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职务犯罪标语

2024-06-18

预防职务犯罪标语(共8篇)

篇1:预防职务犯罪标语

1,反腐败既要打老虎,也要打苍蝇!

2,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3,放松一小步,落后一大步!

4,原谅自己就是堕落的开始!

5,治国必先治吏,治吏必先治廉!

6,勤政廉政,上下一心;同心同德,百姓顺心。

7,用好手中的权力靠的是责任

8,带好身边的人员靠的是品行

9,廉者磊落一世都能信步人生

10,贪者痛快一时必将举步为艰

11,“权力是把双刃剑,多少贪官鲜血溅

12,今日伸贪手,明日进班房

13,安于清贫无后患,沉溺享乐身多忧

14,人有七情六欲,当以德统之;官有大小权力,须依法而行。

15,清清白白,当好公公正正官;实实在在,办好桩桩件件事。

16,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上是天职;权力,用在立党为公上是尽职;权力,用在碌碌无为上是失职;权力,用在谋取私利上是渎职。

“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预防职务犯罪、需要您的参与”

“预防职务犯罪、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体系、推动反腐倡廉进程”

“群众参与、反腐倡廉、服务和谐”

“预防职务犯罪、构建和谐社会”

“预防职务犯罪、促进勤政廉政”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

“多一份警示预防,少一份职务犯罪”

“惩治和预防腐败、廉政和勤政为民”

“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廉洁从政,干净干事”

“倡廉风,树新风,正党风,清政风”

“反腐倡廉,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

预防职务犯罪 构建和谐社会”、“廉生明 公生威”、“惩治和预防腐败 廉政和勤政为民”

“遵守预防条例,共建廉洁社会”、“预防犯罪,警钟长鸣”

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远离职务犯罪

“廉洁编织幸福花环、腐败酿成悔恨苦酒”、“多听忠言百姓近,少说空话世风清

警钟长鸣,珍惜工作,珍爱权力,远离职务犯罪

腐败破坏群体形象”、“预防职务犯罪,需要您的参与”、“贪手莫伸,贪念莫起

预防职务犯罪,共创廉洁社会。

预防职务犯罪,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预防职务犯罪 构建和谐社会”、“廉生明 公生威”、“惩治和预防腐败 廉政和勤政为民”

“遵守预防条例,共建廉洁社会”、“预防犯罪,警钟长鸣”

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请远离职务犯罪

“廉洁编织幸福花环、腐败酿成悔恨苦酒”、“多听忠言百姓近,少说空话世风清

警钟长鸣,珍惜工作,珍爱权力,远离职务犯罪

腐败破坏群体形象”、“预防职务犯罪,需要您的参与”、“贪手莫伸,贪念莫起

预防职务犯罪,共创廉洁社会。

预防职务犯罪,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兢兢敬业工作,幸福安度晚年!

谨慎职务别犯法,犯法就要毁全家!

半辈子敬业工作,一万年不被人骂!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官迷心窍人沉沦,而今走进铁门窗。(一犯官忏悔)

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陈毅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成百年身。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要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敲警世之钟,永葆廉洁本色,创未来之辉煌!

放松学习,势必放纵自己。

挡不住诱惑,必将自我毁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为官事大,大至苍生祸福;为官事小,小及身家姓名;唯知清、慎、勤三事,方可保禄位,远耻辱。——(南宋吕本)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如火,不灭则燎原!

廉洁是为人之本,廉洁乃做人之基,廉洁是修身之道,廉洁乃正身之旗

篇2:预防职务犯罪标语

常思贪欲之祸,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念,常修为政之德,常敲警世之钟,永葆廉洁本色。预防职务犯罪,需要您的参与。预防职务犯罪人人参与

廉洁编织幸福花环、腐败酿成悔恨苦酒 群众参与、反腐倡廉、服务和谐

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锡林浩特市人民检察院提醒您:珍惜岗位,远离犯罪。

篇3:浅谈预防职务犯罪

1 职务犯罪的概念及社会危害性

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 他们把权力当作商品, 利用社会公共权力进行“权钱交易”, 以满足个人、家庭或小集体利益, 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从陈希同、王宝森等大量的职务犯罪的案例来看, 职务犯罪作为刑事犯罪的一种, 在整个犯罪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比较突出的如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等等。主要原因就是在权、钱、情这三个环节的管理上存在漏洞, 总体来讲主要有以下特点: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职务犯罪的本质特征, 主要表现在:一是危害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职务意味着责任和管理, 如果在职人员严重不负责任, 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 或滥用职权, 就会损害多数人生命财产的安全。二是造成公共财产的大量流失。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严重违反国家的财经纪律及有关法律法规, 往往造成公共财产的大量流失, 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三是腐蚀国家的肌体, 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 不仅严重腐蚀国家肌体和人们的灵魂, 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 降低国家和政府的声誉, 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而且直接危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削弱国家的职能。

2 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

2.1 政治素质低。

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 又放松自身学习, 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严格自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受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侵蚀, 理想信念扭曲, 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世界观、人生观错位, 价值观扭曲, 把一切向钱看的腐朽思想带入执法领域中, 把手中的权力视为交换的筹码,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把公正执法扔到了脑后。究其根本原因是丢掉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2 法制观念淡薄。

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牢固树立公正执法的思想观念, 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就是发生了一些违纪违法情况, 还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对工作缺乏高标准、严要求, 不能兢兢业业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 法制观念淡薄。

2.3 特权思想严重。

特权思想有两种表现, 一是在这些职务犯罪的干部中, 往往拥有特权, 以管人者的身份自居, 自认为高人一等,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耍特权的资本, 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凌驾于法律之上。事实上, 但凡腐败分子在受到惩处后都会自我反省:“如果当时有人提醒我、监督我, 就不会有如此的下场”, 但悔之已晚。二是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为人民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忘记了“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公仆为人民”的崇高宗旨。群众观念淡薄, 颠倒了主仆关系, 忘记了干部的本色是为人民服务。

