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云南省教育系统国家级暨省级

2024-06-16

2009年云南省教育系统国家级暨省级(精选5篇)

篇1:2009年云南省教育系统国家级暨省级

2009年云南省教育系统国家级暨省级

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人选公示

为做好今年的教师表彰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关于评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09]146号)、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教人函[2009]9号),我省下发了《云南省教育厅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和云南省优秀教师等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云教人[2009]29号),各州市、高校根据上述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了推荐和评选工作,并上报了推荐材料。在此基础上,经组织专家组评审,省评审奖励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推荐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7个,其中备选3个;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2名;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62名,其中备选3名;云南省优秀教师和云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650名。现予公示,名单如下:

一、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7个)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茶房中心校马街完小 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帐篷小学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第二中学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河西中心校 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西山民族中学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云南省曲靖工商职业学校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勐卡镇小学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新萌学校 云南省楚雄市初级云龙中学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云南省大理州大理一中

云南省昆明理工大学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云南省迪庆州民族中学(备选)云南省华夏中等专业学校(备选)

云南省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冶金与矿业学院(备选)

二、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1、全国模范教师(20名)顾绍林 苏发芝 丁文贵 郭建明 王文花(女)(回)(女)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前卫中学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妥甸镇中心小学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菱角乡第三中学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第一中学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云南驿镇棕棚小学

姜家奇 王贤德 刘正堂 吴存珍 杨永维 苏莺华 罗雪芳 魏东菊 成信文 马育文 杨 翔 陈再春 戴丽慧 尹兴欣 张国庆

(女)(苗)(女)(女)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中和中学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第十二中学 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太平乡中心学校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通关小学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夹寒箐镇尖山村中心学校 云南省大理州实验小学

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三岔河中学

(女,彝)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允景洪小学

(回)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第一中学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省红河州卫生学校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女,彝)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景罕中学 云南大学

2、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名)肖 东 赵灿东

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第五中学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

三、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1、全国优秀教师(56名): 赵汝玲

(女)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大渔乡中心学校

陈自华 郑美华(拉祜)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打洛镇中心小学

(女,彝)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腊镇中心小学 尹兆芬 李正明 周淑兰 赵平

贡曲取扎 尚定平周晓燕 余世春 扶 红 唐彦明 段亚鹏 李曙光 庄黎佳 和东光 陈建玲 马黎江 刘祥生 张德勐 赵光清 张永禄

(女)(独龙)(女,白)(白)(藏)(女)(女)

(女)(纳西)(女)(女,回)

(彝)(彝)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姐告小学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中心学校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老窝白族乡中心学校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中排乡九年制学校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佛山乡中心完小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示范小学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直属小学 云南省文山州实验小学 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五中学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第三中学 云南省大理州下关一中 云南省保山第一中学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第二中学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第十三中学 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民族中学 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第二中学 云南省曲靖财经学校 云南省临沧财贸学校

丁仲鹃(女)杨桂芳(纳西)雍怡敏(女)马 力

昆明医学院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叶 文 张 程 王正荣 薛 斌 钟 鹰 鲁绍雄 许邦丽 王燕秋 陈洛恩 梅冬成 李 强 汪 帆 王昆建 陈劲松 杨 凌 褚远辉 普林林 杨 斌 女)女)女)女)女,彝)西南林学院

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玉溪师范学院 云南大学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昆明学院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昆明医学院海源学院 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云南民族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材冶学院

(((((((((((张 琼(女,彝)刘跃芹(女,白)李玉芳(女)杨桂兰(女)昆明市安宁职业高级中学 昆明市呈贡县第一中学 昆明市呈贡县七甸学校 昆明市呈贡县吴家营中心学校 方俊荣 关义雄 卢建喜 徐树芳 王孝云 唐文才 石贵云 刘海燕 秦 涛 黄天文 保桂菊 杨文军 张勇肄 李 玲 李琼芬 延淑德 刘卫华 张融群 彝)彝)女)女)女,回)女)女)女)女)女)

昆明市晋宁县第二中学 昆明市富民县散旦中学 昆明市富民县罗免中心小学 昆明市宜良县北古城镇中心学校 昆明市石林县鹿阜中学 昆明市石林县长湖镇中心学校 昆明市石林县大可乡中心学校 昆明市嵩明县实验中学 昆明市嵩明县杨桥乡上禾小学 昆明市禄劝县九龙中学 昆明市寻甸县仁德镇第一小学 昆明市寻甸县鸡街乡初级中学 昆明市寻甸县羊街镇中心学校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小学昆明师专附小 昆明市金殿中学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昆明市盲哑学校

(((((((((李翠仙(女,哈尼)玉溪市峨山县化念小学 张朝云

周彦明

赵明荣

玉溪市新平县职业高级中学 玉溪市新平县漠沙第二中学 玉溪市新平县桂山镇第一小学 胡玉松 张云芬 章 华 梁 兵 普 通 赖恒志 施应荣 孙宏星 杨兴植 张运鸿 李宇辉 曹玉珏 王京平何 斌 董绍辉 李裕葵 杜 娟 梁漫伶 女)玉溪市元江县澧江一中 女)玉溪市元江县澧江二小 玉溪市元江县东峨小学 玉溪第一中学 玉溪市第一中学 玉溪第一中学 彝)玉溪市民族中学 彝)玉溪市民族中学

玉溪市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玉溪市玉溪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女)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玉溪市卫生学校 彝)玉溪体育运动学校 玉溪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女)玉溪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女)玉溪市第一幼儿园 女)

玉溪市第二幼儿园

1(((((((((((((张家武

马学军

李光明(彝)陈龙方

楚雄州姚安县第二高级中学 楚雄州姚安县大成中学 楚雄州姚安县栋川中学 楚雄元谋县元谋一中 王金荣 陈 燕 赵德勤 张元春 蔡琼芬 普朝安 卞育能 白志祥 李 春 李春水 杨文津 陈丽琼 唐国富 王 红 潘曲芬 潘瑜琨 陈留田 胡 森

楚雄州元谋县江边中学 女)楚雄州元谋县能禹小学 楚雄天人中学 楚雄州特殊教育学校 女)楚雄州南华县龙川中心学校 彝)楚雄州南华县马街初级中学 楚雄州南华县南华一中 楚雄州武定县武定一中 楚雄州武定县民族中学 楚雄州武定县己衣乡小学 楚雄州体育运动学校 女)曲靖市麒麟区第一幼儿园 曲靖市麒麟区沿江乡示范小学 女)曲靖市麒麟区第一中学 女)曲靖市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 女)曲靖市麒麟区第七中学

曲靖市沾益县白水镇王官营小学曲靖市沾益县播乐中学

3(((((夏光荣

王梅红(女,回)张正虎

黄文安

曲靖市宣威市第二中学 曲靖市宣威市第八中学 曲靖市宣威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曲靖市宣威市来宾镇二中 陶春花 沈彩琼 赵思达 冯乖书 张文华 郭水权 吴朝平黄 红 杨良梅 朱春富 张文云 袁 锋 山吉庆 周 娜 潘粉娥 董润鹏 张海鹰 杨文演 女)女)彝)苗)女)女)女)女)女,白)曲靖市宣威市热水镇第一中学 曲靖市宣威市宛水街道第二完全小学曲靖市宣威市阿都乡中心完小 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 曲靖市罗平县九龙镇第三中学 曲靖市罗平县富乐镇河外完小 曲靖市罗平县鲁布革乡六鲁完小 曲靖市农业学校 曲靖市应用技术学校 曲靖市财经学校 曲靖市技工学校 曲靖市第一中学 曲靖市第二中学 曲靖市民族中学 曲靖市第一小学 曲靖市第二小学

