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楷书教学

2024-06-16

硬笔楷书教学(共9篇)

篇1:硬笔楷书教学

第一期硬笔楷书教学计划

教学时间:第一期硬笔楷书教学共分十讲,时间为每讲一小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硬笔书法练习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汉字基本笔画、笔顺规则、笔画书写基本步骤、基本笔画练习。

教学方式:老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课堂练习相结合。

练习步骤:1 先对笔画做单独练习

2再进行和笔画相关汉字的练习

教学目的:使孩子能掌握第一期硬笔楷书教学的全部内容,做到规矩写字和写好基本笔画的要求。

第二期硬笔楷书教学计划

教学时间:第二期硬笔楷书教学共分十讲,时间为每讲一小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汉字有代表性偏旁部首的书写,每讲约为2—3个。期间穿插对硬笔书法练习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汉字基本笔画、笔顺规则、笔画书写基本步骤讲解。

教学方式:老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课堂练习相结合。

练习步骤:1 先对偏旁部首做单独练习

2再进行和偏旁部首相关汉字的练习

教学目的:使孩子能够理解偏旁部首的规律和掌握偏旁部首的正确书写。

篇2:硬笔楷书教学

陈海君

教学内容:硬笔楷书结构教学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楷书结构基本原则。

2、技能目标:学习运用楷书结构法则。

3、情感目标:体验汉字美感、提升书写意识、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硬笔楷书结构基本原则的认知与运用。教学难点:楷书结构基本原则的运用。教学过程

1、导入

1、学生尝试书写

2、佳作欣赏

中国书法是世界文字书写艺术化的典型代表。正是由于汉字的结构变化万千,才使得我国几千年来无数书法家为之钻研不止。汉字结构到底有何奥妙?是否有些有章可循的构架原则呢?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硬笔楷书结构及运用。

2、新授

1、汉字结构大体分为以下基本类型: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

2、独体字:辨认主笔、写好主笔。

字例:土、丰、左、之、水、我、也

3、左右结构:辨清宽窄、分好主次。

字例:

1、故、使、到、2、知、听、从

3、脚、淋、狱、湖

4、上下结构:高矮有序、宽窄得当

字例:

1、思、热、芳、2、美、食、炎、(冒)

3、竟、燕、冀、等

5、包围结构:舒展直曲、外形不一。

字例:

1、庆、建、司、匆、2、区、同、国、回(讲解示范,分类练习,巡回指导。)

3、习作讲评(注意问题)

1、笔画问题

2、结构问题

3、书写连贯流畅

4、规范书写:口、固、日、田、白、木、大、奇、月、夕、4、拓展

1、书写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诗词。(注意章法格式)

2、运用所学欣赏并讲评同学硬笔楷书习作。

5、小结(略)

篇3:硬笔楷书基本笔画书写技法研究

关键词:硬笔,楷书,基本笔画,技法

硬笔指笔尖较为硬性的笔。楷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种基本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的。只有熟悉和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 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大方, 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一、点的写法

“点”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如坠石, 书写时要节奏明快, 干净利落。点画虽然短小, 亦有起、行、收三个环节。汉字中点的位置及组合变化不下十余种, 而究其写法, 不外乎侧点和顿点两种。侧点的写法是由轻到重, 顿而回锋。侧点以右点为代表, 还有左点、垂点等。如“亦”字, 上点居中, 横取斜势;下点在腰, 笔断意连。再如“六”字, 三点相连是等边, 一横穿插在腰间;顿点的写法是顿而出锋。顿点以挑点为代表, 还有撇点、竖点等。如“关”字, 顿“挑”顿“撇”, 两点映带;两横收敛, 撇捺开张。另外, 多个点同时出现时, 不可多“点”一律, 要注意每个点的角度、大小、位置、间距等变化, 并使其相互间呼应配合, 切不可“各自为战”。如“杰”字, 横短竖长, 撇捺对称;四点各态, 变化生趣。再如“汗”字, 三点水, 曲中直;上横上点尾, 下横二点头;横短长, 竖最长。再如“火”字, 点点撇捺, 笔断意连;点在腰间, 撇捺挺健。

二、横的写法

“横”, 即大写的“一”, 要写平稳, 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 横不平, 则字不稳。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 横画不能写成水平, 而应写成左低右高, 收笔时要顿笔, 使笔画变重些, 这样, 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 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 不是指横水平书写, 而是要求看似平稳的意思。横有长横、短横、斜横之分。第一, 长横。长横的写法是, 下笔稍驻 (亦可尖入笔) , 继而右向行笔渐重, 收笔时要向右下顿笔, 要使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五度倾斜, 向下俯视的形态。如“三”字, 三横有短长, 间距要均等;中横最为短, 底横应最长。第二, 短横。短横的写法是, 轻下笔, 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 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共”字, 短横短竖, 长竖长横;两横断三段, 两竖分左右。第三, 斜横。斜横的写法与长横相似, 只是右上倾斜七度。如“七”字, 长斜横, 短竖弯, 就是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笔画才均匀, 重心才平稳。

三、竖的写法

“竖”是垂直延伸的笔画。不论在字的中间还是在两侧, 竖都起支撑全局的稳定作用。竖不垂直, 则字不正。所以, 挺劲有力是写竖直的根本要求。“八法”称竖为“弩”, 意在用力。《笔阵图》说竖“如万岁枯藤”, 即写竖必须寓屈曲之力于画中, 不能僵硬死板。竖有悬针竖、垂露竖、短竖之分。第一, 悬针竖。悬针竖的写法是, 下笔先右顿, 然后垂直行笔, 收笔时顺势出锋, 成针尖状。悬针竖因此得名。如“十”字, 横长竖短, 相互对割。第二, 垂露竖。垂露竖的写法是, 下笔先右顿, 然后垂直行笔, 收笔时顿而回锋, 仿佛针尖上垂着一滴露水珠, 故得其名。如“不”字, 横斜五度, 竖直中心;撇需直健, 与点对称;撇点搞竖, 重心平稳。第三, 短竖。短竖的写法同垂露竖, 只是行笔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如“土”字, 短横短竖, 对割等段;长横托起, 一片天地。

