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阅读理解答案

2024-05-09

壶口瀑布阅读理解答案(精选6篇)

篇1:壶口瀑布阅读理解答案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2分)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说明。(4分)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4分)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

篇2:壶口瀑布阅读理解答案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4、作者站在河心,采用了俯视、仰视、由上而下再向上、平视多种观察视角来写壶口瀑布。选择其中一个视角,简要概括作者由此观察到的美景及其突出特点。(特点用一个词语回答)(2分)

观察视角:

① 观察到的美景:

② 景物突出特点:

15、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该句使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示例:

(1)俯视;河中之河;奇特。

(2)仰视;河水排排涌来,碎成堆堆白雪;雄壮。

(3)由上而下再向上;飞转成漩涡,碎为水雾,升起彩虹;惊险。

(4)平视;各种形态的水;千姿百态。

评分:共2分。美景及其主要特点各1分。

15、示例: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使用了描写这种表达方式,通过比喻和“涌”“挤”等一系列动词,具体而准确地描摹了作者仰视时,看到的河水奔涌之态、雄阔之象,与俯视的奇特景象以及即将描述惊险之景相映衬;

(2)“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运用了描写、记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先描写了俯视沟底时看到的景色,然后简要叙述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和前后句一起突出此处的惊险。

篇3:壶口瀑布阅读理解答案

一、趣味接龙, 铺垫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一开始, 我充分利用以前所学的古诗,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接龙的游戏形式, 让学生和老师进行古诗接龙。所选的古诗都和“水”有关, 且是学生已经耳熟能详的诗句, 例如,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瀑布半天上, 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 摇动匡庐山”“西登香炉峰, 南见瀑布水”“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等等。在兴趣盎然的诵读诗句中, 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大大地调动了。此时, 我顺势导入:“我国有不少作家描写过许多优美的诗篇, 赞美祖国壮丽的山山水水, 叶圣陶爷爷的《瀑布》也是其中的一篇。今天, 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再次走近瀑布。”由此导入课题。

二、快乐闯关, 寻找美

低年级学生喜欢互相竞争, 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为了检验学生课前预习课文的情况, 我让学生快乐闯关, 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词语关”和“朗读关”两关的体验之后, 再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美美地多读几遍, 在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句子前画上一颗星。在学生达到一个要求后, 带领其他同学给予热烈的掌声, 并鼓励学生:“恭喜你, 闯关成功!”让学生在读词、读句的过程中, 寓学于乐, 同时达到读通、读准、读顺的要求。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空间, 强调读书要有层次, 循序渐进, 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 凭借生动、形象的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通过读、找、画、悟, 寻找与画面相匹配的优美语句, 并有效采用评价的激励机制, 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在这节课的学习中, 我还创设了一个旅游情境:“想不想看看瀑布的美景呢?——现在我们就可以去看看美丽的瀑布了。出发吧! (学习第一小节) ——听瀑布声音:咦!还没看见瀑布, 你听到了什么?——瀑布的声音越来越近了, 越来越响了。山路忽然一转, 看到了什么? (学习第二小节) ——出示一张瀑布全景图, 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远远看去, 瀑布像是一道白银, 多美丽啊!那么走近看, 他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习第三小节) ——神奇的瀑布令游人赞不绝口, 流连忘返。让我们拿起书, 把瀑布的美景看个够!”在一条清晰的游览路线中, 学生就像是一群小游客, 兴趣盎然地在瀑布周围观赏着, 留连着, 时不时发表着自己的感想。在这过程中, 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激发想象, 创造美

语言艺术本来不具备形象的物质形态, 欣赏者凭感官不能直接观察到任何形象, 而是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在想象中感受艺术形象。语言艺术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 表现和再现的桥梁是想象,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 善于启迪。在学习第一小节瀑布的声音时, 学生在感情饱满地朗读第一小节后, 再听气势雄壮的瀑布的声音, 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说:“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有的说像万马奔腾, 有的说像闷雷滚动, 有的说像火车轰鸣, 有的说像洪水滚滚, 有的说像下雨的声音, 有的说像飞机起飞的声音, 有的说像机器轰鸣的声音……此时, 他们眼前的瀑布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而充满生命力的。在学习第二小节远看瀑布的样子时, 作者对瀑布的美景惊叹至极, 不由得发出了“这般景象无法比喻”的感叹。在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的惊叹之情后, 我及时出示了一张瀑布的远景, 从学生一声声“哇”的惊叹中, 我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情感震撼。于是, 我又让学生说出此时的瀑布像什么。思考了一会儿后, 几只小手高高举起, 他们的回答令我很受感染, 有的把瀑布比作一把亮闪闪的剑, 有的比作天上倒挂的一条银河, 有的比作一串串无瑕的珍珠, 有的比作一条条晶莹透亮的项链, 有的还比作是一架从天上挂下来的滑梯。我及时地对他们的发言表示赞赏, 他们的发言就更精彩了。最后, 我把学生说的这些句子串成了一首优美的小诗, 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情绪饱满。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强烈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在朗读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让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 再读课文, 就会创造出极富童真童趣的诗句, 并且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智慧的火花得到碰撞, 知识也在这里得以共享。

