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优美散文

2024-06-17

时光的优美散文(通用11篇)

篇1:时光的优美散文

时光的优美散文

时光的年轮总是未曾间歇的旋转着,听着那吱吱的声响,听不懂是他年迈的呻吟,还是回忆的时钟。在这片惑人的声响中,我沉浸在昔年的回忆中,怎么也不愿醒来。

那一年,我于花海见到你。繁花似锦,漫天飞舞,那迷人的花景终是不敌你嘴角轻扬的一抹浅笑。此情此景,我望得痴迷,忘了时间,不由想到:笑靥如花。自此以后,我总会找到各种理由路经这片花海,不为花景不为心,不过是想再次一睹君容。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却是再难看到你的容颜。多少年后的金秋时节,我巳不再是昔日的小女孩,只是多年的习惯至今未变,还是喜欢这片花海。带着多年前的心一起散步,我知道这只是散步,再也不会见到你。却在恍惚之中听到一声低沉的哀叹,抬头的一瞬间,我又见到多年前的你,只是你不再身形清秀,亦不再喜欢浅笑,映入眼帘的是你惆怅的哀伤。我不懂,不懂多年后的你为什么只剩下与满山凄涼相衬的悲伤。很想为你递一方手绢,很想为你拭一脸愁容,可是,我还是顿住了脚。也许是我从未长大,才会误将昔日比今时,经过岁月的洗礼,人都会改变。而你,亦不再是我想见的那个人,早已不是。

那个夏天,轻轻叩响校园的大门,我随着微风起舞,试着拟绘一个未来。学做人之本,学为人之识。小曲幽径的树叶片片飞落,我的.目光随一片树叶飘在你上空,也最终飘在了你脸上。你纯真无悠地笑,伴着飞叶奔跑,看得我几多沉迷,我想到:小精灵。后来,在校园这方土地中,我见到你几次,你亦如从前,喜欢笑,活泼洒脱,从不去顾及他人的眼光。每每看到你,我总是会不自觉露出一抹浅笑。又一年高三季,送走了一拔一拔桃李,磨去了一个一个锋芒。那时候,我总想再看看你,看看你是不是会一样的笑。也许是上天听到了我的心声,我真的见到了你,同样的炎炎夏季,同样的小曲幽径,同样的树叶,同样是你,不同的是你没有了笑容。你鼻梁上架着一幅笨重的眼镜,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理化生。也许,我错了,三年前的你,三年前的小径,三年前的树叶,那都是曾经,曾经。

那个甜腻的蛋糕,你送到我手中是初恋的时节,我以为是甜蜜的。我们一起挤公交、一起去游玩、一起看过好多风景、一起在厨房欢声笑语。这一切在我看来是一个完美的梦,可在某一天,你简简单单就将我辛苦攒制的记忆球一个个敲碎。也许,这是梦吧?因为总是在时间的流逝中一点点改变,到某个时间,连我都认不出它的样子。我只记得眼中似蒙上了一层轻纱,努力地睁着双目,却发现越来越看不见你的身影。我愈发绝望,雨水流经面颊,我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也许,该放手了,一昧地执着纠缠,最终连自己都迷失了。那是怎样一天,我带着一颗还算平静的心散心,你与她欢声笑语,与我们的曾经何其相似。至今,我还能感受到那一幕幕的噬心之痛,它一遍一遍提醒我,该醒了,时间的风逝,曾经早就碎了。

那年的笑靥如花,那个夏季的阳光少年,那段初恋的你,原来都敌不过时光。我一个人沉浸在梦里,在一个又一个梦里来回穿梭,才发现,只有我一人仍记得、仍眷念不舍。

篇2:时光的优美散文

同事刚离开,妻子就感慨道:“没想到才几天没见,竟然显得这么老,头发都成这样了!”

“在我们眼中他显得老了许多,在他眼中,我们也一样。”我随口接道。

妻子沉默不语,半响,才情绪低落地说:“我是不是也显得老了?”

“你说呢?”我没有正面回答,反问了一句。

回到家中,妻子仍在纠结这个问题,对着镜子瞅个不停。

我把她拉起来,笑着说:“你还年轻得很呢,青春靓丽,把我都衬托得有点老了。”

我坐到镜子前,看着双鬓已显斑白的头发喊了一声:“乖儿子,快来给老爸拔白头发。”

儿子不情愿地走过来,对着我左边的头发仔细一瞧,大声说:“爸,这边的白头发太多了,没法拔。”

“那就拔右边的。”

儿子看看右边头发,说:“老爸,这边也不少,怎么拔?”

“那就捡长的、明显的拔。”我不死心。

儿子专心致志地拔了一根又一根,不一会儿就拔了二十多根。儿子有点不耐烦了:“爸,这么多,要拔到什么时候呀,我都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了!”

听了他的抱怨,我叹了一口气:“去玩吧。”看着镜中已显苍老的面容,我感慨万千:白头发可以拔去,但苍老可以拔去吗?已经流逝的青春能找回来吗?

真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绿了芭蕉,红了樱桃!”

我不禁想起乡下同事见我说的第一句话:“你看起来一点也不显老,仍然那么年轻。”当时看着已满头银霜的他,我言不由衷地回了一句:“你也一样,青春永驻!”可是双方都明白,斑白的双鬓证明了岁月的沧桑与无情。

刚要成熟,又要老去;时光,好不经用!

