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

2024-06-14

新农村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精选7篇)

篇1:新农村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

一条路,挑出了勤劳的村民,挑出了致富的途径,挑出了小康的幸福生活。

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村里的路是弯弯曲曲、坎坎坷坷的。听村里的老一辈说,在解放前,还没有这条路,这里荆棘丛生,是村里人齐心协力砍掉了荆棘,才有了这条路。

小时候,记得很多村民都是把自己家里种的一些菜挑到集镇上去卖,以贴补家用。由于家里没人照看

我,我也就经常跟着妈妈还有村里的婶婶阿姨们一起上街。所以在我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就对这条路非常熟悉。

有一次下大雨,妈妈挑着一篮子菜,另一只手搀着我,由于路滑,妈妈摔倒在地上,可她却没让我跌倒,看着她腿上流出的血,还有全部翻在地上的菜,我哭了。我问妈妈:疼吗?妈妈望着我浅浅地一笑,咬着牙说:不疼。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我根本没能理解妈妈所说的“不疼”里包含的心酸。我说:“妈妈,咱不去卖菜了。”妈妈抚摸这我的头说:“不把这菜卖出去,妈妈哪里有钱供应你以后上学呢?”在我幼小的心灵中,这条路上留下了我对妈妈永远的感激。

上学了,我也是每天都走在这条路上,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泥泞不堪。上初中骑自行车上学,遇到下雨天都是先把车扛到公路上。那时候就盼望着村里能把这条路铺上沙石就好了。

后来我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学,平时也难得回家。有一次放假回来,看到村里的路已经铺上了沙石。往事又一次浮现在眼前,我在想,村里的人在这里以后再也不会走泥泞的路了。这么多年来,这条路终于换上了新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吹响了,全国各地的农村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远在千里之外另一个城市的我,常常在想,我的家乡是不是也在改变着呢?浓烈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我打电话给家里,妈妈告诉我,村里已经建上宽敞的水泥路了。握着电话,听着妈妈那幸福的语气,我仿佛看到家乡的路也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

路的变迁,见证着建国60年以来蒸蒸日上的生活。我坚信,这条路将会通向更加宽广的世界,通向美好的明天!

篇2:新农村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

下了汽车,那种家乡之情,促使着我马不停蹄的走完了五、六里的乡间小道,终于回到了这个偏辟而不为人知的小山村,村口上那棵好大的老槐树,首先迎接了我。

我站在老槐树下,把它仔细端详,它是村子的象征,是村子的标志。老槐树啊!老槐树,何年所栽,无人知晓那一世小说网 http://,但都说它古老。粗大的身躯五六个人都难以拥抱,它撑起了硕大的树冠。现在虽然是冬季,没有叶子,但我知道每年的春风会给它穿上绿衣,遮天蔽日,形成很大的天然凉棚。裸露的树根,象老农夫腿上的青筋,横七竖八围在根部,树杆中腰有一个干枯的空洞,象大肚如来佛张开的大嘴,向人们致笑。老槐树的样子一点没变,可就是原来挂在树杈上的那口大钟却不见了。

看着眼前的老槐树,耳边又仿佛响起了那震耳的钟声,儿时的记忆浮在眼前......老槐树的年令,虽无从考证,但树杈上挂的那口大钟,听老人们说是随着共和国诞生的炮声而悬挂上去的。从那个时候起,那口大钟便成了全村庶民的总司令,开始了它神圣的使命,老槐树下自然就成了村民们聚集的中心。

“翻身解放”的钟声,敲出了村民的喜悦,敲出了当家的主人,继而又敲响了全村的“土地改革”,伴随着钟声,人们从“互助组”走向了“合作化”,开始了“大跃进”,乡亲们上工下工听钟响,开会闲聊围老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钟声不断,就连“三年困难”时期,它都没有停息。

那温和的钟声一直响到了六十年代初期,突然间,它似乎变了调,敲得更响、更急,敲响了“人民公社”,敲得“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老槐树下,不是往日的开会、闲聊,而是“事无前例”的“斗私批修”,“天翻地覆”的“专政夺权”,就连我儿时的几个革命的红小兵,都手持红樱枪,斗志昂扬,在老槐树下寻找着“反革命分子”,老槐树下是“划清界线”的会场,更是造反派清理阶级队伍的战场,你争我夺,轰轰烈烈,可是老槐树依然是那个姿态,顶天立地,含笑不语。

