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2024-06-10

关于艾滋病的知识(通用8篇)

篇1: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福州市教育局文件

关于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民办高校:

12月1日是第20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目前,全球每天有15000例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我国艾滋病疫情截至今年7月底,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达214300例。所以,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必须抓紧,教育学生要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要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如何预防的知识;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并要关爱他们。为此,市教育局和市疾控中心编写了“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稿”,要求各学校在12月初为学生开设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

福 州 市 教 育 局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抄送:省属中小学、市疾控中心 青少年学生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讲座稿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发现

在1979,美国出现一些极为少见的疾病,包括经鸟类传播的肺炎(卡氏肺孢子虫)和被称为卡波济肉瘤的癌症。起初,大多数病例见于男性同性恋者,稍后病例见于血友病患者和接受输血的人员。这种疾病随后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从而引起严重的致死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病人最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100℃20分钟可将其完全灭活、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二、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1.世界流行概况

全球每天有15000例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已经有超过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200万人已经死亡。非洲的艾滋病病毒流行最为严重——有7个国家的成人感染率超过了20%,最高的接近40%。印度有近400万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而且对3个邦的孕妇的监测表明其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超过了3%。在加勒比海一些地方,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上升到总人口的3%或更高。

2.亚洲流行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报告》显示:亚洲艾滋病例增加速度最快。全球2004年新增500万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当中,四分之一在亚洲。增长最快的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印尼和越南。

3.我国最新艾滋病疫情

从去年1月到今年6月,平均每月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基本稳定在3000人左右。截至今年7月底,31个省区累计报告已达到214300例,发病超过56758例。今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3223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435例,死亡3095例。截至今年6月,全国74%的县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累计报告人数排前五位的省区是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和广东,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5.9%;艾滋病人报告数排前5位的省区是河南、广西、云南、安徽和湖北,占全国报告总数的82.9%。

4.我省艾滋病的发展

(1)为1987年至1994年,87年我省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此阶段艾滋病感染者主要从境外(省外)传入,少量是这些输入性感染者的配偶被感染。(2)为1995年到2001年,此阶段开始从省内性乱人群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人数增加明显,增加速度也明显加快。

(3)为2002年至今,此阶段,福建艾滋病传播途径开始多样化,并且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2002年福建省发现首例母婴传播,2003年发现首例本省籍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目前福建省艾滋病呈地区聚集性分布,传播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并已经出现9例母婴传播病例(最小为8个月婴儿),艾滋病正逐渐侵入一般家庭。

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

1.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通过带病毒的体液交换传播。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接触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经性接触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HIV传播途径,全球大约70%~ 80%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上HIV,其中异性间性接触传播占70%以上,在未来的数年里,经异性性接触传播艾滋病将会逐步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可刺入人体的针具和医疗器械等都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使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

HIV感染的妇女,一旦怀孕,所生孩子大约有30%概率被感 染上艾滋病。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可能被感染上HIV。婴儿可能通过母乳喂养被感染上HIV。

2.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离开人体后会很快死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日常生活和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一起进餐、乘车、学习、郊游、玩耍,共用学习用具、餐饮具、卫生间、游泳池、卧具、生活用品。

唾液、泪液、汗液、尿液中病毒含量极低,不足以引起传播。目前还没有发现通过这些体液感染艾滋病的病例。

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或打喷嚏都不会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既不发育也不会复制,蚊子嘴上残留的血液量微乎其微,远不足以引起传染。目前还没有有关蚊子活昆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报道。

3.预防艾滋病传播(1)预防艾滋病经血液传播

①不安全和不必要的注射是引起艾滋病传播的原因之一,因此能通过吃药治疗的疾病就不要打针,能打针治疗的就不要输液,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②要到正规医院就医,不轻信街头广告,不去无行医执照的个体诊所打针、输液、补牙等。③就医时,应当选择使用一次性针具以及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

④不要到非正规的美容、整形机构去做纹眉、纹身、穿耳眼、矫正畸形等刺破皮肤的手术。

⑤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的日常生活用品。

⑥必要时使用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或自身血液。

⑦要到国家指定的正规血站献血。无偿献血既有利于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又不会对献血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⑧帮助他人止血时,应做好自我防护,避免徒手接触血液和伤口,要用干净的手绢、纸巾或乳胶手套等物品进行应急处理,然后再去医院就诊。