作者:李俊伟

篇3:时光的优美散文

美, 是人类的理想。如何把新闻作品写得更有文采, 更美, 更有情感, 更受读者的欢迎, 进而能感动读者, 走进读者的心里?新闻界老前辈穆青用其一生的实践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穆青的新闻作品, 尤其是其通讯的散文化写作特色, 给人留下强烈而又精彩的印象。

在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 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穆青就曾经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的观点, 这一观点打破了新闻报道在形式上的束缚。穆青说:“我觉得, 从广义上说, 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因为散文无非是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 这件事有什么意义, 散文中的叙事文不也是如此吗?既然叙事文可以这样写, 也可以那样写, 为什么新闻就只能按照死板的公式去套呢?我看只要事实能交待清楚明白, 在写作上可以突破老一套的公式, 不一定非得第一段写导语、第二段写背景、第三段写……可以百花齐放, 大胆创造。”

以穆青之道, 我们赏析其新闻作品, 笔者认为散文化新闻的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穆青的新闻报道语言似散文般优美, 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反映一个个不同的人、一件件不同的事这才是新闻作品的特点所在, 每一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同, 所说的话自然也不相同。介于此, 新闻老前辈穆青非常细致入微地观察人物, 对于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用不同特点的语言。例如在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中对人物的刻画, 简单几笔, 就生动形象地把一个不惧怕生死的农民英雄刻画得栩栩如生, 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好奇心, 另外也增加了其感染力。

许多的新闻界朋友都认为, 新闻作品不等同于小说需要纪实, 只要说清意思就行了, 没必要过于追求语言的华丽、优美。穆青则不是这么想, 所以我们看他的新闻作品, 文章都充满诗意, 字里行间之间充满深情。在他的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 作者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与一体, 悲愤与苍凉并存, 发人深省。

第二, 使用白描手法展现事实。《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有一段关于周总理与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的对话, 其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可谓是穆青作品中的典范。在文章中穆青通过对两位老人白描手法的运用, 一方面描绘了周总理对吴吉昌的期望很大;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身上的担子沉重而艰巨, 更深度刻画了吴吉昌坚决完成任务的决绝。穆青把两位老人家的对话这一段放在了报道的开头, 这样既起到了引子的作用, 也为下文农民科学家吴吉昌在文革被当作“敌人”时仍不屈不挠地为科学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做了铺垫。

白描的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很容易起到一个传神的作用。以少胜多, 不作过多的雕饰, 寥寥数语, 声态毕现。白描的手法在形式上与叙述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经常被人混为一体, 所以我们有时候听人说, 所谓的白描就是描写与叙述的高度结合, 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白描只是以单纯的质朴的文字, 淡淡几笔抓住对象的重要特征, 通常不设喻, 少修饰, 简明生动不加渲染地勾画出形象来。使用白描手法, 正是写散文化新闻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 注重描写对象的细节。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指在事件中, 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要知道事件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细节, 细节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事件上, 无细节就无事件。对于一个事件的描写就该恰如其分地运用细节描写, 如果缺少了细节描写, 就会缺少形象, 形象就没有血肉。众所周知, 文学上的细节描写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典型性细节描写, 二是非典型性细节描写, 它们之间的运用也不相同, 要是想突出文章的主题, 描绘人物形象就应该运用典型性细节描写;要是想反映现场面貌、事件背景就应该运用非典型性描写, 采用非典型细节描写还可以增加文章情趣。

穆青一直很看重细节描写, 而且他认为细节描写最具有表现力, 要想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 准确而又生动地运用细节描写, 就应该在平时的采访中多留心观察, 观察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细节描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很强的现场感, 现场感对于新闻报道来说非常重要。要知道语言文字并非是电视机, 能够直观明了地动态展现给观众, 但是借助于细节, 我们就可以把场景写得充满画面感。在穆青的文章《铁人王进喜》中有一个细节, 铁人王进喜开始的时候, 不会写“矛盾”这两个字, 就在本子上画了一个贫农, 一个地主, 用来表示矛盾的意思。这个细节道出了千言万语, 表面上平平谈谈, 其实则是暗流涌动, 让人对于王进喜的细节过目不忘。

仔细阅读穆青的作品, 发现他在很多的作品中都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表现主题。新闻叙述不能虚构, 它是对真实事件的真实刻画, 但你的文字又不能写的太过于贫乏, 要深刻感人就需要花大力气思考,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第四, 采访写作饱含热情, 情感奔放。对祖国的热爱, 对党的热爱, 对人民的热爱, 对劳动者的热爱, 使穆青的笔调一直饱含着激情。用他的话说:“我一直主张记者应该拥有激情。我完成一些新闻作品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激动的过程。”

农民科学家吴吉昌深受迫害, 却顽强与之斗争, 不屈服于困难险阻, 穆青在对其进行报道的时候, 常常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愤慨。而焦裕禄的事迹, 作者是流着泪采访, 流着泪写作的。在其《历史的审判》中, 对林彪、江青等反革命集团, 作者嗤之以鼻, 无情地鞭笞与声讨。面对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 穆青老前辈万丈豪情跃然纸上, 唱起了“大江日夜流, 风帆起珠江”的高亢之颂歌。穆青说:“ (写通讯报道) 要积极投身于英雄人物为之献身的伟大事业, 热爱人民, 热爱生活, 有一种高度的革命责任感, 加上火一般的激情。”“要使读者动感情, 首先记者自己要动感情。”穷其一生, 老前辈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新闻名作被读者记住, 除了其爱憎分明之外, 还有其对于新闻报道形式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

真实性是新闻活的灵魂,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新闻必须必备真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在现今社会中, 记者是新闻事件的组成部分, 有记者的新闻才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 记者必须第一时间出现在事件现场, 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真实、准确、客观的再现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 不能在报到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与自己对事件的评述, 这样, 违背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舆论导向。所以, 记者在新闻报道中, 要切实明白自己的角色, 为自己的角色寻找准确的定位, 不能超越角色要求报道新闻事件。

1新闻记者的角色误区

新闻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 大到国家政策法规实施的社会效果事件, 小到家庭纠纷、邻里矛盾, 新闻记者作为这些事件的可能主角, 在新闻事件到报道中无形之间就会忽略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参杂自己的主观情感, 对事件进行评价论述, 有些记者甚至站在一方当事人的立场报道新闻事件, 忽略了自己采访者、报道者的身份, 严重的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与新闻的价值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1.1角色越位

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越位是指新闻人员在报道新闻事件中, 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态度的表现形式直接超越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传播新闻事件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新闻记者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忘记了新闻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报道时混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没有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事件的原始面貌, 使民众在评论新闻事件时, 由于受记者先入为主的扭曲报道评论影响, 社会民众不能客观公正的评论新闻事件, 形成错误的舆论导向, 对新闻事件中的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公平的社会待遇。

