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服务收费标准

2024-06-09

财税服务收费标准(精选8篇)

篇1:财税服务收费标准

1、负责企业账务处理、日常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的上传及凭证的整理;

2、负责企业账务税务工作及问题的处理;

3、做好与客户间的沟通工作;

4、完成上级交待的其他事务性工作;

篇2:财税服务收费标准

2、每月按时完成总公司账务处理以及报税工作;

3、每年按时完成总公司汇算清缴和相关的审计工作;

4、指导与审核全国分公司财税相关工作;

5、追踪全国分公司财税报表及税务申报工作;

6、对全国分公司财税人员进行时效考核和品质考核;

7、每月按时完成财务报表;

篇3:财税服务收费标准

一、财税政策介入辽宁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分析

辽宁是老工业基地, 虽然经过了多年的调整改造, 但是其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集中表现在工业结构偏重, 附加值偏低, 消耗排放偏高。大力发展服务业, 特别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积极承接服务外包, 这对于辽宁多个层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调整, 是一种新的外资形势, 因此有利于辽宁培育新的外资经济增长点和推进辽宁新型工业化的建设。

2.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无污染等特点, 因此, 有利于推动辽宁增长方式向集约化发展, 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能够极大地推动辽宁现代服务业的增长, 同时可以推动辽宁产业链升级, 以现代服务业带动制造业的提升。

二、辽宁承接服务外包的SWOT分析

(一) 辽宁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势分析

1. 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优势明显。

辽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全省可以直航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德国、新加坡6个国家和香港地区, 与33个国际城市, 50个国内城市通航。2007年末, 全省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065.5万门, 居全国第8位;全省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728.6万户, 同比增长2.4%;辽宁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也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目前, 辽宁省已经建立起多个服务外包的产业集聚区, 全省共有各类成形的软件园区 (基地) 30个, 规划面积近50平方公里, 其中已建成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多亿元。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省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逐渐形成由大连、沈阳为中心辐射辽东、辽南的产业格局。

2. 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基础比较扎实。

辽宁有国家级及省级重点实验室65家,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8家, 省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中心已增至320多个。这些重要的产业基础和智力资源, 为辽宁生产性服务外包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支撑。辽宁人力资源充足, 拥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 2007年在校研究生为6.73万人, 毕业生1.57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77.78万人, 毕业生16.96万人。其中有多所院校设置了与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相关的专业。除此之外, 辽宁还建有专门的软件学院、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及培训中心, 通过多种形式的办学和培训, 满足企业对不同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

3. 人力和商务运行成本相对低廉。

在人力资源成本上, 辽宁具有明显优势。例如, 2007年沈阳软件业年平均人工成本为5.15万元, 大连市为8.45万元, 不仅明显低于深圳 (23.98万元) 、上海 (18.96万元) 、北京 (18.96万元) 、天津 (9.32万元) 等一线城市, 甚至低于位于内地的西安 (8.74万元) 。

4. 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与地缘优势。

依靠地缘、语言与文化相似度等优势, 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已逐渐形成三大区域:美洲、欧洲和亚洲市场。欧美市场相对成熟, 亚洲市场快速增长, 潜力巨大, 中国占欧美份额不到10%, 65%来自日韩市场。辽宁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 与日本, 韩国有着天然的地缘和文化的优势, 是日韩服务外包首选之地。

(二) 辽宁承接服务外包的劣势分析

1. 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

辽宁服务外包业主要承揽的是技术含量低的工序, 如程序录入、单体测试等, 多走的是一条给国外大公司打工的道路, 这样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导向, 也就决定辽宁服务外包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忽视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软件产品很少, 具有定制软件的驰名公司不多, 以服务驰名或见长的软件公司缺乏, 难以开发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拳头产品。同时辽宁在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运营机制、服务功能和生活环境等方面,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 欧美市场开拓不够, 国内高端客户开发不足。

