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2024-06-16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通用9篇)

篇1: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

第一章(重点)

一、《标准》的研究背景

1、《纲要》是制订标准的基本依据

2、中国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是《标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标准》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数学的发展要在数学课程中得到反映

3、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4、数学课程的内容要包括“过程”

5、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6、教师的角色要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换

7、评价应关注学习过程,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8、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基本理念在《标准》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本理念是构成《标准》的支撑点,《标准》中每一项具体描述都是这些理念物化的结果。

第二章 一、五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

1、改革迭起的美国数学课程标准

包括6条指导性原则和12条标准

2、以水平为标准的英国数学课程标准

3、十年一改的日本数学课程标准

4、现实的数学的荷兰数学课程标准

5、国小影响大的新加坡数学课程标准

二、国际数学的六个特点

1、面向全体

2、注重问题解决

3、注重数学应用

4、注重数学交流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

6、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国外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2、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来贯穿内容

4、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

5、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

6、教材注重对知识及时进行梳理

第三章(重点)

第一节 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符号感1

符号感主要表现的四个方面

1、能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2、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能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4、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第二节 数与代数的课程设计

一、代数式的课程设计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在代数式、代数式求值、代数式运算的学习中发展符号感

二、方程与不等式的课程设计特点

1、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方程(组)解的过程

3、掌握求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4、体会具体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

三、函数的课程设计特点

1、函数思想的早期渗透

2、探索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3、对函数概念理解的逐步深入

4、在具体函数学习中强调函数模型的思想

5、结合数值、解析式、图像探索具体函数的性质

6、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方程和不等式

四、有理数、实数的课程设计特点

1、关注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关注对大数、无理数等的估计

3、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及对运算方法的选择

4、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和探索规律

第三节 教学上的建议

数与代数课程教学的五点建议

1、注重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突出数、符号用来表示与交流的作用

2、鼓励学生的充分探索和交流

3、注重培养学生的代数推算能力

4、重视对数与代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避免繁杂的运算

5、注重发挥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四章(重点)

第一节 几何课程的价值和目标

一、几何课程的三项教育价值

1、更好地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

2、发展无穷无尽的直觉源泉,形成创新意识

3、有利于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几何课程的目标

第二节 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是

1、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作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2、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

3、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4、能运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第三节 空间与图形课程的设计

一、图形的认识的课程设计

1、在现实情景中抽象出图形,经历建立模型的过程

2、经历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掌握一些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

3、增加视图与投影等有关空间的内容,更好地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所学的图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了解并欣赏一些有趣的图形,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二、图形与变换的课程设计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探索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的共同特征,认识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2、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及基本图形的变换性质

3、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丰富的文化价值

5、认识图形的相似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图形与坐标的课程设计

1、探索刻画物体或图形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

四、图形与证明的课程的设计

1、在探索图形性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学习有关条理的思考与表达

2、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3、掌握证明的基本格式,养成说理有据的态度

4、体验证明素材的丰富多彩

五、教学上的四点建议

1、以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为背景,使学生体验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

2、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全面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发挥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对空间与图形及教学的作用

第五章(重点)

第一节 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

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

1、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方式

3、有助于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

第二节 统计课程的设计

统计课程的设计

1、核心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包括三个方面)

2、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并在此活动中学习统计的知识和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3、认识到统计在社会生活及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 概率课程的设计

概率课程的设计

1、体会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2、学习获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

3、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第四节 教学上的建议

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四点建议

1、突出统计与概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2、突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强调对所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避免单纯的计算

4、强调计算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作用

第六章

第一节 实践与综合运用

一、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内涵

1、加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2、加强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

3、加强数学知识、方法、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的综合应用

二、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育价值和总体目标

1、教育价值

2、总的要求

第二节 课题学习

一、课题学习的特征与目标

1、特征

2、目标:共4个方面

二、课题学习的教学和评价建议

1、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2、提供适当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

3、注重课题学习后的教学反思

4、对课题的学习评价以质的评估为主

篇2: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

庞宝军

(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西江初级中学)

摘 要: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改革,教学形式的不断完善,都旨在由原有的封闭固守式教学模式,改变为创新形式的教学。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的学科,其教学模式改变为创新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讨论了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教学;初中数学;创新教学

