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大学习

2024-06-11

红旗渠精神大学习(精选11篇)

篇1:红旗渠精神大学习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论文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院系:

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

汽车服务工程

组长:

邓腾飞

201001030026

组员:

陈泽众

201001030063

李伟成201001030006

楚亚兵

201001030027

支攀科

201001030042

张国亮

201001030039

王红帅

201001030043

201001030029

201001030048

指导教师:刘会平

浅析红旗渠精神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摘要: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建设结束了林县十年久旱,水贵如油的苦难日子,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虽然孕育于上个世纪,但是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它仍然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修建背景、建设历程、青年洞、社会反响、价值导向

一、修建背景

红旗渠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时代建成的,被林州人称为“生命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林县历史上是个“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穷山区。自明朝正统元年起,到1949年全国解放这514年中,在林县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自然灾害100多次,因大旱绝收就有30多次,其中发生人吃人的惨景,就有5次。民国初年,任村桑儿庄有位叫桑林茂的老汉,为了全家能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上一顿饺子,天不亮就到离家几十里黄崖去担水。由于人多,泉水小,等了一天才接满一旦水。而在昨日才刚娶进家门的新媳妇,在家等着老公公担水回来煮饺子,左等右等不回来。等到天黑才终于看到老公公担着空水桶而回。天黑山路不好走,一不小心脚一滑,一桶水就全洒在地上,那也就意味着这家将会至少一天没水吃。看着满身大汗的老公公,新媳妇羞愧难当,难于面对家人,于是在除夕悬梁自尽。这是一个天吃人的真实故事。就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特定的环境中,时任林州县委书记的杨贵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担着被撤销职务受处分的风险,排除万难,下定决心要修红旗渠。

二、修建历程

据当年红旗渠工程的除险队长任羊城老人回忆,当年他在上工地之前,总要把自己的铺盖捆起来,他还有个小本子,把他平时借别人的东西都记在上面。有一次他的秘密被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发现了,问他是不是想开小差当逃兵。任羊城说:“咱干的是啥活,有多危险,万一哪一天粉身碎骨,我的东西也现成,把四两套子,王棺材里一放就行了。

在林洲,只要是65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修过红旗渠,大家都不讲任何条件,不叫任何困难,一心一意修建红旗渠。民工们住山崖、山洞、席棚,每逢下雨,下大雨,里边下小雨。由于长期睡在石级上,地下潮湿而且又凉,很多人都的了关节炎,但他们仍然坚持在工地上。(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被逼的脸1960年的大年都没过就进入了太行山。此时,正是年轻的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国家没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施工没有任何的大型机械设备,更没有任何的现代化运输设备,并且此时也正是我们的祖国最饥馑的年代,修渠民工们每天只有6两粮食,唯一可以补充的就是糠麦和几十种野菜。但林县人硬是咬着牙,鼓着劲,凭着自己的一双手,靠着一锤一杆,逢山破山,遇沟架桥。终于把漳河水引到了林县,从根本上改变了祖祖辈辈靠天等雨的生存状况。林县的历史由此重写,林县的地图也由此重绘。

当年修建红旗渠,林县共动员了31万群众参加,投工4126万多个,开挖土石方222

5万立方米,削平山头1250个,架设渡槽151个,凿通隧洞211个。如果把开挖的土石筑城高2米,宽3米的高墙,它的长度可以从南国的广州一直连接到北疆的哈尔滨。而修渠的投资却只用了6800多万元,这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其实里面还有许多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成分,而这些都是不能用常规来衡量也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

千军万马战太行,杨贵是主要的决策着。那个时候他是林县的县委书记。他不忍心林县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后还受干旱缺水的煎熬。他最了解广大农民世世代代的痛苦以及愿意为解除痛苦所付出的代价。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带领全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然而1958——1960年大跃进期间,我国经济工作忽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犯了急躁冒进,高指标的错误,加上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国际上的反华大合唱,在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政权残余趁机进行反攻大陆的煽动宣传。使我国国民经济出现暂时的困难,各项重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1961年1月,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巩固、夯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适当缩小基本建设规模,调整发展速度,这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具体贯彻执行中,在黄河省一些地方提出了白日休整,停止农村一切农业基本建设,水利工程一律下马,学校停止体育课这种不实事求是的“一刀切”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被动。常言说得好,有人打喷气,就有人得感冒。在红旗渠工程动工之初就持有不同的意见的人,一看温度适宜马上跳了出来,抓住红旗渠工程建设中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的问题,比如,修去民工吃住条件恶劣,每人每天只有一斤粮食标准,住在山崖河滩,加之缺乏经验,出现过战线拉的过长,运输跟不上,技术力量薄弱,以及发生过几次伤亡事故等大做文章,说什么红旗渠是死人渠。如果把修红旗渠的工钱用来打井,早就把林县淹了,修建红旗渠劳民伤财,穆易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是想捞政治资本,修建红旗渠是县委头脑发热膨胀。但是杨贵仍然一直坚持带领全县人民修渠不动摇。

