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程序

2024-06-09

行政赔偿程序(共11篇)

篇1:行政赔偿程序

行政赔偿程序

一、赔偿办理机构:本局法制科系厦门市思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内设的法制工作机构,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实施办法》,负责本局行政赔偿案件的具体工作。

二、申请:

(一)申请行政赔偿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赔偿请求人必须是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违法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赔偿义务人,且赔偿义务人之一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3、有具体的请求、事实根据和理由。

4、具体行政行为已被依法确认为违法。

5、在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内。

(二)赔偿申请应当使用书面申请,并载明下列事项:

1、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2、具体的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

3、申请的年、月、日。

三、赔偿程序:

(一)赔偿申请书的审查与处理:

法制科收到要求赔偿申请书之日起十日内,对赔偿申请进行审查,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1)对符合法定赔偿条件的,报主管局长和局长同意后立案受理,并书面告知赔偿申请人;

(2)对不符合法定赔偿条件的,经主管局长同意,裁决不予受理,并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将申请书退还申请人;(3)赔偿申请书有缺项的,要求申请人限期补正,逾期不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二)赔偿审理及决定:法制科对立案受理的行政赔偿案件,应当制定专人负责审理,法制科可以根据认定的事实,提出处理意见,报局长或局长办公会作出予以赔偿或不予赔偿的决定。

(三)赔偿执行:对应予赔偿的案件,本局将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责任部门 厦门市思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办事地点 厦门市思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联系方式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东路54号

邮编: 361004电话:5800189

篇2:行政赔偿程序

如果说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是解决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基本方式和途径,那么行政赔偿程序则是实现赔偿责任的根本手段。从世界许多国家看,行政赔偿程序通常分为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由行政机关内部解决赔偿责任问题;第二阶段由法院解决赔偿问题。由于体制上的差异,各国在行政行政赔偿程序的两个阶段既存在一些相通的内容,也各具特色。在我国,由于受行政复议、诉讼制度的影响,赔偿程序更为复杂。因此,如何借鉴有益的国外经验并结合目前我国实际,确定一套完备的行政赔偿程序显得十分必要。

一、行政机关先行处理原则

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行政机关先行处理原则解决赔偿问题。该原则因赔偿方式上的差别又被称为协议先行原则、穷尽行政救济原则等。在美国,涉及国家赔偿的案件,大约有80%至90%是在行政机关得到解决的。在捷克,司法部和财政部有权审查所有违法决定案件,赔偿诉讼以前的初审目的是为了通过友好的方式,在法庭之外解决争端。先行处理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赔偿请求权人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前,一般须经过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或与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协商,若不能达成协议或请求权人不满意行政处理决定,或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不处理,才可以向法院起诉。先行处理犹如一张过滤网,将行政机关能够自行解决的赔偿限制在行政机关内部,而不进入司法程序。一方面减少了法院诉源和讼累,减轻了法院在处理赔偿事件上的.负担;另一方面又方便了当事人,使受害者可以不经过复杂繁琐的诉讼程序及时得到赔偿,同时也是对赔偿义务机关本身的尊重。当然,这一原则也有某种局限性,强制要求所有受害人向侵权机关申请并协商赔偿问题,可能造成一部分受害人不敢或不愿与侵权机关继续合作的结果,因受害人从心理上更倾向于第三者充任裁判人。

(一)两种先行处理模式

从行政机关处理赔偿事务的方式看、行政机关先行处理分”决定式“和”协议式“两种。它们在处理方式和结果上有一定差异。

”决定式“的最突出特点是: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对受害人的请求采用”决定“形式处理,一般不与请求权人进行协商或讨论,受害人只能被动接受或拒绝此决定。例如,我国行政诉讼法第67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单独就损害赔偿提出请求,应当先由行政机关解决。对行政机关的处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虽未明确提出”决定“为解决方式,但其内容实际排除了正式协商形式,而只用了”处理“一词。规定虽然含糊,但实践中多采用半协商半裁决形式。奥地利《国家赔偿法》第8条也规定:”被害人应先向有赔偿责任之官署以书面请求赔偿。书面送达官署三个月后,未经官署确认,或在此期间内对赔偿义务全部或一部分拒绝者,被害人得以官署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韩国、瑞士也有类似规定。