大理州漾濞县漾濞一中初中部 大理州南涧县第二中学

5((((((((((((((黄新艳(女,白)刘义辉(白)李映吉(女,白)顾松林

大理州云龙县长新乡长春完小 大理州云龙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大理州洱源县三营第二初级中学 大理州剑川县沙溪中学 赵 霞 杨丽宽 杨志刚 王雁荣 石焕琼 饶仕奇 杨唐清 张跃伟 杨俊珍 李文忠 彭霖中 刘国宝 单国华 王焱辉 廖瑞英 何 鸿 方建军 王 丽 白)女,白)白)女)白)白)白)白)白)白)女,白)白)女)

大理州剑川县马登中心完小 大理州鹤庆县第三中学 大理州鹤庆县金墩乡中心学校 云南建设学校 大理州财校 大理州体育中学

大理州宾川县第四高级中学 大理州永平县杉阳镇阿海寨完小 大理州云龙县宝丰乡中心学校 大理州洱源县振戎初级中学 大理州剑川县职业高级中学 大理州鹤庆县松桂镇中心学校 大理州祥云县第四中学 大理州鹤庆县第一中学 大理师范附属幼儿园 大理州大理市新世纪中学 大理州巍山一中

保山市隆阳区永昌第六小学

7((((((((赵志宏

杨发根

高正梅(女)余周新

保山市第一中学 保山市中等专业学校 保山市幼儿园 保山市关爱学校 黄映东 杨丽娟 和金荣 和 斌 赵 鸿 贺 勋 和玉琼 崔有华 邓庭敏 张能珍 罗 伟 王兆全 刘 海 和月花 张世平翟玉华 谭桂珍 朱嘉舜 女,回)纳西)纳西)女,纳西)女)彝)纳西)白)女,纳西)女)女,彝)丽江市永胜县第一中学 丽江市永胜县涛源中学 丽江市永胜县大安乡梓里小学 丽江市玉龙县白沙中学 丽江市玉龙县县四中 丽江市古城区一中

丽江市古城区大研中学 丽江市华坪县第一中学 丽江市华坪县荣将中学 丽江市宁蒗县金棉中心校

丽江市宁蒗县跑马坪乡秀清希望小学丽江市宁蒗县拉伯乡中心校 丽江市实验学校

丽江市幼儿园 丽江民族孤儿学校

红河州个旧市卡房镇中心校 红河州个旧市第八中学 红河州个旧市第十五中学

9(((((((((((((王海燕(女,傣)普洪波

张刚明

杨进声

红河州弥勒县西二镇中心学校 红河州泸西县舞街铺镇初级中学 红河州泸西县永宁乡初级中学 红河州泸西县第一中学 张 艳 张春弘 范桂梅 苏文学 沈林萍 白世昌 李金秀 贺 丽 罗绍忠 李惠琼 徐 飞 陈恒然 朱黑处 陶金荣 易 灵 张建田 黄学良 赵菊芬 女,彝)女)哈尼)女)傣)女,彝)女)哈尼)女,瑶)女)哈尼)哈尼)女,傣)女)女)

红河州元阳县第一中学 红河州元阳县新街中学 红河州元阳县马街中学

红河州元阳县黄草岭乡中心小学 红河州红河县第一小学

红河州红河县石头寨乡中心完小 红河州红河县阿扎河中学 红河州金平县老勐中学

红河州金平县马鞍底乡中心小学 红河州金平县勐桥中学 红河州金平县营盘乡中心小学 红河州绿春县戈奎中学 红河州绿春县大兴镇中心完小 红河州河口县桥头乡中心小学 红河州河口县第三中学 红河州屏边县民族高级中学 红河州屏边县第二中学 红河州卫生学校

1((((((((((丁 委(女)宋天健

冉作旭

魏 华

昭通市巧家县白鹤滩镇巧家营小学 昭通市巧家县东坪乡中心学校 昭通市盐津县第二中学 昭通市盐津县串丝中学 周万雄 刘华猛 张辉顺 万来坤 颜 菊 罗本欢 李朝忠 蒋富德 代 洪 王天福 赵泽仙 李 昊 刘贤会 兰 鹏 陆 强 杨财菘 裴先敏 姜光全

昭通市盐津县兴隆中心完小 昭通市大关县上高桥中学 昭通市大关县上高桥大寨村完小 昭通市大关县吉利镇尾甲村完小 女)昭通市永善县团结乡团结小学 女)昭通市永善县莲峰第一中学 昭通市永善县实验中学 昭通市绥江县板栗乡中学 昭通市绥江县南岸镇元木小学 昭通市绥江县会仪三渡小学 女)昭通市镇雄县第三小学 昭通市镇雄县大湾镇中心小学 女)昭通市镇雄县罗坎中学 昭通市镇雄县泼机镇亨地中学 昭通市镇雄县乌峰镇旧府附中 昭通市彝良县角奎镇中心学校 女)昭通市彝良县角奎中学 昭通市彝良县两河乡中心学校

3(((((((((((((普元翠(女,彝)罗德忠(彝)杨永祥

廖胜平

普洱市景东县景福乡校岔河小学 普洱市景东县太忠乡中心学校 普洱市景谷县威远镇小学 普洱市景谷县一中

陈文丽 涂匡琼 李光永 赵纯明 罗承智 徐应录 罗富良 王 东 李春云 汪贵福 桂明良 祁建波 左云香 赵建山 李德忠 张国强 李剑宏 扎 儿 女)女,傣)彝)彝)拉祜)彝)傣)女,彝)女,彝)拉祜)彝)哈尼)彝)拉祜)

普洱市景谷县碧安乡中心小学 普洱市景谷县小 普洱市镇沅县一中 普洱市镇沅县二中

普洱市镇沅县勐大镇大山完小 普洱市镇沅县和平乡烂泥塘小学 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小学 普洱市江城县整董镇中学 普洱市江城县第一中学 普洱市江城县曲水乡明德小学 普洱市孟连县富岩乡中心校 普洱市孟连县民族中学 普洱市澜沧县第二中学 普洱市澜沧县民族中学 普洱市澜沧县大山乡中学 普洱市澜沧县民族小学

普洱市澜沧县谦六乡和平村完小 普洱市西盟县力所乡小学

5((((((((((石向迎(彝)杨正林(傣)何花香(女)杨润荷(女)临沧市耿马县河底岗中心校

临沧市耿马县贺派乡水平地矿希望小学 临沧市耿马县民族中学 临沧市沧源县岩帅中学 李永锋 贺 萍 罗 炜 彭发荣 李娅红 王少兵 谢振帮 李仕生 吉朝辉 卢跃美 陈明珠 杜华昆 李茂奎 曾昆华 段昌国 秦应荣 熊照才 夏石芸 女)彝)壮)女,苗)壮)女,壮)女,彝)壮)女)女)苗)女)

临沧市沧源民族中学 临沧市第二中学 临沧市农业学校 文山州文山县第一中学 文山州文山县第三小学 文山州文山县秉烈中心学校 文山州文山县新街草果山小学 文山州砚山县第一中学 文山州砚山县第二中学 文山州砚山县第一小学 文山州砚山县第二小学 文山州砚山县民族中学 文山州西畴县逸夫中学 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中学

文山州麻栗坡县天保镇小寨小学 文山州麻栗坡县马街乡梁子街小学 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上弄小学 文山州马关县城南学校

