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6-12

《生命的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共12篇)

篇1:《生命的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命的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命的瀑布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来到遥远的伊犁。那里,曾是林则徐的流放地。

提起林则徐,人们立刻会想到虎门、广东,而少有人想到伊犁。虎门销烟,广东禁烟,震惊中外,写下了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铸就了林则徐一生的辉煌。此时,林则徐的仕途也达到了一生的顶点。而伊犁,是林则徐的流放地,是他一生中最苦难最落魄的日子。

林则徐足足走了四个月才到伊犁。途经兰州、嘉峪关、玉门关、星星峡、哈密、阜康、乌鲁木齐等地。他孤独地跋涉在西域荒凉寂寥的大地上,忍受着恶劣环境和气候的折磨。身边没有前呼后拥的卫兵,只有两个儿子和七八辆马车同行。路,越走越偏北、越荒凉、越寒冷。玉门关外,赤地千里,荒漠连天,气候干燥寒冷,冬长夏短。林则徐进入新疆境内时,已是塞外冰天雪地的严冬。沿途人烟稀少,到处是荒漠戈壁高山。戈壁滩上无路可走,林则徐的马车只能硬碰硬地在满地乱石上颠簸前行;天山脚下大雪封路,林则徐的马车常常陷进雪坑冰窟。若遇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林则徐只好夜宿马车上。

站在林则徐当年的流放地,我难以想象,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一个曾居高位的功臣,当年是怎样顶风冒雪,走过风沙滚滚的大漠戈壁,走过冰天雪地的天山山脉的。我耳边隐隐听到,从大漠深处传来车轮碾压乱石的隆隆声,和天山峡谷中传来马车失陷的惊叫声。

在流放伊犁三年多时间里,林则徐拖着多病之躯,为新疆呕心沥血。他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二万多里,所到之处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他亲自设计修建的林公渠至今还起作用;他积极推广的林公井(坎儿井),现仍造福百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面对厄运,面对人生的巨大落差,林则徐没有惊慌,没有绝望,他镇静坦然、慷慨悲歌。这一著名诗句,正是他以罪臣之身,在西安登程伊犁前,告别妻子家人所作。

林则徐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在国难当头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不仅在于他能在仕途通达、身居高位时,倾心尽力地为国效力;也不仅在于他虎门销烟、广东禁烟等的惊世之举。还在于,或者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即便在被革职流放的极端逆境中,即便在个人命运遭遇空前苦难和厄运时,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虎门销烟、广东禁烟,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亮点,成为林则徐青史留名的标记。但这并不足以体现林则徐人格和精神的全部精彩。时势造英雄。危难的.时局,百姓的呼声,肩负的职责,把林则徐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给他创造了成为英雄的历史机遇。而流放伊犁,使林则徐远离时势环境的客观影响。如何生存,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本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他个人意志和品质,这对他的英雄人格和品质恰恰是个严峻的考验。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人在顺流中顺势而为容易,但要在逆境中坚守慎独难。

林则徐经历的是真正的大起大落,这是一般流放者永远无法达到和经历的人生落差,这是由他原有的高位和功绩决定的。他似乎更有理由,或更容易选择怨恨、消沉、放弃和绝望。但是,没有。在极端的逆境中,林则徐选择了忍辱负重、舍身为国。

流放伊犁,不仅未使林则徐倒下,反而给了他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反而给了他彰显英雄本色的机会,使他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正如他亲手所书《观操守》中所言:观操守在利害时,观精力在饥饿时,观度量在喜怒时,观存养在纷华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人生如戏。如果把林则徐的人生看作是一出戏的话,那戏的高潮,恰恰是他被流放伊犁的这段经历。

1、第三段中,作者为何要详细描写林则徐到达伊犁的过程?(6分)

2、从林则徐被流放到伊犁的经历来看,他的精彩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如何理解下列两个语句的含义?(4分)

(1) 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标杆,往往更能测出一个人生命的高度和深度。

(2) 生命的瀑布行走在林则徐的流放地。

4、从全文看,林则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的语句作答。(4分)

参考答案:

1、(1)渲染了一种荒凉的气氛,烘托了林则徐被流放时凄凉的心情。

(2)以行走的艰难衬托出林则徐内心的坚强。

(3)为下文写林则徐为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作伏笔或铺垫。

2、(1)在流放期间兴修水利,开荒屯田。

(2)林则徐在遭受流放的极端逆境中,人格和灵魂中依旧保持固有的那份伟大与高贵。

3、(1)人在逆境中如何作为,坚守什么,追求什么,更多地依赖于他本人主观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人的意志和品质。

