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024-06-17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共8篇)

篇1: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知道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的分布,了解北方地区的半岛及长城的分布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记忆的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并加以理解记忆的能力

2.由学生搜集材料,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节阅读材料较多,有些材料只要读一读即可,如“黑土地”等,这就需要锻炼学生比较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2.通过学习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使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学方法

指导阅读、展示录像、启发式提问法、讲述、比较分析等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朗读一首学生熟悉的反映北国风光的诗词,如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首诗描写的是北国风光,诗中的“北国”,指的就是我国的北方地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中的“北方地区”。(讲授新课)板书 北方地区

读图(出示幻灯片“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读教材P.80“北方地区图”,让学生熟悉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然后完成下列读图内容。

1.在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渤海、黄海,长城,说明其位置特征。2.在图上找出位于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并找出位于本区的省会城市。(全部位于本区的省级行政区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东、山西等,此外,还包括河北、河南、陕西的大部分,内蒙古的东北部,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及江苏、安徽两省北部。位于本区的省会城市包括哈尔滨、长春、沈阳、石家庄、济南、郑州、太原、西安、兰州等。)穿插 简要介绍长城的有关情况: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万余里,大致经过内蒙古草原和鄂尔多斯草原的东南边缘,沿城墙修筑了许多烽火台,它是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古代农业与牧业的分水岭。

活动 完成上述读图内容后,给学生3分钟左右的时间熟悉,然后,学生不看图,在老师的引导下,按一定方位回答出上述读图内容,在头脑中形成北方地区的整体形象。承转 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板书

一、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提问1 哪位同学试着看图4-7“北方地区”,描述一下北方地区的位置?(学生回答:本区位于秦岭一淮河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板书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提问2 说说北方地区的具体范围?(学生指图回答: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和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板书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讲述 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因此,本区人口密度大。其中,山东、河南等省的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高达500人以上。

板书 3.面积:占全国20%

4.人口:占全国40%

展示 “我国北方地区的范围和人口”录像

承转 通过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人口和面积等基本情况,下面我们来学习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情况。

展示 出示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一系列幻灯片

提问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板书

二、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平原广阔

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1的阅读材料“黑土地”。简要介绍东北平原的范围及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历史。(东北平原北部的土壤中富含腐殖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这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些地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过渡 北方地区有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北方地区历史悠久,长期是我国的行政中心区域,因此,人文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

活动 让学生欣赏北方地区一些著名的名胜古迹的图片、幻灯片或电视短片,如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唐玄奘翻译佛经的地点“大雁塔”,北京的“故宫”和“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洛阳的“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等,重点介绍古都西安和首都北京的文物古迹。

板书 2.人文旅游资源: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2阅读材料“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环境变化”,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西北风从蒙古高原一带的干旱地区吹来的。黄土土质疏松,加上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

2.讨论: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与华北平原,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有一定道理。黄河中游地区,绝大部分为黄土分布区。这里夏季雨水集中,尤其是暴雨冲刷黄土,使河流变成滚滚泥流,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大河,过去流传“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形象地反映了黄河含沙量之大。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16亿吨,这些泥沙在下游地区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即华北平原。黄河是“塑造”华北平原的主力,海河、淮河等也起了作用。)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有哪些?(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实现土不下坡,清水长流,此外,在山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这些工程措施也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同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北方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面积占全国20%,人口占全国40%,平原广阔是该区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该区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下一节课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情况。●板书设计

一、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3.面积:占全国20% 4.人口:占全国40%

二、自然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平原广阔

2.人文旅游资源: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等

篇2: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对应的课标是: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 “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过程与方法】

阅读资料,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阅读史实材料,明确台湾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教学难点:

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重难点突破方法:强化读图训练,从图上获取信息,掌握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 候特征。

教学策略 自学辅导法、启发式讲授法、读图分析法、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多方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制作精美、适用的课件,以便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地图册。搜集有关台湾的图文资料,以备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乡愁》。