三、青年洞是怎样炼成的

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位于林县任村镇卢家拐村西,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6.6米,高6.2米,纵坡为1/5000,设计流量23秒立方米,总投工13万余个。该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当年10月因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上级决定红旗渠停工,农民生产自救,总干渠被迫停工,为早日将漳河水引入林县,建渠干部群众提出“宁愿苦战也不愿苦熬”,并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背着领导坚持继续施工,当领导来检查时,他们就躲起来,领导走了就继续施工。当时每个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为了填饱肚子,就上山挖野菜,下河捞河草充饥。很多人得了浮肿病,仍然坚持战斗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经月挖山不止。他们创造了“连环炮”,“三角炮”等爆破方法,使挖山日进0.3米提高到2米多。经过一年多的奋战,终于于1961年7月15日将洞凿通,完成了红旗渠建设的关键工程。

为了纪念青年们艰苦奋斗的业绩,将此洞命名为“青年洞”。197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此专程亲笔题写了洞名。

四、社会反响

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李

先念、乔石、姜春云、李铁映、叶选平等曾先后来临红旗渠视察。1995年4月14日,胡锦涛视察红旗渠时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仍要弘扬当年的修渠精神,把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下去。”1996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红旗渠时指出“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河南的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并亲笔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1996年,红旗渠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工期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五、红旗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导向

从主流上来说,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态度和行为处事是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者,他们高度支持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严格遵守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了信心,然而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他们很容易受到各种文化思潮、理念信仰和价值观的影响,必然也难逃一些落后的、负面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当代的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极力遏制各种落后思想,落后价值观在大学生中蔓延。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中蕴含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当代的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引领大学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当代的学生群体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首先,由于有些大学生从小下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中,家长过分 宠爱 使得他们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钱家里拿的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在大学期间他们更多的是享受大学轻松时光,因害怕辛苦很少愿意参加社会实践,出了大学他们也没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想法,金寄存希望与家人帮忙找到工作。其次,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气的影响,某些大学生滋生了单纯追求物质上的攀比的心理,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社会与其艰苦奋斗,不如投机取巧,这些生活态度无疑将是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影响下,他们不但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主义事业做贡献,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矛盾,成为社会负担,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阻碍力量。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大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对学生不断地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宣传,能对有上述不良思想的大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红旗渠的开凿更是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大学生详实地了解红旗渠修建时的艰苦背景和取得的光辉成绩,有利于大学生认识到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认识到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一个阶段,都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努力奋斗,认识到在优越的社会条件下,只有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创造者。

(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在当代大学生当中,某些学生因为从小就是独生子,就自认为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以致于在生活中极易过后地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不懂得如何平等地与人交流,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此外,受一切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些大学生从注重无私奉献的集体主义转向过分注重实用价值和物质享受,从而致使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缺失,无组织无纪律的那个现象屡见不鲜,红旗渠精神是以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团主义精神为向导的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国家间政治经济竞争下不断加剧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在大学中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样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既讲价值规律又讲无私奉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的局面,从而最终增强我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和创造力,在红旗渠精神的影响下,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甚至在毕业之后长期在边远、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他们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精

力,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大展拳脚,将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传给边远、贫困地区的社会建设者,引起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敢想敢干、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大学生培养科学扎实的办事作风,社会发展速度的过于迅猛使得很多人患有易浮躁、易冲动的毛病。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突出,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又急于求成,想迅速的融入社会,他们以为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和比较完善的工作蓝图就可以轻松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然而回归现实,由于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稳扎稳打的习惯,大学生们的工作计划很快会遭遇滑铁卢。所有的宏伟蓝图都成了泡影,于是他们就开始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产生怀疑,以致再没有激情兑现自己的承诺。红旗渠精神映出: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是相辅相成的,坚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反映出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而这种理想抱负要成为现实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灵活用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基础之上。

总之,通过本次课外实践教育,我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彻底被红旗渠精神折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一红旗渠精神为准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红旗渠传》

刘法修著 【2】 《行走中原》

【3】 《红旗渠纪念馆》展馆资料

篇2:红旗渠精神大学习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代表委员们有着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的航道前进,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前进动力,发展反过来又“点燃”新一轮改革创新的“火花”。这样一对作用力显现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要想技术创新,首先必须制度创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机构的竞争力,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对支柱产业的支持很大。现在我国自主创新的政策很好,但是难以落实,需要通过政府体制的改革推进自主创新。

