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精讲

2024-06-16

乡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精讲(精选6篇)

篇1:乡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精讲

亚东镇“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规划

为切实做好亚东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称“规划”)编制工作,根据阿荣旗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任务,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

2014年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年”和全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各项部署的重要一年,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实行安全生产目标控制和考核,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到实处的重要措施。“十一五”期间,我镇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安全生产事故总体下降,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为推进“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当前全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基础依然薄弱,安全投入、科技创新、应急救援等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为此,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我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明确安全生产总体目标、重点项目和重大举措,对促进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实好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初步形成规范完善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基本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求援体系;全镇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状况明显改善,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各类事故指标控制在将乐县下达的指标内。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制

全镇各村(场)、镇直有关单位须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省、市政府的部署和《将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将乐县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方案的通知》(将政文〔2009〕23号)的要求,全面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三年行动,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要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员,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防范生产安全事故。

(二)加强安全设施“三同时”检查

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定期监察、重点监察和专项监察。严格安全生产市场准入,严厉打击违法开工建设、违法组织生产的行为。加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逐步关闭一批安全生产条件差、事故多发、管理水平低、生产秩序混乱、规模小和违法生产的厂矿企业。全面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制度。加强企业技术、设备、工艺和现场等基础管理。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改善企业安全管理状况,推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持证制度,提高安全生产领导和管理水平,消除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现象。

(三)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与监督管理

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格局,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到职责清楚、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进一步深化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专项整治。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坚持开展专项整治。严格招待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用爆破器材等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淘汰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工艺、设备,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非煤矿山: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有效防范、减少事故为目标,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违章生产行为,突出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推进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活动,大力促进我镇矿山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步好转。

危险化学品:全镇各村(场)、镇直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危险化学品综合监管职责,进一步增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按照“合理规划、严格准入、改造提升、固本强基、完善法规、加大投入、责任落实、强化监管”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突出问题,对威胁公共安全或饮用水源地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要采取“治理、限产、转产、搬迁、关停”等措施进行重点整治。定期研究解决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专项整治,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烟花爆竹: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禁止生产性企业在进入我镇,做好批发场所、零售网点布局规划,公布允许批发经营的烟花爆竹品种类和燃放区域,实行烟花爆竹经营和大型焰火燃放许可、批发企业统一运输配送和定点销售制度,加大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燃放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杜绝超量储存、违规运输,依法查处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行为,防范重特大烟花爆竹事故。

建筑施工:完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理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加强监督执法队伍建设,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强化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监管,规范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等多发事故的专项整治,督促和检查重点地区、重点企业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和落实。

民用爆破器材:严格落实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销售、购买、运输和爆破作业许可证制度,严禁转让、出借、转借、私藏民用爆炸物品。推广使用民用爆破器材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改变传统爆破方式,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和安全技术防范水平。优化民用爆破器材产品结构和布局,加强民爆服务队伍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制订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使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特种设备:构建较为完善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标准体系、动态监管体系、安全责任体系、安全评价体系和应急求援体系。加强特种设备基层监管能力建设,改善监管条件。严把特种设备安全准入关。继续开展气瓶、锅炉、危险化学品、起重机械以及取缔土锅炉特种设备的专项整治。

电力:建立并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应急体系,提高电力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强对电力调度的监督与管理,加强厂网之间的协调配合。强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促进电力生产高新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消防:编制实施村(场)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消防装备和消防力量建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提高特种消防能力,防止消防求援中产生次生灾害。强化对建设工程和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监督,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及时建立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全民消防素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道路交通:全镇各村(场)、镇直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福建省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切实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加快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防控网络,落实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职责,健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机制和联合执法,加大道路交通运输安全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四)严格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协调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专业监督检查装备。开展职业危害登记,建立全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登记系统,实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矿山、建筑建材、冶金、化工等职业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加大职业危害事故查处力度。

(五)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建设

加强村(场)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保障安全生产监察机构设置及人员、设施和装备等配备到位。建立全镇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安全生产信息体系。加快安全生产应急求援体系建设,逐步形成覆盖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建筑、特种设备等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应急求援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完善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建设。

(六)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建立舆论宣传和公众监督机制,鼓励群众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开展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等方面的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完善与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发布制度。广泛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加强村(场)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培训。进一步推进对镇直部门、村(场)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强化非煤矿、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厂部、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监管监察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村(场)及有关部门要编制安全生产规划,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要完善和强化安全生产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健全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体系,将安全生产重要指标、主要任务和重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统计指标体系,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强化村(场)主干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村(场)有关单位承担的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职责,把安全生产作为村(场)主干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有关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落实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依法监督检查各村(场)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履行情况。监察机关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实施监察。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社团组织以及社区基层组织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作用。

(三)严格安全生产执法

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打击无视法律、无视监管、无视生命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发挥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作用,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惩治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和腐败行为,将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违法违纪问题纳入反腐败工作范围。完善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及事故举报机制,设立举报电话。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安全设备设施和个体防护装备实行安全标志等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四)实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

