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服务企业会计处理

2024-06-19

建筑服务企业会计处理(精选8篇)

篇1:建筑服务企业会计处理

一、建筑安装业务的会计处理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相关税法同时规定,总承包人在扣缴营业税的同时,还要一并扣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总承包人以从发包单位取得总收入扣减分包方合同收入后的余额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总承包方在扣缴税款后,应该向税务机关提供分包协议等资料,要求开具代扣代缴完税凭证,代扣代缴完税凭证其中有一联次是分包人的,分包人可以据此开具发票(不再重复纳税)提供给总承包方,分包方和总承包方据此发票作为收入和支付凭证。因此,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总承包人在合并结算工程价款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总包合同收入)贷:工程结算(总包合同收入与分包合同收入之差,即自营收入)应付账款(分包合同收入)

收到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款)贷:应收账款(实际收到款)

开票确认收入和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自建成本)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收入)

计提本单位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时(自营收入乘以相应税率)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扣缴相关税费时(分包合同收入乘以相应税率)借:应付账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

转交扣缴税款凭证后,分包单位开来发票支付结算价款时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分包单位应以开具发票的收入作为本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并以扣缴税款完税凭证作为本单位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支付凭证。

二、分包业务扣缴税款的账务处理案例分析

(一)案情介绍

2008年甲公司承包了某标段公路5000万元的工程建造业务,由于技术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甲公司又将土石方路基、路面等1000万元的业务分包给当地一建筑施工单位乙公司。根据税法规定,甲公司负有代扣代缴分包业务营业税及相关税费的义务。对此,甲公司(总承包企业)在工程所在地开具建安发票,并缴纳税款。对分包出去的工程,根据分包合同,以分包合同作为付款和入账依据,同时将总承包甲公司已开具的建安发票记账联和完税联复印给分包企业乙公司,作为分包企业入账的依据。请问该处理是否正确?(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为3%)

(二)分析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相关税法同时规定,总承包人在扣缴营业税的同时,还要一并扣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因此,你单位在支付给分包人1000万元分包工程款时,应该代扣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33万元(1000×3.3%)。你公司虽然从发包单位取得总收入为5000万元,但分包出去1000万元,实际取得的业务收入为4000万元,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应该确认主营业务收入4000万元,因此应按实际业务收入缴纳营业税及相关税费132万元(4000×3.3%)。你公司虽然是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理的,但是将分包合同作为付款和入账依据及将总承包已开具的建安发票记账联和完税联复印给分包企业,作为分包企业入账的依据,是不正确的。因为按照规定,总承包方在扣缴税款后,应该向税务机关提供分包协议等资料,要求开具代扣代缴完税凭证,代扣代缴完税凭证其中有一联次是分包人的,分包人可以据此开具发票(不再重复纳税)提供给总承包方,分包方和总承包方据此发票作为收入和支付凭证。因此,按照会计制度规定,你公司合并结算工程价款时,会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50000000贷:工程结算收入40000000应付账款10000000。

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50000000贷:应收账款50000000。

开票确认收入和成本时(假设自建成本为3500万元),借:主营业务成本35000000工程施工---合同毛利500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40000000。

计提本单位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时,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32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1200000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84000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36000。

扣缴相关税费时,借:应付账款33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300000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21000其他应交款---应交教育费附加9000。

转交扣缴税款凭证后,分包单位开来发票1000万元支付结算价款时,借:应付账款9670000(10000000-330000)贷:银行存款9670000。

分包单位应以开具发票的收入1000万元作为本单位的主营业务收入,并以扣缴税款完税凭证作为本单位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支付凭证。

总包单位只是作为扣缴义务人,扣缴时,总承包人到税局开票时,需开具《总包单位开具建安发票申请表》,并在此申请表上详细提供转(分)包单位明细,包括转(分)包单位名称,转(分)包工程额。项目办根据上述资料向总承包人开具《已代扣代收税款证明》。总承包人向转(分)包人提供《已代扣代收税款证明》,转(分)包人据此至项目办开具发票,项目办对此不征收税款,并将《已代扣代收税款证明》收回。

三、建筑安装劳务的税务处理

(一)建筑安装业务的有关税收政策规定

目前建筑安装业务分包、转包营业税纳税问题,在实际经营中的确给企业带来了很多困扰,具体集中在建筑安装业劳务分包转包的重复纳税、甲供材料的重复纳税、甲供材料财务核算与税务处理的差异等问题,目前营业税政策对纳税人提供建筑安装劳务主要有如下规定:

1、扣缴义务及扣缴义务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者转包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又进一步明确了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的营业税扣缴义务人,即:

(1)建筑业工程实行总承包、分包方式的,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

(2.)纳税人从事跨地区(包括省、市、县,下同)工程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的;纳税人在劳务发生地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或临时税务登记的;无论工程是否实行分包,税务机关可以建设单位和个人作为营业税的扣缴义务人。

2、建筑业分包、转包营业税差额纳税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3、建筑安装劳务纳税地点的规定

《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其营业税纳税地点为建筑业应税劳务的发生地;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建筑业营业税税款的解缴地点为该工程建筑业应税劳务发生地。

4、建筑安装劳务发票使用的规定

《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及发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不动产和建筑业纳税人区别不同情况分为自开票纳税人和代开票纳税人。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为自开票纳税人,可以在不动产所在地和建筑业劳务发生地自行开具由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售给的发票,否则需持有关资料到建筑业劳务发生主管税务机关代开发票。

(1)依法办理税务登记证;

(2)执行不动产、建筑业营业税项目管理办法;

(3)按照规定进行不动产和建筑业工程项目登记;