新闻事件中的记者角色定位

文丨武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闻报道在民众生活中越来越获得关注, 民众对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是社会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是新闻事件的观察者与直接报道者, 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是民众对新闻事件形成正确认识的提前, 影响着民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和舆论导向, 所以, 记者必须在新闻事件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客观、真实的报道新闻事件。

关键词:新闻记者;角色;品质

参考文献

[1]穆青等编.《穆青论新闻》,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篇4:在优美的古筝曲里坐老时光

打开音响,悠扬的古筝曲流水般流溢满屋。摘几片秋里薄凉的诗意泡进茶杯里,我和我的植物们就坐在岁月的皱纹里缓缓对酌。

餐桌上的蝴蝶兰娇憨活泼;沙发旁的幸福树枝叶婆娑;和电视音响并排站的滴水观音豁达大度;阳台上的龙须铁最是张扬,把丝带般的绿叶伸展到封闭阳台的玻璃外。

《春江花月夜》的明净开阔宁静悠远;《渔舟唱晚》的恬淡明丽热情欢悦;《禅院钟声》的深沉哀怨含蓄委婉;《广陵散》的玄妙空旷;听《高山流水》的清幽跌宕,感伯牙子期的知音绝唱,这些曲子都让我百听不厌。

清丽的乐曲是哈利波特手中的魔杖,岁月是邓布利多的冥想盆,我只想用魔杖抽出缕缕杂乱的情绪放在冥想盆里,倒掉。

在这样的曲子里,我愿坐老时光。

坐在这样的曲子里读沈从文的《边城》和他的湘西散文,感受质朴幽远,把思想放牧到边远的水乡。读梅洁的浓情散文,感受她对故土对亲情對朋友的那份炽热的情怀。陈应松写神秘神农架的小说太血腥太恐怖,适合在嘈杂的环境里读。

坐在这样的曲子里,我还喜欢读石评梅,读这位民国才女痴女,读她梅窠里痴痴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这位才华横溢的痴女子为爱流尽了自己的生命,陶然亭旁徒增两座墓碑!我每每读到她都会扼腕,如果她不那么傻,不为虚妄的爱而死的话,一定会如张爱玲、冰心、丁玲一样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好作品的。

自古女子总多情,哪见男子为爱痴?

苏轼悼亡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令多少人掉泪,可他写此词时也是姬妾环绕;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悼亡妻的绝唱,更有“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其实他是个取次花丛忘回顾的花痴;朱自清的《悼亡妇》写得情真意切,谁人不知他是拥着新娇妻写的?就连《红楼梦》里宝黛爱情感天地泣鬼神,可是黛玉死了没多久,宝玉宝钗依然“鱼水之欢”。

石评梅高君宇的爱情是一曲期期艾艾的《梁祝》,让人感动叹息!

坐在这样的曲子里,我自己也变成了一张晶莹剔透的瑶琴,任曲子自我肺腑流出。

篇5:时光的背影优美散文

此刻,我分明看见古老的芙蓉镇向我走来,蹀躞的足音近了又远,只留下模糊的时光背影。

在时光的背影里,想象中的芙蓉镇到底会发生哪些故事?不尽是戴望舒的凄清寂寥的《雨巷》,不尽是那位丁香一样模样,丁香一样芬芳的撑着油纸伞的彷徨着的姑娘……这里每月依旧放映着古镇演绎的影片,时光的镜头扫描或聚焦的地方,应该是黎明的晨曦抑或朦胧的月色,毫无吝啬地洒落在岁月斑驳的古巷,映印着后人仿古的贞节牌坊,以及胡玉香和秦书田踩着舞步抡着扫帚的剪影,那种带着镣铐的舞蹈,无泪胜有泪,有近乎残酷的浪漫。终于,两把舞动的扫帚累了,并排站在一起;两双鞋子停止跳跃,紧紧拢在一起;两个沦落的男女爱了,相拥着而眠……或许这只是无限时光的一瞬,是上天的悲悯和惠顾,让漂泊的心灵不再孤单,周围世界沉浸于片刻的波澜中的宁静,大爱不言享无声,而喧嚣中的静谧正是时光祈祷的福音了。

在时光的背影里,最先引人注目的该是具有土家族风格的吊脚楼了,它的造型总让我联想到西沙的高脚屋和海上的钻井平台。这种纯木结构的楼阁,由上下两层组成。在早是为了防御野兽侵袭,上层居住人口,下层放置杂物或饲养牲畜。听当地人讲,吊脚楼的主梁是不能花钱购买的,楼主人要白天看上谁家的大树,就自顾在树上作一记号,夜晚尽管带人去伐树好了。待到树将被运走之时,树的主人家就会敲打锣鼓齐声呐喊,点燃火把佯装捉贼,直到把人和树一起送走。树主人内心是喜悦的,这预示着后人将出栋梁之才。由于古老的风俗注册了吊脚楼的千年沧桑,我站在高高的阁楼上,就不难窥见吊脚楼所承载所解读的沧桑意象。那些低矮的屋檐,袅袅的炊烟,乌黑的房脊,以及瓦缝间瑟瑟的野草与庇荫处泛起的青苔……似乎述说着什么。

在时光的背影里,这段古色古香的街市以自己的崎岖坎坷乃至扭曲,婉拒所有车轮的碾压,只有随处可见的稀落的游人,悠闲的脚步,淡定的面孔,晾晒的衣裳、腊肉鱼干,庸懒惬意的生活自然地陈列着袒露着。店铺里有慈眉善目的老阿婆端坐其中,也有穿蜡染花衣的年轻女子打理生意,有现场制作加工的祖传姜糖,有编织的土家精美的背篓,还有多家店主都在说自家出售的正是电影里胡玉香所做的米豆腐。更多的是出售古玩古物的店铺,银器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或厚重或精致,斑驳陆离,蕴藏着沉积的历史和不朽的光芒。我试图透过一面锈迹斑斑的古老铜镜,探询古镇的来龙去脉,我望见了自己黑色的眼睛,以及眸子里成像的景物,有一条温情的血脉由内心延伸开来,感情的触角轻叩梦幻的故乡,芙蓉古镇就像一位长者应声开门,立时仁厚亲切起来。

