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教育督导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24-06-13

神木县教育督导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8篇)

篇1:神木县教育督导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教育督导机制 全力搞好316工程

神木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神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4所,其中小学25所、初中12所、九年制学校10所、高中4所、职教中心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有幼儿园18所。全县中小学在校生共有74030人,其中高中阶段22808人,义务教育阶段51222人。在编教职工4931人。

2009年,陕西省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的启动实施,给神木教育督导搭建了新的平台,开辟了新的天地,拓展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我室抢抓机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用近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共47所项目学校的督导评估,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教育督导要真正起到规范、激励、引导学校发展的作用,学校参与的深度广度和认识是关键。为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凝聚工作合力,提高认识层次,争取学校、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为教育督导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去今两年年初,县教育局、教育督导室均组织了规模宏大的“316工程”启动仪式。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316工程的重大意义,做到校校皆知,师师皆知,生生皆知。督导室编印了《教育督导手册》、《教育督导宣传提纲》和《接受教 育督导316工程须知》,在学校内外张贴,向家长、学生、群众发放,并积极宣传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思想;在评估学校、主要街道悬挂大幅标语;向师生及家长播放专题片《导航》,宣传督导评估的意义、作用;按时编印《教育督导动态》,及时通报督导程序、方法、结果;给每位教师邮寄《致教师的公开信》,求得沟通与支持;编纂教师优秀作文集《心灵的歌》,给教师提供了倾诉心声、展示风采、弘扬精神的平台。

通过宣传,每所学校都能认识教育督导是用“第三只眼睛”看教育,为学校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与问诊服务,学校是评估的主体,教师是评价的主角,督学是督导的“评委”,督学与学校是“合作伙伴”关系,和谐互动才能督有成效,评有成效。

二、健全机制,完善机构

我县一贯重视教育督导工作,开展督导评估有着良好的基础。1998年“普九”以来,我县坚持每三年一轮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1999年、2002年、2006年和2008年成功的进行了四次全县性督导评估,有效地促进了“三支队伍”建设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学校内涵发展。“316工程”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专题研究,专会动员,及时部署,精心安排。县政府加强了教育督导工作,将督导室升格为正科级行政单位,纳入公务员序列,选任了主任,配备了两名正科级副主任,一名副科级副主任和三名副科级专职督学。业务上受县政府直接领导,经费、人事在教育局内设,保证了教育督导的地位。县上聘请原教育局长、县人大副主任,现县委副处调研员任团长,由督导室主任、督学和选聘的兼职督学组成了阵容强大的“316教育督导评估团”。十三名督学都是从教育一线遴选出来的管理经验丰富的校长、业务精湛的资深教师、政策理论水平较高的教育行政干部,年初组织“陕北教育之旅、督学考察”活动,与兄弟县区交流经验,培训督学。县教育局全力支持“316工程”,定期听取督导报告,定期研究督导中的问题,为“316工程”排忧解难,为评估团提供了经费、人员、制度三大保障,提供了车辆,保证了督导顺利、高效、优质实施。

三、创新方法,打造精品

我县是省级教育强县,教育基础相对较好,设施水平相对较高。但教育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教育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离内涵发展、人民满意仍有较大差距。针对这一实际,我室在强化自评工作,夯实评估过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县域教育督导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追求督导思路和方法“细”、“严”、“实”、“新”。评估中严格执行方案要求,不降低标准,不避讳问题,坚持硬件从实,软件从严,一把尺子量到底。力图通过有力的指导推动神木教育健康、快速、均衡发展。

1、开好六个会。

一是开好自评指导会。自评比他评更重要,整改比视导更重要,全员发展提高比一个定性评估结论更重要。为此,我们十分注重在自评中调度指导,召开待评项目学校自评调度会,指导自评,促动工作;邀请校长参加兄弟学校的汇报会、反馈会,以会代训;评估前督导室领导深入学校召开班子会议,确定评估日程和工作安排,使督学满负荷工作,沉下去评估,尽最大限度发挥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培植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和内驱力。

二是开好动员汇报会。动员汇报是“造势”的重要途径,会上,我们播放《导航》专题片,作精要督导讲座,进行再动员、再认识。督学、教职工、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同类学校领导共同听取校长的工作汇报,不仅让督学感知学校工作,也使督导对象全面总结,细致分析,查缺补漏,扬长知短,明优势而自信,知不足而奋起。

三是开好班子自评自省会。为了切实提高“互动”效果,我们组织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座谈会,让大家对照《方案》畅所欲言,评得失,论优劣,谈改进,谋发展,在互动中主动反思,自我认识,理清发展思路。

四是开好师生座谈会。我们分别召开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座谈会,通过互动座谈,让督学真实感受师生的精神状态,掌握学校的整体情况第一手材料。

五是开好情况沟通会。在督学初评结论形成后,我们及时召开评估学校班子会,通报初评结果,提请学校班子第一次质疑,并和他们一起分析得失,实现了统一认识、消除分歧、促进发展的目的。

六是开好反馈会。反馈会“一箭四雕”,对学校的成绩和亮 点高度肯定,对学校的发展点逐个放大,对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一指出,提出中肯可行的建议,鼓励出名师、出精品、出特色。督导团坦诚布公,与教师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共同反思、探讨学校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这样做达到了发布结果、鼓舞士气、培训提高、促进发展、提高威信的目的。

2、组织好一个测试、两个考察、三个考核。

一是精心组织教师水平测试,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开辟了“教师水平测试”,采取一校一卷,闭卷考试,内容涵盖教育理论、课改常识、案例分析、论文作文、学校现状点评等。通过测试既了解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又发现学校亮点与不足,同时推动教师不断学习。我们将评改后的教师试卷及成绩附上热情洋溢的《公开信》,以书信形式直接发到教师手中,不公布其考试成绩,既充分尊重教师劳动和尊严,又让教师得到鞭策。