(4)使用满足税务机关规定的信息采集、传输、比对要求的开票和申报软件。

(二)从事跨地区建筑安装业务的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的确定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业务的拓展,会有很多建筑安装企业到机构所在地以外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而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细则》等相关规定,到外地经营的纳税人,需在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开具外出经营活动证明,并到经营地税务机关进行报验登记。外出经营超过180天的需在经营地税务机关办理临时税务登记。建筑安装企业跨地区开展建筑安装业务,多是以总公司名义与建设方(甲方)签订建筑安装合同,而具体从事建安工程的业务单位情形有

1、是总公司下设的不在经营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2、总公司下设的不在经营地进行工商登记的临时项目部(没有法人营业执照)但在财务上却独立核算;

3、其他无建筑资质的企业(或个人)所靠挂组成的工程项目部。

针对以上情况,建筑安装企业应如何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呢?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5]227号)规定:

1、建筑安装企业离开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以下简称所在地)到本县(区)以外地区施工的,应向其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出经营证),其经营所得,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一并计征所得税。否则,其经营所得由企业项目施工地(以下简称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就地征收所得税。据此,对于办理了外出经营证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应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征收,对于没有办理外出经营证的企业其企业所得税由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征收。

2、持有外出经营证的建筑安装企业到达施工地后,应向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递交税务登记证件(副本)和外出经营证,并陆续提供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据以计算应缴纳所得税的完税证明。施工地税务机关接到上述资料后,经核实无误予以登记,不再核发税务登记证,企业持有所在地税务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副本)进行经营活动。企业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向施工地税务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外出经营证交原填发税务机关。

依据上述规定,持有外出经营证的建筑安装企业应向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陆续提供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据以计算应缴纳所得税的完税证明。但有的省为了加强对建筑安装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堵塞管理漏洞,对外省建筑企业,一律就地定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河北省冀地税函[2007]255号规定,对来冀施工的外省建筑企业,无论其有无《外出经营管理证明》,一律就地定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具体应税所得率由县级地税机关在5%至15%的范围确定。

(三)转包安装业务收入的税务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2]117号)第一条关于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征收增值税、营业税划分问题时规定:纳税人以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包括建筑、安装、装饰、修缮等工程总包和分包合同,下同)方式开展经营活动时,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下同),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对销售自产货物和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取得的收入征收增值税,提供建筑业劳务收入(不包括按规定应征收增值税的自产货物和增值税应税劳务收入)征收营业税:

(一)具备建设行政部门批准的建筑业施工(安装)资质;

(二)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中单独注明建筑业劳务价款。

凡不同时符合以上条件的,对纳税人取得的全部收入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以上所称建筑业劳务收入,以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总包或分包合同上注明的建筑业劳务价款为准。

纳税人通过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销售自产货物、提供增值税应税劳务的同时,将建筑业劳务分包或转包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对其销售的货物和提供的增值税应税劳务征收增值税;同时,签订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的单位和个人,应扣缴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建筑业劳务收入的营业税。

(四)“甲供材料”建筑业务的税收处理分析

1、“甲供材料”建筑业务的概念

所谓“甲供材料”建筑工程,是指由基本建设单位提供原材料,施工单位仅提供建筑劳务的工程。

对于甲供材的税务处理问题,应该将在政策上是比较明确的。但是由于对于甲供材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一直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这就带来了开票的问题,以及随着而来的其他税收问题。

2、甲供材征税的相关政策规定

甲供材征税问题主要指的就是甲供材如何征收营业税的问题。《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修缮、装饰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含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和其他物资和动力的价款在内。”营业税“建筑业”税目中包含以下几个项目:①建筑、②安装、③修缮、④装饰、⑤其他工程作业。《实施细则》第十八条,将①建筑、③修缮、④装饰这三个项目中的甲供材都纳入了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剩余的两个是安装和其他工程作业。对于其他工程作业,在《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045号第一条规定:“纳税人从事建筑安装工程作业中的其他工程作业,无论与对方如何结算,其营业额均应包括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因此,剩余的就是”安装“项目了。从实际看,安装项目涉及甲供的主要是设备,材料较少,但是实务中,安装工程中涉及到甲供材的,税务机关一般也是要求并入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征收营业税的。因此,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无论建设方和施工方如何进行结算,甲供材都要并入施工方的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征收营业税。税法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防止纳税人将”包工包料“的建筑工程,改为以基本建设单位的名义购买原材料,从而逃避营业税收。

以上是对甲供材征收营业税的一些最基本的政策规定,近几年,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对于甲供材征收营业税问题又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规定:

(1)安装工程中甲供设备不征收营业税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对于安装工程,如果安装的设备价值作为安装工程产值的,其营业额应包括设备的价款在内。不作为工程产值的,不征收营业税。而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文的规定:“其他建筑安装工程的计税营业额也不应包括设备价值。”且具体设备名单可由省地方税务机关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列举。这里说的是设备,和我们甲供材有什么关系呢。实际关系还是很大的,对于甲供物资,有些是材料,有些是设备,根据财税「2003」16号文的规定,设备不并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但材料要并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界定材料和设备的区别。这个看似简单,但在实务中往往很困难。比如象光缆、线缆,以前大家可能都将其视同为材料,而16号文则界定为设备。而且16号文授权了省级地方税务局进行设备的认定,这对于解决纳税人对材料和设备的认定上的争议很有帮助。(2)装饰工程中甲供材不再并入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根据2006年8月17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以清包工形式提供装饰劳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14号文的规定:“纳税人采用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装饰劳务,按照其向客户实际收取的人工费、管理费和辅助材料费等收入(不含客户自行采购的材料价款和设备价款)确认计税营业额。上述以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装饰劳务是指,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由客户自行采购,纳税人只向客户收取人工费、管理费及辅助材料费等费用的装饰劳务。”