“铛!铛!铛!---”赶昔阳。经过十几年的“大革命”,那口钟又发出了新的号令,老槐树下革命的造反派渐渐的退去,又有了学大寨的队伍,天天浩浩荡荡的通过,老槐树仍然挺着腰,撑着天。不过那钟声依然很紧、很急,它号召社员们白天除了干三晌,晚上还得加一班,它摧促人们“大干三夏、苦干三秋、奋战今冬、迎战明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在响,日日大干。“满怀豪情学大寨,战天斗地赶昔阳”。钟声把人们一直赶到了七十年代末。

进入八十年代,春风、春雨,老槐树又发了芽,枝叶依旧茂盛,仍旧撑起凉棚.响亮的钟声呼唤着村民,再一次聚集到老槐树下,这次既不“割尾巴”,又不争抢“返销粮”,而是讨论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商议着分田到户,人们的脸上不再有阶级斗争的愤怒,也不再有学大寨的意气奋发.....从此以后,勤劳的乡亲们开始了农村体制改革,土地承包到户,家家独立劳作,无须听从最高司令的指挥,那口大钟从此便退役了,光荣的下岗了。啊!整整敲了三十年的大钟,再也听不见它的声音了。可是,那老槐树却安然无恙,虽没有钟声相伴,但树下比过去更热闹。大人们常在树下谈古论今,说着各地的新鲜事,互通有无。孩子们打闹玩耍、捉谜藏、听老人们讲故事。还有外地来的小商贩,无论是卖货的、钉鞋的、剃头的、修理的、收破烂的......都要在树下歇歇脚,放下行装,吆喝那么几声,老槐树下象个贸易集市,好不热闹,老槐树以它那博大的胸怀,为大家撑起凉伞......转眼间又一个30年过去了,老槐树依旧这样健壮,但它与过去不同的是树上挂起了高音喇叭,唱着《春天的故事》,旁边新建了休闲广场,在周围一排排小楼房的映衬下,老槐树比过去更加美丽、气派!成了村子的一大景观!

老槐树啊!老槐树.你是一首诗,你是一首歌.确切的说,你更是一部读不完、琢磨不透的村史.你记载着全村祖祖辈辈的酸辣苦甜,你记载着父老乡亲的喜怒哀乐,你记载着家乡的风云变换......老槐树啊!我愿你永远长寿,根深叶茂,生命永驻,为家乡新时期的新变化,再写新的篇章!

篇3:新农村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

关键词:国庆献礼片,叙事,人物塑造

国庆献礼片是中国电影特有的一道风景, 从1959年第一次大规模的出产国庆献礼片至今, 数量众多的献礼片已经成为了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电影现象, 从献礼片的发展来看, 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并且在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大庆之际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 引领国内的电影市场。

从1959年我们第一次大规模出产献礼片, 已经有不少优秀的电影为观众熟知和喜爱, 并且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如《青春之歌》、《小花》、《早春二月》、《开国大典》等。但是,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随着有线电视的普及和电影市场的低迷, 献礼片虽然因为资金的保证而保持着一定的产量, 但是真正为大众所喜爱的作品并不多见。可以说, 献礼片的生产曾一度与市场和观众脱节。直到2009年, 时逢中国电影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黄金时期, 献礼片也结出累累硕果。

得益于出色市场运作与合理配置, 2009年主推的50余部献礼片不仅缔造了亮丽的票房成绩, 也赢得了观众的口碑。其中《建国大业》和《风声》两部影片“占领了黄金周电影票房75%的江山”, 而《建国大业》更是以4.2亿的惊人成绩创造了国产电影历史的票房之最。如此辉煌的成果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 在电影发展日益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今天, 在观众的文化消费更趋向娱乐化的环境下, 这些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询唤需求的献礼片是凭着什么样的品质与优势获得口味挑剔的大众认可的?这样的成功能为国产电影尤其是主旋律影片的发展提供怎样的经验和借鉴?

从总体上讲, 60周年的献礼片与过去有所不同, 除了制作规模和营销模式外, 在题材和类型上更加多元化, 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以《建国大业》为代表的革命历史题材承接了传统又有所突破;以《风声》为代表的谍战片卷土重来, 掀起了谍战题材的高潮;以《铁人》为代表的人物传记片体现了献礼片与时俱进的积极性;还有像《高考1977》和《沂蒙六姐妹》这样在大时代下描写普通人生活经历和情感的影片也受到观众的青睐。可以说多样化的题材为60周年献礼片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另外, 此次献礼片对观众来说还是一场欣赏明星的盛宴, 《建国大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明星参与演出数, 高达172位明星, 并且还是免费演出, 可见献礼片的号召力, 自然这也展示了明星们自身的爱国情怀。对明星演员的普遍使用也显示了献礼片的市场野心。

