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送教下乡文件

2024-06-17

河北省送教下乡文件(精选7篇)

篇1:河北省送教下乡文件

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通知

冀教[2009]3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省部属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中央及省委有关指示精神,积极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省委组织部、省农工办、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冀组通字[2009]27号)。为落实《意见》要求,省教育厅决定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通过实施这项工程,使农村的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等有志青年,特别是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从各地返乡的农民工,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可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其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积极探索;是发挥专业、师资和技术优势,为我省新农村建设提供最直接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实施这项工程作为加强新农村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大事来抓;作为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一项具体措施,认真抓好各个环节的组织和落实,扎扎实实推进工程的实施。附件:“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二ОО九年七月八日

“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2009年7月8日)

一、培养目标

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我省经济发展需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热爱农业农村工作,熟悉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的农村技术和管理人才,成为“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在农村生产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招生对象及要求

1、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年龄45周岁以下,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干部、村后备干部和返乡农民工、农村专业户、复转军人等有志在农村创业的社会青年。

2、招生纳入当地年度中职招生计划,计入当地年度招生统计范围。学员自愿报名,学校统一录取,实行注册入学,享受全日制中职学生待遇。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后,颁发中职毕业证书。

三、开设专业与修业年限

1、拟开设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及农村经济管理三个专业,各地也可结合当地实际需要开设其它专业。

2、修业年限为2—5年,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修业年限不超过5年。

四、培养形式

1、由河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和拥有涉农专业的部分省级重点以上骨干学校牵头,以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人学校、农广校和电大分校为阵地,与当地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抓好培养培训工作。教学点可设在乡镇成人学校、联办单位的培训中心、职业培训学校等,方便学生就近学习。

2、根据农村生产实际和学生现实状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农闲时间集中上课,农忙时间兼顾学习和工作。理论教学采取集中讲授与小组学习、个人自修、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专业技能教学采取在教师指导下,边学习边生产、边工作边实践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相应科目的考试或考核即可取得相应学分。

3、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修相关课程,参加各类培训,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努力工作,业绩突出,带动作用明显,受到相关部门的嘉奖等,均可换算为修业学分。在规定的5年内修满学分,即可获得毕业证书。

4、根据各地农业生产对先进技术的需要,以及农民对技术方面的需求,组织开展各类适合农村、农民特点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与指导。要深入田间地头,主动了解农民对技术的需求,从培养专业户、示范户入手,以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生产技术、新型农机具操作修理等实用技术为内容,带动农村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课程设置

强调专业知识学习,重点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实践教学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四大模块。

1、公共基础课。是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课。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对专业技能课具有针对性。通过学习,为学生学习专业和技能奠定基础。以综合性课程为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各类课程特别是专业通修课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机的综合,合理归并,使课程在知识、技能的配置上更为优化,更接近教学目标。

3、专业技能课。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以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进程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综合能力和比较熟练的专业技能,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必需的经营管理知识。

4、综合实践课。是所有专业学生所必需的综合技能,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推广农业新技术的能力,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新型农民的模范带头人。

六、教材选用

公共基础课选用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指定的统编教材;专业基础课以学校自编教材为主、统编教材为辅;专业课教材以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为主,学校自编教材为辅。

七、学员管理

学校按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办法和学生守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学员管理办法。学校应与当地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建立科学、严密的考勤制度。学员要按规定参加上课、实训及实习活动,认真学习,争取优异学业成绩。学员要努力做到自信、自觉、自强,实现有德、有能、有为。学校党组织要和地方党组织积极配合,对品学兼优的学员进行重点培养,并做好在学员中发展党员工作。

八、组织领导

1、稳步推进。2009年是我省开展“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试点工作的第一年,针对当前我省实际情况,计划招收50000人。各设区市教育局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切实负起责任,推进工程稳步实施。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制定稳妥可行的招生计划,并将计划落实到承办学校,切忌盲目求大求多。

2、严格把关。为确保该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把好事办好,各设区市教育局一定要掌握标准,严格把关,认真遴选承办学校,并报省教育厅审核备案。各承办学校要明确职责,制定完善可行的教学计划和符合实际的课程安排,认真实施教学,严肃组织考试考核,务必保证教学质量。

3、精心指导。该项工程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一次变革,在具体落实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各试点学校要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各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完善机制和制度,指导该项工作顺利实施。

篇2:河北省送教下乡文件

1、组织机构:

送教下乡办公室,实习实训领导机构,下设: 教学辅导组,2)后勤保障组,3)学籍管理组

2、设施设备:

校内:1)车载流动图书馆、车载流动实验室、涉专业教学挂图、标本室、校内实习实训场(厂)、站、园等、配备具备现代科技含量的教学仪器设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3、实习实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1)、本人填写《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送教下乡实习实训教师登记表》。学校送教下乡办公室或教务处初审、盖章。学校校长办公会审定。2)、对问题讲解、作业、实验、实习、技术推广、复习、考试等所进行的安排文本,要在该活动开始前一周交到学校的送教下乡办公室存档。

3)过程性评价

4)认真填写《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送教下乡实习实训日志》,对实习实训内容、效果等进行全面记载

5)结合自身实际,编写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教材、讲义

6)填写授课教师上课情况表,学员测评实习实训教师表,学校对实习实训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及时记录在案

4、学生: 1)建立家庭性实习实训基地 2)提交实习实训日志、总结

3)写出2万字左右的专业方向的书籍的读书笔记 4)实验报告

5)考察国内国际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有关的项目3个以上。考察后要有考察报告及相关凭证。

6)取得至少一个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生产经营工作有关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否则扣减6学分。

5、考核与学分:学生实习实训的学分为60个

过程性考核成绩按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一般占总成绩的25%。

终结性考核为有关课程结课时的实习实训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一般占总成绩的25%。

实践成果考核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一般占总成绩的50%。

篇3:河北省送教下乡文件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培计划”(2015)中西部“送教下乡”培训项目桃源项目县的实施工作就在中央“支持计划”精神的感召之下拉开了序幕。

一、项目实施回顾

1. 项目构想

为了进一步弄清湖南省桃源县(以下简称“我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并就发展状况剖析乡村教师对于专业培训的现实需求,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和县教育局组成联合调研组,根据“国培计划”项目县申报的相关要求,精心设计了包括18个选择题、3个问答题,涵盖乡村教师培训各方面因素的调查问卷,并组织了8个调研小组对我县范围内17个乡镇的18所学校、437名教师进行了问卷反馈以及听课、座谈等一系列调研活动。结合问卷及相关问题答案,可以了解到我县乡村中小学教师对于培训需求主要体现在“参与需求”“课程需求”“形式需求”几个方面。

根据广大参培语文教师的需求,我们构想了如下培训内容和方式:

(1)师德讲座。通过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中学朱金凤和我县架桥镇省级师德标兵易月珍两位省级师德标兵现身说法,分享他们在班主任工作以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做法和成功经验,让参训教师进一步感受教师工作平凡中的伟大。

(2)名师送课。通过我县名校名师送课,让参训教师了解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以及科学教育教学方法。

(3)专家讲座。通过本土经验丰富的学科专家对我县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的全面剖析和新教育教学策略的引领,让参训教师看到自己的问题,领悟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4)骨干教师展示课(同课异构)。当地骨干教师与名师同课异构,现场展示课例,让参训学员领悟到当地教师与名师之间的差异,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5)交流互动。专家进行课例解读;针对示范课进行分析点评;授课教师谈教学反思路;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及专家交流互动。

(6)在岗实践。通过在岗实践,提升参训教师学以致用的能力。

(7)综合评价。运用课堂教学评估量表、听课教师、学生、专家的评课意见综合评价示范课、案例课。

实施这一项目,我们力图达到的目标是:通过听师德专题报告,进一步体会教师职业的平凡和伟大,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送教下乡”活动,建立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名师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密切联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形成有效帮扶、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开展现场诊断、评课、议课等参与式活动,增强我县乡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行动观察、自我反思、感悟体验、行动设计等有效教研的专业引领能力;通过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阶段,搭建名师、教研员、乡村教师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激发其主动规划自我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提高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能力,进一步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通过跟踪指导和多元评价等方式,让每一位参训教师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2. 实施概况

2015年我县小学语文学科送教送培选择西路片山区6个乡镇,即龙潭镇、观音寺镇、理公港镇、黄甲铺乡、牛车河乡、钟家铺乡为送培单位,活动从9月30日启动,本项目共分四个阶段实施计划,2016年1月11日结束第四阶段;参训教师达95人,结业学员95人,结业率为100%,参与活动班级15个,学生800多人;选择县域骨干教师5人,送示范课5堂;选择当地骨干教师10人,上研讨课10堂;选择常德市师德标兵朱金凤、易月珍,为学员上师德课2堂;聘请龙韦宏、葛国清、佘协华三位特级教师为活动指导专家,指导讲座、点评共达10堂次;研修内容涉及师德与小学语文教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个方面;活动主要形式有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互动交流、课堂实践等;整个培训过程组织严密、效果显著。

培训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集中授课、名师骨干教学展示、专家诊断、沙龙研讨、随机听课、点评讲座等方式,具体阶段安排为:

(1)师德讲座、识字写字、口语交际研讨阶段。其主要内容为: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组织倾听朱金凤、易月珍两位师德标兵的育人事迹,重温“师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标准”;研讨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展示示范课2堂,当地骨干教师研讨课2堂);听取龙韦宏、葛国清专家评课及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主题讲座。

