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员工制度

2024-06-16

探望员工制度(共12篇)

篇1:探望员工制度

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文

汉地阳光司字发(2014)010号

签发人:曹彤

关于执行《汉地阳光探望慰问员工制度(暂定)》的通知

各部、办:

为切实做好员工的探望慰问工作,充分体现公司的人文关怀,经公司批准,特制订《汉地阳光探望慰问员工制度(暂定)》。(以下简称《制度》)。现将该《制

度》下发各部、办,望严格照此执行。

附件:《汉地阳光探望慰问员工制度(暂定)》

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014年2月

主题词:执行探望员工制度通知送:董事长曹总侯副总朱副总发:各部、办(档二)

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印发共印18份

附件

海南汉地阳光探望慰问员工制度(暂定)

为切实做好员工的探望慰问工作,充分体现公司的人文关怀,展现企业风采,进一步增强全体员工的凝聚力,体现公司大家庭的温暖,特制定本制度。

海南汉地阳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2014年2月

篇2:探望员工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关心关爱,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增强企业凝聚力,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现就做好员工探望慰问工作作如下规定:

一、逝世探望慰问

1.员工逝世:慰问金500元。

2.员工亲属(父母、子女、配偶、配偶父母)逝世:慰问金300元。

二、生病工伤等住院探望慰问

1.员工患重大疾病(见附件)住院:慰问金500元。

2.员工住院达一周(含)以上:鲜花、水果或补品(300元标准)。

4.员工亲属(父母、子女、配偶、配偶父母)患重大疾病住院:慰问金300元。

5.员工亲属(父母、子女、配偶、配偶父母)住院达一周(含)以上:鲜花、水果或补品(200元标准)。

三、新婚红包

1.员工本人结婚:红包500元。

2.员工子女结婚:红包200元。

四、贵子红包

1.员工本人得子:红包200元。

备注:

1、以上金额不叠加不累计,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取金额高的。

2、重大疾病补贴、新婚红包、贵子红包每人只补贴一次。其他每人每年最多一次。因同原因多次住院只算一次。

3、最终解释权由公司行政人事部解释。

附件:重大疾病种类

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

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多个肢体缺失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炎

良性脑肿瘤

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

双耳失聪

瘫痪

严重阿尔茨海默病

严重帕金森病

严重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语言能力丧失

主动脉手术

严重的1型糖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重度的肾功能损害

肢体机能完全丧失

篇3:探望权制度初探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对婚姻和家庭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离婚率有很大的提高。子女成为离婚的受害者,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 不能顺利地看望自己的亲生子女, 自然会激化离婚夫妻的矛盾, 影响社会安定。随着离婚家庭的增多, 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的纠纷也逐渐增多, 而法院处理时缺乏统一的规范。因此, 在法律上明确规定离异家庭的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 让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在看望子女抚慰亲情的同时履行其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的义务实属必要。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 增加了探望权具体规定:“离婚后, 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 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 协议不成时, 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 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 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这一法律规定, 对于离婚双方当事人的亲权起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

探望权, 是指父母离婚后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 按照协议或人民法院的判决, 按照一定的时间和方式, 享有对该未成年子女进行看望并与之保持直接联系与交往的权利。从民法理论上讲, 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 是基于亲权产生的, 是亲权的中的一项基本权利。探望权是一种身份权、法定权、受限制的权利。探望权制度确立的意义就在于, 一方面保证了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能够定期与子女团聚, 满足了其对子女关心、抚养、教育、亲近的自然情感需要;另一方面又有助于弥合家庭解体给父母子女之间造成的情感伤害, 有利于子女生理、人格、情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法院裁决此类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使许多子女抚养之争得到了缓和与化解。

二、探望权的主体及其权利的行使

(一) 探望权的主体与内容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探望权的权利主体为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 义务主体为随子女共同生活的另一方。此处的父母子女既包括婚生子女与父母, 也包括非婚生子女与父母、养父母养子女及同意继续抚养的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与继子女。

探望的内容包括见面、交往。根据探望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暂时性探望和逼留性探望。人民法院应根据探望权人的实际情况, 本着“以未成年子女为基准”的原则, 在判决或调解协议中应对探望权的安排做出明确规定, 增强可操作性, 避免当事人在执行时发生争议。

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有协助义务, 本着方便探望人探望的原则, 协商确定合理的探望时间、地点、方式, 或按照法院的判决或调解协议安排探望时间;当子女拒绝探望时, 应做好子女的说服工作;不得设置障碍或教子女拒绝探望, 否则就侵害了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父或母的探望权利, 应承担侵权责任。