”协议式“则以赔偿义务机关与受害人双方协商为基础,以协议为最终处理结果。许多国家和地区之所以采用”协议“方式,主要是考虑到赔偿争议复杂多端,要求当事人间能够共同协商,对损害赔偿额请求达成折衷妥协方案。例如,美国《联邦侵权赔偿法》第2675条第1项规定:”除非请求权人先向有关联邦行政机关提出赔偿请求,而且被请求之行政机关……作出终局之拒绝,不得对美国政府……提起请求金钱赔偿的民事诉讼“;该法2672条规定:”对于受害人的请求,每一联邦行政机关的首长或其指定人必须依法予以考虑,评估、调解、决定或妥协、和解、受害人如果接受了这种决定或妥协、和解,则发生终局之效力,不得再行请求或起诉"。

(二)先行处理程序的提起方式

在行政机关内部提起赔偿请求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为单独请求赔偿;二为附带提出赔偿请求。

如果受害人仅就赔偿问题向行政机关单独提出请求,而不涉及其他要求,则视为单独式请求。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接受这类请求无须确认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只需就侵权事实成立与否及赔偿数额等问题与受害人共同协商,达成共识。例如,某公民在被拘留期间,受到警察刑讯和殴打,如果他仅就被殴打受到损害请求行政机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无须审查该殴打行为合法与

篇3:行政赔偿程序

立案程序是行政追偿程序启动的重要标志。但是目前,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于行政追偿程序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基于边防检查的实际情况, 笔者认为可以在边防大队这一级机关内设置一个专门负责立案的部门, 这个部门平行与对内其他职能部门, 立案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涉。如果在追偿权的行使过程中会受到行政命令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偏失独立, 可以主动移送上级机关。在立案的审查过程中, 一般认为可以分为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 笔者认为, 对于此, 立案应当只对与行政追偿有关的材料进行形式上的审查, 材料齐全即可立案, 而不必要对全案进行实质审查, 这样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此外, 行政追偿程序启动也应该有一定的时效进行限制。笔者认为这个时效应该限定于一年, 应该从相关机关开始履行行政追偿义务之日起计算, 一年内行政机关有权做出追偿决定, 超过时效行政机关便丧失追偿的权利。

2 调查

在立案以后, 立案部门将相关文件移交给专门负责追偿调查的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围绕被建议追偿的公务人员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进行科学的调查取证。同时, 按照谁主张, 谁举证的原理, 由被追偿人与追偿权人分别举证。在此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被追偿人的合法权益。针对被追偿人与追偿权人所处的地位与权力不平等的现状, 我们可以在设计举证方面减轻被追偿人的负担。如对于自己没有责任或责任较小的, 只需初步证明等。

3 决定

调查小组将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之后, 在参考听证程序所形成的结果, 将所有的证据材料及自己出具的意见报告给赔偿义务机关决定是否追偿。赔偿义务机关应该在公开、公正、民主的情况下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参与讨论的应该有支队一级的主要领导, 采用集体的方式做出, 参加人数应该大于或者等于七人, 并且应该为单数。会议上应该对是否追偿及追偿的额度和追偿的方式做出决定, 并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进行表决。需要指出的是, 鉴于当前国内赔偿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应该在具体的操作规定上对某些免责事由进行规定, 除上文所述的遵照上级命令而为的行为造成损害的, 有关国家机关不得追偿之外。还有如下情况也不得追偿:其一, 对于集体决定的追偿。如奥地利《国家赔偿法》第3条规定:"对于由一集体机构所作的决定或命令, 只由投赞成票的投票人负责。但是, 如果该决定或命令是基于报告人之不完全或不实的事实陈述, 则投赞成票的人也不承担责任, 除非他们因重大过失而忽视了基于义务所应为之注意"。其二, 国家未能及时充分行使抗辩权而向受害人已支付赔偿的, 公务员以此为由主张免责, 不承担追偿费。其三, 国家不当支付过多的损害赔偿金时, 公务员可在正当损害赔偿限度内支付追偿金。

4 执行

关于执行的方式方面, 学界对此问题有所争议。有些学者认为追偿是一种惩戒性的法律责任, 被追偿人不能与赔偿义务机关协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缺乏实际的考虑。第一, 被追偿人以后还要继续在相关部门工作, 赔偿机关应该尽可能通过合理平和的方式将事情解决, 以便日后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第二, 行政追偿责任主要是一种经济型责任, 而不同于行政处分, 其强制性要明显弱于行政处分。基于此, 笔者认为, 在执行之前有必要进行协商的过程, 尽可能缓解双方因追偿问题而引起的矛盾, 消除被追偿人抵触情绪, 同时也有利于追偿的有序化。如果协商不成, 赔偿义务机关有权就追偿数额、偿还方式、期限及相关事项做出决定并强制执行。