2.4 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

对基层干部失察、失管、失控是造成职务犯罪的根源。领导干部的一岗四责制度 (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廉政建设、思想政治) , 明确规定既要抓业务也要抓队伍建设, 但少数领导往往只顾压任务定指标, 忽视讲纪律, 提要求;只注重完成工作任务指标数字, 不检查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 不检查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因此, 工作上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要求, 缺少深入检查;对违纪违法干部姑息迁就, 缺乏严肃批评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表层, 缺乏渗透到每个环节的具体措施。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启动预防机制, 处理上又失之于宽。

2.5 监督制约机制松懈, 制度流于形式。

虽然企业普遍制定了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 但在具体落实上, 却缺乏广度和深度, 没有起到干部之间相互监督, 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

3 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预防职务犯罪, 除了自身的修养锻炼, 还需要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灌输, 犹如一个人得病, 需要经常性的对症注射打针, 增加抗体, 增加免疫力, 而病情严重时, 还必须运用外科手术, 用法制的手段惩治腐败, 割去毒瘤, 割去病灶。教育、制度、监督三者都是预防和惩治腐败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 是遏制腐败发生、发展的控制手段。

3.1 加强学习, 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树立正确“三观”。

不少事实证明, “千腐败、万腐败, 都是思想先腐败。”从职务犯罪的根源看, 都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 逐步滑向腐败深渊的。以此为鉴, 必须从思想上强化预防职务犯罪的建设, 在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一”是万事万物的起点, 运动员的脚离开起跑线, 便一发不可收。《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在初见御史都台长官王廷相时, 王没有讲什么大道理, 只讲了个乘轿见闻, 他说昨天乘轿进城遇雨, 一轿夫穿了双新鞋, 从灰场到长安街时, 这轿夫东躲西闪, 择地而行, 怕弄脏鞋, 越走泥泞越多, 不小心一脚踩进了泥水之中, 便“不复顾惜”了。王说:“居身之道, 亦犹吏耳, 偿一失足, 便无所不止矣!”。张瀚听了这些话, “退而佩服公言, 终身不敢忘”。后来, 张瀚官至明王朝的吏部尚书, 建树颇多, 这和牢记这些话很有关系。所以, 要经常教育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另外, 应根据学习情况适时的开展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 在这方面, 西北电建四公司开展的廉政建设“五个一”、“三书两报告”“廉政党课”等活动, 扩大了学习效果, 使廉政教育真正深入人心。

3.2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健全的监督机制对预防和揭露腐败的作用至关重要。历史的经验证明,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西北电建四公司建立了“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细则”等原则, 针对施工企业工程物资采购、工程分包、质量及安全等实质性问题进行监督。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和监督, 层层落实责任制。年初, 与基层各单位及部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 与中干及家属签订“家庭廉洁承诺书”, 与财务总监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 将中干的管理延伸到八小时以外, 构筑了牢固的家庭防腐线。每逢节假日, 他们对中层干部进行“提醒教育”, 时刻绷紧廉政建设这根弦。他们在开展超前预防、配套预防的同时,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和风险源辨识活动, 还与有关单位共同抓好宣传教育, 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及参观监狱、以身说法及讲廉政党课等活动, 认真剖析职务犯罪产生的根源及危害, 做到警钟长鸣, 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加强民主监督和厂务公开。

根据《合同法》及与建筑工程有关的法规规定, 西北电建四公司先后制定了十七项管理制度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对工程的招标、投标活动应依法公开、公平、公正进行, 并派职工代表和纪检专干全面参与, 增加了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度, 使工作有章可循、监督制约有力、责任落实到人。由此可见, 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仅仅只是预防职务犯罪发生的前提和基础, 规范运作、严格执行才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

3.4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绝对的权力, 绝对的腐败”, 这不仅是一个法学命题, 还是一个管理学命题。过度集中的权力是滋生腐败、滋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肥沃土壤;过度集中的权力是导致武断专横、滥用职权、权责不分、管理混乱的根源。根据历史和实践的经验, 适度而又合理的分权, 可以在权力和权力之间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 有效地减少权力失控的状况, 从而遏制职务犯罪的发生。西北电建四公司每年进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群众评议、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等活动, 以及党政领导交叉任职等, 相互监督, 时刻提醒自律效果的做法值得借鉴。

预防职务犯罪不是一个能孤立解决的问题, 预防职务犯罪和反腐倡廉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 只有建立在对职务犯罪本质问题的清醒认识上, 才有可能运用各种工具来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几年来, 西北电建四公司按照领导干部“有职者必须忠于职守、有权者必须秉公办事、失职者必须严格问责”的原则, 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和纪委、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合力作用, 强化“三项机制” (“不愿违”的教育机制、“不能违”的预防机制、“不敢违”的威慑机制) , 做到“四同时” (预防工作与项目组建同时进行、与工程进度同时进行、与过程管理同时进行、与“四好班子”创建同时进行) , 实现了“工程优良, 干部优秀”。

摘要: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进行的犯罪, 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政治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工作机制和管理方式尚待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松懈, 制度流于形式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教育、制度、监督三者都是预防和惩治腐败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 是遏制腐败发生、发展的控制手段。

篇4:预防职务犯罪标语

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政府对于反腐败工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开设职务犯罪预防课已经成为各地开展廉政教育的一种必备手段。检察机关因为 自身法律监督的属性和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经验,成为开设职务犯罪预防课的最佳选择。但最佳选择并不意味着就能带来最佳的上课效果。当前职务犯罪预防课还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改进。

1.课程内容的同质化。目前而言,大部分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内容基本上是由“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的常见案例”、“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等部分组成,出现一种“天下讲义都雷同,一篇讲义走天下”的现象,内容同质化的情况非常突出。

