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读书笔记

2024-06-18

《色彩心理学》读书笔记(精选14篇)

篇1:《色彩心理学》读书笔记

色彩心理学的实用性强,在生活各方面都有体现,例如:红色、黄色和橙色使得人们胃口大开;广告牌大多为红色、橙色和黄色;宣传单上的重要信息用暖色高彩度的颜色突出;化妆中,可以制造立体感和纵深感的眼影就是后退色;日本传统插花艺术中,后面摆蓝色的花,前面摆红色或橙色的花,可以构造出一种具有纵深感的立体画面。

人们的睡眠质量不仅与自身有关,与外界有一定程度的关系。不仅与照明的颜色有关,例如:照明的颜色会对人体内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荷尔蒙的分泌产生影响,褪黑激素可促使人自然入睡,改善人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这种荷尔蒙通常在夜间分泌;而青白色的荧光灯有抑制褪黑激素分泌的作用。卧室里最好安装白炽灯或者其他可以发出温暖的黄色和米黄色的灯具。如果挑灯夜战的话,适合荧光灯下工作。还与灯光色彩等有关,例如:蓝色具有催眠作用,可以降低血压,消除紧张感,从而起到镇静的作用。建议蓝色搭配白色和米色为佳,蓝色太多会引起孤独感,冬天会感觉很冷。白色也有较好的催眠作用。绿色也有催眠作用,绿色使得人们从心理上放松。白炽灯、间接照明发出温暖的米黄色灯光以及让人感觉安心的淡橙色灯光都具有催眠作用。当人头脑不清醒的时候,看彩度高的红色比较好;红色使人清醒,增强人的紧张感,使血压升高。

在快餐店、咖啡厅两个地方等人,感受都不一样;在快餐厅等人会使人焦躁,而咖啡厅则更适合等人。餐店的装潢以橘黄色和红色为主,这两种颜色会使人心情愉悦兴奋,以及增进食欲的作用,也会使时间感觉漫长;在这样的环境中等人会使人烦躁。水果的红色和橙色、蔬菜的绿色、红烧肉的红色、生鱼片的白色和黄色配以芥末的绿色、牛肉盖浇饭的黄白搭配让人看了有垂涎欲滴的感觉。相反地,紫色和黄绿色最能抑制食欲,减肥的人们可以尝试。日本料理中,黑色的餐具突出了食物的颜色,产生强烈的对比。

保险箱的应用很广,保险箱的颜色多为深色,以黑色和墨绿色为主。相同的颜色,色彩明亮程度低的色彩比明度高的感觉重,色彩鲜艳程度对重量的感觉影响与色彩明亮程度对色彩的影响道理一样(浅色和鲜艳色彩的包可使人放松)。同等重量的箱子,与黄色箱子相比蓝色看上去更重,与蓝色箱子相比黑色箱子更重。

公司的装扮对员工有影响,而会议室的装潢对会议有一定影响。建议公司会议室以蓝色为基调,会使会议效率提高、使人放松;另外员工衣着方面也有注意,红色面积太大会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使其难以做出决断。青白色的荧光灯会使时间变快,而温暖的白炽灯相反,会使时间变慢。单纯的工作需要最好使用荧光灯,白炽灯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的情绪;相反,卧室中适合用白炽灯,营造悠闲温暖的感觉。

人们若想使自己显得苗条,穿着有一定作用。藏青色明度低,为收缩色;黑丝袜也有收缩作用。搭配服装时,若想打造出苗条的身材,建议采用冷色系中明度低、彩度低的颜色;下身穿黑色,上身内穿黑色外搭其他收缩色外套,敞开衣襟效果更好。黑色固然可以显瘦,这是比较普遍的运用;但是黑色可以将包括紫外线在内的所有光线遮断,使光线几乎无法到达皮肤,长此以往,皮肤就会加速老化,产生皱纹,过快衰老,因此不能过多得穿着黑色,可以试着穿着其他颜色的衣服达成很好的平衡。

我个人赞同色彩心理学的神秘以及实用,因此比较感兴趣。

篇2:《色彩心理学》读书笔记

将人的性格分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各代表不同的性格。红色与黄色代表外向的性格,蓝色与绿色代表内向的性格。红色黄色与蓝色绿色是完全相反的性格。红人是乐观主义,蓝人是悲观主义。黄色主张权力,控制,不达目的死不休。绿色乐天知命,主张无为而至。红蓝“作”,黄绿情感反应迟钝,蓝黄极少给予赞美,红绿宽容,蓝黄极难原谅人。爱情中,红蓝易相爱,蓝蓝容易错过,绿跟谁都很配,但跟黄色最易结合。

红色人:

优点:

@感性,灵敏,机灵,易打动人,易相信他人,心无芥蒂,真诚信任,为人透明

@拥有热情和激情,感情外漏,感染力和亲和力较强

@喜欢被赞美,什么马屁都喜欢,希望得到肯定与表扬,会赞美

@享受被关注与喜欢的感觉,表现欲强

@表现力强,善于表达,调动气氛,语言有张力,表情丰富,肢体语言较多,语气有节奏感 @有才情,多才多艺,情趣多元化

@积极乐观向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会选择性遗忘,只记得快乐的事情

@轻狂而到无法自制,@浪漫多情,@喜欢变化,喜欢创新,不爱规矩,喜欢体验尝试新鲜事物,认为体验才是生命的价值体现,喜欢新鲜事物

@好奇心重,喜欢冒险和刺激

@个性张扬,喜欢参加各种活动

@喜欢人群,害怕孤独不甘寂寞,人来疯,爱集群旅游,能够迅速融入群体,开放接纳的心态,结交朋友快,拥有大批的朋友,人际宽而浅

@ 大大咧咧

@童心,幼稚,向往自由

@有爱心

@关注外界变化

@ 乐于奉献,关照他人,有分享情怀

@ 容易认错,懂得原谅他人,更懂得宽恕自己,最不爱记仇的一类人

缺点:

@作,折腾

@言行不一,前后不一致

@以自我为中心

@自恋,高估自己

@易被人利用

@没耐力

@对情感联结的重视

@容易见异思迁,多情,在尝试中寻找爱情

@爱幻想“万一还有更好的”

@爱哭,索取疼惜,自残

@情绪化,易得意忘形,MSN心情更换频繁,情感透明化,易冲动,@索取赞美综合症

@爱讲话,抢话头,逞口舌之争,情感需求度高(表现在没话找话,冷场会觉得很尴尬;说话不经大脑;三八气质传播秘密),依赖性强(依赖他人的心理易使人感到缺乏安全感)

@说话夸大其词,没谱,爱吹牛,虚荣心重

@乱承诺,不守承诺,可信度低

@渴望被无条件信任

@健忘,忘记老朋友,忘记别人说过什么,自己的话也经常重复,好了伤疤忘了疼 @爱翻旧账“看,我就说吧”

@自控力弱,难抵诱惑,很难克制自己的情绪,沉不住气

@注意力分散,不擅长倾听,容易心不在焉,@做事三分钟热度,虎头蛇尾(减肥不力者,多为红色)

@做事无计划,无章法,不靠谱,做决定易反复,随性,常立志,易跳槽,@不稳重,不成熟

@聒噪咋呼,爱出风头,自我表现,缺乏分寸感

@胆小,脆弱,对感情和事件的抗压力弱

@对数字不敏感,不善理财

@杂乱粗心,丢三拉四,粗枝大叶,考虑不周全

@易走捷径

@容易原谅自己,对错误的态度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兴趣博而不精

@遇事爱逃避,逃避责任,拒绝长大,逃避压力,逃避痛苦

@热衷于被分析

若与红色约会自己迟到,就应该表示对其等待的认可

蓝色人:

优点:

