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2024-06-14

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通用12篇)

篇1: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生:“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生:先人后己。把安全先给了别人,危险留给了自己。

师:当灾难侵袭时,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表现,真了不起!你觉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

生1:让出了勇敢、勇气。因为在地震时,很多人都会很自然的恐惧、害怕。

生2:但他很勇敢,对生存充满希望。

篇2: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师:漫长的30多个小时里,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出来。 生1:不要害怕,我爸爸一定会来救我们。

生2:他会对同学说,其实我也很害怕,我不知道爸爸会不会有危险?我们不要哭,我爸爸会来救我们的,我们会活着出去的。

师:谁来读这段话?指名读。[读出阿曼达的勇敢、坚强]

生:读文。

师:真是个临危不惧的孩子。这一“让”,还“让”出了什么?

生:让出了先人后己的高尚品德,了不起。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懂得爱别人。

生2:让出了生命。

师:把生存的优先权让给了别人。阿曼达简单的一“让”,在我眼中也是一种壮举。

生3:让出了他对父亲的信任。

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儿子对父亲的长期信任已经成为支撑他面对灾难、坚持活下去的坚定信念。这一“让”,让得真不简单!!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对话,把这对父子创造奇迹的那一幕完整地展现给大家。(挖到第38小时一二……)

师、奇迹的创造来源于执着,师生起:“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也来源于儿子的信任,师生起:“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信任

师:让我们一起深情朗读最后一段,享受这幸福的时刻。

生:读最后一段

师:、此时此刻你一定心潮澎湃,拿起笔把最想说的写下来。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个符号。

教师与学生交流感受。

篇3: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板书,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

《中华人民共和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应当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不放弃 信任

责任感 先人后已

课后反思: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4.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学指导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效果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一、三、四)

3、引导汇报

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

画面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画面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提问: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

画面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四、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2.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疲惫不堪

龟裂塞

教学反思: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4、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时,教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并多读几遍。

2、思考:本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上__,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父母面对“我”的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从两个不同方面展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5、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抄写词语

五、当堂训练

1、书写生字生词、生词。

2、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检复: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用------画出父母的不同态度,为什么说这两种力量都是爱?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了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读第13小节第一句话)

(三)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4、父母亲读了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格要求

课后反思:

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4、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母爱。

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探究质疑掌握本课知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二、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

3、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

4、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5、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快写下来吧!

五、当堂训练

1、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⑴ 我看他有点打蔫(niān yān)儿。

⑵ 当我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⑶ 走廊里想起了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tā tà)。

⑷ 时间艰涩(sè shè)地流动着。

2、照样子,写词语:

喋喋不休 摇摇晃晃

喋喋不_ 来日_长 按_索骥 忐忑不_

3、用“假如”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⑶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五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

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

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

二、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三、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3、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

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誊写习作.

回顾拓展六

教学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漫画内容,了解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重点: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漫画内容,并试着讲一讲。

教学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内容。

3、准备自己喜欢的漫画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练习用其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或几句话。

2、读一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并练习用自己熟悉的词语口头说一句话或几句完整话

二、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母之爱,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朗读体会:

朗读范例中的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在自己习作或课外书中找一找类似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篇4: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篇5: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感受父子亲情,理解伟大的父爱能给人巨大的勇气,能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能够无所畏惧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2.依托语言文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与联想、感情朗读、小练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写亲情的许多文章,对于本单元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学生从三年级就开始坚持课外阅读及做读书笔记,也积淀了一定的语文素养,为课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对本文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感悟人物的品质,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增强学生的体验。

【教学重点】

1.展现“父亲艰难地在废墟上挖了38小时”这一情景的第十二自然段。

2.展现“阿曼达在废墟下坚持信念,鼓励同学”这一情景的相关段落。

3.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4.理解这对父子为何了不起。

【教学难点】

1.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受地震灾难,体验地震带给人心灵的巨大冲击。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素材包括:震后废墟图片,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技术处理),音乐《假如爱有天意》。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初步了解,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评价这对父子吗?板书:了不起

师:那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二、学习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句子体会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和儿子的了不起,在文中画出来,并做批注,谈体会。

2、小组内交流你画的句子和自己的体会。

3、指名汇报: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

生汇报师随机出示句子:“课文5---9自然段”从这几段对话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些人来劝他,可父亲的回答却是这样一句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老师的问题来了:父亲的回答意思虽然一样,虽然有些重复,可父亲说三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第一次:恳求第二次:焦急第三次:发疯崩溃)透过这简简单单的问话,你读懂父亲了吗?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合作读(学生读父亲说的话)

师:当有些人上前拉住父亲,劝说他时,父亲双眼直直地恳求地问:(生读)------------------?

