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2024-06-18

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精选9篇)

篇1: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5.12四川汶川地震中,军队、武警、消防和志愿者等各种抗震救援力量都不同程度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尤其是专业的地震救援队以先进的装备器材、科学的施救手段和过硬的救援技能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可,救援队员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救援场面更牵动了每个人的心.与此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队员的自身安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和媒体,以及各种专业机构的.普遍关注.因此,救援队员个体防护装备的改进,也成为一个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作 者:郭贵生 刘利明 Guo Guisheng Liu Liming 作者单位:北京军区工兵某团刊 名:中国个体防护装备英文刊名:CHINA 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年,卷(期):“”(3)分类号:X9 X4关键词:

篇2: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个体税源是地方税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区个体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因个体税源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强、行业繁杂、易漏难管,一直是税收管理的一大难点。因此,深入分析研究个体税源的结构和现状,在保证推动个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强化服务与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区个体税源特点及现状

一是地域特征明显。受地理位臵、传统行业、大企业所在地等影响,个体工商业户分布以县区、乡镇驻地及其周边地区为主,大致可分为包括各类市场在内的以商业为主的驻地商业区;以各类制造业、加工业为主的专业村;依附于大企业,主要为大企业提供简单加工、服务的大企业周边区域。二是经营的灵活性和不稳定性。个体经营以短平快为主,经营方式灵活。但个体经营缺乏计划性,行情一好就一拥而上,行情不好就纷纷转行或关门;受农时影响,经营不连续,农闲时干、农忙时停,有时恢复经营时行情变化,就只能继续停业或转行;受资金影响,有钱时干、没钱时歇。三是经营业户文化层次低。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有的甚至连基本的义务教育都没完成。受文化水平影响,个体经营者眼界不开阔,经营理念差,眼光的局限性造成了 1

个体经营固定业户少,而频繁转行的多。四是法律意识、纳税意识淡薄。大部分业户税法知识非常贫乏,只知道做生意应该缴税,但多以不营利为由拒绝纳税,更有甚者以各种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

二、个体税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服务难。因基层分局人员少、管户多,税管员的日常管理大多限于催报催缴和清理漏征漏管户。因忙于日常管理事务,税管员对做好纳税辅导、政策宣传等纳税服务工作就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个体税源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强,更增大了税收宣传的难度。

(二)税源监控难。由于个体户经营灵活,变动频繁,而且有些还不需要领购发票,税收管理员对其经营情况了解途径较少,经常出现该个体户已经经营较长时间而不知道其存在,同时个体户本身对税收政策了解较少,往往只知道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而不知道办理税务登记,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商业零售、家庭作坊等。还有部分已纳入正常管理的业户,因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或只办理了临时工商营业执照,只能按无证户管理,系统不能打印税务登记证,从近期检查情况看,个体工商户未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多达51.81%。

(三)发票管理难。一是大部分个体户使用的都是定额发票,所占比重很大,经营对象以个人为主,消费者索要发票的意识不强。多数个体户为少报收入,以各种借口不给消

费者发票,造成漏税。二是增值税起征点提高以后,部分个体户,相互间拆借使用发票,以达到销售额在5000元以下而不缴税款的目的。

(四)核定定额难。由于绝大部分个体户不设臵帐簿,没有完整的经营资料,税务机关在核定定额时缺乏准确的计税依据,往往只能从经营场所大小和规模来定额,造成了定额不均衡。如有的行业季节性较强,一年当中有淡旺季,但因缺乏准确的计税依据,按照实际经营情况调整定额根本无从谈起。另外,因没有统一的行业额度标准,各分局难以准确掌握管理尺度,造成同等经营状况的纳税人税负不平衡;同时,因税管员具有自由裁量权,一旦监督不力,容易发生人情税、关系税等现象。

(五)税务检查难。基层税务机关征管能力有限,不能定期进行巡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缺乏有力的证据。而且多数个体工商户法律意识、纳税意识淡薄,为逃避纳税,以各种理由拒绝税务机关检查。同时,在“各自为政、单兵作战”式的管理模式下,税管员一旦缺位或缺乏责任心,很容易形成大大小小的管理“盲区”,而且税管员在管理和执法过程中,一旦与纳税人发生纠纷,也会面临人单势孤、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局面。

三、强化个体税源管理的措施

(一)以优质服务强化税法宣传。分局要定期或不定

期组织开展税源清查,澄清税源底子,力争全面掌握辖区税源布局、数量、规模和经营纳税情况。这样才能结合地区特点,将服务措施、服务承诺,渗透到日常管理及税法宣传当中。要深入到各乡镇、村委会进行税收宣传,针对不同性质,采取不同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个体税收政策,解释办税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漏征漏管户和非正常户的出现。

(二)建立税源清理的长效机制,有效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加强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国税、地税、工商、公安、街道办事处、社区等综合部门的经济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实现辖区户籍信息、登记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等经济信息的共享,从源头上理顺辖区内的各类经济实体,健全管理制度,通过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比对,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街道办事处、乡镇进行划片管理,具体到每一个社区、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楼宇,实行分片包干,管事到户,责任到人的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有分有合的管理模式。针对我区个体税源特点以及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采取分人盯户、追踪入户,知情到点等措施,实行零距离联系税源,定期分析预测,积极探索开展纳税评估,增强管理的针对性。

(三)加强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力度。加大发票的控管和审核力度,对个体工商户的发票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管

理,有效防止税款流失。严格对普通发票票种核定、限量发售、验旧领新等方式进行监控,及时调整纳税定额,实现“以票控税”,防止税收流失。对于个体用票大户,推广使用税控发票机,建立发票管理台帐,对每个纳税人领购发票情况都登记在册,由专人负责,及时掌握发票的领用情况。强化实地核查,切实保证对实际情况核实清晰,起到真正实效。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供应未达起征点户经营用发票,并加大对未达起征点户发票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

篇3: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一、思想上对辐射危害及防护的认识到位

首先救援人员对辐射要有正确的认知。提到辐射大家想到的就是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巨大破坏力, 经过辐射照射的人畜必死无疑。其实这只是对辐射一种比较片面的认识。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危害有光辐射, 即爆炸的瞬间发出强烈闪光, 足以使眼睛永久失明, 强烈的闪光还会引发火灾;其次是冲击波, 即随之而来的就是横扫大地的冲击波, 它的破坏力最大;当然最可怕的就是其后的残余辐射对生物的危害不可估量。核电站作为民用核设施, 其安全性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尤其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 核电站发生切尔诺贝利那样的爆炸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是非正常的放射性泄漏在近几年时有发生, 比如设备维修阶段, 放射性废物的贮存阶段, 尤其是国际上一些建设较早、运行时间较长的核设施随着设备使用寿命的限制, 其发生放射性核泄漏的几率逐年增加, 这样缓慢的、剂量有限的放射性核泄漏产生的辐射危害不可与原子弹爆炸带来的危害同日而语, 当然也是不能忽略的。这是现目前核应急救援所要面临的新情况, 是救援人员必须有的认识。专业队在实施救援时保护好自己的同时, 救援行动展开迅速。