经过课堂教学多年的发展,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和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力求将“人本性”的教学理念体现在当今的教学中,初中数学课堂必须进行改革,提升课堂的创新性。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切实可行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从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

新课改后的教材内容已经进行了很大的变革,深入浅出,基本做到了用最平实的语言体现最基本全面的数学知识,但教材只是一个指导性工具用书,教师善于将教材中的知识与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行整合应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这是教学的关键。尤其是要善于变通,将传统的直白知识进行创新扩展,让学生真正掌握“举一反三”的技能。例如,在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时,举例不要单一使用书上的范例,而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地更新教学模式。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十分有利的,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

二、从教学目标上进行创新

数学学科的开设,最重要的一项应用价值就是“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切记,单纯的知识讲解和传授很难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求知欲”。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很单调,也很直接,就是让学生学会解决书面问题。而现在的素质教育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不能完全根据课本的要求和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而更应该注重经验理论的总结,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就是“乐知者”。因此,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能够教会这一道题”,而是应该以一道题为范例,让学生在这一道题中学会分析方法、运算方法、解题思路,并能够自主综合反思,对题目进行深化,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要适合学生,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以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三、从教学过程上进行创新

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最根本的.差别就在于教学过程的不同。传统教学过于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的核心部分,只有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教学课堂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导致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死气沉沉,且毫无生机,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学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提高。而创新式课堂则要求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其应有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正确地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成一致,跟随教师的教学步调,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鼓励学生以“小老师”的身份上台讲解,将课堂交给学生,这样既掌握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样的平级讲解,还能够有效地消除课堂的紧张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鼓励方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四、从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

要想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并且能够发散学生的认知思维,真正地将“创新”这两个字融入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利用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电教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其能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重难点,教师更是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境模式”的创设,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的魅力,更好地将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联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可以说,这也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当然,教学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变革,灵活应用。比如,对于一些比较活跃的班集体,不妨就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进行新知识的教授,既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求知意识,又能化学生的缺点为可以利用的优点,一举多得。

初中数学创新式教学主要是为了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创新式教学固然是让课堂效率大大提高的好办法,然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方说实行创新式教学之后,会不会让课堂失去组织纪律性,或只注意形式的创新而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等,这些问题也是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通过本文的撰写,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为学生架设一座坚固的桥梁,让学生顺利地走向成功之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欢乐。

参考文献:

[1]刘伟清。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旬,(02)。

篇3: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需要说明的是, 刚从小学上来的中学生, 由三四种课程上升到七门课程, 就明显显现出不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 笔者认为是教师的教学思路与小学的学习思路没有连接、联系上, 也就是学生的知识储备还在小学的形象思维的阶段、简单的运算阶段, 不能一下扩宽到抽象思维领域里, 学习的世界不一样当然就不适应了。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教师, 笔者有以下浅见:

一、学以致用, 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学习分式加减后, 让学生们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巩固知识,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 甲乙二人同时在同一店购买大米。两次大米的价格不同 (假设第一次大米的a元, 第二次大米的价格为b元) 第一次甲买大米100千克, 乙买大米用去100元:第二次甲仍买大米100千克, 乙买大米用去100元。若规定谁两次买大米的平均价格低, 谁的购买方式就合算。请你判断甲乙二人的购买方式哪种更合算?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首先告诉学生未计算结果出来之前不能轻易下结论, 然后大家共同分析题意:甲两次买大米的总质量为200千克, 第一次总价为100a元,

第二次总价为100b元。两次总价钱为 (100a+100b) 元, 则平均价格为100a+100b/200=a+b/2元。已两次买大米总价为100+100=200 (元) 。第一次购买大米数量为100/a千克, 第二次购买大米数量为100/b千克, 则两次共买大米数量为 (100/a+100/b) 千克, 化简结果为100 (a+b) /ab。那么依据公式:单价=总价除以数量, 可以列式为200/[100 (a+b) /ab], 结果为2ab/a+b, 然后将两个结果进行比较, 因为这是个分式, 不能直接比较, 我们选用作差法, 即结果为正, 前边的数大于后边;结果为负, 前边的数小于后边的数。运用学过的分式通分得到这样结论: (a-b) 2/2 (a+b) , 因为a≠b, 所以a+b>0, (a-b) 2>0, 即a+b/2>2ab/ (a+b) , 所以乙的购买方式更合算。

