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终点站 英文影评

2024-06-10

幸福终点站 英文影评(通用9篇)

篇1:幸福终点站 英文影评

幸福终点站影评

维克多——本影片的主角向我们诠释了幸福的真正内涵在于等待。刚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被他在机场里因为不懂英语,在人生地不熟的环境里闹出的各种笑话逗得大笑,我开始以为这又是一个小人物凭借惊人的能力和运气逆袭的故事,然而当我随着观影的深入,我越发的觉得喜欢上了他的这种呆相。我也渐渐的明白了,他的全部我开始不理解的东西,竟是我们不断在寻找的东西,幸福。

开始的维克多在机场里没有工作,只能依靠极为底层的活来养活自己,他为自己搭建了一个极为简陋的床,并且一直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了九个月。他一直这样卑微的生活,只是为了一个单纯又伟大的承诺,帮助他的父亲完成临终的遗愿。为了这一目标,他只是安静的等待进入纽约的机会。等待看起来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其实却在消耗着我们的信心,在一个看不见希望的环境中坚持自己原来的理想不变,在如今这个急躁的环境中是一件最难得事。不因为别人的成败而改变自己,不因为外界的眼观而改变自己,不因为环境的艰难而改变自己,不是任何一个有信念的人都可以完成的。能这样做的人,不仅有极为坚定的信仰,还会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哪怕一生都没有等来自己想要的,都不会放弃。

当然,只有他自己的坚持,也是很难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不可能的任务的。他有这种牺牲自我的精神,不去太多计较自己的得失,自然而然的帮助了很多人。在影片的最后,他的爱甚至感化了他原来的敌人,帮助他成功进入了纽约。

这个影片最后虽然只是一个很平常的结尾,而且后人的故事也不会因为他的存在而影响太多,也许这和这个时代现在所倡导的成功有一些差异,但这故事让人看完之后多了很多温暖,也许这正是自古以来人类血脉里流淌的最初的幸福的感觉吧。

篇2:幸福终点站 英文影评

——09汉语言文学郑响英200921010128

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维克多从故国乘坐飞机前往美国肯尼迪机场,但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他被告知祖国发生政变,而他的身份证护照一一失效,同时他的签证也无法再使用。进退两难的维克多只有在机场滞留,等待新证件的办理。

但是,他在机场等待了整整9个月。在这9个月里面,他在待改建的67号登机口给自己造了一个家;靠着自己的智慧,帮了一个买药救父的俄罗斯人,撮合了一段姻缘,邂逅了一段浪漫,征服了一群原本拿他当笑话的人;当他离去的时候,这个初时语言不通的东欧人,已经让整个机场为之感动。

138分钟,似乎并没有多少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画面,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俗套却充满温暖情调和轻松幽默,并充满“个人英雄”和毫无新意的“Happy Ending”的轻喜剧,让我几度笑中带泪。

[anyway,爱你无国界]

我想,我是有喜欢上这部电影的,无论是从这部影片形形色色的人物——看似憨憨愚钝却从不抱怨积极应对生活的维多克、极度缺乏乐趣看似糟糕透了的老头Gupta、每天机械地在不同的护照上打上红色或绿色的戳的黑人女孩、等着一个机会向暗恋的女孩靠近的开餐车的Enrique、总是住酒店,为的就是男人的BP响起时,能够随时打包起身的美女空姐Amelia,还是它天马行空甚至满怀童心的想象,亦或对人性的高调宣扬,连同它的译名——anyway,爱你无国界。我想这个“爱”是可以有很多定义的,维多克和Amelia的男女之爱、维多克对父亲深沉不言语的爱、机场里不断邂逅又匆匆分离的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爱。或许他们并未发觉就是这样一种淡淡的情愫,让他们开始互相关心、理解、阅读彼此的心灵,改变着彼此的生活。Enrique收获了美妙的姻缘; Amelia得到了真正的爱情,正视了属于她的命运; Gupta找回了失去多年的勇气,唐吉坷德般冲向飞机,他发现自己在这个机场已经呆够了,就连Frank也在被一种叫做“同理心”的东西渐渐感染。很多时候人们并不能选择所处的环境,可是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用爱去渐渐接近幸福。

[Life Is Waiting]

影片中很多地方出现了同一个词语:Waiting。

是的,就是在这样封闭的环境里,形形色色的人们忙着自己五花八门的事情,然而他们也在做着同样一件事情——等待。等老局长卸任等了17年的海关局长Frank;从18岁到39岁,等着男人的一个承诺Amelia; 用尽各种方法试图接近暗恋已久的黑人女孩的Enrique;用了40年,收集了57位爵士高手中的56个签名的Viktor的父亲;逃匿在机场做清洁工23年的老Gupta...人生由无数等待组成,等待迟来的班车,等待一次机遇,等待成功,等待老去,等待死亡。或许并不是每一次等待都会等来伱想要的结局,可是当你转个头,看看另一个方向,或许,你会发现生活并不是那样的,生活是多彩的,生活就是要让你去追寻,就是让你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安静的等待。

[幸福终点站]

会常常问自己,幸福到底是什庅?是维克多完成父亲遗愿拿到签名的一瞬间;是Enrique和心爱的女孩坐着拖着易拉罐瓶的轿车奔驰在机场里笑脸如花的时候;是Amelia终于等到他的承诺彼此深情一吻的画面;是Gupta找回了失去多年的勇气,唐吉坷德般冲向飞机的那个片段;还是片尾维多克坚定的那句:going home?