二是细致考核教师课堂教学和参与自评情况,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深入教学一线,亲临课堂是获取评估有效信息的最佳途径。每到一校,我们每位督学推门听课不少于两节,薄弱学科必听。重点了解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了解学校在确立教学中心位置,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推动素质教育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三是倾情推出《教师互动卷》,让教师成为督导的主人。互动卷开辟两个板块。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开设“如数家珍”、“实话实说”、“友情链接”“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督学”等栏目,让教师说亮点,指问题,出主意、想对策、提建议;将指标数据设计成量化表发放给每一个教师,让他们熟悉指标,逐条自评打分,统计互动卷结果作为重要的评估依据。评估中督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使评估工作充满活力、充满乐趣,更有群众基础,大大提高了督导的准确度、透明度和深度、广度,使评估过程“触动学校发展的每一根神经”,同时也使得督导评估成为教师学习、锻炼、提升的平台,实现了督学和教师“双赢”。

四是严格实施学生技能素质考核。每到一校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进微机室操作计算机、到音乐教室演奏乐器,责任督学依标量分,统计比率,作为评估依据,不仅推动实验教学工作,也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提高。

3、搭建师生才艺展示平台。师生才艺展示是我县316工程的创新和经典之作。我们根据学校全面发展的要求开设了能集中展示特长的“精华版”和以主题班会或少队活动形式举行的全员式“普通版”。师生才艺展示,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各校倾其所长,精彩纷呈,其乐融融,既考察了师生综合素质,又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起了促进作用。

4、开辟督学讲座专题。评估期间组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形势、师德教育讲座,把学习、培训、规范、提高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教师评有所获,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5、开设亮点评述和问题剖析。我们十分注重督导结果的生成,结合学校实际,选取学校富有成效的项目或者一两个突出的薄弱环节展开督学点评,通过问题剖析,促成问题对策。

6、巧用现场质疑程序。在反馈会上,我们开辟了质疑程序,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对领导、教师的质疑,督学依据法规和指标要求答疑解惑。互动中和而不同的碰撞,有效地提高了督导的透明度、认可度和公信力,也有效增强了督学的学习意识。

四、转变作风,注重实效

在316工程实施过程中,全体督学坚持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发现,经验在一线寻找,感情在一线培植,怀揣“围绕大局,促成发展”这一门心思;本着“学习交流、调研谏言”两种态度;把握“真帮不添乱、评教不扰教、推车不驾辕”三个原则,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实地走访,望闻问切,与事实零距离接触,采集最真实、最有价值的信息,力图在准确的督导指标结论分数以外寻求“督”和“导”的最佳效果,实现了督导工作的四个转变。

一是由“学校举证、督学量评”向“学校举证、督学实地查访、现场感受”的转变。按图索骥,在样本点上深入了解,定性分析,做到督导结论在一线形成。

二是由“督学责任指标评判制”向“集体审议定论制”的转变。责任督学形成初评意见后,评估团会议复评,集思广益,集体审议,形成评估结论,切实提高督导评估的准确性。三是由“走马观花”向“下马赏花”的转变。制定了《督导评估工作手册》、《督导评估信息采集点》,细化了评估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估操作细节,盯住问题力促发展。对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以文件形式现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按“督政”与“督学”两个序列列出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人,指定责任督学,跟踪问题,限期整改,回访复查,以评促教,以督导学,提高教育督导的精细化水平。

四是由行政检查型向服务指导型的转变。

为了确立教育督导的地位,我们在所有项目学校利用各种机会讲

316、讲指标、讲发展,从自身做起,转变作风,提高效率,避免了“一头热”。

对学校一视同仁。全体督学谨言慎行,公平公正,不扰教、不扰师、不扰生、不接受宴请、礼品和馈赠,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师生的尊敬;实行“全天候”蹲点,每校保证三天以上,按照学校作息时间全程观摩学校工作,以过硬的作风确立了教育督导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对工作一丝不苟。全体督学把握“总结过去,着眼未来,关注发展”的督导思路,把督导、监督、检查、调研、相互提高统一起来。评估中既看学校的办学条件,更注重学校的发展状态,既寻找学校存在的问题,又注重学校发展措施。对学校在自主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形成的特色给予充分肯定,鼓舞士气,促进发展。

在督导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保护校长和教师的发展积极 性,培植教育发展的良好内驱力;坚持尊重一线教育工作者的首创精神,以热情的服务,谦逊的探讨,扎实的指导,严谨的调研,构建了督学与教师、督导和学校融洽的工作关系,较好地完成了316工程义务教育阶段项目学校的评估任务。所有评估结论均得到学校和教职工的一致认可,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316”工程实施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室继续发挥教育督导在教育发展中的“轮子”作用,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强化措施、开拓创新,努力打造教育督导316“精品工程”,全力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再上新的台阶。

篇2:神木县教育督导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神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11所、九年制学校7所、小学25所、职教中心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60356人,在编教职工4827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100%和99.8%。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136所,其中公办40所、民办96所。在园幼儿总计26000多人。学前一年、二年、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100%、99%、98%。

2014年,我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学有优教”战略,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验收,促进县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中心目标展开工作。工作亮点有:一是按照“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合格县”要求,落实专项资金2.95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6万多平方米,改造体育场地3.5万平方米,全面提高硬件设施。为所有学校配备了电子白板(全县配备800多套),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了数字化校园改造项目,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配齐了相关部室,更换了老旧设备(重点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体美教室),规模学校建成了塑胶操场,同时完成了店塔第一小学、大柳塔第一小学等8所学校食堂建设项目,解决了学生露天就餐问题。二是继续实施了十五年免费教育,实现了学前教育 “普及”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特殊教育健康发展。三是丰富了学校内涵发展,深 1 化课堂教学改革,借助校本研修、质量检测和“高效课堂”,稳步推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创新督导机制,成立了神木县教育督导委员会,为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提供了体制保障。加强了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初步构建成督政、督学、教育监测相结合的教育督导体系,改变过去“重决策、轻落实,重执行、轻监督”的状况,“316”工程稳步推进。同时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倾力发展学前教育,解决了入园难的问题

