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2024-06-12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精选9篇)

篇1: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长滩办事处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办法

为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切实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困难。制定如下办法:

一、各小组对全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建立关爱档案,切实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低保、社会救济金的效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空巢老人和困难留守儿童。

二、推行干部结对帮扶制度。以户为单位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确定结对帮扶人员,不拘形式地进行帮扶,给寂寞的空巢老人和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和心理情况。

三、全面普及农村合作医疗,确保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参合率达100%。

篇2: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方案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关心农村空巢老人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事关社会和谐的长期任务,也是当前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载体。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和省、市有关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和农村空巢老人工作的要求,建立我镇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长效机制,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按照“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事”的原则。坚持社会化运作模式,立足于社区、农村,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迫切需要出发,从切合实际的志愿服务项目入手,广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农村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排忧解难,提供心灵 关爱的温暖,营造家庭幸福生活、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建立我镇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长效机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关爱特殊家庭,促进社会和谐”的新风尚。

二、活动内容

(一)活动主题。关爱留守儿童、帮扶空巢老人,奉献志愿爱心、构建和谐社会。

(二)活动范围。全镇留守儿童(六到十四周岁父母常年或连续三个月外出务工的在家儿童和孤儿、遗弃儿童及单亲家庭儿童),全镇空巢老人(孤寡老人、“五保户”、“三无”人员、子女不在本镇工作身边无人照顾的高龄老人)。

(三)活动方式。以村(居)为依托,由包村干部牵头,以妇女干部和团员青年为主体,结对帮扶学校和村组干部广泛参与,采取志愿者和干部职工联动“多带一”结对帮扶的方式:一个志愿者(或干部职工)和一名教师帮扶一个留守儿童;一个身体健康、家庭健全的低龄老年志愿者(空巢老人邻居)和一个志愿者(或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一个空巢老人。

(四)活动内容。对留守儿童及高龄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困难,通过结对帮扶,为留守儿童和高龄空巢老人分别提供作业辅导、心理抚慰、生活照料、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文体活动、法律援助等帮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每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通过家访,看望留守儿 童,及时了解和解决留守儿童的紧急需求。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作业辅导、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生活帮助等服务。

2.每月为空巢老人组织一次文化、生活服务。热心陪同老人聊天解闷,帮助空巢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理发等营造家庭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并积极动员空巢老人参与镇、村(居)各类文艺团体和文化娱乐活动。

3.建好一个留守儿童服务站。逐步完善“四有”:有宽敞安全的活动场所,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活动器材,有一部亲情电话,有图书室。管理实现“六个一”:一份成长指导、一份亲情书信、一次家访、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心理咨询台、一套规章制度,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活动之家的亲情和温馨。

三、活动安排

一是策划开展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制定 “**镇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落实具体责任。镇总工会、团镇委、妇联、计生协助各村做好志愿者动员组织和结对帮扶工作。镇中心学校组织各校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镇民政办调查统计各村(居)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了解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

二是深入推进阶段(2011年4月—2011年11月)。各村(居)和各中、小学全面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 动,要突出重点,着重做重点对象的帮扶工作,并做好关爱服务情况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记录工作。

三是总结交流阶段(2011年12月)。召开**镇“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总结表彰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进一步深化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的意见。

四、组织领导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镇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协调小组,由镇委副书记**任组长,副镇长、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镇副科级助理、民政办主任**任副组长,***及各村(居)工青妇干部为成员,由***同志具体负责全镇“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联络工作。协调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汇报、研究措施、解决问题。各村(居)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策划,周密安排,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2.宣传引导,典型引领。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精心筹划和组织**镇“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系列专题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无私奉献、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先进事迹。重点选择一所学校和2-3个结对帮扶对象进行跟踪报道,树立典型,由点到面,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向志愿者学习,积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形成关爱志愿服务热潮。3.完善机制,着眼长效。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作,不仅要形成热潮,更要着眼长效,形成品牌活动。建立检查督办制度,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调查走访等形式,对各村(居)落实情况进行督办考核,保证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严格工作考评制度,将完成目标任务的考核结果作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创先争优先进单位考评的重要依据。

