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提案

2024-06-19

关于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提案(精选6篇)

篇1:关于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提案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意见

(滨政发〔2008〕6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中央、省驻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我市政府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现就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近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纲要》和《决定》,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同时,我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与形势发展的要求、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相比仍有差距。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对政府依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有效的制度保障。

(二)目标。2014年基本实现职权法定、依法行政、监督有效、运转高效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

1.政府职能基本到位,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政府机构设置规范化,依法、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管理权限。

2.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3.行政监督制度基本完备,行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政府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明显加强,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的行为及时得到纠正和责任追究,行政监督效能显著提高。

4.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能力明显增强,行政管理效率不断提高,管理手段不断完善,管理成本逐步降低。法定职责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到位、程序规范、便民,人民群众普遍满意。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依法、科学和民主决策

(一)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要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行政决策权。各级政府需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事项做出决策,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应依法提请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政府各部门需要对涉及政府工作全局的重大事项做出决策的,应当报经同级政府批准。在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明晰规范和充分利用全体会议、常务会议等集体决策方式,强化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

(二)完善行政决策程序。行政机关在决策前,认真做好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注重施行效果预测和成本效益分析,拟订多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凡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应事先向社会公布,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必要时可以组织进行民意调查,广泛收集公众的普遍意向。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都要普遍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凡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政府及其部门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前10个工作日应当交由政府或部门法制机构进行法律分析和合法性审查,必要时法制工作机构应组织法律专家对其进行合法性论证。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行政决策事项、依据和结果都要客观、全面、准确、及时公开。

(三)推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听证。规范听证程序,科学合理地遴选听证代表。听证代表确定后,应当将名单向社会公布。听证举行10日前,应当告知听证代表拟做出行政决策的内容、理由、依据和背景资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外,听证应当公开举行。对公开举行的听证中,代表提出的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听证代表,并通过报纸、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四)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多渠道建立健全涉及多种专业领域的专家咨询库或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涉及对本地区或本部门重大事项或专业性强的事项做出决策前,应组织相关专家独立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五)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应当确定机构和人员,定期对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的统一。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一)依法规范行政审批。定期对我市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同时认真规范审批程序和收费行为。国家对审批事项的范围、条件和程序已有明确规定的,各级、各部门在具体执行时不得随意扩大审批范围、增加审批条件和程序、延长审批时限。

(二)加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管理。建立联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行政审批网络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并公开审批状态和结果,提高审批效率,接受社会监督。通过实施电子监察,建立全市行政审批公开透明、高效运行的机制。各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便民、公益服务。

(三)创新审批方式。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对外只设立一个审批窗口,实行“一站式”审批。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行“两集中、两到位”集中审批方式,即在不增加单位科室及人员编制的前

提下,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整建制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同时确保部门授权到位、审批人员服务到位。

(四)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建立完善与行政审批事项相关的内部审批职责权限、管理程序、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办理行政审批,不得摊派或者违法收取费用,或者要求相对人购买指定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订阅报刊,或者非法要求其交纳保证金、抵押金、强制参加保险等。

五、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和制度建设

(一)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发工作。严格执行《滨州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坚持计划制度、征求意见制度、法制审查制度、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和公开发布制度。规范性文件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积极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健全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改、废止制度,每隔2年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除规范性文件以外,其他以政府、政府办公室或政府部门名义印发的可能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身权益的所有文件(包括一般性文件、会议纪要等),以及对外签订重大合同或处理有关涉法案件,都要经法制机构审核把关,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应有作用。

(二)认真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严格执行《滨州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各级政府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本级政府备案。备案审查机关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创新工作思路,健全“市县乡三级政府、两级监督”的备案体系和备案工作网络。积极探索建立相关的备案配套制度。积极受理、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的建议,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对规范性文件进行监督的启动机制。在我市被国务院法制办确定为全国地方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示范单位,无棣县、惠民县被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确定为全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示范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为全国、全省提供典范。

六、规范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一)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行政执法体制,减少行政执法层次,执法重心要适当下移。从2008年起,各级政府及其法制机构要结合执法实际,对部门执法职能交叉情况每2年进行一次清理。同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处理机制,依法协调部门间执法矛盾,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执法效率不高的问题。继续深化和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在市、县全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在符合条件的较大的建制镇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巩固、扩大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成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要统一纳入预算予以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二)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依法清理、确认并以政府名义向社会公布行政执法主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根据部门执法特点,制定执法流程具体规定,明确具体要求。行政机关作

