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车文化教案

2024-06-12

中职汽车文化教案(共9篇)

篇1:中职汽车文化教案

第一章 汽车史话

教学目标:

1.了解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 2.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 3.知道汽车的一些经典趣事

教学重点:汽车的汽车诞生的历史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汽车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先进技术

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节 汽车的诞生

教学导入:

思考问题:汽车是怎么诞生的,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是如何变化发展的? 教学内容及过程: 汽车的萌芽阶段:

一、车轮和车

1、早期的

2、马车的发展:铜车马模型、指南车、记里鼓车、云梯车、巢车 撞车、滑轮车风力车、发条车。

3、自动车辆的尝试 蒸汽机的发明 瓦特

三、蒸汽汽车的发明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

四、内燃机的发明

1877年8月4日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发明了四冲程内燃机 内燃机汽车的诞生

“现代汽车之父”—— 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 本茨的第一辆汽车:

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汽车,三轮配火花塞点火汽油机

戴姆勒的第一辆汽车:

1886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内燃机汽车,四轮

思考:

(1)蒸汽机、煤气内燃机的主要发明人是谁?(2)第一辆蒸汽汽车是何时何人发明的?在汽车发展史上有什么意义? 第二课时

第二节 汽车的技术发展史 教学导入:

内燃机汽车刚发明时,并没有立即在各种路面车辆中显示很强的竞争力。美国销量最多的还是蒸汽机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燃机汽车才在路面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内燃机的发展完善

(一)汽油的气化

传统的化油器无法精确地获得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14.7)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就是用电脑精确控制发动机每一循环的喷油量,计量准确,雾化燃油精细

(二)点火装置的发展

近100 年来, 汽车点火系统总共有4种形式, 即热管式、磁电机式、蓄电池式和计算机控制式等。1883 年戴姆勒发明的第一台汽油机采用热管点火。

(三)内燃机的冷却

1917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研制了第一个电起动器,它是用一个小电动机带动与曲轴相连的飞轮转动来起动发动机的。

(四)起动系统

1917年,美国凯迪拉克公司研制了第一个电起动器,它是用一个小电动机带动与曲轴相连的飞轮转动来起动发动机的。

(五)润滑系统

早期的汽车发动机润滑大多采用“全失”润滑系统。机油送到发动机的工作部件,进行润滑,使用后的机油就白白地流到地上浪费掉。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的是压力飞溅润滑系统,在采用了压力润滑后,发动机寿命大大提高。

(六)气门的布置

1930年以前的发动机,大多数采用侧置式气门的设计方案。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逐步采用顶置式气门。其优点是可使气门的动作加快,减少气门阻力,以便更好地进行换气,还可使燃烧室的设计更加紧凑。

二、发展完善的底盘系统

(一)传动系统

(二)制动系统

(三)行驶系统

(四)转向系统

本茨在他发明的三轮汽车上,首先采用了所谓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但是靠一根操纵杆控制方向。

1908年,福特T型汽车采用了行星齿轮转向器。

1923年,美国的马尔斯采用了滚珠蜗杆式转向器,这便是最早的循环球式转向器。

1954年,液压动力转向器应用于凯迪拉克轿车上。1966年,美国轿车上开始采用可伸缩的转向柱。思考:1.汽车的内燃机系统包括几部分?

2.汽车的底盘系统包括几部分,技术发展有哪些? 第三课时

第三节 汽车趣事

教学导入:

1、你知道哪些汽车名人?请列举不同国家的汽车名人

2、你知道世界上最贵的轿车吗?

3、哪些国家是靠左行驶哪些是靠右行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世界汽车之最

世界上最贵的轿车“银色魔鬼” 最早在月球上行驶的汽车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试车者贝尔塔和本茨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试车者贝尔塔和本茨

这辆汽车将配备一台“台风”战斗机的发动机和一枚“猎鹰”火箭。英国空军飞行员安迪·格林将驾驶这辆“猎犬超音速汽车”。将搭载新型战斗机发动机,在车辆加速至500km/h后,位于车顶的一种混合火箭发动机将继续为车辆加速,直至最终的极速。

二、道路交通管理趣事 右行左行趣闻 交通信号灯 马路的由来 路标的来历

汽车驾驶考试轶事

篇2:中职汽车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动汽车的组成、原理及特点;2、知道混合动力汽车的组成、原理及特点;3、了解代用燃料汽车的类型;4、了解太阳能汽车的组成、原理及特点。

