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基本笔画

2024-06-17

拼音基本笔画(通用13篇)

篇1:拼音基本笔画

中国笔划最多的一个汉字(共57笔画) 这字读音——biang(二声)

其他汉字之最

乙(yǐ)最少笔画的汉字

“乙”读yǐ ,是天干的次位,其在方向上指东方,五行里属木,阴阳学说里为阴。在天干中,乙指幼苗或出芽。乙在名次里通常指第二位,但亦有作分类用,如乙类、乙种等,不一定为名次用。 (当然“一”也是最少笔画的汉字)

猋(biāo)最闹的.汉字

“猋”读作“标”。字形很明显,三条狗纠缠在一起,表示狗群奔跑的样子。引申一步,便派生出迅速、飙升的意思。

掱(pá)最无赖的汉字

“掱”读作“爬”。那还用问吗?典型的“三只手”,从别人身上窃取不义之财。“掱手”一词,变成了“四只手”,仍然脱不了“贼皮”,读作“扒手”。

赑(bì)最昂贵的汉字

“赑”读作“必”。“贝”就是钱,一上两下三个“贝”字码在一起,表示“用力的样子”。俗话说,肉好吃,钱难挣。金钱、名位所在,必然要削尖脑袋往里钻,怎么能不费劲呢?另外,有一个专有名词——“赑屃”,读作“必细”,是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龙生九种”,其中一子。

焱(yàn)最热的汉字

“焱”,拼音yàn,部首为火,常形容火花、火焰。古同“焰”,读音古同“炎”(yán)。

垚(yáo)最土的汉字

“垚”读“尧”,形容山高。“垚”字不常见,虽说一副土头土脑的模样,核心却是峭拔巍峨、直插云霄。

鱻(xiān)最滑的汉字

三条鱼,味道鲜美。“鱻”读作“鲜”,同时也是“鲜”的异体字。原指生鱼;抑或“新鲜”的意思;也指鲜美、应时的食物。

篇2:拼音基本笔画

班别:姓名:学号:

hénɡshùdiǎnpiěnàshù wān()()()()()()

hénɡ zhé ɡōushù wān ɡōuhénɡ zhé wān ɡōuɡōupiě zhé

()()(()()

shù tíshù ɡōushù zhé zhé ɡōuwān ɡōuhénɡ ɡōu

()()()()(()

shù zhéhénɡ zhéhénɡ piě

()()()

篇3:汉字基本笔画写法指导探微

一、点的写法

点,主要有右点和左点。 起笔后,从左上向右下写为右点。 如“ 六、火、立、斗、关、汁、寸、为、玉、共”中的点,都是右点。 起笔后,从右上向左下写为左点,如“ 乐”的第四笔、“ 杀”的第五笔、 “ 点 ”的第六笔 ,都是左点 。 点的写法是 :起笔轻 ,收笔重 ,略呈长圆形。 点,在不同的字中有大小长短之分。 小学生写点有三种毛病,一是要么一律向左,要么一律向右,要么忽左忽右;二是写得过长;三是写得轻小,看不出其闭合收笔。

二、横的写法

横要写平,这是相对的说法,其实多数较长的横都是稍向右上扬起的。 横的写法是,从左向右,起笔稍重,中间稍轻,收笔按一下。 如在“ 一、二、大、工”这些字中,横都是起笔重,中间轻,收笔按。 但是在“ 日、月、目、田”这些字中,横的起笔和收笔就不能写得过重。 一年级学生写横的毛病是过于僵直, 看不出起笔和收笔,小横写得过重。 教学时,可以多找些例字,通过比较,让学生掌握写法。

三、竖的写法

竖有两种:( 1) 悬针竖。 写法是:起笔重,逐渐下滑,顺势轻提笔,收笔略成针尖状。 如“ 十、中、牛、斤”中的竖,都是悬针竖。 ( 2) 垂露竖 。写法是 :起笔 、收笔都要稍重一些 ,上下基本一样粗 。 如“ 下、木、不、个、书”中的竖,都是垂露竖,收笔不能写成针状。 一年级学生写竖,往往分不清有尖还是没尖,这要结合具体的字来指导,能总结出规律更好。

四、撇的写法

撇有平撇和竖撇之分。 如“ 爪”字的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撇的大小长短有区别,撇的倾斜角度也不一样,但运笔的过程大体上是一致的,即:起笔稍重,向左运笔时渐轻渐快,收笔顺势提起形成尖状。平撇较短,变度小,如“ 瓜、爱”的第一笔。竖撇倾斜度大,如“ 月、人、厂”等,但弯度各不相同。 小学生写撇,往往不注意弯度,写平撇时倾斜度过大,写竖撇时容易过早撇出。

五、捺的写法

捺分平捺、斜捺。 平捺的写法是:从左向右,起笔先略向左推,再稍弯向右下,逐渐向右写,收笔顿一顿捺出,如“ 之、延达”。 斜捺的写法是:从左上向右下写,起笔较轻,逐渐加重,收笔顿一顿捺出,形成尖状,如“ 八、木、父、攻、大、文”。 小学生写捺的毛病是平捺写得太陡,起笔不明显,收笔写不出捺角;斜捺的捺角太突然。 教师应多做示范,讲清运笔要领。