消防队长过来了,父亲觉得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于是他焦急地问:(生读)--------?

消防队长没有帮助他,警察又走上前来要他离开,父亲一心想要救儿子,听了这样的话他简直崩溃了,他问道:(生读)------------?

师:我想问一下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险情又这样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预设:因为我承诺过儿子)支撑他战胜困难的就是这句承诺: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板书)

引读:当危险一次次降临时,父亲总是默默地对儿子说:(生接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当一次次化险为夷,他还是自言自语地说:(生接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一句平时对儿子普普通通的承诺,成了父亲拯救儿子的动力,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位----------的父亲

谁接着说还从哪些语句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生汇报师随机出示句子(12自然段)这句话中哪个词让你感动?(挖)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的劳累和坚持)

师:两个白天一个夜晚,父亲一直坚持用自己的双手去挖,36个小时过去了,让我们看看这位父亲的模样,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此时此刻,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的父亲

师:让我们记住这位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却始终坚持的父亲。全班齐读这句话。

4、补充资料:感受父母之爱。师:此时此刻,让我不禁想起了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始终定格在我脑海中的一幅幅画面(出示图片播放背景音乐:假如爱有天意)透过这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伟大”“父爱无疆”

师:今天,我们又记住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位了不起的儿子吧!

5、交流儿子了不起(小组合作学习)”

生汇报出示句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怕,--------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预设体会:在这长达38小时的漆黑的废墟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和危险,7岁的阿曼达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们不要怕,可见他的沉着和勇敢,多么了不起的孩子呀!

出示句子:“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体会:当得到爸爸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他先人后己的品格实在了不起!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这句话。

三、小练笔:此时此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不仅感动了我们,更感动了周围的人,想象一下周围的人会说些什么。

四、小结

师(展示课文插图):就这样,第一个孩子出来了,是谁?第二个……第三个……第十三个……直到第十四个。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这样感人的场景──

(读最后一段)

师:你们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师:这是生死离别后的重逢;这是一份创造了生命奇迹的父爱;有爱,生命就有了希望。

师: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放声读一读吧。

五、课外延伸

师:地震过去了,阿曼达父子团聚了,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在很多书中同学们也会读到这样的故事,大家可以在课后阅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与友情的可贵。

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坚持不懈

了不起

儿子先人后己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篇6: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1、我会读下列词语:

液体灰烬残渣便宜残骸缺乏

哔剥哔剥熔铁炼钢鼎鼎大名

2、我能用“--”划出介绍燃料种类名称的句子。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课文共介绍了三种形态的燃料,分别是燃料、燃料和燃料。

二、合作探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1、组内分角色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我们能合作完成课后第二题,完成后推荐代表选一种燃料板演。

三、研讨展示(众人拾柴火焰高)

1、挑战自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燃料,找出它的特点、作用,在组内以燃料的口吻作自我介绍,组内推荐优胜者与其他组PK。

2、合作展示:分角色表演读(可采用第一人称)“固体燃料一家”。如:“我是固体燃料家的老大,我叫木材……”

3、合作挑战:用小品的形式为大家介绍整个燃料家庭。请注意,是整个燃料家庭哟!(提示:建议选4名组员分别扮演“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和协调员的角色。开始介绍“固体燃料”的同学可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说出固体燃料家庭的成员及作用。后两种燃料可介绍其特点、作用和缺点,建议加上适当的动作。)

研讨:在课文里,高士其爷爷把固体燃料里的木材、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炭说成是五兄弟,把它们纳入“燃料家庭”之中,使没有感情的东西具有人的特征:它们有“皮肤”、它们可以“威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四、达标检测拓展(能力要提高,练习不可少)。 1、盘点收获:

2、交流填空:我们知道课文采用了分类、、、等说明方法,并能判断下列语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依照燃料的不同性格,可以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2)、古代植物埋藏在地层下面,不见空气,经过多少亿万年之后,慢慢变成了煤。()

(3)、泥炭在物质变化的年代,它比煤年轻,它的外貌有时候像褐煤,有时候又像枯烂的木头。()

(4)、燃料是工业的粮食。()

3、练笔: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燃料,结合它的特点和作用,写一篇燃料的“自述”。

篇7: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3.海滩上的雕塑[孙震]

第1课时

班级:_______教师:______学生:_________

目标导学

1. 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2. 了解批注的好处,尝试用批注法读书。

探究合作

1. 第1至3自然段大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2. 第4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默读课文第5至10自然段,想一想“我们”的大胆构想是什么?

展示点评:

达标反馈:

1给下列词语注音.

()()()()()

螃蟹挖掘喧腾垒球痕迹

()()()()

澄澈懊丧营造顷刻

2多音字组词

龟guī()涨zhàng()没méi()

Jūn()zhǎng()mò()

3. 组词.

痕()哟()掘()橙()

很()约()倔()澄()

选词填空.

懊悔懊丧

1.我已经尽力去做那件事了但仍没做好,心中非常()

2.我今天做错了一件事,现在十分().

轻松一刻

1.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

2.一人一张口,扣下长只手()

3.千里相逢.()

学习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

3.海滩上的雕塑[孙震]

班级:_______教师:______学生:_________

第2课时

目标导学

1.进一步体会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

2.朗读课文,感受海滩的美丽有趣,激发创造的愿望.

探究合作

1. 默读11至14段,思考“我们”为什么没有懊丧?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大海一定喜欢我们的雕塑,不然,怎么会把我们的作品收藏?啊,真好!我们那些美好的雕塑……”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文章末尾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或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展示点评:

达标反馈:

一.听写词语

二。把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大海一定喜欢我们的雕塑,不然,怎么会把我们的作品收藏?

2. 你怎么能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进我的房间呢?

3. 难道我就应该受委屈吗?

三.连线

浩荡的空气

巧妙的大运河

有趣的图案

新鲜的构思

学习反思:

篇8: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温馨寄语: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多么令人神往啊。

知识链接:

1.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学习目标:

1.读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学习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1-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三)预习课文,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每一部分主要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尝试边读边批。

3.交流阅读感受。

(四)品味语言,合作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2.作者是怎样描写七月天山的美景的?有哪些表达方法值得借鉴?

(五)拓展延伸,练习写作

1.思考:假如让你记叙一次游览经过,你会写什么?怎样写?

2.试着拟一提纲,交流讨论并进行修改。

达标检测:

一、读准下面的多音字,并组词。

chòng( ) yìn( )

重 饮

zhòng( ) yǐn( )

二、照样子写词语

重重叠叠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这篇文章语言特别优美,能默写几句你喜欢的吗?

四、写句子,用上“像……像……像……

课外小练笔:

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篇9: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3.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形象细致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师导案 生学案

自主学习(7分钟)

【知识链接】

说明事物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等方法。

一、抄写文中圈出的词语。

二、给下列字注音并组词。

驯:         榛:         榉:          栗:

矫:         缨:         舵:          苔:

藓:         狭:         勉:

1.引导学生读熟课文,理解大意。

2.引导学生探讨并适时点拨。

三、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 第一段第一句话交代了松鼠的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作者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

3.课文第四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请写出松鼠窝的特点。

1.小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2.学生互相交流,班级展示汇报。 作者在介绍松鼠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达标检测

1. 同桌互批,纠错。

2.集体纠正存在的问题。

一、选词填空。

锐利    锋利

1. 老鹰有一双        的爪子。

2. 这把剑十分        。

机警    机智

1. 他       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2. 他是一个英勇        的战士。

我的收获 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松鼠______, _____, _____的特点,使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种说明方法。