5 救济

当被追偿人对于机关所做出的决定不服之时, 应该有救济的途径。我国国家赔偿法对此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司法救济。因为追偿权的行使对被追偿人的利益有较大影响, 追偿的前提是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案件的行政损害赔偿处理结果与追偿直接相关。当国家赔偿可以完全由司法程序解决时, 如果将追偿案件完全排除在司法程序之外, 有失公平。另一种观点认为只有行政救济。根据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被追偿人只有申请上级机关救济, 而不能向法院提起诉讼。

笔者认为, 当被追偿人对于机关所做出的决定不服之时, 只能采取行政救济的手段。原因有二:第一, 追偿程序适用有关行政处分的程序。因为追偿是一种行政惩戒, 是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给予惩戒的内部活动, 因此不能适用民事诉讼法, 也不能适用行政诉讼法允许被追偿人提起行政诉讼, 而只能适用有关行政处分的内部程序。如果被迫偿人不服, 可以依照规定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诉。第二, 边防机关的特殊性。体制改革后的出入境边防检查实行的是新的公安职业制, 在管理上带有军队色彩, 管理手段以强制为主, 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其做出的行政行为由所属地的法院进行审理实践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参考文献

篇4:问题奶粉赔偿,应追求程序正义

临近年关,问题奶粉事件似乎终于要有了结了。首先,河北地方法院开始审理与此相关的案件,生产、掺加三聚氰胺的犯罪嫌疑人和供货商及三鹿集团相关责任人被起诉。其次,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也透露,乳制品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的22家企业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对29万多名确诊患儿给予一次性现金赔偿。这22家奶企还共同建立医疗赔偿基金,以备报销患儿后遗症的治疗费用。至于具体补偿标准和补偿分配方案,仍未最终确定,需要等待有关政府部门的文件。

对于不幸的结石宝宝和他们痛苦的家长来说,这肯定是个好消息,关心此事的公众一直焦虑的心情也略有一点安宁。乳制品企业和政府为此将要承担相当沉重的财务负担。但是,如果要比较稳妥地解决这些问题。显然就需要做到一点:让受害婴儿的家长们觉得基本满意,让公众和舆论也觉得,解决方案大体上比较公平。但现在透露出来的解决方案能否做到这一点吗?

显然,解决问题奶粉之类事件的方案,要让受害人觉得满意,就必须大体上满足受害人的诉求。而这就要求有一种程序,让每一个受害人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一个中立的机构能够对他们的诉求之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公平的裁决,获得当事人觉得公平、旁观者也同样觉得公平的赔偿。换言之,解决赔偿问题的最佳渠道是司法。让受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的精神给予这些受害人以看得见的救济。透过这样的程序,受害人得到自己满意的赔偿的可能性是相对较高的。

自从问题奶粉事件被揭露以来,也一直有一些受害者试图提起诉讼,不少热心的公益律师也向他们提供援助。令人遗憾的是,有关法院却拒绝受理这些请求赔偿的案件。法院的理由是,行政部门另有安排。这样,整个问题奶粉的赔偿作业完全走上了行政化的渠道,由行政部门统一安排资金,统一确定赔偿标准,统一支付赔偿资金。

这样的操作方式自有其优势,比如,效率似乎比较高,行政部门只要出台一份文件,就可以一揽子解决近三十万受害者的赔偿问题。借助行政系统,可以强制企业出资,也可以比较迅速地发放赔偿金。

但是,这样的操作方式也有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对受害人的赔偿标准一刀切,然而,很显然,受害人的处境不同,其对受伤害的感受不同,因而,所希望的赔偿额度、方式也会大相径庭。一刀切的行政操作方式必然忽略受害人的这种个别感受,而人们关于赔偿是否公平的看法,却正是由这种感受决定的。行政部门以为自己定的标准已经足够慷慨了,有些受害者固然满意,但也会有受害者觉得不满意。受害人一旦产生这种感觉,事情就会愈加复杂化。他同样会选择司法诉讼、甚至采取上访的办法来寻求他心目中的正义。

更大的问题在于,行政部门出面统一进行组织赔偿,把自己从企业与受害者之间的协调者,变成了一方当事人。本来,加害者是那二十多家乳制品企业,但现在,在受害者眼里,行政部门成为赔偿的主体。这样,未来受害者家长很可能不是向企业索要赔偿,而是向政府索要。这将使政府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