⑨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的人很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2)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接触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根本措施

①学会识别正确、健康的性知识来源,不要看黄色书刊或低级网站上获得相关的性知识。

②青少年要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要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恋人之间应彼此忠诚,要对自己健康和生命负责,对他人健康和生命负责,避免发生婚前性行为。发生婚前性行为对彼此 身心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④坚决抵制卖淫、嫖娼等违法行为。

(3)预防艾滋病经母婴垂直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指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妇女在怀孕、分娩和产后哺乳等过程中将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的是HIV由母亲传给其胎儿或婴儿的传播方式。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主要途径。

HIV感染的妇女,一旦怀孕,最好在孕早期终止妊娠,以免胎儿在孕期感染。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感染的可能性。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力推行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艾滋病咨询检测和住院分娩,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怀孕妇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危险操作、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可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潜在危害,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终止妊娠,应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寻求咨询和终止妊娠的服务。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寻求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和婴儿检测服务。感染 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应进行婴儿喂养咨询,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并在婴儿第12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四、艾滋病咨询和检测,1.国家实施免费和保密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抗体初筛检测服务,为经济困难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2.及早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有利于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有利于及时治疗、延缓发病;有利于采取预防措施,减少传播。3.一旦发生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或怀疑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一定要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咨询和检测。4.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包括:发生过未使用安全套的高危险性行为,如与感染者的性行为、多性伴、男男性行为、遭强暴等;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到非法采血点卖过血。

五、消除歧视,相互关爱

1.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拥有上学、工作、就医的权利,他们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2.歧视或冷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不但不能减少艾滋病的传播,反而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不安定。

3.未经本人同意,公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身份,对其个人状况乱加猜测、肆意散布,采取漠视甚至侮辱的态度和行为,都是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表现。

4.青少年应当尊重和关心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受艾滋 病影响的人们,尊重和关心她们,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5.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会导致他们隐藏和不愿暴露自己的感染状况,不去寻求或不接受医疗服务和救助,这样既不利于病人就医,也不利于预防病毒传播。

六、“四免一关怀”政策

1.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以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含有条件的中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

2.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省、市、(地)县(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3.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

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5.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篇2: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关于艾滋病十条“最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3、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其次是正确使用避孕套。使用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免怀孕,还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4、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不要吸毒,特别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5、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的另一个方面是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6、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和哺乳可以预防经母婴途径传染艾滋病。

7、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通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很多年,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但他们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8、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生活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不必恐惧与艾滋病病人接触。

9、不要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给予他们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HIV传播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一、有大量的病毒从感染者体内排出。

二、排出的病毒要经过一定方式传递给他人。

三、有足量的病毒进入体内。

塘高中医务室宣

篇3: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关键词: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医护人员

当前时期,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条件不具备等不利因素的存在, 尚有众多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的携带者或感染者尚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1]。而医护人员因其所属的职业要求, 决定其需要经常性地接触各类患者 (包括HIV携带者) 的概率比其他人要高很多, 因此, 医护人员受到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威胁不可忽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讨的对象资料是从文山市及其下的乡镇医疗的13个医疗机构中共抽取492名医护人员, 其中城区的有221名, 乡镇的有271名。

1.2 方法

本次使用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分别对抽取的221名城区医护人员和271名乡镇医护人进行调查, 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详细地对比分析。

1.3 分析统计

采用epi data系统进行数据录入工作, 然后再使用标准的SPSS 1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对。

2 结果

2.1 常规概况

参与问卷调查的492名医务人员中, 城区的医护人员有221名, 包括女医护人员84名和男医护人员137名, 中专学历的有105名, 大专学历的有61名,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55名, 年龄均在18~55岁之间, 平均年龄29.3岁;乡镇的医护人员有271名, 包括女医护人员120名和男医护人员151名, 中专学历的有117名, 大专学历的有135名, 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19名。根据统计学的要求发现这两组在以上所显示的数据中的差别P>0.05, 因此不具有统计学上的统计意义[3]。