当然, 一部影片要取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 不仅仅是带给观众感官享受和视觉刺激就足够, 好看的电影必须有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鲜活的人物。但是, 由于中国电影特殊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背景, 献礼片作为特殊的艺术产品和电影现象, 必然与国家主体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密切的联系。所以, 除了在题材和风格上要与现实的时代需求保持一致, 还必须通过巧妙的叙事策略和人物塑造来满足民众文化需求和意识形态询唤。纵观2009年取得成功的献礼片都在叙事和人物上做足工夫, 一方面昭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 而其精彩程度也丝毫不亚于其他商业片, 这才是此次献礼片制胜的法宝。

高妙的叙事策略是此次献礼片的突出特点, 比如《建国大业》, 故事跨越从抗战胜利到新中国成立这四年, 线索错综复杂, 涉及人物众多, 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要全面展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编剧难度很大。与以往此类影片不同的是, 《建国大业》刻意弱化了战争, 将故事讲述角度放在筹建政治协商会议前争取各民主党派。导演黄建新抛弃了明暗对立的传统模式, 增加了民主党派的历史视点, 叙事角度可算新颖, 让观众耳目一新。而故事的重心并不是传统的奉献牺牲精神, 而是“民心所向”。影片以千万革命者的气魄、国民党军的沮丧和民主党派之转变来看待人心问题, 强调了国家的江山是以民心换来的。当然, 作为主旋律影片, 影片在情节安排上也别有用心, 国民党方面总是充斥着阴谋诡计、政治排挤、暗杀等这些负面情节, 而我党则通过给毛主席、周总理等安排了喝酒唱歌、与女儿共享天伦的生活化情节, 增加伟人的亲切感, 让观众在风起云涌的历史故事中感受到人性化、平民化的情感, 增强了对影片的认同感。

《风声》可谓此次献礼片在叙事上的佼佼者。作为间谍片, 《风声》具有题材上的优势, 扣人心弦的悬念是观众最爱看的, 永远有新鲜感, 剧中人在斗智斗勇的同时观众们也在训练自己的推理判断能力。然而不同于我们过往谍报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保密局的枪声》正邪对立的死板模式, 《风声》的故事锁定在一个幽闭的空间中, 日军布置的骗局, 囚禁5人抓“老鬼”, 通过人物关系的相互牵制, 利益的冲突, 矛盾的激化, 恐怖的氛围在阴暗的密室中蔓延开来, 挑战着观众的心脏承受能力。影片通过整个故事让我们看到, 在面对种种生存的威胁和折磨后, 共产党人也是普通人, 但他们以一种自己的方式在贯彻他们信念, 他们也怕酷刑, 也怕不能坚持到最后, 那些痛苦折磨, 那些惶恐绝望始终伴随。而后, 他们的选择才真正实现了价值。作为主旋律影片, 该片叙事的巧妙就在于影片里没有空泛的爱国主义说教, 没有夸张的英雄主义, 而是将坚若磐石的革命意志和信仰, 用跌宕起伏的剧情自然展现, 让观众的自己去感知, 主动产生共鸣, 不动声色地打动你。

除了突破传统的叙事策略外, 此次献礼片在人物的塑造上也让人看到了真诚和新意。电影故事不管怎样讲述, 始终是关于人的故事, 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人物是影片传达主题和情感的核心。影片讲述什么人的故事决定了影片总体的格局。在我们数量众多的献礼片中不仅有对历史人物和英雄人物的歌颂, 也有很多关于普通人的故事。献礼片中大量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开始于文革后, 钟大丰先生指出, 改革开放后, “以‘善良人性发掘’作为叙事逻辑的出发点, 把富于正义感和同情精神的善良人性作为人民性的基本特征。……这种基于人性的叙事出发点同时也悄悄地为‘欲望’的合理表达开出了一个通道”。“当革命战争历史巨片里缺少他们可以在情感上亲近和认同的普通人时, 也就变成了战争天才对人才抑或蠢材的一场无趣的智力游戏。想打动他们必须要有鲜活切近的人物, 使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把情感的认同投射其中。”献礼片中对普通人物和情感的关注延续下来, 并且在60周年的诸多影片中都收到了与观众共鸣的良好效果。

即使在像《建国大业》这样的宏大历史题材影片中, 对人物的塑造和设置也体现出与过往主旋律影片总是将人物脸谱化的不同逻辑。影片对国共两党的重要人物都有人性化描写, 国民党也并不全是阴险和奸诈。除了国共两党, 对民主党派的刻画很有意思, 民革、民盟等党派面对毛主席的屡次邀请, 都采用了打太极的策略。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人物形象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他们作壁上观、静待时局, 突出了他们本身的复杂性以及身处这个水深火热时局里的身不由己。让人惊喜的还有那些有喜剧效果的人物, 范伟、葛优、王宝强、冯巩等人的亲切角色显示了主旋律影片向主流商业电影的跨越, 《建国大业》告诉观众们, 革命历史题材也可以让你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开心的大笑。