生读诗歌,并体会“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教师:“这一湾浅浅的海峡,却是我们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台湾与祖国大陆的深厚的渊源。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短短数语就把乡愁刻画得淋漓尽致,作为这节 课的导语,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归纳总结,出示课件

教师:祖国统一是全球中华儿女共同的心愿,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 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今天,我就一起走近宝岛台湾。

【设计意图】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这一点是无须质疑的,进一步补充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示教学目标:

1.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2.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3.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让同学们带着学习目标学习新课。预习单

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总共(36000平方千米)。

2、台湾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3、台湾最大湖泊(日月潭),最大河流(浊水溪)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高山族)。学习新课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那如果我们暑假到台湾去游玩,需要做哪些准备?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查地图,确定台湾的位置,选路线,选取交通方式。2.查资料,了解台湾的地形和气候,备衣物。

3.了解台湾的景点,为更好地欣赏景观储备知识。4.了解台湾的物产,提前了解可以选购什么纪念品。

5.找旅行社,谈价格。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棒,那我们就一起出发吧!

【设计意图】设计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板书课题,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观察读图7.39台南市的郑成功塑像,由此读出了哪些信息。继续阅读66页阅读材料 台湾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要求从这些材料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从以上材料中同学们可得出一结论:台湾是祖国的圣神领土。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学生自主学习位置

(1)台湾省在全国的什么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2)台湾省的范围和人口。教师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这些知识。学会看地图。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个语言。

学习完成课本67页活动1.(2)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到福州,高雄到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得出两地相距较近,还可得出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过度: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钓鱼岛也是我国的领土,我国有捍卫钓鱼岛的领土的主权,并坚持到底。请同学介绍钓鱼岛的历史。让同学们对钓鱼岛有进一步的认识。展示课件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强爱国之情。学习台湾的气候,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同学们得出台湾的气候。拓展延伸.1.分析台湾岛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2.从地形、气候、交通线分布等方面分析这种分布特点形成的原因 教师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学会分析地理事物。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祖国圣神的领土——台湾省

明代史称台湾

不可分割的圣神领土历史资料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回归祖国 全国的位置

位置

篇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单选题(共18题;共36分)

1.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农田多为旱地

稻、油菜为主

2.以下水果不是主要生产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A.芒果

C.香蕉

3.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4.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

国的40% 5.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6.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D.以种植水)

B.苹

D.桔子

B.早穿棉袄

D.远看是山,近看成 B.鱼米之乡饮食以米饭为主

D.面积占全国的20%,人口占全B.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

A.河湖众多,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B.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

C.小麦是主要粮食作物

D.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棉粮产区

7.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B.有世界上最大的黑土地 C.平原面积广阔

山位于此区

8.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A.水稻、花生、甘蔗、棉花

甜菜、棉花

C.水稻、油菜、甘蔗、棉花

甜菜、甘蔗

9.下列全部位于南方地区的省级行政单位有(A.四川省

C.山东省

10.关于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A.河湖众多,是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

C.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到三熟

产地区

11.北京的气候属()

A.温带季风气候

C.海洋性气候

D.阴山,长白

B.小麦、花生、D.小麦、油菜、)

B.内蒙古自治

D.陕西省)

B.小麦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

D.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本区主要的粮食生

B.热带季风气

D.亚热带气候

12.近年来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不断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沙漠化扩大

B.水土流失加剧

C.气候恶化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13.属于北方地区的地形区是()A.太湖平原、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D.太湖平原、东北平原

14.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差异很大,下列叙述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A.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薄

B.河流流量大,汛期长,泥沙含量小

C.水运是当地人们常用的一种运输方式

D.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15.以“黑土地”和“黄土地”为主的地区是()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6.关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长江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

B.冬季严寒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C.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

D.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等

17.位于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有()

A.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辽东丘陵

B.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

C.黄淮平原、黄土高原、江淮平原

D.长白山地、兴安山地、内蒙古高原

18.我国煤炭、石油都丰富的地区是()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南地区

D.青藏地区

二、综合题(共3题;共30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 材料二:南方地区略图.