四、含情品读, 释放美

语言是语文的根, 语文课要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中寻求语文味, 而朗读则是感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人们常说:“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妙微之处, 唤起激情, 进入意境, 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是十分重要的。朗读要融之以情, 读出感情, 才能激起学生的感情。

1.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读

如教读第一小节后两行的情景。

师:谁来模仿一下叠叠的浪涌上岸滩是什么声音? (啪啪——)

师:谁还能模仿一下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 (哗哗——)

再出示第一小节, 指名学生读。

(生1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 你把叠叠、阵阵这两个词语气读得重了一些。

(生2读:) 师:你把涌上和吹过这两个动词读得重些。抓住重点词语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也一起读一读。 (全班齐读)

2. 看图谈感受读

出示一张瀑布全景图, 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瀑布)

师:诗中第二小节哪句话写出了作者这种心情?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师:此时看到这美景, 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高兴、吃惊、赞叹、惊奇)

师:这句话有两个什么号? (感叹号) 这是什么句? (感叹句) 谁来把作者这种惊叹的语气读出来?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 大家也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一读吧! (全班读)

3. 深情引读 (如:

第一小节) 师:男生和女生比赛读一读。自信的女生们读一读——勇敢的男生读一读——

师引读:是啊, 瀑布的声音真好听啊!读: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到——好像——

瀑布的声音真大啊!读: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到——好像——

瀑布的声音真响啊!再读: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到——好像——

生读: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轻快, 语调渐高)

4. 串句成诗想象读

师:让我们远远地看一看瀑布的美景, 想一想, 瀑布还像什么?

用课件播放瀑布图片。

生:像一把亮闪闪的剑。

生:像一条银河 (真有想象力) 。

生:像一串串珍珠 (多么美的珍珠啊) 。

生:像条条晶莹透亮的项链 (多么诗情画意的比喻啊) 。

生:像一架从天上挂下来的滑滑梯 (想象力真丰富) 。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 老师把大家说的这些生动的比喻串成一首优美的小诗, 让我们带着这些想象一起读一读吧。

篇4:壶口瀑布阅读理解答案

(清)方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①。庸者继之,或摽②田宅以便其私,否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寺,鲍甥率众登,探石龙鼻流处,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③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④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唯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⑤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⑥,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于过客⑦,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⑧,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注] ①畸(jī)人:奇特的人。此处泛指不寻常的人。②摽(biāo):把持。

③ 舆者:抬轿的人。④蒙茸:蓬蓬松松的样子。这里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⑤詈(lì):骂。⑥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⑦暴于过客:对别人施加恶行。⑧小人毒正:小人怨恨正道(或:小人害他的朋友)。毒:怨恨。

1.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八月前一日 望:接近。

B. 蔓草径 被:覆盖。

C. 舆者坦步里许,径窄 少:稍微。

D. 而征吾辈之诳。征:证实。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按图记以求名迹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 经蒙茸则手披足踏

学而不思则罔

C. 移时乃归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 实近且易也

三年,大疾疫,死者且半,乃各散引去

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 ①②⑥B. ②④⑤

C. ③④⑥D. ①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着重在一个“寻”字。按图记、问众僧、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看出寻找大龙湫瀑布经过一番周折,方才不虚此游。

B. 作者感慨说,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缩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欺侮别人的人应该受惩罚,结果非但没有受罚,反而还满腹怨言。

C. 道路变窄后,轿夫不愿再往前走。老僧劝“我”不要迟疑,且在前面引路,终于找到了瀑布,结果遭到了轿夫的当众羞辱。

D. 文章末尾采用“缘情事以为波澜,别求义理以寓襟抱”的笔法,缘事明理,说明先王之道难以实现的原因。

5. (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②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

(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 俭 则 寡 欲 君 子 寡 欲 则 不 役 于 物 可 以 直 道 而 行 小 人 寡 欲 则 能 谨 身 节 用 远 罪 丰 家 故 曰 俭 德 之 共 也 侈 则 多 欲 君 子 多 欲 则 贪 慕 富 贵 枉 道 速 祸 小 人 多 欲 则 多 求 妄 用 败 家 丧 身 是 以 居 官 必 贿 居 乡 必 盗 故 曰 侈 恶 之 大 也

