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2024-06-17

城市设计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概念:

定义:以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

2、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全过程。

3、城市设计的目标:一般意义上的目标,乃指人类活动的动机意志、目的或对象。也指人们活动计划所争取的将来状况。现代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

5、古罗马城市设计的特征:

(1)享乐主义特征;(2)实用主义特征;(3)炫耀主义特征。

6、中世纪的城市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1)要塞型;(2)城堡型;(3)商业交通型。

7、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了解)

8、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空间形式理论:

(1)卡米洛·西特的“视觉有序”理论:

主张将城市设计建立在对于城市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并通过大量的典型空间实例考察与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列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

批评了当时盛行的形式主义的刻板模式,总结了中世纪城市空间艺术的有机和谐特点;

倡导了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城镇建设的内在艺术构成规律。(2)伊利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城市建设的原则:a、表现的原则;b、相互协调的原则;c、有机秩序的原则。

艺术创造问题;a、界定了形式的起源、意义、性质、重要性及牵涉范围,对自然界的形式表现进行了类比分析,提出大自然的“有机秩序”规律。b、强调了艺术的创造本质,认为创造的倾向是一种本能,而理智仅在创造过程中起着辅助的作用;c、形式探索中的特殊领域,按其特定的性质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靠推理就可以领会的问题,第二类是靠直觉感受的问题。(3)芦原义信:

减法空间和加法空间:前者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秩序;后者先确定外部再向内建立秩序;

十分之一理论:要获得与室内相似意义的空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8~10倍的尺度;

外部模数理论:外部空间设计可以采用20~25m为模数。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1)勒·柯布西耶的城市集中主义:

a、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中心部分的商业地区内交通负担越来越大,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他的集聚功能。

b、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c、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

d、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

城市设计原则:

a、以几何为基础去创造洁净、简单的外形; b、崇尚秩序、功能和朴实; c、理性与效率至上;

d、现代的建筑要使用现代的建材; e、摒弃装饰,尤其是仿古; f、追求标准化、重复化。田园城市与新城设计理论:

(1)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a、对土地所有权和城市形态的描述;

b、对田园城市管理机构的组成以及其权限范围的构想; c、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场所文脉理论:(1)凯文·林奇:

提出城市形态是受不同价值标准影响的观点,认为一般城市形态理论应以人为目的,以具体物质形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并且应当具有动态、参与决策和公众可参与的特征。

空间价值评判标准: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及管理。此外还有两个额外指标:效率与公平。人文社会设计理论:(1)简·雅各布斯

城市设计四个基本条件:

a、街区中应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性质,并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共用; b、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

c、街区中必须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的比例; d、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生态设计理论:

(1)伊安·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

a、自然过程规划; b、生态因子调查;

c、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 d、规划结果表达。城市设计的整体概论“(1)罗杰·特兰西克:

罗杰的设计思想融合了千人许多的设立理念:他指出在进行城市空间设计时必须综合应用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等。

9、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务实性城市设计、概念性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策略性城市设计——是城市发展特定问题的研究型城市设计,又称为专项城市设计。

务实性城市设计——是针对规划实施项目的城市设计,按其实践开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专业特点,可分为开发型、保护与更新型、社区型。

10、城市设计的研究对象:物质空间环境、功能活动与人、管理机制。

11、城市设计的任务:

城市环境研究:正确认识城市设计涉及相关要素间的关系、找寻发展寻在问题、发展目标与发展对策。城市空间环境:创造一个形式宜人、功能活动安全方便,具有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城市社会空间:促进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秩序建设,建立合理融洽的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利益。

城市经济发展:建立可行的发展模式,鼓励城市不同形式的经济活动产生,促成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可持续。管理与控制:合理控制城市的发展,维护城市环境良好状态,保护城市文化遗存,维系城市生态平衡就。

12、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

(1)综合性;(2)持续性;(3)地域性;(4)控制性。

13、城市设计的内容:

()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2)城市土地利用;(3)城市景观;(4)城市开放空间与公共活动;(5)城市活动系统;(6)城市特色分区与重点地段;(7)城市设计实施措施。14.、城市设计的基础资料:

(1)城市自然;(2)历史与文化背景资料;(3)城市形态与空间结构;(4)城市景观;(5)土地利用与建筑;(6)城市公共活动与场所;(7)城市交通与活动体系;(8)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以及相关资料。

15、城市设计成果一般包括:城市设计导则、城市设计图、城市设计与研究附件。

16、城市设计一般分为城市总体、城市片区、重点地段三个层次。

17、时间和空间是土地综合使用的基本变量。

自然形体要素:河岸、湖泊、海湾、旷野、山谷、山丘、湿地等。

18、开放空间:指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

四个特质: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开放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中承担的角色特征: a、边缘:即开放空间的限界;

b、连接:系指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

c、绿楔:这是一种真正的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

d、焦点:一种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 e、连续体: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一体化联系。

19、单一功能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单一功能体系: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与一身的。20、开放空间的设施与小品:

环境设施指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们使用,为人们服务的一些设施,其完善与否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社会民主程度。

建筑小品则一般以亭、廊、厅等各种形式存在,或单独设于空间中,或与建筑、植物等组合形成半开敞空间。功能:休息、安全、方便、遮蔽、界定领域。

分类:a、休息设施;b、卫生设施;c、绿化设施;d、环境标识;e、拦阻诱导。设计要点:

(1)兼顾装饰性、工艺性、功能性和科学性;(2)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保证;(3)具备一定的可更新性;(4)综合化、工业化和标准化。

21、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分为建筑色彩和场所色彩。

建筑色彩:指城市色彩中众多建筑物的群体色感、分为主色调、辅色调。场所色彩:相对建筑色彩而言,与之互补的环境色。城市色彩的意义:

(1)城市色彩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反映;(2)城市色彩可以辅助城市空间的形成;

(3)城市色彩对于形体的调和是一种重要的补救措施。城市色彩的设计原则:

(1)城市色彩设计要体现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美;

(2)城市色彩设计要传承文脉,珍视城市现有的色彩特质和历史文化;(3)城市色彩设计要考虑城市的气候特征、山水特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4)城市色彩设计要考虑建筑场所不同的功能性质。城市色彩控制引导方法:(1)主色统一: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建筑的墙面或屋顶采用相同或相近的色调。

(2)辅色统一:指在一定的去范围内,建筑的门窗或装饰线脚采用相同或相近的色调。

(3)场所色统一: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铺地色彩、街道设施色彩和绿化色彩采用相同或相近的色调。

22、空间——形体分析方法:

(1)视觉秩序分析:是对城市环境进行美学评估的重要内容。

(2)图形——背景分析:基于格式塔心理学中“图形与背景”的基本原理,从二维平面来分析公共空间及建筑实体的形式和分布,研究城市环境中虚空间和实体之间的存在规律。

(3)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分析:视觉感受是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的主要途径,而空间形态构成不仅具有视觉审美意义,也直接影响人们对空间环境的心理感受和在空间中的活力。

场所——文脉分析方法:

(1)场所结构分析:活动、事件与空间的结合构成了空间场所中人与环境、空间与时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关系,这种稳定的关系在物质空间上的映射即体现了场所的深层结构,场所结构分析就是针对这一“以关系为中心”的深层结构展开的研究。

(2)城市活力分析:城市活力分析的基本途径是通过仔细观察城市空间环境中的日常生活场景和事件,分析城市空间的设计和组织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和作用,总结空间规划设计的相关原则。

(3认知意象分析:认知意象分析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其分析结果直接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和认知图式综合的基础上。

认知意象五大要素: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

(4)文化生态分析:文化生态分析正是通过研究人类文化形成过程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的相互关系,阐释文化与环境的适应过程。

相关线——面域分析方法:(1)“物质线”:通常是指城市空间在物质层面上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实存的“线”。在具体的空间环境中,“物质线”是清晰可辨的,比如现状工程线、道路线、建筑限、单元区划线等。

(2)“心理线”:它以人的认知为前提,是指人们对城市域面上物质形体的心里体验和感受所形成的的感知“力线”,包括标志性建筑物、空间景观节点的空间影响线域、空间界面的导向线和空间景观的序列轴线等。

(3)“行为线”:它主要由人们周期性的节律运动及其所占据的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所构成。通常包括发生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开放空间中的运动所留下的空间轨迹线等。

(4)“人为控制线”: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意义,是设计干预的结构,是由设计者和建设管理者进行城市建设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控制线。如现代城市设计中为分析描述空间结构、形体构成、容积率、高度控制而形成的各种辅助线,以及规划设计红线、视线通廊等空间控制线。

23、巴洛克风格:通过不安定的形体、出人意料的欺负转折、矫揉造作的手法,产生特殊视觉效果的手法主义。

中世纪城市的宁静氛围和宜人尺度渐逝,代之以整齐强烈的城市轴线系统以强调空间运动感和序列景观,道路结点处矗立高耸的建筑物作为视觉联系和引导,从而将不同时期、风格的建筑联系起来构成整体环境。

古典主义风格: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风格的主要特征,强调以几何和数学为其基础的理性判断代替直观感性的审美经验。

24、希波丹姆模式:

(1)以棋盘状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 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的城市规划模式;

(2)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3)遵循古希腊哲理。

25、中国古代城市设计思想:

“礼制”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主要思想渊源之一。中国城市强调中轴对称,居中为尊。轴线感自外而内,通过院墙体系形成一系列向纵深发展的闭合空间,并借助空间的内外之分与围合建筑的等级差异实现空间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对立。

26、城市色彩模式的选择:城市功能区域模式;城市街道景观模式;城市公共空间模式;城市特性景观模式。

27、城市设计的基本特征:空间向度特征;时间向度特征;人与环境特征;多专业特征;多雇主特征

1、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2、步行街区 ——即人车分离、没有机动车辆行走的区域。严格意义上说,步行街区是城市开放空间的一个特殊分支。步行系统包括:商业步行街、林荫道、空中和地下步行街,其中步行商业街是步行系统中最典型的内容.3、开放空间——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公园、休闲空间等。它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和功能性。

4、心智地图——心智地图(mental map)是存在心智中的空间意象和环境特征,是由各种生活体验、感受及长期累积的经验,包括:从地图阅读中获取信息、个人的实际经验,也包括图片、传说等。

5、场所——场所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和自然环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人们通过与建筑环境的反复作用和复杂联系之后,在一记忆和情感中所形成的概念—特定的地点、特定的建筑与特定的人群相互积极作用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是由人、建筑和环境组成的整体;是由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有意义聚集的产物。

6、城市轴线——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城市轴线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要素结构性组织的重要内容。

7、图底理论——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图底关系理论就是将研究形态视觉结构的“图形”与“背景”理论应用于城市设计领域,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8、记忆地图——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是反映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地图。它指人们大脑对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特定形象,是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图。

1、简述区域级—城市级城市设计的主要目标与重点。

设计目标:为城市规划各项内容的决策和实施提供一个基于公众利益的形体设计准则,成果具有政策取向的特点。*设计对象一般为整个城市;

*确定城市空间形态结构;

*构造城市景观体系;

*布置城市公共发展空间;

*没计城市竖向轮廓。

2、谈谈你对城市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的理解

①积极空间:完全由面围合的空间,称为积极空间,人在这种空间内具有安全感。

②消极空问:由点或线所暗示围合的空间,称为消极空间。另外,利用镜面玻璃、水面反射所造成的虚空间,也可属于消极空间,它是形象思维中构成的新空间。

3、按功能性质划分,城市广场可以分为哪些?

