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家乐发展调研报告

2024-06-19

县农家乐发展调研报告(共6篇)

篇1:县农家乐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__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战略规划、建设大__中央公园和省市打造人文__・山水__、__最美是__旅游品牌的机遇,以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县、国家旅游强县和打造__第二生活区为目标,坚持把旅游业作为一项富民产业和朝阳产业重点培育,旅游业保持了强劲快速的发展势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结构的明显变化,__县农家乐也逐渐兴起并快速发展壮大,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有力地推动了__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了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近期,笔者对__、__、__、__、__等5个涉游镇的农家乐发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__农家乐经历了初始发展期、自我完善期、规范管理期三个提升发展过程。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农家乐经营户169户,其中星级农家乐140户,在__、__、__、__、__5个涉游镇形成了以景区为依托并辐射周边的农家乐集群,拥有近余人的农家乐和乡村游从业人员。__镇有农家乐75户,其中星级68户,在__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周边有26户、__山庄周边有11户,其余分布在__村、__村__街道、__村等地;__镇有农家乐17户,其中星级13户,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公路沿线;__镇有农家乐33户,其中星级25户,主要分布在火车站附近;__镇有农家乐29户,其中星级23户,分布在__景区、__景区和__镇街道等地;__镇有15户,其中星级11户,分布在古镇街道、南北市场和过境公路旁边。今年新建农家乐23户、升级改造18户、认定农家乐示范户25户。各镇农家乐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__农家乐发展要紧紧围绕建设__第二生活区、打造省级旅游示范县及全国旅游强县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农民自愿、管理规范、突出文化的思路,以满足广大游客消费需求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__等大中城市旅游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地方文化资源、特色饮食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品尝农家饭菜、观赏民间艺术、体验农村生活的乡村旅游模式,促进农家乐档次和接待能力提升,构筑具有__特色的休闲乡村游体系。

(一)统筹规划,打造农家乐集群。坚持以乡村为依托,以食宿为主业,以生态为主题,以满足需求、休闲娱乐、优质服务、增效增收为目标,精心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农家乐发展具体规划,按照区域特点,合理布局,着力打造农家乐集群点。不断挖掘地域饮食特色,建设__镇__村、__镇__村和__村、__镇__村三个大农家乐集群,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文化内涵丰富的农家乐发展格局。

(二)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企农联建农家乐新模式,允许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全县农家乐发展总体规划范围内,通过以土地入股、使用权转让、租赁土地、联合开发等流转形式兴办功能完善、规模较大的农家乐,有效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和要素,健全市场+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公司化管理机制,促进农家乐集群化、规模化、规范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企业、农户和社会共赢。

(三)挖掘内涵,开发特色菜系。深度挖掘农家乐发展内涵,重点培育具有八大特色(特色环境、特色建筑、特色饭菜、特色餐具、特色住宿、特色商品、特色民俗、特色体验)的农家乐集群和农庄。充分发挥__传统饮食野、绿、鲜的优势,根据不同区域,按照当地饮食文化元素研制和推广特色菜系,在__北部打造__蒸碗子,中部打造__十三花,__古镇打造八大件等__传统特色系列菜系,不断提高__农家乐的知名度。

(四)健全机制,科学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农家乐管理机制,完善农家乐行业管理制度,指导涉游镇成立农家乐协会或集群点共同体组织,自主规范、平抑物价、客源共享、利益均享;二是制定全面的农家乐规范经营标准体系,实现农家乐建设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准入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不断规范农家乐经营行为;三是建立健全农家乐服务质量管理认定机构和体系,具体负责农家乐特色示范点和星级经营户的评审和认定工作,在全县培育发展一批特色示范村和星级经营户,发放统一的特色标示牌匾、经营户牌和星级牌,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奖励,实行动态化管理。

(五)加强培训,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认真开展农家乐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行业服务规范、民俗风情、旅游知识、管理知识、接待礼仪、诚信经营理念等方面培训,从农家菜烹饪、餐饮服务礼仪、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分层次组织农家乐管理人员、经营户外出考察、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通过举办农家乐发展论坛、技能竞赛、厨艺大赛等活动,努力提高经营业主及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

(六)加大扶持,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发展农家乐的扶持政策和鼓励措施,在农家乐建设用地、贷款、办理建设手续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对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家乐经营户享受

农业龙头企业同等待遇,在税费、资金上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通过政策性资金捆绑使用、招商引资、鼓励金融机构为农家乐提供小额贷款或低息贷款、建立农家乐发展基金等多种渠道,扶持农家乐集群点规范化建设,加快发展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管理规范、品牌响亮的农家乐。