因此,在“建筑业”税目中只有“建筑”、“修缮”、“安装”和“其他工程作业”项目中的甲供材需要并入施工方的计税营业额征收营业税。

3、甲供材的会计处理及相关的问题

甲供材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在于不同的会计处理上,由此衍生出来的甲供材如何开票的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税务问题。为更好的分析甲供材的会计处理问题,我们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下:

案例:某企业委托一个建筑单位修建厂房,工程总造价为1200万元,其中甲供材为200万元。

我们主要是分析建设方也就是这个企业对于甲供材的会计处理问题。

该企业从市场购入材料时的会计处理是比较明确的:

借:工程物资 2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200万元

这里假设该企业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是普通发票,然后,该企业将这200万的材料提供给施工方用于工程。在该企业将材料提供给施工方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是我们这里讨论的关键。在目前实务中有以下两种处理方式:

(1)建设方发出材料时:

借:预付账款 200万元

贷:工程物资 200万元

这种会计处理的依据是,根据国家关于工程造价的相关规定,在工程中,无论材料由谁提供,工程总造价包括全部的材料价款,且在工程总造价的核算中,所有的材料都要提税后计入工程总造价,即工程造价是含税价。在总造价确认的情况下,我们将工程的总造价作为建设方应该支付给施工方的工程价款。建设方在支付现金给施工方时是做预付账款处理,同样,建设方将材料给施工方时(就是我们所说的甲供材)也应作为预付账款处理。只不过一个付的是现金,一个付的是实物,在不存在其他误差的情况下,该企业无论是支付现金还是实物,最终预付账款总结算价款的金额应该1200万元。

(2)建设方发出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200万元

贷:工程物资200万元

这种会计处理的依据是,建设方认为,我买的物资给施工方就是用于我的工程,因此在发出材料时直接计入我的在建工程是符合规定的。

从相关的法律法规看,目前对于甲供材究竟如何进行会计处理问题,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在企业实务的会计处理中,有些建设单位发出甲供材是采取的第一种方法,有些就是采取的第二种方法。因此,从会计核算角度而言,只要能为会计信息的第三方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两种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就带来的下一步的施工方建筑业发票的开具问题:

模式一:在该模式下,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是通过预付账款核算的,没有进入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应该按1200万开具建筑业发票,并按1200万缴纳营业税。

模式二:在该模式下,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就直接计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最终开具建筑业发票时,只能按1000万开票,如果按1200万开票就会导致200万材料在建设方重复入成本的情况。但是根据营业税的相关规定,无论施工方是按1000万开票还是按1200万开票,甲供材都必须要并入施工方的计税营业额征收营业税,即施工方都必须按1200万元征收营业税,这个和模式一是一样的。

因此,从理论上而言,对于施工方,无论建设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他的税收负担是不变的,只不过是根据建设方的会计处理的不同,开票金额有所不同罢了。但现实中的情况是,由于营业税是一个流转税,流转税的可转嫁性决定了施工方所要缴纳的营业税,最终实际是转嫁到建设方身上的,至少是部分的转嫁。因此,对于建设方而言,他倾向于采用第二种会计处理模式,在这种会计处理模式下,建设方直接将甲供材计入工程成本,这样就不需要施工方开票了。由于税务机关监管的原因,这部分不开票的甲供材,施工方也一般不会去主动申报缴纳营业税,而且建设方甚至在进行工程预算确定工程造价时,对这部分甲供材就没有提税并入工程总造价。从这个角度考虑,建设方更倾向于第二种会计处理模式。但在这种会计处理模式下,施工方承担了很大的风险。我们知道。无论建设方会计处理如何,施工方是甲供材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了问题,要求施工方补税的话,施工方只有缴纳,甚至还会承担偷税而被处罚的风险。无论和建设方如何处理,都必须就甲供材缴纳营业税。至于甲供材没有提税的问题,施工方应自己和建设方协商或向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寻求解决方法。

说到这里,似乎问题已经比较明确了,无论建设方是采用模式一还是模式二进行甲供材的会计处理,对于施工方缴纳营业税而言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在理想状态下),只是开票金额的差异,模式一,施工方按1200万开票,模式二按1000万开票。但问题还远远没有完,我们考虑了建设方的问题后,就要考虑一下施工方的会计和税务处理问题了。

模式一,施工方收到材料时

借:工程物资200万元

贷:预收账款200万元

施工方将工程物资用于工程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200万元

贷:工程物资 200万元

按工程进度确认合同毛利,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主营业务成本

贷:主营业务收入

这里,对于施工企业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施工企业按1200万开具建筑施工发票给建设方,按1200元在账面上确认收入,但对于200万这部分的甲供材,由于材料是建设方购买提供给施工方的,发票的抬头肯定是开给建设方,且在建设方入账的,对于这部分材料,施工企业无法取得发票,也就无法入成本。对于这部分,施工企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如何扣除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以下两种解决方式:

1、施工方对于甲供材发票入成本的问题,由双方在工程结束,决算报告出来后,施工单位凭工程决算报告和建设方提供的购买材料的发票清单计入施工方工程成本,并允许在税前扣除。

2、部分国税机关认为这是转售业务:即建设单位外购物资转售给施工企业,施工企业最后开总的发票向建设单位结算,对建设单位应征收增值税,至于进项税款当然能够得到抵扣。这样,施工企业就能取得材料的发票了,但是建设方则必须对材料的销售缴纳增值税。我们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是非常错误的。建设单位购买的材料给施工方最终还是用于建设单位自己的工程,实际上是一种自用行为,不能视为转售业务征收增值税。但是在实务中,第一种处理方式往往得不到某些税务机关的认可,他们机械的认为只有取得发票才能入账,其实根据《企业所得税扣除管理办法》规定,企业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只要是真实的,并取得了合法有效凭证就可以税前扣除。这里合法有效凭证不是仅指发票,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取得的工程决算报告和建设方提供的购买材料的发票清单也应视为合法有效凭证,况且是真实发生的。为了避免与有些税务机关不必要的争议,一些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建设单位,在购买材料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申报抵扣,随后按原价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给施工方,这些没有差额也不要缴纳增值税。但在实务中,大多数单位并不愿意按这种方式进行处理。

