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评价

2024-06-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评价(精选8篇)

篇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实施有效分层评价的探索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特别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学校开展了“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教师就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的分层评价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在学习知识中 有效分层评价

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保证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教学中发现,尝试成功者会产生自我激励。然而未必人人都获成功。对于未成功者,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给予批评责备。学生的解题错误中往往有正确的成份,教师应该尽量发现其错误中正确的成份,予以肯定,并启发学生自己发现、纠正错误。尤其在分层教学环节中,教师必须明确哪层学生达到哪个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学习中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成A﹑B﹑C三层。A层指基础层学生;B层指稳定型学生;C层指提高层学生。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教材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每个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进而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在分层教学中多处实施分层评价。在验证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中,由C层同学带领BC层学生一起看媒体自学,并完成学习单。学习前对各层次学生提出要求:A层:根据资源信息,阅读表述。B层:选择资源,学习表述。C层:自选资源,探究表述。这样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C层同学在得到结论验证的同时又得到了数学语言表述和归纳的锻炼;学困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在网络资源的辅助下,学会倾听,学会观察,从而获得知识。教师依据提出的要求进行评价,对于各层学生的回答做出肯定判断,这才是对学生一个公平的诊断。这样,教师既掌握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度,又及时促进了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否则,让A层学生回答BC层学生的内容,学生不仅不会,更会因为老师的否定降低学习热情,甚至畏惧该部分学习内容;而让BC层学生回答A层学生的内容,虽然答对了,但没有提高思维力度,同样降低了学习效率,对于这样的评价都是低效的。

又如《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一课,该内容选自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重难点是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自主探究出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方法,并在实践比较中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在探究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先出示一组算式:2×3=()、20×3=()、200×3=()口答之后,让学生列竖式计算:200×3。A层有位同学这样列式:(如图1)班上有部分同学“哄”地发出嘲笑声。这时我问:看来大家挺有意见,是吗?你能说说对或者错的理由吗?学生纷纷举手在一次次辩论中,得到结果(如图2),答案是正确的,方法是对的,并使计算简便了,同时得到计算方法:计算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先将零前面的数先乘再添上零;……。教师及时肯定小结:是呀!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时,将零前面的数先乘,再看因数中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这个本领,已经被大家领会,还真行呢!同学们在判断他人正确与否时,先要想一想他是怎么想的,不仅要发现他人解题中的错误,而且要发现其中正确的成份,你们说是吗?我想:这样处理,发挥了BC层同学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进行辨析的能力,又给了A层同学学习自信,不会畏惧在课堂上答错题,保护了这一层学生渴望知识的欲望。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二、在实践练习中 有效分层评价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在实践运用中进行分层练习,在完全达到预设目标的同时,提出高一层次的要求,既满足优等生需要,也拓展了其他层面学生的知识面。根据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分层练习环节,因此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要分层评价,通过分层评价环节,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学习检测。对于A层次的学生的点滴进步都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B、C层次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例如《垂直和互相垂直》,该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是学生在认识了直线、线段、角,会度量角、画角的基础上教学的。具体学习:认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以及垂线、垂足等概念。教学目标:知道相交、交点、互相垂直、垂足等概念含义。并能用符号表示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能根据图形特点或利用工具正确判断2条直线(或线段)是否互相垂直。能在一张纸上折出2条互相垂直线的折痕。在练习中进行了分层(见图3),5幅图从简单到变式,再拓展,通过情境演示学生知道可将直线延长并相交,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评价中,教师明确第1,2题是人人掌握的,所以请A层学生回答,满足该层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要对答对的表示肯定;第3,4题是BC层学生的,是就上两题的变式题,评价时就目标明确了,当然A层学生也可能答对,那么老师要及时表扬,给予鼓励;第5题是提升题,由C层学生回答,教师起点拨引导作用,评价时尽量让学生表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和数学表述能力。而这些练习都考虑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各层次学生只要跳一跳都能再上一级。结果是第一、二、四题学生的回答正确率是100%,第三、五题由于学生需要能够判断并能将直线延长后发现互相垂直的关系,所以满足了思维较强的学生需要,回答正确率是75%。从数据上看出每一位学生在实践操练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在延伸拓展中 有效分层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无处不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固然有巨大影响力,但是作为同龄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同学之间的评价朴实、真诚,发自内心,学生也乐于接受。通过学生的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合作、竞争的意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例如《轴对称图形》,该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新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的知识。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教学难点:能辨别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出对称轴。教师在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设计了拓展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创造一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运用65个小配件在网络画板上创造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在评价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师作出不同的评价。对于A层学生主要落脚于创造的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是否掌握对称的概念;BC层学生不仅讲评对与否,更注重评价创造的轴对称图是否美丽,由于评价的侧重点不同,使得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各不相同,使个性充分展示出来,学生配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在数学上创造美,体现美,欣赏美,课堂气氛愉悦,轻松,师生情感互动。使指导方法与张扬个性得到统一。

