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2024-06-19

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通用4篇)

篇1: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活动目标:

1.学习故事《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理解故事内容。

2.能用生活经验和语言表达对快乐和忧伤的理解,遇到事情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3.根据图片大胆创编快乐的故事和忧伤的故事。

活动准备:

1.课件《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

2.笑脸和忧伤表情ppt

活动过程:

一、感受快乐和忧伤两种心情,引出故事。

小朋友们上午好,转身向后面的老师问好!今天我们在舞蹈房上课,还有这么多老师陪伴,心情怎么样?我从你们的表情中发现了。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说说图片里的人们心情怎样?

——看看图片上的是谁啊?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看这位表情,他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呢?(有快乐和忧伤两种)

2.请幼儿模仿两种心情不同的脸部表情,初步感受快乐和忧伤两种心情。

3.再看看这张图片上的两个人有什么不一样?(快乐和忧伤婆婆)

出示文字“快乐”“忧伤”

4.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有关这两位婆婆的故事,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婆婆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欣赏图片,分段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课件【看图说话】“第一页”,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想好的请举手。大班的小朋友要用完整的话回答问题哦!

点击“喇叭”,幼儿欣赏故事第一段。提问:两个老婆婆分别叫什么?她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2.教师播放课件【看图说话】“第二页”,请你观察屋顶旁结满了什么水果?猜猜两个婆婆开心吗?假如你是快乐婆婆会怎么说呢?忧伤婆婆又会怎么说呢?

点击“喇叭”,欣赏故事第二段。

提问:快乐婆婆看到葡萄是怎么说的?忧伤婆婆看着快要成熟的葡萄,是怎么说的?

3.教师播放课件【看图说话】“第三页”,快乐婆婆看到家门口的东西高兴么?猜猜这是什么?谁知道快乐婆婆会是怎么说的?忧伤婆婆又会怎么说的?

点击“喇叭”,欣赏故事第三段。提问:快乐婆婆看到了马粪,四处在找什么?

4.教师播放课件【看图说话】“第四页”,请幼儿根据图片猜猜发生了什么事?

点击“喇叭”,欣赏故事第四段。提问:忧伤婆婆看到小马驹,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请小朋友来学一学

三、完整欣赏故事,理解两位婆婆的不同性格。

1.教师播放课件【整体欣赏】,请幼儿认真欣赏。

2.引导幼儿感受两个人物的心理。

故事里有哪两个人物?她们遇到了什么事情?各自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幼儿复述故事中

两个婆婆的语言,从而感受她们不同的心理)

你同意她们的想法吗?要是你遇到这样的事,你会怎样?她们是怎样的人?

3.小结:快乐婆婆每天都很开心,把快乐带给大家。忧伤婆婆每天都是愁眉苦脸的。我们要学习快乐婆婆,把微笑挂在脸上,看谁笑得最灿烂。(请幼儿都笑一笑)

四、根据情境画面,创编快乐和忧伤的故事,进一步体验两种心情。

1. 教师播放课件【快乐和忧伤】

篇2: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刘丽君

一、设计意图

《花婆婆》这个故事出自于一本童书,一个很美的绘本故事,它的美十分安静,那种波澜不惊地叙述有着内敛的美丽。没有什么煽情的词汇,但是,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却缓缓而强大地笼罩着一切,我被这种感觉所吸引了,也被感动了,“做一件让世界变地更美的事”,多美的一个梦,多美的一个愿望,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说,不正需要去播种一粒粒“感受美、创造美”的种子吗?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作为此次教学活动的内容,活动始终以“美”一字为线索,并在活动中拓展了唱四季花开的儿歌内容,讲故事教学与儿歌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希望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活动目标

大班幼儿对文学作品已有一定的欣赏感受能力,而且对哪些花在什么季节开的常识已有了一定的生活感知应,因此这一活动适合在大班进行,并根据我的设计意图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美。

2、结合故事,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各个季节开的花,并能有节奏地念儿歌,进一步体验美的感受。

3、通过故事,让幼儿感受到如果每个人努力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美丽将无处不在。

其中目标1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去发自内心地感受故事的美,又通过故事中穿插的几个简单的提问,让幼儿在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下理解了故事的内容。目标2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2是针对在故事教学中儿歌拓展而生成的,其实也是孩子们创造美,表现美的一个过程,我借助于花的照片、儿歌图谱等教具进行突破。