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经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后,报本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重大的行政处罚、许可、强制等具体行政行为应经集体讨论决定。执法过程中要全面履行执法告知、说明理由等义务,切实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陈述权、申辨权、救济权,切实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和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备案制度。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做出重大行政处罚和重大行政许可决定后10日内要向上一级政府或同级政府法制机构报送备案。备案机关要严格履行审查职能,通过备案加强对重大行政处罚和重大行政许可的事后监督。

(三)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对其负责执行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条款进行梳理汇总,根据本地实际,紧密结合本部门行政执法和实施处罚具体情况,依法对行政处罚的条件、程序、罚款幅度进行细化和量化,其细化量化标准由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把关,经本级政府同意后公布执行,保障行政处罚公平公正。

(四)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凡上岗执法人员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证件,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没有取得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坚决杜绝合同工、临时工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执法人员,依法吊销其行政执法证件。

(五)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滨州市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滨州市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办法》、《滨州市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加强对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各级政府每年年初都要与下级政府和部门签订执法责任状,年底对其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评议。继续做好梳理执法依据、界定执法职权、分解执法责任等基础工作,切实做到职权清晰、责任明确、权责一致。建立完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从2008年起,各级、各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促进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行政执法案卷应当允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阅,典型的行政执法案例由法制机构主动向社会公开。

(六)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的权利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层级监督,加强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监督。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和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要认真调查、核实,并依法及时作出处理。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政府每年都要制定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督促解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滥用行政处罚权、违法或不当执法等问题。

七、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进一步研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办法,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布机制,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对于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要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对于只涉及部分人和事的事项,要按照规定程序,向申请人公开。要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责任追

究等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网站的质量。

八、认真做好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工作

(一)积极探索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新路子。大力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工作,重点完善信访制度和人民调解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访与行政复议分工分流并相互衔接的法律机制。对可以通过复议、诉讼等法律程序解决的信访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告知信访人、举报人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权利,积极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二)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涉及重大消防、生产安全、公共卫生、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等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

(三)依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最大限度地通过行政程序解决行政争议。对于符合行政复议立案条件的,要积极受理。一般复议案件在保证程序合法的前提下,可适用简易或书面形式进行审理。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必须进行听证。总结我市行政复议实践工作经验,研究制定相关配套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按照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切实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加强复议队伍建设,充实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行政复议机构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应当由2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参加。同时,各级、各部门也要为其配备必要的办公办案设施、设备及听证场所,将复议工作经费按照行政复议法规定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九、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一)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机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全面正确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充分保障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各项权利。严禁干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不得要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依法应当由政府及其部门履行的职责。

(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县(区)政府及其部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要积极与社会组织进行合作,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

十、推动仲裁事业健康发展

进一步加强仲裁法律制度的推行工作,大力推广合同示范文本。严格规范仲裁行为,充分发挥仲裁工作在服务市场经济建设,解决经济纠纷和社会矛盾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仲裁的社会公信力,使仲裁工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十一、不断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一)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制订年度集体学法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集中培训制度,利用法制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到学法的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对拟任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

务的干部,在任职前考察时要考查其是否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依法行政情况,必要时还要对其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测试,考查和测试结果应当作为任职的依据。

(三)营造依法行政的良好社会氛围。深入开展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积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逐步形成与建设法治政府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氛围。

十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切实负起责任,真正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各县(区)政府要建立完善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制度,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法制机构负责人列席部门办公会议制度。

(二)严格执行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各级政府应当每年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各级政府部门要每半年向本级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

(三)强化依法行政的评议和考核。对依法行政工作的评议考核必须纳入各级政府对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认真研究制定依法行政的评议考核标准,规范评议考核程序,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制度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导向和促进作用。

(四)确立政府领导依法行政联系点。大力培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典型。根据我市依法行政新的实际,市政府将重新研究确立新的政府领导依法行政工作联系点。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经验,通过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工作的开展。

(五)重视和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是依法行政规划的拟定者和组织实施者。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政府法制机构建设,按照《纲要》、《决定》的要求,健全工作机构,配备具有专业法律知识的工作人员,并加大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的力度,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在乡(镇、办)配备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乡(镇、办)法制工作和内部执法监督。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肩负的重要责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当好政府及其部门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认真履行好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责。