四、撇的写法

撇是左下势的笔画。“八法”中称撇为“掠”。“撇”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 如能写得自然舒展, 会增加字的美感。撇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 起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撇的写法:顿笔之后, 左下运行;舒展撇出, 力送笔端, 最忌“甩笔”滑出。就是说, 写撇不可轻拂而出, 避免出现“墨到笔没到”的毛病。第一, 斜撇。斜撇又叫长撇, 其写法是, 下笔右顿, 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 收笔时出尖, 长而舒展。和捺配合使用时, 收笔要有回锋笔势, 以期和捺画呼应。如“天、夫、大、太”等字, 撇、捺和横同时出现时, 撇、捺要开张, 横要收敛为短横, 一张一弛, 变化使然。而如“美”字的“大”字底, 则需要横长, 撇、捺收敛, 且捺要变成反捺, 又称右长点。再如“人”字, 撇短直, 捺长曲;接点在撇上1/3处, 撇、捺夹角为110°。“入”与“人”字大同小异, 只是接点在捺上1/3处, 其他相同。而“八”字没有接点, 其他相同。“人”、“八”、“义”三字撇、捺的关系, 体现了任何两个笔画的三种关系, 即“相接”、“相离”、“相交”的关系。第二, 竖撇。竖撇即竖而撇之, 上段按照竖写, 后段顺势撇出。如“月”字, 一笔竖而撇之, 二笔折而有力;横多间距要均等, 体态苗条如嫦娥;内横应左连右断, 底横更在腰之上。第三, 短撇。短撇之写法同斜撇, 只是行笔较短, 书写时要短而有力。短撇在字头出现时, 笔画形态较平, 可另称之为短平撇, 如“千”、“禾”、“反”、“后”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 笔画形态较斜, 可另称之为短斜撇, 如“仁”、“役”等字。

五、捺的写法

捺和撇相应, 刚柔且见, 可增加楷书舒展、飞动、流美之势, 书写要劲健丰腴, 壮实有力, 进退抑扬, 曲尽其姿。写捺不宜快捷, 而应缓进。要粗细分明。捺主要有斜捺和平捺两种。第一, 斜捺。斜捺要轻落笔, 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 行至捺脚处重按笔, 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 收笔要出尖。注意起伏, 伸展有节;捺脚宜平, 不可上翘, 如“木”、“禾”、“米”等字 (撇捺对称) 。第二, 平捺。平捺的写法同斜捺, 但下笔时要先写一小短横, 然后再向右下方向行笔, 相对平坦, 如“建”、“边”、“趣”等字 (遇到前两种字是后写走之, 走字底的字先写走之) 。

六、钩的写法

“钩”是汉字中变化最多, 也最容易出毛病的笔画。书写时要注意长短、曲折、角度等的变化。几种常见的钩如下:第一, 长斜钩。长斜钩也叫戈钩, 其写法是, 右下顿笔, 曲而行之, 注意弹性, 忌弱无力, 尾处再顿, 右上挑出。如“我”字, “我”有一长戈钩, 斜倚重心线上;弧线圆转自然, 重心平稳舒展。第二, 舟底钩。舟底钩也叫卧钩, 其写法是, 下笔稍轻先向右下曲行, 渐渐加力, 后段上翘:尾处驻笔, 左上出钩, 钩要出尖, 但不宜过大, 如“心”字。要想写好心字, 弯钩自然圆转;钩画平躺无折痕, 中间挑点侧点呼;气运连贯写心字, 三点应避以排齐。第三, 浮鹅钩。浮鹅钩起笔稍顿, 向下运笔, 圆转右行, 钩处上倾, 用力向上, 快速出钩。“毛”、“电”等字, 竖的部分略长, 横的部分略短;“巴”、“也”等字, 竖的部分略短, 横的部分略长。第四, 横折钩。先略向上斜写横, 再转而左下运笔, 并稍向左弧曲, 尾处用力左上钩出。横折钩又分两种。“刀”、“勿”、“力”等字, 左侧主笔有撇时, 横折钩要与撇协调, 要写横折斜钩;“习”、“司”、“句”等字, 左侧主笔没有撇时, 要写横折直钩, 以为和谐。第五, 竖直钩。先顿笔写竖, 到起钩处, 再驻笔出钩, 钩的尖角约45度, 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丁”字, 先写意长横, 要在格中上;竖钩局中线, 钩向横开头。竖钩有左钩和右钩两种, 如“则、长”等字。第六, 竖弯钩。下笔稍轻, 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 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 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子”字。子字分三笔, 长横居中线;上短下身长, 竖钩重心线。

七、挑的写法

“挑”又名提, 其写法是, 下笔较重, 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 收笔要出尖。书写时, 快而有力。挑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 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第一, 平挑。平挑平而略长, 如“虫”字。口略扁, 竖居中;挑有力, 重心稳。第二, 斜挑。斜而略短, 如“地”字。提土之挑, 短而有力;注意方向, 笔断意连;末笔关键, 尾巴稍长。

八、折的写法

篇4:硬笔楷书教学

关键词:行楷书 连笔法 探究 对策

一、行楷书连笔法的概念界定

“字由笔画组成,练字应从笔画入手。行楷的笔画特点更多呈现在组合笔画的表现上,而其中的核心就是笔画连带,唯有连带,方能提高书写速度。”这段文字出自著名书法教育家田英章先生主编的《书法教师指导用书》(中学版),其义明了。硬笔行楷书写技法中的关键就是“笔画连带”,简称“连笔”。但是目前对于硬笔行楷书“连笔法”却并无官方的概念界定,因此本文中所提到的行楷书“连笔法”是由笔者进行总结并定义的,是指在硬笔行楷字笔画书写中用笔连写的方法,根据笔画间牵丝连带的形态,可以分为“实连法”及“虚连法”两类。

1.实连法:是指书写时将笔画完全相连接,包括笔画直接相连和以牵丝将笔画相连。

例如行楷书中,“牛”(图1)字中的第一笔“短撇”和第二笔“短横”就是笔画直接相连,而“二”(图2)字中的两横则是以牵丝将笔画相连。

2.虚连法:又称“笔断意连”法,是指笔画形态之间有明显的呼应承接关系,但不相连。

如行楷书中的“兰”(图3)字,上方的“右钩点”和“撇点”两个笔画之间有明显的呼应承接关系,但却并不直接相连。

实连法与虚连法在书写中并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二者可在同一个字中交替运用。如“义”(图4)字中的“右钩点”和“撇”使用了虚连法,而“撇”和“反捺”则使用了实连法。

二、行楷书连笔法教学中的问题探究及对策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硬笔行楷书,可行楷书笔画牵丝连带较多,学生在学习书写中经常会提出疑问:如笔画间如何连写?连写的方法有哪些,如何使用?怎样连写才是既合理又美观的?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对于没有接触过行楷书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书法教材中的很多例字就会产生“只知其字却不知如何下笔”的困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拿出对策,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扰,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硬笔行楷书奠定良好的基础。接下来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

1.行楷书笔画间如何连写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般来说,行楷书笔画间的连写是依据楷体字的书写笔顺,在书写时,只要注意笔画间的连接关系,学习起来并不十分困难,只有少数行楷字是参照行书写法,改变笔顺或笔画形态的,当学生遇到这两类类字时,往往不知该如何下笔连写,如“王”,“分”两字都是改变了楷书的原有笔顺,而“走”,“正”两字则是改变了楷书原有的笔画形态(示例一)。这就需要教师示范例字的写法,重点是将行笔路线交代清楚,再引导学生通过练写来掌握,这样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2.行楷书连笔的方法有哪些及如何运用的问题与对策。