(2)作者感受到了林则徐身上那股像瀑布流淌的力量,即他的英雄人格和品质,这些演绎着林则徐生命的精彩。

4、(1)身处逆境时,应该不要怨恨、消沉、放弃、惊慌和绝望,要镇静坦然。

(2)明确逆境或许是演绎人生精彩的舞台,反而可以给人们彰显本色的机会,使人们灵魂中最深刻、最本质、最精彩的内涵得以显现。

篇2:《生命的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好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本文选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试分析一下此题目的妙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想摘一朵”?“但是我没有摘”又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本体是什么?为什么把“紫藤萝”比作“瀑布”?这种比喻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一句中的“焦虑、悲痛”指的是

[ ]

A、失去小弟的悲伤。

B、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

C、家庭过去所受的折磨。

D、自己人生道路中的坎坷。

6、对“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花的生机勃勃和繁密茂盛,又暗示着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意思对即可)

2、用张满的帆和就要绽放的笑容比喻,突出了花的生机活力和美好形态。(意思对即可)

3、花的喜爱(或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对花的珍爱(或不忍损害美的事物)。(意思对即可)

4、从空中垂下的紫藤萝花。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隐含了生命的绵延长远。(意思对即可)

5、A

篇3:《望庐山瀑布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这首诗的作者是 ,这是一首 诗(填诗体名称)。(2分)

11.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

答案:

10.李白 绝句(七言绝句)

篇4:《朝觐生命》阅读练习及答案

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的眉头像未解的结,你的脚步疲惫而蹒跚。

我把喧嚣的城市留在身后,我把拥挤的人群留在身后,我把所有的躁动和冲撞留在身后。

把自己交给苍茫。

你失落了什么?你要寻找什么?你想得到什么?

我问蓝天,我问大地,我问草原。

草原,向我张开博大的襟怀。从两边涌到路上来的、被露水淋得透湿的花枝和草棵子殷勤地拂着我的裤腿,像默默的爱抚。

古老而烂漫的克什克腾草原。这是埋藏无数卜骨、陶片、断简、残碑的土地;这是站立长城、寺庙、黯淡的宫阁和拓荒者废墟的土地;这是横亘叱咤风云的康熙大帝平息叛乱的土地;这是勇猛彪悍的八旗壮士演习杀戮的古御道的土地。

乌兰布通,红色的山。大清王朝的十二连营埋进深草;抚远大将军的鹿角枪炮没入沼泽。方尖碑如断锷。水泡子是宵遁的噶尔丹饮恨苍天的眼睛。从刀光火石到金戈铁马,从血流飘杵到冠盖如云,都杳然如苍狼呜咽。帝王的霸业连同古战场一起退出历史,一个鞍马部族的史诗在季节的河道声息干裂。

而草原依旧。

思想就像徘徊在迷离草莽的孤马,你会一再地想起那些似乎遥远的、已经忘却的过去,心里无端地涌起一种莫名的、淡淡的却是幽深的甜蜜或忧伤。你会感到好像早就有过这种体验,要不就是做过一个和眼前的情景极为相似的梦。但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是在一生中的哪个幸或不幸的时刻,你怎样也记不起来了。生活就像流水一样,淙淙地从你身边流过,你失落了很多,却不知道那是些什么。

真静啊。天地间是一片亘古的肃穆。远远的什么地方,好像有人在动情地唱歌。那是幻觉。只有风,只有白桦林,只有不甘寂寞的杜鹃、野百灵和蜜蜂在私语。

最远的地方,热浪蒸腾的高坡,号角悄然耸起。最初是一对,然后是一簇,然后是一片。然后,草原生命交响的高潮赫然君临。

万种天风骤然狂作。骏马雄壮的肌群,突起为跳跃的峰峦。马群纵姿跋扈,从远方或更远的远方潮涌而出。

大宛汗血天马从西极承灵威、涉流沙而来,从黄河负图而来。与犁铧一起耕耘生民的艰辛;与刀斧一起划破凝滞的血海;与香车一起装点贵胄的荣华。你为文明所依赖,你也为文明所驾驭;你为文明所恩宠,你也为文明所束缚。

什么时候,文明放逐了你,文明解放了你!

