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2024-06-15

第7章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精选8篇)

篇1:第7章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第7章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2008年,我国沿海及内河建设完成投资987.34亿元,比上年增加100.86亿元,增长11.4%。其中,沿海建设完成投资793.49亿元,比上年增加70.38亿元,增长10.2%;内河建设完成投资193.85亿元,比上年增加27.48亿元,增长16.5%。

沿海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174个,新增吞吐能力32175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96个,新增吞吐能力29289万吨。内河港口新建及改(扩)建码头泊位251个,新增吞吐能力7336万吨;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8个,新增吞吐能力1186万吨。全年新增及改善内河航道里程621公里。

7.1 沿海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至2008年底,全国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511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157个。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中,通用散货泊位252个,专业化泊位778个,通用件杂货泊位272个。

● 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加快沿海港口结构调整步伐,继续推进煤油矿箱等大型专业码头建设,促进沿海港口持续、快速发展。至2008年底,全国专业化泊位中,集装箱泊位共有251个,煤炭泊位共有162个,成品油及液化气泊位114个,原油泊位共有59个,散装粮食泊位23个。

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19个沿海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包括: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港区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舟山西蟹峙油气储运工程、宝钢股份梅钢公司配套原料码头工程、南京港龙潭港区四期工程、山东省日照港岚山北港区1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原油码头工程、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10#和11#泊位工程、营口港仙人岛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江苏LNG项目工作船及重大件码头工程、天津港北港池集 1 装箱5#-7#泊位工程、深圳机场码头工程、苏州港太仓港区三期工程、福州港罗源湾港区将军帽作业区一期工程、大连石化分公司新码头工程、中国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小虎岛成品油储备库配套码头工程、厦门港海沧港区14#-17#泊位集装箱码头工程、厦门港海沧港18#和19#泊位集装箱码头工程等。

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15个沿海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包括: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工程(一阶段)、上海罗泾港区二期工程、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四期工程(一阶段)、海南炼化码头工程、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日照港煤炭出口系统改扩建工程、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1#-4#泊位工程、江苏华能苏州工业园区发电厂二期码头扩建工程、浙江大唐乌沙山电厂一期卸煤码头和综合码头工程、扬州港六圩港区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3.5万吨级煤炭码头工程、宁波大榭招商国际集装箱码头一阶段工程、宁波三菱化学5万吨级化工码头工程、浙江国华宁海发电厂一期工程卸煤码头工程、日照港西港区通用泊位工程和青岛港原油码头三期工程等。

● 沿海深水航道建设

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和广州港出海航道三期工程等的初步设计审查工作,完成了湛江港25万吨级航道工程和广州港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等的竣工验收工作。国家重点工程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进入攻坚阶段。深圳港铜鼓航道工程、营口港鲅鱼圈港区15万吨级航道工程、天津港25万吨级航道工程、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专栏7.1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

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我国水运史上投资最多、条件最恶劣、技术最复杂的一项跨世纪治理工程,于1998年1月27日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分三期进行,一、二期工程已分别于2002年9月和2005年11月竣工并通过国家验收。经过一、二期工程的成功实施,2005年6月17日长江口10米深水航道正式通航,并于同年11月27日向上延伸至南京,航道10米通航水深保证率保持100%。

2006年8月1日,交通部组织审查通过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初步 设计方案。三期工程建设规模主要为:疏浚航道90.8公里,形成全长92.2公里、底宽350—400米、水深12.5米的双向航道;新建2公里长兴潜堤,配备必要的助导航设施等。工程疏浚土方量约1.7亿立方米。工期3年。建成后,可满足第四代集装箱船和5万吨级船舶(实载吃水≤11.5米)全潮双向通航的要求,并兼顾10万吨级满载散货船及20万吨级减载散货船乘潮通航需要。2006年9月30日,三期工程开工。2008年,工程进入攻坚阶段。预计在2010年以前工程完工,实现航道12.5米的水深目标。

治理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航运乃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也为长江口深水航道的长期治理维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谱写了世界大型河口治理的新篇章。

● 码头改造试点

为了适应我国港口发展的形势,保证码头的运行安全,节约港口资源,提升港口能力,促进港口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和港城协调发展,2008年交通运输部积极推进沿海码头改造试点工作,加快老码头技术改造和老港区功能调整。至2008年底,已经论证核准秦皇岛港、镇江港、宁波港区、佛山港、广州港、湛江港等15个泊位的码头改造项目。码头试点改造项目进展顺利,秦皇岛港码头改造项目已完工准备验收,其他码头改造项目均在改造施工中。