篇6:描写时光的优美散文

一一题记

白落梅说:“人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重拾喧闹,把悲伤过尽,才可以重见欢颜,把苦涩尝遍,就会自然回甘,信了这些,就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沟壑,走过四季风霜,言者随意,但生命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寸时光,都要自己亲历,每一杯雨露,都要自己亲尝。”一寸光阴一寸金,走过的岁月,每一段时光都那么珍贵,每寸肌肤都在清风朗月下舒展,淡饭清茶,便是幸福,明媚灿烂的每一天,便是最美的时光。

春日的天气,格外温柔,清风暖阳相随,喜欢倚在窗前,饮一杯清茶,看一朵朵流云的飘逸,喜欢春日的静美,喜欢远处含蓄的柳丝,饱含柔情几缕,喜欢鸟儿在树上尽情的歌唱,喜欢春日里姹紫嫣红的花香,任光阴无情的流淌,这最美的时光,抒写着美丽的心语,处处风景旖旎成了五彩斑斓的画卷,播种着希望,燃烧了激情,点亮了梦想,阳光下迈着轻盈的步履,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那种说不出来的浪漫与飘逸……

细数流年的光阴,一些清净美好的时光,婉约着心灵,温润着生命,听一首歌,念一个人,看一段风景,想起一段过往,如烟花般绚丽短暂的邂逅,那荡漾在脸上的笑容,如一朵开到极致的桃花,曾有过的青涩年华,最美的时光,那擦肩的缘,最终没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遇到就是一种无言的暖,爱过就是一首婉转的歌,暮然回首,会想起那时的人,那时的物,充满着缤纷的色彩,在心中一隅,旖旎成为最绚烂的风景,一位诗人曾说过:“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相遇便是暖,经历会丰盈了自己,经年后再忆起,曾经最美的时光,依旧清晰,曾那般美好,只是轻轻道一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做一个在文字里徜徉的女子,闲暇之余,喜欢一个人在宁静的日子,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让文字与灵魂共舞,任思绪飘逸飞扬,光阴是美的,太阳是暖的,风儿轻声吟唱,将温暖的人生镌刻写成最美的诗行,将最美的时光婉约成音符,写成动人的乐章,执时光之笔撰写生命中的曲曲折折,没有人握得住永远的幸福,人生也不会百分之百的圆满,顺其自然,怡笑而安,把最美的笑容留在红尘过往,细数走过的平淡岁月,便是最美的时光。

篇7:别人的时光的优美散文

时光是别人的!我常这样想,那时。

那时,我读师范,时光过得荒芜清寂,没有预想中的花团锦簇。开学后,初秋的香樟树上,偶尔会溅出几粒稀落的蝉鸣,在我听起来,竟是一种沦落的凄凉。那时候,学校的广播台每天都有人点歌,自然,每天都有人幸福地收到别人点的歌。常常在吃午饭时,女生们捧着搪瓷的饭缸子,靠在阳台边听歌吃饭。记得广播员每播出一个女生的名字,立时,那人群里便有了一阵吱吱喳喳的骚动。像一座姹紫嫣红的园子,忽然刮了一阵微微的风,惊得蜜蜂蝴蝶拍着翅膀高高地飞起来,惹得香风满怀,一园子的热闹。我就是那看热闹的人,隔着一道篱笆墙,看着别人的热闹,看着别人的时光之河那样波光粼粼地生动。我不点歌给别人,也没有别人点歌给我。

许多个中午,我捧着饭缸子,在学校的橱窗或宣传栏边,看那里展览的同学的书法或绘画,有相识的,也有不识的。看着看着,心上一片惶恐,原来,这个学校里,有我的很多同学,他们的时光成片成片地在纸上墨上度过,像成千成百亩的向日葵在阳光下,专注而安稳地盛开。而我的时光呢,我的时光被我的淡漠和疏懒切割得支离破碎。我上课几乎从来不用心听,每回考试,我的成绩总在及格线上载浮载沉。常常在放学后,路过艺术楼,听见楼上琴声悠扬,有同学在练琴,但我没有想过上去。没有上去掀开琴盖,好好弹回琴,把太阳从艺术楼的楼顶上弹落到西门的护城河里去。没有,没有,那些勤奋的时光,也是别人的。而我,只在那些黄昏,到小城的长长短短的巷子里溜达,或者,到街头,寻特色小吃。日子,散散淡淡,茫然无着。

十年同学会,大家相约着还在当年读书的师范学校里碰头。走进去,当年的林荫道还在,高大挺拔的水杉树还是一样葱郁,遮掩着头顶上薄蓝的天。旧地,旧人,同学们的往事一桩又一桩地从记忆里拎出来,鲜活如初。谁谁当年爱抱着个扫帚当吉他放在大腿上,右手的手指在上面抖着,对着楼下的女生,吼着《回到拉萨》;谁谁在周末喝醉了酒,夜半爬起来围绕着学校的围墙狂跑;谁谁在毕业分配时,为了留城,偷偷向校领导家里送过老母鸡……在大堆的往事面前,大家感到分外快活,仿佛捏着一根钓竿悬在自家的鱼塘里,提起来,是一条银白的鱼,再提起来,又是一条……而我的鱼塘里,一片沉静,我说不出一件关于自己、关于他们的旧事。我甚至怀疑,我和他们,曾经共处过三年。

我想,有些时光面前,我只能算作路人,只是经过,经过了,却不能说拥有过。因为没有身在心在地投入,因为游离在那些日子之外,所以,许多年后,看过去,那时光终究还是别人的,是别人的精彩。