由此人们不免奇怪,在结石宝宝赔偿程序上,有关部门为什么会选择这种具有严重缺陷的行政化的操作方式?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行政部门希望在赔偿受害者的同时,也保护那些乳制品企业。行政部门可能担心,任由受害者起诉索赔,很可能使不少乳制品企业陷入绝境,而这些企业是各个地方重要的财源。由政府统一确定赔偿标准,企业的负担相对可能会轻一些,企业也可以不受干扰,尽快投入正常经营。

政府的苦心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很可能会被事实证明是短视的。它很可能不能有效地满足受害者家长的诉求。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不利于乳制品自我反省,和在干净的商业伦理基础重建行业经营观念和体系。同时,如此处理,也很可能难以满足公众、舆论对本案之公平的期望。而对于社会来说,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远远超出某个乳制品企业的死活。

为今之计,似乎可以采取下列补救措施:第一,对于行政部门拟定的赔偿方案应予以公开,容许受害者及其代表表示意见,参与方案的制定,从而确保该方案能够满足大多数受害者家长的诉求。目前仅由行政部门和企业制定该方案,是很难取信于受害者的;第二,在行政部门确定的统一赔偿方案之外,开放司法渠道,让那些对统一赔偿标准不满的民众继续寻求救济。

篇5:行政赔偿程序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收到受害人的赔偿请示书后,应首先对书中陈述的事实和理由进行审查和确认,自赔偿义务机关收到审请之日计算,赔偿义务机关逾期(二个月)不予赔偿或赔偿请示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时,赔偿请求人可自期间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备考资料

2.行政赔偿案件与其他行政案件的区别

(1)赔偿诉讼不能直接单独向法院提起

(2)赔偿诉讼当事人按“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分担举证责任(3)赔偿诉讼可适用调解

(4)赔偿诉讼中法院的司法权不受特别限制

篇6:工伤赔偿程序

一个工伤职工获得工伤赔偿最多需要经过11道法律程序:

首先由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申请的,员工可以申请。

用人单位和员工对工伤认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一审、二审)。

在确认为工伤后,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对劳动能力鉴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查(市级、省级)。

确认伤残等级后,如果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员工按照法律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反之员工可以对用人单位提起劳动仲裁。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审、二审)。

在法院判决后,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义务,员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要全部走完这些程序,不仅对于一般的工伤职工来说是复杂而难以操作的,就是对于很多法律人士来说也是费时费力的。现在将完整的流程描述如下,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工伤赔偿流程:

一、工伤认定:

根据规定:未参加工伤保险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工作,由用人单位所在县(市、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填写《河南省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单位法人执照或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文本原件及复印件,或者其他证明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赵磊本人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三)出具县级以上医院的医疗诊断证明书;

(四)受伤人员的身份证明(复印件)

(五)由于机动车事故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交通部门的责任认定书或者相关处理证明;

(六)工伤事故报告、证人证言;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接到工伤认定申请或补正材料后, 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制作《工伤认定决定》,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同时抄送经办机构。

二、劳动能力鉴定

由用人单位或工伤职工(或直系亲属)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填写《劳动能力鉴定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决定》;

(二)工伤职工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和近期照片;

(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病历(复印件)等诊疗资料;

(四)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其他材料。

直系亲属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需提供与工伤职工关系的证明。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三、工伤赔偿

(一)工伤保险待遇(未参加工商保险的由单位支付)

1、住院伙食补助费

由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

2、交通费、食宿费

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工出差标准报销。

3、康复治疗费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4、辅助器具费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5、停工留薪期待遇

①、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单位按月支付。

②、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③、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享受伤残待遇。

④、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⑤、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6、生活护理费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

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40%

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0%

(二)伤残签定赔偿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级到六级省略)

七级:12个月本人工资

八级:10个月本人工资

九级:8个月本人工资

十级:6个月本人工资

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一级到六级省略)

七级:12个月(河南省和郑州市一样,下同)

八级:10个月

九级:8个月

十级:6个月

3、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为统筹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

(一级到六级省略)

七级:36个月(河南省和郑州市一样,下同)

八级:26个月

九级:16个月

篇7:工伤死亡赔偿处理程序

1、申请:

工亡人员在取得工伤认定书后,工伤人员在取得劳动能力鉴定书后由单位或个人提交相关材料,报辖区社保处申报办理。

2、审核: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3、核实: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4、中止:

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

5、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6、送达: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温馨提示】

①如果能确定劳动关系,应当尽快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鉴定结果尽快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按照工伤赔偿,因为时效只有1年,超过了时效法律上便不支持了。