● 建设项目监督管理

不断加强建设市场监管力度。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对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二期码头、宁波光明通用泊位工程、浙江海事局宁波海事监管基地工程、东海救助局连云港基地工程等沿海港口建设项目和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稽查,规范了水运建设市场行为。为了规范码头改造试点项目建设行为,交通运输部在上半年对已核准的码头改造试点在建项目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招投标、合同执行、工程质量和安全情况。11月,召开交通支持系统基建工作座谈会,对所有在建的支持系统建设项目进行了检查。制定并发布《水运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和《水运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范了水 运工程招标投标行为。组织起草《水运工程招标投标诚信管理办法》。编写完成《水运工程建设专家库及入库专家管理办法》,公布入库专家名单,对入库专家实行动态管理。

7.2 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重点的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完成沙市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等17个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查、审批工作,完成常鲇工程、汉宜数字传输系统工程、南浏数字航道示范工程等8个重点项目的竣工验收。

至2008年底,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5931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个;全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28万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11万公里,占总里程的49.8%,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内河航道共有4128处枢纽,其中具有通航功能的枢纽2329处。

● 内河港口建设

内河主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加紧进行。万州江南沱口作业区一期工程、岳阳城陵矶港区(松阳湖)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重庆寸滩作业区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武汉阳逻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等开工建设。

● 内河航道建设

长江干线航道治理进一步加快。组织完成长江中游罗湖洲水道航道整治工程、长江下游太子矶中段航道炸礁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长江干线泸州纳溪至重庆娄溪沟航道建设工程、长江中游嘉鱼~燕窝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工程、长江中游马家咀水道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等已完工准备验收。京杭运河扩能改造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全面推进。西江航运干线改造加快,肇庆至虎跳门航道、贵州至梧州航道、桂平二线船闸工程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梧州三线船闸建设前期工作顺利启动。

● 航电枢纽建设

航电枢纽工程进展有序。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等河流航电枢纽建设 4 加快,湘江株洲航电枢纽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汉江崔家营、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进展顺利,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开工建设,松花江大顶子山、右江纳吉航电枢纽建设工程基本完工。

● 示范工程建设

内河水运建设示范工程自2006年启动,交通运输部选择内河水运工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类8个项目,围绕 “安全、高效、环保、节约、服务”的主题,将先进理念与工程特点紧密结合,在设计、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三类8个项目为:

航道建设示范工程包括:湖嘉申线湖州段航道建设工程、京杭运河两淮段航道整治工程、常州市区改线段工程、宿迁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暨水上服务区。

航电枢纽建设示范工程包括:株洲航电枢纽、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数字航道建设示范工程包括:广东数字航道、长江数字航道。

2008年内河水运建设示范工程活动进入考核验收阶段,三类8个示范工程活动验收全部完成,示范工程成效显著。在理念创新上,突出以航为主,注重坝址选择、水位衔接、总平面布置等各个环节,注重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建设理念贯穿于项目设计、建设、水资源综合利用等各方面,强调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等;在技术创新上,突破了传统的工程建设理念和规范,因地制宜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利用新技术加强弃土、弃渣的合理运用等;在管理创新上,强化业主在设计、建设、管理中的主导作用,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等。同时,加强示范工程活动的总结和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完成《新理念—内河航道建设指南》的初审工作。

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长江三角洲环境友好型航道建设示范工程,达到了提高航道通过能力、保障航行安全、改善服务水平的示范效果;通过新理念航电枢纽建设示范工程,达到了综合利用水资源、节约土地、降低造价、美化环境的示范效果;通过数字航道建设示范工程,达到了降低维护成本、减少维护工作量、提升航道管理维护 能力、提高 5 公共服务水平的示范效果。

● 项目绩效管理

落实《内河水运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要求,全面开展内河水运建设项目管理绩效考核自查和检查工作。2008年是内河水运建设项目绩效考核试行的第一年。交通运输部分别从综合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资金管理、安全管理、廉政建设、工程资料七个方面对内河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进行了系统考核。2008年,全国内河水运工程在建项目207个,列入绩效考核的有62个项目,占项目总数的近30%。12月,对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部分单位进行了通报。绩效考核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内河水运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各参建单位的自律与诚信意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