行楷书笔画连写的方法有哪些?前文中已经介绍过了,根据笔画间牵丝连带的形态,可分为实连法与虚连法两种,可是汉字中的哪些笔画适合用实连法书写?哪些笔画又适合用虚连法书写?这是初学行楷的学生经常提出的一个疑问,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以下规律,帮助学生解决书写上的疑惑。

①实连法的运用

鉴于行楷书与楷书的笔顺基本相同,实连法多适用于汉字中同类笔画及临近笔画间(指前后两个笔画中,前一笔的收笔处与后一笔的起笔处的距离临近。)的连写(示例二)。

②虚连法的运用

虚连法除多适用于汉字中同类笔画及临近笔画间的连写,还常用于较远笔画间(指前后两个笔画中,前一笔的收笔处与后一笔的起笔处的距离较远。)的连写,以彰显书法中的“笔断意连”之势(示例三)。

3.行楷书连笔法运用合理性、美观性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学会了硬笔行楷技法中的实连法与虚连法,也知道了它们的应用范围,但怎样运用才是合理,美观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般来说,实连法和虚连法都可应用在汉字中的同类笔画和临近笔画的连写上,但在汉字中的较远笔画间连写时,则多用虚连法,而不用实连法。

例如“几”,“丰”二字(示例四),“几”字中的“撇”的末笔与“横折弯钩”的起笔处距离较远,若使用虚连法,“撇”画在写至末笔时带出“附钩”,意在与“横折弯钩”的起笔进行虚连,形成“笔断意连”之势,这样整个字的形态就清晰明了。若改用实连法书写,这个字就会给人感觉像“几”又像“九”,整个字的形态模棱两可,容易让人产生疑惑。

“丰”字中的三横是同类笔画,可用实连法书写,其中第三个横的收笔处与“悬针竖”的起笔处距离较远,适合用虚连法书写,将第三个横的收笔写出向左上方向的“附钩”,与最后一笔的“悬针竖”的起笔形成虚连之势,使得整个字的形态清晰明了。若非要追求速度,将“丰”字中的所有笔画进行实连,就会给人以杂乱缠绕之感,这样的连笔是显然不合理的。

因此,行楷书连笔法的运用能够做到使整字的笔画形态清晰易认,无杂乱缠绕之感,表意清晰而不令混淆,就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合理。

行楷书连笔法的运用除了要注重笔画连写的合理性外,更要兼顾整字的美观性。所以要学会取舍,因字制宜。

举例说明:如“繁”、“友”二字(示例五),“繁”字本身笔画较多,多数笔画间的距离都较近,若按连笔法规则是可以使用实连法书写的,但如果用实连法书写,就会产生牵丝过多的问题,使整字的笔画形态显得杂乱缠绕,毫无章法,这显然是不美的。若以实连法和虚连法结合书写其笔画,避免整字出现杂乱缠绕的情况,就会使其呈现出匀净有致的美感。

“友”字笔画虽少,若在连笔法上不做推敲,为追求书写速度而全部采用实连法书写,笔画间的牵丝就会环绕两次,这样就显得重复,而在书法艺术中是忌讳重复,讲求变化的。所以这个字在书写时也应该做到虚连法与实连法结合运用,即以虚连法“破”掉左面第一个“撇”与“横撇”的实连环绕,而保留第二个“撇”与“捺”的实连环绕,这样的安排就显得富于变化,体现了书法艺术中的变化之美。

由此可见,在行楷书连笔法的实际运用中,要因字制宜,有所取舍,把握连笔的合理性及美观性,做到两者兼顾,切忌随心所欲,滥用连笔法。

虽然笔者在硬笔行楷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关于笔画连写方面的规律、技巧,形成了应对的策略,但这些都还是比较粗浅的,不全面的。随着硬笔书法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开展,相信我们还会碰到这样或那样关于笔画书写教学方面的问题,在此希望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归纳、总结,探究,并最终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为硬笔书法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做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EB/OL] 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 2013.02.07

[2]田英章 《书法教师指导用书》[中学版][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96

篇5: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 点 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硬笔楷书运笔规则;

2、使学生明确写好“点”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硬笔楷书的运笔规则

2、各种“点”的写法。【教学重点】各种“点”的写法。【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书写8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钩、折,简评学生笔画用笔的优缺点,从而导入新课——硬笔楷书的笔画写法]

二、讲授新课

(一)运笔规则

[要重点强调“轻重、快慢”是硬笔楷书笔画运笔的核心,用笔有轻重笔画就有粗细的变化,运笔有快慢线条就有韵律美]

运笔规则就是笔在纸上运行写出笔画的规则。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笔画好比建筑中的砖瓦、音乐中的音符,虽然很简单,但却是基础。笔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字的效果,因此就必须学习写各种笔画的运笔规则。例如一点是怎样写成的,一横又是如何写成的。硬笔书法的笔画虽然简单,只是粗细基本上一致的简单线条,但只要写得得法,同样能显出力与美。运笔的规则可以归纳为四点:

1、有轻有重

要写成一个笔画,不管是点横竖撇捺钩提折,是直的笔画或弯的笔画,是长的笔画或短的笔画,都必须起止分明,有提笔、行笔和收笔三个基本动作,而在完成这三个动作时,用力的大小轻重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起笔收笔应稍重,行笔过程要稍轻;转折停顿处应稍重,笔画过渡的牵丝要稍轻(牵丝是因行笔速度快而在连写笔画的过程中形成的纤细笔迹)。

所谓重,不是说用力越大以至划破纸才好,“重”是指起笔、收笔或转折时把笔尖按下并稍停顿的动作。“轻”也不是说用力越小以至字迹看不清楚才好,而是指与“重”比较起来按笔较轻并且行笔流畅不停顿的动作。重时按力稍大,轻时按力稍小。按力重,写出的笔画就粗;按力小,写出的笔画就细。轻重结合,就能使写出的笔画有粗有细,有起有伏,富有力感和弹性美。

2、有快有慢

写字好比唱歌,要有抑扬顿挫,要讲究节奏。写字的节奏主要表现在书写时用力的轻重和书写速度的快慢上。

轻重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只讲快慢。在一个字中,起笔收笔应慢些,行笔则要轻快;转折停顿处要慢,直行笔画则宜快。一句话,重的地方要慢些,轻的地方则可快些。这好比骑自行车,骑起来了可以快蹬,而上车、下车、刹车时就要慢—点。直路可以快骑,转弯则要慢行。

3、有起有止 所谓有起有止,就是要弄清笔画之间的来龙去脉,在写任何一个笔画时,对究竟应从哪儿起笔,要写多长,在哪里收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有些人写字,控制不住笔的起止,最突出地表现在竖、撇、捺三种笔画上,不能把力气一直写到笔画的末梢,只是随手一划,要么太长,要么过短,心中没有一点数。由这种“没数”的笔画组成的字,无论如何也好看不起来。