(二) 探望权的行使

探望权的行使是享有探望权的主体执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离婚判决或双方生效协议的实质性内容。只要当事人在离婚或变更抚养关系时不放弃, 探望权就与直接抚养权同时成立。由于探望权的行使, 涉及到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及子女的利益。《婚姻法》规定:“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 由人民法院判决。”从这个规定可以看出, 《婚姻法》在确定探望权的行使问题上, 确立了当事人协议与法院判决两种方式, 并且确立了“当事人协议优先”的原则。须注意的是, 法院对当事人的协议内容应进行必要的审查, 以确保子女的利益得到保障。在当事人协议不成或直接抚养一方拒绝协商时, 探望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应本着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基本原则, 根据当事人双方的实际情况, 依法就探望的时间与方式等问题做出判决或裁定。

(三) 关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探望权问题

由于探望权是亲权的延伸, 原则上只能赋予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我国《婚姻法》也是如此规定。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 作者认为应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探望孙子女或外孙子女的感情需要给予必要的重视。首先, 现行《婚姻法》规定祖孙之间为第二位的抚养 (赡养) 义务, 《继承法》也规定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孙子女或外孙子女可为代位继承人。如果相互间连接触交流的机会都没有, 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有悖立法本意。其次, 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如不赋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定的探望权, 有违基本人情, 也与我国良好的传统伦理与善良民俗不符。

三、探望权的中止与恢复

探望权行使不当往往会损及相关人尤其是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婚姻法》为平衡两者的利益, 通过立法与司法解释严格限制了探望权中止的法定理由与程序条件。《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 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 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过程中, 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 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 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 依法做出裁定。中止探望权的情形消失后,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及其他对未成年子女负担抚养、教育义务的法定监护人, 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权的请求。”

从主体及司法解释看, 探望权中止的法定理由只能是“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以此作为探望权中止的唯一法定理由, 体现了以未成年子女利益为基准的立法倾向。

中止探望权对探望权人影响很大, 也可能影响到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 因此立法及司法解释都规定中止探望权的主体只能是人民法院,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中止探望权人的探望权。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中止探望权申请后必须经过审理, 在确认当事人不存在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后, 可以以裁定的形式恢复当事人的探望权。如果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已经消失, 就应当允许恢复探望权的行使。

四、探望权的执行问题

《婚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有关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遗产继承、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 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有关个人和单位应负协助执行的责任。”探望权案件的执行, 是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子女的亲权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但是, 因探望权纠纷的发生, 多是由于夫妻在离异时就已矛盾重重, 离异后无法心平气和地协商子女的探望问题而产生的。加上探望权主体、客体、内容及标的的特殊性, 决定了探望权案件执行的难度比较大, 也成为各地人民法院执行机构必须研究的新课题。执行探望子女权纠纷案件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 合理运用执行措施。

(一) 重视和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的作用

法院在执行这类案件时, 要做过细的疏导教育工作, 使当事人认识到子女和父母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 另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阻碍、拒绝对方行使探视权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同时探视权的实现也是保证子女身心健康的需要, 使当事人能够为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适宜的氛围, 主动履行协助义务。

(二) 规定探望权受阻可成为变更抚养关系的法定诉讼理由

行使监护权的一方拒绝对方探望子女, 使子女得不到父母双方的关爱, 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 应该成为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法定理由。当然在探望权制度上还应有一些限制性措施, 如规定不得对未成年子女进行不利父母子女关系的教育等等。

(三) 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探望权案件的执行

如果父母双方矛盾激烈, 难以相互配合, 可以考虑在探视权受阻情况下由未成年子女就读的幼儿园或学校协助执行探望。我们可以将妇联、居委会、派出所、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所在单位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部门则可以作为法院执行这类案件时的协助单位。由这些部门协助执行, 让他们经常性做好孩子父母教育工作, 避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更大创伤。

(四) 执行探望权纠纷案件, 应当注重执行和解

当探望权纠纷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 执行人员更应当了解案件的具体情况, 寻找双方的争议焦点, 积极化解双方矛盾, 努力在执行阶段中达成执行和解。

(五) 执行探望权纠纷案件, 应当注重保护子女合法权益

探望权纠纷案件不仅事关双方当事人利益, 而且还牵扯到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 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 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所以, 在执行案件时, 还应当注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被探望子女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就必须征得该子女的意见, 探寻最佳执行方式, 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既使迫不得已采用强制执行方式, 也应当以不危害子女身心健康, 不损害子女合法权益为基本原则, 绝对应该禁止采用暴力措施将未成年子女强制脱离监护人的监护, 从而致使子女心灵受到创伤。

(六) 探望权纠纷案件的强制执行

对于在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拒不同意达成和解协议, 又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第三十二条婚姻法第四十八条“关于对拒不执行有关探望子女判决和裁定的, 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的规定, 是指对拒不履行协助另一方行使探望权的有关个人和单位采取拘留、罚款等强制措施, 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总之, 我国婚姻法增加探望权制度, 是婚姻法的完善和发展, 是处理现实生活离婚案件中的子女抚养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司法中对探望权的行使程序、行使的方式, 对相关判决的执行方法等都缺乏实践经验, 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一制度并处理好探望权纠纷案件不仅能保护离婚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 而且对于建立和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全面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探望权制度是我国新修订的《婚姻法》根据我国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的一项新制度。该法第三十八条确定了离婚后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 使法律对离婚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 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的裁判有了法律依据, 也是我国婚姻法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探望权,制度,初探

参考文献

[1]、杨立升, 秦秀敏.论探望权及其强制执行[A].王利明.判解研究[C].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2]、杨大文.新婚姻法释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唐克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用手册[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

[4]、王胜明, 孙礼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改立法资料选[M].法律出版社, 2001.