相对于《建国大业》中的亲民化的人物, 《风声》的人物塑造要严肃得多, 但也合情合理, 颇有人情味。英达扮演的将军是一个胆小怯懦的投敌分子, 在王志文的酷刑面前战战兢兢了断了自己, 表达的是反动派与汉奸们的意志薄弱;而深藏不露的张涵予英勇的承受住残忍的折磨, 还引得敌人都刮目相看, 将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崇高演绎得令人信服。而李冰冰扮演的角色, 在经过与周迅角色情感与理智的较量后, 由一个意志薄弱的女性最终成为了理解革命精神的进步群众, 这个过程虽包含了些许说教意味, 却也能打动观众。

在献礼片中有一个传统题材是人物传记, 当然都是英雄或模范的传记, 此类影片的人物塑造最容易陷入“高大全”的完美形象的窠臼之中。可喜的是60周年推出的人物传记影片与其他题材一样, 均脱离了空洞的说教, 贴近现实, 追求与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影片《铁人》讲述的是已经为大众熟知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影片以铁人王进喜和新一辈石油工人为两条主线, 交错进行, 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对话的结构形式, 全景式展现了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但是铁人王进喜没有被塑造成完美无缺的人物, 他也是一个普通人。在60年饥荒中, 大庆钻井队也断粮了, 过年的时候王进喜违规地私自用油换了一些肉, 当发现自己最看重的徒弟刘文瑞不见了, 他疯狂地跑到火车站, 终于在车厢里看到了哭得泪流满面的刘文瑞。王进喜呆呆地看了他半天, 最后狠狠地说:“受不了了, 那就滚。”然后把自己的干粮袋, 衣物都交给他, 怜惜地说:“回去好好活着, 不管到了哪里, 都活出个人样来。”面对现实环境和弟子的退缩, 他不是一个只讲主义和原则的英雄, 而是一个懂得尊重普通人的普通人, 观众会为这种感情的真实而感动。

此外, 在人物塑造上还有一部让人动容的影片《沂蒙六姐妹》。影片选取了流传在沂蒙老区的真实故事为素材, 并且也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战争总是跟男性联系在一起, 在献礼片中专门描写战争中女性的故事是很少见的。说起战争中的女英雄, 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刘胡兰和江姐的形象, 坚强勇敢的女性, 甚至可以说她们身上更多的是中性的特质。《沂蒙六姐妹》的成功就在于故事中的六位女英雄是六位普通的女人。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都是轻松的, 故事很有生活气息, 战争只是背景, 女人们的日常生活让你丝毫感觉不到战争的残酷和恐怖, 百姓们也忙着生产支援前线。影片不同于以往对战争中女性英雄单一的塑造, 通过对女性爱情的描写, 让她们的形象回归到女性本身的特质。无论是月芬对爱情的等待, 黑雁对爱情的幻想, 还是兰花的爱情碰撞都那么真实动人。直到战役进入高潮, 女人们的命运也随着她们的男人而改变。她们终于展现出女性在痛苦和绝望中那份强大的决心和力量, 与她们的对爱情的渴望共同构筑了丰满的女性形象。

至此,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60周年献礼片在整体上超越了过往的单一模式, 脱离了空洞的教化色彩, 呈现出多样化、人性化、亲民化的多重特质。它们不仅有效地呈现出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时代需求和主流话语表述, 也承载了中国普通民众的情感诉求。将那些具有宣教性的主题经过巧妙的叙事转换和真实的人物塑造让这类主旋律影片真正走进了观众心里。

诚然, 在这个无法回避的文化大众消费时代, 观众和市场主导着电影的发展, 毕竟现代观众大多是抱着娱乐的目的走进影院的, 所以, 如果想真正赢得广大观众, 不管是什么样的电影, 都必须遵循商业电影的基本创作规律。希望我们今后的主旋律影片能够在60周年献礼片的辉煌中继续前行, 不断突破创新。

参考文献

[1]、李舫, 刘阳《献礼影片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电影步入“黄金时代”》, 人民网, 2009年10月21日。

篇4:新农村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

老者叫肖修瑜,今年76岁。去年底他便开始筹划,拍一部电视纪录片向国庆60周年献礼。目前,取名《和谐之花》的片子已拍完8集,每集50分钟。他说,要刻成光碟在关山街每个社区播放。