对辐射知识全面系统的了解是核应急专业队开展场外应急救援抢险的基础。如什么是辐射,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 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 都会以电磁波的形式时时向环境传送热能, 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辐射又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在辐射防护领域中, 电离辐射常被简称为辐射。而我们这里谈到的“辐射”针对的也是电离辐射。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人体是由各种分子组成的, 而电离辐射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在进入人体后会将能量传递给分子, 进而改变分子结构, 严重的后果就是损坏器官功能。当然由于我们人体的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身器官强大修复功能, 并不一定导致严重的后果。这就是辐射对人体伤害的特性, 即确定性效应、随机效应及遗传效应。当然辐射伤害与所接受辐射剂量是有很大关系的, 即所接受辐射剂量越高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几率越大。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时, 在现场指挥核电站运行的总负责人在接受了300mSv以上的剂量外照射, 而且在爆炸最初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吸入了大量的放射性粒子, 但他还是成为仅有几位幸存者之一, 接受了国家审判。最终活到了80多岁。

影响电离辐射确定性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 其次是辐射的种类, 还有就是照射范围及个体的组织和器官的敏感性。知道了辐射的危害, 更重要的是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根据照射途径可以分为外照射与内照射;针对不同的照射途径因选择不同的防护措施。针对处照射可采取的防护方法有时间防护法 (即将人员与辐射原的接确时间缩短) 、距离防护法 (在救援过程中尽量增加人员与辐射源的距离, 对与强放射源很多情况下是采取机器手来完成作业) 、屏蔽防护法 (放射性粒子或是射线在遇到一定的物质会产生能量) 。针对内照射防护途径:一是防护放射性气体从呼吸道进入人体 (对在辐射场所工作的人员而言就是穿戴呼吸保护器) ;二是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口腔进入人体 (在控制区内严禁进食、喝水和吸烟, 而且不用手触摸面部尤其是口、鼻、眼) ;三是防止放射性物质从伤口进入人体 (放射性物质会经伤口直接进入血液, 因此从事放射性操作必须不准带裸露的伤口进入控制区) 。在很多情况下, 在辐射场所工作的人员的防护是以上各方法的综合运用。

知道核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机理, 知道核辐射并不是没有办法防护的, 而防护重在平时的准备工作, 只有作足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发生应急情况时, 才处惊不乱, 沉着应战。

二、确定合理的应急专业队人员辐射防护标准

由于早期的历史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 人们在研究应用核能和电离辐射技术的实践中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就目前仍没有全面掌握核辐射对人体影响的确切数据, 这与研究样本收集是非常困难有关的。这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的表《确定性效应阈值的估计值》, 该表虽然只给出了几个对辐射比较敏感的组织发生确定性效应的估计值, 也值得在实践中借鉴。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发生确定性效应的剂量阈值是相当大的, 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达到这种水平, 只有在强大的放射源中才可能产生。

对照《江苏省田湾核电站场外应急计划》第七章规定的场外应急照射水平, 及国家标准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有关规定,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的应急辐射防护剂量值是保守、安全范围内的, 因个体差异而有一定的放射病概率。该计划同时规定了可能受到应急照射的核应急工作人员的选择原则:如身体健康的18周岁以上的成人、本人了解可能受到应急照射的风险, 自愿参加应急工作、对从事的应急工作和现场发问比较熟悉、事先经过健康检查并受过辐射防护知识的基础培训等。这些措施旨在应急救援过程中将伤亡减小到最少。

注:该值不是剂量控制水平, 而是预期可能的应急照射剂量。在救援过程中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 尽量使应急照射剂量低于该值。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保证

江苏省的辐射防护工作是友省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组的指导下, 由连云港市医疗救护和辐射防护组负责实施的, 市公安组、去污洗消组协助配合。市卫生局为此专门成立了应急辐射防护和辐射控制专业队, 主要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组成。从应急救援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 辐射防护组更需要加强辐射防护这个岗位专业人员的培训。辐射防护岗位责任重大。首先, 在省辐射防护组及市核应急办的指导下建立参与核应急救援人员的健康档案及剂量接受档案。根据国家有关要求, 参加与核辐射有关的人员的年剂量、累积剂量要控制在规定的安全限值以内, 这就需要有详细的档案记录, 根据记录情况, 在任务分配上将工作人员的所受剂量控制在规定阈值内。其次, 建立辐射防护用品仓库。应急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时刻准备的冲锋陷阵, 而辐射防护用品在发生重大放射性泄露抢险中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要形成辐射防护设备添置方案, 有计划的进行防护器材的更新换代, 保证防护资源随取随用, 这更需要对已有的防护器材进行维护管理, 而不是放在仓库中睡觉, 要定期进行检查, 保持防护用品的有效性。第三, 加强使用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的传授。辐射防护用品不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常见的, 其配戴、使用技术性很强, 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及训练, 尤其很多防护产品是从国外采购, 更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的摸索。本人就有这样的经历, 是2005年的某月连云港市消防护专业队的负责人拿着一个写着英文的包装袋找到我, 问我这个产品的使用方法, 当时本人也非常尴尬, 虽然学过辐射防护, 可这么专业的防护用品还是第一次见到, 而且只是包装袋。

四、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

为了达到提高非辐射专业人员的的辐射防护水平, 就要制订和建立一个最优化的辐射防护培训计划。计划包括:专业的授课人员、系统的辐射防护理论知识、严格的课时要求和考核办法、准确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熟练的紧急自救和互救技能, 还包括二至三年一次的轮训, 使用权我们的专业队员在开展应急救援抢险时都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把辐射防护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开展, 即在场外应急工作中, 把辐射防护培训与专业队的整组训练结合起来, 排好年度实施计划。

摘要:江苏省田湾核电站的建设, 从设计、施工、投料到最后并网发电, 整个过程都严格按照“安全第一”的方针, 虽然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很小, 我们也要做好场外应急百分百的准备工作。而应急辐射防护则是场外救援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这里主要讨论发生核泄漏时参与场外救援任务人员的辐射防护问题。

关键词:核电站,辐射防护,应急救援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田湾核电场外应急计划[Z].

[2]江苏省田湾核电场外应急计划执行计划[Z], 2002.

