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2018年语文一模

2024-06-09

普陀区2018年语文一模(精选4篇)

篇1:普陀区2018年语文一模

普陀区2017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题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雪尽马蹄轻。《观猎》

3.爱上层楼。《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5.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阅读下面的曲,完成第6—7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6.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和夕阳。(2分)7.下列理解恰当的是()(2分)

A.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8.本文作者是,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对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B.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C.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D.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6

试焚宫室

①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②③④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注】c①必:果断,决断。②比死敌:比,等同;死敌,死于敌,为抗敌而死。③降北:此指投降败敌。④被濡衣:被,同“披”;濡衣,湿衣。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1)吾欲伐吴()(2)吾赏厚而信()..12.翻译画线句。(2分)

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

13.越王欲伐吴,试焚宫室。下令前民众“

”;下令后民众

(用自己的话概括)。由此,越王明白胜利的必要条件是

(6分)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①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的“星”闻报道存在着一“热”一“冷”两种现象。对娱乐明星的花边轶事、生活八卦,一炒再炒,文字、图片、视频,甚至还用上了直播、H5等新技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率部队抗洪救灾保护42万人生命财产的“流泪将军”董万瑞、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的两弹元勋任新民相继离世,相关报道却显然冷清不少。这种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②娱乐明星知名度高、粉丝众多,一举一动都可能受到关注,很容易成为镜头的焦点、版面的热点,适度报道无可厚非。但是,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视听率,过度追捧娱乐明星、网络红人,极力炒作个人隐私、情感绯闻,大肆宣扬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使“星”闻弥漫着庸俗、低俗气息。娱乐化、物质化的信息大行其道,享乐主义、奢靡主义倾向泛滥,大大影响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

③这些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才是真正的璀璨之星。但这些“星”往往甘于寂寞、埋头奉献,所从事的领域也不为人熟知,而媒体或报道过少,或用心不够,使人们很难了解、无从体味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力量。事实证明,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他们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让陈景润成为明星,激发了国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专题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匠心筑梦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默默坚守、孜孜以求的伟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展现了文物修复者的工作和生活场景,让很多人敬佩不已。

④追什么“星”,推出什么“星”闻,媒体责任重大。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不能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不能为刻意迎合而“失态”,更不能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爆料”淹没我们的生活。媒体的价值引领,不是关注谁要结婚生子、谁又离婚出轨,而是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应多一些激浊扬清、少一些哗众取宠,多一些积极向上、少一些庸俗格调,把更多镜头和版面投向那些功/ 6

勋卓著的民族英雄、苦干实干的科学巨星、令人敬重的学界泰斗,投向那些爱岗敬业的劳动模范、崇真扬善的道德先锋,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全社会不懈奋进的强大力量。

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媒体只有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用他们书写的绚丽篇章去感动社会、去影响社会,使之成为人人景仰和追逐的明星,才不辱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和使命。

14.第一段“‘星’闻报道”中“星”加引号,其特殊含义及表达效果是

(3分)

15.第④段画线句连用多个“不能”的表达效果是

。(3分)

16.本文针对社会上 的具体现象展开论述,第②③段论述了,第④段论述了

。(6分)

17.以下对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B.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同一的价值取向。

C.我们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D.把握正确导向是媒体应尽的职责和使命。18.第③段画线句不宜删除。请阐释理由。(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

冬夜说书人 徐鲁

①我怀念,小时候在故乡山村漫长的冬夜里,那些走村串巷的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那时,一进入腊月的门,所有的农活儿忙完了,村里的大人和小孩就开始盼望着,说书人快点来到。

②“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小孩子们会飞奔着把这个好消息瞬间传遍全村。他们背着三弦琴、牛皮鼓,还有鼓板、鼓架和铺盖,用竹竿一人牵着一人排着队走来,正是我们盼望很久的说书人。排在最后面的那少年是“瞎子小光”,他是我童年时代的好朋友。这些说书人全是盲人。没有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学会说书的,又是怎样互相认识然后组合在一起,走村串巷给大家说书。

③说书人一来,就在村头的孤身老人满大爷家住下了。满大爷的小屋里是那么温暖,因为炕洞里整个冬天都生着牛粪火。漫长的冬夜里,热热的土炕上,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挤在一起,听这些盲人说书。鼓板一响,说书开始了。鼓板声和笑声不断地飞出满大爷的小屋,整个小村都沉浸在快乐的气氛里。孩子们都咧着缺了门牙的嘴巴,开心大笑着。乡亲们一张张写满艰辛和沧桑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陶醉的笑容,有时候听到后半夜了还不愿意离开。

④小光和我一样大,当时也就十来岁。每次到来,他都穿得干干净净的,崭新的夹袄里露出了雪白的衣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小光,你也看不见,为啥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干净整齐呢?”我问小光。他一边整理衣领,一边回答说:“我看不见,可乡亲们都看得见呀!”他整理衣领时,好像对着一面明亮的镜子。我慢慢观察到,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那么干净整洁,每一颗扣子都扣得整整齐齐,每个人的衣领都洗得干干净净。/ 6

⑤父亲告诉我,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⑥那时候我最喜欢小光和他的师父说“大刀史更新”那一段。说这段时,小光给他的师父拉胡琴,过一会儿,小光又打起了鼓板。他的鼓板打得又急又狠,再怎么想打瞌睡的小孩,也提起了精神。

⑦“小光,你教我学说书好不好?”我打心眼里羡慕小光,我也很想做一个说书人。“不行,你要上学念书的。”“那你教我打鼓板好不?”他笑着把我推到了那架小鼓面前。我一手捏着鼓棒,一手拿着鼓板,不由自主地闭上双眼,学着他的样子,像一个真正的小盲人那样煞有其事。这时,在我的心目中,好像失明也是一种“本事”。我听见了自己敲出的..响亮的鼓板声……

⑧“小光,春天和秋天,你们在哪里呢?”