在模式二下,由于建设方在发出材料时是直接计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收到材料以及以后将材料用于工程时就不做任何会计处理了。这时,施工方按1000万开票,也就不存在200万甲供材无法取得发票入成本的问题。同时,考虑到税务机关监管不到位的原因,这种会计处理方法还能少缴部分甲供材的营业税,对两方都有利。但是,施工方也要知道,这种情况下,自身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如果税务机关发现了,施工方必须要缴纳甲供材营业税,甚至要按偷税进行处罚,同时由于甲供材在工程造价时没有和建设方按规定提税,最终只能是自己承担。

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甲供材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从某种角度讲,以上两种模式都是可以的。

从税务机关的角度讲,他们更倾向于采取第一种模式,这样能很好的将甲供材纳税收监管的范围。因此,有些税务机关明确规定,对于工程,建设方不允许直接凭商业发票入工程成本,必须取得建筑业发票入工程成本。否则按未取得合法有效凭证,这部分成本不能提取折旧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当然,这种规定是否合理有待商榷。但这确实是一种好的监管方法。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如果不考虑税务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避税问题,模式一也是比较好的。因为,建设方在发出甲供材时,材料并没有立即用于工程,只是从建设方保管转至施工方保管。从会计处理看,如果建设方将材料发出时,就直接计入工程成本,但实际上材料还没有用于工程或全部用于工程,只是就计入在建工程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而且,如果采用模式二,施工方在收到材料和发出材料不进行如何会计处理,不利于在工程中对甲供材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因此,模式二既不符合会计核算的要求,也满足不了实际管理的需要。但考虑税务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避税问题,模式二似乎更优。但我们说过了,这种情况下,风险主要是由施工方承担了。

既然模式一对税务机关有利,在不考虑税务监管不到位而产生的避税问题,对企业也有利,那么我们就要很好的解决模式一下产生的如何处理施工企业甲供材入成本的问题。我们认为采用施工企业根据工程决算报告和建设方提供的购买材料的发票清单入成本是完全合情合理,也是合法的,实务上大部分税务机关对这种处理也是非常认可的。按转售模式,由建设方向施工方材料销售发票,从原理上讲就是错误的,在实务中是不可取的。

篇2:建筑服务企业会计处理

建筑安装企业会计,由于施工周期长的特殊性,一般工程完工结算后,才进行成本收入的结转,对纳税征收没有影响。一般帐务处理程序:

1、收到预付的工程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工程款

2、工程发生的费用支出如: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

借:工程施工

贷:库存材料、应付工资、银行存款等

3、工程完工结算后,结转预收账款

借:预收账款--工程款

贷:工程结算收入

4、结转完工成本

借:工程结算成本

贷:工程施工

5、结转收入

借:工程结算收入

贷:本年利润

6、结转成本

借:本年利润

贷:工程结算成本

7、收到预付工程款时,要计提缴纳税金。

二、建安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今年按新的所得税法执行,税率统一为25%。如果采用核定征收方式,应纳税所得额按收入计算缴纳;如果采用查账征收方式,应纳税所得额按利润计算缴纳。

对建筑企业来说,收到工程预付款是可以挂在预收账款科目上

对建筑企业来说,一般核算成本是根据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或合同约定的工程量来结转成本 对建筑企业来说,收到工程款,必须马上缴纳营业税和附加,企业所得税可以按工程完工进度结转成本后计算。

篇3:建筑服务企业会计处理

在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中, “甲供材料”是一类常见的现象, 现行的税收政策对该类现象有着明确的规定, 但是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却并不明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其他税收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1]。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甲供材料”相关的税收政策进行研究, 以提出有效的会计处理措施。

2 建筑企业“甲供材料”的相关理论

2.1“甲供材料”的涵义

所谓“甲供材料”, 顾名思义也就是业主供应材料, 在“甲供材料”这类现象中, 虽然建设方承担着更多的风险, 但是其与承包方所承担的风险仍然有很大的差异, 承包商对于材料的数量具有较大的风险承担。因此,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只有正确理解了“甲供材料”的内涵, 才能够更好地在相关的税收政策下进行有效的会计处理[2][3]。

2.2“甲供材料”的应用评述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 采用“甲供材料”该种方法具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优势, 一是对材料的来源做到了更好的控制, 能够充分保证材料的供应质量;二是因为材料的价格都是固定的, 更加有利于对建筑项目的投资进行控制;三是由于材料主要是由建设方提供的, 更加有利于对建筑项目工程进度的有效控制;四是由于材料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 有利于对合同变更处理进行控制[4]。当然, 虽然“甲供材料”方法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明显的优势, 但是不足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比如, 业主方需要成立专门的物资材料管理部门对材料进行管理, 而且业主还需要承担对材料采购所存在的风险, 当然对加工材料的用量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