适度提高企业成本中资源、安全、科技和劳动保险费用含量。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严格落实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危险性较大行业和领域的安全费用提取制度。加快推进企业特别是矿山、建筑等高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逐步提高对工伤人员的补偿标准,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机制,促进企业加强事故预防和工伤预防。鼓励和推动意外伤害险、责任险等商业保险进入安全生产领域。

(五)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镇、村(场)两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监管监察能力和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和社会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与文化建设,支持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示范与推广等;要保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设施、装备和经费到位;要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安全宣传和执法装备的资金投入。国家要支持煤炭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企业必须加大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投入。建立政府、企业和社会相结合共同投入的机制。

亚东镇人民政府

2010年4月12日

篇2:乡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精讲

黄南乡 谢纯意 1、2005年、2008年统计资料

2005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50万元,农业产值1860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1元;2008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23.5万元,农业产值913.7万,财政收入458.6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14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9元。

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主要问题及规划思路

我们依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化调整,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1.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一是在潘塘、林坑两个试点村实现增收50%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笋竹两用林丰产调控技术”,并上报省级扶贫项目7项。二是做好霄岭、王山1200亩东魁杨梅基地改造,为打响黄南高山绿色水果品牌起了积极作用,使高山杨梅成为了黄南乡水果业的一个“拳头”品牌。其中霄岭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计划今年建成冷藏库,目前已完成前期审批及招投标工作。三是利用我乡林草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走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养殖道路,共扶持养殖大户68户,其中科技示范户9户。四是全面扶持土蜂养殖基地,从技术和经济上帮助我乡土蜂养殖户扩大规模,到目前为止,我乡共有蜜蜂养殖户105户,土蜂2000余桶,已形成了相当的养殖规模,已成立黄南乡蜂产业专业合作社。

2、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全面完善停车场、步游道等配套设施,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客游量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为农户增收近30万元。林坑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2008年还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市级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此外,暨家寨、岩门下森林公园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今年6月份林坑、暨家寨两村作为全县十大古村中保存较好的村落,获得了中国景观村落评委会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3、林业发展平稳。一直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鼓励竹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养和保护,今年上半年更新造林700余亩,完成生态公益林申报3.5万亩,并于年初成立黄南乡生态公益林消防中队,连续4年被评为县级森林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稳固完善。黄南乡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第一产业,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和稳固性;第二产业中,工业经济在几乎停滞不前;第三产业旅游资源丰富,但管理落后,开发的程度不够,效益增长缓慢。

二是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的原因,农村劳动者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生产方式,市场经济意识差。同时,由于多年享受优惠扶贫政策,“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没有根本克服,缺乏开拓进取的锐气。此外,我乡属劳动力输出型社会,在家人数不足三分之一,且大部分为老幼,严重缺乏劳动力。

三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首先,乡整体经济实力薄弱,财源 2 增长乏力同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发展后劲不足;其次,村集体经济严重“空壳”,无力保证公益事业的投入,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养护没有经济保证。

下一步规划思路

一、大力推进农业高效化。利用已有的四大基地,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鼓励资本投资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技术培训,创造品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大力推进旅游主业化。加快发展三大配套:设施配套、技术配套、管理配套。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村民文明意识,充分调动全村参建的积极性,加强农家乐经营户的服务能力培训,努力突破创新,在菜色、旅游项目等方面寻求新的亮点。同时深化反哺工作,积极带动扶持困难农户。

三、大力推进就业多样化。引导农民走“在家发展效益农业、本地从事二三产业、外出打工创业”等多样化的就业路子。大力加强“专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务工农民”的就业岗位技能培训。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实地授教以及座谈会等各种途径,提高在家农户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3、新农村建设概况

我乡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着力实施“路、水、电”建设,并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顺利完成诸永高速黄南段、41省道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全乡16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深龙、潘塘等6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实现全乡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投入资金46万元,新建和整修文化娱乐活动场所10处。目前,3 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标准电、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移动信号,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宽带。同时,扎实推进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投入资金135万元,建造环保公厕13座,建造污水处理池5处,建造乡级垃圾中转站1个,村级垃圾中转站10个。设臵垃圾箱300个,共新建花坛30多个,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前,我乡已顺利通过市级生态乡验收,黄南、霄岭、深龙、大学等村通过市级村庄整治验收,其中深龙村、霄岭村通过省级村庄整治验收。

2009年,结合各村实际,已拟定黄南村、大学村为省级村庄整治创建村,潘塘、李庄、上坳、理只、王山为市级村庄整治创建村,全乡争创省级生态乡。

与此同时,我乡高度关注民主,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助学工作稳步开展。深入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由温州市律师协会捐资35万元建设的 “温州律师希望小学”顺利落成。二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面优化中心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和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截止目前已实现医疗返还166615元。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了困难群体救助体系,现共有低保人员212人。2009年已全面制定《黄南乡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五年规划》及《黄南乡下山搬迁五年规划》,完成1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挂钩结对工作,上报省级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27项。全面建立村情户情档案,加大扶贫济困、帮弱助残力度,今年已下发各项救助资金296415元。四是殡葬改革及青山白化治理工作,明确 4 2009年为“黄南乡殡葬改革整治攻坚年”,一方面下狠手段抓典型,偷尸土葬经查实一律起棺火化并拆除坟墓,另一方面深化服务,加大补助力度,形成奖罚分明的良好工作态势,截止目前已完成火化10例。