滨州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十二日

篇2:关于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提案

一、单项选择

1.《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发布的。A.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3月22日 B.国务院于2004年3月22日 C.国务院于2004年4月3日

D.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5月3日 2.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A.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

B.基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C.建设法治政府

D.使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

3.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⑦法律优先⑧法制统一

A.①③④⑥⑦⑧ B.②③④⑤⑧ C.①②③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⑥

4.下列有关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错误的是:(A.行政机关应当坦诚公开所有的政府信息,以便公众查阅。B.行政机关应当为公众查阅政府信息提供便利条件 C.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

D.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不公开。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行政决策程序基本原则的是:(A.科学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保密性原则 D.合法性原则

6.《纲要》规定,按照(的原则,科学合理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A.注重程序突出重点合理全面 B.条件成熟避免重复突出重点 C.统筹兼顾突出特色高度统一 D.条件成熟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7.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正确做法是:(A.作出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不利的行政决定之后,应当给予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

B.作出行政决定后,应当告知行政管理相对人只享有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

C.对重大事项,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依法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D.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必说明理由

8.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要求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有关监督检查记录、(应当立卷归档。

A.证据材料执法文书 B.处罚决定执法文书 C.证据材料处罚决定 D.证据材料申请材料

9.对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调处的民事纠纷,行政机关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遵循(的原则及时予以处理。

A.公开、高效、便民 B.公平、公开、便民 C.公平、公正、高效 D.公开、公平、公正

10.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A.应当认真对待,积极做好出庭应诉准备 B.主要负责人必须到庭应诉

C.可以暂缓执行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D.对当事人打击报复

11、行政监督制度中的专门监督机关是指:(A、检察、审计等机关 B、监察、审计等机关 C、监察、司法等机关 D、检察、司法等机关

12、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方面的(作用: A.参谋、助手

B.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 C.法律顾问 D.榜样和模范带头

1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报告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 A.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B.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级人民政府 C.上一级人民政府

D.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

14.《纲要》要求,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A.首问负责制度 B.民主决策制度 C.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D.科学决策制度

15.《纲要》要求,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A.省、市两级 B.市、县两级 C.县级 D.乡、镇级

二、多项选择

1.《纲要》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是(。A.依法界定和规范政府职能

B.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C.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 D.改革行政管理方式 E.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2.《纲要》要求,加快建立(的行政执法体制。A.权责明确 B.行为规范 C.监督有效 D.保障有力

3.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法报送备案,政府法制机构要做到(。A.有件必备 B.有备必审 C.有错必纠 D.存档保留

4.《纲要》要求要完善行政复议责任追究制度,对下列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A.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行政复议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 B.依法应当受理而不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C.应当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而不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D.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5.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就是要(。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C.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D.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维权的良好环境

6.《纲要》要求,要明确责任,严肃纪律,对贯彻落实本《纲要》不力的,要(。A.给予行政处分

B.严肃纪律,予以通报 C.给予纪律处分

D.追究有关人员相应的责任

7.制定政府立法工作计划,应当做到(。A.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统一 B.立法进程与改革进程相适应 C.立法决策与领导意识相统一 D.立法进程与社会文明进程相适应 8.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表述正确的有:(A.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

B.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 C.对行政执法的考核评议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 D.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

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等权利。A.陈述权、申辩权 B.申请仲裁权

C.要求违法实施行政许可损害的国家赔偿权 D.提起民事诉讼权

10.通过下列方式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的是:(A.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B.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D.设定行政许可不便民的

三、简答题

1.依法行政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2.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什么? 3.合法行政的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4.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5.权责一致的内涵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C 6.D 7.C 8.A9.D 10.A 11.B 12.B 13.D 14.C

15.B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E;2.A B C D;3.A B C;4.B C D;5.B C D;6.B D;7.A B;8.A B C D;9.A C;10.A B C

三、简答题

1.依法行政的基本涵义及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是行政主体合法;二是行政权的取得和行使合法;三是行使行政权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权责统一。

2.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什么? 答: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具体来说,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自己,不是依法治别人。

3.合法行政的内涵是什么?