要使笔画起止分明、长短合度,必须做到力送画端,即笔写到哪里,力就跟到哪里。就是说,要用手控制住笔,而不能任笔乱写。

4、方向明确

汉字是由各种笔画组合而成的,而不同笔画的运笔方向和角度各有不同。比如横画从左到右,竖画从上到下,撇画从右上到左下,捺画从左上到右下等。即便是同一种笔画,出现在字中的不同位置时,其方向和角度也有明显区别。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写出的笔画就十分难看,而结构也就难以安排。所以,一定要认真掌握各种笔画的方向及其变化,做到下笔有数、角度适宜、方向明确。

(二)“点”的写法

[“点”是所有笔画的开始,也是所有笔画的浓缩。因此“点”是写好其他笔画的基础。

教师可以从横、竖、撇、捺、提、钩、折等笔画的形态及写法上分析他们与“点”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这些笔画的起笔和收笔的写法就是点的起收法,写不好点,则其他笔画就不可能写好。应多花时间让学生练好点画。]

1、右点

A、讲解

右点的形态特征和书写方法 B、示范 点的写法 2、左点

A、讲解

左点的形态特征和书写方法 B、示范 左点的写法 3、长点、撇点

A、讲解

长点、撇点的形态特征和书写方法 B、示范 长点、撇点的写法

三、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2名学生黑板上练习,其余同学在座位上用钢笔练习]

四、教师评讲

五、讲解范字“立”

对范字“立”作读帖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临好、临像范字。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让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临摹“立”,按读、临、比、背的方法连续写10遍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1、谈谈你对运笔“轻重、快慢”重要性的理解。

篇6:硬笔楷书教学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从2011年开始,对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提出要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书法课,2015年审订后的义务教育书法教育用书全面进入书法课堂。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与措施促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程教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比如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一体机的日益普及应用等,书法教学同样需要也必然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伴随着中小学开设书法课,融入信息技术的书法教学产品也开始进入书法课堂,目前国内已有几款面向中小学书法教学的产品问世。我们的产品研发团队根植于教育二十多年,成功推出了一系列EduOffice 教育教学产品,在中小学教学市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认同,像《EduOffice电子白板软件》市场占有曾超过30%。2013年产品研发团队推出了第一代专门面向中小学书法教学的书法教学仪产品,产品推出后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好评。

在书法教学仪教学产品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研发团队同样秉承EduOffice 13年来积淀的产品品牌理念,即“科技助力教育,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产品思路,以真正满足书法课堂的实际需要来规划和设计产品功能。

EduOffice数字化书法教学系统利用全息书法技术,它是一种面向书法教学应用以笔画为基础的新型字库制作技术,字符编码遵循GB2312-80 和GB12345-1990编码标准,涵盖了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

一、二级常用字。

全息书法字嵌有汉字规范书写过程的完整信息,通过全息书法解析引擎可以完整地还原汉字的笔画、笔顺、结构、书写方式与书写过程动画和书写示范视频,全息书法碑帖是以全息书法技术为基础存储的书法碑帖资源。

全息书法资源包含全息碑帖、软笔全息字库、硬笔全息字库三部分。

篇7:硬笔楷书赏析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此诗吟咏王昭君,并对王昭君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五首。此诗吟咏诸葛亮,并对诸葛亮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三首。此诗吟咏王昭君,并对王昭君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五首。此诗吟咏诸葛亮,并对诸葛亮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北魏时期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主要时期,北魏时期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楷书,我们称之为“魏碑体”。突出的特点是撇捺向两侧伸展,收笔前的粗顿以及抬峰,使整个字形厚重稳健略显飞扬、规则中正而有动态,颇具审美价值。

辛弃疾《水龙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是南唐后主李

煜降宋后的词作。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不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是以写景来歌颂与礼赞作者心中的祖国;下片以写实的笔法描写出这三千里山河的美丽国家顷刻覆亡,写出国破的惨状与凄情。全词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却饱含了对故国的留恋与亡国的悔恨之意。

破阵子(1)

四十年来家国⑵,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⑶,玉树琼枝作烟萝⑷,几曾识干戈⑸?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⑹。最是仓皇辞庙日⑺,教坊犹奏别离歌⑻,垂泪对宫娥⑼。词句注释

⑴破阵子:词牌名。

⑵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此处四十年为概数。⑶凤阁:别作“凤阙”。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霄汉:天河。⑷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⑸识干戈:经历战争。识,别作“惯”。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⑹沈腰潘鬓:沈指沈约,《南史·沈约传》:“言已老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潘指潘岳,潘岳曾在《秋兴赋》序中云:余春秋三十二,始见二毛。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⑺辞庙:辞,离开。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⑻犹奏:别作“独奏”。⑼垂泪:别作“挥泪”。[2]

《送友人入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以写实的笔触,精练、准确地刻画了蜀地虽然崎岖难行,但具备别有洞天的景象,劝勉友人不必过多地担心仕途沉浮,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

白话译文

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上升翻腾。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着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译文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旦,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铀翠盖,玉辔红缨。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作者: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

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咏红梅花得“梅”字

(28人评分)8.6 朝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原文: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1)白梅懒赋:即“懒赋白梅”。(2)“逞艳”句:意即春未到,红梅逞艳,先迎着醉眼开放。

(3)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所以这样比喻。借意于苏轼《定**·咏红梅》词:“自怜冰脸不宜时。”痕,泪痕。以血泪说红。

(4)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说“酸”。待到时节过后,虽无怨恨,花亦化为乌有,所以说“成灰”。借意于李商隐《无题》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5)“误吞”句:说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骼,变成红花。“丹药”的“丹”双关义就是红。范成大《梅谱》:“世传吴下红梅诗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绝唱,有‘紫府与丹来换骨,春风吹酒上凝脂’之句。”

(6)“偷下”句:说红梅原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传说瑶池种植仙桃,《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篇8:硬笔楷书教学

关键词:美学内涵;人文主义;重心平稳;左右揖让;上紧下松

硬笔楷书的教学从笔画练习开始,但重心是书法结体(结构法则)的教学。笔者参考软笔总结归纳出一套硬笔的结体法则:重心平稳、上承下覆、左右揖让、上紧下松(重心偏上)、中宫收紧(八面拱心)、布白均匀、形态各异、变化统一(大同小异)等。本文将讨论如何将书法结体与美学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进行教学活动。

1 重心平稳

笔者在大学里学的是视觉艺术设计(应用美术之一),在各类设计中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就是“重心平稳”(有些刻意追求动感的除外,如动感雕塑)。何为“重心平稳”?浅白地说,就是一件设计作品,看上去不会倾倒,给人以一种安定的感觉。(在教学可用一些工艺品举例)