4、优势特色资源开发潜力及开发规划

我乡作为温州的北大门,地理优势显著,同时拥有极其丰富的原始生态资源,因此生态旅游将是我乡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几年我乡紧紧围绕“旅游兴乡”,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目前,宏观政策积极发生变化,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生态旅游项目高效推进。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诸永高速即将建成通车,我乡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增长潜力正在进一步放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今后我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紧紧围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生活宽裕的环境优美乡镇。

5、在建、拟建和前期重点项目

道路交通方面:(1)投资100余万,在大学村至李家山自然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道路,长5.11公里,宽5.0米,目前已完成40%工程量;(2)投资135万,在李庄村至西龙自然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道路,长4.2公里,宽5.0米,目前处于政策处理;(3)投资50余万元,建造昔下大桥一座;(4)对潘塘村雷后湾机耕路延长扩建200米。

旅游配套设施方面:(1)林坑村:投资50多万元,修建通 5 向大坑底景区步游道1000米,将大坑底景区与古村连成一片,扩大旅游接待的范围,同时投资20多万元,对村内古建筑和赵群力纪念馆进行修缮,修建凉亭三座、寨门一座,全面完善村内消防设施;(2)深龙暨家寨:投资150多万元,对深龙至暨家寨的机耕路进行等级公路改造并硬化,同时修建暨家寨至息脚坑步游道600米;(3)岩门下村:投资55万元,修建停车场、通景区桥一座、污水处理池一座及健身场所一处,同时对村内自来水网进行全面改造,完成道路硬化200米等。

效益农业方面:计划在二年时间内,总投资37万元,在霄岭村建设建筑面积420平方米的保鲜冷库一期土建工程及相关停车场地、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杨梅在集中上市时能得到及时的产地冷藏处理,从而提高杨梅品质,避免烂耗损失,延长上市时间,增加果农的收入。目前已完成前期预算、招投标工作,已进入施工阶段。

防汛设施方面:为了保障百姓的财产及人身安全,2009年我乡将在上坳村修建一条长400米,高5米的防洪坝,估计总投资60万,已完成前期勘测,目前处于设计规划阶段;同时针对西山村黄坦溪移民点山体滑坡隐患,将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整治。

篇3:乡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精讲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重要基础性工作。客观、准确事故统计指标一方面可以真实全面反映安全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可以指出事故预防工作重点和方向, 是安全生产宏观决策的主要依据[1]。当前, 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正在积极组织制定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 在多处规划中提出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 这些指标的提出对“十二五”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为了使该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本文对其中的“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等几个关键性指标进行重点分析, 进而对完善我国安全生产宏观统计指标体系提出粗浅建议。

1 规划中几项事故统计指标合理性考量

1.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以下简称:亿元GDP死亡率) 指标

该指标的计算方式为:

亿GDΡ= () GDΡ () ×108

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人数变化的确与国民经济发展模式和速度有明显联系, 但在不同发展阶段, 其联系特点有很大差别。有研究显示:我国2002年以前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人数与国内生产总值 (GDP) 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但从2003年至2010年这8年间, 趋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3,4]。从时间序列上看, 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人数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方向已完全不同 (如图1所示) , 即前者数量在稳定下降, 而后者的绝对值在持续上升,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 这一特点很难发生质变。因此, 在当前乃至“十二五”以后的时期, 亿元GDP死亡率已不宜再作为安全生产主要统计指标使用, 更不宜列入规划中。另外, 从统计科学原理和相对指标设计角度考虑, 在规划中使用亿元GDP死亡率指标应当谨慎, 其理由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该项指标的分子所表征的事物并不来源于分母所代表的总体, 分子为意外事故死亡人数值, 而分母为常设经济总量值, 是两类完全不同质的事物, 在逻辑形式上存在欠缺。

(2) 从图1所示的分子与分母变化情况可以看出, 其分子与分母的变化情况长期完全处于相反趋势。当这样两个形态互补指标通过比值方式组合而成的指标变化时, 无法去准确追溯或描述指标变化所反应的客观实际, 不具有合理可表述性。

(3) 对亿元GDP死亡率指标按照其时间序列建立自回归模型预测, 如图2所示, 如按某些规划草稿中设定下降率36%估算, 在2013年前即有可能实现规划确定的“十二五”目标;即便是仍考虑使用该指标, “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的指标也至少应在0.1以下, 即下降50%。实际上, “十一五”期间的实践已经证明该项指标约束效果不强, 目标导向作用意义不大。

(4) 由于国际劳工组织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没有采用过该指标[5], 因此, 也无法与国际工伤事故统计系统接轨, 也很难做客观和认同的比较。

1.2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以下简称:十万人死亡率) 指标

该指标的计算方式为:

= () () ×106

十万人死亡率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指标。它能较客观反映伤亡事故的现实风险水平, 但由于统计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的不同, 经常使该指标差异颇大。与国际劳动组织的统计方法比较, 我国十万人死亡率的计算有些问题值得商榷:

(1) 该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采用了完全不同的两类统计口径划分方法。分子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口径;而分母为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

(2) 按照《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 工矿商贸事故并没有涵盖所有的职业性伤亡事故, 如未将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领域的生产过程中的职业伤亡人员包括在内, 导致该项指标的分子统计范围较分母中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统计范围要小, 可能造成统计参数的偏倚。

该项统计指标分子分母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导致了统计计算结果可能出现混杂与偏倚, 直接影响统计数字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例如用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年鉴中2007年美国、法国等国家十万人死亡率计算结果与我国同期公布的十万人死亡率对比 (见图3) , 如仅从统计数值看, 当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好于多数国家, 如果应用2010的同期数据比较, 中国的数据相对更低, 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因此, 如在规划中使用这一指标, 需对相关统计指标和口径进行进一步的统一和明晰。

注:其中韩国数据为根据其百万工时死亡率测算

1.3 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起数指标

该三项指标在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给出了较为明确的定义。国外也有类似的统计指标, 但分类的方法略有差异, 如日本的严重产业事故 (Serious industrial accident) [6], 其定义为:一次死伤总人数大于等于3人的事故 (“Serious industrial accident” signifies an accident resulting in three or more deaths and/or injuries at a time) 。我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对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约束目标分别为:“下降15%以上”、“下降15%以上”和“下降50%以上”。从日本的事故统计历史数据可以看出 (如图4所示) , 在其总体工伤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的变化过程中, 严重产业事故的起数并没有逐年下降, 近几年一直在250起左右波动, 1973-2009年期间的变异系数达到20.0%;在1985-2006年这一时期甚至略有上升之势。这种现象虽然并不一定具有规律性, 但这一时期所出现的趋势还是值得引起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所确定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约束目标应充分考虑到此类事故偶然性, 因此对这三项指标列入“十二五”规划要慎重。

2 国际安全生产统计指标特点分析

多年来, 国际劳工组织 (ILO) 所采用的事故统计指标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事故伤亡人数 (cases of injury with lost workdays) , 这类指标主要是代表事故总量, 其中包括死亡人数 (fatal cases) 和损失工作日三天以上人数 (non-fatal cases) , 后者包括了所有重伤 (致残) 或需休工三天以上的轻伤;第二类是职业伤亡率 (rates of occupational injuries) , 一般用十万人死亡率或百万工时死亡率表示;第三类是损失工作日 (days lost) [5]。这三类指标都不包括职业伤害以外其它公共安全事件的伤害人数。在其每年出版的《国际劳工统计年鉴》 (Year 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中采用这三类指标对世界各国的职业伤亡事故情况进行对比。大多数国家事故统计指标主要是在这三类指标的基础上扩展或演变而成, 目前, 国际上通用的职业伤害统计指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以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的累加代表事故总量

在统计死亡人数的同时, 对受伤人数也进行相对较为准确的统计, 这样才能反映职业伤害的总体情况。如日本近5年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比的均值为:87∶1, 美国近5年受伤人数与死亡人数比的均值为:210∶1, 提示在有1人死亡的同时, 可能即有近百人遭受职业伤害, 与死亡人数相比, 数量更为庞大的受伤人群应该在安全生产统计数据中得到体现。

2.2职业伤害相对率指标多以就业人数或累积工时数作为相对指标分母, 还没有发现采用经济指标作为分母的情况

在进行相对指标计算时, 分母只采用与分子同源的从业人数或从业人员工时数, 这样所形成的指标是对每个从业者在从业过程中所面临的职业风险的对应反映, 指标具有独立属性;更能客观的反映不同区域、行业的职业伤害风险。在国际劳工组织的事故统计指标或大多数国家设置的统计内容里, 很少采用经济发展数字作为计算职业伤害或职业风险的主要参数。

2.3将伤亡人数 (occupational injuries) 与职业病人数 (occupational diseases) 合并统计

在ILO的统计年鉴中对职业伤亡人数与职业病人数合并统计为职业伤害人数, 在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等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因为职业伤亡和职业病均是由于劳动者在从业过程中所遭受的伤害, 只不过是由于伤害的表现形式不同, 因此, 均纳入统一的伤害统计指标, 来反映工作场所的伤害程度。实际上, 有时两者很难区分。例如接触同一化学物质引起急性职业中毒、亚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是事故还是职业危害?很难分清;在接触放射性危害等职业伤害中也很难做出区别。

3 完善我国安全生产宏观统计指标的建议

统计指标的科学性与准确度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 这种水平与能力可以逐渐完善提高, 但不应与更高标准和国际化程度渐行渐远。“十二五”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也是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时期[7], 建立和完善我国“十二五”安全生产规划中发展指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为此, 安全生产规划指标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能比较客观准确反映我国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现有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有所创新与进步;在考虑到我国特点的基础上应注意与国际接轨。为此, 建议对规划中统计指标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3.1 调整或删去“亿元GDP死亡率”指标

工业国家及我国工伤死亡人数与经济发展指标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工业化早期事故死亡人数与GDP之间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到工业现代化阶段之后, 两者之间或呈负相关、或联系不确定。我国在2002年以前正相关联系十分显著, 但从2002-2010年的趋势分析看, 事故死亡人数与GDP之间已呈负相关现象[8,9]。在这种背景下亿元GDP死亡率已很难反映安全生产的总体现状和趋势, 且这类指标在统计学基础原理上也存在问题, 所以当前国际上很少采取这类统计指标, 也很难进行自我评估和国际间比较, 在“十二五”期间应用该指标是否还有必要?