⑨“春天和秋天,我们也要各自回家干农活儿呢!”他们什么也看不见,还会干农活儿?那一瞬间,我觉得,小光和他的师父们,真的是一些了不起的人!

⑩说书人住了半个多月后,又开始收拾铺盖,要离开这去邻村了。“小光,明年冬天一定再来哦!我们等着你!”我爬到村口的老枣树上大声喊道。大家依依不舍地把他们送过了小石桥。

⑪他们是冬夜里的说书人,是给我的童年带来过温暖和梦想的人。直到今天,我还记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他们虽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他们每一天都过得清清白白,他们是一些有尊严的人!

⑫现在,说书这门手艺,在大部分乡村里都已经失传了吧?我们这代人也早已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我童年时的朋友“瞎子小光”,当然也早已长大了。

⑬小光,你现在在哪里呢?你们还在冬夜的山村里给乡亲们说书吗?

19.第⑦段中加点的“本事”的意思是。(2分)

20.第②段画线句“说书人来了!说书人来了!”与后一句中的“ ”一词相照应,表现了

。(3分)

21.第③段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是()(4分)

A.从侧面表现了乡村冬夜的漫长,让人感到无聊单调。B.照应了开头“说书人带给我们的温暖、欢乐和梦想”。C.为下文“我”想让瞎子小光教“我”学说书做铺垫。D.突出了说书人为贫穷寒冷的岁月带来的欢乐和温情。

22.父亲说说书人是“一些有尊严的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有尊严”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6分)

(1)

;(2)

(3)以精湛的技艺打动人,鼓舞人;(4)。

23.本文标题“冬夜说书人”不能改为“童年的朋友”。请简述理由。(5分)

三、综合运用(1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 6

10月29日早上7点30分,2017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在苏州河水上游览码头起跑。作为“上马”的赛前预热,这一赛事已连续两年落户普陀区。这不仅展示了普陀全民健身风采,提升了普陀城区影响力,也为沪上高品质路跑赛事平台增添了更丰厚的羽翼,树立了城市精品路跑赛事品牌的新标杆。

24.以上是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一则新闻稿,请为其拟一个标题。(3分)

25.如有问题询问赛事志愿者,以下问题,问得得体的一项是()(3分)A.猫宁,敢问XX路在何方?

B.你这样站在这里,是不是志愿者? C.我要到对面去,能否穿过赛道? D.请问,医疗补给站里有水吗?

26.比赛当日,公安部门将对道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右图红线为临时交通管制路段。居委会要通过微信提前将此消息告知附近居民,请代拟一条微信文字。(不超过8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7.题目:这才是值得珍爱的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普陀区2017学第一学期初三质量调研参考答案 / 6

1、尚思为国戍轮台

2、草枯鹰眼疾

3、为赋新词强说愁

4、苍颜白发

5、曾益其所不能 6.老树、鸦(寒鸦)7.A 8.(1)蒲松龄(2)聊斋志异

9.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10.B 11.攻打 有信用(诚信)

12.(参与了)救火但没有死的人,等同于战胜敌人受的奖赏 13.(人)莫救之 赴汤蹈火(全力以赴)取信于民

14. 指媒体在报道时聚焦的公众人物。这里取“新”的谐音,故意用反常规的构词夺人眼球。

15. 产生整句效应,语势不断增强,表达了对媒体一味迎合的强烈否定,引发社会对媒体在聚焦公众人物时应有的价值取向的深思。

16.现象:热衷于报道娱乐明星,冷落了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们。

第②③段:冷热失衡的舆论现象背后折射出的价值取向。第④段:媒体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坚守和价值引领。17.D 18. 画线句举了徐迟的报道让陈景润有了社会影响力这一事例证明,媒体只要潜心挖掘、深入报道,为社会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人就会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此事例聚焦的是数学研究领域有影响力的杰出人物,后二个例子是劳动岗位上的无名英雄。用不同领域的事例证明观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这也与第5段“把那些筑梦路上的巨匠大师和无名英雄从幕后推到台前”这一总括句相互照应。19.独特的本领、技能

20. 飞奔 孩子们等来盼望已久的说书人时的喜悦、急切的心情。21.C 22.(1)用自己的技艺走村串巷,为大家带来欢乐(2)每位说书人都穿戴得干净整洁,给观众以美感(4)不仅把欢乐带给大家,还坚持在春秋天干农活,承担起家庭责任 23. 全文围绕说书人展开,突显了自尊自强、为乡村的贫寒岁月带来欢乐和温暖的说书人这一群体形象,同时对说书人的盼望、着迷、不舍、怀念这一情感脉络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的尊敬及对这门手艺可能失传的忧虑。而小光只是说书人中的一个代表人物,“我”因与小光的友情而对说书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并不是围绕小光展开全文,所以不能以“童年的朋友”为题。