围绕《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既定任务,2014年我县学前教育在短时期内有了较大突破。一是加大公办园建设,2014年,城区建成4所幼儿园,乡镇建成3所幼儿园。二是强化对幼儿园的管理,今年,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幼儿园一日常规要求》、《加快幼儿园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组建“学前教育管理办公室”,完成了对全县公民办幼儿园的分类定级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幼儿园的保教保育工作,明确要求各幼儿园做到无书包、无课本、无作业,不进行小学化教学和小学化评价,让孩子玩中乐,乐中学,学中长。从根本上扭转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二、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全面推进内涵发展 一是我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5月份,开展了“十八大精神激励我成长”演讲活动,7月份、11月份在中小学开展了“中国梦”征文大赛和书画大赛。10月份组织开展了神木县第四届小学棋类比赛,12月份开展了神木首届汉字听写大赛。二是将2014年确定为“有效教学达标年”和 2 “课堂教学改革年”,成立了“有效教学领导小组”,各校组织了“有效教学”验收评比活动,目前,全县“有效教学”活动有声有色。三是今年争取县民生慈善基金会的支持,引进“梦想工程”特色教育项目,打造神木教育崭新亮点。通过首批试点学校实验表明,梦想工程”有助于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三、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推动中高职一体化运作

职业技术教育,是神木县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促进社会就业,推动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大战略。2007年,我县投资8亿元,以国家示范职业教育中心为基础,开始建设西北地区首家县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截至目前,已建成12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约14亿元。2014年,我县一是确立“大职教”理念,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大胆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二是创新办学机制。大力推动中高职贯通式的办学机制。对高、中职培养目标相互衔接贯通的专业,每年直接招收初中优秀毕业生进入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五年制大专培养。对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规定课程,考试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高职院校毕业证书。对学院高中职衔接的核心专业,制定高中职衔接专业课程一体化培养方案。在这一办学体制的助推下,目前已构建起了四大职业教育体系,即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高中职能源化工类专业为主的先进职业教育体系;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陕煤集团等矿业单位参与的矿业、机电职业教育体系;以职业技术 3 学院为龙头,北元化工、天元化工等单位参与办学的煤化工职业教育体系;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神华、国华等电力等单位参与办学的热动发电职业教育体系;以神木职教中心为龙头的现代护理、家政服务、汽车维修、物流及旅游文化服务和现代农业等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三是创新管理机制,成立了职教集团,并以此为平台,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学校直接对接的职业教育创新模式,使学校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与企业搭建利益均等、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合作平台。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篇3:神木县教育督导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一、群策群力,深化学会引领作用

(一)顺应高教改革要求,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蓬勃开展

一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协调作用,凝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合力。学会会员构成层次较多,包括高校教务部门、科研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科技园和校产部门等。学会积极组织全国性活动, 交流工作经验,提高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推进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围绕高教改革和发展大局,参与创新创业教育重大改革决策。参与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的制定,参与教育部“普通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的制定,参与教育部创业教育示范性教材《创业基础》的编写。同时承担科技部、人社部等部委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文件制定和创业培训教材编写工作。三是率先 开展全国性创新创业教育评先评优工作,树立典型。2011-2012年组织开展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特色经验材料征集和遴选工作、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和创业教育先进个人评选活动。2011和2012年会期间分别表彰了30家“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2012年会期间表彰了51名“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学会计划已将此项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成为学会促进创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提高的有效支撑。

(二)举办全国高层论坛,推进创新创业教 育学术探索

一是邀请领导做高水平讲座。学会先后邀请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参加成立大会、工作年会,并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问题发表重要讲话;邀请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就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湖南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等做主题发言。二是承办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 坛。2009年4月学会承办了由教育部学生司、思政司和湖南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创业教育高峰论坛;2010年6月学会承办了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三是举办创新创业教育论坛。2010年7月举办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论坛;2012年12月举办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论坛。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创新创业教 育理论研究

一是举办征文活动,促进理论研究。学会于2010-2012年三次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征集和评比活动,内容基本涵盖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学会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了评审,举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并推荐优秀论文在会刊《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上发表。征文活动有力促进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提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水平起到助推作用。二是加强经验交流,扩大学会影响。学会会长高文兵先后出席“创新型创业教育与实践”国际研讨会、“面向未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和“新形势新任务下的中 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等,并做讲话。通过参加类似活动,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三是组织全国性师资培训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2012年10月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教创新创业教育学会和中南大学承办,举办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来自全国各地43所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和工作者110人参加培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会长高文兵、创新创业教育分会副会长徐建军、著名企业家和投资人等领导和专家就创业理 念、教学、实践和探索等方面做了精彩的阐述和深入的探讨。研修期间,举办了“全国高校创业教育专题研讨会”,与会成员就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创业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交流高校创业教育特色经验,展示高校创业教育成果。

二、整合资源,推进学会平台建设

(一)建设交流平台,促进学会工作交流和 学术理论研究

一是建好学会网站。通过网站开展信息、学术和工作及经验交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最新成果跟踪和介绍。二是做好《学会动态》。及时准确报道宣传学会工作,加强分会内部沟通与学术、工作交流,及时收集和发布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动态,对最新成果进行宣传、推广,发挥学会工作辐射作用。三是办好会刊《创新与创业教育》。不断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刊物发行量。《创新与创业教育》期刊是我国目前创办发行的唯一一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专门学术和理论研究的期刊,从目前情况看,刊物立足学术交流,引领创业教育百家争鸣,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学术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刊已出版18期,发稿576篇,约280万字。

(二)设立专家委员会,发挥专家学者研究 和工作参谋作用

2011年6月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专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徐飞教授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教授、长安大学党委副书记白华教授、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杨芳教授任副主任委员, 有29位专家任委员。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专家委员会会议,就规范和规划学术和理论研究、工作交流,促进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展开讨论。组织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对全国高校创业教育优秀论文进行评审。