那一日黄昏,下楼跑步,从我住的大院出发,一路经过环镇公路的花圃,经过田野、小河和江堤,看见花圃里的杜鹃花火辣辣地开了一大片一大片,看见田野里的豌豆粉绿的叶子沐浴在夕照里,少妇一样地青葱而妩媚。还看见小桥,小桥底下的水那样安静地流,不出一点声音,像个听话的小学生。还看见江堤上的茂盛的苜蓿草,像一道道绿烟,在晚风里摇着摇着,又窜上一大截……一路奔跑,一路看景,觉得内心充实而美好,也觉得此刻我的时光,像四月田野上的豌豆荚,正一点点地饱满。我知道,这个初夏的时光,它是我的了,握在我的掌心里,它蓬勃,透亮,明艳。

篇8:时光的优美散文

他的一篇《荷塘月色》, 把一个如诗如梦的月夜描绘得犹如世外桃源, 让多少读者沉溺其中, 宛如也纯然像作者般“超脱”了, 脱离红尘俗世的凡嚣。

说到《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很多人并不陌生, 被它的“美”所迷住了。但对这篇美文, 大多数人都是从散文方面说得比较多, 其实朱自清先生原是一个诗人, 这就说到了文中脱不开的“诗”性美感了。近代作家们认为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是现代诗歌中必备条件, 我也就借用这“三美”的理论来细细品味这篇美文“如诗如画”中的诗性美感。

诗歌般的音乐美:重点也就是节奏感、韵律感。朱自清先生是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他用语言塑造了美的人生, 笔触细腻、语言清丽 (具有鲜明的口语性) 、婉转曲折的在文中保持一种温柔敦厚的气氛。尤其是他在叠词的运用上, 更是他文章里的一个闪光点。在《荷塘月色》一文中, 作者多处使用了叠音词。如“迷迷糊糊”的眠歌, “淡淡”的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 “田田”的荷叶, “亭亭”的荷叶, “弯弯”的杨柳……, 全文用了27个叠音词。这些词既加强了语意, 又使文气舒展, 韵律和谐。再来就是叠句, 如:“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等句子。巧妙搭配的长短句, 读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 使人有跌宕回环的听觉美感。

这样的写法使得全文在一种时而明朗、时而悠扬、时而恬然的节奏中, 韵律协调下, 犹如一首淡雅而感性的乐曲, 行云流水般娓娓带出一个淡雅静美, 远离尘嚣的理想世界。又如亲切而温柔的话语清淡如水, 让人不经意间进入心河中沐浴月光, 心神驰骋间欲罢不能。

诗般的语言美:文中的词汇体现出一种自然的美, 质朴清丽, 使人感觉特别清新、自然, 而且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通感与拟人的手法。如写荷花的清香, 用渺茫的歌声比喻, 将嗅觉形象比作听觉形象, 时断时续, 若有若无, 轻淡飘渺, 沁人心脾, 扩大了意境, 也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这是月夜独处的独特感受。这些贴切的比喻把其中内在的和谐美表现得那么的恰到好处, 增强了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形象感, 更让人有亲切、自然的感觉, 如临其境。

在文中作者还不惜笔墨, 多处描绘了一些带着色彩的词语。淡淡的月色如流水般泻下, 薄薄的青雾包围着象在牛乳般洗过的绿叶, 星星似的荷花, 昏黄的街光, 模糊的远山……这似真如梦的境色随着笔尖流泻于读者的面前, 犹如历历在目, 让每一个读者随之展开无限的遐想。

还有就是文中多处用字用词十分传神, 如:“泻”字, 与文中的“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流水”相照应, 强烈的动感, 表现了月辉照向大地那一览无余的情景。从这可见, 作者哪怕是一两个字的问题上也认真对待, 从不堆砌词藻, 其用词清丽蕴含着人性的情味。

诗般的意境美:也可说是作者想表露的情感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写道:“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更是“以情写景意境生, 无情写景意境亡。”作者在文中情景的交融是全文的一个升华。如“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 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 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 这种淡淡的哀愁中夹杂着淡淡的喜悦, 淡淡的喜悦中又挥不去的淡淡的哀愁中, 反映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 但又被迫于现实从幻想中解不开的烦恼。也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 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 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还多处与最后一段和第一段, 都使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 使得整篇文章有回环往复的感觉, 形成一个“圆”形结构, 再来就是作者的游踪 (把荷塘绕了一圈又回到家中) 与作者的情绪的波动 (“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的往复) 来说, 也是造成了另外两个“圆”形的结构, 共是三个“圆”。这一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的写法, 这一意境, 更是将文章中的情意圈住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让人有一种如丝丝牵绕的感觉, 似是如作者一般有一种时而解脱烦恼, 致身于人间仙景之中, 时而又似沉浸在难以明状的忧愁情绪之中, 像一首乐曲般——绕“心”三日。

所以, 在作者笔下, 荷叶清纯, 荷花素丽, 荷香清淡, 月色如雾, 月光如水, 月影如乐……而这一切, 无不是作者他那朴素无华的品格象征与拳拳赤子之心, 把真挚的情感悠悠地流畅在整篇文章之中, 似是万物有情, 又似是个中无我。大概是因为他认为“文章的成功, 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这个原由, 所以他的作品, 就笔致简约, 朴素中绕着娓娓动人的亲情, 让读者为之动情, 随他感情起伏而起伏。

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精确观察, 对声音、色彩的敏锐感觉, 通过千姿百态、或动或静的鲜明形象, 巧妙的比喻、联想, 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 便构成细密、浑圆的意境。使得整篇文章都沉浸在似悲似喜, 朦朦胧胧的情感中, 让人读起来不知不觉中, 随之喜悦, 随之哀愁, 荡漾在心中的是那让人说不出味道来, 却时而不舍挥去, 时而摆脱不了的感觉。

从这三方面可看出作者将诗歌的写法无不尽收入他的散文之中, 可讲是文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中有情。不但把散文讲求的“形散而神不散”做到情景交融, 更是把诗的三方面的美感, 在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情画意交融之下, 一篇揉合了诗与散文的优点惊世之作, 从此流芳百世。