答:合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4.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一是,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二是,依法行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并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三是,依法行政必须坚持宪法原则;四是,依法行政的推进必须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观念转变和法律素质提高形成良性互动。

5.权责一致的内涵是什么? 答:权责一致,是指行政机关依法享有多大的权力,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不应当有无责任的权力,也不应当有无权力的责任。具体而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国务院于(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A.2004年3月 B.2004年4月 C.2005年3月 D.2005年4月

2.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3.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4.(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镇 B.县 C.市 D.省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A.1 B.2

C.3 D.4

二、多选

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是(A.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B.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C.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D.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2.政府要加强(方面的立法 A.完善经济体制 B.改善民生 C.发展社会事业 D.政府自身建设方面

3.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A.不能提交会议讨论 B.不能作出决策 C.可以提交会议讨论 D.可以作出决策

4.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凡是不涉及(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隐私 D.当事人不同意

5.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上级党委 D.上级人大

三、问答题

1.怎样理解《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总体思路? 2.当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包括有的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法治观念比较淡薄,“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比较严重。《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还存在立法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够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不够规范等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4.当前,一些行政机关违法决策、随意决策、拍脑袋决策问题仍然存在。《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5.在行政执法活动中,乱执法、粗暴执法、执法谋利等问题时有发生。《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6.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7.滋生腐败的根本原因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还不到位。《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 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8.实践中,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群众的合理诉求得 不到及时妥善处理,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 意见》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有哪些新规定? 9.《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在加强对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和督促 检查方面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0.贯彻实施好这个《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需要做好哪些工 作?

一、单选 1—5 ADABB

二、多选 1.ABCD 2.ABCD 3.AB 4.ABC 5.AB

三、问答题 1.答:一是以加大《纲要》的贯彻力度为主线,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依 法行政的重点任务。根据《纲要》确定的推进依法行政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针 对当前依法行政和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了提高行政机关工 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依法 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和问 责、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等 7 个方面的任务。二是围绕上述 7 个方面任务的落实规定具体措施,增强各项措施的针对性和 有效性。《纲要》对相关任务已规定了措施但不够明确的,《意见》作了明确和 细化。《纲要》已规定了落实相关任务的原则要求但没有明确措施的,《意见》 作了补充规定。对各地区、各部门近些年来落实《纲要》行之有效的措施,《意 见》作了增加规定。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关键是要提高对建设法治政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 识,特别是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意见》强调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政 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分别就健全推 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 任、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2.答: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

力,往往决定着一 个地区、一个部门依法行政的整体水平。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 要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 度,使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 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同时,重视提拔使 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3.答:制度建设是依法行政的基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意见》规定:政 府立法要突出重点,确保质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 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 法规草案和规章草案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 况。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 并重。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把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

作为必经程序。4.答: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为了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减 少决策风险,《意见》规定:要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 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 险评估机制,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严格决策责任追究,对违反 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 严格追究责任。5.答: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最经常、与人民群众权益最直接相关的管理活动。针 对行政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意见》规定: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履行职 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 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完善行政 执法体制和机制,加强程序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改进和创新行政执法方式,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要 把评议考核结果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6.答:推进政务公开,是规范权力运行、方便群众监督、有效防治腐败、提供高 效便民服务的有效措施。为此,《意见》规定:要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 例,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

篇3: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推动职能转变。

转变职能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权责一致、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监督管理。这就要求发展改革委在法治的轨道上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真正实现由微观向宏观、由审批向监管、由项目安排向制度供给的转变。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取消和下放了44项行政审批事项,两次修改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把需要中央层面核准的投资项目减少了76%。我委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凡市场能够有效调节、企业能够自主决定、地方部门实施更加方便有效的审批事项,“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1项,下放行政审批事项99项,委托管理行政审批事项17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80%以上。目前,我们正在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认真梳理行政权力事项、依据,编制自治区发改委行政权力清单。下一步,我委将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等事项,对保留的各类行政权力实现动态更新,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国务院“五个一律”的要求,对各项审批核准的前置条件和强制性中介服务进行彻底清理。还要及时修订《自治区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切实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项目审批涉及多个部门,只有各部门同时下放审批权限,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有些并没有做到同步下放,只是我委下放了审批、核准权限,而相关支持性文件仍需报自治区相关部门审批,结果不仅没能达到加快审批进度、提高审批效率的目的,反而给盟市、旗县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因此,今后将积极推动部门同步下放审批权限,真正起到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的目的。

