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关于物业管理用房的规定

2024-06-11

唐山市关于物业管理用房的规定(精选6篇)

篇1:唐山市关于物业管理用房的规定

唐山市关于物业管理用房的规定

物业办公用房一般应包括:总经理室、部门经理室、财务室、客服部、工程值班室、保洁更衣室、保安宿舍、库房、食堂。

第六十二条 城乡规划行政部门应当将物业管理用房的位置和面积,纳入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者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内容并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的意见。

建设单位应当将物业管理用房纳入居住小区或者组团建设内容,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应当依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载明的地上总建筑面积千分之三的比例配置物业管理办公用房,按比例计算少于一百二十平方米的,按一百二十平方米执行;按照千分之四的比例配置物业管理经营用房。物业管理用房的面积和具体位置应当在初步设计方案审查时征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的意见,在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确定,不得任意调整。

第六十三条 物业交付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标准将物业管理用房及其产权证明等资料交给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物业管理用房由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查收后交给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使用。经规划部门批准实行物业分期开发,应当按照小区总体规划面积,首期一次性提供足额物业管理办公用房;随开发进度,分期提供物业管理经营用房。第六十四条 在住宅区房屋初始登记时,物业管理用房应当同时办理登记。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属于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体业主,不得分割、转让或者抵押。

物业管理办公用房主要用于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物业服务和业主委员会日常办公。

物业管理经营用房使用方案由业主委员会提出,并向全体业主公示。经营收益用于补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等物业管理的需要。

前期物业服务期间按照规定由物业服务企业出租或者经营的物业管理经营用房,其租赁或者经营期限不得超过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期限,经营收益应当专户储存,用于补充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等物业管理的需要。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与承租方签订的租赁合同应当自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报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备案。

篇2:唐山市关于物业管理用房的规定

各开发建设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了规范物业管理用房配套建设工作,维护广大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河南省物业管理条例》和《郑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现就物业管理用房配套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物业管理用房由开发建设单位无偿提供,不得计入公摊面积,产权归全体业主所有,主要用于物业服务企业管理服务活动和业主委员会办公使用。

二、开发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如实对物业管理用房申请登记,市房屋交易和登记中心将物业管理用房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不颁发房屋权属证书。

三、物业管理用房应当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对于分期开发建设的物业项目,应当按照规划总建筑面积的标准先预留物业管理用房,开发建设完成后,按照最终确定的规划总建筑面积核定物业管理用房面积。

四、物业管理区域内,开发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总建筑面积千分之四的标准配套建设物业管理用房,总建筑面积小于两万平方米的,按照不低于八十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

五、地上规划总建筑面积所配备的物业管理用房应位于地面以上,设置在物业项目出入口附近或中心区域并相对集中,具备自然通风采光条件。没有配备电梯的物业项目,物业管理用房位置不应超过第三楼层。

六、地下规划总建筑面积所配备的物业管理用房可设置在地面以下,但应具有独立性、可分割性,并可单独进行产权登记。

总建筑面积在五万平方米以下的,所配备的物业管理用房应当设置在地面以上。

七、建设单位在办理房屋销售手续前,应当向我局物业管理部门提交物业管理用房的座落位置、建筑面积和测绘报告等资料,经审核后向相关部门出具物业管理事项确认证明。

八、物业管理用房应为永久性建筑,并具有相应的规划审批手续。电梯井、管道井、楼梯间、垃圾房、变电室、设备间、消防控制室、监控室、公共门厅、过道、车棚、车库、人防工程、社区配套用房、临时性建筑及室内层高不足2.2米的房屋不得作为物业管理用房。

九、物业管理用房建设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进行简单装修,并达到办公或生活条件;

(二)符合安全、消防、环保、卫生等相关要求,上下水、供电等具备正常使用功能,并独立计费;

(三)物业管理区域内配置通讯、有线电视、宽带等设施的,应当在物业管理用房内预留端口,具备正常使用功能。

篇3:高校公有用房管理的改革与探索

高校公有用房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的重要物质保障, 也是学校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1]公有用房的总资产量占学校各类资产的首位, 学校公有用房使用效率的高低, 直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成本和管理水平。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功能的不断拓展, 原有的公有用房使用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学校的发展, 它所带来的矛盾和弊端也日益明显。

二、高校公共用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公有用房从设计到使用缺乏总体规划

随着近几年高校的不断建设, 新增楼宇逐渐增多。高校通常根据各院系需求的轻重缓急进行搬迁调整。这些调整虽然解决了当时的用房需求, 但从长期看, 多次的临时搬迁调整造成了各院系的用房存在分布分散、分配不均衡、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 每次重新分配用房后, 使用部门都对房屋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工程。改造不仅改变了房屋原有的设计, 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而且有些还造成了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2、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