于是你重又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自由与奔放重又成为你的特权。铺张扬厉的野性重又回到你的身上。

狂舞的铁蹄在我的血管里奔腾,惊心动魄的轰响是冰河破裂一泻千里。我忽然明白了我的沉重;我忽然知道了我的寻找;在地震般的颤栗和闪电般的快乐的瞬间,我领悟了生命的开端和终结的全部欢乐和痛苦的奥秘:挣脱欲望的缰索,卸下诱惑的鞍辔,去呼应草原生命大气磅礴的抒情,一种另样的、博大的爱情爱生活、爱生命、爱大地,直到永远!

夜要来了,多情的落日在吐力根河对岸向草原告别。暮色像紫丁香,有一个骑手在火红的天边向远方顶礼。

公主湖丝绸一样温柔。草原的水像人的心灵当心灵纯净而充满幻想,它就变得无比深邃深邃得能容纳整个世界。

我走在七月黄昏的草原,草原的路通向一切道路。远处是辽阔明亮的地平线,身后是觉醒的脚印。

这一天多么好!整个世界像在童话里变了样子。这样的日子一生也许只能遇见一次。这样的日子一生只要遇见一次。

感谢你,草原!感谢你金灿灿的光,蓝湛湛的水,甜丝丝的风和轰轰烈烈的生命。

在怒放的花丛中尽情留连吧,在熊熊的篝火前尽情跳跃吧,在生命的潮水里尽情徜徉吧。火在颤栗,酒在燃烧,舞在踢踏,灵魂在响着黄钟大吕的律动。当黎明再来,金子般的朝霞又会喷薄而出,我又将远行,让圣洁的大光明永照朝觐生命的虔诚。

阅读题:

1. 文中古老而烂漫的克什克腾草原和乌兰布通,红色的山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其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1)写草原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巨大的历史变迁,引出自己对鞍马部族文明衰落的失落感。 (2)草原博大的胸怀和草原的永恒,草原的环境和历史孕育了草原的主宰者铺张扬厉的性格;为描写本文的主体作铺垫,鞍马部族的历史主要是由它们创造的。

2. 文章题目朝觐生命的生命具体指什么而言?这个生命有什么特点(经历)?

生命具体指________

特点(经历):

参考答案:生命具体指马 特点:①为历史文明付出过血与汗,被文明依赖、恩宠,被文明驾驭、束缚,又被文明放逐、解放;②回归铺张扬厉、自由奔放的本性,成为草原的王者至尊。

3. 为什么说整个世界像在童话里变了样子?

篇5:《生命的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周国平

这是一封读者来信,从一家杂志社转来的。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读者,都会收到读者的来信,这很平常。我不经意地拆开了信封。可是,读了信,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

请允许我把这封不长的信抄录在这里——

“不知道该怎样称呼您,每一种尝试都令自己沮丧,所以就冒昧地开口了,实在是一份由衷的生命对生命的亲切温暖的敬意。”

“记住你的名字大约是在七年前,那一年翻看一本《父母必读》,上面有一篇写孩子的或者是写给孩子的文章,是印刷体却另有一种纤柔之感,觉得您这个男人的面孔很别样。”

“后来慢慢长大了,读您的文章便多了,常推荐给周围的人去读,从不多聒噪什么,觉得您的文章和人似乎是很需要我们安静的,因为什么,却并不深究下去了。”

“这回读您的《时光村落里的往事》,恍若穿行乡村,沐浴到了最干净最暖和的阳光。我是一个卑微的生命,但我相信您一定愿意静静地听这个生命说:‘我愿意静静地听您说话……’我从不愿把您想象成一个思想家或散文家,您不会为此生气吧。”

“也许再过好多年之后,我已经老了,那时候,我相信为了年轻时读过的您的那些话语,我要用心说一声:谢谢您!”