7.3 航道维护和管理

● 航道维护管理

2008年,国家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补助长江以外的内河航道应急抢通工作。交通运输部组织起草了《内河航道应急抢通资金管理办法》,对内河干线、国境国际河流等重要航道近年来的损毁情况进行了彻底调查,组织完成了2008年全国内河航道应急抢通经费的申报和审查工作。加强枯水期长江干线航道的维护。

为了提高航道养护管理水平,增强水运发展能力,下发了《〈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贯彻执行情况检查方案〉》。11月,组织召开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交流了新世纪以来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明确了今后加强航道养护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措施。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实施《关于加强航运枢纽建设和运行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航电枢纽的建设、运行和资产管理,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组织完成《关于合力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起草工作;起草《推进珠江水路交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 通航管理

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港珠澳大桥、泸州市茜草长江大桥、成渝地区环线宜宾至川渝高速公路南溪长江大桥、合江长江一桥、合江长江二桥、武汉二七路过江通道、福州至银川高速公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浙江台州椒江二桥、等8座桥梁和云南省西双版纳农垦电力公司110KV跨澜沧江输电线路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的审批。组织完成金沙江向家坝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断航审批。

做好雨雪冰冻、地震和奥运会等特殊时期的航道通航保障工作。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审查了按4.0×150×1000米通航标准的三峡库尾航道炸礁工程技术方案。妥善安排并完成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工作,确保了蓄水期间长江航运的安全畅通。加强三峡船闸通航保障工作,完善大风大雾等不良气象条件下三峡船闸通航应急预案,部署并圆满完成奥运期间的三峡船闸通航保障工作。组织落实西江干线长洲枢纽双线船闸检修期间的通航保障工作。

● 界河航道

2008年4月,召开中俄国境河流航运联合委员会49次航行例会,就界河航道维护和安全航行等达成双边协议,并积极配合完成黑瞎子岛周围水域航权接管工作;5月,召开了中朝河流航运合作委员会47次会议;8月,鸭绿江西水航道治理工程正式开工。

● 文明样板航道创建

自2000年在全国开展创建文明样板航道活动以来,截至2008年底,已创建了国家级文明样板航道1705公里,省级文明样板航道3016公里。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广东西江南江口至肇庆段、杭申线浙境段塘栖至红旗塘段、京杭运河苏南段及浙江段的复查工作,并继续保留京杭运河苏南段及浙江段的文明样板航道称号。按照《文明样板航道评定办法》的规定,授予黑龙江黑河至奇克段157公里航道“全国文明样板航道”称号,并对创建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个人进行了表彰。

7.4 水运建设市场管理

● 市场准入管理

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20082批、17家设计施工企业资质申请、升级、增项的审查工作,其中设计企业3家,施工企业14家。加强建造师的执业管理工作,完成3批、463名注册建造师的资格初审。组织开展水运工程造价工程师资格制度研究,推进水运工程造价体系管理体制建设。组织开展2008注册土木工程师(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的监督管理,完成《注册土木工程师(港口与航道工程)执业管理办法》起草工作。

● 工程质量管理

交通运输部积极创新质量监督体制机制,加强监管,大力推行施工精细化管理, 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和控制,缓解水运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的矛盾,保证了水运工程质量总体稳定。全年有82项大中型水运工程项目通过竣工验收,优良率为81.7%,其中重点水运建设项目优良率高,沿海港口、内河航道重点项目优良率分别为96.3%、100%,。严格按照《交通部水运工程优秀勘察奖和优秀设计奖评选办法》和《水运工程优秀勘查奖和优秀设计奖评选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开展水运工程优秀勘查奖和设计奖评选工作,审定中国石化集团海南炼化续建项目码头工程等18个项目获得2008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优秀勘察奖和优秀设计奖。严格按照《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办法》的有关规定,开展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工作,审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二期工程等6个项目获得2008交通运输部水运工程质量奖。

● 法规和制度建设

2008年,交通运输部继续推动《航道法》、《交通部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运工程建设招投标诚信管理办法》的制修订工作。发布《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和《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主要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逐步建立健全水运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发布《航道工程竣工验收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8年第1号),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8 编写完成《长江干线航道整治工程动态管理办法》,规范长江航道整治动态管理,确保航道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建设效果。