创新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是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委已经建立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制定了《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贯彻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明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编制、涉及全局性的机制、体制、制度改革方面的重大事项、重大工作部署、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内部机构设置调整等有重大影响的工作事项,必须经过委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今后将继续严格落实委党组会议、委务会、委领导传签等集体决策制度和合法性审查制度。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公众参与制度、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还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实施情况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计划、政策、改革措施、政府定价等的中期评估和后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进行调整,确保决策落到实处,实现预期效果。

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切实提高审批效率。

近年来,我委围绕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一是简化了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对国家有明确规定由省级发改委审批的项目,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审批程序,即使不能减少审批程序的,也要尽可能缩短审批时限,加快审批速度。核准类项目大幅度压缩了中间环节时限,对于采用技术路线比较成熟的核准类项目,原则上不再做可行性评估审查,项目核准限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比《行政许可法》规定的20个工作日的时限缩短了3/4。二是创新审批方式,积极推进网上审批。传统的纸质流程在效率、公开、透明度方面比起电子化、信息化有很大差距。我委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支撑作用,按照全面覆盖、全程在线、全系统共享的要求,建立网上审批系统,目前对项目的核准、备案已经开始在网上试运行。三是加强了部门协作。对于一些重要项目实行了联动审批。凡上报国家发改委申请核准的项目文件,同时抄送自治区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商请各部门及时上报并盯办取得相关部委的支持性文件。凡自治区发改委备案的项目文件,同时抄送国土、环保等有关部门,商请各部门及时出具相关支持性文件。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条件明确、环节优化、高效便民的原则,科学设定审批程序和各环节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前置条件,统一规范报送和受理,着力推进“阳光审批”,凡不涉及国家秘密,不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审批的依据、标准、条件、程序、受理、过程及结果的“七公开”,方便部门、地方、企业及社会公众查询。

强化监管,构建新型监管格局。

有效的监管是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必要前提。减少审批核准范围和下放审批核准权限不是“一减了之、一放了之”,而是要加强对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针对行政审批事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放、取消和调整后可能出现的监管不到位情况,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审批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4]4号),对项目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我委也制定了《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关于对取消、下放和委托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强监管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委托管理项目实施暂行办法》,收到了一定效果。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强项目监督和市场管理工作。将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堵塞监管缝隙和漏洞,加大对违法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努力做到“宽进严管”,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要同步下移监管重心,落实地方监管职责。为了做好项目监管工作,我们正在研究起草政府核准投资项目办法、政府备案投资项目办法、政府核准外商投资项目办法和政府备案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办法等文件,待修改完善后将上报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

加强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

篇4:关于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提案

关键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思考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五大原则、主要任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从法治角度来看,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需要。“法治政府”是近两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行政法治理念和目标。简单的说,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一切权力来源、政府的运行和政府的行为都受法律规范和制约。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是建成法治政府的基本要素。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关键在于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法律实施主体。行政机关能否依法行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法律实施的整体水平和法治国家建设的整体进程。各级行政机关代表党和政府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不仅关系到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彰显,而且关系到党委和政府良好形象的树立和维护。因此,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首先,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可以树立政府权威。政府具有权威,是一个社会政令贯彻顺当通畅、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前提条件。其次,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可以落实政府责任。一方面,便于落实相关的职责担当与任务分配;另一方面,在出现滥用职权或者怠惰行为时便于分清具体责任人,有利于政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第三,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政府官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运作协调配合、顺畅高效,将减少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第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可以改善政府形象。更好地规范行政权、限制行政权、保障公民权。

依法行政下的法治政府是公民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民主政府。第一,服务政府。伴随着市场经济完善的进程,政府必须减少管理层面,强化服务功能。一方面要健全政府职能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观念。第二,有限政府。一是政府权力有限。二是政府职能有限。三是政府行政权力的扩张性、腐蚀性,客观上也要求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第三,诚信政府。诚信原则是政府行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所必须遵守的原则,这一原则不仅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具有指导性,而且在行政立法和行政司法领域,同样具有适用性和拘束力。要做到诚实守信,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具有真实性、善良性、稳定性、透明性。第四,责任政府。权力与责任是相联系和相统一的,有权必有责,行使多少权力必须承担多少责任。政府职权本身即是一种权力,又是一种义务,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失职,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依法行政关键在于实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总书记指出:“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为了确保各级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严格实施法律、依法行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每一项措施都紧紧围绕“保证法律严格实施”这个中心展开。

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二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必须严格依照行政法律法规办事,给自己手中的权力戴上“紧箍咒”,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谨记公权行使的一个原则:“法无授权不可为!”