篇3: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现在,随便到各个村庄里走一走看一看,然后再到各个家庭串串门,所看到的风景,满眼净是老态龙钟的耄耋老人在村里晃悠,或一个家庭里止有一个上了年岁的妇女,带着一个或几个屎嘛爪爪的孩娃,很少看到有年轻人走在村里。看到这一情景,实在叫人感到揪心。由此有许多仁人志士声泪俱下的大声疾呼,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来感召来召唤,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关注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那么,农村书屋应该怎样围绕这个中心上来建设服务,而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呢?这是摆在广大农村基层工作者面前的首要或重要课题,这也是社会各界仁士所倾心关注,并予与研究探讨多载的课题。

由此,本作者在此提出拙见,以期与各界同仁进行有益商榷。

一、建设农村书屋的重点,应围绕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中心是其关键

建设农村书屋的重点,不能以泛泛的大农村概念为中心,应因地制宜的因势利导的注重特色文化的注重对象的有所区分,有所选择的抓住当前各个村子里所存在的主要矛盾,明确以谁为中心,围绕谁来建设,才是建设好农村书屋,并发挥出应有积极作用的关键所在。

各级政府,之所以在农村投巨资花大力气的建设农村书屋,其出发点与目的,正是为了提升农业生产力的生产能力,和各种知识素质含量,以期达到专业化的水平;并尽最大努力的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等。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大有裨益的。但就其农村的现状而言,此一时彼一时,农村主要农业生产劳动者,也就是农村青壮年农民,大都不再从事,或极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不再问津,或很少问津农事农技农忙农闲了。而能留守下来的一些上了年岁的老翁老妪才是生产主体。农村的主体结构明显发生了缺憾变化,所以建设农村书屋,不能再让老人少年再缺憾,一定得因地因宜因时而变,围绕留守老人和儿童少年来建设。

如果只是简单的笼统的以“大农村”为概念,一个模式的一刀切的来建设,不注重各个村子的客观实际情况和特色文化,及其固有的文化氛围情景情结情愫,不注重围绕老人小孩来建设,那建设的初衷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问题的关键,没有因变化而变化,没有抓住谁是当前农村里的主次要矛盾,没注重建设对象,没选准服务对象,只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乱建设。话又说回来了,人世间的所有建设,不管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不都是离不开,也都是围绕一个大写的“人”字而建设的吗?离开“人”的一切建设,都是无稽之谈,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树。

所以说,建设农村书屋的重点应围绕留守老人和儿童为中心,又照顾了他们固有文化的关切而建设。只有围绕他们,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只有他们都热爱了都积极投身参与进去,也才能使之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也才能实现建设初衷。

二、开展服务的重心,应围绕留守老年和儿童为中心而转变

农村书屋建立起来了,所开展服务的重心主旨,及所围绕对象,也应跟随农村的实际情况,和主次要矛盾所发生的转变而转变。如果还是泛泛的只保持在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水平含量程度等上,就会适得其反,倒落得老人不爱小孩不看的结果。

老人倒不是不太需要,而是也需要。问题是,他们苦拼苦挣的极不容易的活到这么大年岁,需要的主体已发生转移,退而求其次的需要心情愉悦安逸快乐还是愉悦安逸快乐,想保持个好心情来颐养天年的多活几岁呢。而儿童少年也不是不需要,而是很需要,因为他们是农村未来的主人。但现时,他们柔嫩的身体还没有足够的力气能力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他们正处在发育身体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年华,他们有学不完的课本知识,而学习各种技能技术是他们未来未竟的事。虽说培养人才要尽早着手,但儿童少年得有足够宽厚的肩膀来予与承担呀?