(2)研讨阅读、写作教学策略研讨阶段。其主要内容为:第一阶段培训小结;研讨阅读、写作教学策略(展示示范课3堂,当地骨干教师研讨课2堂);听取佘协华、葛国清专家评课及阅读、写作教学策略主题讲座。

(3)教学展示与现场诊断阶段。其主要内容为:学员对一、二阶段活动评价及成果资料收集;分两组深入乡镇学校,采取“听课—评课—交流”现场诊断学科教学问题,共计划听阅读课5堂,听写作课1堂,为广大教师顺应课改、创新语文教学把脉;姚志毅、葛国清两位专家对各小组所听课例进行现场评课并进行教学问题诊断;通过座谈、书面征求后一阶段培训建议。

(4)培训成果大展演阶段。其主要内容为:校、乡“精彩课堂”大展演(共计划每个乡镇展演一堂优质课,共6堂,课型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葛国清、龙韦宏两位专家作即兴评课,诊断教学问题;结合课例,举行“我的语文教学观”沙龙研讨会,专家、学员现场研讨。教育局、进修学校领导对四次活动全面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研修设想。

3. 主要做法

(1)着力训前调研在。开展本次送教下乡活动前,我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按学科成立了项目团队,通过对我县范围内17个乡镇的小学18所学校的437名教师进行问卷反馈以及听课、座谈等一系列调研活动的分析,了解到我县乡村小学语文教师最迫切需要的是学科教学理论的支撑;学科教育技能的牵引;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学习指导方法。而这些需求又以山区学校教师要求最为强烈,因此,我们选择了西路片区的6个乡镇作为小学语文学科送教送培的“基地”,并根据分析结果拟定了相应的送教下乡的内容。

(2)周密制定方案。计划是行动的指南,本年度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以“国培计划(2015)”湖南省中小学“送培到县”项目实施总方案为指导,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通过师德巡讲、课例示范、教学观摩、互动研讨、专家论坛等培训环节,形成上下联动的培训机制,充分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切实有效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和师德修养,帮助参培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指导思想;通过示范课观摩、当堂点评、专题讲座等系列的教学活动,突出典型,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教师运用教材、设计教学流程、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专业能力,并以此为契机,加快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教学教研能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本年度内,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相关任务。

(3)精选专家、骨干。对于“送教下乡”来说,专家、骨干的引领相当重要。我们特从全县在岗的8名特级教师中聘请了龙韦宏、葛国清、佘协华三位特级教师作为学科指导专家;特地从漳江小学、文星小学、实验学校选拨了王一帆、唐先桂、熊燕、鲁华丽、聂爱英等五位县市级骨干老师送示范课。

(4)严密组织活动。每组织一次活动,我们都把每个细节都尽量考虑周全,如班级管理、报名注册、场务服务、设施设备、专家点评、会议主持、交流评课等多个环节都安排得一一到位,所有参训老师都对活动组织赞叹不已。

(5)完善资料积累。每次活动,我们都能做到训前有计划,训中有活动,训后有资料,所有资料都做到内容丰富,格式正确,存有价值。

4. 经验分享

领导重视是活动成功的关键。我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高度重视“送教下乡”工作,多次召开动员会、阶段总结会,学情分析会;如小学语文第一次送教下乡在龙潭中学进行,县教育局副局长魏启新,教研室龙韦宏,进修学校副校长吴凤初,纪检书记周吉初都亲临阵地,指导活动开展;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龙潭中学校长王东波三次活动,每次出场讲话、评课,而且是“一陪到底”,各乡镇人事专干也亲自带队,参加活动,其精神难能可贵!

训前调研是做好送教、送培的前提。教师需要的培训才是有用的培训。从我们大量的调查走访得知,对于语文老师,最需要的是语文教学理论的支撑,理念的指引;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在信息化教学时代来临之时,语文教学中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大方面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多数语文老师还有教师研修方面和个人业务成长方面的需求,为此,我们急语文老师及所急,广泛开展主题研修方法的指导,如很多语文老师对“合作研修与送教下乡”如何有机结合,还不很了解,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借助送教下乡这个研修舞台,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校与校的合作研修。开展“区校合作研修”:首先是选择研修现场,一般是“知名学校”“特色学校”“课改样板校”“特色教研组”等;其次是确立学科研修主题;如11月在我县龙潭镇现场开展的桃源西路片校小学语文学科合作研修活动中,就由合作学校共同确定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四个研修主题;再次是确定研修对象、研修方式、培训者、理论专家、参训者以及研修基地实践者,通过协商共同达成研修目标。如可以选择这样的研修方式:1诊断式研修。让参训者讲述自己的教学经验、体会与疑惑,共同揭示问题本质,得出解决办法;2自主发展式研修。通过在共同体内进行分享、交流和完善,自我反思、自我定位、自主规划、自我促进;3团体辅导式研修。团体成员间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