[5]、滕蔓, 丁慧, 刘艺.离婚纠纷及其后果的处置[M].法律出版社, 2001.

篇4:中美探望权制度之初步比较

【关键词】探望权; 美国; 我国; 探望权主体; 探望权执行

中图分类号:D942.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91-01

法的一大进步。虽然探望权在世界其他国家已早有过规定,但在我国仍算一个新生事物,所以难免存在缺陷,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并结合实务去完善和改进它。笔者就探望权制度的若干方面在中美两国法律与实务之间做比较,希望通过比较分析反思我国目前的制度状况,从而为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打下基础。

1 探望权基本理论

1.1 探望权的概念

关于探望权的概念,学者们根据探望原因的不同有持广、狭义之说。广义上的探望权包括父母的分居、离婚或者未成年子女被依法收养等的探望权,狭义的探望权仅指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与未成年子女的联系、会面、交流等权利,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义务协助非抚养一方行使探望的义务。这里我们仅讨论狭义的探望权。

1.2 探望权的性质

关于探望权的性质,很多学者认为它是一项权利,是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父母享有的权利。这种观点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看的,一方是权利另一方就是义务,然而如果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恐怕已经不符合时代和世界发展趋势了。

1.3 探望权法律关系

探望权法律关系当中,主体毫无疑问应该包括父母双方和未成年子女,另外也学者提出应将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等纳入探望的主体当中,对此笔者将在下文做进一步探讨。许多人把未成年子女这个主体遗漏而将其归为客体一类是完全错误的。子女为探望的对象但并非其就是探望权的客体,这是对探望权法律关系的曲解。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把未成年子女归为客体,混淆了客体与对象的区别。杨立新教授认为,身份权的权利客体不应是特定身份关系的对方当事人,而是受法律保护的身份利益。因此,探望权的客体应该是父母一方通过探望未成年子女的行为所体现的一种抽象的身份利益,这种身份利益不体现为直接的财产,而是主要满足精神情感上的需要,体现为一种精神利益。

2 国有关探视权的法律规定与实务

美国探视权制度出现较早,所以相对来说比较完善。法律规定探视权首要考虑的实现子女的最大利益,美国《统一结婚离婚法》第402条将子女最大利益归结为下列因素的结合,(1)子女一方或双方关于监护权或探视权的意愿;(2)子女对谁做其监护人或进行探视的意愿;(3)子女与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及他的兄弟姐妹和任何其他对子女的最大利益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关系;(4)子女对住宅、学校和社区的调整;(5)所有涉及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如此细致入微的考虑,反映出了美国法律对离婚子女利益最大化的保护和关心下一代的立法情怀。以下笔者就将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2.1 探视的主体

1) 父母

在美国存在将监护权判给一方父或母的情况,因此探视权就成为监护判决的必然结果。没有监护权的父母的探视权是其自然的权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被否定取消其探视权。此外,有的法院还会考虑取消被监禁的无监护权父母一方的探视权。

2) 第三人

根据普通法原则,在没有证据表明父母不适合探视时,原則上由父母进行探视而不给第三人。但是近几年来,美国各州立法开始允许法院给外祖父母探视权,当父母离婚或分居时,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以向法院提出有关探视的特殊申请。

2.2 探视的执行

在美国,由于法律赋予探视权的强制执行性,在多数情况下,当事人出于对法律的尊重会依从法院的探视权判决。如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故意妨碍或拒绝对方对方探视,法院和法令总体上支持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一方探视。

3 我国婚姻法对探望权的有关规定及其实务

我国婚姻法第38条规定是新婚姻法根据我国社会生活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相关规定增加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这项制度使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支持非直接抚养方探望子女权利义务通过立法得以法制化,填补了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缺,是婚姻家庭立法的一大完善。

3.1 探望的主体

我国婚姻法所规定探望的主体,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也就是说,我国探望的主体仅限于父母而不包括第三人。那么探望是否仅能父母所为?有一种观点认为,考虑到探望权毕竟是立法规定的一项新权利,对于探望权的主体,目前还不宜过于扩张。