时不我待,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探索更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机制与体系。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可视作政府营造良好改革创新氛围迈出的第一步创新要有坚韧不拔的勇气。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场坚韧的长跑,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始终。不停顿的改革创新,需要不停顿地解放思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深刻的变革,当代中国也在发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变革,不适应这种变革的需要,挑战面前不解放思想、知难而上,我们就将停滞不前,就将惨遭淘汰。解放思想是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发动机”。解放思想,就要突破禁锢,摆脱束缚人们思想的旧观念和传统的思维模式,敢于反映阻碍改革创新的突出问题,切实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

互联网的充分利用,给了广大百姓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的机会,老百姓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这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进步,也充分体现了我国讲民主,重民生的执政理念。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篇3:红旗渠精神大学习

他出生于“人造天河”的红旗渠畔——河南省林州市, 与生俱来了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

他于1983年参军, 服役3年, 团结战友热爱军事学习文化知识;

他于1986年复员, 创业29年, 拥军优属扶贫济困达50多万元……

他, 就是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享有“红旗渠畔活雷锋”美誉的最美老兵石明生, 现任河南林州市振林区红旗渠涂料装饰行经理。

石明生始终奉行“爱党拥军, 兴业报国, 学习雷锋, 实惠民生”的神圣宗旨, 时刻不忘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涯, 不断践行退伍老兵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 为传承红旗渠精神顽强做出着自己的贡献。当人们听着《好人石明生》悠扬动听的歌声, 看着《好人石明生》这样情节感人的豫剧时, 有关他的一幕幕故事便会在脑海中涌动浮现。

在最初油漆家具的十年中, 石明生上山下乡, 走家串户, 工作之余, 为客户挑水扫地, 遇到军烈属和特困户, 他更会给以优惠服务。他曾为一户军属挑水, 不小心碰坏了他家的一盆花, 连忙赔钱道歉, 被军属大婶儿笑着安慰说:“你人好活儿好, 照顾我们, 感激都来不及呢, 我们怎么能让你赔钱呢!”还有一次, 他看到用户着急的样子, 主动帮助安装门窗玻璃, 不料却被一块玻璃割断了右臂动脉, 看到石明生血流如注, 用户大嫂慌忙陪他上医院施行手术, 可石明生却毅然谢绝了她拿出的医疗费, 说:“这是我自愿帮忙的, 不能越帮越忙, 额外为你增加负担。”在为一家特困下岗工人家快干完活时, 户主却突患重病住院, 看到他家人急得团团转, 石明生款款安慰说:“看病要紧, 工资靠后。”当年腊月三十, 看到病人失望出院, 全家悲伤地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 石明生二话没说, 转身到附近的菜市场自费买来20斤鸡蛋送到他家, 年后不久病人去世, 石明生主动免去了他家600元的工资……1996年冬, 城郊乡桑园村的两位用户登门找到石明生家, 当知道他已改行粉刷墙壁后, 连声说:“可惜了可惜了, 林州家具油漆行业少了石明生, 不知要暗淡多少呢!”

1996年刚改行不久, 他便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有两家上下楼邻居, 上家不慎将下家卫生间墙壁冲毁, 在理赔范围上意见不一。上家只答应将下家毁坏墙壁补修, 下家则要求整屋修饰, 看到两家因此争吵起来, 石明生和声劝诫他们说:“远亲不如近邻, 假如你们都觉得吃亏, 干脆由我免费按下家的要求做, 只要大家和睦相处就行了。”此话一出, 争吵声戛然而止, 双方不约而同地向石明生投来诧异的眼神, 接着既惭愧又赞许地对他说:“你可真不愧是当过兵的人, 不唯利是图, 不坐观虎斗, 可这哪能让你贴钱干活儿呢?我们想通了, 由两家各抬一半, 你放手该咋干咋干吧。”之后不久, 石明生从电视上看到解放军支援修建红旗渠水毁工程, 连夜写了一首“团结就是力量”的散文诗, 次日便驾着“雷锋车”向任村尖庄的部队驻地送去了蔬菜和饮料等慰问品。

2004年, 石明生又将眼光从粉刷墙壁转移到销售涂料上, 当年“八一” 建军节, 他正式开设门市。2006年“四五”红旗渠通水日, 他又被荣幸的批准使用红旗渠商标。每逢“三五”学雷锋日等重大政治节日, 他便会举办文艺演唱等庆祝活动, 向军属、红旗渠建设者等人民功臣进行慰问。连同每年欢送新兵, 至今不同程度受益者逾1000多人次, 并先后带动复员军人、下岗职工、留守村民500多人加入到他的创业慈善中来。

难能可贵的是, 石明生的这些义举, 有时却伴随着他的磨难煎熬和艰辛酸楚。1997年, 因意外车祸, 导致他喉咙差点被破碎玻璃割断, 右腿粉碎性骨折, 他坚决拒绝医生多次提出要为他截肢的建议, 成功保住了留下残疾的右腿。1998年抗洪救灾, 他不顾腿伤未愈, 拄着双拐前往林州市民政局捐了500元钱。紧接着, 又是亲自慰问光荣军属, 又是写信鼓励救灾部队, 又是冒雪欢送入伍新兵, 忙得不亦乐乎。看着他一瘸一拐, 紧张奔波的样子, 人们感慨地说:“石明生的伤退, 将因他的满腔拥军热情而跑得痊愈了!”