广场除主要功能外,通常兼有其他的功能,而主要功能决定了广场的性质。

按主要功能进行划分,城市广场可分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文化广场和游憩广场等类型。

4、谈谈你对“图底理论”的理解

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图底关系理沦就是将研究形态视觉结构的“图形”与“背景”理论应用于城市设计领域,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在城市环境中,建筑实体由于体量较大,对人的视觉刺激较强,通常成为人们知觉的对象,周围的空间则被忽视,成为对象的建筑成为 “图”,被模糊的事务称为“底”。

l、分析比较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关系。

(1)目的性比较:城市规划宏观控制城市发展:城市设计则是促进环境变化,提高生活质量;建筑设计则直接为修建建筑服务;

(2)工作对象比较:城市规划为二维空间,考虑社会经济物质环境相结合,城市设计为三维空间,可局部、微观;建筑设计仅对建筑物及外部小环境;

(3)成果表现比较:城市规划反应用地平衡;城市设计表现为方案引导;建筑设计则是实施性设计文件;(4)实施时间比较:城市规划体现为发展过程;城市设计实施时间不确定,而建筑设计确定;(5)委托人比较:城市规划为政府;城市设计则可为政府或开发商;建筑设计主要为开发商。

2、分析比较城市设计中“自下而下”与“自上而下”两种特征的异同。

“自下而上”的城市一般是以聚落为基础,从不自觉的自然村落逐渐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城市;城市没有一个预先构想的目标与形态,依实际发展需要,在自然环境、客观规律作用下长期积累而成,因此也被称为“自然城市”。

特点:城市形态自由灵活、有机多变;体现出一种“约定俗成”的群体控制规律、“渐进的城市设计”思想;其自由发展的程度也是相对而言的。

“自上而下”的城市是指主要按人的主观作用、人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或某一统治阶层的理想模式建设的城市。它通常以一种法定的设计准则,在严格的控制和要求之下进行建设实施。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城市”,它是一种控制机制卜的建设方式,一般在集权统治的社会制度下“自上而下” 而形成的城市较多。

特点:城市形态表现着规则的用地、严谨的构图、鲜明的等级和全面的计划,几何形式很强。

四、论述题(16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从城市设计的含义、设计要素、过程及成果表达等方面谈谈城市设计的作用与发展。答案:略

1、谈谈你对城市设计的理解。

城市设计意指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但是,作为具体的城市建设者和专业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对城市设计又有不尽相同乃至相去甚远的看法和理解。大体上,对城市设计的各种看法可分为技术和社会管理两个层面来表述。

2、简述城市设计控制要素有哪些?

土地使用、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开放空间、步行街区、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环境设施与建筑小品、城市标志系统、使用活动

3、述城市空间的物质要素构成

总的来说,城市空间的物质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广场、绿化(包括水面)、小品等六种。如果加以细分,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基本构成要素和辅助构成要素。基本构成要素是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和其他较大尺度的构筑物(如墙体、柱或柱厢、高大的自然地形等)。辅助构成要素是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如矮墙、院门、台阶、灌木和起伏的地形等

四、论述题(16分)论述城市设计的特征

篇2: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指的是地表起伏形态和地物位置、形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图。具体来讲,将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按水平投影的方法(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上),并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到图纸上,这种图称为地形图。如图上只有地物,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图称为平面图。

2、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① 数学要素,即图的数学墓础,如坐标网、投影关系、图的比例尺和控制点等;

②自然地理要素,即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 ③社会经济要素,即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

④注记和整饰要素,即图上的各种注记和说明,如图名、图号、测图日期、测图单位、所用坐标和高程系统等。

3、地形图的比例尺

(1)定义: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严格讲,只有在表示小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图上,由于不考虑地球的曲率,全图比例尺才是一致的。通常绘注在地图上的比例尺称为主比例尺。)

(2)表示方法:

数字式:1∶50 000 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距离10千米

线段式

4、城市总体规划

定义:城市总体规划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 各项建设的总体综合部署,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5年。

建制镇总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10年至20年,近期建设规划可以为3年至5年。

5、城市性质的确定

城市的职能是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它的主导职能,就是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是城市建设的总纲,是体现城市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城市总的发展方向,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是充分发挥城市作用的重要前提。

6、确定城市发展性质的依据

(1)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对该城市建设的要求。

(2)该城市在所处区域的地位与所担负的任务。

(3)该城市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包括资源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建设条件和历史及现状基础条件。

(4)城市区域因素对城市发展性质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7、城市规模的确定

(1)城市规模包括了两部分的内容,即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综合平衡法

8、城市的用地规模

城市的用地规模是指到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范围的大小。在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的《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确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就可以计算出城市的用地规模。

城市的用地规模=预测的城市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9、风玫瑰

定义:“风玫瑰”图也叫风向频率玫瑰图,它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 方风向和

风速的百分数值,并按一定比例绘制,一般多用八个或十六个罗盘方位表示的图形。玫瑰图

上所表示风的吹向(即风的来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的方向。

主导风向

最小风频

10、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与作用

(1)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间衔接的重要环节。

(2)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

(3)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4)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平台。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依法规划的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应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依法规划是保证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严肃性的前提。

(2)公平、公正的原则

规划整体上应有一个通则式控制,即对于规划城市中近似区位、类似性质的的片区、街

区、地块应提出一致性的控制要求作为基础,再根据开发建设个体的个体差别,做出针对性的控制与引导,体现公平、公正性。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将公共利益保障作为首要任务,是制

订控制指标与控制导则的基本依据。

(3)公开原则

控制性详细规划属于《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许可依据的范畴,应遵循行政许可依据必

须公开的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编制与审批过程中应进行相应的公众参与的程序设计,广