7.5 工程技术与节能减排

● 技术创新

水运建设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港口基本建设专家系统,进一步完善沿海港口建设信息报送系统。11月1日,我国建设的第一段数字航道,全长369.5公里的长江南浏段数字航道正式试运行,成为长江航道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数字航道通过已建成的电子航道图系统、航标遥测遥控系统和系统支持平台3个子系统,实现了航道图数字化、航标监控实时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使长江航道维护管理和对外服务从传统模式逐步进入到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

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召开唐山港京唐港区3000万吨煤炭泊位工程防风网研究成果专家评审会,进一步推动港口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环保型港口。组织开展对水运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等33家单位近80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调研,完成《水运工程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调研报告》。组织完成红水河碍航闸坝复航关键技术研究、乌江航运建设关键技术研究等6个项目的科技成果鉴定工作。

● 技术标准

以《水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为指导,加强、加大对体系标准的整合力度。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完成了14项标准的大纲审查工作,包括:《水运工程设计通则》、《水运工程施工通则》、《海港总体设计规范》、《码头结构设计规范》、《船闸工程质量控制标准》、《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水运工程数学模型研究参考定额》、《船闸检修技术规程》、《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实体检测技术规程》、《水运支持系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内河通航标准》、《港口设施维护技术规范》等。2008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审查和发布了9项标准规范,包括:《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9 《水运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港口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航道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规定》、《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防护技术规范》、《重力式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滚装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等。

● 节能减排

2008年,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部以引导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和提高装卸设备效率的节能技术为重点,从制定政策、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着手,在港口系统节能减排、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成为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亮点。

落实《关于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组织主要港口企业、设计单位、科研机构等单位,首次召开全国港口节能减排技术现场交流会,会议展示了青岛港的轮胎吊和红光吊车“油改电”项目、大连港从海水中提取热量和冷量的海水源热泵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秦皇岛港的中水利用技术等具有较好创新性和较强实用性的节能减排减先进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同时,编印《港口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方法汇编》。组织上海港、天津港等8家港口企业,开展集装箱、散货码头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研究。组织开展节约、环保型港口建设,启动苏州港太仓港区三期工程建设,从工艺流程、场区建筑物、生产照明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开展系统的节能示范。

加强水运工程建设中的节能减排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水运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的管理,强化节能设计,优化工艺,把好节能减排关。组织开展港口新(改、扩)建工程节能评估审查,完成20项港口节能评估审查。严格实施《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进一步加强对水运工程竣工验收的管理,重点加强对节能减排设施建设的验收。

航道升级改造后,有效地促进了船舶大型化,航速提高,油耗降低,污染物排放相应减少,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京杭运河建设水上服务区后,实现了船舶油污水及固体废物集中回收,减排效果明显。

篇2:第7章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 公共管理的法律之维

一、公共管理同法律之间的关系

(一)公共权力与法律

公共权力具有推动公共利益实现的强制性和强大力量,但也有被滥用和侵害公民权益的可能性,这种双重性就引发了公共权力如何约束的问题。将公共权力列入法律裁判的范畴,强调法律对政府行政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特点。这有赖于在宪法上明确划定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各自的界限,确定公共权力的运行边界,并把其目的限定于实现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二)公共利益与法律

现代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如何保障公共管理者不偏离其根本目标、以权谋私,而是致力于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这需要法律加以保障。

(三)公共管理与法治

公共管理走向法治化是现代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更是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深刻革命。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建立法治政府,把公共管理纳入法制化的渠道,通过预先制定的规则来划分政府和个人的权利范围,建立决策和解决纠纷的程序。

二、公共行政学的三种主要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者罗森布鲁姆)

1、管理途径:从组织结构和功能、组织程序和技术,以及组织效率和产出的角度来理解公共行政。

2、政治途径:强调公共部门的政治特性,如参与、责任、权力和公共利益等。

3、法律途径:将公共行政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赋予公共行政法治和裁决的主题。

三、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主要内容: A、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核心价值:

公共管理的法律途径强调法治,重视对个体权利的保护,而不是保护这些权利的社会成本。它包含着以下核心价值:①正当法律程序。②个人应享有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③维护社会公平,主要体现在授权法官对那些权利遭受行政官员侵害的人进行救济。

B、公共管理法律途径的主要内容:

①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程序、权利和平等价值;

②把公共组织视为一种能够通过公正的抗辩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

③注重建立明确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

④把公共管理的对象看作完整和独立的个体,关心个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保障;