(三)实施联动策略,加强与教育部创业教 育指导委员会合作

积极与教育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工作实施联动策略。双方合作参与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件的制定;联合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创新创业教育最新动态。一是开展专题调研。根据教育部相关部署,就“十一五”期间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基本情况、“十二五”期间教材建设应贯彻的基本原则、“十二五”期间国家级教材规划的建议、建立和完善教材质量监管制度和具 体意见和建议等方面开展调研。二是组织问卷调查。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全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问卷调查,引导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健康、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三是进行实地调研。由会长、教指委主任委员高文兵带队,先后赴黑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温州大学等高校就学校创业教育开展总体情况、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创业实践与实训基地建设以及与校外合作情况和创业教育创新举措等方面展开深入的调查。通过调研掌握了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整体上有所把握,了解了全国高教创业教育的真实情况,增强指导的针对性。

三、夯实基础,推进学会做大做强

(一)加强学会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

一是完善学会规章制度。根据学会《章程》制定了分会登记证书保存管理办法、印章管理使用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推进学会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做好分支机构年检。认真整理有关资料,做好自我评估, 及时报送高教学会秘书处。通过年检,不断规范学会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学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科学发展。三是严格会费收缴使用。学会财务由中南大学计财处代管,学会根据《章程》,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学会《财务管理办法》,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审计,收入支出原始凭证、计帐凭证齐全、手续齐备,财务管理和财务收支合理,会计帐目清晰。按照《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按时向上级学会缴纳会费。

(二)规范学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规模

一是做好会员单位发展工作。创新创业教育要深入普及地开展,必须有更多的单位和人员参与其中,发展新会员是学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做好。学会遵循“保证质量、重心下移、扩大规模”的原则做好会员单位发展工作。通过会议、网络等载体,积极宣传学会工作,制作了《会员单位入会申请表》等材料,规范入会申请程序,明确会员资格审查流程。二是规范理事会建设与管理。实行理事会单位“浮动”管理制度,一方面积极吸纳热心学会工作、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突出的会员单位进入理事会,另一方面对无法承担理事单位责任会员进行劝退。三是尝试吸纳企业会员。考虑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 经充分发动和酝酿讨论,尝试吸纳“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学会,并增补其为常务理事单位。

(三)完善学会运转机制,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学会秘书长会议。2009-2012年分别在宁波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东北大学等学校召开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会议就当年学会工作进行总结,并研讨学会工作计划,同时对学会和秘书处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推动了学会工作的正常运转。二是每年举办一次学会工作年会。2009年4月在中南大学召开学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等,做出了学会发展规划。2010-2012年分别在长安大学、吉林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举办学会工作年会,就学会重大规划和活动进行研讨和表决。学会工作认真贯彻了年会会长报告、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开展高校创业教育调研等工作,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组织专家对论文进行网络评审;发布《学会动态》电子版刊物;通过网络及时与会员单位进行联系与沟通,保证学会正常运转。

篇4:神木县教育督导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学习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合力的过程,本人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后,认识到科学教育发展观是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不仅包含要发展教育,而且包含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当前,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素质教育的推进困扰重重,而主要原因是现行的教育督导体制极为不完善。因此,必须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确保基础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对智育事实上的偏重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难于找到契合点,加上某些政策导向的不确定性、评价机制和执行力缺失及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等因素影响而变得不可调和,造成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顾此失彼。较明显的表现为:

(一)学生辍学率回升。“普九”(“两基”)通过国家督导验收后,高压态势消失,普九工作随着人们热情、干劲的衰减而逐步松懈。政府强调中心工作,如计生、村村通公路、新农村建设等,经常抽调教师参加,淡出“普九”的政府行为;而学校甚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则认为学生“进得来”是政府的事,加上“留得住”方法单一,导致“控辍保学”工作成为巩固提高“普九”的软肋。如某县23所初中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就有12所学生辍学率超过3%,其中某所山区初中学生辍学率就达11.25%。

(二)重点校或重点班(尖子班、快班)重又抬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22条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这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之和谐教育的硬性要求。窃以为其涵义有二:一是逐步淡化“一卷定终生”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极端倾向,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无论上世纪九十年代争论和关注的焦点是学生的“减负”,还是本世纪初教育热门的“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等话题,无一不是围绕改革“以分数定终生”为特质的传统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方式。二是“普九”实质上也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覆盖,消除区域教育发展的差别,达到教育公平。而在义教阶段举办重点校(班)的做法人为地将优质教育资源挤占,把均衡变为失衡,把公平变成不公平,把全面变成片面,由此引发师资和生源的恶性竞争,也由此滋生教育腐败,破坏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普九”攻坚期间,慑于高压态势,原本猖獗的重点校或重点班(尖子班、快班)被迫进入“冬眠”。但是“普九”攻坚告一段落,这些“普九”中避讳言谈或闪烁其辞的话题却又渐渐明朗起来。举办老师选调竞聘,其真正目的是为重点校选拔优秀或骨干;举行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主要目的是为重点初中筛选“优秀生”,由此又引发抢生源的违规行为,造成一些学校吃不饱,个别学校爆满。一些“普通”学校因优秀生源流失而意冷心灰,而一些学校则绞尽脑汁在“培优”上出“狠招”——即办所谓的“尖子班”或“快班”。县里下文要规范招生和依法办学,但因重点校班事实上的存在和领导的姑息迁就,造成年年规范、年年犯规。

(三)片面追求“平均分”及升学率大有死灰复燃之势。某县参加中考的考生与邻县相当,但考分上重点高中线的考生人数却不到邻县的三分之一,在分析原因时,教研部门没有全面反省工作的失误,而是把责任归咎于“普九”攻坚上,而新一届领导也认为,当前的工作重心是“死抓教学质量”,于是乎,“三考表彰”沉寂多年后又在大会小会上提出(当然公开“表彰会”的名称是“教育质量表彰会”)。学校呢,开始疏于巩固“普九”的硬“五率”,疏于教育“过程”管理,而将关注的目光盯在教学的这一“结果”上。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打折扣,体美、劳技等课程任意挤占,素质教育得不到保证。成绩差的学生劝退(转)或想办法“创造条件”让他(她)自己走人,不来学校的,也不再去家访动员,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学生则从小学高年级就开始上自修,初中从初二起就利用节假日开始“漫长”的补课或赶课。这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学校管理手段单一或不依法办学,加上学生厌学,使一部分学生重又流向社会。且各届行政主管部门班子决策的指导思想、工作重心缺乏连续性,对国家政策法规的漠视及执行力的缺失,浮躁短视的政绩观,最终还是跳不出片面追求“平均分”及升学率这一“如来佛”的怪圈。