篇2:县农家乐发展调研报告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不仅是一项产业自身发展的事情,而且是能够带动“三农”全面发展的事情,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手段。发展农家乐产业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形式,是繁荣县域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

(1)满足了城市居民短程出游的需要。随着自驾车的迅速增加,城市人群需要寻找近郊观光目的地。吃农家饭、吃农家菜、体验农村生活、欣赏田园风光、采果摸虾、踏青赏花、呼吸清新的空气,是节假日旅游的新热点。城市游客最感兴趣的是到农民家的果树上摘水果,到地里摘菜,在池塘钓鱼,参观农民杀猪、耕地等等,很多人甚至愿意和农民一起种庄稼,寻求回归自然,农家乐满足了他们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

(2)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家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满足我们不同需求的同时,也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农家乐使得人们更加亲近自然,增加了对自然界的感情,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城市人的生活质量。而其中经营的一部分收入再分配,通过种花养草等生产活动,因地制宜地又反哺和改善了自然环境,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实现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品牌化发展是农家乐经营必然趋势,品牌大多与农村产业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薛家村的杨梅蜜桃种植等等,这些农村产业和农家乐项目有xx机结合,相辅相成,农家乐依托农村产业经营,而农村产业又借助农家乐这个平台宣传自己,从而促进了城乡物流的发展。人们在观光娱乐的同时,促进了消费需求。

(4)增加了农民收入。xx乡农民人均占有耕地的面积一亩左右,在这样并不大的耕地上想创造高的产值,只靠种地富起来是不可能的。依托城市,针对城市居民需求,利用农民自有的资源开展农家乐经营,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有效思路。

xx“农家乐”基本情况

(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已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资源开发和农民就业增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QB乡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强化引导和政策扶持,培育了排楼杨梅基地、杨家种业合作社、薛家蜜桃基地等一批小有规模的农家乐。目前,全乡共有农家乐5户,直接就业人员50人,年收入400余万元。

(二)主要特点

我乡农家乐主要有以下特点:

(1)消费水平不高。我县的综合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不高,多数农家乐采取低廉价格的经营策略来吸引消费者,通过“薄利多销”来支撑生意。根据调查,消费标准一般的为每人每次50至100元,主要用来满足游客带回家自己食用,高档的100至300元,游客买了摘下来的水果带回去馈赠亲朋好友。

(2)消费人群广。多数消费者认为,农家乐是一种追求清静、亲和大自然的休闲方式。其消费人群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而且大多数是来自周边县的工薪阶层,退休中老年人前来消费的也不少,多数人到农家乐是喝茶打扑克搓麻将,品尝农家菜,摘水果。

(3)经营地域、季节性强。xx自然环境优美,地势起伏,错落有致,景观别致,距离县城只有13公里。县城居民在工作之余需要找一个幽静的环境放松一下,xx农家乐恰好就迎合了城市居民这种需求。多数农家乐属于户外活动,季节性较强,一般有效经营时间为三个多月,春天花开季节和秋天收获季节。

(二)存在的的不足

近年来,xx乡的新农村建设始终排名全县前列,目前已有30多个新农村点,这成为开发乡村游、建设农家乐的有效载体。但目前xx的农家乐发展还未能成为县域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点,总体看来,有五大瓶颈制约着我乡农家乐旅游的发展。

(1)发展未成规模。目前xx乡农家乐”发展较好的仅有6家,远远跟不上新农村建设步伐。且大多数只停留在“吃”上,对特色农家风味、人居环境、服务水平没有放在重要位置,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上花心思不多。

(2)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主要靠“回头客”和口碑传播,主动借助中介组织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游客潜在的需求由于没有得到很好地组织和引导,很难转为强大的消费力。

(3)基础设施不全。目前,农家乐旅游大多是以农民投资为主体,投资能力有限,造成农家乐缺乏自身必要的配套设施,项目单

一、滞后,急需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管理。

(4)市场定位不明。大部分农家乐旅游除为游客提供必要的吃、喝、休息外,没有开发独特的如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趣等旅游项目,很难满足城市游客的需求。

(5)发展规划缺乏。xx农家乐旅游大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造成农家乐旅游特色不明。

加快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受财政体制和农民收入水平影响,xx的农家乐的旅游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通过各方资源的最佳整合,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从而形成“政府引导、需求拉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格局,促进农家乐有序健康发展。

(一)“农家乐”积极发挥主体作用

(1)农家乐的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农家乐是生态旅游的一个分支,可持续发展又是生态旅游的必备条件,因此,农家乐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农家乐是以环境优美的自然乡村为背景,在不影响农事,维持农耕和民俗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服务,为农民增收的一种可持续增长方式。