2.2 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的问题总数有40题, 乡镇医护人员问题回答正确率超过60%的仅有36人, 回答正确数超30%的有107人;城区医护人员中问题回答正确率超过60%的有63人, 回答正确数超30%的有155人。详细的统计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本次问卷调查发现, 无论是城区还是乡镇的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认识都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特别是艾滋病的窗口期的认识不足表现尤为突出, 认为只要检查出HIV呈阴性接诊患者就没有被HIV职业暴露感染的可能的医护人员所占比例高达8 5.4 1%, 为420名。

参与调查的492名医护人员中, 有28.32%的医护人员认为本人接诊到艾滋病病毒携带患者的概率几乎接近于0, 这充分暴露出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重视程度很低, 对防护知识更是缺乏认识, 所以, 花大力气加大医护人员相关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很有必要[4]。对被针头刺伤后要马上使用清水清洗后再消毒的措施来防止感染的知识, 只有73.3%的医护人员知晓。知道最佳预防性用药的时间的医护人员仅有13.22%。仅有25.18%的医护人员清楚需要对已使用过的穿刺针必须与敷贴及棉签分开归类存放。在城区医护人员中, 只有77.39%知晓要对所接触的患者体液、血液及其污染物品实行防护举措;为艾滋病职业暴露后一定会感染的医护人员有61.92%;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汗液、口痰、分泌物、大小便、体液是否具有传染性, 回答肯定的医护人员有81.33%。上述这些问题充分暴露出相关医护人员艾滋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欠缺程度的严重性, 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艾滋病的重视程度, 进而降低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概率, 保障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

在参与调查的乡镇医护人员中认为完整的皮肤在接触到HIV体液及血液后, 也会受到HIV的病毒感染的有52.86%, 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医护人员采取过度防护的措施, 这会让患者产生反感的心理, 甚至可能产生情绪, 影响医患沟通, 不利医患关系和谐, 因此, 需要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正确的防艾知识普及宣传, 让其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来应对艾滋病病毒感染, 避免产生过激的恐慌情绪。

近几年来, 我们国家面临着艾滋病病毒职业扩散严重威胁[5]。因此, 医疗机构有必要健全和完善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机制, 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应对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感染。提高医护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现状的重视程度以及加大对医护人员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具有重大的意义, 让其面对艾滋病病毒携带患者时能够镇定处置, 采取正确的治疗防护措施, 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陈华, 杨雪英, 庞伟鸿.预防控制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2) :187-189.

[2]朱会英, 王小岩, 曹洪涛, 等.医院内HIV/AIDS管理与职业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8) :993-995.

[3]黄芳玲.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防护与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刊, 2006, 22 (3) :59-61.

[4]蒋天伦, 李兵, 黎儒青, 等.HIV流行形势及医院感染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 (4) :396-398.

篇4: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艾滋病的起源尽管有很多争论,但有一点是国际公认的,即最初是在非洲被发现的。至于艾滋病毒是如何在人类之间传播的,有很多说法。

现在,人们较普遍的看法是,大约在18 -19世纪,艾滋病病毒出现在中非热带雨林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的体内。艾滋病的病原体之所以在非洲部分地区出现和长期存在,这是因为中非有一种猴子,叫非洲绿猴。据科学家取样分析,200只绿猴中竟有70%携带有类似艾滋病的病原体。由于绿猴具有健全的免疫系统和较强的免疫能力,因而它们能携带病毒而安然无恙。

据说,当地非洲人有吃猴肉的习惯。很可能是他们在杀猴之时,因接触猴血而受到传染,或者在饲养和捕捉猴子时遭到咬、抓造成皮肤损伤,使这种病原体乘机钻进了人体。

以后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艾滋病病毒逐渐通过加勒比海地区传人美国东部、东南部,进而传人欧洲和亚洲,在全世界广泛蔓延。

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病人是如何发现的

1969年,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美国人,得了一种奇怪的疾病,他多方求医,终因不知为何病,无法医治而死亡,人们把他的部分组织保存起来。