六、提的写法

提有平提、斜提之分。 如“ 珍、理”,都是平提;“ 活、冷、打” 都是斜提。 平提和斜提只是角度不同,写法大致相同,都是从左下向右上,起笔稍向下顿,收笔轻而快,形成尖状。 小学生写提往往把平提写得过陡, 斜提角度不够。 教师可找一些平提和斜提的字,让学生对比观察,然后分类练习。

七、钩的写法

钩的种类较多,有横钩、竖钩、弯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等钩的写法,重点是在钩出之前要稍顿,然后轻快地钩出,形成尖状。 小学生写钩,主要毛病是掌握不好某些钩的弯度,有时写得太直,有时写得太弯,如“ 我”字的斜钩,容易写得弯度太大,显得软而无力“; 化”字的竖弯钩写得弯度不够;“ 心”字的卧钩容易写成竖弯钩。

八、折的写法

折有横折、竖折。 折的写法要注意两点:一是折笔的地方要顿一下,然后再接着写出下面的笔形;二是要注意折后运笔的角度。 小学生写折的毛病是不注意顿笔, 写出的折没有力度。 再者,就是折后的角度掌握不好,比如写“ 刀”,把折后的笔画写成直上直下的竖;写“ 风”,把折后的弯钩写成竖弯钩。

篇4:写好基本笔画

写一手好字的小朋友,我们也会跷起大拇指,夸他是个“好字手”。

从这期开始,邹老师将通过“学方法”和“临名帖”相结合的方式告诉你,要掌握方法和技巧,写一手好字,临摹优秀碑帖是最佳途径。

汉字有数万个,但归根结底,基本笔画只有八个:点、横、竖、撇、捺、提、折、钩。古人总结出了“永字八法”,就是说这个“永”字,几乎包含了这八个基本笔画。据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花了15年的时间专门练这个“永”字,可见,基本笔画多重要啊!

提示一:写准起笔和收笔。

如果我们把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部分切掉,剩下的部分几乎都成了一条直线,因此,只有写准起笔和收笔,才能写准每一个不同的笔画。

每笔都有起行收,一起二行三要收。

提示二:写出粗细变化。

每一个笔画,从起笔到收笔不是一样粗细的。要写细,把笔提起来——笔按纸的力小一点;要写粗,把笔按下去——笔按纸的力大一点。

每画都有粗细变,全靠重按和轻提。

提示三:注意方向变化。

笔画不同,运笔方向是不同的。方向准确了,笔画就能写正确。

笔画常有方向变,方向一变形状变。

篇5:行书 基本笔画

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 反捺点: 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曲头点: 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长点

行书第一章第一单元:点

反捺点: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后,力量由轻到稍重,然后笔略向下拖,回锋收笔,似反捺写法。