2008年, 他的一位员工驾车不慎肇事, 给他造成了25万元的巨大损失, 但即便如此, 他在卖车捐助汶川地震后, 听到横水镇铁炉村, 一家两代三口退伍军人的特困户李会生的情况, 毅然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至今已进行了六年帮扶, 总计资金达1.5万元。先后向年逾古稀的孤寡老军人栗德正和林州市新意四股弦剧团, 免费提供价值达3万元的门面房和工作场所, 还为一个在此开饭店的独腿残疾人免去了3千元的房租……

迄今, 石明生已获得了“林州市慈善模范”“安阳市道德模范”“中原雷锋”“河南省双拥模范”“助人为乐中国好人”等20多种荣誉和聘书, 2013年, 被列入共和国100位最可爱的人候选名单, 2014年, 被推荐评选感动中原人物。2014年10月17日, 是首个全国扶贫日, 石明生倡导组织了“红旗渠爱心团队”, 克服了场地面临拆迁的严重问题和巨大困难, 无怨无悔地向河顺镇西庄村、茶店镇庙郊村、横水镇上台村和铁炉村、原康镇原康村、姚村镇申家岗村、城郊乡席家洼村等贫困乡村和英雄家庭进行帮扶慰问。他的事迹先后被《红旗渠》报刊、《安阳日报》、《河南发展高端论坛》、《党的生活》、《中华大地之星》、《人民论坛网》、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和安阳电视台、河南卫视报道和约稿, 并继2011年和2013年之后, 被林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第三次推荐参加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所有这一切, 充分印证了他 “ 退伍不褪色, 换装不换心, 只要生命在, 永远为人民”的坚定誓言和“好人定有好报”的必胜信心。

当看到各种受助者给石明生赠送的“当代雷锋”等锦旗和那一摞摞荣誉证书, 以及林州市老书记杨贵等领导和名人, 与石明生合影并题词“红旗渠畔活雷锋”“我是一个兵”“红旗渠传人”时, 石明生谦虚的对记者说:“在党中央习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滔滔洪流中, 我只不过是一朵浪花而已, 而且我也存在很多缺点和失误, 我要将军队的战斗精神和红旗渠的艰苦奋斗精神结合起来, 配合政府工作, 坚持双拥慈善, 抑制邪恶言行, 维护公平正义, 为实现伟大的强国梦贡献自己的一生。”

篇4:论红旗渠精神

林州市地处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区。在历史上,这里交通闭塞,水源奇缺。为解决缺水问题,林州人民在20世纪60年代苦战10年,以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绵延三千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伟大的实践孕育着伟大的精神,林州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伟大壮举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新形势下,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力更生。20世纪60年代,全国正处于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十分匮乏,人民缺吃少穿,生活极其困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红旗渠工程上马了。当时机械化程度不高,物料、设备、资金、运输设备等都很紧张。林州人民通过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立足自身条件解决实际困难,苦干加巧干,大搞发明创造。没有吊车、水平仪设备,民工们就根据制造原理创造出土吊车、土水平仪,一锤一钎、荡纤炸石、抬筐推车等等都是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条件、逐渐摸索出来的。林州人民的自力更生体现在精神上不向困难低头,物质上不向国家伸手,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艰难险阻。

艰苦创业。红旗渠工程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起来的,从领导到民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心全意搞建设。渠上人吃苦耐劳,精打细算,修旧利废,一物多用,从不浪费,形成了民工们常说的“老抠精神”。工地上没有盖过一间新房子,施工期间,民工们住山崖、石洞、石庵,打土窑、搭席棚,整年风餐露宿,披星戴月,却没人喊苦喊累,其战天斗地的勇气和力量丝毫没有被磨灭。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在帐篷里遥控指挥,而是每天在渠线上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们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商量。林州人民的艰苦创业体现在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宁愿创业不愿守成。

团结协作。为了修建红旗渠,全县15个公社成立了数百个大队,10万建筑大军开赴太行山。各公社之间在吃住、物资方面互相帮忙解决,队与队之间在工程、技术上互相协作援助,展现了大集体、大团结的精神面貌。修渠是向大自然开战的大举措,当时渠上被称作前方,机关、厂矿、农村被当作后方,后方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前往第一线提供后勤服务,为前方提供了最大的力量支持。此外,无论红旗渠水是否最终到达该地方,收益早或者收益迟,群众们都毫无怨言,积极参与,出人出力,目的就是解决当地的缺水之苦。林州人民的团结协作体现在各社各队、各行各业的通力合作、相互支援。