我们把全县所有中小学分成东、西、南、北、中几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择一所学校为基地学校,近三年来,我们以这些基地学校为依托,开展了近20余次的送教、送培活动,做到每一次活动有主题、有总结、有反思,通过这些活动搭建城乡教育联系的桥梁,拉近城乡教师之间的距离,为农村地区教师送去教育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理念,推进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

如部分村完小老师对于校本研修模式中提出的“菜单选点指导”模式很赞成,但是搞不清如何操作,为此,课程指导专家就做出了下面的培训指导:村完小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紧,空余时间少,可以根据本人所需,采取“菜单选点指导”模式开展校本培训。

这一模式的基本构架是:制定菜单—选择主题—自学思考—专家指导。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1理论讲座;2专题研讨3案例反思;4教学检测;5总结提高。在“联片研训”内容与形式的选择上,我们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第一,相同相近原则。即“联片研训”考虑到学校间的地域位置、学科特点及教学年级等因素的相同、相近性;第二,资源互补原则。即联片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互为利用,互为促进,统统提高;第三,有的放矢原则。即“联片研训”围绕片区学校实际需要开展,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在此同时,我们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内容的针对性,了解片内各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了解他们对课改的认识,体现缺什么思想就补什么思想;坚持理论指导,没有理论的指导,经验的东西是难以站住脚的;坚持研训内容具体化,发挥教师集体力量的作用,相互协作,共同攻关。

详尽方案是做好“送教下乡”活动的“导航器”。整个项目方案的制定仅仅围绕为学校服务、为老师服务,以帮助培训辐射点学校形成乡镇区域与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以学科教学研究,帮助老师研课磨课,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方法;本年度小语“送教下乡”计划分四个阶段进行(具体阶段安排如前所述)。

整个研修方案对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都明确了具体要求,如课程专家、授课者、管理员的职责就是这样的:

(1)学科专家。负责送教课程、授课教师安排,负责与专家团队接洽,落实送教名师、学科专家授课讲座内容;负责做好送教示范课的磨课工作;填写活动记录表,每次一份;加强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2)授课教师。服从学科专家安排,按学科专家的指导认真备课,积极参与示范课磨课,按时送课并按要求进行教学反思,为乡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班级管理员。做好学员的报名统计、报名册、学员问卷调查等受训前的资料准备工作;做好现场的学员报名和管理工作;组织好学员的问卷调查,填写参培小结表和研修日志,每人每次各一份;组织三分之一的学员填写培训者评估表,每年一次;做好学员的考核评价;收集整理资料,及时宣传报道。

优质团队是做好“送教下乡”的有力保障。小语学科在整个送教送培项目中是优势科目,三位特级教师、本项目专家各具特色,龙韦宏老师为我县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对全县小语教师需求及教学现状了如指掌;佘协华老师身为省重点小学副校长,分管语文学科,对小学语文整个教学系统及教材变化和课堂教学问题非常熟悉,这样能更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送教下乡活动;葛国清老师坚守几十年的小学语文教研阵地,具有较高的教学理论水平,特别是熟知当前教师教育、校本研修的方法与步骤,所做的讲座,能作为老师急需的理论支撑。

跟踪指导是活动持续开展的有效方式。我们还采用了与时俱进的跟踪指导方式,让研修成果得到有效升华。活动让学员获得更大的惊喜就是,本次培训和以往的培训不同,培训没有随着培训时间的结束而结束,为了将研修成果落到实处,项目团队创建了微信公众平台,将学员的优秀成果和学科专家的指导意见等优质资源定时发布,方便学员随时随地了解研修动态,梳理疑点,这样,让每一位参训学员的研修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通过现场活动与跟踪指导,让参训教师通过观摩,听讲座,掌握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到了有效的改进措施,特别是通过活动,让部分年龄大的教师学会自制课件,学会了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式,总之,用参训教师自己的话说,那就是通过培训切切实实提高了教学技能。

多元评价是活动检测的有力手段。“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评价主体除了项目团队的成员,还有学员本校的领导,评价内容有学习态度、提交的各种研修成果,还涉及到学员在学校运用研修成果的情况,像这样的评价方式,学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真正促进了学员的发展。许多学员是这样评价活动效果的:“送教下乡”培训活动,无论是示范课、研讨课还是学科专家的专题讲座,都是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展开探讨的,有效帮助学员理清了教学思路,困扰老师的部分问题得到深度解决。