7((((((((((((苏 莉(女,彝)李尚良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民族中学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四中学

苏有芬(女,拉祜)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一小学 滕应玲(女)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四小学 毛建明 文云兰 谢陈燕 王 艳 陈 艳 沈丽娟 生 修 罗雪春 李 琳 李燕波 李 骏 徐仕能 陈玉珍 王 嶺 石卫华 刘正萍 张 维 杨光美 基诺)女)女)女)女)女)女,哈尼)女,哈尼)女)女)女)女)女)女)女,白)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民族小学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幼儿园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民族中学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第三中学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阿镇中学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第一小学

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中心小学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海镇中心小学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民族中学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二中学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一中学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第一小学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勐满中学 西双版纳州职业技术学院 西双版纳州允景洪中学 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

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镇城郊中学 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镇中心小学

9(((((((((((((黄胜军(白)刘汉民

肯波益(傈僳)杨仕军(白)怒江州泸水县赖茂完小 怒江州泸水县三河完小 怒江州泸水县排把完小 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中学 周志明 李 澍 熊 伟 和艳红 胡吉汉 杨辉全 熊继花 吴宗恩 谷红秀 刘美芬 吉思妞 史丽萍 龙正中 和银华 李时春 吴志玲 唐世仁 和 琴 白)白)普米)白)傈僳)白)女,傈僳)女,彝)女,彝)女,傈僳)女,白)傈僳)藏)纳西)女)白)女,傈僳)怒江州泸水县职业技术学校 怒江州兰坪县第一中学

怒江州兰坪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 怒江州兰坪县通甸中学

怒江州兰坪县石登中心校啦马壳完小怒江州兰坪县营盘中学

怒江州兰坪县啦井镇中心完小 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怒江州直幼儿园 怒江州民族中学

怒江州特殊教育学校 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迪庆州德钦县拖顶校区 迪庆州教育局

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红旗小学 迪庆州香格里拉县逸夫小学 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第七中学

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红旗小学

1王中林

杨学钦

阮鸿雁(女)杨立雄

昆明市宜良县职业高级中学 昆明市禄劝县云龙中心学校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局 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李生云 朱登明 杨永祥 鞠兴阳 王宏波 李华生 代云良 欧光兴 陈民征 曾传清 沈立德 戴正贵 段燕兰 马 琴 李宗文 毕才政 陈云祥 花云明 彝)彝)女,白)女,回)彝)白)

玉溪市易门县六街中学 玉溪市第一中学 玉溪市新平县教育局 楚雄州楚雄市教育局 楚雄州永仁县城关中学 楚雄州禄丰县仁兴初级中学 曲靖市麒麟区教育局 曲靖市马龙县王家庄中心校 曲靖市富源县教育局 曲靖市师宗县教育局 曲靖市宣威市教育局 曲靖市工商职业技术学校 大理州大理市教育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 大理州苴力镇中心学校 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 大理州教育局电教馆 保山市隆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金丽勤(女)魏业英(女)彭世琦

钟 捷

昭通市育苗幼儿园 昭通市幼儿园 昭通市第一中学 昭通市体育运动学校 周 俊 杜红英 章 春 杨李国 邓雪荣 张有志 普玉锋 王 勋 马家寰 李洪军 张国宏 朱砚琴 唐永良 章建祥 洪大军 纳 俊 颜新祥 卢晓明

普洱市思茅区教育局 女)普洱市宁洱县职业中学 普洱市西盟县一中

临沧市凤庆县职业教育中心 临沧市镇康县勐捧镇岔沟中心学校临沧市镇康县职教中心 临沧市双江自治县沙河中学 临沧市双江自治县勐勐镇贺六中学回)临沧市耿马县职业教育中心 临沧市沧源县勐角中学 临沧市沧源县教育局 女)临沧市第一幼儿园 临沧市特殊教育学校 文山州教育局

文山州西畴县坪寨中心学校 回)文山州砚山县平远镇第一中学 壮)文山州特殊教育学校 西双版纳州教育局

536-

篇2:2009年云南省教育系统国家级暨省级

公务员考试 2010-08-08 22:48:38 阅读18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1)本卷科目代码为“1”。

(2)全部试题均为客观性试题,全部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成绩无效!!(3)题目序号连续排列,作答时请将正确选项字母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中填涂!(4)判断题中,命题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中将“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中填涂。不选、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欧洲社会主义的发展 B.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C.欧洲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D.欧洲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2.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的特征是()。A.实践性 B.阶级性 C.物质性 D.斗争性

3.荀子指出,“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说明了()。

A.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 B.人的意识具有主观性 C.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 D.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4.“蝴蝶效应”理论认为,“一只蝴蝶在巴西震动翅膀会在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种观点()。

A.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B.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 C.肯定了联系的系统性 D.肯定了联系的主观性

5.“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技术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 D.认识发展是实践的目的

6.“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可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观点是()。A.历史循环论观点 B.英雄主义历史观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7.“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8.揭示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趋势的是()。A.对立统一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规律

1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B.改革开放,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3.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A.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B.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C.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A.发展生产力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改善党的领导 D.政治体制改革 15.处理国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是()。

A.国际主义 B.国家利益 C.地区利益 D.全球利益 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的本质在于坚持()。A.依法行政 B.四项基本原则 C.执政为民 D.党的领导 17.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A.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知识分子 D.无产阶级 1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A.科技 B.制度 C.教育 D.人才 1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A.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市场经济有效性的最根本的保证是()。A.管制 B.协作 C.竞争 D.法制 21.市场机制中最基础的机制是()。A.价格机制 B.决策机制 C.供求机制 D.竞争机制

2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作为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尺度是()。A.资本 B.劳动 C.技术 D.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3.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A.企业分配制度 B.企业领导制度 C.企业激励制度 D.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24.下列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A.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25.由于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所引起的失业是()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 C.季节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26.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纲领是()。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7.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具有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D.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28.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这属于行政行为效力中的()。A.确定力 B.执行力 C.约束力 D.公定力

29.行政主体对相对方实施处罚时,必须保证相对方有取得救济的途径,否则不能实施行政处罚,这是行政处罚的()。A.处罚法定原则 B.一不再罚原则 C.过罚相当原则 D.处罚救济原则

30.大学生方某盗窃同学的高档数码相机后,良心发现,在同学发觉前放回了原处,方某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 C.犯罪既遂 D.不负刑事责任 31.所有权是物权的一种,属于()。

A.自物权 B.他物权 C.担保物权 D.用益物权 32.下列权利中属于身份权的是()。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姓名权 33.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的公文文种是()。A.通告 B.通知 C.通报 D.公告

34.下列属于公文组成部分中必须具备的项目是()。A.主题词 B.文头 C.签发人 D.保密等级 35.下列公文稿本中不具有法定效用的是()。A.试行本 B.正本 C.草稿 D.修订本 36.下列公文中属于上行文的是()。A.通报 B.批复 C.通知 D.议案 37.收文办理中的中心环节是()。

A.批办 B.分办 C.承办 D.催办 38.事业单位最鲜明的特征是()。A.提供公共服务 B.提供文化教育服务 C.提供政策服务 D.提供政治服务

39.下列属于行政执行类事业单位的是()。A.云南日报社 B.云南轫大学 C.云南省图书馆

D.云南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

40.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式是进行()。A.企业化改革 B.产权改革 C.分类改革 D.人事改革 41.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是()。A.技能培训 B.诚信教育 C.思想政治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42.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A.集体主义 B.共产主义 C.社团主义 D.爱国主义

43.知情权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该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根据这个定义,下面与知情权无关的是()。