篇4: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深入发展,海上救援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现阶段,我国的直升机海上救援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在救援技术方面仍略显不足,相应的设备配备也十分缺乏。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直升机海上救援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积极研究相应技术,提升技术水平,保障海洋事业的安全。

1、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应用情况

1947年,我国交通部等相关部委、空军和海军共同组建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并先后在我國北海、南海以及东海地区建立了救助队,要求其全天待命,负责本地区的海上救援工作。现阶段我国的海上救援直升机配备不足,而我国海洋面积十分广阔,因此救援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无法充分满足目前的救援需求。且虽然我国的直升机海上救援体系已经初具雏形,但是在技术水平方面依然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导致救援工作效率和效果提升较慢。

2、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优势

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与一般的海上救援相比具有较大优势。海上事故发生后,被困人员在海上停留时间越久,危险性就越大,而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被困人员争取最大的解救机会,提升救援速度。

直升机主要通过高空飞翔和俯视的角度观察海上情况,没有任何阻碍物阻挡。因此,视野相对广阔,救援人员在直升飞机上能够更清晰的查看到海上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救援范围。同时,直升机上的雷达探测器,也减轻了救援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了搜救的精准度,有效提升了救援效率和救援速度。且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能够突破空间和自然环境、天气气候的局限性,更有利于搜救工作的展开,也为海上被困人员创造了更多的获救机会。

进行海上救援的直升机往往配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并能够为伤员提供小型手术,一旦直升机找到受伤的被困人员,就能够及时进行医疗救护,对于受伤较重的被困人员,也能够利用救生绞车及时施救,以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3、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应用方式

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主要分为自动搜索救援、绞车救援以机降救援。自动搜索救援主要是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GPS技术等,对事故发生地点进行定位,通过与之相连接的直升机驾驶系统,使救援人员能够准确的找到被困人员所在位置,并及时开展救援行动。绞车救援是指在直升机到达事故地点后,绞车人员将被困人员转移到救生人员处,再由救生人员利用救生设备将其送至直升机上。机降救援则是通过直升机的直接降落,将被困人员转移到直升机上的救援技术。

在实际救援工作中,面对落水人员,救援人员需要向其提供救生吊带,要求落水人员在保证固定好吊带后,通过手势等向救援人员传达信息,并将双手置于胸前,双臂保持弯曲,由救援人员将其向上拉升。在被救人员拉升至机舱门附近时,救援人员需要帮助被救人员以背部朝向舱门拉入机舱。在被救人员进入机舱后,需要在听到相关指令后,才能够解除吊带,并坐在相应位置,系上安全带。若是被救人员体力消耗过大,无法再进行肢体活动,救援人员可以采用双起吊方式,并施以帮助,将其拉入直升机。

在面对处于救生艇或是救生筏上的被困人员时,救援人员需要首先要求救生艇或是救生筏的人员集中在中央位置,以免直升机下降造成的气流引起救生艇或救生筏翻覆。同时,要求除重伤人员外的所有被救人员必须穿上救生衣,且为避免吊升过程中的静电现象,救援人员应要求被救人员在接触海水后,再使用吊升设备。另外,要求被救人员中的受伤人员禁止穿宽松衣服、戴帽子,并在救生艇、救生筏上设置旗帜,使其随风飘扬,以帮助救援人员辨别风向,及时调整救援工作。在保证所有被救人员都转移到直升机上后,还需要将救生艇和救生筏上的灯全部关闭,避免为救援工作造成误导。

在救援过程中需要采用均匀的搜索方式,要求航载直升机在进行救援工作时,必须在达到覆盖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够进行夏季和秋季的救援搜索,而冬季和春季的救援搜索则不要达到这一要求。直升机在前往救援地点和返航时,都需要在相应高度下飞行,并保证最大的巡航速度,在到达事故地点后,尽量将搜索区域按照小网格的形式划分,以提升搜索的精准度,并在发现海上被困人员后,及时报告上级,并采取救援行动,以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结论

在我国海洋事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海上的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海上救援技术,但是由于我国这一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时间较短,因此,技术水平较低,经验积累较少,还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分析,深入思考其应用情况、技术优势以及应用方式等,以提升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水平,为我国海上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篇5: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摘要

化学品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在便利人们生活,给人们受益的同时也对人们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潜在的危害。近年,我国和我省化学工业高速发展,化学物品使用量和种类在迅速增长,新的品种被不断开发和应用加大了化学中毒事故的发生,在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以及家庭误用化学品各个环节中,中毒事故屡有发生。不仅给生产和使用者带来危险,有时化学品泄漏危及周边居民。在突发化学中毒事件中,为保护现场人员免受化学物污染危害,应配备适合的个体防护装备。

关键词:化学品、中毒事故、个体防护装备

一、毒物的涵义及化学事故定义与特点 1.毒物的涵义及特点:

毒物的涵义: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给予小剂量后与生物体互相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有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毒物的涵义:“所有的物质都是毒物,没有不是毒物的物质。只是按剂量区别是否为毒物。”

(1)工业毒物:工业生产中的原料、辅佐剂、中间体、成品、副产品、杂质、废弃物等所含的毒物。

(2)化学物的危险性:是指在生产、使用或清除化学物的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可能性。既表示接触这些化学物后,机体出现不良反应的预期频率。

(3)注意事项:故对毒物作出正确认识,必须了解动物的刺激性和腐蚀效应以及“急性毒作用带”的宽窄等危险性和毒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就明白低毒物质不一定危害小,而在严格控制下的高毒物质也可以防止危害发生。

(4)急性毒作用带:化学物质对机体有害作用最小浓度(剂量)到Lc50(Ld50)之间的毒作用宽窄。

2.化学事故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事故是指导致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能在短期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和/或危害环境。包括造成功能性及器质性损伤、残废或死亡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泄漏或释放。通常涉及人数较多,受害者病情重,可能只有穿戴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才能进入有毒区等特点。

二、突发化学中毒事件中的危害因素

在突发化学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和调查中,要考虑现场环境中存在的和接触者携带的几种形态存在的有害因素都可能给现场救援人员带来健康危害,有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颗粒物:颗粒物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粒状物质,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粉尘和烟都是固体颗粒,粉尘一般产生于固体物料受力破碎过程中,烟却是物质燃烧气化后,在空气中冷凝所形成;雾为呈液态的颗粒物,多在液体喷洒或冷凝过程中形成;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病毒、真菌等,在空气中多以附着在其他颗粒物的形式存在。有些颗粒物还有挥发性,如某些溶剂性喷雾和酸雾以及某些生化毒剂等。放射性尘埃也为颗粒物,这种颗粒物是具有放射性的,吸入体内后可产生持续内照射危害健康。

2.气态物质:常见的有害气体有氮氧化物、氯气、氨气、光气等腐蚀性强的刺激性气体以及一氧化碳、氢化物、硫化氢(刺激和窒息作用)等窒息性气体,还有在常温常压下呈液体和固体的物质经过蒸发或升华产生的蒸气,如各种有机溶剂蒸气、汞蒸气等。有些气体具有特殊气味或刺激,能够很快的感知到,而有些则没有,部分有毒气体能对皮肤和眼睛产生刺激作用,有些还能够通过皮肤吸收。

3.液体物质:有害液体种类很多,酸或碱液对皮肤有腐蚀性,并能挥发出有刺激性的气体、蒸气或产生雾,一些有机溶剂不仅挥发出有毒蒸气,也会经皮肤吸收,并刺激或腐蚀皮肤;有些液体还具有可燃性等。许多生物样本呈液态,传染病患者的部分分泌物具有传染性。