(2)农家乐的经营要加强管理,规范服务。要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树立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的思想观念,以优质服务和风格独具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同时也要为农家乐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服务规范、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等。注重规范发展、保证质量。计划在五年内推出完善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逐渐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健全档案,对新发展的农家乐经营户、特色村进行全面考核,把考核兑现作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抓手,促进我乡农家乐项目的健康发展。

(3)加强宣传,增强品牌意识,扩大影响。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多种宣传手段并举。将农家乐特色点的项目,制作成宣传折页和宣传画册对外全面宣传推广;邀请新闻媒体,拍摄农家乐宣传片进行专题报道,扩大影响力。

(4)农家乐的发展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农家乐项目健康快速发展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为农家乐旅游开发提供便利,帮助农民做好策划、宣传和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环境,逐步改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精农家乐品牌,提高农家乐旅游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5)农家乐的活动要与乡村主题活动相结合。农家乐在乡村主题活动中作为提供餐饮、休闲等服务性活动的平台,因此,农家乐既要提供好后勤服务保障,又要有自己鲜明的主题活动。例如,可举办“当一天果农”、“当一天渔民”、清明踏青游、重阳节敬老活动等主题活动等系列农家乐旅游产品。

(二)政府积极引导,加强监管

(1)建立组织保障发展。为保障农家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要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要为农家乐产业发展健全组织体系,成立农家乐项目领导小组作为统筹领导全乡农家乐项目,协调解决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可设在乡新农村建设办,将新农村建设和农家乐产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

(2)打造精品示范发展。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选择产业基础较好的村,比如排楼、薛家等村,推出“排楼杨梅”、“薛家蜜桃”、“QB钓鱼”等农家乐休闲精品线路,进一步强化示范发展作用。

(3)科学规划引导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农家乐的发展与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发展高效农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景观、田园景观、村居民舍等资源,实现互促互动。根据新的变化形势,下一步还将按“一村一品”来促成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乡村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的两条主线的协调发展。

篇3:县农家乐发展调研报告

城郊是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部分, 它拥有鲜明的资源特色, 对中心城区的人们产生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城郊旅游就是利用城郊的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 结合农林牧副渔生产、经营活动、乡村文化、农家生活等资源, 为人们提供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品尝购物等娱乐项目的旅游。休闲旅游, 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 以休闲为主要目的, 以旅游设施为条件, 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 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它是旅游者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 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务设施条件下而逐渐形成的, 是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产业形态, 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目前, 我国休闲旅游发展主要是往城郊发展, 以经济发展、出游率高、消费水平高、工作节奏快的大中城市为依托, 凭借环境优良、风景优美、资源禀赋高、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的乡村等建设起来, 如乡村休闲旅游。乡村休闲旅游, 常又称为“农家乐”, 它不同于一般的农业观光, 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类型。这种类型的休闲旅游最早开始于四川成都市的城郊, 后来在全国快速得到了发展。

镇江市“农家乐”从多年前的起步摸索发展到今天, 已具有了一定的数量。2010年上半年, 镇江市在“农家乐”建设上的投入就达到了2100万元, 仅江心洲, 就有“农家乐”项目50多个。而世业洲的较大型的“农家乐”项目就有6家。2010年上半年, 仅镇江丹徒区内各“农家乐”项目共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因此, “农家乐”是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重要的类型。本次通过对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主要类型———“农家乐”的调研, 可以了解目前镇江城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旅游者目前的状况, 为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规划设计、发展等提供参考。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一)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以镇江市城郊“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以及游客为调查对象, 受访的对象男女比例基本持平。

(二) 调查时间

调查时间:2010年4月1日-8月20日

(三) 调查方法和内容

调查采用实地采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结合访谈法收集被调查对象的意见;本次调查过程中, 首先对参与调查的地点进行选择, 然后通过同学出去调查将问卷发放到对象手中。问卷内容涉及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借贷、宣传等。在调查问卷发放的同时, 调查同学对一些细节问题与被调查者进行面谈沟通, 使调查结果更加完善。这次调查发放问卷情况为:“农家乐”经营者问卷100份, 实际回收有效问卷81份, 回收率为81%;“农家乐”从业人员和游客分别为120份, 回收有效问卷都为117份, 回收率为97.5%;问卷总有效率为92.6%, 符合预定要求, 可进行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农家乐”经营者