为什么要追求“重心平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其实这和人类的本性有关,人类天生有一种求稳的本能,一般来说只有“重心平稳”的东西才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而安全感又是美感的前提。所以,“重心平稳”在各类设计中是首要法则。在体育运动中,“重心平稳”也是运动者必须遵循的第一法则。再者,这也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吻合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它的精髓是以追求平稳和谐,即所谓的“中庸”文化。所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虽然分分合合,但国家民族却能一直保存下来。还可以从现实角度来诠释,如高房价是全社会的一道难题,如何解决?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让房价既不暴跌也不暴涨,而是平稳过渡。多举一些和现实相结合的事例,能引发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否则书法容易变成一门枯燥的学科。引申:可见追求平稳是人类的共性,是所有设计的首要法则,也是国家、民族的发展之道。所以,重心平稳也是汉字结构中最根本的一条。学习书法先要掌握字的重心,使字站得稳。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每一个字都写得符合“重心平稳”?笔者让一名学生上前,在黑板前站立。要求他做出各种动作。(1)两腿并立,让下面的学生感觉是否平稳(回答平稳),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开”“井”。(2)两腿分开站立,让下面的学生感觉是否平稳(回答平稳),教师举例“兴”“美”。(3)一条腿站立,让下面的学生感觉是否平稳(仍旧回答平稳),教师举例“中”“申”。(4)接下去,趁该生单腿站立之际,教师故意推他一把,学生差点摔倒,让下面的学生感觉是否平稳(回答不平稳),问学生有没有感觉到美感?(回答毫无美感)。教师引导:重心不稳让人感觉不安全,而安全感是美感的前提。

2 左右揖让

这条法则是针对左右结构的字如何安排左右之间的关系,如汉字“欲”“彩”。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关系普通的同事或同学之间,平时相处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是最适当的?提问:如果你平时无意中与陌生人或交情一般的人發生肢体上的接触,是否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和不舒服感?(回答是)教师答:这种感觉是正确的,是一种正常的人际关系效应。接着让两名学生上前做出“勾肩搭背”的样子让学生观察感受,得出结论:左右结构的两部分笔画交叉或碰撞,给人产生一种憋闷感和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继续引导:相反,另一种情况是左右两部分笔画过于分离,又会产生何种感受?让两名学生相背站立,并且间距很大,下面学生观察后回答有“貌合神离”“互不关心”“缺乏合作”“人心冷漠”等等。教师引导:“这样的情形会带给人愉悦感吗?”回答“不会”。教师:“过于分离的笔画好比一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充斥着紧张,不安全,离心力。没有愉悦感,所以也没有美感。”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社会或国家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人之间以诚相见,处在和谐、有序的关系之中。书法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处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

3 上紧下松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矩形如图,并让学生观察哪一个感觉最美、最和谐?

〖TP尤科兰-01.TIF;Z1;Y1,Y#〗〖TS(〗〖JZ〗图1〖TS)〗

绝大多数认为第一个矩形最美最和谐。教师问“为什么?”无人能答。教师解答: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哲学家柏拉图共同发现一条黄金分割律,其实是一条数字的比例关系:当一个形状的长段与短段之比或整体与局部之比,为1∶0.618,此时人会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被广泛在应用在美术界,书法界甚至更广泛的领域。而第一个矩形最接近黄金分割比,所以最美。

〖TP尤科兰-02.TIF;Z1;Y1,BP#〗〖TS(〗〖JZ〗图2〖TS)〗

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再画出两个形状如图,再让学生上前凭感觉找出两个的重心点。A点是学生找出的重心,B点则是教师根据严格的数学方法找出的真正的重心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距?因为人类有种视觉习惯,喜欢不自觉地将物体的重心点上移,定位于真实的重心点之上,这样看起来会更舒服些。继续引导:为什么人类眼睛普遍存在这种有悖于真实的假象呢?联系上面所述:这正是人类追求黄金分割的潜意识。

接下去,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让一学生上前平稳站立,教师:人体的重心在于肚脐,也是人体上下半身的分界点。另一学生用尺测量该生上身与下半身的数据,计算出两者比例接近于0.618。说明在人体中也存在许多黄金分割,只有符合黄金分割的人体才是和谐的美的比例。

那么在书法中又如何体现黄金分割呢?汉字不是真正的人体,也不是中规中矩的几何形体,情况显然要复杂得多。首先,对于汉字重心的界定主要凭感觉。其次,一个汉字的重心要界定于中心偏上位置:如“表”“果”“更”“暑”,这一切的目的都出于人类追求黄金分割的本能。

黄金分割也是建筑艺术必须遵循的规律:举世闻名的雅典巴特农神殿,巴黎埃菲尔铁塔等,都是根据这一原理来建造的,甚至可以说宇宙万物凡是符合黄金分割律的都是最美的形体。它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领域。例如,养生学中的“四六开”,具体有“四分饥,六分饱;四分动,六分静”等。在证券市场,投资人依照黄金分割律计算出股价的“顶”和“底”,据说准确率相当高。

篇9:硬笔楷书笔画特点与书写

楷书书写笔法完备,有提按、快慢、轻重变化,初学者最适宜练习楷书。

在学习之前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写”?就是说每一笔画都应有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运笔过程,笔画应该表现得比较细腻一些。笔在纸面上运行,如同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每一个动作都是精致、细腻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找到手感,讲究每一笔画的书写以及用笔节奏的变化。汉字书写与拉丁字母书写用笔上有一定的区别。汉字书写,有起有收、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重有轻、有顿有挫、有方有圆,与拉丁字母相比丰富多了,书写也增添了难度。

一般要把握住“准”、“挺”、“狠”三个字。

准,就是下笔之前先要看准原帖笔画位置,如看准笔画在格子里的位置,笔画的方向、形态以及笔画的长短等,写的时候要下笔准确,做到位置准确、长短适宜,初学者习字可借助田字格训练。

挺,就是将笔画书写得挺拔、刚劲。横竖平直,弯弧有力,不能颤抖软弱。

狠,是指下笔果断,干净利落,不要犹豫反复,但提醒你也要把握住分寸,否则,失之偏颇,走入极端。

下面介绍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的基本写法:

点 点画是一些长笔画的浓缩,如一个字的眼睛,是一个字的精神所在。短小的点画书写要轻捷,轻入重收,不可粘滞太久,迅疾转入下一个笔画,这样点画才能写出神采;长点运笔相对要慢一点,这样才显得沉稳一些;如一个字有几个点画,那就要注意点与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用笔宜快,一气呵成。

第一次作业

横 横画是汉字使用率最高的笔画。横画是一个字的大梁,一般略有点左低右高,起笔可轻可重,行笔较快,收笔较重。笔画写得要有弹性。几个横画在同一个字里出现,不能写得一样,可以在长短、方向上做点变化。例如:“土”,上横略斜,下横略鼓;“三”,三横绝不能写得一样长,用笔的轻重也有变化。