3.2 探望的执行

探望的执行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难题,虽然我国法律赋予其强制执行力,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使得许多离婚案件中关于探望子女的内容根本无法执行,毕竟这是具有很强是人身性和浓厚的道德色彩的,法院不可能为了帮助一方希望探望子女的父母而强行使未成年子女脱离另一方的控制,这样不但有侵权之嫌严重的将构成限制人身自由。因此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显得束手无策。

4 于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两点反思

4.1 关于探望主体的思考

我们说探望的主体是否需要包括第三人,这在学理上尚存争议。笔者认为,除了父母是子女至亲致信的人以外,在中国这个极富人情的国度,绝大部分长辈与未成年晚辈亲属以及同辈未成年亲属之间关系都得到了很好的维系,因此剥夺这部分人的权利是不合情理的。

4.2 关于探望执行的思考

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看,探望权纠纷的最大问题和盲点,无啻于执行问题,而采取强制措施实现的探望权,最终的结果是被动和消极的。一方面它加深了当事人双方的矛盾,使之难以愈合,另一方面它将子女推到一个无所适从的境地,给其身心造成伤害。从子女的身心健康考虑,探望人必须合理的安排时间、方式探望子女,既不能滥用探望权,也不能不行使探望权。其次,笔者认为,同样作为探望权主体的未成年子女,其应享有一种受探望权,如果探望人不行使探望权,显然也侵犯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即受探望权,是一种侵权行为,应予未成年人以救济。

5 结语

探望权的创设,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上的巨大进步,但不能不承认在进步中仍有一些缺憾。随着司法实践经验不断得到总结,相信探望权制度将日趋科学。

参考文献:

[1]夏吟兰:《美国现代婚姻家庭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篇5:工会探望、慰问费用制度

为合理,规范使用工会经费、达到关心会员生活,听取和反映会员意见和要求,帮助会员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一、妇女生产、疾病、丧事慰问

**公司全体工会会员为慰问对象。妇女顺产、难产(夫妻双方在**公司工作)慰问费用标准为200元。疾病指会员本人住院一星期以上,慰问费用标准为200元。丧事限于工会会员本人及其父母、子女,慰问费用标准为300元(含花圈、鞭炮等物品)。特困会员原则上一年慰问一次,如有其他情况,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公司工会可以酌情考虑给予补贴并组织会员募捐。

二、具体操作

1、**公司机关工会会员由机关工会负责慰问,各收费站分工会会员由分工会负责慰问。

2、机关分工会、收费站分工会发生慰问之前应电话及时上报公司工会。

3、机关分工会及各收费站分工会所发生慰问费用统一交公司工会报销,时间为每月25号之后。

4、机关分工会、收费站分工会照以上办法实行。

5、只有参加了**公司工会的会员,并且按时交纳了工会会费的工会会员才能享受以上待遇,其他人员不得享受。

篇6:探望员工制度

第一条为营造关心、爱护干部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干部管理理念,规范科级及以上干部生病住院探望慰问工作,结合东区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干部包括县级干部、区委管理的科级领导干部、科级及以上离退休干部。

第三条干部生病住院,由干部所在单位于干部请假或住院当天向区委组织部或区委老干部局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住院干部病情、住院时间、所住医院、科室及病房床位号等相关情况,特殊、紧急病情必须及时报告。

第四条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接到干部生病住院报告后,应及时按规定进行探望慰问。

第五条探望区级领导干部,由区委或区政府领导和区委组织部领导参加。

第六条探望享受县级待遇干部,由区委组织部领导和干部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参加。

第七条探望科级领导干部,由区委组织部领导和分管区领导参加。

第八条探望离退休区级领导干部,由区委或区政府领导和区委老干部局领导参加。

第九条探望离退休享受县级待遇干部,由区委老干部局领导和干部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参加。

第十条探望罹患重症领导干部由区委或区政府领导和区委组织部领导参加。

第十一条探望其他干部,所在单位可参照执行。

第十二条本制度由区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攀枝花市东区干部生病住院探望慰问标准

附件:

攀枝花市东区干部生病住院探望慰问标准

1、探望慰问区级干部标准 600 元

2、探望慰问科级干部标准 200 元

3、探望慰问罹患重症干部标准 800 元

关于对因病住院干部实行报告看望制度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县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党组(委),各人民团体党组:

看望慰问因病住院的干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各级干部的关心和爱护。为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与服务工作,根据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及看望慰问干部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对因病住院的领导干部、离休干部和县级退休干部实行报告、看望制度。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报告的范围和对象

报告、看望因病住院的领导干部、离休干部和县级退休干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各级党组织向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报告的范围和对象是:

1、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直各部门的领导班子成员;

2、由县委老干部局管理和服务的离休干部、县级退休干部。

二、报告和受理的程序

1、在职领导干部因病住院情况的报告与受理。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因病住院后,所在单位党组(委)应在三日之内向县委组织部报告。报告时应报告病由、住院地点、医治情况及治疗效果等。