(1)在图中填注出: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淮河;②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山脉名称.(2)下列国家中,与我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是().

A.越南

B.泰国

C.俄罗斯

D.菲律宾

(3)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是________ 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4)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有多处旅游资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为“世界遗产”.请列举两个江西省的“世界遗产”:________,________ . 20.读北方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山脉);

②________(山脉);③________(地形区);④________(海).(2)平原⑤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 .(3)图中所绘山脉中,属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________(填数字).

(4)河流⑨是________,它纵贯________ 个省市,沟通了________ 大水系和一系列湖泊. 21.读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________(山脉)是我国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2)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3)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湖,它位于我国的________省。(4)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E是________,F是________。(5)G岛为________气候。特点——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南方地区的代表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南方地区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北方地区农田多旱地。故选:C。本题考查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记忆即可。

【点评】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2.【答案】B 【解析】【分析】南方的水果有:柑橘,香蕉,芒果等;北方的水果有:苹果、梨子等。故选:B。3.【答案】C 【解析】【分析】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北方地区的景观,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描述的是南方地区的景观,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描述的是青藏地区的景观.故选:C.

【点评】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该地区气候比较湿热,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 4.【答案】B 【解析】【分析】解: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故A说法是错误的;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湖纵横交错,典型的鱼米之乡,以种植水稻为主,米饭成为南方人们的主食;故B说法是正确的;夏季高温多雨,形成了湿润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mm,故C说法是错误的;南方地区主要是指秦岭、淮河以南,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面积占全国面积的2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5%,故D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点评】依据南方地区的自然景观来解答此题.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南方地区大部分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南部是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对照地图,便于记忆。6.【答案】C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海南岛、台湾岛南部、雷州半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则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粮食作物)、棉花、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故选:C。

【点评】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7.【答案】C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上;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故平原面积广阔;东北的黑土地在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中不是最大的;阴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综上,本题选C。8.【答案】C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全年温暖湿润,水热条件好,适合种植水稻、油菜、甘蔗、棉花等农作物,花生、甜菜和小麦适合在北方种植,故选C。故答案为:C。

【点评】主要考查我国南方地区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9.【答案】A 【解析】【分析】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省全部位于南方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地区;山东、陕西位于北方地区,故本题选A。10.【答案】B 【解析】【分析】A、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河湖众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故A正确;

B、水稻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要占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是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故B错误;

C、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故C正确;

D、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四川盆地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故D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理解答题即可。11.【答案】A 【解析】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冬春降水少,夏秋降水多,易发生旱涝灾害。其特点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12.【答案】B 【解析】【分析】“北大荒”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与俄罗斯相邻.其中,三江平原因河流纵横,沼泽遍布,林木茂密,被列入国际湿地保护名录。这里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有“黑土地”之称。建国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这里到处是良田沃野,阡陌纵横,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大豆生产基地。2000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主要原因是开发过重、水土流失加剧,以保护好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保护地区要求尽快还林、还草、还湿地。故选:B。

【点评】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经过建设者多年的艰苦努力,原先叫做“北大荒”的大片荒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盛产小麦、大豆、甜菜和乳肉制品,成了富饶的“北大仓”。13.【答案】C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故属于北方的地形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的地形区。故选C。【点评】我国主要地形分布情况:

北方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黄土高原 南方地区: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青藏地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14.【答案】D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墙体较厚,故A错误.北方地区的河流由于降水少,流量小,雨季短,泥沙含量大,故B错误.北方地区交通运输以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故C错误.北方地区

人们唱腔高亢,如梆子、秦腔等戏.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5.【答案】A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东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土地肥沃,因土壤中富含腐殖质被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故选:A.