三、依法行政要接受法律监督

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建立法治政府,必须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如果缺乏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行使的约束,就会助长其行政活动的随意性,公民的权利就会被这种随意性的行政活动践踏和侵害。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习总书记要求,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是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篇5:关于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提案

——2008年6月12日辽源日报社撰稿

市委常委、副市长 李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依法行政”,这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为保证这一重要精神的落实,进一步加快和谐辽源建设,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工作会议,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深化对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的理解和落实,我也借此机会谈谈对法治政府建设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客观现实

探索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个人体会:一是政府活动空间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国门的打开,我们的各级政府的活动空间正在不断地开放和拓展,全方位地开展社会或社区之间、政府与政府之间、国与国政府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而交往和合作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交往和合作双方相关法律和话语体系的趋同性,俗话说要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二是政府的责任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正处在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臣民社会向现代社会、公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政府的权力实质上已经上升为按照国家意志的政治委托和公民的民主意愿,来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责。三是政府治理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实践证明,仅仅单纯依靠国家力量来管理和控制一切的执政方式,既力不从心,也没有必要,必须要建立新的社会治理体系,重视非政府力量,逐步实现由权利政治向公益政治的过渡。另外,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政治诉求和民主诉求越来越强烈。这些因素都需要我们通过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行政体制改革给予回应和适应。

二、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实践

法治政府是指政府在行政过程中时刻受到法律的约束和支配。它强调的不只是国家通过法律来控制社会,而且也强调国家本身受法律的支配。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的存在。法治政府主要有4个标志:行政权利法定化;行政程序公开化;行政执法规范化;法律监督体制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实践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1989年)。中国为重建和发展行政法制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主要表现为:第一,恢复原有法制,解决行政领域无法可依的问题。第二,制定新宪法,确定行政法制的宗旨和发展方向。第三,改革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第四,确立行政立法制度,健全行政法制。第五,建立行政司法制度,保障公正行政。我们党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984年明确提出“从依政策办事,逐步转变为既要依政策办事,又要依法律办事”。

——发展阶段(1989年-1997年党的十五大)。我国的依法行政建设朝着更高更新阶段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行政诉讼法》的颁行,正式确立了“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制度,为行政权的行使,提供了有效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第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标志着我国的人事管理开始步入法治化轨道。第三,《国家赔偿法》的颁行,落实了行政侵权的国家赔偿责任。第四,《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的颁行,为行政权的行使,设定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第五,《行政处罚法》的颁行,较好地解决了对行政处罚行为的程序制约问题,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民主法治的精神和原则,对保障处罚权的合法公正行使,防止处罚权的滥用,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为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积累了经验。第六,行政管理领域众多法律、法规和规章的颁行,为行

政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法律依据,设定了行为规则。第七,明确提出了依法行政的原则。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依法行政的原则。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一切公职人员都要带头学法懂法,做执法守法的模范。”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进一步将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作为国家的治国方针。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迫切需要,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确定下来。

——完善阶段(1998年-至今)。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指出:“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原则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也取得了明显进展。1999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提出“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2003年《行政许可法》的颁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该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及《行政处罚法》后我国行政法制建设领域又—部极其重要的法律,其对于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于2004年制定和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把20多年来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经验确认为制度,全面确立了我国未来10年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行动纲领。这是对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的深化、细化和发展,是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内对依法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总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依法行政基本上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进展速度较快,成效显著,主要体现为:政府从主要依政策、命令行政转为依法行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从简单的命令与服从到“民”可以告“官”;行政侵权责任从“落实政策”到可以要求国家赔偿;人事行政管理从实行传统的干部管理到建立与推行公务员制度;政府及其公务员从只是“管理者与监督者”到亦是“被监督者与责任承担者”;对行政权的控制从只注重实体制约到同时注重程序规范。

三、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法治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一些行政机构及其公务人员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普法工作强化了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干部的意识还没有强化起来,“黑头(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不如白头(批示)、白头不如口头(电话)”等现象还存在。更有甚者,有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二是制度建设还不能完全达到行政管理的需要,有些亟需规范的领域或方面还无法可依,尤其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少。如,北京密云县“2·05”特大伤亡事故,依据的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务院和北京市的关于重大安全行政责任事故追究的相关规定。令人可喜的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安全生产领域的政纪处