3.2增加非致死性伤害事故统计数据, 形成新的工矿商贸伤亡事故总量指标

在国际上, 一般均采用事故总量 (死亡人数+重、轻伤人数+职业病患病人数) 作为职业伤害程度的主要指标, 也是安全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标识。如果仅仅统计死亡人数或在规划中单单列出死亡人数, 显然不够全面, 因为几乎所有国家的分析显示, 非致死性伤害包括重轻伤和职业病 (尘肺、中毒、高温热害等) 等占伤害总量的99%左右;而且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 经常出现的事故类型也主要是各类重、轻伤和职业危害, 统计年度内发生死亡事故的企业可能不到5%。如此大量的伤害事故信息没有反映在统计和规划指标上, 则其代表性将很有限。另一方面, 预防各类轻重伤害与职业病危害是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和主体, 按照传统的海因里希法则, 只有非致死性的职业伤害得到有效预防, 致死性伤亡的数量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 建议应明确提出把非致死性伤害统计指标列入规划指标中或将其作为“十二五”期间完善我国伤亡事故统计指标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3.3 规划中设定重特大事故起数指标应有冗余度

重特大事故具有离散随机小概率的基本特点, 尤其在工业高速发展时期, 这种统计学分布不确定性非常突出。一个跨度五年的规划周期, 重特大事故反复波动的可能性很大, 很难呈现常态分布, 到2015年重特大事故起数的绝对数很难预测。建国六十多年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特别重特大事故的反复波动的特性非常突出 (如图5所示) , 近三十年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变异度高达53.3%!而且在一个较短时间区间内重特大事故与其他统计学指标的关系也难见其规律性, 实际上, 同一时期的“同比”分析得出重大事故上升或下降的判断也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因此, 把重特大事故起数作为规划定量指标, 其执行风险显而易见。

3.4 进一步提高十万人死亡率统计指标的精确性

严格执行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并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 中的行业分类对每起事故所属单位的行业进行认真填写。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采用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行业从业人数计算并发布全国及不同行业的十万人死亡率数据, 从而保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考虑到我国安全生产和事故统计工作的历史与现状, 职业伤害统计指标体系只能逐步完善, 而且应注意保持承前启后的连续性。但职业伤害统计指标存在的问题, 不仅关乎其科学性与系统性, 还影响到与国际接轨。查阅近十几年的《国际劳工统计年鉴》, 发现其中有关中国职业伤害的统计内容出现了一些问题:在1993-1998年期间中国一栏中的数据尚比较完整, 基本可达到ILO的要求;在1999-2002年期间, 在中国一栏中只可查不分行业的职业伤亡人数;在2003-2007年期间, 中国栏目组内已没有任何伤亡数据, 其间位置只是用“…”表示;而2008年至今, 在《国际劳动统计年鉴》中“第8部分职业伤害 (8 occupational injuries) ”条目处中国栏已被取消, 没有了位置[5]。除工业发达国家之外, 即便是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泰国、菲律宾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部分中其统计数据都比较全面和连续。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在国际劳动组织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同时, 我国已于2007年通过国际劳动组织登记加入了《国际职业安全和卫生及工作环境公约 (155号) 》, 其内容中就有关于职业伤害统计的要求和承诺。因此, 在反映世界各国劳工状况和职业伤害现状的权威出版物《国际劳工统计年鉴》中出现这种状况, 与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 也与中国安全生产日益稳定好转的形势不相适宜。

“十二五”是我国安全生产的重要历史时期,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对今后具有“纲举目张”的重要作用, 认真研究和制定好规划发展指标, 可为我国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支撑, 也有利于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

摘要: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及宏观决策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伤害统计指标体系, 对安全生产规划中若干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探索。在进行初步实验计算、理论分析和国内外安全生产事故主要统计指标特点对比研究后, 提出:在该规划指标中调整或删去“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率”;增加非致死性事故统计数据, 以能更好代表职业伤害事故总量;适度应用重特大事故起数指标和提高十万人死亡率统计指标精确性等几点建议。作者认为应加强职业伤害指标体系研究, 从而尽快实现我国统计指标与国际接轨, 在《国际劳工统计年鉴》中重现中国职业伤害统计数据。

关键词:安全生产,职业伤害,统计指标,十二五规划

参考文献

[1]Tiemin Liu, Maohua Zhong, Juanjuan Xing.Industrialaccidents:Challenges for China 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J].Safety Science, 2005, 43:503-522