曲头点:笔锋入纸后,向右弯曲铺毫,重按后回笔出锋。

长点:外字的最后一笔,捺改为长点,笔入纸后向右拉长,再将笔下顿收锋。斜点:尖锋入纸后,向右向下重按铺毫,再将笔向左上回锋

至腹部收笔。

带右点:竖直下笔,按后将锋从腹中挑出,带写出右点,写时笔锋横向行走,第一点重,第二点轻。

兰叶点:次字最后一笔,尖锋入纸后重按铺毫,再将笔略提从中间出锋。

出锋点:笔入纸后,顺势一顿,即将锋带出,露出锋尖与下一笔有连之势。

平点:尖锋入纸后,笔平行向右铺毫,再略向下于中腹出锋,形似短横。

横四点:横四点,每点都极清楚,然又每点相连,其势略有上斜,不使平板。

横三点:岁字中间是横三点,首两点都从腹中出锋带右点,最后一点出锋上挑,以写戈笔。

二点水:上点出锋带出下点,转锋提笔向右上挑出。

上下点:上下两点相互呼应,上点出锋即成下点起笔,上点略轻,下点略重,反之亦可。

横波点:然字四点,其形不甚清楚,似水之波涛,曲折多姿,最后一点略重回锋。隼尾点:最后一点取隶法,笔在中间作一重按,然后突然上提,以笔尖出锋,如鹰隼之尾。

三点水:首点出锋带出次点次点与末节点相连,末点按后上挑,其势一气呵成。左右点:左右两点,作遥相呼应之势,一般是左低右高,字的重心易平稳。

行书第一章第二单元:横

仰势横:所字上横呈上仰之势,使字更是丰满,稳固。

下挑横:长字中间长横行笔至收锋处,将笔锋向下挑出,以便连写下部点画。

垂头横:共字第一笔起笔呈反方向笔由下向上,用腕力写成有弹性的横画,其锋外露,收笔回锋。

露锋横:尖锋入纸,其锋外露,行笔由轻至重,最后锋尖略上提后下按,回锋至横越画中间。

重横:于字两横稍短,用笔较重,因此字点画少,点画粗壮,使字稳重有力。上挑横:第一笔横画向上倾斜,收笔处向上挑出,以便写长撇。

波折横:此横亦用腕的翻动,轻重徐疾,波曲向前,收笔回锋,使线条生动活泼。

带锋横:发笔处承上一笔的出锋搭势后转笔写成横画,所以又称“搭锋”,变化在发笔处。

下凹横:未字两横都有下凹之势,尖锋入纸后笔向下拉后再向上斜行,使线条呈下凹状。轻重横:尖锋入纸后,笔右行时用力由轻至重,收笔回锋

行书第一章第三单元:竖

曲头竖:最后一笔竖画在笔尖入纸后,利用腕力向左稍弯后再向右迂回行笔,故此竖头有曲折。

悬针竖:竖画之悬针,笔锋逆入后,调整至中锋则顺势直下,出锋处提笔空收,使锋尖能尖锐,饱满,不能飘浮。弧竖:最后一竖,势向右凹,形成弧曲使整个字更显风神。

并列横:数横并列有轻重,长短,仰覆之变化。

重轻横:此横画行笔逆入后,立即铺毫重按,然后右行时,由重转轻,收笔处略重回锋。

短竖:人字旁左竖,行笔短促,力量稍重,使右旁点画虽少仍是稳固。

反笔竖:此长竖起笔处作由右向左的反方向,以示与其他畅字用笔之不同。

开叉竖:羲之写兰亭用的是鼠须硬毫,故偶有开叉,此笔不必强求,也无法强求,应顺其自然。

相向竖:左右两竖作相互对峙,相互包围之势,使能相互呼应,名曰相向。

并列竖:数竖并列,在起笔方向,长短,粗细等方面都有变化,使参差不齐,变化复杂。带钩竖:行书用笔动荡感极强,此竖画至出钩处向右上钩出,既不作悬针,亦不作垂露。

露锋竖:作字左竖露锋入纸,作弯势下竖,收笔回锋。相背竖:左右两竖都有内凹之势,作背靠背状,名曰相背。行书第一章第四单元:撇、挑

平撇:第一笔属平撇,笔锋逆入后向左平的撇出,线条饱满而出锋锐利。

斜撇:用笔取逆后,笔锋向左斜出,势微曲,壮健有力,力送锋尖,沉稳不飘。

长曲撇:此撇长而微弯,其势先直后向左撇出,极为醒目。短撇:此短撇短而有力,如鸟啄木。

尖锋撇:此撇尖锋入纸后,迅即铺毫,然略弯撇出,头尾都尖,中间厚重。兰叶撇:此长撇,入锋略重后即向左下行笔,其间由重转轻,由轻转重后很快撇出,飘逸如兰叶。

回锋撇:在撇至出锋处,忽作收笔,使头呈圆形,力聚于中,十分厚重,含蓄。

曲头撇:左撇头呈弯曲,其形折,出锋处上钩。

曲折撇:此撇长而中间有曲折,可见行笔之波动出锋处又戛然而止,回笔收锋,很含蓄。

弧撇:此撇起笔逆入后,竖直而下即向左推出,出锋尖利,中间有很大弧曲,此撇线条浑厚。

带钩撇:此撇由重至轻,至出锋处突然折锋钩出,出钩处稍作发力。

反撇:此撇呈反势,接出钩的牵丝,笔由下向上反手作平撇,转折处的轻重不易掌撑,难度很大。

开叉撇:此撇出锋处笔锋开叉,行笔重而出撇快,笔又硬,故偶然开叉,不必故意为之。

并列撇:三撇并列,方向和轻重都不雷同,不使刻板。

回锋挑:和字左挑,实是两笔,先行笔向左下折锋,由原路向右上挑出,是先回锋再上挑,使蓄力更足,力感更强。

短挑:挑法用力在起笔处,得力在出锋处故应快速有力,短而不松。垂头挑:女字上挑起笔时,笔由下向上,有一牵丝露出,故其头下垂。长挑:或字下挑长而有曲,出锋处与撇相呼应。

行书第一章第五单元:钩、折

竖钩:先作竖画,至出钩处,锋略上提,使得力得势后向左钩出。

心钩:尖锋入纸后,向右下方作弧形行笔,渐行渐重,至出钩处最重,出钩时作顿挫,得势后向左上顺势钩出,此钩宜稍长。

戈钩:笔锋逆入后,引笔作斜势下行,中间微弯但不能太弯,至出锋处蹲锋得势上钩。竖弯钩:竖弯后向右横画,渐行渐重,在出锋处,先蹲处得势,迅速向上略外倾地钩出,钩很厚重。

背抛钩:即风字右边的横折右斜钩,此笔宜笔势带侧,用腕力打弯,顺势斜出,使钩饱满有力。蟹爪钩:逆锋入纸后先写竖画,至出钩时将笔向左平推,然后再向上钩出,形似蟹爪,此笔是王书的特色。

圆曲钩:最后一笔,接横画后,顺势竖下,由轻至重,其势弯圆,再顺势出钩,极为自然。横折竖钩:月字右半,先写横画,折后写竖画,其势微弯,顿后上钩。横钩:长横至折角处,提笔后重按,调正笔锋后向左钩出。

下垂钩:此钩的特点是出钩时,笔顺势下垂出锋,与圆曲钩略同。

回锋藏钩:最后一笔原是竖弯钩然此处并不钩出,而似写一横出锋处回笔将锋藏入画中。平钩:最后一笔也是竖钩,然此钩是向左平推而出,有托住上部之意。横折:横画行笔至转弯处,作提按圆折直下,转折不露圭角。

竖折:先作竖画,至转折处作顿挫提按,折锋向右,如写横画,收笔回锋。左斜折:最后二笔,逆锋入纸后,向左微斜而下,转折后向右作点画。右斜折:横画行笔至转折后,向内微斜而行,然后出钩,其折圆浑。行书第一章第六单元:捺