#聪明

#讲究公平

#有责任心

#记忆力强

#以怀疑的态度对待问题

#谦虚,谨慎,仔细,小心,认真,谨言慎行,有安全感

#成熟稳重,稳健,注重安全稳妥,不爱冒险

#喜欢问为什么,分析能力强,将焦点放在原因上,爱钻研事物间的关联性,发掘美,创造美

#理性,理智,注重事实,讲究问题处理的合理性与可能性,#思想深邃,独立思考,有主见,不从众思考问题有深度而且专注,思想人格独立 #追求格调与条理性,逻辑性强,办事条理清楚又能照顾到情绪

#考虑全面,计划周详,重视规划,能够未雨绸缪,三思而后行

#办事脚踏实地

#讲究精确,讲究细节

#喜欢收拾东西,井然有序

#生活有规律,拘泥于形式,可预测

#尊重道德,恪守惯例,是惯例,规矩的守护者

#话少,深沉,喜欢书写甚于言语表达

#喜欢行动多于言语

#为人较为严肃,冷漠,给人以距离感

#回避关注,深沉,令人难以捉摸

#眼神若即若离

#观察力强

#很少打头阵,对周围思虑清楚,思考后的交流也很含蓄

#讨厌排斥赞美,喜欢眼神的肯定多于语言的赞美

#完美主义

#脸皮薄,爱面子

#持久力强,有韧劲,执着,坚持

#自我约束力强,自律

#重承诺,高度可靠,值得信任,对人高度忠诚

#会自动过滤朋友圈,朋友一知己足矣,交际窄而深

#恐惧人群,爱寂寞,孤独时思维最发达

#面对冲突娓娓道来,冲突延续性长,压力下也不妥协

#活在过去,容易触景生情,怀旧

#悲观主义,悲观使人格外敏锐

#缺乏安全感

#防御心强,不信任他人

#情感不独立,外冷内热,情感细腻,易受情感影响

#体贴入微,理解他人

#感情不外露

#不擅长自我情绪调节

#含蓄,喜欢暗示,关心他人并希望他人明白

#对理解看重和向往

#为偏见或误解而苦恼,注重他人的评价

#最麻烦的人

缺点:

#作,语言反复但行为一致

#怕错

#动作慢

#化简为繁

#说话留余地

#易因小失大

#易说教

#缺少幽默感

#刨根问底

#保守左思右想,无法定论

#犹豫,游移,优柔寡断,畏首畏尾,很难果决行动

#缺乏朝气,缺乏信心

#很在意别人的评价

#怀疑精神,难以相信别人,敏感,多疑,防范心重

#消极,悲观,杞人忧天,担忧,不安全感

#压抑,易给人紧张和压迫感

#最容易的忧郁症的一类人

#脆弱自怜

#逃避现实

#迂腐,封闭

#对原则与尊严有强烈的诉求

#形式主义

#固执,不变通,较真

#过度苛刻,挑剔

#最容易有精神强迫症的一类人

#排斥新事物

#爱说反话,说话拐弯抹角,阴阳怪气

#给人不易亲近的感觉

#爱抱怨,我早说过这么不行吧,爱批判

#不会承认错误

#小心眼,爱记仇,不懂饶恕

#在等待中寻找爱情

#喜欢却很少开口结果被错过

#越被逼迫越拒绝

#焦点集中于情绪

#不会顺畅的表达感情,生气不易被察觉,且不懂释放情绪

#渴望被理解,被读懂。将别人想得跟自己一样,如果别人不明白,就会失望用沉默表达愤怒

#以为别人懂自己

#忽略生命本质

#爱猜心

#讨厌自我剖析

#沉溺往事

#自我保护

#心机深重难相处

#对事件抗压力强,对感情抗压力弱

#工作中以理智而不以感情出发,不近人情

黄色人:

优点:

$精明

$讲究行为中的控制,追寻权利

$鄙视权威

$尊重强者,鄙视弱者,强调身份,凸现身份地位

$希望尊重和能力的认可,对自身的能力极为认同

$对推崇格外看重

$拍马屁需要下猛药

$英雄主义

$独立,无所畏惧

$决绝

$刚强,强硬

$反叛,不爱遵循规矩,喜欢自己制定规矩,经常打破规则,开拓

$目标导向,坚持信念,不动摇

$说话简明扼要

$对目标有执行力,对完成目标的速度有相当高的要求,用最快的方法解决问题,将焦点放在结果和解决方法上

$对事业高度忠诚,有责任感

$善于把握事情,高瞻远瞩,抓大放小,善于委派

$坦率直接,实用主义

$不知足,不忍平淡

$好斗,斗争是一种乐趣,喜欢挑战,喜欢竞赛,赢很重要

$批判

$易冲突,易树敌,进攻姿态,战胜欲强

$控制情绪,克制情感流露,不情绪化

$易忽视情感沟通,缺乏敏感细腻,不懂柔情,不受情感负累

$错了也不低头,不服输

$抗压能力强

$报复心重

$缺乏幽默感

$脸皮厚

缺点:

¥倚老卖老

¥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武断,劝告黄色很难,厌恶从众,不纳人谏 ¥暴躁,主张以暴制暴

¥强硬,严厉,令人生畏,不得人心,导致隐瞒真相

¥缺乏耐心

¥自以为是,盲目自信,¥认为坚强就受到尊重

¥控制欲强,操纵心强,讨厌为人所左右

¥死不认错,善于给人定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攻击性强,报复心重,侵略性格

¥批判性,只批判别人,不批判自己

¥易给人紧张感和压迫感,给周围带来压力

¥不加掩饰的表达愤怒

¥内心粗糙,少为他人考虑,孤傲,情感上与人保持距离,¥野心勃勃,行动敏捷

¥耻于休息,漠视平衡,工作狂

¥注重结果,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欲壑难填

¥直线思维,实用主义,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最赤裸的爱

¥金钱能买到一切

¥对感情和事件的抗压能力都很强

绿色人:

优点:

&低调,谦逊

&稳定,不变化,爱静不爱动,最不容易跳槽,婚姻稳定 &想付出

&助人为乐

&善良

&和为贵,宽容,亲和力,中庸,无所为,&温和如水,无攻击性,有平和情绪的功能

&守信

&听话,简单,宽容

&言不由衷,随大流,忘记自己顺从伴侣,考虑他人 &需求无多,易满足,追求平淡与轻松

&镇定自若,旁观心态,不干涉

&不会给自己找麻烦,怕麻烦

&从来不给自己压力

&选择性倾听,善于倾听

&没脾气,排斥冲突,最不容易冲突,与人相处融洽 &胆小,怕错,不爱冒险

&对马屁不排斥也不欢迎

&明白人,圆滑的手腕

缺点:

&懒散,不主外也不主内,袖手旁观

&逃避责任,能拖就拖

&烂好人,粉饰太平,迷失自我&没自信

&被动,逆来顺受

&懦弱无刚,胆小怕事,不反抗,害怕被骂

&害怕陌生环境,害怕冲突,最不具备改变环境能力的人 &受虐倾向

&依赖心理

&心太软,纵容放任,姑息养奸

&该出手时不出手

&缺乏主见,“跟屁虫”

&不思进取,拒绝改变

&善于拒绝,不回应,不反对

&“还可以,无所谓”

篇3:色彩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1 饮食中的色彩规则

讲究色香味形养的饮食中, 颜色被排在了第一位。一盘同样材料烹饪的菜, 颜色鲜艳的让人感到有食欲, 而烧焦的食物会让人失去想要品尝的欲望, 其价值便大打折扣了。色彩在饮食中有着自己的规则, 高明度的色彩更会吸引人们的视线, 在这样的感受中人们的感官也被活跃起来, 从而更加兴奋。鲜艳的颜色会刺激人的视神经, 人们的注意力也多会停留在更为鲜艳的颜色上, 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肉酱都被调成红色的。主菜的颜色选择尤为重要, 不要被其他鲜艳的副菜颜色抢去了“风头”。