又如《人民币》是小学数学新教材第二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兑换,掌握最简单的兑换方法。该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方法。人民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看起来学生应该掌握,但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学生对面值较大的人民币认识得较多,对面值小的人民币认识得少一点,为此,在拓展中,我创设超市选购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拓展应用已有经验,在亲身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简单的人民币的兑换方法。出示商品(见图4),问:如果你们小组有5元钱,你们想买什么?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以小组为单位解决问题。游戏开始了,学生纷纷用自己学会的方法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小组间的活动十分激烈。有的说:买1只面包、1根火腿肠、1只橘子,还剩1.7元;有的说:买3支糖还剩2元;还有的说买1根火腿肠、1只橘子和1瓶橙汁正好用完等等。在评价中,教师明确这部分知识不一定有层次区别,因为它更突现对实际生活知识的渗透。讲评前教师深入小组学习中,了解学生的动向,以便评价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由于是小组合作任务,教师必须点评每位组员的表现,以此激发和谐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初步认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更在游戏实践中掌握人民币的兑换方法,展现学生个性创新思维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实践购物中应用所学知识,将选购、计算、合理、正确的理财概念合而为一,使人人都有收获,人人得以认同。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的创造力和潜能是巨大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和挖掘,这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全新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以往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单一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有效的分层评价,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

篇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评价

浅析分层评价在普通中学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 许荣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分层评价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而被进一步推行。主要阐述了在普通中学足球训练中,分层评价教学方法的应用及其相关成效。

关键词:分层评价;足球;教学;中学

在基础体育教学的推行发展中,校园足球的教学训练已纳入我国体育教学规划中。由于传统足球训练标准更多地强调一般趋势和共性,忽视了个性发展,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发展,故而在中学足球教学训练中,采用分层评价的教学方法、建立系统积极的评价体系,是促进体育教育发展亟须采取的有效途径。下面,我们采用文献资料法就分层评价在普通中学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做进一步探讨。

一、采用基础性评价增强学生训练的自信心

“健康第一”是新体育课程的中心目标,但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还包括学生的心理卫生方面、运动技能方面、对社会的适应力以及在运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等。因此在中学足球教学训练中,要结合学生自身生理和心理以及个体技能的不同层次,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制订出基础性的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训练的自信心。

就拿“传球”这一简单训练来说,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很完美地完成这一动作。教师可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做出最基础的标准,可要求能在脚下把球控制好、调整好了作为基础标准,再分析他们控制点的问题。对某些特殊情况、特殊状态的学生,适当地放宽要求,还可根据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程度、敢于挑战自己的态度、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协作的精神给予相应的评价,照顾资质稍差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惊喜,每一位学生的努力都能得到关注,进而起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作用。

二、采用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

在中学足球教学训练中,中等水平的学生各项都能达标,但不突出,不会受到过多的表扬也不需进行过多的指导,渐渐地就会失去教师过多的关注。因此,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他们学习训练的积极性,这就是发展性评价问题。

就拿“绕杆射门”来说,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这一动作。教师在教学训练时,可以在他们的动作完美程度、射门的力度、所用时间等方面分层评价,给他们制定新的标准,激发他们训练的积极性,使其训练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采用提高性评价发展学生训练的内驱力

在普通中学足球训练中,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的自信心较高、训练成绩较好,他们就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优等生。基础的标准评价体系对他们没有多大的影响力,相对而言难度不大的训练有时候会使他们骄傲自满、甚至拼搏力减弱。因此,在教学训练中,他们自身内驱力的发掘是教师应着重培养的目标。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这部分学生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提高。可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系统客观地给予其技术指导和分层评价。(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要求适当严格一些、标准也适当提高一些,以挖掘他们自身训练的内驱力,使他们的个性特长、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事实证明,要求越严格,学生的水平才会越高。