平捺:逆锋入纸后,即向右行笔,一波三折,顿后将锋平出,此捺势甚平。斜捺:尖锋入纸后,即铺毫重按,向右下行笔,顿后出锋,此捺势斜甚有力感。

回锋捺:此捺与平捺相似,然行笔轻重有变,出锋处并不捺出,而是回笔将锋收入画内。带钩捺:最后一笔是长捺,出锋时笔略向下带出,有一小钩。

长点捺:最后一笔以长点代捺,笔由轻而重,再回锋收笔,头是圆形。隼尾捺: 最后一笔如捺如点,笔在中间作一顿挫,突然笔出锋,露出锋尖,如鹰隼之尾。

反捺:此捺作反势,逆锋入纸后,笔向上凸起铺毫,然后向右下行笔,出锋处笔又内拗而出,其形与一般捺相反,也需有高度的行笔技巧。

短捺:最后一笔逆入后速行向右下迅笔,稍作提按即回锋收笔,行笔短促有力,但捺的动作已全部完成。

重捺:最后一捺为与上两笔相衬,故行笔特重,中间提按也不明显,出锋时突然将笔提出,略露锋尖。

波折捺:此捺行笔时起伏波折,收笔回锋。

曲头捺:起笔处行笔曲折,然后再波折作捺,捺势圆润,锋也作收。

兰叶捺: 此捺行笔势甚平稳,惟头尾轻,中间略重,也似兰叶写法。

平头捺:此捺亦很有特色,其头齐平,也显稳重,然行笔较难掌撑。

篇6:《基本笔画》的评课稿

11月15日下午第二节,我认真聆听了刘杜琼老师执教的《基本笔画》教研课,觉得受益匪浅。

就刘老师的课而言,这是一节扎实的书法课,教师从开始的复习握笔姿势入手,激发学生书法兴趣,到观察基本笔画,再到认真范写,教给顺口溜,再到学生的自评,互评……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扎扎实实,教师写,学生练,“写”的概念落得很实。以下是我个人对于这堂课的点滴感想:

一、体现中国特色,做足中国风。

作为一节有中国特色,旨在体现汉字风韵,传扬中国文化的特色课,这节课几乎没有什么特色的中国元素,显得平淡,平白。要想激起孩子们的书法兴趣,氛围创造很重要。如果刘老师能在开头加入一个围绕“汉字、书法”的激趣互动谈话,或者出示画面上有一些中国汉字的故事或名家书写汉字的视频,再配上悠扬的中国古曲,应该会能抓住孩子们的心,抓住在场每位教师的心。

二、提高课堂效益。

一直以来,“高校课堂”是许多老师追求的目标,我也有许多困惑。但是这节课我认为眼前可以做到的有很多。首先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兴趣所在,没有将孩子们的书法欲望激发开来,所以可以说孩子们基本上是在教师的带动下一步一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练,这样的书法课可以给孩子们留下多上影响我想每位老师心里都清楚,如果老师动心思将孩子的书法欲望深深激发,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喜欢了这些字,忍不住要写一些,那样的效果不言而喻。其次是教师评价效果不太好。在每次孩子们写完之后,教师都有一个评价活动:自评,互评,小组评,形式蛮多的,但是这些评价都在被评价孩子的眼前进行,老师忙于对这个孩子进行评价的`时候,别的孩子看不到,不知道这个孩子的字好在那里,不足在哪里,后来有进步在哪里,这样评价的效益就是仅限于被评价孩子以及周围的那几个人,并且老师的进行评价的时候,我看到了其他孩子们是无聊的,有的瘫坐在位子上,有的顺着教师的话在做,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玩。建议教师作业的评价放在展示台上展示,并且给写得好的、有进步的孩子以一定的奖励:一颗红星呀,一阵掌声呀都可以,这样的指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高效的。虽然后来教师解释说,是由于条件有限,所以没在展示台上展示,我觉得教师可以用心去克服这个条件不足,而不是用解释来弥补错误:教师可以请学生上黑板演示,也可以事前做好课件,将学生作品输入电脑,进行对比,让学生看、评,效果应该也会不错的。

三、书法解字相结合。

汉字的最大特点就是音形义三合一,我们书法绝对不能脱离了汉字本身的意义去做仅仅是笔画组合的练习,每个字都有意义,每个字都是一幅画。挖掘了字的意义再来书法,会有助于学生把字写好,写端正。这就是汉字,是别文字所没有的独特魅力,教师应该充分挖掘。

篇7:基本笔画的教学反思

初学写字的孩子们虽然能把笔画写得平直,但那些“横”和“竖”总是像一根根小木棍,头尾一样粗,显得很生硬,缺少“提”和“按”的粗细变化。开始,我给学生讲写字时要注意提和按,同时不断地示范。可是几节课下来,我发现虽然我讲得很卖力,收效却不大。学生对我的讲解似懂非懂,听的兴趣也不大。这让我很是苦恼了一段时间。 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聆听了一节音乐课。在课上,我看到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念拍子时,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念大-大-大。而是用跑和走来代替。如“×-×-×××”,就是“走-走-跑跑跑”,仿佛是在做游戏,形象生动,同时突出了节拍的长短快慢的变化。学生边念边记,学得兴趣盎然,记忆效果也很好。我从中得到启发,我也可以让学生一边念,一边写生字啊。

又一节写字课上,我指导孩子们写字时,就把提按改成了停和走。写横时,就教小朋友念:停停走停停回。因为学生刚写“按笔”时,总是谨小慎微,按得比较轻。因此,我在口诀中用了两个“停”进行强调。而“回”就是回锋收笔。然后,我叫小朋友一边念,一边写。这一招,效果很明显,学生觉得新奇有趣,写字的兴趣高涨。教室里一片停停走走声。很多学生写了一遍又一遍,笔画的`提按也开始鲜明。而后,我又让学生观察撇的写法,自编撇的口诀。学生编的是停停走。