1. 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管理经验。

在被调查的“农家乐”经营者中, 在文化程度上小学以下占了12.3%, 初中占了53%, 高中占了27.2%, 大专及以上占了7.4%;在管理培训上, 16%有经过培训, 84%的没参加过培训;在从事“农家乐”的时间上, 一年以下的占14.8%, 1-2年的占58%, 两年以上占27.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农家乐”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 同时大多数的经营者从事“农家乐”的时间大多在两年以内, 时间较短, 缺乏行业经验;调查中发现, 镇江市“农家乐”的经营管理人员大多由村干部兼任或当地农民担任, 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几乎没有, 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落后, 很多“农家乐”经营者还没有摆脱传统农业产业经营的思维方式, 小农意识还比较强, 对“农家乐”的发展缺乏全局和长远思考。

2.“农家乐”的投资主体单一。

从投资主体看上, 镇江城郊“农家乐”79.3%是独资, 20.6%是与人合资, 主要是与朋友合伙的形式, 而银行贷款或是政府的资金扶持几乎没有。旅游业作为镇江支柱产业, 政府在当地旅游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十分重要的, 但从镇江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中, 当地政府及管理部门对“农家乐”政策方面的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帮助经营村 (点) 解决资金缺乏的问题, 扶持力度较弱。

3. 营销手段单一, 缺乏宣传意识。

在对81户经营点的调查中, 做过宣传的占了28.1%, 没有进行宣传的占了71.9%。大多数的经营者由于文化程度较低, 所以在旅游发展规划、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方面欠缺, 缺乏宣传促销意识, 部分“农家乐”往往以“口口相传”这一初级的方式进行宣传, 导致“农家乐”旅游知名度很低, 除附近居民外, 其它游客对它们不熟悉或不知道。在访问的117名游客中, 通过朋友介绍方式选择此“农家乐”的占被访问者的73.74%;通过媒体宣传方式选择此“农家乐”仅占被访问者的12.12%;本地游客占被访问者80.30%;外地游客占被访问者19.70%。

(二) “农家乐”从业人员

1. 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 从业时间较短。

在117份有效问卷中, 从业人员文化程度, 16.75%的人员大专以上, 47.61%的人员高中或中专, 30.51%的人员是初中, 5.13%的人员学历在小学及以下;从事“农家乐”的时间, 51.88%的在1-2年, 30.17%的人员2年以上, 17.95%的人员从事1年或1年以下, 由于学历水平较低, 同时大多数的从业人员工作经验尚浅, 因而会影响到服务质量。

2. 卫生意识薄弱。

“农家乐”的经营中, 因为主要涉及到餐饮, 所以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但这次对117位从业人员的调查发现, 26.5%的人员是拥有健康证的, 73..5%的人员尚未取得健康证, 这说明经营者对卫生的重视程度较低, 没有意识到卫生健康对于“农家乐”经营的重要性, 卫生意识薄弱。

3. 缺乏技能方面的培训。

在调查的117名从业人员, 73.5%的人员不具有相关行业 (厨师、导游、宾馆服务等) 的从业资格证书, 仅有26.5%的人员具有相关证书。而70.43%的人员没参加过技能培训, 只有29.57%的人员参加过, 员工技能素质普遍不高, 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因此会造成服务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 “农家乐”游客

1. 游客来源集中。

有80.30%的游客来自于镇江本地, 19.70%来自扬州、南京等周边地区;有61%的游客是第一次来“农家乐”旅游, 33.3%的游客是第二次来;54%是与家人一起来, 46%是同朋友、同事等一起来的。调查说明镇江的交通便利, 吸引了周边城市的居民到镇江旅游, 而且大多是与家人一起出外旅游消遣, 但从游客的重游次数, 说明镇江的“农家乐”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强, 这与经营者缺乏宣传有一定的联系。

2. 游客的旅游消费。

76.52%的游客在“农家乐”的消费平均在30-80元, 从花费构成来看, 79.1%用于餐饮消费, 14.3%用于土特产品的购买, 剩余的用于娱乐、住宿等其他方面的消费。问卷的117名游客中, 有81.81%的被访问者认为“内容单一、档次不高”是当前镇江市郊“农家乐”最需解决的问题。从调查中可以发现, 镇江市“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 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 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 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 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镇江市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休闲项目极少, 因而游客逗留的时间较短, 再加上“农家乐”的有特色的农产品较少, 因而影响了游客的平均消费水平。

3. 游客对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的反映。

在117为被调查的游客中, 81.23%的游客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不满意。从这次走访调查的24个经营村 (点) , 从镇江市区骑自行车出行路程都在1个小时以内, 但由于进入旅游村 (点) 的道路交通标识不清, 农村车辆较多, 道路崎岖不平, 因而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旅途的时间, 制约了游客的顺畅出行。在调查点也发现, 许多地方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普遍不足, 生活污水随处乱倒, 洗浴设施不符合游客要求, 塑料袋及其它生活垃圾充斥乡村的河道, 厕所简陋且卫生条件比较差。由于没有合理的环境保护, 空气、水等自然资源不同程度的污染, 使得原来青山绿水的特色逐步消失, 生态环境的吸引力逐步降低, 不利于“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 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