四、评价注意事项

我们应明白一点,分层评价的目的不是着重“选拔”,而是注重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中学生的世界观和认知系统还处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在足球训练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价时,应做好正确的引导,做到提优补差,使每个学生的身心水平都能得到提高,以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

从以上内容的论述中我们可知,在普通中学足球教学训练中,采用分层评价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成绩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值得进一步全面推行的教学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陈菲。分层教学中的分层评价[J]。北方文学,(02)。

[2]陈朝雄,谭常明。分层评价让学生收获成功[J]。广西教育:小教版,2012(02)。

[3]谭冰,王建。浅析分层评价在普通中学足球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05)。

[4]陈海霞。分层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11)。

篇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评价

一、拟定作业调查表, 探讨作业布置方式

在开展课题前, 我们首先对全校一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英语作业调查, 并对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 同时各科任还对各班学生的作业调查表进行了小结, 汇总如下:

1. 英语作业量

大部分学生均能在15分钟到30分钟内完成英语作业, 占作业时间总量的比例较低;在难度上, 学生认为英语作业难易适中大概占一半, 比较容易的大概占20%, 而有点难则大概占15%。

2. 作业类型

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与教师布置的作业类型基本保持一致, 但有一部分优生反映希望老师能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 拓展知识面。

3. 作业完成态度

80%的学生都能按时高效地完成作业, 但尚有10%的学生态度不端正, 应付了事。接近8%的学生时偶尔或经常性欠交作业。学生普遍对待错题的态度都较好, 其中, 86%的学生都能及时主动地订正作业, 但仍有14%的学生被动地或要老师提醒才订正作业。而在所有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中, 英语作业对于他们来说主要的原因是太难。

4. 作业布置

超过半数学生希望教师分层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

5. 作业评价

学生更渴望得到老师鼓励性的语言, 对于等级或打分的评价方式, 则比例相当。同等条件下, 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教师给自己或所在的小组加分, 会更乐意完成作业。

二、明确“分层结对法”, 各班组建学习小组

开展课题工作的前提是:明确何为“分层结对法”, 开始大家的认识是比较模糊, 但作为课题的负责人, 我向大家作了较详细的解说:分层结对是指让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处在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同层或异层结对学习, 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组内的学生进行相互帮助, 相互竞争, 从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生活在一种浓浓的、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中。

于是在实施的过程当中我拟定科组教师把全校各班的学生结对分为三个层次的结对。

附表一: (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大组, 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比较拔尖的学生为A组, 学习能力中等但学习习惯一般的学生为B组, 班上学习能力较弱和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的学生为C组)

附表二: (全班学生大概分成15个小组, 3-4人一个小组, 这个分组不以座位为基础, 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准, 同层次的几个学生结对为一个小组组名由小组成员自定, 也可以以数字为组名进行相互竞争)

附表三: (此项分组以座位为基础, 座位相邻的学生安排一个学习能力优秀的学生结对一个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师徒结对, 帮扶学习)

各科任教师在分析各班学生情况的前提下, 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分层结对, 使各班学生在各种能力上进行相互结对, 组建成同层或异层的学习小组, 让各班学生小组结对以后, 在一种合作学习当中相互促进学习。

三、分层结对, 实施作业分层

新课程标准提倡“突出学生主题, 尊重个体差异”的基本理念, 它指出, 课程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新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学习方式的个性化, 对学生掌握知识, 发展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学科知识必须通过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逐步转化。新课程下, 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从而带来作业设计的个性化。因为学生的水平差异, 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差别, 结合各班小组的分层结对, 我们在作业布置上作了分层布置, 力求避免出现“尖子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采用适当的灵活教学方法, 使其“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达到其心理上的“最近发展区”,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喜悦。

针对各班的学习能力结对, 同层次学习小组结对, 师徒结对的情况, 我们同级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针对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对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

1.学习能力结对小组是分为A、B、C三大组, 作业布置也分为A、B、C三个等级 (即同一主题的不同难易程度) 作业。比如在学完PEP8 Unit Four“My holiday”一单元后, 要求学生A组作业为制作一本介绍假期活动的图文并茂的精美小册子;B组作业为选择你最难忘的一个假期并用五句话说明;C组作业为仿照书上的配图, 补充完整你的假期活动。