1980年6月,美国一名叫盖尔坦的同性恋者,被诊断患了卡波氏肉瘤,不久就死去了。接着,他的两个同性恋伙伴以及一批年轻的美国同性恋者,相继发生了该病。此病在同性恋者中的蔓延之快、病情之严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成立了由癌症专家、毒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组成的调查研究小组,对这一在当时称为“同性恋者癌症”的疾病进行凋查。在调查中,他们发现,这种新病以人体免疫力严重缺损为特征,两年内,已有26位男同性恋者患此种疾病,同时他们发现,这种疾病已在男同性恋者群体中蔓延开来。当时,这种疾病被命名为“男性同性恋者免疫缺陷症”。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人急剧增加。1982年3月,有285位该病病人,到5月,仅美国就有900人患该病。使专家们惊奇的是,患这种被称为“男性同性恋者免疫缺陷症”疾病者,除了男性同性恋者外,还有异性恋者、吸毒者、儿童及血友病病人。这一病种的名宁,显然与事实不符。根据这一情况,学者们于1982年秋更改了这一新病种的命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AIDS。根据其音译和意译的双重含意,我们国家把它称为“艾滋病”。美国人罗伯特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患艾滋病的病人。

198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了一名长期居住美国的阿根廷籍男子,因患严重肺部感染而住院,经医治无效而于入院后第5天死亡。病人病危期间,医务人员曾与其在美国的亲友通话,据病人亲友介绍,病人为同性恋者,曾于1984年和1985年两次罹患卡氏肺囊虫肺炎。这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位艾滋病病人。

第一位中国籍艾滋病病人是如何发现的

1990年4月,北京某医院收治了一位51岁中国籍男性病人,以肺炎起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且逐渐表现出脑神经症状。经检查确定为嗜肺军团菌肺炎和脑弓形体病,全身衰竭,后期再次发生肺炎。1990年9月2日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病程4个半月。实验结果显示血清抗HIV-I阳性,该病例为我国第一位中国籍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1.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

(l)艾滋病的窗口期

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血液,到人体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抗体,并能用日前检测方法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前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窗口期通常为2周至3个月,少数人可达半年或更长时间。处于窗U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用常规方法在其血液中查不出病毒抗体,但具有传染性。因此,怀疑感染艾滋病而初筛检查阴性者,应在3个月后复查或进行艾滋病病毒核酸检测。

(2)艾滋病的潜伏期

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包括窗口期)这段时间称为艾滋病的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但具有传染性。一部分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最初会出现一些感冒样症状,一般持续2-3周,可自行缓解。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7- 10年,其中有部分感染者发展迅速,潜伏期可短至2-3年;还有部分感染者发展缓慢,潜伏期可延长到12年以上。

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

1.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并经过若干年的潜伏期后,被感染者会出现一些临床症状。最早可出现一些带状疱疹和腔真菌感染,表明开始进入艾滋病的发病期。随着疾病的进展,病人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如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热、不明原因腹泻、体重进行性下降、反复发生肺部感染、消化道症状、反复发生的皮疹,甚至到晚期出现神志的改变、肢体的活动障碍、视力下降等各个系统的表现。卡氏肺囊虫肺炎( PCP)、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结核病是最常见的艾滋病指征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威胁艾滋病病人生命的疾病。

2.诊断

经血液检查,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证试验(蛋白印迹试验)为阳性者,可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常根据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判断和经血液检查CD4细胞计数小于200/mm3时,可诊断为艾滋病病人。

治疗原则

对于艾滋病病人主要采取针对病毒和各种合并症的治疗措施,包括:①抗病毒治疗,强调联合用药(俗称“鸡尾酒”疗法);②及早治疗已出现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③支持、免疫凋节和心理治疗。

“鸡尾酒”疗法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法(HAART),是根据药物的组合原则,由三到四种药物组合而成。该疗法的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病人体内病毒的复制,使已经受到破坏的免疫功能恢复,从而延长病人的生命。

但是,抗病毒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较大的副作用往往使病人放弃治疗;二是必须严格遵守治疗方案,否则治疗效果差,还可能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三是必须终生服药,对治疗的提供者及接受者均带来挑战。