24. 2017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在普陀区开跑 25.D 26.居民朋友:10月29日,光复西路(从大渡河路到丹巴路段)和丹巴路(从同普路到光复西路段),将实行临时交通管制,敬请居民们事先做好出行安排。27.作文参见2017中考评分要求 / 6

篇2:普陀区2018年语文一模

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选择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又可能太愚顽。

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65分)

人们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时,作为思考个体的你是否也曾面临两难困境:紧跟潮流似乎太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可能太愚顽。但我希望:你能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

布鲁诺不慕“地心说”的潮流,坚定地抬眼眺望星空,贯彻了理性唯物的信念。梁启超不顾“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主流,坚定地公车上书求变法,践行自强救国的主张。潮流,往往以其声势浩大的主张和无与伦比的权力和舆论,不断吸纳盲从的追随者。而逆行者突破重重阻力,以热忱的心无畏前行——布鲁诺被迫害至死,梁启超流亡海外。你也许畏惧、唏嘘,他们放弃紧跟社会主流,却在时代发展的路上逆向迈出一步。你能说,他们愚顽吗?

然而,徒有勇气而缺少审视时代的理性智慧,便可能在冲破重重束缚后,误入歧途,陷入自我沉迷或否定的死胡同。尼采早年提出“只要与大众脱离,我们就能维持自己的纯粹性。”你看见了他不盲从潮流的勇气,逆向而行的举动。可他晚年固执己见,进而醉于一家之言,蔑视女权。这种执意便是愚顽,和那些附庸风雅之人别无二致。光有勇气是不够的,逆行者要警惕刚愎自用,逆行是走向另一片天地,绝非与现实、时代、真理彻底脱节。

你要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就得先扎根于现实,再谋求打破单行的轨道。现代,逆行往往被赋予全新的含义:并非单纯的颠覆和推翻,而是冲破潮流的成见与干扰,在名为不可能的土壤上孕育可能的鲜花。你既要深刻洞察盲从的本质诱饵,即主动放弃思考辨别之能力,亦应借助已有技术不断创新,绝不闭门造车。你能成为逆行者,便是自盲从和愚顽中艰难蜕变,相信自己,而非放弃自己或迷失自己。

当你意识到逆行的成果,会否不假思索地追随那崭新的旗帜?时代在变,方向在变,谁能保证上一秒的逆行不变为下一秒的潮流?恰如现今再起的“国学热”,你会紧跟四书五经还是对一切经典充耳不闻?你要对一个方向的集体盲从保有怀疑,也要对那些不问时代,一味求少数逆行的荒诞行径说“不”。一个智慧勇敢的逆行者,不会为成为受人瞩目的少数派沾沾自喜,他会意识到多数人的智慧也有结合可取之处,不能用“盲从”盖棺定论。他不愚顽地盯着书桌,也会常常眺望窗外。

你要做智慧勇敢的逆行者,可能仅是事物多样性中的小小一隅。说到底,逆行即冷静、智慧、勇敢地做出你的选择,不必过分趋向潮流的真炎,无需过分珍爱逆向的冰寒。在而今这个飞速变化、创新的时代,一个领域的突破往往需要这样的“逆行者”——这个名号不能概括全部,全是你智慧勇敢、相信自己的最佳表现。

【点评】在讲学生的作文之前,先想讲讲题目。不是讲题目的好坏,而是讲当一个题目出现以后,学生的思考起点和终点在哪里。我们可以尝试比较两个题目。其一就是原题,其二是: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你会选择紧跟潮流呢,还是执意逆向而行呢?这两个题目有什么区别呢?其实我也说不清楚。但我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原题呈现了问题的复杂的同时,也基本上把学生逼进了一种困境,起点就是终点,能说的话不多了。虽然我们知道思无止境,但是我还是想说,学生写作文最多一小时时间,学生写作文是在做了前面那么多题目以后,学生写作文时基本上无所依傍,学生不是一辈子都在学语文,只学语文。那么,能在考场上写出的那些真实的完整的优秀作文,每个语文老师应该心存敬意,应该啧啧称赞,应该自愧不如。本文作者已经很了不起。但接下来我的点评却还是以挑毛病为主,只能希望小作者原谅我对于君子求全责备之心了。

关于这篇,首先就是关于第三段尼采的例子。想借助尼采来说明逆向而行要有审视时代的理性智慧,这样才不至于误入歧途,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是不是在具体分析时,应该主要呈现的是尼采面对的潮流究竟是什么,他如何逆向而行,然后如何误入歧途,而不是以尼采对待女性的态度来说明这一问题。然后是第四段,小作者给了“逆行”一个现代的全新的含义,一方面我觉得能有所界定,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一方面又有所隐忧,毕竟逆行和创新还是有所区别的。接着是第五段,考量到潮流方向的转变,担心逆行成为潮流,这是小作者洞悉世事的表现。但是接着的国学热的例子,似乎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楚国学热到底是逆行还是潮流。最后就是收尾的时候似乎无力了,但是其实文章后两段很多地方都可以收尾,关键是要刹得住,才会有余味。