文化,文化,文而化之,才为文化。这就是说,有文字有文章有形体有框架有结构有布局,还算得不上文化。要想让其变化为文化,得让其形象化立体化具体化深化细化通俗化,才能被妇孺老幼人都能读,都读得懂,在予与接受理解的同时,使之神情愉悦产生快感和共鸣共识,进而被感召被感染被感化,化二为一化异为同,才为文化。文化一词最初由来,也是由简单机械无目的娱乐,逐渐发展演化成有目的有秩序有协调有编排有演练有程式有模式有节律有音律有韵律有情节有故事等的娱乐,使人在娱中有乐在乐中有悦在悦中有感在感中有染有化而来的。

所以说,开展服务的重心,除一定要围绕老年和儿童这个中心上外,在开展服务的形式上入手上,不一定非要围绕提升程度含量度等上,也可以考虑从服务娱乐,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娱乐活动上着手。这样可以收到寓乐于教,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开展娱乐服务上,一定要刨根问底儿的探寻出,老人和儿童少年究竟需要什么,究竟缺什么,才好为其服务好。

三、把关心关注付诸实际行动,把农村书屋筑造成爱的乐园

现时,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少年的生存境际,真的缺少关爱,真的少情没调的缺少娱乐,真的缺少一个能支持他们心情愉悦的能有所依赖的文化寓所家园,真的缺少精神文化寄托,心灵依靠;真的需要社会大家的关爱关注,真的需要爱的心灵抚慰慰藉,真的需要健康有益有趣的精神文化扶植服务,真的需要有一个精神文化家园要他们依恋等。

如果社会各界真的把关心关注都付诸实际行动,那将会把农村书屋建设的有模有样有声有色——给老人和儿童少年营造一个有关注有关爱有欢有乐,在身体心灵上都能得以真正抚慰慰藉的精神文化家园。让老人不再哀声叹气愁苦无助,整天价乐呵呵的沉浸在社会各界都以“老之老吾之老矣”之大爱幸福中。让其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衷老有所爱,心情愉悦的欢度晚年颐养天年。让儿童少年那天真纯朴的幼小心灵,不再背负本不该背负的沉重负担,保持着本应该的天性童趣,欢蹦乱跳的泼洒着率性帅气;让那明亮的眼睛,不再飘忽出游移不定的忧郁迷惘眼神,整天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的把爱的欢笑尽情撒播;让其深切明白“爱之爱吾之爱矣”,“幼之幼吾之幼也”之大爱之大哲理。譬如:江苏某村庄里的九名大学生村官,他们就是把关心关爱的重心变成工作动力,集中力量面向老人和儿童少年而展开服务展开建设的。结果不仅感动感化了老人和少年,也把远飞的青壮年家凤给吸引召唤回来了,全身心的投诸小村的各项建设发展上;结果使一个几百人的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

篇4:论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之殇

安徽定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城,辖区常住人口100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常住人口近20万人,15岁以下儿童人口近15万,老人和儿童比例较大。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子女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增多,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根据对近年来定远辖区接警分析,如何保障“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等问题是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的突出问题。现就“空巢老人和儿童”人身安全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事件介绍

事件一:2016年8月2日,我技术室接局某派出所报案称:在定远县定城镇南后街一居民房里散发出阵阵恶臭。接报后,立即赶往现场。经现场勘查:现场门窗完好,室内未见任何翻动痕迹,恶臭自一卧室传出,进入该卧室,在一单人床上发現一具尸体,床上架有蚊帐,蚊帐系从内侧用木夹夹住。尸检见:死者女性,约60岁,呈仰卧位于床上,头东脚西,左手握一蒲扇,衣着完好,尸体表面布满蝇蛆,长约3mm,以面部居多,胸腹部见腐败静脉网形成,体表未见明显损伤,据昆虫学界认为,人死后10分钟左右,苍蝇就会光顾,接着,它们产下卵的24小时后,卵变成蛆,初步估计死者死亡时间为两天以前。结合现场勘查及走访调查,排除他杀。