辽宁软件服务业出口主要针对亚太市场, 尤以日本市场为主, 而对于欧美市场每年约420亿美元份额, 辽宁软件企业涉足很少, 对欧美市场, 中国软件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印度公司, 如印度的infosys公司, 其在欧美地区均设有分部, 而辽宁软件企业近两年才有设置欧美在岸中心的想法, 交流平台的缺失、文化的差异制约了中国企业登陆欧美的进程。国内高端客户开发严重不足, 实现“国货国用”是辽宁软件业今后努力的方向。

3. 服务外包企业规模偏小, 接包能力尚嫌不够。

目前辽宁现有服务外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产业结构的分散, 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直接影响辽宁外包企业的接包能力。2007年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平均员工人数约为83人。其中, 员工人数在50人以下的企业402家, 占57.4%;50人到99人的企业187家, 占26.7%;100人到499人的企业60家, 占12.9%;500人到999人的企业14家, 人数超过1000人的企业8家, 合计占总企业数3.1%。

4. 外包人才结构性缺乏, 专业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首先, 辽宁缺乏既懂得英语, 拥有软件专业技能, 同时又要懂得日语或者韩语的复合型人才。其次, 缺乏软件研发管理人员以及有“软件蓝领”之称的基础程序员。再次, 缺乏具备全球眼光、能领导承接大型服务外包业务技术团队的人才。因此, 软件产业的高端与低端人才都非常缺乏。这种人才结构上的严重失衡, 不光造成软件研发过程中的低效率操作, 又浪费了大量人才, 提高了企业用人成本, 非常不利于服务外包产业未来的发展。

三、促进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财税政策探析

最近几年, 辽宁为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不间断地对其进行政策扶持, 先后制定了《辽宁省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扶持资金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加速发展软件产业的补充意见》和《关于印发辽宁省加速发展软件产业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 客观上为辽宁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从总体来看, 还存在扶持政策还比较粗泛、扶持力度不足、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不够等问题。现结合辽宁服务外包的优势、劣势分析, 提出促进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 发挥辽宁地方公共财政职能,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1. 在园区基础设施方面,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设立扶持辽宁服务外包业发展的专项引导资金, 主要用于在辽宁服务外包领域关键基础设施的投入, 重点加大对沈阳、大连重点软件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培训平台的建设, 完善服务外包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投资环境, 优化园区服务环境。另外, 对于服务外包企业或园区的占地, 地方政府应参照工业用地标准, 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出让, 以降低服务外包企业的成本。

2. 在外包市场开拓方面, 政府要积极搭建平台。

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积极搭建发包与接包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同时省财政对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境外各类展览、国际推介会等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还要经常举办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专项推介活动。

3. 在扶持外包企业做强做大, 培育龙头外包企业。

鼓励和支持辽宁服务外包企业并购境外中小服务外包企业, 鼓励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 组建大型国际化服务外包企业。在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 着力培育一批高质量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二) 提高对辽宁服务外包企业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

提高税收政策的扶持力度就是增加优惠的“量”。可以从优惠涉及的行业面与实际税负的降低幅度两方面入手。从行业面的扩大方面, 实施由区域导向向产业导向转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外包企业给予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一定标准进行筛除, 确认从事服务外包的三种业务形式的企业成为专享承接服务外包的受惠对象。从服务外包企业实际税负的降低幅度方面, 可以借鉴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税收政策, 从流转税和所得税方面尽最大可能降低企业税负, 可考虑仅对服务外包实际取得的净营业额征税, 即采用差额征税的办法, 消除当前营业税中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 或考虑明确对服务外包企业征收增值税, 直接确定税率为3%;考虑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并借鉴各国普遍对出口服务实行的低税率或零税率, 对服务出口给予相应退免税政策;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办法, 建议让服务外包企业享受从盈利年份起“两免三减半”的定期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终止后, 可继续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

(三) 完善辽宁服务外包人才支撑政策扶持体系

篇4:财税工作如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财税;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