【点评】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把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就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6.【答案】D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位于淮河以南,耕地类型是水田,故A错误;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在0℃以上,气温比较温和,故B错误;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故C错误;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油菜、甘蔗等,故D正确。故选:D。【点评】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17.【答案】B 【解析】【分析】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自然和人文差异. 18.【答案】B 【解析】【分析】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国内第一、第二大油田,它们的石油产量要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辽河油田、华北油田、中原油田也是比较大的油田。北方地

区的煤矿资源极为丰富,大型煤矿有山西省的大同、阳泉、西山和平朔,陕西省的神府,河北省的开滦和峰峰,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等。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

二、综合题

19.【答案】(1)

(2)A(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4)庐山;三清山

【解析】【分析】解:(1)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②江西省与福建省的分界山脉是武夷山;

(2)与我国南方地区相邻的国家有:越南、老挝、缅甸;

(3)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这是因为南方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4)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庐山、三清山、龙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为“世界遗产”。故答案为:(1)

(2)A;(3)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纬度低,热量充足,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沛;(4)庐山;三清山。

【点评】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20.【答案】(1)长白山;秦岭;内蒙古高原;黄海(2)沙尘暴;植树造林(3)⑥⑦⑧

(4)京杭大运河;6;5 【解析】【分析】(1)根据地理位置可知①是长白山,②是秦岭,③是内蒙古高原,④是黄海.(2)由于现在人类大力砍伐树木,减少了对土壤的固定,沙尘比较多,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也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颗粒,也能造成沙尘暴天气.所以防止措施有:多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就能减少空气中污染颗粒的排放.(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4)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流,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千米.故答案为:(1)长白山;秦岭;内蒙古高原;黄海;(2)沙尘暴;植树造林;(3)⑥⑦⑧;(4)京杭大运河;6;5.

【点评】(1)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山脉纵横交错;有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2)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该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和沙尘暴;(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大致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21.【答案】(1)秦岭

(2)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鄱阳;江西(4)长江;珠江

(5)热带季风;高温多雨

【解析】【分析】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部分,面积约占全国的1/4,人口约占全国的55%。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1)①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2)南方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A四川盆地)与高原(B云贵高原)、丘陵交错。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山地丘陵区大多植被繁茂,郁郁葱葱,景色秀丽。

(3)D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每年4至9月份为汛期,湖水上涨,最大面积达4 600平方千米。

(4)E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东海。F是珠江,因河中有海珠岛而得名,后以此称谓该水系。珠江水系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跨越滇、黔、粤、桂、赣和湘等省区。

(5)G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以高温多雨为主要特征。

故答案为:(1)秦岭;(2)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鄱阳、江西;(4)长江、珠江;(5)热带季风、高温多雨。

【点评】(1)考查的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的知识,学生多阅读地图。

(2)考查的是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知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阅读读图,加强对我国主要地形区位置的记忆。

(3)考查的是我国主要湖泊的知识,加强记忆。

篇4: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3.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5.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

5.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

【过程与方法】

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描述主要文化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3.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学会根据问题找到解决措施。

4.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训练读图分析以及归纳整理的能力,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教学策略

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模拟实验法、生活感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教师:听着信天游那高亢嘹亮的歌曲,仿佛将我们带到了黄土高原那片神秘而独特的区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黄土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微课程(录音与图片同时播放):“在黄土高原这片黄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

教师: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学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教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个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

教师:让学生指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学生: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学生:所跨主要的省区有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设计意图:在图中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所跨省区,在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同时又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基础。

教师:阅读24页第二段和图6.25,思考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条件?