二、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如果我们将“普九”的巩固提高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推进素质教育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性相对立,显然是违背国家意志的。要从根本上解决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的问题,确保基础教育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我认为必须要针对时弊狠下猛药——创新教育督导的长效机制,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唯有教育督导机制的“创新”,才可能打开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强督导工作,树立督政权威,切实落实教育的政府行为。伴随经济全球化,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突显,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为党和政府必然的抉择。办教育的主体是政府,发展教育成为政府责无旁贷的行为。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们经久形成的思维惯势,要把教育真正作为政府的一项实事切实加以落实,往往“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作为一项政府工作,教育作为“长期投资”,其成效往往不如工农林等“短平快”的基础产业那样可以预期,进而为官员任期考核或届满升迁创造“平台”。因此,各级党委、政府须加强教育督政工作,把教育工作绩效作为政绩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来评价、考核官员工作水平和能力,突显教育督政在一届政府任期工作考核中的权威性。这样才能确保“两基”的良性发展,巩固教育事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才能保证教育工作作为政府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拓展自主灵活、反应快捷的教育督导信息反馈渠道,将教育督导工作常规化,并以此作为科学反映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现状的最终途径。将教育督导制度化、经常化、基层化,无形中形成一种震慑力,从源头上遏制虚报瞒报、弄虚作假、违规办学的现象。同时通过督导渠道获取的反映基层教育发展现状的信息数据资料更为真实、缜密、客观,将人为因素降到最低限度,使政府决策更科学。

(三)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工作重心要适时调整、应时而变、主动出击,担当好规范办学“舵手”,引领教育大方向。上至大政方针的宏观把握,下至教育教学具体环节的介入,教育督导要随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工作重点,适时采取措施对当前群众最为关注的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督导和监控,对政府容易忽视、学校容易触犯的敏感问题进行经常性的警示,变“救火型”为“防范型”,积极探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有效途径,避

免办学方针在具体执行中发生偏移。尤其对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随意删减课程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追求升学率等“三难”问题(难以发现、难以制止、难以规范)及时采取对策,发挥督学职能作用,切实予以纠正,不任其泛滥和侵蚀教育健康躯体,确保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四)实行教育督导“分区负责”制,构建教育督导网络,实现市、县、乡(镇)、学校教育督导“无缝隙对接”。要因地制宜,不守陈规,大胆改革创新,将督导工作延伸到基层学校。可按行政区划、地理位置或教育资源分布,将辖区分为若干个教育督导工作责任区(片),制定并落实督导责任区职责、考核办法、评价方案,层层落实教育督导责任,将督导工作网络化,实行月报告和限期整改跟踪制度,使督导工作扎根基层、面上一线、深入人心,着重解决“三难”问题,遏制不规范办学行为,营造良好的办学氛围,净化办学环境,确保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五)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教育督导队伍。我们知道教育督导对监督、检查和评估本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及下级政府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情况,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规范学校管理,严格依法治校,提高教育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教育督导团对教育工作具有绝对的权威与权力,我们各级政府虽然设有教育督导室,但没有那么高的权威和权力,一方面他们不敢督政,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能督学,只能说是政府的一种象征或点缀,绝大部分工作都在被动执行政府的指令,大部分时间似乎都在闲着。由于教育督导职能的弱化,督导的不到位,因此政府的办学行为和学校的管理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鉴于此,建立一支业务力强的督导队伍刻不容缓。我们应参照西方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做法,在教育督导机构人员配备方面应有所创新,人员数量和年龄结构要科学合理,满足实行督导责任制后人力的需要。督导队伍主要以资历较深、政策水平高、谙熟教育规律、在当地教育界有一定威望的教育行家(领导、老师)为主,也要注重培养督导队伍中的中青年骨干。各基层、学校的责任督学可聘请当地有威望、责任心强的退休教师或校长担当,政府按月发给一定标准的督学补贴,同时注重提高督学业务素质,强化督学的培训培养,并且要护其尊、树其威、给其权。

(六)落实教育督导经费。政府每年将督导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教育督导的经常性投入,确保教育督导工作正常运转。

篇5:神木县教育督导室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云和县XX中学2012学年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2学年,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德育工作为切入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围绕县教育局“强队伍提质,善管理提质,抓教研提质,借外智提质,活机制提质,轻负担提质”的工作思路,紧扣三年发展规划,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严格管理,强化内涵发展,全面完成规划的各项指标,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年来,学校在省、市、县中取得了123个学生个人奖项、24个教师教科研奖项、25个教师综合类荣誉奖项、5个学生团体奖项,同时学校还 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丽水市书香校园达标学校、丽水市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的荣誉称号。

一、成功的经验与体会

1.构建科学管理体系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管理是一所学校办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学校管理行为的成败,是学校管理者治校的根本,是学校生存的命脉。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建出行政管理体系、德育管理体系、教学管理体系,为学校工作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2.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领导班子是一个学校的核心和灵魂,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能打硬仗的教职工队伍,才能在评估中形成全面动员,做到了全校上下“一盘棋”。

3.改革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围绕“以生为本,育德育能”的办学理念,在探索学生德育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上狠下功夫,建立了五星学生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工程和“小班化分层走班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向更快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机遇,学校办学水平实现新发展

2012学年我校办学水平实现了新的发展,学校顺利通过了丽水市教育现代化达标学校、市书香校园达标学校、丽水市B级食堂的评估验收,实现了新跨越、新发展。一方面,学校抢抓评估机遇,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硬件建设,县教育局先后投入近200万元新建校门、塑胶操场、校园广场以及将旧餐厅改造为体艺楼,这都将大大提高了办学条件。二是以评促改,借迎评契机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狠抓规范办学。三是凝心聚力,师生校本意识得到加强,通过迎评工作,广大教职工兢兢业业地做好了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中心合力。