无私奉献。在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民工们以忘我的精神冲锋陷阵、奋勇争先,哪里艰苦就到哪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其中还包括一支支铁姑娘突击队。只要家里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他们一般都不回家;遇到小病小痛,依然不下战场,常年累月战斗在红旗渠上;面对危险,从不后退,共有81位党员和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民工们在当时缺乏完善的保障设施的情况下从百米高的山顶上腰系绳索凌空开凿除险,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后方群众更是倾其所有,将家里的鞋、手套、工具等都带到红旗渠上以支援建设;在本来就不富裕的情况下,大家省吃俭用,为渠上筹集粮食,切实做到了前方有求,后方必应。林州人民的无私奉献体现在为造福子孙后代、改变林州面貌不惧艰苦、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等方面。

红旗渠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它是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依靠双手修成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建成解决了数十万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使全市70%的农田得到了灌溉,彻底结束了十年九旱、吃水贵如油的历史,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又一人间奇迹。红旗渠通水50年来,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绿色旅游功能、品牌功能日益凸显。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它是英雄的林州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精神财富,引领着林州人民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四部曲。红旗渠精神弥足珍贵,不仅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成就伟业的生动体现,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红旗渠精神的立足点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灵魂是敢想敢干、实事求是,实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旗渠精神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的时代典范,是集体梦与个人梦的统一。新时期,我们应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新的实践,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不断将其发扬光大,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汇聚正能量。

篇5:个人十九精神大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次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十九大的召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批经验丰富、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了中央领导机构,充分展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充满活力。

十九大报告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基本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理论,准确把握思想精髓、核心要义,要在整体把握、全面系统的基础上突出要点,把着力点聚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上,聚焦到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的深远影响上,聚焦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上,聚焦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主要领导集体是深受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信赖的领导集体上,聚焦到总书记是全

(二)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党的作风是观察民心向背的晴雨表。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驰而不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深入开展纪律教育,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层层设置防线。聚焦“关键少数”用严密的纪律监督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三)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扎实开展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提高掌握大局、运用规律、推进工作的能力。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严防“灯下黑”,建设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干部队伍。

三、迅速兴起学习热潮

学习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一是要在落实责任上有新要求,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体现到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全过程、各方面。二是要在率先上有新举措,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想、推动工作的举措、领导工作的能力。三是要在工作作风上有新气象。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楚透。谋实思路,做实方案,抓实工作,坚定自觉把党的十九大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篇6:红旗渠精神大学习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习贯彻落实“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推进

会议精神报告

学习贯彻落实“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推进会议精神报告

根据区委统一安排部署,6月4日,西城街道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社区书记、主任传达学习“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推进会议精神,会前专题学习了区委书记杜海洋同志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安排部署“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研究部署

自“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以来,西城街道高度重视,积极筹划,一是成立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人大工委主任、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多次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采取集中学与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自主学、请进来学与走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切实有效推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开展。二是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任务。认真研究,深入谋划,制定《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方案》,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确保活动开展有规范可循。

二、积极传达,确保工作落实

会上,专题学习了区委书记杜海洋同志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安排西城街道“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工作。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全街道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出偏差,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紧紧围绕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提出的事关治蜀兴川全局的“六个重大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确定调研课题,并在6月30日前形成调研报告。党员干部要认真开展大学习,通过深入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新部署,做到“四个再”——认识再提高,开展再深入,提炼再升华,成果再务实。

三、精心谋划,务实开展活动

活动开展至今,西城街道围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要求开展了六次活动,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深刻内涵,深入领会省委对事关治蜀兴川全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篇7:红旗渠精神大学习

红旗渠精神 学习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报告会 红旗渠 红旗渠的儿女们 红旗渠路 红旗渠的故事 河南红旗渠 林州红旗渠 人工天河红旗渠 当代红旗渠精神,这就是——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篇8:红旗渠精神

濮阳县国土资源局:李秀忠

1960年2月,英雄的河南省林县人民,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以大寨人为榜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苦战十年,在太行山的悬涯陡壁上筑起了一条人造天河——红旗渠,这是一条引漳河水来林县的伟大工程,英雄的林县人民,利用自己的双手,克服了重重困难,修建了近三千华里长的渠道;共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134个,总长48华里;架设渡桥150座,总长13华里;挖砌土石方共1640万立方米;建成了14座水电站和3000多个水库石塘。红旗渠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的面貌,把过去“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的旧林县,建成了“渠道往山头,清水到处流,旱涝都不怕,年年保丰收”的社会主义新山区。引漳水到林县的工程实现了浇灌土地面积近60万亩,使全县形成能蓄水,能灌溉,能发电,工农业都迅速发展的水山区,保证了农业的年年增长。

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带头作用,人民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使工程的进度大大提前,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也造就了一代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种精神,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当作规范的典型精神。自力更生,乃是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便会知道什么是自信。如果不懂得自力更生,而事事依靠着别人,就会丧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被人们认为是弱者,之后,生活中,就会越来越是低声下气,这种活法有什么意思呢?