2、离休干部和县级退休干部因病住院情况的报告与受理。离休干部和县级退休干部因病住院后,其家属要及时向单位老干部工作人员或分管领导报告,老干部工作人员应在三日之内向县委老干部局报告。

三、看望慰问办法

1、各级干部因病住院后,所在乡镇、部门的党组织应及时看望慰问,主要负责人应带头出面看望慰问。

2、乡镇、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因病住院,一般由县委组织部看望慰问,酌情邀请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到医院看望慰问。

3、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因病住院,由县委组织部酌情进行看望慰问。

4、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和担任过县级实职的离退休干部因病住院后,由县委组织部、县委老干部局看望慰问,酌情邀请县委、县政府领导到医院看望慰问。其他离休干部和县级退休干部因病住院,由县委老干部局负责看望慰问。

中共远安县委组织部中共远安县委老干部局

2008年12月27日

关于对因病住院领导干部实行报告看望制度的通知

各镇、市属街道办事处(场、园、区)党委,市人武部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党委(组),各人民团体党组织: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与服务,体现组织关心关爱,根据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因病住院的在职领导干部实行报告看望制度。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报告范围与对象

报告因病住院的在职领导干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

1、向市委组织部报告的范围和对象是:市“四大家”领导、镇(办园场)和市直一级单位主职干部。

2、向各单位党组织报告的范围和对象是:镇(办园场)和市直一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市直二级单位(内设机构)副科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

二、报告内容与程序

1、报告与受理:市“四大家”领导因病住院后,由相应的办公室负责人报告;镇(办园场)和市直一级单位主职干部因病住院后,由所在单位党组织报告。告知对象:市委组织部(干部科),联系电话:3491213。

2、报告内容:就医基本情况及需要报告的其它情况。

3、报告时限:一般情况应在住院当天或次日报告;病情紧急或出现严重病情及时报告。

4、报告方式:采取电话报告与书面报告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情况以电话报告为主;特殊情况或需要特别请示的可书面报告;特别重要的情况,可直接报告市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

三、看望慰问办法

1、市“四大家”领导因病住院,由市委组织部酌情邀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看望慰问。

2、镇(办园场)和市直一级单位主职干部因病住院,由市委组织部领导看望慰问。

3、镇(办园场)和市直一级单位领导班子副职、市直二级单位(内设机构)副科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因病住院,由所在单位党组织安排本单位负责人及时看望慰问。

中共仙桃市委组织部

篇7:探望朋友的日记

今天我起床后,我听妈妈说:“你写完作业去看看硕硕吧”,我说:“怎么啦?”妈妈说:“硕硕生病住院了,”我问:“现在他出院了吗?”妈妈说:“出院了,”我连忙吃完饭,做完作业,象一阵旋风似的刮进硕硕家。

我说:“听说你生病了,我给你制做了贺卡并带来礼物,”硕硕连忙打开贺卡,感激地对我说:“太谢谢你了”,过了一会,恒恒弟弟也来了,我说:“你这个没良心的.,到这么晚才来,刚才还说不愿意来呢”,硕硕想下床,我帮他穿好衣服,扶他下床,然后他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中午在硕硕家吃完饭,又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醒来大约一点钟,我们又起床看了近一小时电视,又玩了起来,我问硕硕:“做手术疼吗?”硕硕说:“当然疼了,”“你恢复的好吗”,过了一会,天快要黑了,我和恒恒就回家了,真希望硕硕早点好起来。

篇8:探望员工制度

一、我国探望权制度凸显的问题

(一) 探望权的主体范围较小

根据《婚姻法》第38条规定上来看, 探望权的主体是离婚关系解除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父或母, 而客体只能是自己的子女。从法律规定上看, 探望权的主体被限定为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父或母享有, 而排斥了其他主体。因此, 存在不合理之处, 表现为:

1.当婚姻关系被撤销、婚姻无效、解除同居关系等情形所生的子女, 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是否享有探望权, 法律并没有直接规定

根据我国《婚姻法》有关规定,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在法律上地位是平等的, 享有相同的权利, 任何人都不得歧视。婚姻关系被撤销、婚姻无效、解除同居关系的, 未直接抚养的一方仍负有抚养子女的义务, 而法律只规定了合法婚姻关系被解除后才有探望权, 这是不合理性的。由此可知, 探望权的主体不应该限定在合法婚姻关系被解除为要件, 而应同样适用于无合法的婚姻关系的主体。

2.对于人工授精生育的夫妻离婚后, 和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 是否享有探望权, 法律无明确规定