(二)抓学习,教师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

1.狠抓师德师风建设,育人环境得到优化。首先是通过观看宣传片加强对模范典型学习,让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时时处处启发和激励着学校老师的思想和行为。其次是加强双向沟通,通过家访让教师去感受大山里学生另外的一面;通过教工活动、教代会加强教师间,领导和老师间的交流。然后是加强对教师的关爱,让老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最后是加强制度的约束,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教谋私、弄虚作假等不端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2.加强教师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每学期推出一本书,全校性进行学校,本学年共学习了两本书。同时,积极开展新教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班主任论坛、教师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发展。

(三)抓管理,教学质量有了新突破

1.抓干部管理,要求学校中层干部以“天天坚持,样样落实”为工作作风,切实做好教职工表率。制定中层干部值日制度,每天安排两位中层干部在校24小时值日,深入课堂、深入食堂、深入寝室,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另一方面开展推门听课,指导教师教学。

2.抓常规管理,每学期通过临时抽查、学期检查等形式深入推进备课、集体备课、听评课、教学计划总结等教学常规的检查,将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同时,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相挂钩。

3.抓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性在七八年级开展小班化教学和在九年级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改革。七年级数学英语第一,语文、科学、社会第二;八年级英语第一;初三45%将到36%。

4.开展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农村孩子由于缺乏前期的培养存在爱好不明确、特长不突出的问题,为此,我校逐步开始关注学生的特长培养,成立云和县首个“学校少年宫”,每周有组织的开展射箭、足球、太极拳、书法、绘画等11个社团活动,让学生参与自己喜欢的文体项目,目标是:在初中阶段,每位学生至少培养一项特长爱好,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次校级或校级以上的比赛。

(四)抓德育,文明之风有了新气象

1.德育活动载体丰富,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主题教育。一是进一步加强了以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为载体的德育教育,通过报告与主题班会提高了学生思想认识,陶冶了学生情操;二是以开展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等四节,野外徒步拉练、寝室内务大比拼等活动丰富了德育活动,提高了德育实效。

2.德育评价体系完善,我校在2012学年制定了五星系列评价体系,包括五星班级、五星寝室、五星班主任、五星学生。五星系列评价体系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过程中主要的管理机制的,形成积极的竞争局面,有效的促进学校、班级的德育工作,更好的创建学校的德育环境。

3.以学风教育为感召,促进学生养成勤学的学习品质。学校不断继承70年代“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建校优良传统,弘扬80、90年代“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苦字精神,提炼出了勤劳朴实、勤奋好学的校园精神,并在教学楼前栽种两颗大型仙人掌作为校化,校园精神在体现,在通过学校环境改造和学校物品标识不断加以渗透,在活动中体验(野外拉练),这些显性的文化逐渐深入人心,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大大激励并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位同学和教师,并逐步内化积淀为师生自身的一种重要素质。

(五)抓稳定,校园安全有了新加强

“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学校为打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多措并举,尽心尽责。(1)实行了安全工作月查月报制度,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治理,发现隐患及时排查。(2)利用宣传栏、学生集会、班会课等加大依法治校宣传力度,教育学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注重安全,珍惜友情。(3)落实四项联防,确保校园安全零事故。

1.生生联防。将同村学生成立学生小组,上下学要求结伴同行。

2.师生联防。学校成立了教师巡查队,上学期间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加强对教室学生考勤工作校园周围的巡查,针对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单亲子女、孤儿的特殊性,学校建立特色名册,将学校党员干部与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结对,加强对其的关心帮助和教育工作。

3.家校联防。通过利用校讯通、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家访等加强家校联防工作。

4.校村联防。聘任各行政村的村领导及部分村民为“安全监督员”,对学生

所处行政村实行网格化管理。四项联防的构建,多管齐下,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防范网络。

(六)抓节流,学校运转得到了保障

1.加强开源节流,减少经费开支,确保学校工作正常、稳定、有序地进行,更好的为教师服务。

2.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财务开支、财务审批逐步规范,做到依法办事,依章办公,规范管理。

3.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通过努力,学校争取资金10多万元,为改善校园环境,全面服务师生提供了促推力。

篇6: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汇报材料

南纪埠小学

我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通过了上级“两基”验收,为了更好地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几年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根据上级统一布署,结合教育督导评估标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统筹安排,合理分工,责任到人,不断地充实、完善。现将我校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1958年,座落在苗馆镇西南方,占地面积2438平方米,建筑面积614平方米。现有专任教师15人,6个教学班,在校生244人。学校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配备齐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二、巩固提高情况

1、普及程度。

2010年—2011年学年初小学适龄人口数分别为244人,入学率均为100%。2010—2011学年毕业生人数为58人,毕业率均为100%。另外,女童入学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均为百分之百,无辍学现象。

2、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人,从学历结构看,大学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5人,中专学历7人,学历达标率100%。从教师的专业技术结构看,小学高级教师11人,小学一级教师4人。从教师的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教师5名,35-45岁教师3人,45岁以上教师7人。教师全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教师普通话合格率100%。学校有1名正校长。

3、办学条件

学校现拥有一个周长为200米的操场,一个设施齐全,器材充足,利用充分的实验室。一个自然仪器室,一个音乐教室,一个美术教室,各种教学仪器、器材配备齐全。今年配备仪器7627.68元。图书室2间,今年新征图书2000册,共计42平米,藏书达到5500册。完善的教学设备有效保障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4、学校管理

(1)健全机制,全面提高班子成员自身素质

学校领导首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处处以身作则,努力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做到有主见,增学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时刻牢记学校无小责,职工无小事,时时事事为职工,时时处处为学校。我们精心谋划,周密思考,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校长负责、教代会参与的民主与法制的管理体制。(2)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

我们专门聘请专业法律工作者为我校法律副校长和常年法律顾问,协助学校搞好师生的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保证了学校校规校纪、重大决策以及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合法性。我们在学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学校以前制订的各类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经过广泛的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最后交教代会通过,形成学校第一部章程,使各项管理有章可循,走出了一条依靠群众办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路子,成功地实现了学校管理由常规管理向法规管理的转变。(3)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师生安全