学生:黄河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文明的有利条件是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曾经林草茂盛,环境宜人。

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的文化。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

教师:利用下面一组黄土高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黄土高原人们在吃、穿、住等方面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羊肉泡馍口味厚重,热辣暖胃,符合黄土高原的气候又符合高原人的豪爽本质。

学生:白羊肚头巾,冬春可保暖,夏季防晒,另高原风大,还可以擦拭脸上的沙尘和汗水。

学生: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教师:补充并总结。

过渡:黄土高原共跨越了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公里,从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风吹来的黄土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设计:将本框题知识设计成一场辩论(一组为风成说,另一组为水成说)。学生为观众评委,赞成哪一种说法并说明持这种意见的原因,得票多的为优胜组。

设计意图: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设计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发表自已的观点,给学生一个能张扬个性、展示自已的舞台,并使知识点具有生发性。

可以出示两组资料,也可以引证课本27页的三组证据。

资料一: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主要是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过来的。

资料二:黄土高原是水冲来的,古代气候湿润,降水较多,水把内陆的泥沙带到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

证据一: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证据二: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证据三: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教师总结:根据上面的证据,多数同学同意是风成说,大多数科学家也都同意风成说,但“风成说”也需要更加完善,希望对这方面知识感兴趣的同学将来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学生: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教师: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地表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了哪些地貌景观呢?

学生:形成了塬、梁、峁、川。

教师:引导学生读下图,了解这四种黄土高原上主要的地貌类型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图引导学生一步步了解黄土高原多种地貌的发育变化情况,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特点的理解。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播放录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教师:通过以往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高原的特点是边缘陡峭、内部平坦,但黄土高原的地表却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样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水土流失)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教师思考: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寻找生活中的地理,是课标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地理这门学科的价值所在。设计如下图的生活例子,将植被覆盖率不同的两盆花浇满水后倾倒,观察流出的水的浑浊度,用以探索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读下图思考并分组讨论。(重点从植被覆盖率、坡度、夏季降水、人口、工农业活动等方面来分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子来寻找、探究,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件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一、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土壤)

二、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植被)

三、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

四、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产活动)

五、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生产活动)

教师:以上五点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学生:土壤、植被、降水这些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原因。

教师总结:以上各小组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非常到位。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要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去探寻。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分析其他区域环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来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课件展示:如下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泥沙来自哪里?会造成哪些危害?

学生:黄河的泥沙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里的气候特点分析黄土高原的最主要的自然灾害。

学生:旱涝灾害。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本29页活动第3题)思考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学生: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

教师:让学生结合图6.3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

学生: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哪里。

教师: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思考黄河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将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水带着泥沙流入黄河,在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教师: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教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四、水土保持

教师: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确实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设计1:读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黄土高原地表沟谷纵横,坡地非常多,如图中的1为挡土坝,2为陡坡,3为缓坡。如果你的家就在斜坡附近,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有效地利用这些坡地既防止水土流失又增加收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人人参与的积极性,养成人人动脑的好习惯,并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来亲手设计、参与建设。注意:此题开放性比较强,只要学生的设想有理就可鼓励,不能仅仅限于课本答案,以保护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设计2:沟谷和坡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课本30页活动第1题,引导学生读下图说说打坝淤地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及意义。

下图为林草护坡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图加深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做简化总结: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④人口措施:实行计划生育。

承转过渡:通过上述措施既控制了人口数量,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教师:黄土高原要保持水土,必须退耕还林还草,那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还林还草呢?让学生做31页活动第2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教师总结: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篇5: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了解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辩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②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认识与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启发读图、探究讨论、分析比较、讲授。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电子课件等。学生

教科书、地图册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分为哪四个区域?

学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师:通过学习北方和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同学们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今天就让我们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青藏地区区域的学习。

引导学生,切入主题

青藏地区:①读图指出本区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理界线。②找出本区所包括的省区。

③读图说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

④通过以上分析概括出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⑥举例说明这种自然地理特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

(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内合作,读图讨论,共同研究解决上述提纲内的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同时进一步巩固认识与分析一个地理区域特征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自学能力)

总结如下:

青藏地区:①位于我国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的西南地区。西邻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南邻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

②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及四川省的西部。

③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其中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高原内分布有许多高大的山脉,北部是我国海拔最高的柴达木盆地。