当前, 我国法律对人工授精所生育子女的在法律上的地位如何, 并未明确规定, 但根据最高院指示函有关规定, 人工授精生育的子女, 视为夫妻双方婚生子女, 他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适用婚姻法律规定。我国《婚姻法》注重保护子女最大权益原则, 法律应该明确规定实施人工生育的夫妻在离婚后, 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享有探望权。法律忽视这样的规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步伐。

3.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近亲属无权行使探望权有违伦理道德

杨立新老师曾说过:“祖父母没有对孙子的探望权, 是违背民法习惯的, 也是不符合人性和情理的”。[1]第一, 按照传统理念, 祖孙等近亲属之间应是最亲密的亲属, 亲情是永恒不变的, 不会因父母离婚而导致终断。第二,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年轻父母们忙于自己的事业, 往往无法对自己子女的照顾, 通常情况下由 (外) 祖父母照看, 从法律层面意义上看, (外) 祖父母与父母形成了一种委托监护关系, 事实上承担了监护职责。第三, 依我国现行婚姻法律规定, 祖孙之间、外祖与外孙子女之间均为第二顺序抚养义务的人。法律明文规定了 (外) 祖父母对 (外) 孙子女负有抚养的义务, 却不能享有任何权利, 根据权利义务对等原则可知, 这是毫无道理的。因此, 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近亲属无权行使探望权是违伦理道德的。

(二) 探望权有关行使的方式、时间规定的并不完善

依据《婚姻法》第38条规定:“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 由人民法院判决。”据此, 不能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或母首先由双方协议选择, 体现意思自治原则, 也最大保护了子女的身心健康, 如果双方达不成协议, 再由法院判决确定, 这是强行性确定方式, 但法院如何具体确定探望的行使方式、时间, 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在确定的方式上, 是采取直接会面、短期的共同生活, 还是采取书信、电话、视频等间接方式;在时间上, 是任何时间段, 还是规定在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在时间的长短上, 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三) 探望的中止情形规定不够详细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8条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 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探望权的唯一条件是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 这种规定的立法模式属于概括性的, 没有具体规定哪些不利情形, 也没有规定其他中止的情形, 采取这样的规定较简单, 在实际生活中必然缺乏可操作性。

(四) 执行规定有待于完善

现行《婚姻法》第48条规定:“对拒不执行有关抚养费、赡养费、财产分割……探望子女等判决或裁定的, 由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有关个人和单位负协助执行的职责。”司法解释第32条又对48条关于强制措施做出了具体规定, 主要强调不能对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和有关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由此可见,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探望权可以强制执行, 排除对行为的强制, 但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 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表现为:第一, 对于拒绝一方探望子女的父或母以及不协助执行的有关单位和个人, 所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按照妨碍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处理第二, 对于“不能对子女的人身、探望行为进行强制执行”, 如果之前已经对义务方采取了强制措施之后仍然不履行, 怎么办第三, 负有协助执行探望权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含哪些, 如果子女不想见未与共同生活的父或母, 权利方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此时法院如何采取措施等问题, 法律也没有规定。

二、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 对探望权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

1.对于婚姻关系被撤销、婚姻无效、解除同居关系的, 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应该享有此项权利, 这也是符合我国立法宗旨。探望权的适用条件不能单一以合法婚姻关系被解除才享有, 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建立不是以婚姻合法与非法为成立要件。法律明确规定, 非婚生子女享有的权利与婚生子女一致。当婚姻关系被撤销、婚姻无效、解除同居关系的, 未抚养的一方享有此项权利并未违背立法的意旨。

2.实施人工授精生育的夫妻在离婚后, 未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该享有探望权。根据最高院的指示函规定, 人工授精所生育的子女, 父母与子女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样适用婚姻法律规定, 体现了保护子女最大利益原则。

3.应增加规定 (外) 祖父母、子女本人申请主体。现行法律规定, 申请主体仅限于未与子女生活的一方父或母, 并没有规定其他申请的主体, 这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 应增加规定其他近亲属申请主体, 特别是对于 (外) 祖父母尤其重要。将 (外) 祖父母纳入申请主体, 在一定条件下, 能够给离婚家庭子女带来一丝关爱。在现实生活中, 父母由于忙于自己的事业, 往往把自己的子女交由 (外) 祖父母照看必会产生深厚的感情, 如果长时间没见面势必会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也会影响他们安度晚年。增加子女申请的主体, 最大的满足了子女个人的意愿, 也有利于子女个人精神上的满足和健康成长。

(二) 完善探望权的行使方式和时间

按照《婚姻法》规定, 探望权行使的方式、时间先由双方协商确定, 不成的由法院做出裁判, 但法院如何对行使的方式、时间做出合理的裁判呢笔者认为, 法院在行使方式上可以设立会面、探访、逗留等直接的方式;对于一方父或母被限制人身自由的, 可以采取书信、电话、视频等间接的方式。在行使的时间及时间的长短上, 可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 例如, 可以在休息日、法定节假日到另一方的父或母家里生活一段时间。不管如何行使都应本着保护子女最大的利益原则。