二、让学生学会自学

数学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学的益处颇多, 对于数学而言, 自学可以加深理解能力,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增强思维, 还能够上好新课, 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 要讲究质量, 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 上课时可以说是“温故知新”, 着重听老师讲课的重点和难点, 尽可能把问题当时解决。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的磨刀石, 多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 让他们迎难而上, 经受挫折, 克服困难, 充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三、切实抓好课堂教学, 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效率

长期以来, 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 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的主动性完全丧失, 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因为它忽视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萎缩, 学生学的太死, 课堂气氛缺乏活力, 违背了学生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性逐步增强, 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导致学习效率降低。但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必须做到:

1. 创设情境, 活跃思维。

精彩的导入, 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的感觉, 使学生迅速进入听课的状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 促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 而且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2.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要进行合理分组, 分组是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因素, 以保证每个小组在平衡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每次合作学习, 教师应提出合作的目标、要求, 鼓励学习小组的大胆探索, 合作交流, 敢于创新才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四、加强教师对学生解题活动的有效指导

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否提高,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和进行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 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活动, 使他们最自然的获得知识、技能, 同时促进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活动。

1. 选择典型例题。

指导学生做题时, 应选择能接示知识本质, 有利于理解、巩固和复习基本知识, 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有多种解法的题目作为例题。讲解重点放在解法或证法是“怎么思考出来的”这一关键问题上, 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推理方法和运用的技巧讲细、讲透, 做到一题一得, 一题多得。

2. 启迪思维, 指明方向。

讲解时, 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思考, 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 让他们展开充分讨论。在学生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时, 教师应向学生指明分析问题的关键环节, 在关键问题上要善于启发、诱导, 要耐心等待, 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 解出正确而又完整的答案。

3. 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培养解题能力。

辅导、答疑、批改和讲评作业都是培养解题能力的良好时机, 应抓住每一时机, 充分加以利用。当学生质疑时, 教师要对其迷惑的地方给予清晰的点拨, 对错误知识予以澄清, 不要简单的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或结论, 而是要点出解题的思路和方向。在批改、讲评时, 对作业的正误、解法、优劣应分析比较, 在分析比较中弄清错误的根源, 学会简捷巧妙的解题方法。

篇4: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初探

一、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教师与学生的标准,导致了教育的功利化,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唯本论”,强调学习、学习、再学习,抓成绩成了教学目标。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只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师灌输式的教知识,学生被动地学习,成了容纳知识的机器。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情感等,从而把学生束缚在狭小的学习空间里,知识面狭窄,文化肤浅,思想脆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不高。在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教师打破了服从应试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观,要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审视教学。

二、实施学科系统教学,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师认真学习课标,潜心钻研教材。必须按照课标要求把握好教材,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掌握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灵活运用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板书笔记法等。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3.以象征符号认知为主的方法。如地图法、图示图表法。4.以自学探究式为主的方法。如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读议讲练法。

三、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自己和对外部世界的客体、人、情境或任何其他抽象观念或政策的喜爱或讨厌的评价性反应。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来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学习的行为,影响学习成绩。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非常用功,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很好。反之,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没意思,不感兴趣,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让教师头疼,学习成绩也不好。可见,学习态度的好会与否导致了学习效果的好坏,在同一个班级中,学习态度好的学生,学习效率会高于学习态度差的学生。

学习态度不光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也涉及到学生对教师、对同学的态度。例如,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倾向于歧视(回避、排斥)成绩差的学生,他们在心理上有优越感,认为自己受教师重视,是好学生。这就让成绩差的学生避而远之,对于班级建设来说,就不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学习气氛和凝聚力。这样的学生性格骄傲,往往在家里受宠爱,没有合作意识,不容人,缺乏谦虚的性格。教师发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合群意识,要成绩好的学生明白,成绩不代表一个人的好坏,成绩差的学生只是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他们的学习成绩就不会提高。作为学习好的学生,要多帮助学习差的学生,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此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教师有关。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头人,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有巨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关心学生,势必会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师情绪的带动下积极投入学习当中。如果教师上课无精打采,敷衍了事,学生自然听不进去,巴不得赶紧下课,课上心不在焉,不感兴趣。我曾经在私下里摸底观察过,很多任课教师对自己学科的态度和他们所教的学生对学科的态度是一致的。这足以说明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力。师生关系也是与学生学习态度有关的因素,师生之间相处的融洽与否,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进而迁移到学习上,形成对学习的态度。如果师生关系良好,大家互相信任、互尊互敬,说明学生对教师是持肯定的态度,对其的教学也会积极参与,希望自己有好成绩。如果学生不喜欢教师,持否定态度,师生关系就疏远,不能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产生隔阂,学习上没有积极性。