事件二:2016年8月3日,我技术室接局能仁派出所报称:在定远县能仁乡农科村小代组潘家坝附近发现三具男童尸体,要求勘查。经现场勘查发现:现场位于定远县能仁乡农科村小代组潘家坝下面泄洪沟内,该泄洪沟水深2.8米,在旁边发现三具已被打捞上来的男童尸体。经尸检见:三名男童口鼻腔均可见蕈样泡沫,手中抓有水草,指甲紫绀,指甲缝内嵌有泥沙,眼睑结膜见散在出血点,体表未见明显外伤,符合溺水死亡的征象。据现场目击者陈述:该三名男童应为其中一人不慎落水,另两人施救而意外落水死亡。结合现场勘查及走访调查,确定死者系意外落水后死亡,排除他杀。

二、事件走访

事件一中死者系李某,62岁,高血压心脏病病史,年过六旬的老伴及一双儿女均在外打工,独留李某一人在家,致使老人家无人在身边照顾,病发时没能得到及时救助,以致惨剧发生。

事件二中三名男童父母均常年在外打工,独留年幼的子女在家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而老年人一方面过于溺爱孩子,疏于管教,一方面体力不支,照看起来比较吃力,导致小孩过于任性,缺乏安全意识,遭遇不幸。

三、事件深思

也许儿女的奔波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也许父母的辛劳是为了让儿女过上更加舒适安逸的生活,可是他们都忽略了最最重要的一点,年迈的父母希望的是儿女绕膝,承欢膝下;年幼的子女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任何人代替不了父母的角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亲人离去时,一切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篇5: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每个人都期盼着团圆,但面对辖区内的空巢老人和子女不在身边过节的老人,如何让他们度过一个温馨快乐的节日,牵动了红平社区每一个人的心今天上午,红会路街道红平社区党支部结合近期的“两学一做”学习活动,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邀请辖区内的残疾人、孤寡老人、空巢独居老人在社区会议室,举办了“中秋佳节齐欢聚,两学一做显真情”主题活动。

社区以茶话会的形式与辖区老人庆祝节日。首先,胡海英阿姨发言:“咱们红平社区居委会一直致力于打造爱老助老特色品牌,近年来将老年人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特别是“夕阳红”助老服务站,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健身的舞台,希望居委会能保持下去。我代表辖区老年人祝大家中秋快乐。”茶话会上,社区为老人们准备了月饼、苹果、瓜子、葡萄等美食,热情招待每一位老人。老人们在茶话会上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生活在红平社区就是好,邻里之间互相关照,时刻能感受到居委会的关爱和温暖”。残疾人陈大爷、孤老户杨阿姨也分别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在这团圆的时刻,社区给老人们创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是每一个老人的心里都有了一个归宿。他们心中的月更圆,人更圆!

篇6: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姓 名:范舒敏

系 别:服务外包院

专 业:物流服务外包

班 级:1102811班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一、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活动内容:走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活动时间:2012年1月9日

活动地点:四川省内江市四合乡虹桥村

(一)活动过程

假期回到四川内江,回到家乡时旅途的疲惫全消,有的只是回家的喜悦,走在回家的路上可以看见道路已经和我8月份离开大不一样了,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干净;两边的老式房屋也换上了新装,好一幅旧城新貌。

我明白这次回来不仅是回来玩的,我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到乡村里去调查研究一下农村空穴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这对我来说很是兴奋。在家休息几天后,我就到我外婆家去玩,她们是住在乡下的,在去的路途中我的脚完全陷进了泥浆里(因为连续的下大雨),在离外婆家不远时,我还摔了一跤。到外婆家时,我简单的换洗后已经是中午了,吃过午饭我就开始了此行的最终目的,我拿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给那些子女都在外务工的老人家,由于他们大多不识字或眼睛不好使,就有我来替他们读,让他们做出选择。我一共打印了30份调查问卷(见附件一),整整花了我4天的时间才把它们填写好,并整理出来。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家那些年龄较大的老人一般都在自家门前坐着,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很孤单,有的孤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寡老人就只有自己的爱狗陪伴。