②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的认定通知有疑义或不服的,可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东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2.工伤死亡赔偿标准全文

3.工伤死亡标准赔偿

4.非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5.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6.工伤和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7.深圳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8.工伤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9.最新深圳工伤死亡赔偿标准

篇8:行政赔偿程序

不动产登记是一种行政行为。理由之一, 不动产登记行为是一项必须由不动产登记机关行使的公权力行为。理由之二, 不动产登记行为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一部分, 体现了一定的统一性。登记虽然源于当事人的自愿、委托, 但是登记机关的登记行为来源于国家法律和行政授权。我国《物权法》第十条规定:“不动产登记, 由不动产所在地的登记机构办理。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统一登记的范围、登记机构和登记办法, 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另据相关规定授权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登记机关, 享有一定的行政职权。登记机关必须按照行政法规要求的程序、义务决定是否受理申请登记, 否则其不动产的相关权利便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理由之三, 不动产登记行为是对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与宣告, 是按照客观事实和法律规定决定的行为, 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有关规范进行。我国《房地产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第六十三条规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房产管理和土地管理工作的, 可以制作、颁发统一的房地产权证书, 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 将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和变更, 分别载入房地产权证书”。《房屋登记办法》第三条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的房屋登记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 (房地产) 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屋登记工作”。第四条规定“房屋登记, 由房屋所在地的房屋登记机构办理。本办法所称房屋登记机构, 是指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 (房地产) 主管部门或者其设置的负责房屋登记工作的机构”。由此可知, 我国对房屋登记实行统一管理制度, 房屋登记是国家行政权的一部分, 体现了一定的强制性。房屋登记由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房屋登记机构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依法办理房屋权属登记, 其主体地位为国家行政机关,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并独立承担行政责任。从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房屋权属登记行为是行政机关基于行政职责而作出的具有行政法效果的强制性的单方服务行为。

从法学理论的角度分析, 房屋登记机构发生的法律关系应为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 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其主体一方恒定为国家行政机关, 在行政机关依法实施其国家管理职能时,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成为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主体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行政机关处于支配地位;其内容是在国家行政管理过程中, 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享有和承担的行政法权利和义务, 权利和义务由法律预先加以规定, 不能由行政主体双方协商确定, 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不可放弃;其客体是行政法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精神财富和行为;其发生于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职能过程中, 不以双方意志一致为必要条件, 行政机关可单方设立或者变更行政法律关系。而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所调整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它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其主体主要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主体间是平等者之间的关系, 具有私人性, 国家出现在民事活动时其身份只是公法人;其内容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即人身和财产权利义务关系, 是私权利和私义务, 其权利通常可以放弃;其客体是民事主体得以结成相互关系的利益对象;其通常由当事人根据意思表示自主设定, 具有自治性。房屋登记机构依职权办理房屋登记过程中, 房屋登记机构与申请登记人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由行政法预先确定。由此可知, 房屋登记机构与登记申请人之间所产生的是行政法律关系而非民事法律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 我认为房屋登记机构的房屋权属登记错误的赔偿性质应为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 国家对此承担赔偿责任。行政赔偿的原因是行政侵权行为, 行政侵权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是国家权力的作用。民事赔偿是一方当事人因侵权行为而向遭受损害的另一方当事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民事赔偿的原因是民事侵权行为, 民事侵权行为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 侵害他人合法的民事权益, 依法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行为。两相比较, 民事侵权行为既没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这一主体方面的限制, 也没有“行使职权过程中”这一限制。房屋登记错误, 是指房屋登记机构登记确认的事项与真实情况不一致的情形。实践中导致登记错误的原因, 一是房屋登记机构工作人员疏忽、过失等原因造成登记错误, 二是登记申请人采取欺骗手段故意提供虚假材料, 造成登记错误。因此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登记错误均发生于房屋登记机构履行职务过程中。很明显, 登记错误应为行政赔偿而非民事赔偿。

从实体法上分析, 《物权法》和《民法通则》关于房屋登记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明确, 房屋登记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不足。

其一, 《物权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了“因登记错误, 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登记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登记机构赔偿后, 可以向造成登记错误的人追偿”。该条款确定了房屋登记机构因登记错误给他人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但是对于房屋登记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仅是原则性的, 不能确定房屋登记机构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还是国家赔偿责任。