艰苦创业,这种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有着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没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便会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反之,若是有这种艰苦创业的精神,就可以长风破浪,更可能出人头地,编织起自己一生的梦。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话吗,叫:不怕苦,吃半辈子苦。怕吃苦,吃一辈子苦。说的便是这个道理。自强不息,自然是任何人都少不了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有了一辈辈的英雄豪杰们的传奇,才有了不断进步的人生。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才能诞生一代代的人物,一代代的才人,一代代的希望与辉煌。

开拓创新,生物进步的写照,不仅仅是人类,就连动物也是如此。多少种动物为了生存,找出了新的觅食方式。在太古时代,又有多少的发明创造,让我们人类成为无愧与天地的万灵之长,这是开拓创新精神的威力。

团结协作,更始现代生活中所缺少的,虽然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多了,但又有多少人为了或做间的蝇头小利勾心斗角,最后不成,情谊也不在了。

无私奉献,这便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他包含了一切积极向上的精神,当你愿意为祖国无私奉献时,你会去好好的学习

红旗渠,让我记住的并不是修成前,当地的落魄,也不是修成后当地的富饶,使我们安于现在的幸福状况,而是让我们记住,他的落差,正是因为有了红旗渠精神,才有了如此打懂得落差。当我们拥有了红旗渠的精神后,我们便能让我们现在原本幸福的生活更幸福,快乐的生活更快乐!

我想,这就是红旗渠精神,一种让人类从生活中幻化出更美丽的精神!一种让人类从生活中洗礼自我的伟大精神!

篇9: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到分水岭分为3条干渠,南北纵横,贯穿于林州腹地。一干渠长39.7公里,二干渠长47.6公里,三干渠长10.9公里。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长304.1公里;支渠51条,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长697.3公里,合计总长1525.6公里,加农渠总长度达4013.6公里。

沿渠共建有“长藤结瓜”式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5座,提灌45座,共计兴利库容6000余立方米。利用红旗渠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45座,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相结合的大型灌区。

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红旗渠是毛泽东时代林州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创造的一大奇迹,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须大兴水利,给后来林县人民开凿红旗渠奠定了基础。周总理生前对红旗渠的建设倾注了很多心血。他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4年,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被称为世界水利第八大奇迹,红旗渠宛如一座绵延起伏的“水长城”,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

红旗渠精神的确立

红旗渠的建成,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存条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红旗渠和建渠人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直到1987年春天,在林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县委首次对红旗渠作出评价,肯定了红旗渠在林县的重要作用和地位。1989年4月5日,是红旗渠通水24周年的日子,县委、县政府召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领导和劳模进行座谈。同年6月,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为抵制各种腐朽、消极观念的侵蚀,需要确定一种精神,树立一面旗帜。县委通过认真考察红旗渠建设全过程,认为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下,能够修成如此巨大之工程,其间定蕴藏着一种十分可贵的精神,提出要认真总结和弘扬林县人民在红旗渠建设中培育造就的这一精神财富一一红旗渠精神。由于这种精神是林县人民自己创造,经受了几十年的实践检验,易于为人们接受,对推动改革开发和振兴林县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县委、县政府第一次把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明确地写入199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之后,县委一班人专题酝酿、讨论红旗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问题,拟定了宣传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初步意见,然后经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反复i讨论,于1990年3月月20日,县委、县政府正式作出《关于宣传、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决定》,把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概括为: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1991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将“红旗渠精神”树为全省农业战线十面旗帜之一。

1993年8月,中共河南省委又作出《关于学习林县人民创业精神的决定》。同年10月,国务委员陈俊生专程来林县考察后,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写了《关于河南省林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的调查报告》。

1996年6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2004年,“红旗渠精神巡回展”在各地成功举办。2011年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刊发,揭示了红旗渠精神“难而不俱、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的当代特征,在全国引发广泛共鸣和回响,成为国人坚守精神家园、永葆“思想”蓝光的时代标本。

篇10:红旗渠精神大学习

殷都区财政局

王清

近期,我局学习了新华社长篇通讯《守望精神家园的太行人——红旗渠精神当代传奇》。

红旗渠精神是20万林县民工在半个世纪前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结束了林县“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还创造了闻名中外的一大观景。红旗渠精神就是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精神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改善生存环境、追求美好生活的集中反映,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排除万难、勇往直前、锲而不舍、敢于胜利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前进的不竭动力。