教学重点: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组成、原理和特点。

教学难点:代用燃料汽车的类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时:2课时

第二十三课时 第一节 电动汽车 第二节 混合动力汽车

教学导入: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之外的所有其他能源汽车。它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氢能燃料电池汽车(FCEV)以及代用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动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其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

教学过程及内容:

1、电动汽车

一、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电动汽车及其相关技术,近年都有巨大的进步,比如:交流感应电动机及其控制,稀土永磁无刷电动机及其控制,电池和整车能量管理系统,智能及快速充电技术,低阻力轮胎,轻量和低风阻车身,制动能量回收等,这些技术的进步使电动汽车日见完善和走向实用化。

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蓄电池技术;电动汽车的优点是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二、电动汽车的主要结构

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

三、氢能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是以氢为主要燃料的汽车,其动能来源于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优点是:能量转化效率高。燃料电池本身工作没有噪声,没有振动,其电极仅作为化学反应的场所和导电的通道,本身不参与化学反应,没有损耗,寿命长。

2、混合动力汽车

一、混合动力汽车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二、混合动力车的工作过程

思考:电动汽车最核心的部分是哪里?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过程?

教学反思:

第二十四课时

第三节 代用燃料汽车 第四节 太阳能汽车

教学导入:

现阶段开发和具有应用价值的代用燃料有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生物柴油、醇类(甲醇和乙醇)、二甲醚、氢气等。教学过程及内容:

1、代用燃料汽车

一、液化石油气

二、天然气

汽车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余为乙烷、丙烷、丁烷及少量其他物质。天然气汽车使用的天然气种类有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天然气(LNG)两种。两者相比较,在汽车上更具推广价值的是CNG。

三、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它以大豆和油菜籽等油料作物、油棕和黄连木等油料林木果实、工程微藻等油料水生植物以及动物油脂、废餐饮油等为原料制成的液体燃料,是优质的石油柴油代用品。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生物柴油的国家,目前生物柴油总生产力为130万t,能够加注生物柴油的加油站遍布美国所有州。欧洲目前是全球生物柴油的主要生产地。

四、醇类

醇类燃料是指甲醇和乙醇,都属于含氧燃料。与汽油相比,醇类燃料具有较高的热输出效率,能耗折合油耗量较低,由于燃烧充分,有害气体排放较少,属于清洁能源。五、二甲醚

二甲醚又称甲醚,英文缩写为DME,能从煤、煤气层、天然气、生物质等多种资源中提取。以二甲醚为原料的二甲醚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效地解决原油危机和能源安全问题。

六、氢气

氢气汽车指用氢气直接作为燃料的汽车,它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氢气的来源主要是电解水、碳氢化合物的裂解和工业废氢。

2、太阳能汽车

太阳能汽车是一种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相比传统热机驱动的汽车,太阳能汽车是真正的零排放。正因为其环保的特点,太阳能汽车被诸多国家所提倡,太阳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日益蓬勃。

到目前为止,太阳能在汽车上的应用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驱动力,二是用作汽车辅助设备的能源。

思考: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什么益处?

篇3:中职数学应立足数学文化

中等职业教育除了设有面向专门化教育的专业课程外, 还不同程度地设置一些基础文化课程。由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文化课程学习的失败者, 他们普遍基础薄弱, 缺乏学习基础文化课程的能力和兴趣, 导致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难以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文化课程目前正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其中, 数学课程尤为突出。

二、中职数学课程的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对职业教育提出“到2020年, 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 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的奋斗目标。2009年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到中职学校数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 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向,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并在经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与专业的结合能直接为社会创造财富,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智力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素养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由此, 我们在给中职数学定位时应跳出数学学科的视野, 坚持大课程的理念。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某一个学科的定位要考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 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 从专业学科本位转向职业素养本位, 所以中职数学势必将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中职数学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发展性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 其内容不在深度而在广度。