曾经最是喜欢尼采说的:“幸福就是自我欣赏和东游西荡”。我想,那该是一种怎样的自由。

篇3:《幸福终点站》的人文精神

《幸福终点站》 (Happy Terminal) 主人公维克多·纳沃斯基是东欧人, 为实现父亲愿望, 他决定前往美国, 带着简单的行李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当他在终点站纽约的肯尼迪机场下机准备出机场时, 却被拦了下来。原来他的祖国克罗西亚发生了政变。这就意味着维克多的护照和身份证件全都失去了效用, 他以一个“没有国籍的人”的身份被扣在机场长达九个月。在这段机场滞留的日子, 维克多虽一直忍受机场官员弗兰克·迪克逊的折磨, 却也自得其乐地在这个狭小、浓缩的物理空间里发现了巨大、丰富的人生世界。

二、人文情怀缩影

影片改编于真实故事, 1989年伊朗流亡人士梅安·卡里米·纳塞瑞在法国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第一候机厅下机, 但由于没有任何难民文件, 法国当局虽然同意其留在机场, 却不允许他离开航站大厦。尽管1996年纳塞瑞拿到难民文件, 可以自由离去, 而他却仍然不愿离开。纳塞瑞的故事只是激发了斯皮尔伯格的灵感, 电影所讲述的并不是他的故事。借助机场中转站这个有限的空间里, 主人公极其周围的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折射了浓郁的人文情怀。

(一) 关于家

影片开始, 维克多因不懂英语, 跟机场工作人员的沟通场景让他看起来就像傻子一样。他无法理解为何他不能离开机场, 不能进入纽约市, 只知道他必须呆在机场等待通知。当他在机场看到电视上克罗西亚 (Krakozhia) 战争画面时, 他非常恐慌, “Television!Television!”他无助绝望地用方言求助, 没有人听得懂, 观众也不知道他什么意思。直到他自欺欺人地试图关闭所有关于祖国的战乱画面, 切换到别的频道, 我们才明白, 他是不忍心看到那样残忍的画面, 或者他以为切换了画面, 他祖国的苦难就切换掉了。

他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在机场乱转, 走到贵宾候机室, 再次清晰地看到了克罗西亚炮火连天的画面。他却不能进去关掉电视, 只是咬着手背眯着朦胧的泪眼从徐徐关起的门缝看着还在继续的画面, 那一刻, 观众才明白, 维克多一点都不傻。他急急忙忙地拿出机场工作人员给他的电话卡, 想打电话。我们猜想, 他应该是想打回家问平安吧。任何在异国他乡的人, 在外得知家乡受难, 心里的恐慌是不言而喻的, 更何况是战争。无助的维克多不懂英语, 所以不懂使用电话卡, 求助无果, 他像个流离失所的孩童, 在机场茫茫人海中恐慌着绝望着。画面从他身上一点点放大, 直到整个楼层、整个机场, 原来, 一个人是那样渺小, 一个没有国家的人是那样的卑下绝望。

机场负责人狄克逊第二次设计摆脱维克多, 诱骗他承认害怕回到克罗西亚, 这样机场方可以代表维克多向美国联邦政府寻求政治避难。维克多本人在等待法庭处理其申诉案件的过程中个人行为是完全自由的, 迪克逊也暗示即使申请政治避难不成功也没关系, “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出现在法庭前面”也没有关系, 美国有很多这样的非法移民存在。总之, 只要他承认害怕回家就能够离开机场, 行动自由。当维克多进入问答环节关键部分:“Areyouafraidofreturning toCrakozhia?”维克多回答:“No.”。机场长很头疼, 再次说明为什么维克多应该害怕回到祖国, 因为那里有战争, 有炸弹, 人类基本尊严不存在。维克多很坚定地回答:“Ishome.Iamnot afraidof home. (那是家, 我才不害怕回家) ”。观众看到这里, 除了嘲笑维克多死板, 恐怕只能佩服他的坦荡及对祖国的深情。“子不嫌母丑”, 祖国再不堪、尸骨遍野、战患弥漫, 那也是温暖的怀抱。他无法谎称害怕祖国, 那会亵渎他对祖国的感情。

最后一个让我们深刻体会家与国之间联系的画面是他的朋友们告诉他, 战争结束了, 他可以回家了。他跟机场认识的所有平民朋友在机场狂欢。当然艺术总是有些夸张的, 不可否认, 国家和平独立了, 个人才有自由和尊严可言。不需要对白, 不需要独白, 所有观看的人都可以体会到这样的心情。