农业是维持我国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影响下,新农村建设已在加速发展。我国政府必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可以说,农村财政财税政策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我们应加大财税支持“三农”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 理清财税工作职能,提高思想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财税职能的本质要求。财税政策是以政府与市场为立足点确定其职能的。财税服务具体体现在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上,其职能如下:1)保证社会公共需要。增加群众收入和社会保障能力,保证全社会科学、教育、文化及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需要,即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的需要,为社会再生产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同时包括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需求,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需要等。2)调节社会经济职能的需要。制定和实施财税政策,充分发展经济,政府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和调节政府公共预算的平衡关系,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调节农村市场供需总量的平衡,把促进经济发展进而带动财政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运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财政分配杠杆,推动财税工作发展。3)规范农村合理、公平的分配秩序。财税工作事关全镇的发展,财税政策是通过提供可能的财力,服务于经济、服务建设的杠杆,全力推动新经济财源建设。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可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稳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2 完善财税工作,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 加强政策调研,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在取消农业税后,必须确保财政困难县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基层政权正常运转。积极探索税收提供支农新途径,不折不扣地将农业税减免的好处落实到农户,引导农民开展自己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益事业;将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落实到基层。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向农村投资。积极探索深化农村改革的新路子。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除政府的主导作用外,还需适当引导社会资本向农村转移,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通过税收减免,提供优质纳税服务等措施,支持农业生产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的财税补偿机制;支持民营资本投入农村建设;保护农民利益,通过财税政策支撑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2.2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村新建设发展

认真落实各项涉农税收政策,真正做到以税惠农,以税助农,大力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组织。将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作为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重要方式,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不折不扣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将党的惠民政策送到群众手中,让群众实实在在的感到党的温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税务部门应有贡献。

2.3 优化税收服务,为农民创造优质的税收环境

税收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农民工的创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包括:1)大力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创办农村企业给予扶持,适当减免企业创办之初的税收,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后劲。2)努力帮助农民增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帮助农民务工经商,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3)利用地方税收聚集的资金为农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公共财政利益。

3 落实惠农政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贯彻“予多、取少、放活”的基本方针,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民减负增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1 加大支农投入力度

支持各类合法经济实体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鼓励农村劳动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力支持以重点水利工程、标准农田建设为主体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和村庄河道整治力度,巩固和完善农村饮用水工程体系,保障农民饮用水安全。

3.2 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税务部门要认真做好税收工作,支持新农村建设,支持新建农业产业化基地,积极探索税收支农新途径。开展粮食直补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试点,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支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稳步扩大险种和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促进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民增产增收。实施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3.3 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要加大支持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免征农业税后,为解决农村公益事业资金投入困难,财税政策要积极支持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生及社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财税部门应充分利用财税政策,发挥财税自身职能,加大财税支持“三农”的力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宝云.关注两会:杨秀华代表:统筹整合国家支农资金[N].燕赵都市报2011-03-04(2).

[2] 陈一文.有机生态循环农业合作社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方向.中国经济史论坛,2011-04-01(5).

(责任编辑:刘昀)

收稿日期:2014-01-04

篇5:财税服务收费标准

一、服务品牌创建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品牌创建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认真实践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牢固的群众观,紧扣“效能革命”,紧贴“中心”工作,以“服务创一流,奉献在岗位”财税服务品牌的创建成效,展示财税窗口单位新风貌、新业绩。

品牌创建的目的意义: 打造“服务创一流,奉献在岗位”财税服务品牌,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品牌温州”战略的需要,是促进财税事业发展的需要,是财税部门转变作风、诚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的需要。其目的就是要使财税干部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积极融入品牌创建工作之中,以全新的工作姿态,以认真负责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到提升服务水平和提高办事效率上来,力戒自我满足,形成“勤练兵、学技能、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展示团队精神,彰显财税服务品牌效应,努力使财税工作“常做常新、有为而治”。这对于提升财税形象,充分发挥财税职能,推进我市“一港三城”发展战略的实施,开创财税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品牌创建的工作目标

打造“服务创一流,奉献在岗位”财税服务品牌,是深化“效能革命”,推进“学习型、事业型、服务型”财税机关创建的重要举措,要按照“求务实,理好财,优服务,提素质”的要求,做到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目标上同向,力求实现“公正透明,办事高效,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品牌创建工作目标。为实现创建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力求达到服务创一流。同时,“中心”每位工作人员都要增强责任心、事业心,勤政廉洁,恪尽职守,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努力在岗位上作贡献。