各级政府要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镇江“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 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 积极制定并利用好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旅游、农业、综开办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作, 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县区要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 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 编制“农家乐”规划, 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 (点) , 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

(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郊基础设施改善工作, 加大道路、旅馆、餐厅、通讯、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配备路灯、户外招牌, 同时做到乡村房舍、道路、标识、餐饮等都具有乡村的烙印和气息, 按照突出江南水乡特色的要求, 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 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突出“生态性”、“文化性”, 保护生态的原真性, 反映镇江地区农业文化特色, 适应消费需要。

(三) 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提高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建设, 对村民进行乡村历史、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提高他们的文化遗产和环境保护意识, 还要加强对经营者、相关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 规范他们的行为, 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四) 突出特色, 打响品牌

充分做好“乐”的文章, 着力挖掘、整理镇江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 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 积极组织旅游上山下乡、市民小菜 (果) 园、假日做农夫、做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 让游客亲自参与, 亲身体验, 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丰富“农家乐”的内涵。同时在“农家乐”接待设施建设中, 不能一味追求高档次、城市化, 也不能过分强调“原汁原味”, 低档次、低品位。要强化“农家乐”的整体包装和宣传推介, 建立与旅行社良好合作关系, 把特色突出、设施完善的“农家乐”纳入到镇江市旅游线路之中, 推动乡村旅游建设。

(五) 培养农户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家乐”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镇江市各级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制定出具体的环保教育计划, 在农闲及淡季时节, 安排合适的教育人员和场所长期开展教育服务。环保教育的对象有农家乐行政管理人员、经营业主、旅游从业人员和全体村民。同时游客对农家乐旅游环境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对游客也要采取用书面材料如门票、宣传册、导游册等宣传教育的方式进行环保教育。

五、结论

本次调查从镇江“农家乐”经营者、从业人员以及游客三个方面的调研, 对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发展有了基本的认识, 虽然发展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隐患。但是总体发展仍然很好, 市场潜力强大, 值得开拓。当然本次调查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 因为研究的对象仅限于镇江市城郊, 所以无法与其他的城市进行对比, 因此只能留待日后继续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郊休闲旅游发展已成为城镇居民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 而乡村休闲旅游即“农家乐”, 则是目前城郊休闲旅游的主要类型。在镇江城郊“农家乐”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镇江市“农家乐”存在着经营者文化程度较低, 缺乏管理经验;“农家乐”的投资主体单一;营销手段单一, 缺乏宣传意识;从业人员学历水平较低, 从业时间较短;卫生意识薄弱;缺乏技能方面的培训等问题。镇江市政府应从提高认识, 科学规划入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突出特色, 打响品牌;培养农户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从而实现镇江城郊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镇江城郊,休闲旅游,“农家乐”,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利华.镇江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 2010 (9) .

篇4:县农家乐发展调研报告

一、建立县图书馆员联络指导制度

根据“农家书屋”的数量多少,分布情况,县图书馆可指定适当数量的馆员为“农家书屋”的辅导员,采取网络联系、电话咨询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指导,并及时将“农家书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记录备案,能够帮助解决的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如图书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业务问题,举办讲座、展览、培训等遇到的组织、布置、主讲人的邀请等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协助动员当地社会力量捐助,另一方面逐级反映,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在帮助和指导过程中相互交流切磋,把“农家书屋”办成名符其实的“农家”书屋,把农闲时的农民娱乐阵地从麻将桌和小酒馆转移到“农家书屋”,充实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培训

“农家书屋”由于管理者和读者的特殊性,存在着诸如上面所述的一些问题,同时在管理培训方面也要采取灵活实用的方法。县图书馆在长期的服务过程中使得图书管理员多多少少积累了一些与农民读者打交道、为农民读者服务的经验,这就为承担培训提供了保证。因此,县级图书馆可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馆内业务骨干集中讲授,其他馆员根据各自的经验进行经验介绍、座谈、交流、手把手指导等方式进行培训。比如对“农家书屋”操作的业务流程、中国图书分类法、图书借阅、图书保管制度、管理方式的多样性等系列可采用集中讲授式的培训;对“农家书屋”的功能与作用、开放时间的固定性、借书和还书的期限,图书毁损的处置等可采用交流、座谈、一对一指导等方式进行。这样,才能帮助书屋管理员尽快进入角色,才能尽快提高“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农家书屋”也才能真正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应有作用。