目前, 高校房地产管理体制各不相同, 但多数高校都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2]由于没有一个部门全面统计和掌握全校房屋资源的总体情况, 各部门间又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 造成了各类用房分配比例结构不合理, 房屋管理十分随意和混乱。此外, 公有用房的建造、分配、使用、维护也分属于不同部门, 缺乏系统的管理, 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

3、二级管理部门缺乏自我约束机制

学校公共用房管理实行的是无偿使用, 因此一方面各二级管理部门都伸手向学校争资源、争用房;一方面又存在房屋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浪费的现象。很多院系重复设置会议室、资料室、库房、接待室等;学校由于专业调整等原因需要回收用房时, 阻力很大, 相关院系找出各种理由不肯退还;有的退休多年的老教师占着实验室不让, 形成公共用房实际上的“终身制”。有些院系甚至将学校的多余房源用于盈利创收, 将收入自行分配, 损害其他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4、缺少科学的分配政策

到目前为止, 高校分配用房可以参照的标准只有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此规划指标是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量化了相应学校各类公有用房的建筑面积。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自颁布实施距今已有17年之久, 已不适应目前的实际办学条件。教育部正在着手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确保其实施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另外, 许多高校至今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公有用房分配制度。

三、高校公有用房管理改革的措施

目前各个高校基本上已认识到学校公有用房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础资源, 针对公有用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 必须通过改革来加以解决。不同于高校住房分配制度改革, 高校公有用房管理模式没有来自国家统一政策指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令性文件的硬性要求, 而是各高校主动实践的结果。近年来, 部分高校根据自身实际, 已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为高校公用房管理改革积累了经验。目前普遍达成的共识是:为了逐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更好的促进高校的长期发展, 公有用房的有偿使用制度势在必行, 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公有用房管理制度, 形成自我约束机制, 使公有用房的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1、转变观念

实践证明:高校公有用房按照传统的行政指令性分配、多条块管理和无偿化使用, 已无法有效地解决学校快速发展中公有用房整体供求紧张、局部效用不均衡的矛盾。要打破僵局, 必须要转变观念。首先, 要树立效益观念, 强化成本意识, 即通过提高公用房产资源使用效率, 使其产生出最大效益。其次, 在思想上要形成统一认识, 破除条块利益、局部利益意识, 摒弃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等、靠、要”思想, 充分认识到公用房管理改革工作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 对房产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把公用房管理改革工作作为学校内部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和落实。

2、明确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 强化主管部门职能

随着学校的发展, 公有用房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大。为了改变以往混乱的分配模式, 统筹分配, 必须逐步建立归口部门调控、二级单位自我约束的二级管理体制。第一, 建立学校公有用房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房产管理委员会, 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 并由一名学校主管领导负责牵头。本机构负责学校公有用房管理的统一领导工作, 制定整体规划和分配原则。第二, 规定学校公有用房归口管理部门 (房管处或资产处) 为公有用房一级管理单位, 代表学校对公有用房进行全面管理, 行使学校对公有用房的所有权、规划权、政策制定权、分配和处置权、监督和处罚权。第三, 将公有用房的部分管理分配权下放到二级单位。由二级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将学校分到本单位的各类房产资源调整后进行再分配, 同时明确责任。

3、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要解决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分配用房和盲目要房的弊端, 必须建立新的分配体制, 制定新的调控政策, 即定额分配, 有偿使用。首先, 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建立公有用房分配的定额核算体系。把全校房屋分成教学、科研、行政等不同类别, 以教职工编制数、教职工职称职务结构、学生规模数、教学实验课时数、科研经费到款数、设备仪器数、图书资料数、学科调整系数等作为主要参量, 确定每一类用房的定额标准。对定额内分配到各院系的用房实行免费使用。

其次, 建立公有用房分配使用约束、激励机制——有偿使用机制。对超定额使用的公有用房实行阶梯收费, 对用房缺额的院系进行经济补偿。通过引入经济杠杆, 目的不在于收费, 而在于调节用房, 提高房屋使用效率, 合理配置资源, 形成公有用房使用中的自我约束机制。