三、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过程非常地清晰自然

第一环节:在ppt上显示封面(因为来自于绘本),就题目让幼儿展开讨论:花婆婆大概会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一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并对故事内容产生了浓厚的欲望。

第二环节:教师边操作ppt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部分,通过提问:小女孩答应爷爷做哪三件事,她会先做哪件事,再去做那件事,最后做哪件事?较好地概括了第一部分的故事内容,又为后面的故事内容讲述作好了铺垫。

第三环节:讲述故事第二部分,拓展四季花开歌。由帮花婆婆找找四季都有哪些花开引出,先让幼儿拿一张花照片放到自己认为它开放的季节里,再老师进行检查、讲解,这里有一个先对孩子已有经验的挖掘和知识提升的过程。然后出示四季花开歌的图谱,让幼儿自己认字,自己打拍子,两个孩子合作进行,这是一个孩子主动学习、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并通过改词便节奏提升难度,虽然只是很快带过,但给孩子已经提供了一个主动创作的空间和方向。

第四环节:讲述故事最后部分,是孩子感情的升华,你将来会做一件什么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既是对孩子情感的一种激发,也是“花婆婆“思想的一种传承。

四、点睛之笔。

1、关于蔓延的花卉的提问设计是:你知道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吗?你还知道其他的花的名字吗?

问题1:你知道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放吗——它引导开展二维思考。

问题2:你还知道其他的花的名字吗——它只引导单向思考。

“先难”让有着一些四季花卉经验的孩子,极力地搜寻自己的记忆,需要集中精力。而“后易”让绷紧的思维,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学习积极性依然很高。

2、选择“桂花”作为内容时,因为预计孩子对桂花的开放季节是盲点,所以,预设了“桂花是在过中秋节时开放的”和“八月桂花香”。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像“八月桂花香”这样的好诗句,会让孩子感受另样的好听的话,也从点滴处传承着中华的文明。

五、可延伸的活动内容。

篇3: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关键词:ASSURE,模型,幼儿,教学活动设计

幼儿教学活动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本, 根据幼儿的特征来设计。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 表象以及运作在儿童心理上有重要的作用, 该阶段儿童需要采用实物或游戏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并非所有的实物都能带进课堂, 所以能给幼儿带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知的多种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媒体种类越来越多, 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交互性成为其主要特征, 面对众多的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 如何选择恰当的媒体, 避免媒体滥用, 有效地支持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十分值得研究。本文认为, 以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为主的ASSURE模型, 对于指导幼儿教学活动媒体设计十分有效。

一、ASSURE模型的简介及其特性

ASSURE模型是由印第安纳大学Robert Heinich, Michael Molenda和普渡大学James D.Russell于1989年在著作《教学媒体与技术》中首次提出。该模型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 有机整合了加涅的九段教学事件理论, 该模型提供的程序指导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选择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媒体。

ASSURE是分析学习者 (Analyze Learners) , 陈述活动目标 (State Objectives) , 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 (Select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 , 利用媒体和材料 (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 , 要求幼儿参与活动 (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 评价与修正 (Evaluate and Revise) 六个程序步骤首字母的缩写。分析学习者是指对学习者的总体特征、预备技能、学习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了解学习者, 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做准备;活动目标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课程内容的特点来制定;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同样要根据学习者特征和教学活动目标达成来制定、整理或购买;利用媒体和材料主要是指筛选、准备和制定并描述具体实施媒体和材料的方法;要求幼儿参与活动是指采用何种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例如游戏、个别化学习等;评价与修正主要是指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材料的评价, 通过评价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修订。

ASSURE模型特别关注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媒体技术与学习资源, 为教学者提供了一个可参照且便于操作的蓝图, 能对幼儿教育活动设计起到指导作用。使用该模型进行幼儿教学活动时, 具有非线性且灵活性极强的特点, 可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创造性, 有效地指导幼儿教师完成基于媒体的活动设计任务。该模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设计, 因而满足教育中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所以, ASSURE模型能较好地指导基于媒体运用的幼儿教学活动设计。

二、基于ASSURE模型的教学活动设计

《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是浙教版幼儿大班语言教学学科中的一课, 下面以该课为例, 从幼儿学习特征分析, 陈述活动目标, 选择教学方法, 媒体和材料, 利用媒体和材料, 要求幼儿参与活动, 评价与修正六个方面, 阐述ASSURE模型在实际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1. 幼儿学习特征分析