信尾没有落款,只有这一行字:“生命本来没有名字吧,我是,你是。”我这才想到查看信封,发现那上面也没有寄信人的地址,作为替代的是“时光村落”四个字。我注意了邮戳,寄自河北怀来。

从信的口气看,我相信写信人是一个很年轻的刚刚长大的女孩,一个生活在穷城僻镇的女孩。我不曾给《父母必读》寄过稿子,那篇使她和我初次相遇的文章,也许是这个杂志转载的,也许是她记错了刊载的地方,不过这都无关紧要。令我感动的是她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所以,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这话说得多么好!我们降生到世上,有谁是带著名字来的?又有谁是带着头衔、职位、身份、财产等等来的?可是,随着我们长大,越来越深地沉溺于俗务琐事,已经很少有人能记起这个最单纯的事实了。我们彼此以名字相见,名字又与头衔、身份、财产之类相联,结果,在这些寄生物的缠绕之下,生命本身隐匿了,甚至萎缩了。无论对己对人,生命的感觉都日趋麻痹。多数时候,我们只是作为一个称谓活在世上。即使是朝夕相处的伴侣,也难得以生命的本然状态相待,更多的是一种伦常和习惯。浩瀚宇宙间,也许只有我们的星球开出了生命的花朵,可是,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比比皆是利益的交换、身份的较量、财产的争夺,最罕见的偏偏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仔细想想,我们是怎样地本末倒置,因小失大,辜负了造化的宠爱。

是的——我是,你是,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么普通又多么独特的生命,原本无名无姓,却到底可歌可泣。我、你、每一个生命都是那么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上,完全可能不降生,却毕竟降生了,然后又将必然地离去。想一想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无限,每一个生命的诞生的偶然,怎能不感到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相遇是一种奇迹呢。有时我甚至觉得,两个生命在世上同时存在过,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因缘。我相信,对于生命的这种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你说你爱你的妻子,可是,如果你不是把她当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来爱,那么你的爱还是比较有限。你爱她的美丽、温柔、贤惠、聪明,当然都对,但这些品质在别的女人身上也能找到。唯独她的生命,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她,却是在普天下的女人身上也无法重组或再生的,一旦失去,便是不可挽回地失去了。世上什么都能重复,恋爱可以再谈,配偶可以另择,身份可以炮制,钱财可以重挣,甚至历史也可以重演,唯独生命不能。愈是精微的事物愈不可重复,所以,与每一个既普通又独特的生命相比,包括名声地位财产在内的种种外在遭遇实在粗浅得很。

既然如此,当另一个生命,一个陌生得连名字也不知道的生命,远远地却又那么亲近地发现了你的生命,透过世俗功利和文化的外观,向你的生命发出了不求回报的呼应,这岂非人生中令人感动的幸遇?

所以,我要感谢这个不知名的女孩,感谢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拨了我的生命的性灵。她使我愈加坚信,此生此世,当不当思想家或散文家,写不写得出漂亮文章,真是不重要。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

很想让她知道我的感谢,但愿她读到这篇文章。

(选自周国平散文集《守望的距离》)

1.“她用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点拨了我的生命的性灵”中“她的安静的倾听和领悟”是指什么?(2分)

2.作者为什么说“我的心在一种温暖的感动中战栗了”?(6分)

3.生命本身具有怎样的特性?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6分)

4.作者在文中说“对于生命的这种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然而,在当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命本色的思考日益稀缺,如果生命有名字,你认为生命的名字叫什么?请写出自己的感悟。(不少于60字)(4分)

1.【解析】这道题考查指代,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倾听的是作者,领悟的也是作者,方式却很独特,不是用平常人的视角。这个意思,第九段已有解说。

【答案】女孩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

2.【解析】这道题是一个原因概括题。作者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动,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女孩,女孩读自己的方式,作者自己的独特的感动体验。从文章中找到这些,概括出来。

【答案】(1)写信的女孩生活在穷城僻镇,是一个“卑微的生命”,有着自己对生命的珍惜和体悟。(2)女孩对“我”的文章的读法,不是从中寻找思想,也不是作为散文欣赏,而是一个生命静静地倾听另一个生命。(3)“我”所获得的不是一个作家的虚荣心的满足,而是一个生命被另一个生命领悟的温暖,一种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动。

3.【解析】答案根据在文章第10、11段,把那些凡是可以称为生命特性的都找出来,可以多答,以求万无一失。

【答案】(1)生命是普通的又是独特的。(2)生命原本无名无姓,但可歌可泣。(3)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偶然地来到必然地离去。

4.【解析】这道题表面上很开放,好像可以随便说,但最好是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亮出自己的观点。比如淡泊、自然、尊重等,这样就容易从文章中找到根据。探究能力是新课标散文阅读每年必考的项目,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篇6:《紫藤萝瀑布》阅读及答案

摘句: _______________

品味:

6.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参考答案:

1.画面主体:(示例)我会画上一棵旺盛的紫藤萝,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始终。(即扣住“瀑布”)