(二) 生存选择

维克多的食物券被扫地老头扫走了, 他失去了食物来源, 也没有美金, 饥肠辘辘地看着机场餐厅里别人吃剩下的食物, 我们都以为他会去吃别人剩下的食物, 况且有些人剩下的食物几乎是完整的, 饥饿的情况下合理利用资源没有什么不可以, 想不到的是维克多并没有这么做。维克多无意中发现在机场整理行李推车后, 机器会吐出硬币予以回报。他可以自食其力了, 卖力地在机场收集别人用完的行李车放回原地, 领硬币, 买食物, 然后享受食物。就是一个小小的汉堡, 他也记得把零头留给服务员, “Keepthechange”, 然后坐下来享受美食。他哪里是傻子, 哪里像乞丐, 骨子里流露出来的根本就是一个接受过高度文明熏陶的贵族。

这让我们不能不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 明明四肢健全头脑正常, 却伪装成乞丐在茫茫人海里骗取同情心, 或者在某个角落等着某辆豪车爬过去, 或者不管自身年高几何, 摔倒了就抓住经过的路人甚至恩人不放手, 或者去贩卖毒品、小孩、妇女, 或者去制造恐怖谋权获利, 或者表面光鲜亮丽高尚实则龌龊不堪奸淫幼女欺压下属……对比之下, 那些为了一己利益无所不用其能的各类恶人罪人, 其所作所为真的是不堪入目。同样是生存, 维克多选择了高贵, 选择了自尊。

(三) 关于爱情

流行卖座的电影总是离不开爱情的主题。《幸福终点站》脱不了流俗, 强行加上了爱情这一俗套却永不过时的花絮。男人遇上漂亮女人, 总是变得神采飞扬精神抖擞的, 想尽办法展示才华掩盖缺陷, 这估计是动物界的本能。维克多也不例外, 哪怕他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失去了。当艾米莉对他心生好感, 邀请他吃意大利大餐的时候, 他却拒绝了。我们以为他仅仅是害怕走出机场违法被抓, 他却扭头问另一个机场服务生, 吃一次意大利肉卷多少钱。原来, 他在乎的是男性尊严。他不能让漂亮女士给他买单, 所以他宁愿拒绝这样接近的机会。尽管他靠着充当机场女签证官多洛雷斯和机场运送食物小工恩里克俩人感情联络者, 早就不缺吃的了, 他还是需要一份给他支付薪水的工作, 让他能够体面地邀请女伴吃大餐。我们不得不佩服爱情的伟大, 能够让一个人变得那么积极进取、自求上进。那些做着一成不变流水线工作不思进取, 一有机会就向这个社会抱怨泄愤的屌丝们有没有一点醒悟?那些希望靠富婆爬升的男人们, 不知道看到这样的画面会不会惭愧?那些心里整天担惊受怕所以自强不息, 坚决不让男伴为自己买单的伪女强人们, 看看这部电影吧, 或许你们会明白应该找什么样异性为伴。

(四) 关于友情和怜悯

导演斯皮尔伯格野心很大, 在这样一个普通简单的限时空电影里释放出巨大的正面情感能量。除了对于国家的感情, 对与人的生存尊严的阐述, 对于经典爱情的美好追求, 导演顺带着从各路路人甲乙丙和主人公身上激发出友情与怜悯。

维克多被机场长监禁在工作人员休息室期间, 有一次重获自由的机会。机场遇到麻烦, 来自俄罗斯的一位转机乘客因为身上携带违禁药品被扣留而大吵大闹情绪暴躁不安, 机场长希望维克多帮忙翻译, 安抚乘客, 只要乘客安静了维克多就自由了。可能是乡音相近, 俄罗斯乘客不再大吵大闹, 却只能绝望地让机场扣下药品。维克多张嘴说出“goat”, 说药是给山羊用的, 显然是为了帮助那个可怜的俄罗斯乘客。机场长被这样明显的把戏激怒了, 却不能不让俄罗斯乘客带着所谓的“山羊药”离开。维克多的自由机会又一次丧失了, 但他好像不难过, 我们也难过不起来, 因为他的怜悯之心可能挽救了一个生命, 起码安抚了一个可怜的焦虑的心。

最后维克多决意要离开机场进入纽约市的镜头, 机场安全人员奉命拦在出口处, 我们以为维克多就要被以违反机场安全规定的名义抓起来的时候, 胖胖的机场警察却脱下制服大衣给他披上, 说“市里在下雪, 你可能需要这个, 不要再给自己找麻烦了”。所有的人心里都松下一口气, 只有冷酷无情的机场长迪克逊气急败坏。放走维克多的胖警官安然无事, 这个结局在美国的可能性我们无法得知, 一边质疑其真实性, 一边还是被面对强权执意帮助维克多凛然的怜悯所感动。