A.崔某与妻子有一5岁男孩,但怀疑妻子对其不忠,要求知道孩子是否是其亲生

B.张女士投诉某化妆产品没有注明产品主要成分和使用方法 C.为满足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记者李某通过隐藏拍摄的方法跟踪拍摄某明星生活

D.周某在看守所突然死亡,其家属要求看守所对周某的死亡做出一个交代 44.预测是指人们根据事物过去发展变动的客观过程和某些规律性,根据事物目前运动和变化的状况,运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事物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进行的科学推测。据此,下列不属于预测的一项是()。

A.经济学家对下半年经济发展态势的估计和推测 B.人们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估计和推测

C.教育厅对2010年高考报考学生人数的估计和推测 D.算命先生对沈某官运的估计和推测

45.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主体制定和执行的用以确定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据此,下列属于公共政策的一项是()。A.某公司领导召开会议作出提高其产品销售价格的决定 B.昆明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推广使用无磷洗涤用品的通告》 C.某高校校长办公会作出开除考试作弊者高某的处分决定 D.中国作家协会作出批准刘晓庆为会员的决定

46.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指因人民内部矛盾而引发,或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甚至使社会在一定范围内陷入一定强度对峙状态的突然发生的事件。据此,下列属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是()。A.2008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B.2009年“7.5”新疆乌鲁木齐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C.2008年7月19日云南孟连事件 D.2008年河北三鹿奶粉事件 47.社会保障制度是()。

A.政府行为 B.社会行为 C.个人行为 D.企业行为 48.我国行政监督的对象是()。A.国家公务员的日常行为 B.国家公务员的公务行为 C.国家公务员的个人行为 D.国家公务员的婚姻行为

49.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A.鲁迅 B.胡适 C.蔡元培 D.陈独秀

50.已知有A、B、C、D四个数,ab之和大于cd之和,ad之和大于bc之和,bd之和大于ac之和。据此可以判断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A.a B.c C.b D.d

二、多项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各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中填涂。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51.鲁迅先生指出,“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种观点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正确反映

B.与客观世界无关,纯粹出于人的主观想象 C.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所进行的艺术加工 D.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鬼神的原型 E.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歪曲反映

52.下列这些说法中体现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包括()。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E.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5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这说明()。A.理论、认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B.理论、认识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C.人的认识不仅能够反映世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D.理论和认识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E.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54.“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这是如此正确,以至于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判断它明天会再升起。”恩格斯这段话说明了()。

A.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

C.事物的必然性与感性、经验性毫无关系 D.归纳方法不是万能的

E.感性认识是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55.“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E.唯物主义的精英政治观

A.社会生产力落后 B.经济发展不平衡

C.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 D.民主法制不健全 E.国民整体素质较高

58.邓小平指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C.是否有利于社会稳定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59.改革是()。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 D.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E.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0.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包括()。

A.属人性 B.客观性 C.历史性 D.自然性 E.社会性 6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基本内涵是()。A.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B.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C.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党和政府支配 D.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E.坚持人际关系和谐为第一要务 6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包括()。A.发展市场经济的起点是计划经济 B.市场化发展程度处于初级水平 C.与按劳分配结合在一起

D.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上 E.具有完善性和先进性

6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A.现代企业制度 B.统一的市场体系

C.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E.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64.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类型包括()。A.集体经济企业 B.股份制企业 C.混合合作制企业 D.全民所有制企业 E.股份合作制企业

65.实行政企分开需采取的措施包括()。A.转变政府职能,进行行政体制改革 B.明确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职责和权利 C.政府只能进行宏观层次的管理 D.彻底割断政府与企业的一切经济关系 E.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自我行为的调整

。66.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A.公平与效率统一于生产方式之中 B.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C.效率是公平的保障

D.公平与效率统一于人类利益的追求之中 E.公平与效率是同一的关系

67.股份合作制的基本特征包括()。A.产权明晰 B.投资主体多元化

C.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D.以按劳分配为主 E.是典型的合资公司

68.宏观调控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A.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进行

B.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调控为主 C.计划的形式和作用范围不断扩大

D.调控手段实行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相结合 E.调控的力度、广度和深度空前加强

69.政府实行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的特点包括()。A.普遍性 B.战略性

C.规范性 D.稳定性 E.滞后性 70.社会保障的原则主要有()。A.普遍保障原则 B.适度保障原则 C.权利优先原则 D.公平与效率统一原则 E.农村优先原则

71.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包括()。A.社会稳定的减震器 B.经济发展的资金来源

C.劳动力再生产与合理流动的保障 D.经济运行的自动调节器 E.促进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72.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是()。

A.严格 B.准确 C.合法 D.及时 E.效益 73.西方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人民主权原则 B.基本人权原则 C.法治原则

D.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 E.自由平等原则

74.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

A.自治市 B.自治区 C.自治乡 D.自治县 E.自治州 75.宪法的政治特征包括()。A.宪法是对经济利益的保障 B.宪法是民主政治的法制化

C.宪法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E.宪法及时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76.我国行政法的成文法法源包括()。A.宪法、法律

B.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C.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D.法律解释 E.条约与协定

77.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A.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

B.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权宜考虑基础上 C.平等适用法律规范 D.符合自然规律 E.符合社会道德

78.行政行为合法的要件包括()。A.主体合法 B.权限合法 C.内容合法、适当 D.程序合法 E.客体合法

79.渎职罪的特征包括()。

A.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渎职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C.刑罚处罚上比较严厉

D.客观方面是实施了亵渎职权、职务的行为 E.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80.法人的特征包括()。A.法人是独立的社会组织 B.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 C.法人承担独立的责任

D.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活动 E.法人不享有民事权利

81.知识产权主要包括()。A.名誉权 B.商标权

C.发现权 D.发明权 E.署名权 82.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A.合法 B.合体

C.合理 D.合情 E.规范

83.公文上可证实作者合法性、真实性及公文效力的标识包括()A.文头 B.印章

C.发文字号 D.签发人 E.签署 84.公文在效用方面所实行的原则是()。A.不溯既往原则 B.后法推翻前法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新旧两兼原则 E.溯及既往原则

85.收文办理的主要方法有()。

A.拟办 B.批办 C.承办 D.主办 E.注办

。86.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包括()。A.满足公共需要 B.弥补市场缺陷 C.节制政府失灵 D.防止契约失效 E.弥补志愿不足

87.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是()。A.行政性 B.公有性 C.社会服务性 D.公益性 E.民间性

88.现代事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健全的事业单位法人制度 B.统一的组织模式

C.多元化的投资与经营补偿制度 D.科学民主的领导制度 E.完善的具体运作制度

89.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A.婚姻道德 B.社会公德 C.职业道德 D.学术道德 E.家庭美德

。90.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包括()。A.适用范围的广泛性 B.手段上的准强制性 C.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D.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E.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三、判断题(共30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你认为命题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中将“A”涂黑,错误的请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中将“B”涂黑。)91.马克思、恩格斯曾把自己所创立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92.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及其次要矛盾决定的。93.人类认识是真理与谬误的矛盾统一体。94.道德和科学处于社会意识形式的核心位置。

95.造成人们素质上重大差别的原因在于不同社会制度及其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

96.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价值。

97.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思想统一和政治信仰问题。98.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99.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正确看法和科学观点。100.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101.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发展经济。

102.划分经济形式的标准是生产与消费的联系方式。103.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政治动力。

104.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是全部的社会产品。105.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命线。106.房屋是房地产市场最基本的交易对象。