2.讲授形式的单一化。一张讲台、一个话筒、一个幻灯片的大屏幕、一个检察官坐在讲台上读讲义,这是很多职务犯罪预防课现场的画面。与这个画面相对应的是下面的听众要么左顾右盼,要么昏昏欲睡。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职务犯罪预防课变成了毫无吸引力,甚至被受众看成一种浪费时间的活动。

3.讲师的随意化。谁去上职务犯罪预防课?在很多地方这似乎不是个问题,谁有空谁去上,在一些地方看来,不过就是一堂课而已,于是就会出现讲师的随意化。每一个可以把职务犯罪预防课上得受欢迎的检察官一定是名优秀的检察官,但不是每一名优秀的检察官必然就能把职务犯罪预防课讲得生动,有吸引力。

4.释法说理的枯燥化。法律本身是严肃的,生硬的法条、学理化的解释,案件办理中所使用的法言法语在受众听来如同云里雾里,而从网页上复制粘贴下来的案例,又缺乏深度的解读,个性化的表述,使得很多职务犯罪预防课被贴上“枯燥”、“乏味”等标签。

二、原因分析

1.对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定位不準。职务犯罪预防课到底应该怎样定位,看上去似乎并不是问题。因为在很多人看来,职务犯罪预防课和学校里老师给学生上的课是一样的。实际上,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受众与学生相比有太多的不同,他们都是成年人,绝大多数还是国家干部,国企的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在错误的定位之下,就会导致思想的僵化、不再去研究、创新,去探索更与时俱进的课程。职务犯罪预防课不应定位于校园填鸭式的课程,而应是提供一种法律知识、法律文化的服务课程。

2.对受众的研究程度不够。一档好的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对受众的研究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细化的程度。而当前很多检察机关的预防部门却忽视了对受众的研究,不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年龄层次、知识结构,仅凭个人经验和主观臆断来揣摩受众的心理,来撰写课程的讲义,这就像一个做粤菜的厨师被要求做一桌菜给东北人吃,显然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3.讲师自身能力的局限。做一个好的讲师,必须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做一个好的职务犯罪预防课的讲师不仅要求精通相关的法律规定、典型的案例信息,还需要掌握法律以外的知识储备。但当前很多地方的职务犯罪预防课的讲师只注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其他知识、能力,诸如哲学、心理学、网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这种自身能力的局限也使得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台上讲得兴致勃勃,下面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的情况。

三、如何打造检察机关的“预防好声音”

1.精心准备个性化的讲义。首先,在课程的开始,职务犯罪预防课的检察官要以对受众工作、生活特点的了解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引起受众的共鸣。其次,要针对每一场不同的受众准备不同的课程内容,因为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单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结构的受众,对于职务犯罪预防课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例如,针对乡镇基层干部,可以多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多引用在基层出现的案例;针对国有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多采用理论分析的方式;针对年轻人占大多数的单位,可以多引用网络上的事件、网络流行的语言;针对银行业的金融从业人员,可以多使用算经济账的方法,重点讲授涉及资金类的职务犯罪的知识、案例。再次,在分析原因、对策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方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把法条口语化、案例故事化、哲学道理生活化,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视角,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

2.探索更丰富的授课形式。职务犯罪预防课不仅可以坐着上,还可以站着上;不仅可以在会议室里上,也可以在办公室里上,甚至可以在剧场里上;不仅可以使用PPT播放图片,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去制作播放音频、视频;不仅可以一个检察官用声音上课,还可以有类似小品表演的片段穿插其中。职务犯罪预防课的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因为在网络时代,受众接收了海量的信息,仅以单一的形式已经不足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正如“中国好声音”的成功在于摈弃了“选手讲故事+评委毒舌”的模式而采用了“盲选+导师”这一独特的方式一样,要打造出检察机关的“预防好声音”,就要求检察机关顺应潮流,与时俱进,采取更好听更好看的授课形式,让受众在开心愉快的过程中接受预防教育,实现预防的效果和目的。

3.锻炼出更加专业化的预防检察官。只有好的模式,也不可能带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有好的选手和导师。同样,再好的讲义和形式,也需要优秀的预防检察官的讲授,同样一篇讲义,不同的检察官讲授能带来不同的感觉和效果。受众的耳朵越来越挑剔,这就要求检察机关锻炼出更加专业化的预防检察官。这里所说的专业化,不仅是专业知识上的专业化,更应是讲授课程的专业化,包括从普通话的掌握到现场气氛的调动和掌控能力;从个人形象的塑造到课堂技巧的使用;从沟通能力到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检察院)

篇5:职务犯罪预防

然而,职务犯罪的预防方法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它既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加以指导,又有很强的实用意义,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政策性,与传统犯罪学研究在方法论方面相对照,亦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犯罪学研究在方法上以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方法为主要手段,而职务犯罪预防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结果的实效性为主要手段,其方法都是实证性的,体现出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本质特点。它从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不断提出切合实际并充分有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从方法论的理论角度讲,包容了唯物主义方法论、思维方法论、社会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等等。正确地把上述各种方法论有机结合,形成职务犯罪预防自己的预防理论和方法,达到减少和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是从事职务犯罪预防理论研究和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实践的有识之士的心愿。

一、职务犯罪预防方法的变化发展过程分析

二、哲学方法上的职务犯罪预防

如前文所述,职务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犯罪原因是一个多质多层次的、综合的、变化的,彼此互为作用的相关系统,它包含社会因素、心理因素、自然环境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所以职务犯罪预防可以说是一门综合性工作,其方法是理论学科方法论的有机结合。它采取适当的形式从社会结构系统和人的行为系统及其各种关系中寻找出犯罪的种种因素和动力组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措施。而哲学知识对职务犯罪预防具有方法论意义,它所具有的理论化、体系化、系统化等特点,对创造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有现实指导意义。因而笔者认为,注意用哲学观点和原理指导职务犯罪预防的方法,对预防效果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发展总是从感性到理性。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的感官接触外界事物而得到的对表面现象的认识。感性认识是上升到的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占有十分丰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遵循正确的途径和运用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职务犯罪预防的目的是根据已经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找出发生案件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堵塞漏洞。寻找原因、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即预防方法的研究与适用,实际上就是认识论的具体体现。