摘要:《荷塘月色》是一篇有名的散文, 但曾为诗人的作者在文中, 同时也蕴含了诗性美的三个元素:音乐美、词藻美及意境美。

关键词:荷塘月,色诗性美,音乐美,词藻美,意境美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篇9:老宅的茶人时光 (散文)

时光正好,阳光正好,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虽然现在此处已列为协会活动室,但许多人都不是很愿意来此驻留。宅内静寂,甚至是寂寞,不是一般人能消受得了;宅外却是人烟喧嚣,车水马龙,忙于劳命奔波。有人虽然也不一定是为了钱,但也是一身烦事,疲于生计。我也只是人间凡夫俗子,好在有这样一深院的高墙旧宅,就像隔音屏一样了断了外面的世界,让人心徒然安静了下来,超然于世外。

最喜欢的是二楼的一间宽大室院,有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清暖,但我心底并不愿意叫它“陋室铭”,而默默地叫它为“禅心院”。里面也别无长物,一茶室而已,只是每次到此喝茶,我总感觉到心静得只能听到壶水翻腾的声音,静静的就像顿河,就像哀牢山南恩河水,有时又像戛洒江面瓜鱼翻身的声音,我听着这哗哗的水声,不知不觉,思绪走得很远,无边无际;有时又似乎走得很近,水声就像在我心底翻腾。

喜欢茶,并不止于它苦后的回甘及其芳香,并迷恋于泡这个千变万化的过程。听着水花的声音,慢慢将一好茶放于盖碗,听着细条的茶叶在温热的盖碗里渐自变化的姿色,自会觉得能泡一壶好茶甚好。茶叶从大自然中采摘,通过揉捻阳光晾晒等自然发酵成为人们期盼已久的茶叶,它其实只走完了人生的一步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落于谁的手,在哪只壶中绽放,让某个知己牵肠挂肚,这决定了茶的使用价值。于是每次泡茶便不敢怠慢,生怕一不小心,就让一壶好茶毁于自己的手,埋没了茶的青春。

坐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慢慢开始注入水,生茶还是用盖碗泡的好,它只要求于 80多度的水温,并不像熟饼,它对水温的要求甚高,捂堆过的茶叶它只有近百度的高温才能展现出良好的汤色,呈现最佳的滋味,而生饼只用 80多度的水温它就能展现出鲜嫩的汤色。注水,拿起,放下,再拿起,再放下,打理好杯盏碗匙,清洗过一二道茶叶,再注入新水,就能开心地欣赏到叶面的条、索、筋、脉的舒展变化,茶叶就像小舟一样在碗里舒滚,汤色如少女的红润从杯的四周洇开来,由淡变青,由绿变润……

听到木楼吱吱地响,高跟鞋和木板结合的声音就像楼的主人穿过时空来到人间,听着它由远及近,让人生出许多期切。老宅建于上世纪 30年代,时为新平的代县长王瑞祥及家人居所,后因世局变化,天翻地覆,主人一家远走他乡,却留下一大座空宅为后人闲置。来人是一修长女子,披肩扇起的风惊扰了一树的鸟,它们在不满中从树梢飞出了天井,叫声却落在了喝茶人的心头。嗜茶如命的女子叫芦苇花开正白,她发现这个老宅也是由茶缘起,随我来过这个大院。她来到楼上,却并不急于进门,而是一路掏出手机忙于拍照。此时阳光就像千足金一样泻落廊坊间,斑斑驳驳的明暗一如女子失魂落魄的婚姻,就是这种氛围牵挂住了女子的魂,她在那一刻丢失了自己的心而拾起了天边的那个男人。拿起,放下,这是喝茶人的一种追求,也是茶的一份禅意,可当一个人真正地面临一份人生的抉择时,又有几人能超凡脱俗脱胎换骨!

曾有过怀疑女子的时候,以为她不过是徘徊于红糖和茶叶间的市井女郎,生意场上的赚钱和倒卖是她永远修行不了的品性,她来像一阵风,去像天井间的鸟,于我不过是生命中一次擦肩而过的时光。但时间是一杯缠绵的咖啡,是检验人心的一份很好的良药,当有一天我看到了女子挂于俏脸上的惆怅时,我深深明了了女子真实忧愁的内心。她的先前的男人叫风吹落,这个男人现在在微信上似乎也能搜寻到,但就是这样一个缥缈的男人在糖厂改制后从此走失,他就像一枚叶随雨冲落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然后融进了泥土,变成了雨后彩虹样的水蒸汽。

“思念就跟爱情一样是会耗尽的。无奈要分隔两地,一开始我想他想得很苦,恨不得马上找到他,飞奔到他身边。后来的后来,我没那么想他了,不是不爱他,而是这样的想念是没有归途的。我再怎么想他,还是见不着他摸不到他,只是用思念来折磨自己。于是我知道,我得学着过自己的生活了。”这是芦苇花开正白一次茶酣后对她男人的真情控拆,可以想象风吹落走后她内心留下了多少内伤,这些内伤使她的心随着时光的风蚀结了冰封了盖,从此一个单纯的女子一直走在一条情感疗伤的路上,她的生命的另一头充满了不确定的幻想。

好的茶就是在舌尖给人感觉到苦味之时喉咙里便充满了无穷尽的回甘,香气和回甘充盈着你的整个喉舌,让人九曲回肠,这就是普洱大树茶的奇妙之处。泡茶有时候能够特别的开心,不仅因为茶的回甘芳香,还在于茶叶在碗中起死回生的感悟是多么的奇妙。茶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一生都在等待和水的结合,只有滚烫的水注入了它的生命,它一生才算完成了生命真正意义上的燃烧。时光正好,阳光正好,我对面的女子正好,她专注的脸背对着阳光,手中的茶香袅袅,就像一缕青衣,我祈祷她就像杯中因水化开的茶叶,在老宅时光茶水的清洗过后能迎来生命中的一杯甘露。