而利用色彩混合搭配, 比如在一道菜中加入青椒和红椒作为配菜, 红色和绿色的强烈对比也会让人为之一动。在白色的餐桌上摆放一盘鲜艳的红辣椒是一个提高食欲的好办法。这种色彩的搭配更多被人们使用, 例如许多西餐中的水果沙拉中喜欢加入一点混合的颜色对比刺激人们的视觉;牛扒旁多会放置一片西红柿和一点点绿色的菜叶点缀从而达到激发食欲的效果。

2 留意身边服饰的颜色

留意于一个人着装的色彩选择上, 能够看出他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动向。“服饰是第二皮肤”, 透过服饰的颜色, 你可以明显地发现他的内在气质。每个人在选择衣服色彩的同时, 也在向外人表达他们的心理活动, 暗示着他们自己的个性, 每个人选择的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含义也因此不同。

红色象征热情、自信、喜庆, 选择红色服饰的人大多会吸引人的注意力, 表现自己的自信和热情, 表现出自己是坚强的乐观生活者, 同时也起到虚张声势的作用。不过红色有时候会给人一种暴力、压迫的情感, 所以在谈判桌上红色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黄色需作为一种明度极高的颜色, 往往穿着黄色衣服的人会让人感觉有一种纯粹高洁的心境和智慧。黄色让人联想到秋天、黄金, 象征着光明、欢快, 同时又有引起注意的意思。一些轻松的场合, 黄色绝对会吸引别人的眼球, 另一方面, 黄色也有招摇和挑衅的味道, 不要在正规的场合让它出现。

蓝色的出现往往代表了天空、海洋, 让人感到深沉、理智、诚实、可靠和权威。穿着蓝色衣服, 往往会让双方平静下来, 不会那么急躁, 是谈判会议的最佳选择。同时蓝色也最容易搭配其他颜色, 比如说一条蓝色的牛仔裤可以搭配多种颜色的上衣而丝毫不显示出不协调。

白色代表纯洁、朴素、善良、开放, 具有积极作用, 婚纱的白色因此成为一个传统, 代表婚礼的神圣。企业中一件白色衬衫也是员工必备的服饰, 让人感觉有精神和干劲。缺乏感动性、决断力、实行力的人, 需要白色给他们一些必要的信心。

黑色作为低调、高雅、权威、执着的代表色, 是白领们和绅士们的不二选择。黑色表现着他们的权威和专业, 同时又不显得张扬, 不引人注目, 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心情。

3 色彩让室内外具有神奇魔力

色彩在室内外设计中也被用在不同的场合。红色多被使用在快餐店内, 快速的节奏更适合那里的环境, 人们在那里会更加饥饿, 在吃过后也会更想快速离开。而相反的是, 咖啡色和更深沉的颜色才是西餐厅和酒吧的主色调, 那里会让人们心情放松, 人们在后者的影响下明显感到时间过的很慢, 不会那么急躁, 是与朋友约会和静下来享受时间的完美选择。

蓝色色调的办公室内会让职员更为冷静, 增强创造力, 许多办公室用品也被采用蓝色, 这并不是一个偶然;学校内墙的白色墙壁会让教室显得更加明亮和宽阔, 也让人感到屋子的洁净;橙色会刺激人的食欲, 是饭店色调的良好选择。银行和大厦的色调则为更深的黑色和靛蓝色, 深颜色具有更重的感觉, 远远看去更能表现出坚实和厚重, 如果从上至下过度加深, 这种感觉还会更加强烈;娱乐场所的颜色选择更倾向金色和银色, 除了表面上的华丽意外也能达到吸引人的眼球的目的。

此外, 日常生活中, 一个绿色的空间是不会被人讨厌的。绿色的自然能给人们带来轻松的感觉, 同时还会减轻疲劳, 清新的淡绿色作为客厅的色调是个不错的选择。蓝色和橙色对应的冷暖色调也被人们所接受, 蓝色的镇定作用会让人平静下来, 人们在蓝色的环境中血压也会有所降低, 有利于睡眠, 橙色的卧室再配上温暖的白炽灯, 也有让人在安心的环境中渐渐入睡的功效, 而日光灯和红光灯会让人兴奋起来, 不是放置在卧室的好选择, 反之荧光灯更适合学校和办公室使用, 它的光线让人不会纳闷容易产生倦意。

4 成功的产品设计色彩分析

提到颜色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不难想到那些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了一定地位的, 甚至是不可缺少的那些产品。1886年诞生至今的可口可乐可谓是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Coca-Cola商标已然成为了红色的代表, 而起初为了提神而被发明出来的可口可乐也正适合这个颜色, 红色与其刺激的口感配合, 让可口可乐公司占据了全球48%的饮料市场。而与其相对的百事可乐公司则走向了蓝色的路线, 他们的产品主张给人们带来清凉, 也同样做到了吸引消费者的不同品牌效应。

与其相似的是, IBM和facebook等商业化的网站都采用了蓝色为主色调, 经久不衰的蓝色成为了办公的一个代表, 其中充满了无穷的创造力, 成稳中又还能体现其明快的风格, 提高了网站的额吸引力和新鲜感。而这中蓝色风潮如今成为了办公类产品的不变规则, 戴尔、惠普、索尼、松下、三星、因特尔等公司均是使用蓝色作为品牌商标的主色调。由此可见, 颜色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的代表了。

作为感性市场营销神话的苹果公司, 最初的设计采用了彩虹色的六色, 同时i Mac的一体机起初也采用了与当时市场完全不同的透明材料, 进而将苹果商标转化为单一色彩, 不断在视觉上征服了消费者。与其类似的是, 索尼公司的VAIO系列在当时的黑色和银色的多媒体设备的潮流中走了出来, 做了新的突破, 采用了蓝紫色的的色彩, 这以举动顿时让许多个人消费者眼前一亮, 索尼VAIO的这个改变让办公用设备和个人用设备区分开来, 抓住了消费者需求的心理, 迅速赢得了市场。任何一个世代, 产品的设计迎合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都会产生巨大的成功, 这也正如当下i Phone5S被称作“土豪金”, 并迅速大卖的根本原因。

综上所述, 色彩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 且在饮食、服装、室内外设计、产品及平面设计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信在未来, 色彩心理学所间接对人们的影响会愈发明显, 更多地被人们所使用, 对色彩的研究将会成为一个新的潮流。

参考文献

[1][韩]权宁杰.设计师谈商业色彩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12.

[2]刘能强.设计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8.

篇4:《蒙地色彩》阅读笔记

“蒙地色彩”,这个名字我很喜欢。“蒙地”,温暖亲切,无限延伸,无穷辽远,直到历史的深处。其与“色彩”结合,则是一种别致对话,包含沉默的抒情。

所以说,“蒙古游牧文明”本是一个宏大课题,而在巴义尔的摄影作品里,她被凝聚成一条河流的表情,一片静默的草原,一个晚归牧人的剪影,一只驼羔温柔的眼神,可以说,在这本书里:“游牧文明”是具体的,可以感知,可以触摸,可以倾听,可以闻到芳香。

也因此,我们幸运地被带回到现场。回到那些游牧生活的四季场景,回到蒙古人的笑容里,回到故乡。“回到现场”,恐怕是摄影带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穿越时空,直击某一刻的丰饶与苍凉。2004年的蒙古国东部草原,仍然那么寂静,那么诗意,像是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而2005年的大兴安岭腹地草原,已被开垦得满目疮痍,似乎世界末日正在临近。所以,“蒙地”的内涵是如此多样化,又是如此纯粹而单一,其直接关乎蒙古人生存的地理文化空间,关乎整个族群的命脉及未来。

过去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摄影家已然穿越了蒙古高原之内蒙古的所有蒙地,从额尔古纳河开始,直抵阿拉善,穿过甘肃之肃北,直至新疆之巴音布鲁克草原,北到蒙古国,及贝加尔湖岸边之俄罗斯布里亚特,同时,杜尔伯特、郭尔罗斯以及北京的蒙古人,都成为其镜头所关注的对象。这是一片如此广袤的土地,巴义尔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近和抵达中,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影像的呈现。其镜头如草原上的鹰眼,在盘旋、静守及俯冲而下时,完成了生命的一次次独舞。