态度在不同程度上决定个人一定类型的行为。如教师有时讨论某某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可能是指这个学生迟交作业,作业潦草,作业题目经常看错等等对学习的不够专注。有几种态度可以列为数学教学时的教育目标:一是与人交往活动的态度;二是对学科的态度,更为一般的对学校、对学习的态度,如喜学电脑,爱护学校公物等;三是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态度,如热爱祖国等。

态度的构成包括以下三个成分:1.认知成分,与表达情境和态度对象之间关系的概念或命题有关;2.情感成分,与伴随概念或命题的情绪或情感有关;3.行为倾向成分,与行为的预先安排或准备有关。例如,一个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其中的认知成分可能是在同学当中,数学成绩总是第一,这可以带来荣誉;情感成分可能是得第一名时获得的尊重需要的满足感,或者是解题顺畅时的兴奋感;行为倾向成分意指这个学生偏爱数学的行动预备倾向。态度受到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各成分之间关系的影响。根据各成分的强度、范围或包含的内容,可以区分出一个人同另一个在态度上的差异。例如,情感成分相同,认知成分、行为倾向成分却可以完全不同。一个对数学学习没有上进心,非常消极的学生,可能会在学习上如无头苍蝇,没有进展,并最终归于失败;而另一个学生却可能置消极情感于不顾而努力学习,对于学习上的“拦路虎”不惧怕,勇于想办法去克服,因为他知道升学需要数学的高分。特别要注意,人们有时难以从外显的行为推断出一个人内在的真实态度,嘴上所说的常常不能付诸行动。态度中的行为倾向成分可以独立于其他两个成分,这一点对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和单调,让课堂教学不再是“填鸭式”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面对新课程,教师要从学习、分析、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入手,把握课改方向,从思想上重视,向先进的教法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创新,这是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教学改革进程中难免存在的一些问题,只要我们有信心,是能够克服的,也是有能力克服的。

篇5: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意义

初中数学在小学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识的难点与深度.在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积累经验与教训,不断地进行思考与创新,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促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发挥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学习课本知识的主体作用,增强内部动机,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心情愉悦,面对教师给出的问题或教材中的难点内容,主动去了解、分析、思考、探索,从而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所认识和掌握,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出来.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培养,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2.通过举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中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记者,调查中学生的视力情况,学生纷纷行动起来,相互询问各自的视力情况,并将自己统计的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学生讨论、总结和对照,最后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样,使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认真地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并发现知识的奥秘.例如,在讲“从三个方向看”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学生看到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教师又拿出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让学生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学生发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观察的结果是不同的,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在不同方向看见的结果用图示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这些图的变化规律,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学习数学几何图形时要仔细认真地观察.这样的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课标的要求进行授课,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地将数学知识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相互配合的默契,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同时,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贯彻始终,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解题能力等.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形成概念的方法与智力发展程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学语言,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享受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6: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主体性

当前课堂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初中数学教师怕讲解过程中学生不能理解,或者理解得不透彻,反复讲解重点知识,留给学生的动脑时间很少,学生就像一个旁观者无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之数学公式、习题较多,学生认为课程很枯燥,无法集中精神,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2.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现在的初中数学课堂几乎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很少用到教学辅助工具,这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学校缺少教学设备,无法用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另一部分是学校教师怕麻烦,觉得没有必要而不愿意用;还有一部分教师不会使用教学设备,故而放弃使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学校教师在现有条件下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保障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3.缺乏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初中学校多安排语文教师担任班主任,数学教师多是科任教师,担负几个班的教学任务,因此数学教师仅与学生在课堂上有交流。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都很敏感,需要教师特别关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多找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一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建议

1.具备创新意识

(1)增强教师创新精神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学习新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教师创新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学方法更灵活、更实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前进,与此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努力创建新的教学模式。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和谐的师生关系、轻松的课堂气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做好引路人的角色,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使用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营造课堂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改变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在课堂上多与教师互动,与教师一起实现教学创新。