三、品牌创建的服务内容

创建“服务创一流,奉献在岗位”财税服务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精品工程,是“效能革命”的一项主要内容,需要不懈努力。为扎实推进服务品牌的创建,促进“中心”服务水平再提升,要着力推行以下几项服务。

一是透明服务。实行“中心”政务信息公开,公布财务管理规定和财务报账制度;畅通办事渠道,全方位公开办事依据、核算流程、岗位职责,推行办事公开化,提高办事透明度。设立咨询窗口,耐心做好核算业务的解释和答复;定期召开报账会计例会,提供沟通相关财务信息。

二是便捷服务。科学、合理设置业务流程,减少核算环节,推行一窗受理、全程办理的“一窗式”报账业务;实行报账备用金专户存储,授权小额转账支付业务。依托信息化,开拓网络业务,实现单位远程报账和远程查询,对有条件的单位实行专线连网;运用pOS支付手段,逐步实现电子化财务结算。

三是规范服务。从健全管理制度、深化核算改革、提高岗位技能入手,不断规范业务流程,落实AB岗工作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决报备制和轮流值班制等工作效能制度。稳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改革,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开展报账业务培训,指导报账单位健全财务管理。加强“中心”人员素质教育,潜心学习理论、钻研业务,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提高核算业务水平,促进规范高效服务。

四是温馨服务。坚持服务宗旨,确立“处处是窗口,人人是形象”的理念,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工作标准,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做到服务有提示,服务全方位,以诚待人,热情办事,努力营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和服务氛围,树立财税品牌窗口的良好形象。

四、创建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做好发动。组织开展财税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大讨论,提高认识,统一步调;利用各种会议、“中心”网站、电子屏幕等反复宣扬财税服务品牌的作用意义,营造声势,使之人人皆知,与之合拍,凝聚合力,培育团队精神。“中心”的每一位干部都要从我做起,积极参与,站好每一岗,以主人翁的姿态和高昂的热情,自觉主动投入,当好“开路先锋”。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全体干部都要写好心得体会,组织交流。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财税服务品牌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与各项工作通盘结合,各方面要协力配合。市局效能办要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把握前瞻性、针对性,督导面上工作的开展。“中心”要建立创建班子,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整个创建工作,自始至终要有“中心”领导负责,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任务明确,职责分明,上下协力,形成党、团、工、妇齐抓共创的互动氛围。

3.健全制度,抓好落实。在完善“中心”各项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要针对服务态度、工作学习、任务完成、岗位技能、劳动考勤、仪表着装、环境卫生等方面,制定创建工作考核办法,逐项细化、量化考核标准,保证品牌创建有章可循,步步到位。要抓好软硬件建设,建立“办事回执卡”,切实履行对外服务的各项效能建设制度;设立意见箱,开展“我为‘中心’献一言”和优质服务“金点子”征集活动;建立例会制度,定期进行创建工作交流和布置。