这样的实验与行动,对于其个体生命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摄影家在多年不断的行进中磨砺、探寻、祈祷并爱惜。巴义尔留给我的一贯印象是执著。2005年那本《蒙古摇篮——额尔古纳》出版时,我曾做责编。那是我们的一次难忘合作,关于祖先源头的探寻,成为那次行动的源动力。他的严谨、谦逊和幽默,及对额尔古纳河岸土地的牵挂,常常让我回到长生天的旨意中。也因此书,我们曾一起去过额尔古纳。记得在室韦的早晨,他于凌晨4点跑到额尔古纳河岸边拍摄晨阳。正值8月底,室韦一夜之间霜冻,那个早晨确实很冷。额尔古纳河水见证了一个勤奋摄影人的身影。也是那次途中,他在黑山头古城虔诚跪拜,他拍摄到了秋天的草场和奔跑的骆驼,有两幅作品收入于本书。如今再看我才惊讶地发现,那是多么难得的场景啊,恐怕再也无法复制了。忍不住感慨巴义尔作为摄影家的敏锐视角以及他对于生命源头的深厚理解。

同时,本书对于蒙古游牧文化而言,也是重要的。其承载了一段特定时间里,整个族群的寂寞、哀伤,幸福与静谧,她们依赖影像的细节而存在并产生意义。摄影作品中的一切都是生活的原样:真实,生动,那只小狗正在愉快的奔跑中。未命名的朴素里,是日常的模样,就连节日和盛装也显得自然,天成。这正是巴义尔的镜头所对准的方向,也是他的眼睛和心灵所抵达的地方,这一切都是最初的本意的。于是,可以这样说:他的摄影以强大的记录方式奖赏了游牧生活,让这样美好的生活样式在影像中存在,复活,并散发出迷人的召唤。同时,这些作品亦是游牧文明对于摄影家无声的奖赏。

2

巴义尔基于自己对草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阐释,将其作品进行富于创意的编排,并附之以简洁的文字注释,相得益彰。以摄影作品为线索,探寻蒙古游牧文明的枝叶与根系,以“蒙古草原”“蒙古五畜”“蒙古人”为支点,撑起了游牧文明的广阔天空。这样的梳理本身,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意。

以“蒙古草原”开篇。从一片草原开始的故乡,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蒙古故乡。镜头里的天空、草原、河流都充满个性,她们躲在云的变幻、草的颜色、河水的波纹里。而以“蒙古五畜”作为故事主角,则表达了摄影家另外的构思。骆驼、马、牛、绵羊、山羊——他们在镜头里张望、静默、迷惑甚至求助。它们的表情停顿在一刹那,似乎充满探究,又泰然自若。它们隐没在草丛中,与自然共成美景,时而又被自然驱逐。他们牵引着视线,提醒我们是否需要重新解读,“五畜”在游牧文明册页中的位置。而那些蒙古人的脸庞,是更加凸显的个性。面孔是如此唯一,又是如此饱满而丰盈。

其实,生存状态仍然是一个抽象词汇。具体到蒙地则表现为:草场是否安好,五畜是否健壮,蒙古人的脸上是否饱有笑容,这当然是巴义尔的思路,顺着他的路径,我们能够发现,“蒙古草原”“蒙古五畜”和“蒙古人”三者血脉相连,任何一条线索发生变化都将引起其他线索的不安及动荡,只有此三者和谐相伴才是一个良性状态。原本,这是一个结实的链条,曾在数千年的文明档案中卓尔不群,可如今,我们要低下头来,静心观察其脆弱的神经,易碎的表象。所以,摄影的记录意义是如此清醒:某个不经意的举手投足瞬间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注解,一群清晨准备出发的羊,就是一个微型的历史断面。某些普通得几乎让人们忘记的刹那,会在摄影镜头中释放出特有的色泽,并期待重新阐释。

3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自己愿意把《蒙地色彩》看成是一部回忆录。可以说,是她开启了一扇回望的窗口。从一片草原开始,沿着一条河流的足迹,追溯源头,呈现此刻,而时间,却永远地定格在过去。“过去时”,是绝对的,只有过去时,是绝对意义上的存在,并试图凸显记录的永恒性。若从回忆录角度看,场景、人物、笑容、奔跑、套马杆、花朵、雨水中的牛群、雪夜里的狗叫,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一切纷纷聚合,连缀出故事、情节,从现在、此刻,翻身成为过去、彼时,并终将沉淀成为历史,成为记忆。

2007年巴音布鲁克草原冬天雪夜,那位晚归的牧人、他的马、他的狗,一直让我停在迷途中。牧人的冬天有多寂寞,“蒙古包和马在风雪中显得很弱小”,那一片苍茫中,长生天在说话,人必须安静地倾听,蒙古人在内心笃信其力量。

信仰的生长源于自然的暗示与警醒,其内心的强大与柔弱也同样与自然的召唤相契合。所以,那组题为“信仰”的作品就显得格外厚重而有灵魂。让信仰还原到形式,摄影是多么适合的表述方式,于是,我们跟随着巴义尔回到成吉思汗陵,回到马奶节当日,感受护送“苏勒德”的庄严,穿过诵经声,一直走到祭山祭湖祭石祭泉祭树的现场,蒙古人的文化基因里,隐藏着神奇的密码,使得他们以如此神秘的方式,抒怀在天地之间,聆听着神灵的语言。如一尊尊古代岩画,穿越了时间隧道,尽管斑驳、偶有脱落,可那坚硬的轮廓,丰满的底蕴,柔美的线条,依然清晰地停在风雪中。

我们在阅读中回忆。回忆草原上的树,回忆蒙古包的“哈那”,回忆湖水,回忆满天繁星。回忆本身令人反思,反思才能产生力量。同时,伴有更多的怀想。这些作品似乎都在未完成的状态里,我们很想知道,在未来的时间中,那些场景那些人那些故事将向着哪个方向走去。我们愿意相信,《蒙地色彩》成为一扇遥望未来的天窗。

篇5:《色彩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 现代心理学的潮流

1.《黄帝内经》元阳真人:生之来,为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为之魂。

2.柏拉图(古希腊):灵魂,具有理智、意志和情欲三个部分,其中,理智是智慧的,起着指导作用,激情服从它,是它的助手,欲望占据最大部分,它贪得无厌,必须受到理智和激情的控制。

3.圣奥古斯丁:通过对意识的内省,可以接近和了解灵魂。

4.冯特(德国):把心理或精神作为“物”,同时,把那种被认为实际存在的东西看作是现象,以意识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通过内省法和实验法的结合分析人的意识,能够解释人的心理。这,就是构造派心理学。

5.詹姆斯(美国):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其任务就是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他将意识描述为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亦即所谓意识流、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意识状态就是研究它发生的原因、条件及其直接后果。他主张心理活动是有目的的,它时刻都在顺应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在顺应环境上的功能效应,而不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构造,从而创立了机能心理学。

6.华生:应该象研究其它任何动物一样去研究人,应该象考察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等其它所有自然科学中的现象一样去考察人类行为;心理学只能研究可由别人客观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而实验则应该仅限于客观地观察刺激——反应的结果。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

7.赫尔、斯金纳、托尔曼等:在考察行为的同时,也应兼顾心理活动。倡导新行为主义。

8.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无意识和意识两个对立部分,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由处于意识不到的无意识世界中的性本能(性冲动)所决定的。产生精神分析学。

9.以霍妮、沙利文、弗罗姆、艾瑞克逊等:在神经症状的发生和人格的发展方面,排斥弗洛伊德的生物主义观点,而重视社会和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为新弗洛伊德派。

10.韦特墨、苛勒、考夫卡等(德国):在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加多了一层心理组织,所以知觉的心理组织才是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未必反应物理刺激的事实;物理刺激,是客观存在的; 而心理现象,则是经由个人对之加以选择与组织后的反应。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也就是完形心理学。