2.改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帮助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师讲应用题时可以设置情境,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答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增加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推理、实践等方式解决新问题。教师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时,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公式、定理分析问题,对所提问题进行论证,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对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学习方式的掌握、学习方法的积累都有积极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3)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知识积累等情况将班内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如以小组改错、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有序发言,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引导学生学习技能。

3.教学设施的运用

篇7: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的论文

一、教学贴近生活,做到“玩”中“学”

很多数学的案例都是来自于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成为贴近数学生活教学的第一要素.教师要善于把数学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着手.在这种情境下,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对学习数学充满激情.教师还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优秀资源,特别是要挖掘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紧密的案例.在初中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案例,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到教材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将教材的数学知识想象成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思考日常事件中学到数学知识.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由日常生活中的“玩”而联想到数学学习中的“学”.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就把对学生的教学变成对学生进行的生活指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就会得到提升,也使学生养成勤于反思、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重大意义.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便是为学生营造探究式学习的快乐天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课后复习巩固,做到知识迁移

目前,数学教师上课结束后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但是,有些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只是机械地出于完成任务的目的去做,而没有起到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以至于出现按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就能在教学中发挥预习效应.其次,要对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方法上的指导,如教育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要认真回忆课堂内容,同时记忆住公式、定理,进而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学习反思.再次,教师要进行作业的“写法”指导,教育学生要按照规范格式答题,语言要精练.最后,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巩固学习的方法,如要看书、看笔记、列出知识点,标出难点重点、有选择地做一些习题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应用中.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善于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借助开放、互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浓厚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做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数学学习能力是学生从事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主要涉及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等.这些方面的素质提高了,就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上一个新的台阶.观察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本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进行观察力的辅导时,特别要做到细致、全面,从而发现各事物之间存在的差异,从而用差异寻求不同点,找出事物的性质.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力提高了,就容易发现问题,进而通过思考解决问题.

五、鼓励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张扬个性

人本思想的核心是个性化,个性的魅力就在于心灵的涌动,智慧的闪光,激情的飞扬以及生命力的呈现和自由意识的树立.在自主选择、探究、合作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独特的体验,引发个性化生活感应,触动个性化思维过程,产生个性化心灵震憾,溅起个性化联想启迪.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让教师异常惊讶,却又不得不佩服他们独特的思维能力.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探究活动也有重要影响.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探究式学习,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日常生活的兴趣,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奥秘之处.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作者:李平单位:山东省泰安实验学校

篇8: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心得

首先, 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实践证明,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 就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 并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因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感到“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 教师必须真正树立“与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上, 我很注意创造宽松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情境。如我常与学生一起编制一些试题, 开展组与组之间的数学竞赛。这既活跃了气氛, 又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了印象。教师通过与学生真诚地交流, 就能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共鸣。这种情感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与学生一道, 构建一种思维共振与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当你的一片真情为学生所理解时, 学生往往会以努力学习来作为对老师的回报。古人就有“亲其师信其道”之说。我们知道, 学生如果喜欢某位老师, 往往也会把他所执教的课程学好。反之, 师生之间如果情感不融洽的话, 即使一些优秀学生, 也会对该教师所教的课程不感兴趣,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其次, 我在教学活动中能注意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因为在当今社会, 学生渴望的是平等与尊重, 他们希望教师既是“良师”, 也是“益友”。故在教学中树立“师生平等合作”的思想, 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学生对面带微笑、风趣而又有幽默感的老师往往会产生亲切感, 因为在他们看来, 这样的老师既热情又值得信赖。教师还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倾注以爱心, 关心、爱护他们, 尊重他们的人格,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 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欲望, 关键是看我们教师能否真正地发现或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平时更要与他们多接触、多沟通, 并正确利用和发挥他们的特长。对于班上每一名后进生, 我都能坚持用平等而不歧视的态度对待他们, 并时刻关爱着他们的成长, 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以问题情境、自由讨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 支持、鼓励学生质疑, 尤其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 多给学生自由争辩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在这一点上, 教师真应该像爱迪生母亲当年宽容爱迪生那样宽容自己的学生。