篇6:财税代理公司服务标语

诚信相依,同舟共济。

商海浮沉,同舟共济。

同舟历风雨,共济现彩虹。

同舟财税,专注为您。

同舟代理,真心为大家。

同舟共济,赢在实力。

一路同行,岁岁平安。

明白纳税,实在服务。

让我们成为你的左膀右臂。

您的放心,同舟安心。

同舟财税,专业为您。

发展同舟,困难携手。

风雨济同舟,齐心立中华。

岁岁同舟,年年有余。

精诚在我心,服务伴我行。

开源克俭,同筹未来。

同舟拓商海,齐心赴前程。

同舟——(您)贴身的财税秘书。

大家的财税服务——同舟财税。

有责任,有财富——同舟财税。

同舟财税代理,共济商海浮沉。

财税代理找同舟,合理避税永无忧。

诚信代理财税,与您同舟共济。

帮您管好钱袋子——同舟财税。

与众不“同”,风雨共“舟”。

伴你扬帆破风浪——彼岸在前。

你的便捷,我的专业,理财之家,同舟财税。

同舟共济,做您财税的掌舵人。

您的财海我作舟——同舟财税代理。

同乘华夏之舟,行财税共赢路。

同甘共苦奔小康,舟密部署财富路。

商海同舟共济,诚信共赢天下。

悉心代理财税,携手共担风险。

篇7:财税服务收费标准

税扶持政策、细化项目预算、强化扶持资金管理、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发展。

1992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后,**省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1991—200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0.3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0.0%提高到36.4%。2001—200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0%,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达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6.4%提高到40.2%,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0年的29.0%提高到2006年的31.6%,并于2002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本文拟对**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些分析,并对财税部门如何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传统的运输邮电、商贸流通业开始逐渐向现代物流(流通)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专业化、细化,我省的一些传统服务性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运输、仓储、邮政企业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由单纯的运输、仓储向货运代理、商业配送、社会化储运等现代物流方向转变。商业、供销、物资、粮油、餐饮等行业开始向连锁商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特别是连锁经营快速发展,显示出其“大进大出"、周转快、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已有相当一批连锁店在**站稳脚跟。到2006年底,全省已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法人企业达4249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批国际物流中心正在规划建设。

(二)新兴行业迅速崛起,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力量。

——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01-2006年,我省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2%,超过同期服务业年均增速7.2个百分点。到2006年末,我省移动电话用户达301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5%,比2001年提高36.4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为574万户。同时,广告、公证、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统计等咨询服务业和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数据库服务等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据统计,2006年全省从事信息传输和软件业人员数为25.4万人,是2003年的2.5倍。

——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到2006年末,我省从事房地产开发从业人员有15.86万人。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74.28亿元,比2000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2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2000年的16.0%增加到20.7%,房地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带动效益日益增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已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开发了一大批新的景点、景区和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1990-2006年,我省入境旅游者接待人次从49.6万增加到281.4万,年均增长12.5%;旅游创汇收入从0.5亿美元增加到21.3亿美元,年均增长27.6%。2006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6149万人次,比1995年增加124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519.6亿元,比1995年增加1298.9亿元,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6.3%上升到10.7%。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出,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全社会总产出3.03万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社区服务业方兴未艾。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快捷、求便,同时为了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投资少、见效快的社区服务业成为我省目前新兴服务业的一大亮点。社区服务的内容从单一分散性服务发展到包括托老、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系列化服务。

篇8:财税服务收费标准

全球产业结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工业经济”比重逐步下降,“服务经济”已经成为主导。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服务业地位的持续上升,成为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最突出的变化。在21世纪,发达国家已建立了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而在世界发达国家这个数据已经上升到70%以上。在新一轮的信息革命中,现代服务业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来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中,世界各国关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赢取战略制高点,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进全球经济科技的新的崛起。

改革开放后,我国服务业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现代服务业保持稳步快速发展的趋势。“十三五”时期,我国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走向服务业大国,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大势。提高现代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市场,现代服务业走向新阶段的主要路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在所需。

2 财税政策扶持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现状

2.1 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导致我国现有的财政政策总体上力度不足。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同比有所下降,与经济所需要的积极财政政策大相径庭。而现代服务业的财政支出力度现在仍然不及生产企业。此外,在目前有关服务业的财政政策中,大部分财政政策主要集中与传统公共服务业如医疗、教育等,对于一些如软件开发、云计算和工业设计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相关政策支持不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2 税收政策的不均衡性

我国地域覆盖广,区域发展差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和西部都有各自不同的税收政策,加剧了东西部之间差距。据不完全统计,在优惠区域上,我国仅有6条税收优惠专门针对西部以及东北区域的,而东部沿海的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则多达100多条。显而易见,我国的区域优惠重东部轻西部,正因为这类对沿海城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优惠,各种优势资源同时向上述区域流动,所以提高了该区域的生产力水平。而我国中西部的服务业发展远远不足,这间接影响税源,进而导致了中西部地区财力的巨大差距。

税收政策的在不同的行业之间也有倾斜,导致了现代服务业一定程度上内部失衡。一部分垄断行业中,比如铁路运输和邮电通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在客观上形成了不公平竞争,而且广泛存在于各经济类型、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