篇5:《壶口壶口》阅读答案

2、答:(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答:贬义词变为褒用词,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答: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4、(1)壶口瀑布那声音响亮的磅礴气势,仿佛把我给吞没了。( 惊天动地 )

(2)方才还萦绕脑际的那一切疑虑,倾刻间消失净尽。( 烟消云散 )

(3)放眼北望,只见铺天盖地滚滚而来的分明是千万条猖狂凶恶的黄鳞巨龙。( 张牙舞爪 )

(4)来了!来了!呼啸着,拥挤着冲锋在前的惊涛,如雄壮的队伍,以力量强盛、声势浩大之势压向壶口。

篇6:陶醉壶口阅读答案

①到壶口看瀑布去!

②然而,清晨出发时还很高的兴致,现在却渐渐被这漫长的旅途磨损了,加上黄土高原的平淡无奇,车厢内寂静下来,歌声笑语也被断断续续的鼾声取代了。

③忽然有人从梦中猛地醒过来,惊呼雨来了。我们也确实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窗外明明是风轻云淡,没有变天啊。司机笑着说,那就是壶口瀑布的响声。真是先声夺人,车上立刻活跃起来,每个人都侧耳倾听。那声音好像火车出站,航班起飞,放炮开山。大家的心全被强烈地震撼着,内心的激动从眼神里迸射出来。

④车一停,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跳下去,快步走下岩磴,跑过石滩,来到面对瀑布的巨岩边。只见滚滚黄水从高高的崖头跌落下来,挟风带雨,雷霆万钧,溅起的水雾飘散在空中,蒸云弥漫,仿佛从水底冒出滚滚的浓烟。水底悬流激荡,这雾,这云,这烟,全部是黄色,散发着泥土气息,使这瀑布增加了厚重感,更使那吼声如洪钟闷雷,震荡峡谷,气吞山河。

⑤大家聚精会神,不知什么时候云破日出,这瀑布骤然亮起来,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那升腾的水雾因为阳光的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从天际插入,似长鲸饮涧;有的横卧河上,如彩桥飞架;有的飘忽游移,花团锦簇;有的续续断断,扑朔迷离。

⑥我默立在瀑布面前,被这气势这风采惊得目瞪口呆,任飞溅的水花淋个痛快。我拜倒在这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觉得自己这么渺小,娇骄二气荡然无存。我忽然领悟了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境界,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灵感,明白了为什么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东渡抗日的将士们要选在这里誓师出征。

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走到高处,观察壶口的构造。黄河从秦晋峡谷来。宽400多米,到这里骤然收缩,仅仅有四五十米,断崖落差40米,河槽真像一把巨壶,将每秒9000立方米的流量收入。就像诗中所说:“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壶口以下的河槽很窄,不过一二十米,水急浪高,槽深流远,当地人称“十里龙槽”,相传是大禹治水的时候用龙身穿凿而成。其实它是凭黄河自身的动力冲刷出来的。龙槽中的河水汹涌澎湃,仿佛一条蜿蜒浮游的黄龙,摇头摆尾,呼啸而去,有一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恢弘气概。

⑧以前,我曾经多次看到过黄河:【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而在这壶口我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面,巨大的落差,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看到了一条立体的黄河,一条完整的黄河,看到了它漫长的历史,看到了它丰富的内涵,得到了它的真传。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动,它的雄风在我血管内呼啸,它的精神在我眼睛里闪动。从今天起,我才成为一个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⑨壶口,天下第一壶,盛满了西凤、杜康,盛满了汾酒、竹叶青,盛满了陕北的米酒。当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涣,灌醉了光未然、冼星海,今天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们大家。

⑩啊!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

【问题】

14.(2分)文章标题是“陶醉壶口”,为什么第②自然段却要写游客兴致消减、鼾声断续?

15.(2分)第⑶自然段表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语回答。

16.(3分)文章结尾一段中说:“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从全文看,“我”是被什么陶醉的?

17.(3分)此文于常见之景中写出不寻常来,显示出作者不凡功底,语言上极具特色,请你就⑧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从内容与形式上加以赏析。

画线句子:在青海,它是美妙的一缕;在宁夏,它是平静的一湾;在郑州,它是浩荡的波涛;在山东,它是平稳的漫流

【参考答案】

14.(2分)①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旅途的枯燥无味突出亲眼所见的壶口黄河给人的惊喜;

②欲扬先抑,使文章波澜起伏。

15.(2分)先声夺人

16.(3分)壶口黄河的气势和风采;黄河漫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

上一篇:准备创业者必看的创业书籍下一篇:技巧体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