肖修瑜的献礼片主要记录了绿之苑小区居民中的真人真事和活动,“抓贼”这场“戏”,是以“场景再现”手法补拍2007年的一起真事,“演员”都是社区保安,警服和警车是从当地派出所借的。

在小区居民的眼里,肖爹爹是热心肠之人。小区刚建时不通电话,老人跑了一个多月,硬是跑通了。社區的公益活动,他第一个响应。为此他连任了两届业委会主任。听说他要拍“电影”,居民们说,“要什么您只搭个白。”拍摄过程中,30多位居民提供帮助,或客串演员或干点杂活。有时需要两个机位拍,附近照相馆也派人来帮他。

老人用来拍摄的DV是女儿10年前买的,为拍好电影,去年11月老人专程到深圳,向开网吧的女儿学如何使用电脑,现在他已熟练掌握了剪辑技巧。现在,肖爹爹用专业软件调出他拍的片子给记者看,说起配音乐、加字幕、制作片头等,专业术语一套套的。

篇5:市民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

前几日整理旧物,寻到本我小学三年级的作文簿,按时间推算,已然过去18年了。一笔一画,字迹虽显稚嫩,但书写的工工整整。随手翻看,里面有这么些话:“爷爷是最疼爱我的,每天一大早,都跑好远的路,到奶点拿牛奶……这几天我感冒发烧,爷爷很心疼我,特地买来我喜欢的糖水枇杷和麦乳精……”

看着这些有些陈旧的词

语,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童年。

“郁郁东郊一牧场,周垣环顾尽牛房。于今玉乳千家送,浅饮深尝总觉香。”这是30年前,**文人吟咏畜牧场的一首竹枝词。那时,畜牧场位于小城东郊,也就是如今**师专对面。诗歌是抒情的,而现实中**牛奶的生产规模不大,居民订奶仍有种种的不便。

80年代订牛奶,虽不要凭票供应,但每月近10元的花费也不算少。当时的县级**市,城区分布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牛奶点。每天早晨,人们手拿着牛奶卡,拎着特制的用来装牛奶瓶精巧小篮或网兜,到奶点去拿牛奶,似乎成了街头一景。牛奶卡上是从1到31几排数字,表示一个月。每天,发牛奶的会在对应的数字上面盖上个红点的戳记,表明当日的牛奶已经取走。物以稀为贵,奶点的服务好像有点“高高在上”,当天的牛奶若不去拿,隔日是不补的。有次,我自告奋勇的去拿牛奶,结果回来路上把牛奶卡弄丢了,父亲赶紧去取奶点说明情况,但得到的回答却是认卡不认人,即便再花钱,也只好订下个月的,因为本月没有计划了。随着奶业发展,牛奶不像以前那么紧俏了,订份牛奶,甚至可以每天送到门上来,这实在是以前都不敢想的高级待遇。

如今,超市里各个品牌的牛奶种类繁多,什么果味、高钙、低脂……不仅有低温冷藏的鲜奶,也有保存时间较长的利乐枕包装,居民们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

其实,幼年的我是不太喜欢喝牛奶的,不仅因为对取奶点有层灰色的印象,更因为**畜牧场的牛奶味道实在太腥了(现在看来那却是浓度很高的纯鲜奶)。取回来的牛奶放小奶锅里,兑些水烧开,还放很多糖里面,才能喝下去。较之牛奶,我更喜欢的是麦乳精。麦乳精和牛奶是“亲戚关系”,以麦精、炼乳、饴糖等为主要成分制成。那时人们走亲访友,送上两罐麦乳精是最流行的。身体不好的时候,家人会从铁皮罐子中舀出两勺麦乳精,开水一冲,温暖的香味,把全身上下都滋润个透。若问现在的孩子,麦乳精是什么?估计他们大多会认为是当下流行的即冲式营养麦片吧。如今,不单超市里的各类饮品琳琅满目,豆浆机、榨汁机、酸奶机等厨房小家电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的饮品更加丰富,更加健康。

饮品的丰富,让我想到饮水。城河虽是世代**儿女赖以生存的水源地,但沿岸却有不少的排污口。老**人戏称喝的自来水是“回龙汤”。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清清长江水顺着管道引入城中,**陆续规划建设了多座污水处理厂,治理了若干条被污染的河道,这是多少代**人所梦寐以求的啊,长江活水更是通过**引江河,将一层一级地输送到首都北京。

而今,东城河改名为凤城河,凤城河风景区已跻身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行列,2009年**国际旅游节,四海宾客纷至沓来,置身祥泰之州,领略文昌水秀的独特魅力。**旅游更是打出了“水天堂,夜游城”的口号,在这里,凤城河的水,已成水城**的文化符号。