⑤重视公共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不仅要求公共管理毛糙的主体和程序合法,还要求有利于保护公共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三、公共管理同宪法、行政法和行政组织法的关系

1、宪法的作用主要是确立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政权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共管理是宪法的具体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宪法所确立的价值。

宪法与公共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关于政府的“多数决定”的权力如何进行自我约束,以及近现代法治主义如何在公共管理领域适用,公共治理以何种结构和方式维护公民权利和公共权益的问题

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干部,必须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者由它的常务委员会任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行政法是宪法精神如何具体化到行政管理运作过程中的问题,是关于法治主义在行政领域中应该如何适用以及以什么方式来实现的问题。行政法的一个基本使命,就是在公共管理行为的有效和有限之间达成适当的平衡,既保障政府的积极协调和干预功能,又限制政府的越权或滥权行为,最终达成行政的法治化。

①无法律即无行政: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出于对经济自由的渴求和对封建暴政的反思,人们认为政府应该扮演有限和基本上是消极的角色。这时行政法的存在目的在于限制政府权力,最大化地保护公民免受政府行为的侵害。

②行政国家与行政法:近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政府通过积极的干预来市声经济和社会秩序,导致了行政国家的出现以及行政裁量权的扩张。这时的行政法其存在的目的从消极限制政府权力转变到承认行政权扩张,寻求新的方式和途径积极控制行政权。

③行政法治与行政法:行政法的一个基本使命,就是在公共管理行为的有效和有限之间达成适当的平衡,既保障政府的积极协调和干预功能,又限制政府的越权或滥权行为,最终达成行政的法治化。

3、行政组织法是规范行政组织、控制行政组织的法。行政组织法主要涉及行政机关的设置、性质、隶属关系、职责权限、任职期限、工作原则以及职务设置等内容。

行政组织法的内容:①行政的基本组织制度②行政权的设置和分配③中央行政组织的设置④地方行政组织的设置⑤其他行政组织法律制度等。

四、公共管理与私法关系的融合

1、公共管理与私法关系的融合:私法机制的大量引入,使得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出现了新的主题和趋向。

2、私法:以抑制和解决社会成员相互冲突为已任的规则,即社会生活的正当行为规则。

公法:促使公共管理组织恰当、有效履行其职能,防止政府把权力用于排他主义目的的规则。

3、私法引入公共管理的意义:使得公共管理的法律基础出现了新的主题和趋向。

①把平等对立、谈判协商、等价有偿、恢复补偿等私法手段引入公共管理领域中;

②对于需要行政控制的领域,由逐项行政许可和收费变为控制总量之后的许可证交易;

③公营事业的民营化。

4、合约型政府:

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公共管理运动,通过对合约的综合运用,设计并形成一种“合约型政府”的现代公共治理模式。

它是通过签约外包和政府内部合约制的有机结合或综合运用,而形成的现代公共治理模式。它意味着政府的主要协调机制从公法机制向私法机制变迁,治理方式由以权威为基础向以合约为基础转变。第二节 行政立法、执法和司法

一、行政立法的内涵、特征和原则,及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方式 行政立法的含义: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并按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1、特征:①行政立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②行政立法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定的权限范围之内;③行政立法的对象具有普遍性;④行政立法行为具有不可诉性。

2、行政立法的种类:

依据行政立法权力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授权立法和特别授权立法。

(1)一般授权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特别授权立法。是指依据特定法律、法规授权或者依据国家权力机关或上级国家行政机关通过专门决议的委托,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行为。

依据主体不同,可分为中央行政立法和地方行政立法。在我国拥有行政立法权的机关包括:省级人民政府、省会城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和经济特区的人民政府,当然也包括特别行政区政府。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不同,可将行政立法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自主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3、行政立法的原则

(1)依法立法原则。包括依据法定的权限、程序、范围等立法。(2)程序和民主原则。(3)实事求是原则。(4)加强管理和增进权益相协调原则。

4、行政立法的监督(1)监督的内容:选举、决定上、罢免政府机关的主要领导人等。

(2)监督方式: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主体自身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

权力机关的监督,主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通过的行政法规或规章。

行政主体自身的监督,主要是国务院或上级人民政府有权改变和撤销各部或下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命令。

司法机关的监督。

(3)立法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在我国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照宪法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实施的监督。