11.马斯洛、罗嘉思等(美国):心理学,必须以正常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动机、欲望、价值、快乐、幽默、情感、生活责任、生命意义以及爱情、嫉妒、仇恨,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进一步探求人的价值、本质,发扬人性潜能,从而,助人自我实现。倡导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12.广义:例如皮亚杰(皮亚杰学派):侧重研究人的知之历程,称为认知心理学。狭义: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也称为认知加工心理学。

13.现代心理学:博采冯特的构造心理学在内的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 学、精神分析学、实验社会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众家之长而形成 的,以自然科学为目标的一门科学。

二. 动力心理学观点

1.心理学应以活动中的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客观上能够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探索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来解答人的行为是怎样发生的,和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2.行为,都是有原因促发的,而不是偶然自发的;只有人的心理受到当时那一环境气氛的感染时,才会有特定的行为。

这里的环境是指“行为环境”;即按自己的某种想法采取行为的环境,不同的人 “行为环境”是要有所改变的。

3.人的一切的行为,就其发生的方式而言,毫无例外地,都是反射。

反射,是指人的机体借助于人的心理活动,来实现的对于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行为反应;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基本方式。

环境刺激又叫“刺激作用”,是指作用于人的机体并引起有机体感应的环境因素,也就是“刺激物”,施加于有机体之上的影响。

4.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环境刺激、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人的行为包含,而并

不排斥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最终决定人的行为。

交流:(1)QQ:756176481(请注明行为心理学)

篇6:《心理学》读书笔记

整个事件打击了情绪、一个人的整体特征被我们识别、社会的整个群体……

格式塔心理治疗师把人看作一个整体对待,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可能是整体生活状态不健康(工作状态、家庭生活、饮食习惯、运动、活动、兴趣……)

格式塔与教育:

学生将学习情境知觉为一个整体,所以教师要先介绍学习内容的概况和框架,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思考,重点为解决问题,鼓励创新而不是机械的重复,在学习结束后总结。将学习整个情境作为一个整体给学生。

勒温把物理学和心理学结合起来,提出了场论。其实就是心理场,人与人之间接触有气场,所有人在一起也可以形成一个共同场,场会影响人,有能量的人也会影响场。场论对于教育、团体治疗、管理都能应用。

我们认识的认知心理学在上世纪60年代才发展起来。米勒是反行为主义者,他认为意识和行为一样可以被研究。研究意识可以研究感知、概念、记忆、语言等等。奈塞尔是“认知心理学之父”,他认为认知过程几乎与人类的各种行为都有关。

人本主义学说:人本主义是我最喜欢的思想,实际上人本主义并不是历史悠久,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在美国,他属于第三势力。(其他:精神分析、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关注个人,尤其强调个人的选择。强调意识经验,相信人性。反对行为主义,认为行为主义只是把人当做机器。反对精神分析,认为精神分析在贬低人性,过于关注人的阴暗面。但这并不影响,人本主义治疗师运用精分和行为的技术。马斯洛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自我实现的动机,利用自己的天赋,发挥自己的潜能。每次我们体会发挥潜能后的满足感,都是一次高峰体验。

P108有我们不同层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每天我们每个人沿着这样的梯子上上下下,达到不同的层级。

马斯洛理论的应用:在教育上,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循序渐进。在治疗上,激发病人的生活意志,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爱、情感与自尊。在管理上,培训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激励员工。

篇7:《心理学》读书笔记

1、不要指望六岁之前的孩子能理性地对待情绪问题,即便他们已经能听懂并接受某些道理,这依然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

2、情绪脑的反应要比理智脑快五十倍,所以人们的情绪反应通常是不由自主的。

3、当孩子哭闹着要这样或那样时该怎么办?自从他学会了说话并能以此方式索要物件后,假如他依旧要用哭闹来达成目的,那么无论他是想更快的得到那一件物件,还是想以此来想要挟别人不敢不给,都应该干脆地加以拒绝。

4、有意识地让孩子吃苦,却因此忽略孩子的悲伤与痛苦。

5、钟摆效应:如果一个人对正面情绪感受强烈,那么对负面情绪也会有比较强烈的反应。

6、在语言的恐吓或吓唬下,孩子的恐惧心理自然越来越严重,孩子就会越来越胆小。表现往往胆小怯懦,遇事与慌乱,没有主见,而且有可能患上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失眠口吃智力低下等。用语言上的宽慰和科学的解释来消除孩子的恐惧,提高认知能力和水平,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的很好办法。

7、三岁前孩子认知水平有限,缺乏安全感,而建立安全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8、童年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被淡忘,甚至消失于意识层中,却会在潜意识中被保留下来,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

9、六岁前的孩子对自身的评价多来源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的评价,如果总是遭到否定和打击,孩子就会失去自信。

10、穷养富养,不如心养。

11、想要让孩子克服自卑,就要增加孩子成功的体验。

12、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强的孩子,通常都是断奶较晚的。

二、新的行动

1、不再用“吓唬”去引导宝宝的行为。

2、游戏设置需要循序渐进,以增加孩子的成功体验目的尤佳。

3、学龄前的孩子教育需要耐心,需要更多的赞扬,父母是孩子的一切。

三、读书点评

篇8:《心理学》读书笔记

这本儿童心理学写了8大部分的内容,涉及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多方面,比如儿童知觉动作的发展,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发展,儿童情绪发展,儿童道德发展等。本书的最大写作特色是所有的关于儿童心理学知识的介绍都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心理实验来实现的。书中一共写了64个儿童心理实验,因为有这些有趣的实验,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不算吃力,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因为有了实验作为参照,让人读了容易理解。每一个实验的写作方式都相似,先写实验介绍,再写实验应用。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似乎这本书的名字应该改为《婴幼儿心理学》,因为书中很多的实验都是以婴幼儿为对象,实验的内容多为揭示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现象和规律。例如整个第三部分《儿童感知觉与动作发展》,介绍的内容都是地婴幼儿的看,听,动作等现象的实验和研究。这些内容感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是太大。自己读了最有感觉或者说觉得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的是第8部分内容:儿童道德发展。道德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应该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高层次内容,第8部分的实验对象多为学龄儿童,所介绍的知识例如: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习得与矫正,角色扮演促进助人行为,严厉的教育会制造谎言等。与自己的工作还是联系比较紧密的,自己也能从书中得到一些育人的方法。

教育学生从善应该是德育的原则之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必做的事之一。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能够从善,每一个老师也都绞尽脑汁,“十八般武艺”,“七十二般变化”,老师们都用上了。这些方法有的有效,有的无效,有的对某一个人有效,对其他人无效,有的开始有效,用多了就无效……《儿童心理学》这本书中就介绍了这样一种教育学生积极从善的好方法――角色扮演。这一方法经过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了的。具体说来,角色扮演就是引导儿童担当别人角色的教育方法。它能向儿童提供各种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情境,通过人际或社会互动,再现儿童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或社会难题。它使儿童以参与者或观察者的身份,卷入这种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做出相应的反应。而由扮演所引起的一系列言语或行动、理智或情感反应,又成了他们道德探索的直接经验。借助这些以验,学生可以去探究和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洞察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立场、观点和感受,形成解决人际或社会问题的技能和态度。怎么样在自己的工作中应用这样的方法?其实就是要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不能光凭一张嘴,而应该放手让儿童成为活动的主人,将广阔的弹性空间释放给他们,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智慧,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

篇9: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

这一章作者探讨了”迷信“思想,列举了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多个实验论证了“各种迷信的说法是不可信的”,继而提出疑问:“既然不可信,为什么它还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还有那么多人相信它呢?”对此作者给出的解释有:

为了应付不确定性,许多人变得迷信了。在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时期,人们会迫切地寻求一种确定感,这种需求会促使他们支持强大的领导机制,并相信各种号称可以确定他们命运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迷信和巫术。作者用德国经济危机和以色列遭受轰炸期间人们的心理变化实验解释了这一点。