(二)活动结果

从整理、分析那些调查问卷(见附件二),我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村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明显。近十年的打工潮流带走了虹桥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在外省、沿海一带打工的较多,距离遥远。多数家庭年轻夫妇我外出打工,由老年人和小孩共同生活,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整个村庄缺乏人气,感觉寂寞。

那些空巢老人的生活很拮据,没有太多的收入,大部分都是靠种庄稼过日子。然而他们还要照顾他们的孙辈,且由于他们的年龄也都比较的大了,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不能为那些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所以许多的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大多都是完成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就直接出去工作。

(三)我的建议:

1.作为政府,敬老院、养老院不仅要办多,还要办好,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终。

2.对于家庭的责任不能放弃,物质需求解决之后,精神需求也要跟上。政府要鼓励,社会要提倡,同时还要有具体的措施

3.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为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对低保边缘的困难老人,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给予及时的救助,及保障他们晚年基本生活。4.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

二、谈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在城郊长大的女孩,既能亲近城市,又能感受农村。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的家处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过去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与农村的狭小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在夜晚,城市的灯红酒绿,农村的黑暗泥泞更是突出.但如今这些问题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得到了较好解决,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都是很好的方面,但在2011年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值得学习;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应该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2011年发生的值得记忆的事有很多,对于我来说我考上了大学、第一次远离家乡一个人来到重庆。当我到重庆的时候我真的被她的繁华所吸引,但她并不是牺牲绿色来获得现在的成就,重庆市政府在2008年的时候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目标。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 森林重庆”是要改善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 “畅通重庆”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

“平安重庆”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活得健康。

“宜居重庆”则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五个重庆”是引领全重庆市人民奔小康的5项重要举措,也是开放之基,是重庆建设西部开放高地的五块基石。通过打造软硬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增强重庆的吸引力。“五个重庆”还将积聚重庆的发展后劲。它营造发展环境,将使重庆赢得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本,使重庆今后50年不落后,100年后更好。这种后发优势,将使重庆越干越有底气,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重庆越来越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腹地。作为直辖市的重庆不仅给本地区经济带来蓬勃的生机,也对周边省份起了一个模范作用,社会经济、政治、治安都得到了很好的管理。例如“文强案”,揪出了社会许多的贪污腐败份子,这也给其他的政府官员敲响了警钟:作为人们的奴仆,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才能美名传天下,当然文强也会“名流千古”,只不过是“臭名远扬”。

我认为“五个重庆”不仅适合重庆,在全中国都行的通。在过去我们走的是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数量、成本占优势的老路。如今政府也正在建设一个“创新”的中国,既要经济红红火火,也要城市花红柳绿。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例如,跟我们生活最贴近的生活日用品的包装上几乎都能看见“Made In China”,就连许多的外国的知名公司也把自己的工厂搬到了中国或是直接把原料的生产加工外包给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如此低廉的加工成本要比在本国便宜的多,会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优势;似乎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却赢得各方资本的同时也付出了承重的代价,疯狂的资源开采,导致愈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澄清的河水也成了臭水沟等等。这是我想起了著名的“微笑曲线(见附件三)”,利益的最低端处在加工生产,最高端处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可想而知,中国目前的还处在利益的最低端。这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是一件好事,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我们不仅需要“引进来”,还需要“走出去”。不再总是“Made In China“,而是另一个词组“Designed By China”。或许这将在不久成为现实。

总结:这是一个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个假期,在这个假期做的那些社会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还增加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附件一: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教育问题等问题的调查问卷

我是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为了更真切的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教育问题、心理需要等情况,特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此问卷用以学习研究之用,我会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请放心作答。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打“√”。感谢您的合作!

1.请问您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A.儿女提供

B.靠种庄稼

C.退休金或保险金

D.政府救济

2.您的每月收入大约是多少?

A.500元以下

B.500-800元

C.800-1000元

D,1000元以上

3.出于什么目的照顾您子女的后代?

A.孙子(女)无人照 B.父母远方打工 C.出于对孙子(女)的喜爱 D,其它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4.每年用以孩子教育上的费用是多少?