4、深化其他方面的配套政策

公有用房管理不仅需要归口管理部门的努力, 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如教务部门对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全面整合和更新, 通过整合相关实验课程或项目, 开放实验教学, 做到资源共享, 提高使用效率。人事管理部门对引进人才制定的激励措施和相关政策、科研管理部门对申请科研项目以及科研工作的开展的要求、各校区之间学生、教学资源的分布等都关系到房屋的使用效率。同时, 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实施公有用房的动态管理, 将全校公有用房的使用情况公开, 让全校师生共同监督, 逐步改变公有用房使用中的不合理现象。

高校公用房管理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工作, 从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各学科各专业的特殊需求到师生员工的数量以及经费、设备的数量, 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影响范围很大, 因此很难用数学模型准确核算。即使是有核算的结果, 从准确的数据到现实的执行, 还有一段距离,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存在的问题, 如楼宇房间大小固定、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具体落实仍步履维艰。所以要想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 必须注意方案的可操作性, 要与各个部门通力合作, 取得广大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目前, 高校公有用房使用管理没有统一模式。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只能依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学校定位和发展需要等情况不断的进行摸索, 研究新问题, 制定新措施。努力实现公用房合理配置、有效利用的目标, 切实保障和大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摘要:公有用房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用房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公有用房的使用效率以促进高校的发展, 是高校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公有用房产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校,公有用房,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新:《高校公用房管理改革的探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年第3期。

篇4:唐山市关于物业管理用房的规定

小区业主依据我国《物权法》第73条“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的规定,小区业主认为社区服务用房也应当属于业主共有。社区服务用房作为小区配建项目,开发商肯定把这部分投资摊入了售房建设成本,已由全体业主买单,因而产权必定属于全体业主共有。

而开发商则认为,通过招投标程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再投资建设,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配建的社区服务用房应该属于开发商。如果街道、居委会要用,政府可以通过行政征收或租赁方式取得使用权。

从政府角度来看,社区服务用房一般是归各级政府所有,由社区街道、居委会实际使用。这对一些老小区和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社区服务用房来说,是没有争议的,但对《物权法》实施后新建小区中配套建设的社区服务用房,则不能简单类推。

正是全体业主、开发商、政府对于同一事项,站在不同角度,各自寻求着有利于自己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得关于社区服务用房的权利归属问题在业主、开发商、政府间产生重大分歧。导致有的开发项目竣工后,开发商在要件齐全的情况下,向房产管理部门申请社区服务用房产权登记时不能受理的尴尬局面。

针对以上情况,结合近年来的投诉及诉讼案件,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甄别和把握。

一、划拨用地上建设的社区服务用房的确权

新建住宅小区内社区服务用房土地为无偿划拨的,办理用地手续时,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又明确社区服务用房的建设内容、面积等以及无偿移交给社区所在街道办事处等具体部门的,应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申请新建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提出申请,代为登记,房产登记机构负责为接收单位核发社区服务用房《房屋所有权证》。

二、出让用地上建设的社区服务用房的确权

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在出让用地上建设的社区服务用房,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未明确产权归属和移交方式的(有偿移交或无偿移交),立项批文中也未载明属于建成后移交的范围,开发企业在申请商品房初始登记时,可申请登记在自己名下,房产登记机构应为其核发房屋所有权证。

三、社区服务用房的处置问题

篇5:物业管理用房的相关规定

在办理物业承接验收手续时,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二)设施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

(三)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四)物业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将上述资料移交给业主委员会。第三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置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第三十五条

业主委员会应当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

物业服务合同应当对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第三十八条

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第三十九条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物业管理用房和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资料交还给业主委员会。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业主大会选聘了新的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服务企业之间应当做好交接工作。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建设单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不按照规定配置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收益的,所得收益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剩余部分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辽宁省物业管理条例》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物业进行竣工验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工程质量及配套设施的完备情况进行监督。

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物业管理资料,交接双方应当做好查验记录。物业服务企业发现资料、配套设施不完备,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出现质量和使用功能问题的,应当向物业所在地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接到书面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应当制定整改方案。

建设单位依法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的物业管理资料,应当自移交之日起3日内到所在地县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建筑面积不少于建设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的3‰配置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用房最低建筑面积标准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建设单位提供的物业管理用房应当为地面以上能够独立使用的房屋,并具备水、电、供暖等基本使用功能。业主委员会的办公用房从物业管理用房中调剂。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对物业管理用房的位置、面积予以审查。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房屋预售许可证和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时,应当核查并注明物业管理用房。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全体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第三十四条

物业服务合同期满不再续订以及依法解除或者依据合同约定提前解除物业服务合同的,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自合同终止之日起10日内退出该物业管理区域。在退出物业管理区域之前,应当按照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向业主委员会或者新聘的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物业管理所需资料、预收的物业服务费用及其收支账目和物业管理用房。