人们经常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奇思妙想,原因就在于他们经历了一些看似诡异的事情。巧合的概念让同时发生的事情看起来不仅别有寓意而且绝不仅仅是凑巧那么简单。但正是某些鲜为人知的统计法则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意外成真,其中之一就是大数法则,所以如果有什么看似很巧合的事情发生,可能仅仅是由于人太多(样本很大,虽然发生概率很小)。还有一个人们最常碰到的巧合是“小世界”现象,比如两个陌生人在派对上偶遇,结果却发现他们有共同认识的熟人。这个现象可以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的传递包裹实验来解释:一个人要想传递包裹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最多只需要经过6个人。

过于丰富的想象力和适当的背景信息。想象力丰富的人更容易联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而且,如果事先给一些地点或物件添加适当的背景信息(灵异、古怪的信息)也可能使人诱使人产生迷信思想。

次声波的作用。次声波无法被人听到,却拥有巨大的能量,地震、原子弹爆炸都能产生次声波。试验显示:次声波可能引起胸腔震动、影响呼吸,并让人产生作呕、头疼和咳嗽等现象,特定频率的声波还可能引起眼球的震动,从而让视觉出现扭曲。这些声波能够移动小的物体,甚至还可以让烛光诡异的闪烁不停。

大数定律又称大数法则、大数率,是个数学与统计学的概念,意指数量越多,则其平均就越趋近期望值。

篇10: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

入门级的心理学研究书籍,通过透析大众的心理花园,展现了人类面对问题时的许多共性,为人类更好的了解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列举了不同的章节,诸如占星术,决策,灵异等等,通过大数据来论证一些观点。许多事情通过科学的数据和实验,逐步的打破了大众的以往的认知,从更真实的视角去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古怪之处以及隐藏在人生各个不同层面的秘密心理。

读完后,回想一下全书的内容,感觉大众的心理被赤裸裸的暴露出来,如果被不正当的人加以控制和诱导,也是一件令人细思极恐的事情(古往今来,也不乏此事)。正如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一样,利用好了,会促进人类的团结与发展,反之,则会给人类带来莫大的灾难与痛苦。

篇11: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班级:建筑学08姓名:吴帅学号:214080227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关键词:感觉 知觉 环境认知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噪音 拥挤 个人空间 私密性

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感觉、知觉与环境认知,环境认知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食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失误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活动,姿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他复杂的认知过程。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失误的属性和自身状态。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 的源泉。

1.1 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收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内部感觉接触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1.2 刺激的分类

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1.3 感觉阙限和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人对客观食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例如当菠萝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粗糙的凸起。人类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2知觉与环境知觉

2.1知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以及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知觉包含着:觉察,分辨和确认几种作用。知觉依赖与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叫自上而下的加工。

2.1.1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人脑所认识的事物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叫错觉。

2.1.2知觉的特性

1】整体性:整天性是指我们对事物的认识通常要快于对局部的认识。知觉整体性是知觉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依赖与对刺激物的结构,而且依赖于个体的知识经验。人的知觉整体性会抑制个别成分的知觉。

2】恒常性:恒常性是指尽管作用于我们感觉的刺激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做知觉到的物体却保持着相当的稳定性。恒常性的种类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

3】选择性:选择性是我们在观察两岐图形时常常会在不同的两个图形知觉中来回转换,这说明知觉过程中从在着竞争。

4】适应性:知觉适应性是指在刺激输入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够调整知觉返回到原来的状态。

5】意义性:意义性是我们对事物的知觉通常和我们赋予它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在知觉过程中,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从上述分析来看,感觉主要以生理机能为基础,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因而有较小的个体差异。而知觉是纯心理性的,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2.2环境知觉

环境知觉:是对环境中个别刺激的加工开始的。通常会经过刺激的觉察,刺激的辨别。刺激的再认和刺激的评定这些过程。

环境知觉主要有如下理论:

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即生物个体要寻找能使他们有最大程度生存的机会,这种理论也成为生态学观点,它比较强调知觉反映的先天性。认为人类天生具有知觉环境中对他们有功能价值的方面。同时它还认为,感觉信息确实是真实世界的一个正确记录,而环境中的一些关键部分(如地心引力、昼夜周期等)在整个演化历史中是不变的。

学习理论:认为我们的知觉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必须学会知觉环境中的关键方法。知觉中学习和经验的重要结果是关于我们周围环境的假设的发展,这种假设有时会导致误会知觉或错觉。

概率功能主义:即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它是布伦斯维克用数学来描述个体知觉过程的一个模型,当对包含多维度刺激的大环境作判断时,我们会给不同的刺激线索赋予不同的概率值(权重),并对一系列散在的环境信息过滤,重新结合成有序统一的知觉。个体利用可能歪曲的信息对环境的真实特性(本质)作一可能性的判断。它强调知觉是一个概率计算的过程,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

2.3环境认知

环境认知:它是指人对环境的储存、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解释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和期待是两个需要考虑的很重要的方面。

认知地图: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研究认知地图的主要方法有:1】画草图;2]对某一环境进行图示反应;3】再认任务

二、环境--行为关系理论

环境--行为理论只要有如下几类: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行为局限理论、适应水平理论、生态理论。

三、环境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1、噪音与拥挤

噪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给噪音下定义,可以说,人们评价为不想要听的声音都是噪音。噪音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三个方面:音量、可预测性、知觉的可控制性。所以当噪音的音量很大、不可预测、不能控制时,造成的干扰是最大的。还有一些因素会增加人们对噪音的厌烦,这些因素是:当我们认为噪音是不必要的时候:当处在噪音环境中的人发现没有能力控制噪音时;听到噪音,并且知道它对健康有害时:发出的噪音引起恐惧感时:由于噪音而对周围环境的其他方面不满意时。

2、个人空间与私密性

个人空间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身体与他人身体保持的距离。而根据人际交往又把距离分为一下4种:亲密距离,0~0.5米,如爱人之间的距离,0.5~1.2米,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1.2~2米,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7.5米,如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人们虽然通常并不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行为上却往往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往往引起反感。

我们可以用环境--行为关系理论来进一步了解个人空间。

唤醒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由个体体验到的唤醒程度决定的;当个人空间的侵犯引起高唤醒水平时,个体就是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

刺激负荷理论认为,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是因为环境提供的信息过载,此时,个体必须避免和忽略一些无关信息;因此个体往往采取退避的方式,这就需要有一定的个人空间,让退避成为可能。

行为局限理论认为,个人空间受侵犯,个体对环境的控制力减弱,行为自由受到限制,因此需要重新恢复行为自由,这就必须有足够大的个人空间。

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的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个人或群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私密性是个人或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

私密性的四种形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它们分别会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出现。独处是指个体把自己与他人分离开,或者避免他人观察到的状态;亲密指和某些个体相处时不愿受到干扰,如和亲人,朋友或者配偶亲密相处时的状态;匿名是指一个人隐姓埋名或乔装打扮,即使在公众场合仍然不被别人认出的状态;保留是指个体需要隐瞒自己的一些事,不愿其他人了解。保留经常通过利用个体周围的建筑等来实现

私密性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自治、情感释放、自我评价和限制信息沟通的功能。自治可以使个体自由支配个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从而获得个人情感;情感释放可以使个体放松

情绪,充分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自我评价是指个人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设计的空间;限制信息沟通是让个体与他人保持距离,隔离来自外界的干扰。

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了解到很多关于环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把他应用到实际中去还需要更加进一步学习。

