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展示课《手形变画》教学反思

2024-06-16

大班艺术展示课《手形变画》教学反思(精选3篇)

篇1:大班艺术展示课《手形变画》教学反思

首先我是以变魔术游戏引入,“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给小朋友看,瞧一瞧老师的手会变出什么东西来?”。然后提问:“我们的小手可以变成兔子,蜗牛,孔雀还可以变出别的一些什么东西?”让小朋友们自由想象,再一起用手来变一变。最后黑板上出示图画,牵引到是用什么把它变出来的,是怎么变出来的,最后请小朋友们自己来变一变。

整堂课,我觉得上的效果不是很好,有很多不足:

第一,上课前,让小朋友们都坐在自己的.小组里,没有围成一个半圆,导致很多小朋友都分心,不能集中精神认真听我上课。

第二,分给小朋友画画的纸张太大,个别小朋友画了很多画,最后涂色的时间都没有了,而且还导致课堂时间超时。

第三,出示图画过早,可以放到最后再请小朋友们来欣赏,然后把图画撤掉,让幼儿自由想象画。

第四,最后一环节的评价因为课堂时间拖堂,没有进行一个最后的评价。

通过这次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上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感谢领导和各位老师对我本次活动的评价和指导。

篇2:大班艺术展示课《手形变画》教学反思

一、引言

艺术类高校学生的思想相对比较活跃,他们受到更多社会上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改造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然而目前的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属于公共课程,由于教师等教育资源的限制,只能进行大班教学,这样一来,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他们难以通过思政课更好地提升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思政教师进一步融入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在大班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大班教学条件下艺术高校思政教学的问题

(一)难以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校开展思政公共课程教学时,学生的数量一般在100人以上,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学生距离教师较远,难以听清楚教师教授的内容,也难以有效记录教师的板书。这样一来,后排的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的有效性不强,教师不能有效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二)学生难以养成主动的思政自学习惯

由于采取大班教学方式,思政课程难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在大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只是单纯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充分掌握思政理论的自学方法,没有养成自学习惯。

(三)统一化的考核使得学生积极性不足

在大班教学的客观条件下,很多艺术类高校思政教师一般都是通过一张试卷或是一份论文来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很多艺术生对思政学习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面对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时,复习相关思政知识点的情绪比较消极,一旦成绩不佳,会大大挫伤他们在思政学习中的自信心。

三、多元化互动教学模式融入思政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已经被全面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有如下具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需要思政教师进一步学习、研究、掌握,拓展这些教学手段在思政课堂上的应用。

第一,多媒体教学。利用课件将相关的历史事件、艺术资源融入教学中,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第二,网络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得以构建第二课堂。网络教学可以进行教学互动,学生在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时,可以通过网络形式提出,教师给予有效解答,这种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保护学生的隐私。

第三,翻转课堂。翻转课堂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上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与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和博客、阅读功能强大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随时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观看一些艺术类的影片、研究时事热点问题,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其中的哲学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有效分析与总结,以提升学生的觉悟。

第四,微课教学。利用“微课程”进行思政课程教学。思政课程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规律和教育逻辑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利用“微课程”的实效性特点。通过教学流程的设计,设计不同的专题课程,把“微课程”串联整理形成一个知识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时间安排、接受程度等进行观看、反复播放等操作,巩固关键的知识难点,促进具有个人特色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形成。