一个字也能反映出中国人中庸的审美观-----平和而又求变化。例如,这一横,平而不直,变而不乱。写字要学会领悟其中的真谛,关键要能变通,不可教条。

竖 竖常常在一个起支撑作用,特别是中竖、长竖宜挺直有力,长竖又垂露竖、悬针竖之分,一般起笔较重,行笔向下,略轻,垂露收笔较重;悬针则顺势而下,出锋收笔,收笔宜尖。只有当一个字最后一笔为竖画的时候,才可以用悬针竖。

竖不完全是垂直的,也不容易写得垂直,这如同人站立时,不可能总是站得笔直的,只要站得正就行。在书写时要果敢下笔,过分“认真”,反而适得其反。而有些竖画,特别是一些短竖、侧竖本身就应该写得斜一些,如:“中”的侧竖,“五”的中竖。第二次作业撇 写法同悬针竖,只是在练习时,注意观察笔画长短、方向的不同。例如:“后”字两撇,就不能写错,否则,张冠李戴,极其难看。

捺 捺又称作波画,顾名思义,是有起伏的笔画。分斜捺和平捺两种。

斜捺,下笔较轻,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出顿笔再向右水平方向提笔出锋,收笔要尖。

平捺,写法同上,起笔时先写一短横,然后向右下(略平一些)行笔。

还有一种变异,在同一个字出现几个捺画时,往往只保留最后一个捺画,其他捺画改为长点,如“这”。

第三次作业提 写法同短横,起笔较重,然后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出锋收笔,写得要有力。折 这是组合型笔画,关键在折处,宜放慢书写,先顿再折。如同汽车转弯,不能太快,也没有必要刻意描摹,要一气呵成。

钩 也是组合性笔画,在写好其他笔画的基础上,钩笔要钩出有力,其中有些弯折笔画----到底写成什么样子才够美观,需要自己多揣摩。第四次作业 教案1 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写好钢笔字的意义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好钢笔字的作用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我国教育学家、文字学家、诗人郭沫若早就在1962年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大书法家沈尹默说:“练字不但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可以养成善于观察、考虑、处理事务的敏锐和宁静的头脑。”他们两位都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他们的话,是一生学字的经验总结,很有道理。即使在现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钢笔仍是不可取代的主要书写工具。“字是人的脸面”,因此,从学生时代起开始进行正规的钢笔字训练,将受益终身。

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塑一张高素质第二脸孔;练一手潇洒漂亮的字,增一份赢得成功的自信。你想用潇洒漂亮的字,来装点你美好的人生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二、根据教学经验,采用以下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临帖和摹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要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所长,效果各异。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近,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夫临摹之际,毫发失真,则神情顿异,所贵详谨。”

摹帖,就是把薄纸蒙在帖上,直接描画,如同描红,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字形结构。临帖,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去写。只要仔细认真,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只摹不临,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缺乏神采。初学者宜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临帖的方法

临帖要做到三要:一要眼到手到心到;二要少而精;三要不断比较。

眼到手到心到,是指临帖时思想高度集中,全神贯注,不仅用眼睛看,用手认真写,而且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临才能临得象。

少而精,是指每天规定五到十来个字,反复写,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尽量消化它,最好能掌握它;如果字一下子临得很多,往往会象抄书一样,印象不深。

不断比较,是指临了一遍后,把自己临的字同帖上的字进行比较,看那一笔写得好,那一笔写得不好。字形结构是否摆稳,到底象不象;要找出差距看出缺点,从而加以改进。临一遍,比较一遍,改进一遍;不断临,不断比较,不断改进,就会越写越象,越写越好了。

3、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这也是锻炼毅力的好办法。学习时要象蚯蚓钻进泥土里似的,一头钻进字帖里,专心致志。每天抽一定时间临摹帖,滴水穿石,日久见功夫,辛勤耕耘,一定会有收获。

2教学内容:正确的运笔方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运笔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笔方法。教学过程:

运笔方法,是指书写点画时书写工具移动运行的具体方法,又称“行笔法”。

钢笔的运笔方法借鉴毛笔的运笔方法。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每一种点画的书写都要按照这个方法,缺了任何一个环节,其点画就不完美。起笔、行笔、收笔等动作各有要领。

1、起笔。有露锋和藏锋两种。钢笔写字大都为露锋。只有个别笔画(如平捺或单独出现的捺)例外。起笔有作顿、轻作顿、不作顿三种。一般起笔有提、有按、有轻、有重。

2、行笔。是运笔第二步。通常提笔运行。但行笔时不能简单地平拖而过,要讲究轻重快慢,提按顿挫,如人在行走时,两脚必须一起一落,随时结合着才能行走,提按动作也是如此,才按便提,才提便按。

3、收笔。回锋收笔是完成整个点画书写的最后一步,有起必有收。收笔方式有两种:一是回锋收笔。笔锋行到点画尾处,不能直接提起收笔,而应放慢速度,稍作停顿,如垂露竖画应将笔锋向上回收;横画则将笔锋向左回收。使起笔与收笔相互照应。点画含蓄,浑厚有力。二是出锋收笔。即笔锋直接顺势出锋,在空中收笔。如撇、捺、悬针竖等,锋芒外露,挺劲犀利。由于用笔有提按、轻重、徐疾的节奏,所以线条才表现出刚柔粗细的变化,字的结构就有了如同音乐、舞蹈等美的造型及韵律,字才耐看,有品味。

3教学内容: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写字姿势

1、头正身直:眼睛和本子距离一尺左右,头要端正,背要伸直、自然,向前微倾,切不可扑向桌子,弯得像大虾。

2、臂开肩平:两臂平放桌面上,两肘相对,左右一样,双肩要平,不可左右高低不同。

3、足安胸舒:胸与课桌要保持一拳距离,不能紧抵桌沿。要使全身各部位感到舒服,轻松、自然、灵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平放地上,不可并拢或一前一后,更不可交叠。

4、本子放正:写字时,本子不能斜放,从上到下书写,本子随之由下往上移动。否则,会影响保持正确姿势,把桌面文具盒及多余课本放入课桌里。

二、正确的执笔姿势

正确的执笔方法是三指执笔,五指并用。

1、大姆指、食指、中指轻握笔杆。食指与大姆指相对不相碰,距笔尖2cm左右。

2、姆指在左,食指在右,中指第一指节(指甲盖与肉相连处)与指甲间在内上托,以取得平衡。无名指与小指紧靠中指后面。

3、掌心要虚空,虎口要圆。小手指和掌外侧成环状轻贴纸面,随之上下左右移动。

4、笔杆斜靠虎口处,笔杆向右下方偏斜,与纸面成45°左右,与方格对角线相符。

5、食指在大姆指前面。如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则要遮住视线,头自然会向左偏斜,影响写字姿势。