三、帮助“农家书屋”走图书收藏特色化道路

“农家书屋”的设立,旨在丰富充实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其目的是指导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生活中婚姻家庭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赡养继承问题,生产中的种植养殖问题。“农家书屋”因其所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不同,对图书资料的需求也有差异。湟中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因此“农家书屋”的建设要根据各村的特点配置图书资料,比如对于进城务工人员较多村镇,多配置一些法律咨询服务、技术技能方面的图书,对于距离城市较远,以种植、养殖为主的村镇,多配置农业科技方面的图书,这样既避免部分图书资料因闲置造成的浪费,又能使“农家书屋”的发展各具特色。

四、协助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激发农民读书兴趣,提高农民阅读能力

“农家书屋”的建设,不是单纯的解决农民读书难、购书难的困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民读书和阅读习惯,提高农民素质。县公共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开展读者服务宣传活动,可以利用自己举办读书活动的经验,协助“农家书屋”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读书活动,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为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县图书馆要主动参与“三下乡”活动,在活动中把“农家书屋”作为文化下乡活动的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联合举办系列服务宣传活动,如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与“农家书屋”一道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展览宣传,使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从而提高农民对“农家书屋”的认知度,进一步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发展。

五、帮助“农家书屋”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

建章立制是“农家书屋”实施规范化管理,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对“农家书屋”的建设是一次性的进行配套建设,建立之初在制度建设与管理运行方面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这势必影响书屋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而县公共图书馆办馆时间长,有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因此县级图书馆必然要担当起“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建设的引领者。首先,县级图书馆要从借阅证的办理和图书登记、保管等方面,结合各村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据可依;其次要突出各项制度的解读,让管理员真正理解各项制度的内涵,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农家书屋”的管理更加趋于规范。

总之,“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民的德政工程,县级图书馆应该在当地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为“农家书屋”建设出谋划策,助其健全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制度,帮助农民建好、管好、用好“农家书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白如琼.调动公共图书馆职能,推动“农家书屋”进程[J].图书馆学刊,2010,(6).

[2]淑杰.发挥公共图书馆作用,推进“农家书屋”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1).

篇5:关于农家乐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何家乡黄岗村农家乐是从XX年年开始创办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家经营农家乐的农户,还有农户正在筹备当中。何家乡黄岗村位于何家乡西南部,距离常山县城约10公里,公交车可以直达村里,交通极为便利。坐落于黄岗村境内的黄岗山是常山县著名的生态旅游区。景区内山清水秀、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8403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8%。乌鹰坞水库、万寿寺、万寿塔、三贤祠、千年苦楮树、天伞神剑等自然、人文景观,更以神、奇、秀、美蜚声县内外。相传千年古刹万寿寺佛主颇为灵验,慕名前来烧香拜佛、休闲观光的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是浙西地区远近闻名的佛教胜地。这些都是黄岗村发展农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从XX年年开始创办农家乐到目前黄岗村已经有农家乐经营户7户,还有农户正在进行农家乐筹备工作。作为黄岗村村民主任助理,我专门对黄岗村农家乐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查找了各地休闲旅游发展的相关信息,形成了初浅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黄岗村发展农家乐的优势

1、黄岗山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在常山县城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使农家乐的经营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2、黄岗村已经全部实现了主干道的路面硬化,村里配有专门的保洁员负责村的环境卫生,污水处理工程和饮用水工程也已经完成,路灯亮化工程也已经排上了议事日程。,这些都是黄岗村发展农家乐有利的硬件条件,为农家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黄岗村农家乐成立了农家乐经营协会,通过农家乐经营户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对农家乐的环境卫生,菜肴的质量和价格都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使农家乐的经营有良好的竞争氛围,保证了顾客的用餐质量。

4、何家乡党委、政府,黄岗村村两委都十分重视农家乐的发展,专门组织人员参加县有关部门举行的农家乐经营培训。派人到常山有名的桃花源学习当地农家乐的经营运作经验。有利于引导黄岗村农家乐稳步、健康向前发展。

二、黄岗村农家乐经营发展现状

整个黄岗村如今已经有7家农家乐经营用户,经济效益颇好。农家乐制作菜肴的原料多数为村中农户种植的蔬菜,山野中的野菜,农户自家养殖的土鸡、土鸭,还有山中的野味。菜肴的口味以咸鲜辣为主,符合浙西地区人们的口味。吸引了大批的客人前来用餐。而且,农家乐的收费经济实惠。许多从外地来的客人纷纷称赞,这样的农家乐很好,有特色,既方便,又实惠,在品尝了黄岗土菜、野味特色菜的同时,还能领略黄岗山的美景,到黄岗村是不枉一行。