114.公文作者的作用是表明公文的责任者和法定权威性。115.联合行文时,作者可以是不同级别层次的机关。116.签发是绝大多数公文生效的必备条件。

117.事业单位的概念是我国与其他国家都共同使用的一个概念。118.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论依据是现代事业管理制度。119.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120.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可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四、综合分析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或几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字母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中填涂。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一)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人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人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1.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要有()。A.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B.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E.真理具有绝对性

1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本涵义是()。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

B.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E.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不发达阶段 12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是()。A.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B.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C.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基础 D.自主创新能力是有效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E.自主创新能力是降低人口数量、缓解就业压力的基本方法 124.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是()。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E.管理民主

125.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A.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民族性 B.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民主性 C.解放思想的创新性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性 D.先进的思想性和高度的统一性 E.广泛的群众性和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二)某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需要征地980亩。彩云市彩霞县政府为加快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力度,专门成立了县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一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县人民法院院长和县人民检察长以及县政府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指挥部成员。2007年3月9日,县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指挥部发布拆迁公告(没有征地批文)。在拆迁过程中,张某的房屋属于拆迁之列。但是张某与拆迁指挥部之间就房屋拆迁补偿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张某2007年3月16日申请县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县建设局裁决。2007年3月21日,县建设局裁决拆迁指挥部补偿张某30万元人民币,并责令张某在10日内自行拆除房屋,否则将进行强制拆除。但张某还是拒绝拆除房屋,于是拆迁指挥部于同年4月5日组织县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90多人,对张某的房屋进行了强制拆除。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6.在本案例中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政行为有()。A.县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指挥部的拆迁公告 B.张某拒绝拆除房屋的行为 C.县建设局作出的补偿裁决行为 D.县政府成立拆迁指挥部的行为

E.县重点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指挥部的强制拆除房屋行为

127.如果张某对县建设局的补偿裁决不服后在2007年5月9日向法院起诉。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张某应提起民事诉讼 B.张某应提起行政诉讼

C.法院应以起诉超过法定期限为由裁定不予受理 D.张某应以县政府为第三人

E.法院应以张某缺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不予受理

128.如果法院受理了张某对县建设局的起诉,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法院只能对补偿裁决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B.法院可以采用调解方式解决行政诉讼 C.法院可以对补偿裁决的合理性进行审查 D.法院可以指派一名审判员独任审判

E.法院可以追究拆迁指挥部总指挥的刑事责任

129.如果张某不服拆迁公告,向复议机关申请复议,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张某申请行政复议应以县拆迁指挥部为被申请人 B.张某申请行政复议应以县政府为被申请人 C.张某应向彩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D.张某应当自知道拆迁公告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

E.张某如果不服彩云市人民政府的复议决定,可以再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130.县法院参与县拆迁指挥部拆迁活动的行为()。A.不合法,但可以切断被拆迁人的救济途径,有利于社会稳定 B.合法,可以监督拆迁过程中的不合法行为

C.违反了宪法中有关人民法院与人民政府之间的权力分工与安排的规定 D.将严重影响法院在办理拆迁指挥部为当事人的拆迁案件中的公正性 E.将严重影响法院在办理拆迁指挥部为当事人的拆迁案件中的独立性

《公共基础》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5分)1.B2.A3.D4.C5.A6.C7.B8.B9.D10.A 11.B12.D13.C14.A15.B16.C17.A18.D19.B20.C 21.A22.B23.D24.C25.B26.A27.B28.A29.D30.C 31.A32.B33.D34.A35.C36.D37.C38.A39.D 40.C 41.B 42.A 43.C44.D 45.B 46.C 47.A 48.B 49.D50.B

二、多项选择题(40分)5 1.BCE 52.AD 53.ACD54.ABDE 55.ACD 56.BC 57.ABCD 58.BDE 59.ABDE 60.ABCE 61.ABD62.ABCD 63.ABCDE 64.BCE 65.ABCE 66.AD 67.ABC 68.ABD 69.AC 70.ABD 71.ABCDE72.BCD73.ABCD74.BDE75.BC76.ABCDE77.ACDE78.ABCD79.ABD 80.ABCD81.BCD82.ABE83.BE 84.AB85.ABCE 86.ABCDE87.BCD88.ACDE89.BCE90.CDE

篇3:2009年云南省教育系统国家级暨省级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共同举办的“中国血管论坛(CEC)暨2009年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将于2009年11月6~8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主席由符伟国教授、陈忠教授、郭伟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为期三天,预计将有国内外800余名血管病及相关领域专家、医师参加。会议主要内容:(1)本着中国血管科医师规范化继续教育的初衷,就腔内技术等国内血管病领域的学术进展进行广泛交流及深入探讨。(2)将近一年来国际血管病领域及其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近的研究成果展现给受众。(3)会议以血管腔内技术为主题、以手术演示为特色,通过两地三院卫星转播实现互动交流,在给现场提供更好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让更多未能亲临现场的医护人员同步学习。CEC2009涉及了多种动脉及静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倡导多学科交叉发展,促使诊疗规范化:心内科、心外科、介入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齐聚本届论坛共同交流培训,促进血管病医师对疾病的综合治疗能力和知识普及;CEC2009还设立了“周围血管疾病基本问题及药物治疗”专场,邀请到有关专家对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作以解读。参会代表还将获得国家继续教育项目学分10分。

篇4:2009年云南省教育系统国家级暨省级

关于印发

200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云高工〔2009〕1号

(2009年1月16日)

各州、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现将《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国上下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一年,是我们实现全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之年,也将是云南教育改革全面、深入开展的一年。各地、各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抓好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

云南省教育厅

2009年工作要点

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促进公平;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设施、现代教育管理、现代教师队伍,加快云南现代教育发展进程,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现代教育发展进程

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各项工作。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在全省教育系统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以人为本、体现公平、促进和谐,使受教育者心智健康、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引领时代进步的现代教育。

2.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修订《云南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争取年内颁布施行。完成《云南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草案)》的调研、论证、修改,力争年内报请省政府审议。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

3.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配合有关方面尽快完成《中共云南省委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意见》的修改工作,出台后抓好贯彻落实。力争出台《云南省高等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试行)》,做好高校领导干部选拔配备、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开好、贯彻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指导高校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加强教育系统党员、教职工教育。加强厅机关党的建设,做好厅机关支部调整、工会换届等工作,坚持和完善厅机关支部(总支)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视老干部工作。

4.继续加强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认真贯彻落实惩防腐败的5年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认真执行中央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纠风治乱工作,抓好规范教育收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对招生考试录取和涉及人财物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领域的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管好用好教育经费,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从源头上加大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和政务公开。

5.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从切实提高教育软实力的高度,全面加强教育科研,特别要在现代教育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总结和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云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绩与经验。开展《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年度监测评估,启动云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的研究制定工作。

6.继续加大教育宣传,积极营造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改革教育厅新闻工作机构,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导向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的工作力度,加强与省人大、省政协、新闻媒体等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等工作。

二、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入实施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三生教育”。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积极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通过深入实施“三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最终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高尚的教育精神,构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落到实处。

8.全面实施“三生教育”。从秋季学期起,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三生教育”,加强组织领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改进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做好督导检查和宣传,建立和完善全面实施“三生教育”的长效机制。在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中增加“三生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和拓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组织专家学者对“三生教育”进行理论研究,引导和支持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努力构建“三生教育”的理论体系。

9.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立德树人,认真抓好中小学德育基本条件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制度建设。以“三生教育”为主线整合德育资源,切实推进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工作。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活动。改进文明学校评选管理办法,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抓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拓展校外教育阵地。做好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方案的各项工作,着力加强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10.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继续实施大学生成人成才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工程和社会合力育人三大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应对措施,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