4.缺氧环境:空气中氧气体积百分比浓度低于18%为缺氧环境,缺氧环境能对健康造成危害甚至窒息死亡。

5.燃烧:包括普通火灾和各种化学火灾,现场除高温、燃烧、塌方等安全危险因素外,燃烧还会产生各种颗粒物和成分复杂的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

三、个体防护装备的分级原则

突发事件现场要分区管理,按照与有害源的距离和危害程度分为热区、温区和冷区。救援人员要明确责任,在相应的区域内开展救援工作,不要超越区域分界线,各区域工作人员要穿戴相应的救援装备。

1.A级个体防护:(1)防护对象:接触可经皮肤吸收的气体、液体;可致癌和高毒性化学物;极有可能发生高浓度液体泼溅、接触、浸润和蒸气暴露的情况;接触未知化学物;有害物浓度达到可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IDLH)浓度的可经皮肤吸收的化学物;缺氧环境。(2)A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SCBA);防护服: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防酸碱等各类物质,能够防止液体、气体的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物;防护靴:抗化学物;头部防护:安全帽。

2.B级个体防护:(1)防护对象: 种类确知的气态有毒化学物质,不经皮肤吸收;达到IDLH浓度;缺氧;(2)B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SCBA;防护服: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非气密性,防化学液体渗透;防护手套:抗化学物;防护靴:抗化学物;头部防护:安全帽。

3.C级个体防护:(1)防护对象: 非皮肤吸收气态有毒物,毒物种类和浓度已知;非IDLH浓度;不缺氧;(2)C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空气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正压或负压系统),过滤元件适合特定的防护对象,防护水平适合毒物浓度水平;防护服:隔离颗粒物,防少量液体喷溅;防护手套:抗化学物;防护靴:抗化学物;

4.D级个体防护:(1)防护对象:非挥发性固态或液态物质,毒性或传染性低;(2)D级个体防护装备:呼吸防护:勿需呼吸防护;与所接触物质相适应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靴(或鞋套)。也就是常规的工作服。

对于未知化学物质和病原体种类、散播方式、浓度或已经成为气溶胶的情况以及不明原因事故现场调查应选用:A级防护服+SCBA 对情况已知,有害物的产生或发散已停止,但仍存在飞溅的危险的应选用:B级防护服+SCBA 若不存在能借助空气散播的装置,只靠信封或包裹散播,可容易地加以封装的情况下应选用:PAPR(动力送风)配全面罩+HEPA滤料

除非有接种预防措施,在接触疑似或确诊天花病人时,应佩戴N95口罩。

四、了解各类个体防护装备的性能和选择方法

1.防护服:从防护性能最高的正压气密防渗透防护服,到普通的隔离颗粒物防护服,各类防护服的性能有较大的差别,适用范围也不同,除了GB 1908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涉及的属于应用于传染病疫情处理的隔离服,我国现阶段尚无其他防护服的标准。在式样上,防护服分连身式和分体式结构,由于材质不同,有些洗消后防护性下降,所以有一次性的,也有限次使用的。选用可通过向专业机构咨询或通过生产厂家提供的检测数据来确定。

2.眼面防护具:眼面防护用具都具有防高速粒子冲击和撞击的功能。眼罩对少量液体性喷洒物具有隔离作用。若需要隔绝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通过眼睛黏膜侵入,应在选择呼吸防护时选用全面罩。

3.防护手套、鞋靴:和防护服类似,各类防护手套和鞋靴适用的化学物对象不同,另外,配备时还需要考虑现场环境中是否存在高温、尖锐物、电线或电源等因素,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能。

4.器呼吸器:常用的呼吸防护分为过滤式(空气净化式)和隔绝式(供气式)两大类。隔绝式将使用者呼吸器官与有害空气环境隔绝,靠本身携带的气源(如SCBA)或导气管(长管供气式),引入作业环境以外的洁净空气供使用。A级和B级防护都使用正压全面罩SCBA。

常见的过滤式呼吸器有防尘面罩和防毒面具,分随弃式面罩(也称简易型,半面型)、可更换半面罩和全面罩。可更换半面罩和全面罩都使用可以更换的过滤元件,按防护对象分为防颗粒物(或称防尘)、防气体或蒸气及尘毒综合防护。防尘滤料根据效率高低有不同级别,每类滤毒罐、滤毒盒也会有适用的气体或蒸气种类,有些仅防某种气体,有些可综合防护,有些带滤烟层或颗粒物滤料(可拆卸或不可拆卸)。过滤式呼吸器用于C级防护,考虑到现场有害物种类,配备时一般应考虑选择尘毒组合式过滤元件。

呼吸器的选择应依据GB/T 18664-2002《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进行,呼吸防护器的选用要与现场环境中有害物种类和浓度相匹配。(IDLH为立即威胁生命与健康的缩写,具体数值可向中毒控制中心查询)。

五、具体人员的配备

根据现今的形势,公安、医护、消防、疾控和环保等部门都有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应急的任务,各部门要明确在现场救援中的责任,其工作人员进入的污染区级别,对具体事件还要确定各级别区域作业人员数量。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在配备相应等级的个体防护装备的条件下方可进入作业区。在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时,防护配备应尽可能明确到具体人,需了解每个人员的具体特征,如身高、体重、头面型、鞋号、手型及是否戴眼镜等,使用A和B级防护的,还应着重评价体能、心肺功能等,确认能够在使用重型防护装备的同时从事指定的作业。选配时还要成套配置,注意各部分的相互匹配。

一般来说,除非具有在非受控现场具有实地作业功能的部门人员外,一般以配备C级防护最为常见,如医院的院前急救人员,多需要拥有C级防护。医院急诊科或门诊不仅接收在现场已经除去污染的病人,也接收自行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处理未消除污染的病人,应有专门的区域对患者进行洗消,所以也要配备少量B级、C级防护装置。

六、防护装备的穿戴和脱除方法

个体防护装备在现场使用过程中会沾染上现场的有害物质,穿戴错误有可能造成新的污染和健康危害。每类及每种产品的穿戴顺序有所不同,原则是:一般应先佩戴呼吸器,然后是防护服、眼面护具、手套和鞋靴等,摘除顺序则相反。穿脱时动作要轻,避免污染物扬起,尽量减少污染面在环境中暴露的面积和时间,脱去的污染装备应装入双层塑料包装袋,并将口扎紧。

七、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与应用演练

防护装备的使用有专业性,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保证自身的健康与安全,但毕竟使用后会给作业带来限制,使用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每种防护装置的性能和限制及使用方法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选用和穿戴。在完成防护用品配备后,必须安排使用者的培训,应对供货商提出售后培训服务的要求,说明每种防护用品的适用性、使用限制、装配方法、佩戴方法、维护保养及清洗消毒方法等,并介绍不同防护用品配合使用的注意要点,对仅使用呼吸面罩的人员,必须接受面罩适合性检验,确认配发的防护面罩适合本人面型,避免泄漏。