当前全国检察机关普遍运用的从个案预防到专项预防,进而发展到行业(系统)预防,应该说是比较符合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的规律。职务犯罪预防不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要有职务犯罪案件,这是开展职务犯罪预防的基础,没有现成的职务犯罪案件的事例,去搞预防就成了无末之弓、无源之水,好比造空中楼阁。要对犯罪人犯罪的心理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案发单位的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去寻找犯罪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的心理发展轨迹。要了解案发单位各种状况,例如案发前状况,案发后状况变化等。只有这样,在大量占有案件事例的基础上,再选择正确的方法去加以分析、归纳,探究了案发原因,分析出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规律、提出预防对策。使它以自身认识的整体性反过来引导人们对职务犯罪预防这个具体领域进行再认识,提供一种思维的出发点和原则。在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后,相类似的职务犯罪案件一个个加以分析、研究,才能对某一环节提出如何防范的对策,分析某一个案,提出相应对策,即个案预防。从认识论角度讲是职务犯罪预防的最初级方法。而从个案预防发展到专项预防,进而到行业(系统)预防,是人的认识的进一步发展,也是职务犯罪预防的高级阶段。从事职务犯罪预防实践的同志都知道,专项预防和系统预防是在个案预防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也就是说,专项预防和系统预防的效果比之个案预防来讲,其预防的适用范围更大,层次更高,效果更好。原因就是个案预防仅仅是从一个案件的发生进行分析,它可能只对案发单位起到防范作用,而专项预防则是在个案基础上对一类案件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它适用的范围扩大到不同领域相同环节,很显然,专项预防的作用大于个案预防;而系统(行业)预防则是在个案预防基础上对同一系统提出防范对策,其效果更具社会性和影响力。上海市检察机关根据前一阶段查办的大量职务犯罪案件中反映出财务管理制度的混乱现象,提出并实施了“会计委派制”和“村级财务代理记帐”;根据国有大型企业、基建领域案件多发的情况,提出并实施了“一级审计制”和“建筑市场准入制”等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党政组织的肯定,就是明显的例证。而这种预防方法的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无不反映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从方法论角度讲,预防效果的取得无疑是另外一个角度表现了积累材料和方法恰当的必然结果而已。

在强调哲学方法对职务犯罪预防产生作用的同时,不能把哲学方法笼统化。不同哲学学派形成不同的哲学理论,因而也有不同的哲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具体科学之上,它的有效运用,必须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要从实际出发。哲学方法的基本精神内涵于具体科学方法论中。分析、观察、归纳、判断在预防中的运用,实际上就是唯物论的一种体现。同时,在开展职务犯罪预防中,既要注意犯罪人身上反映的个性,又要注意反映的共性,在研究预防对策时,注意从个案中归纳出共性的东西,这也是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特殊性和普遍性在职务犯罪预防中的具体贯彻。个案分析发展到专项预防,既是认识论的反映,又是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的体现。运用联系之观点使我们意识到,当前腐败现象不是个别现象,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社会走向,腐败的泛滥,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的根基是否牢靠问题,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对预防和遏制腐败具有全局意义。

三、科学方法上的职务犯罪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理论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全国尚处在建言献策探索阶段。很多时候采用的方法基本上套用刑事犯罪预防的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在共性上讲大部分适合职务犯罪预防,但由于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使得在研究和适用预防方法方面也有其特殊性。笔者认为,鉴于职务犯罪主体的特殊性,注意吸取和借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法中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十分重要。特别是当代新型科学理论和方法,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经济学业、心理学、伦理学、预测技术、调查研究学等,这些理论与技术,并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些传统科学之间交叉融合中产生的新型边缘科学,这些学科的研究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具有一般方法论意义。笔者试从业已形成的检察机关预防方式方法,举例分析科学方法在职务犯罪预防上适用。

1.同步预防。同步预防是指在重大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检察机关在开工之初就介入,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预防对策,直到工程结束,做到预防和建设同步进行,其目的是为

了防止工程各个环节发生职务犯罪,实现“干部优秀、工程优质”的目的。应该说,重大工程同步预防是检察机关根据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高发的情况采取的类似刑事检察“提前介入”的一种方法。因其实效性明显而受到广大建设单位的欢迎。自上海检察机关于1992年首创这种预防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全国各地随之呼应。在重大工程建设中主动邀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已经成为共识。这里,我们不妨冷静论证一下,同步预防为什么会产生明显的效果?受到建设方的欢迎?一方面,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高发态势不仅影响到建设单位的声誉,更使得建设单位在经济上蒙受了不必要的巨大损失。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损失完全是应该可以避免。于是运用经济学方法来尽量减少损失就成为必然,遏制减少职务犯罪,也降低了经济损失的风险,符合效益经济学的观点;另一方面,从新兴的控制技术看,同步预防采用提前介入的方法,随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设置防止犯罪的障碍,即加强了每个环节的管理,势必造成准犯罪人“不能为”的局面,因而有效地防止了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因为职务犯罪的发生,大都始于缺少控制,无控制或控制失效的情况后果。而同步预防恰恰利用控制技术,对整个工程的运作设置了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既有预防控制(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施工单位的廉政承诺等)有预防实地控制(预防干部参加工程例会、深入工地开展宣传教育等),还有预防信息的反馈控制(工地树立创“双优”活动示意牌,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向社会公开承诺廉政告示牌以及设置举报联系箱等),三个步骤有机结合,使同步预防既有声势又有实效。