11.加强体育、卫生与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进一步推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中小学体育工作专项评估。加强学校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制度和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学校“禁毒防艾”工作。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艺术活动。加强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

12.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扩大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评体系,引导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开展中华经典语文诵读活动,推进省级、国家级语言文字达标示范校建设。

三、全面完成“普九”任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13.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学前3年教育普及步伐,规范并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特殊教育学校所有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实施好红河州等6个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支持项目学校做好校舍新建或改扩建、教学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教学康复训练设备购置等工作。

14.实现全省“普九”重大突破。大力扶持澜沧、鲁甸、镇雄3个县按规划“普九”,加强对“两基”攻坚的过程督导,确保全省129个县(市、区)全面实现“普九”。

15.继续抓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继续开展“两基”复查年审工作,对2005年前实现“两基”的县的巩固提高进行抽查。积极做好“两基”迎接国检的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促进县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发展。筹建云南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建立健全督学体系,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检查评估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重视并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16.落实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好“两免一补”各项政策,免除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

17.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思路,促进各地积极发展普通高中。在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同时,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鼓励和支持民办普通高中发展。

18.力争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及相应工作组,制订实施方案及配套文件,积极向省政府申请课改专项经费,推进课改教师培训、管理者培训、考试评价、新课程体系构建、教材建设等工作。

19.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制定下发并严格执行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文件,从春季学期起,在全省中小学整体、同步推进“减负”工作。通过在全省中小学统一实行严格的“减负”办法、改革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教辅材料选用、加强检查督促等措施,全面减轻中小学生学习、心理和经济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坚决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借鉴内蒙古等地经验,制定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召开工作现场会。以集中办学为方向,坚决撤并一师一校点,逐步取消代课教师,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将大姚县确定为全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试点县,统筹学校建设资金,从政策和项目上给予支持。各州市要在本辖区内确定一个试点县,积极探索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工作。

21.开展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按照分类指导、分类要求的原则,从1月1日起,昆明市14个区(市、县)、其他州市19个县(市、区)开展实施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和督导,探索建立适应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的经费保障、管理、教师、评价、社会支持和参与等机制。

22.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加强民族中小学管理。继续做好民汉双语教材的编译审定出版及发行使用。加强民汉双语教师培训。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继续做好明德小学项目建设。做好各层次教育对口支援。

四、加快建设职教集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23.全面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七大工程”建设,继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力争招生人数达到22万人,在校生达到54万人。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24.积极推进和探索职教集团建设工作。新组建2个省级职教集团,指导、推动州市职教集团组建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职教集团建设,使职教集团在引领、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90%的中职毕业生获得“双证书”。

25.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建扩建校舍与实训基地建设。促使昆明、曲靖、楚雄、普洱等地职教中心建设有首批学校搬迁办学。力争新增9个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投资建设的职业院校公共实训基地,为争取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单位和国家全面推行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创造条件。

26.开展农村各类培训和成人教育,推进终身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培训500万人次,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继续抓好扫盲工作,全省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五、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27.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要求,做好各项改革发展工作。督促、指导各高校完善落实5年改革发展规划,执行好与教育厅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做好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

28.加强重点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继续建好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重点推进43个省级一、二类学科建设。做好国家和省级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和一批学位授权点的审核工作。争取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个。积极争取和做好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个。大力推进省院和省校教育合作。

29.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新增20个省级特色专业,60门精品课程,新建10个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高职示范实训基地,2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推动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和英语教学改革。

30.做好高校评估等工作。以迎接教育部教学评估为契机,进一步督促有关高校加强教学基础条件建设,加快符合要求的教师和教学管理队伍等建设。继续开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积极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

六、加快教育国际化进程,增强云南办学特色

31.加大汉语国际推广力度。充分发挥我省地缘和亲缘优势,形成以高等教育为龙头,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并进的汉语国际推广格局。大力推动汉语进入南亚、东南亚国家中小学正规教育体系。申报建设2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2个国家汉语国际化推广中小学基地,建立5个汉语国际推广中心。

32.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和外国学生规模,争取来滇留学生规模达到1万人,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规模达到500人。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出国留学规模。做好引进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加强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切实做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引进40个优质合作办学项目,到周边国家办学项目达到5个。启动11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到印度举办云南教育展。

33.加强制度建设。修订《云南省招收境外华侨华人学生暂行办法》。出台《云南省非高等院校教育机构招收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聘请外籍教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弥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空白,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

七、积极扩大教育需求,建设现代教育设施

34.启动中小学排危攻坚工程。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实施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职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项目,争取更多中央资金的支持。利用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机遇,加大投入,力争用3~5年时间,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在未“普九”县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解决未“普九”县校舍不足部分问题。

35.积极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及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10个“实验装备及教学标准化示范学校”。加强中小学实验员的培训和指导。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的评价考核。完成2~3个“普及实验教学县”验收。

36.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水平。把远程教育与推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农科教结合等进一步紧密结合。加强云南省远程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启动实施小学英语、音乐等学科远程教学,开发制作“三生教育”多媒体教学光盘。继续做好各类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管理服务工作,做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工作。上半年在全省7个县(市、区)推进“班班通”试点工程建设,力争下半年在边疆25县启动“班班通”工程建设。

37.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建设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统一的教育信息公开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快教育电子政务建设步伐,建立以教育厅政府网站为核心的云南省教育公众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一站式”教育服务网站建设。完善教育系统公文流转、公文办理系统建设,提高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整合信息和网络资源,争取组建“云南教育电视台”,建设云南终身教育服务中心和“三生教育”网络。

38.加快推进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全年完成校区建设和教职工住宅新开工建设面积300万平方米,投资50亿元,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学院及医高专、云南中医学院基本完成一期建设,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始入住学生,入住呈贡新校区的学生共达5万人,教职工住宅建设全面施工。

八、深化教育改革,切实增强办学活力

39.推进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促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的决定》,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逐步建立民办学校主要管理者职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建立“示范性民办学校”评估机制。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研究,适时成立云南省民办教育研究所。争取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和督导专员。推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赋予学校更大办学自主权,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

40.加大投资体制改革。树立现代教育投入观念,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牢牢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措施的精神实质,加大银校合作、招商投教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

4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好“三生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整中小学布局、“普十三”试点等工作。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2.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尽快出台深化高校后勤改革的文件。加强对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的指导、督促与检查,将高校后勤改革工作纳入省教育厅对高等院校5年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分类、分步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争取行政职能部门对高校后勤实体的优惠政策,扶持富有创新精神、以较快步伐走向社会的高校后勤实体。积极协调、努力促成有关高校后勤项目与企业集团等的合作。

九、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43.积极推进以人为本,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学校现代管理。尽快出台相关文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学校现代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建设。深化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改革,构建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现代管理制度。加强学校基础管理、全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加强学生学风、教师教风、领导者服务作风“三位一体”的校风建设。推进管理手段现代化。

44.加强现代大学管理。继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行政、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设置管理,积极配合国家和省主管部门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

45.继续推进中小学“三制改革”等工作。不断健全政策措施,更加深入地开展校长竞选、教师聘任、绩效工资的“三制改革”,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平稳实施。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各种培训中,加强中小学教师现代管理意识与能力培养。抓好校舍安全管理。

46.建设平安、健康、文明、和谐校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以教育部把2009年作为全国学校安全年为契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演练。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快速有效处理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开展学校周边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十、加强现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水平