泛听取意见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应对或解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内容、成果应尽量简明、清晰,便于理解,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公众参与需要。

(4)整体性原则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遵循局部服从整体,内部服从外部的原则。整体的控制往往是自上

而下的控制要求,多为具体街坊地块控制的依据。而外部条件一般是体现个体局部之间的相

互关系,多包含公共利益的内容。

(5)可操作性原则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编制

工作应在充分的调研与分析论证基础上,控制成果应有充分的依据和可行性,强化与规划管

理的衔接,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地块控制指标类型

规定性指标:必须遵照执行不能随意改变的指标;

指导性指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适度调整的指标,可视地块具体情况予以增减,必要时

也可作为规定性控制指标提出。

11、修建性详细规划

概述: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定用以指导

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施工的规划设计

12、居住区规划:

满足居民的居住、工作、休息、文化教育、生活服务、交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性建设规划,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13、图样的比例

定义:是指图形要素的线性尺寸与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图样比例分为原值比例、放大比例、缩小比例三种。表示方法如 1:100.14:、尺寸要素

(1)尺寸界线

尺寸界线为细实线,并应由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用这些线代替。

(2)尺寸起止

尺寸起止符号用中实线,长度为2-3mm,方向从左下至右上,倾斜方向为45度;标注半径、角度、等宜用箭头;也可用涂黑的小圆点。

(3)尺寸数字

15、建筑平面图定义:

假想用一水平面剖切平面,沿着房屋各层门、窗洞口处将房屋切开,移去剖切平面以上

部分,向下投影所作的水平剖面图,称为建筑平面图。

平面图是放线、砌筑墙体、安装门窗、作室内装修及编制预算、备料等的基本依据。

16、建筑立面图定义:

建筑立面图是建筑物外墙在平行于该外墙面的投影面上的正投影图。建筑立面图是用来表示建筑物的外貌,并表明外墙装饰要求的图样。

17、建筑剖面图

假想用一个垂直剖切平面把房屋剖开,将观察者与剖切平面之间的部分房屋移开,把留

下的部分对与剖切平面平行的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到的正投影图,称为建筑剖面图。建筑剖面图用来表达建筑物内部垂直方向高度、楼层分层情况及简要的结构形式和构造

方式。它是建筑施工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图样之一。

18、块定义:

用户保存和命名的一组对象,这些对象可以绘制在几个图层上并具有不同的特性。

块一旦被更新定义,该快的所有引用都自动全部更新,并立即反映到图形中。

块与块文件的区别:块只能在当前图形中引用,块文件(图形文件)可以在任何图形中引

用。

19住宅排布方式:

(1)行列式布置建筑按一定的朝向和合理的间距成排布置。这种布置形式能使大多数

居室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是各地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缺点是,如果处理不好,会造

成单调、呆板的感觉。为了避免上述缺点,在规划时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开拼接等布

置手法。

(2)点群式布置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边角余地,缺点

是外墙面积大太阳辐射热较大,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

(3)混合式布置混合式布置是行列式和围合式两种形式的结合,最为常见的往往是大

部分住宅以行列式为主,以少量住宅和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布置,形成半开敞式院落。

住宅排版方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场地的特点和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当地的采光、通风等规定

要求。

(4)围合式(周边式)布置围合式是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这种布局形式近乎

封闭的空间,具有一定的空地面积,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憩园地,组成的院落比较完整,对

于严寒及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周边式布置还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

篇3:高三“数列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基础训练

基础题是对数列通项、前n项和的简单理解, 让学生熟悉等差、等比数列的相关公式.

第二部分:数列的性质

通过这组题让学生对考查的知识点灵活把握, 熟练区分等比、等差数列.

第三部分:基本量计算

这组题告诉告诉学生有一种方法叫基本量法, 不要盲目追求技巧的运用.

第四部分:数列单调性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前n项和公式以及对数运算等基础知识, 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以及方程与函数、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

第五部分:数列中的恒等与不等关系

1. (2012·南京调研) 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是Sn, 已知S3=9, S6=36.

(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是否存在正整数m, k, 使am, am+5, ak成等比数列?若存在, 求出m和k的值;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 公差为b, 等比数列{bn}的首项为b, 公比为a, 其中a, b都是大于1的正整数, 且a1

(1) 求a的值;

(2) 若对于任意的n∈N*, 总存在m∈N*, 使得am+3=bn成立, 求b的值;

(3) 令cn=an+1+bn, 问:数列{cn}中是否存在连续三项成等比数列?若存在, 求出所有成等比数列的连续三项;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第六部分:构造或证明数列

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t (Sn-an+1) (t为常数, 且t≠0, t≠1) .

(1) 求{an}的通项公式;

(2) 设bn=an2+Sn·an, 若数列{bn}为等比数列, 求t的值.

这部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算太高,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学会构造数列的一般思路, 并多练习, 寻找感觉, 要敢于动手.

……

篇4:城市设计复习资料

一、精心设计,梳理复习内容,优化复习程序

数学复习课怎么设计,显然它和新授课有着明显的区别。复习课应该坚持突出重点,精讲精练。复习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1.制定的复习目标要有具体性和针对性

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例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样的目标显得太空洞,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却不是很清楚。一堂数学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能力,太多会适得其反。目标针对性要强,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需准确,三者之间不能混淆。如小学数学中统计图表的复习,要将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强化和分化,防止相关或相似知识产生混淆。制定复习目标时,应注意和前面新授课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起来,以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2.将数学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网、知识树

复习阶段应该制定好复习教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时间,合理设计内容,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不能搞题海战术,更不能以教师一人讲题目来包办课堂。首先,要把教材体系中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再现,基本的数学概念,公式,方法,应该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加以强化。然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将这些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形成“知识树”;将分散,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的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这也会使学生明白复习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如小学数学中的解方程中包括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等。串联好的知识网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和运用。