篇6:实验小学献礼国庆60周年征文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最大的变化就属交通了。伴随着改革开放而成长起来的我们,身上折射着社会转型时期的烙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一斑可窥全豹,在交通方面尤其明显。

1、**为何那么远

我生于封浜,长于封浜,而舅舅家住**镇,家里经济情况相对宽裕些,逢年过节,总给我们带点好吃的或

是请我们到他家做客。

童年的记忆里,**好远啊!我们得步行到封浜镇,乘“翔封线”或者骑自行车到南翔,再由南翔转“北嘉线”到**,历时两个多小时。那时公共汽车车速慢,班次少,我们只有牺牲时间才能到达**。那往往是一次疲惫之旅。“北嘉线”车少人多座位更少,一站就得一个多小时。不过到是见识了法国梧桐树,沪宜公路(“北嘉线”行驶的路)旁栽了不少,长势良好。夏天,梧桐树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给车内的乘客送来阵阵清凉。秋天树叶飘落,树上的果实随风摇曳,十分好看。好几次,我在车上默数一旁的梧桐树,可没有一次能数清,到最后只有一个感觉:脚酸。

每次乘“北嘉线”都有一个恐怖的经历:经过南翔的东风农药厂。那四处弥散的浓浓的刺鼻的化学味打老远就能闻到。听大人说这种味道是有毒的。我摒住呼吸尽量不闻,可时间一长不得不呼吸,心里暗暗叹息:这一呼吸,不知要缩短几年寿命!这成了我儿时的一个心理阴影。

2、“过关斩将”去南翔

封浜是小镇,可买的东西不多,因此小时候我常爱乘妈妈的自行车到南翔玩。不仅因为有街逛,更是因为有小笼包吃。

记忆中的南翔之行也充满艰辛。封浜到南翔要过三四个铁道口,顺利的话可能中途停下一两个等火车过了,我们接着赶路;不顺的话,个个中奖,都得停下,这样从封浜到南翔,单程就得耗时一个多小时。火车快来时,铁道口的工作人员放下栏杆,拉响警铃,我能看到铁路上两盏红色的警示灯合着警铃声不停地闪动着,我的心也随之烦躁着。为了安全起见,栏杆总被早早放下,我们往往要在大太阳下站十几到二十几分钟。遇到客车,呼啸而过,马上放行;遇到慢车或是货车,我们只得忍受着巨大的轰隆轰隆声,等它们威风地驶过,我们才能通行;有时等了十几分钟,就为了一个几分钟的火车调头。

我常常形容到南翔得过五关斩六将,很是辛苦。作为犒赏,小笼包和清凉绿豆汤是必吃的。记忆中,小笼包总是格外鲜美,绿豆汤也分外香甜,因此南翔之行总是充满诱惑和魅力。可小时侯妈妈一提到去南翔,第一个反应还是祈祷千万别遇上火车!

3、天堑变通途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出行变得越来越便利了。上下学的土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下雨时在泥泞中跋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最令人高兴的是去南翔的那几个铁道口被修成了隧道,火车在上面行,路人在下面走,各行其道,互不妨碍。我们从此告别了“叮当叮当”的警铃声和无奈的等待。封浜到南翔的自行车路程缩短至半小时。当我在隧道下行驶,火车在上方呼啸而过时,那感觉只有一个字:爽!是啊,那些没有经历过长年的等待被阻拦之苦的人是无法体会到此刻顺畅快速之乐的。

“嘉江线”、“南嘉线”先后开通,封浜人去**再也不用转车了,乘上它们中的任何一辆便可直达**客运中心。随着沪宜公路的扩建,封浜到**的车程只需45分钟。不过,可惜了那些长势旺盛的法国梧桐,修路时被剪去了大片枝叶,元气大伤,再也无法连荫成片了。好在科技的发展,使我们都坐上了空调车,不用再仰仗梧桐树的绿荫了。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农药厂。经过几年的改革,它所释放的气味越来越淡,直至全无,我也只有在售票员报站名时才会发现已经到那里了。