要想让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有效地发挥作用, 就必须使教学方法、媒体和技术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 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 (1) 一般特征; (2) 入门能力 (知识、技能和态度) ; (3) 学习风格。对于幼儿来说, 主要分析其身体成长与动作发展、社会能力与个性发展、认知与语言发展以及情绪与情感发展四个方面的特征。

《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是涉及大班语言和社会领域的一课, 该课教学对象具有以下特征: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绪情感的发展日益丰富;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提高, 能够独立运用一些连接词进行连贯且有条理的讲述, 具备掌握一些更高级、抽象、概括的词的能力, 合作性和游戏规则感增强。

2. 陈述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目标具有监控教学活动顺序, 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方法, 评价教学效果的功能。明确了教学目标, 教师就可以创建适当的教学环境, 反思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陈述应当尽可能准确、明了, 可评估。为了能清楚地陈述教学活动目标, 一般采用ABCD方法, 即A-对象 (Audience) , B-行为 (Behavior) , C-条件 (Condition) , D-程度 (Degree) , 在每一条目标陈述中都包含上述四个成分。

例如《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一课, 技能目标可陈述为:“幼儿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完整的表述。”其中, “幼儿”就是对象 (A) ;“学会”的句式表述, 就是行为的变化 (B)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就是条件 (C) ;“完整的”就是程度 (D) 。在实际教学活动设计时, 活动目标的编写并不要求总是陈述得那么完整, 其中对象 (A) 、条件 (C) 和程度 (D) 可以省略不写, 但行为 (B) 是基本的, 不能省略。

3. 选择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

在完成了学习者特征和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后, 就明确了教学的起点 (学习者当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和终点 (教学目标) , 接下来教学活动设计的任务就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搭桥, 也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媒体。教学方法、媒体和材料的选择过程包括三个步骤: (1) 按照给定的学习任务确定适当的教学方法; (2) 选择与教学方法相适应的媒体格式; (3) 按照特定的媒体格式, 选择、修改或设计材料。

活动内容的不同、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性、活动开展时情境的不同都会导致使用的方法不同。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演示、示范、观察、游戏、讨论等, 一次教学活动一般会采用多种方法。关于选择媒体格式:媒体格式是指媒体储存信息和显示信息的物理格式, 包括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交互媒体等。从记录和显示信息的方式来看, 每一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性。可根据操作性相对较强的流程图选择模型来确定要选择的媒体格式, 它是参照教学环境、学习者特征、教学目标的特点等变量来确定合适的媒体格式的。教学媒体材料的获得有三种途径: (1) 网络获取或通过商业机构以购买的方式直接获得; (2) 修改现有的教学媒体材料使其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 (3) 自主设计新的教学媒体材料。

在《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教学中, 根据对幼儿的特征分析及教学活动目标达成的要求, 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述法、观察法、提问法及讨论法。同时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促进幼儿对概念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本节课可选用的媒体有展示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特征的图片、表现故事情节的情景图片、快乐和忧伤的音乐以及完整的故事动画等。将这些媒体运用于课程的导入、展示、拓展和小结等教学环节, 激发幼儿的兴趣, 增强幼儿对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的情感体验, 提升教学效果。

4. 利用媒体和材料

在选择教学媒体材料之后, 就要设计如何利用教学媒体、材料和技术, 以实施教学计划。学习科学理论认为, 教学媒体本身并不能促进学习效果, 能产生学习效果的是媒体的设计利用。媒体与材料利用的“5P原则”能确保媒体和材料的科学利用, 这个原则既适用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 也适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5P原则”的基本含义是:预览材料 (Preview the Materials) , 准备材料 (Prepare the Materials) , 准备环境 (Prepare the Environment) , 让幼儿做好准备 (Prepare the Learners) , 提供学习体验 (Provid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