(二)融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高校的思政教学属于公共课程,为了让学生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学习与生活之中,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生活案例,这样可以更加形象地讲授相关的思政理论知识,改造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第一,设置生活化的案例。互动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去解决与完成。因此,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第一步就是构建符合课程安排要求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相关任务。由于思想政治的应用能力培养主要涉及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构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设置的教学问题和任务可以主要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具体来说,可以就社会上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进行讨论,例如,习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不忘初心”,延伸出很多思想政治方面的话题;《非诚勿扰》节目中再次出现拜金女,节目对其进行及时封杀;聋哑少年运用自己的幽默方式在《笑傲江湖》节目中展示他面对缺陷人生的乐观精神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思政教学的重要讨论话题,这些案例需要具备的统一特征就是生活化,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第二,组织分组合作学习。因为艺术类的学生具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力,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实现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情境延伸。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个新现象——“碰瓷”,使得人们在遇到老人摔倒不敢扶,或者需要先录下视频才能进行救助,可见人与人之间已经缺失了对彼此的信任。可以让学生合作演绎关于这一社会现象的小品,从而引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教师需要通过分析“碰瓷”现象,进一步阐述建立彼此信任的重要性以及构建诚信社会的必要性。

nlc202309081927

其次,将思政教育融入艺术鉴赏之中。艺术类的学生在绘画、影视作品的鉴赏上有着专业的眼光,可以在专业鉴赏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方面的有效教育。另外,艺术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历史中存在大量的典故,可以将其当作思政教学的重要案例,以进一步提升他们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

再次,辩论会。思政教学属于思想改造,需要进一步入脑入心,开展辩论会让截然不同的观点碰撞,这样可以更为有效地改造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在辩论前,学生需要准备充分的案例和数据,作为他们阐述自己观点的有力论据,这就需要他们真正地参与到思政教学之中,实现更为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最后,演讲。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很多大一新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缺少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思政课程可以给予他们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思政教学之中。

(三)丰富的社会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需要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在思政教学中需要融入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孤儿院、军营等地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邀请先进人物做报告。现在各地的中国好人、全国劳模都比较多,在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中可以邀请当地的先进人物来校做报告,让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不断促进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参观博物馆。结合艺术高校的特征,学生对博物馆中的珍贵艺术品有着深厚的兴趣。这些物品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它们还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政实践教育可以选择这些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参观。在参观这些历史博物馆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这些文物涉及的一些感人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进一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最后,帮助弱势群体。组织学生进入孤儿院、养老院,为那些弱势群体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例如学生的表演能力相对较强,可以表演一些小品、舞蹈等文艺节目。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给予身边的人更多的信任和关爱,才能构建更为和谐的氛围,才能有效改善人与人的关系。

(四)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

灵活多变的评价方式可以帮助提升学生参与思政教学的积极性与兴趣。具体的评价方式如下。

首先,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约束是开展思政学习的有效手段,在思政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学习质量是效果最佳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进一步进行过程化的自我学习质量评价,进行有效自检。

其次,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是构建多元化思政评价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是存在差异性的,需要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成为监督别人的主要力量,变成老师的好帮手。

再次,过程化的评价。过程化的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来说,这种过程化的评价方式要设计出相关的评价要素,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实现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的效果、回答教师问题的准确性等作为过程化评价方式的考核因素。最后,最终评价监控。思政学习的最终效果不一定需要通过试卷反映。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品的形式反映社会上的某种现象,以达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讽刺社会不良现象的目的。这种结合学生特征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实现最终的评价考核。

四、结语

艺术类的大学生思想相对比较活跃、前卫,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多元化的互动式教学,弥补现代大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从而有效改造艺术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广西艺术学院思政部)

篇3:周记展示课中的引导艺术

杨老师的实验班共有58名学生,周记是一周一展,一次展6本,常规展示5本,特别展示1本。常规展示的周记是随机抽取的,特别展示的周记是老师事先看过并挑选出来的。常规展示的5本抽取方法是以学号尾数为准,每次确定一个尾数抽取。特别展示的1本是针对性强、思想境界高、文质兼美的文章。

周记展示课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先公布本次要展示的周记(板书学号),接着让这6人轮流上台朗读自己的文章,每读完一个随机抽取一名台下学生对该生的朗读和文章分别点评并打分,之后老师对台上台下的学生进行扼要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

这堂课展示的是寒假所写的周记。在课堂上,杨老师一改过去的授课模式,以听、说、读为抓手,让学生成为展示的主体,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忙起来,充分体现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我认为,杨老师的课之所以出新,不仅因为他在写作指导课上也不忘落实听、说、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还在于他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做好了四个方面的指导。