就拿最早开办的农家乐“黄冈农家乐”来说,自XX年年开张营业以来,生意红火极了。连老板自己也说,从来没有想过在村子里开个餐馆能赚钱。最多的一天,他们做了23桌生意,接待了近150名客人,营业额有近8000元,忙得夫妻俩团团转。许多到此用餐的客人都是回头客,他们说,来“黄岗农家乐”吃过一次,就对这里的菜肴念念不忘,这里烧的菜,原料纯正,口味鲜美,尤其是土鸡煲,素炒野芝麻叶,腊肉烧蕨菜等特色菜。

三、黄岗村农家乐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发展尚未形成气候。农家乐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人们对什么是农家乐、农家乐该如何经营、经营农家乐有没有风险等都有担忧,尤其是农民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意图,对有关政策措施知之甚少;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缺乏旅游开发经营的意识。总的说来,发展农家乐这一新型休闲旅游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二)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常山县城至今已经有多家农家乐投入运营,而且在县城有着一定的名气,如桃花源农家乐、小九寨等等。而黄岗村的农家乐从XX年年才开始发展,起步时间比较晚,同其他农家乐的发展相比进展速度不够快。

(三)发展模式单一,水平不高。一是黄岗村的农家乐用房多为农民自家住房经改造而成,内部格局不够合理。二是模式单一。农家乐主要就是用餐。前来的客人在等待用餐的时间大多只能喝喝茶,周围没有可游玩的娱乐设施。三是规模档次低。农家乐均存在规章和设施不完善,规模不大,品牌不响的问题。四是菜肴品种单一。几家农家乐的菜肴都存在同一的现象。而且菜色品种不多,菜肴特色不突出。五是经营理念、经验缺乏。农家乐的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几乎都是农民组成,既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又没有参加专业的培训,就连当地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光等都介绍不清,农家乐的经营者对于如何经营、如何发展缺乏经验。六是环保卫生意识还不够强。农家乐的经营户缺乏环保意识,经营过程中无形中对周边的环境卫生带来极大的负担,时间久了会造成环境污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和认识的差距阻碍农家乐的发展。黄岗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干部群众长期以来只重视农业生产,满足于依靠耕种田地获取生活资料。对于如何从事经营活动缺乏经验。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农民外出打工挣钱,家中多为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儿童。大部分人对开发农家乐旅游感到陌生,没有意识识到开发休闲旅游所存在的商机和意义,没有认识到本地发展农家乐的有利条件和价值,从而没有投入大规模的开发。

(二)缺乏专业人才推动农家乐的规模开发。进行旅游开发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在农村从事旅游开发的人才不多,而农民本身文化水平有限。因此,要推动黄岗村的农家乐开发形成规模发展,有一定的困难。

(三)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农家乐发展的制约。发展农家乐,需要一笔较大的投资。黄岗村属于一个中等收入的农村,农民并不十分富裕。加上农民历来对投资心存怀疑,要筹措资金开办农家乐也有一定的困难。

(四)推进农家乐发展的力度不够大。虽然对农家乐发展村里动员和部署已经有一段的时间了,但是,没有完整相关的规划和具体计划,尚未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措施,有很多举措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重视归重视,但相关的具体事项没有人去抓,去落实。

(五)发展农家乐的基础不够扎实。黄岗村的生态旅游尚处在发展完善阶段,规模小,配套不够完善,游客人气不够旺。此外,与农家乐发展相关的农业产业不够发达,如蔬菜业、养殖业,还有特色传统产品大多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这无疑增加会对农家乐的发展产生影响。

四、对黄岗村农家乐发展的建议

征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农家乐的发展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要对黄岗村的农家乐发展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和分析黄岗村发展农家乐的优劣势,保持黄岗村农家乐的特色,同时要吸取其他地方农家乐发展的相关经验,稳步推进农家乐的发展。

(二)要积极寻求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帮助。目前,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都对农家乐的发展极为有利。我们就应该积极向上级需求政策上的扶持。同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忙。如县旅游局对农家乐这一休闲旅游的规划,县农办对农家乐发展的支持,还有有关信贷部门的资金扶持等等。

(三)要为农家乐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农家乐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可以对农家乐经营用户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增强管理经营经验:对农家乐的厨师进行培训,以丰富农家乐的菜肴品种,增加特色,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对农家乐的服务人员进行陪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到其他农家乐发展较成功的地方学习和考察,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