篇7:印刷公司国庆60周年献礼征文

我们是一片茫然的小草我们是一片茫然的小草

没有花的芬芳没有花的芬芳

更不敢臆想与参天的大树竞高更不敢臆想与参天的大树竞高

那个时代需要我们这些小草那个时代需要我们这些小草

但并没有人期望我们有一天会长成栋梁但并没有人期望我们有一天会长成栋梁

至都没有人期望我们在炉膛中甚至都没有人期望我们在炉膛中

作為柴薪去劈啪地燃烧作为柴薪去劈啪地燃烧

只想到只想到

让这些不知名的小草让这些不知名的小草

在科技的大田里在科技的大田里

沤出一点点肥料沤出一点点肥料

為科研的泥土增加哪怕一点点的丰饶为科研的泥土增加哪怕一点点的丰饶

那个时候那个时候

连我们自己都不是那麼自信连我们自己都不是那么自信

甚至都不敢抬头去望一望身边大树的树梢甚至都不敢抬头去望一望身边大树的树梢

那是1984年的秋天那是1984年的秋天

还有些青涩的柳传志还有些青涩的柳传志

曾信誓旦旦地向周光召院长汇报曾信誓旦旦地向周光召院长汇报

将来我们要成為一家年產值200万元的大公司将来我们要成为一家年产值200万元的大公司

那个时候的柳总那个时候的柳总

可能还在為自己的这个愿景而感到自豪可能还在为自己的这个愿景而感到自豪

可我们又是自信的可我们又是自信的

我们想象著我们想象着

能让今天的捐捐细流能让今天的捐捐细流

汇聚成明天滚滚的波涛汇聚成明天滚滚的波涛

最后一定要汇入大海的怀抱最后一定要汇入大海的怀抱

于是于是

在我们的名字里在我们的名字里

总喜欢加上大海的字样总喜欢加上大海的字样

科海就是那个时代我们最愿起的名号科海就是那个时代我们最愿起的名号

一片无名的小草一片无名的小草

终于成长為身披绿色戎装的士兵终于成长为身披绿色戎装的士兵

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边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边

吹响了发展高科技吹响了发展高科技

实现產业化的集结号实现产业化的集结号

我们自豪我们自豪

因為我们已成為因为我们已成为

战斗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战士战斗在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战士

我们骄傲我们骄傲

因為我们高举著科技的旗帜因为我们高举着科技的旗帜

在残酷的市场上争先恐后在残酷的市场上争先恐后

在冷漠的商海中劈波斩涛 在冷漠的商海中劈波斩涛

我们不惧强大的对手我们不惧强大的对手

更不惧怕令人窒息的枪炮更不惧怕令人窒息的枪炮

看看

联想衝上去了联想冲上去了

他们在强手如林的对手面前纵横捭闔他们在强手如林的对手面前纵横捭阖

终于成為it行业中的领跑终于成为it行业中的领跑

地奥也衝上去了地奥也冲上去了

他们靠著自己的科研成果他们靠着自己的科研成果

躋身于中国医药行业的象牙塔跻身于中国医药行业的象牙塔

為国人的健康奉上回春的好药为国人的健康奉上回春的好药

三环犹如一支轻骑兵三环犹如一支轻骑兵

用自己的智慧做矛用自己的智慧做矛

拔城略地拔城略地

抢下一个个敌方的要塞抢下一个个敌方的要塞

让自己的釹铁硼走遍世界的天涯海角让自己的钕铁硼走遍世界的天涯海角

光阴荏苒光阴荏苒

岁月如梭岁月如梭

时代的列车时代的列车

隆隆地驶上了新世纪的快车道隆隆地驶上了新世纪的快车道

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

犹如為奔跑著的巨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犹如为奔跑着的巨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让孤寂了百余年的中华民族让孤寂了百余年的中华民族

重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与称道重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与称道

时代再次选择了我们这片小草时代再次选择了我们这片小草

部分研究所需要转制部分研究所需要转制

為的是为的是

保证科研的主力军轻装简从保证科研的主力军轻装简从

向著既定的目标快速疾跑 向着既定的目标快速疾跑

北京、广州、沉阳、成都、南京北京、广州、沉阳、成都、南

都已闻听到了重新出发的集结号都已闻听到了重新出发的集结号

没有犹豫没有犹豫

没有彷徨没有彷徨

抛下事业单位的旧行囊抛下事业单位的旧行囊

甩开国立研究所的老称号甩开国立研究所的老称号

快速集结在国科控股的大旗下快速集结在国科控股的大旗下

业的招牌是我们这支队伍新的番号企业的招牌是我们这支队伍新的番号

所长不见了所长不见了

摇身变為行色匆匆的董事长、总经理摇身变为行色匆匆的董事长、总经理

科学家易名了科学家易名了

金领员工是恰如其分、当之无愧的称号金领员工是恰如其分、当之无愧的称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我们的队伍知识最多、价值最高我们的队伍知识最多、价值最高

有了这麼好的员工队伍有了这么好的员工队伍

我们应该事半而功倍我们应该事半而功倍

我们应该千均压顶不弯腰我们应该千均压顶不弯腰

我们要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我们要在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上建功立业