预览材料是指在使用教学材料之前, 教师首先需要浏览一遍, 剔除那些不符合学生和教学目标需要的内容, 特别是那些可能会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的内容。准备材料, 主要是指收集教师和学生所需要的所有教学材料和设备, 并确定按照什么顺序使用教学材料和媒体。无论学习在哪里 (教室里或活动区角) 发生, 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条件, 供学生观看或操作媒体和材料。让幼儿做好准备就是从幼儿教学的角度考虑, 进行“热身”活动, 例如概括性地介绍故事的背景与内容、激励性的陈述, 告诉幼儿他们今天的学习收获是什么等。提供学习体验即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可以是以教师为主和以幼儿为主的, 教师要做好教学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一课是在拥有多媒体的教室内进行的集体教学, 在媒体和材料的选择中, 要先全部浏览一遍, 剔除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对幼儿身心发展不利的内容。该课可以设计为以幼儿为主的教学, 教师需要为幼儿设置多个情景, 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教学中, 先以幻灯片播放图片的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播放讲述《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的动画故事, 最后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一个人睡觉”“下雨”“停电”“我们毕业啦”等为主题的拓展环节, 并配上背景音乐, 让学生体验快乐与忧伤的情绪, 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和分享彼此的感受。

5. 要求幼儿参与活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以学生参与为中心的理念, 重新组织课程与教学。参与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各种情况下, 学生都应当得到适当的、及时的反馈, 以了解其回应性表现是否正确。反馈可以来自教师, 也可以是小组成员相互反馈。反馈可以是自我检查, 也可以是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反馈信息。不管采用哪一方式, 最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得到反馈。

在《快乐婆婆和忧伤婆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幼儿在每个环节都有参与活动, 或者是与教师的问题式的互动, 或者是表演性的互动, 或者是幼儿之间讨论式的互动等。例如, 在拓展环节, 教师假设情境让幼儿自主体验, 体验一个人睡觉。教师首先将幼儿分两个队———“快乐婆婆代表队”和“忧伤婆婆代表队”。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站在不同的队伍中。然后教师请不同代表队的幼儿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分享彼此的感受, 达到相互理解。

6. 评价与修正

评价与修正是设计高质量教学最重要的步骤。这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对幼儿学习效果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特别是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运用的评价。幼儿评价的信息主要是来源于教师的观察, 可以从幼儿身体成长和动作发展、社会能力和个性发展、情感和情绪发展以及认识和语言发展等方面进行。

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运用的评价,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审核教学媒体是否有效?教学效果是否可以提高?与幼儿取得的成效相比, 制作媒体的成本是否值得?媒体是否帮助幼儿完成了学习目标?在唤起幼儿兴趣方面, 选择的媒体是否有效?是否为幼儿提供了有效的参与机会?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与教学内容、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相匹配?

教学周期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分析评价数据, 整理形成评价结果。教师可以反思以下问题: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实际达到的目标之间存在哪些差距?幼儿对使用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反应如何?作为教师所选媒体的作用是否满意?通过对整个课程和课程的每一个步骤进行反思,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 以便完成更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4: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花婆婆

授课教师:李杨梅

活动目标:

1、体会“做一件让世界变得美丽得事情”的美好。

2、理解故事并对四季的花卉感兴趣,乐意用不同的韵律节奏进行表达。活动准备

1.四季特征明显的花图片:迎春花、桃花、鸡冠花、荷花、玫瑰、菊花、桂花、红梅、、水仙花、白玉兰、串红、茉莉花、马蹄莲。

2.《花婆婆》PPT。

3.儿歌“四季花开”:

暖和的春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炎热的夏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凉爽的秋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寒冷的冬天

来到了,什么

花儿

朵朵 开?

4、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1.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故事(出示PPY),认字吗?《花婆婆》。提问:花婆婆是个什么样的人?花婆婆是干什么的?

2.讲述故事

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呢?我们听听故事。(音乐起)

提问:小女孩答应爷爷要做哪三件事?

3、继续讲故事 二、四季开的花

1.、说说四季开的花:讲到“花婆婆”准备种花时,引发交流四季开的花。

老师:花婆婆想,如果海边开满了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如果海边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世界一定变得更美丽。

提问:那么,你知道什么花儿会在什么季节开放吗? 2.、分一分:四季不同的花。

老师:其实,我们现在知道的花的名字有7000多种。我准备了一些花的照片,你和朋友两人一起,去认一认:这是什么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的? 把它们放在相应的字卡的下面 3.、唱一唱:四季花儿开。

老师:还有许多花,会在四季里开放,这真是件美好的事。如果,我们可以把花儿在四季开放的事,唱出来,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这里有一些儿歌,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唱唱看。三、一件美好的事

1.回归故事。

2.美好的事情。

提问: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

上一篇:酒店客房部 10 月份工作计划书下一篇:小学生家长会讲座