(四)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可以实行政策性资金捆绑使用,从林业、环保、农业、卫生、新农村建设办等部门涉农资金集中定向支持;可以实行农民以土地、物权入股合作的方式,尽量不改变用地性质及资源现状,既符合政策走向降低开发门槛又降低投资成本来鼓励农民合作开办农家乐;可以考虑对外招商引资;同时还可以通过信贷措施,来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五)要建立农家乐发展的长效机制。农家乐的发展涉及到交通、建设、环保、卫生、公安等众多部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协调好各方面的运作,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特别是在环境卫生方面,这是关系到农家乐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农家乐能否长久发展下去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建立各家卫生责任制、村卫生监督责任管理小组等各项措施来保证农家乐的环境卫生。

篇6:镇农家乐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加快侍郎湖景区建设,为镇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良机,于是,区位优势明显的一些村发展农家乐,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成为繁荣区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安置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发展现状

为准确掌握全县农家乐的基本情况,镇10月份组织对全镇农家乐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统计调查。全镇现有农家乐共计24户,涉及三个行政村,其中村有13户,村有11户,村有2户。从投资规模上看,全镇农家乐投资合计约133.54万元,其中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3万元共计39万元,村农家乐平均每户个体投资1万多元共计10万余元,村有农家乐1户,投资约30万元。从经营状况上来看,全镇农家乐经营状况总体较好,其中村农家乐每户每年平均收入4万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10万多元;村由于人流量相对较少,农家乐经营状况一般,每户每年平均收入6000多元,经营最好的一户能达到2万多元。从接待能力上看,全镇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共计2.4万人,其中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村农家乐每年接待游客4000多人。从吸纳劳动力情况来看,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3人共计39人,村农家乐户均吸纳劳动力2人共计20人。从人均纯收入情况来看,村农家乐经营户年人均年收入3万元,厨师年人均收入1.5万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9000元;村农家乐经营户人均年收入6000元,厨师年人均收入4000元,服务员年人均收入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营管理观念不活。镇农家乐经营仍处在一种粗放经营的发展阶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农家乐经营者经营观念不活,发展眼光短浅,缺乏投资意识与创新意识。全镇24户农家乐经营户中有20户为季节性经营,没有作长期经营打算,品位不易提升。

二是服务水平不高。镇“农家乐”主要是家庭式经营,从业人员的培训跟不上发展的形势,服务不规范,文化水平偏低,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了解不深。服务人员没有严格的、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游客稍增就疲于应付,服务不到位。

三是市场拓展较难。镇农家乐客源市场定位级别较低,没有供游客住宿的宾馆,缺乏娱乐设施和娱乐活动,难以吸引高端客源市场。

四是政策支持较少。县、镇对农家乐的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划,支持农家乐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资金和培训方面的政策。

三、发展对策和措施建议

一是强化规划,提升水平。建议县上相关部门重视农家乐的发展,要从发展布局、经营层次、经营规模、经营特色上进行整体规划,将农家乐的发展纳入全县整个旅游市场进行规划和规范管理,纳入全县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规划和规范管理,从而全面提升我县农家乐的经营水平。

二是强化管理,规范服务。县上应明确农家乐的主要牵头管理服务部门,协调好与农家乐发展密切相关的旅游、工商、卫生、商务、城管、物价、安全等部门的管理责任落实。建立和完善上下连贯、高效有序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对农家乐经营实施有效管理和高效的服务,促其增添必要的卫生设施,落实各项卫生防范措施,为游客创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和生活环境,促进农家乐经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为农家乐业主提供及时准确的旅游信息,对本地风土人情、典故传说、农业生产知识等进行统一包装和推介,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强农家乐的经营特色。对农家乐经营用户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增强管理经营经验,对农家乐的厨师进行培训,以丰富农家乐的菜肴品种,增加特色,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对农家乐的服务人员进行陪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到其他农家乐发展较成功的.地方学习和考察,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另外,还可以将农家乐经营户组织起来,成立农家乐协会,实行行业自律。

三是突出个性,形成特色。我县农家乐季节性经营占较大比重,应引导经营者自我包装与营销,发挥我县农村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交通、区位优势,重点在民俗游、休闲游、生态游上做文章,发挥我县山、水、果等自然风光和农家特色,努力把农家乐打造成、市民城郊游的首选地。引导经营者在“农”、“家”、“乐”上下工夫,在“农”字上,应最大程度地保持和突出原汁原味的农家风味,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如草编、赶牛车、干农活、摘蔬果、采野菜等参与性较强的农事特色旅游活动。在“家”字上,要善于营造“家”的气氛;在“乐”字上要改变“打牌”唱主角的现象,开发新的娱乐项目。

上一篇:万达国际影城策划工作计划书下一篇:2011中专毕业生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