5、行政立法与权力机关立法的区别

①立法主体不同。权力机关立法的主体是一定级别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政立法的主体是有权的行政机关。

②立法规范的内容不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与行政立法有其各自的调整范围。权力机关立法所调整的,通常是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基本制度和重大问题,而行政立法的内容通常是有关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务中的具体管理问题。

③立法的效力不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效力高于行政立法。④立法的程序不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要遵循宪法规定的严格立法程序,比行政立法更为正规、严格,更注重民主。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行为遵循特定行政法规和规章的程序,一般较简便、灵活,更注重效率。

二、行政执法

1、行政执法的内涵

行政执法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执行法律、法规活动的统称。广义的行政执法:相对于立法和司法而言,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对法律的执行与实施。

狭义的行政执法:对于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而言,行政执法是指特定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相对人权利的行使和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察的具体行政行为。

2、特征

行政执法主要有以单方命令为特征的具体行政行为(如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以及以双方协商为特征的行政契约(合同)。它具有以下特征:

①系统性。行政执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和干预。

②职权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履行行政职责并具有法律单方的行政管理行为,是政府实施职能,发挥干预作用的体现。

③应时性。行政执法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乃至日常突发行为来有效行使,它强调及时性,对瞬息万变的局面进行掌控。

④外部性。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对外实行管理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对象是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行为不属于行政执法行为。

3行政执法的原则:

①合法性原则。指行政执法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②合理性原则。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在行使行政执法权时,要按照法律精神和公共利益理念进行执法,即在法律明示授权或消极默许的范围内,基于公平、合理和政议的行政目的而做出具体行政行为。

③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宪法和行政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行政执法过程必须加以贯彻的重要原则。④责任原则。行政执法是一项具有法律单方的政府职责行为,不得随意更改、选择或放弃,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其职责和权限,来有效回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复杂形势。

⑤公开原则。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应当把执法的依据、过程和决定一律向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公开。

4、、行政执法责任制

行政执法责任制为了促使执法主体权责统一、责任明晰,依据法定职责和执法标准,对其实施评议考核与责任追究的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通过明确政府机关法定行政执法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落实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目的。

(1)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①界定行政执法职责; ②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③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④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2)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①可以促进科学、民主、依法执政; ②规范政府行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③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建立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3)如何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

①清理行政执法主体,明确执法依据和执法权限,切实减少行政机关在执法活动中的推诿扯皮现象,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②确定执法岗位,分解执法职责,严密执法程序,细化执行标 准,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执法岗位不清、职责不明、相互扯皮、揽功诿过的现象;

③架构执法考评体系,突出执法效能评估,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将行政职权的行使与执法人员的年度考核奖惩紧密挂钩。

三、行政司法

1、行政司法的含义与特征

含义:行政司法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授权,按照准司法程序审理和裁处有关争议或纠纷,以影响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特殊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①享有行政司法权的主体只能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

②行政司法是法定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对已经发生的行政争议或特定的民事纠纷做出裁决的行为;

③行政司法行为调整的对象是一定范围和行政争议,以及与行政管理职权相关的特定民事纠纷;

④行政司法应当遵循特定的程序,不能照搬人民法院的司法程序,应兼顾行政效率与司法公正两方面的要求;

⑤表面上看行政司法行为具有司法性,但究其实质,它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2、行政司法的主要内容

①行政复议制度 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做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法制制度。

②行政听证制度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决定前,通过准司法程序(提出要求、受理、回避、辩论、质证、最后作出决定)来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

③行政裁决制度 行政机关根据法律的明确授权,以消极第三者的身份充当纠纷裁决人,对平等主体之间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民事纠纷进行裁断的法律制度。

3、行政司法的原则

①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司法的主体、权限、程序和形式符合法律的规范和要求。

②公平、公正原则:要求行政司法行为要以公平、公正为其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

③效率原则:能够高效、快速地解决纠纷。

④程序适度原则:设定比普通行政程序更为严格、合理的程序。⑤司法终局原则:当事人对行政司法裁决结果仍不服的,有权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以寻求司法为最终裁判。第三节 我国行政管理的法制化

一、法治政府的含义、以及建立法治政府的必要性

1、法治政府的含义

法治政府 是具有“法律性”的法律意义上的政府,是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的政府。这个定义提示了法律对政府的影响,以及政府同法律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政府的权力运行要接受法律规则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依照法律来进行社会的管理和规范