其二, 《物权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本章规定的物权保护方式, 可以单独适用, 也可以根据权利被侵害的情形合并适用。侵害物权, 除承担民事责任外, 违反行政管理规定的, 依法承担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物权法》是民事基本法, 其内容确定的均是物权的归属与利用。房屋登记机构作为国家行政机关, 通常情形下, 房屋登记机构对于登记错误应承担何种责任, 只能由行政法规定, 而不能由民事基本法律规定。《物权法》第二条规定“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 适用本法”。该条款明确规定, 《物权法》适用于民事关系。而房屋登记机构登记错误致人损害属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 房屋登记机构与房屋权利人及其相关人之间发生的是行政法律关系, 是一种行政侵权行为, 因此不适用《物权法》第三十八条。

其三,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 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应当对其承担民事责任”。该条文的确规定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应承担民事责任, 《国家赔偿法》实施以后, 有关国家赔偿的新法规与《民法通则》中关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的规定关系到底如何, 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应当如何确定这些规范的效力, 在实务界与理论界产生较大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与《国家赔偿法》第二条、《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等条文是普通法与特殊法的关系, 按照特殊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自然失去效力。第二种观点认为,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是有关国家赔偿法律规范尚未完备的情况下, 立法者为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所采取的权宜之计, 属于过渡性的措施。而国家赔偿法律规范颁布后, 依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效力自行终止。第三种观点认为,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效力应予以肯定, 并将其视为国家赔偿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 等等。上述争议表明,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效力在实务界和理论界并未完全得到肯定。由此可以确定, 房屋登记机构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并不确定。

其四, 在民事法律中规定房屋登记机构赔偿责任性质的法律为《物权法》和《民法通则》, 但其规定是不明确且不具体的, 即便是将房屋登记机构的责任确定为民事责任, 且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予以审理, 但最终确定房屋登记机关的责任性质、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标准时, 仍要依据行政法的相关规定予以确定, 因为国家赔偿制度相对完善。因而这种民事裁判仅有民事诉讼之名, 而无民事诉讼之实, 其本质仍为行政诉讼。

综上分析, 房屋登记机构赔偿责任的性质问题是一个立法问题, 从现行法律规定上看, 既有民事责任的规定, 也有国家赔偿责任的规定。因此, 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前, 房屋登记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不足, 应承担行政赔偿责任。

专家点评:为分析登记机构登记错误的赔偿性质问题, 作者从厘清房屋行政登记的行为性质和其中的法律关系着手, 点出该问题实则是一个立法问题。从现行法律规定看, 既有民事责任的规定, 也有国家赔偿责任的规定, 但其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不足, 故应承担行政赔偿责任。作者引用法条较多, 从《物权法》到《民法通则》, 从《国家赔偿法》到《房地产管理法》, 民事、行政各有涉及, 对房屋登记行为的主客体关系的法理分析也较深刻。同时, 在分析中作者反复比较双方观点, 在支持一方的同时反驳另一方, 是一篇难得的辩论说理好文。

篇9:完善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完善 刑事赔偿程序 确认 先行处理 赔偿委员会

一、我国刑事赔偿程序的特点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三章第三节规定了刑事赔偿的程序,主要确定了以下原则和内容:

(一)确认前置。《国家赔偿法》第二十第六第一款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对依法确认有本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其含义非常明确:赔偿请求人必须在有权机关对职务行为已作出违法的结论性意见后才能提出赔偿请求。

(二)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原则。《国家赔偿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三)赔偿复议原则。《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给予赔偿,逾期不予赔偿或着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起30日内向其申请复议”。

(四)法院赔偿委员会非讼决定终局处理原则。刑事赔偿经过协商复议程序后仍未解决的,由人民法院内设的赔偿委员会终局决定。《国家赔偿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由人民法院3名至7名审判员组成。赔偿委员会作出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决定,必须很执行”。可以看出,赔偿委员会是以非讼程序对赔偿作出终局决定。

二、我国刑事赔偿的结构性缺陷

(一)刑事违法行为的确认缺乏司法程序保障。确认是刑事赔偿的第一道程序,是国家赔偿的前置程序,而现行国家赔偿法对确认问题仅规定了一个条款,对确认的具体主体,确认程序、确认期限、以及不予确认的监督均无具体规定,实践中,一些司法机关对应该确认的侵权行为不予确认,滥用负责条款,故意规避法律的情形层出不穷。当事人申请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监狱管理机关职权行为违法,应先向侵权机关提出确认申请。实践表明,让赔偿义务机关主动承认自己的行为违法极其艰难,加上法律没有对确认期限加以规定,他们或对赔偿请求人的请求置之不理,或对赔偿请求人百般刁难,尽可能的规避法律,逃避责任,从而致使赔偿问题久拖不决或不了了之。中国政法大学的马怀德教授认为,司法侵权行为缺少确认机制:“赔偿法关于司法赔偿程序的规定,我认为有重大失误。行政赔偿还算比较合理,但是到了司法赔偿那里,却有一道‘确认关’。什么叫‘确认’违法,就是要取得赔偿你必须证明司法机关做出的行为是违法的,但有相当多的司法行为没有确认机制”。所以,缺少司法程序的保障是确认的致命缺陷。