A.500元以下

B.500-800元

C.800-1000元

D,1000元以上

5.留守儿童一般文化水平?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及以上

6.您的子女一般多久来一通电话?

A.每天

B.一周 C.一个月

7.您的子女外出打工一般多久回家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8.您对您的子女有什么要求?

A.常联系或回家

B.多拿点生活费

C.照顾好自己

姓名:

年龄:

联系方式:

D.一个月以上 D.两年以上 D.其它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附件二: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篇7: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据统计,截止20xx年底,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26498人,占总人口的12.7%,80岁以上老年人20xx人,占总人口的0。95%;五保、失独、空巢、三无、失能等五种老人5183人,占总人口的2.4%,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238人,占总人口的0.11%。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共有5035人享受城乡低保。

全县现有留守儿童2789名,其中:男1460名,女1329名;单亲留守儿童1183名,双亲留守儿童1606名。按学段分:幼儿园264名,小学1993名,初中532名。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居住,或托亲戚朋友监护,我县留守儿童父母分布在青海、新疆、温州等全国各地,有的一年或几年不能回家与子女团聚。

二、“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拮据。据统计,和政县的农村空巢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大部分没有收入,有经济收入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他们的经济收入也很低,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全部来自子女的供养费用,且供养费很低。空巢老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项,同时,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十分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全县的农村空巢老人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自理的占大多数。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对老人的日常照料较缺乏,致使不少空巢老人意外受伤、被偷、被抢、被骗、被打骂、受虐待现象存在,更严重的是,不少空巢老人生病时无人发现,疾病看护缺失比较严重。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调查显示,全县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患一种慢性疾病、多种慢性疾病患者占据比例很大。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求医看病比较困难,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致使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甚至不去就医。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在经济负担、农活及家务负担、对教育孙辈的承受力方面,多数空巢老人认为难以承受,因此,这三方面的负担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表现在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全县还有很大一部分行政村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比例很少,或者有事才会联系,致使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二)“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

1、和政县属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人口多,耕地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为了生活,绝大多数学生家长长期或短期在外打工,形成了大面积儿童留守的现象。

2、和政县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具有经商和经营打锅盔等餐饮服务专长,他们中间部分人几年不能回家,子女长期留守在家。

3、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建立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了解不够。个别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处于瘫痪状态,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部分社会团体和学校把留守儿童工作当做“额外劳动”。

三、对策建议

(一)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关爱救助氛围。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国家尊老爱老政策深入人心,营造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氛围,提高后辈关爱空巢老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性。空巢老人所属的村(居)委会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要让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更加贴近百姓,贴近空巢老人,让他们开开心心安度晚年。

2、依靠乡村自身的力量,作出实质性工作建设。一是以村为单位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娱乐环境,既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而且可以让老人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归属感,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二是以一个或者多个自然村为单位建立队伍,在生活上给空巢老人以全面充足的照顾,让他们的生活各个方面都得到关照,也给他们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让空巢老人从生活上减轻负担。三是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养老社区。对于一些生活有条件和有重病在身的空巢老人,政府可以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供其生活,建立养老社区,以给这些老人养好身体,享受到快乐的晚年。

3、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尤其是老龄工作部门,要引导社区建立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关心空巢老人生活作为重要服务内容。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实施规范管理,切实加强社会调查,妥善解决社会从事养老服务所存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难点问题。要充分发挥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努力为空巢老人服务,维护他们的权益。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全面落实李克强总理、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及省教育厅、州教育局关于切实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要求,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工作。

2、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和县教育局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台账,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

3、进一步加大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教育、关心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教育留守儿童珍惜时间、不畏困难、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