色彩:(示例)我会用淡紫色作为主要色彩,配上点点银光。花穗则上部浅紫,下部深紫。(扣住“紫”)

画面蕴含的内在精神(示例):我会让整幅画体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好。(扣住“生的喜悦”)

2.B

3.C 示例:以物喻人,紫藤萝的遭遇,也是**年代家庭和国家的真实写照。(意对即可)

4.开放题。根据语境;展开联想与想像,展现花朵的神情、状态;续写部分与原句衔接顺畅。

5.开放题。①摘抄的句子要相对完整;②品味:可任选一点具体分析。或从修辞效果,或从词语运用,或从联想想像……(酌情给分)

篇7:《生命的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2、运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了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花香带给我的那种缥缈轻柔的感觉。

3、与现在的花繁叶茂作对比,并从中感悟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道理。

4、不好,此句为下文写花儿重新盛开这一出人意料、令人惊奇的变化作铺垫,形成情节上的逆转,从而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5、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6、受紫藤萝花顽强的生命力的感染,徒增信心,大增力量。

篇8:《生命的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名家名篇《生命 生命》的作者 用生活中的三个事例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紫藤萝瀑布》的作者 却是借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表达了自己的心曲。读一读 的《童趣》,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读一读他的作品《 》。

二、随堂演练词语百宝箱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可以帮我们理解作者对生命对科学的思索,让我们聚焦这些词语,透视词语深邃的内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骚扰()小憩()翅膀()跃()动 茁()壮 糟蹋()外壳()擎()天撼()地辉煌()花苞()花穗()沉浸()伶仃()酒酿()迸()溅 琼()浆 伫()立忍俊不禁()盘虬()卧龙童稚()鹤唳()土砾()藐()小 怡()然 凹()凸()昂()首2.根据拼音写汉字短zàn()庸lù()zhuó()壮gū()负 震hàn()huāng()废遗 hàn()梦 huàn()沉 jìn()笼 zhào()zhàn()开 chāi()掉shâng()开 tãng()萝 yí()然称快明察秋háo()凹者为hâ()páng()然大物bá()山倒树 miǎo()小3.给下列语句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4.用下列词语造句①辜负 ②肃然起敬 ③伶仃 ④笼罩 ⑤忍俊不禁 5.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虽然肉体的生命(),生老病死也()令人无法(),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却在于我们自己()。6.解释加点的词① 徐()喷以烟② 项()为之强③ 兴()正浓 ④ 昂()首()观之⑤ 方()出神7.翻译下列句子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三、课内探微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文段,仔细揣摩,品味感悟科学世界的奇妙,相信它会给你带来全新的体验。生命,生命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分别侧重于哪一方面?3.作者由三个事例引发了哪些思考?能够互换位置吗?4.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5.第二段中加点的“竟然”、“竟”有何表达效果?6.请列举现实生活中珍爱生命的例子。7.你最喜欢本文哪些文字?并说明理由。

四、课外冲浪同学们,课外短文的阅读会为你的语文学习开辟一片奇妙的天地,让你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课外阅读,拓展视野,其乐无穷。拿起你的笔来,勇敢地冲浪吧!送 春 宗 璞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房前屋后,路边沟沿,都让它们占据了,熏染了。看起来,好象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那多变化的紫色,贯穿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斯诺墓所在的小山后面,人迹罕到,便成了二月兰的天下。从路边到山坡,在树与树之间,挤满花朵。有一小块颜色很深,像需要些水化一化;有一块颜色很浅,近乎白色。在深色中有浅色的花朵,形成一些小亮点儿;在浅色中又有深色的笔触,免得它太轻灵。深深浅浅联成一片。这条路我也是不常走的,但每到春天,总要多来几回,看看这些小友。其实我家近处,便有大片二月兰。各芳邻门前各有特色,有人从荷兰带回郁金香,有人从近处花圃移来各色花草。这家因主人年老,儿孙远居海外,没有人侍弄园子,倒给了二月兰充分发展的机会。春来开得满园,像一块花毯,衬着边上的绿松墙。花朵们往松墙的缝隙间直挤过去,稳重的松树也在含笑望着它们。这花开得好放肆!我心里说。我家屋后,一条弯弯的石径两侧直到后窗下,每到春来,都是二月兰的领地。面积虽小,也在尽情抛洒春光。不想一次有人来收拾院子,给枯草烧了一把火,说也要给野花立规矩。次年春天便不见了二月兰,它受不了规矩。野草却依旧猛长。我简直想给二月兰写信,邀请它们重返家园。信是无处投递,乃特地从附近移了几棵,也尚未见功效。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许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草的模样。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里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我心里评判着。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兴,还有持久的精神,这是今春才悟到的。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房门。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吗?”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作准备。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直连到松墙。好象原有一大张绚烂的彩画,现在掀过去了,卷起来了,放在什么地方,以待来年。我知道,春归去了。在领地边徘徊了一会儿,忽然意识到二月兰的忠心和执著。从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时,它便开花,直到雨惆风僽,春深春老。它迎春来,伴春在,送春去。古诗云“开到荼靡花事了”,我始终不知荼靡是个什么样儿,却亲见二月兰蓦然消失,是春归的一个指征。迎春人人喜欢,有谁喜欢送春?忠心的、执著的二月兰没有推脱这个任务。1992年9月下旬1.二月兰具有怎样的特点?2.二月兰象征什么?为什么这样说?3.作者为什么说二月兰“开得好放肆”?4.为什么说二月兰“忠心、执著”?(用原文回答)5.本文写的是二月兰,为什么以“送春”为题?6.你如何理解“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这句话?7.作者在写二月兰时,用了拟人手法。试举几例并进行简要分析。