机会性感染的治疗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机会性感染,也往往是病人主要就诊的疾病。机会性感染,是指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的抵抗力降低,使一些致病力较弱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有机可乘,导致感染发生。因此,要针对艾滋病病人的机会性感染开展治疗。

支持和对症治疗根据出现的不同症状给予相应处理,必要的营养支持也是艾滋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艾滋病的预防

针对艾滋病的三条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预防经性接触传播

遵守性道德,固定性伴侣,安全性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有效措施。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避孕套)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得了性病或怀疑有性病应尽早到指定医疗机构或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2.预防经血液传播

远离毒品,抵制毒品;对于不幸染上毒瘾的人,要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对于暂时无法戒除毒瘾的人,可采用美沙酮替代疗法(又称维持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的方法,改变共用注射器吸毒的行为,阻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不接受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血制品和器官;不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安全注射措施。

3.预防母婴传播

篇5:艾滋病的知识

河南的艾滋病感染者在全国是最多的,记得前几年胡锦涛以前到河南艾滋病村进行考察,还在当地与感染者一齐吃饺子,主席尚且如此,我们没有理由歧视他们。此刻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主要以同性恋和吸毒者为多,卖淫嫖娼感染艾滋病在中国仍不是主要感染途径,如果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能够有效预防艾滋病。

有的人只是让小姐手淫或口交,就哭天喊地,其实手淫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至于口交,如果口腔没有大面积溃疡也不会被感染的,全世界口交感染艾滋病的案例只有一例,而且是口腔大面积溃疡造成的感染,有的人确实是性交,但全程戴套,我说这种状况没有检测的必要。

根据统计,假设对方是感染者,戴套感染的可能性是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如果正确戴套性交,是能够不检测的,在全国有的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戴套也是不给检测的。另外,假设对方是感染者,即使你不带套性交,感染的可能性也只有五百分之一到一千分之一,所以艾滋病不是这么容易感染的。

篇6: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关键词】艾滋病;,基层医务人员;,知识;,态度;,培训

【摘要】目的评估艾滋病知识培训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培训的57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前后测试和调查其对艾滋病的态度。结果经过培训,医务人员的平均测试成绩比培训前提高476%,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正确回答率提高幅度,最大为172%,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观点的正确应答率也显著提高。结论基层医务人员需要强化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树立正确的艾滋病防治观,建议合理设置课程和采用以传播知识和改变态度为主旨的新型培训模式。

【关键词】艾滋病;基层医务人员;知识;态度;培训

The Influence Analysis of Training to HIV/AID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Elementary Health Care Workers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raining to HIV/AIDS knowledge,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elementary health care workers.Methods57 elementary health care workers were trained and accepted pre and post test and answered a questionnaire named “How do you feel about HIV/AIDS?” ResultsAfter training, the average score of test increased 2193, which is 476% higher than pre test.Item of HIV occupational post exposure prophylaxis had the largest increasing extent of 172%.Correct rate of “How do you feel about HIV/AIDS? ” also increased after training.Conclusion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knowledge on HIV occupational and build a correctHIV/AIDS prevention andtreatment viewpoint.Design trainings with suitable content and multiple training methods will not only increase the knowledge and contribute to formation of reasonable attitude and behavior.【Key words】HIV/AIDS;Elementary health care workers;Knowledge;Attitude;Training湖北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主要分布在农村,由基层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诊治。因此,基层医务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有关政策的落实[1]。以往的大多数培训流于形式和忽视培训效果的评估,因此难以客观评价培训的真实效果。本研究以评估培训对基层医务人员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效果为主要研究目的,并探索崭新的培训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培训班的57名医务人员主要来自湖北省的浠水、蕲春、大冶和周边艾滋病高发区的地级市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乡镇定点医院,均为基层艾滋病防治业务骨干。

12方法

根据培训前对基层医务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设置课程内容,自行设计测试问卷。测试问卷经过省、县两级专家共同拟定、审阅、修改后确定(共14题,满分为100分)。用此测试问卷于培训前后分别进行实名测试,共有57份完整答卷。此外医务人员对“你如何看待艾滋病”等观点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匿名的方式调查。

调查所得数据录入计算机,利用EPI DATA 2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15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医务人员在培训前后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2结果