我们要在市场的拼搏中矗立起自己的旗号我们要在市场的拼搏中矗立起自己的旗号

再艰难的开始再艰难的开始

我们也要迈出虎虎有声的第一个步伐我们也要迈出虎虎有声的第一个步伐

再难捱的岁月再难捱的岁月

我们也要昂起头、挺起腰我们也要昂起头、挺起腰

让别人看不到沮丧和悲哀让别人看不到沮丧和悲哀

看到的只有自信的微笑看到的只有自信的微笑

我们再次出发了 我们再次出发了

手挽手、肩并肩手挽手、肩并肩

在广袤无际的市场上起舞在广袤无际的市场上起舞

舞出一片勇敢者的崭新天地舞出一片勇敢者的崭新天地

在云譎波诡的商海中弄潮在云谲波诡的商海中弄潮

创造出属于智慧者的灿烂明朝创造出属于智慧者的灿烂明朝

在中国科学院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在中国科学院企业的发展进程中

生发了多少感人的故事生发了多少感人的故事

一桩桩、一件件都令人希嘘不已一桩桩、一件件都令人希嘘不已

在记载我们所做贡献的荣誉册中在记载我们所做贡献的荣誉册中

有多少成功的案例有多少成功的案例

让全院上下都要為我们感到骄傲让全院上下都要为我们感到骄傲

联想集团以產业报国為己任联想集团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以第一个吃螃蟹的魄力以第一个吃螃蟹的魄力

率先衝上国际化的跑道率先冲上国际化的跑道

终于在世界最牛的pc机產品上终于在世界最牛的pc机产品上

贴上了醒目的lenovo商标贴上了醒目的lenovo商标

沉阳计算十年磨一剑沉阳计算十年磨一剑

终于拿下高档数控系统的锁钥终于拿下高档数控系统的锁钥

从此从此

中国的各类新型设备有了智慧的心臟中国的各类新型设备有了智慧的心脏

运转起来是那麼的灵动、那麼的完好运转起来是那么的灵动、那么的完好

成都信息独辟蹊径成都信息独辟蹊径

让自己的新型电子选举系统让自己的新型电子选举系统

在全国最高级别的选举中独领风骚在全国最高级别的选举中独领风骚

连胡总书记都拍手称好连胡总书记都拍手称好

中科集团為了让蓝天更蓝、绿草更绿中科集团为了让蓝天更蓝、绿草更绿

他们要化腐朽為神奇他们要化腐朽为神奇

变废品為财宝变废品为财宝

用科学的方法将垃圾焚烧用科学的方法将垃圾焚烧

让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中国的绿色环保让创新的成果造福于中国的绿色环保

我们的企业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衝顶我们的企业都在各自的行业中冲顶

力争成為本领域的佼佼者力争成为本领域的佼佼者

在成功者的领奖臺上站得最高在成功者的领奖台上站得最高

科学出版集团捧得中国出版业的政府大奖科学出版集团捧得中国出版业的政府大奖

建筑设计院把设计的金奖揽入怀抱建筑设计院把设计的金奖揽入怀抱

东方科仪為大科学装置引进急需的设备东方科仪为大科学装置引进急需的设备

北京科仪的真空分子泵在白热化的市场中热销北京科仪的真空分子泵在白热化的市场中热销

我们早已忘记自己是一株无名的小草我们早已忘记自己是一株无名的小草

感觉自己的躯干已经顶天立地感觉自己的躯干已经顶天立地

自己的头顶早已是枝繁叶茂自己的头顶早已是枝繁叶茂

啊啊

我们这一片小草终于成材我们这一片小草终于成材

草地终于蜕变成森林广袤草地终于蜕变成森林广袤

為祖国的美丽又添加了一抹绿色为祖国的美丽又添加了一抹绿色

為祖国的强大注入了火一般的情豪为祖国的强大注入了火一般的情豪

我们是创业的英雄我们是创业的英雄

自卑与抱怨早已不是我们心底的符号自卑与抱怨早已不是我们心底的符号

成功者的香檳酒由我们向天空喷洒成功者的香槟酒由我们向天空喷洒

胜利者的喜悦胜利者的喜悦

毫不掩饰地挂在每个人的眉梢毫不掩饰地挂在每个人的眉梢

我们要把创新的成果置换成庆典的礼炮我们要把创新的成果置换成庆典的礼炮

向中国科学院六十华诞献上最美的祝福向中国科学院六十华诞献上最美的祝福

让我们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荣耀让我们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荣耀

向祖国六十华诞献上诚挚的厚礼向祖国六十华诞献上诚挚的厚礼

上一篇:观摩名师经典课堂感悟下一篇:经典法律电影及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