3. 优化复习结构,精讲精练,有效指导

复习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做到把握重点,分散难点,练习的设计要有代表性。练习题的选取和设计要注重题目的难易程度,太简单,没有思考练习的价值,起不到复习的目的;太难,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选择练习的时候,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具体情况来定。处理好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的关系,教师不可一口气讲解的太多太杂;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予学生更多地自主复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1.重视课前的复习导入,唤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复习课的内容大多是学生所熟知的,缺少了新鲜感。为避免学生产生学习倦怠,教师要掌握导入的技巧;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同样会被课堂学习所吸引。要注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和民主的学习氛围,利用生动有趣的言语巧妙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复习中来。例在复习“千米和吨”这一单元时,可以从学生们生活实践入手,询问周围同学的身高和体重,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这些长度和重量的计量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特定情境。例如,在上低年级的复习口算时,可以创设“木偶王国”开展运动会的情境,把每道口算题设计成运动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比赛,小学生很兴奋,学习的热情特别高。这样,既有效地减少学生对于复习旧知带来的疲劳感,又能在轻松的气氛中开展教学活动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复习阶段,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各不相同,教师有时难以控制复习进度,小组学习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方法。例如:小组开展编写数学小题目来考考大家。因为每组学生都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在学习中把个人竞争变成小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小组竞争的局面,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强化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通过小组学习,学生间互相启发和交流,发挥群体协作的精神,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复习采用分层教学

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和形式,复习课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要有自主性、科学性、新颖性、系统性和针对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在提问、练习和布置作业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分层设计,结合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和对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有效地复习,避免机械重复,劳而无功。这样每个学生各有所得,真正实现复习的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复习的效果。

三、与学生认真交流沟通,及时而有效地进行总结

课堂上,教师不必作全面的总结,而是鼓励小学生大胆动手、动脑,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中自己发现新问题,自行查漏补缺,及时整理总结。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知识的规律,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为后续的学习作准备。设计出与数学复习课适应的结尾。使学生对复习内容有深刻的认识,了解该节课的复习内容与其在整个课本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从而提升学习能力,触类旁通。

篇5:《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机械设计基础》复习资料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电气18本

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1.物体的受力分析

2.平面力系约束反力的求解 第二章

1.轴向拉压的内力和应力求解 2.轴力图的绘制

3.拉压杆件的强度计算及变形计算 第三章

1.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2.圆轴扭转时的内力、应力强度计算,绘制扭矩图 3.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及刚度计算 第四章

1.梁的弯曲内力计算,绘制弯矩图 2.弯曲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第五章

1、按照运动副特性运动副分类 2.机构运动简图概念 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4.计算机构自由度

第六章

1.铰链四杆机构基本形式及判定

2.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3.机构当出现死点位置时,可以通过什么方法避免或克服

4、平面四杆机构设计(曲柄摇杆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设计)第七章 1.凸轮机构分类

2.凸轮机构从动件常见运动规律及运动特性(冲击)3.平底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4、当凸轮角速度及从动件运动规律已知时,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关系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学大纲

5.凸轮轮廓设计 第八章

1.渐开线上各点压力角与向径关系,基圆压力角

2.当一对渐开线齿轮制成后,即使两轮的中心距稍有改变,其角速度比仍保持原值不变,原因是传动比不变。

3.渐开线齿轮啮合条件(正确和连续啮合/直齿圆柱和斜齿圆柱)4.斜齿圆柱齿轮的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应在什么面上。5.范成法加工齿轮及根切现象,基圆直径与齿根圆直径关系 6.齿轮参数和尺寸计算 第九章 1.轮系分类 2.周转轮系分类

3.行星轮系和差动轮系区别 4.轮系计算 第十章

1.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至少掌握4种)第十二章

1.螺纹功用,连接螺纹常用旋向 2.螺纹联接基本类型及运用场合 3.螺纹联接预紧的目的 4.螺纹防松办法 5.键的功用 6.普通平键工作面 第十三章 1齿轮的失效形式 第十四章

1.蜗杆传动功用及常用主动件

2.蜗杆的导程角为γ,模数为m,蜗杆分度圆直径为d,直径系数为q 之间的关系,蜗杆传动的标准参数和基本尺寸在中间平面内确定 3.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4..蜗杆传动的自锁性含义

5.蜗杆传动传动比,转速及转向确定 第十五章

1.V带中主要承受负载的部分 2.打滑和弹性滑动区别

安徽工程大学教学大纲

(一)3.带传动不能保证传动比准确不变的原因 4.影响带的承载能力因素 第十六章

1.轴的承载情况轴的分类 2.轴的刚度措施 第十七章

1.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最大的区别 第十八章

1.滚动轴承一般所组成

2.代滚动轴承代号(类型代号3.5.6.7.N 内径代号d≥20)3.角接触轴承承受轴向载荷的能力取决于

4.滚动轴承寿命及基本额定寿命 其他

1.油的粘度与温度有关系 2.机器中各运动单元和制造单元

3.轴及轴上零件常见设计错误(能指出)

篇6:园林设计复习资料

1、园林规划:是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2、园林设计:使园林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设者:陈设,设置,筹划之意;计者:计谋,谋略之意。

3、园林规划设计: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4、园林规划设计的依据:科学依据、社会需求、功能要求、经济条件。原则:经济、美观、适用。

5、园林艺术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园林设计的艺术思想和总体布局,园林创作的各种手法,形式美构图原理在园林中的运用等。

6、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在自然美、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和园林形式的有机统一。它包括: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园林没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

7、自然美:偏重于形式,往往以其色彩、形状、质感、声音等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它所积淀的社会内涵往往是曲折、隐晦、间接的。