(二)先行处理程序设置不合理。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受害人的索赔申请得到有关权力机关确认之后,赔偿请求人请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规定给予赔偿;逾期不予赔偿或者赔偿请求人对赔偿数额有异议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间届满之日起30日内向其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这种规定有其优点所在,由违法行使职权的机关自行解决赔偿事宜有利于维护和树立其威信,而且由于其对自身职权行为比较熟悉,也容易快捷处理。但这种规定也存在较大弊端。现实中某些赔偿义务机关明知自己的行为已经侵犯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应予赔偿,但却迟迟不予立案,或者在对应共同承担赔偿义务的案件中互相推诿,把受害人引向其他部门,使受害人始终不能进入实质性索赔程序。同时,由于没有具体的解决方式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受理赔偿申请后究竟是采取单方作出行政决定的方式,还是采取与赔偿请求人协议的方式,造成实际执法无章可循。“先行处理程序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顽症。像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医院把人治死,规定让医院拿一个鉴定结论,然后让医院的上级机关再拿一个结论。让一个加害者自己做裁判,做法官其结局可想而知,简直是与虎谋皮。这种程序成了加害者拖延时间的法律借口,影响受害者及时实现权益”。

(三)赔偿委员会的设置及执行程序缺陷

1.赔偿委员会的设置缺陷

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中级以上的人民法院设立赔偿委员会,由人民法院3名至7名审判员组成。赔偿委员会设立在人民法院不利于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对案件的公正处理。根据”任何人不得成为自己案件的裁判者“的法律原则,赔偿委员会设立在人民法院内部,当人民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时,就会出现人民法院自己处理自己案件的情况,这就难免会出现不公正,赔偿委员会设立在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作出赔偿义务机关的案件往往难以处理。根据我国宪法和法院组织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审判机关与检察机关的法律地位是基本相同的,但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各项审判依法享有监督权,在某些方面甚至高于审判机关,所以,尽管现行国家赔偿法将检察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案件的最终裁决权,赋予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然而在我国审判为司法中心原则尚未确立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行使这一职权实在是勉为其难。

2.执行程序缺失

《国家赔偿法》第23条规定:“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发生法律效力的决定,必须执行”。但是没有专门规定执行程序和执行措施,以至于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也就将国家赔偿案件排除在可强制执行的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之外。“这种主要是靠赔偿义务机关的“自律”而缺乏“他律”的程序设置,必然导致国家权力的超限度运用”。与国家赔偿法的追求公民权利保护的将产生更为尖锐的冲突。

由于国家刑事赔偿程序的上述缺陷,使得《国家赔偿法》这部公民权利救济法的效力大打折扣,国家赔偿法的立法与最初的良好愿望与该法的实际执行状况形成巨大落差。"而国家赔偿法实施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法治人权保护事业的未来"。所以国家赔偿法的刑事赔偿程序已经到了必须予以修订和完善的地步。

二、完善国家刑事赔偿程序的几点建议

(一)对确认程序重新设计

1.事实行为侵权的,赔偿请求人有权要求赔偿义务机关确认;不确认或确认不存在的,可要求赔偿委员会确认并提出赔偿请求。

2.对侦查、检察、监狱管理机关做出的刑事非裁判行为以及其他违反职权行为,赔偿请求人应当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机关申请确认。该机关不予确认或对确认结果不服的,赔偿请求人可请求赔偿委员会确认。

3.对于审判机关做出的裁判行为,赔偿请求人可依上诉程序及再审程序申请确认。

4.对于审判机关在诉讼过程中,采取的诉讼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执行措施以及其他违反职责的行为,赔偿请求人可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确认,该机关不予确认或对其确认不服的,赔偿请求人可请求赔偿委员会确认。