[松鼠 导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篇10: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课型:自学跟踪+合作展示     设计人:江波   使用人:      一审:     二审:   年级:五年级   班级:     组名:         小主人:      编号: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我能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重点: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中体会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学习的小主人要做以下事情哟! 老师与你们同行 我们的目标 我们同进步

知识链接:

1、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2、了解课文内容。

3、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自主、合作、探究:☆☆

1、我能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2 划出作者与珍珠鸟相处过程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我来闯关:

1、   liú xiè       yǎn jiǎn         móu  zi             xì nì

(      )     (        )       (       )         (       )

Chú er &

篇11: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39×40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14500×3=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的积。

3计算1.345×18时,先把1.345,转化成1345,计算出1345×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2、0.075×33=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过关检测:

1、1.56×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

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

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文人文化用品商店发票

购货单位:徐村小学

货名 数量 单位 单价(元) 金额

百 十 元 角 分

白纸 15 张 0.38

蓝墨水 5 大瓶 3.72

总计人民币:佰拾元角分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后反思:

课题:小数乘小数(课本4、5页)

班级五年级主备人:徐剑飞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4、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我能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我能正确进行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

3、培养了我的迁移、类推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学习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一、自主学习

任务:小数乘一个数的计算法则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

2、阅读教材第4页,需要换这块玻璃实际上就是求这块玻璃的,算式是:。

3、计算时,可以将1.2米化为分米,0.8米化为分米,再将平方分米改写成平方米,得。也可以将1.2转化成12,0.8转化成8,算出12×8的积后再,就得到1.2×0.8=。

4、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5、小数乘一个数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

任务: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1、阅读教材第五页,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给下列各式的积打上小数点:8.7×0.9=78372.9×0.04=2916

16.5×0.6=9906.3×0.006=378

3、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4、计算6.7×0.3时,先按算出积,再看因数一共有位小数,就从积的边起数出位,点上小数点。7.2×0.006的积只有位数,我们就在积的面添上个0再打上小数点。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帮活动。(不能解答的写到自己组的黑板上)

2、交流、展示:

(1)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2)小数乘一个数的计算法则:

(3)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确定:

三、过关检测

1、不用计算,说出下表中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

因数 0.4 12.13 28 1.2 1.26

因数 6 0.5 0.26 3.3 0.08

积的小数位数

2、计算下列各题

8.02×152.8×0.650.25×0.083.6×0.74

3、李林和刘燕去买红丝绳编织中国结。每米售价1.83元,李林和刘燕分别买了2.5米和1.8米,他们分别应付多少钱?

4先计算前三道题,然后仔细观察,找出规律,在填数。

2.1×0.9=3.21×0.9=4.321×0.9=()×0.9=

()×0.9=()×0.9=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篇12:地震中的父与子 导学案(西师版五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会认“姆、褴、褛、婚、剖、宠、款”7个生字;会写“拇、汤、姆、趁、妖、倒、厨、剖、鞠、躬、宠、肿、趟、逗、款、善”16个生字;掌握“大拇指、结婚、妖精、倒出、剖开、鞠躬、款待、善良”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读懂课文,难点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提示】

通过读文,理清故事线索,了解主要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具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展示重点语句。

【课时】

根据学情建议2-3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多读几遍,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做到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大拇指 汤姆 趁机 妖精 倒出 厨房 剖开

鞠躬 受宠 哭肿 一趟 款待 逗乐 善良

2、默读课文2-3遍,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写

下来。

二、学习探究

1、自主合作学习,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想一想课文围绕汤姆先介绍了什么?再介绍了什么?最后介绍了什么?

(2)默读课文,想想大拇指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

(3)研读课文:农夫和他的妻子为什么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他的什么心愿?