三、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 数学给学生的通常是枯燥、烦琐而且无用等负面形象。很多学生都把数学学习视为畏途, 甚至出现放弃数学学习的情况, 学习成绩每况日下。与之相应的是教学难度一降再降, 知道概念、会代公式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考试难度降也随之降到不能再低的程度, 考查涉及的概念越来越少, 计算越来越简单, 综合应用从有到无, 以保证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这种畸形的退化让师生都深受其害!对学生而言, 这将会影响他们后续课程的学习, 影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生成;对教师而言, 由于缺乏来自工作本身的成就激励, 导致丧失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 影响教师教学业务的表现。由此, 教学不但不能相互促进, 反而会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淖。造成这一尴尬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数学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高。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职业人”, 自然要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 这就容易产生一些针对基础文化课的偏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课是多余的, 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能拿个毕业证书, 能参加高考, 等等, 有些教师、领导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些偏见无疑给中职师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导致数学被认为是次科, 数学课时一再缩减, 极端者甚至会认为应该取消数学课, 他们还可以举出这样的实例说明:有些学习比较主动的学生在上数学课时会拿出《机械作图》的作业来做, 这不得不引起一线数学教师的反思。其次, 中职数学教材缺乏职业特色。就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数学 (基础模块) 》来说, 虽然这版教材改革传统数学课程逻辑推理的思想体系, 力求体现为中职学生提供适度、够用的数学知识, 突出算法思想, 在初中数学衔接方面做得很好, 但由于是基础模块, 似是普高数学教材的简易版, 职业特色很不明显。在片面追求降低课程难度的影响下, 容易让人产生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错觉, 通篇下来, 只剩下一些公式和一些没血没肉的结论, 就像X光下让人生畏的骷髅。再次, 中职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 基础普遍薄弱。普通高中不断扩招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空间有限, 不得不把入学分数一降再降, 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差, 而数学成绩是体现得最明显的科目。他们在初中时很少得到老师的重视, 或者得到了老师很多的负面评价, 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 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数学, 缺乏自信。如果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不强, 缺乏努力或学习方法不正确等导致成绩不理想, 那么就无法跟上学习的进度, 进一步产生畏难、甚至抵触的不良学习情绪。笔者曾在任课的2012级新生中调查, 发现有6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达到课程要求;86%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43%讨厌甚至害怕数学;37%的学生课后不再把时间花在数学学习上, 45%学生只会花少量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的数据足以让每一位从教者心寒。最后, 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延滞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师虽然课前认真备课, 为课堂准备足够的素材, 在形式上做了许多变化, 课堂气氛有时也会显得活跃, 但课程组织仍沿用过去的思路, 局限于知识的讲授, 信息的传递依旧是单向的, 练习依然是机械的, 效果依然是差强人意的。同时, 教师在付出艰辛努力后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例如学生成绩不见起色等) 时, 容易怀疑自己的能力而逐渐失去从教信心, 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在日常教学中不知不觉地表现出来, 影响教学效果, 造成恶性循环。

四、对策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传统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既脱离了生产实际需要, 也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忽视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职业人, 针对性地解决各专业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薄弱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中职学校纷纷对中职数学教育“高中化”的状况进行改革, 以适应中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 强调应用, 将数学和专业课知识结合是改革的必然方向。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缩减数学的授课课时, 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成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 在具体的知识点部分, 还特别附加了与生活实际或专业实际衔接的说明。新大纲精选内容, 降低难度, 强化技能, 突出应用,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构建弹性教学内容结构, 实施多元化评价, 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可见, 新大纲为数学和专业课结合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撑。鉴于不同专业所需数学的侧重点和深度存有差异, 中职数学教学非常强调灵活性, 包括内容取舍和内容先后。尽管新大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但现实情况很复杂, 我们还要针对自己学校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例如机械加工类专业对几何中的点、线、面的关系等认识要求较高, 而且一年级就有《机械制图》的课程, 因此立体几何、平面向量、三角函数和平面解析几何等内容应作为专业学习准备的重点内容。新大纲对立体几何的内容作了修整, 难度较低, 可以在学习完集合后直接进入学习, 既能为专业课做准备也可以进一步体会领悟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又例如财会专业对数据处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函数、数列、统计初步、数据表格信息处理等内容是专业学习必备的数学基础, 应该讲解详细一点, 必要时还可以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新大纲按照社会发展需要补充一些知识点, 我们可以结合学生课程安排调整学习内容的次序, 方便学生尽快进入深层次的专业学习。数学课与专业课的结合, 强调数学内容的模块化、课程安排的灵活化、学习层次的多样化, 坚持服务专业学习的宗旨。但如果片面强调与专业结合就容易走入功利化的歧路, 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中职数学宜以更高的位置、更宽广的视角组织自己的课程, 这就是数学文化。由于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结合紧密, 因此有更多机会渗透数学文化, 而且数学文化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素质可以起到比单纯的数学结合专业更大的作用。立足于数学文化, 面向专业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中职数学的教育功能。新大纲的第一句话就指明了这个立足点:“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意义下的数学文化是属于科学文化范畴的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 它是一个具有强大精神与物质功能的动态系统, 其核心是数学科学体系, 组成部分包括数学的思想、精神、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等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数学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及相关的各种文化对象, 以其特有的力量推动人类文化的进步, 同时又使数学相关领域汲取养分并获得发展的动力。数学涉及的文化因素包括数学、哲学、艺术、历史、教育等。