分方面的部门规章《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绩处分暂行规定》的出台,为这方面的问责提供了依据。

三是在行政执法方面,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多头执法,乱执法,执法效率低下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与立法职责边界不清有很大关系。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职能在转变过程中和复杂的历史因素,在“三定”方案中,部门之间职责交叉不少。对同一个事项,在不同部门的“三定”方案中都有负责管理或者指导的规定,每个部门都以此为依据在立法过程中争夺管理权,并尽量缩小其他部门的管理领域。有的该管的不管,管了又管不好,如小广告问题、摆摊设点问题等成为大多城市的顽症。

四是缺少强有力地行政内部监督。目前,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或是没有真正发挥作用,或是还不够完善。已有的一些监督制度还没有很好的运作起来。尤其是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更是乏力,缺少刚性,致使一些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违法乱纪的行政执法人员得不到责任追究。这是当前不能做到依法行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五是部门利益化倾向问题突出。“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制化”,是当前一些地方依法行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行政立法方面,一些行政管理部门在起草法规和规章中,总是力图将那些有利于本部门的行政管理办法法制化,对管理相对人设置义务多,赋予权力少;对行政执法机关设置权力多,规定义务少;重视法律规范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制裁,忽视法律规范对社会和公民的引导、服务功能。在行政执法方面,个别地方、部门或个别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往往以利益为重,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严重的侵害了百姓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部门利益的干扰,已成为一些地方立法质量不高、执法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1、新旧体制转轨影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新旧体制彼消此长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体制都在发挥作用,又都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新旧体制这种共生共存、同时运转的局面,既产生很大的摩擦和冲突,又会在政府权力运行和责任设定上造成空隙,使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呈现出暂时和局部的管理无序,造成法律空洞。

2、政府推进型改革模式对行政权力过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治的管理方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总体上是一种政府推进型改革,大量的改革举措主要靠行政权力来推动。在法律意识尚没有变成公务员队伍自觉行动的时候,政府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来推动,这必然会造成对行政权力的滥用,造成一段时间在观念和制度设计上放松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3、法治政府生长发育的现代土壤还不够肥沃。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社会控制模式以及价值系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这对一个有着漫长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确实有一个理解、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其实,法治政府中很多东西,我们至今也没有弄清楚。我们一些官员当中,现代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谈薄,潜意识中还存有“官贵民贱”的残余思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管理信条;老百姓的“民不与官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弱民心态,都是这种现象表现。现在不可胜数的皇帝戏、清官戏,都是这种历史无意识的体现。

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建立法治政府机制的核心问题就是权力均衡,主要包括政府内部的权力平衡和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权利平衡,二者不可偏废。建立法治政府,有以下几方面对策和建议:

1、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首先要依法决策,科学合理地界定各级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重大决策要进行合法性论证。其次要科学决策,实行公众

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事项以及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当事先组织专家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应事先向社会公布。

2、建立和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该机制主要包括:立法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司法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的行政案件,要积极应辩,对判决结果要自觉遵守;备案监督,依法保送,政府法制机关要严格审查,有错必纠。

3、建立法律法规审修机制。及时清理和修改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世贸组织规则不相符、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相适应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该修改的修改,该废止的废止,消除地方立法清理工作滞后现象,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4、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矫正机制。切实做好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行政诉讼等工作,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行为的矫正机制。一是要加强对国家的《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宣传教育力度,结合“普法”活动,广泛宣传国家的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及其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三部法律的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依据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赔偿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从而为行政执法行为的矫正机制营造制度保障。三是要从现阶段各地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切实为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实施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改变现行管理体制,实现行政复议组织和行政审判机关在人、财、物等方面的独立,使之能够依法、公正和独立地行使行政复议权和行政审判权,严格依法监督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努力保证办案质量,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5、建立健全公务员培养教育机制。通过长期规范的岗前教育培训,使得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篇6:关于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的提案

—拜城县依法行政工作先进材料

2010年,我县按照地区行署《2010年法制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阿克苏地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的总体工作部署和要求,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政府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自治区关于贯彻实施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指导意见,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依法治县工作,有效提高了政府及各部门依法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政府法制机构及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全县现有执法部门44个,行政执法人员538人。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3名,其中副主任1名,科员2名,各乡镇、各部门视具体情况均配备了专(兼)职法制工作人员,公安、林业、工商、税务等部门还单设了法制科(室)。