需要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的用人单位,应组织使用者进行防护用品的演练,如有可能,应组织不同部门的协同演练,模拟各类应急反应救援作业,争取提早发现防护用品应用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与供货商沟通,提早排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化学因素危害与控制》何纳、赵根明, 2006-03,化学工业出版社 [2]GB/T 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篇6:关于开展绳索救援训练的几点思考

传统上, 绳索救援人员只穿戴坐带, 这样有利于作业定位。但是若主绳断裂时, 备用绳则起到最后的保护作用。如果这样的话, 那么可以很好地达到坠落制动效果。所以, 为了符合法律要求, 绳索备用装置也是有效的坠落制动器。将它们连接到安全带的哪个部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符合坠落制动的要求。理想的绳索救援安全带必须既能够进行工作定位和又能够达到坠落制动的目的。

自《消防法》修订颁布实施以来, 消防部队的抢险救援工作日益繁重, 为了培养基层部队实际需要的士官人才, 为了贯彻“练为实战”指导思想, 近年来, 公安消防部队士官学校高度重视抢险救援训练工作, 随着各种抢险救援训练设施的不断完善, 抢险救援训练内容不断规范化、具体化, 更加突出了士官学员的训练特点。但是, 我校的抢险救援训练工作刚刚起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对抢险救援训练资金的投入也是非常有限的, 再加上抢险救援训练是一个新的课题, 各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 仍处在摸索阶段。鉴于这种情况, 我校的抢险救援训练主要以绳索救援训练为主, 这样, 既减少了资金投入, 又能体现出抢险救援的特色, 在处置急、难、险情时也能发挥作用。

1. 绳索救援训练的特点

绳索救援训练由于受器材场地的影响, 在训练中有其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可行性

进行绳索训练的目的, 就是要充分发挥绳索训练在抢险救援中的作用, 为处置突发事件做好准备。在事故真的发生时, 不会慌乱, 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 用最简单的绳索结扣进行救助, 将灾害的损失减到最小, 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 进行绳索训练要具有可行性。

1.2 针对性

不同的灾害现场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绳索训练时, 要充分考虑到灾害可能发生的场所, 针对不同的现场采取不同的对策。绳索救援主要用于登高车不易靠近的场所, 如高压电弧区、竖井、坑道、水上、山涧和通道狭窄的高层建筑区等等。

1.3 便携性

灾害现场的瞬变性, 对参加抢险救援的人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对时间的要求更短。绳索器材在抢险救援中携带方便, 能够很快结扣, 针对现场特点, 组合成简易救助工具。减轻了携带装备的重量, 缩短了救助时间, 将灾害的损失减到最小, 最大限度地抢救人命。

1.4 实用性

实用性是绳索训练的一个重要特性。在很多抢险救援现场, 受现场环境的影响, 大型的救援器材不能到达现场或作业空间有限而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能正确运用绳索救援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达到快速救人的目的, 确实发挥绳索救援在抢险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1.5 广泛性

由于绳索结绳方法灵活多变, 容易掌握, 组合与拆除简单, 携带方便, 因此广泛运用于各种灾害现场。与大型特勤器材相比较, 在某种特殊救援场合, 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2. 绳索救援训练的适用范围

绳索救援训练的范围受场地的影响比较大, 主要适用于竖井、坑道、水上、山涧和高空等场合。

2.1 竖井

竖井和类似竖井的灾害事故时有发生, 对消防部队抢险救援提出了新的挑战。竖井按井口大小分, 有大、中、小井口三种。现场井口较大时, 战斗员可以佩戴防护器具, 直接进入;井口居中时, 战斗员必须用绳索结扣将人和防护器具分离, 才能进入;井口较小时, 必须将救助人员“倒立”后用绳索缚着脚部, 并与防护器具分离, 才能进入。

2.2 坑道

坑道救助, 在近几年的抢险救援中也较常见。进入坑道救援前, 必须做好个人登记, 详细记录配戴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 检查防护器具的密闭性, 确认完好后再进入现场。当坑道较深、有拐角时, 必须铺设导向绳, 携带应急照明装备, 明确联系“绳语”, 遇到紧急情况, 及时退出。若进入现场为两名以上人员时, 救助人员必须用绳索相互连接, 共同搜索, 共同进退, 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2.3 水上

水上救助, 在沿海发达城市有专门的水上救援部队。在内地, 也有少数消防部队配有消防快艇和救援橡皮艇, 给水上救援带来极大方便, 大大提高了水上救援效率。可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实际, 大部分城市的消防部队还未配备现代化的水上救援器材, 往往立足于简单易行的救助方法, 用绳索结扣与冲气的轮胎相连接, 用于水上救助。紧急情况下, 也可以直接用抛投绳索、绳索结扣的方法进行水上救助。

2.4 山涧

山涧灾害事故救援, 是运用绳索救援的一个重要方面。常见的山涧灾害事故, 主要有:旅客游览事故, 山洪、泥石流爆发, 登山人员发生意外等等。针对山涧事故救援的特殊性, 对救援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救援人员必须在熟知绳索结扣的前提下, 充分将各种特勤器材与绳索救援相配合, 自己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 才能顺利地完成山涧救援任务。

2.5 高空

高层建筑, 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登高车是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战备车辆。但在高压电弧区或道路狭窄处, 登高车却无法靠近, 绳索救援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滑绳自救, 就是参战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用于自救和他救的一种好的方法。同时,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 在没有配备登高车的城市, 绳索救援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另外, 对于跳楼或塔吊事故, 运用绳索救援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3. 搞好绳索训练的要点

绳索救援训练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复杂, 就是几股绳子绕来绕去, 但如果没有正确的操作方法, 或某一个细节上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甚至酿成悲剧。某中队战士在用绳索为一居民取钥匙时由于使用绳索不当而坠落牺牲, 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因此, 要搞好绳索救援训练应把握以下几点。

3.1 安全第一

在绳索救援中要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并在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出来。这一点, 我们在训练中体现得十分到位。首先是正确使用结绳方法, 结绳方法不正确就会有安全隐患, 所以我们在给学员讲课时一点也不敢马虎, 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如发现疑问都及时提出来, 并进行详细的讲解;其次在训练中时刻注意安全。从固定点的选择到系统的建立, 都是在教员的指导下进行, 有一个细节出现问题, 都及时纠正并说出安全隐患。第三在操作过程中反复进行安全检查, 无论是固定点还是安全钩、滑轮部位都一次次地查看, 在拉绳时要求用力均匀, 不能使绳索速度太快;第四在训练中用保护绳对作业人员采取保护, 以防主绳出现问题, 并随时纠正学员在操作中的不规范动作。