2.3 优惠方式单一,手段落后

税收优惠方式分为两种类型,即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间接优惠一般相比直接优惠更有优越性,但目前我国还是以直接优惠为主,间接优惠政策是比较缺失的。现有的直接优惠以减免税为主要方式,不利于税收优惠带来的激励作用。间接优惠主要以加速折旧为主,可减少折旧时间和增加较高的折旧率,使企业获得更多折旧的固定资产使用。这样的结果既可以让企业减少缴纳一些税款,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4 对高新技术的支持力度较薄弱

21世纪,现代服务业要突飞猛进,科技创新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金融业中的网络银行业务、电子信息传递和离岸业务等,都是依托技术创新而发展起来的的。近几年,政府也提高了现代服务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和信息化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从宏观的角度看,对高新技术的支持力度还是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技术应用比重还比较低,缺乏高端品牌。第二,人才机制不畅,服务从业人员素质不足。缺乏技术性服务人才,高校的专业性也不强。第三,税收政策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如例如,大部分税收政策只注重创新结果,比较少的关注创新过程。再如,税收产业格局缺乏合理性,制造行业快速发展但是服务性行业却没有跟上步伐,特别是高科技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如云计算,软件服务等的发展仍旧迟缓并且外部资金很少进入这些领域。

3 国际现代服务业财税政策的经验借鉴

3.1 财税优惠政策范围广、针对性强

财税优惠政策范围广。美国各个服务业的经营领域财税政策基本都覆盖了。不仅对传统的服务业如教育、医疗投入巨大,而且对新兴的服务业如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支持力度也不小。其次,各国财税政策具有针对性。主要根据本国服务业发展的条件优势来确定对哪些领域重点导向,有利于提高了政策的应用性。美国对服务业的财税政策主要集中在金融业、科技服务业、通讯服务业等领域,以扶持这些行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为金融业制定了较大的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还为其专门设置了投资津贴补偿等优惠措施。

3.2 促进本国区域协调发展

制定现代服务业的财税政策时,国外不仅保证经济发展快的地区,也会对相对落后的地区给予特殊的照顾。美国政府对于一些经济贫困区以及特殊地区,为了鼓励公司能够对其进行投资并且对当地居民进行雇佣,凡有企业在上述地区进行投资,可以向美国政府申请债券筹资免税、工资抵免等税收优惠。法国政府普及小学生因特网教育,对一些偏远地区,也加大网络建设,鼓励政府投资。

3.3 优惠方式多样,间接优惠为主

对服务业中的不同行业,间接优惠更能体现优越性,激励企业的成长,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具意义,发达国家多采用这种方式。美国对于服务企业的亏损实行向前向后的结转优惠方式,而对研发的设备则采用加速折旧优惠的方式;韩国优惠形式规定允许企业扣除投资风险与研发准备金。这样不仅为企业降低了一些税收负担,而且获得一定的资金准备,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扩大企业的规模。

3.4 重视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创新

科技信息化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不断前进,全球科技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将科技创新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扩大服务内容,打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和产业格局,在这一点上各国政府都有共鸣。因此,世界各国都对其实行了多种多样的财税优惠政策来鼓励科技创新及研发。韩国对国内的技术开发人员,给予其个人所得税的减免优惠;新加坡制定,企业研发新技术的可以享受5-15年的免税期;德国启动绿卡工程,吸引全世界IT人才;澳大利亚特别注重信息和通讯技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所以为了扶持通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发布《信息经济战略框架》,提高澳大利亚在国际市场上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竞争力,《国家宽带战略》进一步促使澳大利亚的通讯业达到世界领先的地位。

4 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4.1 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投入

加大资金支撑。第一,根据市场需求的深度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的主导作用。经过财政直接支撑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建设项目,或者下降税率和出口退税。第二,提高财政补助,提高公民收入特别是一些低收者的收入,促进居民消费,而消费是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第三,健全利于居民消费的服务业基础设施,增强利于消费的社会氛围。