阅读提示: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心愿。

(4)回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恰当及想象力的丰

富?与同学交流。

2、展示与反馈。

3、作业设置

小练笔:想一想,汤姆还可能会发生什么惊险的事?请你发挥想象,写

下来与同学交流。

4、达标练习

(1)看拼音写汉字。

mǔ zhǐ yāo jing dào chū pōu kāi

( ) ( ) ( ) ( )

jū gōng shòu chǒng kuǎn dài shàn liáng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姆( ) 褴( ) 踹( ) 宠( ) 剖( )

拇( ) 监( ) 喘( ) 庞( ) 陪( )

(3)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衣衫( )( ) 愁( )苦( ) 自( )自( )

喜( )望( ) 痛( )流( ) ( )山( )岭

素( )相( )

(4)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 ( ) ( )

调 着 倒

( ) ( ) ( )

(5)给下面语句加标点符号。

不 汤姆说 我的父母是穷苦的农民 他们长得不比别人大 也不

比别人小

国王说 那好吧 你到我的宝库里去 拿点儿金银 给你穷苦的父母亲

带去 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6)填空。

①汤姆的经历多么危险神奇:他掉进( )里,被吃进( )里,被乌鸦叼走掉进( )里,被大鱼吞进( )里,又和鱼一起被送进( )里,最后大难不死,受到国王的宠爱。

②作者表达的心愿是

5、拓展练习:

拇指姑娘

在秋天,有一只南飞的燕子途中遇到寒冷,冻得落下来,他像死了一样躺在那块地上,让冰冻的雪花把他全身盖满。

拇指姑娘真是抖得厉害,因为她是那么惊恐;这鸟儿,跟只有寸把高的她比起来,真是太庞大了。可是她鼓起勇气来,她把棉花紧紧地裹在这只可怜的鸟儿的身上;同时她把自己常常当作被盖的那张薄荷叶拿来,覆在这鸟儿的头上。

第二天夜里,她又偷偷地去看他。他现在已经活了,不过还是有点昏迷。他只能把眼睛微微地睁开一会儿,望了拇指姑娘一下。拇指姑娘手里拿着一根点燃的火柴站着,因为她没有别的灯盏。

“我感谢你,可爱的小宝宝!”这只身体不太好的燕子对她说,“我现在真是舒服和温暖!不久就可以恢复体力,又可以飞了,在暖和的阳光中飞了。”

“啊,”她说。“外面是多么冷啊,雪花在飞舞,遍地都在结冰。还是请你睡在温暖的床上吧,我可以来照料你呀。”

她用花瓣盛着水送给燕子。燕子喝了水以后,就告诉她说,他有一个翅膀曾经在一个多刺的灌木林上擦伤了,因此不能跟别的燕子们飞得一样快;那时他们正在远行,飞到那辽远的、温暖的国度里去。最后他落到地上来了,可是其余的事情他现在就记不起来了,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来到了这块地方的。

燕子在这儿住了一整个冬天。拇指姑娘待他很好,非常喜欢他,鼹鼠和田鼠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事,因为他们不喜欢这只可怜的、孤独的燕子。

当春天一到来,太阳把大地照得很温暖的时候,燕子就向拇指姑娘告别了。她把鼹鼠在顶上挖的那个洞打开。太阳非常明亮地照着他们。于是燕子就问拇指姑娘愿意不愿意跟他一起离开:她可以骑在他的背上,这样他们就可以远远地飞走,飞向绿色的树林里去。不过拇指姑娘知道,如果她这样离开的话,田鼠就会感到痛苦的。

“不成,我不能离开!”拇指姑娘说。

“那么再会吧,再会吧,你这善良的、可爱的姑娘!”燕子说。于是他就向太阳飞去。拇指姑娘在后面望着他,她的两眼里闪着泪珠,因为她是那么喜爱这只可怜的燕子。

“滴丽!滴丽!”燕子唱着歌,向一个绿色的森林飞去。

(1)本文讲了拇指姑娘什么事?

(2)拇指姑娘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4)读下面两个句子,体会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①“滴丽!滴丽!”燕子唱着歌,向一个绿色的森林飞去。

②燕子一边叫着,一边向一个绿色的森林飞去。

【推荐阅读】

以上短文节选自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拇指姑娘》,拇指姑娘和大拇指汤姆一样有着神奇的经历,善良的拇指姑娘后来怎样?有没有过上幸福的生活?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安徒生童话集》中的《拇指姑娘》及其他作品。

上一篇:中心小学工作意见下一篇:清明节的故事初二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