结合我们财政局的具体工作,我们必须也要做到求真、务实、苦干这几点:

一:求真

求真,也就是寻求真理。作为财政局的一员,我们首先要不断进取,不断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只有真正的了解了学会了它们才能更好的为大家服务。在业务学习上,要学习修建红旗渠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坚信自己没有做不到的。

二:务实

我们要从基础工作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每一笔手续的完备、严谨做起,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配合好各个部门做好工作,要像修建红旗渠的全林县人民那样齐心协力,只有全体人员团结一致才能相互进步。

三:苦干

我们要转变工作作风,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不能有利就上,有难就让,有任务就推。我们要像林县人民一样直面困难,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有了这样一股劲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我们还要像全体林县人民那样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满腔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另外我们还要不断的创新,在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要不拘一格的想办法更有效的来解决它。就像林县人民那样敢于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坚信自己,在求真的基础上一定会有所突破。

篇11:感悟红旗渠精神

感想一:小女孩“吱吱”的梦

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首电公司开办的“学习红旗渠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学习班的学习,当天晚上我们在红旗渠干部学院大礼堂观看了话剧《红旗渠》,说心里话,故事情节的感染是我从头到尾几乎眼泪不断,当我从红旗渠干部学院出来走下大剧院高高的石阶,迎着扑面而来的飘雪,踏着"吱吱”作响的积雪,但脑海中还是话剧里的场景,心中还是心潮澎湃,耳边又回荡起了剧中人物的话语……

9岁的小女孩“吱吱”为了自己的梦想,跟随姑姑来到修建红旗渠的工地,用她那纤纤幼嫩的小手给“叔叔、姑姑”们为擦汗喂水,为了红旗渠的早日修好,为了让工地上的“叔叔、姑姑”们吃上饭,她独自走上山去挖野菜,结果不幸摔下悬崖。她短短一生的梦想,就是能洗上脸,抹上她的胭脂。“漳河水,你什么时候才能哗哗地流过来啊?姑姑,叔叔,你们修得快一点啊!你们没有吃的,我帮你们去挖野菜,野菜,我挖过,我找得到……”,耳边每每响起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心不禁一阵颤动。

正是这些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他们互相激励,用血肉之躯汇成了红旗渠,他们自力更生,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河,他们用铁锹一铲一铲挖开大山,他们用锤子,一锤一锤凿出隧道,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勇敢,他们的奋不顾身,他们为了千千万万的“小吱吱”的梦想,筑就了人间奇迹,也给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旗渠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为我们的事业、为我们首电人共同的“梦”去努力奋斗。

感想二:感悟“劳模面对面”

1、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

去过红旗渠的同志都会在红旗渠展览馆看到一张“挑着一担水且脸上露着喜悦的娃娃”照片,这个娃娃就是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他出生在林州市一个非常缺水的小山村,也正是这种缺水的困境把他父亲和他逼上了红旗渠工地。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在工地上检查没有爆炸的哑炮时,为了疏散在工地上还没有脱离危险区域的民工时被突然爆炸的哑炮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张买江知道父亲是为了给老百姓引水而死的,知道修成渠就不用跑远路去挑水了,他也萌生了去修渠的念头。而母亲又是个刚强的女人,她对张买江说:“你爹没有修成渠就走了,你去就得把水带回来,带不回来水,你就不要回来!”当时的张买江只有12岁。在红旗渠工地,张买江善学动脑,冒死穿梭于悬崖峭壁,用智慧创造了连大人都无法做到的----一天点炮72眼(当时最高记录为54眼)的记录,虽然他当时只有13岁。

2、红旗渠特等劳模—李改云

位于红旗渠王家庄泄水闸附近有一座小桥,取名“改云桥”,述说着当年红旗渠建设时劳模李改云救人受伤的感人故事。李改云,共产党员,红旗渠工程动工后,她带人成立了施工妇女营,担任妇女营长。她干活身先士卒,关心姐妹们的生活,深受大家的爱戴。1960年2月18日,她在工地进行安全检查时,抬头发现上面的山坡上有土石正在坍塌,而下面的民工们正在埋头干活,对从天而降的危险却全然不知。她急忙大喊:山石要塌了,快躲开,绝大多数民工听到喊声都迅速跑到了安全地带,但是16岁的女青年郭焕珍却被这突如其来的险情惊呆了,眼看石头就要砸到她头上。千钧一发之际,李改云一个箭步冲上去,奋力将郭焕珍推开,自己却被坍塌的土石砸倒了。民工们急忙把她刨出来,她已经成了血人,送到了红旗渠总指挥部医院,诊断为腿部粉碎性骨折,当她从医院的病床上醒过来对身边人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可能不行了,你们把渠修好,我在信用社存了10元钱,你们取出来替我把党费交了。