6、执笔不能太紧,特别是切忌大拇指压在食指上面,影响用笔的提按;食指不能过分弯曲,以免影响三指关节屈伸的变化。

学生中常见的毛病有:(1)执笔太低、太紧、太直。(2)大姆指在食指前面并且两指相碰。(3)大姆指压在食指上面。(4)大姆指不用指肚而用指甲右边贴着笔杆,食指过分弯曲。(5)虎口不呈圆形,而呈细长形,如同凤眼。(6)掌心不虚,小指弯到掌心。(7)笔杆未靠在虎口处,较直,与纸面向右垂直。(8)手腕向内弯曲,呈扣状。(9)书写时,手腕空抬。

4教学内容: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点:楷书中的点丰富多彩,有侧点、垂点、挑点、撇点、长点等。点的形态虽然不同,但都如人的眼睛,顾盼生情,最为传神。因此,点要写得圆满精致,或象高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势猛力足;或象苹果中的内核,浑厚圆润。

点是笔画和笔法的基础。所有笔画都是从点开始延伸的。它在书写结构组合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谓“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1)右侧点:因点取侧势,故叫侧点。写法是落笔要轻,向右下45°按笔,再顺势斜下顿笔,然后笔尖向左内迅速提起回锋。表现为线条由细到粗,颜色由浅到深。如:“泛、掠、滨”等。

(2)左垂点:因形似垂露,故叫垂点。写法是由轻到重,从右至左下呈15~20°,再顺势向直下,由快到慢按笔,然后笔尖向右内迅速提起回锋。表现为由细到粗,由浅到深。如“小、滨、东、京”等字中的垂点。

(3)挑点:形似挑画,但比挑画短小有力。写法是落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由慢到快,从右下45°顿笔,转笔向右上呈45°,迅速用力挑出。如:掠、匀、羊等字中的挑点。

(4)撇点:形似短斜撇,但更短小些。写法是向右下45°落笔,然后转笔向左下45°迅速撇出。如

六、只、总、普等字中的撇点。

(5)长点:是侧点的延长,故名。写法是落笔要轻,随着向右下方45°行笔逐渐用力,最后斜下按拉,顿笔回锋收笔。长点的形态,上细下粗,颜色从浅到深。楷书中有不少字的捺画是用长点来代替,故又称“反捺”。如“女、以、李、英”等字中的长点。

5教学内容: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过程:

横:横画在汉字中起着横梁般的作用,它的长短变化则平衡整个汉字结构,因此,既要坚挺扎实,又要生动活泼。写横画不论长短,为适合人的视觉效果,都要写得左低右高,略带斜势。但也不能太斜,以5°~7°为宜,一般短横要斜,长横基本平正。

(1)右轻横: 因势向下凹,故又称凹横。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右上呈7°斜行,最后顺势轻按回锋收笔。右轻横大都在字的第一笔,快捷有气势。如“土、王、五、至”等字中的右轻横。

(2)左轻横: 因势向上仰,故又称仰画。写法是轻起笔,向右逐渐用力,最后轻顿笔回锋收笔,左低右高,左细右粗。左轻横常和左竖相接,在笔画中间,有时也可在第一笔。如:“上、正、旦、直”等字中的左轻横。

(3)长横: 因势向下覆,故又称覆画。写时起笔作顿,然后向右上行笔,结束处顿笔回锋收笔。由于头尾用笔重,速度慢,中间用笔轻、速度快,因此,整个横画是头尾粗,中间细,在平直中略带弧形,中间部分稍挺起,显得很有力量。如:“下、万、不、百”等字中的长横。还有在字的底部和中部的长横基本平正。如“卫、亚、安、青”等字中的长横。

6教学内容: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竖:竖画在汉字中起着支柱的作用,必须写得挺拔坚劲,它要象一个人立正的样子,胸腰挺起,精神抖擞,雄赳赳、气昂昂;切不可左歪右斜,更不能弯腰曲背。

(1)悬针竖:形似一根扎鞋底的钢针,故叫悬针竖。写法是右下落笔,稍用力按一下,随即转笔直下;力量由重到轻,速度由慢到快,最后到3/4处提笔出锋,力到锋端。收笔不能太快,太尖细如同鼠尾。悬针竖大都是字的最后一笔,位置在中间居多,有的在右边。如“中、平、年、都”等字中的悬针竖。

(2)垂露竖:象在一根木棒上悬着一滴露水,故叫垂露竖。写法是右下落笔,稍按,然后转笔直下,收笔时顺势向下按拉,随即空回锋收笔。垂露竖大都是一个字的左竖或右竖,少数是中竖。如“门、同、术、引”等字中的垂露竖。

(3)短竖:起笔轻作顿,随即转笔直下,顺势按拉回锋收笔。短竖在与短横相逢时,起笔不作顿。如“日、且、贝、具”等字中的短竖。有时短竖稍向右斜,如“口、回、南、而”等字中的短竖。

7教学内容: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撇:撇如同人的手足,可伸可屈,在结构组合中,它主要起到平衡字势的作用。撇的形态舒展,笔意流畅,潇洒时如同兰叶,竖实处恰似大象的长牙,撇画用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速度由慢而快,线条由粗而细,颜色由深到浅。撇时要行笔轻捷均呈撇尖形,撇尖角度要按字中所处的位置而定,力求准确,使字搭配稳当。

(1)短平撇:一般在字的顶部,写得短而平,否则,头重脚轻,不成比例。写法是起笔向右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15°迅速提笔出锋。宜平、宜短,“如鸟啄食”。如“千、反、毛、禾”等字中的短平撇。

(2)短斜撇:一般在字的左肩部位。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45°快速出锋。特点是短小,尖锐,有力。如“牛、升、生、行”等字中的短斜撇。

(3)斜撇: 一般如同人的胳膊或腿,与斜捺相对而出,呈45°角度。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由慢而快撇出,力到锋端。斜撇要有一定弧度,切忌写成直撇或弯曲过度。如“人、文、木、米”等字中的斜撇。

(4)竖撇: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约在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撇出的地方常有弧形的意味。呈现多半是竖,很少一部分是撇。如“月、用、师、病”等字中的竖撇。

(5)竖斜撇: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调转笔锋向下,写至一半时向左下45°弧形撇出。通常和横画交叉时,竖斜撇和捺呈对称形式。一般横画以上较直,以下则渐成斜撇。如“大、夫、春、火、夹”等字中的竖斜撇。

(6)直撇: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呈45°撇出,因笔画较直,故叫直撇。如:“在、老、考、孝”等字中的直撇。