21社会人口学特征

男性为40人,占7020% ;女性为17人,2980%。平均年龄365±75岁。以中专和大专学历为主,各占4386%和3333%,高中占1053%,大学占1228%。初级职称22人占3960%,中级职称20人占3509%,高级职称15人占2632%。14人为疾病预防医师,36人为临床医师,其余为护士,占1228%。

22培训前后艾滋病知识回答正确率的比较

培训前,测试题目的平均正确回答率为678%,对艾滋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关怀措施和控制手段的正确回答率均在900%以上,而儿童艾滋病的诊断、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机会性感染的特性的正确回答率不及400%。培训后,平均正确回答率为897%,比培训前上升了476%,其中职业暴露正确回答率上升幅度最大,为1722%。14个题目中,12个题目的正确回答率超过800%。

23培训前、后测试成绩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培训前,平均测试成绩为678分,最低14分,最高93分,按60分及格,及格率为737%。培训后,医务人员的平均测试成绩为897分,最低64分,最高100分,及格率为100%。除不同职称医务人员的测试成绩无统计学差异外,性别、学历、工作单位级别和职业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前后测试成绩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学历越高,得分越高;县级高于地级市和乡镇;护士高于预防医师和临床医师。

24培训前后测试成绩改善情况的比较

57名医务人员中,除1人测试成绩的差值为负数外,其余均为正数,差值的波动范围为-7~65分,平均为219分。除高中学历者外,其余亚组内测试成绩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测试成绩的改善情况在不同性别、学历、工作单位级别、职业和职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培训前后医务人员测试成绩改善情况的比较

25培训前后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结果显示,培训后,认为“所有艾滋病人群应该得到政府资助的免费医疗服务和药物”的医务人员增加了2564%,愿意与HIV感染者共同进餐的医务人员上升了2045%;反对“艾滋病是不道德行为的惩罚”、“所有孕妇都应该强制接受艾滋病检测”和“医务人员有权利不接纳艾滋病感染者入院治疗”的医务人员分别上升了3939%,10526%和1042%。3讨论

通过分析培训测试成绩和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得到以下结论。

(1)湖北省基层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点的正确回答率均提高,培训达到预期目标。建议合理安排培训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

培训前平均测试成绩为678,及格率为737%,培训后,平均测试成绩为897分,比培训前上升了476%,及格率为100%,提示本次培训达到了传授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目的。此外,儿童艾滋病的诊断、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机会性感染等薄弱知识点也得到了强化,培训后这些知识点的正确回答率均大幅度上升。所有医务人员的培训前后测试成绩的差值均显著提高。但培训前后测试成绩的差值在不同性别、学历、工作单位的级别、职业和职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方面说明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比较合理,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类别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较高层次的医务人员并没有从此次培训中学习到更深入和复杂的内容。因此合理安排课程的内容,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是吸引所有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提高培训效果的必要条件。

(2)测试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培训前后测试成绩女性均高于男性;学历越高者,得分越高;县级医务人员得分高于地级市和乡镇,提示在培训中,需要更多关注男性、低学历者、临床医师、地级市和乡镇的医务人员。

(3)强化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和正确的艾滋病防治观,并推广以传播知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为主旨的新型培训模式。

基层医务人员是否掌握和在实践中应用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直接关系到HIV的医源性传播和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结果显示,经过培训,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从最低的316%上升到860%。与此同时,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均大幅度改观。有研究显示,艾滋病预防并非简单的“知信行”模式,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形成理想的态度和行为[2]。建议新型艾滋病培训模式不仅应以传播知识为主旨,同时需要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艾滋病防治观,变被动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建议合理安排培训课程,除普及艾滋病知识外,还应穿插多种形式的针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活动,帮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医务人员的带动,使全社会形成正确、一致的艾滋病防治观、行为观。

参考文献

篇7: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有的人只是让小姐手淫或口交,就哭天喊地,其实手淫是不会感染艾滋病的,至于口交,如果口腔没有大面积溃疡也不会被感染的,全世界口交感染艾滋病的案例只有一例,而且是口腔大面积溃疡造成的感染,有的人确实是性交,但全程戴套,我说这种情况没有检测的必要。