走自己的路(64分)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曾这样描述群体: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不能再算作智人,他们屈从于某个简单的手势,而放弃思考能力。

或许这正是这本书即便缺乏逻辑论证也在几百年来始终畅销的原因,它折射出我们对“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和某种程度上的恐惧。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想看完电影的片尾而其他人都在理包,于是只好也站起身;站在路口看见人潮向同一个方向涌去,于是跟上。许多时候我们在心里质问这是不是盲从,进而联想到许多“群体失智”的案例,不由得进退失据。

集权主义是“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典例,无论是虚构的动物农场和大洋国,还是真实存在过的十年文革,都让我们不得不警醒,面对盛意邀请的潮流产生犹豫;而相对的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也是在潮流的推动下进行的。从游猎的部落到城镇与国家,从封建王朝到民主革命,任何我们认为“推动了历史进程”的主体其实从来是一个由大多数人构成的行进方向,执意逆向前进,或许就会成为“原始人”,或者“满清遗老”。

但,无论在自己眼里我们有多么与众不同,我们都无可避免地构成人类群体的一员。勒庞否认群体中的个体,但仍不能否认群体有与任何一个个体的相似特征:即,它可能对,也可能不对;我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人非全知全能,任何时候我们做出的选择都必然有局限。所以,何必纠缠于“盲从”和“执意逆行”?自己的路由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意识形态决定,而群体本身不具备价值选择的能力,是否与一切都同向前进,最终只取决于我们本身对这个方向的判定。

认为它是对的,是光明的,就顺着人潮,为一个新的方向欢欣;而认为它不对,也不必担心成为鹤立鸡群的顽固分子,勇敢地抗争,等待星星之火燎断一个错误的进程。

即便最终证明我们的选择并不那么正确,至少我们在走自己的路时从来问心无愧。所以,保持自身的逻辑完密和良心的清醒,就不必在“似乎太盲从”和“可能太愚顽”中逡巡,只需走自己的路,发自己的光,尽自己的热。

【点评】关于此篇,《乌合之众》我没有读过,所以无法判断是否真如小作者所说是一本缺乏逻辑论证的书。但是这篇作文却应该感谢这本书,因为正是这本书和小作者的书缘,让小 作者有了一个很好的切入这个题目的点:群体与个体。因为引入了群体与个体的概念,小作者展开的分析就有了很多亮点,潮流和自己之间有了联系:既有每个个体必然是人类群体中的一员的判断,又有群体和个体,也就是潮流和自己之间都是相对对错的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走自己的路,虽然这一句话本身似乎在整个阅卷中无数次出现,但是因为借助于群体和个体,小作者的这句话有了全新的含义。走自己的路,无论怎么走,都要关照到自己和整个世界的联系;走自己的路,也无论怎么走,都和世界怎么走一样会有对错。所以小作者在这个其实已经没有什么空间可以分析的作文题目下,在走自己的路这个似乎谁都知道的题目下,写出了与众不同的一篇文章。小作者真应该感谢一下勒庞,也感谢一下自己,读书的含义大概就是如此,因为一本书让我们认识了某种思想,理解了某种思维方式,而可以去面对自己碰到的问题。这或许是阅读和写作的真义。

于潮流中求理性(60分)

人类总是随着时代不断朝某个方向前进,有些人选择紧跟潮流,有些人却选择执意逆行,我认为并不能轻易地用盲从或愚顽给他们下定义。

这的确是一个轻信盲从、不求甚解的时代,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下数据变得碎片化,事件变得快餐化,我们总在一个又一个流行话题中穿梭,从围观明星晒书单,到为喜爱的事物打call,再到称呼自己为“佛系”,这种现象的本质其实在于让你在平面化的设定中给自己贴标签,这样的跟随潮流是盲目的。但同时也有一些人执意逆行,以特立独行来标榜自己,用特殊来营造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这样的逆行和盲从没什么区别,这样的逆行便只是愚顽。

所以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我们更应该保持独立思考,在一个群体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小到学生团体,大到国家甚至人类社会,没人能保证他们的方向时时刻刻都是正确的,若所有人都盲从这样的潮流,这样的团体就会加速走向灭亡,堕入深渊。这些盲从者就如同雪崩时的每一片雪花,一个人的错只是一个小错,一群人的错便会形成一个时代的错。这时候我们便需要那些执意逆行的人,我们感谢伽利略冒着被教会迫害的风险提出先进的科学理论,感谢那个反驳赵高指鹿为马的官员,感谢曼德拉身处监狱也不放弃为黑人权益奋斗的信念。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整个人类的行进方向才得以被不断修正,我们才能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行。

历史上当然也有太多执意逆行的愚顽之人,太平天国起义虽打着抗击外敌的旗号,但一 路烧杀抢掠为的终究是自己的利益,于是他的覆灭也就成了必然。我们应该学会不被时代所迷惑、煽动,保持独立思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潮流中寻找理性。然而也有一些人会把理性当成冷漠,他们否定人犯错的可能性,好来批评跟随者和逆行者的愚蠢,立自己于不败之地。我希望我们在寻找自我,保持理性的道路上不要成为这样的人。