加大人才支撑。优化人才环境,提高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尽管我国拥有的人力资源也比较充足,但服务人才尤其是结构性短缺的不足限制了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建立高效的人才流动机制;鼓励国内大专院增设有关现代服务业的各类专业;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培训各级业务人员;吸引国内外先进服务业人才并且可以选派服务人员出国学习;强化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鼓励参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加大体制支撑。进一步深化改革,规范市场秩序。第一,冲破体制的界限,拓宽现代服务业的成长环境,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方向的服务业发展新机制。第二,开展服务业市场专项整治,重点查处无证经营,不正当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企业。

4.2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均衡发展

改善区域结构。依靠优势区域经济的发展实际,科学规划,实现产业格局优势互补。首先,国家对中西部地域,应该增加现代服务业的财政支出,使其能够衔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使服务业发展尽快上一个新阶段。其次,调整东部发达地区的政策,尤其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要依托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的优势,促进服务业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对一些大城市,制定符合各城市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财税政策。如加速建设珠海、深圳、大连等国际航运口岸中心,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再次,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虽然自2006年起,全国取消了农业税。然而,城乡二元税制结构还没有完全打破。要尽快制定城乡统一的财税制度,改良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均等化水平。最后,鼓励区域间开展合作,整合现代服务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泛的地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更高的水平。

优化行业结构。实施税制改革,促进行业间的税负公平。重视税率的调节作用,采用税率的次优性和差别性原则。对信息服务业,完善基本设施。对金融服务业,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对科技服务业,利用科技对服务业支撑和引领作用,保护知识产权,进行技术推广,完善网络建设,鼓励多发展生态、创新、设计研发的服务业。

4.3 制定合理有效的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针对性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优惠的行业根据地区发展,有重点的推动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完善税负合理。根据各行业的不同特点,不同类型业务实施不同的优惠政策。

其次,不断调整税收优惠的手段和环节。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政策应改变以直接优惠为主的税收优惠手段,过渡到采用以间接优惠为主,除此以外,优惠环节也要从税收结果环节逐步过渡到税收过程环节。要结合现代服务业各行业不同的特征,一方面利用税率优惠和减免税,另一方面利用缩短折旧、延长弥补亏损时间、提高扣除等方式,还可以给予投资抵免、提取科研准备金等环节的优惠。

最后,为现代服务业建立财税激励措施。实行优惠抵免,加速折旧等制度。清理各类收费,取缔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实行加速折旧制度,鼓励风险控制。例如,加大金融扶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创业初期,可以考虑降低服务业的税率。

4.4 提高现代服务业创新力和现代化水平

加大对外交流,提升科技创新。第一,积极展开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推进云计算、物流、商务、教育等现代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在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加强引进现代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的吸收和创新,重视投资服务工作,提高对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第二,创建现代服务业部门体系,提升其科技水平,展开技术和服务形式创新,编制行业技术准则。

培育新兴服务业,扩展现代化水平。为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软件工程,通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学习先进的示范应用模式。强化创新和应用生态服务业新科技和新模式。不断增强以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度,寻找中国特色新兴服务技术、模式、产品的路线。面对新兴的服务业应强化企业与外部交易合作,带动中国现代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国际现代服务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最活跃的板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规模品牌缺少,政策导向不足,创新能力欠缺,人才短缺凸显等。而现代服务业要发展,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强有力的扶持。应当根据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借鉴一些国外先进的做法,在新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展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财税政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蒋琳.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J].涉外税务,2011,(01):34-38.

[2]贵州财经学院课题组,陈焰,黄静,黄兰等.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研究[J].涉外税务,2011,(04):24-28.

[3]肖全章.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1,(06):106-109.

[4]秦燕.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财税服务收费标准】相关文章:

财税政策服务外包论文04-20

中小企业财税服务07-29

财税服务公司企业简介07-02

解读财税-2018财税55号文04-26

解读财税-1-2018年财税55号文05-05

财税政策06-30

财税改革05-18

财税模式05-25

财税系统05-30

财税处理06-11

上一篇:处暑的微信祝福语下一篇:2023—2024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题目及解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