篇8:硬笔楷书基本笔画书写技法研究

关键词:硬笔,楷书,基本笔画,技法

硬笔指笔尖较为硬性的笔。楷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种基本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的。只有熟悉和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 才能把字写得正确、美观、大方, 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一、点的写法

“点”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如坠石, 书写时要节奏明快, 干净利落。点画虽然短小, 亦有起、行、收三个环节。汉字中点的位置及组合变化不下十余种, 而究其写法, 不外乎侧点和顿点两种。侧点的写法是由轻到重, 顿而回锋。侧点以右点为代表, 还有左点、垂点等。如“亦”字, 上点居中, 横取斜势;下点在腰, 笔断意连。再如“六”字, 三点相连是等边, 一横穿插在腰间;顿点的写法是顿而出锋。顿点以挑点为代表, 还有撇点、竖点等。如“关”字, 顿“挑”顿“撇”, 两点映带;两横收敛, 撇捺开张。另外, 多个点同时出现时, 不可多“点”一律, 要注意每个点的角度、大小、位置、间距等变化, 并使其相互间呼应配合, 切不可“各自为战”。如“杰”字, 横短竖长, 撇捺对称;四点各态, 变化生趣。再如“汗”字, 三点水, 曲中直;上横上点尾, 下横二点头;横短长, 竖最长。再如“火”字, 点点撇捺, 笔断意连;点在腰间, 撇捺挺健。

二、横的写法

“横”, 即大写的“一”, 要写平稳, 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 横不平, 则字不稳。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 横画不能写成水平, 而应写成左低右高, 收笔时要顿笔, 使笔画变重些, 这样, 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 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 不是指横水平书写, 而是要求看似平稳的意思。横有长横、短横、斜横之分。第一, 长横。长横的写法是, 下笔稍驻 (亦可尖入笔) , 继而右向行笔渐重, 收笔时要向右下顿笔, 要使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五度倾斜, 向下俯视的形态。如“三”字, 三横有短长, 间距要均等;中横最为短, 底横应最长。第二, 短横。短横的写法是, 轻下笔, 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 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共”字, 短横短竖, 长竖长横;两横断三段, 两竖分左右。第三, 斜横。斜横的写法与长横相似, 只是右上倾斜七度。如“七”字, 长斜横, 短竖弯, 就是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笔画才均匀, 重心才平稳。

三、竖的写法

“竖”是垂直延伸的笔画。不论在字的中间还是在两侧, 竖都起支撑全局的稳定作用。竖不垂直, 则字不正。所以, 挺劲有力是写竖直的根本要求。“八法”称竖为“弩”, 意在用力。《笔阵图》说竖“如万岁枯藤”, 即写竖必须寓屈曲之力于画中, 不能僵硬死板。竖有悬针竖、垂露竖、短竖之分。第一, 悬针竖。悬针竖的写法是, 下笔先右顿, 然后垂直行笔, 收笔时顺势出锋, 成针尖状。悬针竖因此得名。如“十”字, 横长竖短, 相互对割。第二, 垂露竖。垂露竖的写法是, 下笔先右顿, 然后垂直行笔, 收笔时顿而回锋, 仿佛针尖上垂着一滴露水珠, 故得其名。如“不”字, 横斜五度, 竖直中心;撇需直健, 与点对称;撇点搞竖, 重心平稳。第三, 短竖。短竖的写法同垂露竖, 只是行笔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如“土”字, 短横短竖, 对割等段;长横托起, 一片天地。

四、撇的写法

撇是左下势的笔画。“八法”中称撇为“掠”。“撇”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 如能写得自然舒展, 会增加字的美感。撇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 起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撇的写法:顿笔之后, 左下运行;舒展撇出, 力送笔端, 最忌“甩笔”滑出。就是说, 写撇不可轻拂而出, 避免出现“墨到笔没到”的毛病。第一, 斜撇。斜撇又叫长撇, 其写法是, 下笔右顿, 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 收笔时出尖, 长而舒展。和捺配合使用时, 收笔要有回锋笔势, 以期和捺画呼应。如“天、夫、大、太”等字, 撇、捺和横同时出现时, 撇、捺要开张, 横要收敛为短横, 一张一弛, 变化使然。而如“美”字的“大”字底, 则需要横长, 撇、捺收敛, 且捺要变成反捺, 又称右长点。再如“人”字, 撇短直, 捺长曲;接点在撇上1/3处, 撇、捺夹角为110°。“入”与“人”字大同小异, 只是接点在捺上1/3处, 其他相同。而“八”字没有接点, 其他相同。“人”、“八”、“义”三字撇、捺的关系, 体现了任何两个笔画的三种关系, 即“相接”、“相离”、“相交”的关系。第二, 竖撇。竖撇即竖而撇之, 上段按照竖写, 后段顺势撇出。如“月”字, 一笔竖而撇之, 二笔折而有力;横多间距要均等, 体态苗条如嫦娥;内横应左连右断, 底横更在腰之上。第三, 短撇。短撇之写法同斜撇, 只是行笔较短, 书写时要短而有力。短撇在字头出现时, 笔画形态较平, 可另称之为短平撇, 如“千”、“禾”、“反”、“后”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 笔画形态较斜, 可另称之为短斜撇, 如“仁”、“役”等字。