因为人是一定会犯错的,时代的方向也是同样的道理,中世纪的教会,清朝的文字狱,文革十年,这样的时代是错误的,但人类总能在曲折中前行,正是依靠不盲从不愚顽,我们必将在错误中学习,在盲从和愚顽中找独立思考,在潮流中寻求理性。

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若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的方向,便不存在盲从和愚顽。

盲从之恶(60分)

世人的观点有如水流,在人云亦云之中带有无法避免的趋同性,而我们作为浮于舆论之中的芸芸众生,属于自我却又属于群体,在选择紧跟潮流之同与执意逆向而行之异间无所适从。

紧跟潮流并无什么根本性的过错,当一切都朝一个方向前进时,人类生而有之的不安全感会逼迫他们需要于自己最安全有利的行为,即从众。隐藏于群体之中,成为一个集体中隐形的一分子,法不责众,既是这一行为的最佳基石。

法不责众,人云亦云,这似乎是在大时代中极为聪明的做法,即使整个群体都在向错误与荒诞驶去,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底气喊出:“这并非我的错。”相较之下,执意逆向而行就显得愚顽得多。逆向而行最后成功的人,如乔布斯、马云等商业领袖,会被“事后诸葛亮”们奉为一代英豪,但如果失败,一定会被历史刻作笑谈,供后人耻笑。

二战后曾出现一个概念,叫作“沉默之恶”,在集中营残害他族的德国士兵,无一人觉得自己有错,因为在这场屠杀中他们都只是命令的服从者,如同智者口中所说:雪崩过后,每一片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但他们真的没有罪吗?当毕加索画出扭曲的肢体,当无数反抗者惨遭杀害,当《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的父母抱着亲子的衣服哭泣,他们就该清醒地认识到,当群体的方向是错的时,每一个跟从潮流的人都有罪。

在文革之中,“知识无用论”潮流盛行,“越有文化越反动”观点当道,曾有这样一批逆流而行的知识分子:忍辱负重的杨绛,边扫厕所边抽空翻译著作,性格刚烈的傅雷自尽明志,“被批斗后就叫辆黄包车去吃饭”的钱谷融„„他们逆流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温和有的激进,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显得格外“愚顽”。但即使世间少有绝对的对错,也总有人性的真理 闪耀。当时代潮流的大浪平息,总有人记得发生过什么,即便逆行之舟倾覆于江海之中难觅尸骨,也会有后来人为他们加冕。

今天,科技的发展造就了时代,信息的增多也使时代之浪更加险恶。网络暴力、虚假新闻„„科技降低了信息发布的门槛,也易促成更多的“盲从之恶”。在此大势下,如何雾里看花、保持清明,于惊涛骇浪之中觅一安身之地,也更需要我们的反思。有些真理是永恒的,有些道理则因人而异,我们应求真求本,在不违背人性道义与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坚守自我。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时代,对得起良心。

我们批判盲从之恶,也应记住从众本无过。智从智逆,绝非非盲从求保或标新立异以求关注。切莫忘记,我们,即时代本身。

坚持本心,善于逆行(60分)

几乎是在所有的时代之中,社会都会受到种种普遍因素的驱动,形成一种潮流。而当一切都向着一个方向前进时,选择紧跟潮流似乎太过盲从,执意逆向而行又可能太过愚顽。事实上,在身处于一个具有普遍导向性的社会环境之中,随波逐流会成为一个最容易在无形之中产生的选择。尤其是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之中,人们所能在其内部运行机制带动的潮流之下寻觅到的不过是一些“破碎的图景”,而难以通过它们来产生足够完善的自我认知。于是顺应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们适应现代社会体系、获取稳定感与安全感的一种方式。然而,我们也少不了要去反思一下,一味紧跟潮流的后果。一切大趋势的形成必定拥有其来自根源的推动力量,而盲从的结果就是人类社会缺乏新鲜动力。我们自以为足够安全的大趋势会逐渐成为一个循环往复的漩涡,最终将停滞下来,变成一潭“清风吹不起半点波澜”的“死水”。可以说,任何时代的进步也都是由于被注入了那些敢于逆流而行者的新鲜力量,能够使在长时间运行之中出现各类问题的潮流体系革除自身病灶,焕发新的活力。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白人律师阿提克斯不惧社会大众的讽刺与指责,勇于逆种族歧视的潮流而行,挺身而出为遭到诬陷的黑人青年辩护。虽然潮流的巨大力量难以被小小的个体克服,阿提克斯最终没有使无辜的“知更鸟”获救,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如同在暗涌之下点亮了一粒灯火,唤醒了人们对于种族平等的认识。

但从另一方面看,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盲从的问题所在。于是涌现出了这样一批人,他们对一切被普遍承认的公理提出质疑,用高度审视目光打量身边的所有事物。他们自称是无畏的逆行者,却不过是漫无目的地做出愚顽而苍白的抵抗。这样一群现代的“犬儒主义者”的最大问题所在,即是他们的逆行并非出于本心,而是为了自我标榜一番并乐于被称作“异端”。这样的一味逆行和反抗,又何尝不是一种盲目?