二、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一是及时制定印发了《拜城县2010年法制工作要点及法制工作计划》,定期及时掌握各部门工作情况,做好协调、督促指导、经验交流工作,不断推动工作进展。二是根据地区《依法行政考核办法》[2010]6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拜城县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将依法行政考核目 1

标任务、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详细分解,积极做好日常督查和年终考核的各项准备、督促、指导等工作。同时制定《拜城县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在加强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制度建设质量、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行政监督、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和培训等方面提出创建任务,按阶段对各乡镇场、行政执法部门确定了创建步骤,明确和细化创建标准。今年6月12日—21日和10月20日—11月3日,按照《拜城县依法行政考核实施细则》,对全县各乡镇场、县直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强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的督促指导力度。三是按照地区有关文件要求,在完成我县第一个《依法行政五年规划》(2005-2009年)的基础上,制定第二个《依法行政五年工作规划(2010-2014年)》,为我县今后五年依法行政工作确定了“七个基本”总体目标:各乡镇场和各行政执法部门基本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实现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行政效能显著提高;基本建立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公开化、法制化;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完善行政监督各项制度和机制;基本形成各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想依法办

事、会依法办事、能依法办成事的氛围;基本建成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二)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清理工作,为依法行政提供法制保障

一是不断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备案工作的新路子。督促、指导各乡镇场和部门在规范性文件发布前和县人民政府法制办沟通,听取县人民政府法制办的意见,发布后按时报送备案,确保了文件的合法性,避免了规范性文件在备案审查时才发现问题的现象发生。今年,共备案登记规范性文件30件,责令废止3件。二是认真履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职责。高度重视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对县人民政府和政府办公室出台的规范性文件都严格进行合法性审查,出具审查意见。今年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对17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并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及时向行署法制办报备,报备率达100%。三是深入细致清理规范性文件。根据自治区和地区有关文件精神,及时下发了《拜城县关于开展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对历年来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法制办采取首先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档案室查阅历年来文件及目录,然后到档案局核对一些有疑问的文件,最后与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责任单位联系,对保留、失效、废止的规范性进行逐一确认。经清理,政府和政府办公室符合情理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共92件,其中,保

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71件,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规范性文件21件。各乡镇场合县直部门符合要求的规范性文件396件,保留的行政规范性文件108件,废止和宣布失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288件。四是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安排,对自治区正在实施的108件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4件规章提出了修正的建议,对11件规章提出了废止的建议,并及时上报地区行署法制办。

(三)认真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责,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加强了行政执法人员“两证”管理和培训。对全县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摸底、调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考核确认执法资格。今年对县直执法部门50名换证和新增行政执法人员组织开展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等基本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确保了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合法率、合格率达到100%的要求。

二是做好行政应诉、行政处罚案件统计汇总工作。根据地区行署法制办的要求,今年我们对全县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及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并及时上报。我县共发生行政处罚案件1274件,其中警告30件,罚款1192件,涉及款额593531.20元,没收违法所得、非法财物14件,涉及款额39327元。无行政应诉案件。三是继续做好行政审批工作。今年根据自治区及地区确认公布的行政许可项目,对我县政府部门正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进

行清理,确认建设局等6个部门实施的6项许可项目,取消4项许可项目。截至目前,我县已经分七批确认公布228项行政许可项目,取消9项许可项目,进一步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四是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积极缓解行政纠纷。认真对待前来我办申请行政复议人员、咨询人员,热情服务群众。一年来,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3件,其中受理2件,办结1件,自行放弃1件。

(四)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制意识。

结合“3•8”妇女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利用巴扎天在城区、乡镇主要街道集中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种子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动物防疫法》、《广告法》、《反洗钱法》、《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信访条例》、《宪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物权法》、《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城乡规划法》、《工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自治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共设立固定法律宣传点45个,出动宣传人员781人次,悬挂横幅156条,宣传挂图126张,发放宣传资料5.7万余份,制作法制宣传板报240块,出动流动宣传车47台次,为群众提供现场法律咨询服务900余次,播放录音839小时,营造了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

同时,充分发挥“法制一条街”宣传作用,采用维汉两种文字更换了29块不锈钢法制宣传栏内法律法规内容,在人员流动的密集地段,全面宣传了《物权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二十多部法律法规知识,使群众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法律,进一步提高了法律素养,增强了法制观念,强化了守法意识。

上一篇:散步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下一篇:2024年公需科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