(三) 明确有关限制性的情形

我国《婚姻法》第38条第3款立法模式属概括性而非列举性的规定, 致使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把握。因此, 应该明确的进一步细化。笔者认为, 应该将中止规定的更加严格, 以下几种情形可以认定为不利情形:一、权利方患有精神病或严重传染性疾病。二、权利方有实施家庭暴力倾向的。三、权利方有吸毒、酗酒等恶习情形的。四、权利方有教唆子女犯罪情形的。四、权利人有其他不利情形的。[2]

(四) 完善探望权的执行程序和措施

按照《婚姻法》和司法解释有关规定, 对拒不履行义务方法院可以直接采取强制措施。笔者认为, 如果直接运用强制措施势必会给子女造成不良的心理阴影。此权既不属于财产性权利, 也不同与一般的行为性权利, 而此权利的享有主体应为近亲属。在程序上, 法院可采取非诉讼的方式进行, 不仅可以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办事效率, 还可防止父母之间或父母与子女之间在法庭上的冲突。在措施方面:第一, 对于义务方拒不履行的, 法院可根据案件的情形取消其监护权。第二, 法院也可以把探望权和抚养费结合在一起, 如果义务方拒不履行义务或阻扰行使的, 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形或依权利方申请, 裁判减少或不给抚养费的方式迫使义务方履行。在以上措施难以执行的情况下, 法院可以执行强制措施, 这样才能达到立法的最终效果。法院也可以根据案件的社会影响度增加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如果抚养人拒不履行义务, 使得长期无法见到自己的子女, 会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增设精神赔偿制度不仅可以迫使义务方履行, 也可弥补给对方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摘要:探望权是亲权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我国新修订《婚姻法》增设的内容, 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弥补了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上的空白。同国外相比, 我国探望权制度设立的时间还不长, 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纠纷, 折射出目前法律规定的不完善, 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探望权,亲权,婚姻家庭

参考文献

[1]王春红.探望权制度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1.

篇9: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

关键词:探望权;缺陷;完善

我国的探望权制度设立于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修正案。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和保障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探望权制度的确立一方面填补了我国多年来亲权没有制度保障的空白,同时使得父母离婚后的未成年子女的亲情利益得到一定的保护。

一、探望权的性质探讨

探望权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一般含义是父母离婚后,其中一方负责监护和照顾子女的生活,另一方则获得短期或者长期的探望机会,以加强子女与父母双方的亲情沟通,为未成年子女提供一个健康、完整的成长环境。

对于探望权的性质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则认为探望权只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一项义务。这部分学者认为父母子女的血缘关系是父母离婚后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所享有探望权的法律基础,从法理上来说这是一种法定权利,无法限制与剥夺。并且如果没有法律关于的规定,探望权便仅仅是情理上的概念。此外这种法定权利是否行使完全取决于探望权人的规定也说明了探望权的权利性。其二是认为探望权既是权利又是义务。一方面,父母与子女之间因出生而产生的亲子关系要求父母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子女的生活,并保证子女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父母也有权利抚养和教育自己的组女,享受与子女的亲情关系,获得陪伴子女成长的满足。比较两种观点,笔者赞成第一种观点,抚养并教育自己的子女及时父母的权利,也是父母的义务。

探望权制度的设立对父母离婚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奠定了法律基础。夫妻双方的离婚,使得未成年子女不得不面对女能选与父或母一方共同生活的痛苦选择,对其心灵的创伤是显而易见的。阻断父母任何一方与子女的联系对未成年子女来说都是不完整的,势必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育。因此,无论从亲情、情理上来说,还是从法律上来说,探望权制度设立的价值就在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我国探望权制度的规定与缺陷

我国现行婚姻法关于探望权制度的规定主要规定于《婚姻法》第38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的形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从这条法条来看,我国立法对探望权制度的规定大有“原则性规定”的意味,实在缺乏可操作性。

首先,主体范围过窄。从法条原文可知我国将探望权人仅限定于位于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对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等近亲属,则不享有探望权。探望权除了确保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联系之外,也应该保护其他近亲属与子女的亲情关系。在我国,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关系远比西方国家紧密,现实中他们的亲情和亲属关系并不会因为夫妻的离异而受到影响,立法需要遵从实际的需要。

其次,探望权的具体内容不清晰。我国《婚姻法》没有对探望权的内容给予明确规定,这就使权利的行使混乱不已,纠纷频发。就法理和我国目前的情理而言,探望的内容不仅包括父母子女的交往互动,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还应当包括在人身和财产方面对子女的保护和照顾。

最后,缺乏有效的中止标准。现行法律规定如果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对子女的探望不利于被探望人的身心健康,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可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中止探望权人的探望。具体何种情况属于“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职能依仗法官的内心标准,容易出现裁判结果不一的情况。