篇9:《对饮》的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突然就想起那年冬天的故事。

眼前出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画面。麦草搭的饭棚上,垂下一排长长的冰挂,掰下来一根,锥子一样,在手心里扎一下,凉凉的,痒痒的,咬在嘴里,嘎嘣嘎嘣,还有一股烟熏火燎的麦草味。

大哥就是在这时候被父亲撵回家的。他从院门外跑进来,黑色的棉袄敞开着,露出精瘦凹陷的胸脯,棉裤弄湿了,沥沥拉拉甩着水珠。我大笑着喊娘:你的亲狗娃又闯祸了。父亲拎着一根棍子,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三天不打,你皮又发痒了不是?

大哥已经撇着腿钻进了他的西屋,并牢牢地堵上了门。父亲把那扇四处走风的破窗敲得咣咣响:有本事你死里面!

娘站在檐下,看到父亲的棍子没打到大哥,她呵儿呵儿地笑:又咋了?你们爷儿俩就是反贴的门神。

父亲没打到大哥,一肚子火气冲着娘:惯吧,你就惯吧,早晚把他惯到监狱里去!大冬天跳水库,棉裤湿半截,看不冻死他。

娘一听棉裤湿了,不笑了,立马换了哭腔:老天爷呀,我的亲狗娃啊,棉裤湿了看你光屁股上学,这败家的娃啊。

于是,那天下午,大哥一直躲在西屋一声不吭,父亲在门外怒吼,母亲配合着吟唱。我一直玩着冰挂,弄湿了棉袄袖子和前襟,被母亲捎带着戳了几指头。

这样的场景,像演电影一样,过几天就要演一次,只不过,大哥幸运的时候并不多。他经常会吃上父亲几拳头,或者挨上几鞭子、几棍子。父亲手边有啥,抄起来就向大哥抡过去。我有时候真怕他把大哥打死了,因为大哥在外面挂了彩,回来还要再受二次伤。父亲每次打他都会凶狠地说:打死你。

娘看着父亲打大哥,除了流泪,毫无意义地喊着让父亲住手,也无能为力。她说:狗娃是你前世冤家啊,你非要他命,又何必生他。

大哥在父亲的棍棒下,并没有成长为他希望的乖娃,而是长得和他越来越像,从脸上浓密的胡须,到宽厚的手掌,甚至说话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大哥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像父亲一样容易发怒,敢跟父亲叫板了。但父亲动手的时候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争吵。两个声若洪钟的男人,在屋里对吼起来。其他人就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娘的规劝,就像落在他们肩膀上的一只蚊子,手一扬,就被扇飞了。

我的记忆力就是这么好,想起这些故事,总要拿出来讲一讲,让那些孩子们笑笑。阳光从落地窗户上照进来,新打扫过的屋子散发着清新的味道。再有一天,就是除夕了。我给父亲送过年要穿的新衣服,大大小小十几口人提前聚在大哥家,有一种喧嚣的幸福。

我问父亲:你怎么从小只打大哥,不打二哥三哥?