教师: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看起来大家都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接下来,让我们测验一下同学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谈话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学生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感受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从几方面入手分析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获得自信,获得终身受益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小结本课,提出建议

教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了解了青藏地区不同的自然景观;知道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教师:进行了这么长时间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很累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轻松片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欣赏一下美丽独特的西部风光。(课件展示青藏地区优美的自然景观,配以悠长空灵的音乐,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学生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由衷地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师:这节课我们虽然只是简单地了解了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但我们获得了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关于青藏地区其他更详细的内容,下课后请大家到网络

篇6: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般来讲,教师对于教学前的准备和课堂上的教学比较重视,而往往忽略了“课后反思”这一环节。课后反思是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地分析、总结、判别优劣,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因此课后反思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工作,时光匆匆前半学期已经结束了,现撰写教学反思如下:

第一.为何反思

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进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地理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其次,经常反思有助于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后小结可以起到对课堂教学进行整堂回顾的作用,为下节课调整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有助于总结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为以后的教案修改提供依据;课后及时小结,目的是为了提高授课艺术和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分析、总结每堂课的基础上及时修正教案,使教案精益求精,更加符合教材和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补短;为撰写论文提供素材,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自我总结成功之处与发现存在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成功的教学进行小结,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所谓“得”,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较好,自我感觉较满意的环节和片段。“得”有的反映在教师热情高,训练精彩、得法之处;有的反映在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思维活跃之处;有的反映在师生双边活动到位之处„„,课后就该细细体味: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运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是怎样找到突破口的?采用何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等。

课堂教学中的“失”是指授课不得法或语言点拨欠妥,影响学生的接受,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之处。为此,课后就应该抓住它大做文章,探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法,转“败”为“胜”,为今后再讲此课时打下良好的基础。“失”在哪里?是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实际水平?是教学设计不切实?还是对教材钻研不透,无法满足学生的质疑?出现这类情况,也不必懊丧,应细细研究“症结”形成的原因,然后设计改进意见,及时找出弥补的方法:或降低要求,或分步解决难点。比如在讲“经纬网”一节时,在工作之初的几年中,教学就有些不得法之处。只是按课本上的顺序把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告诉了学生,没有注意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也高估了学生,认为我讲一遍,他们就能明白,结果到考试时全傻眼了。把这些教训及产生的原因和今后的预防措施记下来及时自省、吸取教训,就能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从而变本节课的“失”为下节课的“得”。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点点滴滴感受都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学成绩。

第二.反思什么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3.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4.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

例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区域,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种“身份”;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我国可以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关于区域地理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上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地理区域类型,还要注意学习方法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读图分析四大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的特点,最终达到爱学地理、会学地理、活学地理的教学目的。

课本上读图5.4“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首先要通过界线A、界线B、界线C的具体分布,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界线A是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界线B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把界线C说为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效果会更好,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更加明了清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对教学内容选择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学方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有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充当学生的“向导” ——把学生引向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向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中,学生自能乐学、善学。

在教学中,对于西北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色、气候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及资源特色这些基础知识,我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做法,而是放手让学生去找。首先要求学生先仔细阅读教材,归纳总结每一段说了什么问题,接着,老师把问题写出来,要求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老师进行全面分析讲解,最后,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 主动性,更重要的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有赖于不断的总结、积累与创新。自我总结成功之处与发现存在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对成功的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进行小结反思,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总而言之,课后反思是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不断超越自我。

用心

爱心

篇7: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学生情况简析

由于本人担任了本校五个班级的教学,人数较多,所以现在就以初二(2)班为例做学情分析,该班整体学生通过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学习,对中国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中国的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同时地理学科属于非中考科目,学生普遍不重视,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地理老师更应钻研教材,因材施教上好每一节课。

二、使用教材及本学期教学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是由2013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地理教科书。

本册内容共分六章: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因其内容列接近区域地理,所以安排为分区部分的起始篇。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为学好分区地理打下基础。