8教学内容: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捺:捺,亦同人的手足。古人说,捺的“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捺有斜捺,平捺之分,斜捺往往顺着斜撇而来,角度为45°;平捺因在字的下面,大都取逆势,角度较平,古时讲一波三折,有波势,有折态,有节奏。写捺最忌一笔拓下,又忌曲折过度;一笔拓下,无波味,不成具体形态;曲折过度,棱角太突出,非常不自然。

7(1)斜捺:落笔宜轻,逐渐向右下呈45°行笔至捺脚处用力稍驻,再徐徐平挑出尖。用笔由轻而重再轻,先提再按又提,速度由快至慢再快,线条由细而粗再细。如:“人、文、木、来”等字中的斜捺。

(2)平捺:因其角度小,故叫平捺,写法是顺势逆锋起笔,转锋横行,随即向右下行笔,平中略斜,逐渐用力,最后至捺脚 处稍驻,平平挑出,笔尖渐渐离开纸面。平捺大都在走之底处用。如:“之、进、这、迎”等字中的平捺。

9教学内容: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

教学目的:通过讲解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让学生掌握正楷笔画的名称及写法。教学过程:

钩:是笔画的附属物,是由于某些笔画的连接呼应而产生的。汉朝以前的文字几乎没有钩,汉隶也极少有钩。钩本身就起连带作用,因此,凡钩都要写得短小、尖锐、有力。勾时先用力顿一下,随后才迅速勾出。顿一下,是为了积蓄力量,迅速勾出,才显得尖锐有力。

(1)竖钩: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至钩处先用力顿或向左下挫,然后提笔向左上呈45°勾出。如:“寸、示、可、寺”等字中的竖钩。

(2)弧钩:写法是轻落笔,徐向右下弯再向左下弯,呈弓背形(起笔和出勾处在一条线上),勾时用力,向左上呈45°勾出。如:“子、手、家、象”等字中的弧钩。

(3)提钩:写法是起笔作顿,转笔直下,至提钩处略顿,然后向右上呈45°挑出。如:“长、民、良、切”等字中的提钩。

(4)横钩:写法是轻落笔,横向行笔,左低右高,至钩处略顿呈45°,然后向字心迅速勾出,角度太大太小都不好看。写横钩时要注意两肩平齐,勾尖对字心。如:“它、皮、写、字”等字中的横钩。

(5)戈钩:写法是起笔作顿,再纵笔向右下弧行运笔,多呈45°;出勾时略驻,再翻笔向上勾出。整个戈钩,直中带弧,充满了力量,形同满月之弓,富有弹性,气势开张。如:“戈、成、我、武”等字中的戈钩。

(6)抛背钩:先写横画,转折处作顿,折笔成环状写弯钩。勾时稍驻,用力向上勾出。抛背钩弧度较大,要既圆活,又遒劲。如:“飞、气、风、氢”等字中的抛背钩。偏旁部首

1、单人旁:撇长度适中,倾斜角度为60度左右。竖从撇的中点起笔,下端顿笔,不能尖收笔。

2、双人旁:两个撇平行,起笔处在同一垂线上。第二撇稍长。竖从第二撇的上部分起笔,下端顿笔。

3、两点水:点短提长,角度基本对称,但提的起笔处比点偏左。这个偏旁比较短小,在字中的位置稍微偏上。

4、三点水:从左右位置看,第二点偏左一些。提的末端与第一点在同一条垂线上;从上下位置看,第二点稍微偏上。

5、言字旁:横折提要从点的左下起笔,让横折提的竖部对准上边的点。横折提自己要站稳,可以稍微向右倾斜。

6、左耳刀:横折弯钩上下要基本对称。竖从横折弯钩的起笔处起笔,下端顿笔,长度是横折弯钩高度的两倍。

7、竖心旁:左边是垂点,在竖的中点附近,不和竖连上。右边是斜点,短而且平,和竖连上,位置比左边的点偏上。

8、又字旁:横折撇的横部左低右高,比较短,撇部稍长,角度比较竖立。点的位置要偏上,不能偏下。这个部首比较短小。

9、山字旁:第一笔竖稍向右倾斜。第二笔是提,不是竖折。第三笔是斜竖。这个偏旁比较短小,位置要偏上一些。

10、口字旁:上宽下窄,横都左低右高,这样可以把笔势引向右边,和字的右半部分紧密联系。这个偏旁很小,位置偏上。

11、提土旁:横和提被竖分成左长右短的两段,提比横长,起笔位置偏左,横和提的末端在同一条垂线上。

12、王字旁:第二横比第一横稍短。竖写在横的中间。提比横长,位置偏左。这个偏旁比较短,在字中的位置偏上。

13、绞丝旁:第二个撇折比第一个稍长,但它们的左右位置是一致的。提稍长,位置稍微偏左。整体比较窄。

14、提手旁:横和提都被竖钩分成左长右短的两段,横和提把竖钩分成长度基本相等的三段。这个偏旁比较长。

15、食字旁:撇比较竖直,横钩从撇的中点起笔,很短。竖提不和上边连上,对准横钩的起笔处,其末端不超过横钩。

16、反犬旁:第一撇稍平。第二笔弯钩自己要站稳。第二个撇比第一个撇竖。注意第一撇的起笔处比弯钩的起笔处稍偏上。

17、子字旁:横折撇的横部稍微左低右高,撇部写到横部中点的正下。提稍长,穿过横钩的上半部分。

18、女字旁:第一笔撇点比较竖直,撇长点短。第二笔撇较弯,位置偏下。提左低右高,右边不出头。

19、巾字旁:横折钩的竖部稍斜稍短。中间的竖下端要顿笔,不能出锋。这个偏旁又窄又长。20、弓字旁:组成这个偏旁的三个横都左低右高,长度相近,三个竖都稍向右倾斜,第三个稍长且斜。

21、马字旁:比作单字时窄得多,尤其是竖折折钩的横部很短。三个竖部都稍微向右倾斜。提的位置要偏上一点。钢笔楷书的特点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系统的楷书练习,才能了解汉字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基础,从而练就一手合乎法度、流畅自然的行书和草书。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

(一)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弯与折。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书写时,弯处要圆转,用提笔;折处要折中带圆,用顿笔。做到弯而不软,折而无死角。

长与短。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横相对长横为短;长竖相对短竖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长撇与短撇也是同理。等等。粗与纫。这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因笔尖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行笔较轻,线条较细,带有尖状的笔画,如撇、钩、捺、提画的下笔和行笔较重,线条较租;收笔时(捺画的下笔处)用提笔,线条细、出尖。

斜与正。这是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结构类型的字中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以求得结构的平稳。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而在“月”字中就要写成竖撇;横画在“上”字中要平,而在“七”字中就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的笔画才均匀,重心才平稳。

上述笔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钢笔楷书线条的丰富性、可变性,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汉字笔画线条的动态美和力度美,为钢笔书法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一)□ 丁永康 横 竖 撇 捺

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同: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12(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英语选择题专项练习下一篇:站在历史教学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