47.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五年规划的“5122工程”,全年建设10所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培养认定200名中小学名校长、40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000名省级骨干教师,各州市、县要相应开展此项工作。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岗”计划,推动省各级财政筹集经费用于2006年招聘的“特岗”教师纳入当地教师工资统发,并将边疆、民族、贫困地区作为重点工作对象。

48.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大力培养“双师型”人才。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提高计划培训。开展第三次中等职业教育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专业评选工作。实施好教师特聘、特岗、特邀“三特”计划,继续组织全省各地聘请1000个年岗位特聘教师。

49.加大高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实施“人才引进工程”,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特聘岗位设置引进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到我省高校任教、从事科学研究。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和“高校师资学历提升工程”,新增10个省级教学团队,40名省级教学名师。积极推进国外访问学者和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的实施。

十一、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50.健全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力争建立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在校生资助制度。启动国家对中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教育工作,继续对中等职业学校全部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助学金。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全面启动我省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的各项奖助学金政策。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

51.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继续实施招生阳光工程,改进和完善招生录取管理,配合有关部门从严打击非法招生中介、招生欺诈等行为,在执行教育部“六公开”、“六不准”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招生录取工作透明度。推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改革。认真做好云南大学自主招生试点。

52.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文件。在各州市和高校运行“领导负责、目标管理、权责统一、绩效考核”为基本内容的新工作机制。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和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毕业生资助创业工作。积极做好以困难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助学育人基地建设。开通毕业生就业办公信息网和使用毕业生就业管理新系统,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建设,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十二、继续加强机关建设,创建和谐创新团队

53.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建设办法建设领导班子。在实践、工作、履职中建设,进一步增强领导班子凝聚力、创造力和执行力。加强领导班子履职效能建设,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履职效能。

54.继续加强机关建设。树立素质、发展、改革、履职“四种忧患意识”,加强基本职责、基本规则、基本能力“三基建设”。加强基本职责建设,更好履行监管、参谋、协调等职责,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政治、经济、工作、生活等基本规则建设,增强规约意识,按规则办事情。加强基本能力建设,提高思维、决策、执行、语言、和谐等能力。

篇5:2009年云南省教育系统国家级暨省级

关键词:教育水平,重点中学,人口迁移

一、引言

人口迁移是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移动的一种形式, 具体是指“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 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 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1]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的改变, 即户籍迁移或非户籍迁移。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二元社会结构逐渐弱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口迁移逐步趋强并渐显高度活跃态势, 迁移流向趋于多元化。将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Push-Pull Theory) 推广至中国发现, 中国的人口迁移模式是拉力占主导地位的模式, [2]迁入地的经济优势、工作机会、教育资源等拉动着人口的流动, 自发性迁移目的主要为务工经商, 而学习、培训性质或工作分配的迁移数量也在上升。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除了经济发展水平、收入、迁移距离等, 教育也逐步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迁入地的教育水平发展程度影响着迁入人口的数量, 这多体现在户籍迁移中, 教育水平越高, 公共服务质量越高, 通过升学实现迁移的数量会增加;二是迁移人群的受教育程度越高, 代表其获取信息的能力、资源及迁移成本的承受能力越强, 迁移的可能性越大。[3]

我们发现,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第二个方面, 研究受教育年限对人们做出人口迁移决策的影响, 即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的关系, 少数研究则是以迁入地受教育平均年限作为该地教育水平的体现, 而我们的研究着手点在于以重点中学数量作为教育水平拉力因素的代表。因为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和重点中学升学率宣传效应, 人们可能为了下一代升学更有意向重点中学数量多的城市迁移。

二、文献综述

相比从经济发展程度、迁移距离、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角度来分析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的文献而言, 直接以“教育与迁移”为对象的研究并不多, 且多集中于对迁移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微观分析。国外对于教育与人口迁移的研究主要有:Sjaastad (1962) [4]运用人力资本模型理论分析证明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人口迁移规模上升;Schwartz (1976) [5]研究发现迁移距离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即受教育程度越高, 迁移可能性越大, 迁移距离越远;R.H Sabot、J.B.Knight (1983) [6]研究发现迁入地优质教育资源对人口迁移构成重要拉力, 个人与家庭迁移的目的在于追求城市中更多与更高的教育机会;Borsch-Supan (1990) [7]研究发现教育与人口迁移存在正相关关系;Christian Dustmann、Albrecht Glitz (2011) [8]发现迁移人口的教育背景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迁移决策与迁入后的成就, 并且基于教育背景的迁移决策与迁移期望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有影响。

我国对于教育与人口迁移的研究相对较晚, 大约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 国内研究主要有:赵耀辉 (1997) [9]以四川省为基础对教育与劳动力流动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比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流动倾向更大;蔡昉 (2003) [10]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人口迁移的受教育程度高于全国平均受教育程度;胡士华 (2005) [11]利用Logit模型使用微观数据分析研究教育对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发现教育对农村人口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吴克明、田永坡 (2008) [12]研究发现劳动力流动具有提高教育收益率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流动本身具有的提高收入的作用机制, 二是劳动力流动影响教育收入功能的作用机制;谢童伟、吴燕 (2012) [13]基于2004至2008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对教育与人口迁移的相互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从全国总体来看, 教育对人口的迁入迁出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 城市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也均呈现反向作用关系, 县教育水平与迁入及迁出均呈现正向作用关系;刘晏伶、冯健 (2014) [14]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对我国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平均受教育程度高的地区迁入率较高。

前人研究大多是从微观层面角度, 加以人口迁移理论分析, 得出个人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成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对于个人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占多数, 且数据来源多是人口普查或者人口年鉴, 重点在人口非户籍迁移, 而研究教育资源与人口迁移率的关系的很少;我们的研究则将重点中学数量加入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拉力作用, 且重点在户籍迁移。本文将基于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通过实证分析, 研究我国迁入市重点中学数量与市际人口户籍迁移的关系, 从而探讨教育发展水平对于人口迁移的影响与城市化问题。

三、概念界定、数据来源测算与数据分析

(一) 概念界定

人口迁移率是衡量人口迁入、迁出变动的相对程度的指标, 反映人口在地区间移动的频繁程度, [15]包括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人口总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迁入 (出) 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迁入 (出) 人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比率, 总迁移率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移动总人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数的比率, 净迁移率指一定时期某地区迁入迁出人口之差占地区总人口数的比重。

教育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的一种, 自古以来被视为厚德载物的载体, 承载着人类理想和社会公德, 具有公益性质, 受教育者即公众始终是受益主体。教育资源是公共社会资源和市场经济资源的混合体, 具有公共社会资源与市场经济资源的双重属性和功能。市场配置教育资源, 就是按照市场运作规则, 将教育资源的经营、管理、收益等权利, 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赋予教育主体———学校以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其中, 重点中学作为教育的重要承载体, 承担着建立准入标准、分配教育资源的责任, 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量一定意义上则衡量了该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辐射程度, 体现了该地区教育水平的平均发展程度。

(二) 数据来源与测算

市际人口迁入率来自中国统计局《城镇住户调查方案 (2009) 》的数据, 数值等于出生时非本地户口、现为本市户口人数除以本市户籍总人口。《城镇住户调查方案》是为全面了解城镇居民生活现状及变化情况, 满足各级政府制定政策计划和进行宏观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 统计调查单位为城镇住户, 采用住宅框选取调查户样本, 主要调查指标有代表性的样本量为65400户, 调查内容主要有各调查市县的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现金收支、消费支出、非现金收入等。