3 建筑企业“甲供材料”的税收处理分析

虽然我国当前在政策上对于甲供材料的税务处理有着明确的规定, 但是并没有提出明确的会计处理措施, 因此, 本文将首先对“甲供材料”的税收处理进行详细的分析。

3.1“甲供材料”的增值税问题

通常情况下, “甲供材料”的购买单位往往都是建设单位, 而他们在购买材料之后并不会将增值税发票交给承包商, 这就造成了承包商的施工成本中不能够直接包含该种成本, 同时核算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 承包商没有相关的发票票据, 税务局就会以未核销材料成本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对这部分材料进行相关税务的征收[5]。当然, 为了使得“甲供材料”的成本能够在总成本中有效体现, 承包商还需要对部分成本按照国家政策的相关要求开具增值税发票, 导致承包商重复缴纳购进材料的增值税, 从而使得承包商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不过, 我国的增值税的征税原则是对增值额征税, 而“甲供材料”在建设方购买时已经按照要求缴纳了税款, 如果施工承包商再次对税款进行重复缴纳的话, 就违背了我国的增值税税收征收原则[6][7]。

3.2“甲供材料”的营业税问题

在“甲供材料”的营业税问题方面, 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是我国有关营业税具体实施的暂行细则, 其中明确规定了纳税人在装饰、修缮以及建筑等相应的工程作业中, 在不考虑是否进行结算的前提下, 原材料的价款也应该包含在企业的营业额之内。虽然这条政策规定的非常明确, 但是在后来的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以清包工形式提供装饰劳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却又作出了相对差异的规定, 在后者的规定中明确表示对于清包工形式的装饰劳务来说, 不必再将“甲供材料”纳入到企业应缴纳的税款范围之内。

2) 安装工程。通过对2003年的《财政部国家水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的16号文中的相关规定研究可以知道, 材料需要征收营业税, 而设备则不需要, 因此, 区分材料和设备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如何才能够对二者进行分界呢, 在该项税收政策中也授权了省级地方税务局具有认定的权限, 从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

3) 其他工程作业。1995年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几个政策问题的通知》中规定, 如果在安装工程作业中, 纳税人从事的为其他工程作业, 在无需对是否结算进行考虑的基础上, 就应该将原材料的价款包含在应该缴纳的营业额之内。而之所以条款中有着这样的规定, 也是基于一些问题考虑的。在实践中, 有些建筑企业为了逃避缴纳税款, 会有意识地将本应该缴纳的税款通过包工包料的形式转嫁到建设单位的头上, 这样就不用进行税款的缴纳了。而为了规避这一现象, 政策中才有了这样的规定。

4 建筑企业“甲供材料”的会计处理分析

4.1“甲供材料”的会计核算方式

在当前关于“甲供材料”的处理之中, 通过对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及准则的研究, 本文并没有发现有着明确的规定。当然, 各个地方等相关部门规定的方法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而且, 在实务处理时, 当建设单位将“甲供材料”发出之时,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通常都是依照如下两个主要的核算方式进行会计核算:

第一种核算方式:该种核算方式主要是基于材料的实际购买价来考虑的, 主要为, 借:在建工程-某某工程 (实际价) , 贷:工程物资 (实际价) ;

第二种核算方式:在基于材料的预算价或者实际价格考虑的基础上, 借:预付账款 (预算价) , 在建工程-某某工程 (预算价与实际价的差额) , 贷:工程物资 (实际价) 或者借:预付账款 (预算价) , 贷:在建工程-某某工程 (预算价与实际价的差额) 。工程物资 (实际价) 。建筑企业 (承包单位) 在接收到材料之时, 借:工程物资 (预算价) , 贷:预收账款 (预算价) 。在未来的工程开展中, 当正式使用材料时, 可以将其结转至“工程施工-成本”科目。

4.2两种会计核算方式的评述分析

如果采用第一种会计核算方式, 就会加强施工承包单位的“甲供材料”这一部分营业税的主观意愿。而且该种方式是在建设单位将材料发出之后, 并未对建筑工程的进度进行考虑, 也没有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应用该部分材料, 如果盲目地将其计入到工程成本之中, 显然也不能有效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情况。而相对之下, 第二种核算方式在税务处理方面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在这种会计核算方式下, 建安发票是将材料计入到工程建设成本, 并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重要凭证, 原始的材料发票的效力明显得到了降低, 不仅能够规避建设单位为了规避缴纳税款而采取的投机取巧行为, 也更加有利于对建筑企业应缴纳税款的监管和计算。同时, 在该种核算方式的基础上, 也大大加强了税务机关对“甲供材料”税务征收方面的监管。

5结语

本文对“甲供材料”两种会计核算方式进行分析, 第二种核算方式显然有着更多的优势, 其不仅有效避免了企业可能采取的偷漏税行为, 也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因此, 本文建议可以将该种核算方式在实践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龙敏.房地产开发企业“甲供材”的会计处理及相关税收问题探讨[J].绿色财会, 2008, 12:38-39.

[2]王彬.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甲供材料”税收及账务处理[J].会计师, 2009, 08:16-18.

[3]施海峰, 杜静.房地产开发企业“甲供材”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分析[J].江苏建筑, 2012, 01:110-113.

[4]李凤山, 毕丽, 金晓扬.健全建筑业账务处理方法让甲供材料纳税有迹可寻[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07, 10:126-128.

[5]蔡少优.“甲供材料”税收与会计难题解析[J].经济视角 (中国纳税人) , 2007, 10:85-93.

[6]高远.“甲供材”会计及税务处理探析[J].中国市场, 2014, 47:103-105.

