,当然也难以下手。此时可以向学生展示康定斯基的画作,介绍画家和他的艺术作品,用他的抽象的色彩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给学生一个想象的支点,他们会迸发出无限创新的可能。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给喜欢的诗词配上插图。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根据这句诗,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该怎样构图才会有诗情画意呢?同学们配出了不同的插图:有的画上了两个黄鹂靠在一起鸣叫,加上几丝垂柳,画面显得生动活泼;有的画一个黄鹂在柳树上,另一只却在柳树旁的地面上,一高一低画面显得错落有致;还有的画上了三只黄鹂,其中有一只小黄鹂紧紧的靠在妈妈的身边,老师问为何这般画,该生回答这是黄鹂一家甜蜜无比。

三、运用快乐的教学方式

美术教学活动要运用快乐、有趣的教学方式,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彩线连彩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认识不同的色彩和各种各样的线条,我利用FLASH动画制作了一个有趣的课件,将歌曲《找朋友》作为课件的主题曲,创设了一个小朋友、各种卡通模样的小油画棒人和各种各样的卡通线条人,它们在音乐声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看了以后开始跃跃欲试,这时候我就让他们戴上小油画棒和线条的头饰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学生们在做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多种色彩和各式线条,而这节课的学生作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经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美术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大大增加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的参与其中,并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参与是学习的行动因素”。在教学设计时要多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快乐地参与美术活动。课上,教师可通过播放视频、轻音乐,讲故事,读儿歌,演小品,跟同学漫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因为鲜艳的色彩,动人的音乐,形象的姿态,有趣的故事均充满了神奇的变化。儿童非常喜欢新奇,由于他们的喜新厌旧才处处体现出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起之后,老师便乘势捕捉他们的作画灵感,及时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鼓励他们大胆地进行创作。

篇7:让民间美术走进中学课堂

课题研究方案

东海外国语学校

彭华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 教师可以运用自然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和社会文化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传说、故事、影视、戏剧、民族与民间艺术以及人类文化的遗物、遗迹等)进行美术教学。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缩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其次,民间美术的特点,可以完善美术课程内容,使乡村美术教育接“地气”。

一切艺术形式都起源于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美术也不例外。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老祖宗。起源于史前的原始美术虽然不能称之为“民间美术”,但她却是真正的“生产者的艺术”(鲁迅语)。以后的“宫廷美术”、“宗教美术”、“文人美术”,都是从“生产者的艺术”中派生、演变而成的。

民间美术品种繁多,领域广阔,但凡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玩的每一个方面都能见到她的踪迹。民间美术的民族风格特别强烈,各个兄弟民族,各地区的地方特色,无不归属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共性之中。那些炎黄子孙所特有的意识和审美,无不渗透在每一件作品之中。几千年的民族传统,又一贯地延续在每一段历史时期的作品里,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中国民间美术正是以她那独特的民族风格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放射着独特的异彩。

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同行们比较轻视、甚者是蔑视民间美术的教学内容,认为这是下里巴人的东西,不值得下功夫研究和教学。这主要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之类的传统偏见。他们认为民间美术只要让学生知道一点就可以了,还是该把教学重点放在点、线、面,素描,水彩,油画,水墨画等所谓的“阳春白雪”高雅艺术的学习,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审美水平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

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风筝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有更多的喜庆感觉。

民间美术的服务对象既有自作、自用、娱乐的,又有通过馈赠、交换、买卖的形式,服务于全国人口比例最大的农村和城乡劳动者。在古代,同时还波及宫廷、宗教和人文美术领域。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非常浓郁。家乡水,家乡情,家乡之物人人亲。芳香扑鼻的泥土气息,既是眷恋家乡,热爱祖国的诱惑济,又是

体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心理素质、生活习俗、意识信仰、审美理想相异性的见证物。为研究民族、民俗、历史、宗教、心理、审美等学科提供了生动全面的形象资料。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无比的丰富。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们学习民间美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1、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2、理清民间美术与中学美术教学的关系。

3、挖掘中学美术与民间美术之间相关因素。

4、探索民间美术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5、寻找出哪些教学活动能给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最大,最有效。

6、民间美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研究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受教者的接受潜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其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潜能,实现人人成功,个个发展。

2、新课标目标的确立。

新课程目标,都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来的,美术情感态度养成目标是其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

3、民间美术教学的研究理论的学术文章: 吴静芳的《传统美与现代工业设计》 李绵璐的《谈民族民间美术》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找出并分析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有关民间美术的教学因素,从强调基础知识到深度和广度的推广和学习,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健康情趣,塑造健全人格。

2、探索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民间美术的教学的方法,探讨民间美术在整个中学美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价值。

3、通过本课题的演绎,可以丰富美术教育的内涵。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结合我校所拥有的特殊施教群体的资源优势(我校在校生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民间美术的发源地农村地区的孩子),同时根据教育哲学、教学理论和美术教育目标,从中筛选出具有教育价值和美术教学意义的内容,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系统研究,安排有效的实施原则进行规划。根据以上情况,经过先期调查和梳理,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为17个点进行。