目前中职数学课程和数学文化的结合通常只限于介绍数学史料, 例如2009年人教版的《数学 (基础模块) 》在每章后面以“阅读材料”的形式给学生简单介绍一段相关的历史。这种“补丁”式的做法, 只能算是一种初级阶段的表现。只有认识到数学文化中所具有的丰富联系, 使数学文化的思想融入现有的数学课程才能达到更高级的阶段。具体到中职学校, 可以从纵横两个方向加以理解。纵向的主要是联系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以及学生的既有知识;横向的主要是联系学生所学习的其他学科 (如语文、英语、艺术、音乐以及各门专业课等) 。数学与思维的联系始终贯穿其中。事实上, 按照新大纲的教学内容安排, 教师可以寻找发掘很多与数学文化融合的契机和途径, 融入数学史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展示了数学的发展历程, 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对数函数》一章, 学生普遍感觉难学, 教师反映难教, 原因是学生有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引入对数, 对数、函数有何用途。如果通过介绍对数的发展史, 让他们了解对数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介绍“真数”与“假数”的来源, 学生就能在这一段传奇故事中发现对数的价值, 并能很好地理解对数的概念。数学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数学家思考过程的平台, 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比单纯的记忆定义更大的收益。融入数学美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数学是一门艺术, 美具有文化的属性。数学的魅力就体现在对美的追求上。在日常教学中, 将体现数学美的精彩内容展现出来, 以艺术视角来欣赏, 得到美的熏陶, 产生感情的共鸣和思维的启迪。数学美的内涵相当丰富, 它包括数学的对称美、简洁美、抽象美和奇异美等。例如《对数函数》一章中的自然对数, 如果只是告诉学生e是个无理数, e=2.71828……, 以e为底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等概念, 学生学完后很快就会遗忘这样一个“不自然”的自然对数。但当老师给学生介绍e是一个极限值, 而且和圆周率π平均每隔10位就发生一次重合, 那么学生就能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自然习得自然对数的概念。融入数学应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新时代要求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数学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应用使数学文化得以传承, 得以发扬光大。例如学习完《对数函数》一章后, 我们可以编拟几个数据拟合的数学建模问题, 让学生使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来对拟合数据, 描述增长速度。学生可以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强数学应用意识, 增强用数学 (家) 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数学知识是数学文化的主要内容, 依然是中职数学教学的主要部分, 在立足数学文化的教学理念下, 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本体知识的作用。学习数学本体知识, 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问题解决方法, 增强学生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五、结论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该贯穿整个中职数学课程, 以发挥数学文化赋予数学教育观念更深刻的社会内涵和教育价值。将“立足数学文化, 面向专业应用”作为中职数学课程的指导原则, 必定会对我们的教学思路、数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更深远的影响。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基础薄弱, 对数学缺乏学习的能力和兴趣。传统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均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从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数学的育人功能并正确定位数学课程, 将“立足数学文化, 面向专业应用”作为中职数学课程的指导原则, 必定会对我们的教学思路、数学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更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课程,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大潜.数学文化与数学教养[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0) .

[2]龚箭.谈中职数学教学的现实期望及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 2006, (23) .

[3]徐国庆.论职业教育中的普通文化课程改革[J].职教论坛, 2012, (3) .