[2]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newfiles/125zqyj.doc

[3]刘铁民.中国安全生产大趋势已进入拐点———生产安全事故宏观预警与发展态势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3) :5-12LIU Tie-min.The general trend of work safety in Chinahave entered the turning point—macro-early warning andanalysis of trend of work safety[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3) :5-12

[4]刘铁民.中国安全生产若干科学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5]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9-2009[M].Geneva: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 1999-2009.ISSN:0084-3857

[6]JISHA Annual report 2010[R].Tokyo:Japan IndustrialSafety and Health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enter

[7]骆琳.在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加强安全监管, 推动责任落实, 努力实现“十二五”安全生产良好开局.[EB/OL]http://www.chinasafety.gov.cn/zxft/zxft/allRecord.jsp?aid=17

[8]任智刚, 刘铁民, 刘功智.我国工伤事故趋势与安全生产政策干预力度量化关系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4) :68-72REN Zhi-gang, LIUTie-min, LIUGong-zhi.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end of in-dustrial accidents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safety policyin China[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 (4) :68-72

篇4:“十二五”规划与我国能源安全

为了实现国家能源安全,2010年4月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了新时期能源战略的十六字方针:“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在这个方针指导下,能源“十二五”规划重点围绕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和碳减排40%-45%这两项目标展开。为此,各类能源在“十二五”能源“饼图”中的份额将出现明显变化:煤炭占比将逐步减少,天然气消费占比要翻番,而新能源比重将显著上升。所以,能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我们国家未来5年能源领域的重点任务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力度,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加快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开发建设,积极做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统筹规划重点能源基地和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战略物资,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5%的中国来说,能源安全在相当大程度上就等于石油安全。根据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的方针、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国内外石油资源、石油经济与石油政治格局的最新发展,笔者认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石油领域必须重点解决好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石油领域要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二五”规划最根本的战略目标之一是要将国民经济这一“蛋糕”做优。所谓做优就是要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就是要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节约型社会。这就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国家决策机构统筹经济社会与能源协调发展,统筹资源开发利用与节能环保,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制定能源规划时,综合考虑环境保护、能源替代、科技创新、能源效率等多种因素,结合我国主要能源品种的产业化发展情况,以能源结构优化、碳排放控制总量等为约束条件,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同时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具体到石油领域,就是要实行跨越式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

第二,建立健全石油期货市场。所谓石油安全,必要条件之一是合理的价格。我国的石油生产、消费和进出口量都非常大,但是至今未建立健全国内石油期货市场,从而只能被动接受国际油价的波动,对石油安全是巨大的威胁。国际上应对油价大幅波动的有效手段是建立石油期货市场,通过购买石油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由于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缺乏,我国企业在与外国油商进行交易时没有国内期货市场提供的基准价,只能被动接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石油定价权的丧失对我国显然是不利的,因为国际油价反应的并不是我国的石油供求情况。这使得我国企业在国际石油贸易中缺乏规避价格风险的工具,承担溢价和安全的双重风险。

事实上,我国建立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条件已经相当成熟。首先,上海期货交易所曾经在1993年开展过石油期货交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次,我国的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构架,石油相关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也不断加强,这为我国重新开启石油期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最后,我国目前的石油市场参与者也越来越多,在石油期货需求方面,国内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主体已经形成。中国作为石油生产、进口和消费大国,尤其是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原油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完全有理由成为亚洲地区的石油定价中心,也完全有能力在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我国石油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加快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石油安全的首要条件是持续的供应能力。除了油源的多元化等方面,持续供应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一定规模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消费国稳定石油市场价格、保持石油持续供应、遏制石油供应中断威胁的有力武器。国际经验表明,一次能源中石油比例越高,石油进口依存度越大,能源安全目标越高,国家石油储备的目标规模就应该越大。

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近年来呈现加快局面。2004年3月开始,国家选定第一期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浙江宁波、舟山,山东青岛,辽宁大连)开工建设,2008年底这4处基地建设完成并开始注油。此间2008年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使国际油价大幅度下降。我国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基地建设增加石油进口,同时制定《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确定2020年之前国家要完成第二、第三期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形成相当于我国100天的石油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2009年6月1日,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宝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决定比照国际能源署IEA规定的其成员国的储备标准,近几年内要逐渐达到90天消费量的国家石油储备规模。种种迹象显示,我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第四,大力加强管网建设,提升天然气的消费比重。经验表明,天然气领域受能源地缘政治影响十分显著,呈现出“管网决定一切”的特点。我国天然气开发应用的核心工程是西气东输。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已经于2004年12月实现全线商业运营。在此基础上,西气东输二线也于2008年开工,计划2011年全线贯通。该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并联通中亚数国,东达上海,南至广州,加上8条支干线总长度超过9000公里,以中亚地区引进天然气为主供气源,国内西北地区气源为补充,联通我国中西部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天然气消费市场,可稳定供气30年以上。这对于实现能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改善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推动国际能源合作互利共赢,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长远的意义。