维克多与扫地老头、行李运输工还有食物运送工形成了特殊友谊。最后, 重获国籍的维克多坚持要进入纽约市完成心愿时, 迪克逊威胁要对他的朋友一一问责。显然他的这些朋友们都是有这样那样的把柄在机场长手里, 如果他坚持自己的做法, 这些患难与共的朋友们就要遭殃了。维克多答应马上回国, 放弃去纽约的打算。扫地老头拿着拖把冲向来自克罗西亚即将降临的飞机, 迫使飞机延迟落地。这一举显然是导演精心安排的, 可是又不能不让人感动。一个因为害怕坐牢偷渡出国23年的老头, 最后为了回赠友谊成全朋友, 安心地宣称:“我要回家啦!”小人物的大情怀不容忽视, 让人感动。

三、结论

篇4:“幸福终点站”其实并不幸福

尽管各种传言称他将前往古巴、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但从6月23日离开香港、飞抵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以来,美国“棱镜门”的泄密者斯诺登一直停留在那里的国际中转区,理论上他甚至没有进入俄罗斯境内。

7月12日,斯诺登主动在中转区与俄罗斯和国际人权组织代表、知名律师、杜马议员等会面,重提向俄罗斯申请政治避难。俄媒称,“乘客”斯诺登感觉良好、身体健康。他住在便利的胶囊旅馆里,可以洗澡、理发,不过一切都需要自费。他也可以进入“为值班员工准备的特殊休息室”,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他的安全能够得到保证。

外界在关注斯诺登命运的同时,也对机场的国际中转区产生了兴趣。尽管斯诺登已经在莫斯科的机场中转区停留了一个月有余,但《华盛顿邮报》称:“迄今为止,斯诺登滞留机场的时间同他的前辈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那么,在滞留机场这件事上,斯诺登有哪些“前辈”?他们又为何被困机场?

苦守戴高乐机场18年

在斯诺登之前,“赖”在机场国际中转区的人中最著名也是滞留时间最久的,是伊朗人迈尔汉·卡里米·纳赛里。他于1977年被伊朗驱逐出境,在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待就是18年,成为多部电影的原型,其中就包括2004年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幸福终点站》。

1977年,纳赛里刚从英国学成归国,因为参加了一场反对伊朗国王的抗议,他被驱逐出境。没有护照的纳赛里开始向欧洲国家寻求难民地位,但反复被拒。1981年,他的难民身份终于被比利时承认,纳赛里可以申请成为一个欧洲国家的公民。

作为英伊混血,纳赛里决定去英国“寻亲”,但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1988年,他在巴黎时行李被偷,所有能证明身份的文件全部消失。不甘心的纳赛里仍买了一张飞往英国的机票,结果未能登上飞机,被直接送回了戴高乐机场。

法国警察以“非法入境”为由逮捕了他,但因为他没有任何身份文件,警方不知道该将纳赛里遣送回哪个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纳赛里在戴高乐机场暂时安顿下来。一个律师志愿帮他打官司,1992年,法国一家法院判决纳赛里是“合法入境”,法国不能驱逐他。

可是,法院虽不允许驱逐他,却也没发放给他法国的难民身份或允许他登上英国飞机的签证。当初给他发放难民证件的比利时又踢起了皮球,刻意不给他换领新的文件。纳赛里仍是个“黑户”,除了机场他哪儿也去不了。就这样,纳赛里在机场彻底住下了。

和电影中描述的一样,纳赛里的生活作息很规律:每天5点半,他会赶在机场迎来大批乘客前起床、洗漱完毕,然后靠阅读打发时间。他读许多报纸和杂志,还喜欢和书店的员工探讨书籍。有时,会有旅客过来和他喝杯咖啡聊聊天。晚上,等机场的商店关门后,他就洗漱就寝。

纳赛里每周洗一次衣服,然后把它们晾在卫生间里。他的衣服干净整洁,胡子也刮得很利落。他把唯一的一件西装挂在手推车上,还用塑料袋罩着,像刚从干洗店拿出来一样,所有行李也都整齐地放在行李箱里。

作为机场的“钉子户”,纳赛里还与工作人员成了朋友。“他不会伤害任何人,”机场一家饭店的老板斯塔尔说,“每个人都很照顾他。”机场的牧师每周都会过来探望他几次,医生也不时过来帮他检查身体。有时,好心的旅客会给他一些衣物,不过他总是拒绝,理由是他不是乞丐。有几次,他还将捡到的旅客丢失的钱财交给警察。

2004年,《幸福终点站》上映,纳赛里成了全球名人,因为影片就是以他为原型。而习惯了机场生活的纳赛里越来越抗拒离开。法国后来给他发放了居留许可,这样他就可以自由活动。但纳赛里拒绝签字,因为文件将他的国籍写成了伊朗,他希望改成英国。

为纳赛里拍摄过纪录片的伊朗导演库洛斯认为,长期在封闭的空间里度日,已经让纳赛里害怕外面的生活。2006年的一天,纳赛里的传奇被迫终结:他因生病住院,出院后被送到巴黎的一家收容站。自此,他离开了生活18年之久的机场中转区,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逃离机场这座监狱