3.2 严格组训

我们在教每一个动作前, 都亲自做示范, 然后问学员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有没有问题, 在确定大家都清楚的前提下, 才让学员操作。并在训练中不断的纠正一些小问题如:有的地方没放垫布、固定点处的绳结没和受力方向一致、有人在操作中踩了绳索、采取保护的姿势不对等。在每次训练结束后都要对训练的情况作个点评, 指出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还要提高。

3.3 方法科学

绳索救援训练, 一般都要人力来完成, 在有限的人才条件下, 用科学的方法来达到节省人力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 这也是绳索救援训练的一个特色, 所以在训练中采用滑轮组, 能很好地达到节省人力的目的, 同时也增强了绳索救援的实用性。

在绳索训练中, 无论是结绳还是设置系统, 要达到要求, 表现出一定的专业水平, 就必须动作非常熟练, 绝不能浪费时间。

3.4 加强实地训练

实地训练, 是抢险救援训练中最高的训练形式, 是对参训人员能力的全面检验, 也是对训练成果的综合检验。通过训练,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不断完善训练方案, 不断提升训练水平, 做到演练一次, 提高一步。最近一段时间, 学校在“阳山碑材”的实地训练, 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 绳索救援训练是一项技术性强、作业要求高的训练, 要很好地开展这项训练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每次训练前, 都要认真检查绳索, 确保万无一失;组训过程中, 训练教员必须在场, 时刻注意安全防护;训练课目应采取逐步推进的方法, 切忌操之过急;训练结束后,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不断丰富训练经验。我相信, 只要我们全体参训人员在训练中高度重视每个环节, 严格按要求操作, 绳索救援训练一定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学员定能学到过硬的绳索救援本领, 为今后的抢险救援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本校灭火救援专业学员开展的抢险救援训练中有关绳索救援训练的内容以及到“阳山碑材”实地训练情况, 笔者作为一名训练教员并参与训练作业, 深知绳索救援训练的复杂性和技术性。目前, 绳索救援训练在我校正广泛深入的开展, 学员的学习兴趣也十分浓厚, 学员在训练中基本上也能按要求展开训练作业, 但在一些技术动作方面还不够成熟, 还不能在实战条件下灵活应用。下面, 笔者就如何更好地开展绳索救援训练谈一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抢险救援,绳索救援训练,思考

参考文献

[1]伍和员《消防战训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公安部消防局《特勤大队中队训练》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年

篇7: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 消防救援

1、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抢险影响安全的客观因素

交通的载体是道路和车辆。近年来高速公路的灭火救援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道路、气象、水源等方面已成为影响消防官兵应急救援安全的客观因素。

1)车速较快,死亡机率高。高速公路是一种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不可否认,高速公路具有路况好、标志全、行驶快、通行能力大等特点,但由于个别驾驶员麻痹大意,车速较快,甚至超过最高限制时速120公里,一旦发生事故,其灾难程度则严重放大,从而导致事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远超一般公路。例如,2008年2月18日,京珠高速公路耒宜段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17人死亡,25人受伤。

2)气候异常,安全隐患多。一是受大雾天气影响。江苏等水网地区,大雾天气频繁,每年一、四季度更是雾情高发期,有时能见度甚至不足一米,连环追尾事故频发,救援工作隐藏着很大的危险隐患。2007年10月27日凌晨大雾天气,扬州交警许强在扬溧高速扬州段抢救车祸中的伤者时,被疾驰的大货车碾轧而英勇牺牲。二是受雨雪天气影响。大雨或暴雪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遮挡出警途中驾驶员的视线,尽管前挡风玻璃安装“雨刮器”,有时也会顾此失彼。今年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的低温、雨雪凝冻极端天气,部分高速路面由于结冰严重,事故增多,大量车辆、人员滞留,救援工作异常艰难,官兵面临巨大危险。

2、高速公路灾害事故抢险影响安全的人为因素

高速公路应急救援中的安全事故,除了有高速公路客观存在的原因外,消防部队的救援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安全隐患,可以说,诸多危险因素时刻潜伏在救援官兵周围。

1)安全制度不落实,安全意识不牢固。有的单位对救援中的安全工作缺乏科学的研究分析,没有合理的规避方案,教育不到位,制度成摆设,组织不健全,措施不落实。救援中,不设置安全员、观察点、进退信号,现场纪律差,安全意识弱,不遵守操作规程,冒险蛮干。如在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泄漏的事故现场,未关阀断料就扑灭明火,导致二次爆燃造成官兵伤亡。

2)心理素质不过硬,自我防护不到位。有的官兵心理适应能力、承受能力不强,心中无底时产生慌乱、恐惧、失误。个别驾驶员心理素质较差、抗干扰能力较弱,出警途中遇到紧急情况手忙脚乱,对眼前的障碍处置失当。有的官兵逞英雄、怕麻烦,在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冒然进入危险区域,造成伤亡。

3、预防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安全事故的几点对策

多防一步,少出事故。只有以人为本,齐心协力,预防为先,科学施救,才能实现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安全无事故的目标。

1)落实安全制度,强化安全意识,绷紧安全之弦。一是健全安全制度。通过建立各种安全制度、安全组织和预警机制,在官兵中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落实安全责任。高速公路救援中,要发挥安全组织作用,确定安全信息观察员,加强处置现场通信联络,及时掌握现场情况,确保官兵的人身安全。二是抓好安全教育。组织官兵认真学习有关安全行车知识、安全管理规定,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俗话说,“平时有张婆婆嘴,胜过事后妈妈心”。要通过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的教育,使官兵形成行为规范,逐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上升到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来指导安全工作,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可将防护常识、安全规章、典型灾害事故提示的内容制成卡片,贴在消防车醒目处,或由官兵出警时携带,做到安全不离口、规章不离手。

2)注重安全防护,加强自救训练,筑牢安全防线。救援官兵在高速公路事故处置中要正确处理好勇敢献身精神与科学处置的关系,既要英勇向前,更要注重自身的安全防护。首先,安全防护工作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自我保护安全原则。如果救援人员连自身安全都不能保证,甚至自身生命随时都处于危险状态,顺利完成任务也是空谈。二是先防护后救人原则。高速公路车辆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往往较严重,在处置过程中往往危机四伏,因而要树立“现场防护就是救人”的思想,防止现场施救人员发生危险、避免事故现场伤者再受伤害。消防车要停在停车带或右侧路面,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夜间还须同时开启宽灯和尾灯。救援官兵夜间处置必须穿有荧光标志的服装,在现场设置警告标志、发光隔离警戒器材,行动时应“左顾右盼”。2008年3月20日夜间11时许,贵阳交警陈佐旗在贵遵高速公路抢救车祸中受伤的司机时,推开共陷险境的同事,自己却永远倒在迎面过来的货车车轮下。三是严谨兼顾效率原则。在加强防护的同时,必须严格落实防范措施,安全工作越细越好,安全措施越牢固越安全,达到既保障安全、又講究效率的目的。其次,加强自救与急救方面的训练。高速公路大都远离城市的医疗单位,一旦官兵受伤,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接受过急救训练的官兵可以实施现场有效急救,将大大减少伤员的伤残和死亡。