篇5:乡镇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全镇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镇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从国际形势看,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本的转移,经济全球化的扩展和新型产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总需求持续扩大,这些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央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向农村倾斜,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原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富民强镇。富民就是把实现人民富裕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脚点,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增加人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发展公益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强镇就是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全方位扩大开放,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流通辐射能力、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把我镇经济总量较大的优势进一步发展为综合竞争力强的优势,逐步实现从经济大镇向经济强镇的大跨越。

二、“十二五”期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工作目标再提高,工作措施再强化,工作力度再加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社区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重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新胜利,推动我镇经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

到“十二五”末,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800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亿元;财政收入达4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8000元。

围绕以上目标,我们重点要抓好七项工作:

(一)项目建设。我们一要按照“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要求,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工作重心来抓,在招商引资上,下大决心,扎实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严格按照“二分之一”工作法和我们制定的招商引资各项措施,完善“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工作机制,树立“来帮助我们招商引资的是我们的恩人,来投资的是我们的亲人,能打开招商引资局面的干部是能人”的思想意识,使全体机关干部产生招不来商就吃不香饭,睡不稳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千方百计依靠项目推动工作,围绕项目形成合力,使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的更大突破。确保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和一个1亿元入驻园区项目。二要鼓励引导少地农户和其它的失地农民向三产转移,大力发展餐饮、商贸流通等非公有制经济,“十二五”期间,全镇要新增个体工商户8000户,到“十二五”末,全镇6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到第三产业上来。

(二)新农村建设。一要实施“撤村并点”工程。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合并人口少、基础好、耕地少的村,以达到资源整合、共赢发展的局面。二要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通过整合、开发部分村中闲置的土地,已达到合理、有效利用土地的目的。三要实施“土地流转”工程。通过引导经济能人、种植大户积极开

发农业庄园,以达到土地集中利用,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之路。四要实施“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建设工程。通过建设双水双气、垃圾中转、污水处理和小区绿化等基础设施,完善学校、幼儿园、医疗门诊、超市、室内及露天文体娱乐中心等配套设施,真正把东苑社区建设成为有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的花园式农民住宅小区,让广大农民群众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到“十二五”末,使原店镇4个行政村80%的农民搬入郭家新型社区。

(三)特色农业建设。采用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棉花的质量和档次,不断叫响“锦源”品牌。发挥七万亩大蒜种植基地的品牌优势,开发探索纱网黄瓜、金针菇等特色农业。

(五)公益事业建设。一是计划把原店镇敬老院搬迁到三门峡工程局疗养院附近,投资500万元建成可容纳500余人的老年公寓,这将大大改善敬老院的设施,使老人们过一个幸福的晚年。二是协助陕县公墓搬迁,计划选址500亩作为新公墓的搬迁用地,初步选址在载电工业园区的西南方向。

(六)社区建设。为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需要,我们要加大6个居委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社区都要建立2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提升社区的硬件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服务。

(七)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整体文明素质。二是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三是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四是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五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六是进一步加强信访稳定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为确保“十二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镇上下要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跨越式发展的新观念,树立大招商、大市场、大开放的观念,树立奋发有为,勇于创新、敢于争先的观念,真正使全镇干部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

(二)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进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方式和手段,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强化服务意识,实施形象工程,加强政府部门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树立公正廉洁、规范运作的政府形象。

(三)加大督查力度。工作能否落到实处,督查是关键。对重点项目,要采取倒排工期的办法,跟踪服务督导,确保工程按期完成。要做到有部署,有督查,有结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注意典型培养,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弘扬正气,鼓舞士气,形成全镇上下你追我赶,竞相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四)化优发展环境。要继续下大力气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努力创建“平安谢集”。一要正确处理好群众的来信来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保持宽松的环境,又要兼顾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双赢。努力营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适宜”的投资环境。

大谢集镇人民政府

篇6:乡镇十二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壮大财政实力根本出发点,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XX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二、基本原则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三、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将我镇建设为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较强、环境优美、富裕文明城镇。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四、发展预期

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年均13%。到2015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97896.47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3842.95元,财政收入年均可比增长18%(1480.8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2%(170273.3),全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112305.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15%以上,综合能耗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15‰以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到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533元,年均增长16%。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达35,社会保障覆盖率达35%以上,城镇就业岗位增加5000个,贫困人口减少2000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农田保有量维持在16000亩。

五、采取的措施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坚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步伐的同时,提高现有产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加大农业技术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网络,引导农民建立多种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抗风险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拓展猕猴桃产业链,加大对鲜果冷藏、果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果品交易市场,促进商业流通,大力开发猕猴桃附加值。加大苗木花卉产业投资力度,提高

苗木花卉品质。“十二五“期间,增加5个果品鲜储冷库,建设3个大型农贸交易市场,苗木花卉产业形成育、种、卖一条龙,并带动运输、农药等附加产业发展。

2、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一是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和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农药、新机械运用。加强生物工程治理,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存量,确保农业安全。二是加强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以镇乡农技服务中心为龙头,建立乡、村、组、户四级农村实用技术服务网络,达到镇有中心服务队、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和品改力度。依靠杨凌科技园力量,引进新的、高效、质优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力。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环境优美”的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化生产。在全镇开展污染现状调查,防止化肥、农药、废水等造成污染,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到2015年,建设2000个沼气池,无害化厕所达到85%,建设垃圾台200个,铺设污水管道8000米。