篇4:建筑服务企业会计处理

摘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提高机械设备装备水平,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资产结构,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对建筑企业会计处理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对建筑企业收入、毛利确认的影响、对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比较详实地论述对其的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企业会计处理

随着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试点范围和试点行业不断扩大,建筑业正式推行增值税改革已势在必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提高机械设备装备水平,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资产结构,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同时对建筑企业会计处理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对建筑企业收入、毛利确认的影响、对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三方面对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对企业会计处理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问题

建筑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首先面临的就是期初税款抵扣问题,主要涉及到建筑企业期初库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为了体现公平税负和保证国家税收征收改革政策的稳定性,推测建筑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期初库存材料和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也应当可以分期抵扣。会计处理时要考虑对建筑企业当期税负的影响其次企业是在生产过程中要引进新的机械设备和流水线,减少作业人员,降低人工费支出,因为在目前约占35%比例的人工成本中,不全是本企业自身发生的人工费,其中还包含至少20%劳务分包成本,国家对劳务公司是否也实行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还没有定论,如果不同步进行改革,这部分劳务分包成本对建筑企业增值税税负影响最大。还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对建筑企业收入、毛利确认的影响

(一)以固定造价合同为基础,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建筑业收入和毛利的确认产生影响

立于固定造价合同基础之上,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企业收入与毛利确认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合同总收入*累计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收入;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合同预计总成本*累计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的费用;当期确认的合同毛利=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一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前,由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因此营业税在合同收入范围内;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因此增值税不在合同收入单位内。另外,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合同预计总成本中与成本相关的原材料、租赁费等费用所产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计入实际成本,其中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建筑企业合同预计总成本并不低于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前的建筑企业合同预计总成本。同时,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中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其中当期确认的合同费用中将原材料、燃料等相关费用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予以剔除,为此,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建筑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与合同毛利低于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前的建筑企业当期确认的合同收入与合同毛利。

(二)以成本加成合同为基础,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会对建筑业收入的确认产生影响

立于成本加成合同的基础之上,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建筑企业收入的确认所产生的影响。通俗的讲,成本加成合同是指合同允许或其他方式议定的成本为基础,加上该成本的一定比例或定额费用确认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其将以合同总价为基础扣除实际成本费用中能够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缴纳增值税,其实际成本中不涉及按规定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所以,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实际成本费用低于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的实际成本费用。

三、对建筑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对资产总额带来的变化

增值税属于价外税,而建筑企业施工时所需购置的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应以所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为依据对进项税额予以扣除,如此以来,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的建筑企业的资产总额将低于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前的资产总额,从而致使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幅度上升。

(二)对企业收入、利润带来的变化

自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来,由于部分流通环节购置货物时通常无法取得增值税税票及相关发票等,以致这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难以顺利予以抵扣,使得建筑企业“多缴增值税”现象日益突出,不利于建筑企业达到预定的绩效目标。

(三)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

当前,国内多数建筑企业均以建设单位代扣代缴营业税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其中建设单位验工计价时,通常以验工计价与付款中直接代扣代缴营业税的方式完成。自实现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笔者认为,国内建筑企业将逐渐摆脱直接代扣代缴增值税,并由建筑企业在机构所在地依照当期验工计价对所需缴纳的增值税进行确认。尤为注意的是建设单位验工计价方式往往不能够立即向建筑企业支付工程款,而是在工程竣工后一段时间进行结算,除此之外,验工计价时还需要扣除部分预留质量保证金。在整个过程中,应交增值税是必须要缴纳的税务,而预留质量保证金通常是在工程项目竣工后进行支付,由此势必将大大增加建筑企业经营性活动现金净流量,进一步加剧建筑企业资金负担。

四、对建筑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

(一)纳税人的确认

根据税法规定,中国境内提供建筑劳务的单位或个人为建筑企业增值税纳税人,其中建筑劳务主要涉及到安装、装饰、修缮等工程。对于以承包、挂靠方式进行经营的建筑企业而言,若承包人与挂靠人以发包人和被挂靠人的名义对外经营,并要求发包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时发包人便是纳税人;若非如此,则承包人为纳税人。

自“营业税改增值税”以来,准确确定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问题将变得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应以建筑企业类型、财务核算健全程度及经营规模为依据对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予以科学合理确定,即财务核算健全,所提供应税服务销售额在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之外的建筑企业都确认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所提供应税服务销售额在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之内的建筑企业都确认为小规模纳税人。

(二)纳税时间与纳税地点的确认

自“营业税改增值税”以来,便将提供应税劳务并收讫销售款项或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证的当天确认为建筑企业建筑劳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当建筑企业采用预收款方式时,通常将收到预收款的当天确认为建筑企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时间较长,以致工程项目收入支出周期与增值税的纳税周期不一致,此时则需建筑企业推行增值税预缴制度。建筑企业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为指导,利用工程进度百分比法对当期工程收入予以确认,之后依照相关税法规定缴纳一定数额的增值税。

自“营业税改增值税”以来,国家税务局便对纳税地点作出明确规定,即当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开展异地建筑劳务时,应将机构所在地确认为纳税地点,然后依照工程项目结算工程款缴纳部分增值税;另外,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其将劳务发生地确认为纳税地点,然后按照相关税法规定缴纳全部增值税。

(三)应税收入涵盖范围的确认

自“营业税改增值税”以来,应依据增值税的相关规定确定应税收入涵盖范围,其中应将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所收取的全部价款与价外费用确认为销售额。同时,应将建筑企业所有收入一并计入工程结算收入科目,之后以此为依据对应纳税额予以确认;另外,纳税人应将建筑企业分包给其他单位,并从中获取相关收入确认为应税销售额,而支付给分包单位的相关支出在当期抵扣。

五、对建筑企业投标和会计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后,《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与预算》修订后使建筑企业投标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化,投标书的编制中有关原材料、燃料等直接成本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实际施工中,有多少成本费用能够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在编制标书中很難准确预测;原按工程结算收人计算的营业税不再收取,税金编制中只能反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编制的标书中投标总价中又包含增值税,而增值税又属于价外税,在投标中怎样编制,有待统一规范。

六、结论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对建筑企业而言,这项改革涉及到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企业领导、相关人员超前谋划,全面考虑。作为财务人员,要学习掌握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要求,熟悉其对我们会计处理的影响,把握好会计处理的原则,积极应对,建筑企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就一定能够顺利平稳过渡,将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张云,匡勇.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以江西三大行业上市公司为例.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1).