齐备资料是“送教下乡”活动成功的有力见证。师训部姚志毅主任担任过多年中心小学校长,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她设计的整个活动流程与资料收集目录,实际实用,能反映整个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特别是收集与制作的音视频影像资料为整个“送教下乡”活动积累了丰富而有价值的内容。

总之,本年度的“送教送培”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训过程清晰,学员积极主动参与和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员参与研修的主动性,小语学科所开展各项活动为我县中小学2015年度“送教下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二、实践引发的思考

送教下乡作为一种教研活动方式,以立足教学实践、转变教师教学理念为主旨,以提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受到了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反思近两年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本人认为目前送教下乡活动的培训实效性、针对性、方式方法、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还需要改进与加强,对于如何开展高效、优质的“送教下乡”活动,本人特作如下思考:

1.“送教下乡”的前期准备应充分

送教下乡是帮扶薄弱学校的重要环节,其关键在于真实有效。只有做到前期任务具体、方向明确,才能避免送教下乡活动变成一场独角戏,也才能够让薄弱学校教师有持续学习改进的热情和专业提升的空间。前期准备具体包括:

(1)合理规划。活动组织者要制定送课下乡活动规划,即每学期开展几次活动,每次是哪一个学科,每次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每次活动怎么开展,每次活动的预期目标,等等。活动组织者要有系统思维的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让受帮扶的教师觉得可望不可及,从而把送课下乡活动变成促进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自觉行动。

(2)明确要求。应该说,每次活动都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如何让这些人力、物力发挥最大效益,对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包括对组织者、送课教师以及听课教师的要求。其中,对于组织者的基本要求应该包括:根据规划提前告知给参与教师的研讨主题和目标,将教案或设计提前发放给听课教师,精心设计有关主题的观课议课表,每次活动要确保时间充足等;对送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提前通知送课内容和研讨主题,根据规划精心备课并提前将教学设计写出来,教案中对关键的教学步骤要写清楚设计意图,上课时要利用薄弱学校现有的教学辅助设备,要有有关研讨主题的教学论文,要耐心解答听课教师的疑惑等:对听课教师的基本要求包括,要熟悉听课内容并设想自己如何上课,要依据研讨主题在相应的表格上详细记录教师表现、学生表现以及自己的思考,要能围绕主题做一次简短发言,围绕主题提出一个问题供大家交流等。

2.“送教下乡”的现场操作应精当

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让薄弱学校教师有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传统的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是送课教师上示范课—上课者说课—上课、听课教师进行评课—组织者进行总结。在其中的相互评课阶段,由于农村教师大都比较拘谨,往往都是同去的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学校领导评课,没有能够真正互动起来,不利于激发薄弱学校教师后续学习改进的热情。为此,不妨把送课下乡活动的操作程序改为观课—议课—专题讲座—解答疑问。

(1)观课。送课者上主题课时,预先设计好有关授课内容和授课愿景的观课量表,也就是将研究的问题化为观察点,让听课教师按照表格记录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同时,要求教师将“思”贯穿于“观”的全过程,尤其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热烈、意外冷场、效果不明显的地方进行思索,透过这些现象去分析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正是由于及时记录了课堂上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加之深入的思考,才可能会使议课时的互动成为可能。

(2)议课。在议课阶段,要集中话题、关注焦点,依据事实,从现象出发讨论问题。这样的议课不是对已经发生的课堂进行判断或者作出结论,而是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出更加理想的课,以追求和实现更加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实际操作中,由于有大量的的事实记录和分析,在议课阶段,“一言堂”的现象基本杜绝,也增强了上课者与听课者的互动,为所有参与者铺就专业成长和经验共享的道路,真正实现共同成长的校本教研目的。

(3)专题讲座。送课者一般都是区域内学校教师当中的佼佼者,对教育教学领域某个问题往往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利用送课下乡的机会,让他们面向薄弱学校教师举办相关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扩大听课教师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听课教师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4)解答疑问。送课者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对教师提出的疑问,往往能结合鲜活的事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助于听课教师提高实践操作水平,对开展教学研究也不再有可望不可及的感觉,从而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改进的后续热情。

3.“送教下乡”的后续行为要跟上

资源共享、网络讨论、师徒结对,让薄弱学校教师获得持续学习的有效帮助。

(1)资源共享。城区学校要及时将学校的优质资源(包括课件资源、优秀录像课、优秀设计、优秀论文等)上传到网络上或将文本送给帮扶学校,让这些学校的教师及时了解相关动态、学科研究前沿等,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2)网络讨论。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网上学科工作群,让两所学校的教师能够通过网络经常相互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互分享教学成功的喜悦,做到交流经常化、帮助经常化。