相比于纳赛里,巴勒斯坦难民默罕默德·阿里·巴尼什没什么名气。但他几乎是和斯诺登在同一时期停留在机场的中转区,两人相距2000多公里。据BBC报道,巴尼什已经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国际机场停留了四个多月,他说:“在机场里生活让我抓狂。”

每天早晨,巴尼什都会在机场的广播声音中醒来。那个无数次高声播报航班信息、“闸门即将关闭”以及海关规章的单调女声,对他来说成了条件反射,“我快要疯了。”他被限制在机场中转区一间两三平米的小屋里,没有窗户,他的脸苍白而浮肿。

阿拉木图国际机场的规模不大,也没有众多供旅客休闲、购物的场所。对于被迫停留在这里的巴尼什而言,四个多月实在是一种煎熬,他甚至无权走进那些免税店或高价的咖啡厅换换心情。

巴尼什今年26岁,出生在伊拉克。如今他待在机场工作人员所谓的“无菌区”中,因为没有签证,他不能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同时因为没有能进入其他国家的签证,以色列不允许他前往巴勒斯坦的领地,而联合国机构认为由于没有一名亲属身在伊拉克,让他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也不安全。

巴尼什曾经在迪拜担任室内装饰设计师,成家立业的愿望驱动着他来到哈萨克斯坦,他的女朋友奥莉希娅已经怀上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两人在迪拜相遇,陷入爱河的他们打算到女方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登记结婚。但到达机场后,巴尼什丢了难民旅行证,而他的哈萨克以及阿联酋签证都已过期。

巴尼什曾飞往伊斯坦布尔,希望在那里更新他的哈萨克斯坦签证,但被土耳其拒绝入境。“我被驱逐回阿拉木图,但在这里我也没有签证,所以他们又把我送回伊斯坦布尔。就这样,我在这两座城市间往返了四五次。”

最终,哈萨克斯坦的入境管理部门让巴尼什留在机场中转区,那里在法律上不被认为是哈萨克斯坦的领土。机场为巴尼什提供的房间充满浓重的烟味,里面有一张上下铺,一个破旧的沙发,靠墙的桌子上摆着一本《古兰经》。门半开着,一拨又一拨乘客从门前经过,走向入境检查处。

巴尼什的每日三餐都是阿斯塔纳航空的飞机餐,这更让他觉得自己身陷囹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送来用小盒子装着的沙拉和蛋糕。整个六月我都在吃牛肉和蘑菇汤,这辈子我都不想再吃牛肉了。”

机场的安保人员会监视巴尼什每次在房间之外的活动。他可以偶尔到自动售卖机那里买杯咖啡,或者去行李托运部的浴室里洗个澡。但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警察或保安随身跟随。他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机会,就是到走廊那里眺望机场跑道;而想同与外界联系,就只能靠偶尔收到的机场免费wifi登陆Skype。“我和表哥亚瑟交待了我的情况,他住在挪威。我没有别的家人,父母在我16岁时去世了。”

自从受限于中转区以来,巴尼什脑子里想的就是怎样“逃”出去。“我想念阳光和室外的生活。看着所有人都能离开这座机场而我哪儿也去不了,这种心情简直糟透了。”

通过一扇自动门走上台阶,就是旅客乘坐接驳班车的地方,巴尼什的行动范围到此为止。飞机引擎发出的声音响彻云霄,机场远处是阿拉木图市的连绵群山。“每次来到这儿我都很愤怒,因为我觉得自己真的就是被关在一座监狱里。”

抽文:

本来为方便而设立的国际中转区,却因为特殊的法律地位而又制造了不便。

插排:

机场国际中转区就是在机场抵达口和入境口之间的区域。由于未通过入境口,因此乘客不必持有转机国的签证,就可以通过该区域方便地转机。对于国际中转区的法律地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法律定性。

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没有入境,所以中转区是处于外交中立的地位。它在法律上不属于当地国领土,所以当地国无权进行干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机场的国际中转区是当地国领土的一部分,因此属于他们的司法管辖权之内。因为这样模糊的定位,所以机场的国际中转区就成为某种特殊情况下的难民收容区。

篇5:影评《幸福终点站》

《幸福终点站》这部电影是由美国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主要演员有汤姆·汉克斯、凯瑟琳·泽塔-琼斯、斯坦利·塔奇和齐·麦拜特。可以说,这部影片的看点就在于它所讲诉的故事,这个故事感动人心。它讲诉了一个保加利亚人维克多在前往美国纽约时,由于祖国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入境当局承认,被拒绝入境却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期间的故事。