2.预防宣传。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惩治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论断,深刻地揭示职务犯罪预防,最根本的是首先要解决好国家公职人员教育问题的道理。我们知道,人的思想指导人的行动,在我国,有许多职务犯罪都是由于犯罪人受到封建特权思想和资本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而为之。所以,大力开展预防宣传提高国家公职人员抵御职务犯罪的能力。

预防宣传,实际上在职务犯罪预防的方法中,主要解决犯罪人的头脑中“不想为”的问题。实践已经证明,宣传工作历来是我党在关键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解决重大问题,统一干部思想的有力武器。在大力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今天,开展预防宣传显得尤为重要。但预防宣传与一般宣传有所区别,在宣传方法上,与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学等紧密结合在一起。用心理学方法,可以通过对职务犯罪的心理成因、过程、发展、变化、心理变态等问题,开展有层次、有效性研究,从而得出具体的心理预防方法和对策。在宣传教育中,可以对某一案例的成因心理,进行因素分析与因素的调节与改善,使受教育者了解并掌握如何防止犯罪心理成形与发展,使他们在犯罪内心与动因之初,做好自身防范工作,用经济学方法教育国家公务人员会了解职务犯罪的“概率”是低,反过来使他们认识到职务犯罪成本很大。当前,职务犯罪成本教育受到普遍欢迎,听者感触颇深,无非是经济学方法起到了关键作用,运用得当,可以使犯罪人在犯罪之初通过对成本的计算后,头脑中产生“不想为”的思想。而伦理学的方法,主要是因为职务犯罪预防应该从伦理、道德教育抓起。虽然犯罪已经超越了伦理、道德的防线,但作为职务犯罪预防,注意这方面的教育,依然是十分重要的。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在当今干部队伍伦理道德低下、腐败严重的背景下提出的。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年推出的职务犯罪预防公益广告,从其内容上分析,这种宣传方法,实际上包含了对国家公务人中进行伦理道德的教育。由此可见,虽然预防宣传的效果不能很快的体现出来,但“润物细无声”,从长远角度看,只要坚持不懈,其影响力不仅仅影响一代人,可能会影响几代人。

3.预防调研。调查研究作为我党的一项工作作风,历来受到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调

查研究在我党历史上,为新中国建立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法律领域的调查研究,往往是事后调查。因而,从司法实践角度看,未能全面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未能把调查研究技术,完全运用到了预防与打击犯罪工作中去。但我们面对的事实是,调查研究在职务犯罪预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某种意义讲,它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可以从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分析:职务犯罪预防,就是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运用各种手段和采取社会性、专门性的防治措施,限制、消除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进行犯罪的原因与条件,以达到防止、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的目的。这个概念的表述告诉我们,职务犯罪预防是要对犯罪原因、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为前提,才能得出防范的措施,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由此可见,在职务犯罪预防中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全国检察机关经过将近十年的预防实践,在调查研究上形成比较有效的调研方法,例如专题调研、对策调研、立法调研、一般性调研等。这些调研方法运用不同的调查研究技术达到了最终的目的。例如,专题调研,即根据查办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暴露出来的带有共性的专门问题开展调研,然后制定专门制度或对策进行防范。比较典型的事例是:上海市金山区人民检察院在查办了一起村干部利用村级财务混乱侵吞集体财产一百四十余万元的案件。该院根据案件暴露出来的村级财务混乱这一问题,在全区展开调查研究,在发现全区村级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类似问题的情况下,就如何改进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思考,在区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的支持下,制定了“村级财务代理记帐制”的制度,经过试点后,因该制度既达到了预防村干部犯罪的目的,又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村,得到区府肯定,并随之在全区得以推广。这个专题调研之所以成功,在于该院在调查研究中适用了正确的调查技术,他们运用了现代调查技术的两个主要方法,一是开展社会化调查,他们调查的范围是全区性,不是仅凭一案事例,从而获取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大量材料;二是讲究科学化调查。在获取材料,得出正确判断后,运用实验法,选择二个镇作为试点,以推断制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从而为区府正确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篇6:预防职务犯罪

邀请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科的领导为全体干部职工举行了一场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

该讲座结合近阶段典型案例,重点围绕职务犯罪的特点、发展趋势、原因、危害性和预防措施等方面,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明纪,教育干部职工正确对待和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把好履职尽责,规范执法。讲座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对提高海事人员慎权、慎独、慎微和依法行政意识,促进海事管理工作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

篇7:职务犯罪预防讲稿

各位同志们: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谈一些我自己的感受。

开始之前咱们先谈谈近几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2008年11月,为了应对金融海啸给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央提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各级地方政府紧接着提出了18万亿的配套投资计划。这22万亿投资大多流向了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经济并没有好转,反而进入了滞涨,就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这是以前在我们的政治课本中的只有西方自由市场经济国家才有的病症。我们失去了依靠金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的绝好时机,反而助长了资金低效率使用、粗放式增长、产能过剩等问题,加大了经济改革的难度。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现阶段改革任务提出了全面但不失细致的要求。

十八大后,另一个非常鲜明的特征就是反腐败。2012年11月15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高调谈反腐,指出‚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2013年1月22日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

就已经没有力量从开水中跳出来了。道理很简单,当人存在于潜在的危机中,身处腐败诱惑的环境中,危险是很容易被我们所忽视的,这种时候人们很少去设想严重的后果。但真正面临危机,深陷囵圄,想要挣脱时就已经晚了。所以说,廉政教育十分必要,经常性的开展各种形势的警示教育活动,也希望大家理解其中良苦用心的同时一定要绷紧拒腐防变的弦。

从另一方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任务是长期而又艰巨的。同其他犯罪相比,职务犯罪本身而言,往大的说,害国害民害形象。往小的说,害人害已害家庭。职务犯罪是任何人都试不起的,同时也是不能试的游戏。