篇8: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场历史变革。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 达到一村一品, 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生活环境改善, 民主政治进步等等目标要求, 既需要敢于创新的实用人才的引领, 又需要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奋斗, 才能逐步实现和完成。为此, 当前需要致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编绘好新农村建设蓝图, 引领广大农民投身到新的创业热潮。一部规划就是一幅蓝图, 是引领人们前进的行动纲领, 是动员和凝聚广大农民的一面旗帜。各级要制定好新农村建设发展观, 特别是村这一级要切实从本村的实际出发, 立足于本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种植优势, 着眼于科技创新, 按照“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 编制好新农村建设规划, 使之家喻户晓, 人人明白,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热情, 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发展。

第二, 动员农村能人留村创业, 树立农民身边的标杆。农村中有许多专业能手和实用人才, 大都随着农民工的大潮拥进了城市。在他们看来, 外出打工挣钱容易保险, 在家创业艰难, 而且有很大的风险。要使他们明了新农村建设造福子孙后代的意义所在, 敢于承担责任, 勇于承受风险, 乐于留村创业, 发挥自己的才智, 为新农村产业化发展闯出一条路子,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三, 推动土地有序流转, 集中连片形成规模产业。承包责任制以来, 农村土地多都按照土地品质分成若干等级按人口分配给各户, 有的地块小得连播种机、收割机都使用不开, 更谈不上规模经营了, 同时也使得一些种植能手感到无用武之地。为此, 要按照规划布局积极引导、推动土地有序流转, 遵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 使土地有序地流转到有专业生产能力的经营者手中。使土地连片形成规模, 为集体化生产, 产业化经营创造必备条件。

第四, 建立科技进村入户的长效机制,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如何根据土地性质科学选种作物品种, 如何科学配方施肥, 如何科学田间管理, 如何科学养殖等等, 已成为农民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广大农民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期盼科技, 注重科学生产经营。要满足广大农民的科技需要, 就必须把传统的科技下乡、科技进村的短期行为转变为长期行为;把单一的生产咨询、技术服务转变为与农民结成利益相关的共同体。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带着项目、带着科技进村入户, 与农民结成经济实体, 直接实施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 做到人不走、利相连、手把手、共发展, 使农村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第五, 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加大资金扶技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用于“三农”的投入增量要高于上年, 新增公共财政支出要主要用于农村, 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要放在农村。要积极创造“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哺农村”的条件, 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扶技、帮助农民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社会事业。要培育多种形式的农村小额贷款组织, 为农民提供方便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好农民经济实力薄弱, 资金困乏等制约瓶颈, 扎实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拥进都市经商务工, 留守在农村的人员大都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他们支撑着农村的发展, 对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他们的生产能力与新农村的建设越来越不相适应, 显现出的矛盾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留守,矛盾,解决

参考文献

篇9:浅谈如何关爱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

关键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当今社会建设者身上所肩负的担子日益繁重,压力不断加大。他们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空闲的时间与精力越来越少,能够给予老人及子女们的关爱和照顾便越来越少。于是,“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这两个新生词语所代表的两大人群开始频繁走进我们的视线。老人是社会的财富,儿童是社会的希望,我们从不应因任何因素而忽视对他们的关爱。

一、走近“空巢”与“留守”,认识问题与现实

所谓”空巢老人”一般指由于子女因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他们其中的许多人更是因常年独自生活而产生心情郁闷、孤寂、愁眉不展等心理失调症状。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人。老年人口基数的扩大,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空巢老人人数的只增不减。毋庸置疑,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问题,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留守儿童”,他们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或者寄宿在亲戚家中,长期过着与父母分开居住、生活的孩子。由于父母远在他方,与孩子聚少离多,所以根本无法良好地履行监护职责,对孩子进行悉心的照顾与教导。根据权威部门调查,我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不止一个留守儿童。他们中的有些人与人缺乏沟通,内心渴望亲情,教育、安全、生活等方面都缺乏保障,非常容易造成内心自卑、性格柔弱等心理健康问题,甚至走上自暴自弃、犯罪的道路。“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的出现,对中国日后的发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常常把暮年的老人比作夕阳,把青春年少的孩子比作朝阳。但是却忽略了,这二者事实上都是片刻的风景。老人的晚年生活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有限的,孩子们的童年因为迅速的成长也是短暂的,你会蓦然间发现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故去,已然长大。无论是爱父母还是爱孩子,爱来不及等待。