2.全班同层次小组的结对作业还是按A、B、C组的等级划分, 但将会进行比较, 看谁做得好, 而师徒结对小组师傅根据当天的作业分层对徒弟进行指导点拨, 从而达到双赢。通过分层布置作业, 学生的作业五花八门, 精彩纷呈, 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示。

在这种分层作业的教学环境下, 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在此基础上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这对尖子生是一种推进, 对学困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 能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心。

四、制定有效评价机制,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都知道45个学生有着45种性格, 同一种激励措施不能一用到底, 也不能每个学生都适用, 因此在针对个人进行激励的前提下, 我们结合各班学生分层结对的情况, 制定出各种评价机制, 让班上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乐学英语爱学英语, 特别在英语作业质量方面有一个较大的促进作用。

1. 同伴互助, 相互促进

各班学习能力相等的 (A、B、C) 三大组最主要是在作业布置分层方面进行评价, 同层次小组进行不同层次作业的布置, 评价要求也不一样, 主要是各大组学生之间的对比, 做得较好的同学, 老师会给予加分或各种奖励, 相反每组学生作业完成的相对不够理想的同学会适当地扣分, 这样下来尽管班上有些成绩好的同学作业肯定比班上成绩弱的同学要好, 但跟同层次学生相比时结果就不一样了, 因为这时候比较的更多的是相互间谁完成作业的态度更认真, 我们发现这样的分层布置作业和分层评价对全班学生均有一个较大的促进作用, 避免了过去我们把重心只放在学困生上, 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我们评价得当, 各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 你追我赶, 共同进步

同层次小组最主要是学生自主分组或老师协助分组, 这是在学习能力分组的基础上范围更小, 学生竞争更加有针对性, 有挑战性, 在评价措施制定上, 我们会根据学生的喜爱或兴趣进行评价, 比如说赢了的同学可以让输了的同学做一件合适的事情, 同学们对这个措施还是很喜欢的, 每次赢了的同学都欢呼雀跃, 输了的同学就会暗暗下定决心再接再励, 这种学习氛围真的很好,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3. 师徒结对, 实现双赢

我们一直希望优生能更优, 学困生能进步, 能做到这一点不就是双赢了吗?让优生进行“一帮一”政策, 并进行个别辅导, 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徒弟有一点点的进步, 我们都会夸大表扬的力度, 当然这个表扬是师徒共同表扬, 共同奖励, 这样一来师徒的积极性都会提高, 在学困生辅导方面更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新型的小学英语作业形式与评价的研究, 帮助学生克服在语言学习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让他们找到乐趣, 找到自信, 不断进步, 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通过对“分层结对法”在小学英语作业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完成英语作业, 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结对法,英语作业,评价

参考文献

篇4: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23-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可见,我们应把学习评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建立能够激励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分层评价就是基于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基础上实施的,即对不同的个体采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层评价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被评价个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其着眼点在于发现并发扬每个学生的长处。分层评价的特性在于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教师在评价时要给予学生成功的激励,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继续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数学教学中,积极发挥分层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分层评价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不断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的信心。本文将从课堂教学、作业设置、实践活动、学科竞赛四个方面例谈分层评价激励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课堂分层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表现自我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是整个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课堂中的成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学生在分层评价中得到赏识和激励,从而充满自信。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分层评价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分层评价,对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从不同角度观察学生,并对不同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能够尽可能地面向全体实施因材施教。例如,可以从学习数学的认真程度进行评价:是否努力思考、大胆提问、认真解释,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所学的内容掌握如何,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可以从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方面进行评价:能否独立思考,对问题的理解是否深刻;能否从不同途径和角度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能否与同伴愉快合作、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否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等。在多维的评价中,每个孩子总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中充分关注到学生的状态并随机作出适当评价,就可以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去思考、尝试、实践。

(二)发挥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作用

课堂教学中,对于学困生,要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既要指明不足又要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例如,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起到黑板板演一道计算题,经常出错的学生这一次依然算错了。教师仔细观察他的算式后,宽容地说:“虽然这次你还是没能算对最后的结果,但前两步你都做对了,只差这么一步,再仔细一些,相信你都能算对。”对于算对的中等生,可以如此评价:“你很细心,每一步都算对了,如果能算得更快些,是不是又可以节约时间了呢?而且,如果把字写得更工整漂亮,同学们一定会看得更舒服的。”对于写得又快又对的优等生,如此鼓励他:“你做得又快又对,是我们的榜样,要不断发扬自己的优点,还要尽力帮助同学呀!”对于三个不同层次、完成情况不同的孩子,都能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和赏识。这样真情实感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有信心、有勇气表现自我。