篇4:引领鲁班文化,育中职文化品牌

关键词:校园文化 鲁班 中职学生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活动和环境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办学面向建筑行业一线,工作条件艰苦,技能要求高且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如何培养学生扎根一线、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和敬业创新的精神是学校的立身之本。在三十多年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以鲁班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陶冶、凝聚作用,逐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校园文化品牌。

一、走进鲁班,弘扬敬业创新的精神

鲁班是中国的科技圣人,被世人誉为“巧圣”“百工之祖”等,1996年,建设部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定为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文化的核心在于“鲁班精神”,即吃苦耐劳、勇于探索、锲而不舍、敬业创新。

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深刻地认识到“鲁班精神”不仅与学校办学特色吻合,同时其精神内涵与学校与时俱进的办学要求有隐性的契合。在总结凝练的基础上,学校形成了以“明德建业”校训为核心的校园价值观体系;形成了“求真崇善尚美”的校风、“敬业善教”的教风和“乐学践行”的学风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了以文化标识、文化活动、文化环境为重点的校园文化系统。同时,学校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将其内化为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全体师生高度认同“鲁班精神”。

二、走进鲁班,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

制度管理是鲁班文化的重要特征。房屋建造如此,对学校管理更显重要。如何以制度为保证,强化学校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管理的意识是尤为重要的。

学校在全方位弘扬鲁班文化的活动中,十分重视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坚持制度治校,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规范体系,形成了制度、监督与责任并重的管理模式。

三、走出鲁班,养成自立自觉的习惯

鲁班勤钻研、肯吃苦、勇创新,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员工以鲁班为榜样,自觉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认真、用心地做好每项事务,勤奋主动地对待工作,敬业热情地对待事业,自信自省地对待自己。

1.把继承发扬鲁班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

学校秉持“使用最便捷、输出最高效、管理零适应、创新可持续”的人才培养原则,突破校企合作瓶颈,突出实习实训环节,增强行业企业岗位适应能力,深化文化、技术和技能学习与训练,各专业形成了具有不同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和鲁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本质是相通的,把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人才培养上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2.把继承发扬鲁班文化与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相结合

学校试行“现代学徒制”,实施“一名教师联系一个骨干企业,一名教师结对一名企业技师,一门学科跟踪一项技改课题,一个专业群共建一个产品研发中心”的“四个一”实战能力提升工程,推行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技术能手结对,向他们学习企业新工艺、先进管理方法,合作开展技术研发等。

3.把继承发扬鲁班文化与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

学校通过一系列围绕鲁班文化建设的主题活动,如建筑技能节、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等,使鲁班文化融入到每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全过程。

四、走向鲁班,构建功能齐备的环境

学校在打造鲁班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重点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重视学院人文景观的设计和布置。规范学校形象标识,强化全校各部门及全体师生员工统一、规范、严肃地使用学校形象标识的意识;强化学生岗位责任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加强宣传栏、黑板报、文化廊等文化媒介的建设。

总之,继承发扬鲁班文化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新形势下,如何使鲁班文化建设更加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适应社会改革的需要,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篇5:中职导游业务教案

教学班级:12中文导游

课题名称:导游的讲解方法

教材版本:旅行社管理专业教材《导游业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内容选自《导游业务》第五章导游服务技能中的其中一项技能――导游人员的讲解技能。为了能取得良好的导游效果,导游员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讲解方法和技巧,让旅游者感到旅游生活妙趣横生,留下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方法,结合青海景点知识相关内容,通过“想一想、问一问、理一理”三个模块,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导游常用的讲解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导游讲解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根据不同景点特色,采用不同导游方法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及牢固的服务意识,并树立自信、热情、敬业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资源

教学重点:在讲解过程中,灵活运用“虚实结合法”、“突出重点法”、“问答法”三种讲解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将所学的导游讲解方法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导游风格。

教学资源:青海景点导游词、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训提高法

五、教学环节设计

本节课教学时间为40分钟。

1、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2、感受导游,实践导游

3、模拟导游,感受导游

4、布置作业,课后拓展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本节课采用“想一想、问一问、理一理”三个步骤进行教学,通过教师讲授、设置悬念、兴趣激励、提问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理论(导游业务知识)联系景点的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篇6:中职礼仪教案01

一、课题:第一章 第二节

一、站姿的礼仪

二、教学时间:1学时

三、教学目的

通过讲解与示范,使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站姿礼仪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的站姿要求、几种基本站姿 难点:几种基本站姿的熟练掌握

五、教学方法设计、示范 2、练习

六、教学内容(含教学步骤、教学要点、板书、理论联系实际、教具等)

教学步骤:

{第一部分}复习上节课要点 {第二部分}本课教学

P7 第一章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一、站姿的礼仪

【教学互动】请两男两女同学上台,示范自己平时站姿,请同学们讨论,评点。

站姿定义:是静态的造型动作,是其他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男士要求“站如松”,刚毅洒脱;女士则就秀雅优美,亭亭玉立。优美的站姿能显示个人的自信,衬托出美好的气质和风度,并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正确站姿四个重点部位:双脚、双肩、胸部、下巴

(一)正确的站姿要求

【教学方式:边讲解边示范】

(1)头正:双目平视、嘴微闭,表情自然,微收下颌。

(2)肩平;(3)臂垂;

(4)躯挺;挺胸收腹提臀,重点气存丹田

(5)腿并:双膝用力并拢(夹紧一张纸的力度)

(6)身体重心主要支撑于脚掌、脚弓上

(7)从侧面,头部、颈椎、腰椎在一条垂直线上。

【教学调整】

(二)手位(三)脚位 与

(四)几种基本站姿结合在一起讲解。

篇7:中职教案3

2、授课方式:理论课

3、课时安排:2

4、授课题目:钢铁材料

5、教学目的:掌握合金工具钢的牌号,能根据用途正确选用钢的材料。

6、教学重点及难点:合金工具钢的牌号识别及材料选择。

7、方法及手段:举例讲解

8、教学基本内容

§4-1 钢铁材料 2.合金工具钢(1)合金刃具钢

① 低合金刃具钢

在碳素工具钢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一般为:3%~5%)形成的钢。

热处理: 淬火+ 低温回火 牌号: 9SiCr、CrWMn等

用途: 用于制造丝锥、板牙、铰刀等低速切削刃具。② 高速钢

在碳素工具钢中加入Cr、W、Mo、V等多种合金元素(总量为: 10%~25%)形成的钢。

热处理:淬火(一至二次预热)+ 高温回火(二至三次)

牌号: W18Cr4V等

用途: 用于制造车刀、钻头、形状复杂成形铣刀高速切削刀具、模具及耐磨零件等。(2)合金模具钢

用于制造冲压、热锻、压铸等成形模具的钢。

① 冷模具钢

用于制造使金属在冷态下变形的模具。

热处理: 淬火+ 低温回火

牌号:T10、T12A、9SiCr、CrWMn等(尺寸小)Cr12、Cr12MoV等(大尺寸)

用途:制造冷冲模、冷挤压模、拉丝模等。

② 热模具钢

用于制造使金属在高温下变形的模具。

热处理: 淬火+ 中温回火

牌号:5CrMnMo、3Cr2W8等

用途:制造热锻模、热挤压模、热铸模等。

③ 合金量具钢

用于制造测量工件尺寸的工具的钢。(非专用钢)

精度要求高的量具: 采用 CrWMn、GCr15等;

精度要求一般的量具:采用 T10A、T12等。

9、课程小结:

(一)低合金刃具钢与高速钢的成分、性能及用途等区别。

(二)合金工具钢的牌号识别及用途。

篇8: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1、盲目效仿, 缺乏特色

中职学校校训多是千篇一律, 例如“勤奋求实、团结拼搏、”等, 学校的橱窗里也多是报纸、通知和表扬的名单, 缺乏能鲜明体现职业学校专业个性特色的内容。

2、没有与企业文化融合, 封闭办学, 脱离市场主体

现在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多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而成才之路、专业发展动态以及现代企业理念等过少。

3、大多依靠规章制度管理, 缺乏文化气息

目前中职学校常规管理都是靠规章制度, 很少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上述种种不足, 折射出中职学校的教育观念、方式和手段落后于现代社会要求的现状。这不仅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质量, 淡化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同时加大了学校和社会的距离, 不利于学生就业, 不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精心的营造。要把加强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 使其符合时代要求、具有时代特征, 进而提升学校的中职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自主创新, 开创出具有自身特色、符合社会要求的职业性校园文化。

1、突出中职性

(1) 物质文化要有中职性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可以极大的陶冶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完备的实训场地、实训设备和实训材料是校园文化的物质保证。在此基础上, 学校因地制宜对校园进行合理的规划, 充分利用橱窗、走廊、教室和宿舍来进行文化宣传, 以体现本校的特色。近年来, 许多新建的中职学校在这一点上本末倒置, 将大量的资金投入于建筑更大的校门, 更高的教学楼, 更别致的校园环境, 学校看似光鲜, 但是许多办学的设备却跟不上, 这是不利于校园文化的顺利开展的。