玛雅·安吉洛说:“我只身前往,却仿佛带领一万雄兵。”面对这样的用于逆行者,我们报以由衷的敬意。但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大背景之下,一味的孤勇也会使我们自身受到伤害。于是更有善于逆行者发挥自身智慧,巧妙地为逆行开辟一条较为平顺的道路。汉儒大家董仲舒深知先秦儒学与君王权利的冲突,于是循序渐进对儒学进行了一定完善与改造,建立了新的 儒学体系,使其从法家思想当道的社会潮流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他的逆行力挽逐渐没落的儒学于狂澜,同是也避免了许多碰撞与冲突,这既是善于逆行之智所在。

当我们的信念与社会的潮流趋势恰好相为反向时,我们是否能够坚持本心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方向与价值;而是否善于逆行,则决定了我们所坚持的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地实现。然而,逆行的之路注定难免汹涌波涛,当无法躲避这种种问题时,我们更需要抱有一颗赤诚的心,从本心之中汲取勇气,迎难直上,冲破桎梏,使自己成为一股清流。

只跟随恰当的潮流(58分)

当一切都似乎向着同一方向前进时,紧跟潮流显得盲目没有主见,一味逆流却又似乎顽固而愚钝。事实上,看起来明智与否又有什么重要的呢?重要的是这个潮流是否带领船只走向光明的未来,这股风浪是否适合你。

并不是所有潮流都可以盲从,一如曾经大行其道的地心说,这是一个当时没有得到证实,后来显然错误的学说,身为当时的百姓,难辨真伪,但对于不确定是否“正确”的潮流,观望似乎是个可取的选择,就像矿井里挖出来的石料,没人要你立刻判断出里面是不是绝世好玉。判断是否跟随一个潮流,需要更多的是思考而非冲动,当一件非对即错的事情出现时,要“守脑如玉”,自己想想再做判断,别被人流推搡着就漂到了胡同沟里。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潮流都要采取“批判精神”,大肆宣扬“这么多人跟随这个潮流,一定是个一网打尽的阴谋!”之类看似“有思想”的恶意推断,譬如封建社会开始衰败的潮流席卷而至时,法国、俄国等都开始了盲目的抵抗,但这真的是一个不可跟从的浪潮吗?绝非这样的。经过权衡,英国的革命自上而下,不流血不打仗,在邻居阴沟翻船窝里斗的时候好好顺流发展了一把,从一个小小岛国一跃成为世界霸主。这也警示了我们,一味抗拒浪潮是顽固愚昧的,只有用了脑子分析利弊,才适宜对潮流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大多数时候潮流是没有绝对的对错的,这也正是一个恼人的问题。我想说,当一个潮流“不错”时,可以考虑它是否符合你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意义。高更和梵高在面对同一股潮流即印象派艺术时就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两位都终成大家——因为经过思考,高更发现了他的价值存在于印象派艺术中,而梵高觉得那些疯疯癫癫的色块才是他的人生追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每个潮流时人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就像风浪来临时水手需要根据目的地和风向决定是抛锚还是扬帆,我们也应仔细思考,然后跟随恰当的潮流乘风破浪。

现如今的我们,在面对潮流时更要长一个心眼,因为在信息化的时代,潮流是可以人为制造的,例如电视上说百分之好几的人开始用苹果手机,你一定要跟着用吗?又或者许多人 转发批判的过激言论,你也要跟着转吗?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并不是所有潮流都表里如

一、真实可靠,可能你不知不觉中就被人推销了产品,帮别人扩大了点击量。这时就更显得思考的重要,而针对潮流的思考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有三个步骤:

这个潮流对吗? 这个潮流适合我吗?

这个潮流背后有利益相关人吗?

篇3:普陀区2015初三语文一模试题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5分)

1、心在天山。(《诉衷情》)

2、月上柳梢头。(《生查子·元夕》)

3、,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4、,思而不学则殆。(《孔孟论学》)

5、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朝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思是。(2分)

7、这首词下片“欲说还休”采用叠句手法更真切地表现了。(2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8—9题。(8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8、甲文选自课文《 》;乙文选自 著的《聊斋志异》。(2分)

9、甲文与乙文都进行了细致的动作描写:甲文描绘了老虎队驴的观察,所用的动词有“ ”、“ ”;乙文描绘了屠夫“ ”狼的过程,表现了屠夫 的形象。(6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欧阳文忠公屡乞致仕①。门人因间言曰:“公德望为朝廷倚重,且未及引年,岂容遽去?”公答约:“修平生名节为后生描画尽,惟有早退,以全晚节,岂可更侯驱逐乎?”初,公在毫②,已六请致仕,比至蔡③逾年,复请。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

【注】①致仕:退休。下文‚引年‛与此同息。②亳:亳州。③蔡:蔡州。

10、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岂容遽去_______(2)比至蔡逾年_______ ..