有时我也心痛于茶的烫伤,总会有那么一次冒失的时候,因为手忙脚乱茶叶在碗中失了它本应有的颜色,一份好茶就毁于一次粗心或不在意。看到盖碗中丢失了自我的茶叶很少有人会无动于衷,感伤和哀叹常常成为这个时候最无为的自责。茶叶烫伤了会换,最好的班章、冰岛一泡也仅千元而已,但人心烫坏了能怎样呢,即使疗好伤,心底的那份伤疤还隐隐作痛。

天蓝是这个老宅常住的女子,能写一手婚姻小说使她成为这个城市暗暗涌动的符号。很少有人认识她本人,但“天蓝”声名鹊起,丝毫不影响她成为情感作家的障碍。因为情感的一波三折,她渐渐喜欢上了喝茶,这比起沉沦于麻将中自扎的女子,这是一份很好的情感历炼。一次命中的偶遇,她沉沦在老宅中不能自拔,不仅因为时光停留在这份美好,而且在老宅中泡茶的那份心境,她在老宅的泡茶中找到了珍视情感的空间。“每天我受不了生活带给我压力的时候 ,我就会回到这儿,静静地泡一壶茶,让时光停下来,给内心腾出一份空间……”

nlc202309080936

天蓝,一个多好的名字 ,阳光正好的时候 ,我穿过深幽的门站于金鱼游动的天井石缸旁 ,抬头仰望碧空 ,一方布幕大小的晴空宛如一面倒置的醉湖悬于天穹 ,天蓝得那么深邃 ,就像从三眼井取回的一缸井水。那一刻天蓝就成为这个老宅的意象。

天蓝泡着茶,时光正好,阳光正好,壶水翻腾的声音就像山下江面上缓缓前行的风浪。河谷上面是蓝蓝的天,大地是一望无际的江水,水手在这个时候哗哗的迎着风浪常常亮起了歌喉,嗓门穿过河谷的热浪俨然汹涌漩动的岩浆。穿过时光一样深幽的门巷,随着一声“吱——”的厚重木门推开的声音,军人宏大的声音先于木板的“吱吱”声传到了二楼上来,是消防队谭大队长到老宅来喝茶了。

茶正煮得开,公道杯的长处就在于它珍视每一个来到的生命,无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一介草民,只要你坐于桌前,主人都会为你添上一杯情真意长的茶。谭大队长是走南闯北的贵人,阅茶无数,论茶滔滔不绝,但他却很珍惜每一份入杯的茶汤,并不会因茶叶的好坏失了朋友的面色。第一口茶汤入口,他慢慢下咽,“嗯,好茶!”他即刻夸赞,不知是真是假,他总给人一份深深的感动。

有时茶并不好,经他夸赞,主人反倒心起愧疚,以没有泡好茶给他喝自责,但时日多了,主人反倒以为谭大队长并不一定会喝茶。而后又想,喝茶的最高境界不就在于“大”么!谭大队长走南闯北,戎马半生,他这么爱茶,一有空闲就赶到老宅来喝茶,他怎能不会品鉴茶叶的优劣呢?只是他胸襟开阔,大肚罢了,他对茶肯定已经参悟出了禅意,只要是茶,入口即觉得入心,这也就是谭大队长的高人之处。

宾川是中国十大佛教圣地,以鸡足山而闻名天下。谭大队长的老家就在宾川,他边喝茶,常给我们讲他自个冒雨登临鸡足山的经历,他滔滔不绝又绘声绘色,有时还会手舞足蹈让人身临其境。但我认为他最擅长的还是讲穿越时空的历史大片,什么人在太空活一天回到人间就过了很多年啦,人和动物杂交就会生出变异的基因物种啦……他信手拈来,让人觉得世界却是这么虚幻,就像云雾山中的茶园和茶山。谭大队长一杯接一杯地喝茶,天蓝一杯接一杯地给他添上,听着他一个接一个的幻想虚虚实实地在我们面前铺开,我们开始担心他的故事什么时候才能讲完,并开始揣摩碗里的茶叶是该重新换上还是在等等看。谭大队长每次离开的时候我们脑子里装满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故事,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虚虚实实的联想,这些虚虚实实的故事得让人想一阵子理一阵子,如喝了太多的茶汤,心底的回甘飘渺又绵长,得很久很久才能消化掉。

阳光并不是每天每刻都有,就像月亏和满月,它总在时光的交替中轮回和变化,生命也就是在这种消磨中变得真实而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在稻花茶收获结束之后,也就是秋茶收获完,哀牢山的冬雨就像山上的绵羊毛一样细密而冗长,又像老宅家族的身世一样悱恻和不安。细密的雨水空朦而渺茫,在老宅的上空飘过来又荡过去,而后哗哗地水声就落在天井里,仿佛乡村山泉的欢唱。等待成为这个冬雨天悱恻又漫长的相思。有时茶人们也会体会到等待的奥妙,就像杨贵妃等待南方飞骑而来的荔枝,而老宅等待一壶茶的到来也是那么的不可琢磨。时光就像地壳一样在改变着方向,我们既便喝足了今天的茶,而不知下次可还能再有一壶好茶在来路上等候着我们。莲的出现无疑是这个冬天最好的安慰。其实莲并不会喝好多茶,更不能喝好茶,因为好茶往往茶气旺,更容易给柔弱的胃造成中伤。莲就是这样一个纤弱而柔美的女子,她不宜喝茶又常常会到老宅来,她厚实的黑色鸭舌帽、一袭飘动的红围巾和修长的大衣成为这个老宅难得的春色。她来时不像芦苇花开正白走路那样风风火火,也没有那份感伤和忧愁,却像时下冬雨过后飘于老宅上空的雾,又像茶案上煮得正香的茶。莲来到门口我才知道她的到来,我确信她的高跟鞋是没有垫海绵的,但她穿过廊坊时我并没有听到声响。莲还是已经来到了老宅的禅心院,她的笑容是这个冬日里最温暖的一束太阳花。确切地说我认为莲还是很适合喝茶的,她虽沉浮于商海,但后天的努力使她养成了安静的习惯。莲落坐后也并不拒绝茶汤,她只是笑着说:“我不能喝得太多。”