(2) 制度文化要有中职性

完善的校园文化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作为支撑, 包括校纪校规、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不仅要有文化内涵, 更要体现中职性, 要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符合学生的实践需要。同时, 制度也要考虑到一些安全规范问题, 要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实训场所。通过制度规范来把好学校的安全问题, 使得学生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训, 进而提高自身技能。通过完善系统的制度开创一个浓郁的制度氛围, 进而感染和教育规范师生的言行, 使学生在校就培养好良好的职业习惯。

(3) 行为文化要有中职性

行为文化是指学校开展具有娱乐和审美功能的活动。职业学校的师生活动和学生的社团活动都要具有自身的中职特色, 都要围绕学生专业化的要求来开展活动, 如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等。可举办一些“技能比拼大赛”、“专业技能汇报表演”等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 促使学生不断提高技能, 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同时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4) 精神文化要有中职性

精神文化是学校多年积累、沉淀所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塑造一个正确的精神文化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升华。精神文化要有助于学生团结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效率意识的培养, 要符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和时代要求, 达到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 引导教育学生成才的目标。

2、结合企业性

职业学校学生将来多在企业就业, 中职学校要提高办学质量, 保证学生能顺利步入社会, 就必须让学生更早的接触企业文化, 熟悉社会。因此,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具有企业性。

(1) 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职业指导

为保证学生的就业, 必须加强职业指导工作, 这也是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2) 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有意识的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 一方面邀请企业家、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 进行就业指导, 另一方面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 使其切身感受企业文化。

(3) 有针对性地引进企业文化

校园文化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使得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不断的流入学校。同时, 学校也应该有选择的吸收这些文化, 选择符合自身专业要求和办学特色的文化, 抓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点, 真正做到企业文化为我所用。

3、赋予时代性

中职学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和学生就业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社会的要求就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的目标。可以说, 市场是中职学校发展的晴雨表和指挥棒。中职学校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状况, 围绕市场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 中职学校需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 不断渗透具有时代气息的精神。例如国家层面提出的八荣八耻、行业提出的相关规范等都可以作为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参照。

总之,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不断的自主创新, 营造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以及校园精神风貌的体现, 是学校德育的主要渠道, 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目前,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滞后, 缺乏特色, 存在较多问题, 这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为此, 本文认真研究和分析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科学对策。

关键词:中职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通桥.浅谈如何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企业文化[J].科学咨询, 2010 (3) .

[2]卢国享.中职生心理特征与中职校园文化建设[J].广西教育, 2010 (6) .

篇9:中职汽车文化教案

关键词:企业文化;班级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54-02

收稿日期:2015-02-13

作者简介:梁盛开(1968-),男,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中学一级教师、机电系2013级秋季汽修班班主任,本科。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广东 韶关/512023)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和扶持,中职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部分。由于生源等因素影响,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班级管理难度大、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困扰着广大的班主任。针对这班级管理存在问题,我们开展了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

一、探索将企业文化与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培养大量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于中职毕业生。由于学生进校的门槛降低了,大部分中职生素质偏低,这就给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学生的教育工作变得复杂,那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中职学生?学生素质怎样才能更好与企业要求接轨呢?显然,学校的学生管理能力起着决定作用。在实践中,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概括、总结、提炼而成的产物,被企业大多数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企业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则是在班级管理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并接受的价值体系,具体包括班级目标、班级环境、班风学风等班级精神及配套制度。

实践证明,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就能够很好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这是我们借鉴企业文化合理内核,融合到中职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的初衷。

二、有机融合企业文化与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内容

(一)两种文化融合的基础是两者的精神内核相通

企业文化与中职班级文化均重视价值观塑造。企业价值观通常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它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支持联系员工在一起的纽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如阿里巴巴有六个核心价值观“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造就它的辉煌,班级文化价值观,是师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价值取向, 我校的“敬业、求实、勤学、创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二)目的特点接近性是促进两者融合的催化剂

企业文化以企业为本,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文化,是通过企业制度的严格执行和激励,最终促使企业员工群体产生某一行为自觉,形成了企业文化,最终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的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目的是为培养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而服务。