学校高度重视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制定了安全章程、学生在校安全守则、教师值岗制度等,给每位教师确定岗位,明确职责,签定安全责任状。通过安全教育月、安全讲座报告会、观看安全教育纪录片等形式,对师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教育,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做到了警钟长鸣。(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为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我们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倡导教师工作中的“三大纪律”、“十大标准”和“十六条规定”,并征集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忌事忌语在校园内公开展示,让每位教师在行动上有明确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加强监督力度,我们实行了教师多元评价制度,即学生评、家长评、年终考评。同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促进教师思想意识的提高。如每周“例会五分钟演讲”活动,“走进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家访活动,“心灵对话”活动,“师生交友,真情互动”活动等,提高了全体教师的道德水平。

5、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们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建优化加特点队伍、育合格加特长学生”为办学宗旨,把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手段现代化,科研兴校特色化,教师队伍优质化,学生培养个性化”作为办学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德育方面,学校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办学思想,深入推进养成教育、“我能行”成才教育、“爱心教育净化心灵”、“古诗词诵读”、“文化校园建设”等多项教育工程的开展。我们叫响了“养成良好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口号,其作为新校训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一位教师和每一名学生的心中。同时,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研究确定了“说话与走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和听课习惯”、“守秩序”等养成教育主题,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评比。我们还坚持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组织开展了“文明示范星”、“背诗小状元”、“孝敬之星”、“无监督班级”等评选活动和“小干部”竞争上岗、轮流上岗活动,而每个学期末举行的“让每颗心灵都闪光”的大型表彰会,使得每个学生都可在自己比较出色的一个方面获得一项奖励,做到了人人受奖、人人进步、人人增强自信,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外,我校还大力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观念。通过开展异彩纷呈的德育系列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方面,学校紧紧依托校本教研,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坚持以课例为载体,倡导同伴互助,力求整体提高,先后开展了以教师自我诊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为目的的自录课;由教导处人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年级教研组长组成“会诊”小组,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集中把脉的会诊课;市级以上获奖教师的示范引领展示课;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的主题研讨课。这些课型的创设帮助老师们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探索中提高。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培青工程”和“名师工程”的开展,加强对教师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已经举行了两届拜师会,聘请市区级教研员为指导教师,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五、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均衡。某些学科专业教师相对缺乏,英语学科的师资力量尤为薄弱。

(2)教师教学经验多,创新少,借鉴模仿多,还未形成个人特色。(3)学校开展的活动多,但缺乏系统地梳理和理论的提升。

2、整改措施:(1)继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学科,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学校领导将长期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系统性,积极稳妥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篇7:教育评估过程督导工作汇报材料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申庄中学自1993年搬迁至此,现已毕业40个班级,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合格人才,学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我校现有10个教学班,共计642名学生,每个班级的班容量都保持在60人左右,学生来自附近的7个自然村,也有少量来自外乡乃至外县的寄宿生在我校就读。XX年我校招生范围内中等教育阶段适龄少年652人,入学642人,入学率为98.5%;XX---XX年学年内辍学11人,辍学率为1.7%;XX学年初九年级学生271人,学年末毕业268人,毕业率为98.8%;其中16周岁适龄少年275人,按期毕业率为98.5%。我校适龄少年入学巩固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近几年来,随着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校的知名度也逐渐闻名全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断提高,目前我校的师资力量相当雄厚,现共有教职工65名,其中本科学历23名,占35%,其余均为大专学历,学历达标率为100%。各教师均能达到初中教育的任职要求。同时,还配备了九名专职教师,有三名实验员,一名音美器材管理员,一名图书

管理员,两个门卫,一名网络管理员和两名微机教师,他们

都是经过专门培训以后到我校工作的,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强。

我校有校长一名,经验丰富,务实创新,经过岗位培训已经获得校长任职合格证书。副校长三名,分别主管业务,法制和后勤,他们都年轻而富有朝气,各管一摊,既分工又合作。学校设有教导处、政教处、学生会、校团委、教代会、教研组等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各种组织。各科室、各组织均能做到依法执教,依法治校。

学校占地面积20550平方米,生均占地31.24平方米,建筑面积449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7平方米。学校拥有图书26070余册,生均40余册。近几年来,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步深入,我校的办学条件也日渐提高。目前学校建有高标准的教学楼一栋,专用教室综合楼一栋。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几年来,按照省“普九”一类十八室的验收标准,我们逐步建立并完善其内部设施的专用教室有:理、化、生实验室,理化生仪器室、图书室、图书阅览室、教科研室、卫生室、文体器材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电子备课室,远程教育播放室,电教室,媒体播放室等。完全达到了省级一类标准的要求,并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使用效率。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和

关怀下,在历任校长的辛勤努力下,我们克服困难,累计为改善办学条件的资金投入达到了200多万元。用于我校教育教学的教育经费也逐年增加,而今实施的一费制,国家按照学生在校人数下拔经费,比以往的教育投入多出许多,为我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充实的资金基础。

前一阶段,为了适应农村中学定点并校的需要,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下,我校大规模的东扩工程现已提上日程,目前本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如果真正实现了我校校园的东扩,我校的占地面积将会翻一番,就会真正走出束缚我校长远发展的最大瓶颈,届时,我们拟将再建一栋高标准的教学楼和两栋高标准的学生宿舍楼,一处学生餐厅,真正实现农村中学的寄宿制教育和军事化管理。

当然,由于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加上我校教职工的集体努力,几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几轮“普九”检查我们都顺利达标,连续九年中考成绩位居全县乡镇中学榜首,很多学生都超出了邯郸市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学校所获得的荣誉更是不胜枚举,尤其是在去年的“推普”工作中,我们更是一举达标并被邯郸市教委授予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

各位领导,以上只是我向各位所作的简要汇报,真正的

工作还有待各位领导现场参观指导,希望各位领导在参观检查的

过程中多提宝贵意见,也好让我们及时改进,再求进取。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全体师生将一如既往,务实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决心以继承为基础,以发扬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依托,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育人道路,力争把我校建设成全县、全市乃至全省一流的示范学校,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为完成教书育人的千秋伟业而继续奋斗!