8、艺术美的特征:(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用具体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2)典型性: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3)审美性:要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能引起人们的美感,提高审美情趣。

9、生活美的特征:(1)保证环境卫生,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并消除一切臭气;(2)适于人们的小气候,使气温、温度、风的综合运用达到理想的要求;(3)避免噪音;(4)要有方便的交通、良好的治安和完善的服务设施;(5)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和文化娱乐活动场地;

(6)要有遮挡烈日、避风雨、供休息、就餐和观赏相结合的建筑物。

10、形式美的表现形态:线条美;图形美;体形美;光影色彩美;质感美;朦胧美。

11、形式美法则:(1)多样统一:多样指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形式因素的差异性,统一指这种差异的协调一致性;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多样统一使人感到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波又有次序。(2)对比与调和:在园林中采用对比处理,能彼此对照,互相衬托,可是景色生动活泼,更加鲜明地突出自身的特点;差异程度较小的称为调和,是彼此和谐,相互联系,产生完整的效果。(3)节奏与韵律:所谓节奏就是景物简单反复连续出现,通过运动产生美感。韵律是节奏的深化,具有规律但又自由的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于感情色彩的律动感。(4)比例与尺度:园林绿地构图比例是指愿景和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园林绿地构图的尺度是指景物与人的身高及使用活动空间的度量关系。

12、对比的种类:形象的对比,体量的对比,方向的对比,空间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色彩的对比,质感的对比。

13、大众行为心理:静态时的行为环境:在开放空间中,确定出人的停驻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处理、视觉焦点、配套设施等环境支持,是功能设计的一个主要内容。(1)气泡理论(爱德华·T·荷尔):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一个看不见的个人气泡空间所包围,所谓气泡是随着人而动的个人空间,是人理所当然的领地。气泡的大小随着不同的情况而变化:关系越密切,气泡越小,反之亦然。(2)安全点理论:安全点是既能看见他人的活动,又能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其特征有:有较佳的朝向与视野;有置身场外的距离感;能在一定程度上隐蔽自己。(3)边界效应(德克·德·琼治):深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逗留的期域,而开敞的狂野或者滩涂则无人光顾,除非边界已人满为患。者是因为

人在边界的滞留作用中体会到支持作用,而求为观察空间提供了最佳的位置。液态人流:指从整体上看,人的流动具有流动性,同一方向的行人组成一股液态流,在通畅的路径上流动迅速,不通畅的路径上或者反方向人流量强大是流动缓慢。小结:最理想的安全点空间应该在边界区域。最佳的边界形态:具有凸凹变化的边界更能吸引游人;材质、结构、外形等的丰富变化也是加强滞留效果的有效途径;

14、动态行为环境:定型动态行为表现;非定型动态行为表现:休闲行为;游戏行为;半运动行为;聚会行为。

15、聚集状态下的行为环境:功能区分(巴克):对于任何一个场所来说,都可以根据其中与每一个空间的具体特征相观的、有规律出现的行为,分成若干亚空间。亚空间形成的理由:(1)创建领域特权:在开放空间中如果某些地点反复地被一定的人群所占有,那么它就可能被人们默认为地域性空间,地域性空间是个人或群体的不动领地。(2)设置视觉焦点。亚空间的规模与尺度:进行社交活动要考虑的尺度范围(赫尔):亲密距离:0—45cm;私交距离:0.45—1.30m;社交距离:1.30—3.75m;公共距离大于3.75m。

16、概念性设计: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性设计:是指对某一景观项目的场地特征、业主的目的、未来使用者的要求及其外部形象等基本内容进行筹划、思考、总结及安排的过程。

17、概念性设计的内容:(1)委托人的任务:首先对项目有个总体要求;其次是对项目的某些特殊功能作了说明;第三是委托人对投资的说明。(2)受委托人的任务:首先是对场地周边情况进行调查,弄清场地现状的基本特征;其次是从专业的角度对委托人的总体要求进行具体化;第三是从专业的角度对委托人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议;第四是对未来使用者的功能需要进行分析,并于委托人进行协商;第五是根据委托人的投资规模,对项目进行合理的定位;第六是以最简洁的方式将双方的思想进行直观的表达,并与委托人进行交流。(3)概念性设计的内容:首先是确定项目主题或主调;其次是明确项目功能;第三是确定项目风格;第四是项目定位。概念性设计图纸一般包括:场地现状图,现状分析图,功能分析图,景观雏形图。

18、概念性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双方会面、交流:项目基本特征调查;景观项目概念性设计。

19、景观布局:是指在概念性设计阶段,通过对景观节点、景观视线、景观流线以及景观空间等合理分析的基础上,使各类景观内容有机地布置于地上的过程。景观布局首先要是各类景观内容之间形成相互关系,相互之间是一个偶合关系,而不是冲突的、或不和谐的关系;其次是布局要求因地制宜,如园冶所说宜亭则亭,宜榭则榭。第三是要求布局均衡,主要是视觉上的均衡感。

20、构图:是指将景观布局所产生的边界线以及视点等景观内容,运用美学法则,在不影响其功能和布局的前提下,用构图元素点、线、面、色彩、图案、质地等内容进行具体的美学表达的过程。平面构成:是指二维空间中即平面上所进行的一种视觉形象创造活动。即在一定的二维空间中,以形象要素(点线面)有规律的组织变化及有目的的安排设计,并按美的形式法则去表现客观现实中的运动规律及变化统一的构成格局。

21、点:设计学上的点是指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既没有方向性又没有连续性,但有形状和大小。点最主要的特性是具有视觉张力。

22、线:线是点运动的轨迹,线不改变方向的移动就是直线,而不断改变方向的移动就形成曲线。由于构成视觉形象的点是具有大小、形状,所以线也具有形状和粗细。在平面设计中线是以其长度为主要表现特征,当其长度和宽度相比较,仍能充分显示出其延伸形式就称为线。线最主要的视觉特征是其延伸性和动感。