2、法治政府的必要性 ①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②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石; ③是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保障。

3、法治政府的体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

二、法治政府的目标和构建途径

1、建设法治政府的五个基本目标:

①就依法行政体制而言,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②就依法行政主体而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得到巩固,形成一种尊重法律、崇尚法律和遵守法律的法治氛围。

③就行政法律制度建设而言,政府提出法律方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能够符合宪法与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能够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就法律实施和行政决策而言,法律、法规、规章能够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

⑤就权力监督和纠纷化解而言,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 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完善,政府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有力,行政监督效能很高。

2、建立法治政府的方法、途径

①行政法治意识的培养,包括法律至上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②行政管理组织的法制化,要求行政组织的设立、职权范围、行政编制、管理幅度、管理方式、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及相互关系等,都要有明确的法律根据和规范。

③行政管理职权的法制化,做到职权立法、执行管理和行政监督。

④行政管理程序的法制化,要求行政管理程序、行政组织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的法制化。

三、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历程和成果

真正意义上的法治进程实际上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和成果主要有:

①建设法治政府,确立依法治国的总体方略;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立法,要求各级政府都要严格依法办事。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依法行政的原则,迈出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第一步。

②建设责任政府,制定《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了“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制度,使政府不再拥有独立于法律之外的特权,而必须向法律负责。此外,《国家赔偿法》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③建设有限政府,制定《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较好地解决了对行政行为的程序制约问题,体现了行政管理程序的法制化。《行政许可法》对许可设置的条件、原则和程序做出了统一规定,促进政府管制领域的缩减和法制化。

④建设廉洁政府,制定行政监察法和公务员法。行政监察制度和国家审计制度,对行政行为和公共财政资源进行监督,防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公务员法》的颁布和实施,保障和维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并促使公务员正确行使职权。

⑤建立高效政府,改革行政方式,引入私法机制。行政管理方式已经从单一的控制和命令方式,逐渐向柔性、弹性和协调方向发展。此外,不少属于私法范畴的管理方式,如合同承包、代理、绩效合同、聘任制等,已经在政府采购、医疗卫生、公共教育与效能等公共领域进行尝试和运用。

篇3: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名师箴言】

几何研究的是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比如,“三线八角”只是一种特殊的位置关系,但并不一定有大小关系.

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往往与“三线八角”有关,注意体会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个数学问题的发现、提出和分析、解决,往往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证实等过程. 本章中“探索直线平行线的条件”“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内、外角和”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解决某个复杂问题有困难时,我们可以先退到更为简单的情形、更为特殊的情形,然后利用问题的特殊情形所获得的结论或解决方法来探索问题的一般情形,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 这里“以退为进”、“进退互化”的求解策略是值得积累的.

平行线———志同道合的伙伴,青梅竹马的一双,携手而来,并肩而去,相伴天涯.

篇4:第7章?吉林推动

7.1 高规格文件

吉林省政府主管副省长王化文亲自主持,历时一年多调研起草,召开了30多次座谈会、协调会,广集民智,形成了文件讨论稿。经过省政府专题会、常务会研究,省委常委会讨论,于2014年11月5日正式下发。见表7-1、7-2。

7.2 高规格会议

2014年11月21日,吉林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吉林省人民政府省长蒋超良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会议情况见表7-3、7-4。

7.3 人大首问职业教育

篇5:第7章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实现他们的商业目标,______对于系统来说是信息要素系统必须生产的。

A 系统功能 B 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C 信息需求 D 单元测试计划2、2、以下都是对于设计成功一个电子商务网站非常重要的因素除了_______。

A 过多的导航条 B 购物容易 C 使用容易 D 华丽的网页

3、以下哪项不是电子商务系统的性能衡量指标?

A并发性能 B安全性能 C负载性能 D不间断性能

4、以下哪项不是电子商务硬件平台的扩展方式?