(三)多主体参与分层评价

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分层评价,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实现多主体参与。

自我反思激励。评价中,真正能评价目标实现的程度,就是学生自己。因此,我们应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评价。如开展“我的一节数学课”“我的一周数学课”的自评活动,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说说自己这一节课或一周来的学习状态、课堂纪律、掌握的知识、最满意的事情、有哪些不足等。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分析,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认识了自己的长处,在剖析中完善自我、增强自信。

互学互评激励。“生生互评”最能展示学生素质发展的过程,他们在互评中往往会找到自己难以发现的长处或短处,从而互相启迪,互相借鉴,彼此汲取智慧,共同发展。如开展“夸夸我的小伙伴”活动,让学生用一句赞美的语言来评价同伴在课堂中的表现,让不同的孩子都能体验赞美与被赞美的喜悦,在班级中形成互相欣赏的良好氛围。

二、作业分层评价,让学生在赏识中敢于超越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好作业并在作业的评价中得到进步,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思考的。笔者认为,作业的分层评价可以把一个教学内容的作业练习设计成三个层次——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如果按以往综合起来给学生评分的传统评价方式,学困生很难完成所有练习而无法与“A”结缘,而中等生某些时候也会因为做不出“拓展练习”而与“A”失之交臂。这些孩子只能沮丧地看着自己的“B”甚至“C”而去羡慕优等生的“A”,久而久之,便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分层评价,解决了统一评分给孩子带来挫败感的问题,作业中的分层评价,基础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都分别评等级,做对一个层次都可以得到一个“A”。要求学困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在老师和同学帮助下完成“综合练习”;中等生独立完成“基础练习”和“综合练习”,尝试挑战“拓展练习”; 鼓励学优生独立完成三个层次的的练习。这样,每个孩子都有能力拿“A”,都有机会去争取更多的“A”。同样的练习,改变了评价方式,却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同时,加上教师的书面鼓励性评价,如一句 “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你的今天赛过昨天”“你真棒”,或者是一朵小红花、一个小笑脸的印章,都会给予学生莫大的鼓励,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样,作业的分层评价也需要学生的互批互议,通过互批互议让每位学生在班级群体中正确认识自己。

作业的分层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之上提高竞争意识,循序渐进地进行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突破,学会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活动分层评价,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以其独特的学习形式赢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在活动中可以亲近自然、亲近社会、亲近自我。而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实施分层评价,让每个孩子的长处都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快乐。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每个人的智能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而以综合性为特征的实践活动,正是有效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途径。活动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对每一位学生都抱以积极的态度,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如参与活动的态度、与人合作的态度、互助精神如何、遇到问题能否有效进行讨论、交流时能否清晰表达、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等。多角度的评价,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所在,让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评价,从而找到快乐的体验。

四、比赛分层评价,让学生在竞争中收获成功

“分层评价”的理念,还可以落实在学生学科技能竞赛中。诚然,我们不主张大部分学生参与“奥数”等考察学生高难度数学思维的竞赛,但“以赛促练、以赛激趣”,通过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竞赛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却也不失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途径。例如根据学期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在年级或班级中同时开展“计算”和”解决问题”技能的比赛,学生自由选择认为“拿手”的项目参加,每个项目又让学生自由选择高或低两个层次的组别,教师为每个项目每个组别都“量身定做”题目。因为是学生自主选择了自己拿手的项目,自主选择了可以挑战的层次,在这种宽松的比赛氛围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人人参与,有效促进了学生学科技能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评价,积极发挥分层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困生充满自信,让中等生充满勇气,让学优生充满挑战,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责编 黄珍平)

篇5: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罗延平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为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统一授课的效率低而感到无可奈何。而现在我发现,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主要是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应有的数学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充分地发展。

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而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在进行具体的教育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我认为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分层教学呢?