影片基本上所有的镜头都是以机场为背景,而本部影片充分展示了蒙太奇的叙事和表意的功能,按照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对镜头、场面和段落进行排列、组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主人翁维克多,由于无法到达目的地——纽约,先是被迫以机场为家,后来又在机场努力找工作赚钱,在其中九个月中,他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凭借着他的善良与执着,最终还是等到了祖国恢复和平,成功进入纽约,完成父亲的遗愿。影片采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主要制造了三条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线索:一条线索是维克多祖国政治环境的状况,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主人翁的命运发生着戏剧化的变化;一条是维克多发挥自身所有的潜能在机场中求生存,每次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他都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行动来化解一切困难,同时他还无私的去帮助那些需要他帮助的人,这是一种天性使然;一条是机场负责人弗兰克对维克多的百般刁难,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想把维克多驱逐出机场,利用自身的职权对他百般刁难,但维克多总能化险为夷。这三条线索中后两条线索迅速、频繁地交替出现,有着严密的同时性和密切的联系,并且适当的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制造出了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将影片弗兰克和维克多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具体而又充分的表现出来,深深的引起了观众的注意。镜头在弗兰克时时刻刻在机场监视器里监视着维克多的一举一动,与维克多自身活动场景的真实展现中交叉组接,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也让观众深刻的感受到了两主角明里暗里的博弈,情节紧凑而又富有悬念。

篇6:幸福终点站 英文影评

------观《幸福终点站》有感

Life is waiting.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但最终会等来幸福吗?对与每个人来说,幸福各不相同。渴望事业的人比如Frank Dixon,等待一次提升的机会,甚至是等着上司犯错或是早些退休;渴望爱情的人比如Amelia Warren,等待有一天和某人相遇,不再是两个在茫茫人海里擦身而过的陌生人。对于影片中的Viktor Navorski,他的幸福是为了踏上美国的土地,但却不是和绝大多数希望留在美国过上“幸福”生活的人一样,他只是想在美国呆上可能不到一天的时间,为了给已去世的父亲拿到最后一个签名,完成未了的心愿,然后回家。为此,他在机场里等待了差不多一年。幸福或许是个没有终点的过程,但是等待却要有个终点,无论是多久的折磨,总是要有个结局、有个解脱。

面对变故,等待,然后潇洒的活。

他失去了国家的依托,所以他成了一个没有归属的人。他穿着睡袍游荡在机场的大楼里,他用男厕所的水龙头洗澡,他拼凑起坐椅作为自己的睡床,他甚至在机场大楼里打工为自己赚取生活费用。不得不说很佩服,不论在任何环境都活得一丝不苟的人,住在候机室,照样有床,洗澡剃须,更衣换鞋一样不少。白居易说过“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大概就是说的他吧!他在这个航站是为了等待。等待什么呢?等待国家恢复正常,等待战争快点结束,等待离开这倒霉的候机大厅,等待签证官放行,等待进入纽约,等待美丽的空姐再度巧遇,等待完成父亲最后的心愿,等待所有奇迹的出现。当他用“山羊”为无辜的旅人解难的时候,当他一次次为了得到食物为朋友牵着红线的时候,当他屡及朋友们的前途甘愿放弃自己承诺的时候,他的善良我为之感动。他始终像一只工蜂,努力地营造自己的小快乐,用琐碎的幸福细细填满漫长枯燥无所事事的等待。

面对爱情,等待,然后无谓缺憾!

我以为维克多和华伦最后会在一起,虽然这样的大结局显得俗套并且不现实。不过幸运的是电影中没有给他太多遗憾,因为对于爱情来说,正如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之后送给约瑟芬的一个礼物,金色的挂坠刻着“Destiny”,他获得了艾米莉ya的爱情,可是他注定是不能拥有她的。

面对生活,等待,然后积极面对。

生命中很多人无法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尽管他们四处忙碌,不停奔波,可是当他们细究自己内心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自己无所等待,无所期望,活着仅仅是作为一种人生的状态而存在,和死相比只是多了呼吸和思想。维克多知道自己,他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个等待。

他承诺父亲拿到Jazz乐队40个签名中的最后一个,即使面对刁难他也没有忘记,他选择等待,用他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化解困难,他热情的帮助也换来了机场人员的回报。于是漂泊异国也同样拥有幸福,“我支持你!”维克多给人的帮助终于换来了几乎所有人的支持,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维克多离开时送别的浩浩荡荡的人群,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礼物.这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真情付出就会得到回报!”关于承诺,对于他死去的父亲的承诺,他实现了,在机场漫长的等待谁又能说是徒劳的?