23、面:平面构成中的面是指线不沿原方向移动形成的轨迹,亦即具有封闭轮廓线的形。相对于点和线而言,面不仅具有面积、形状,更具有长度和宽度的二维空间。决定面的主要因素是形的轮廓线。面的视觉特征主要是由其形的轮廓线所决定的。按行的轮廓可分为直线型面、曲线型面、偶然型面。偶然型面试通过特殊技法,依自然力偶然形成的面形。具有天然成趣的效果。

24、形象构成关系:(1)形与形的关系:分离、接触、重叠。(2)形与形的空间关系。形象的构成原则:多样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对比、均衡。形象构成方法:(1)基本形群化,(2)分解与重建,(3)抽象变形。

25、立体构成:是对三维空间立体形态的一种创造活动。它是以艺术的原理和方法,以不同的材料,运用不同的加工手段创造出具有不同艺术感染力的空间立体形态。(需要满足的要求是要具有艺术感染力和满足使用要求)。形态因形成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自然形态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而自然形成的形态。人工形态是人们用不同的材料和加工手段,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价值的形态。人工形态包括模仿形态和抽象形态立。体构成的方法:线材构成,板材构成,块才构成。

26、场地的空间设计:为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功能创造具有良好组织的内部和外部空间,是我们环境设计的宗旨。空间的影响力:紧张:不稳定的形式;松弛:简洁,尺度包括从私密到无限的空间;恐惧:感到受限制;欢乐:自由的空间;沉思:既然主体退缩到自我感知的意念之井中,那么尺度就不再重要了;动感:巨大的形体,沉重的结构韵律;崇高的敬畏:超越常人体验的巨大尺度;不愉快:令人沮丧的运动或展示序列;愉悦:期望、要求、愿望得到满足。空间特性:空间的本质在于不言而喻的容纳性,空间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外向的;空间可以是流动和起伏的,引导空间的运动;空间可高度发达,以至于自身具有足够的令人满意的特性;空间其实也可以是一种真空状态;空间可以有一种排斥力;空间可支配物体,使事物融入它独特的空间特性中,它也可为事物主宰,由物体获得某些自身的本质;空间可以是内向的、外向的、上升的、下降的、辐射的或切向的。空间的构成要素:底面、顶面、垂直的空间分隔面。

27、地形者园林设计中的作用:(1)地形是所有室外活动的基础;(2)地形是其他诸要素的基地和依托;(3)地形是整个园林的骨架:基于地形的园林建筑;基于地形的植物景观;基于地形的水体景观。地形的类型:平坦地形;凸地形;凹地形。

28、挖湖堆山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1)山丘的多少大小和容人量有关;(2)经济因素;(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改造地形。挖湖堆山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安全、功能、形态、经济、密切山与水、建筑、道路和绿化的关系。挖湖堆山的原则:一是因地制宜;二是尽量做到土方平衡,减少外运内送土方量;三是充分利用原地表熟土;四是准确选定水位。

29、各类地形设计中的运用:(1)平坦地形:特点:简明、稳定,给人一种舒适踏实感,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平韵的空间感。设计:平坦地形在设计时可进行如下处理:土地面;绿化种植地面;池石地面和铺砖地面。坡度保持在0.5—2%。(2)凸地面:特点:景观丰富,空间多样,可遮挡视线和延伸视线。凸地形者园林环境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凸地形,一种是人工凸地形。(3)凹地形:特点:具有封闭性和内倾形,空间具有内敛性和相对私密性。设计:在设计中根据坡度的不同可分为:缓坡,坡度小于1%;中坡,坡度在10—20%之间;陡坡,坡度在20—40%之间。

30、水体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1)水是园林环境中变化较大的设计因素,它因其容积环境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水景;(2)水是园林设计中最迷人和最激发人兴趣的因素之一;(3)水是园林构图的重要要素。水体的类型:(1)按其形式可分为自然式水体、规则式水体和混合式水体。(2)按其形态可分为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3)按水体的使用功能可分为观赏水体和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

31、水体的特征:可塑性;水的色彩;水能产生倒影;水能发出声响;水能呈现白沫;人的亲水性。水景的形式及其子设计中的运用:水体有大小主次之分,规划设计师应做到创造出大湖面、小水池、沼、潭、港、湾、滩、渚、溪等水体,并组织构成完整的体系。水有平静的、流动的、跌落的、喷涌的四种基本形式。

32、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1)植物是可供观赏的景观;(2)植物可以烘托主题,营造气氛;(3)植物是协调生硬建筑线条,过渡不同景观空间的中介;(4)植物的无可代替的生态效应;(5)植物可以表达感情、托物言志。

33、植物造景:是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合理配置和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植物造景的原则:(1)科学性:要符合绿地性质的空间要求;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搭配。(2)艺术性: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考虑四季景色的变化;全面考虑植物的形、色、生、味的效果;从整体着眼,应注意平面和立面的变化。(3)经济形:充分运用乡土树种;考虑种植经济树种。

34、水的功效:一是水的自然环境效应:净化大气;调节空气湿度;调节气温;造景;养殖水产品。二是水的生态效应:减少空气中的尘埃;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三是物理效应:水珠与空气分子的撞击能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保健素;雨水景观;云雾景观;冰雪景观;晨曦雨云霞景观。四是空间景观效应:空间的拓展;空间的引导;空间的层次。五是对人的五官及心理行为效应:人对水的喜爱主要在于水给人感官上的愉悦。六是社会经济效应及安全效应。水景设计的基本原则:满足功能性的要求;环境的整体性要求;技术保障可靠;运行的经济形。