第六章 北方地区

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和分析了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地位。因此,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黄土高原是一个以黄土景观为特征的特殊地形区,所以教材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突出其有别于其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得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教材从首都北京、古城北京、现代北京三个方面来讲述北京。

第七章 南方地区

本章先总后分,先讲述自然特征与农业后分别从长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台湾讲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南部和浙江省北部。本节教材侧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领土,在经历了百年沧桑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台湾省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和钓鱼岛,是我国的一个省。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八章 西北地区

本章第一节讲述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先描述盆地的自

然环境特征,突出干旱,然后再突出盆地的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彰显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

第九章 青藏地区

本章第一节与前三章设计一样,仍然先对青藏地区的概述,主要讲述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三江源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有独特的地理区域。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这一章对中国的国情进行概括性的总结,有利于从地理的视角认识祖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

三、教学目标:

八年级下册主要讲的是中国的区域地理。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和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我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具体要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以及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我国的首都——北京。南方地区又要知道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西北地区又要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青藏地区要学习自然特征与农业,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第十章要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角色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以及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

开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心以及忧国忧民意识!

四、方法与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2011版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6、认真做好地理会考备考工作。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二周至五周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六周至九周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至十二周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十三周至十四周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十五周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第十六周至十七周会考复习

篇8: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二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以下几组对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存在的自然差异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A.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南方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冬季河流都不结冰,河流终年可以行船

C.在植被方面,北方地区主要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则主要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D.北方地区地形多以高原草地为主,南方地区则以平原水乡为主

2.北方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A.小麦B.水稻C.高粱D.玉米

3.下列几组地形属于南方地区的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太行山、山东丘陵

B.武夷山、南岭、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

C.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D.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东南丘陵

4.位于南方地区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耕作制度是

[]

A.一年三熟B.一年二熟C.二年三熟D.一年一熟

5.下列几幅景观图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文化景观,它们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农村房屋外观、室内的火炕、窑洞、马车

B.农村房屋外观、室内的火炕、窑洞、马车、水乡地区的养鱼池、水乡的船和桥

C.室内的火炕、窑洞、马车、水乡地区的.养鱼池

D.窑洞、马车、水乡地区的养鱼池、水乡的船和桥

6.下列分别是北方与南方居民主食的是

[]

A.大米、谷子B.高粱、玉米

C.面食、谷子D.面食、大米

提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根据以往所学的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知识,判断我国北方最缺水的农耕区是

[]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山东丘陵

2.北方著名的温带水果是

[]

A.苹果B.香蕉C.椰子D.柑橘

3.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严寒,夏季凉爽B.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

C.山青水碧,鱼米之乡D.风吹草低见牛羊

4.下列民居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四合院B.土楼C.高脚屋D.茅草棚

5.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北方地区大,原因是

[]

A.主要是突出民居的居住功能,外表显得气派豪华

B.这是由于南方地区降水多,屋顶坡度有利于排水

C.主要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决定的

D.这是由于南方地区的河流密集,河网密布决定的

6.北方地区的民居墙体较南方地区厚,朝北的窗户较小的原因是

[]

A.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大风天气多,墙体厚,朝北的窗户较小是为了保温、防风

B.主要是北方地区传统文化决定的

C.北方地区较南方地区降水少,但大风天气多,墙体厚,朝北的窗户起到防风作用

D.北方地区多产黄土,黄土砌墙,必须加厚才能砌起来

(二)填表题

根据以往所学的知识,填写下表中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代表性的地理事项:

(三)填图题

1.在下面空白图中填注下列地理事项: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黄河、长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

2.位于北方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它们是________平原的一部分;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内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华北平原地区与太湖平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请你说说两地传统交通不同的原因。

答案:

达标

选择题

1.C2.C3.B4.A5.C6.D

提高

(一)选择题

1.B2.A3.C4.A5.B6.A

(二)填表题

(三)填表题

上一篇:小学语文桂林山水下一篇:〖司考经验〗司法考试刑法复习加分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