篇7:幸福终点站英文观后感

Review of The Terminal An airline terminal is, by definition, a place a traveler passes through on the way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and we have to wait here for more or less a boring and anxious time.Also, the word “terminal” has a darker connotation in medical science: death.However, The Terminal, one of Steven Spielberg’s masterpieces, shows us a totally different terminal of paradise where there is romance, friendliness and kindness.The plot of the film begins with Viktor who flies to New York from the imaginary eastern European republic of Krakozia.When he just arrives at J.F.K.International Airport, a military abolishes his country’s government so that he is homeless.A large amount of complicated bureaucracy and regulations strand him at the airport where he remains for nearly a year, so he is neither able to back nor go forward.That is, he is detained by the airport authorities at the same time he is utterly trapped and completely free.Anyway, Viktor is innocent of anything, but he becomes a big trouble for an ambitious, humorless Homeland Security official named Frank Dixon, who is about to get a big promotion.He racks his wits about getting rid of Viktor who is regarded a troublesome existence.As we can see, Viktor is equivalently in a frustrating state of imprisonment.However, Steven Spielberg emphasizes freedom rather than constraint.They concentrate on the humor of Viktor’s situation rather than its seriousness.They get Viktor lover, friends and popularity so that he can have a easy life at the airport which is far from home.As a result, an innocent fairy tale of friendliness and pleasure instead of a horror story is shown to us.In fact, if it happens to us in real life, we will have a sense of loneliness and displacement, and we will be in a panic.But in the movie, Viktor is certainly not in such an atmosphere.At first, he seems like a holy fool with a funny accent, and everybody distrusts him, but the determination of his attitude to tell us his father’s story wins him credit and understanding.Not until then can we learn that he is a skilled carpenter and devoted son.Finally, he not only obtains friendliness but love.The whole film shows us Viktor’s innocence, humor, diligence, and authentic personality, which tell us, common people who are luckier than him, that we can’t stop our pursuit for justice, benevolence, understanding, promise and happiness.What’s more, it also teaches us to confront with unfortunate situations dauntlessly by the classic plot of justice eventually will defeat evil.Actually, this movie is loosely based on the real experience of an Iranian traveler who was abandoned for a much longer period in a Paris airport after the fall of the Shah.Therefore, lots of people think that the director, Steven Spielberg, and screenwriters turn the real story of seriousness and misfortune into a fantasy fairy tale.Nevertheless, on my part, the fact is that art comes from real life but higher than the reality.As a form of art, movies can show us much truth than other art forms, but it just like the art itself, having the purposes of conveying the true, the good and the beautiful.Therefore, what we can learn and realiz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rough these movies.As I referred before, this movie as well as Viktor teaches us that we can’t stop our pursuit for justice, benevolence, understanding, promise and happiness.And more importantly, it teaches us to confront with unfortunate situations dauntlessly.I believe this is more significant.

篇8:幸福终点站

《幸福终点站》主要讲述了来自东欧的维克多·纳沃斯基(汤姆·汉克斯),当初为了要躲避战火才离开祖国,但谁想到就他在前往美国的空中飞行过程中,他的家乡就陷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进退两难的维克多只能带着他那本来自一个不存在的国家的护照滞留在肯尼迪国际机场,因为不被允许踏入美国国土半步,他只能一直呆在机场的休息室里,等待着祖国战争结束的那一天。

在这段在机场滞留的日子里,维克多一直在忍受着机场官员弗兰克·迪克逊(斯坦利·塔奇)的折磨,迪克逊把维克多视为晦气的象征,认为他是一个大麻烦,难以控制又想拼命解决。但这并未给维克多制造太多的烦恼,这位老兄自得其乐地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浓缩的物理空间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丰富的人生世界,发现这里每天经过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各自的人生悲喜,发现这里充满了慷慨与野心,荒唐与惊奇,身份与地位,循规蹈矩与意外奇遇。并且他还在这里与空姐艾米利亚(凯瑟琳·泽塔-琼斯)产生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最终,维克多在这个机场邂逅了美国的一切,也邂逅了属于他的幸福。

它的剧情设置颇值玩味:整个故事几乎完全发生在一个机场中,主人公由于一次意外事件,既无法进入目的地的国境,也无法回到出发地,只能在机场“安家”;至于好看,不但因为有汤姆-汉克斯这位实力派大将撑场,还因为斯皮尔伯格十分擅长处理在限定情境下的故事。

《幸福终点站》是一部人物活动局限在一定空间内的电影。机场在人们眼中往往是一个中转站,它是旅途的一部分,人们却不会在这里久留。机场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随时都充满了相聚与分离,人们在这里初见与告别。这里不仅有着机场的工作人员,还有着形形色色的旅客。在这里呆上几个小时可能没有什么,可是若要呆上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那就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了,而这正是这部电影的前提。

《幸福终点站》的主角维克多有着超乎常人的随遇而安本领:当他发现由于自己的国家已经由于战争而毁于一旦,其护照因此而无效,从而导致他既无法进入美国国境,更加不可能回国时,他心安理得地在纽约肯尼迪机场住了下来。“维克多在机场有限的空间内完整地体验了美国文化,”饰演维克多的汤姆·汉克斯说。“有各种各样的美国人在机场工作,美式文化也是无处不在。在机场,你随处可以体会到种族的差异和分歧。维克多等于是在美国熔炉里上了一堂有关美式文化的速成课。”