3、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成

共产党员任羊成,自从担任红旗渠工地除险队长兼爆破组组长的第一天起,就将生命与缴情永远托付给了“红旗渠”这部不朽的史诗。

红旗渠工程动工时,在放炮后,山上经常有松动的石头掉下来,给在崖下修渠的人带来很大危险。为了保障施工安全,领导决定成立除险队,任羊成第一个报名,被大家推选为除险队队长。他终日带领队员腰系大绳,凌空除险,扫除障碍。

为了红旗渠工地工友们的安全,他毅然让同伴们系牢大绳,将绳索往腰间一拴,手握带钩的长钎荡向了不时“哗哗啦啦”掉石块的悬崖。除险过程中他经历了绳索磨断掉在半山空中的圪针窝(带刺灌木丛的称呼),身上扎满了圪针,被工友挑了整整一个晚上,圪针盛满了一大碗,被戏称为红旗渠工地上的“刺猬人”;除险过程中他经历了山上石块掉落砸中嘴巴掉了四颗大门牙,且用钢丝钳拔掉断牙继续游荡在悬崖中;由于在腰间系着绳索荡来荡去,任羊成的腰上长期血肉淋漓。直至今天,他的腰间还有一层厚厚的茧子。当时工地上就盛传着“排险英雄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

当别人问到任羊成,你不怕死吗?他说:当我入党举起拳头那一刻起,我的生命不属于我,属于党,为了红旗渠早日完工,不知道死是什么概念,这就是共产党员任羊成的精神所在。

4、红旗渠旗手—杨贵

红旗渠,这条被林县人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的民心工程,从它诞生之日起,便以其雄浑、磅薄、壮美、神奇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人。有人赞美它为“人工天河”,有人惊叹它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有人把它比喻为“地球上的蓝飘带”……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就是红旗渠的总设计师——当时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

当时的林县,历史上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群众吃水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曾经发生过因为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出现人吃人的惨景现象。看着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林县人民,26岁的县委书记杨贵的心被深深地触痛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率领林县人民改变贫穷的山区面貌,让饱受苦难的乡亲们过上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林县位于河南正北靠近山西、河北两省交界的地方,是个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的贫瘠山区。为了早日摆脱缺水的困扰,杨贵带领林县人民,历经数载,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工程动工于1960年2月,参加修渠的干部民工每天每人只有0.5公斤粮食,一部分靠野菜补给,在艰难的施工条件下,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款项、物料自己筹,不会技术干中学,知难而进,坚持苦干10个春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硬是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了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如果把施工中的土石垒筑成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和哈尔滨连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水利建设上的一面旗帜。而杨贵也成了一名真正的红旗渠旗手。

5、劳模的精神

从与劳模的面对面,再到观看专题片《走进杨贵》,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到高高在上的“县太爷”,他们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林县人民有水喝,从而有了现在的红旗渠,红旗渠的修成离不开无数红旗渠劳模的无私奉献,更离不开总设计师杨贵的十年坚持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如果没有这个共同的目标,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不会有现在的世界八大奇迹——红旗渠,更不会有现在的红旗渠精神。

无数劳模精神汇聚了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也是无数劳模精神的集中体现,学习劳模,要带着“镜子”去学。劳模就是我们身边的一面镜子,值得大家经常照一照,这样就能找到差距、发现不足,激发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工作中存在差距的原因,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下工夫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奋起直追,不断向劳模靠拢看齐;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持之以恒向劳模学习,做到常态化,不断克服“小胜即满”的肤浅认识,避免三分钟热度;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就是要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不偏离角度对照,做到务实、求真;常照照“劳模”这面镜子,不断给自己加油、鼓劲,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学习一种精神就是树立起一面旗帜,标示出一种导向。学习劳模精神就是在宣告,这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企业发展新需要、新呼唤的精神,这种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精神不仅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更需要。感想

三、感悟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的修建,正是有了杨贵、李贵、马有金,有了任羊成、李改云、张买江„„有了那十万大军战太行,他们凭着对党的一腔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在极其恶劣艰苦的环境中十年奋战,在巍峨陡峭的太行山上修建了蜿蜒1500公里的红旗渠,让远在山西的漳河水穿山而来,造福百万父老乡亲,才生动诠释了“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实干精神。红旗渠的修建历程,不但孕育了红旗渠精神,也铸就了林县共产党人坚定理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红旗渠修了十年,投入资金达数千万元,没有发生一起领导干部搞特殊化、以权谋私的现象,没有出现一例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的案件,成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时代典范。

学习红旗渠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做到:一要敢于担当,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发扬当年修红旗渠的林县县委那种敢于担当的精神;二要勇于创新,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结合实际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善于实干;四要尽职尽责,无论身处哪个部门,哪个岗位,都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把工作干好。

上一篇:教师剖析材料下一篇:一般现在时中be动词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