三、完善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建议

根据前文提出主要缺陷,笔者相应提出以下的建议进行完善。首先,要扩大探望权利的主体,把未成年子女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纳入进来。对于我国而言,家庭往往不仅只父母与子女的小家庭,还包括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共同生活的大家庭。许多未成年子女都是在祖父母、外祖父母的陪伴与照顾下长大的,亲情关系很浓。因此,我们应该考虑未成年子女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亲密关系,赋予他们探望自己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权利。这也能更好地帮助未成年子女获得全面的关怀,更加健康地成长。

其次,明确规定探望权的内容。笔者认为,探望权的行使主要是通过父或母在探望子女时对子女进行全面沟通,在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了解子女的情况,更好地指导子女端正心态,减少负面心理。相应的,在立法上把探望权的内容细化为见面权、交流权、交往权、教育权、生活知情权、等多个方面更有利于量化和操作。如果有的夫妻双方离异后生活在不同区域,视情况设定暂住权、对子女财产的管理权也是必要的。

最后,进一步完善探望权中止制度,明确说明中止事由。由于探望权同时也涉及未成年子女及与其共同生活一方的权益,如果探望权行使不当,就会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因此法律上的限制也是必須的。由于探望权的行使本身就具有不可控性,实践中方式不一难以全面监管。但是基于子女的身体、精神感情健康等方面的考虑,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做出部分中止事由限制。其一,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若患有传染性疾病或者精神疾病,不应限制其探望权。其二,若亲属有虐待或暴力倾向,为了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成长,应当限制其探望权。其三,若亲属有酗酒、赌博、吸毒等恶习,在对子女生命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情况下不宜享有探望权。其四,未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探望未成年子女,如果有借机藏匿或抢夺子女的明显企图或行为时,不宜享有探望权。

全世界范围内都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这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在婚姻纠纷中,最无辜的就是孩子,他们也是最受伤的一方。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应当在探望权制度上确立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的核心原则,并围绕这一原则,细化探望权的内容以及相应的中止事由,最终为司法实践中探望权制度的执行做好立法铺垫。

参考文献:

[1]余延满著.亲属法原论.法律出版社,2009(10)

[2]陈思琴著.离婚后亲子关系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1(5)

[3]王歌雅.探望权的多重价值.人民日报,2012年第 14版

作者简介:

林亚琳,女,(1991.10.22~ )籍贯:黑龙江省海林市柴河林业局,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篇10:探望外婆作文

到了舅舅家以后,妈妈担心我在医院里好多个小时待不住,就劝说我在舅舅家写作业,由爸爸陪我。妈妈先去医院看了外婆。我先快速完成两个作业,吃了午饭就立即去看外婆。

我和爸爸到了医院,进了病房,我看到外婆瘦弱地蜷缩在床上那风烛残年的样子时,内心袭来一阵疼痛,心酸不已。我眼泪突然涌了出来,都掉下来了,我当时只好把头朝后仰,我怕别人看见,就蹲了下来。等待情绪稳定后,我站起来轻轻地连叫了外婆几声,外婆可能都没听见。只见妈妈把外婆叫醒了。我又轻轻叫了两声,外婆还没反应。看来外婆的耳朵听力不大好。我就大声叫了一声,外婆终于听见了,但她只是朝我看看,有气无力点点头,很轻很轻地应了我一下。我看得出来,外婆是强忍着病痛在接应我这个外孙呀。

篇11:探望太阳

幼儿:老师,今天太阳为什么没有来?

老师:太阳公公有病了。

篇12:探望作文500字

黎明时突然惊醒,向表望过去。“才4:20吓死我了再睡一小会儿”心里这样想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听到了母亲催我起床。火急火燎的起床,吃了饭就满怀激动冲向公交车站。时间一分一秒的流走,我的心情也逐渐慌了起来,生怕耽误了与大家集合的时间。在我盼望着的眼神里,一辆公交车驶来。

看到公交车来人群仿佛砸开了锅争先恐后的往车旁边挤。当车停下来,个个都是向上涌不管你是谁。但对于这我也是司空见惯。终于,我挤上去了。但心情更加焦虑,当下车后,我便奔向小学。

到了门口,看到了曾经熟悉的面孔,心情十分的激动。从小学同学口中得知,门卫不让进校门,让我们对待下课后老师过来。等待的无聊,这时两个似曾相识却不知名的人走来。努力的回想才想起来。与曾经的`同学聊天发现,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曾经的班长我认不出来了,而一些关系好的却没来。但此次见面大家都是笑着面对的。在下课铃声响后,一名同学与门卫商量,这时我们期盼的班主任来了。她走出校门,与我们谈论了一两句便走了。我心里一阵悲哀。这后大家各奔东西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般。

上一篇:《台阶》教学设计下一篇:福建设计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