一.导听

以前展示周记实际是周记评讲,它最大的弊端是只有一部分学生跟着老师动,评到谁的周记谁关注,没评到的不注意听或不听。这堂课老师让台下学生点评目的是让所有人最大限度地认真听,认真领会。当然这个“听”老师在事前是做了充分指导的。一是告诉学生听的内容:文章大意,主题,构思,表现手法,文章特别明显的优缺点。二是指出听的要求:上课前准备好纸笔,课桌上不放任何可能转移注意力的书;记录时简明扼要,以发言时能看明白为准;要眼、耳、手、脑并用,听、想、记同步进行;听时要全神贯注,既要着眼于整体,又要关注局部,既能听出优缺点,又能给出理由。

为了让这种指导具体化,杨老师坐在台下和学生一起记录,并在学生点评后把自己的记录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一些速记的便捷方式,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听的效率。

二.导说

杨老师的周记展示课就是要通过“听”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说”,说准、说全、说细,通过“说”来促进自己的“写”。他对学生“说”的指导做到了“放”中有“收”,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但是非曲直各有定论。课堂上学生的看法有失偏颇的,他加以纠正并说明理由;能一语中的的,他给予肯定,肯定之余还不忘做进一步指导。58号学生展示的《快乐》,学生评价是“写得细腻”,问起表现在哪些方面,便无词了。杨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本文写的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家庭琐事,只写了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什么给我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只因为这里有作者细心的观察,独特的体验,真诚的表达,因此这里的细腻可以概括为观察细、思维细、想象细、用语细、情感细、滋味细。注重这些方面的“细”,就可以写出动人的文章。

三.导读

这里的“读”主要是台上学生的朗读。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有的声音洪亮语速过快,有的语音标准缺乏情感,有的能读出抑扬但吐词不清,遇到这些情况老师就指出来并示范朗读,做到声情并茂,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怎样通过朗读传达文章情感,感染台下听众。

四.导写

写的指导是周记展示课的重点,这节课老师从四个方面指导。

1、指导如何写出周记味。这里的周记味就是生活味。好文章都是此时此地的故事,应该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个人色彩,如果我们的周记放到任何时间去读都行就淡化了周记的生活味,缺乏新意和感染力。48号展示的《热爱读书》,全文紧扣“读书给人带来的好处”着笔,具体、形象地描述了对书的爱。若是一篇关于读书话题的文章那自然是佳作,若是周记生活味就差了。杨老师告诉学生这样的文章也可以补救,他在文章和结尾各加一段话,文章就定位到了具体的生活中。

开头:我喜欢读书,睡觉之前读几页是我一直以来的习惯,终于又盼来了周末,洗刷完毕我就迫不及待地上了床,那飘香的书页、迷人的文字把我带进了另一个充满悲欢离合的世界。

结尾:不觉已是午夜,窗外万籁无声,我静静地享受着这个属于我的幸福时刻。今夜无眠。

2、指导学生写出细节。准确地写出细节不仅能反映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情感,突出文章主旨,而且可以巧妙地引出下文,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38号展示的《感动》首段:“伴着韩红的《感动》,感动中国2010年度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而当我起身离开电视机时,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热泪盈眶”是个细节,理当写得更具体细致些,才能直击读者内心,引发共鸣。杨老师在这里做了如下修改指导:“伴着韩红的《感动》,感动中国2010年度颁奖晚会落下了帷幕。而当我起身离开电视机时,发现自己早已热泪盈眶。我站在那里,微闭着双眼,任眼泪滑落,透过泪花眼前又一次浮现出那些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画面。”老师加了“微闭双眼,任眼泪滑落”这处细节更具体地展示了“我”内心所受的震动及由此产生的感动,让读者更真切地感知“我”的情感并受到感染。而“透过泪花眼前又一次浮现出那些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画面”这一句直接引出下文对感动中国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指导学生处理好写景色彩。记叙文少不了写景,恰当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而且有助于表现主旨。但很多学生写景时对景物不加挑选,这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时反而会影响主旨的表达。08号展示的《游行》,写的是房县一年一度的春节文艺大游行,这是一个异常热闹的场面,作者把群众观看游行的部分写得极为细腻,但却给人灰暗、冷淡之感,为什么呢?因为选取景物时过于注重求实而忘了要突出“热闹”的特点。下面摘取一段说明:

“这许许多多的观众站在街道上等着,有的冻得缩起了脖子,有的为了占领有利的位置绷直双腿哪儿也没去,人群每时每刻都在膨胀,好像超过水位的水流,开始沿着人行道向店铺台阶升高,向各台阶周围上涨,漫上了矮凳、树干、窗台及一切足够高的地方。于是群众中有些人感到不自在,加上长时间的等待,更耐不住寂寞,纷纷议论起来。”

这段话描述的是观众等待游行队伍经过的情景。观众对即将到来的游行队伍自然是渴望的,但这段描述给人的感觉不是渴望而是久等不来的失望;写观众数量的增加本是为了表现观众观看的热情高,结果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大群人漫不经心地观望。这样的描绘显然影响了主旨的表达。

针对这段文字没处理好写景色彩的特点,杨老师临场给出了这样的修改:

“不到8点,街道上已挤满了人,尽管天气很冷,大家都精神抖擞地站着,人群每时每刻都膨胀,先是人行道,接着是店铺台阶,随后又有人搭起了凳子,爬上了树干,站到了楼顶。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期待,每个人心中都装满了急切。”

4、指导学生注意点题的艺术。很多学生在记叙部分铺垫得很充分,但结尾点题却缺乏必要的衔接,使点题显得生硬突兀,影响了文章的整体效果,这时老师也应做必要的指导。38号展示的《感动》结尾:“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来到这世上走一遭不容易,几十年之后我们将以什么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自己的墓碑上应该留着怎样的话语来证明我确实走过人间?而此时我想到的一句话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奉献自己的爱,让我们的生命平凡而不平庸!”

杨老师的修改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来到这世上走一遭不容易,几十年之后我们将以什么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自己的墓碑上应该留着怎样的话语来证明我确实走过人间?而此时我想到的一句话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曾经我也想让我的生命重于泰山,但生活在平凡生活中的我却不知怎样让我的生命更有意义,眼前的这些人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奉献自己的爱,让我们的生命平凡而不平庸!”

原文从引用司马迁名言到悟出奉献爱的主题太突兀,老师的修改不仅使点题显得自然,而且再次回应前文提到的感动中国人物,使全文内容结构浑然一体。

以上是杨老师周记展示课“导”的内容,与此相应的还有“导”的方法。他的“导”往往在画龙点睛的总结评价中进行,有的正面肯定,有的侧面引导,因人因文而异,做到机动灵活,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评价台上学生的朗读和文章不惜给分鼓励,但也指出不足,指不足时,不仅让他们知道不足在哪儿,而且阐释不足的原因,还指出具体可行的修改方法;评价台下学生的发言以肯定为主,但也绝不是不讲原则,学生的错误也会诚恳地指出。58号展示的《快乐》,学生在评价时说“此文层次清晰,主题鲜明”。老师就适时给予引导:“此文层次清晰是不错,但主题鲜明恐怕要打上问号了吧?同学们觉得此文是写快乐还是幸福?”此语一出,同学们都恍然大悟,刚才只顾欣赏作者细腻的描写而忘了这两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区别,不知不觉进入了“幸福”的误区。

总之,杨老师在课堂上贯穿的“四导”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尝试,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理念,又有个人的独特创造。尽管我们的课堂从来不缺少引导,但导什么,怎么导,何时导也有技巧,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多多开动脑筋,把自己打造成“名师”——因善“导”而出名的老师。

上一篇:高中时事议论文下一篇:厂商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