父亲背对着阳光,我看不清他确切的表情。他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声不吭。

我想问大哥,他说:好了,爹该洗澡了。

大哥把父亲从沙发上搀起来,我看着两个背影一模一样的男人,慢慢地走向浴室。这个场景,如同饭棚麦草上一排排的冰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芒四射,让我想哭。从什么时候起,这暴躁易怒的.父子俩变得如此沉默寡言,我竟没有发现。也许是从娘去世后,也许是从大哥成家后,也许更早。

我站在浴室门口,看着玻璃花纹上映出的橘黄色灯光,还有蒸腾缭绕的水雾。我特别想知道,六十多岁的大哥给八十三岁的父亲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大哥刚做完心脏手术三个月,父亲也在心脏同样的位置。放置过起搏器。

水声停了。大哥说:搓搓背吧,省得背痒。

父亲没有回答,浴室里安静下来。一会儿,我听见搓澡巾擦过皮肤的声音,很慢,沙沙沙的,像叶子落在地上,或者像细小的雨落在脸上。

大哥问:重不重?

父亲说:还行。

浴室里重新安静下来。父亲咳嗽了一声,似乎想说什么,迟疑了一下,又咳嗽了几声。大哥说:是不是太热了,不舒服?

父亲说:你,伤口,还疼不疼?

大哥说:不疼了。

父亲说:有病了,就注意点儿。

听着他们的对话,我眼前出现的却是他们挥舞着手臂,瞪大眼睛,大吼着,谁也不听谁的吵架的情景。

门开了,两个一模一样的男人又搀扶着出来。父亲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脸色红润。他眯着眼睛,说:四妞,今年拿的啥酒?

我说:三十年西凤。

他说:晚上打开,我和你大哥少喝点儿。

那个晚上,父亲和大哥几乎不说一句话,两个人默默地倒一点儿酒,轻轻一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一饮而尽。我们完全被忽视了,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描写的冰挂,与后面描写的阳光相互呼应,环境的变化也暗示着父子关系的变化。

B. 小说中母亲的哭,既因为爱子情深,也因为她性情柔弱,痛恨父亲的粗暴专制却无能为力。

C. 父亲被问到“怎么从小只打大哥”时一声不吭,对饮时又沉默不言,都是心有愧疚的体现。

D. 小说运用倒叙、顺叙等多种叙述方式,父子之间彼此关爱的深情构成一条贯穿小说的线索。

5. “我”这一角色在小说中起到多方面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6. 两句“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作品分析。

【答案】

4. A

5. (1)“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视角,表现父子关系的变化。

(2)“我”是参与者,我与母亲、父亲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我”是感受者,我的心理感受营造出对抗、和谐等特定氛围,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或答“写作视角可以与人称结合,第一人称,增强真实性,便于抒发情感”

6. (1)第一句,指父亲与大哥相互仇视、对抗,根本不把劝解的人放在眼里。

(2)第二句,指大哥与父亲相处融洽,彼此关爱,忽略了旁人的存在。

(3)作者借此表达希望父子两代人能够消除隔阂对抗,走向理解和谐的主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B项,“痛恨父亲的专制”不妥,父亲虽然粗暴,但他的粗暴多数因哥哥做了坏事而起,不能算是专制;在文中母亲也并没有流露对父亲的“痛恨”,更多的只是劝解与哀求。C项,对饮时的沉默,反映的是父子两人之间的默契与温情。D项,“父子相互关爱”只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出现,不是贯穿小说的线索,“父子关系的变化”才是。

5. 试题分析:注意从“叙述者”“参与者”“感受者”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文章分析角色的变化。

点睛: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

篇10:《简单的心》阅读练习及答案

哲人把一个小孩,一个物理学家,一个数学家同时请到一个密闭的房间里,在黑暗的房间里,哲人吩咐他们说:“请你们分别用最廉价又能使自己快乐的方法,看谁能最快地把这个房间装满东西。”

哲人吩咐后,物理学家就马上伏在桌上开始画这个房间的结构图,然后埋头分析这个季节里哪里是光射最佳的方位,在哪堵墙哪个位置开一扇窗最合适,草图画了一大堆,绞尽脑汁的物理学家还是因为能确定在哪堵墙上开一扇窗而深深苦恼着。而数学家在听到吩咐后,立即找来了卷尺开始丈量墙的长度和高度,然后伏案计算这房间的体积,又在苦苦思索能用什么最廉价的`东西恰到好处地把这个房间迅速填满。