机场的每一次航班的降落与起飞也预示着每一次的离别与回归,欢乐与哀伤就像是人生的每一次悲喜,每一个中转站亦或是终点站。飞机或许可以晚点,但是该走总会走该来的也总会来,时间可以改变但是生活本该有的方向却不会改变。我们的男主角不是一个绝望的人,也不是一个情愿孤独的人,他尝试着去适应生活带来的每一次变化,也努力去争取自己想得到的,包括看似不可能的爱情。他把自己定位在休息室的67号卡座,就像是自己找到固定的坐标一样。他在机场形形色色的人中间努力寻找自己的方向,也感受他们生活。尽管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似乎漠然于生活的变化,但是依旧还是有人在找寻归宿。

影片wait这个字一直贯穿整部影片,男主角滞留机场等待着国家政变的结束,等待着回家。可惜到了影片的结束官方也没有帮助过他,只是任由他自己生存,甚至机场官员还给他各种阻力想要甩掉他这个包袱。男主角在机场一直在等

待,当他面对反面人物机场官员的陷害,利诱时,他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宁可等下去,也不背叛自己的国家,哪怕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都不肯,在这点上或许体现了他的大智若愚。女主角七年来都在等待一个男人的电话,她一直在等待一个不属于她的男人。而影片的线索维克多·纳沃斯基的父亲为了得到JZSS艺人的签名等待了四十年。

影片的一条支线是机场官员厌倦他的职位为了要晋升不择手段,和男主角的博大形成鲜明的对比。他冷酷,不讲人情,即使在升职检查中完全表现了他的冷酷和毫不以人为本的性格,但是他还是如愿以偿得到了晋升。或许这是影片给我们的暗示:哪怕是你冷酷无情,哪怕是你失去了人性的崇高和慈悲,但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冷酷的你应然可以加官进爵,功成名就。这点不由得让我无奈。

电影虽然被贴上“轻喜剧”的标签,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更像是一部励志片。一个他乡人,独自到另一个世界,不禁让我想到几天前自己,凌晨十二点拖着硕大的行李包走出机场,彻头彻尾的狼狈——不过,这样似乎是我们这种人共同的写照。被医生量体温,然后寻找回城的机场大巴,一切历历在目,回头想竟然是辛酸。好在我比他要幸运,我能想象的出一个人突然之间没有了家,没有了归属。那种猛升的绝望真得能使人泪连。而那些打着人道主义的伪人在此刻更是彰显原形。

篇9:幸福终点站观后感

在以前的影视鉴赏课上,教师以往为我们播放过一部电影,那时候的我只是单纯的觉得很感人,很完美。参加工作以后,我回望这部电影,它给了我更深刻的感悟,给了我更为真切的生活指导,我甚至觉得它是我这些年来看过最好的电影。

没错,他就是由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指导,两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经典电影——《幸福终点站》。电影上映于,放在近后的今日看来依然可是时。在中国较为权威的豆瓣评分上,它的评分为8.6分,排行榜位列第117位,更是说明了它的地位。

以往的我觉得,等待是让人烦闷的,消磨生命的;等待让人无奈的,让人焦虑的。此刻换个角度看看,等待的过程也许让人不安和彷徨,结果确会为我们带来意外和惊喜,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意想不到惊喜。

《幸福终点站》由真实事件改编,影片讲述主角前往美国途中家乡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入境当局承认,被拒绝入境却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肯尼迪国际机场期间的故事。

在这段在机场滞留的日子里,维克多一向在忍受着机场官员弗兰克·迪克逊的折磨,迪克逊把维克多视为晦气的象征,认为他是一个大麻烦,难以控制又想拼命解决。

但这并未给维克多制造太多的烦恼,这位老兄自得其乐地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浓缩的物理空间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丰富的人生世界,发现那里每一天经过形形色色的人与他们各自的人生悲喜,发现那里充满了慷慨与野心,荒唐与惊奇,身份与地位,循规蹈矩与意外奇遇。

并且他还在那里与空姐阿米莉产生了一段浪漫的感情。最终,维克多在这个机场邂逅了美国的一切,也邂逅了属于他的幸福。

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对着一个语言不通的电视,眼睁睁的看着自我的国家遭受着炮火的洗礼。他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UNACCEPTBLE”的人,他不明白将会应对何种的等待,换作一般人可能已经走向了崩溃。

可是就是这样一样拥有“阿Q精神”的中年男子,他在这未知的魔方中踱步,总有办法继续活下去。整个故事场景很小,就一个机场,而机场像是一个小社会足以满足他的生活,在这个小社会里他遇见了许多人,在这段等待的旅途中他遇见了友情和感情,他遇到的每个人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帮忙,这是我最感动的地方。

人生的道路上,人总是走走停停,来了又走。也许他们的使命就是陪伴我们做一段路,为我们带来完美或者痛苦的回忆,他们并不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他们只是人世间千万条线中与我们的偶然交叉。

人的这一生也许就是在等待、相遇、告别中度过。我们要经历无数次等待,无数次相遇。等一趟公车、等一趟航班、等一个电话、等一个机会......每一天在路上我们遇到不一样的人,遇到那些一辈子只见一次的人。

上一篇:打工10年经典心路感悟下一篇:设计大师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