[2]胡春.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改革方案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02).

篇5:建筑设计企业招待费的会计处理

2011-3-14 16:28 中国会计报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问】我单位是一家建筑设计企业,请问:日常的业务中发生的招待费开支,能否按照所涉及项目,分别计入项目成本中去?这与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求招待费用要按比例才能扣除有冲突吗?公司设计人员平常每月只拿底薪,但设计项目完成后往往有较高提成,这部分该怎么处理?

【解答】能对应到具体项目的招待费可以核算为项目成本,而无法对应到项目的部分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经营)费用,这无论是从会计核算原理还是企业财务管理角度看,都是可以的。至于税务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并不直接约束会计核算,而无论企业将招待费性质的费用如何核算,都应该在申报纳税时单独列示(将分别在各科目核算的招待费汇集起来即可)。实际操作时,只要企业会计核算精细一些,比如在项目成本中对招待费单独进行明细核算,这样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也很方便填表。但需要明确的是,可以税前扣除的业务招待费应该符合税法规定的范围和比例。

篇6:建筑装饰行业会计处理

2、开具发票,借应收账款,贷:营业收入-工程结算

3、支付包工头工程款,借:其他应收款,贷:银行存款。没有发票

4、买发票,借:原材料 贷:应付账款-发票上的公司。

5、月底结转成本一般按照收入的80%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收入,贷:原材料 在应收和应付款趴着很多呆、死账。

请教各位老师您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呢?

1、形成工程形象进度

借:应收账款

贷:工程结算

2、进款未开具发票,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2、开具发票

借:预收账款

贷:应收账款

3、支付包工头工程款,无发票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4、买材料

借:工程物资

贷:应付账款-发票上的公司

5、领用材料

借:工程施工

贷:工程物资

6、月底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工程施工-毛利

贷:主营业务收入

篇7:建筑行业账务处理环节_会计学堂

第三章 建筑施工企业设立环节的会计处理 1.注册设立中涉及的许可与资质 2.设立环节的会计处理 3.企业设立阶段税费筹划

第一篇

设立中涉及的许可与资质 营业执照、许可证、资质证之间的关系 公司设立:先办营业执照,然后办理税务备案手续 营业执照是公司法人资格的证明

许可证是根据行政许可法由当事人申请,依法审查准许从事特定活动的证书。对电力工程而言,在境内从事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活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许可证。【承装(修、试)电力业务许可证】由电力主管部门颁发 资质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行政许可

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分包三个序列

其中施工总承包序列设有12个类别,一般分为四个等级(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专业承包序列设有36个类别,一般分为3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施工劳务序列不分类别和等级。三个证件的有效力

会计学堂官网:

1.无营业执照,建设施工合同无效,2.有营业执照,无资质证,建设工程合同也无效 3.许可证影响工程竣工验收

第二篇 设立环节的会计处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开办费的核算

企业筹建期间,由于企业尚未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阶段,筹建期间开办费用(以下简称:开办费)与正常生产经营期间的税务与会计处理有所不同。

建筑施工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 包括人员工资 办公费 培训费 差旅费 印刷费 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

哪些能计入开办费?哪些不能计入? 能计入的:

1.筹建期间人员所产生的费用,如:筹建人员的职工薪酬、包括筹建人员的工资薪金 福利费 社保以及公积金 2.人员培训费:引进设备和技术需要职工在筹建期间内外出

会计学堂官网:

进修的学习费用

3.其他费用:筹建期间发生的办公费 广告费 业务招待费、与筹建有关的诉讼费 文件印刷费 通信费以及庆典礼品等支出

不允许计入开办费的支出

1.取得各项资产所发生的费用 包括购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 安装费 保险费和购建时发生的职工薪酬

2.规定应由投资各方负担的费用

3.为培训职工二购建的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等支出 开办费的账务处理

1.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准则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

贷:银行存款等 2.企业会计制度 发生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开始经营的当月一次性摊销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

贷:长期待摊费用

会计学堂官网:

筹建期结束的界定

不同企业筹建期的时间以及筹建期间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千差万别的,单从经济业务的表现形式上看,很难有一个或几个具体标准作为判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的依据,具体应按照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分析判断。例如,商贸企业和服务性企业可以正式开业纳客的当天作为筹建期结束,工业企业可以从设备开始运作或第一次投料试生产作为筹建期结束,房地产企业筹建期结束日不得迟于首个开工项目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

第三篇 公司设立准备环节的税务筹划

1.企业在注册时尽量选择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优惠的注册地。

比如某建筑公司在筹建公司时,对注册地进行筹划。第一种是省工商局注册 第二种是市工商局注册

第三种是某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 第四种是某区工商局注册

会计学堂官网:

实际选择中可以与相应的招商引资部门联系,比较之下再做决定

一般情况下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较为理想 2.权益性投资与债权性投资的筹划 单纯权益性投资对所得税的影响

【案例】甲乙各出资(股权投资货币形式)300万,共同组建一家建筑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甲乙各拥有50%的股权,假设当年实现税前利润100万,企业所得税税率25% 建筑公司应纳税情况如下:

应纳所得税税额为:100万元×25%=25万元 甲乙各分得股息(100万元-25万元)×50%=37.5万 甲乙各承担个税为37.5万元×20%=7.5万元 甲乙各净收益为37.5万元-7.5万元=30万元

同时进行债权性投资与收益性投资所得税的影响

【案例】甲乙各出资(股权投资货币形式)150万,各借给企业(债权投资)150万元,共同组建一家建筑公司。该公司拥有资金600万(150×2+150×2),甲乙各拥有50%的股权,假设当年实现税前利润100万,企业所得税税率25%,假定税金及附加率为5.6%,借款利率10%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一致