只有那个小孩不慌不忙,他找来一根蜡烛,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火柴,哧地划亮燃亮了蜡烛,昏暗的房间一下子就亮了。在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还迟迟皱着眉头设计着自己的种种方案时,小孩子已经欢快地在屋子里围着摇曳的烛光幸福地跳舞和歌唱了。

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看着盛满烛光的小屋,看着那个不费吹灰之力就简简单单获胜的小男孩不禁面面相觑。

哲人问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说:“难道你们没听说过用烛光盛屋这个古老的民间故事吗?”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说:“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可我们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怎么会用这么简单获胜和获取幸福的方法呢。”

哲学家叹口气说:“假若你们还是孩子,你们也一定会用这个方法的,但因为你们成了大名鼎鼎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简单就能马上获取的快乐和幸福却被你们套上了一堆堆的图纸和公式,简单的心一旦复杂起来,欢乐和幸福就离你们越来越远了。”

17.听了哲人吩咐后,物理学家和数学家马上伏案工作,短文中最能体现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辛苦工作的词语分别是 和 (2分)

18.仔细品读短文,理解文意。请写出读后得到的启示。(2分)

我的启示:

【答案】

17.绞尽脑汁 苦苦思索

篇11:水的忧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是一条受到严重污染的小河——全身热乎乎的,还散发着臭味。

每当我看到人们捂着鼻子从我身边走过时,我就会落下伤心的泪水。还记得以前吗?我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晶莹透亮,小鱼小虾在我的怀抱里尽情的玩耍;柳树姐姐用她长长的秀发慈爱地抚摸着我的脸庞;花儿妹妹向点头微笑;农民伯伯见到我,热情地邀请我去灌溉禾苗……

如今,当我带着金色的理想流入农田时,农民伯伯却把我赶走,怕因我身上带着的毒素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当我带着美好的憧憬流过草地时,小草、花儿严厉地指责我,因为我弄脏了她们漂亮的舞衣和绿色的舞鞋.

在一旁吃草的羊群向我投来轻蔑的目光,说我黑乎乎的样子连它们雪白的绒毛都配不上.没办法,我只好带着无限的悲伤茫然地向前流去的.

最后我只好来到自来水厂,想在这里改变一下自己.可是,我受到的污染太严重了,已经无法改良了.好悲哀哟!

我多么怀念以前那清晰、明亮的容颜和舒适、安宁的生活啊!

1. 我想摘录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搭配

美好的 舞衣 热情地 玩耍

金色的 生活 尽情地 邀请

漂亮的 憧憬 严厉地 抚摸

安宁的 理想 慈爱地 指责

3.品味语句

(1)“我,是一条受到严重污染的小河——全身热乎乎的,还散发着臭味。”这句话写出了小河的( )。

(2) “我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晶莹透亮,小鱼小虾在我的怀抱里尽情的玩耍;柳树姐姐用她长长的秀发慈爱地抚摸着我的脸庞;花儿妹妹向点头微笑;农民伯伯见到我,热情地邀请我去灌溉禾苗……”这组排比句写出了小河以前的( ),末尾的省略了( )。

4.河水为什么会“忧愁”?

5.这篇文章运用了( )的写法,主要通过( )的方法,写出了河水的忧愁.。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1)现状

(2)状况 对过去的回忆

4.因为河水被严重污染.

篇12:孔子的洒脱阅读练习及答案

孔子的洒脱阅读练习及答案1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孔子的洒脱》阅读题题目

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

2.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根据全文,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

3.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4如果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除外,那么,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聊天时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孔子的洒脱》阅读题答案

1.答案: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2.答案: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指:完善自我,性灵未染,难得糊涂,通情达理。

3.答案:孔子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4答案:融于自然,乐于自然。

5.答案:积极入世,关注社会生活、人伦世理。(或重事功、重人伦)

孔子的洒脱阅读练习及答案2

阅读《孔子的洒脱》,回答15题。

孔子的洒脱(周国平)

(1)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2)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3)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4)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5)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6)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 (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7)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8)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1.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

2.第(6)段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根据全文,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

样的人呢?

4.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

5.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

地方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2.对比论证,通过与基督教的一些主张的对比,说明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从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3.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指:完善自我,性灵未染,难得糊涂,通情达理。

4.孔子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上一篇: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改心得体会(徐得志)下一篇:谈读书的意义优秀作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