(3)师徒结对。建立城区优质学校优秀教师与农村薄弱学校青年教师师徒结对机制,让他们的学习、交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篇4:“送教下乡”不能走秀

但是目前的“送教下乡”活动多存在形式单一、形式主义、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形式单一主要表现为仅依托“送课”形式来组织活动,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为完成任务而组织活动”,鉴于这两种情况长期存在,所以送教下乡活动效果多不明显,甚至非常不明显。

那么,送教下乡如何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一、 送什么

送教下乡,必须先深入送教的接受方进行调研,弄清楚接受方的教育需求及要求。唯有如此,送教内容才能真正得到受教方教师欢迎。当前,每所学校或每个教育区域所需要的教育扶促项目或内容多不相同。有的学校缺的是先进教育理念,有的学校虽有先进教育理念,但缺乏具体操作技术,有的学校则可能既缺乏先进教育理念,又缺乏操作技术。同是缺乏操作技术,情况也不尽相同。但送教者在送教时多是根据自己的专长或喜好来确定送教内容。为此,笔者觉得,送教方在送教之前必须对受教方进行调研,以了解其具体教育需求。不经调研,盲目地“送课”,多会造成“送的”不是受教学校教师“想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送教方只能在形式上达到“送教”之目的,真正的“送教”目的或效果很可能无法实现。

“送教下乡”关键是送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是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教育的灵魂,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向受教学校教师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及教育技术应该成为“送教下乡”的主要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实现有效传递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笔者觉得,通过开设示范课或观摩课的形式,并辅以讲座加以诠释,可使受教者完全理解送教者所要传达的理念与思想,也可让其学会教育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技巧。如果“送教下乡”仅以课的形式“送教”,则很难达到“送教”之根本目的。“送教下乡”重点是送教学经验与教育技术。笔者觉得,当前乡村薄弱学校缺乏的不只是教学硬件,最缺乏的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教育技能的教师。要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部门可依托“送教下乡”这一平台来逐步实现。在送教活动中,送教者应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或案例,从教育技术层面加以诠释,以有效解决这一突出问题。

二、 怎么送

为真正达到“送教下乡”活动的目的,笔者觉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1.开设示范课、观摩课

送教者接受送教任务后必须精心准备,反复酝酿各个教学环节及整理贯穿其中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广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研究性学习”贯穿于教学始终,并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要真正为乡村教师送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或途径。

2.开设业务讲座

授课只是送教活动的一个环节,完整的送教活动,必须包括理念与技术的诠释。要结合所授课诠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使用问题,能真正让听课教师学到教育技术与技巧。以案例诠释理念与技术是最为有效的送教形式。示范课、观摩课需配以专题讲座或深度评课,这样有助于听课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内化,使之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

3.持续或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一次送教下乡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乡村教师所有问题。因此,送教下乡活动应持续、定期开展。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改变乡村薄弱学校与城镇学校之间的教育技术差距,实现城乡教师教育技术与理念均衡发展。

三、 由谁送

“送教下乡”时必须精选一些思想开明、作风正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能将自己教学技术与理念诠释清楚、一线教师公认的优秀教师来承担送教任务。送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送课。当前,有些送教组织者多认为送教活动就是送课。送教应包括送课及授课理念、教学技术等完整的诠释。当前的骨干教师、名师遍地都是,活动组织者一定要甄别清楚,选对选好送教者,否则,送教活动的真正目的便难以达到。

总的来讲,“送教下乡”是一种利己又利人、利校又利国的有效教研活动。鉴于此,笔者认为,当下各级教研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做实、做深这项工作,要务求实效,不能走秀。组织者要提前规划,精细组织,做到以受教方教育需求确定送教内容,以送教内容选拔送教人,绝不能以骨干教师、名师或其他优秀教师的专长确定送教内容或盲目送教。活动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与反思活动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乡村学校及教师要积极、主动联系教研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变上级主动“送教”为乡村教师主动“要教”。唯有送教内容真正具有针对性,活动才能有效果,或效果才能更好些。

篇5:送教下乡体会

2018年11月12日,我参加了由县教育局和县教师进修学校主办语文学科的“送教下乡”活动,有幸学习了邓爱香老师的《大小多少》这课,让我对识字教学有了更深刻地了解,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点滴体会。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今日,听了邓老师所上的《大小多少》一课,足足地领略她那活泼生动的课堂的风采,也从中得到了不少收获。邓老师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将游戏贯穿整一课堂,让学生万分的感兴趣。她的课堂富蛮有激情和活力,再加上她那蛮有亲和力的声音,时时的关注学生,点拨式的指导……使得这堂课大有新意,也精彩万分。在本课中,邓老师结合了现代化手段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课堂丰盈饱满,生动丰富。在多媒体技术的配合下,整个环节一气呵成,形象生动。看了邓老师的课,让我明白,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也要与时俱进,利用好多媒体,这样能让我们把一些信息直接第呈现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直观感受,也会更方便我们的教学。恰当地将教学与现代化的手段相结合会让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都同时受益。整个课堂中,邓老师常常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激励学生,使得他们积极投入课堂,乐于思考,乐于与老师“共舞”。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交的轻松,学生学得高兴,显出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其实,对于老师而言,能在课堂中能运用恰当的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让其乐于参与课堂,便是成功的一半了。