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业主委员会与原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成立移交小组,负责处理相关债权债务和物业管理资料移交等事务。原物业服务企业不得以未结清债权债务为由拒绝移交或者退出。《沈阳市物业管理条例》 第九条

物业管理区域内,已交付的专有部分面积超过建筑物总面积百分之五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报送下列筹备首次业主大会所需的文件资料:

(一)物业管理区域划分意见书;

(二)房屋及建筑物面积清册;

(三)业主名册;

(四)建筑规划总平面图;

(五)交付使用公共设施设备的证明;

(六)物业管理用房配置证明;

(七)其他有关的文件资料。第二十条 新建住宅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其供水、供气、供热、供电、排水、通信、有线电视、消防等设施,道路、绿化、物业管理用房、停车位,以及预留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等附属设施设备应当同时达到使用的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第二十二条

物业服务企业在办理新建住宅承接验收手续时,应当查验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和物业管理用房。对于在承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物业服务企业有权要求建设单位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解决,并签订书面协议。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当配合物业服务企业做好新建住宅承接验收工作,并移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验收资料;

(二)设施设备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含随机资料);

(三)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四)建设单位与专业经营单位办理的设施设备产权移交资料;

(五)业主名册;

(六)物业管理区域内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的清单;

(七)物业的使用、维护、管理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承接验收手续办理完毕后三日内,到物业所在地的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备案。第三十一条

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减少专业人员数量、物业管理类型和面积,达不到物业服务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的;

(二)违反有关规定,聘用未取得物业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人员的;

(三)将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业务一并委托给他人的;

(四)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

(五)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用途的;

(六)擅自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途的;

(七)擅自占用、挖掘物业管理区域内道路、场地,损害业主共同利益的;

(八)擅自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进行经营的;

(九)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不按规定移交物业管理用房和有关资料的;

(十)与物业管理招标人或者其他物业管理投标人相互串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中标的;

(十一)不履行物业服务合同;

(十二)超越资质等级承接物业管理项目的;

(十三)出租、出借、转让资质等级证书的;

(十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第三十三条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合同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在物业所在地的区、县(市)房产主管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下,向业主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移交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资料以及下列文件和资产,并与新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做好交接工作:

(一)实施前期物业管理期间有关物业改造、维修、保养的技术资料;

(二)物业管理用房和属于业主共用的场地、设施设备;

(三)预收的物业服务费、场地占用费和利用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经营性收益的结余;

(四)与物业项目相关的债权债务清单;

(五)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费用的明细账;

(六)应当移交的其他管理资料和资产。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五项规定,物业服务企业擅自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用途的,由市房产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收益的,所得收益用于物业管理区域内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剩余部分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使用。《物业承接查验办法》

第十四条 现场查验20日前,建设单位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下列资料:

(一)竣工总平面图,单体建筑、结构、设备竣工图,配套设施、地下管网工程竣工图等竣工验收资料;

(二)共用设施设备清单及其安装、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技术资料;

(三)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准许使用文件;

(四)物业质量保修文件和物业使用说明文件;

(五)承接查验所必需的其他资料。

篇6:物业管理用房规定

物业管理用房,是指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按照有关规定建设的,由开发建设单位以建造成本价一并转让给购房业主集体,用作物业管理办公、工作人员值班以及存放工具材料的用房。这个每个大厦小区都会有配置的,比如说时尚三国所在物业就有专门的物业管理用房。

物业管理用房规定内容

物业管理用房在实践中包括物业办公用房、物业清洁用房、物业储藏用房、业主委员会活动用房等。

物业管理用房规定

物业管理条例》第___条规定:“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本条第___款规定由建设单位所配置的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属于业主,而不属于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这一规定使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疑问得以明确化。但需要注意的是,业主对物业管理用房所享有的所有权不是民法上的单一所有权,而是一种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不是为某一业主单独所有而是由全体业主共有。本条第___款是对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的规定,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是特定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可以使用物业管理用房,但无权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在特定情况下,有些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物业管理用房确有空余,如不改变用途,实属资源浪费,则经业主大会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后,也可以改变用途。

物业管理用房的配置规定

(1)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以下的按照不少于总建筑面积千分之四配置,但最少不低于五十平方米;

(2)建筑面积超过十万平方米的,超过部分按照千分之二配置;

(3)建设单位提供的物业管理用房应当为地面以上能够独立使用的房屋,并具备水、电等基本使用功能;

上一篇:2023军转: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法制化轨道进展下一篇:高中雪的好词好句好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