建设局组织大家到沧南监狱参观过,在那儿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囚犯的眼神。那种眼神里有渴望,对于自由的渴望,有羞愧、有对狱内生活的不满;但更多的,我想是对我们这些参观者的忌妒。忌妒什么?忌妒大家有自由而他们没有。我禁不住想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会将自己的人生推翻重来,会将所有的名利、所有的诱惑、所有的罪恶都抛在脑后,守法的做一个平凡快乐人,但是当他跪在地上,子弹从他的头颅穿过的那一刻,宣告了他再也没有机会重来,他的世界就此终结,但他的亲人还要承受失去他的痛苦,他的子女还将活在他的阴影下。

可以这样说,每次给大家上的警示教育课都是为了时刻提醒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拿自己的自由去冒险。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如果说我们准备的这些内容能够使大家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职务犯罪的危害,能唤起大家一些由心而发的思考和良知的话也就达到了目的。刚才说了,职务犯罪是试不起的,也是不能试的游戏。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同大家共勉。下面,我们一起具体讨论几个问题:

一、国企涉及职务犯罪的罪名及解析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在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者滥用职权,或者不正确履行职权所实施的违背职责要求的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所谓国家工作人员,包括以下四种人员:(1)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在国有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受国家机关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上述四种人员的工作机构、单位或者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差别,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属于‚从事公务‛的人员。因此,我们可以说‚从事公务‛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一个基本特征。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我们国有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就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

下面我介绍几类在国有企业工作人员中易发、多发职务犯罪案件的类型:

(一)贪污罪

贪污罪是国有企业比较容易发生的职务犯罪。主要是通过隐瞒应收款、收入不进账、虚构或虚增成本、设备机器提前报废等方式,使企业在资产大幅度贬值的同时,富了某些个人的腰包。简而言之将国家的财产装进个人的口袋。

(二)挪用公款罪

国家工作人员采取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进行营利活动的,或

3、从案犯身份来看,以高层领导和重点岗位工作人员居多;在下属企业兼职的企业领导和派驻机构中的负责人员犯罪也很突出,与过去呈现不同特点的是,前几年,国企职务犯罪大都集中在财务,保管人员身上,而近几年来,这些人员犯罪却相对减少。

4、犯罪动机上看,表现出极大的贪婪性。有‚59岁‛现象的‚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侥幸心理。也有‚35岁‛现象的‚不捞白不捞,捞了也白捞‛的功利心理,在这些心态的支配下,手中掌权、管钱人员各显其能,大肆进行职务犯罪活动。

5、从犯罪形态看,企业负责人相互勾结,‚窝案‛、‚窜案‛多。一些单位部门领导干部为谋取私利而形成利益共同体,合伙作案,有的虽不合伙作案,但案与案之间,此案与彼案之间犬牙交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采取相同或相似的手段,利用各自掌握的权力,分别获取贪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办理的案件,往往一挖一窝,一带一串,所办案件中70%以上都是窝串案。

6、犯罪动机从享乐型、满足生活资料型向投资营利型转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案犯罪分子看到企业经营能长期获取大量的利润,因此作案的目的不只限于满足一时的消费和占有,作案对象也不仅限于钱和物,而出现了由财物的积累向资本的积累转化,通过资本运营使钱再生钱,以满足未来更高的需求。

三、影响国企人员职务犯罪的主要因素

(一)价值观念因素

1、金钱万能观。由于国企工作人员经常会接触一些搞销售的一些老板,经常的接触中,对自己的生活开始不满足,也想过上有钱人的日子,于是从接受吃喝宴请开始,一步步被拉拢腐蚀,最后发展到收受金钱、债券、干股等等不一列举,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月到2008年2月,短短的18个月,他先后八次受贿共计18万元,平均每个月1万元。贪欲的膨胀,让他失去党性原则,在一些物资的采购问题上,为行贿人开绿灯,臵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于不顾。有的人认为收点小礼、拿点小钱不是什么问题,特别是一逢年节就抵挡不住所谓的‚人情往来‛,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少干部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最初也都是从收点钱物开始的。某国企一名采购人员反思到:‚我总觉得一年到头互相看望一下,是礼尚往来,算不了什么事。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之下,这几年我先后收受一些下级单位春节期间所送的‘红包’开始,渐渐习惯了请吃就到,送礼就要。金额也由小变大,开始是烟、酒、茶之类,逐步变成2000-3000元的红包,以致上万元的现金。这‘一点点小意思’最终成了违纪违法不能饶恕的大问题‛。还有一些涉案的人员自我剖析到:‚开始觉得‘无所谓’是我犯错误的重要原因。把逢年过节的礼金,认为是礼尚往来‘无所谓’;把以打牌送铺底钱,认为是带‘彩’娱乐‘无所谓’;把自己出国考察,别人送点外币,也看作‘无所谓’。正是自己认为的这一个一个的‘无所谓’,致使5年多来,年复一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经济数额。这些钱使自己看到怕,想到怕,留着怕,交也怕,犹如‘炸药包’,炸药在自己这里,引线在人家手中,深感惶惶不可终日。‛

第二,要正确对待利益的得失。‚人生最难处臵的是钱财,人生最难放下的是名利。‛钱财、名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大家把这个想通了,想透了,将钱财、名利放在一边,心境自然就宽阔了。很多人对利益得失看得太重,不惜铤而走险,大肆收受贿赂,总是认为反腐败都是‚隔墙砸石头‛,不会查到自己头上的,等到大彻大悟的时候,又为时已晚了。世间也没有后悔药,很多为钱财、名利付出代价、深陷囵圄的人,才知道人生的意义。

当成他们牟利的工具。他们用钱换取我手中的权,再去谋取更多的钱‛。我们务必坚持择善而交,势利小人不交,口是心非者不交,无信无德者不交,不断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社交圈。