11、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A、我一生的名节声誉是后生们尽力描画的。B、我用一生的名节声誉替后生们描画全了。

C、我一生的名节声誉被后生们描画全了。D、我一生的名节声誉为了后生们能尽力描画。

12、文中欧阳修‚屡乞致仕‛具体表现为“ ”。(3分)

13、从文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二、现代文(共40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0分)

1生活中我们要多一些忍让。

②忍让,是人生豁达的试金石。人要活得有内涵,没有必要和别人斤斤计较,没有必要和别人争强斗逞。请记住:给别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历史上有成就的人,哪个不具备忍让的品格?

③忍让,_________________。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谐的生活。当今注明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生活难免有摩擦,需要忍让来润滑,二老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忍让,是事业发展的推注器。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________宁折不弯,不退不然,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忍让,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⑤牛根胜在创建蒙牛之前,在一家大企业任副总,尽管他尽心尽力、业绩卓著,但做事冲劲十足,为领导所不容,处处受到排挤。这时,牛根生没有火冒三丈,而是选择了忍——递交了辞呈。辞职后,他创建了蒙牛,创业过程也相当艰辛,受到同行的抵制,但他依然选择了忍让和克制。一再的忍让使牛根生积蓄了磅礴的力量,终于换来了蒙牛的成功。

⑥真正做到忍让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臵。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人事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场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需要换位思考,为对方考虑;有时还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

⑦生活中多一些忍让,这样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

14、为第④段宫格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________(3分)

A、虽然 B、尽管 C、因为 D、如果

15、第②段划线句的具体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请在第③段空格出填补恰当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分)

17、做到忍让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做到这些,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8分)

18、下面这段文字放在②③④哪一段最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4分)

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蔺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20分)

腊月,怀念一种花

①腊月,在故乡,曾经是一种花盛开的季节。

②多年来我一直回味着那个大年三十晚上的一暮,当父亲将一种幽闭多年的“鲜花”复活于窗格子里时,我们的世界明亮了许多。

③那个晚上,当父亲将彩色纸认真地叠出方格,戴上老花镜,将剪刀插进纸里的时候,我还不知他要做什么。他剪着剪着,手头不由停了下来,好像一个迷路的孩子。然后接连抽上好几锅烟,才重新动手……就这样,父亲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一种对美的“复兴”。我记得当一幅活脱脱的“喜鹊迎春”在父亲手中呼之欲出时,父亲眼里含着汨花。除夕夜的吉祥,极....大地鼓舞了父亲的创作热情,随着新年脚步的临近,“三羊开泰”“节庆有魚”“万象更新”等都在父亲手下诞生。就凭对美的感觉和执著,我万分佩服父亲。

④记得那晚我们几次将窗花贴反。父亲说,不要紧,可以重来。暖黄色的油灯下,父亲极耐心地教我们如何调制糨糊,如何小心涂抹,如何搭配色彩,如何组织图案。我心中暗暗诧异着美的生产过程是如此地富有学问富有秩序。贴完最后一格窗花,父亲将几盏油灯都点上,挑亮灯花,挪到窗台,你们出去看看。

⑤我们雀跃而出,站在已是银装素裹的院子里。后来上美学课时老师讲过一个“审美紧张”的词,用在这儿恐怕再适合不过了。大家都被一种意外的梦幻天国似的意境给震住了,以致忘了纷纷扬扬的大雪,直到那个串门的表哥“啊”地叫了一声,才回过神来。不一会,院里就拥满了人。我的两腿开始发抖,嗓子发干,心灵经受着一种难言的情绪的袭击,我想仅仅用激动和感动是无法概括的。

⑥父亲的窗花能看山看水,父亲的窗花能喜人养人。现在想来,父亲不单单是创作了一种艺木,也是为简单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诗性。但是,这种美在老家已经只能靠记忆来回味了。

⑦小花格窗换成了大玻璃窗,白纸换成了窗帘……不知是人们没有时间剪窗花,还是怕糨糊弄脏了玻璃,反正,我是好几年没有看见窗花了。父亲也永远离开了我们。

⑧如今,临到腊月,我常常会翻出抽屉里的窗花对儿子说:知道吗,这就是窗花。

19、第③段加点词“呼之欲出”的意思是。(2分)

20、阅读第③④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

内容概括 “我”的感受 第③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万分佩服父亲 第④段(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我心中暗暗诧异 第⑤段 我们赏窗花(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1、第④段画线句不能改成,父亲极耐心地教我们的理由是:(4分)

22、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4分)

A、抒发了作者对窗花这一民俗文化的怀念。B、社会发展仍然需要守护并传承传统文化。

C、呼吁现代人竭力挽救那些濒于遗失的美。D、窗花引发作者对家庭温馨和幸福的回忆。

2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題(11分)

【材料一】《咬文嚼字》编輯部近日发布2014年十大流行语,“顶层设计”位居榜首,“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等入选。而关注度较高的词语,“喜大普奔”、“任性”等未上榜。

十大流行语的评定并不仅仅是考虑词频的高低,更要考虑三方面的价值,即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首先,语言是社会生沽的反映,要弘扬正能量,要考虑时代特点,反映时代精神。其次,语言应符合语法规范、表意要明确。另外,那些低俗不雅、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语言都被舍弃。

【材料二】2010年世界杯期间,因能很好表达网友看球赛的情绪,“给力”一词开始很快流传开来。2010年11月10日,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该词语后被收录于《现代汉语用典(第6版)》中。