篇8:浅析陕北神木县的体育教育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 亲身体验, 口头交流和查阅有关体育教育、全民体育健身方面的书籍对神木县当前体育状况的了解入手, 主要从政府对体育的投入和全民的体育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对中小学体育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对神木县的体育发展进行研究, 通过掌握神木人的特点, 提出良好的建议能使神木人民有了良好的健身意识, 推动神木体育发展, 使神木不但是经济富裕同时体育业也能强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文主要以神木县的体育教育事业, 神木县全民健身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 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

三、神木县体育教育现状

1、神木县教育事业

随着神木县经济的迅速发展, 人们的教育意识日渐提高。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神木县是全国首个实行15年免费教育 (幼儿园3年, 小学6年, 初中3年, 高中3年) 同时实行县籍上学补助制, 免费早餐。在全县内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格局。大部分学校教学实施齐全, 大部分达到省一类标准。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100%和99.2%, 高中入学率达到85%, 高考本科升学人数突破1521人。1998年实现“两基”达标。1996年建成的职教中心, 1999年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标准。

2、神木县体育事业

神木县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标, 加大文化建设投入, 先后新建了神府革命纪念馆、文化广播电视大楼、老年活动中心、体育中心、标准室内体育馆, 维修了凯歌楼, 恢复了乡镇文化站和电影放映队。提倡人们积极参加政府创办的各类文化协会和社团组织, 同时也组建了书法协会、棋院、老年体协等20多个文化社团组织。时常能够看到很多地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活动, 大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加快实施官博电视村村通工程广电入网户达到3.5万户。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竞技水平稳步提高。2009年神木县成功修建了县室内体育馆, 2010年8月在我县体育馆成功地举办了中巴篮球友谊赛。

3、神木县体育教育事业

(1) 神木县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

神木县初高中小学共有学校130所, 小学有98所其中有6所是县直小学, 有79所是乡镇中心小学及完小、有13个教学点, 中学有23所其中有4所普通高中 (2所省重点高中, 2所是普通高中) 、有19所初中, 其中有8所是九年制学校, 有1所职教中心。神木县中小学共有在校学生约85000人, 其中高中约24000人 (含职中6500人) , 初中约有23000人, 小学约有38000人。在编教职工4931人。全县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合格率88%, 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合格率88.12%, 高中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合格率为90%。

(2) 神木县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

神木县中小学体育场地及器材设施为篮球场小学12个, 都为水泥场地, 初中50个, 水泥场地45个, 塑胶场地5个, 高中76个, 水泥50个, 塑胶26个。足球场小学1个为泥土场地, 中学5个为泥土场地。高中2个为草坪场地。排球场地小学5个, 中学5个, 高中7个。羽毛球场地小学有10个为水泥场地, 初中有20个其中有6个是塑胶场地, 高中有20个其中12个是塑胶场地, 乒乓球台小学有28个, 初中有30个, 高中有52个。田径场小学1个, 初中3个, 高中5个。每个学校又不同数量的单双杠等器材。

(3) 神木县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小学体育教学主要以放羊式为教学形式, 体育老师基本不进行专业的体育技能教学, 要求体育老师只要能保证学生体育课上安全就可以。上课以游戏为主, 学生大都没有掌握常用的体育技能, 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大都用的错误动作, 到体育课的精髓, 没有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大多数学生也没有体育运动爱好。

中学体育教学也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去上体育课, 没有完全执行教育部有关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令。每周体育课时也没达标大都还是以放羊式教学为主。体育课上也大多是以自有活动或者做游戏为主并不传授体育专业技能。每个学校都没有成立自己得校队, 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都没有专门的教练训练。

高中体育课也基本是跑几百米, 在基本是做做准备活动操然后就自由活动, 男生大部分是自己组织的打篮球, 也没有专门的训练, 女生基本是站在一起聊天并不活动。而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 更应该多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但是从学生到家长学校都不重视。有体育训练班的学校也只是针对高考要求项目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 对其他技术打都不涉及, 所以教出来的体育生只会跑跳, 不会别的运动。

四、神木县全民体育意识

神木县有钱人比较多, 消费主要以喝酒吃肉为主要生活。所以神木出现很多男人三高女人发胖的现象, 甚至有儿童由于生活质量太高就发胖的现象。但由于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又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健身。造成出来锻炼的也只有老大爷老大妈, 各公共场所都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但没有充分利用, 神木全民健身意识还是很需要提高。

五、神木县体育发展展望

神木县为全国百强县, 体育事业也应该拍在全国前列。从小学开始学生都应接受正规的体育专业技能教学, 为初高中的强化做好准备, 特别是对有体育特长和体育爱好的同学重点培养。初高中应该建立自己的校队通过精彩比赛以影响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从而可以选拔出较高潜力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 为县争光, 为国争光。神木有钱人可以从事一些高消费的体育项目, 如网球运动。政府应多建标准体育场所, 如篮球馆, 羽毛球馆, 游泳馆等以吸引高消费者健身。同时聘请专业的教练指导训练。是的神木人都能参与体育健身, 都会运动。从而发展了神木体育事业, 也带动了神木经济。

六、总结建议

通过对神木县中小学体育教育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的研究分析神木县体育教育总体趋势良好, 但是体育设施及师资力量相对还没有跟上百强县体育教育的步伐, 特别是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家长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体育教师普遍没有意识到需向学生传授体育健身的重要性, 没有使学生形成终身健身的观念。

希望神木政府加大对公共体育场所建设的投入, 多组织宣传体育健身的好处, 倡导全民提高体育健身的意识。学校做好管理措施,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场所及设施同时加强对体育师资力量的投入, 给学生贯穿体育健身的好处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家长多对孩子进行教育, 带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 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同时自己也要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

参考文献

[1] 刘海元.全国教育系统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基本状况[J].学校体育, 2006, 15 (3) .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中发〔2007〕7号文件) .

上一篇:国民经济与市场经济下一篇:交通运政勤务巡查计划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