五、捺的写法

捺和撇相应, 刚柔且见, 可增加楷书舒展、飞动、流美之势, 书写要劲健丰腴, 壮实有力, 进退抑扬, 曲尽其姿。写捺不宜快捷, 而应缓进。要粗细分明。捺主要有斜捺和平捺两种。第一, 斜捺。斜捺要轻落笔, 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 行至捺脚处重按笔, 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 收笔要出尖。注意起伏, 伸展有节;捺脚宜平, 不可上翘, 如“木”、“禾”、“米”等字 (撇捺对称) 。第二, 平捺。平捺的写法同斜捺, 但下笔时要先写一小短横, 然后再向右下方向行笔, 相对平坦, 如“建”、“边”、“趣”等字 (遇到前两种字是后写走之, 走字底的字先写走之) 。

六、钩的写法

“钩”是汉字中变化最多, 也最容易出毛病的笔画。书写时要注意长短、曲折、角度等的变化。几种常见的钩如下:第一, 长斜钩。长斜钩也叫戈钩, 其写法是, 右下顿笔, 曲而行之, 注意弹性, 忌弱无力, 尾处再顿, 右上挑出。如“我”字, “我”有一长戈钩, 斜倚重心线上;弧线圆转自然, 重心平稳舒展。第二, 舟底钩。舟底钩也叫卧钩, 其写法是, 下笔稍轻先向右下曲行, 渐渐加力, 后段上翘:尾处驻笔, 左上出钩, 钩要出尖, 但不宜过大, 如“心”字。要想写好心字, 弯钩自然圆转;钩画平躺无折痕, 中间挑点侧点呼;气运连贯写心字, 三点应避以排齐。第三, 浮鹅钩。浮鹅钩起笔稍顿, 向下运笔, 圆转右行, 钩处上倾, 用力向上, 快速出钩。“毛”、“电”等字, 竖的部分略长, 横的部分略短;“巴”、“也”等字, 竖的部分略短, 横的部分略长。第四, 横折钩。先略向上斜写横, 再转而左下运笔, 并稍向左弧曲, 尾处用力左上钩出。横折钩又分两种。“刀”、“勿”、“力”等字, 左侧主笔有撇时, 横折钩要与撇协调, 要写横折斜钩;“习”、“司”、“句”等字, 左侧主笔没有撇时, 要写横折直钩, 以为和谐。第五, 竖直钩。先顿笔写竖, 到起钩处, 再驻笔出钩, 钩的尖角约45度, 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丁”字, 先写意长横, 要在格中上;竖钩局中线, 钩向横开头。竖钩有左钩和右钩两种, 如“则、长”等字。第六, 竖弯钩。下笔稍轻, 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 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 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子”字。子字分三笔, 长横居中线;上短下身长, 竖钩重心线。

七、挑的写法

“挑”又名提, 其写法是, 下笔较重, 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 收笔要出尖。书写时, 快而有力。挑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 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第一, 平挑。平挑平而略长, 如“虫”字。口略扁, 竖居中;挑有力, 重心稳。第二, 斜挑。斜而略短, 如“地”字。提土之挑, 短而有力;注意方向, 笔断意连;末笔关键, 尾巴稍长。

八、折的写法

篇9:轻松写好基本笔画

一、增强手腕的灵活度

1.学做“指腕操”,或者课间进行跳绳、玩竹蜻蜓、打乒乓球、给画涂色等能锻炼手腕力量的游戏。

2.画线段或者圆弧。如下图,这四步训练方法分别包含了横、竖、撇、捺的行笔动作,大家一定要以腕带笔,以达到训练手腕的目的。

二、观察笔画的形状

我们先来看横画。由于人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就像一座桥。起笔收笔时稍按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还有一个口诀:起笔重 —— 行笔轻 —— 收笔重。

再比如写点画,可以先观察点像什么。是不是像一个小水滴?书写时一是要知道点的“背部弯弯,腹部平平”;二要知道点分三步写成,如右图。

三、发现笔画书写规律

从上图我们能明白汉字中横是有区别的。比如“五”中的第一横,横位于字首的位置,写时要做到左低右高,而“土”字最后一横是底横,一定要写平,否则字就歪掉了。

四、走出书写的误区

翟老师经常看到很多小朋友把撇画写成弯弯的圆形弧线,而捺画就是一个斜坡,没有捺脚。大家要明白:撇画是一条慢慢往外伸出的斜线。捺画像是滑滑梯,斜度大约是45度角。

捺的儿歌

写捺时候要做到:

起笔轻来渐渐重,

顿一顿后换方向,

捺脚还是要向下。

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

篇10:欧阳询楷书教学基本笔画

一、欧阳询简介

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之一。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二、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

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图片

当代书法家田英章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三、楷书的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点、钩、提、转折是楷书的8种基本笔画。

四、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五、横画的写法

1、长横的写法

2、短横的写法

3、中横的写法

4、尖横的写法

横画书写示范视频

六、竖画的写法

1、垂露竖的写法

2、左垂露竖和右垂露竖的写法、悬针竖的写法

竖画书写示范视频:

七、练习

书法教学课堂--欧阳询楷书教学基本笔画

篇11:欧体基本笔画《横》教学设计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折”。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横折”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折”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横折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折,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横折的字。

1、出示范字。

横折: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篇12:02硬笔书法基本笔画1

硬笔书法的笔画写法1 教学目标:

1、认识硬笔书法的笔画特点,了解硬笔书法的用笔之美。

2、学习硬笔书法基本笔画的写法,感受硬笔书法的艺术魅力。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把笔画写正确、端庄、美观,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基本笔画的写法,特别是起笔和收笔的要领。教学难点:教学捺画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提问:“硬笔书法的美感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

答案:用笔、结构、章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总结归纳出正确答案,并引出今天要学习硬笔书法的用笔,即如何写好汉字中的每个笔画。

二、讲授新课:

(一)硬笔书法的笔画特点。

书法是艺术,要追求美感,不是把字写对了就行了,而是要写好看写出美感,通过图片了解书法中基本笔画的造型美感。

硬笔书法的运笔方法来自软笔书法,我们先来看看软笔书法中的笔画特点。

颜体

柳体

欧体

软笔楷书的横画运笔示意图(课件演示)

楷书运笔有三个过程包括:起笔、行笔、收笔。硬笔书法的运笔比软笔少简单一些,但起笔、行笔、收笔这三个过程必须有。

硬笔书法运笔方法:斜切入笔,少顿行笔,停顿收笔。

(二)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

写法和取势可通过“永”字八法来进一步了解。

1、点:称为“侧”。

点是最短的笔画,姜白石《续书谱》云:“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顾盼”指笔势,“向背”指体势。

2、横:称为“勒”

横的笔画较长,如果行笔太快,太流畅,笔画会显得单薄空洞,因此在书写过程中,不能信马由僵,必须勒住缰绳,步步踏实,以求稳重。“永字八法”称之为“勒”,十分形象。

3、竖:称为“努”

书法艺术强调横平竖直,但它们不是几何学上那僵硬的水平与垂直,它们重感觉,只要感觉上是平的和直的,即使是弧线和曲线也可以。因此“永字八法”称竖为“努”,努字古通“弩”,以“努”来命名竖画,一是形如弓弩来弯曲,二是蓄力如弓弩之饱满。

4、钩:称为“趯”

钩是上下笔画连续书写的产物,是从按到提的一个跳跃过程,因此“永字八法”称之为“趯”。古文中趯有两种含义,《诗·召南·草虫》:“趯草虫,趯阜螽”,趯为跳跃。

5、挑:称为“策”

挑是横的变态。是比较短的横画,下一笔画的起笔就在它的右边,提笔运行,顺势就能相接。“永字八法”以骑马动作比喻横画,完整的称为收缰的勒,半截的就称为“策”,策是扬鞭的意思,非常形象。

6、长撇:称为“掠”

撇的收笔在楷书在中为轻挑,长撇的下一笔画都在收笔点的右边,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运笔过程如飞鸟掠檐而下,因此“永字八法”称之为掠。

7、短撇:称为“啄”

啄画在写法上起笔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峻快利落,速而且锐,类似于鸟之啄食,故得此名。

8、捺:称为“磔”

磔的本义是“分裂牲体”,以此命名捺画,不可思议,仔细考察,解释也比较复杂。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撇和捺类似“八”形,于是顺着它的意义,将左边称作掠,右边称作磔,具体来说,左边称掠是因为从粗到细,结束后还有一个回顾之势,右边称磔,是因为从细到粗,力量逐渐增加。

三、学生练习基本笔画的写法。

四、小结:

篇13:有效的汉语拼音教学基本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069-02

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字音、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汉语拼音的内容又是比较枯燥的符号,尤其是面对刚入学的孩子。要想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完成拼音教学,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要改变拼音教学繁、难、偏、低的状况,就得打破单一的拼音教学方法,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在拼音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就是音形相同或相似字母的教学,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在使用过程中也会由于辨析不清容易产生歧义。针对不同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肢体激趣,记忆相似字母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激趣就是把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融进新鲜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之中,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的传授有生气,在可感知的情景氛围中被学生乐意接受,从愉快走向成功。

如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对声母当中“b、 d”和“ p 、q”分辨不清,从而给认读、识记生字带来一些困难,也让家长发愁。经过认真观察和研究,我总结出用肢体巧记字母“b 、d” 和“ p 、q”的音和形,效果较好。从书写形式上看,bdpq这四个声母都是由“竖”与“半圆”组成的字母,只是竖和半圆的组成方式不同。因此我就称它们为“四胞胎”,并告诉学生“竖”就是我们笔直站立着的身子,“半圆”则分别是我们的“脑袋”“肚子”和“屁股”。同时自编儿歌帮助识记:大肚子b、b、b,大屁股 d、d、d,脑袋向右p、p、p,脑袋向左q、q、q。通过儿歌的诵读让学生的肢体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就这样,学生很快便在扭动自己肢体的快乐中掌握了“四胞胎”的特征。为了巩固所学的内容,我还鼓励他们和家长互玩“四胞胎”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学生非常喜欢。

二、创设情景,区别相同读音

新的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和人交流的培养。虽然这个要求在阅读目标中出现,但我觉得在学拼音时,就应该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拼音教学中,读音相同的字母是声母y w与韵母i u,在使用过程中有些学生常将yi直接写成i,将wu写成u,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只记得y与i、w与u读音相同,却忽略了y与i、w与u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正确地区分它们,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中我的设计是:情景导入“单韵母六姐妹中有一个叫小i的,(请出戴头饰卡片i的学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是谁?(请出戴头饰卡片y的学生)小i的妈妈叫y,y是声母,所以我们叫它声母y,然后让两个带头饰的学生拥抱在一起,组成yi。一个有趣的情景,让学生清晰地区分了声母y和韵母i。同时又让y和i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就是“母与女”的关系。这是一种“血浓于水”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每个学生都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因势利导,根据书中的图意编儿歌巩固记忆:树杈妈妈y、y、y,小i的妈妈叫大y,大y小i在一起,yi、yi、yi、yi,我们永远不分离。