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据来源于中国示范性高中信息库, 经过数据整理与匹配而得。将市城镇居民平均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作为该市教育资源的体现, 具体测算方法为本市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与省级重点中学总数量除以本市城镇居民总人口。

(三) 数据分析

从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据得到样本137个城市中有32个城市国家级与省级重点中学数目大于或等于15所, 且这32所城市中的56%的人口迁入率超过7%, 占人口迁入率超过7%的样本城市的35%。重点中学数量最多的五个城市及数量分别为北京86所, 上海62所, 昆明47所, 成都42所, 武汉38所, 均为经济水平发达、教育资源丰富的一二线城市;而人均重点中学数量最多的五个城市分别为安徽安庆市、安徽宣城市、江西吉安市、江西抚州市、云南昆明市, 人口迁入率除了江西吉安市其余都在7%以上。于是我们分析得出, 人均重点中学数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教育发展水平, 使得对有升学需求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外市人口产生吸引作用, 从而对人口迁入施加了正向影响。

四、模型设定

根据上述分析, 本文拟通过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考察和分析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量对人口迁入的影响,

模型1:log (migr) =α+β1*phsnum+β2*aincome+β3*aeduc+u

模型2:log (migr) =α+β1*log (phsnum) +σ1*east*β2*log (phsnum) +σ2*east+β3aincome+β4*aeduc+u

模型3:log (migr) =α+β1*log (phsnum) +σ1*west*β2*log (phsnum) +σ2*west+β3aincome+β4*aeduc+u

其中, migr指该市人口迁入率, 我们选择了样本中自1999至2009年迁移至该市的人口作为迁入人口, 迁移人口的数学定义为出生日期与户籍迁入本市日期不同的个体并以此求频率;phsnum指该市城镇居民平均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 由该市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总数量除以该市的城镇居民样本数量求得, 根据上述分析, 预计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量越多, 人口迁入率越大;控制变量aincome指该市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 由于居民平均收入水平衡量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 预计收入越高的地区人口迁入率越大;控制变量aeduc指该市城镇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一定程度上度量了该地区教育水平, 因此预计城镇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越大, 表明该地教育水平较高, 则人口迁移率越高。模型设立了两个虚拟变量east、west, 分别代表是否位于中国的东、西部, 以此研究分布于中国不同地区的重点中学数量对人口迁入率影响程度的差异。

模型1以该市人口迁入率作为因变量, 以该市城镇居民平均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作为自变量, 并控制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与平均受教育年限等变量, 进行OLS回归分析与稳健性检验。模型2、3则是在原模型基础上分别加入了是否为东部、西部的虚拟变量与各自的虚拟变量和重点中学数的交叉项, 以此分别估计中国不同行政区划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量对人口迁移率的影响, 并分别检验分属于不同行政区划的地区之间的差异显著性。因为我们猜测, 由于东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 迁移人口的预期收入水平、工作机会、城市化发展水平等较中西部地区更高, 重点中学数量对迁移人口的拉力作用相较于预期收入水平、生活环境、城市化水平等可能更不显著。而对于西部地区而言, 由于其本身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气候、地势地形、历史与政策等因素的限制, 除了西安、成都、重庆等一线大中型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外, 其余地区经济发展前景与城市化水平受限较大, 所以我们猜测, 在同等收入水平、教育水平或教育资源丰富度的前提下, 人们可能更倾向于向东部城市迁移, 东部城市的教育资源吸引力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更大。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应用OLS回归的实证结果如表1。

由模型1的稳健性回归结果 (表1的第一列) 可得, 从本文研究的自变量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数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说明重点中学数量对于人口迁入率确实有显著正向作用, 由于因变量是取对数后的人口迁入率, 所以我们得出结论, 在城市居民平均收入与平均受教育年限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人均重点中学数量每增加1%, 该市人口迁入率增加0.226%。由此可见, 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资源的丰富性对于人口迁入具有正向吸引作用。

模型1的回归拟合情况由如下图2给出, 我们可以看到除去最下方的异常值, OLS回归样本方程拟合情况较为理想, 从“推—拉”理论来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决定中国省际人口迁移流场分布区域模式的动力机制以迁入地的吸引作用 (拉力) 为主。[16]地区教育水平的发展则是一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重要拉力, 但由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教育引致的人口迁移在城市这一级水平上可能在某些地区是趋向稳定趋势。

表1第二列则反映了东部地区与非东部地区 (即中部西部地区) 重点中学数量对人口迁入的影响, 由实证结果可得, 由于因变量与自变量都取对数形式, 则东部地区城市的人均重点中学数量每增加1%, 人口迁入率减少0.243%。交叉项east*log (phsnum) 代表东部地区城市与中部西部城市重点中学数量对人口迁入率的影响差异, 在模型2中交叉项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这说明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影响差异大小约为-0.55%, 即城市人均重点中学数目增加1%, 东部地区的人口迁入率的减少比率比中西部地区低0.55%。由此我们猜测东部地区教育水平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作用不明显甚至有轻微负向影响的原因是:这是因为东部城市生活工作环境收入等各方面条件, 包括教育水平, 相对于中西部地区较高。因此东部城市人口迁入的情况相对于中西部城市要稳定些。当然, 这与我们的猜测不甚相符, 但我们认为这是实证结果的可能理论解释。

而是否为东部对于人口迁移率的影响为负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的城市发展较快, 城市化水平较高, 户籍限制更多, 从而阻碍了人口户籍迁移的自由发展。户籍制度, 是指与户口或户籍管理相关的一套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 其中包括通过户籍来证明个人身份、执行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而近年来随着衍生在户籍管理制度上的利益功能的强化, 人口迁移的流动性受到很大影响, 给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重重障碍。相较于中西部地区, 东部的大中型城市数量更多, 从而户籍制度相对更加严格, 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型东部城市的严格户籍管理体系的存在令以教育为目的的人口迁移的可能性更小。

表1第三列反映了西部地区与非西部地区 (即中部东部地区) 重点中学数量对人口迁入的影响, 交叉项west*log (phsnum) 代表西部地区城市与中部、东部城市重点中学数量对人口迁入率的影响差异, 在模型3中交叉项并不显著, 这说明西部地区与非西部地区重点中学数量对人口迁入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 且由于因变量与自变量都取对数形式, 则由实证结果得西部地区城市的人均重点中学数量每增加1%, 人口迁入率增加0.227%。我们的理论猜测为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作用较中部与东部地区较小的实证结果西部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地势地形、历史与政策等因素的限制, 经济发展前景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受限较大, 在同等收入水平、教育资源丰富度的前提下, 西部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相较于中部、东部城市吸引作用较小。而实证结果中是否为西部与重点中学数目的交叉项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样本问题。

六、教育发展差异对人口迁入的影响

教育水平是影响人口迁入的重要影响因素, 它不仅有强大的经济功能, 也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它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和途径, 对于人口迁移的空间动态有决定性作用。具体体现为人们为自己或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 以及得到更高的教育回报率, 总是从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教育资源较匮乏的城市向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城市迁移。国家级、省级重点中学作为一个城市教育资源较为集中的组织, 对于城市发展教育水平、建设教育设施、传播教育资源具有深刻影响, 而随着整个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和重点中学升学率宣传效应, 人们认为更高程度的高中教育与升入大学接收高等教育有着紧密联系, 在中国的高考制度下, 人们对于升学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 从全国范围看, 重点中学数量对于一个城市的人口迁入有着正向作用。但是, 这种正向拉力作用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西部城市的教育发展水平相较于中部、东部城市吸引作用较小。

上一篇:2022个人销售工作计划下一篇:挫折1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