一、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随时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解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跨进优生的行列,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二、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关键、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分别拟定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紧扣大纲和教材,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识记、理解和初步应用。中层目标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掌握的较简单的综合应用。发展目标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掌握的较复杂的综合应用。三类目标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后一层次包含着前一层次的要求,是基于前一层次而确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层次安排是固定的,但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固定的,对目标选择不当的学生,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另外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三类目标的界定并不十分明显,甚至合二为一。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到位的方法,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沿着知识发展的阶梯拾级而上。教学时,要以C组学生能”吃得了”、A组学生能”吃得饱”,B组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C组学生及时辅导,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三、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1、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C层次学生一般以识记,模仿为主,而A层次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C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掌握这一方法.对A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次学生理解创造力。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A组学生与B组学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C组学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前者是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导着走,放开走的方法。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办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贯穿课堂始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练习设计,评价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1)、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

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2)、分层布置作业练习

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这样可以使C组学生有选择练习的机会,A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3)、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是查缺补漏,同时更要做好学习暂困生帮助工作。因此,我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后进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对后进生耐心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以“我也能行”逐步克服潜意识中“失败者”的形象,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中等生的辅导,我注意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我注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融汇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辅导形式上,我坚持做到“四结合”:一是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二是讲解与自学相结合,教师在讲清知识关键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读书,寻找有关知识,启发学生个人钻研,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课内与校外相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习题课内解决,如课内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可安排在课外补救,或通过第二课堂适当延伸补充,开阔知识视野。四是校内校外结合,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要求。

(4)、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反馈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表现。小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用同一尺度去评价,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等生精益求精,保护学习暂困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民主氛围。而分层评价尤为重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习暂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升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可能。

篇6: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差等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熟悉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深入了解学生,合理分清层次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二、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实施教学有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要害、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分别拟定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紧扣大纲和教材,全体学生都要把握的识记、理解和初步应用。中层目标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把握的较简单的综合应用。发展目标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把握的较复杂的综合应用。三类目标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后一层次包含着前一层次的要求,是基于前一层次而确定的。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层次安排是固定的,但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固定的,对目标选择不当的学生,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另外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三类目标的界定并不十分明显,甚至合二为一。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到位的方法,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沿着知识发展的阶梯拾级而上。教学时,要以C组学生能吃得了、A组学生能吃得饱,B组学生能跳一跳摘得到为原则。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留有余地;既要有统一的教学活动,又要对C组学生及时辅导,在全班学生都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让优秀生冒尖露角,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三、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1、教学内容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C层次学生一般以识记,模拟为主,而A层次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对C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以及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B层次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进行转化思想教学,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把握这一方法.对A层次的学生可补充例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A层次学生理解创造力。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A组学生与B组学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C组学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把握所学知识。前者是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导着走,放开走的方法。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办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贯穿课堂始终。如:在教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把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练习设计,评价等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1)、分层设计课堂提问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

在课堂提问中,我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了其他层次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嗯、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余地;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2)、分层布置作业练习 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两做三层的原则。两做是指练习分为必做和选做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直接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部分;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组学生能达到的能力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可做为选做题。这样可以使C组学生有选择练习的机会,A组学生也有充分发挥的空间。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学困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3)、有效地进行个别辅导

篇7:分层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八十四团学校:刘新燕

一、现状分析

目前英语学习的起始年级为三年级,但是有很多学生在幼儿园甚至更小时就进行了英语学习,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英语,基础较差,而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学方式陈旧、教学成效偏低等现象,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当前英语教学的总体效果依然不够理想。事实上,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步走”的方法依然被许多新老教师所沿用。教师费劲地教,学生被动地吸收,英语成了某些学生心目中一种沉重的负担,毫无兴趣可言,英语教学也便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很显然,如果教师忽视这种差异,而采取所谓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学方法,势必让优等生失去不断提高自我的学习兴趣,而后进生则会对学习丧失信心。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博采众长,形成了“年段分层,分类指导”的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实施以来,我们通过不断思考实践,逐步完善和改进,及时反馈、对比,适时、适度渐进,现已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步骤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首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划分成三个层次:A、B、C层,A层为特殊困难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优秀生,可把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几个人,各个小组中兼有A、B、C层学生,小组中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组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并能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交际的能力。此类分组不会造成“标签效应”,避免学生一些潜在心理因素的作用,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另外,学生的层次和分组不是静止不可变的,而是动态可变的。为激励学生向更高层次递进,可以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变化,定期对各层次学生进行小规模的调整。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在教学实际中,如果对差异较大的学生制定同一的教学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因此我在每一节课前先分析教学内容,把教学目标分层为共同基础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和扩展内容目标。共同基础目标,就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而且必须达到的最低教学目标,也就是A层学生的目标;预备内容目标,即多数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可达到的水平,这是为B层学生而准备;扩展内容目标,适合少数学有余力的C层学生,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