A 水平扩展 B立体扩展 C垂直扩展 D改进处理结构扩展

参考答案:1.C 2.D 3.B 4.B

(二)、多项选择题

1、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

A 硬件结构 B 软件 C 通信容量 D 网站设计

2、以下哪些是电子商务网站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A 系统分析 B 系统设计 C 系统开发 D 系统测试 E 系统运行

3、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以下哪两个部分

A 物理设计 B 程序设计 C 逻辑设计 D 网站设计

参考答案:1.ABCD 2.ABCDE 3.AC

(三)、判断题

1、如果你决定用外部资源来扩展你的网站,你可以依靠外部资源来做一个扩展计划而不需要担心基础的电子商务。

2、建立一个网站通常是花费最大的选择。

3、硬件平台指系统用与实现电子商务功能的所有基础计算机设备。

4、扩展性是网站为了保证需求得到满足而不断扩大规模的能力。

5、电子商务软件包价格越高越好。

参考答案:1.F2.F3.T4.T5.F

(四)思考题

篇6:第7章 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进度控制监理工作程序:审批设计单位提交的设计工作进度计划…审批承包人提交的施工指导性进度计划…审批承包人提交的施工实施性进度计划…审批承包人提交的缺陷责任制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的形式和特点

横道图:优点: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持续时间、开始和结束时间一目了然。

缺点:局限性,工作之间逻辑关系不清楚;不能确定关键工作;对计划偏差不能简单迅速做出调整;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

网络图:优点:全面反映各工序之间的制约关系;能找出关键工作

便于资源调整;可利用计算机

缺点:表达不直观,难掌握,不能清晰地反应流水情况、资源需要量的变化。施工进度控制监理工作:

编制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工作细则2编制或审核施工进度计划3按年、季、月编制工程综合计划4下达工程开工令5协助承包单位实施进度计划6监督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7组织现场协调会8签发工程进度款支付凭证9审批工程延期10向业主提供进度报告11监督承包单位整理技术资料12审批竣工申请报告,协助组织竣工验收13处理争议和索赔14整理工程进度资料15工程移交

施工进度控制一般有哪些工作:

设计前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招标工作、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工程物资采购、项目动用前的准备工作进度控制,进度控制的原理: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不断检查和监督各种进度计划执行情况,通过连续的报告、审查、计算、比较,力争将实际执行结果与原计划之间的偏差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进度目标的实现。

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工艺逻辑关系和组织逻辑关系

总时差: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篇7:第7章习题(精选)

思考题与练习题

1.何谓地形图比例尺?何谓比例尺精度?

2.何谓地形图图式? 何谓为比例符号、非例符号和半比例符号? 3.何谓等高线?等高线有哪些特性?何谓山脊线和山谷线? 4.何谓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和地面坡度?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5.何谓地形图分幅?有哪几种分幅方法?

6.上海某地的纬度311640、经度1203132,试求该地在1:50万, 1:10万,1:1万三种比例尺的国际分幅的图幅编号。

7.已知某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国际分幅编号为J50H092084,试计算其西南图廓的经度和纬度。

8.已知上海某地物点的坐标为(5332.148,-3164.969),试求该地物在1:1000比例尺地形图上按基本图幅编号法的编号。

9.已知上海某幅图编号为K037_081,试确定该图的比例尺,该图所在的象限,并求该图的图幅范围(以纵、横坐标表示)。10.何谓图根控制测量?有哪些主要内容? 11.何谓地物特征点及地形特征点? 12.如何进行经纬仪测记法测图?

13.在图7-56中,小黑点为已测定其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地形点,高程数值注记于其旁。图中,黑三角表示山顶,虚线圆圈表示鞍部,虚线表示山谷线,点划线表示山脊线。根据这些地形点高程及地性线,用内插法绘制等高距为5m的等高线。本题附图的CAD图形,参看本文件夹中的(*.dwg)文件。

75.166.265.078.088.089.0118.297.0100.088.399.5129.076.068.476.844.286.488.049.0图7-56 按地形点高程内插绘制等高线

14.何谓数字测图?包含哪些主要内容?数字测图与传统测图方法相比,有何异同之点?

15.数字地形图的数据采集有哪些方式?

16.如何应用全站仪进行数字测图?如何进行与计算机的数据通讯? 17.地面数字测图野外数据采集需要得到哪些数据和信息? 18.为何需要对地形点进行编码?试述一种地形点编码方法。19.如何建立地形图图式符号库?试述一种图式符号库建立方法。20.如何设置地形绘图所需要的线型文件?

篇8: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名师箴言】

我们都读过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有人落水,常规的思维模式是“救人离水”,而司马光面对紧急险情,运用了逆向思维,及时转换救人的思维方式,果断地用石头把缸砸破,“让水离人”,救了小伙伴的性命.

上一篇:父亲圆我大学梦高中生作文下一篇:三峡精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