知道她胃不好,我们便改喝熟茶,普洱熟茶红润的汤色印证了老宅的隆冬,看莲滴落衣袖上的雨粒,我们感叹这个冬天是那么的绵密和不安。莲说好在有这个居所,让我们一群人有了个暖心的地方。

莲来了我们更多的就不再说笑,听镂窗外雨声就像琵琶的弦音打落石缸,我们听着听着心境就像后山的雾渐渐散开去,虽然照壁山那方还烟雨风云,但我们都感觉到春天似乎就要来了。

莲说她被骗走的几百万元钱已打水漂,从贫民苦到富翁,又从富翁回到了百姓,现在也并没感觉有什么不好。莲说这些的时候脸色依然还是那么的平静,就仿佛她面前的茶汤,从头泡到末泡依然保持了不变的颜色。我历来相信,生命的历炼和茶的历炼一样需要时间,就如茶一生在等待和水的结合。

莲和我走出老宅的时候,禅心院里的茶已凉,而香还在。

责任编辑 张庆国

篇10:静止的时光优美散文[推荐]

有时会无端得害怕,泪流。在密闭的空间里呆着,仿佛头上有个盖。那种感觉似天空整个低下来,一片一片的压抑,只属于我的天空。所以,长途火车上我会觉得死亡离我很近,当一切没有出口,人会绝望。

我开始??很少的话,内心有大片大片的独白。我渴望诉说,却没准备好从哪里开始。是在自制,不给自我沉沦的机会。秋天,我总会让自己陷入莫须有的悲凉情境里,工作变得可有可无,而事实也无关紧要。只要自己。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近来常觉得生命不再是最重要的。没有要完成的事,没有思念的人,前方如平原,太辽阔没有尽头。

篇11:优美散文:闲情,延伸时光的娇美

世间存在的万物,都是岁月里的一道道旖旎风景。红尘中所有的遇见,皆是生命里一次次浪漫的美丽相逢。一如工作,就像我们平日里饮用的淡水,是当之无愧的生活之饮。一如闲情,恰似偶尔为之的甘醇红酒,贵在情趣是优雅的生活之品,美无处不在。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乏想象美、发现美的视线……

-----题记

或许生活会伺机让我们品尝一些,低眉入口的苦味;或许生活平凡的又有点过于乏味,过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或许生活时常让我们面露微笑,还必需流着眼泪……可生活也在我们尝试枯燥无味的同时,也相对设置了一些,被你我本身的眼睛屏蔽了的小美……

就如春天里穿着朴素的园丁们扛着花锄,却能梨出一片赏心悦目、争奇斗艳的花海来;就如在劲风时摇曳颤栗的纤柳,却激起了无数文人对弱柳扶风的雅念与怜爱;就如暴雨来临时我们看见低飞哀鸣的雏燕、可谁又能想到也许此时正是燕子难得一见的`欢乐开怀;就如云儿突然涌起惊涛骇浪般的滚滚浓烟,实则是为了我们能欣赏下雨前,天空展现的另一面狂野的小美,而有意做的各种“特技”安排……

在繁杂的生活面前,我们仿佛正逐渐被机械化。但到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时节,你就有可能,不知道从哪一秒开始,忽然间就会冲动的想去依偎,盈入眼帘的排排树墙。不知道从哪一刻开始,突然间就想细致的跑去梳理,临风慌乱的荫荫柳廊。不知道从哪一时开始,蓦然间看到坠落脚边的残红,忍不住拾起、曾经妖艳的美美粉影;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猛然间发现平日喜欢结伴的蝶、蜂,正在约定新的里程……

美无处不在。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乏想象美、发现美的视线…… 也许我们刚刚辞别“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转眼就有可能相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一池碧波荡漾。仰望天高云追,愉悦的日子,似乎发醇已久的闲情,正等待你一次短暂的旅行。那就及时打点行装,采撷一束熠熠的阳光,与之相拥在尘世的烟火里,任它袅袅沉香并缠绕于身旁…… 一边欣赏,一面联想,蝶栖枝头,蜂落树梢,几分惬意顿时弥漫了心房。一路捡拾着伺机发酵的文字,用心酝酿成清逸的诗行。行人透视到草青木秀簇拥着芬芳,忍不住对美轻轻触碰,幽幽收藏……

或许残酷的现实,让我们少了些年少的冲动,可一旦陷入唐诗宋词的优美意境里,还是会生出些许情愫萌萌哒。“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首《横塘路》,带给我们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想空间。 正是因为你的内心深处过于喜欢小美,才想要倾尽所能,不愿留下太多缺憾。也正因为满心缱绻着对美的痴恋,所以才会把清逸闲雅,时刻放在心田…… 晨曦,清风贯耳,金色过肩。斜倚楼栏,敛眸观看。一会儿就见,青山绿水,云白天蓝。美在眉峰绕,媚在心头缠。一阵儿又怨,黄昏雨罢,莲芰贪欢。花儿弄影,月静人闲……

看透了,看淡了,天、无非是阴晴,人、不过是聚散。人生苦短需尽欢,理应忘忧于美字当前……芳华如流水,锦梦亦烟岚。凝眉斜窗外,景致似从前。绿韵倬波澜,嫣红俏深远。清风微逸卷,云雨美连天。寻一首清雅涵芳的小诗,温润有些萧条稀落的心园。觅一支恬淡闲情的赋歌,暂扣曾经流散幽凉的心弦。我们会在蓦然间感叹,时间如流星赶月般乍见,“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是何等的美轮美奂。还没来得及消化掉风光无限的秋思田园,时光隧道又把我们带进犹如初见的,“红酥肯放琼苞碎,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素白飘红的画面……匆匆别过游走的流年,已是历久弥尘。可谁能把这醇美的执念,淡化心间?谁又能将那蚀骨的美艳,抽离概念?

上一篇:天河春苗幼儿园防溺水工作方案下一篇:华东交通大学教职工重大疾病困难补助暂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