1、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方法但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

3、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其次是正确使用避孕套。使用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免怀孕,还可以预防性病和艾滋病。

4、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首先是不要吸毒,特别是不能共用注射器或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

5、预防经血液途径传染艾滋病的另一个方面是避免使用未消毒的器械拔牙和其他侵入人体的操作,避免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6、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避免怀孕和哺乳可以预防经母婴途径传染艾滋病。

7、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通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的生活很多年,外表看上去完全正常,但他们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8、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生活工作接触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不必恐惧与艾滋病病人接触。

9、不要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给予他们人道主义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篇8: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1 做法

我院对在校医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由附属医院抽调专门从事传染病管理或医院感染控制的兼职教师负责教学,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入学后第1学年, 每月2学时, 主要内容为艾滋病的基础知识教育;第二阶段是在第2学年, 每月2学时, 主要内容为艾滋病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教育。

1.1 领导重视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艾滋病防治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 把社会力量动员组织起来,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护工作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卫生防疫工作人员, 学校、企业、事业单位, 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和众多的志愿者, 积极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4]。作为未来医务人员的培养基地,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对在校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 专门分配学时使学生接受培训并列为必修课内容在学期末进行考核。

1.2 教师选拔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应重视言传身教, 处处为学生树立楷模, 体现自身高度的自律性和高尚的情操, 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 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为此, 我院抽调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兼职教师接受该课的教学任务, 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认同。

1.3 教学内容

(1) 理论课:国内外艾滋病流行趋势;艾滋病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及高危人群;艾滋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艾滋病职业暴露的概念、处理措施及防护等。 (2) 技能课: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处理;防护用具的使用等。 (3) 社会实践:参加与艾滋病有关的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

1.4 教学方式

(1) 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制成课件, 配有相应的图片, 使学习内容更直观、全面, 便于学生掌握。 (2) 案例分析:收集艾滋病感染的实际病例, 分析艾滋病的不同传播途径。 (3) 小组讨论:将学生每8~10人分成1个小组, 把相同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讨论, 结果由组长汇总后代表发言, 阐述观点, 集中点评。 (4) 角色扮演:根据教学要求, 模拟生活中如何与艾滋病患者相处的不同场景、临床医疗工作中如何接诊不同艾滋病患者的场景, 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用心体会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避免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正确进行接诊。 (5) 同伴教育:每班以学习委员和课代表为艾滋病同伴教育骨干, 强化教学效果。因其教育内容和形式的趣味化、多样化, 这种更偏向于说服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对大学生相关态度的积极转变有很好的效果[5]。 (6) 应急演练:一旦发生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局部处理、健康咨询及预防用药, 教会在校医学生正确的处理方式和流程, 降低艾滋病职业暴露后的发病率。

2 效果与体会

2.1 对在校医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

学校是在校医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 也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好场所。因此, 我院重视对在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专门开辟学时用于艾滋病的知识教育, 选拔富有临床经验的老师教学,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 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艾滋病风险意识。

2.2 对在校医学生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患者。

艾滋病感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 通过对在校医学生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知识的传授, 使学生掌握了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的技能, 提高了医学生的参与意识, 加强他们对疾病本质的了解, 消除他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 对预防艾滋病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6]。

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不仅只是具有精湛的医学专业技术和高超的业务水平, 更重要的是还要具备救死扶伤、宽厚仁爱的良好医德医风。而学校教育是大学生获得知识、改变行为习惯的良好途径。因此, 加强对在校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教育, 提高他们对艾滋病防治的全面认识, 对我国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将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毅, 许华.宣传教育是遏制艾滋病流行最有效地手段[J].医药论坛杂志, 2004, 25 (1) :1-6.

[2]赵宇丹, 于千.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1, 13 (4) :225-227.

[3]张兴华, 徐凤霞, 王沐荣, 等.医护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11) :1382-1384.

[4]孙建云.艾滋病现状与防控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5) :484-485.

[5]梁生禄, 陆春, 龙少康, 等.低年级医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2) :152-154.

上一篇:教研组工作计划2014年下学期下一篇:跨年拓展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