第二,要谨防‚逃避监督‛。孟德斯鸠曾说过‚失去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这是亘古不易的经验。我们很多的同志不欢迎监督,甚至是组织上发现腐败苗头了,找其谈话,他还认为是组织上同自己过不去、找麻烦,思想上回避,工作中抵制,甚至打击报复监督者。接受监督还是逃避监督,其人生结果必然两样。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对待监督,把它看作是组织的关心和爱护,切实养成在监督下行使权力。

(三)牢固树立正确的责任观,解决好‚履责管什么‛的问题

我们很多国企的领导干部错误的认为,作为企业,把经济搞上去了,就万事大吉了。事实告诉我们,企业的效益好的、经济搞上去了,固然是好事,但如果在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的问题上不重视,会导致企业风气的败坏,最终也会导致企业衰败。因此,我们的企业领导干部一定要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既抓好企业经济建设和发展,又要切实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做到两项工作一起抓、两项成果一起要。

不但要管好自己,还必须管住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带头树立良好的家风。我们办理的很多案件,导致腐败分子越陷越深的重要原因,就是满足家属子女们的要求,支持和纵容家属参与腐败。家庭观念,人皆有之,大家也不例外。让亲人生活得更好些,帮助儿女成家立业,是人之常情。但对如何造福家庭、帮助子女,林则徐讲:‚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说这个儿孙要是有能力,你留给的财富反而会摧毁他的意志品质

篇8:论职务犯罪的预防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新特点

(一) 职务犯罪的概念

职务犯罪是指具有一定职务的特殊主体, 违背职责, 利用职权或通过职务行为进行违法活动, 触犯刑法有关规定, 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职务犯罪活动是公职人员从事公务活动, 实施滥用职权, 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 具有较大额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所以其应承担相应的刑罚惩罚。职务犯罪活动, 使得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给予了重创, 所以应该严厉打击。

1.法律上的职务

职务是指在国家活动中, 担任指挥、监督和管理性质的事情, 而不是指工作中的一切事情。[1]职务是行为人因依法者或者受委托从事公务而取得的法律身份, 是以执行相应的公务为内容, 职权和职责构成职务的基本内容, 职务是构成职务犯罪的前提和基础。[2]

2.职务行为

公职人员担任一定的职务, 从事与其职务相关的活动就是所谓的职务行为。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该在压滤法规授权的权利范围内行驶权利, 同时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 坚持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不能以权谋私, 滥用职权, 违背职责, 放弃义务, 背离人民。要做到“权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情为民所系”。任何违法的职务活动都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 任何背离人民的公务活动都将被社会抛弃。只有执法公正和执行职务公正, 才能使得良好法律得以有效实施, 司法公正才能更好的体现, 才能搭建好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桥梁。公务人员的职务行为, 应在法制的框架下, 从人民的角度行驶权利。

3.刑法上的职务犯罪

刑法上的职务犯罪是指任何公职人员在工作上的利用职权所犯的罪。有学者认为, 职务犯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滥用职权或放弃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 依照刑法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3]由国家公职人员作为主体, 其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同时也破坏了社会的道德情理和社会公平。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从事公务的人员, 违反法律, 背离人民, 做出与其职权不相称的行为, 都将受到国家以及法律的严惩。

(二) 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1) 职务犯罪的犯罪主体的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犯罪者, 因为其自身拥有权力, 所以其总把权力用来保护自己的犯罪行为, 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来掩护自己进行违法犯罪, 从而不利于检察机关开展侦查活动。

2) 其次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不易显露, 作案隐蔽性强。职务犯罪一般不以公民个人利益为直接侵害对象, 其犯罪侵害的法益不像杀人抢劫行为表现的那样突出, 为社会人民所厌恶, 揭露其犯罪的积极性高。职务群体在多是在为他人谋取利益之后才收取相应财务, 这就导致了这些人不但不愿意主动揭露职务犯罪行为, 更多的是成了保护犯罪的群体。职务犯罪的行为对发生在不易被人察觉的内部。

3) 职务群体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这就决定了其作案的智能化水平较高, 有的在表面上看起来做实事, 其实私下却做着以权谋私, 勾结黑恶势力, 与人民群众相背离的事。就像重庆打黑除恶的文强, 就在重庆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二、职务犯罪预防的原则和措施

(一) 预防职务犯罪的基本原则

所谓职务犯罪是指与职务有关的一类犯罪的总称。[4]能够从源头上预防犯罪而不是一味的依靠法律的惩罚性才能发挥法律的应有之意。为此应该积极贯彻以下原则, 以保证预防工作能够在较好的轨道上发展。

1.运用多种手段结合人民共同参与预防活动

职务犯罪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呈现各种状态, 为此预防职务犯罪就应该全面开展。实行这一工作就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手段, 全民参与, 综合预防。检察机关运用职能开展专门工作, 是国家和党反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参与预防具有最直接性的特点。让国家权力至于人民监督下, 才能最大的弱化职务犯罪的生成。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检察机关的贪污受贿的预防, 能够发挥出罪强大的力量。这种舆论的力量, 能够减少部分贪污受贿犯罪行为的发生, 有效的发挥犯罪预防的功能。

2.主观措施和客观措施共同使用

对于职务犯罪的预防应该根据犯罪的原因从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角度着手, 采取相应措施和手段, 综合考虑, 全面加以控制。从主观方面考虑, 积极加强国家工作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法制, 使得公职人员形成完整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从内心深处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抑制职务犯罪可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最大限度的减少潜在的犯罪人群, 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 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社会恶害, 基于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为了维护社会的道德尊严, 维持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保持公务队伍的亲民性和廉洁性, 维持社会的正义必须对职务犯罪予以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预防就要抓住问题的核心, 从严, 务实的打击职务犯罪, 从源头上建立健全预防措施, 未雨绸缪, 做到公职人员思想上不想腐败, 行动上不敢腐败和制度下不能腐败的完美结合。通过自律和他律开展职务犯罪活动。