3、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课堂教学内容分层是分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各层学生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指导。我采取的方法是:对A层学生着重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并能实现初步的语言交际;对B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对C层学生着重培养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当然,同样的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所不同,不能强行规定学生应该达到哪个教学目标,只是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最低基本目标。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目标层级。当学生完成相应目标的学习任务时,鼓励学生向更高一级层次的目标挑战。

4、作业分层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一般布置基础题。A层以巩固知识为基础练习,B层则进行强化训练,C层学生以综合运用知识进行练习,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英语素质和能力。

分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分层是为了无层”,这是我们进行分层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是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它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不仅要充分分析所教的内容,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所教的学生。教学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兴趣,还要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服务。

篇8: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枢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既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新要求,也符合国际课程评价发展的动向与趋势。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作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对学生采取多样的评价方法。近年来,笔者在“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下,尝试“因人施考、分层评价”的教学评价之路,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二、“因人施考、分层评价”的含义

所谓“因人施考,分层评价”,就是指在教学目标统一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培养策略,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不用一个模子来要求学生的发展,而应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考试中体验到欢乐,都能够获得各有特色的发展。

三、具体做法

1.努力创设条件,将对学生同一要求变为动态分层要求

我们知道,一个长远目标的实现,是由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的实现而累积起来的。所以,我们英语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英语学习目标,以便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坐标点。为了便于各层次的学生明确自己的起点,明确自己的近期目标,第一步,教师应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全班分为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一般来说,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但学习较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属于C层。把学生进行动态分层,就是让学生较为客观地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层次水平和近期的学习目标。为了能客观公正地给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分层,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把课程按其功能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下面以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1Unit 1Attributive Clauses为例试作一简要表述。

只有当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才能感悟知识、学会知识。我们要把练习、操作、提问、表演等与学生课堂学习相关的教学手段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知识都有所悟并有所得,使所有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心,体验收获知识的乐趣。

经过半学期的教学之后,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英语学习情况确定每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即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即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维果茨基把现有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的发展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域”或“最佳发展区”。教学目的就是要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推动学生的发展。

2.适当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变统一试题式考试为分层考试

测试的作用在于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争先欲望,促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鉴定学生学习的优劣程度。但是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了鉴定作用,忽略了激励、改进、诊断的作用”。测试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为了使不同智力层次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我们为分层考试编制了A、B、C三类试题。A类试题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B类试题适当增加综合难度,重点在在考查学生“双基”的基础上,适当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进行变式练习,达到大纲规定要求;C类试题重在拓宽学生思维范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达到大纲规定的较高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试题类别,教师同意学生同时申请三类试题,如果学生对一次考试成绩不尽满意,可以申请重考,让学生自主监测、自我评价,为“保级”或“升级”而努力。

3.巧变评价方式———变单一打分制为“等级打分制+指导性激励批语”

英语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评价方式不能以简单的对错和单一的打分制为唯一标准。我们采取在学生试卷上用“等级打分制”加“指导性、激励性批语”的方式给学生以评价。“等级打分制”就是指在A、B、C等级后面记分,如A130、B105、C75等等;“指导性、激励性批语”则是在学生试卷后面附加适当的批语,这些批语如同跟学生谈话一般,一方面肯定成绩,使学生获得自信心、成功感,另一方面提出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这一方法的实施,使90%以上的学生在每次测试之后得到了鼓舞,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从而提高了学习成绩。当然也有个别极差者不以为然,但相比之下,收效还是比较明显的。

实践初步证明,上述的“因人施考,分层评价”的做法,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又能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另外,“因人施考,分层评价”教学的实践,对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与批改等多个教学环节上进行探索,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取得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安福勇.高职英语分层教学的思考[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5) .

[2]胡兴宏.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 2000 (7) .

[3]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9) .

[4]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后勤处2014上半年工作总结下一篇: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解析与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