4、高速公路应急救援安全工作的几点设想

1)组建高速公路专兼职救援队伍。依照目前的消防警力部署,很难对高速公路上的突发事故快速反应,应尝试建立高速公路专兼职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队。一旦出现事故,可择优路线、最大速度赶赴现场处置,抢救伤员,并缓解现役消防队的压力。

2)高速公路设计时预先考虑救援工作。高速公路在设计时应兼顾消防供水、应急照明、安全疏散、灭火救援等问题。应成立监控中心,对交通运行实行电脑自动监测,与救援人员形成互动。在服务区设急救站,高速公路两侧设SOS电话、沿路广播、紧急通报装置,紧急情况可派急救车、直升飞机抢救伤员。

5、结束语

篇8: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2014年3月1日,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的晋济高速岩后隧道内发生2辆甲醇车追尾相撞,导致前车甲醇泄漏,在司机处置过程中甲醇起火,800 m的隧道内42辆汽车、1 500多吨煤炭燃烧,并导致液态天然气车辆爆炸引发大火。在处置过程中,山西省公安消防总队启动跨区域灭火救援预案,调派长治市公安消防支队4辆大吨位水罐消防车、4台大口径移动水炮到场增援,经过73 h灭火战斗,大火才被扑灭。

近年来,山西省的高速公路事业发展迅速,一些处于太行山区的深部地带也逐步贯通了高速公路。2013年9月,长治境内的长(治)平(顺)高速公路通车,其中虹梯关特长隧道(13.1 km)狭长、封闭的特殊结构,为当前各级消防部队的灭火救援提出了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调研情况,对于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措施。

1 山西省长平高速公路虹梯关特长隧道基本情况

长平高速公路是山西省“三纵十一横十一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晋煤外运的一条重要通道。其中,虹梯关隧道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其长度为横穿太行山脉最长隧道。

虹梯关隧道单洞左线长13.122 km、右线长13.098 km,隧道采取双向回车道形式,隧道净高5 m,净宽10.35 m,行车道宽度7.6 m,车行横洞净高5 m,净宽5 m,车流量1.089辆/min;隧道内设置消火栓(泡沫)525套(左洞263套,右洞262套,间隔50 m),干粉灭火器2 100个,134个报警电话,525套火灾报警器;另外设置300 m3低位水池1个,1 000 m3高位水池1个,4个坡度为21°~22.5°的通风斜井(左右各2个),通风系统采用射流和轴流风机,射流风机100台(远期146台),其中左线48台,右线52台;轴流风机16台(远期20台)。距离隧道最近的辖区消防中队有平顺县政府专职消防队(7 km)。

2 虹梯关特长隧道相关灭火救援应用计算

1)虹梯关隧道发生事故以后至第一消防力量到达隧道口的时间估算。

a.调集第一力量(平顺县政府专职消防队)到达虹梯关隧道口时间。消防中队到高速路收费站距离4 km(城外快速通道),高速路收费站距离虹梯关隧道口3 km。

T(消防中队到隧道口的时间)=T1(消防中队到高速路口行车时间)+T2(消防中队在高速公路上的行车时间)。

T1=s/v=消防队至高速路口的距离(4 km)/行车速度40 km/h=4/40=0.1 h=6 min。

T2=s/v=高速路收费站至隧道的距离(3 km)/行车速度80 km/h=3/80=0.037 5 h=2.25 min。

根据计算结果,考虑到消防中队出动时间(1 min)和通过高速路收费站的时间,调集第一力量(平顺县政府专职消防队)到达虹梯关隧道口的时间按10 min计算。

b.监控室发现事故需要2 min,报告救援中心值班领导需要1 min,救援中心下达命令需要1 min,救援人员出动需要1 min。共需5 min。

所以,虹梯关隧道发生事故以后至第一消防力量到达隧道口的时间应为10+5=15 min。

2)事故瞬间追尾车辆数至5 min内隧道内车辆总数估算。

虹梯关隧道设计车流量为1.089辆/min,设计车速为70 km/h(19.4 m/s),车距110 m。

a.从灾害发生后3 min内追尾车辆数计算:

S=Vt=19.4×180(从灾害发生到检测、发现灾害的时间为3 min)=3 492 m。3 492/110=32辆。

b.事故发生时13 km隧道内最多车辆数为:13 000/110=118辆。

c.从灾害发生后5 min内进入隧道内车辆总数为:

S=Vt=19.4×300(从监控室发现事故、救援人员出动的时间为5 min)=5 820 m,5 820/110=52辆。

所以,事故瞬间至5 min内隧道内车辆总数为:118+52=170辆,隧道内未追尾车辆为:170-32=138辆。

3 预想情况

按Ⅰ级(严重级)隧道内部32辆车发生事故,单车占地面积40 m2(单车长宽分别设定为8 m,5 m),32辆车着火面积=32×40=1 280 m2。若按灭火供给强度取值0.2 L/(s·m2)计算:

火场用水量Q=1 280×0.2=256 L/s。

根据想定情况对平顺县政府专职消防队初战能力进行估算:2台水罐车(各载水3.5 t)一次性供水能力7 t,按两车三枪的战斗编成进行初战,1支水枪控火能力按50 m2计算,其初战能力(3支水枪)可以控制150 m2的火势。

火场用水量为:3×6.5=19.5 L/s,初战出水时间为5.9 min。

平顺县政府专职消防队初战能力(19.5 L/s)与虹梯关隧道严重级事故(256 L/s)火场用水量相差甚远。此外,第一到场力量还要承担32辆车的被困人员救助任务和138辆车的人员疏散任务。如果虹梯关隧道发生严重级灾害事故,即使长治市公安消防支队进行增援也难以满足现场灭火救援任务需要。

4 虹梯关隧道管理部门要提前筹划,周密做好特长隧道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1)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势在必行。

目前,以平顺县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初战能力通过灭火救援应用估算,满足不了虹梯关隧道严重级的应急救援需要。因此,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是成功应对虹梯关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保障。幸运的是长平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已经着手建站工作。但是,在建设消防站工作中,要注意这支队伍不仅要熟悉高速公路隧道内火灾的特点和处置方法,而且还要定期组织市级多部门多单位联动的应急处置演练。

2)针对特长隧道火灾事故特点,配备专业化的应急救援装备和设备至关重要。

隧道内火灾事故时有温度高、能见度小、疏散人员和车辆难度大、空气流通不畅、有毒有害气体多发等特点。因此,除了具有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之外,还应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装备和设备。例如:通风排烟、个人防护、移动通讯、照明以及破拆、红外线视像仪、可移动的发电机等等。这些装备对有效保障人员安全、提高处置效率,减少火灾损失至关重要。