在学习声母 w和整体认读音节wu的时候,我首先凭借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出一个动漫小故事:一位戴着声母w头饰的爸爸和一个戴着韵母u头饰的小男孩,手牵着手在公园里游玩。不知为啥?爸爸不见了,小男孩伤心地呜呜哭起来,小朋友,你们能帮他找回爸爸吗?生:“小u的爸爸怎么能把自己的孩子弄丢……”

抓住这个契机,我指导学生编儿歌:大w爸爸要牢记,别把小u丢掉去。小u小u别哭泣,爸爸在前等着你。随后,再根据教材图意编儿歌:屋顶爸爸w、w、w,小u的爸爸是大w,wu、wu、wu、wu ,大家一起来跳舞。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发现、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情境中,学会并掌握了这些看似难、可又有趣的拼音字母,强化了对y与i、w与u之间密不可分、不可替代关系的理解,同时,又受到了较浓厚的人文素养的熏陶和感染。

三、手脑并用,识记相似读音

拼音教学中,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对部分字母的发音存在语音缺陷。如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这是一个旧有的语言习惯问题,要想改变这一面貌的确很难,因为语音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得以发展。而特定的语音环境是固定的,不是经常发生改变的,因此,在拼音教学中,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z、c、s和zh、ch、sh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一定要讲清每个字母的发音位置及其特点。如教s与sh时,告诉学生发s的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齿背;发sh的音时,舌头翘起,在硬腭与软腭之间,形成阻碍发音,声带不振动。同时进行s与sh的发音比较,并以语音示范和手势配合指导。发s时,手掌平伸,帮助学生回忆发音器官的位置。发sh时手指向上翘起,帮助学生回忆发音器官的位置。然后用“猜一猜”游戏训练学生,我发s 和sh的音,让学生根据唇形的变化猜出是哪个音。最后根据训练的要求,让学生练习“四和十”的绕口令,强化学生的发音方法。当然,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还需时时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导、调控。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巩固知识。

四、小组合作,优带差学拼音

由于智力发展、思维能力等的个体差异,学习汉语拼音时有些孩子接受得快,有的孩子接受得慢,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我的做法是:课堂上我通常采用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方式,有同桌互读的,有四人小组互读的,在互读的过程中引导优生教差生,差生学优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还让优生带差生看拼音读物,既提高了优生的拼读能力,增设了他们学习课外知识的渠道,又带动了差生,提高了差生的拼读积极性。

五、巧用情景,培养创新能力

色彩鲜艳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它形象地展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万物。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并把它有机的与学习汉语拼音联系起来。如在教学j、q、x的设计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声母j、q、x 的表音表形图,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记住j q x的发音,在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同时,提示学生只要把母鸡的鸡读短些、轻些,就是声母 j的发音了;把气球的气读短些、轻些,就是声母 q的发音;把西瓜的x读短些、轻些,就是声母x的发音。再指导学生编儿歌帮助记忆j、q、x的形:母鸡母鸡j、j、j、气球气球q、q、q,西瓜西瓜x、x、x,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编儿歌识记声母,编得好的同学就请他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一起读。不一会儿,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说出自编的儿歌。有位学生是这样编的:i字加弯j、j、j,像个9字q、q、q,右斜左斜x、x、x,(其中学生对x编儿歌时,有的说歪歪+号x、x、x、也有的说一个x号x、x、x)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实践证明,先凭借学生对文本教材的自我解读,再利用图与性的迁移创编儿歌学拼音,不仅能让枯燥的拼音课变得有趣,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j、q、x与€嗥慈サ愎嬖蚣仁悄训阌质侵氐悖萄е形沂钦庋龅模合热醚旒莏、q、x与€?相拼时的有关儿歌:“j、q、x小淘气,不愿和u在一起,小€欣衩玻絡、q、x 就脱帽。” 然后,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记忆:课前,我精心准备了j、q、x与€耐肥危瑎厦娴牧降闾匾庾龀苫疃模瓤梢粤榛畹厝∠吕矗挚梢粤榛畹胤派先ァ#┰偾胨奈谎直鸫魃贤肥紊咸ū硌荨笆掷帧⒆雠笥选钡挠蜗贰Hの逗嵘男∮蜗吩诳翁蒙媳硌葑牛恢恢恍∈指呔僮牛徽耪判×成闲绰丝炖趾妥孕牛氩斡氲娜惹榭上攵N颐嵌贾溃惫邸⒂腥さ谋硌莼疃茄浅T敢獠斡氲囊恢只疃问健6颐亲隼鲜Φ木陀Ω梦瓷枵庋幕幔醚诙运伎肌⒍植僮鳌⒐鄄炱兰鄣墓讨校竦盟嘉芰颓楦械姆⒄埂U庋突嵩谘в胱龅奶逖橹锌炖值匮捌匆簟?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始终以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的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活动,寓教于乐,注重整合,帮助学生愉快地学习拼音,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方式中获得知识经验,享受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心系安全注重细节狠抓落实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图形分类》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