会计学堂官网:

建筑公司应纳税情况如下:

应付投资者利息=150×10%×2=30万 应纳税所得税=(100-30)×25%=17.5万元

甲乙税后各分得股息=(100-30-17.5)×50%-(1-20%)=21万元

甲乙各分得利息净收益=30×【1-(5.6%+20%)】×50%=11.16万元

这样,甲乙税后各分得利息股息和净收益之和=11.16+21=32.16万元

通过以上案例比较:甲乙增加了税金及附加30×5.6%=1.68万元,但被投资企业最终减少所得税支出7.5万元,甲乙股东净收益反而增加2.16万元。

3.利用建筑企业的兼营行为进行纳税筹划 兼营行为

原理

1.在从事应税货物销售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同时,还从事营业税业务(全面营改增后就…….)2.二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和从属关系

税务处理

分别交增值税、营业税

1.分别核算,分别交增值税、营业税

会计学堂官网:

2.未分别核算,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销售额

【举例】

1.某生产企业既销售设备,还提供厂房租赁; 2.银行从事贷款业务,还从事销售金银业务

全面营改增后:?

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三十九条:纳税人兼营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应当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税率或者征收率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的,从高适用税率。

【案例】南方建筑工程公司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除了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外,还兼营房地产业务,那么建筑工程施工税率为3%,销售不动产增值税税率为5%。若未分别核算两种业务的营业额,按高税税率5%统一核算建筑施工应税收入与不动产销售收入,必然会导致增值税纳税负担 【案例】南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除了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外,还兼营销售装修材料,装修材料的销售和建筑装饰工程劳务的提供彼此没有从属关系,属于兼营业务。5月份销售装饰材料取得不含税收入50万元,同时又为客户装饰房屋,取得不含税劳务收入9万,本月进项税额为5万,公司有三种增值税方案

会计学堂官网:

方案一:如未分别核算,从高适用税率

(50万+9万)×17%=10.03万-进项税额5=5.03万 方案二:如分别核算

50万×17%+9万×11%=9.49万-进项税额5=4.49万 方案二:如采用公司分立方式

销售材料为一般纳税人企业50万×17%=8.5万-5万=3.5万 建筑劳务公司单独成立小规模公司9万(享受小微政策免税)

3.利用建筑企业的混合销售行为进行纳税筹划

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 原理:第四十条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案例】

1.某企业向客户销售空调、油烟机并负责安装 2.装修公司包工包料为客户装修房屋

• 把握混合销售行为时应注意

1.同一项销售行为:即一项销售行为中既包括销售货物又包

会计学堂官网:

括提供非应税劳务;

2.同一个购买方:即销售货物和提供非应税劳务的价款是同时从一个购买方取得的;

篇8:建筑服务企业会计处理

1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会计在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算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即: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需要进行核算的工程项目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算过程中所要走的程序问题。

1.1 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善问题

就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市场环境而言, 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以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企业的成本核算等基本制度还远远不够完善, 因此, 从这点上来看, 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在会计成本核算中的应用还不够完善。不健全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往往导致建筑企业的实际成本开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取可以说面临着极大的阻碍。

1.2 需要进行核算的工程项目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问题

这主要是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在进行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所出现的概念含糊不清的现象而言的。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对一些实际的概念存在着含糊不清的现象, 因此, 会计在对建筑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算过程中, 便出现了需要进行成本核算的工程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现象。以建筑企业施工中的直接人工费用为例,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人工费用一般只包括直接负责建筑施工的工人的劳动报酬以及运输工人在施工中付出了辛苦所要取得的薪水等, 并不包括采购员、机械操作员以及搬运工和装卸工的工资, 但在实际操作中, 这些人员的工资也往往被算在内。

1.3 对工程项目成本进行核算过程中所要走的程序问题

由于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也就存在着一定的流于形式的现象, 这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控制工程项目成本, 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以及增强自身在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力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2 处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的一些建议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即:首先, 要从思想上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这项工作重视起来, 并不断转变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观念。其次, 应对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法规与管理标准进行进一步完善。再次,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人员而言, 还应不断加强学习以及交流, 从而使其自身素质得以进一步提高。

2.1 树立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思想, 不断转变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观念

思想意识可以说是先导, 先进的思想意识更是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因此, 作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会计自身而言, 应不断革新自身落后的思想意识, 树立崭新的思想观念。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要明确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并非形式上的事情, 而是一项具体的、重要的工作, 因此, 作为会计要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真正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作为会计人员应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 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 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使得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浪费得以避免。作为会计还要认真贯彻、落实“预算管理为前提, 会计核算为基础, 资金管理为中心, 成本控制为重点”的现代项目管理精神, 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财务管理。

2.2 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法规与管理标准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处理工程项目成本核算问题也是如此。唯有不断地完善与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相关的法规与管理标准,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才能变得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法规与管理标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即:要逐步健全我国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监督法规, 对会计财务管理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统一,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的财务管理监督体系。

2.3 作为会计人员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交流

对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而言, 会计人员自身可以说是其中的主体, 也是影响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唯一主观因素。因此, 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以及适当开展一些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学习和交流活动, 从而使得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得以进一步提高。具体地说有如下几点, 即:不仅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以及定期的专业培训, 还要对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探讨, 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基础上, 不断寻找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而言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 要通过培训以及学习和交流活动, 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从而使得会计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在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工作中得以切实有效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夏志荣.浅析施工企业质量成本会计核算问题[J].民营科技, 2012, (09) :36-37.

上一篇:护理质控小组计划下一篇:学生会思想报告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