听了邓老师的课,我也深深地反思自己,明白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运用的类似这样的激励性语言还很少。在识字认字环节,邓老师进行了许多游戏。让学生来读字认字,而又将学习寓于游戏当中,让孩子们无一不被感染,无一不激动,纷纷张嘴举手,积极参与,享受这“学习游戏”。而邓老师就在这样的游戏当中,让孩子们熟读成诵,完成教学目标。好的课堂离不开好的过渡,一个课堂若是没有过渡,那在衔接方面会显得非常的生硬,使整个课堂像是被强硬拼凑起来的。

篇6:送教下乡总结

苏哇龙“送教下乡”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我县乡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我们区乡的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10月22日-10月23日,在巴塘县教育局的关于“送教下乡”号召及志玛央宗校长大力支持下,由巴塘县人民小学副校长兼州级教育教学调研员王和平率队,带领人民小学的优秀的语文教师杨蓉、数学教师朱燕琴、藏文教师李维一行到苏哇龙乡中心校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王校长一行在下午四点钟来到苏哇龙南戈小学,和老师们在帐篷里进行了一次教学教研活动,询问老师们在教学中有什么疑惑,遇到的困难有哪些,老师们反应了学生在学小数除法很困难,语文阅读后但是练习题做不起,不知道方法,作文不知道怎么写等教学问题,王校长和老师们进行了亲切地交流:“知识传授要先易后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情景创设要贴近孩子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望;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不懈的重视授之以渔,不要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日积月累,指导鼓励学生敢于开口说话,打破学生不说话的‘金口’……”三位教师也与他们的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交流,然后在下午六点钟来到了苏哇龙中心小学,王校长一行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

第二天早晨九点钟,南戈小学的老师和西藏索多西乡中心小学的老师也来到了苏哇龙中心小学来参加“送教下乡”活动。首先是李维老师给苏哇龙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上了一堂藏文课,教室的后面挤满了三所学校听课的老师,甚至苏哇龙的乡党委书记也在教室的后面听课,令大家深受感动。李维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开展了良好的师生互动,他的肢体语言深深吸引了孩子们,孩子们全神贯注,频频点头,举手用藏语回答着老师的问题,一堂课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孩子们意犹未尽。在第二堂课上语文教师杨蓉给三年级的孩子们上了《秋天的雨》这一课,杨蓉老师首先用她那亲切的普通话征服了学生,每个学生都读得很有感情,就这样引入了课题,她的课件制作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眼睛,杨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朗读,在她的循循善诱下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孩子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以读促情,学生理解比喻句、拟人句都很深刻具体生动。这一堂课学生读得很富有情感,教师教学方法适当,引导恰到好处,重视学法指导,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们一定大有希望。第三堂课是数学教师朱燕琴给三年级学生带来的《可能性》这一教学内容,课前朱老师精心准备,为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份导学单,课间供学生预习,朱老师就在教室里巡视学生做题,在课堂上用小纸盒、乒乓球和划拳游戏等“原生态的教学手段”给苏哇龙小学带来了清新自然真实的一堂课。她上课一开始就采用与学生划拳的游戏活动形式,不仅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明白了师生都有“可能”输赢这一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她紧接着就开始与师生互动,开展摸球猜颜色的活动,学生的注意力被深深吸引着了,思考着老师为什么猜得这么准?接着朱老师及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在生活中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可能”发生,然后又出示ppt课件,让学生看图判断。接着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语(“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生活学习中的事件,在她的鼓励下表扬中,一个个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用这三个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事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堂课朱老师紧紧围绕教学三维目标组织开展教学,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鼓励学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孩子们露出了张张笑脸,像朵朵绽放的格桑花,教学效果特别佳。下午两点钟,王和平校长给三所学校的教师上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讲座,王校长讲了教师在备课时先要熟悉教材,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结合班级的学习情况,备教学目标,备教学方法,在教学前教师要重视学习情景的创设,创设情景一定要贴近藏区孩子的生活,他们才易于理解。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该放手的引导要放手,坚决不要一包到底,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要启发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王校长还给老师们讲了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能有效备课,他特别强调教师必须要转变陈旧观念,(一)钻研教材

(二)处理教材教法适合(三)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四)预设与生成(五)讨论与自悟尤为重要