篇12: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

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不道德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虽然绝大部分的人都号称自己是诚实正直的公民,但在有机可乘的情况下,我们中很多人都是不诚实的。(这一点我倒是没想到,原来那些欧美国家的人的素质也没好到哪去嘛,看了作者做的各种实验后我有点开始相信人性本恶的观点了。。所以关键还是要搞法制,三权分立,用法律来制约人,像天朝这样完全靠领导自觉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心理。我们会帮助与我们相似的人,当需要帮助的人跟自己在年龄、背景和品味上都非常类似时,人们最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人们通常认为神职人员是最诚实的,而汽车销售员是最不令人信任的。作者通过实验证明:两者半斤八落,在实际行动中的诚实表现没有多大区别。

篇13:《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知识不仅存储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存储于客观世界。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商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几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1)概念模型: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如果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用户只得自己创造,结果容易出错。概念模型是优秀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因为没有反馈,用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启动机器,从而丢失刚刚完成的工作;或是重复指令,使机器操作两次,造成不利后果。

3)限制因素: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因素,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的原因之一。

4)预设用途:优秀的设计人员总是设法突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将不正确的操作隐匿在用户的视线之外。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设计模型是指设计人员所使用的概念模型,用户模型是指用户在与系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模型。系统表象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包括用户使用手册和各种标示)。设计人员希望用户模型与设计模型完全一样,但问题是,设计人员无法与用户直接交流,必须通过系统表象这一渠道。如果系统表象不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设计模型,用户就会在使用过程中,建立错误的概念模型。

自然匹配是指利用物理环境类比(physical analogies)和文化标准(cultural standards)理念设计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设计人员可以利用空间类比概念设计控制器,如控制器上移表明物体也上移;为了控制一排灯的开关,可以把开关的排列顺序与灯的顺序保持一致。有些自然匹配则是文化或生理层面的,例如,升高表示增加,降低减少,声音高表示数量多。

有趣的是,人们在使用日常物品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埋怨自己的倾向与常规的归罪习惯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人们习惯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与环境,而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与性格。

人的行动可以分为七个阶段 1)确定目标 2)确定意图 3)明确行动内容 4)执行

5)感知外部世界状况

6)结实外部世界状况

7)评估行动结果

在日常情况下,行为是由头脑中的知识、外部信息和限制因素共同决定的。人类习惯于利用这一事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必学知识的数量或是降低对这种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准确度的要求。

人们依靠着两种类型的知识: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和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前者包括各类事实和规则。例如:“红灯亮了要停车”。。陈述性知识易用文字表达,也易于传授。而程序性知识则使人知道如何演奏乐器,如何在冰面上把爆了胎的汽车平稳地停下来,如何在打网球使有效回击对方发过来的球,以及在说“frightening witches”这个词组时,知道如何正确地移动舌头。程序性知识难以用文字、甚至不可能用文字表述清楚,因此很难用语言来教授,而最好的教授方法是示范,最佳的学习方法是练习,因为就连最优秀的教师通常也无法描述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大多是下意识的。

艾伯特。贝茨。洛德用实例证明说。。“叙事歌唱艺人”实际上根据诗歌的韵律、主题、情节、结构和其他特征,对史诗进行了再创作。他们的技能出众,但并不是靠死记硬背。一部长篇史诗,艺人们只需要听一次就能在数小时或一天后,“逐字逐行”地背诵出来,这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史诗中的多重限制因素。洛德指出,实际上前后两次背诵的诗歌并非一字不差,但听众会觉得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它们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具有同样的韵律,而这些才是听众所关注的。

心理学家把记忆分成两大类:短时记忆(STM)和长时记忆(LTM)。

短时记忆存储的是当前信息,信息自动进入短时记忆,并可毫不费力地提取出来,但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一般只能存储5-7个信息项目。如果对记忆内容加以复述,存储量可达10-12个信息项目。

长时记忆存储的是过去的信息。她的存储和提取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并非实际事物的真实写照,而是经过了一个解释加工的过程,因此会出现偏差或更改。我们能否有效地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知识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初解释这些信息的方法。。长时记忆的问题不在于她的容量,而是在于她的组织--如何存储和提取信息。如果记忆材料具有一定意义或是与已知信息相吻合,存储和提取过程就会容易很多。如果材料没有什么意义,就必须先对其进行解释加工,然后才能进入长时记忆。

文化行为准则以基模(schemas)的形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得以体现。基模也就是知识结构,由一般规则和信息组成,主要用于解释情况,指导人们的行为。在一些固定的情况中(例如,在餐厅吃饭),基模会很具体。认知科学家罗杰。希安可和鲍勃。埃布尔森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遵循事先写好的“稿子”(scripts)行事。社会科学家欧文。戈夫曼把规范行为的社会因素称为“框架”(frames),并且展示了框架控制人类行为的过程,即使是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情况或文化中。

记忆中的信息被重叠在一起,这是对联结主义学派记忆理论的粗略概括。其实,信息进入记忆之前,还必须经历一个加工过程。

当我们经历两件相似的事情时,这两件事就会融合在一起,形成某种一般化的“原型事

件”,这一原型便会控制我们对其他相似事件的解释和反应动作。如果所经历的事情与这个原型相差很远,那它就会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储在记忆中。

如果有1000个类似的事件,我们就会把它们综合成一个原型。如果只有一件事与众不同,我们也会将其存储在记忆中,且不与其他事件混合在一起。这样一来,我们的记忆中似乎就只有两类事件:一般事件和特殊事件。一般事件发生的概率应是特殊事件的1000倍,但在我们的记忆中,特殊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不一般事件低。

这就是人类的记忆。我们总是把类似的事件融合在一起,而过分地强调不同寻常的事件。与差错相关的设计原则:

1)了解各种导致差错的因素,在设计中,尽量减少这些因素。

2)使操作者能够撤消以前的指令,或是增加那些不能逆转的操作的难度。

3)使操作者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并纠正差错。

4)改变对差错的态度。要认为操作者不过是想完成某一任务,只是采取的措施不够完美,不要认为操作者是在犯错误。

要想办法设计出可以容错的系统,人们正常的行为并非总是准确无误的,要尽量让用户很容易地发现差错,且能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设计人员对自己的产品太熟悉,以致他们察觉不到,也无法了解到产品的哪些方面会造成使用上的困难。

设计人员必须让自己的客户满意,但这些客户未必是产品的最终用户。

将任务化繁就简的七个原则: 1)应用储存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 2)简化任务的结构 3)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5)利用自然和人为的限制性因素 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7)若无法做到以上几点,就采用标准化

篇14:《怪诞心理学》读书笔记

图书基本资料

书名:《怪诞心理学》

作者:理查德·怀斯曼(英)

译者:路本福

出版发行:天津教育出版社

版次:2011年8月第1版

字数:180千字

作者基本资料

理查德·怀斯曼,英国著名的大众心理学教授,致力于以科学方法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看似无法理性理解的行为。在伦敦大学攻读心理学学位之前曾是一名职业魔术师,后获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获剑桥三一学院Perrott-Warrick奖学金,目前负责英国贺福郡大学心理系的一个研究机构。他在直觉、欺骗、运气、幽默和超自然等领域的研究享誉国际。

怀斯曼教授是英国各大报刊杂志最常引述的心理学家。许多世界级顶尖科学期刊报到过他的研究;更多国际媒体如《时代杂志》、《每日电讯报》及《卫报》对他都有专题介绍。他接受过数百个广播与电视节目专访,经常与各界名人合作,在BBC等著名媒体上进行以成千上万人为对象的大规模实验。

怀斯曼教授曾在英国皇家学会、微软公司、加州理工大学、谷歌公司和英国皇家学院发表过演讲。他在YouTube上的视频拥有超过1000万的点击率。他在Twitter名人微博的排行榜上被列为“必须追随”的科学家,并被2010年英国《独立报》星期日版选为“让英国更美好的一百人”之一。

译者基本资料

路本福,毕业于浙江大学外语系,现任职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译有《抉择》,另与人合译了《别小看孩子》和《伽利略的钟摆》等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先是作者自序,从他自身对怪诞心理学的理解与感受出发,生动地向读者解释了“什么是怪诞心理学”。再以一个小案例——“Q”的研究,使读者好奇,引发读者对该书的阅读兴趣。

该书共有六章,分别从“时间心理学”、“撒谎与欺骗心理学”、“灵异心理学”、“决策心理学”、“幽默心理学”和“自私心理学”六个方面着手,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秘密。本书的数据都是作者经过长时间的亲身试验或其他著名科学家的试验得到的,数据来源可靠;并且作者是基于数据的分析得到结论,没有很多个人的臆想,从一个科学客观的角度向读者剖析了这些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本书所选取的案例都是人们日常可见的,也是大部分人很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星座是否真的能决定人的一生;什么样的征友广告最完美;世界上有最好笑的笑话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作者向我们展现了我们的心灵的深处的神秘世界。

语录摘抄

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我始终坚守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那么你所做的一切就是有价值的!