4、加强农民教育,培育现代农民。加强农民教育,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在十二五期间内,开办50期农民培训班,培训农民5000人次,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

到2015年,在全镇13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新农村建设。2011年 村和村成为新农村示范村,2012年 村和 村开始新农村建设,2013年 村和村开始新农村建设,2014年,村和 村开始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产业强镇,着力培育镇域经济支柱

根据XX镇自身特点,维持一产高效,着重发展二、三产。实施工业强镇、经济富镇战略。

1、到2015年,实现全镇猕猴桃栽种面积3800亩,建立标准化示范园5个,优化猕猴桃品种,规范猕猴桃种植方式,加强猕猴桃产量,提高猕猴桃品质,引进猕猴桃深加工企业2个,扩大猕猴桃产业链;实现苗木花卉种植面积3500亩,提升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档次,提高竞争力;实现蔬菜种植3500亩,大棚2000个。

2、“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突出工业主导发展的核心地位,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镇域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环境质量的改善为前提。积极寻求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做好加工制造业、新型建筑建材业的配套发展。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强化推进措施,搞好协调服务,围绕项目抓招商,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工业发展。“十二五”,引进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实现工业总产值138508.5万元。

2、围绕县城新区和城镇建设规划,做好商贸开发与服务业配套设施工作,提高第三产业活力。配合县政府实施新区建设,完成拆迁安置补偿任务。根据县城新区建设,开发新的商贸区域,极大商贸流通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到2015年,建设商业街2条,形成以县城新区为中心的商贸圈。建设3个物流中心,加大物流产业发展。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条件

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使全乡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

1、农村公路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抓住国家通乡、通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并将项目投入资金、扶贫资金、政策奖励及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项资金集中捆绑使用,本着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集中居民点后分散,谁有积极性支持谁的原则,发挥村组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公路建设正常运行。到2015年,修建覆盖全镇的公路网络,形成“网络全乡、四通八达、出行便利、货畅其流”的农村交通环境。

2、农村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田间灌慨、沟河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在人畜饮水上,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户自我管理与市场机制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以人畜饮水为重点的农村安全用水工程建设,确保全镇100%的农户用上自来水。在田间灌溉上,以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和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十二五”期间,全镇新打机井50眼,修复灌溉渠道30条,实施节水灌溉8000亩。修建水塔10个,铺设供水管道20000米。加大河道治理力度,确保安全度汛。

3、加快村庄集镇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的新农村。认真做好全镇村庄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功能,提高品位。对所辖13个行政村逐个进行定性、定规模、定发展方向,再逐步进行改造建设。到2015年基本实现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4、完善镇域总体规划。把专业市场和城镇商业网点建设作为整体规划的重要部分,围绕县城新区,完善XX镇城镇规划。将XX镇建设成为一个布局科学合理、人居舒适度高的新型城镇。

(四)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民政事业:镇民政工作规范化运行,开展扶贫济危工作,到2015年,我镇贫困人口降低至500人以下;残疾人就业率达到55%。

2、文化教育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学校、文体设施、托幼、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全镇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5%和97% ;各学校校舍教学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质量达标,师资力量雄厚。

3、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到2015年,镇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全镇有每个村有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社区有建设广场。深入开展农民健身运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健身为主的各类农民健身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教育体育活动,达到全民健身的目的。

4、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使乡村医疗服务机构人员具备助理医师以上执行资格,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控制传染病,传染病疫情网络100%;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农村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5、农村医疗事业。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到“十二五”末,农村新合疗每年参合率达到97%;每个村有个标准化卫生室;进一步加强完善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基本消除农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6、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引导广大育龄妇女自觉参与计划生育管理上来,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到“十二五”末,全镇人口控制在8.3万人以下,出生率控制在2.15‰以下。

7、劳务输出和农民工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全镇劳务输出达到50000人,定期举办农民工培训工作。

六、生态环境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再生资源利用工作,加强秸秆禁烧还田工作。

2、申报县级生态示范村8个,市级生态示范村 4个,省级卫生示范村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村1个,建设绿色文明单位10个。

3、全镇每个村和社区成立乡规民约评议会。开展评选各级“明白老人”、“孝顺儿女”和“五好家庭”活动。

4、创建县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2 个,省级文明单位1 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 个。

七、党建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大农村基础党组织“科学发展、升级晋档”、社区“双评进优,升级晋档”活动。2015年,一类支部达到10个,二类支部5个,三类支部 4个,四类支部0个。“十二五”期间,完成村和社区活动场所建设任务,保证每个村和社区都有活动场所。

“十二五”期间,发展党员300名,每年2期,对村(社区)双委会干部、农村党员进行远程教育、业务知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上一篇:虫虫在买一送一时代_小学作文下一篇:学习崔金华老师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