二、寻找症结所在,把握引发“空巢”与“留守”问题原因

一类社会问题的浮现是社会进程不断向前迈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巢”的空,孩子的守,让我们在社会发展的匆忙中不停地反思,不停地修补与完善。深入分析空巢问题的产生原因,我们会发现,首先传统的家庭观念为此埋下了思想祸根。“养儿防老”的观念在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从而造成了老人们在思想上对儿女的过渡依赖,极易引发老人们在子女离巢后心灵上的落差,内心郁结。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中国的家庭结构,导致了当今家庭规模的大幅度缩小,引发了子女无力分身赡养老人的问题。再次,当代年轻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所受传统美德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减弱,敬老、尚老观念日益淡薄,缺乏对老人发自内心的关怀。

造成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也是多样的,从经济方面来看,当今我国农村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滞后,为谋取生计,维持家庭生活,大量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涌向城市,离开家乡,离开孩子,进城打工谋取生活费及孩子的教育费等;从人文社会的角度进行审视,虽父母离乡孩子留守在前,但亲人、学校、组织等方面对留守儿童疏于照顾,缺乏关注,同样是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出现偏差不可小觑的原因之一。但造成留守儿童无法健康快乐成长的原因绝不仅限于此。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极具哲理,“当你的父母逐渐老去的时候,不要怨恨他们的一无所有,因为父母们所有的成就就是有了我们,我们未来所有的成就就是父母们有了我们。”几十年的含辛茹苦,我们就是他们最大的骄傲,人生当中最大的一笔财富;而我们有能力让我们的父母安享晚年,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尊严就是我们人生中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它将比任何事情都证明我们的能力。

三、全面出击,努力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创建美好未来

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虽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但是归根究底,他们缺失的是共同的一代人。两个群体所面临问题的解决单凭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公民自身、国家、社会从方方面面做出努力与改变。

就老人自身而言,他们迫在眉睫的是需要摆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建立新型家庭观念,做好子女“离巢”的心里准备。并发展兴趣爱好,建立宽广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就为人子女而言,理应坚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用心去体贴父母,倘若真的无法在老人身边加以陪伴,那么更应注重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政府部门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顺应时代,调整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政策的出台,加大财政对养老事业的供给,发展养老事业,建立国家福利制度,实实在在地从细节出发,减少老人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其他社会各界应当主动开展爱老敬老活动,以尊老敬老为己任,回报辛苦的国家建设者,回报社会。

面对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疏漏、关爱上的缺乏以及心灵上的荒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仍旧高度重视亲情关怀,强化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同时,应以政府为主导,带领教育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方便留守儿童住校。另一方面,政府应尽量减少政策籓篱,适当调整人口管理制度,解决打工子弟入学问题,并且分担教育成本,取消借读费和择校费等一些带有偏见和歧视的收费,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从机制体制方面取消留守儿童留在父母身边、接受良好教育所面临的鸿沟。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尽力消除社会偏见与歧视,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的社会成长环境,这将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措施不仅是对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负责,更是对为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付出辛劳的的父亲母亲们最好的回报。

无论是空巢老人还是留守儿童,直击他们所面临问题的本质,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他们缺少本应陪在自己身边的那个群体——这个社会中的中年人,这个社会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这种联系看似有趣的巧合,实则却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机制体制建设相对滞后,以及有关户籍、升学等不合理的配套政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如何使上孝父母、下养子女、挣钱养家三全其美,是值得整个社会认真深入思考的,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必须面对的课题,是在我国走向全面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难题。这是对人心灵与精神的关怀,更是政府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我们不仅要在物质方面尽可能地给予帮助,更需要从心底出发,将温暖与关爱努力传递。关爱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不仅需要我们勇于面对,更需要我们敢于承担。

参考文献:

[1] 《江南时报》(2006年02月15日第二版)

上一篇: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推进会发言稿下一篇:五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