——斯坦利·米尔格兰姆.《社会生活中的人》

永葆青春的秘诀就在于“诚实地生活,慢慢地咀嚼以及谎报自己的年龄”。

——露西尔·鲍尔(美)

看起来,那些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宁可欺骗自己,也不愿意坦然面对自己容易上当受骗这个事实。

——伯特伦·弗瑞尔

无论是什么理论,都离不开一个简单的事实:能够辨别谎言的真实线索就是人们的遣词造句。

——作者

魔术师是诚实的骗子。

——作者

迷信的确会害死人。

——作者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破除迷信。迷信妨碍了人类的幸福。迷信是一条可怕的毒蛇,扭动着它那可怕的身姿从天而降,用它的毒牙刺穿了人们的心脏。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尽我所能去消灭这个可怕的怪兽。

——罗伯特·格林·英格索尔

对于任何想要寻求真正好运、幸福和健康的人,我的建议是从今天开始就破除一切已知的迷信„„

——小亚瑟·莱曼

在极为庞杂的一大群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动和反应,事件的各种组合都有可能发生,许多小问题的出现看起来可能会既令人震惊又超乎寻常。

——阿瑟·柯南·道尔

某一空间里的人越多,人们的孤独和孤立感就会越强烈。

——米尔格兰姆

快节奏的生活不仅会让人们变得不那么乐于助人,而且对身心健康有害。

——作者

先从小处着手,就能够更容易地说服人们别为大事担心。

——作者 毫无疑问,生活比人们的大脑所能够想象的一切还要更为奇特。

——阿瑟·柯南·道尔

事情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作者

读后感

我一直以来(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对心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要说原因的话,我自己认为是我的好奇心太强了。我从小就对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感兴趣,很想去了解身边发生的那些事及其为什么会发生;遇到不懂的东西,就很想去弄明白。也许就是这样强烈的好奇心使我对心理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竟,人的最神秘的地方就是人的内心了。

众所周知,人的心脏不仅仅是一个供血机器,更是有着更为神秘之处。于是有了“心灵”、“灵魂”„„这样跟“心”有关的词汇,也衍生了许多相关的学术研究;其中最完整的、最科学的就是“心理学”了。通过学习心理学,我能够更加了解人的内心深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神秘世界?此外,心理学更为我们揭示人们的日常行为的发生原因。而《怪诞心理学》这本书更是从不一样的角度来揭秘不可思议的日常现象,让这个“神秘”的世界变得没那么“神秘”了——原来一切都是可以解释的,原来那些看起来奇妙的东西一旦被揭开就是那么的简单的了„„

这本书从“时间心理学”、“撒谎与欺骗心理学”、“灵异心理学”、“决策心理学”、“幽默心理学”和“自私心理学”等六个方面,用科学、可靠、客观、真实的数据分析了日常中最常见的一些现象:

星座、占星术是否真的灵验?

你是否生来就是一个幸运儿?

冷血杀人魔的生日是否预示了他的生命历程?

那些富人和名人为什么会在说起生日时刻意撒谎?

大象和猩猩会骗人吗?

有没有科学办法可以分辨真心的笑和虚假的笑?

刚砍下的头和人类微笑之间有关联?

为什么有人能“上刀山、下火海”?

赤足走过火炭堆的极限是多少?

真的存在“鬼上身”、超自然现象、魔法、预言、诅咒吗?

鬼屋背后的真相:是不可思议的力量,是超低音波,还是心理暗示?

好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法院的判决?

为什么无能的政客能赢得大选,无辜的好人却受罪蒙冤?

相亲的时候讨论什么话题最好?

什么样的征友广告最完美?

大众能被集体催眠吗?

世界上有最好笑的笑话吗?

男女笑点有差异?

笑口常开与长命百岁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职业喜剧演员看起来总那么可笑?

哪个国家的人最乐于助人?

生活节奏的快慢和乐于助人之间的关联?

„„

所有的这些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其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星座、占星术是否真的有效”和“相亲时讨论什么话题最好”。

星座、占星术等这类的问题,从古自今都有着它们自己独特的魅力,一直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迷信的人、好奇的人、搞科学的人„„现在很多人(其实他们并不迷信)都深深地相信着星座总是影响着他们,甚至是决定了他们的未来。很多人做事之前都先查查他们的星座在今天是否适宜做某事,他们的配偶是哪个星座会更好„„这类的现象并不鲜见。但是,《怪诞心理学》通过了科学验证的方法给了我答案:星座并不能影响我们的未来,只是相信星座说的人受到了星座的影响并作出了吻合星座学所说的行为。

其实,我们也知道,星座说或者占星术等等之类的,都是一个统计学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星座上所说的某个星座就会有某种性格等等的,都是通过大量的统计,将这些同一星座的人的性格的共同点概括起来而已。所以当人们看到这些星座学所说的某些特点是,都觉得自己好像就是这样的;很明显,这些都是人们的错觉。这些理念,我很久之前就知道了,只是读完了《怪诞心理学》后,我就更加确信了我的观点;因为这本书是通过了大量的试验来证明了星座并不能决定人们的性格,甚至未来。

虽然我是知道了这样的道理,但是,还有很多都不明白这其中的秘密,还是对星座学有着很深的信任。甚至有些人明知道这是不合理的,还是相信。这又是另外的一个问题了,我想不明白,《怪诞心理学》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回答。不过,我相信我能在以后的阅读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我读这本书的另外一个很感兴趣的问题就是:相亲时讨论什么话题最好?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对这个问题有这很浓的兴趣,其他的很多人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在这本书里,就征友广告做了一些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这本书将征友广告分为三类,分别是:“一切都是你”型、“关于我俩”型、“一切都是我”型。《怪诞心理学》的作者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关于我俩”型是最受欢迎的征友广告,特别是“描述自己”和“描述对方”的比例为7:3的最受欢迎。

上面是关于征友广告的叙述,给我们那些想要通过征友广告来获取一段爱情的人们一个很好的参考数据:写征友广告是的7:3的比例。那么,如果是在相亲现场呢?什么样的开场白是最好的呢?

《怪诞心理学》这本书并没有给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但是,我从它的各种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了。我得到的结论是,开场白一定不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话题,否则就会给对方留下“自私”的不好的印象;另外,开场话题也不能是以对方为主的,因为你根本不了解对方,你的话题只能是胡乱猜测,没有深度。至于是要以一个什么样的话题开场呢?我不知道,只要不犯上面的两个极端的错误就会好。此外,微笑是最好的开场白。微笑能缓解紧张的气氛,能给人亲近的感觉。再者,有些幽默的开场白也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至于是怎样的开场白会得到最好的效果,这是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的,面对着不同的人,即使是同样的开场白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呢,要有一个好的相亲经历,就要想尽办法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至于更深入的相互了解都是在“好印象”之后的了。

„„

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趣的现象,总是能吸引着我。每一种看起来很奇怪、很奇妙的现象的背后都是可以用科学去剖析的,只要有心,就能发现这其中的奥妙。所以我很想去一一了解这些有趣的现象,很想了解人类的内心深处,很想„„

上一篇:笔记本电脑开机暗屏故障下一篇:放手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