3)应加强熟悉、演练。

及时正确地处置虹梯关特长隧道的火灾事故,“地利”因素至关重要。应急救援队伍在日常执勤战备中,要把熟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对隧道的固定消防设施、建筑结构、配套的附属设施、设备操作、进攻和撤退路线等作为重点进行熟悉。通过经常性的熟悉工作,加强专业处置人员的专业素养,为成功处置火灾事故奠定基础。演练要按事故规模大小和处置难度,科学制定处置预案,要以市级跨区域演练为重点,定期多部门、多力量联合参加演练。一般情况下演练可按3个月一小演,6个月一次中型演习,一年一次大型演习,使人员和设备常处于一种战备状态。

4)加紧建立战勤保障应急响应机制。

技术保障:负责车辆、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维修。

物资保障:为应对跨区域救援所储备的车辆、防护装备、抢险救援器材、药剂、被装等物资的储备和应急绿色通道的运送。

生活保障:应对跨区域救援所需要的宿营、饮食等生活保障物资。

社会联勤联动:跨区域救援可利用社会资源解决装备物资的储备、运输、维修等的相关资源信息。依托社会保障能力解决跨区域救援装备物资的供、运、修等问题,实现信息共通、物资共用、资源共享的社会保障能力。

5 虹梯关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1)要固移结合,加强送风排烟设备在火灾初期处置中的作用。

a.在火灾初期,送风主要以抑制或减缓洞内有毒气体扩散速度和范围为主,以确保被困人员安全疏散;b.送风方向要与应急处置人员进攻的方向一致,与人员疏散的方向相反;c.根据现场情况,使用移动风机配合固定通风设备强化风力作用;d.当车行横洞或人行横洞被用作疏散通道时,没有事故的另一侧隧道的风机(或增加移动风机)对开,以形成正压阻止烟雾蔓延。总之,在特长隧道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中,要充分发挥送风排烟设备的作用,采取固移结合的战术,为人员疏散、战斗展开营造有利战机,解除高温、烟雾对战斗不利方面的影响。

2)要强化救援人员长距离的移动供气保障。

虹梯关特长隧道全长13.1 km,火灾情况下,要将人员从隧道中成功救出,供气保障能力至关重要。在实际测试中,6.8 L空气供气瓶在战斗人员高强度作战状态(400 m控火操)下仅仅使用15 min~20 min就开始报警。如果在虹梯关特长隧道中实施战斗行动,普通的空气呼吸器不能满足作战需要。因此需要配备长效呼吸器(双瓶空气呼吸器)或自循环氧气呼吸器方可满足战斗需要。同时还要携带移动供气源作为后备气源,使战斗人员到达隧道中部战斗时间至少满足30 min的供气时间。

3)要快速、安全、有效的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

在特长隧道火灾事故中,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是整个战斗行动的关键。主要措施:a.加强送风、降低烟雾浓度保障被困人员的安全;b.充分保障战斗人员在实施战斗行动中的自身安全;c.在烟雾浓、能见度较差的情况下,要及时加大侦察力度。例如使用红外视像仪器尽快发现火源和被困人员位置等;d.在确定好救援疏散通道之后,通过有效照明、固移结合送风、摆放逃生标识等手段打通生命通道。

4)虹梯关应急处置队伍在接警出动的同时,要与交管部门联系,及时对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主要是长平、长晋、长太、长邯以及部分河南安阳、焦作等高速公路,为增援队伍安全、快速地到达现场实施灭火救援创造条件。

5)根据灾害事故等级制定救援联动机制,划定隧道战区,实施跨区域(市、省)、跨行业灭火救援。

如虹梯关特长隧道发生严重级灾害事故,跨区域灭火救援根据其地理位置,可调集长治、晋城、焦作、安阳、鹤壁、邯郸等三省消防力量进行跨区域灭火救援;跨行业灭火救援可调集公安、交通、供水、供电、医疗、驻军等多部门、多警种共同参与完成灭火救援任务。虹梯关特长隧道管理部门从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方面,要深刻认识跨区域作战的重要性,做好跨区域作战的思想准备。积极探索和研究特长隧道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力量集结、行进编成、战区划定、组织指挥、战术技术、战勤保障等重点环节的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加强各战斗环节中各兵种参战的合成训练与突击能力训练力度,贯彻“第一时间救人、先控制、后消灭”等战术指导思想,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演练,使跨区域灭火救援在关键时刻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摘要:鉴于山西省晋城市岩后隧道事故处理经验,对长治市虹梯关特长隧道进行了灭火应用计算,通过计算数据,对特长隧道的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关键词:特长隧道,应急救援,消防,火灾

参考文献

篇9:救援人员个体防护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个体工商户;法律属性;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相对人是指因实施了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而被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消防行政执法过程中,如何确定行政处罚相对人是消防行政处罚的首要任务。本文结合理论和实践,就如何确定个体工商户在行政处罚法律关系中的地位,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属性

依照现行法律,我国的法律关系主体有三种: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非法人组织。《民法通则》中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应当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个体工商户的定义在《民法通则》第二十六条有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只是公民的一种特殊形式存在,是公民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一种活动形式,不具有独立的财产,债务以个人财产承担。显然,个体工商户不具备法人资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条解释: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这里可以简称非法人组织。显然,个体工商户也不是非法人组织。

二、个体工商户适用法律条款的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个体工商户所经营的场所规模大,火灾危险性高,存在一些消防违法行为。个体工商户性质为自然人,在对个体工商户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处理时就不能适用“单位”。

(1)个体工商户法律责任问题。在《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七项行为(略,详见消防法)之一的,责令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作为自然人属性的个体工商户违反了《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一项、第六项、第七项的规定,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存在法律监管的缺失。笔者认为,针对具体情况可以分别处理,对个体工商户违反了《消防法》第六十条一款第一项的违法行为,可以转化成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违法行为处理。对个体工商户违反了《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六项的消防违法行为,可以根据《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三款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予以处理。对个体工商户违反了《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违法行为可以分别处理,对不及时消除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其他火灾隐患涉及《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的,根据《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三款的规定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个体工商户违反了《消防法》第六十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的规定应按照个人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一些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规模较大,甚至超过一些单位,对同种性质的违法行为,处罚额度存在明显偏颇。《消防法》第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单位,确定为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其目的在于对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人身重大伤亡或者财产重大损失的场所加强管理。笔者认为,个体工商户经营的场所达到,各地区制定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的,应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具体消防监督执法过程中,应参照单位进行监督管理,对存在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按照单位标准追究法律责任。达不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界定标准的个人工商户,则可以按照个人进行监督管理,对存在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按照个人标准追究法律责任。

(3)个体工商户被雇佣人实施消防行政违法行为时行政处罚相对人的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五条规定: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雇佣的人员在进行雇佣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他人损害的,其雇主是当事人。参照此规定,个体工商户、雇佣的人员在进行雇佣合同规定的经营活动中实施消防行政违法行为的,应当将雇主作为行政处罚的相当对人。但被雇佣人员个人活动中实施消防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相对人应为被雇佣人员。

上一篇:团队建设方案策划书下一篇: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