我们探索融合企业文化与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目的,是借鉴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从而提高我们的班级管理水平,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实现教育教学与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三)借鉴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融入中职班级管理工作

近年来,我校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国内外部分优秀企业管理经验,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将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思想理念引入班级日常管理,不但提高了班级的管理实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1.构建管理团队,树立集体意识

要建立一个有活力的班级集体,这需要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为了在大学班级中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学生从入学开始,班主任就营造相互协助合作的团队意识氛围,引导学生构建团队:班干部是一个管理团队,一个宿舍8个同学是一个生活团队,班里的乒乓球队也成为一个团队,各个团队共同的团队——班级。班主任引导学生培养团队协助合作精神,使学生树立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班主任要培养班级骨干力量,选配责任心强、乐意为班级服务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并根据他们个性能力特点,安排合适的职位,加以培训,做到人尽其才,使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让学生干部能承担管理班级日常工作,以此带动其他学生的进步。

2.加强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的相互对接,促进班级管理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强大的内在力量,随着互联网时代,更体现出其强劲的竞争力。强大的企业都有其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海尔集团,创于1984年,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的核心价值观分三个层面:一是是非观,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即是不但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创造用户需求;二是发展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海尔文化不变的基因,海尔鼓励每个员工都应具有创业精神,从被经营变为自主经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创新精神使它获得新的资源;三是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人”即具有两创精神的员工;“单”即用户价值,即是海尔员工、用户、股东。合作方等利益共同体,共赢共享共创价值。海尔以创新之道,致力于成为行业主导。这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作用。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制约功能,对班级成员的行为产生较强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能够促使全体学生树立远大的共同愿景,互相团结、共同进步。班级文化,根据特征可以三个层次,即外在形象层、日常行为层、制度理念层。外在形象层,是指班级的外在形象,主要包括班级标识、班训口号、班级墙报摆置等。其主要功用是形成规范一致的外部形象,令全体班级成员感受到的班级品牌形象。日常行为层是班级文化在班级成员日常行为的具体表现,主要通过班级成员学习生活、工作能力展示精神风貌,传播班级影响,提高班级凝聚力,提升班级集体荣誉感。制度理念层,指规范班级成员各种班规及遵循理念和行为原则等,如学生遵守班级管理制度,形成待人处事的方式、学习态度等精神状态。

班主任引导学生根据本班实际制订一系列班级规章、班纪,经全班集体通过后,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落实”的良性局面,发挥班级规章制度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日积月累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

3.加强职业指导,做好“学校人”向“企业人”的过渡

一是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做好工作前的心理准备。企业是中职生走向社会的起点,学校创设企业生产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企业环境。我校就有数控车间、汽修车间等,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到企业生活。同时将企业文化与学生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如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2个月的职业体验,开展关于“我们怎样调整就业心态”“我们应尽快适应企业管理文化”等主题班会,并在此类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有的态度和职业意识,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投入到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当中,形成健康的职业心态。二是依据学生特质,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鉴于人岗匹配原则,班主任应该认真分析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个人特长,为其制定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由于年龄少、社会经验欠缺等因素影响,难免对自身情况估计不足。这需要班主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规划,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三、实施融合企业文化与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效果

我校在班级管理中实施融合企业文化与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教学实验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提高了学生规范管理意识

规范化是企业管理的特点。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们要求学生按要求整理教室和宿舍内务,做到地面清洁,桌椅整齐,物品摆放整齐划一。通过一年的尝试,班级的班容班貌有明显的改观,为此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

(二)提高了学生学习技能兴趣

经过职业体验和顶岗实习后,学生对企业管理和社会就业状况有了直观的体验,认识到在学校学习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学习动力更强烈了,学习目的更加明确了,技能训练更积极了。

(三)增强了学生职业生涯意识

在企业经历短暂工作之后,许多学生适应企业运作。学生经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按职业要求,做好本分工作事务,在言谈举止上,逐渐形成良好习惯,以适应今后更好进入职业角色的需要。

当前,我校根据企业需求及本校实际,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努力探索“车间进学校、课堂进车间”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在教学环节中探索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与学生评价体系。在班级管理中,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学生树立积极面对社会人生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尽快成为优秀的企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关于高职班级管理中渗透企业文化的探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2]胡艳波.运用企业管理理念进行大学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2(9).

上一篇:仪表月度工作总结下一篇:企业关键员工管理的五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