1.公职人员自我意识应加强

即自己从本质上认识到职务犯罪的罪恶, 从内心上抵制职务犯罪, 不触犯刑法不触犯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在法律的威严之下履行公职。自律的实质就在于能够从本质上认识到职务犯罪的错误, 在心理建立公正执法的平衡点, 充分认识法律的威严, 从根本上不敢、不会犯罪。建立健全职务犯罪预防机制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公职人员的自律意识。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进一步的开展教育活动, 揭露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 使得法律的威严深深地在公职人员的内心里扎根。从而使得国家公职人员能够认识法律, 认识自我, 有效的自律。增强职务人员的内心自律, 从而达到自我有效控制和外在社会控制的相对均衡。进一步使得职务人员能够了解到犯罪的代价进而产生恐惧感和威慑感, 从根本上打消职务犯罪的妄想, 从而达到预防职务犯罪的功效。

2.通过其他途径保持公务人员廉洁

通过对职务犯罪的刑罚预防, 充分发挥刑罚对抑制犯罪起到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功效, 使得职务人员不敢轻易试法。首选的加强预防立法。完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符合中国特征的检查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是新世纪检查任务的目标之一, 对于推动同腐败斗争的开展起到重大作用。其次加强职务犯罪的治安预防机制的建立, 针对性, 专门性, 有效性的从宏观和微观针对职务犯罪给予预防机制, 加强对重点职务犯罪人员的控制, 对于有犯罪趋向的人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从而保持公职人员的廉洁性。

三、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机制

(一) 预防职务犯罪的外部工作机制

1.建立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制度

在我国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是预防职务犯罪的不可或缺的外部机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在预防职务犯罪的活动中也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国家工作人员作为职务犯罪的主体, 履行着国家政治集团赋予的各项职能和权力, 为这个政权服务。政党领导下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完全可以从权力的分配和制约的角度入手, 从而起到威慑和保障作用。群众预防具有权利制约优势, 通过群众预防的实质是通过民主化, 法制化的公共权力对职务犯罪行使权利的公开透明以及程序的健全、科学、民主有密切关系。

在我国, 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 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由群众来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就显得尤为必要, 任何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行为都将在人民的监督下得到惩罚。

2.通过法制措施减少职务犯罪

加强法律建设, 通过比较研究, 汲取国外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在法制的保障下建立健全我国的预防职务犯罪的体制机制, 不断加强法制建设, 推动立法、执法、司法的公正进行, 是减少职务犯罪的必要措施。

通过立法实现职务犯罪法制化的四条途径:

第一条途径是制定专门的法律, 从立法途径公正明确检察院, 法院, 审计等部门的职责以及工作原则和方法。创新法制法规, 发挥各部门在监督方面的长处, 积极配合, 维护法律尊严。

第二条途径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 融合实体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于一步法律, 设置包含查办案件和预防犯罪双重职能的反腐机构, 从中明确预防的权力, 责任和程序。

第三条途径是职务犯罪预防的内容加入到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 和侦查同时进行, 检查机关管辖。

第四条途径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应针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制定出相应的决定, 对这项工作的目标、内容, 原则等进行规定, 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代表国家意志, 在一时难以制定规范性法律的情况下, 可以占时解决无法可依问题。

(二) 职务犯罪预防的内部工作机制

一直以来, 打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与预防职务犯罪内部机构怎样配合与协同, 是当前检查机关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检察机关的职务繁重, 在思想上存在重视办案法律效果, 忽视办案社会效果的模糊认识, 从而使得在工作中出现重打击轻预防的倾向。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内部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预防工作责任制

检察机关各部门应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根据各自的特点, 将预防责任分解、在各个部门落实。其他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统一组织, 协调各机关之间的关系。在统一的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

2.检察机关各部门应该协调进行管理

检察机关各业务部门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 像审判机关, 侦查机关, 监管机关以及党委、政府等部门发出预防职务犯罪的检察建议。同时检察建议经过检察长批准后, 由职务犯罪预防部门进行归档, 一致管理。

3.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 开展个案预防

构筑办案, 预防一体化新局面。打击与预防一直是检查机关预防工作的重头戏, 在检查机关的统一协调管理下展开预防工作, 积极搜集、调查和使用预防职务犯罪的信息。协调好公安机关, 法院的关系, 相互配合, 相互协调, 共同应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 建立预防犯罪预警机制。检察机关内部之间在开展预防工作时应加强协调配合。对典型案件, 由检察长牵头, 各级机关相互合作, 共同参与到案件的侦查, 起诉等活动之中, 共同的探究职务犯罪的原因, 手段和规律。从而总结出预防职务犯罪的经验, 开展预防立项, 由检察长牵头共同的展开职务犯罪预防项目。

4.预防工作督促与考评

检察机关实行预防工作应与其他部门共同开展, 共同检察, 共同考核, 考评工作小组应重点考评预防职务犯罪开展情况。业务工作共同部署、同检察、同考评, 年终院工作考评小组在考评部门业务工作同时, 考评该部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情况, 以此综合评比该部门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应不定期召开会议, 协调、监督各部门, 让各部门能够准确, 及时的开展工作。

只有外部预防机制与内部预防机制协调, 才可以使得检察工作能够协调开展, 才能使得预防责任落实, 把职务犯罪预防内外部机制充分结合, 才能促进职务犯罪预防的工作能够顺利展开。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下的职务犯罪预防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樊凤林, 李涛.职务犯罪的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4.

[2]张穹.职务犯罪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1.

[3]孙谦.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 1998.

[4]樊凤林, 李涛.职务犯罪的法律对策及治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4.

[5]陈国权.不发达国家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的腐败问题研究.刘海年, 李林, 张广兴主编.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6]刘建柱.检察机关如何开展职务犯罪行业预防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2.

[7]敬大力.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预防职务犯罪——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委员会年会和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讨会专题发言之三.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1.

[8]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 1982.

上一篇:宿舍长申请书下一篇:《梅花魂》优质课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