35、园林设计的过程:一是任务书阶段;二是基地调查和分析阶段;三是方案设计阶段;四是详细设计阶段;五是施工图阶段。

36、基地调查的内容:一是基地自然你条件,二是气候资料;三是人工设施;四是视觉质量;五是基地范围及环境因子。地形中的脊线通常成为分水线,是划分汇水区的界线;山谷常称为汇水线,是地表水汇集线。

37、园林用地规划的内容:找出各使用区之间理想的供关系;在基地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状条件;精心安排和组织空间序列。

38、园林设计的程序步骤及内容:一是规划设计任务书:1园林绿地的作用和任务、服务半径及使用内容等;2绿地位置、方向、自然环境、地貌、植被及原有设施;3园林用地面积、游人容量;4园林绿地内拟建的政治、文化、宗教、娱乐、体育活动类大型设施的内容;5建筑物的朝向、面积、材料及造型要求。6园林绿地布局中风格上的特点。7园林绿地建设近、远期的投资经费;8地貌处理和种植设计要求;9园林绿地分期实施的程序;10规划设计进度和完成日期。二是基地调查的内容:1自然条件调查;2社会条件调查;3规划设计图纸资料。三是方案设计:园林绿地位置图;现状分析图;功能分析图;园林建筑布置图。四是初步设计:设计图纸;建设概算;初步设计说明书。五是施工图设计:施工设计图;编制预算;施工设计说明书。

39、施工图设计深度应满足的要求:1能够根据施工图编制施工图预算;2能够根据施工图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及非标准材料的加工;3能够根据施工图进行施工和安装;4能够根据施工图进行工程验收。竖向设计:在一块场地中进行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布置和处理,也就是地形高程设计。

40、公园规划:公园规划的基本思路:确定主题—环境分析—确定单元景观—单元景观布局—景观协调。分区规划:所谓分区规划就是将整个公园分成若干个小区,然后对小区进行详细规划。景色分区:是将园地中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突出的某片区域划分出来,并拟定主题进行统一规划。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强调宣传教育与游憩活动完美的结合,公园可分为六个功能区:(1)公共设施区(演出舞台、公共游艺场等);(2)文化教育设施区(剧场、展

览馆等);(3)体育活动设施区;(4)儿童活动区;(5)安静休息区;(6)经营管理设施区。

14、景点规划:景点是构成景区的基本单元,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若干个景点构成一个景区。景点规划应做好选景和造景两件事。造景:是将公园中的主体因素加以提炼、加工,使之升华,成为公园中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景观。造景的手法:(1)主景:主景升高;运用中轴线;动势向心;中心重心。(2)前景、中景、背景:框景;夹景;漏景;添景。(3)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4)对景与分景:凡位于绿地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是对景;分景是分隔空间,增加空间层次,丰富园中景观的一种造园手法。有障景和隔景两种。

42、景线规划:景线是指园林中连接各景点、景区的线性因素。景线规划主要有导游线和风景视线两种。导游线:引导游人游览的路线。风景视线处理的手法:(1)完全显漏的风景视线,这种手法景观突出,气势雄伟,多用于纪念性园林;(2)半显半隐的风景视线,在山地丛林地带,为创造一种神秘的气氛,多用此种手法;(3)深藏不漏的风景视线,是指景区景点掩映在山峦丛林之中,有远处观赏只见一些建筑屋顶等。

43、公园中建筑设计的要点:(1)公园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2)建筑的造型,包括体量、空间组织、细部装饰等,不仅就建筑本身考虑,还必须注意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景观功能是否满足要求等问题;(3)建筑风格,既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要与公园的性质、规模。功能相适宜;(4)公园中常见的园林建筑,如亭廊、楼阁等,它们既是风景的观赏点,又是被游人观赏的景点,在公园中常成为艺术构图的中心。

44、公园中的植物规划:(1)植物规划首先要满足功能要求,并与山水、建筑、园路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2)植物规划要以乡土树种为公园的规划树种;(3)植物配置主要符合公园的整体效果;(4)植物配置应重视植物的造景特色;(5)植物造景还应对植物种类和种植比重做适当的安排,并保持一定的比例。

45、公园规划设计的依据:(1)城市总体规划;(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3)公园设计规范;(4)其他相关规范与标准。公园规划的面积标准:9、7、6、3。

46、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1)为各不同年龄的人们创造适当的娱乐条件和优美的休息环境;(2)继承和革新我国传统造园艺术,吸收国外经验,创造社会主义新园林;(3)充分点差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爱好及地方特点,努力表现地方特点和时代风格;(4)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使公园在全市分布均衡,并与各区域建筑、市政设施融为一体,既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变化丰富,又不相互重复。(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合成统一体。(6)正确处理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关系,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关系。

47、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1)调查研究阶段;(2)编写计划任务书阶段;(3)总体规划是阶段:公园的位置图,现状分析图,功能分区图,道路系统规划图,园林建筑规划图,竖向规划图,电气规划图,管线规划图,绿化规划图,总体规划平面图。(4)技术设计阶段;

(5)施工设计阶段。

48、综合性公园功能分区规划主要设置内容:观赏内容;娱乐活动;儿童活动;老人活动;安静休息;体育活动;公园管理。公园分区规划:科普及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公园管理区。综合性植物园:兼备多种职能,即科研、游览、科普及生产规模较大的植物园。专业性植物园:根据一定的学科、专业内容布置的植物标本园、树木园、药圃等,又称附属植物园。

49、纪念性公园规划的原则:(1)规则式布局;(2)主体建筑安排在院内最高点出;(3)建筑布局采用中轴对称;(4)应有园林区。

50、体育公园的性质:市民开展体育活动、锻炼身体。体育公园的任务:为群众的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体育公园设计的原则:以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为中心;以少污染、观

上一篇:高中语文 异彩纷呈妙趣横生——歇后语带成语素材下一篇:网格化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