24、“喜大普奔”未入选2014十大流行语是因为不符合以下哪个评定标准:__________

“给力” 一词从网络走红并登上《人民曰报》因其____________得到高度认可。

A、词频高低 B、时代价值 C、语言价值 D、社会价值 请写出你对“给力”一词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理解拟一句例句:(4分)

给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选择以下任一问题回答:(3分)

1)点赞、任性、醉了、萌萌哒、涨姿势„„哪一个词,是你2014年最喜爱的语言?简述理由。(可以另选一词)

2)***、打虎拍蝤、APEC蓝、高大上„„哪—个词,能为中国的2014年画像?简述理由。(可以另选一词)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7、题目:这里也是课堂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5年普陀区初三语文一模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共39分}

(-)默写(15分)1.身老沧洲

2.人约黄昏后

3.枯藤老树昏鸦

4.学而不思则罔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6.(2分)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7.(2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

(三)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8-9题(8分)8.黔之驴(1分)蒲松龄(1分)

9.见

窥(“近”亦可,三选二)毙

勇敢(机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12分)

10.(1)离开(2分)(2)等到(2分)

11.(2 分)C

12.(3分)公在亳,已六请致仕,比至蔡逾年,复请

13有自知之明(3分,淡泊名利得2分,重视声誉得2分,谦虚、自尊得1分)

二、现代文(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14.(3 分)D

15.(2分)忍让,能检验人生是否豁达 16.(3分)是生活和谐的润滑剂

17.(1)摆正自己的位置;(2分)换位思考;(2分)有时还需要放弃个人的利益(2分)

(2)

内心豁达(宽容、胸怀宽广)(2分)

18.第②段。(1分)这段文字是写“将相和”的故事,(1分)证明了历史上有成就的人都具备忍让的品格,(1分)与第②段论述的“忍让,是人生豁达的试金石”的观点是一致的。(1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19.(2分)即将完成(即将诞生)

20.(1)父亲剪窗花(2分)(2)„我们贴窗花(2分)(3)我心中为之震撼(2分)21.(4分)具体写出了父亲教我们贴窗花的步骤(过程),表现父亲极为耐心和细致地和我们一起生产着美、创作着美。体现了我们仔细地学默默地记,也在观察中体验着窗花盛开的过程。同时也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幸福。22.B(4分,选C得3分,选A得1分,选D不得分)

23.(4分)结尾写了我将珍藏的窗花给儿子看,重温了那吉祥如意的美好。既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希望窗花能代代传递的美好愿景,寄托了对后代能寻找并守护传统文化根脉的希望。与前文父亲教我们贴窗花的温馨场景相呼应,进一步深化主旨。

三、综合运用(11分)

24.(1)C(2 分)(2)B(2 分)

篇4:普陀区2018年语文一模

【命题解析】

一、抓住“课堂”“也”这两个关键词(审题)

《这也是课堂》,从审题上来讲,“课堂”无疑是要深刻分析的一个关键词。作为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莫过于课堂,几乎每天都在上课,每天都在课堂上学知识,接受教育,所以“课堂”的表层含义是学生学习的场所。

但另外一个关键词——“也”字,对我们所写的“课堂”具体含义做了一个限定:这里的“课堂”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而是要写出它的深层含义——让考生真正感受到成长的一种经历,“课堂”的“老师”可以是生活中的人、事、物……

所以,归根到底,命题者还是引导我们的考生关注生活,思考成长

二、“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立意)

《这也是课堂》,到底哪里是课堂,我们在那堂“课”上学到了什么?找准这一点,是我们立意的突破点。

一堂课上我们可以学到一个个知识,但仅仅通过写一堂课中对科学知识的吸收的话,立意未免过于肤浅,而且不能体现命题中的关键词“也”,所以肯定是不行的。那还能写什么呢?其实考生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立意。

1、这堂“课”上,你可以收获了某种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2、这堂“课”上,你可以感受到了某种情感:亲情、友情、师生情、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3、这堂“课”上,你的生活悟性可能得到提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宽容理解的相处之道;追求梦想的强大勇气;或是感悟到责任对于成长的重要意义……

4、这堂“课”上,亦或是你的审美观念有了变化:平凡卑微的人由于某种品质变得美丽了;繁琐逃避的事由于某种情感变得美好了……

总之,这堂“课”学到的,收获到的可以很多很多,而这些都关乎考生的成长。

三、生活处处有课堂,只要留心皆学问。(选材)

立意的问题解决了,那选材的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考生只要围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读书生活这几个方面,选取和立意相关的材料即可。将审题立意思路打开后你也会发现:生活处处有课堂,只要留心皆学问。

【中考一模语文作文备考建议】

从这次普陀区的作文来看,大型考试的作文不会特别难,但要写好,得到高分却也是不容易的,要重点关注平时的训练,让平时的作文训练为最终的中考奠定基础。

当然,还有很多区还未进行一模考试,针对这次普陀的考题,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1、关于审题:细心,认真,留意到命题中的所有关键词(如:也、原来、其实等等……)

上一篇:春天800字记叙作文下一篇:我心中的阳光高考优秀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