(六)备教师自己。最后李维老师和朱燕琴老师指导三所学校的教师怎样制作ppt课件,电子白板的操作使用。“兄弟情深何忍别,金沙江畔话夕阳。”活动结束时已经夕阳西下,王校长才又带着教师们回到县城。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中三所学校的教师们都表示受益良多,学了不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认为对他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作一个非常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他们学校的年轻教师更能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使他们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在今后的教学当中能更胜任现在的教学工作。

对在这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也引起我们全体教师的一些思考。

一、送教送什么的问题。如果仅把送教下乡活动理解为让县上优秀学校的一节优质课到乡村薄弱学校去演示一遍、并想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话,那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根本目的来说,一般是很难达到的。因为这种杯水车薪的行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认为有效的送教下乡活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是教育的灵魂和根本性的指导思想,所以,向这些学校和教师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2、送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一种知识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淀,是教师的宝贵财富。所以在送教下乡的活动中,向他们传递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对于提高相对薄弱学校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整体教学水平,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学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乡活动中传递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看作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行为,那么教学方法的传递应该是感性和具体的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教学方法是否先进、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教书育人的质量。所以,教学方法的传递是送教下乡活动中的重头戏。执教老师要借用课堂这个载体,运用现代教育理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直面听课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听课教师从听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感悟,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一点在本次送教活动中尤为突出。

二、送后的延续问题。就送教下乡活动的时间来说,一般是很短暂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决许多的问题。所以,要发挥送教下乡活动的最大效益,还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延续工作,如被送教校领导要组织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让大家谈谈参加活动后的体会和收获,促使大家对活动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还可组织有关教师上一些尝试、创新课,把学到的、领悟到的东西进行具体实践应用真正达到送教下乡“送去一堂课,带动一个面”

巴塘县人民小学

篇7:“送教下乡”总结

起初听到“奉节县国培计划(2016)小学数学送教下乡培训”时,我的内心无比澎湃。因为可以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教学方法。我深知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上还存在诸多不足,相信通过此次培训自己一定会收获很多。

开班之初,曹贤和校长就作出了明确要求,随后李代文院长又作了重要讲话,由此我感受到县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及对我们乡村教师的殷切期望。

李代文院长首先就“做专业发展的幸福教师”作了精彩的演讲。他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视频、典故、名人名言等形象、生动、具体地阐述了从学科本位到学科综合,从教学生知识到教学生创生知识的重要性,他也强调教育应培养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应全面深化课改落实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师应对每个学生明天健康发展负责。其次,李代文院长就“学本教学”作了详细阐释,他强调一个模式——先学后教,两个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三个特征——自学、互学、展学,思维评价标准——教学目标、效果、特色,指出了学本教学有四观:学本儿童观、学本课程观、学本教学观、学本教师观,要求课堂达到“静而不呆”、“活而不乱”,让不同难度的题在自学、互学、展学、导学中得到解决。听了李代文院长的讲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上对学生讲的太多,学生表达、思考的太少,使得学生只是被动的听,根本没有将知识消化、吸收。于是,我作出重要决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用学本模式开展教学,让学生从传统教学法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解放自己,懂得放手。我坚信学本教学法定能使学生和自身达到双赢。

此次培训除了有理论学习,更有听课、评课、磨课环节,使我们乡村教师不仅从理论上得以升华,在实践上也能得到提升。在培训第一阶段,我们先后听了奉节县兴隆二小的高国江老师、甲高小学的朱美洁老师与重庆市沙坪坝小学周美琳老师、宋燕老师的授课,四位老师的课对比鲜明,各具特色,奉节县两位教师讲的太多,学生思考、交流讨论的太少,沙坪坝的两位老师讲的少,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的多,学习氛围好、效果突出,对比两种教学法,学本模式则更加符合课改要求,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学段培训完后,并不意味着培训结束,而是进入更加深入的学习阶段——研课、磨课阶段,根据第一学段学习情况,各学校教师代表在指定学校组织研课、磨课、评课,并和重庆市沙坪坝的教师共同交流、探讨,也就是所谓的“同课异构”:不同的老师上同一节课的方式不同,从而得出学本教学法的优越性及传统教学法的不足。除此之外,李代文院长还给我们奉节县的乡村教师深深地上了一课:基于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设计。他教给我们向学生有针对性、层次性、概括性提问的方法,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第一、二阶段的培训,各学校的老师们或多或少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教学中。县为了检验各学校的落实情况,还专门组织本土专家到各校观课、评课,并要求各校选出代表上展示课,这都是为老师们以后顺利开展学本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就是对此次培训作总结、说体会。

上一篇:2017年病案室病案管理及质控工作总结下一篇:增强自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