1、东海地方民间美术寻源。

2、灿烂的东海古文明之光

3、鲁兰古城的秦砖汉瓦

4、温泉汉墓的尺牍

5、苏北鲁南的民间陶艺

6、喜庆节日里的对联与剪纸

7、烧满龙的彩色面塑

8、巧夺天工的石雕艺术

9、柳编工艺

10、水晶的艺术

11、放飞飞天的梦想——扎风筝

12、古老又年轻的农民画

13、土味十足的乡村社戏脸谱

14、秸秆贴画

15、栽在花盆里的艺术

16、中学民间美术课教材编写研究

17、美术特长生培养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东海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各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读书书目、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一)课题研究读书书目:

吴静芳的《传统美与现代工业设计》 李绵璐的《谈民族民间美术》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课题研究时间: 2014年1月到204年12月

2、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

(1)完成资料的收集、学习。(2)批准立项一个月内上传研究方案

(3)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4)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教学的进展情况。

(5)读完一本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专著,上传不少于一篇独立撰写的读书笔记。

(6)上传独立撰写的一篇课堂教学或教育案例分析。第二阶段: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

(1)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美术教学策略。

(2)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教学的进展情况。

(3)上传独立撰写的一篇课堂教学或教育案例分析

篇8:让功能音乐走进中学体育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体育教学逐渐产生了一个“新规”, 就是每节体育课尽量会用到音乐。适当地将音乐应用于体育教学, 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而且还能消除体育课堂的枯燥, 让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学习动作技能。

二、功能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 功能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 而兴趣则能促成动机, 兴趣的强弱决定着行为的结果。为此, 有了积极的兴趣, 才会产生学习动力。

研究表明:有80%的高中生比较喜欢上体育课, 20%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部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同学或是觉得体育课单调乏味, 或是懒惰成性, 害怕疲劳。但是,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插入一些音乐作为练习的背景音乐, 就能将枯燥的练习内容变得生动活泼,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功能音乐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倘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实践表明, 如果把音乐结合到教学中去, 让音乐来配合教学, 由于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具有规律性,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的律动来进行体育锻炼, 这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此外, 音乐还能消除学生学习动作时的枯燥感, 让乏味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

(三) 音乐有助于缓解身心疲劳

学生在上紧张而又富有强度的体育课时, 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一种疲惫的状态, 倘若把音乐引入体育课堂, 让学生在优扬的旋律中伸展肢体, 均匀地呼吸, 就可以达到放松学生心情, 缓解学生身心疲劳的目的。那些舒缓柔和, 经典纯净的音乐, 必能给学生带去愉悦。

三、如何让功能音乐走进体育课堂

每堂课都要经历开始、发展、巩固和结束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 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使用功能音乐时要有针对性, 要学会在不同的课堂阶段使用不同的音乐来让学生练习体育运动时的节奏和速度,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就是课堂的开端。在准备阶段, 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地将学生组织起来,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 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比较动感的音乐来进行“热场”, 如《踏浪》《兔子舞》等, 这些节奏感强的DJ音乐可以让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二)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阶段, 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阶段。在发展阶段, 体育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决定是否用音乐, 如果是比较枯燥的教学, 老师就可以使用功能音乐来调动气氛。例如, 在进行跑步训练时, 老师就可以借用《耐久跑》《飞得更高》等有激情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斗志, 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

(三) 巩固提高阶段

在巩固提高阶段,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 组织学生自主练习。在这个阶段, 学生已经熟悉了教学内容, 这时老师就可以采用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来缓解学生的情绪, 放松他们的心情。

(四) 结束阶段

当体育课进行到结束阶段时, 学生们的精力已经不再旺盛, 他们非常期待下课。此时,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节奏欢快的音乐。例如, 老师可采用《荷塘月色》来作为课堂的结尾,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 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 疲劳得以消除, 并为下一堂体育课的开展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四、结语

虽然功能音乐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不小的益处, 让体育课充满快乐的气息, 但是, 体育教师应该明白:把功能音乐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 只是为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只起着辅助的作用, 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体育老师不能滥用功能音乐, 一旦老师掌握不好这个“度”, 不仅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太花哨, 而且还会使功能音乐产生喧宾夺主的负作用, 体育教学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 体育老师应认真探讨功能音乐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研究音乐对人体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科学而合理地把功能音乐引入体育教学中, 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学习知识, 锻炼身体, 健康成长。

摘要:如果音乐对人的活动有着良好的影响, 这样的音乐就被称作功能音乐。在20世纪初, 功能音乐就被广泛地运用在体育训练和体育教学中, 改革后的体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运动快感。体育教师要善于使用功能音乐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并形成终身的体育锻炼意识,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功能音乐,体育教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康军.音乐对运动的影响[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报, 1997 (3) .

[2]赵小明.利用音乐功能提高体育课的效率[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2) .

上一篇:职场上如何让你更有说服力下一篇:驾校教练员的五项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