(二)变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必经程序为选择程序

由于现行国家赔偿法将赔偿义务机关的先行处理作为请求人向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的前置条件和必经程序,就为赔偿义务机关以种种借口拒绝受理或者受理之后久拖不决开了方便之门,使得许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始终不能进入实质性赔偿程序,为了切实保障当事人享有的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建议修改国家赔偿法的这一规定,变先行处理必经程序,为当事人选择程序,即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可以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向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如果受害人选择赔偿义务机关先行处理,赔偿申请人应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书面申请。在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赔偿请求的方式上,应当采取与赔偿请求人协议的方式,赔偿义务机关拒绝赔偿,或自提出请求之日起超过法定期限没有开始协议,或自开始协议之日起超过法定期限协商不成的,赔偿请求人得向赔偿委员会提起赔偿请求。

(三)重新设置赔偿委员会

基于我国的宪政体制及司法体制,赔偿委员会设置在地级市(行政公署、自治州、较的市)的人大常委会之下比较合适,这样既可以免除赔偿义务机关设在任何一家司法机关的尴尬,又可使赔偿案件的处理处于人大监督范围内,有利于保证公正。在组成方面,赔偿委员会由来自于本级人大的法律委员会及本级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部门、公安国安部门以及律师界的代表组成。

(四)赋予人民法院依法对赔偿委员会赔偿决定的执行权

赔偿决定执行难,影响了国家赔偿法的全面贯彻执行,使公民对国家赔偿制度的公信力,失去了信心。于是,一些地方法院为解决赔偿决定执行难,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但却引发了另一些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深层次的问题。如武汉中院赔偿委员会为确保赔偿顺利进行,使受害人尽快得到救济,采取了对负有赔偿义务的检察机关的银行存款进行强行扣划的措施,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检察机关不仅不对自己不履行赔偿义务的行为进行反思,反而对法院的强制执行行为采取报复性措施,违法运用法律赋予其对贪污贿赂犯罪行使侦查职责的权力,擅自以法院干部涉嫌受贿进行强制传唤。这种后果说明必须以法律明确赋予人民法院对赔偿委会员的决定的强制执行权:赔偿义务机关拒不执行赔偿委员会作出的生效决定书,赔偿请求人可以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同级法院或复议机关所在地的法院申请执行,接爱申请的法院可以通知赔偿义务机关的同级财政部门以赔偿义务机关的国家赔偿预算经费中扣划,从而切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制定与施行,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成就,但是,这部法律在刑事赔偿程序设置上的结构性缺陷,又使得实践中很难操作。这正是国家赔偿法实施十多年来不尽如人意,难以达到立法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进一步完善刑事赔偿程序,才会使受害人面对刑事赔偿不再一筹莫展,也才能更加有效地督促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国家赔偿法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力地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庄会宁,黄玉蓉.国家赔偿法缘何名不符实.瞭望,2001,38:28.

[2]应松年.建议修改国家赔偿法.政府法制,2001,10:7.

[3]国家赔偿法三人谈.法制日报,2001,1月14日

[4]龙宗智.相对合理主义,法制日报,2001,1月14日

篇10:申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程序

?

1、广州市具名身份证或暂住证。

?

2、申请人家庭人均月收入经济状况证明。

?

3、与本案有关并且有事实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法律帮助的证据文件·已经立案的案件,应提交受理案件通知书并附起诉书或答辩状。

·交警部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经过复议的,还应提交交通事故责任重新认定书以及调解终结书;

·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

·医疗费用(包括:挂号费、检验费、手术费、住院费、医药费等)、交通费、护理费(住院期间)有效单据;误工费(指当事人因伤残或处理交通事故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需提供误工证明(含住院期间护理人员的误工证明);

·交通事故中造成伤残的提交法医的伤残等级鉴定书,伤残者生活补助费,因伤残等级不同,计算公式:(年平均生活费*给付年限)*伤残系数。

·交通事故中造成死亡的,有丧葬费、死亡补偿费(是对交通事故中死亡者的家属的抚慰),标准按事故发生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费),申请人应提交与死亡家属关系证明及供养证明;

·需要继续治疗的还应提供医院出具的继续治疗证明以及所需费用证明;

·本中心认为需要提交的其他相关材料。

· 附??注:

·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书后十五天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

·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因伤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十五天内,可以到公安机关申请伤残评定。

篇11:行政赔偿

我国行政赔偿具有特征:(l)引起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2)引起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行为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发生的。(3)引起行政赔偿的侵权损害行为是违法的行为。(4)行政赔偿具有较强的法定性。

我国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包括:(1)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2)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权的组织;(3)委托的行政机关;(4)行政复议机关。

上一篇:参观烈士陵园发言下一篇:煤矿工人爱岗敬业演讲-光荣的煤矿工人-我心中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