在教学中, 我还十分重视启发式的教学, 使学生能“闻一知十”、“告诸往而知来者”。如在教几何时, 为了让学生迅速掌握所学的定理, 我会马上结合定理给出部分条件和结论, 再让学生补充条件, 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这些定理或定义。为了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 我经常有意识地留下一些难题让他们去思考、分析、解决。目的是想通过这个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每个单元学完之后, 我也尽量给出一些难度较大的试题让他们去做, 养成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中, 我不仅注意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注意讲授方法和解题的思路。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爱因斯坦曾说过:“从学校毕业几年之后, 真正对我有用的东西, 就是方法。”我认为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 在解题的过程中,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左右逢源之效。教学中, 我还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有人说“科学始于问题”, 此说是有道理的。如我们数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毕达哥拉斯定理”等问题的提出, 虽历经几个世纪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 但它们对数学研究所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 则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

篇9: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老师

中图分类号:G623.5

初中数学可以说是学生从初级阶段走向高级阶段学习的过渡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数学的学习质量,决定着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相对于语文等学科来说,数学的对于基础性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这就为老师开启新的征程提供一定的条件,在教育方法上能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以下我们就从老师在备课、课堂、课后三个阶段来谈一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让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创新。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课前准备、课堂设计、课外的练习都应该紧紧的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个主题,老师必须将兴趣原则是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和活力。

一、备课阶段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也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对于数学这一门条理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来说,这就要求老师每一堂课都要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一)整体把握课堂的方向

老师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学生的思路完全受老师的影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在宏观上就要注意把握课堂的整体方向。比如老师在备课时应该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不仅仅让学生对于自己所要掌握的知识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老师自身对于教学的内容有更明确的把握,为以后的复习做好准备。另外,老师在一堂课的进度上,就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哪段时间应该讲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点花费的时间要多点等等,尽量让45分钟的课堂时间都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价值。这样老师就不会有内容讲完了而冷场的尴尬,也不会因为时间仓促而造成内容杂糅,学生难以理解的窘境。

(二)例题力求新颖、有代表性

备课的重头戏便是老师如何选择典型而又具有新颖度的例题以辅助知识点的讲解,从而达到以简驭繁、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老师就必须在例题的选取上下苦功夫,尽量让选取的例题既易于学生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能夠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避免学生做同样类型的题,从而产生视觉疲劳和脑力疲劳,久而久之,课堂对他们便失去吸引力。

二、课堂阶段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与学往往处于一个失衡的状态,课堂完全被老师掌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所谓教学相长,老师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时,不妨让学生自己先从教师这个空间中寻找平行线,然后让他们探索性质。老师最后可以补充、归纳。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不再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学生对于这种深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相较于冷冰冰的概念论述会更加感兴趣,更能激发其探索精神。或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让他们自己动手探索,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火花不断碰撞,从而让他们汲取彼此的有用观点,认识到自己想法的漏洞。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

作为教师,必须得清醒地认识到,所教的不仅仅单纯是一门课程的知识和技巧。教师扮演着一个无形渗透的这样一个角色。同样,学生学得也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对如何运用思维、形成有效思维的学习。老师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必须要强调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图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周密、而且可以在今后生活中培养哲学性思考。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深入浅出的向学生总结不同的思想方法,以及在碰到各种类型的题目时,应该怎样正确地运用这些思想来解题。必要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一次数学思想运用的专题课,以巩固、深入这些知识点。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抽象的数学理论往往是学生失去兴趣,而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可以形象而生动地向学生展示知识要点,耳目一新的动画、精准的作图总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的学习也不再显得枯燥无味。另外,它还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使思维立体化,便于知识的接受和消化,不再局限于平面的思考。数学非常讲究探究这一环节,对于比较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说,其运动过程是值得探究的,借助flash这一多媒体的功能,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探究,既方便又实用,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有很大的作用。这些明显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所存在的弊端,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种新鲜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水平,学生在接受这一种教育时,可以融合多种感官,多种感官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知识掌握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三、课后

课下阶段老师主要两个任务,即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批改。虽然这是小细节,但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在作业布置上,切忌运用题海战术。在经历了一天高负荷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精疲力竭,太多的作业只会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最后只会草草完成,作业就失去了巩固知识点的意义。在作业批改上,老师必须要认真、负责任。比如,老师可以对于那些学生集中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分析,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漏洞。可以专门上一节作业分析课,在课堂上,老师不妨听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与老师适当的进行交流,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景敏.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罗新兵.数形结合的解题研究:表征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

上一篇:幼儿园奠基仪式下一篇:年终总结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